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烟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建筑物排烟系统设计标准

建筑物排烟系统设计标准

建筑物排烟系统设计标准【正文】建筑物排烟系统设计标准一、引言建筑物排烟系统设计是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排烟系统设计的标准要求和规范,以确保排烟系统的有效运行和防火安全。

二、排烟系统设计标准要求1. 建筑物类型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建筑物排烟系统设计需根据建筑物的类型进行分类,如住宅建筑、商业建筑、工业建筑等,以确保排烟系统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2. 排烟系统设计原则(1)充分考虑人员疏散和逃生通道的安全需求,确保排烟系统设计合理布局,通风效果良好;(2)确认建筑物内外排烟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确保排烟系统能够迅速有效地排出浓烟和有毒烟气;(3)依据烟气产生源的位置和特点,合理设置排烟口和排烟设备;(4)确保烟气排放口的数量、位置、布置和尺寸符合相关标准,以达到疏散烟气的效果;(5)确保排烟设备的选型符合相关标准,具备良好的防火性能和稳定的运行特性。

3. 排烟系统设计参数(1)确定建筑物内烟气产生的区域和容量,明确排烟系统设计的需求;(2)根据烟气产生源的特点和区域,确定排烟设备的容量和数量;(3)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布局,确定排烟系统的风量和风速。

4. 排烟控制和监测(1)排烟系统设计需配备相应的控制和监测设备,确保排烟系统的稳定运行;(2)利用现代化的排烟控制技术,实现排烟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3)排烟系统设计需设置相应的监测点,实时监测烟气排放情况和系统运行状态,提供预警和报警功能。

5. 设计标准与规范(1)建筑物排烟系统设计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消防设施设计规范》等;(2)排烟系统设计需满足建筑物的消防安全要求,并与其他消防措施协调配合;(3)排烟设备的选型、安装和维护需符合相关标准,确保其性能的持久稳定。

三、排烟系统设计规范1. 排烟通风管道设计(1)排烟通风管道的截面尺寸和长度应满足烟气的稳定流通要求;(2)排烟通风管道的材质应具备耐高温、防腐、密封性好的特点,以确保烟气的有效排出;(3)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设置排烟通风管道的支撑和固定设施,以确保其结构稳定和安全性能。

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

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

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1. 设计原则1.1 安全性原则:防排烟系统设计应满足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保证系统在正常运行、紧急情况和故障情况下的安全性。

1.2 效率性原则:防排烟系统设计应具备高效的排烟和通风功能,确保火灾烟气能及时迅速地排除,减少对人员和财产的损害。

1.3 可靠性原则:防排烟系统设计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能够长时间运行并能在故障情况下仍能正常工作。

1.4 经济性原则:防排烟系统设计应考虑到系统的投资和运行成本,以提供最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

2. 设计要求2.1 排烟量要求: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使用性质,确定合理的排烟量,确保烟气能在短时间内排净。

2.2 排烟系统布置:防排烟系统应布置合理,确保烟气能够快速有效地排出。

2.3 排烟设备选择: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使用需求,选择适合的排烟设备,如排烟风机、排烟口等。

2.4 排烟通道设计:排烟通道应满足烟气的排出要求,通道的尺寸、布置和材料应合理选择。

2.5 排烟控制系统设计:防排烟系统应配备可靠的火灾探测和控制设备,能够及时监测火灾并控制排烟设备的运行。

2.6 电气系统设计:排烟系统的电气设计应符合国家电气安全标准,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2.7 自动化控制:排烟系统应具备自动化控制功能,能够自动启停和调整排烟设备,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效率。

2.8 通风系统设计:防排烟系统通常与通风系统相结合,应设计符合建筑物通风要求的通风系统。

3. 设计流程3.1 确定设计任务:明确设计任务的目标和要求,了解建筑物的类型、结构和使用性质。

3.2 数据采集:收集建筑物的相关数据,包括建筑平面图、立面图、消防系统数据等。

3.3 设计概念确定: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要求,确定初步的设计概念,包括排烟量、排烟位置、排烟通道等。

3.4 排烟设备选择和布置:根据初步设计概念,选择适合的排烟设备,并确定设备的布置位置。

3.5 通风系统设计:根据建筑物的通风要求,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包括新风进入和排烟通风。

排烟设计规范

排烟设计规范

当今世界不少重特大火灾事故造成人员大量伤亡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主要是火灾现场中的浓烟与烈焰。

两者之间更为危害的还是浓烟。

浓烟给火灾现场受困人员向外逃生增添了不少艰难险阻,黝黑的浓烟使人视线不清,找不到逃生之路,呼吸艰难,吸入浓烟还会中毒,甚至窒息死亡,逃不出火场。

此外,浓烟还给进入火场进行救援的人员增加障碍,使人看不见前进道路,行动延缓,搜救目标看不见,错过了不少救人的时间和机会。

有时甚至救人未成,反而被烟火所困,危及救援人员的自身安全。

造成火灾现场人员逃生难,救援人员救灾难的两难现象。

例如: 2003 年 2 月 18 日韩国大邱市地铁火灾,火灾发生后,车站电力照明设备即将自动断电,没有事故照明灯光,更有毒气浓烟弥漫,浓烟排不出去,地铁站内漆黑一片,车上被困人员无法逃生,救援人员因有毒气浓烟威胁,一时难以接近现场救人,造成 140 人死亡, 99 人失踪, 130 人受伤。

又如, 2004 年 8 月 1 日巴拉圭首都亚松森市的“ Ycuo Bolanos”多层超市火灾,火灾发生后熊熊大火和滚滚浓烟几分钟内席卷了整个超市,因为没有机械排烟系统排烟,救援人员难以开展有效的救人和救火工作,被烟火围困人员无法逃生,造成 464 人死亡, 520 人受伤。

这两起特大伤亡的火灾事故足以说明火灾浓烟的危害性,更说明了机械排烟系统的重要性。

如果这两起火灾的建造和车上装设了机械排烟系统,且系统启动运作正常的话,及时启动自动排烟风机,把有毒气体和浓烟排走,就不会造成如此重大的伤亡事故。

不少高层建造、地下工程、交通隧道、公共娱乐场所火灾事故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惨重教训,使人们清晰地认识到设计安装好防排烟系统和确保系统的性能长期良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火灾事实告诉我们防排烟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有效地控制烟气的蔓延;且排烟迅速及时,对救人、救灾工作起着关键的作用。

它关系到救灾救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消防设施,必须要设计安装好,维护保养好,保证使用期内长期的性能良好状态。

《建筑烟雾抽排系统技术规范》(GB51251-2023)

《建筑烟雾抽排系统技术规范》(GB51251-2023)

《建筑烟雾抽排系统技术规范》(GB51251-2023)建筑烟雾抽排系统技术规范(GB-2023)1. 引言本技术规范旨在规定建筑烟雾抽排系统的设计、安装、验收等技术要求,以确保建筑内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有效地排除烟雾,维护人员生命安全和建筑结构的完整性。

2.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适用于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特种建筑的烟雾抽排系统设计与施工工作。

3. 术语和定义3.1 烟雾抽排系统指用于排除建筑内烟雾、降低烟气浓度的系统,包括烟雾抽风机、通风管道、烟气探测器等设备和元件。

3.2 烟雾抽风机指用于排除建筑内烟雾的机械设备,具有一定的风量和排烟能力。

3.3 烟气探测器指用于检测建筑内烟气浓度的设备,可以及时触发烟雾抽排系统的启动。

4. 技术要求4.1 系统设计4.1.1 系统布局烟雾抽排系统应根据建筑的布局和使用要求,合理确定烟雾抽风机的位置、通风管道的走向等,保证烟雾能够迅速有效地被抽排到室外。

4.1.2 设备选型选择烟雾抽风机和烟气探测器时,应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平面布局和火灾风险等因素综合考虑,确保设备的性能满足需求。

4.2 施工要求4.2.1 材料选择烟雾抽排系统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能和耐用性。

4.2.2 工程施工烟雾抽排系统的安装应按照相关的规范和要求进行,确保设备和管道的连接牢固可靠,排烟通道畅通无阻。

4.3 验收标准4.3.1 安全性能测试经过施工完成的烟雾抽排系统应进行安全性能测试,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4.3.2 文件验收烟雾抽排系统的设计方案、施工图纸、设备合格证明等文件应进行验收,确保设计和施工过程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5. 防止误用和维护5.1 使用说明烟雾抽排系统的使用人员应熟悉系统的操作方法,能够正确使用系统并做好日常维护工作,防止误用和损坏系统。

5.2 定期维护烟雾抽排系统应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6. 引用标准本技术规范引用以下标准:- GB/T XXXX-X-XXXX 《建筑烟气探测系统技术规范》- GB/T XXXX-X-XXXX 《烟雾抽风机技术规范》7. 附录- 附录A:烟雾抽排系统设计示意图- 附录B:烟雾抽排系统施工工艺图以上为《建筑烟雾抽排系统技术规范(GB51251-2023)》的主要内容概述。

消防排烟设计规范

消防排烟设计规范

消防排烟设计规范消防排烟是指在火灾发生时,及时将烟气排出建筑物的一种措施。

它对于保障人员安全逃生、减少火灾扩散、提高消防救援效率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保证消防排烟系统的正常运作,需制定一系列的设计规范。

本文将重点介绍消防排烟设计规范的要点。

一、排烟系统设计要点1.系统布局:排烟通道应布置在人员疏散通道内侧或紧贴于疏散通道,并且要保证通道顺畅、疏散无阻。

2.排烟风机:排烟风机的数量和容量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面积确定,必须保证其能满足排烟需求。

3.排烟口设计:排烟口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人员密度确定,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排出烟气。

4.电气控制:排烟系统应设置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方式,并配置相应的控制设备,以实现自动排烟和人工干预。

二、排烟系统设计规范1.建筑物使用性质: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排烟系统的设计要求。

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如商业建筑、住宅楼、工厂等,其排烟系统的设计要求和要点也不尽相同。

2.排烟通道:排烟通道应符合相关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

通道的宽度、高度和长度应满足疏散通道的规定,同时通道内部的材料和结构也应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

3.排烟风机:排烟风机应符合国家标准,并满足排烟需求。

风机的容量和数量必须能够满足建筑物内部烟气的排出要求,且在火灾发生时可正常运行。

4.排烟口:排烟口的数量和位置应满足建筑物的疏散要求。

排烟口应设在人员集中区域和火灾源附近,以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和烟气迅速排出。

5.电气控制:排烟系统的电气控制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并能够正常工作。

系统应设置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方式,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实现自动排烟或由人员手动控制。

6.测试与维护:排烟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测试和维护的便利性。

系统的封闭性应适度,以方便对系统进行定期检测、维修和保养。

三、其他注意事项1.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火灾发生时的烟气扩散性质,合理设置排烟系统的布局和容量。

2.在设计过程中,要与消防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和协调,确保设计方案能够符合消防要求。

建 筑 防 排 烟 系 统 设 计 标 准

建 筑 防 排 烟 系 统 设 计 标 准

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标准如下:
1.自然排烟应设于房间的上方,宜设在距顶棚或顶板下800mm
以内,其间距以排烟口的下边缘计。

自然进风应设于房间的下方,设于房间净高的1/2以下。

2.通风机应能根据需要分别进行送风和排风,且能根据空气的温
度、湿度、有害气体含量和空气含尘量进行调节。

3.通风机应设在空气洁净、便于检修、不会受室外冷风直吹的地
方,并应采取防止受雨、雪、冰冻和杂物落入的措施。

4.通风机可采用轴流式通风机或离心式通风机,但不得采用正压
送风机。

5.通风机的电动机应为防爆型,并应设置过电流保护装置。

6.通风机应采取减震措施。

7.通风管道的截面尺寸应根据送风量和风速确定,且送风管道的
风速不宜大于8m/s。

8.排烟管道的截面尺寸应根据排烟量和排烟速度确定,且排烟管
道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

9.排烟管道的坡度不宜小于5‰,且不得有倒坡或坡度反向等现
象。

10.通风机和排烟管道的连接应采用法兰连接或焊接,且法兰连接
应使用石棉橡胶板垫片。

11.通风机和排烟管道的材料应根据环境条件和使用要求确定,一
般可采用钢板、铝合金板材或不锈钢板材等材料。

12.通风机和排烟管道的外表面应进行防腐处理,并应定期进行维
护保养。

13.通风机和排烟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符合安全规范,不得影响建
筑结构和室内美观。

14.通风机和排烟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符合节能要求,采用节能型
通风机和排烟管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以上是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标准的一些基本要求,具体的设计和施工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处理。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烟气控制:设计应根据建筑高度、楼层、使用功能等因素确定排烟口的数量和位置,确保烟气能够有效地排出大楼,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排烟系统设计:排烟系统应包括排烟风机、排烟管道、排烟口等,并应按照建筑火灾安全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安装。

3. 烟气控制区域划分:根据不同楼层和使用功能的需要,将建筑内划分为不同的烟气控制区域,并设置相应的排烟口和电动阀门,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控制和排出烟气。

4. 烟气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控制:防火排烟系统应具备自动控制功能,能够根据火灾探测器的信号自动启动排烟设备,并通过电动阀门控制烟气的流向和流量。

5. 排烟系统的安全性能要求:排烟系统应满足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和安全性能要求,包括烟气阻力、排烟风量、排烟口的大小和数量等。

6. 排烟系统的通风性能:排烟系统设计应兼顾建筑的通风需求,确保建筑内部空气质量的良好,并能够有效地为人员疏散提供良好的通风条件。

总之,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建筑内部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排除烟雾,提供安全的疏散通道和良好的通风条件,以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 1 页共 1 页。

国标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

国标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

国标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与建设,各类高层建筑、商业建筑、公共建筑等需要进行防排烟系统设计的建筑物也越来越多。

防排烟系统是在火灾发生时,通过控制烟和火的扩散,保障人员的安全和财产的完整的系统。

而在实际的防排烟系统设计过程中,为了保障系统可靠性、安全性和实用性,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设计规范,即国标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

国标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主要从设计基本原则、系统结构与设备选择、控制策略、烟气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其中,设计基本原则包括布置原则、联动原则和应急措施等。

布置原则要求按照建筑的功能区、距离、紧急疏散楼梯间、防烟分区等因素,合理布置防排烟设备。

联动原则要求防排烟系统与消防设备、建筑其他设备及装置的联动协调,保证整个系统的协调性和可靠性。

应急措施包括控制手动控制装置、设备电源自动转换装置和事故报警等。

在系统结构与设备选择方面,国标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要求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选用适当的设备和控制手段,以保障烟气控制的效果和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具体来说,防排烟系统主要由排烟机组、防火阀门、防烟阀门、烟气渠道、排烟风机、烟感探测器和气流感应装置等组成。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功能布置适当的设备和设施,以达到最佳的防排烟效果。

在控制策略方面,国标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要求设计师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使用要求,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一般来说,防排烟系统应分为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两种模式。

手动模式主要由人工控制设备的开关,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排烟和防烟控制;自动模式则是通过计算机、PLC等自动控制设备来实现的。

两种模式的控制策略需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使用要求进行具体制定,以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最后,国标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还要求针对烟气控制方面,要考虑排烟口的位置、大小、数量等因素,以保证烟气排除的效果和速度。

烟道末端的排放高度也要严格控制,一般控制在建筑物屋顶的1.5~2倍高度内。

同时,还需要考虑烟道的自清洁能力,烟道内壁的材质、光滑度等也应作出规定和要求。

全国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全国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全国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第一节一般规定 1.1 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2 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3 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 (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3)高层建筑中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1.4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应采取防火、防烟措施。

1.5 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 / s。

(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泥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 / s。

(3)送风口的风速不应大于7m / s;排烟口的风速不应大于10m / s。

第二节自然排烟 2.1 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2.2 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烟楼梯间闪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 3.00m2 (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m2 (3)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 (4)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

(5)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

2.3 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措施。

2.4 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

第三节机械防烟 3.1 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1)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排烟规范要求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排烟规范要求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排烟规范要求在建筑设计中,建筑排烟规范要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涉及到建筑物内部的烟气排放、疏散通道的设计和烟气控制系统等方面。

以下将详细介绍建筑设计中建筑排烟规范的要求。

一、烟气排放要求烟气排放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建筑物内部的环境质量和人员的安全。

根据建筑排烟规范的要求,建筑物内部应设立合理的排烟口,确保烟气能够迅速、有效地排出。

排烟口的位置应与烟源接近,并且应足够高,以利于烟气的排放和疏散。

此外,排烟口的数量和面积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配置。

二、疏散通道的设计为了保证建筑物内发生火灾等意外情况时人员的顺利疏散,建筑排烟规范对疏散通道的设计提出了相应要求。

首先,疏散通道应设立足够的数量,以确保疏散时人员不会发生拥堵。

其次,疏散通道应宽敞明亮,以便人员迅速逃离。

此外,疏散通道的设计还应注意设置合理的指示标识,以引导人员正确疏散。

三、烟气控制系统的要求烟气控制系统是建筑排烟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旨在减少烟气对人员身体健康的危害,并为人员疏散提供必要的保障。

根据规范要求,烟气控制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1. 烟气控制系统应能够及时发现烟气并启动排烟装置,确保烟气能够快速排出。

2. 烟气控制系统应具备足够的排风能力,确保烟气能够快速疏散,减少对人员的伤害。

3. 烟气控制系统应具备自动控制功能,能够根据烟气的密度和浓度自动调整排烟设备的工作状态,以达到最佳排烟效果。

4. 烟气控制系统应具备可靠的备用电源和报警机制,确保在电力供应中断或其他意外情况下,系统仍能正常工作。

总结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排烟规范要求对于建筑物内部的烟气排放、疏散通道设计和烟气控制系统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遵循这些规范可以保证建筑物内部的环境质量和人员的安全。

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排烟系统的设计和布置,确保排烟系统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

只有这样,建筑物才能在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下,提供良好的烟气控制和人员疏散条件。

厨房消防排烟设计规范

厨房消防排烟设计规范

厨房消防排烟设计规范一、引言厨房消防排烟设计规范是指安全有效地排出厨房中产生的烟气,从而保证厨房和其他关联空间正常正常工作的烟气排放设计规范。

由于厨房消防设备的设计会影响消防安全,因此,厨房消防排烟设计规范的设计应遵循消防设计标准,以确保消防安全。

二、厨房消防排烟设计规范1、厨房消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厨房消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建筑消防设计标准》(GB50016-2014)中有关消防安全和烟气排放设计要求,以确保消防安全;同时,应考虑烟气排放效率,确保厨房正常工作。

2、厨房排烟系统的构成厨房排烟系统应包括烟道、排烟口、抽排风机、烟气排放管道以及适当的消防系统控制器等组成部分。

(1)烟道:烟道是排烟系统的主要部分,也是排烟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烟道的形状和尺寸应符合《建筑消防设计标准》中规定的要求,而且应考虑到烟气在烟道中的流动特性,以确保排烟效率。

(2)排烟口:排烟口是排烟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它的位置应符合《建筑消防设计标准》的要求,以确保烟气的有效排放。

同时,排烟口的结构应设计合理,以确保烟气能够有效地排放到外界环境中。

(3)抽排风机:抽排风机是排烟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是帮助烟气有效地排放到外界环境中。

因此,抽排风机的性能特性应符合《建筑消防设计标准》中规定的要求,以确保烟气的有效排放。

(4)烟气排放管道:烟气排放管道是排烟系统的重要部分,它的设计应考虑到烟气在管道中的流动特性以及管道的抗烟气腐蚀性能,以确保排烟系统的正常运行。

(5)消防系统控制器:消防系统控制器是控制排烟系统运行的重要部件,它的设计应符合《建筑消防设计标准》的要求,以确保排烟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厨房消防排烟设计的注意事项1、厨房消防排烟设计时,应考虑排烟系统的安装位置、布置形式和构成组件,以保证烟气的有效排放;2、厨房消防排烟设计时,应考虑烟气的流动特性,以确保烟气在管道中能够有效地流动,从而提高排烟效率;3、厨房消防排烟设计时,应注意管道的抗烟气腐蚀性能,以确保烟气的有效排放;4、厨房消防排烟设计时,应考虑抽排风机的性能特性,以确保烟气的有效排放;5、厨房消防排烟设计时,应注意消防系统控制器的设计,以确保排烟系统的正常运行。

排烟设计规范范文

排烟设计规范范文

排烟设计规范范文1.可行性研究:对于新建筑物或改造工程,需要进行排烟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研究包括对建筑物结构、火灾风险、人员疏散等方面的分析,以确定最佳的排烟设计方案。

2.设计原则:排烟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火灾安全法规和建筑设计规范。

同时,要考虑建筑物的形状、高度、使用功能、人员密度等因素,以及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和排烟需求。

3.排烟管道:排烟管道应设置在建筑物内部或外部合适的位置,以保证烟气能有效地排出。

排烟管道的尺寸、材料和连接方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以确保排烟系统的安全运行。

4.排风量计算:根据建筑物的火灾风险和使用功能,需要计算出合适的排风量。

排风量的计算要考虑到火灾发生时产生的烟气量、烟气的温度和速度等因素。

5.排烟通道:排烟通道应设置在建筑物内部或外部合适的位置,以保证烟气能流畅地排出。

通道的尺寸、高度和长度应根据火灾风险和建筑物的特点进行设计。

6.排烟风机:排烟系统需要配置排烟风机,以提供足够的风量和排烟动力。

风机的类型、数量、容量和安装位置应根据建筑物的需求进行合理选择。

7.排烟防火墙:排烟系统的通道和管道应设置防火墙,以防止火灾在排烟系统内传播。

防火墙的材料、结构和耐火性能应符合相关要求。

8.排烟控制系统:排烟系统需要配置自动排烟控制系统,以保证火灾发生时能及时启动排烟设备,并提供相应的报警和监控功能。

9.检测与维护:排烟系统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包括烟气探测器、风机、排烟门等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修工作。

10.建筑物使用培训:排烟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到人员的安全和疏散需求。

建筑物使用者需要接受火灾安全培训,了解排烟系统的使用方法和逃生路线。

总之,排烟设计规范是确保建筑物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排出烟气,保护人员安全的重要标准。

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使用需求,合理设计和配置排烟系统,能够提高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和扑救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物排烟系统规范要求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物排烟系统规范要求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物排烟系统规范要求建筑物排烟系统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安全、环保和舒适的功能。

为了确保建筑物排烟系统的有效运行和合规性,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关的规范要求。

本文将介绍几项常见的建筑物排烟系统规范要求。

一、排烟系统设计原则1. 合理性和安全性:排烟系统应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和满足建筑物的使用需求和火灾安全要求,确保该系统能够及时、有效地排出烟雾和有害气体。

2. 多样性和灵活性:排烟系统应根据不同的建筑物类型、功能和规模等因素进行设计,以适应各种灾害情况和使用环境的变化。

3. 数据支持和科学性:排烟系统设计应充分基于相关数据和科学理论,以确保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二、排烟系统的基本要素1. 排烟口:排烟口的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以保证烟雾和有害气体能够迅速排出建筑物。

排烟口应远离入口通道和紧急疏散通道,避免烟雾进入人员疏散通道。

2. 排烟通道:排烟通道应具备足够的高度、宽度和数量来满足设计要求,以确保排出烟雾和有害气体时的顺畅流动。

排烟通道的阻力损失应在规范要求范围内。

3. 排烟风机:排烟风机应按照建筑物的特点和设计要求选用,以提供足够的风量和排烟能力。

排烟风机的安装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并配备必要的控制和监测设备。

4. 排烟系统控制和监测:排烟系统应具备自动控制和监测功能,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故障时的应急处理。

控制和监测设备的设计和安装应符合规范要求。

三、排烟系统的安全性要求1. 抗火性和耐高温性:排烟系统的组成部分应具备足够的耐火性能和耐高温性能,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正常运行和排烟。

2. 安全疏散和逃生通道:排烟系统设计中应考虑人员疏散和逃生的需要,确保人员能够安全撤离建筑物,避免火灾扩散和危及人身安全。

3. 系统完整性和可靠性:排烟系统的组成部分应相互协调和配合,确保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可靠地运行和排烟。

系统应具备必要的备份和互联功能,以保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建筑物排烟设计规范

建筑物排烟设计规范

建筑物排烟设计规范1. 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建筑物的数量也呈快速增长。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保证建筑物内部火灾发生时人员的安全疏散。

排烟设计作为一项重要的防火安全措施,对于确保建筑物火灾发生时人员的安全疏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建筑物排烟设计的规范进行探讨,为建筑行业提供参考。

2. 理论基础2.1 火灾烟气特点火灾烟气是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排烟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烟气的传播特点。

火灾烟气具有高温、高浓度和大量有毒物质的特点,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2.2 烟气的传播规律烟气在建筑物内部的传播规律是排烟设计的关键。

烟气通常会沿着上升烟囱或排烟口向上流动,但也会沿着水平通道传播,一旦遇到阻碍,烟气会堆积在低处,形成烟气层。

2.3 烟气排出与新风进入的平衡在排烟设计中,需要平衡烟气的排出和新鲜空气的进入。

排烟设计要兼顾烟气排出的效果,同时确保建筑物内部有足够的新鲜空气供应,以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

3. 排烟设计流程3.1 确定火灾风险等级在进行排烟设计之前,需要对建筑物的火灾风险进行评估。

根据建筑物的用途、面积、高度等因素,确定火灾风险等级,进而制定相应的排烟设计方案。

3.2 确定排烟系统类型根据不同的建筑物用途和特点,确定排烟系统的类型。

常见的排烟系统包括自然排烟系统和机械排烟系统。

自然排烟系统适用于建筑物规模较小且楼层不高的情况,机械排烟系统适用于大型商业综合体和高层建筑等情况。

3.3 确定排烟系统布局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确定排烟系统的布局。

排烟系统的布局要合理,确保排烟口的位置和数量满足要求,同时考虑排烟管道的布置方式和尺寸,确保烟气顺利排出。

3.4 确定排烟系统控制方式排烟系统的控制方式对于系统运行的效果至关重要。

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需求,确定排烟系统的控制方式,包括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

自动控制系统可以通过火灾报警系统和控制设备实现排烟系统的自动控制。

4. 排烟设计要求4.1 排烟口需设置安全防护装置为了保证排烟口的安全和防止外界火灾进入,排烟设计要求排烟口设置安全防护装置。

排烟设计规范

排烟设计规范

排烟设计规范排烟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健康和环保,合理设计建筑物的排烟系统,避免火灾、烟雾和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以下是排烟设计规范的一些要点:1. 排烟筒的位置和尺寸:排烟筒应该位于建筑物的高层区域,尽量远离人员密集区域和建筑物入口,以充分排除烟雾和有害气体。

排烟筒的尺寸应根据建筑物类型、高度和使用情况综合确定,确保有效排烟。

2. 排烟设备的选择和安装: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和规模确定排烟设备的类型和数量。

常见的排烟设备有排烟风机、排烟阀门、排烟散流器等,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布置,确保排烟效果良好。

3. 排烟管道和导流方式:排烟管道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管道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如钢铁或耐火材料。

排烟管道的路径和布置应能够快速有效地将烟雾和有害气体排出建筑物,避免烟雾逆流或死角。

4. 烟气排放和安全防护:排烟设计应考虑烟气的排放和安全防护。

烟气排放口应设在安全位置,远离人员密集区域和窗户,防止烟气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同时,排烟系统应考虑火灾扑救和逃生的需要,保证疏散通道和逃生楼梯的烟气不逆流。

5. 排烟系统的自动控制:排烟系统应采用自动控制方式,通过火灾报警系统、烟雾传感器等装置实现自动启动和关闭。

在火灾发生时,排烟系统应能快速启动,及时将烟雾和有害气体排除,保证人员逃生通道的畅通。

同时,在火灾熄灭后,排烟系统应能自动关闭,避免继续排放。

6. 排烟系统的检测和维护:排烟系统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排烟。

排烟设备和管道的渗漏、阻塞等问题应及时发现和解决,确保排烟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7. 排烟系统的综合设计:排烟系统的设计应与建筑结构、消防系统、通风系统等相互协调,确保整个建筑物的安全和适用性。

排烟系统的设计应与建筑设计、建筑消防设计等相结合,形成统一的整体设计方案。

总之,排烟设计规范在建筑物的安全和环保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合理设计排烟系统可以保证火灾发生时的疏散通道畅通,人员安全逃生;同时,也可以避免烟雾和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保护环境的清洁和健康。

防排烟设计规范

防排烟设计规范

防排烟设计规范防排烟设计规范是为了保障建筑物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要求和规范。

下面是关于防排烟设计规范的一些说明。

1.设计原则:(1)人员安全优先。

设计应以保障建筑物内人员的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2)可靠性。

设计应确保防排烟设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经济性。

设计应经济合理,尽可能节约建筑成本。

(4)可操作性。

设计应便于操作和维护,方便人员操作和维护设备。

2.设计要求:(1)烟气排出量。

建筑物内的烟气排出量应根据建筑用途和人员密度合理确定。

(2)排烟口数量和布置。

排烟口的数量和布置应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和防火分区确定,排烟口应位于通风防烟分区的最高点。

(3)排烟管道的防火性能。

排烟管道应符合相应的防火标准,应采用非燃材料制作。

(4)排烟系统的控制。

排烟系统应采用自动控制,能够根据火灾情况自动启动和停止,确保排烟系统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5)排烟设备的运行和维护。

设计应考虑排烟设备的运行和维护,设计应合理,方便人员操作和维护设备。

3.设计参数:(1)排烟风量。

排烟风量应根据建筑物的尺寸、高度、使用功能等确定,通常按照建筑物可迅速疏散人员的要求确定。

(2)排烟口的尺寸。

排烟口的尺寸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人员密度确定,通常按照单位面积烟气排放量来确定。

(3)排烟风机的功率。

排烟风机的功率应根据建筑物内的烟气排放量和排烟系统的阻力来确定。

(4)排烟管道尺寸。

排烟管道的尺寸应根据排烟系统的风量和阻力来确定,通常采用圆形或矩形截面。

4.设计检验:(1)防排烟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应通过模拟实验和理论分析进行检验,确保设计的可行性。

(2)设计方案应经公安消防部门审查,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3)设计方案应经相关部门的验收,确保设计的实施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防排烟设计规范是为了保障建筑物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要求和规范。

设计应以人员安全为首要目标,同时考虑设备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

建筑物排烟设计规范

建筑物排烟设计规范

建筑物排烟设计规范建筑物排烟设计是保障人员生命安全以及建筑物消防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建筑物设计和施工阶段,正确合理的排烟系统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物排烟设计规范,并提供实际案例分析。

一、引言作为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排烟系统的设计对于火灾事故的控制和疏散人员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排烟设计可以有效减少烟雾对人员健康的危害,创造出更安全的室内环境。

二、建筑物排烟设计的基本原则1. 全面合理考虑:在建筑物的设计初期,应全面考虑烟气产生的位置、数量、排放速度等因素,为排烟设计提供准确依据。

2. 合理设置排烟通道:建筑物内部应设置合理的排烟通道,确保烟气能够顺利疏散,避免烟尘滞留和蔓延。

3. 排烟系统的可靠性:建筑物排烟系统应具备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正常启动和运行。

4. 环境保护:在排烟系统设计中,应考虑环境保护因素,合理控制排放的有害物质。

三、排烟设计的具体要求1. 排烟出口位置:建筑物的排烟出口应尽量选择高处,并保证距离火灾源足够远,避免烟气倒流或二次烟灾。

2. 排烟通道的尺寸:排烟通道的尺寸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使用情况进行科学设计,确保烟气能够快速疏散而不造成堵塞。

3. 排烟风机的设置:建筑物内部应根据排烟通道长度和阻力,合理设置排烟风机,确保烟气能够顺利排出。

4. 烟探的布置:建筑物内应设置烟雾感应器或烟探,及时探测到有害烟雾,触发排烟系统的启动。

5. 排烟系统的控制与监测:排烟系统应具备自动控制和实时监测功能,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准确地响应。

四、案例分析某商业综合楼的排烟设计采用了全新的技术手段,成功地实现了火灾发生时的烟气控制与疏散。

该建筑物的排烟系统采用了双层排烟井设计,能够有效分离烟气与人员的行动路径,并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实时掌握烟气的传播情况。

在火灾发生时,排烟系统能够迅速启动,烟气通过排烟井迅速排出,确保了人员的安全疏散。

五、结论建筑物排烟设计是建筑物消防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餐饮排烟工程方案设计规范

餐饮排烟工程方案设计规范

餐饮排烟工程方案设计规范一、工程概况餐饮排烟工程是指对餐饮业中的油烟、烟尘等有害气体进行有效处理和净化的工程。

餐饮排烟工程的设计规范是为了保障餐饮场所的环境和食品安全,同时满足国家环保和建筑标准的要求,防止油烟、烟尘等有害气体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二、设计依据1. 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餐饮业油烟排放规范》,《餐饮业烟气净化技术标准》等;2. 环保要求:保护环境,控制排放,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3. 建筑要求:餐饮排烟系统设计应考虑建筑结构、节能需求、消防安全等因素。

三、设计原则1. 合理性原则:设计应符合餐饮场所的实际情况,确保排烟系统能够有效处理油烟、烟尘等有害气体;2. 安全性原则:排烟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消防安全标准,保障人员和建筑安全;3. 节能环保原则:设计应考虑节能减排,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4. 规范性原则:设计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四、设计内容1. 排烟罩设计:根据餐饮场所的厨房设备、操作情况和菜品特点确定排烟罩的类型、尺寸和安装位置;2. 排烟管道设计:根据排烟罩位置和餐饮场所的布局确定排烟管道的走向和尺寸,确保排烟管道畅通无阻;3. 风机系统设计:确定风机类型、数量和安装位置,确保风机系统能够有效抽排油烟、烟尘等有害气体;4. 油烟净化设备设计:根据油烟排放浓度和环保要求确定油烟净化设备的类型和参数;5. 控制系统设计:设计控制系统,实现对排烟系统的自动控制和监测。

五、设计计算1. 油烟排放浓度计算:根据炊具类型、操作方式和菜品特点,计算油烟排放浓度;2. 风量计算:根据油烟排放浓度和排烟罩的类型、尺寸,计算排烟系统所需的风量;3. 排烟管道尺寸计算:根据风量和排烟管道的走向,计算排烟管道的尺寸和截面积。

六、设计细节1. 排烟罩:排烟罩应紧贴炊具,尺寸应与炊具匹配,确保能够有效收集油烟;2. 排烟管道:排烟管道应采用不锈钢材质,管道内壁光滑,减少风阻;3. 风机:风机应选择低噪音、高效率的产品,安装位置应考虑安全、维护便利;4. 油烟净化设备:根据环保要求选择合适的油烟净化设备,设计应充分考虑设备的安装和维护便利性;5. 控制系统:应实现排烟系统的自动控制和监测,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

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

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

一.建筑防排烟的一般规定1.1建筑中的防烟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排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

1.2民用建筑以下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3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4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1.3民用建筑以下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1高层建筑面积超过100m2、非高层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30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2总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3多层建筑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高层建筑内设置在首层或二、三层以及设置在地下一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4长度超过20m的疏散走道;多层建筑中的公寓、通廊式居住建筑长度大于40m的地上疏散走道;5中庭;6非高层民用建筑及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中,建筑占地面积大于1000 m2的地上丙类仓库;7汽车库。

1.4防烟与排烟系统中的管道、风口及阀门等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风道不宜采用土建风道;当防排烟系统采用金属管道时,其钢板厚度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43-2002〕?高压系统选用。

1.5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风速应符合以下规定:1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2采用内外表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3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

1.6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和用于排烟补风的送风机宜设置在通风机房或室外屋面上。

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

假设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在吊顶等专用空间内,空间四周的围护构造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不燃烧体,风机周围应有大于600mm的操作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排烟系统设计的规定与要求一、防排烟系统在防灾救灾中起的重要作用当今世界很多重特大火灾事故造成人员大量伤亡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主要是火灾现场中的浓烟与烈焰。

两者之间更为危害的还是浓烟。

浓烟给火灾现场受困人员向外逃生增添了很多艰难险阻,乌黑的浓烟使人视线不清,找不到逃生之路,呼吸困难,吸入浓烟还会中毒,甚至窒息死亡,逃不出火场。

另外,浓烟还给进入火场进行救援的人员增加障碍,使人看不见前进道路,行动延缓,搜救目标看不见,错过了很多救人的时间和机会。

有时甚至救人未成,反而被烟火所困,危及救援人员的自身安全。

造成火灾现场人员逃生难,救援人员救灾难的两难现象。

例如:2003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市地铁火灾,火灾发生后,车站电力照明设备立即自动断电,没有事故照明灯光,更有毒气浓烟弥漫,浓烟排不出去,地铁站内漆黑一片,车上被困人员无法逃生,救援人员因有毒气浓烟威胁,一时难以接近现场救人,造成140人死亡,99人失踪,130人受伤。

又如,2004年8月1日巴拉圭首都亚松森市的“Ycuo Bolanos”多层超市火灾,火灾发生后熊熊大火和滚滚浓烟几分钟内席卷了整个超市,因为没有机械排烟系统排烟,救援人员难以开展有效的救人和救火工作,被烟火围困人员无法逃生,造成464人死亡,520人受伤。

这两起特大伤亡的火灾事故足以说明火灾浓烟的危害性,更说明了机械排烟系统的重要性。

如果这两起火灾的建筑和车上装设了机械排烟系统,且系统启动运作正常的话,及时启动自动排烟风机,把有毒气体和浓烟排走,就不会造成如此重大的伤亡事故。

很多高层建筑、地下工程、交通隧道、公共娱乐场所火灾事故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惨重教训,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设计安装好防排烟系统和确保系统的性能长期良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火灾事实告诉我们防排烟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有效地控制烟气的蔓延;且排烟迅速及时,对救人、救灾工作起着关键的作用。

它关系到救灾救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消防设施,必须要设计安装好,维护保养好,保证使用期内长期的性能良好状态。

今天,我给大家讲防排烟系统,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防排烟系统。

按建规要求在建筑中必须设置的所有防烟设施组成的系统叫防烟系统。

(如图)按建规要求在建筑中必须设置的所有排烟设施组成的系统叫排烟系统。

(如图)防烟系统的作用是——建筑内一旦发生烟火灾情能有效地把烟气控制在划定的防烟区域范围内,不让它扩大蔓延到其它区域,减少建筑内大面积的受害,能减少救人救灾的难度。

排烟系统的作用是——建筑内一旦发生烟火灾情,能迅速启动,及时地把烟气排出建筑外,使疏散人员、救灾人员不被烟火所困,减少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救人救火创造有利的条件。

防烟设施分为二种形式: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排烟设施分为二种形式:机械排烟设施;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二、防排烟系统的规范要求和标准1、国家《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明确一、二类高层建筑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1)长度超过20米的内走道;(2)面积超过10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易燃物较多的房间”;(3)高层建筑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2、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1)不具备自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2)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3)封闭避难层(间)。

3、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少于2.00㎡;合用前室不应少于3.00㎡;(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少于 2.00㎡;(3)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2%;(4)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

4、下列部位可不设防烟设施: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可不设防烟设施。

5、排烟窗设置在什么位置?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

6、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s;(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风管时不应大于15 m/s;(3)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 m/s;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 m/s。

7、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或按下列表规定确定: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量防烟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前室或合用前室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送风量上述按开启2m×1.6m的双扇门确定,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可乘以0.75系数计算,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风量应乘以1.50~1.75系数计算。

开启门时,通过门的风速不宜小于0.70 m/s。

8、不同的建筑设置形式,按下列要求来计算设置:(1)层数超过32层的高层建筑,其送风系统及送风量应分段设计。

(2)剪刀楼梯间可合用一个风道,其风量应按二个楼梯间风量计算,送风口应分别设置。

(3)封闭避难层(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避难层(间)净面积每平方米不少于30m3/h计算。

(4)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宜分别独立设置送风系统,当必须共用一个系统时,应在通向合用前室的之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

9、机械加压送风机的全压,除计算最不利环管道压头损失外,尚应有余压,其余压应符合下列要求:(1)防烟楼梯间为50Pa;(2)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为25 Pa。

10、送风口的设置要求:(1)楼梯间宜每隔二至三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2)前室的加压送风口应每层设一个。

11、风机的选择要求:可采用轴流风机或中低压离心风机,风机应根据供电条件、风量分配均衡、新风入口不受火、烟威胁等因素确定设置位置。

12、一、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1)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米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固定窗的房间。

(3)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净空高度超过12m的中庭。

(4)除利用窗井等开窗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外,各房间总面积超过200㎡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13、排烟风机的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或净空高度大于6.0m的不划防烟分区的房间时,应按每平方米面积不少于60 m3/h计算(单台风机最小排烟量应不少于7200m3/h。

(2)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少于120 m3/h计算。

(3)中庭体积少于17000㎡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6次/h换气计算;中庭体积大于17000㎡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4次/h换气计算;但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102000 m3/h。

(4)带裙房的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当裙房以上部位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裙房部分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局部机械排烟设施,其排烟量按前室每平方米不少于60 m3/h计算。

14、机械排烟口设置位置(1)应设在栅顶上或靠近顶棚的墙体上。

(2)设在顶棚上的排烟口,距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少于1.00 m,排烟口平时关闭;并应设有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

(3)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 m。

在排烟支管上应设有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

(4)走道的机械排烟系统宜竖向设置;房间的机械排烟系统宜按分区设置。

(5)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风机或采用排烟轴流风机,并应在其机房入口处设有当烟气温度280℃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

排烟风机应保持在280℃时能连续工作30min。

(6)机械排烟系统中,当任一排烟口或排烟阀开启时,排烟风机应能自动启动。

(7)排烟管道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安装在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其隔热层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并应与可燃烧物保持不少于150㎜的距离。

(8)机械排烟系统与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宜分开设置,若合用时,必须采用可靠的防火安全措施,并应符合排烟系统要求。

(9)设置机械排烟的地下室,应同时设置送风系统,且送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量的50%。

(10)排烟风机的全压应按排烟系统最不利环管道进行计算,其排烟量应增加漏风系数。

(设计数字建议增加5%,管道越长,损失越大)15、送风排风系统电气设备的防爆要求(1)空气中含有易燃易爆物质房间,其送风排风系统应采用相应的防爆型通风设备。

(2)送风机设在单独隔开的通风机房内且在送风干管上设有止回阀时,可采用普通型通风设备,其空气不应循环使用。

16、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设置防火阀的要求下列部位必须设防火阀:(1)管道穿越防火分区的隔墙处。

(2)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及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3)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

(4)穿越变形缝处的两侧。

(5)防火阀的动作温度宜为70℃。

(6)厨房、浴室、厕所等的垂直风管道,应采取防止回流的措施,在支管上设置防火阀。

(7)管道和设备的保温材料、消声材料和粘结剂应为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

除高规要求外《地下铁道设计规范》对防、排烟也有明确的要求:1.地下铁道、车站及区间、隧道内必须具备事故机械通风系统。

2.隧道内事故通风应具有下列功能:(1)当列车阻塞在区间隧道时,应能向事故地点迎着乘客客流疏散方向送新风;背着乘客疏散方向排风。

(2)当区间隧道发生火灾时,迎着乘客疏散方向送新风,应能背着乘客疏散方向排烟。

(3)当车站站台发生火灾时,应能及时排烟,并防止烟气向出入口和站台蔓延。

3、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750㎡,且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

4、防烟分区可采用挡烟垂壁或顶棚下突出不少于500㎜的梁体实现。

5、车站站台和站厅排烟量,应按每分钟每平米建筑面积1 m3计算,排烟设备应按同时排除二个防烟分区的烟量配置。

6、区间隧道排烟量按单洞区间隧道断面的排烟流速不少于2m/s计算,但排烟流速不得大于11m/s。

7、列车阻塞在区间隧道时的送风量,按区间隧道断面风速不少于2m/s计算,但风速不得大于11 m/s。

8、排烟风机及烟气流经的辅助设备如风阀及消声器等,应保证在150℃时能连续有效工作1h。

9、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

10、当排烟干管采用金属管道时,管道内的风速不应大于20m/s,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应大于15m/s。

11、通风道和风井的风速不宜大于8m/s,站台下排风风道的风速不宜大于15m/s,风亭格棚的风速不宜大于4m/s;站台站厅的风速宜采用1~5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