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标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功能为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系统各部件的认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安装、调试和常见故障的诊断、排除的职业技能,并为后继专业化方向课程的学习和应用做前期准备。
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的组装、BIOS 设置和硬盘分区、安装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系统测试、系统维护、故障检测与维护等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具计算机网络维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网络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素质目标1. 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工作责任心,能主动参与到工作中。
2.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主动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和协商。
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按照劳动保护与环境保护的要求开展工作。
4. 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态度和观点。
(二)知识目标1. 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及各个部件的功能和性能。
2. 熟悉计算机各部件的选购、安装方法。
3. 熟练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设置、调试及维护方法。
4. 掌握微机系统常见故障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三)能力目标1. 能够能熟练组装计算机。
2. 能够准确安装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及备份、恢复。
3. 能够熟练安装和使用主要防病毒软件。
4. 能够熟练诊断和排除计算机系统常见的软、硬件故障。
5. 能够进行基本的程序调试和错误排查,保证程序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三、参考学时36学时四、课程学分2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内容设计建议表六、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教学应该在机房进行,充分体现在“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
2.教师应按照项目的学习目标编制项目任务书。
项目任务书应明确教师讲授(或演示)的内容,明确学习者的要求,提出该项目整体安排以及各模块训练的时间、内容等。
3.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以典型案例分析的方式,注重以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024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目录•课程概述与目标•计算机硬件组装•计算机软件安装与配置•计算机系统维护与优化•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01课程概述与目标适应信息化时代需求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拓展计算机知识体系课程背景与意义当前,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能对于适应社会发展和提升个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注重实践操作性,通过组装和维护计算机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工作原理及维护方法,进一步完善计算机知识体系。
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工作原理及基本维护方法;了解常用计算机软件安装与配置方法。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能够独立完成计算机的组装、调试及基本维护;具备常用计算机软件安装与配置的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介绍计算机各部件的功能、性能指标及选购方法。
计算机硬件组成讲解计算机组装步骤、注意事项及调试方法。
计算机组装与调试介绍计算机日常维护、故障排查及处理方法。
计算机基本维护讲解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杀毒软件等常用软件的安装与配置方法。
常用计算机软件安装与配置课程内容与结构02计算机硬件组装负责执行程序指令,控制计算机的操作。
计算机硬件组成中央处理器(CPU )提供插槽和接口,连接各种硬件设备。
主板用于暂时存储数据和程序,保障计算机快速运行。
内存永久存储数据和程序。
硬盘处理图形数据,将其转换为显示器可以显示的信号。
显卡为计算机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电源组装步骤1. 安装CPU及散热器。
2. 安装内存条。
3.将主板固定在机箱内。
4.连接电源、硬盘、显卡等设备。
5.连接机箱前面板上的开关、指示灯等。
注意事项 1. 防止静电对硬件造成损害。
2. 确保所有设备连接正确且牢固。
3. 在组装过程中避免对硬件造成物理损伤。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制定依据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阐述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意义和功能。
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课程与职业岗位工作关系、课程对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以及与前、后续课程的联结等。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已应用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以及初步掌握计算机的组装、维护、维修知识,是作为一名现代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能力。
此外,广大从事计算机营销、计算机网络管理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化控制的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大量有关计算机配件选购与组装、计算机系统维护与优化、计算机故障检测与排除等问题。
因此,掌握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维修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本课程生点记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等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计算机选购、安装、应用、计算机系统调试与维修、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调试与信息安全等能力,能够在信息服务类企业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系统的安装维护、能够使用维修维护工具进行计算机的维修和维护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根据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关键岗位能力,也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所必需的一项职业技能。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职业技术课和核心课程。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是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等前续课程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多媒体技术、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等后续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以能力目标指导下,基于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基于生产过程等课程标准整体设计思路,以及课程框架结构、学分和学时分配本课程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紧跟IT行业发展,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安装、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
2. 课程任务本门课程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课程,学生的学习模式应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任务是使学生学会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理论与实际动手的技能。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1. 课程教学总体目标本课程学习以微机系统的组成、微机的组装与维修为主,教师采用教学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为1:1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对微机硬件、组装与维修、操作系统安装、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等内容的详细讲解,以及在微机硬件实训房的实际操作,使学生学会基本的微机组装与维修的实践技能,能掌握现代计算机组成结构与内部部件的连接,熟练掌握微机的装机过程与常用软件的安装调试,并能理论联系实践,在掌握微机维修维护方法的基础上,判断和处理常见的故障。
2. 职业能力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①熟悉计算机内部的结构。
②学会基本的微机组装与维修的实践技能。
③掌握现代计算机组成结构与内部部件的连接。
④掌握微机的装机过程与常用软件的安装调试。
⑤判断和处理常见的故障。
(2)能力培养目标①能掌握计算机内部结构,并具有触类旁通的能力。
②能熟练对计算机的硬件进行组成调试。
③能够对各种遇到的常用软件进行安装配置。
④能够判断和解决一些常见的故障。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2. 实验实训教学内容与要求四、教学实施1.教学时数安排建议2.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建议以实物展示、师生互动、学生实践、小组合作等形式为主。
(2)教学的关键是实训操作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突现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地位。
(3)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尝试,进行知识的归纳和应用,冲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最大发挥,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职业能力考核的标准要求,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
计算机系统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系统维护》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本课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能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维护和维修,并能够掌握计算机系统维护中一些常用软件的操作。
二、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从计算机应用的视角出发,以满足本专业就业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系统组建、管理、维护的基本技能为基础,教学内容的设计从岗位工作目标与任务解析,分解完成工作任务所必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采用并列和流程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构建教学内容的任务和达到工作任务要求而组建的各项目,以及教学要求和参考教学课时数。
通过实体操作,情景模拟,案例分析,故障排除,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基本达到微型计算机调试维修员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
三、课程目标(一)专业能力:计算机系统维护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
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装。
计算机系统的维护 .计算机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
计算机系统故障排除的一般方法。
计算机维护过程中一些常用软件的操作。
(二)方法能力:本课程将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职业素质:细致、耐心与吃苦耐劳的意识、较强的自我知识、技术更新能力、快速跟踪计算机发展的新技术及市场动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装、计算机系统的维护、计算机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计算机系统故障排除的一般方法、计算机维护过程中一些常用软件的操作(三)社会能力:计算机系统维护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本课程将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职业素质:细致、耐心与吃苦耐劳的意识(工作中要细致、耐心,要有较好的观察与判断能力并且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较强的自我知识、技术更新能力,快速跟踪计算机发展的新技术及市场动态。
四、学习情境设计(一)学习情境设计与时间安排(二)学习情境描述五、教学基本条件(一)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硬件故障排除能力;3.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系统搭建、网络设备配置等能力;4.培养学生具备全面了解计算机硬件发展趋势的能力;5.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硬件组装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主机内部组成结构、计算机硬件连接与拆卸方法、计算机部件分类和功能介绍等内容。
2.计算机硬件组装实践包括计算机主机组装与相应驱动软件的安装、计算机硬件连接和调试等实践内容。
3.计算机硬件故障排除包括计算机硬件故障的分类与判断、故障排除方法和工具的使用等内容。
4.计算机系统搭建与配置包括计算机系统安装与配置、BIOS设置、操作系统安装与优化等内容。
5.网络设备配置与维护包括网络设备的安装与配置、网络故障的排除与维护、网络安全与管理等内容。
6.计算机硬件发展趋势包括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历程、最新硬件技术的介绍、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等内容。
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结合实践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课堂讲解与案例分析通过课堂讲解和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
3.课后作业与实验练习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和实验练习,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材选择:1.《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教程》本教材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方面的经典教材,全面介绍了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方法。
2.《计算机硬件故障排除与维护》本教材是计算机硬件故障排除与维护方面的教材,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计算机硬件故障排除的方法和技巧。
以上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的一种参考,教学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以便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组装和维护的基本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标准旨在规范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以下能力:1. 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原理、各部件功能及相互关系,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2. 实践能力,具备计算机硬件组装和维护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工作。
3. 问题解决,能够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硬件故障,具备较强的问题诊断和解决能力。
4. 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具备学习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1.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各部件的功能和作用、硬件接口标准等。
2. 计算机组装技术,包括计算机组装的流程、注意事项、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3. 计算机维护技术,包括计算机维护的基本原则、常见故障的诊断和修复、硬件升级和更换等。
4. 安全与环保知识,包括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环保要求等。
5.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组装和维护的技能。
三、教学要求。
1. 知识扎实,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趋势。
2. 实践能力,学生应具备独立完成计算机组装和维护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
3. 问题解决,学生应具备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硬件故障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相关工具进行问题诊断和解决。
4. 创新意识,学生应具备学习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课、实训课等方式,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际操作技能。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交通通信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也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必需的一项职业技能。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学生能够掌握现代计算机的原理、主要硬件知识、计算机的配置与选购、计算机的组装、操作系统的安装、常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和笔记本常见故障的处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开设的实训课程,能对计算机常见的软、硬件故障做出判断和处理。
2.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能掌握现代计算机的组成和结构,掌握微机的硬件组装过程和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安装和调试,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在掌握了微机常见故障维修维护知识的基础上,能判断和处理常见故障,能够适应信息服务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系统安装维护岗位,以及其它计算机应用职业岗位。
从企业的工作实际出发,以班为单位进行公司实体运营化,以组为单位进行企业部门实体化,每个工作任务都是遵从提出任务、效果展示、解决方案、操作步骤的过程,带领学生逐步完成,通过这些任务全面训练学生在实际的企业环境中工作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四、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时分配教学重点: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构成和安装,基本部件原理和技术指标,操作系统概况和维护工具,系统维护维修技术和硬件软件故障诊断排除方法等内容。
教学难点:计算机整机的拆卸及安装,各种跳线的安装,硬盘的开盘操作,网线的掐设,BIOS启动次序的设置及完全版操作系统的安装,ghost软件包的使用。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相关课程的衔接前导课程为:《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平行课程为:《现代通信技术》、《综合布线技术》、后续课程为:《程控交换技术》、《网络操作系统配置与管理》、《TCP/IP 路由交换技术》。
六、实验教学七、其它课程的考核与评价。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对实践性要求很强的课程。
对计算机专业的高职学生而言,不仅要学好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还应学会对硬件的组装、维修和对软件的维护等技能。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组装及维护维修方法,掌握系统软件和工具软件的安装与维护方法及常见软件故障处理等。
其前序课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操作系统》,后续课程:《外围设备原理与维护》、《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二、设计思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针对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特点,注重与后期专业课内容衔接,适应高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以攒机&维修为主线,使学生逐步理解要掌握维修工作,必须先能自行组装计算机并熟悉计算机软件安装流程、规范及操作;要想能自己组装计算机,需能选购计算机硬部件;为了能选购硬件,还得对计算机内部各个硬部件外观、主要性能参数、工作原理等内容非常了解;要想了解计算机内部硬部件性能,必须了解其发展历程(即发展史)。
围绕这样一个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都一一明现。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及大量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项目的练习,系统掌握计算机维修方法规范、维修思路、软件安装,硬件组装,选购等技能,并能根据企业要求实现整个项目基本规划、设计和实施的能力。
强调实用性,突出企业岗位实用能力培养,聘请企业专家围绕电脑维修岗位任务组织课程内容,以岗位能力选择相关知识点、技能点,形成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相统一的课程模式。
课程具体以计算机硬件选购、组装计算机、硬盘分区格式化、安装操作系统与驱动、系统维护与设置、应用软件的安装、计算机维修7个项目为导向,组织课程内容,结合企业对计算机维修人员技术知识、技能的要求,基本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工具。
因此,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现代人来说至关重要。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教育部制定了新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能,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课程目标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计算机各部件的名称、功能、性能指标及选购方法,计算机的组装与调试,操作系统的安装与设置,常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以及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检测与排除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包括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声卡、网卡等主要部件的名称、功能、性能指标及选购方法。
2、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驱动程序等的安装与设置。
3、计算机组装与调试:包括硬件的连接、BIOS设置、硬盘分区与格式化等。
4、常见故障检测与排除:包括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的检测与排除方法。
5、网络安全与维护:包括防病毒软件的安装与使用,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等。
三、课程实施建议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实施建议: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
2、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3、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加强教材建设: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应加强教材建设,选用符合新标准的教材。
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成为一项重要的技能。
为了满足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我们制定了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计算机硬件的理解。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但不限于硬件组成、选购与组装、操作系统安装与调试、故障排查与解决等。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大纲1、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础知识1、硬件组成: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声卡、网卡等2、计算机硬件的性能指标:频率、缓存、内存容量等2、计算机配件的选购与组装1、配件选购: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配件,考虑性价比等因素2、硬件组装: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保证正确连接电源和信号线3、操作系统安装与调试1、硬盘分区与格式化2、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3、软件安装与调试4、故障排查与解决1、常见故障诊断:了解常见故障的表现形式,能够准确判断故障原因2、故障处理:掌握常用的故障处理方法,如重新安装驱动程序、更换硬件等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理论知识2、实践教学:提供实践操作平台,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际操作3、案例分析: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四、评估方式1、平时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按时提交,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评分2、实际操作:在实践操作环节,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评估3、期末考试:通过笔试和实际操作的方式,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4、学习态度: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估五、总结本课程标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IT运维专业的专业课程。
该课程依托现有的实训条件与实训基地,强调职业岗位针对性技能,侧重培养学习者计算机组装与系统维护的操作技能。
目的: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习者在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装以及系统维护。
使学生学习后,不仅具备计算机组装与调试、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技能,而且具有对计算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的能力:使无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经验的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硬件和系统维护的基础知识,了解当前比较流行的计算机硬件组成和结构,掌握有关硬件设备的性能和技术指标,会自己选购各种配件,会自己动手拆、装计算机,并会正确地安装使用操作系统,会进行系统的日常维护,会使用常用工具软件,可以解决电脑的常见软硬件故障,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性能指标;2、了解计算机整机硬件组成。
(二)计算机主机部件与外设1、掌握主机里各主要部件的原理、性能指标及选购2、了解常用外设的工作原理,掌握如何选购外设;(三)计算机的组装1、熟悉计算机组装注意事项;2、掌握计算机硬件组装步骤;3、掌握整机检查整理和通电检测。
(四) BIOS的基本设置与操作系统的安装使用1、掌握 BIOS的基本设置及常见错误的处理;2、掌握操作系统(xp和vista)的安装和使用;3、掌握常用设备驱动程序安装;4、掌握常用软件安装。
(五)计算机常见软硬件故障与诊断1、掌握计算机维修基本知识;2、掌握计算机常见硬件故障诊断和处理;3、掌握计算机常见软件故障诊断和处理。
(六)笔记本电脑组成与维修1、了解笔记本电脑的组成;2、掌握笔记本电脑软件设置和日常维护;3、掌握笔记本电脑常见故障处理。
(七)常用测试软件和维护软件的使用1、掌握硬件系统测试优化软件的使用;2、掌握常用维护软件的使用。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授课对象: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专业学时:86(总学时)=28(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58(实验课教学)周课时:6课时/周实训课时:1周课程类别:专业课程学分:6(总学分)开课学期:第2学期修订日期:2020年3月第一部分前言《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核心课程,也可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选修课。
本课程以实践为主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一、课程性质其功能为培养学生对微机各部件有感性的认识并理性理解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特点、掌握微机硬件系统的选件安装调试、CMOS设置、硬盘分区、操作系统的安装、信息安全应用以及常见软硬件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的职业技能。
以便所学人员能够得心应手地使用和维护好计算机,更好地发挥计算机的作用,并为其奠定计算机硬件的理论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分析、排除计算机软硬件故障问题的能力,也为后继专业化方向课程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强的课程,需要开设一些先行理论课程,如《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微机原理》等;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通过实践观察与操作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所以要特别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实践条件。
由于计算机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太快,本课程无固定推荐使用教材,要求在学习中以教材为蓝本,增加新的内容和技术,以提高学生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二、课程基本理念(1)、体现灵活开放,注重素质教育本课程应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微机组装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突出学生主体,强调体验实践本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课程标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课程标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以实践性教学为主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组装、维护能力,成为计算机相关领域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该课程适用于信息技术系计算机应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方向、信息管理方向的学生,共计32个学时,两个学分。
教学团队由具有研究生学历和专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组成。
本课程定位于计算机销售、售后服务等职业岗位,与《计算机基础》等相关课程衔接,旨在让学生在掌握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熟练运用计算机的同时,研究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知识。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掌握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维修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广大从事计算机营销、计算机网络管理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化控制的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大量有关计算机配件选购与组装、计算机系统维护与优化、计算机故障检测与排除等问题。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新概念、名词及术语,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发展特点,熟悉各部件主流厂家和产品,会对计算机进行基本的硬件、软件的安装与维护,能够处理常见的计算机软、硬件故障。
具体目标包括掌握计算机各种硬件的基础知识、硬件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硬件的主要性能参数与选购方法、硬件组装时的接口识别和注意事项、有关软件的基础知识以及设置安装方法。
能力目标包括熟悉计算机硬件的选购、掌握硬件组装的过程、熟悉BIOS设置方法和掌握硬盘分区方法。
建议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提高研究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此外,要鼓励学生吃苦耐劳,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组织方法,如任务驱动、讲解、演示等。
例如,在研究“软件系统安装”这部分内容时,我们首先提出任务,然后分解成操作系统安装、驱动程序安装及应用软件安装三个小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系统维护》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能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维护和维修,并能够掌握计算机系统维护中一些常用软件的操作。
二、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从计算机应用的视角出发,以满足本专业就业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系统组建、管理、维护的基本技能为基础,教学容的设计从岗位工作目标与任务解析,分解完成工作任务所必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采用并列和流程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构建教学容的任务和达到工作任务要求而组建的各项目,以及教学要求和参考教学课时数。
通过实体操作,情景模拟,案例分析,故障排除,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基本达到微型计算机调试维修员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
三、课程目标
(一)专业能力:
计算机系统维护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
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装。
计算机系统的维护。
计算机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
计算机系统故障排除的一般方法。
计算机维护过程中一些常用软件的操作。
(二)方法能力:
本课程将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职业素质:细致、耐心与吃苦耐劳的意识、较强的自我知识、技术更新能力、快速跟踪计算机发展的新技术及市场动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装、计算机系统的维护、计算机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计算机系统故障排除的一般方法、计算机维护过程中一些常用软件的操作(三)社会能力:
计算机系统维护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本课程将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职业素质:细致、耐心与吃苦耐劳的意识(工作中要细致、耐心,要有较好的观察与判断能力并且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较强的自我知识、技术更新能力,快速跟踪计算机发展的新技术及市场动态。
四、学习情境设计
(一)学习情境设计与时间安排
(二)学习情境描述
五、教学基本条件
(一)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
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
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团队规模适度。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
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
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二)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1、多媒体机房:能够满足学生上课及课实训的要求。
2、实训基地: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建设,能够满足课程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设备、设施利用率高。
(三)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2)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课程、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4)校企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要求,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六、教学评价
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和期末考试相结合考试共同得
到总评成绩。
七、其它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