方便与根本的区别
必要与重要的区别
![必要与重要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04a7efb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2c.png)
必要与重要的区别本节研究重要的5种情形:主要、必要、关键、基本、根本,对这几个词进行了辨析,探讨其数学表达方式。
下面就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吧。
一、重要、主要、必要、关键、基本、根本的含义经过查询字典(词典),得到这几个词的含义:重要:具有重大影响或后果的;有很大意义的。
主要:事物中关系最大、起决定作用的。
必要:不可缺少;非这样不可。
关键: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基本:根本的,主要的,根本;事物的本源。
根本:比喻事物的本源、根基或最重要的部分,主要的、重要的,基础或本质。
从上面查询结果看:重要、主要、必要、关键、基本、根本在汉语词典里是近义词,都具有“重要”的意思,下面从字本义和实际应用上分析他们存在差别。
(1)主要:英文中与之对应的是main,而main的意思是The chief or largest part,即主要的或最大的部分,占大多数的意思(百分比比较大),与次要相对。
“占大多数”当然重要了。
比如:主要潮流、主顾、主要责任、主力。
示例:收获一块玉米地,甲队收获了四分之三,乙队收获了四分之一,我们说这块玉米地主要是甲队完成的,乙队起了次要作用。
主要的另一个意思是主导作用、主导地位、支配。
英文中与master相对应,One that has control over another or others。
比如:主编、主从、主刀、主动脉、主干、主机、主角、主率、主席、主宰。
主要的“主导作用”与“根本”相近,但“主要”是“人为”的,而“根本”是“自然”的。
(2)必要因素:必:必需的意思:必要因素是不可缺少;非这样不可,必须具备的因素。
与必要相近的词是“需要”。
(3)关键因素:关,本意是“关闭”的意思。
开关一般起比较重要:打开就可以自由进入,关闭之后就很难进入。
例如:山海关、海关、关卡、机关、关口、年关、过关斩将。
键:插在门上关锁门户的金属棍子。
“关”很重要,而“键”决定着“关”的启闭,所以“键”就更重要了。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https://img.taocdn.com/s3/m/1ce5b31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4b.png)
第一章测试1.地理信息系统形成于20世纪()。
A:50年代 B:70年代 C:60年代 D:80年代答案:C2.地理信息区别与其他信息的显著标志是()。
A:属于属性信息 B:属于空间信息 C:属于共享信息 D:属于社会经济信息答案:B3.对一幅地图而言,要保持同样的精度,栅格数据量要比矢量数据量()。
A:大 B:相当 C:无法比较 D:小答案:A4.3S技术指的是:() A:GIS、DSS、GPS B:GIS、RS、GPS C:GIS、DSS、RSD:GIS、GPS、OS 答案:B5.地理决策问题属于:() A:非结构化决策 B:半结构化决策 C:结构化决策答案:B第二章测试1.获取栅格数据的方法有() A:人工读取坐标法 B:手扶跟踪数字化法 C:屏幕鼠标跟踪数字化法 D:扫描数字化法答案:D2.矢量结构的特点() A:定位明显、属性明显 B:定位明显、属性隐含 C:定位隐含、局性隐含 D:定位隐含、属性明显答案:B3.下列栅格结构编码方法中,具有可变分辨率和区域性质的是() A:四义树编码 B:链码 C:游程编码 D:直接栅格编码答案:A4.对于估算长度、转折方向的凹凸度方便的编码方法是:() A:块码 B:链码C:四义树编码 D:游程编码答案:B5.地理信息数据库与事物管理数据库的根本区别在于表征:() A:文本数据B:统计数据 C:属性数据 D:图形数据答案:C第三章测试1.地理数据一般具有的三个基本待征是:() A:空间特征、地理特征和时间特征 B: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 C:地理特征、属性特征和时同特征D: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拓扑特征答案:B2.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表示点、线、而地型实休的数据结构是:() A:栅格结构 B:矢量结构 C:多边形结构 D:拓扑结构答案:B3.在栅格数据获取过程中,为减少信息损失提高精度可采取的方法是:()A:增大栅格单元面积 B:减少栅格总数 C:改变栅格形状 D:缩小栅格单元面积答案:D4.对同一幅地图而言,矢量结构与栅格结构相比:() A:图形精度相当 B:图形精度高 C:图形精度低 D:无法比较答案:B5.存在于空间图形的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是:() A:拓扑邻接 B:拓扑关联 C:拓扑包含答案:ABC第四章测试1.地理信息数据库与事物管理数据库的根本区别在于表征:() A:统计数据B:文本数据 C:属性数据 D:图形数据答案:C2.用户数据库对应的模式为:() A:外模式 B:映射 C:内模式 D:概念模式答案:B3.完成字模式、概念模式、存储模式三者联系的系统是:() A:OS B:DBMS C:数据库管理员 D:GIS 答案:C4.在记录之间没有明确的主从关系,任何一个记录可与任意其它多个记录建立联系的数据库模型是:() A:层次模型 B:关系模型 C:网状模型答案:C5.GIS设计的基本要求,除满足加强系统实用性,降低系统开发和应用成本外,还包括提高:() A:系统的可靠性 B:系统的效率 C:系统的可移殖性 D:系统的生命周期答案:A第五章测试1.下列那些是矢量数据的分析方法:() A:谷脊特征分析 B:地形剖面分所 C:坡向分析 D:网络分析答案:D2.解决道路拓宽中拆迁指标的计算问题,可应用的空间分析方法是:() A:包含分析 B:网络分析 C:缓冲区分析 D:最短路径分析答案:C3.利用GIS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可采用的方法是:() A:空间聚合 B:空间聚类 C:统计叠置 D:类型叠置答案:C4.有关DEM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三角网可生成DEM B:等高线数字化法是普遍采用的生成DEM的方法 C:DTM的质量决定DEM的精确性 D:DEM是构成DTM的基础答案:C5.解决点、线、面之间是否存在直接联系的分析方法是:() A:统计分析 B:多边形叠置分析 C:网络分所 D:包含分析答案:D第六章测试1.下面哪种情况下不会引起空间数据误差() A:相邻图幅的接边 B:地物界线与行政界线重叠时,分别对其进行了矢量化 C:由于原始地图数据的个别图元破损,图面信息表示不全 D:将数据从32位计算机移至64位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答案:D2.下面不属于地理信息系统输出产品的是() A:图像 B:统计图表 C:地图 D:元数据答案:D3.在打印输出图形时,为了解图形幅面的大小,在页面设置对话框中选择()项进行检测。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复习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cc1374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e3.png)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复习知识点汇总前三个单元1.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产生?哲学的作用?含义: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
产生:(1)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作用:哲学与我们的省后、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1.2哲学的实质和发展?(第四页相关链接小字部分的)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因此,哲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
1.3哲学的差异(第四页相关链接小字部分的)面对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哲学家可以反映它的这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它的那一方面;可能正确地或比较正确地反映,也可能不那么正确地乃至歪曲、错误地反映。
1.4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区别:(1)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从本义上讲就是智慧之学。
(2)形成不同: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哲学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成果。
(3)特点不同:世界观人人都有,是零散的、不自觉的、简单化的;哲学并非人人都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联系:(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都是关于整个世界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1.5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6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解释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个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起进行概括和升华,从过年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3babd8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8.png)
.专题辅导第一讲:关于汉字的性质和特点关于汉字的性质汉字的性质和特点是汉字的基本理论,有关汉字的种种问题都是与它的性质和特点分不开的.只有对汉字的性质和特点有基本的、正确的认识,再研究汉字的问题,才有基础.所以,首先我们要讲有关汉字的性质和特点问题.在此之前,我们还应该了解语言和文字的根本性质以与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社会不可能没有语言.如果没有语言这个交际工具,社会的生产就无法进行.但是,语言又要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必须克服语言本身所受的时、空限制,于是就产生了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辅助性的工具.注意:先有语言,后有文字.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这就是有关语言和文字的最基本的理论.如果连这都不了解,或者违背这个基本理论,任何语言文字问题都将很难讲清楚.汉字是世界上许许多多文字中的一种.和其他文字一样,它也具有其他文字所具有的根本性质:汉字也是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是辅助语言的交际工具.每一种具体的文字都有自身的特点,如,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英文是记录英语的符号.汉字和英文是两种具体的文字.我们只了解文字的共性是不够的,还必须了解某种具体文字的特性.本讲要讲的就是汉字这种具体的文字的特点,即汉字区别于其他文字〔如英文、日文等〕的特点.确定具体文字性质的标准和原则:联系语言来研究文字.研究具体文字的性质,要看这种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是什么样的语言成分.明确两个概念:文字的基本单位、语言单位.不同的文字,其基本单位是不同的.如:A.文字的基本单位英文 a b c d e 〔使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日文かきくけこ〔假名:五十音图〕.汉字伟大美丽是〔方块汉字〕B.语言单位〔人类的语言是一个层级结构,既分层,又分级〕第三级句子〔语音运用的基本单位〕上层音义结合层第二级词〔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第一级语素〔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语音层加上意义就是语言结构的上层;音义的结合就像一X纸的两面.〕第二级音节〔最容易分辨的、最自然的语言单位〕下层语音层第一级音素〔语言最小的单位;分元音、辅音〕不同性质的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语言单位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就决定了这种文字的性质.如:英文的基本单位是字母,字母记录的是英语的音素〔语言层级体系中下层的第一级〕,所以英文是音素文字〔其实,在具体语言的基本单位应该是音位.音素和音位是有区别的,但在讨论具体语言性质时关于因素和音位的区别忽略不计〕.日文的基本单位是假名,记录的是日语中的音节,所以日语是音节文字.汉字的基本单位是一个个方块单字,记录的是汉语的语素,所以汉字是语素文字.世界上最主要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文字:1.英文的字母记录的是英语的音素,所以英文是音素文字2.日文的假名记录的是日语的音节,所以日语是音节文字.〔英文、日文记录的是语音层,所以叫表音文字或拼音文字、字母文字〕.3.汉字的单字记录的是汉语的语素,所以汉字是语素文字.汉字记录的是音义结合层的语素,所以叫表意文字或音义文字.语素和汉字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形音义语素"伟〞wěi大〔音、义结合体〕汉字"伟〞亻韦wěi大〔除音、义以外,还有形体〕.结论:汉字是语素文字——汉字的单字记录的是汉语的语素.关于汉字的特点一种文字的特点是以它的根本性质为基础产生的.一种文字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以汉字为例,它和英文有不同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从书法艺术的角度看,汉字是可以成为书法对象的唯一文字,它作为特有的书法艺术的承载体这个特点,是其他文字所没有的,但这不是从文字学角度出发的.从文字学角度看,汉字的特点有六:第一,汉字和汉语基本适应.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的特点和语言的特点存在着适应和不适应两种情况.文字的特点和它所记录的语言的特点如果基本适应,学习和使用就比较方便;反之,则会有许多的困难与不便.这就是文字和语言适不适应的两种情况.而汉字就属于它的特点和汉语的特点基本上相适应的情况,这是汉字最主要的特点.为什么说汉字的特点和汉语的特点基本上相适应呢?因为,汉语中最小的语言成分的单位、音义结合体——语素,它的特点是以单音节为主,而汉字的基本单位是方块,从语音上来说就是音节,所以,以单音节的汉字记录以单音节语素为主的汉语,两者基本适应.这是从汉语语素和汉字都是单音节或以单音节为主的角度来论证的.试想一下,如果汉语语素或汉字不是以单音节为主,而是类似英文,用这样的汉字来记录汉语,必定会不适应.汉字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汉字的特点和汉语的特点基本相适应,这就是汉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主要理由,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汉字的特点和汉语的特点都不会发生变化,所以汉字和汉语基本相适应的特点也不会发生变化.由此可以看出,汉字有长久的生命力.如果汉字和汉语不适应,我们的祖先就不会把这种不适应的汉字一直坚持使用到现在.世界上也有的文字与它所记录的语言特点不太适应的.如一千年以前,日本人还没有发明日本本民族的假名符号,记录日语采用的是汉字,而汉字的特点跟日语的特点不完全符合,所以用汉字来记录日语很不方便.因此,日本人就采用汉字的偏旁创立了日文.的假名,记录日语就方便了.日语用假名来记录已经一千多年,应该还会继续使用下去.汉字和汉语基本适应,能不能去掉"基本〞二字呢?不能.因为用文字来记录语言,就算比较符合,也不可能完全适应.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字可以把它所记录的语言的所有特点都发扬出来.以汉字为例,汉语的有些特点它也记不下来,如普通话以语音为标准音,语音里有轻声、儿化,这是两种重要的语音变化,而这两种语音变化有时就不能充分反映在汉字的记录中;有些儿化词,单看汉字很难理解,有些轻声词,在文章中何处应读作轻声、何处不用读作轻声,只能根据上下文和它自身的语音来研究,汉字本身也是不能充分显示的.汉语的语气词"啊〞,在连读时会产生音变,根据前面音节韵母的不同,有不同的形式,这种形式在汉字上也不能完全表现出来.汉语的声调,一个音节与另一个连读时,受前后音节的影响也会发生变调,例如上上相连,前面的上声变为"35〞阳平,用汉字记录也表现不出来.所以,说汉字和汉语是适应的,只不过是"基本〞适应.第二,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学习汉字,就要掌握它的字形、读音、意思.汉字中有同音字,如衣服的"衣〞和医生的"医〞,这两个字的读音都是"yi〞,但实际记录的是汉语中两个不同的语素,两个字的意义是不同的,所以写法也不同.从文字的角度讲,这两个"yi〞字在汉字里是同音字,所以学习汉字时,了解它的字义是很重要,也很复杂.绝大多数汉字都是既有形、又有音、还有义的,称为形音义的统一体.也有少数汉字,只有形、音,没有义,例如葡萄的"葡〞,一个字单用时,有形、音,但没有义,字典里说,它就是"葡萄〞的"葡〞,而"葡〞这个字的意义就不知道了.这就说明,汉字中有少数只有形、音,而没有义,但这样的字占的比例很小,不反映汉字的本质,所以这样的少数字的存在,不影响我们认为汉字是形音义统一体的基本论断.与英文对比,英文的基本单位是字母,如a b c.以b为例,它就不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它只有形,由这个字母记录的英语的音,没有义,单看一个英文字母,没有人能回答出它的意义,不是知识不够,是因为英文字母本身就没有意义.把汉字的基本单位——单字,和英文的基本单位——字母,或者日文的基本单位——假名进行比较,显而易见,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而英文和日文只有形音,没有意义.有人说,如果用汉字的"书〞和英文的"book〞对比,它们都是形音义的统一体,看不出汉字的这个特点.这是由于,用来对比.的基本单位不正确,可以和一个个方块单字作对比的,不是英文的单词或日文的单词,而是英文的字母或日文的假名,因为根据文字基本单位的概念,文字的基本单位只能同文字的基本单位比较,不能用汉字的单字与英文或日文的单词进行对比.这点必须注意,否则会影响对汉字特点的认识.第三,汉字有较强的超时空性."时〞指时间,汉语有古今的差别;"空〞指空间,汉语有普通话和方言的差别.从汉语来说,古代汉语跟现代汉语在发音上有很多不同.假定司马迁再生于世,我们用普通话给他读《史记》,他一定听不懂.这是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造成的结果.普通话和方言在语音上有很大的不同,一个人不会说##话,他与##人交流就有困难.这是语言有时空的限制.可是汉字不是表音文字,不是拼音文字,它与字音的联系比较淡,与字义的联系比较紧,虽然它有3000多年的历史,用汉字写成的古书,由于汉字古今意义差别不大,所以今天的人阅读只需稍加指点,就比较容易理解.一个人和一个##人,都听不懂对方的语言,交谈有困难,但是可以笔谈,写出汉字来,双方就都能理解.这就是汉字的超时空性.这个特点,在中国这样具体的语文环境里有重要的意义.第四,汉字字数繁多,结构复杂,缺少完备的表音系统.汉字的字数是很多的,我们现代汉语的常字就有3500,通用字有7000,如果与英文的基本单位比,英文的基本单位只有26个,大小写一共不过52个,汉字的字数绝对比英文多.那么,汉字的字数为什么这么多呢?因为它是语素文字,汉语的语素就有几千个,所以汉字不可能不多.字数多,字与字的形体要有差别,结构一定就很复杂.汉字本身没有一种完备的表音系统,人们遇到不认识的字,从字形上就没有把握读出它的准确读音.第五,汉字用于机械处理和信息处理比较困难.西方进入现代化、工业化时期后,文字生活进入机械化,到了20世纪后半叶,又进入了信息化.西方发明了一系列文字机械,例如打字机、印刷机、电传机,后来的电脑、网络,这些机器都适用于西方的拼音文字,而用来直接处理汉字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主要的原因是汉字字数繁多,而拼音文的字母数量很少,因此汉字在用于机械处理和信息处理时,就必然遇到许多的困难,需要克服.第六,汉字用于国际文化交流比较困难..今天的世界由于科技、交际的发达,变得越来越小,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政治上、经济上要有交流,文化上也要有交流.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文字的交流在国际之间的交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样使用拉丁字母的国家,进行语言文字交流比较方便,即使使用的是其他的拼音字母,交流起来也不困难,而汉字是语素文字,跟拉丁字母有很多的不同,因此使用汉字跟使用拉丁字母或其他字母的文字的交流,就遇到了许多的困难.总结起来,前三个特点是汉字的优点,应该保持和发扬;后三个特点是缺点,应该想办法克服.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使汉字更好地为我国的建设服务,为文化的交流、发展服务.参考文献:朱德熙《在"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发言》苏培成《汉字的性质》。
什么是上师
![什么是上师](https://img.taocdn.com/s3/m/2275b1c1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9.png)
什么是上师什么是上师?什么是根本上师?两者如何区别?所谓“上”,即是“无有较此更高者”。
所谓“师”,即为“现证圆满智慧者”。
我们希望得到解脱,就必须先寻求一位教授解脱的具德上师。
依共同而言,《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中将上师总括为六种:“总师引师誓言灌顶师,酬忏师与令解心续师,以及窍诀传承诸上师。
”而这六种又分为共同之上师和不共同上师。
共同之上师包括:——总师:凡是为自己宣说佛法,而使自己获得稍许法益者为一般上师;——引师:赐予皈依戒,将自己引入正道法门者为引导上师;——酬忏师:在上师面前忏悔自己的过失,作为忏悔、酬补之境者为酬忏上师。
不共同上师包括:——誓言灌顶师:即赐予成熟灌顶者;——令解心续师:为弟子传授续部之法如大圆满十七部续者;——窍诀传承上师:如传授“成熟口诀法”之上师,但是需要了知,,只有具备佛陀功德者,才有资格传授解脱窍诀法。
这三类为不共同上师,亦称三恩上师,是极为严厉的对境,千万不能诽谤从而破密宗根本戒。
所有上师中,弟子依靠他得到的法益最多,对弟子趣向解脱恩德最大的上师,即为根本上师。
正如希阿荣博堪布是拉姆的根本上师。
成为根本上师的标准,不仅仅取决于导师和弟子的主观意愿,并不是导师对弟子说“我是你的根本上师”或者是弟子对导师说“我愿意依止您为我的根本上师”就可以定义的,而是应该根据弟子所获得法益多寡深浅来定。
根本上师也不是只能有一位,到底是依止一位根本上师还是几位根本上师,根据各人自己的修行来定夺。
只是选择之时,一定要慎重再慎重,切不可盲目。
也有博友曾问到,为什么选择根本上师要如此慎重呢,拉姆将在另外的博文里进行专题回答。
PS:有兴趣的博友,可以参阅上师希阿荣博堪布所著《次第花开》中《关于上师和弟子》一文。
此前,有博友发纸条问拉姆,什么是上师?什么是根本上师?两者如何区别? 在这里拉姆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如有错谬之处,在诸佛菩萨面前忏悔。
活佛、堪布、上师、喇嘛这些称谓有何区别问:活佛、堪布、上师、喇嘛这些称谓有何区别?答:活佛是“再来者”,也就是前世有所成就,乘愿再来的转世者。
如何区分历史中的直接,间接,根本,客观,主观原因[整理]
![如何区分历史中的直接,间接,根本,客观,主观原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bba4d93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93.png)
如何区分历史中的直接,间接,根本,客观,主观原因如何区分历史中的直接,间接,根本,客观,主观原因?2008年10月16日星期四 22:30根本原因与最主要原因,主要原因等的区别在我们日常的历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很多学生把历史事件中的各种原因区分不清。
如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等等,如果对事件各种原因的内涵和分类理解不清的话,在分析原因时往往就会无从下手,或把各种原因混为一谈,使得做题的正确率非常低。
下面就历史事件原因的内涵及分类进行辩析和探讨,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历史事件原因的分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从事件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会有不同的原因。
在日常的历史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历史事件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指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源或者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最本质的原因,在影响历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带有必然性的东西,在历史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这种因素是一种历史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反映着客观历史规律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本质及影响历史事物的主要矛盾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和探讨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
我们在世界历史教学中学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德意志的统一、日本的明治维新等内容时,就可以发现它们的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了,而原有的旧制度、老思想却阻碍其快速发展,即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就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换言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引起这些国家发生社会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又如: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这些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失败的根本原因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这是从阶级本质上来分析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人物所在的阶级、政党对于历史事件不仅有深刻的影响,能延缓或加速历史进程,而且起决定性作用。
初一下道法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下道法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266322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78.png)
初一下道法知识点总结归纳道法,又称为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道为核心观念,并通过各种方式来解释宇宙的本质、人们的行为准则以及社会秩序。
作为中学生,了解道法知识对于我们的思维发展和道德修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初一下学期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一些与道法相关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知识点一:道的概念道,是道家哲学的核心概念,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道既指道理、规律,也指无所不在的力量。
在道家思想中,人应该依照道的规律去生活。
道是一种超越人类能力的绝对力量,通过顺应道的存在和运行规律,可以达到和谐、安宁和自然的状态。
知识点二: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中的重要原则。
就是通过无为而治的方法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人的自然成长。
无为并不代表不做任何事情,而是指放弃强权的方法,保持社会的自然、谦虚和平和。
这一理念在治理社会和个人修养上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知识点三:道德修养道德修养是道法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道德修养培养了我们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使我们能够遵循道的规律行事。
在初一下学期,我们接触到了一些道德修养的内容,比如关爱他人、团队合作、守时守信等。
这些都是培养我们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知识点四:道教文化道教是道法思想的主要代表之一,它诞生于汉朝,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初一下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也接触到了一些道教文化的知识,比如道教的基本信仰、主要神祗和道教典籍等。
了解道教文化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道法思想,还能够增加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知识点五:修身养性修身养性是道法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强调通过修养自己的心性来达到身心的和谐。
修身养性的方法和途径包括修炼内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
通过修身养性,我们可以增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改变。
通过对初一下道法知识点的总结归纳,我们加深了对道法思想的理解,并建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破五戒的过患
![破五戒的过患](https://img.taocdn.com/s3/m/ff916368783e0912a2162ac0.png)
五戒的破、犯因缘参考《佛学基本知识》、《走向解脱(在家篇)》、《戒律学纲要》,集其要略而述。
一、基本知识1、五戒是杀生戒、不与取(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戒,前四为性戒、根本戒,后一为遮戒。
2、破戒与犯戒的区别:破戒是严重违犯根本戒,毁坏、失去戒体,并无法通过忏悔来恢复;犯戒是违犯根本戒或遮戒,损伤戒体,但可以通过忏悔来恢复。
犯戒不一定破戒,破戒必定犯戒。
遮戒有犯无破。
3、对四根本戒来说,若同时具足特定的对境、想、发心、方便(手段)、究竟(完成)这五个犯缘,则获根本罪;若五个犯缘不全,或者其中某个犯缘不完全相应,则获支分罪。
发心指故意,是希望自己将要采取的行为造成某种后果,而不仅仅是认识到该行为可能造成某种后果。
若发心一项完全不相应,如痴心狂乱(故意选择的结果除外,如故意饮酒,目的就是使自己神志不清而乱来)、遭人以利害更大之事要挟等,无犯。
五戒有“开缘”,其实是由于不具备具足犯和支分犯的条件,而非存在可以通融、犯之无妨的例外,这点很重要。
4、未受五戒者和已破五戒戒体者,无所谓破犯五戒。
二、杀生戒的破犯因缘犯戒的成立:对境:众生。
想:认为或怀疑对方是众生,包括误认非众生为众生(如将稻草人当作真人)、误认此类众生为彼类众生(如将人当作猴子)的情况。
发心:杀心,想要对方死亡,伤害对方身体的发心属其支分。
若从方便到究竟之间,此心相续不断,则是圆满的发心;若其间生起遮止、后悔的心,则是不圆满的发心,下同。
方便:自己行动或指使他人,包括攻击、下毒、设计、劝诱、提供条件(如武器)等。
究竟:对方因此死亡。
若在对方死亡前,自己先死亡,则不成究竟。
破戒的成立:1、对方是人。
2、认为对方是人。
3、有杀心。
4、兴方便。
5、对方因此死亡。
三、不与取(偷盗)戒的破犯因缘犯戒的成立:对境:财物,被他人所持有(如衣服、珠宝等有价之物)或守护(如舍利、儿童等不可计价之物),且此人对其财物有执着心。
若此人对其财物无权有执,如票价应是5元,对方强索10元,拒之无犯;若此人对其财物有权无执,取之者支分犯;若取他人财物时,彼人因尚未意识到自己拥有被取财物而无执,取之者支分犯,当彼人意识到时,若产生执着,取之者具足犯。
根本的反义词
![根本的反义词](https://img.taocdn.com/s3/m/2a73a28576c66137ef06190f.png)
根本的反义词导读:根本,指基础或本质;比喻事物的本源、根基。
语出《韩非子·解老》:“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
”以下是根本的反义词,欢迎阅读。
根本的反义词关键表面主要枝节基本解释事物的根源或最主要的问题:应当从~上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不要回避最~的问题。
本来;从来:这话我~没说过。
从头到尾;始终;全然(多用于否定式):他~就没想到这些问题ㄧ我~就不赞成这种做法。
彻底:问题已经~解决。
比喻事物的本源、根基两种教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水、土是农业的根本他们的思想,从根本上说,并没有超出宋儒理学——《事事关心》基础或本质根本原因根本的基础学科,就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物理,加上作科学技术工具的数学。
——《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atall]∶完全我根本就不赞成你的主张。
引证解释植物的根干。
宋梅尧臣《送孙曼卿赴举》诗:“欲变明年花,曾不根本移。
”明叶子奇《草木子·杂俎》:“枝叶之枯,必在根本。
”鲁迅《野草·题辞》:“根本不深,花叶不美。
”事物的根源,基础,最主要的部分。
《韩非子·解老》:“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论》:“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致圽身。
”宋苏轼《乞留顾状》:“给事中顾临,资性方正,学有根本。
”《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不如回去商议置买些田产,做了根本,将馀下的再出来运算。
”明赵震元《为袁石寓(袁可立子)复开封太府》:“是玉矧中州,为恢复一统之根本,而汴国尤勘定全豫之先资。
”鲁迅《书信集·致胡适》:“其根本见《太平广记》卷四六七《李汤》条。
”来由。
《西游记》第三九回:“他的一节儿起落根本,我尽知之。
”全然。
巴金《寒夜》三:“而且他根本就没有想到这时候他应该下楼去吃饭。
”从来;本来。
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围绕我们的社会,根本就容不下一个处处露出本来面目的好人。
届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复习_2023年学习资料
![届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复习_2023年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152a05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d0.png)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超是-PL/SO-tood-2现设-我们一童在-方1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贷币与纸币*纸币的发行量-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汇率变动的影响-创新设计第一页就是1.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一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一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
-一没有价值的东,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价值和使用价值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一2.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一本质:一般等价物-一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注意“商品流通”的概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一每个月交水电费属于货币的哪一种职能?一3.纸币-为什么会产生纸币?-一1纸币的购买力不是由国家规定的。
-国家规定的是纸币的面值-一2纸币的发行量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
纸币的发-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比较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名称-项目-主-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导致市场-危害-秩序-需求不振,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长-远利益不利-区别-根本方法:发展生产,增-治理-根本方法: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加有效供给-办法-宏观政策:实施适度从紧-宏观政策:实施适度极的财政、货币政-的财政、货币政策,控制-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进-行调控-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两者的实质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不平,即都是由货币的发行量与流-联系-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不平衡所造成的;从长远来讲,对社会发展、企业生产-人民生活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命题点3-货币政策-解题指导:流通中的货币量与经济政策-紧缩性的-减少财政-财政政策-支出,增-纸币发行-加税收-纸币→-量大于流-总供给-物价-中需要-Λ-持续-提高存贷-总需求-上涨-从紧的货-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扩张性的-增加财政-支出,减-量小于流-少税收-下跌-降低存贷-积极货一3.纸币-为什么会产生纸币?-一1纸币的购买力不是由国家规定的。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7212153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d5.png)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认真读题,答题。
试卷30分钟。
一.选择题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世界上侨民最多的国家是()。
[单选题] *A.中国(正确答案)B.美国C.日本2.公民的()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
[单选题] *A.户口本B.出生日期C.身份证号(正确答案)D.年龄3.居民身份证上有个人信息,应注意保密,避免个人信息滑露后,被不法分子利用。
在生活中,我们不可以这样做()。
[单选题] *A.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不要随意乱扔B.不要随意透露或在网上发布单据的二维码、条形码等C.如果朋友要借我们的身份证,我们C要信任朋友,放心借给朋友(正确答案)4.一家工厂向河里排放污水,导致大量鱼虾死亡。
触犯了()。
[单选题] *A.《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确答案)5.一切法律、行政法规都不能与宪法相抵触。
这说明宪法()。
[单选题] *A.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正确答案)B.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严格C.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行动准则6.国家制定的专门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律是()。
[单选题]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人保护法》(正确答案)B.《治安管理处罚法》7.()是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的法律。
[单选题]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确答案)B.《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8.全社会应当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
这条法律出自()法律。
[单选题] *A.《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正确答案)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9.建设法治中国,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4p-4c-4r-4s-4v营销理论区别与应用整理的很齐全
![4p-4c-4r-4s-4v营销理论区别与应用整理的很齐全](https://img.taocdn.com/s3/m/0bb4080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6.png)
4C指:顾客(Customer) 本钱(Cost)方便(Convenient)沟通(munication);4P指: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 ;4R指:关联(Relativity)、反响(Reaction)、关系(Relation)和回报(Retribution)。
4C所提出的"满足顾客需求,降低顾客购置本钱,购置便利性,营销沟通〞是一种营销理念和理想的营销标准,4P则是一种营销策略和手段,属于不同的概念和畴。
4C所提出的营销理念和标准最终还是要通过4P为策略和手段来实现的。
4R营销理论的最大特点是以竞争为导向,在新的层次上概括了营销的新框架,是以关系营销为核心,重在建立顾客忠诚。
4V是指差异化〔Variation〕、功能化〔Versatility〕、附加价值〔Value〕、共鸣〔Vibration〕的营销理论。
4V营销理论首先强调企业要实施差异化营销,一方面使自己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树立自己独特形象;另一方面也使消费者相互区别,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其次,4V营销理论要求产品或效劳有更大的柔性,能够针对消费者具体需求进展组合。
最后,4V 营销理论更加重视产品或效劳中无形要素,通过品牌、文化等以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高科技企业、高技术产品与效劳不断涌现,互联网、移动通讯工具、兴旺交通工具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整个世界面貌焕然一新,俨然成为人类的"地球村〞。
原来那种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状态得到改善,沟通的渠道多元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场在全球围进展资源整合。
在这种背景下,营销观念、方式也不断丰富与开展,并形成独具风格的4V营销理论。
4V是指差异化(variation)、功能化(versatility)、附加价值(Value)、共鸣(Vibration)的营销组合理论。
佛教的哲学
![佛教的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904cef93dd88d0d233d46aab.png)
浅评佛教哲学中的“方便”说(转)摘要:方便在佛学中的概念是指引众生入真实法而设的灵活法门,是佛学重要的度化设施。
方便思想还构成联结佛学体系的筋脉,可以平息经典之间的分歧。
久而久之,方便更成为佛门中一种独特的行为文化,正,可以行中正之道,广利众生;反,可以排斥异己,文过饰非。
总之,方便是属于佛学核心层的重要指导思想,支撑起佛学的浩大体系。
关键词:方便因人施教权巧反面作用“方便”是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与之相对应,方便的原则也是僧人(居士或教众)处理日常事务的重要原则。
佛教用语“方便”的原意应是指以灵活方式因人施教,使觉悟佛法真义,《维摩经·法供养品》:“以方便力,为诸众生分别解说,显示分明。
”《坛经·般若品》:“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
” 《五灯会元·章敬晖禅师法嗣·荐福弘辩禅师》:“方便者,隐实覆相,权巧之门也。
被接中下,曲施诱迪,谓之方便。
”这种方便又可称为“权假方便”、“善巧方便”,系指善于引诱众生入真实法而设的法门(当然,佛学喜细微的思辨,如慧远、窥基等对于方便概念的甲乙丙丁类之罗列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
此处再换用佛学外语言来表述,“方便”在佛学中的第一要义是指一种点播、教化手段,也是一种传法的高水平功夫和师徒之间密切呼应的功夫,是佛家实现其宗旨的重要途径。
佛法深奥,“方便”才是佛法与大众接触的面,这足以说明“方便”对于佛门是须臾不可离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历史演化的角度来看,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它自古印度传入中国后不断中国化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不断“方便”的过程。
在宗派佛教中,较多地保留了印度佛学形态且不能够方便设教的律宗、法相宗流传范围不广,而简便易行、大胆剥落繁琐教义的禅宗、净土宗则得以发扬光大。
“方便”其实也是一种双向互利的行为,不仅教众可以因此证悟佛法,提升思想境界,教门亦因“方便”而扩大兴盛,获得朝野重视。
“方便”说扩大了佛学和佛教的根基。
【精编范文】根本的近义词及造句-范文word版 (1页)
![【精编范文】根本的近义词及造句-范文word版 (1页)](https://img.taocdn.com/s3/m/9167ac35f78a6529647d53de.png)
【精编范文】根本的近义词及造句-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根本的近义词及造句
根本的近义词
【根本】:注音:gēn běn 释义:
(1)事物的根源或最主要的问题:应当从~上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
(2)本来;从来
(3)从头到尾;始终;
造句:你根本就不想和我在一起,又何必给我说这么多呢根本的近义词:
本来完全根源
【本来】:注音:běn lái 释义:
(1)原来向来
(2)表示突然明白
造句:我本来是想来和你好好谈谈的,但是你不给我这个机会我也没有办法。
【根源】:注音:gēn běn 释义:
(1)事物的本初或来源。
(2)追根寻源。
(3)根由;事情的始末。
造句:我想这件事情的根源你一定知道的,只是看你愿不愿意告诉我而已。
方便的近义词有哪些呢
![方便的近义词有哪些呢](https://img.taocdn.com/s3/m/fd685a7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b9.png)
方便的近义词有哪些呢1方便解释:①便利。
②使便利;给予便利:方便群众。
③适宜:这儿说话不方便。
④婉辞,指有富裕的钱。
⑤婉辞,指大小便。
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关于该词的近义词以及造句,希望对你有用!方便的近义词:便利为更好地掌握这个词语,以下是方便造句:1、没有签名档就像没穿裤子,方便是很方便,就是有些不雅。
2、如果心情不好,就去超市捏捏方便面。
3、红杏出墙的'婚姻是拖鞋,它很好穿,又很方便,有很大的适应性。
但致命的弱点是出不了大门、上不了正路、走不了多远。
4、多么高大的梧桐树啊!你牺牲了自己,却给了别人快乐方便!你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里,像一颗种子生根、发芽。
5、别人诅咒我吃方便面没有调味料,我诅咒他吃方便面只有调味料。
6、我最大的愿望是能够站着睡觉,这样的话上班睡觉就方便多了。
7、以智慧时时修正偏差,以慈悲处处给人方便。
8、有人群的地方便有是非。
9、老妻少夫的婚姻是大傻鞋,看上去滑稽、穿起来方便、脱下去容易。
不过,穿上它只能在卧室里自我感觉,如果跑到街上显摆就难免会成为话柄。
10、方便面涨价了,鸡蛋涨价了,面粉涨价了,汽油涨价了,羽绒服涨价了……除了工资,身边的一切几乎都涨价了,但是我们依然需要坚强地活下去,因为墓地现在也涨价了。
方便的近义词有哪些呢2中文发音:方便fāng biàn词语解释:便利的、省事的。
近义词:便利用方便造句1、有了电真方便,电的用处说不完。
2、有了书,做起作业来就方便多了3、现在的公交车越来越多,让市民出行更加方便。
4、俗话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我们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会获得快乐。
5、都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你怎么能将我拒之门外呢。
6、当今社会,要讲与人方便,自己方便,那得慎之又慎,否则,可能会惹得一身腥。
7、你刚刚吃晚饭,突然感觉肚子疼,就去厕所方便了一下用方便的近义词造句便利:我非常喜欢我家的冰箱,因为它不但外表好看,而且使用起来十分便利。
基本与根本的区别简单易懂
![基本与根本的区别简单易懂](https://img.taocdn.com/s3/m/3d8314b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ab.png)
基本与根本的区别简单易懂基本与根本是两个常用的词语,它们在表达上有一些微妙的区别。
虽然两者都表示事物的基础或核心,但在使用时还是有一些差异。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基本与根本的区别,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两个词语。
从含义上来说,基本指的是事物的基础或原理,是构成事物的最基本要素或基础部分。
而根本则更强调事物的根源或根本原因,是事物存在或发展的根本所在。
从适用范围上来说,基本更多地用于描述事物的基本特征或性质,是事物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
而根本则更多地用于描述事物的根本原因或根源,是事物存在或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
从程度上来说,基本强调的是事物的基础性、普遍性或重要性,是影响事物的核心要素。
而根本则强调的是事物的根源或本质,是影响事物存在或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
举个例子来说明基本和根本的区别。
以学习为例,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等。
这些是学习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没有这些基本要素,学习就无法进行。
而学习的根本原因可能是个人的求知欲望、社会需求或个人成长等,这些是影响学习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
总结起来,基本和根本都是描述事物的基础或核心,但在使用时有一些微妙的区别。
基本更强调事物的基础性、普遍性或重要性,是影响事物的核心要素;而根本更强调事物的根源或本质,是影响事物存在或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
希望通过本文的解释,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基本和根本这两个词语,避免在使用时产生混淆。
最后要强调的是,语言是一种工具,准确地使用语言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和观点。
所以,在写作或交流中,我们应该尽量选择准确的中文词汇,以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无误。
根本的词语解释及造句
![根本的词语解释及造句](https://img.taocdn.com/s3/m/6b0c0100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6.png)
根本的词语解释及造句您可能需要一个根本不执行任何工作的活动,例如,当您拥有一个需要某个活动的构造,但没有要执行的任何工作时。
下面是小编精选整理的根本的词语解释及造句,供您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根本的基本解释事物的根源或最主要的问题:应当从~上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不要回避最~的问题。
本来;从来:这话我~没说过。
从头到尾;始终;全然(多用于否定式):他~就没想到这些问题ㄧ我~就不赞成这种做法。
彻底:问题已经~解决。
比喻事物的本源、根基两种教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水、土是农业的根本他们的思想,从根本上说,并没有超出宋儒理学——《事事关心》基础或本质根本原因根本的基础学科,就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物理,加上作科学技术工具的数学。
——《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at all]∶完全我根本就不赞成你的主张。
根本的引证解释植物的根干。
宋梅尧臣《送孙曼卿赴举》诗:“欲变明年花,曾不根本移。
”明叶子奇《草木子·杂俎》:“枝叶之枯,必在根本。
”鲁迅《野草·题辞》:“根本不深,花叶不美。
”事物的根源,基础,最主要的部分。
《韩非子·解老》:“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论》:“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致圽身。
”宋苏轼《乞留顾状》:“给事中顾临,资性方正,学有根本。
”《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不如回去商议置买些田产,做了根本,将馀下的再出来运算。
”明赵震元《为袁石寓(袁可立子)复开封太府》:“是玉矧中州,为恢复一统之根本,而汴国尤勘定全豫之先资。
”鲁迅《书信集·致胡适》:“其根本见《太平广记》卷四六七《李汤》条。
”来由。
《西游记》第三九回:“他的一节儿起落根本,我尽知之。
”全然。
巴金《寒夜》三:“而且他根本就没有想到这时候他应该下楼去吃饭。
”从来;本来。
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围绕我们的社会,根本就容不下一个处处露出本来面目的好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化城者,二乘及十地、等觉、妙觉,皆是权立接引之教,并为化城。言宝所者,乃真心本佛自性之宝,此宝不属情量,不可建立,无佛无众生,无能无所,何处有城?若问此既是化城,何处为宝所?宝所不可指,指即有方所,非真实所也,故云在近而已,不可定量言之,但当体会契之即是。
言阐提者,信不具也,一切六道众生乃至二乘,不信有佛果,皆谓之断善根阐提;菩萨者,深信有佛法,不见有大乘小乘,佛与众生同一法性,乃谓之善根阐提。大抵因声教而悟者谓之声闻,观因缘而悟者谓之缘觉。若不向自心中悟,虽至成佛亦谓之声闻佛。学道人多于教法上悟,不于心法上悟,虽历劫修行,终不是本佛。若不于心悟乃至于教法上悟,即轻心重教遂成逐块,忘于本心。故但契本心,不用求法,心即法也。
---《黄檗禅师传心法要》---6、方便与根本的区别
凡人多为境碍心、事碍理,常欲逃境以安心,屏事以存理,不知乃是心碍境、理碍事。但令心空境自空,但令理寂事自寂,勿倒用心也。
凡人多不肯空心,恐落于空,不知自心本空。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然舍有三等:内外身心一切俱舍,犹如虚空无所取着,然后随方应物,能所皆忘,是为大舍;若一边行道布德,一边旋舍,无希望心,是为中舍;若广修众善,有所希望,闻法知空遂乃不着,是为小舍。大舍如火烛在前,更无迷悟;中舍如火烛在旁,或明或暗;小舍如火烛在后,不见坑阱。故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过去心不可得,是过去舍;现在心不可得,是现在舍;未来心不可得,是未来舍。所谓三世俱舍。
---《黄檗禅师传心法要》---6、方便与根本的区别
自如来付法迦叶已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印着空即印不成文,印着物即印不成法。故以心印心,心心不异。能印所印,俱难契会,故得者少。然心即无心,得即无得。佛有三身,法身说自性虚通法,报身说一切清净法,化身说六度万行法。法身说法,不可以言语、声音、形相、文字而求,无所说,无所证,自性虚通而已。故曰无法可说是名说法。报身、化身皆随机感现,所说法亦随事、应根以为摄化,皆非真法。故曰“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所言同是一精明,分为六和合。一精明者,一心也;六和合者,六根也。此六根各与尘合──眼与色合,耳与声合,鼻与香合,舌与味合,身与触合,意与法合,中间生六识,为十八界。若了十八界无所有,束六和合为一精明,一精明者即心也。学道人皆知此,但不能免作一精明六和合解,遂被法缚,不契本心。
---《黄檗禅师传心法要》---6、方便与根信兴谤,没于苦海。若都不说,则堕悭贪不为众生。溥舍妙道,遂设方便说有三乘、乘有大小、得有深浅,皆非本法。故云“唯有一乘道,余二则非真”。然终未能显一心法,故召迦叶同法座,别付一心离言说法,此一枝法令别行,若能契悟者,便至佛地矣。
---《黄檗禅师传心法要》---6、方便与根本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