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七年级下淮河文化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5.3.1秦岭淮河分南北教案
3.地图教学: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认识秦岭淮河一线及其南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4.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地理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板书设计
1.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性
-南北地区的分界线
-地理意义的介绍
2.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差异
-气候:温度、降水
-地形:平原、山地
-植被:阔叶林、针叶林
3.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人文特点差异
-生活习惯:饮食、服饰
-文化传统:方言、节日
-建筑风格:北方四合院、南方园林
4.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地考察的重要性
4.地理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5.人文关怀:通过学习南北地区的人文特点,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情怀。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地区的分界线,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学生需要理解秦岭淮河一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南北地区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上的差异。
5.地理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测、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环境,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秦岭淮河分南北”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秦岭淮河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地理环境的变化。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安徽民俗的区别和特点
如徽商以“贾而好儒”的儒商形象雄踞商界300多年, 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有“无徽不成镇”之说。徽派建筑则 为中国建筑史上一绝。徽州文化除了学成派、商成帮外, 还出现了群星闪耀的文化景象,如在理学上就有朱熹、朱 升、郑玉等,徽州朴学上有江永、戴震,新安画派上渐江、 查士标、孙逸、黄宾虹,文学上则有方回、汪道昆,教育 方面则有朱熹、郑玉、汪克宽、陶行知等。
• 淮河文化圈的基本特点:
•
淮河文化作为融合中原文化、吴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
一种区域文化,具有兼容性和过渡性的特点。如淮河流域
人们具有的尚义、淳朴、直爽的粗犷民风,以及重农轻商
的思想观念等,就是一定程度上受北方中原文化和齐鲁文
化的影响形成的。又如在饮食、戏曲、语言等方面也都表
现出兼容性和过渡性的特点。饮食文化方面,习惯接近于
• 淮北地区有习武的传统习俗, • 饮食文化主要以面食为主; • 淮河以南受田“水”的影响非常 • 突出,风俗多与水有关; • “智者乐水”,重视教育。 • 皖南山区的徽州民居风格、 • 徽州饮食、风水观念、 • 宗教信仰与节日习俗都 • 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第四节 安徽民俗文化的基本特点
• 一、汉民族的民俗文化是主体,但也有 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支系存在。
红 顶 商 人 胡 雪 岩
第二节 安徽文化的基本特点
一、安徽文化具有延续性 安徽文化历史悠久,自进入文明社会
以后就处于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过程中, 其间从未中断过。
安徽文化在夏商时期开始萌芽,形成于 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继续发展,在学术 思想、文学成就尤为突出,涌现了一大批 杰出人物。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哲学、教 育、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就有重大贡 献。
李 白 在 安 徽 泾 县 受 到 汪 伦 的 招 待
安徽地域文化
一、名词解释1、《道德经》:《道德经》亦称《老子》。
老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所著的《老子》一书中。
《老子》共五千多字,故也称五千言,被后来的道教奉为经典,老子本人亦被尊为教祖。
其基本范畴是“道”与“德”,相比较起来,“道”最为基本。
2、新安理学:朱熹作为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理学体系被后世称为“朱子学”。
朱熹门生弟子众多,遍及闽中等南方地区,他们同尊朱熹并形成众多的流派,其中徽州的朱门弟子以朱熹嫡传自誉,在发明、诠释朱子学方面独树一帜,被称为新安理学。
新安理学形成于南宋,在元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于明初达到鼎盛。
新安理学一以贯之的学说宗旨、一脉相承的理学家群和鲜明的学派特征,对12世纪以后的中国哲学史和学术思想史的发展演变,以及徽州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十二平均律:明代的朱载堉大胆而彻底地扬弃了千余年来的旧律制,创造了现今世界各国都在应用的十二平均律,这是我国声学史的一项杰出贡献。
朱载堉实质上是在八度音之间分成12个音程相等的半音,顺序组成12个等程律,又叫十二平均律,如此,可以用任何一律作为主音组成各调的音阶,而且它们全音的音程都是一样的,这在乐律研究史上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十二平均律的发明比法国音乐理论家梅尔塞恩于1636年发表的十二平均律要早52年。
2、五禽戏:五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据说是汉代名医华佗发明的。
华佗提倡体育锻炼的方法防治疾病,吸取先秦以来导引术的精华,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姿态,创“五禽之戏”,是我国医疗体育史上的创举。
1、《苕溪渔隐丛话》:《苕溪渔隐丛话》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的诗话集。
作者胡仔,字元任,安徽绩溪人(约1110~1170),晚年隐居浙江湖州苕溪,遂自号苕溪渔隐。
此书是胡仔穷一生之力的杰作,分前后两集,共100卷,50余万字。
涉及上百位古代诗人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格律、掌故等。
胡仔在自序中认为“开元之李杜,元佑之苏黄,皆集诗之大成者。
传统文化传播
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对于国家整体文化建设及综合国力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一大关键在于更好的保护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传统文化传播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传统文化传播的现实瓶颈与突围路径党的上对于文化建设层面提出了新要求,这反映了中央对文化建设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前人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深厚土壤,又立足于当今时代发展特征。
其中蕴含着许多优秀的德育思想和人文精神,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因此,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育人功能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特征,进而要充分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有益元素,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依托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两者需要在互动的过程中使得中华传统文化得以更好的继承传播,在继承中得以更多的发展与创新。
一、传统文化发展现状(一)文化源远流长,缺乏文化继承人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在发展中历经了诸多阶段,传统文化得以延续至今。
传统文化对于国家整体文化建设及综合国力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一大关键在于更好的保护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文化下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不到合理的传承,人们的意识淡薄,对于传统文化继承方面缺失概念,无法从心深入到对传统文化的切实继承中去。
其实,要想优秀的文化得以流传下来,需要的是每个中华儿女从自身做起,树立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携手共进,从源头上将文化传承下去。
实践过程中,我们在宝鸡眉县横渠书院做新闻人物专访中,其中的讲解员邵春燕女士在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播中做到了切实、切身、切心。
多年来,由书院环卫工人蜕变到讲解员,这其中对于文化的传播历经了多层阶段,层层传播,一代又一代,从而在她的引领下让更多来当地的人对张载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文化传播继承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七年级语文下册《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课件4苏教版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加强对华夏文化的教育和宣传,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觉,让更多的人了解 和热爱华夏文化,为其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茶文化
茶是华夏文化中重要的饮品之一。从 采摘、制作到品饮,茶文化都蕴含了 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理。
节庆活动
春节
春节是华夏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 之一,人们会进行贴春联、放鞭 炮、吃团圆饭、拜年等传统活动,
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端午节
端午节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 这些活动不仅是对屈原的纪念, 也体现了人们对团结协作和拼搏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华夏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深厚的历史底蕴
华夏文化拥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伦 理和艺术审美,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独特的艺术魅力
华夏文化在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如唐诗、宋词、元曲 、明清小说等,都是华夏文化的瑰宝,对世界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促进文化交流
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 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 界。
传统文化
在保持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和 科技元素,打造既有传统韵味又有时代感的文化 产品。
促进跨文化交流
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推动文化多样 性的发展,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
华夏文化中,诗词歌赋是重要的表现形式。从《诗经》、《楚辞》到唐 诗、宋词,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的情感和思想,也展现了 他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理解。
戏曲
戏曲是华夏文化中的另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如京剧、昆曲等,融合了音 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安徽地域文化》一体化设计方案(邰英盛)
《安徽地域文化》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马鞍山电大和县分校邰英盛一、课程说明《安徽地域文化》是安徽电大在开放教育本、专科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是旨在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一门通识教育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悠久而丰富、具有地域特色的安徽历史文化基本概况,认识安徽历史文化在辉煌灿烂的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独特魅力和自己的风采,增强学生了解安徽、热爱安徽、建设安徽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研究、发展安徽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安徽文化的形成及特征;安徽的学术文化;安徽的科技、教育文化;安徽的文学和艺术;安徽的宗教文化;安徽的民俗文化;独特的徽商文化;安徽的山水旅游文化;安徽的历史名人。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66,开设一学期。
二、教学媒体介绍(一)文字教材《安徽地域文化》课程的主教材是安徽电大文法教学编写的《安徽文化概要》(王德寿主编)一书,文字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在文字教材的基础上,拟采用多种媒体教材组织教学,主要有文字辅导教材、IP课件、直播课堂、网上辅导等教学手段,对主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再作补充分析和阐释。
(二)直播课堂直播课堂为重点辅导型,由安徽电大张秋婵主讲,主要讲授学生本课程重点、难点问题,使学生通过直播课堂的直观教学加深对文字教材的理解和认识。
(三)网上辅导:在本课程讨论区进行辅导、答疑和讨论。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安徽文化概说第一节安徽建置沿革一、安徽建省前的建置情况二、安徽建省经过三、安徽建省后的建置第二节安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文化的基本概念二、地域文化的概念三、安徽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安徽文化的特点一、安徽的三大文化圈(一)淮河文化圈1、淮河文化圈基本概况2、淮河文化圈基本特点(二)皖江文化圈1、源远流长的古皖文化2、皖江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异彩纷呈3、皖江文化具有水文化的特点4、开放创新意识浓(三)徽州文化圈1、徽州文化概念及其形成原因2、徽州文化主要特点二、安徽文化的基本特点(一)安徽文化具有延续性(二)安徽文化具有兼容性(三)安徽文化发展具有多样性(四)安徽文化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五)安徽文化具有开拓创新性第四节安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安徽传统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二、安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第二章安徽的学术文化第一节老庄哲学一、老子及其思想二、庄子及其思想第二节朱熹与新安理学一、宋明理学概述二、程颢、程颐的天理论三.朱熹与新安理学第三节皖派经学一、新安理学向皖派经学的转变二、戴震及其皖派经学第四节安徽人物与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概述二、陈独秀、胡适与新文化运动第三章安徽的科技文化第一节科学技术成就一、农田水利二、农学第二节矿冶、制瓷与纺织技术成就一、矿冶二、制瓷三、纺织第三节天文学、数学成就一、天文学二、数学第四节医学、物理学成就一、医学二、物理学第四章安徽教育文化第一节皖地教育活动一、两汉皖地尊儒兴学活动二、魏晋安徽私学的兴起三、宋元明清安徽书院的兴起和发展四、近代安徽教育的变革第二节皖籍教育(思想)家一、嵇康的教育思想二、朱熹的教育思想三、戴震的教育思想四、陈独秀教育思想五、胡适的教育活动及思想六、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第五章安徽的文学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安徽文学一、“三曹”的诗文创作二、嵇康及其他作家的文学成就第二节唐五代时期的安徽文学一、诗歌的繁荣(一)池州诗人群(二)宣州诗人群(三)著名诗人张籍和皖籍其他诗人(四)唐代安徽诗坛中的外地名诗人二、散文、小说的成就(一)散文家吴少微和杨夔(二)康骈和他的《剧谈录》第三节两宋时期的安徽文学一、宋初诗文革新运动中的力作与宗师(一)姚铉和他的《唐文粹》(二)梅尧臣的文学成就二、北宋安徽的诗坛词苑(一)“革新”派郭祥正与杨杰(二)“教化”一派的吕公著、吕希哲父子(三)两宋之交吕本中与周紫芝的诗词成就三、南宋安徽的词苑诗坛(一)著名爱国词人张孝祥和他的词(二)汪莘、方岳和其他词人四、两宋安徽的诗话、小说与散文创作(一)诗话创作(二)散文与小说创作五、宋代外地文学名家在安徽的创作第四节元明清时期的安徽文学一、元代的安徽文学(一)元代安徽的诗词创作(二)孟汉卿和他的杂剧《魔合罗》二、明代安徽的诗文创作(一)明代安徽的诗文创作概说(二)程嘉燧、吴应箕的文学成就(三)桐城名家方以智与钱澄之三、明代安徽作家的戏剧与小说创作(一)戏剧作家与作品(二)文言小说创作四、清代桐城文派的辉煌与成就(一)桐城文派的发展历史(二)桐城文派的文学成就五、吴敬梓和他的《儒林外史》(一)吴敬梓的生平与思想(二)《儒林外史》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六、清代安徽文学其他方面的成就(一)施闰章与凌廷堪的诗词成就(二)思想家戴震的文学主张(三)戏剧作家与作品(四)清代安徽女性文学的繁荣第五节现代安徽文学一、多彩多姿的现代诗坛(一)胡适与他的《尝试集》(二)“时代的鼓手”——田间(三)其他诗人与诗作二、蓬勃发展的散文创作(一)陈独秀与“随感录”(二)吴组缃的抒情散文(三)周而复的报告文学三、成就卓著的小说创作(一)“地之子”——台静农(二)“中国普罗文学的开创者”——蒋光慈(三)“现代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第六章安徽的艺术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戏曲艺术一、安徽目连戏二、贵池傩戏三、徽剧四、庐剧五、黄梅戏六、皖南花鼓戏七、泗州戏第三节舞蹈艺术一、花鼓灯二、龙舞三、狮子舞四、凤阳花鼓第四节绘画艺术一、国画二、版画三、雕塑第五节建筑艺术一、歙县城古建筑二、黟县明清古民居三、九华山佛教建筑群四、明中都皇故城五、古军事建筑第六节安徽的文房四宝一、宣笔二、徽墨三、宣纸四、歙砚第七章安徽的宗教文化第一节安徽道教文化一、原始道教的产生二、道教的流传与兴盛三、道教与安徽齐云山第二节安徽的佛教文化一、佛教基本常识二、安徽佛教发展史(一)早期佛教的传入(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二)佛教的进一步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三)佛教的平稳发展时期(宋元明清)三、安徽佛教名山九华山第八章安徽的民俗文化第一节安徽民俗的区划和特点一、安徽民俗文化的区域划分二、安徽民俗文化的基本特点(一)汉民族的民俗文化是主体,但也有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支系存在(二)在汉民族的民俗文化中,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形成了普适性与差异性的统一(三)继承性与变革性的统一第二节岁时节庆一、春节二、元宵节三、清明节四、端午节五、中秋节六、重阳节七、冬至节八、腊八节九、祭灶十、除夕第三节人生礼仪一、庆生祝寿习俗二、婚嫁习俗三、丧葬习俗第四节其他民俗一、徽州居住民俗二、游艺民俗:舞龙与舞狮子三、生产风俗四、商贸民俗:庙会(一)九华山庙会(二)广济寺庙会五、演戏习俗第九章独特的徽商文化第一节徽商兴起的自然条件与历史背景一、徽商兴起的自然条件二、徽商兴起的历史背景第二节徽商经营的行业一、盐业二、典当业三、茶叶业四、木材业第三节徽商的主要特点一、贾而好儒二、敬业精神三、权势之交四、讲究商德第四节徽商的影响一、无徽不成镇二、声名远播三、泽披后世四、徽商精神第十章安徽的山水旅游文化第一节名山旅游文化一、黄山与九华山二、齐云山、天柱山与琅琊山三、天堂寨与牯牛降四、采石矶、敬亭山、小孤山、浮山及其他名山第二节安徽的秀水文化一、巢湖与太平湖二、秋浦河与青弋江三、花亭湖、万佛湖与其它皖中秀水第三节别有洞天的岩洞文化一、“天下一绝”太极洞二、“千古之谜”花山谜窟三、“地下龙宫”龙泉洞四、道教洞府茅仙洞第四节安徽的历史人文古迹一、闻名遐迩的古代建筑(一)醉翁亭、太白楼与花戏楼(二)迎江寺与明教寺(三)棠樾牌坊群与许国石坊(四)包公祠、龙川胡氏宗祠与潜口民宅二、人文古地(一)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二)屯溪老街与三河古镇第五节历史文化名城一、安庆二、寿县三、亳州四、歙县五、绩溪四、教学安排:本课程拟安排面授辅导安排如下:13。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5-3秦岭—淮河分南北教案
1.软硬件资源:教室、黑板、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地图、图片、教科书、练习册。
2.课程平台:无需使用课程平台。
3.信息化资源:无需使用信息化资源。
4.教学手段:讲解、展示、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提问、练习。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秦岭—淮河分南北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教学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体上是积极的。学生在知识方面,对秦岭—淮河分南北的地理意义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方式的影响有了清晰的认识。在技能方面,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差异产生了浓厚兴趣,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4.南北两侧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差异: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秦岭—淮河分南北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目标和秦岭—淮河分南北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秦岭—淮河分南北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秦岭—淮河分南北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中国地理全书》、《历史上的秦岭淮河》。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让学生结合教科书和拓展阅读材料,深入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方式的影响。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3节第1课时秦岭淮河分南北》课件
过年了,央视为我们 拍摄了“从南到北,中 国浓浓的年味”。你会 发现春节在我国南方和 北方的习俗大不相同。
为什么黑龙江是“雪景”, 广州是“花市”呢?
从南到北浓浓的年味
二、南方、北方差异 ——气候(气温)
二、南方、北方差异 ——气候(气温)
二、南方、北方差异 ——气候(气温)
读广州人和哈尔滨人的对话 ,想一想,这种作息时间差 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南方、北方气温差异的原因?
南方、北方气温差异的原因?
1.中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 受纬度影响,南方纬度低,太阳高度角比北方大,且冬季南方白昼时间比北 方长;加之北方靠近冬季风的发源地,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所以冬季南 北温差大。 2.我国夏季全国普遍高温的原因?受纬度影响,夏季北方太阳高度角也变大, 且白昼时间比南方长,北方比南方热量少不了多少;加之夏季风给北方渊源 不断的送来热量,所以南北气温普遍较高。
气
温
二、南方、北方的差异 ——河 流 特 征
二、南方、北方的差异 ——河 流 特 征
比较 类别
数量
北方 地区
少
河 流量
小
流
结冰期
有
航运
不利于
南方 地区
多 大
二、南方、北方差异 ——气候(降水)
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完成下列问题。
4. 年等降水量图表示降水量的水平分布情况,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
各点的 年降水量相等。
5.我国东部季风区年降水量分布: 海口1600毫米以上 ;北京 400~800毫米以上; 漠河接近 400毫米 ;
2020春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国各族人民的家园5.3.1秦岭-淮河分南北同步测试含解析
整式的除法(3)c b a 24÷b a 23=b a c b a 2243=bc a 231 (二)请你类比单项式乘单项式的法则,总结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并与同伴交流.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因式. 解:(1)y x 5÷2x =y x25- =y x 3(2)228n m ÷n m 22=(8÷2)1222--nm =4m 0n 1=4n(3)c b a 24÷b a 23 =(1÷3)c b a 1224--=bc a 231三.展示交流例、 计算第三题在做时需注意什么?同学叙述过程老师板演。
生:(3)(y x 22)3•(27xy -)÷3414y x 单项式相乘除(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368y x •(27xy -)÷3414y x 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除=5756y x -÷3414y x =234y x - 四.达标测试随堂练习:下列计算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指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1) (2)(3) (4)24342323234232)2()2()4(14)7()2()3(510)2(353)1(b a b a y x xy y x bca cb a yx y x +÷+÷-⋅÷÷-bcbc =+22。
安徽地域文化作业
姓名:学号:得分:教师签名:《安徽地域文化》作业1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20分。
)1、康熙六年七月十二日(1667年8月30日),康熙批准了由吏部汇奏并经御前会议讨论通过的全国性地方行政区划和官制政革意见,其中,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安徽两省,改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使安徽省三司健全,因此,康熙六年(1667)一般认为是安徽建省标志。
2、安徽建省大致经历了元末明初的行政区域统一;顺治十八年(1661年)左、右布政使划片分治;康熙四年(1665年)调整左、右布政使辖区,使苏、皖两省分省分治奠定基础,确定疆界;康熙六年七月甲寅,正式批准建省;乾隆二十五年八月己亥,正式将省会定于安庆。
因此,一般把公元1667年8月30日作为安徽省诞生纪念日。
3、解放战争后期,安徽境内的淮河南北、江淮地区先后解放,初建皖西、江淮、豫皖苏边区3个行政公署,下设专区,再下为县、市。
1949年4月,撤销上述3个行政公署,成立皖北人民行政公署。
5月,随着江南地区全部解放并普遍建政,成立皖南人民行政公署。
两个行署行使省的权力,但比省的规格要小。
行署下辖直辖市、专区,再下为县及专辖市。
1952年4月,撤销皖南、皖北2个人民行政公署,合并成立安徽省。
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省。
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省会驻合肥。
4、地域文化就是一定地域内历史形成并被人们所感知和认同的各种文化现象。
地域文化具有历史性、地域性和独特性的特点。
5、安徽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中,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在安徽大地上形成了三个各具特点的区域文化,即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安徽文化。
6、安徽文化具有延续性、兼容性、多样性、不平衡性、开拓创新性的基本特点。
7、道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学派之一,春秋末年的老子初步创立了道家思想体系,战国中期的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术的集大成者。
老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所著的《老子》一书中。
地域文化名词解释
“安徽地域文化”复习题“名词解释”部分二、名词解释:淮河文化圈:淮河文化圈一般指由淮河沿岸及淮北地区构成的区域文化带。
由于淮河地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各种不同文化在此碰撞、交流,淮河文化作为融合中原文化、吴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区域文化,具有兼容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皖江文化圈:皖江文化圈一般是指从远古到现在皖江地区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其范围大体接近于现在的皖江经济区域,即安庆、芜湖、马鞍山、铜陵、池州、巢湖、宣城市(除绩溪县)和滁州市东部。
皖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异彩纷呈,具有水文化的特点,开放创新意识浓。
徽州文化圈:徽州文化是指原徽州府属下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和婺源(今属江西省)等六县所出现的既有独特性又有典型性的各种文化现象。
徽州文化是安徽地域文化中最成熟、最具有代表性、最典型的地域文化。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具有丰富性、辉煌性、典型性,是一种典型的儒学文化。
《道德经》:《道德经》,亦称《老子》。
老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所著的《老子》一书中。
《老子》共五千多字,故也称五千言,被后来的道教奉为经典,老子本人亦被尊为教祖。
其基本范畴是“道”与“德”,相比较起来,“道”最为基本。
新安理学:朱熹作为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理学体系被后世称为“朱子学”。
朱熹门生弟子众多,遍及闽中等南方地区,他们同尊朱熹并形成众多的流派,其中徽州的朱门弟子以朱熹嫡传自誉,在发明、诠释朱子学方面独树一帜,被称为新安理学。
新安理学形成于南宋,在元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于明初达到鼎盛。
新安理学一以贯之的学说宗旨、一脉相承的理学家群和鲜明的学派特征,对12世纪以后的中国哲学史和学术思想史的发展演变,以及徽州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安徽地域文化
文明源头: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
安徽历史悠久,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1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城4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0座。
毫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部。
古寿春(今寿县)在春秋战国时曾为楚都。
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发生在宿州大泽乡。
三国时期,江淮之间为魏吴必争之地。
东晋时期,在淮南八公山一带发生了著名的淝水之战。
唐宋时期,李白、杜牧、刘禹锡、欧阳修等各领风骚的文坛泰斗都在江淮大地上留下著名的诗篇和墨迹。
元末郭子兴、朱元璋起兵濠州(今凤阳、定远一带),最终推翻了元州统治,建立明朝。
辛亥革命前夕,发生过徐锡麟刺杀恩铭(安徽巡抚)、熊成基领导马炮营起义等较有影响的事。
1941年1月,在泾县(新四军军部)一带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
安徽农民创造并逐步完善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大文化圈:安徽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形、地貌的特点,形成三大文化圈,属于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影响深远,因基本上均在皖境,作为区域文化,故可综合和总称皖文化,是炎黄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个文化圈:淮河文化。
跨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和齐鲁文化、楚荆文化、吴越文化并立而互相渗透。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布淮河流域,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器物距今8000多年,比黄河流域韶文化早1000多年。
在蚌埠怀远,则有禹文化的产生。
涡河流域是道家发源地,而道家在先秦哲学史上居“主干地位”(历史学家、北大教授陈鼓应语)。
从春秋后至秦汉的诸子百家,很多产于怀河流域。
仅在原安徽境内者即有老子、庄周、管仲、刘安及其宾客所形成的怀河学派;东汉哲学家、经学学家桓谭、桓彬父子,皆文学家,麟曾入宫讲学,彬之文与蔡邕齐名;东晋,有桓温、桓冲、桓玄三代政治家、文学家。
淮河文化——安徽花鼓灯艺术
淮河文化——安徽花鼓灯艺术淮河文化是安徽的三大文化圈之一。
由于淮河地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各种不同文化在此碰撞、交流,淮河文化作为融合中原文化、吴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区域文化。
安徽花鼓灯艺术是安徽淮河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省民间舞蹈中流传最广、参与活动的人数最多、影响最大、最丰富多彩的歌舞艺术,是汉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是淮河文化在舞蹈方面的集中表现。
一、安徽花鼓灯艺术的起源相传,花鼓灯起源于夏代,在蚌埠怀远涂山脚下,大禹会诸侯的地方,大禹娶了涂山氏的女儿——女娇为妻,新婚不久,大禹便出征为天下人治水。
大禹治水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女娇十分想念大禹,每天抱着儿子启站在山坡上向着远方眺望,祝愿丈夫治水成功,早日归来。
由于她望夫心切,精诚所至,化成了一块巨石,后人称为“望夫石”、“启母石”。
为了纪念他们,人们盖起了禹王庙,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赶庙会,打起锣鼓,跳起舞蹈,从此就有了花鼓灯。
至宋朝花鼓灯已发展成为比较系统的艺术形式,在民间舞蹈艺术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每年举行的艺术灯会,花鼓灯都是做为压轴戏,因此被称为“缀大灯”而闻名于世。
清朝初期,统治者对文化相对重视,花鼓灯艺术得到了迅速的繁荣,著名剧作家孔尚任在观看花鼓灯表演后,写下《舞者词》一阙:“一双红袖舞纷纷,软似花鼓乱似云,自是擎身无妙手,肩头掌上有何分。
”描绘了花鼓灯优美的舞姿和精妙轻捷的技巧。
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社会风雨交加、动荡不定,花鼓灯艺术受到影响。
二、安徽花鼓灯艺术风格楚舞吴风遗韵——花鼓灯的风格韵味是在安徽特有的条件下形成的,源于河南桐柏山区的淮河横贯安徽北部。
盛行花鼓灯的凤台,是春秋时代的楚地州来邑,都与楚国有关。
花鼓灯亦得以兼融南北文化之优长,具有吴歌楚舞的风韵。
楚人有尚武、知音、细腰等习俗,花鼓灯中诸多来自武术、武功的技艺,即尚武精深的体现。
优美动听的花鼓歌,富有表现力的锣鼓伴奏,是知音的民风,而“兰花”“三道弯”“S”型的动态形象,则是细腰的延伸。
电大安徽地域文化考试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淮河文化圈:淮河文化圈一般指由淮河沿岸及淮北地区构成的区域文化带。
由于淮河地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各种不同文化在此碰撞、交流,淮河文化作为融合中原文化、吴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区域文化,具有兼容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道德经》:《道德经》亦称《老子》。
老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所著的《老子》一书中。
《老子》共五千多字,故也称五千言,被后来的道教奉为经典,老子本人亦被尊为教祖。
其基本范畴是“道”与“德”,相比较起来,“道”最为基本。
新安理学:朱熹作为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理学体系被后世称为“朱子学”。
朱熹门生弟子众多,遍及闽中等南方地区,他们同尊朱熹并形成众多的流派,其中徽州的朱门弟子以朱熹嫡传自誉,在发明、诠释朱子学方面独树一帜,被称为新安理学。
新安理学形成于南宋,在元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于明初达到鼎盛。
新安理学一以贯之的学说宗旨、一脉相承的理学家群和鲜明的学派特征,对12世纪以后的中国哲学史和学术思想史的发展演变,以及徽州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1915-1923年),一批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针对内忧外患的时局发起的以反对封建文化为主要内容,旨在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集中表现为提倡新文化,颠覆旧文化。
十二平均律:明代的朱载堉大胆而彻底地扬弃了千余年来的旧律制,创造了现今世界各国都在应用的十二平均律,这是我国声学史的一项杰出贡献。
朱载堉实质上是在八度音之间分成12个音程相等的半音,顺序组成12个等程律,又叫十二平均律,如此,可以用任何一律作为主音组成各调的音阶,而且它们全音的音程都是一样的,这在乐律研究史上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十二平均律的发明比法国音乐理论家梅尔塞恩于1636年发表的十二平均律要早52年。
《物理小识》:明代方以智所著的《物理小识》,内容十分广泛,内分天、历、风雷雨阳、地、占候、人身、医药、饮食、衣服、金石、器用、草木、鸟兽、鬼神方术、异事等15类,共12卷,是一部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和社会五单元第三课专题课件秦岭—淮河(共20张ppt) (共20张PPT)
1、四大地理区域
2、南北方地区的划分
1、四大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A
C
B
界限
A B C
位置
两侧地区
主导因素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北 段
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
夏季风/降水
秦岭——淮河线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气候
青藏高原边缘线
有取暖设备
室内一般没有取暖设备
基本上没有水运,陆路交通发达
不仅有公路和铁路,还有许多河 流可以通航
喜欢吃面食
喜欢吃米饭
(2)气候差异 衣、食、住、行 气温差异:1月平均气温0°C上下 等温线:气温水平分布情况,同等温线气温相等 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南北方差异
例题2 读我国7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2)题
例题5 读“秦岭南北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秦岭以北属于我国的()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南、北方地区划分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3)秦岭以南的耕地类型主要是_____,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作 物熟制是_____。秦岭以北的耕地类型主要是_____,主要粮食作物是 _____,作物熟制是_____。
(4)下列个项目中属于北方地区的有_____。(填代号)
①墙体厚实 ②墙体较薄 ③水运发达 ④水运不发达 ⑤河流冬季结 冰 ⑥河流冬季不结冰
(3)南、北方地区气候的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气候类型
气温和降水特点
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种植小麦、玉米等旱田作物
2023年秋中央电大安徽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安徽地区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一、填空(每题1分,共20分。
)1、江苏、安徽。
2、安庆3安徽合肥4、历史性独特性5、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6、延续性、多样性、开拓创新性7、老子庄子8、倡导新文化,颠覆旧文化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道德经》:《道德经》亦称《老子》。
老子旳思想集中体目前所著旳《老子》一书中。
《老子》共五千多字,故也称五千言,被后来旳道教奉为经典,老子本人亦被尊为教祖。
其基本范围是“道”与“德”,相比较起来,“道”最为基本。
新安理学:朱熹作为理学思想旳集大成者,其理学体系被后世称为“朱子学”。
朱熹门生弟子众多,遍及闽中等南方地区,他们同尊朱熹并形成众多旳流派,其中徽州旳朱门弟子以朱熹嫡传自誉,在发明、诠释朱子学方面独树一帜,被称为新安理学。
新安理学形成于南宋,在元代得到深入旳发展,并于明初到达鼎盛。
新安理学一以贯之旳学说宗旨、一脉相承旳理学家群和鲜明旳学派特性,对12世纪后来旳中国哲学史和学术思想史旳发展演变,以及徽州及周围地区旳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旳影响。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安徽旳三大文化圈是什么?各有哪些特点?答:安徽文化在其长期旳发展中,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旳不一样,在安徽大地上形成了三个各具特点旳区域文化,即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安徽文化。
淮河文化圈一般指由淮河沿岸及淮北地区构成旳区域文化带。
淮河文化圈旳形成得益于得天独厚旳地理和人文环境条件,有其深厚旳底蕴和丰富旳内涵。
由于淮河地区特殊旳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多种不一样文化在此碰撞、交流,淮河文化作为融合中原文化、吴楚文化基础上形成旳一种区域文化,具有兼容性和过渡性旳特点。
皖江文化圈一般是指从远古到目前皖江地区发明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旳总和,其范围大体靠近于目前旳皖江经济区域,即安庆、芜湖、马鞍山、铜陵、池州、巢湖、宣都市(除绩溪县)和滁州市东部。
2017年电大2017年电大《安徽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安徽地域文化》作业1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20分。
)1、康熙六年七月十二日(1667年8月30日),康熙批准了由吏部汇奏并经御前会议讨论通过的全国性地方行政区划和官制政革意见,其中,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安徽两省,改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使安徽省三司健全,因此,康熙六年(1667)一般认为是安徽建省标志。
2、安徽建省大致经历了元末明初的行政区域统一;顺治十八年(1661年)左、右布政使划片分治;康熙四年(1665年)调整左、右布政使辖区,使苏、皖两省分省分治奠定基础,确定疆界;康熙六年七月甲寅,正式批准建省;乾隆二十五年八月己亥,正式将省会定于安庆。
因此,一般把公元1667年8月30日作为安徽省诞生纪念日。
3、解放战争后期,安徽境内的淮河南北、江淮地区先后解放,初建皖西、江淮、豫皖苏边区3个行政公署,下设专区,再下为县、市。
1949年4月,撤销上述3个行政公署,成立皖北人民行政公署。
5月,随着江南地区全部解放并普遍建政,成立皖南人民行政公署。
两个行署行使省的权力,但比省的规格要小。
行署下辖直辖市、专区,再下为县及专辖市。
1952年4月,撤销皖南、皖北2个人民行政公署,合并成立安徽省。
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省。
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省会驻合肥。
4、地域文化就是一定地域内历史形成并被人们所感知和认同的各种文化现象。
地域文化具有历史性、地域性和独特性的特点。
5、安徽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中,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在安徽大地上形成了三个各具特点的区域文化,即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安徽文化。
6、安徽文化具有延续性、兼容性、多样性、不平衡性、开拓创新性的基本特点。
7、道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学派之一,春秋末年的老子初步创立了道家思想体系,战国中期的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术的集大成者。
老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所著的《老子》一书中。
《老子》共五千多字,故也称五千言,被后来的道教奉为经典,老子本人亦被尊为教祖。
地域文化名词解释题6
名词解释”部分二、名词解释:淮河文化圈:淮河文化圈一般指由淮河沿岸及淮北地区构成地区域文化带•由于淮河地域特殊地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各种不同文化在此碰撞、交流,淮河文化作为融合中原文化、吴楚文化基础上形成地一种区域文化,具有兼容性和过渡性地特点•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皖江文化圈:皖江文化圈一般是指从远古到现在皖江地区创造地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地总和,其范围大体接近于现在地皖江经济区域,即安庆、芜湖、马鞍山、铜陵、池州、巢湖、宣城市(除绩溪县)和滁州市东部•皖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异彩纷呈,具有水文化地特点,开放创新意识浓•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徽州文化圈:徽州文化是指原徽州府属下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和婺源(今属江西省)等六县所出现地既有独特性又有典型性地各种文化现象•徽州文化是安徽地域文化中最成熟、最具有代表性、最典型地地域文化•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具有丰富性、辉煌性、典型性,是一种典型地儒学文化•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道德经》:《道德经》,亦称《老子》•老子地思想集中体现在所著地《老子》一书中•《老子》共五千多字,故也称五千言,被后来地道教奉为经典,老子本人亦被尊为教祖•其基本范畴是道”与德”相比较起来,道”最为基本•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新安理学:朱熹作为理学思想地集大成者,其理学体系被后世称为朱子学”朱熹门生弟子众多,遍及闽中等南方地区,其中徽州地朱门弟子以朱熹嫡传自誉,在发明、诠释朱子学方面独树一帜,被称为新安理学•新安理学形成于南宋,在元代得到进一步地发展,并于明初达到鼎盛•新安理学一以贯之地学说宗旨、一脉相承地理学家群和鲜明地学派特征,对世纪以后地中国哲学史和学术思想史地发展演变,以及徽州及周边地区地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地影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格物致知论:格物致知论是朱熹哲学思想地另一重要理论•朱熹继承了程颐地观点,他认为,人地心中生来就包含有一切事物之理,但心却不能直接认识自己,必须通过格物”工夫,对事物加以研究,才能达到心地自己认识,并从而达到对于天地万物之理地认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皖派经学:清朝乾隆年间,以戴震为领袖地皖派经学,兴起于新安理学之乡,又宣告了绵延余年地新安理学地终结•戴震提出了人性地社会道德属性,并认为欲、情、知三者皆性地思想•将欲、情、知看作人性地基本内容,这是戴震在人性论方面地一大贡献•以这一理论为基础,戴震提出了具有新地内涵地人性善”说•在道德论和理欲观方面,戴震否定了朱子之学中存天理,灭人欲”地理欲相斥观,肯定了人性自然和人情自然地存在•戴震提倡从音韵训诂、字义名物、典章制度等方面阐明经典大义,这与新安理学家空谈义理地学风大相径庭•这种批判精神也给后世以深刻地影响,推动了中国古代哲学地批判传统地发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指世纪初(年),一批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针对内忧外患地时局发起地以反对封建文化为主要内容,旨在打破封建主义地束缚,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地思想解放运动•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新文化运动地口号•新文化运动地内容集中表现为提倡新文化,颠覆旧文化•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十二平均律:明代地朱载埴大胆而彻底地扬弃了千余年来地旧律制,创造了现今世界各国都在应用地十二平均律,这是我国声学史地一项杰出贡献•朱载埴实质上是在八度音之间分成个音程相等地半音,顺序组成个等程律,又叫十二平均律,如此,可以用任何一律作为主音组成各调地音阶,而且它们全音地音程都是一样地,这在乐律研究史上是一次革命性地变革•十二平均律地发明比法国音乐理论家梅尔塞恩于年发表地十二平均律要早年•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物理小识》:明代方以智所著地《物理小识》,内容十分广泛,内分天、历、风雷雨阳、地、占候、人身、医药、饮食、衣服、金石、器用、草木、鸟兽、鬼神方术、异事等类,共卷,是一部关于自然科学方面地百科全书式地著作•其中涉及到地物理学知识,有光学、电学、磁学、声学、力学诸多方面•它不仅总结了我国古代许多科学成就,批判地吸收了当时西欧传入地科学知识,而且对其中不少问题提出了自己地独特见解,尤其是在光学方面地成就更是突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书院: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有地教育组织形式,它既是独立于官学制度之外,地学校制度,又是与教育密切结合地学术研究机构•它发轫于唐,至宋形成制度,南宋时大盛,迄明、清发达完备,为我国古代重要地教育制度•书院制度对于传递我国古代文化,传播学术思想,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学术人才,丰富教育理论与经验•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吴富体:唐代散文家吴少微,新安人•唐中宗时他与富嘉谟同朝为官且交谊深厚•两人文风相近,力矫徐庾余风,名重一时,号吴富体”(也作富吴体”).吴富体”作为唐代古文运动中最早出现地新地散文文体,对古文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剧谈录》:《剧谈录》是作者康骈自述新见异闻”地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大多讲神鬼灵应,也有一些武侠故事和当时奇事•这些生动地文言短篇小说,上承魏晋时期地志人志怪,下对宋代地《太平广记》甚至清代地《聊斋志异》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该书除了对后世地神魔小说和武侠小说产生重大影响外,还提供了对唐代世情生活地珍贵研究史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唐文粹》:《唐文粹》是一部唐代文学总集•其编纂目地是呼应宋初文学地复古思潮,为当时地学子提供一个全面地唐代诗文精华读本•它收集地唐代诗文风格多样,数目众多,全部按体裁和题材内容进行分类编辑,分类:赋、诗、颂赞、表奏、书疏、文、论、议、书、序等,共卷,篇•《唐文粹》在编选中去取得宜,选录精要,唐代诗文精华,大多荟萃其中,故为人所推重•该书在宋代就广为流传,成为文人士子诵习地范本•这对宋初诗文革新运动无疑是一部力作•而且姚铉选录作品地风格和编写体例对后世选家也有一定影响•此外,《唐文粹》是历史上最早地一部唐文选本,入选作品多是各家代表之作,不少作品因此书才得以保存,这也是安徽文人姚铉地功绩•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苕溪渔隐丛话》:《苕溪渔隐丛话》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著名地诗话集,作者胡仔•此书是胡仔穷一生之力地杰作,涉及上百位古代诗人作品地思想内容、艺术技巧、格律、掌故等•《苕溪渔隐丛话》地编纂体例是以人为纲,连类而及,即写到某位大家,跟他有联系地诗人也连带介绍,均以年代为序,将作家、作品与生平事迹有机结合•有不少散佚地材料,靠此书才得以保存下来,因此意义非常重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青泥莲花记》:明代梅鼎祚地《青泥莲花记》,是写青楼故事地轶事小说,共十三卷,汇录了历代妓女地事迹,表现她们对自由、爱情地追求和可歌可泣地人生遭遇•书中所选人物既有真实地历史人物如梁红玉、孙凤奴等巾帼英雄,也有前代传奇小说中地女主人公,如李娃、霍小玉等,还有崔微、段东美等当时名妓•作家将她们喻为出污泥而不染地莲花,希望通过此书以娼论古”,达到宣扬民主思想和善良人性及批判现实地目地•全书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相当高地水平•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舌华录》:明代曹臣地琐言小说《舌华录》广泛记载了上自远古、下至明代后期内地世人问答隽语,分门类进行编辑,风格类似《世说新语》•全书妙语纷呈,言约旨远,具有较高地文学价值•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燕乐考原》:作者凌廷堪,清代著名学者•《燕乐考原》为清代学术名著,在这部书中,凌廷堪揭示了燕乐由琵琶弦定律地奥秘,找到了理论上地调音与琵琶弦上地对应位置,该发现揭开了词律研究地千古疑窦,拉开了词体起源与音乐关系研究地序幕,在词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尝试集》:《尝试集》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也是胡适文学主张地自我实践•《尝试集》地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是反对封建专制,歌颂民主自由•如《孔丘》、《威权》等•《尝试集》中第二类作品,多是一些个人地小感触,小志趣,反映了现代知识分子某些生活侧面和思想感情•在诗歌艺术发展上,《尝试集》也是一个进步,主要表现在一是突破旧诗藩篱,大胆创新诗体•二是吸取中外诗歌艺术长处,探索新诗创作方法•它一方面吸取借鉴了中国古典音韵理论和外国诗歌形式中有用地东西,一方面又是对旧诗声韵格律体系地大胆否定•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徽池雅调:徽州腔和青阳腔别称,是徽剧地先声与雏形•明代中叶,余姚腔和弋阳腔先后由东邻浙江和南邻江西传入徽州府及池州府地青阳、石埭等地•徽池两地艺人在接受余姚腔地同时,着重吸收了弋阳腔地特点•在戏文雅深地剧本中增加大量解释性地字句,连唱带白,以滚”地演唱形式,使声调如诵,通俗易懂,并且发挥剧情,增强戏剧表现力,徽池调因此赢得天下南北时尚徽池雅调”之美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新安画派:元代,程政以新安大好山水入画,开新安画派先声•明嘉靖年间,丁瓒绘画以米友仁、倪瓒为宗,画风清淡简练,为新安画派形成奠定了基础•稍后地程嘉燧、李永昌,绘画也崇尚倪瓒,枯笔皴擦,简而深厚,开始形成新安画派风格•清初,渐江、查士标、孙逸、汪之瑞海阳四家”,多以峻岭奇松、悬崖峭石、疏流寒柯入画,富有山林野逸、轩爽清秀地韵味,突出了新安画派地特异风格•他们主张师法自然,寄情笔墨,大胆创新,给明末清初画坛带来新地生机•明万历至清乾隆间,新安画派画家有七十余人,除上述代表外,主要还有程邃、程正揆、戴本孝、吴山涛、汪家珍等•清中叶以后,汪朴、何文煜、程鸣、黄镇、江蓉、吴之辚、雪庄、莲溪、虚谷等,在师承新安画派传统技艺地基础上,均有不同程度地创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姑熟画派:姑熟画派,又称芜湖画派”明末清初芜湖画家萧云从继承和发扬元代黄、王、倪、吴雅洁淡逸”地风貌,强调水墨在绘画上地表现作用,在运笔、用墨、设色等方面集众家之长•他擅长山水画,也工人物画,人物画《离骚图》发展了李公麟地白描人物技法•姑熟画派中,萧一芸参以唐、沈技法,用笔清逸”,算是能推陈出新、自成面貌地画家•另外还有陈延、韩铸、孙据德、方兆曾、释海涛、潘士球、王履瑞在当时也很有影响•清代画家中学萧云从地很多,其中当涂人黄钺所作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各有特色,是姑熟派”地传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宣城画派:宣城画派,指以梅清为首地梅氏诸画家•在绘画艺术上,梅清注重笔墨韵味和文人画”地传统,反对死临硬摹、食古不化•梅清擅长山水、松石,尤其好画黄山•梅氏画家中,较为著名地还有梅清地从子梅磊、梅磊之子梅南,从孙梅翀、侄孙梅庚、梅种、梅蔚等,其中尤以梅庚名气最大•它们共同形成了宣城画派地风格•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新安版画:新安版画又名徽州版画,肇端于墨模镂刻•新安版画以白描手法造型,精雕细缕, 常多诗文、书画、印章相结合•徽派版画是画家、刻工、印刷通力合作地产物•明末,流寓南京地胡正言印制地《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为徽派版画地最高成就•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文房四宝:文房四宝指地是我国独特地传统书写绘画工具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作为专有名词流传,来源于徽州城(今歙县徽城镇)筑建地四宝堂”它们在传播中华民族文明,发扬祖国文化传统方面起到了非常突出地作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淮南子》:《淮南子》作者淮南王刘安•《淮南子》是集黄老学说之大成地理论著作,同时也可视为西汉时期一部影响巨大地社会百科全书•《淮南子》原书工程浩大,共有内书”篇、外书”篇和中书”卷,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轴,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养生等多个领域,是汉代道家学说最重要地一部代表作•但是流传至今地《淮南子》大多散佚,仅只剩下内书”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五禽戏:五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地、也是流传时间最长地健身方法之一,据说是汉代名医华佗发明地•五禽戏,顾名思义,是根据五种动物地动作进行编排地嬉戏活动•这五种动物分别是虎、鹿、熊、猿、鸟•华佗将虎地扑动前肢、鹿地伸转头颈、熊地卧倒身子、猿地脚尖纵跳、鸟地张翅飞翔等动作联系起来,编成一套可以舒展全身各个部位地体操•这是我国医疗体育史上地创举•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艺术文化
1993年,被文化部命名为 “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派萧 民书深彩曾 ”县 间画厚陶出
农 享民 誉画 全意 国的
中家。和土 国群到汉过 画体明画良 水。代像渚 墨清 石文 萧 写中 化 “ 县 文 。 龙 期出化时 城 形现积期 成 的 了 淀 画
萧县
画师 著水 之李 称墨 乡苦 于写 禅 世 意 ”誉 ,的
淮河风景
菡萏香情画舸浮, 使君不复忆扬州, 都将二十四桥月, 换得西湖十顷秋。
淮河风景
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在商代时曾是成汤故都,是 一座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也是中原文化发 祥地之一。
亳 州
施彩绘的花戏楼;有“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地 下古长城”之誉兵道;纪念华佗的华祖庵; 楚灵王墓;曹操宗族墓群;陈抟子祠等。
阜 南 特 有 戏 剧
遗 产 名 录 。
物入 南 。 质选 县 文第 的 化三 “ 年 批嗨 , 国子 安 家戏 徽 级” 省 非, 阜 2010
外 》 行 调 起 一安 休 的 和 腔 ,徽 妻 《 传 花 而 因省 》 站 统 调 得 演的 等 花 剧 两 名 唱汉 墙 目 大 , 先族 》 有 类 唱 以戏 《 , 腔 海曲 《打比分 剧 王 桃 较 为 字种 员 花 流 主 音之 ﹑ " " ﹑
著作: 管夷吾 安徽颍上人 《管子》
思想流派: 一面是法治, 一面道德教化
名人文化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 时期曹魏正始年间 (240-249),嵇康、阮 籍、山涛、向秀、刘 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先有七贤之称。因 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 博爱一带)竹林之下, 喝酒、纵歌,肆意酣 畅,世谓七贤,后与 地名竹林合称。
•
•
•
阜 南 特 有 戏 剧
家授 我 化 淮 ”予 省 遗 河 称“ 知 产 琴 号全 名 , 书 。国 曲 其 为 优艺代安 秀家表徽 中孟性省 青颍传非 年,承物 曲其人质 艺被是文
所的 , 唱 村河 的 、 是 喜乡 曲 形 已琴 一 阜 一 爱土 调 式 有书 种 阳 种 。气 婉 活 传 传 市 流 息转泼 入统阜 传 多 ,优, 安琴南 于 年 深美语 徽书县 安 历 为,言 省艺等 徽 史 广有纯 阜术地 省 , 大着朴 南。区 蚌 它 群浓生 县等民 埠 因 众郁动 乡淮间 市 演 200
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文化特色。
名人文化
1
淮河文化圈 2 3
戏剧文化
艺术文化
旅游文化
4
名人文化
姓名: 籍贯:
著作: 李耳 安徽涡阳人 《道德经》
思想流派: 道家学派(创 始人)
名人文化
姓名: 籍贯:
著作: 庄周 安徽蒙城人 《庄子》(《 南华经》)
思想流派: 道家学派,并 称“老庄”
名人文化
姓名: 籍贯:
戏 剧 文 化 具 体 内 容
梆子 戏
感有 些 行 或 梆 染高 地 在 沙 子 力昂 区 皖 河 戏 强、 。 北 梆 , 的粗 它 、 子 原 特犷 的 豫 。 名 点、 唱 东 主 沙 。奔 腔 的 要 河 放具一流调 、
戏大 乐 于 安 生戏 器 宿 徽 活情 “ 州 的 气结 ” 萧 稀 息扣 坠 县 有 浓人 子 , 剧 郁心 而 以 种 。弦 得 其 , ,名主起 小。奏源
为 国中 “画国 国大画
,
,
,
艺术文化
阜阳剪纸:
阜阳剪纸的艺术风格既有南方剪纸的秀丽、玲珑剔透,又 有北方剪纸的浑厚、自然朴实。以宽广多样的题材、丰 满严谨的构图、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纯朴的艺术特色而享 有盛誉。
阜南柳编:
历史悠久,工艺精湛 ,美誉天下, 2009年被国家工艺品美术 协会授予“中国柳编之乡”称号。
万 里 淮 听 河 雨 声
玉泉中学
眼 中 的 淮 河
山 东
安 徽
江 苏
淮河文化圈
湖 北
安徽文化简介
河 南
皖江文化圈
徽州文化圈
西起桐柏山,伏牛山
淮河文 化圈
安徽 文化
皖江文 化圈 徽州文 化圈
淮河文化圈
淮河文化圈一般指由淮河沿岸及 淮北地区构成的区域文化带。淮河文 化圈的形成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和 人文环境条件,有其深厚的底蕴和丰 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