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线路)
配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配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硬塑料管和聚乙烯软线管敷设缺陷控制措施:聚乙烯软线管必须接头时,一定要用大一号的管(长度60mmX接管时口要对齐,套管各边套进30mm硬塑料管接头时,可将一头加热胀出承插口,将另一管口直接插入承插口。
在接口入涂抹塑料粘合剂,则防水效果更好。
聚烯软线管必须配用塑料接线盒。
根据《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1995)相关要求,同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目前我公司已经全面推广使用铜管、金属软管,从根本上解决了此问题。
(2)暗配线管、盒缺陷控制措施:预留穿线管、盒的大样,并将预留部位,盒子类型标注清楚。
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生产技术指标的塑料管、塑料盒。
根据《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1995)相关要求,同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目前我公司已经全面推广使用与铜管、金属软管配套的铜制暗盒(3)箱、盒安装缺陷控制措施:稳定箱盒找标高时,可以参照土建装修统一预放的水平线,一般由水平线以下50cm为竣工地平线。
墙,柱内安箱、盒时,除参照标高点外,还应和土建施工人员联系定位。
稳装现浇的混凝土墙板内和箱,盒时,可在箱,以稳定箱,盒位置。
这样使箱、盒能被模板紧紧地夹牢,不易移位。
箱、盒开眼孔,木制品必须用木钻,铁制品开孔如无大钻头时,可以自制开孔的划刀架具,先在需要开孔的中心钻个小眼,然后将划刀置于台钻上钻孔,保证箱、盒眼孔整齐。
穿线前,应先清除箱、盒内灰渣,再刷二道防锈漆,穿好导线后,用接线盒盖将盒子临时盖好,盒盖周边要小于圆木或插座板、开关板,但应大于盒子。
(4)管内穿线缺陷控制措施:穿线之前应严格戴好护口,管口无丝扣的可戴塑料内护口;放线时应用放线车,将整盘导线放在线盘上,并在线轴上做出记号,自然转动线轴放出导线,就不出现螺圈,可以防止背扣和电线拖地弄脏。
为了保证相线,零线不相混淆,用不同颜色的塑料线。
单位工程零线统一用黑色和文明,或者在放线车的线轴上做出记号,以保证做到相线和零线严格区分。
城市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城市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道路工程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由于城市道路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存在着各种质量问题,给城市交通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不便和安全隐患。
为了预防城市道路工程质量的通病,提高道路工程质量,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首先,加强设计、施工和监督的全过程管理。
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道路的使用功能和负荷,合理规划道路线路和断面。
在施工阶段,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进行质量把关,确保施工工艺和质量符合标准。
在监督阶段,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工程质量。
其次,加强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道路工程的质量受到材料的影响很大,因此要选择符合规定标准的优质材料,并确保使用过程中的质量。
对于材料的选择,可以采取招投标制度,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确保材料的质量可靠。
再次,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施工人员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施工经验。
因此,在招聘时要注重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此外,还应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管理,确保施工人员按照规定进行作业,避免人为因素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另外,加强工程验收和后期维护。
在工程竣工后,要进行全面的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同时,要加强后期维护工作,定期进行巡查和维修,及时解决道路存在的问题,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最后,加强公众参与和监督。
道路工程关系到广大市民的利益,应该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加强与市民的沟通和交流。
同时,建立健全市民监督机制,鼓励市民参与道路工程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促进城市道路工程质量的提高。
总之,预防城市道路工程质量的通病需要综合治理和多方合作。
通过加强设计、施工和监督的全过程管理,加强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加强工程验收和后期维护,以及加强公众参与和监督,可以提高城市道路工程质量,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出行环境和生活条件。
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引言线路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部分,直接影响着交通运输的安全和效率。
然而,在线路工程建设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给道路的使用和维护带来不便和风险。
为了保障线路工程建设的质量,我们需要针对其中的通病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重点介绍在线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质量通病问题,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对相关从业人员和监管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 施工工艺不规范施工工艺不规范是导致线路工程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规范的施工工艺可能会导致道路材料的使用不当、施工误差、工程设计和现场施工不匹配等问题。
防治措施:•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工艺操作的规范性和熟练度;•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加强监督检查,定期进行工程质量验收,及时纠正和修复不合格问题。
2. 材料质量不合格线路工程中使用的材料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寿命。
然而,由于一些不负责任的材料供应商或施工方,造成了材料质量不合格的情况。
防治措施:•加强对材料供应商的资质审查,选择信誉良好、质量可靠的供应商;•坚持材料质量检测,对每批次的材料进行抽查和检验,确保材料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定期进行材料检测,对已使用的材料进行抽样检验,及时发现和排除质量问题。
3. 施工质量监督不到位施工质量监督环节的不到位是导致线路工程质量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施工质量监督不到位,施工方可能存在违规操作、材料替换、施工质量瑕疵等问题。
防治措施:•加强对施工方的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监督制度;•聘请专业监理人员参与施工过程,监督施工方的操作;•加大对施工质量的检查频率和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不合格问题。
4. 设计方案缺陷线路工程设计方案的缺陷也是导致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完善或不合理的设计方案可能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而影响工程的质量。
防治措施:•加强对设计方案的审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加强设计与施工的衔接,保持及时沟通和协商,解决设计方案与实际施工的冲突问题;•加强对设计方案的追踪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设计方案。
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
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引言铁路工程施工质量是保障铁路运营安全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可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介绍铁路工程施工质量的通病,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施工质量通病及其原因分析1. 多头问题:施工过程中出现多个工序同时进行,导致质量监控不到位。
2. 人员素质不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相对较低,缺乏专业培训。
3. 材料质量问题:使用次品材料或不符合标准的材料,导致工程质量不稳定。
4. 建设方管理不到位:施工组织和管理不规范,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5. 环境因素:施工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恶劣等因素可能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防治措施针对上述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加强质量防治:1. 严格施工计划管理: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确保各工序有序进行,并配备足够的监督人员进行质量监控。
2. 加强培训与技术指导: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加强对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的培训与指导。
3. 强化材料质量监控:加强对材料的采购和验收,确保施工所用材料符合标准要求,避免使用次品材料。
4. 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加强施工组织和管理,确保质量控制措施得以有效实施。
5.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环境因素对施工质量的不利影响。
结论通过加强对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提高施工质量水平,确保铁路工程的安全和可靠运营。
建设方和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共同推进铁路工程施工质量的不断提升。
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纵向裂缝1、现象:路面出现纵向裂缝,严重时裂缝变宽,裂缝向土路肩边缘伸展,裂缝处呈现错台,形成滑裂面。
土路基表观不密实。
2、形成原因:①施工中不注意路基排水,遇雨浸泡路基,后续施工中又未能及时复压。
②靠近管道一侧回填不密实。
3、防治措施:(1)填筑路基前,首先,必须疏通路基两侧纵横向排水系统,避免路基受水浸泡。
特别是地基土为黄土、粘土等细粒土,在干燥状态下(最佳含水量)结构比较强,有较强承载能力,一旦受水浸泡,将易形成翻浆或路基沉降,因此做好路基施工前排水畅通尤为重要。
(2)路基旋工必须分层填筑,分层碾压,严禁路改工程中滚填,一般路段压实度不得大于30cm,构造物两侧(桥涵头处理)松铺厚度不得大于20cm。
不同性质的土不能混填,同一种土填筑厚度不能小于50cm(两层)。
(3)路基施工中,按照设计要求首先做好排水工程以及施工场地附近的临时排水设施,以保持路基能经常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
路基顶面做成2%-4%横坡,以便于表面水及时排出。
(二)、超厚回填1、现象:一种是路基填方,一种是沟槽回填土,不按规定的虚铺厚度回填。
严重者,用挖掘机一次将沟槽填平。
2、危害:不能将所铺层厚内的松土全部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如是道路,将造成路基和路面结构沉陷,如果是管道,其胸腔部位便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使胸腔部位的土压力小于管顶土压力小于管顶土压力和地面荷载,可能造成管体破裂。
3、原因分析: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对上述危害质量意识不足;项目部在技术交底方面交底不清或质量控制措施不力;施工者有意偷工不顾后果。
4、治理措施:加强技术培训,使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了解分层压实的意义。
(三)、挟带大块土回填1、现象:在填土中带有大块硬土、大砖块、大石块、大混凝土块。
2、危害:填土中挟带块状物,妨碍土颗料间相互挤紧达不到整体密实效果。
另一方面块状物支垫碾轮,产生叠砌现象,使块状物周围留下空隙日后发生深陷。
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
contents•工作要求
•技术措施-设计阶段目录
•技术措施-施工阶段
•技术措施-运维阶段
01
提高工程质量
确保安全运行
延长使用寿命
03
02
01
质量通病防治目标
预防为主
综合运用技术、管理、监督等多种手段,全面开展质量通病防治工作。
综合治理
标准化管理
工作原则
责任分工
01020304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
02
通病预防设计
预防性设计
01
标准化设计
02
冗余设计
03
审查设计合理性
审查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包括设备选型、布局规划、参数设定等,以确保设计方案在实际应用中能
够满足工程需求。
审查设计合规性
在设计审查阶段,应重点检查设计是否符合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确保设计的合规性。
审查设计经济性
在审查设计时,需综合考虑工程的经济性,避免过度设计和浪费,
实现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
设计审查
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设计交底
图纸会审
设计变更管理
03
施工工艺控制
施工工艺流程明确
新工艺、新技术应用
原材料和设备检验
施工过程监控
质量通病防治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验收程序规范
质量评定公正
验收标准明确
工程验收与质量评定
04
1 2 3定期检查清洁维护预防性试验
设备运维管理
故障记录
原因分析
反馈与改进
质量问题追踪与反馈
技术支持与培训
THANKS。
路基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第二节 路堤边坡病害的防治
二、边坡塌落病害的原因分析
(一)土质路堑(qian)边坡的塌落 1、由于边坡土质属于很容易变松的砂类土,砾类土以及受到雨水 侵入后易于失稳的土,而设计或施工时采用了较小的边坡坡度。 2、较大规模的崩塌,一般多产生在高度大于30m,坡度大于45度( 大多数介于55—70度之间)的地形条件。 3、上缓下陡的凹坡和凹凸不平的陡坡。
二、措施
5、路堤填筑方式应采用水平分层填筑 ,按照断面全宽度分层逐层 向上填筑,当原地面纵坡大于12%的地段,宜采用纵向分层填筑施工 ,填筑至路基上部时,宜采用水平分层法填筑。每层应保证层面平整 ,便于压实均匀一致。
6、合理确定路基填筑厚度,分层松铺厚度控制在30cm。当采用大 吨位压路机碾压时,增加分层厚度,必须要有足够的实验数据证明压 实效果,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方可施工。
第一节 路基压实质量问题的防治
二、路基边缘压实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第一节 路基压实质量问题的防治
二、路基边缘压实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二)原因 1、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要求填筑施工。 2、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 3、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 4、采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边缘带(0—75cm)碾压频率低于行 车带。
第四节 路基纵向开裂病害的防治
一、路基纵向开裂甚至形成错台
第四节 路基纵向开裂病害的防治
一、路基纵向开裂甚至形成错台 (一)原因 1、清表不彻底,路基基地存在软弱层或坐落于河道上。 2、沟、塘清淤不彻底,回填不均匀或台阶宽度不够。 3、路基压实不均。 4、旧路利用路段,新旧路基结合部未挖台阶或台阶宽度不够。 5、半挖半填路段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台阶并压实。 6、使用渗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时,错误的采用了
35KV线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模板
3、回填时必须在坑面上筑防沉层,其高度为300~500mm,经过沉降后应及时补填夯实。
4、接地沟在回填后的沟面应筑防沉层,其高度为100-300mm.工程移交时回填土不得低于地面。
5、由于组塔、架线工程在回填土上踩踏,所以在竣工前要进行一次回填处理。
8
接地沟埋设深度不够
监理单位
开工日期
2015年10月25日
工程地点
计划竣工日期
2016年1月25日
序号
防治项目
主要措施
1
线路复测
1、铁塔中心桩的位置应符合施工设计平、断面图的要求。复核重要跨越物间的安全距离,对新增加的跨越物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校核。
2、线路方向桩、转角桩、杆塔中心桩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防止丢失和移动。
3、线路途经山区时,应校核边导线在风偏状态下对山体的距离。
12
磨伤导线
1、在装卸、运输和保管过程中,导线线轴应立放,不得平放和叠压,运输导线时,线轴应立放,绑孔稳固。
2、导线不得直接与地面接触,导线落地必须有隔离保护措施。
3、所有临锚可能与导线接触的地方均应进行包胶处理。
4、卡线器安装、拆除时,禁止在导线上滑动和转动,并在卡线器后方导线上安装胶管加以保护。
7、混凝土初凝前,采用多点控制的方法对基面高差进行测量,杜绝二次抹面。
6
地脚螺栓各项数据尺寸的控制超差
支模前对高程、档距、坑深、基础材料的检查。支模时,钢筋的绑扎、地脚螺栓根开、高差、露出高度等的控制检查。浇制过程中对各项根开的检查,以及浇制后对各项数据的复核检查。
7
回填土不合格
1、基础回填土必须按规范要求每回填30mm夯实一次,夯实程序应达到原状土密实度的70%以上。
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线路工程
•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概述•输变电线路工程常见质量通病•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输变电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践案例•未来展望与持续改进措施目录01定义影响质量通病定义和影响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030201重要性必要性质量通病防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01线路基础施工质量通病混凝土浇筑质量差钢筋加工和安装不规范基础开挖不符合设计要求03塔杆接地电阻不合格线路塔杆施工质量通病01塔杆组立垂直度超标02塔杆连接螺栓紧固力不足导线压接质量差金具安装不规范导线弛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导线架设质量通病01提高施工人员技能和素质1强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23明确监管目标、内容和方法,确保监管工作有序进行。
制定详细的质量监管计划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
加强现场检查严格执行质量验收标准,对不符合要求的工程坚决不予通过。
强化质量验收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01混凝土浇筑缺陷混凝土浇筑时可能出现蜂窝、麻面、露筋等缺陷。
应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优化配合比,提高浇筑工艺,加强养护措施。
基础开挖问题在基础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超挖、欠挖现象。
为防止此类问题,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合理制定开挖方案,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控。
基坑排水不畅基坑内积水可能影响基础质量。
需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及时排除基坑内积水,确保基础施工质量。
案例一:基础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案例二:塔杆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塔杆倾斜塔杆构件在运输、安装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形。
需加强构件的运输保护,严格按照安装顺序进行施工,防止构件受力不均。
构件变形接地不良案例三:导线架设质量通病防治导线磨损01弧垂过大或过小02金具松动0301深化质量通病防治意识,形成全员参与的氛围持续优化施工技术和管理手段,提升防治效果技术研发不断投入研发,优化施工技术,以适应各种复杂地理环境。
管理手段创新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和工具,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经验积累与分享鼓励项目团队之间交流经验,形成内部知识库,便于持续学习和进步。
输电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输电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环节,而输电线路的安全和稳定性则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稳定,同时,也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由于输电线路工程环境复杂,施工条件特殊,所以,常常存在着一些质量通病。
本文将会探讨输电线路工程的通病,并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通病一:接地电阻过大接地电阻过大是输电线路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应该在施工过程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如果接地电阻过大,会造成电流过载、系统不稳定等问题。
那么,造成接地电阻过大的原因,有哪些呢?1.土质的问题:土壤电阻率过大、过低或土层不均匀而造成接地电阻率过大。
2.焊接不牢固:当焊接不均匀、焊点外露、焊点烧焦、钢塔无接地线时,都会造成接地电阻过大。
3.接地电线材质:使用暴露于空气、湿度较大地带的电线接地,容易被氧化、劣化而造成电阻值增加。
4.地线敷设:地线敷设的深度不同、接点不牢固、回弯角度过大,都会直接影响接地电阻。
那么,对于接地电阻过大的解决方法,我们如何应对?1.当接地电阻超过设计要求时,应该重新查找原因,更换劣质物料或者重新选择土壤、改变敷设位置等等,从而保证接地电阻在合理范围内。
2.在焊接时,要严格按照要求加工,并且要进行钝和翘曲性试验,如果发现项规被按爆,应及时处理并更改焊接方式,修正接地方法。
3.在回路敷设时,应该注意保护接地线,避免其被暴露在空气中,同时加强地绝缘的措施,减少氧化和劣化。
通病二:防护障碍破坏在输电线路的施工过程中,防护障碍物的破坏是一种常见的问题。
如果防护障碍物不符合规范要求,对于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那么,造成防护障碍物损坏的原因,有哪些呢?1.摆放不当:当防护障碍物的存放不合理、位置不正确是,遭受破坏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2.人为破坏:当施工中的吊装机械摆放位置不正确,作业人员精力不集中等原因时,也会造成防护障碍的损坏。
3.防护障碍物质量问题:防护障碍物质量不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出现形变、微裂纹或损伤导致使用寿命过短。
线路敷设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线路敷设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电线管连接要求【现象】电线管连接不符合要求、薄壁电管对接焊,挥影响机械强度,电线管口有毛刺现象亦不能保证穿线安全等。
【预防治理】电线管的连接应符合以下规定:(1)丝扣连接一一管端套丝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2,在管接头两端视管径大小用>8的元钢焊跨接接地线,焊接长度应符合接地要求;(2)套管连接一一该连接方式宜用于暗配管,套管长度为连接管外径的L5~3倍,连接管的对口处应在套管的中心,焊口应焊接牢固、严密,以不漏水为准,焊接长度不得小于管口的1/3周长;(3)薄壁电管严禁熔焊连接,必须用丝扣连接;(4)电线管的每个管口必须无毛刺。
2、电线管不进行防腐处理【现象】电线管不进行防腐处理或防腐不全,有的还未穿线,管子已锈蚀;严重影响使用寿命,危及用电安全等。
【预防治理】电线管应刷防腐漆(埋入混凝土内的电线管除外),埋入土层内的电线管应刷两度沥青漆或使用镀锌钢管;埋入有腐蚀性土层内的电线管,应按设计规定进行防腐处理;埋入砖墙或其他隔墙内的电线管应刷防锈漆;顶棚内的电线管应刷防锈漆,而且一定要做到先防腐后铺设。
3、电线管制作粗糙【现象】管口有毛刺、护口不齐全、管子进入箱盒长短不一、方向随意,影响电气器具安装,危及用电安全等。
【预防治理】电线管不应有折扁和裂缝,管内无铁屑及毛刺、切断管口应锂平、管口应光滑、护□齐全;箱盒位置正确、固定可靠,管子进入箱(盒)处(灯头箱、开关箱、拉线盒、接线盒及配电箱等)顺直,在箱(盒)内露出的长度小于5mm;用锁紧螺母(纳子)固定的管口,其管子露出锁紧螺母的螺纹为0~2扣;管子与箱(盒)固定方式:薄壁电线管,不论是明配或暗配,均用锁紧螺母固定,过桥焊接地线;厚壁电线管的暗配管可用焊接固定,但焊接成型要好,并及时做好防腐处理。
进入箱(盒)的电线管按规范采用锁紧螺母,连接可采用套接或丝接;明配管可用锁紧螺母或护圈帽固定,过桥焊接电线。
箱(盒)开孔严禁气割孔。
35kV集电线路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目录一、总则 (1)二、电缆敷设、接线及防火封堵 (1)2.1 施工 (1)三、接地装置安装 (2)3.1 施工 (2)四、输电线路 (3)4.1 路径复测 (3)4.2 基础分坑及开挖 (3)4.3 接地沟埋设 (3)4.4 基面整理 (3)4.5 铁塔构建 (4)4.6 螺栓匹配 (4)4.7 螺栓紧固 (4)4.8 混凝土杆 (4)4.9 导线磨损 (5)4.10 附件安装 (5)4.11 线路防护 (5)XXX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一、总则1.1 为进一步提高集电线路安装工程建设质量,克服集电线路安装工程质量通病,规范集电线路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以下简称通病防治)工作,特制定本工作办法。
1.2本工作办法适用于新建及改扩建集电线路安装工程。
1.3本工作办法是结合全国大部分地区集电线路安装工程质量状况,参照《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建标〔2006〕102 号,针对输电线路安装工程的电缆敷设、接线与防火封堵、接地装置安装、集电线路施工等项目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的防治工作编制。
1.4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除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等办法外,还应执行本工作办法。
1.5施工单位1.5.1 认真编写《XXX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经监理单位审查、总包单位批准后实施。
1.5.2 应做好原材料和构配件的第三方试验检测工作,未经复试或复试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得用于工程。
在采用新材料时,除应有产品合格证、有效的新材料鉴定证书外,还应进行必要检测。
原材料、构配件的试验检测必须坚持见证取样制度。
1.5.3 记录、收集和整理通病防治的方案、施工措施、技术交底和隐蔽验收等相关资料。
1.5.4 根据经批准的《XXX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对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分析
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分析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我国交通交通运输业处在蓬勃发展的良好机遇期。
道路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就建设的质量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出行安全。
重视道路施工质量,解决当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道路施工质量的通病1.1裂缝病害裂缝病害是道路工程中的常见病害问题。
路面或其他道路结构出现裂缝,不仅会影响道路工程的整体美观度,对道路上的通行车辆产生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与不佳的行驶体验,更会削弱道路工程的使用功能与安全系数,增加车辆行驶的风险性。
道路工程中常见的裂缝病害包括两类:(1)非结构性裂缝。
其发生概率较大,主要是道路工程施工时浇筑的混凝土出现非结构性裂缝,道路在露天环境下,雨雪冲刷、高低温天气以及车辆荷载长时间的作用等均会导致桥面混凝土出现裂缝。
若施工单位采购与进场的混凝土原材料配比不达标、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工作不到位等也会导致非结构性裂缝。
此类非结构性裂缝的安全风险系数较大,若处理不够及时,裂缝会进一步增大,影响道路工程的功能耐久性与力学性能。
(2)结构性裂缝。
此类裂缝在道路工程中发生概率较小,主要是道路结构内部应力超出道路混凝土自有的抗拉强度而出现的裂缝,例如,混凝土的密度不足,在一定的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过小而实际道路应力过大,道路工程会出现结构性裂缝。
此类裂缝通常出现在质量不达标的道路工程中。
对于裂缝病害,需首先分析裂缝发生的部位以及出现的原因,从根源着手,做好混凝土原材料配比拌和、混凝土摊铺、混凝土养护等工作。
1.2钢筋腐蚀病害钢筋腐蚀病害也是道路工程中的常见病害问题。
当前,在高荷载要求下,道路工程中普遍且大量使用钢筋作为结构负载材料,利用钢筋的预应力以及优质的跨度来提高道路工程的承载力与力学性能,尤其是对于大跨径道路工程而言,其承载要求较高,更需要利用钢筋为其提供良好的结构负载与力学支撑。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一、防治质量通病质量通病面大量广、危害较大,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该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确保一次性合格目标实现的重要措施之一。
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虽多,涉及面广,但究其主要原因是参与项目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缺乏质量意识。
不讲“认真”二字,只要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认真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规程,认真贯彻技术责任制,认真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实行层层把关、认真总结质量通病的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要解决质量通病是完全可能的。
治理工程治理通病的措施如下:1.制定消除工程治理通病的规划,通过分析治理通病。
一是列出本地区哪些治理通病是最普通,且危害性比较大的;二是初步分析这些治理通病产生的原因;三是采取什么措施治理较适宜;四是要求外部协助。
2.通过图纸会审,消除因设计欠周而出现工程质量通病,属于设计方面的原因,通过改进设计来治理。
3.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改进操作供应和施工工艺,认真按规范、规程及设计要求组织施工,对易形成质量通病或工艺部位增设质量管理点。
4.对一些质量难度大的及由于采用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出现新的治理通病,组织科研力量攻关。
如QC活动课题,进行PDCA循环。
5.择优选购建筑材料、部件和设备。
对购入的材料、部件和设备在使用前不仅要看出厂合格证,还要进行质量检验,经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一些性能尚未完全过关的新材料慎重使用,建筑材料、部件及设备不仅要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还要实施质量认证制度。
二、现场质量检查制度1.现场质量检查制度1)项目部每周组织不少于一次的工程质量检查,通过现场黑板报和简报公布检查结果,奖优罚劣,调动现场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2)项目部专职质量管理人员要将主要精力放在作业面的巡视检查,项目部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现场,对施工操作质量进行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跟班追踪检查。
3)现场质量检查方法可采用目测法(手段为看、摸、敲、照),实测法(手段为靠、吊、量、套)和试验检查。
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路面基层、底基层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1)形成原因:①水泥剂量过高.②碎石级配不合理,细料偏多和碎石集料粉料过多。
③碾压时混合料含水量过大。
④施工时气温过低,养护不及时或养护结束后未及时铺筑上层,暴露时间太长。
⑤路基弯沉不合格或局部存在“弹簧”。
⑥危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纹会反射到路面面层,影响路面的整体性、稳定性。
(3)防治措施:①水稳层施工前,先对路基压实度、弯沉检查,局部弹簧必须彻底处理。
②在提高队伍作业素质、质量均一稳定、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应严格控制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剂量;③碎石级配应接近要求级配范围中值。
④应严格控制加水量。
⑤养生结束后应及时进行上一层铺筑或下封层施工。
⑥严格控制O.075mm一下颗粒含量,适当掺砂可以减少裂缝的发生和程度。
2、水稳层弯沉值不合格(1)形成原因:①排水不畅,路槽或水稳层积水。
②水泥剂量不稳定。
③过早开放交通或有超载车通行。
④危害:容易造成水稳层开裂,甚至松散、损坏。
(2)防治措施:①做好施工期间的路表面排水措施,适当间距设置排水口,及时排除雨水。
②控制拌和楼的工作状态,准确计量水泥用量。
③养生期严禁车辆通行,任何时候均不得让超载车辆通过。
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离析、松散(1)形成原因:①集料级配变化大,有超粒径现象,且拌和不均匀。
②摊铺工艺差,单机摊铺两端离析。
③碾压不及时,水稳料在碾压前水分损失较大,养护不及时,养护方法不合理。
④过早开放交通,未限制施工车辆过度通行速度,造成表面松散。
⑤危害:造成路面整体性差,表面松散致使与面层无法粘接,容易损坏。
(2)防治措施:①加强集料的料源管理,宜使用集中加工的集料,保证级配的稳定。
②缩短场拌水泥碎石从加水拌和、运输到摊铺时间,并及时碾压成型。
③选用性能良好的摊铺机和熟练的机械操作手,强调使用双机摊铺,减少操作过程中的离析现象。
④加强覆盖养生,要求使用土工布覆盖养生,并保证湿度。
线路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工程
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
编写:
审核:
批准: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二0一0年四月
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的通知,基建质量〔2010〕19号《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与评定规程》
(Q/GDW183-2008)、
《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规定》(电建质监[2004]号文)、
《电气装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定》
(Q/GDW248-2008)、
第十二条监理单位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
1.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³³³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提出具体要求并编写《³³³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控制
措施》。
2.认真做好隐蔽工程和工序质量的验收签证,上道工序不合格时,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3.对输变电工程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调整试验的重要工序和关键部位旁站监理,加强工程质量的平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工程完工后,认真填写《³³³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评估报告》。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方案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方案一、施工质量问题及其防治措施方案:1.沥青混合料施工质量通病:主要表现为沥青温度不稳定、配合比不准确等。
解决办法是严格控制沥青温度,确保施工过程中沥青的附着力和稳定性;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合比的施工。
2.路基不稳定问题:主要表现为路基沉降、路面破裂等。
解决办法是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对路基进行稳定性分析,采取加固措施,如加设挡土墙、加厚路基等。
3.路面结构不合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路面板块错位、厚度不均等。
解决办法是采用合理的路面结构设计,选用适当的材料,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保证路面结构的稳定性。
二、管理质量问题及其防治措施方案:1.施工图纸质量不过关:主要表现为施工图纸缺失、不准确等。
解决办法是加强设计和施工图纸的审核,确保施工图纸的完整和准确。
2.物资质量不合格:主要表现为施工材料使用不合格、采购过程中的管理不严格等。
解决办法是建立健全的物资供应体系,加强对物资质量的监督和检验。
3.施工人员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施工人员技术能力低、施工作业不规范等。
解决办法是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
三、设备质量问题及其防治措施方案:1.设备不合格问题:主要表现为施工设备质量不合格、设备运行不稳定等。
解决办法是对施工设备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设备维护不当问题:主要表现为设备维护不及时、不规范等。
解决办法是建立健全设备维护制度,加强对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监理质量问题及其防治措施方案:1.监理人员素质不高问题:主要表现为监理人员技术能力不足、监督不严格等。
解决办法是加强对监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监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2.监理流程不规范问题:主要表现为监理过程中的资料不完整、监理手续不合规等。
解决办法是建立健全监理流程,加强监理过程中的文件归档和资料管理,确保监理工作的规范进行。
输电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输电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b模板安装不当,支顶位置不合理或牢固性差;c模板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或移位。
防治措施:a选用加工质量合格的模板;b模板顶木支顶位置合理、牢固;c严格按操作工艺要求工作,减少质量通病。
2〉钢筋接头同位置:钢筋绑扎时接头位置未分别落在不同的主筋上,导致钢筋连接不牢固,影响基础工程的承载能力。
原因分析:施工人员未按要求进行钢筋绑扎。
防治措施:钢筋绑扎时应分别落在不同的主筋上,严格按操作工艺要求工作,减少质量通病。
3〉混凝土麻面: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影响基础工程的外观质量。
原因分析:a模板表面不平整、不光洁;b脱模剂涂刷不均匀;c模板连接存在缝隙;d混凝土振捣不符合技术要求。
防治措施:a模板表面应平整、光洁;b脱模剂涂刷均匀;c模板连接牢固,无缝隙;d混凝土振捣符合技术要求。
4〉混凝土蜂窝:混凝土内部出现空洞,影响基础工程的承载能力和外观质量。
原因分析:a模板连接存在缝隙;b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c混凝土搅拌不均匀;d投料方法不正确;e混凝土振捣不符合技术要求。
防治措施:a模板连接紧密,无缝隙;b严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投料;c控制混凝土搅拌时间,使混凝土搅拌均匀;d采用正确的投料方法,防止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e混凝土的振捣符合技术要求。
5〉缺棱掉角:基础工程出现缺棱掉角,影响基础工程的外观质量。
原因分析:a拆模过程中操作不当;b成品保护不到位。
防治措施:a拆模时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损坏基础工程;b成品保护要到位,避免基础工程受到外力损坏。
在混凝土浇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种:1.立柱模板安装问题:模板外侧抱箍安装位置不合理或连接不牢固,模板支顶不合理,连接不牢固,在混凝土浇制过程中出现顶木脱落、模板移位、涨模等情况。
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施工前应检查模板的质量,禁止使用不合格的模板。
选择合理的顶木支顶位置,采取增加顶木受力面积的措施,使顶木支承牢固。
根据立柱断面的大小及高度,模板外侧每隔80~120cm应加设牢固的柱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线路)
第二十二章定位、复测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四十九条设计定位质量防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1. 路径经过的规划区、开发区、林区、矿区、泄洪区和重要跨越(如:河流、铁路、重要公路、通讯线路、文物及风景区等)必须取得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的许可协议。
2.重要跨越的杆(塔)位置的选择,应满足被跨越物所属行业的相关规定。
3. 路径经过流沙、泥水、沼泽地时不宜采用插入角钢式基础,宜采用浅埋式基础。
4. 杆(塔)位置应考虑施工场地的需求,并方便维护运行。
5. 铁塔接地孔的位置应便于接地体的安装,并保证工艺美观。
接地孔的位置应设在塔脚板或包铁上缘以上200㎜处,水平位置应以便于引下线顺畅引下为宜;接地引下线连板上设两个螺栓孔,下孔为运行孔,上孔为备用孔。
连板的形状可采用长方形或正方形两种。
6. 架空避雷线与变电架构连接处应加装绝缘子,引下线应有便于测量的断开点。
第五十条路径复测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1. 杆(塔)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平、断面要求。
复核重要跨越物间的安全距离,对新增加的跨越物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校核。
2. 线路方向桩、转角桩、杆塔中心桩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防止丢失和移动。
1. 线路途经山区时,应样核边导线在风偏状态下对山体的距离。
第二十三章基础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五十一条基础分坑、开挖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1. 遇特殊地质条件(如:流沙、泥水、稻田、山地等),开挖前应将杆塔中心桩引出。
辅助桩应采取可靠保护措施,基础浇制完后,必须恢复塔位中心桩。
2. 拉线(杆)基础分坑时应以中心桩高程为准,其主杆、拉线坑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
3. 基坑开挖应设专人检查基础坑的深度,及时测量,防止出现超深或欠挖现象。
4. 掏挖基础如需放炮时,应采用多点放小炮的方式,严禁放大爆破,避免破坏原地质结构。
5. 基坑开挖完成后要及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当温度降至0℃以下时应采取防冻措施,严禁坑底受冻。
雨、雪天气后,必须把坑内积水(雪)和淤泥清理干净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第五十二条基础位移、扭转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措施:
1. 基坑开挖前要对基础中心桩进行二次复核,并设置稳固的辅助桩位,确认桩位及各个基础腿的方位准确。
2. 基础支模后、浇制前和浇制中要多次核对基础模板、地脚螺栓或插入角钢的方位,保证其准确性。
3. 当基坑有积水时,回填前应先将水排完,然后四周均匀填土、夯实,并随时检查基础是否位移。
第五十三条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1. 混凝土施工前应取得有资质的试验室出具的设计配合比(附有试配强度报告)。
进入冬期施工或更换添加剂时,应根据规范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2. 基础试块养护条件应与基础养护条件基本相同。
记录试块养护期的日平均温度,当等效养护龄期逐日温度累计达到600℃·d时送检。
3. 基础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平整度,应对其支撑强度和稳定性进行计算。
基础模板应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防止出现基础立柱几何变形;模板接缝处应采取粘贴胶带等措施,防止出现跑浆、漏浆现象。
4. 浇制中设专人控制混凝土的搅拌和振捣,现场质检人员要随时检查混凝土的搅拌和振捣过程,防止出现振捣不均匀或振捣过度造成的离析。
5. 混凝土垂直自由下落高度不得超过2m,超过时应使用溜槽、串斗,防止混凝土离析。
6. 基础浇制时,应多方位均匀下料,防止地脚螺栓受力不均与基础立柱不同心。
7. 混凝土初凝前,采用多点控制的方法对基面高差进行测量,杜绝二次抹面。
第五十四条接地沟埋设深度不够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1. 接地网地沟开挖时要充分考虑敷设接地体时出现弯曲的情况,留出深度富裕量。
2. 接地体敷设时要边压平边回填,保证埋深。
3 .杆塔引下线应竖直埋入土中,直至设计埋深。
第二十四章杆塔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五十五条基面整理不规范质量防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1. 回填时应在坑口地面上筑防沉层。
防沉层应平整规范,其宽度不小于坑口宽度,其高度不应掩埋铁塔构件。
2. 基础施工完成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清理现场时应恢复现场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及地质滑坡。
第五十六条铁塔构件变形、镀锌层磨损等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1. 对塔材的运输和装卸,应采取防止变形及磨损的措施。
2. 塔材进场检验前,各相关单位应对供应商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查,必要时对塔材材质和锌层厚度进行复检。
3. 对于悬浮抱杆下接线的设置宜采用吊装带,当采用钢丝绳时必须对被绑扎的部位进行保护。
4. 塔材起吊时,要合理选定吊点的位置,对于过宽塔片、过长交叉材必须采取补强措施,对绑扎吊点处要设置圆木并绑扎衬垫材料保护。
5. 地面转向滑车严禁利用塔腿、基础立柱代替地锚使用。
应设专用卡具,或采用在塔腿内侧跟部设置的滑车锚固铁件或锚固孔。
6. 铁塔组装过程中发生构件连接困难时,要认真分析问题的原因,严禁强行组装造成构件变形。
第五十七条螺栓不匹配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1. 应按设计图纸及验收规范,核对螺栓等级、规格和数量,匹配使用。
2. 杆塔组立现场,应采用有标识的容器将螺栓进行分类,防止因螺栓混放造成错用。
3. 对因特殊原因临时代用的螺栓做好记录并及时更换。
第五十八条螺栓紧固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1. 设计单位应提供螺栓紧固力矩的范围。
螺栓紧固时其最大力矩不宜大于紧固力矩最小值的120%。
2. 防止紧固工具、螺母擦伤塔材锌层。
紧固螺栓宜使用套筒工具,应检查螺帽底部光洁度,采取防止螺杆转动的措施。
3. 交叉铁所用垫块要与间隔相匹配,使用垫片时不得超过2个;脚钉备母外侧螺丝不得露扣,确保脚钉紧固。
4. 螺栓紧固时应严格责任制,实现质量跟踪制度。
第五十九条混凝土杆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1. 混凝土杆排焊时杆段支垫要稳固、可靠;接地孔朝向应符合设计或运行要求。
2. 焊口不得出现咬边、焊缝高度不足等现象。
施焊时应先用ø
3.2焊条打底,后用ø
4.0焊条盖面,以防止钢圈温度过高,必要时可采用湿毛巾缠裹等降温措施。
3. 焊后钢圈冷却前不得立即刷漆防腐。
第二十四章架线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六十条导线磨损防治的技术措施
1. 装卸、运输导线过程中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导线磨损和碰伤。
2. 按跨越架(物)条件计算放线张力,减少导线与跨越架(物)摩擦,防止损伤导线。
3. 放线时应保证线轴出线与张力机进线导向轮在一条直线上,导线不得与线轴边沿摩擦。
换线轴时,应防止导线与张力机、线轴架的硬、锐部件接触。
4. 余线回盘时,若连接网套被盘进线轴,应在连接网套和其他导线间垫一层隔离物。
张力机前、后的压接和更换线轴时地面必须采须保护措施,禁止导线直接与地面接触。
5. 完成牵张放线作业、各子导线临锚后,子导线驰度应相互错位,防止子导线鞭击。
6. 卡线器不得在导线上滑动,卡线器后侧导线应套橡胶管保护。
第六十一条子导线超差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1. 放线滑车使用前要检查保养,保证转动灵活,消除其对子导线弧垂的影响。
2. 耐张塔平衡挂线时,划印及断线位置应标示清楚、准确。
3. 避免在较恶劣的天气紧线。
第六十二条压接管弯曲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1. 压接管压接后应检查弯曲度,不得超过2%L。
有明显弯曲时应校直,校直后如有裂纹应割断重接。
2. 经过滑车的接续管应使用与接续管相匹配的护套进行保护。
当接续管通过滑车时,应提前通知牵引机减速。
3. 对于超过30°的转角塔、垂直档距较大、相邻档高差大的直线塔,要合理设置双放线滑车。
第六十三条附件安装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1. 开口销不得漏装,不得出现半边开口和开口角度小于60°的现象。
2. 合成绝缘子串附件安装时,应使用专用工具,禁止踩踏合成绝缘子。
3. 铝包带的缠绕应紧密,并与导线外层铝股绞制方向一致。
两端露出线夹长度不超出10㎜,其端头回绕于线夹内压住。
4. 绝缘架空地线放电间隙的安装,应使用专用模具,控制误差不超过±2㎜。
1. 地线与变电站架构连接处,应加装绝缘子,并在连接线上设置便于站内接地电阻检测的断开点。
第二十五章防护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第六十四条线路防护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设计单位应给出杆塔牌的固定位置、螺栓的规格。
第六十五条线路防护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1. 线路杆号牌、标示牌、警示牌安装要牢固、规范。
其朝向面向小号侧,或面向道路或人员活动方向。
2. 杆塔基础应按照设计要求做好护坡和排水沟,靠近季节性河流和容易冲刷的杆塔基础要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3. 多回路铁塔色标漆涂刷要清晰简洁、干净。
要采取措施防止瓷瓶、铁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