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f小调叙事曲的演奏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01(上旬刊)
摘要肖邦叙事曲是一种叙事性、抒情性和戏剧性
相结合的体裁,同时又是声乐特点和器乐特点相结合的体裁。f小调第四叙事曲是抒情性的,相互间没有形成戏剧性的对比,但在色彩的明暗上还是有明显相对的。f小调《第四叙事曲》是用很自由的形式写成的,是奏鸣曲式、变奏曲、回旋曲式等多种结构原则混合起来的产物。其思想感情比前三首叙事曲更为内在,克制的忧郁、柔情的倾诉、沉思般的回忆和期望,是这一作品的基本情愫,但到了最后,这种情绪变成了不可遏制的热情的爆发。
关键词叙事曲变奏音乐形象
肖邦是音乐文化史中最伟大的旋律作家之一,同时也是最天才的演奏艺术大师之一。在我所弹奏过的钢琴作品中,我认为肖邦的钢琴作品在众多作曲家钢琴作品中是尤为优秀的。他的钢琴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独特的个性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世界音乐遗产中极其新颖优美、但又不容易弹奏的作品。
肖邦的叙事曲是联系19世纪时来自民间时髦的同类文学体裁取的名字。文学叙事诗是写具有非同寻常题材的戏剧性故事,如:神话的、历史的、幻想的等等。在肖邦叙事曲音乐中,这种音乐史诗体现了其丰富的情绪,譬如:田园牧歌式的抒情性、神秘性、戏剧性、英雄性、悲剧性等等。让人惊叹的还有作曲技巧的完美、曲式构思的巧妙、内容表达的深刻、织体的精致和旋律实际的无比优美。
肖邦从文学上的叙事诗和声乐作品中的叙事曲得到启发,因而产生了他的四首钢琴叙事曲——
—作品23,38,47,52。从叙事曲的产生到肖邦协作叙事曲,已经经过了几百年的时间,但现在放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种完全新的体裁,这不仅因为肖邦的叙事曲是钢琴叙事曲,这是前所未有的,同时还因为肖邦的叙事曲是提高到具有戏剧性和交响性规模的体裁。肖邦创造性地发展了叙事曲这一体裁,提高了它的表现力并赋予它新的意义。
1乐曲简介
1.1创作背景
舒曼在他的一篇叙述与肖邦会见的文章中写道:肖邦自己说他的头两首叙事曲是受到密茨凯维支的诗的启发而写的。
我天天写下我的思想和词句——
—
为什么还缓和不了我的悲哀?
因为我的灵魂是年老的寡妇,
只有那许多孤儿们才能了解。
一天一天地过去,冬天和春天,
暴风雨来了,晴朗的天会过去;
流浪者的忧愁却永远地留着,
因为他正是一个孤独的鳏夫。
——
—亚当·密茨凯维支①《第四叙事曲》(f小调,作品第52号)创作于1842年,是属于在肖邦创作的成熟期完成的(1835~1842)。这一年中,繁重的教课工作和疾病的折磨把他纠缠得很少有时间可以从事创作。由于身体的每况愈下以及巴黎贵族社会无法理解他的音乐,从1842年的2月开始肖邦停止了他的演奏生涯,直到1848年才又在巴黎和英国各地公开演出。在伴随身体不快的同时,他最亲密的朋友之一约翰·马图欣斯基在这一年4月里也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去世使肖邦和祖国的联系又断了一根线,因而更加感到孤独。他的《第四叙事曲》正反映这一时期肖邦的忧郁悲愤情绪,但其中也渗透着给予他以安慰的富于诗意的自然风光的回忆。
19世纪40年代是肖邦生涯中的末期,但他的创作生命还是显得那么朝气蓬勃,丝毫没有迟暮之感。他曾说自己是“一个在摇篮中的艺术家”,十年以后,他依然把自己当做“一个在襁褓中的孩子”。他始终不懈的钻研精神,说明他即使在健康状况很不好的日子里,他的生命力还是那么强大。
对于《第四叙事曲》的构思,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叙四”与肖邦的前三首叙事曲很不一样。它不是戏剧性的史诗,而是一首抒情的故事。在乐曲的整个过程中,肖邦完全没有采用情绪的对比,在这里只是有一些抒情色彩相近、而音调完全不同的音乐形象的相互交替。仅仅在曲子的末尾才出现了肖邦大型作品所特有的悲壮激昂慷慨的音乐形象。f小调第四叙事曲比肖邦的其他叙事曲更富于色彩性,在音调及和声的风格上也更典雅秀丽。
1.2曲式结构(特点)
肖邦的叙事曲基本保持三段曲式,有时前面有个引子,结束时有个尾声。他把每首叙事曲都赋予了个性化的、不可重复的形态。连接每首叙事曲的是保证陈述流畅的6/8节拍和每首叙事曲都仿照奏鸣曲快板乐章的样子,拥有两个主要主题。f小调《第四叙事曲》是用很自由的形式写成的,是肖邦四首叙事曲当中最美、最富诗意、和声最考究的一首,同时也是四首叙事曲里最难确定其曲式结构的,因为它按肖邦方式脱离了古典的结构。这一叙事曲的结构是奏鸣曲式的原则和变奏原则的结合,总的骨架是奏鸣曲式,但用变奏的手法来发展主题。在肖邦的叙事曲中,变奏的手法、性
肖邦f小调叙事曲的演奏理解
冯雪婷
(沈阳音乐学院键盘器乐教育系辽宁·沈阳110015)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0)01-129-03
美育
129
2010.01(上旬刊)
质和作用是多种多样的。从变奏的手法来说,有变化伴奏音型和织体写法的,有变化和声的,有把旋律加以装饰的。从变奏的性质来说,有些变奏并不变更主题的性格,而只是加强了主题的气氛色彩,加强了主题旋律的音调表现力,予人以更深刻的印象;另一些变奏则改变了主题的性格,这时所起的变化已不是表面的,而是本质的。从变奏的作用来说,肖邦的变奏手法有时用于主题的呈示,有时用于主题的再现,有时则用于主题的展开。以主题的较大的结构作为模进的基本环节,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气息宽广的抒情——
—叙事性主题不至于因化整为零而变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一方面还可以使保持着清晰轮廓的展开部具有叙事的性质——
—像讲故事一般地贯穿着音乐形象的戏剧性发展。在“叙四”里,变奏的手法成为造成主题色彩变化的有力工具,此外又因主部主题的多次变奏之间加进了插部(第38~57小节)而具有回旋曲的特点。所以,实际上《第四叙事曲》是奏鸣曲式、变奏曲、回旋曲式等多种结构原则混合起来的产物。
无论奏鸣曲式的原则也好,变奏的原则也好,回旋曲式的原则也好,都是在过去传统的曲式中早就存在的。但肖邦对于这些原则作了创造性的发展,这表现在:(1)主题与主题之间新的对比关系;(2)发展主题新的原则;(3)连接部新的功能(主题的功能);(4)发展部新的功能(再现的功能);(5)再现部新的动力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和经过广阔发展以后音乐形象的性格上的改变;(6)个性化和戏剧化的表现手法。总之,我们在肖邦叙事曲的戏剧性结构中所看到的,是一种新的浪漫主义精神。
2乐曲分析
2.1引子
《第四叙事曲》富有魅力和富于冥想性的引子把我们引进这叫人着迷的故事里,这里充满了沉思的抒情和大自然所唤起的情绪……右手第一个八度自寂静中走来,通过三次重复,把第二声部带入进来,并委婉地渐强。伴随它进入的左手,与右手相反,力度在下降,在右手第一高潮中消失,以产生于右手旋律力度的对位。引子平稳的旋律、从容的节奏、反复叮咛的语言、一般的结构与和声,使它具有开场白的性质。它在呈示部和再现部以前的两次出现,好像整个作品中的两根支柱。
用右手八度推进的引子,其力度是由作曲家亲自详细标出的。第4小节是引子中力度最突出的段落,似乎是作品的“第二次开始”。第4小节右手的e1音和左手的低音音符一起弹。在叙事曲开头的小节中,速度的细微波动赋予陈述更自然的特点。在第3小节结尾的渐强中速度稍稍得以扩大,随后在第4小节才以更大的力度逐步加快。力度在第6、7小节下降,音量和速度一同收敛。
2.2呈示部
第四叙事曲的主要形象是主部的第一主题。它是抒情的、充满忧伤的情绪。第一主题头两句明显地分为前句(第8~10小节)和后句(第11~12小节),接着还有相同的两句,这就要求确定其相互之间的力度关系。后两句里(第13小节开始),声音要比前面的两句亮些,同时也能让其后的17、18小节声音稍稍压低的要求做起来容易些。在第一主题里,旋律的特征是两次重复着尖锐的增四度音程,而又不解决,这就更增加了旋律的紧张性;节奏的特点是两次切分地停顿在6/8拍子的第三拍上,造成一种艰涩的进行;和声的特点是运用了主音持续的低音,在强拍上造成尖锐的大七度的音响效果。所有这些因素使得主部主题每个乐句的第一个乐节带有很不稳定的性质,表现出内心无可排解的被动情绪。从第23小节起主部第一次变奏展开,应注意到作曲家标注的音量适中(mezza voce),变换音色。这一段和主题第一次出场略有不同:总体上力度水平提高以及结尾句的解决办法不同,从第31小节起的渐强与第38小节插部很弱的开头形成鲜明的对比。转动的16分音符的旋律,恰到好处地把变奏变形的特点凸显出来。
从第38小节起出现了安静的插部,它预示了副部的气氛。插部的开头8小节是以新的主题材料为基础的乐句及其半音下行的模进转调(bG-bF-be)。这是一种宁静的回忆,仿佛听到了从远处飘来的管风琴的声音。后面的12小节又出现主部的主题材料,先是主题片段的变化反复,这个片段包含富于特征的十度音大跳(第47小节),反复时十度音程移高了半音(第49小节),表现出一种恳切的期望。同时,在第38小节,左、右两个踏板一起使用,右踏板在扶持着左手八度“爬行”的连奏时,在弱起音上踩下左踏板直到第46小节抬起。右手的和弦突出着一个最高音,左手,乐句和乐句的连接之间必须有“呼吸”。从第46小节开始,音乐有了稍微的缓解,但不应过分。从第50~54小节,通过模仿、模进丰富其织体,又回到了主部主题的终止式(第55~57小节)。
随之而来的主部第二变奏(第58小节)明显与前一变奏有较大区别,它运用了丰富的复调织体,在感情色彩上所起的变化几乎达到了戏剧化的程度。从第二变奏开始,右手分为两个层次,即主题的八分音符旋律和中声部的16分音符。左手双声部为:较深的低音音符和旋律线条清晰的次中声部。在整个变奏中力度逐步渐强,加之浓密的和声、丰满的音响和包含复杂的支声部进行的织体写法,使原来忧郁沉思的形象变得悲壮起来了,迅速推向主部的高潮。第68小节起,左手低声部强有力的八度进行发出一阵轰鸣,由此通向第71小节的高潮(主部高潮)。
进入连接部(第72小节),此处开始用跑动加速的16分音符来活跃连接部的速度。第74小节进入bB大调的属七和弦为在这个调上出现的副部做好准备。第75小节出现了轻快的半音颤动的单线条旋律,悲壮的热情和巨大的力量到此又渐渐疏散。第76~80小节,这四小节的16分音符出现,以6个音为一组,压低并逐渐收敛速度(第79小节),为副部前的引子浅埋伏笔。
副部的调性为bB大调,第81-84小节是第二主题的引子。这四小节的引子有点阴郁的情绪,通过高声部模进来加强。整个副部是抒情性和歌唱性的主题,类似船歌的摇晃节奏、柔和的主题的进入就像一缕阳光驱散了引子阴郁的色调。此处的右手强调了最高的和弦音,产生了流动的高音线条。同时对几处低声部和次中声部的声音也要求触键加深,包括:第87小节加弱起小节、第93小节加弱起小节、第95小节加弱起小节中得左手和弦的上方声部。在第85、93小
美育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