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及检验规程

合集下载

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范文(4篇)

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范文(4篇)

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材料进场时进行检验,并合理储存,以保证所使用的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适用于所有涉及材料进场和储存的部门和人员。

二、定义1. 进场检验:指材料到达工地时,进行外观和品质检验。

2. 储存管理:指对进场的材料进行分类、储存、保管和管理的过程。

三、材料进场检验1. 材料到达工地后,由指定的检验人员进行外观检验,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无损。

2. 根据材料的规格和要求,参照相关标准进行品质检验,包括但不限于测量尺寸、检查颜色、强度等。

3. 对于合格的材料,进行登记并安排妥善储存。

对不合格的材料,需要及时通知供应商并进行退回。

四、材料储存管理1. 材料应妥善分类和标识,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分区存放,防止混淆和交叉污染。

2. 材料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或储存区域,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3. 材料的储存区域应保持整洁,定期清理,并建立材料清单和库存台账,做到随进随用、按需取出。

4. 对易燃、易爆、有毒等特殊材料,应加强安全管理措施,并设立专门存放区域。

5. 材料的保管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了解材料的特性和储存要求,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五、其它事项1. 工地现场应设立相应的进场材料检验区和储存区,并配备必要的检验设备和储存设施。

2. 不同类型的材料应由专门人员负责检验和管理,确保操作专业化和规范化。

3. 定期对材料进行检查和验收,保证储存的材料符合使用要求。

4. 对于严重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要及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六、附则本制度必须严格执行,任何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有需要,本制度可以进行修订和补充,并及时向相关人员进行通知和培训。

制定单位:制定日期: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范文(2)一、目的为了确保材料的质量和安全,规范材料进场检验和储存管理流程,提高材料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材料的进场检验和储存管理。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一、引言原材料是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基础,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是确保产品质量和企业声誉的重要环节。

为了建立有效的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权益,本文将详细介绍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的基本要求、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要求 1. 合法合规: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没有任何侵权行为,确保从合法合规的渠道采购原材料。

2. 供应商选择:与可靠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供应商必须有良好的信誉和质量管理体系,并提供合格的原材料。

3. 样品保留:根据采购合同和相关规定,保留每批原材料的样品,以备后续可能的问题调查和处理。

4. 来料批次追溯:对每批原材料按照批号进行追溯,确保从供应商到企业内部的每个环节都能追溯到原材料的来源和流向。

5. 信息记录:建立完整的原材料进场检验记录,包括进货日期、供应商信息、批次信息、检验项目和结果等相关信息。

三、流程 1. 采购需求确认:根据生产计划和产品质量要求,确认采购原材料的种类、数量和质量标准。

2. 供应商评估: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包括企业信誉、质量管理体系、供货能力等方面的考察。

评估合格的供应商列入企业的供应商名录。

3. 采购合同签订: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采购的原材料种类、数量、质量标准、价格、交货期等具体要求。

4. 原材料进场检验:原材料到达企业后,进行进场检验。

根据采购合同约定和产品质量标准,对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检测、化学成分分析等必要的检验项目。

5. 检验结果判定: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原材料是否合格。

如果不合格,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记录处理结果。

6. 合格原材料入库:对检验合格的原材料,按照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标识和分类入库,确保原材料的有效管理。

7. 样品保留:对每批原材料都进行样品保留,保存一定数量的样品,以备后续问题的调查和处理。

8. 进货记录和报告:建立完整的进货记录和报告,包括进货日期、供应商信息、批次信息、检验项目和结果等,便于日后查询和分析。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原材料子进场检验制度一、编制目的为了确保进入施工现场的料子符合规范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全部工程项目经理部,公司各职能部门对分承包单位原材料子进场的控制。

三、部门职责1、工程部负责物资采购的归口管理工作。

2、经营部负责开工前供应单位工程合同、工程预算及单位工程料子预算,以及供应重要料子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质量要求。

3、工程部负责检查和监督项目经理部做好料子进场的质量检验工作、4、料子员负责对进场料子进行检查验证,并取得相关的证明资料。

凭证手续不全,一律不收。

将合格料子的凭证手续汇总备案,以备追溯。

5、施工员和质检员应做好检查和督促工作,确保料子进场质量检验的落实,防止弄虚作假,杜绝不合格产品的使用。

四、措施及方法1、原材料子质量保证措施依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首先从原材料子的掌控,选择合格的供应商,保证全部同工程质量有关的物资采购时能满足规定的要求,做到比质比价,质量第一,品质证明与物相符。

进场料子由项目物资部、质保部联合验收。

首先进场料子必需“三证”等资料齐全。

其次钢筋、水泥等必需经复验合格。

最终样品认可,项目部组织验收合格后,报监理或甲方验收,通过后方可使用。

如未经检验和试验的料子,未经批准紧急放行的料子,经检验和试验不合格的料子,无标识或标识不清楚的料子,过期失效、变质受潮、破损和对质量有怀疑的料子等不得使用。

当料子需要代用时,应先办理代用手续,经设计单位或监理单位同意认可后才略使用。

1)料子采购程序流程如下:2)原材料子检验程序—料子检验流程3)相关人员职责A、项目试验员对进场物资进行取样和送样并填写试验检测申请单。

B、项目料子员对进场物资的材质证明、数量、外观进行检查和验收。

布置物资的贮存保管和经外观及化学性能检测合格后的物资发放工作。

4)工作程序A、进场物资的检验、验收为了保证用于工程的物资满足规定的要求,全部物资于进场后都必需先行接受检验或试验,经证明合格后方能允许使用。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 目的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进厂的原材料符合质量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进厂的原材料的检验和管理。

二、责任和权限1. 检验部门责任检验部门负责制定并执行原材料的检验程序和标准。

2. 采购部门责任采购部门负责确定原材料的规格和质量标准,并协调与供应商进行确认。

3. 生产部门责任生产部门负责接收和储存原材料,并按照要求进行检验。

4. 质量部门责任质量部门负责监督和审核原材料的检验过程,并记录检验结果。

三、流程和方法1. 原材料接收1.采购部门接收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并检查外观和包装是否完好。

2.采购部门记录原材料的批号、生产日期和供应商等信息。

2. 原材料检验1.检验部门根据原材料的规格和质量标准进行检验。

2.原材料经过外观检验、重量检验、尺寸检验等项目的检测。

3.检验部门记录检验结果,并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做出处理:退货或调整供应商。

3. 原材料储存1.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材料由生产部门接收并储存。

2.生产部门储存原材料时,要确保储存区域整洁、干燥,并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分类和标识。

4. 检验记录1.质量部门对每次原材料检验结果进行记录。

2.记录内容包括:批号、生产日期、供应商、检验项目和结果等。

3.检验记录应保存一定时间,以备查阅。

四、培训和评估1. 培训要求1.检验部门负责对相关人员进行原材料检验的培训,包括检验标准、方法和技巧等。

2.质量部门负责定期组织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检验技能。

2. 评估要求1.质量部门负责对原材料检验的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2.评估包括原材料的合格率、不合格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等。

五、问题处理1. 不合格原材料的处理1.不合格原材料由质量部门与供应商协商处理,可以退货或调整供应商。

2.质量部门应记录原材料的不合格情况和处理结果。

2. 检验程序和标准的调整1.当发现检验程序和标准有不足之处时,检验部门有权对其进行调整和改进。

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

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

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一、原材料检验制度原材料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和工程耐久性。

因此,建立原材料检验制度非常必要。

1.检验标准的制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质量标准,制定原材料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标准。

不同材料可能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制定合理的检验标准可以有效提高原材料的质量。

选择有资质的供货商,对其进行资质审核,确保供货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的要求。

只有合格的供货商才能为工程提供优质的原材料。

3.原材料进场检验:对原材料进行进场检验,检查原材料的外观质量、性能指标等,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如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及时采取措施予以退货或重新处理,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4.原材料使用过程中的检验:在施工过程中,周期性地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验证其质量稳定性。

如果发现原材料质量有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或更换,以保证施工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5.检验记录和档案管理:建立健全的检验记录和档案管理体系,将每次检验的记录和结果进行归档,并建立可追溯的档案体系,以备工程验收和质量纠纷处理时使用。

施工检验制度是建筑工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确保施工过程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1.施工质量计划的制定:在工程施工前,制定详细的施工质量计划,明确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

根据工程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和要求。

2.施工中的自检: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按照施工质量计划的要求进行自检,确保施工过程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自检包括施工工艺、操作方法、使用材料等方面的检验和检查。

3.施工中的互检: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各参与方应互相进行检查和监督。

主要包括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部门对施工工序的检查、监理单位对施工工序的检查、建设单位对施工质量进行抽查等。

4.现场检验: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现场检验,对施工工艺、质量关键节点、重要节点进行抽查,确保施工的合法性和质量的稳定性。

5.施工结束的验收:工程施工结束后,进行工程质量验收。

原材料进场管理制度

原材料进场管理制度

原材料进场管理制度一、目的和依据为规范企业原材料的进场管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原材料的进场管理。

三、责任与义务1.企业负责人负责制定和审查原材料进场管理制度,并监督落实。

2.原材料进场管理人员负责执行本制度,对原材料的进场检验和管理负责。

3.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原材料进场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四、原材料进场流程1.接料登记原材料送至企业进场场地后,进场管理人员应立即进行接料登记。

登记内容包括:原材料名称、进场日期、供应商、送检人员、原材料数量等。

2.进场检验进场管理人员按照企业相关的检验标准和方法对原材料进行检验。

检验内容包括:外观检查、物理性质测试、化学成分分析、微生物检测等。

检验合格后,原材料方可入库。

3.样品保留对于进场的原材料,进场管理人员应根据相关要求保留一定数量的样品,用于后期质量问题的调查和处理。

4.入库管理原材料检验合格后,应及时将其入库,并进行标识,以便日后的使用和溯源管理。

入库时需进行库存登记,包括原材料名称、批次、数量、存放地点等。

五、质量问题处理1.若发现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进场管理人员应立即停止入库,并及时向归口管理部门报告。

2.归口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若发现供应商存在违规行为,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六、文档管理1.进场管理人员应做好原材料进场登记表、检验记录等相关文档的管理和归档。

2.相关文档的保留时间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保留。

七、制度的执行和监督1.进场管理人员应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每批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

2.归口管理部门应对进场管理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理。

3.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按照企业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八、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企业负责人负责解释和修改。

原材料进场验收和见证取样检测制度

原材料进场验收和见证取样检测制度

原材料进场验收和见证取样检测制度一、目的为了保证原材料的质量,提高产品质量,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原材料的进场验收和见证取样检测。

三、操作程序1.原材料进场验收1.1原材料进场检验1.1.1原材料进场时,由仓储管理部门进行验收,验收人员应核对供应商提供的文件和标识,确保原材料的名称、型号、规格和数量与订单一致。

1.1.2验收人员还应对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没有明显的损坏或瑕疵。

1.1.3如果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验收人员应立即通知供应商,并记录问题原因、处理措施和结果。

1.2纸质文件保存1.2.1验收人员应将原材料验收的文件、记录等相关资料按规定归档,保留一年以上,并对其进行分类和编码以方便查询和追溯。

1.2.2验收人员还应将原材料的质量问题记录在不合格记录本中,并定期提交给质量管理部门。

1.3原材料存放1.3.1验收合格的原材料应由仓储管理部门负责妥善存放,确保不受损坏和受污染。

1.3.2不合格的原材料应由仓储管理部门进行妥善处理,包括退还给供应商、报废或返修等。

2.见证取样检测2.1原材料取样2.1.1根据产品要求和检测项目,由质量管理部门指定专门的取样人员进行见证取样。

2.1.2取样人员应按照相关标准和程序,从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中取得样品,并记录取样的时间、地点、数量及方法。

2.2检测项目2.2.1检测项目应根据产品要求和相关标准进行选择,并由质量管理部门完成。

2.2.2检测项目包括外观检查、物理性能(如硬度、拉伸强度)、化学性质(如成分含量、溶解度)等。

2.3检测流程2.3.1检测前,应根据检测项目的种类和数量确定检测设备和试验器材。

2.3.2检测过程应按照相关标准和程序进行,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可靠。

2.3.3检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并由质量管理部门进行评估和归档。

2.4检测记录2.4.1检测结果应保存在纸质或电子档案中,包括检测报告、检测数据和其他相关资料。

2.4.2检测记录应按照检测项目和日期进行分类和归档,以便查询和追溯。

材料进场质量检验及见证取样送检质量管理制度----06

材料进场质量检验及见证取样送检质量管理制度----06

材料进场质量检验及见证取样送检质量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保证使用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及其在各工序施工过程中均能经过检验和试验,且对其状态加以标识,防止误用不合格的材料及半成品,严格确保工程质量满足国家有关法规和合同要求。

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材料进场质量检验及见证取样送检制度。

2.检测范围及标识工程所用的进场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应有产品合作证,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的要求。

项目材料员负责对工地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分类、堆放、隔离、标识,并对原材料、半成品的检验和试验状态进行标识,要和取样员会同监理见证员对需见证取样的材料,按规定要求,现场见证取样100%,见证送样送检30%以上。

未经检验和试验的原材料、半成品进场,材料员应挂写有“待检”字样的标识牌。

并送至法定检测机构检验,取回检验报告,交内业资料员保存。

原材料、半成品已经检验和试验,但尚待判定的,材料员应挂有“待判定”字样的标识牌。

进场原材料、半成品,经检验合格的,材料员应写“合格”字样的标识牌。

进场原材料、半成品,经检验不合格的应按有关规定进行隔离处置,并在货物上挂有“不合格”字样的标识牌。

经检验试验的原材料、半成品,不符合其等级要求而降级使用的,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在试验报告单上标识降级状态,材料员在实物上注明所降等级。

3.施工现场水泥的贮运、使用的要求及注意事项3.1水泥在贮运时,不得受潮和混入杂物,不同标号和品种的水泥应分别贮运,不得混杂。

3.2 应按批对进场水泥进行送检,散装水泥以同一次进场、同一编号不超过500t 为一批,随机取样必须在散装车上,以一辆次为一个取样点,每点取样不得少于1kg,累积留样不得少于12kg,袋装水泥以同厂家、同标号、同品种、同编号的水泥不超过200t为一批,且应取样员送检或其陪同下送检,并及时取回试验报告。

3.3对存放超过3个月,还没有来得及复检,应有标识,防止误用。

工程项目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

工程项目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

工程项目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一、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工程项目中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进场检验以及储存管理过程。

通过严格的检验和有效的储存管理,确保工程项目使用的材料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并能保持良好的储存状态,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

二、术语定义•原材料:用于生产制造成品或半成品的未经过加工的物质。

•成品:制成或加工完成的最终产品。

•半成品:生产制造过程中尚未完成的产品。

三、进场检验管理3.1 进场检验的目的和原则进场检验是对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在进场时进行质量评估和验证的过程。

其目的是确保所收货物的质量符合相关技术要求,以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对工程质量和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检验原则包括但不限于: - 全面性原则:对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关键性能和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测。

- 抽样原则:根据统计学原理,在合理的样本数量下,对货物进行抽样检验。

- 有效性原则:检验方法应科学、可靠、准确,能够有效鉴别不合格品。

3.2 进场检验程序进场检验程序包括以下环节: 1. 登记验收:对进场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进行登记,建立台账,记录供应商、数量、批号等信息。

2. 抽样检验:根据相关标准和采购要求,对登记验收的货物进行抽样检验。

3. 检验记录:详细记录检验结果,并签字确认。

4. 判定与处理:根据检验结果进行判定,合格品直接进行储存管理,不合格品按照退货或返工处理。

3.3 进场检验依据和方法进场检验依据包括但不限于: - 国家或行业标准:根据工程项目所属行业及相关要求制定的标准。

- 技术规范:工程项目的技术规范要求。

进场检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 外观检查:对货物的外观、形状、尺寸等进行检查。

- 力学性能检测:对货物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等进行检测。

- 化学成分分析:对货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 功能性能测试:对货物的功能性能进行测试。

四、储存管理4.1 储存环境要求工程项目中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应储存于符合要求的环境中,以保证其质量不受环境因素影响。

混凝土拌合站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混凝土拌合站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混凝土拌合站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1.原材料进场检验的目的和意义原材料进场检验是指对混凝土生产中所用的水泥、砂、石等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原材料进场检验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保证施工工程的质量。

优质的原材料是保障施工工程质量的基础,通过进场检验可以筛选掉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避免对施工工程的影响。

(2)保证施工工程的安全。

如果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可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导致施工工程的安全隐患。

(3)提高混凝土的经济性。

通过对原材料的检验,可以选择价格合理、性能稳定的原材料,从而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混凝土的经济性。

2.原材料进场检验的内容原材料进场检验的内容包括对水泥、砂、石等原材料的外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物理性能检测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外观检验。

对原材料的外观进行观察,如水泥的颜色、砂的粒度和颗粒形状、石的质感等,判断原材料是否存在明显的缺陷或异物。

(2)化学成分分析。

对水泥、砂、石等原材料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检测水泥的含水量、石的含沙量、砂的含灰量等,以评估原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3)物理性能检测。

对原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检测,如水泥的凝结时间、砂的筛分曲线和孔隙率、石的体积密度等,判断原材料的性能是否稳定。

3.原材料进场检验的方法和标准原材料进场检验的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室内检测和现场验收两种方式。

实验室室内检测一般由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测,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现场验收是指在进场时,由施工方和供应方共同参与,对原材料进行目测和简单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原材料进场检验的标准应该根据不同的原材料制定。

通常,水泥的标准可根据《水泥标准规定》进行检验,砂、石等的标准可根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进行检验。

具体的标准内容可根据国家或地方的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来确定。

4.原材料进场检验的操作流程原材料进场检验的操作流程包括材料进场查验、取样、实验室检测、结果评定等环节。

原材料进场质量检测制度

原材料进场质量检测制度

原材料进场质量检测制度一、背景介绍为确保公司采购的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维护产品的品质和企业声誉,特制定本《原材料进场质量检测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各部门采购的原材料,并旨在建立一套标准的检测流程,确保原材料进场质量的稳定与可靠。

二、管理标准2.1 原材料采购标准1.在进行原材料采购前,相关采购人员应根据产品的需求,制定详细的原材料采购标准,并明确标准中的技术指标、质量要求和特殊要求。

2.采购人员应通过与供应商的沟通了解其质量控制体系、生产工艺及质量管理情况,并进行合格供应商的认证。

3.采购人员在与供应商签订合同之前,应向供应商提供详细的技术规范,并明确供应商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应明确检验前标准样品的提供方式及相关费用。

2.2 原材料进场检验流程1.采购人员在原材料到货之前,应提前通知质检部门,确保质检人员及时准备好检验所需设备和材料。

并按照检验标准和程序进行检验操作。

2.质检人员应按照检验标准,对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检验、化学组成分析等,将检验结果详细记录,并在《原材料检验报告》中体现。

3.如需检验仪器不能及时进行检验,质检人员应立即向相关部门通报,并及时协调解决。

4.如发现原材料存在问题或不符合质量要求,质检人员应立即通知采购部门,并协助采购部门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和调解,确保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2.3 原材料存储和标识管理1.原材料应妥善存放于指定的库区,并进行合适的区域划分,确保不同种类的原材料不混杂存放。

2.库房管理员应按照原材料的特性,制定合理的存储方案,并严格执行。

3.库房管理员应根据原材料的特性,标识原材料的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供应商等信息,以便进行追溯和管理。

4.原材料进出库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数量、日期、用途、接受人员等,以便于对原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追踪和管理。

2.4 原材料质量问题处理1.如发现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或不符合质量要求,采购部门应立即通知供应商,并要求供应商进行相应的整改措施。

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4篇)

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4篇)

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为保障工程所用主要材料满足客专线技术标准要求,严格控制不合格材料、设备进场,特制定本办法。

一、主要材料进场检验管理控制程序1、主要材料包括。

水泥、中粗砂、碎石、混凝土外加剂、矿物外掺料、土壤改良剂、建筑钢材、锚具、土工合成材料、砌体材料、防水装饰材料、工程用水和路基填料等。

2、主要材料进场前,由各分部提出当月主要材料申请计划,经经理部审核后下达当月主要材料供应计划,材料厂根据材料供应计划同各分部物资主管沟通后,安排每天进场的主要材料数量,并提前____小时告诉各分部物资人员进场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供应商,各分部物资人员应立即通知各分部现场试验负责人材料的大约进场时间,做好现场取样准备。

3、主要材料进场后,各分部现场试验负责人应提前____小时通知驻地监理,约定具体的取样时间,由驻地监理见证,现场试验人员和材料厂共同取样。

4、进场主要材料由项目经理部材料厂统一办理委托试验手续:填写试验委托单(附表1)一式两份,材料厂、试验室各一份,并逐笔、逐项填写物资送检台帐(附表2)。

材料厂委托试验时应提供相应材料的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的复印件两份或三份并加盖材料厂的材质证明专用章,写明本次代表数量,各分部物资、中心试验室各一份,注明该材料技证编号、做好技证签收登记薄。

5、中心试验室在受理材料厂的委托试验后须在规范要求的试验时间再加____个工作日之内出具正式的试验报告。

1)如检测结果不符合客专线技术标准要求,中心试验室应根据相关规范要求重新进行复检或委外检测,第二次检测结果仍不合格时,中心试验室须及时上报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通知材料厂及时到现场处理或直接将该不合格材料清理出场。

2)原材料检验合格后,中心试验室应在规定时间内,出具相应材料复检报告四份,中心试验室、材料厂、各分部现场试验室、驻地监理各一份。

材料厂应将复检报告复印后,交各分部物资部一份。

6、各分部应根据材料厂提供的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中心试验室的复检报告负责向驻地监理填报进场材料报验单。

钢材、水泥、砂石料进场检验、储存保管、领用管理制度

钢材、水泥、砂石料进场检验、储存保管、领用管理制度

钢材、水泥、砂石料进场检验、储存保管、领用管理制度钢材、水泥、砂石料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原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对钢材、水泥、砂石料进行严格的进场检验、储存保管和领用管理。

以下是一份,以供参考。

一、总则1.1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加强对钢材、水泥、砂石料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建筑工程中钢材、水泥、砂石料的进场检验、储存保管和领用管理。

1.3 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钢材、水泥、砂石料的质量符合建筑工程的要求。

二、进场检验2.1 钢材、水泥、砂石料在进场前,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建筑工程的要求。

2.2 检验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对钢材、水泥、砂石料的规格、型号、质量等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好记录。

2.3 检验不合格的钢材、水泥、砂石料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并及时通知供应商进行退换货处理。

2.4 检验合格的钢材、水泥、砂石料应由专人负责接收,并做好登记和标识工作。

三、储存保管3.1 钢材、水泥、砂石料在储存保管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确保其质量不受影响。

3.2 储存场所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光、防潮、防锈、防腐蚀、防污染,并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器材。

3.3 钢材、水泥、砂石料应按照规格、型号、质量等进行分类存放,避免混放和错放。

3.4 储存过程中,应定期对钢材、水泥、砂石料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质量不受影响。

3.5 储存场所应设立专人负责管理,严格执行出入库管理制度,确保钢材、水泥、砂石料的安全和完整。

四、领用管理4.1 领用钢材、水泥、砂石料时,必须办理相应的领用手续,并做好登记和标识工作。

4.2 领用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按照建筑工程的需要合理领用钢材、水泥、砂石料。

4.3 领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计量和称重,确保领用的数量准确无误。

4.4 领用后的钢材、水泥、砂石料应做好使用记录,及时反馈使用情况,以便进行库存管理和质量控制。

原材料进场检验管理制度

原材料进场检验管理制度

原材料进场检验管理制度篇一:原材料进场管理制度原材料进场管理制度 1、所有原材料进场前,应随车提供出厂批号及质量保证书。

钢筋、水泥查质保书并实验合格。

砂、石进场对货源的规格区进行抽样,当变更货源时应先做试验,合格材料方可组织进场。

2、进场材料应有专人负责收货,分别建立台账,分规格、品种,产地分别堆放,并有明显挂牌标志。

3、进场后按批号取样送试验室检验。

合格后挂合格标志显示其试验合格。

4、原材料进场应堆放整齐,便于分区,现场文明。

5、进场原材料应由专人验收,专人建账,专人发放,发料应核对材料规格、品种、性能清楚。

并做到收支相等,账物相符。

6、砂、石材料的堆放和堆场要求:a、砂、石分品种、规格、产地分别堆放。

b、场地应平整,并有一定坡度,保证排水通畅。

7、水泥堆放:a、包装水泥应分品种、标号、厂名、出厂日期和批量,分别堆放。

b、堆垛高度以六至八袋为宜,各品种应有不小于 70cm 的通道。

c、四周垫高 20cm 以上,应防止雨水从四周浸入和湿气重使水泥受潮。

d、水泥按批量组织进场堆放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

8、钢筋和半成品的堆放:a、钢筋进场应分品种规格、生产厂家、批号分别堆放,不得混堆。

b、进入堆场按品种、规格、生产厂家及质保书神力编号建立台账。

c、取样送试验室抽检,合格后标牌。

d、发货人根据领料单规定的品种、规格及数量发货。

e、对试验不合格的钢筋应进行复检,复检不合格报公司供应部门,移作他用。

f、上诉程序负责去向否者以失职论处,按造成损失大小,追究管理人员的经济行政责任。

g、原材料试验的数据应纳入技术档案。

h、堆场应设支墩,堆放整齐,防止锈蚀。

原材料进场管理制度为加强建筑工地进场原材料的管理,强化质量监控,完善材料使用的行为规范,确实保证工程质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法规、标准,特制定本制度: 1、施工工地使用原材料:如钢筋、水泥、石子、砂用于结构的混凝土使用的外加剂,除具备合格证、检测报告外还必须抽样送检测中心复验合格后方准使用。

工程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工程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工程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保证施工材料质量,制定工程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工程项目的原材料进场检验管理工作。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水泥、钢筋、混凝土、砖瓦等材料的检验管理。

三、责任主体1. 项目经理:负责全面监督和管理工程原材料的进场检验工作,确保原材料符合相应标准和要求。

2. 工程监理:对原材料的检验结果进行监督,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物资部门:负责原材料的采购和进场管理工作,确保原材料的供应及时并符合标准。

4. 物资检验员:负责对进场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5. 施工单位:配合项目经理和物资部门开展原材料进场检验工作。

四、进场检验流程1. 原材料进场前,物资部门收集相关材料、证件以及检验设备,并通知检验员做好检验准备工作。

2. 原材料到达现场后,由物资部门工作人员对原材料进行清点和验收,并填写检验单。

3. 检验员对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抽检等工作,并填写检验报告。

4. 检验报告经项目经理确认后,交由工程监理审核签字,确认检验结果。

5. 符合要求的原材料,物资部门进行入库登记,未符合要求的原材料,立即通知供应商退货或更换。

6. 物资部门定期组织原材料检验员进行自查和互查,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五、检验方法1. 外观检查:主要检查原材料的表面是否平整、无裂纹、无氧化、无变形等情况。

2. 尺寸测量:对原材料的尺寸进行测量,确保符合施工要求。

3. 抽检:抽取部分原材料进行强度、硬度、拉伸等性能测试,确保质量符合标准。

4. 实验室检验:对需要进行实验室检验的原材料,需送至指定实验室进行测试。

六、记录与存档1. 检验员需对检验工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检验时间、检验结果、检验员、签字等信息。

2. 检验报告需存档,对于未通过检验的原材料需留样,并标记明确。

3. 库房管理员需对入库原材料进行登记和编号,建立原材料档案。

材料进场质量检验及见证取样送检质量管理制度

材料进场质量检验及见证取样送检质量管理制度

材料进场质量检验及见证取样送检质量管理制度一、引言材料进场质量检验及见证取样送检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保障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档旨在规范和管理材料进场质量检验及见证取样送检工作,确保材料质量符合施工要求,提高项目质量和安全水平。

二、质量管理目标我们公司材料进场质量检验及见证取样送检质量管理的目标如下: 1. 确保进场材料质量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要求; 2. 保障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持久性; 3. 提高施工质量,减少施工中的质量事故发生率; 4. 完善材料进场质量检验及见证取样送检制度,确保工作流程规范有序。

三、工作责任为了管理好材料进场质量检验及见证取样送检工作,我们明确以下责任: 1. 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定并落实进场质量检验及见证取样送检方案,监督施工中质量控制工作; 2. 建设工程质量部负责组织质量检验人员进行材料进场质量检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3. 监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材料进场质量检验过程,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落实; 4. 材料供应商负责提供符合标准要求的材料,并承担相应的进场质量检验责任。

四、材料进场质量检验程序材料进场质量检验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进场前准备:负责材料进场质量检验的检验员需要提前准备必要的检验设备、工具和试验材料等; 2. 材料验收:在材料进场时,检验员对材料进行验收,并核对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证明文件等; 3. 检验方法:根据不同材料的特点和标准要求,检验员采取相应的检验方法,例如外观检查、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成分分析等; 4. 检验记录:检验员将检验过程中的数据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并填写检验报告; 5. 检验结果评定:根据检验结果和标准要求,对材料的合格性进行评定,并及时通知相关责任人; 6. 异常处理:如发现材料不合格或有异常情况,进行隔离、处理,并跟踪整改情况; 7. 存档管理:将检验记录、检验报告等相关文件归档,做好后续查证和追溯工作。

工程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工程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工程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一、目的和范围制定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工程原材料的采购、接收和检验流程,确保所有进场材料符合国家标准及工程设计要求,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相关供应商。

二、责任主体1. 施工单位应设立专门的材料检验部门,负责材料的检验工作。

2. 监理单位应监督和检查施工单位的材料检验工作,确保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3. 供应商需提供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并配合完成相关的检验工作。

三、检验程序1. 材料进场前,供应商应提供产品合格证明、检测报告等相关文件。

2. 施工单位应在材料进场时进行初步的外观检查,确认包装完好无损,标记清晰。

3. 对于需要复检的材料,应按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取样,送至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4. 检验结果应记录在案,并对不合格的材料进行标记隔离,防止其流入施工现场。

四、验收标准1. 所有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

2. 对于特殊材料,还应符合设计文件和技术规格书中的要求。

3. 对于检验结果存在争议的情况,应及时与供应商沟通解决,必要时可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仲裁。

五、处理措施1. 对于检验合格的材料,施工单位应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并进行妥善保管。

2. 对于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应立即通知供应商进行退换货处理,不得使用于任何施工环节。

3. 对于因材料问题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应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六、记录与报告1. 施工单位应建立完整的材料检验记录档案,包括检验报告、验收记录等。

2. 定期向监理单位报告材料检验情况,接受监理单位的监督检查。

3. 对于重大质量问题,应及时上报项目管理部门和有关监管机构。

七、培训与宣传1.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材料检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2. 加强对材料检验制度的宣传,提高全体参与者的质量意识。

八、制度的修订和完善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标准的更新,本制度应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的管理要求和技术标准。

混凝土拌合站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混凝土拌合站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混凝土拌合站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混凝土拌合站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是为了确保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安全和生产的合规性而建立的一套制度。

该制度通过对原材料的进场检验和评估,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要求,并能满足混凝土生产的质量要求。

一、制度目的1.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安全,防止不合格原材料进入生产过程,影响混凝土质量。

2.保障混凝土生产的合规性,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要求。

3.提高混凝土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便于进行质量追溯和事故调查。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混凝土拌合站的原材料进场检验,包括水泥、砂、骨料、外加剂等主要原材料。

三、检验程序1.进场登记:原材料进场时,由仓库管理员进行登记,记录原材料的品名、规格、批号、生产日期等详细信息。

2.采样:仓库管理员根据要求,从每批原材料中采取代表样品,并在样品上标注相应信息。

3.检验项目: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要求,对采样的原材料进行常规检验和特殊检验,包括外观、颗粒形状、含泥量、含水率、化学成分等指标。

4.检验结果评定:根据检验结果,将原材料分为合格品、待定品和不合格品,并做出相应处理。

合格品可以进入生产过程,待定品需要进行重新检验,不合格品需予以退回或处理。

5.检验报告和记录:对每批原材料的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并出具检验报告,包括检验项目、结果、评定和处理意见等。

四、责任与权限1.仓库管理员负责原材料的进场登记和采样工作。

2.质量控制人员负责对原材料的常规和特殊检验工作,并根据检验结果进行评定和处理。

3.生产部门负责根据检验结果确认原材料的合格性,并将合格材料投入生产。

4.质量部门负责对原材料的检验报告进行归档和管理,并进行定期的质量审核和追溯。

五、文件管理1.检验报告和记录应按规定进行归档,管理时间不少于5年。

2.定期进行文件审核,确保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六、监督与改进1.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的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对不合格原材料进行追踪分析,找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原材料半成品进场检验制度

原材料半成品进场检验制度

原材料半成品进场检验制度原材料和半成品进场检验制度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和半成品进行质量检验的一套规章制度。

这个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符合要求,从而避免因质量问题导致的生产事故和产品质量不合格。

原材料和半成品进场检验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进场检验的范围和标准:明确应检验的原材料和半成品种类,以及检验的标准和方法。

例如,对于原材料,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的原材料,确定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微生物指标等方面的检验标准。

2.进场检验的程序:包括检验前的准备工作、样品的选取和送检、检验过程中的各项操作、检验结果的处理和记录等。

这些流程应该有明确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以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3.检验设备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为了进行准确的检验,需要合适的检验设备和仪器。

制度应规定检验设备和仪器的选择、购置、校准和维护等事项,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4.收货和验收的程序:当原材料和半成品经过检验合格后,应该按照制度规定的程序进行收货和验收。

包括收货凭证的填写、样品的保留、质量证明书的索取等事项。

5.检验结果的处理和记录:对于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应明确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措施,例如退货、重新加工、追溯等。

同时,要求建立完善的检验记录,以备查验和追溯。

6.监督和管理:制度应定义监督和管理原材料和半成品进场检验工作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监督和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这可以包括定期的检查、评估和培训等。

原材料和半成品进场检验制度的实施可以带来以下好处:1.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检验,可以及早发现质量问题,避免不合格产品进入生产环节,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2.避免生产事故: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可能会导致生产事故,例如爆炸、火灾等。

通过检验制度,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降低生产事故的发生概率。

3.减少质量纠纷: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问题可能会导致客户投诉和质量纠纷。

通过提前检验和筛选,可以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客户关系。

铁路项目原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

铁路项目原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

铁路项目原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一、前言在铁路项目的建设中,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因此,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是保障铁路项目工程质量的基本要求。

本文将介绍铁路项目中原材料的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

二、进场检验2.1 进场检验的依据进场检验的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铁路设备进口规定》;•《铁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核标准》;•设计文件;•供应商提供的检验报告和质量证明。

2.2 进场检验的对象进场检验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钢材类原材料:如钢轨、钢板、钢管等;•混凝土类原材料:如水泥、集料、掺合料等;•试验类原材料:如试验设备、试验工具等。

2.3 进场检验的内容进场检验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外观检验:检查原材料的表面是否有腐蚀、裂纹、划伤等;•规格尺寸:检查原材料的规格尺寸是否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化学成分:采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检查原材料的化学成分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物理性能:采用物理试验的方法检查原材料的物理性质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

2.4 进场检验记录进场检验记录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内容:•进场日期、批次、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检验日期、结果等信息;•针对不合格原材料的处理意见。

三、储存管理3.1 储存环境要求储存铁路项目中的原材料前,必须保证储存环境符合以下要求:•通风、干燥、避光;•避免污染;•避免老化;•防火、防盗、防水。

3.2 储存管理的方式储存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原材料分类、标记;•建立原材料台账,收集原材料的基本信息、检验记录等数据;•原材料采用“先进先出”的存储管理方式;•原材料分类别存储和管理;•定期对储存环境和储存容器进行消毒和清洁。

3.3 储存检验对于储存状态较长时间的原材料,应定期进行检验,并对不合格的原材料进行处理。

储存检验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外观检查:检查原材料表面是否发生变化;•规格尺寸:检查原材料的规格尺寸是否有变化;•物理性能:采用物理试验的方法检查原材料的物理性能是否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
目的:
为检查生产用原材料、辅料的质量是否符合企业的采购要求提供准则,确保来料质量合乎标准,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进厂用于生产的原、辅材料和外协加工品的检验和试验。

.定义:
来料检验又称进料检验,是工厂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

来料检验由质量管理部来料检验专员具体执行。

.职责:
采购部负责进货的检验和试验工作;
库房负责验收原材料的数量(重量)并检查包装情况;
采购部负责制定《来料检验控制规定》。

来料检验注意事项:
来料检验专员对来料进行检验之前,首先要清楚该批货物的质量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来料检验主管咨询,直到清楚明了为止;
对于新来料,在明确该料的检测标准和方法之后,将之加入《来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来料检验时的考虑因素;
来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及以往的信誉;
该类货物以往经常出现的质量异常;
来料对公司运营成本的影响。


客户的要求。

.来料检验方法:
外观检测: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尺寸检测:一般用卡尺、千分尺等量具验证;
结构检测: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特性检测 如电气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来料检验方式的选择 见抽检方案 :
全检:
适用于来料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工厂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抽检:
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抽检比例待定)
来料检验的程序
采购部制定《来料检验控制规定》,由采购部经理批准后发放至检验人员执行。

检验和试验的规范包括材料名称、检验项目、标准、方法、记录要求。

采购部根据到货日期、到货品种、规格、数量等,通知库房和质量管理部准备来验收和检验工作。

来料后,由库房人员检查来料的品种、规格、数量(重量)、包装情况,并及时通知质量管理部检验专员到现场检验。

来料专员接到检验通知后,到库房按《来料检验控制标准及规范程序》进行检验,并填写《产品进厂检验单》。

相应的检验记录,和检验日报。

检验完毕后,对合格的来料贴上合格标识,通知库房人员办理入库手续。

如果是生产急需的来料,在来不及检验和试验时,须按《紧急放行控制制度》中规定的程序执行。

检测中不合格的来料应根据《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处置,不合格的来料不允许入库。

将其由来料库移入不合格品库,并进行相应标识。

来料检验和试验的记录由质量管理部来料检验组按规定期限和方法保持。

检验时,如来料检验专员无法判定是否合格,应立即请相关部门会同验收,来判定是否合格。

会同验收的参与人员,必须在检验记录表内签字。

回馈来料检验情况,并将来料供应商的交货质量情况及检验处理情况记录,每月汇总于供应商的交货质量月报内。

来料检验专员根据来料的实际检验情况,对检验规格提出改善意见。

来料检验专员定期校正检验仪器、量规,保养试验设备,以保证来料检验结构的正确性。

具体参见《量具管理办法》。

来料检验的结果:
检验合格:
经来料检验专员按照《检验方案》要求操作。

验证,不合格品个数低于限定的不合格品个数时,则判定为该批来货允收;
来料检验专员应在《产品进厂检验单》上签名,通知库房收货。

拒收检验不合格:
来料检验专员按照《检验规范》要求操作。

若不合格品个数大于限定的不合格品个数,则判定为该送检批次为拒收。

来料检验专员应及时在《产品进厂检验单》上签名,经相关部门会商后,通
知叫库房,采购部办理退货事宜。

让步接收:(具体参考紧急放行控制制度)
即来料经来料检验专员的检验,其质量低于允收水准,但由于生产急需或其他原因,生产部做出让步接收的要求,此情况需生产部经理签字,方可签收。

相关支持文件:
来料检验控制规定
产品进厂检验单
量具管理办法
紧急放行控制制度
来料检验通知单
.附则:
本制度经采购部经理审核后,报总经理审批后实施,修正时亦同。

圆钢原材料检验规程
目的
通过对型钢原材料的检验确保本厂生产的产品符合生产工艺及顾客的要求。

范围
适用于本厂生产用的所有型钢类原材料的检验。

验收规则
型钢的质量由供方技术监督部门检查和验收;
供方必须保证交货的型钢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本厂有权按相应标准的规定进行复查。

型钢的标志可采用打钢印、喷印、盖印、挂标牌、粘标签、放置卡片或涂色等方式。

标志应字迹清楚、牢固可靠。

型钢到厂应附有证明该批型钢符合标准要求和订货合同的质量证明书。

热轧圆钢和方钢
外观要求
圆钢和方钢以直条交货。

方钢不得有显著扭转。

圆钢和方钢两端的切斜度不得大于该圆钢直径、方钢边长的 。

圆钢和方钢端头允许有局部变形。

圆钢和方钢不允许有明显的爆铁、烂铁现象。

圆钢直径和方钢边长的允许偏差
圆钢直径和方钢边长> ~ 允许偏差± 、> ~ 允许偏差± 、> ~ 允许偏差± 、> ~ 允许偏差± 、> ~ 允许偏差± 、> ~ 允许偏差± 、> ~ 允许偏差± 。

长度及允许偏差
圆钢直径和方钢边长≤ 钢材长度 、> 钢材长度 。

无缝钢管进厂检验规程
目的
通过对无缝钢管类原材料的检验确保本厂生产的产品符合生产工艺及顾客的要求。

范围
适用于本厂生产用的所有无缝钢管类原材料。

验收规则
钢管类的质量由供方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查和验收;
供方必须保证交货的钢管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本厂有权按照相应标准的规定进行复查。

钢管到厂应附有证明该批材料符合标准要求和订货合同的质量证明书。

外观质量
无缝钢管内、外表面不得有裂缝、折叠、分层、龟裂、裂纹、轧折和结疤缺陷存在,这些缺陷必须完全清除掉,清除不得超过其边长和壁厚的负偏差。

钢管尺寸的允许偏差
外径允许偏差
外径允许偏差分为标准化和非标准化两种,应优先选用标准化外径允许偏差(见表 )。

推荐选用的非标准经外径允许偏差(见表 )。

表 标准化外径允许偏差
表 非标准化外径允许偏差
壁厚允许偏差
壁厚允许偏差分为标准化和非标准化两种,应优先选择标准化壁厚允许偏差(见表 略)。

推荐选用的非标准化壁厚允许偏差(见表 )
表 非标准化壁厚允许偏差
特殊用途和钢管和冷轧(拔)钢管壁厚允许偏差可采用绝对偏差。

钢管的长度:
通常长度:
钢管一般以通常长度交货。

通常长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热轧(扩)管: ~
冷轧(拔)管: ~
热轧(扩)短尺管的长度不小于 ,冷轧(拔)短尺和管的长度不小于 。

定尺长度和倍尺长度:
定尺长度和倍尺长度应在通常长度范围内,全长允许偏差分为三级(见表 )。

每个倍尺长度按以下规定留出切口余量:
外径 : ~ ;
外径> : ~ 。

表 全长允许偏差
· ( ),其中 为钢管的公称外径; 为钢管的公称壁厚。

表面镀层的钢管其质量判定可参照《电镀件检验规范》执行。

对于有必要进行适用性判定的供方 由品管部确定可试验 ~ 件材料的特性做为试产的初步判定。

因工程变更而需做相应要求的改变时,以最新工程图纸、样品为准。

相关记录
密封圈检验规程
. 核对密封圈外包装上所标示的型号、材质、颜色、数量是否与送货单上所列的吻
合。

. 核对密封圈与外包装所标示的型号、材质、颜色是否吻合。

. 用电子天平核以秤重的方式核对每一包密封圈的数量,如有不足,统计数量后通知采购部处理,并以实际数量入库。

. 以抽检的方式用游标卡尺测量密封圈的尺寸是否合格(公差范围 ) 抽检数量每个规格每批 。

. 以目测的方式检查每一个密封圈有无毛刺、飞边、破损(检查数量:全检)。

. 以上检测合格后,以型号、材质、颜色,编号后分类入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