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读后感
对克拉克的最初印象觉得他是一位幽默、风趣,有点神经质的老师。但看完他的故事后,我看到了这位外表普通的教师身上的光环,他开启了孩子们对未来封闭的心,使他们不再懦弱,不再气馁,不再“沉沦”,而是敢于在别人否定的眼光与评价中开始拥有梦想,敢于冒险,去追逐自己人生中最渴望的东西。
他教过的学生中很多走入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等世界名校,成为社会精英。他们中有阿莉兹•比尔——哈佛高材生,白宫实习生,一个险些被埋没的国际政治人才,威利——震惊了美国广播公司记者的小小演说家。这不是偶然,不是优秀的学生成就了伟大的罗恩老师,而是罗恩老师大刀阔斧,天马行空的教育理念成就了这些杰出的学生。虽然他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可能在中国的十年内,五十年内,甚至百年内也未必会实现,但我们需要的不是一模一样的照抄模式,美国的文化和中国有着天然之别,孩子们的观念,家长的观念,还有专家学者在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影响下要马上改变那是不可能的事实,但我们需要的是那些适合我们中国国情的教育理念,罗恩老师的很多行为方法都是我们需要借鉴并加以消化为我所用的。
在现今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恰恰缺少的就是这些,真如罗恩在书中写到“现在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正如蜂蜜一样,在瓶口磨磨唧唧,犹豫目前”,的确,现在走到我们每个校园内,很多学校很多班级都存在着这样的现状,老师们单调的讲课,学生们在下面趴着睡觉,或者开着小差,即使功课简单至极,也没有互动,没有生气,也没有激情。对于这些,的确,我们的教育不应一成不变,不应向几千年前孔老夫子这样传道授业了。我们需要的是改变。以下是本人的一些拙见
一学校迫切需要小班化教育
在计划生育的影响下,中国人口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高峰基本已经到达,之前的各个学校的扩招扩容已经基本趋于稳定,在这些前提下,学生的生源只会随之减少,势必很多学校会出现生源紧张的局面。打破这
种局面的不是恶性的去招揽生源,而是精简班级。现在从小学到高中,每个班平均人数基本上是五十人左右,更多的有至六十,甚至七十,这样超编的班级,作为教师先从认识名字也不是一两天能解决的,更何况了解每个学生。在一学年的教育中,要找每个学生了解情况,因人而异的教学更是难上加难,而每个班的重任都在班主任身上,老师也是凡人,也有家庭孩子,试想让他一人在一年内把五十个几个人的全部学习生活,兴趣爱好了如指掌,那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能尽力,但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觉得小班化教学势在必行。
二对赏识教育必须慎行
现在社会上特推崇赏识教育,在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以表扬为主,不应批评,打骂学生,特别是体罚学生。现在教育部门的文件一改再改,禁止学校体罚学生,其中罚站,批评也在其中,除此之外,就是学校责任的认定,只要是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学校就是全责,现在媒体时代的盛行,而学生也往往是被视为弱势群体而出现,重重的政策和现状,让现在的老师想管不敢管。因为从小的赏识教育,让现在的还是就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的挫折。因为在学校犯错,不用受到惩罚,他们在学校肆无忌惮,目无法纪,不会尊师重道。因为媒体的帮衬,个别学生歪曲事实,但最终都是学校的妥协。在这样的风气盛行之下,师非师,生非生,尊师重道,荡然无存。
罗恩老师说:不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曲奇饼干的。也就是说不是没个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要表扬的。人在逆境中得以成长,中国的孩子就是生活太顺,父母包办的太多,才导致现在自我的个性,给教师在教育上带来诸多的不变和困惑。
三学校教育要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在中国,家庭观念一直是深入人心的。中国的大部分父母都是不迟辛劳的。操办着孩子的一切,选择好的学校,好的专业,找好的伴侣等等,殊不知,这一切都影响着孩子,在孩子的一生中,没有一个会比自己的父母更重要的,所以父母不应该是孩子的操纵子,而是引导和模仿者,所以在教育学生时,父母和老师必须合作,而不是单独行动。比如一个整天赌
博的家庭,给孩子的影响就是不用读书,赌博能带来乐趣和金钱,可以不劳而获。或者整天吵架的家庭,或者以悲观的厌世的家庭无疑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除此,家长得配合学校的教育,比如被学校没收的手机还给家长后,不过一会,手机又回到了学生收到;比如请假,学生不想上学,家长就会以生病为由蒙混过关;早上迟到家长我会说是自己没及时叫醒或者说是送的时候迟到等等,这些本来都是很好的教育机会,但家长都成了帮凶,久而久之,孩子们的不良习惯和不诚实就这样养成了。
如果家长和老师之间彼此鼓励,彼此沟通,那么就能够营造一种有利于孩子们成长的氛围,而且这种氛围带来的影响将极为深远。
这本书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好的教育其实没有国界。我们无力改变教育体制,却能像罗恩那样走进孩子的生活,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对他们充满高期望、相信他们、营造有激情的课堂和他们一起创造教育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