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测试试题
2019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三一模语文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材料一(1)曲艺是演员以本色身份采用口头语言说唱叙述的表演艺术门类。
古今中外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民族与人群,大都有着各自的曲艺表演形式。
如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的演述方式,就是古希腊的曲艺表演,这部史诗的主要搜集整理与吟诵传唱者荷马,就是古希腊的曲艺艺人。
(2)曲艺艺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传统深厚。
中国从隋唐至今,曲艺的成熟发展至少绵延了1500年。
已知最早的曲艺品种,是隋唐时期的“说话”。
之后历代均有其代表性样式,如唐代有“转变”,宋代有“诸宫调”“鼓子词”,元代有“散曲”“平话”,明代有“词话”“道情”,清代有“弹词”“子弟书”“莲花落”等。
中华各民族古今拥有的曲艺品种有1000个左右,至今依然存活的在500个以上。
(3)中国曲艺品类虽然庞杂,特征却很鲜明。
曲艺扎根在深广的地域和独特的方言环境中,就是说,不管何种曲艺样式,都是采用形成地区的方言土语(或民族语言),运用或说、或唱、或连说带唱、或似说似唱的方式进行以语言性叙述为主的口头表演。
说的如相声、评书;唱的如京韵大鼓、单弦牌子曲、扬州清曲等;连说带唱的如安徽琴书、云南扬琴等;似说似唱的如山东快书、锣鼓书等。
其他如表情、动作、身姿、意态,乃至乐器伴奏、口技模拟等等,均为口述表演的辅助手段。
这也使曲艺演员的表演姿态不似戏曲和影视剧,即由演员化装成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假托性的角色化代言模仿,而是以本色身份出现在观众面前,进行第三人称统领的口语性说唱式叙述,即便要表现故事中人物的言行举止,也仅是通过口吻、语音、动作、神态等进行模拟和演示。
与之相应,曲艺的“唱亦即“曲唱”,也与唱歌的“歌唱”和唱戏的“扮唱”不同,属于“说唱”,即“说着唱”或“唱着说”。
一个人、一张嘴,或两三个人、三五件乐器,就会演出一个曲种,表演一个节目。
(4)但形式的简便,并不意味着艺术的简陋。
曲艺也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样式,语言(材质)、文学(脚本)音乐(唱腔、伴奏)、杂技(口技)、美术(化妆、服饰、道具、灯光、背景、音响)、舞蹈等等,都是不同曲种的基本构成要素。
新乡市2019年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卷

新乡市2019年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讲好中国故事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中国故事的来源与路径多种多样,从民间故事中寻找资源是一种有效方式。
许多古老的神话传说、民间童话等都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脉气象,是能够彰显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中国故事。
但对这样的中国故事,过去大多停留在收集和整理的层面上,缺少有效的改编、重达、传播与推广,使之大众化,回到今天的读者中间。
如果对民间文学中的“好故事”加以改编,变成适合儿童阅读和家庭教育的故事,让中国故事滋养童心、影响童年、引领成长,就更有价值了。
民间童话、神话传说是人类的童年叙事,也是文学艺术的原始叙事。
美国叙事学家伯格就说过,作为原始叙事的童话的各种因素在经过派生和发挥之后,可以引发出大多数其他通俗文化样式。
他曾以一篇欧洲的民间王子和公主的童话故事为例,来分析其中的叙事元素,认为其中就包括了不同的通俗文学样式的萌芽:怪动物(恐怖小说的元素)、出发去寻找被绑架的公主(侦探小说的叙事元素)、类似于火箭飞船的魔毯(科幻元素)、与怪物搏斗(动作冒险小说的元素)、与公主结婚(浪漫故事元素)。
伯格的这种童话叙事学分析说明,民间童话作为人类童年叙事对后来的叙事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今天,科幻小说、探险故事和侦探小说等很多通俗文学样式,都是有民间故事这个根的。
除此之外,要充分认识民间故事改编的价值和意义。
欧洲儿童文学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经历了一个民间故事的改编期。
它们直接影响了家庭和孩子的成长,也奠定了欧洲人的童年阅读,为后来的儿童文学创作、儿童读物出版及语文教育奠定了广泛的读者基础,甚至直接推动了欧洲现代学校教育与文学经典的接受和传播。
不过,民间故事的改编并不容易。
河南省新乡市高三语文模拟检测试卷

河南省新乡市高三语文模拟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1. (6分) (2019高三下·来宾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人们在消费时经常遭遇一些“潜规则”,比如找搬家公司谈好价格却临时被告知要按楼层加价,买窗帘遭遇商家收打孔费等。
所谓“消费潜规则”大多是商家的“不成文规定”或所谓的“商业惯例”,消费者面对商家的这些“商业惯例”,即使很不情愿,但通常只能被动接受。
这些“消费潜规则”实际上存在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问题。
调查显示,73.8%的受访者遇到过“消费潜规则”,18.2%的受访者没有遇到过,8.1%的受访者回答不清楚。
受访者认为,装修(46.3% )、家居产品(40.2%)和电子产品(35.2% )领域最容易出现“消费潜规则”,其他还有:电影院(22.0%)、网购(31.5%)、搬家(23.1%)、物流(16.4%)、餐饮(28.0%)、旅游(34. 8% )、影楼(18.2% )和物业(12.3% )等。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李伟民指出,“消费潜规则”就是不明显的、不公开的、法律法规以外的规则。
“‘消费潜规则’屡禁不止,而且变得更加隐蔽。
日常消费领域往往是重灾区,比如金融保险、日用品维修和餐饮等。
”调查显示,遇到“消费潜规则”后,64.0%的受访者会与商家协商解决,41.1%的受访者会找维权部门投诉,36.0%的受访者会忍气呑声,26.7%的受访者在网上发帖指责,11.3%的受访者会向媒体求助。
面对“消费潜规则,23.6%的受访者觉得维权容易,59.6%的受访者觉得不容易,16.8%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摘编自王品芝《“消费潜规则”横行,你“被套路”过吗》,《中国青年报》2018年11月15日)材料二:促销套路”深、“优惠账”难算。
早在“双十一”前期,各大电商平台早已拉开预售的战幕,促销手段也是花样繁多,越来越复杂,让“剁手族”难以比价,倍感促销“套路”深、“优惠账”难算。
河南省新乡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

河南省新乡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上·南昌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巴洛克风格以浪漫主义的精神作为形式设计的出发点,一反古典主义的严肃、拘谨、偏重于形式的,赋予了更为亲切和柔性的效果。
巴洛克风格虽然脱胎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形式,但却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
它追求宏伟、生动、奔放、热情的艺术效果,摒弃了古典主义造型艺术上的刚劲、挺拔、肃穆、古板的遗风。
()。
多表现于奢华和夸张和不规则的排列形式。
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
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
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远达美洲。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理性崇敬金科玉律以至B . 理性崇拜清规戒律以至C . 理智崇拜金科玉律以致D . 理智崇敬清规戒律以致(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巴洛克风格是充满阳刚之气的,是汹涌狂烈和坚实的,可以说是一种极端男性化的风格。
B . 巴洛克风格是汹涌狂烈和坚实的,是充满阳刚之气的,可以说是一种极端男性化的风格。
C . 巴洛克风格可以说是一种极端男性化的风格,是充满阳刚之气的,是汹涌狂烈和坚实的。
D . 巴洛克风格可以说是一种极端男性化的风格,是汹涌狂烈和坚实的,是充满阳刚之气的。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它追求宏伟、生动、热情、奔放的艺术效果,摒弃了古典主义造型艺术上的刚劲、挺拔、肃穆、古板的遗风。
B . 它摒弃了古典主义造型艺术上的刚劲、挺拔、肃穆、古板的遗风,追求宏伟、生动、奔放、热情的艺术效果。
2019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2019 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4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传统书院的精神中国传统书院的根本精神, 就是教之以为人之道, 为学之方, 这是教育的根本理念和宗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非常重视教育。
《礼记·学记》中明确指出: “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
”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教授知识, 而是教之以为人之道和为学之方。
中国传统教育是将知识和德行教育结合在一起的。
近年来, 教育界提倡与世界接轨, 实际上就开启了一个误区: 在西方的教育传统中, 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一般是分头进行的, 学校是知识教育的场所, 教堂是道德教育的场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集于一身的, 书院充分地体现了这种理念。
在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中, 德育教育又是放在第一位的, 为人之道是传统书院教书育人的根本理念。
即使是知识传授, 也不是灌输书本、章句的知识, 而是教会人们发现、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这就是为学之方。
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明确规定了教育中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 八岁到十五岁小学阶段的教育是“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 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这个阶段的教育注重的主要是行为规范的养成; 十五岁以后大学阶段的教育, “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注重道德修养、尊师重道, 这都是围绕着为人之道展开的, 从小学到大学都要培养人的道德品质。
朱熹还提出了六条读书方法, 这六条实际上也是书院的教学方法: 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这就是为学之方, 从学习到实践的过程朱熹都提到了。
首先, 中国古代书院的理念和宗旨是围绕怎样做人、成为怎样的人来展开的, 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一个真正的人。
我们经常会强调职业道德教育, 但一个人连做人的道德都没学会, 怎么可能会遵守职业道德呢?如果他能够遵守做人的基本道德, 他也会遵守职业道德, 二者之间是本末的关系。
新乡市高三语文一模考试试卷

新乡市高三语文一模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3分)1. (3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写女主人公回忆小时候与男主人公嬉戏玩要的快乐场景,与成语“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相见欢》中以景喻人,写出了李煜失去了自由的囚禁生活,饱含孤独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2. (4分) (2019高三下·河东模拟)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2018年12月,故宫博物院授权的商家发布了一系列颇具古典韵味的口红,郎窑红、豆沙红、枫叶红、碧玺色、人鱼姬……故宫,一座即将600年的城,一座90余年的博物馆,正在尝试用文创产品讲述自身充满深厚底蕴与文化积淀的故事,让人们通过文创产品直接触摸文化,亲身感受文化。
②销售文创产品的博物馆商店通常被称为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这间独特展厅不仅可以为博物馆带来经济利益,而且对文化传播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③文创产品带动了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喜爱,也为创作者带来物质收益,这诚然是好事。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很多博物馆的文创产品都存在简单化、同质化的问题。
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可是细细盘点,无外乎文具、服饰、工艺品。
基于文物资源的外形进行简单加工,难免陷入千篇一律的窠臼。
(1)请根据以上文字,为“文创产品”下一个简单的定义。
(2)请你简要介绍你买过或者了解过的一种文创产品,并谈一谈在选择一种文创产品时,你更看重产品形式还是文化内涵?为什么?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3. (15分) (2017高一下·单县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河南省新乡市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河南省新乡市⾼三语⽂⼀模试卷河南省新乡市⾼三语⽂⼀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现代⽂阅读 (共3题;共27分)1. (6分)(2017·醴陵模拟) 阅读下⾯的⽂字,完成后⾯⼩题。
⽟碗⾦莲厉周吉俗话说“有钱难买⾦镶⽟”。
纯⼿⼯⾦镶⽟制作⼯艺精细复杂,以前会这种技艺的多在宫中,乾隆皇帝甚⾄规定⾦镶⽟为宫中独有。
清代末期,皇族没落,⾦镶⽟技艺也近乎失传。
莒东冯家是⼀⾦镶⽟制作世家,其技艺世代相传,⾄今已有200多年。
据说,冯家祖上曾在宫内制作⾦镶⽟,离开皇宫后,⼀直淡泊名利,低调处世,技艺虽世代相传,却鲜为⼈知。
⾄冯淳这⼀代,制作技艺已炉⽕纯青,但对他来说,制作⾦镶⽟只能算业余爱好,在世⼈眼⾥,他就是从⼟⾥刨⾷的地道农民。
冯淳制作⾦镶⽟很⽤⼼,作品多有⼀种超凡脱俗的美。
当地很多名流都渴望拥有冯淳制作的⾦镶⽟,⽆奈他的作品甚少,再加上其为⼈怪异,多数⼈难以如愿以偿。
冯淳这样,世⼈多有微词,然⽽他照旧我⾏我素。
莒地历史悠久,民间多有⽼物件流传。
这⽇,好友⽼孙拿来⼀只⽟碗,这碗做⼯精细,造型古雅,美中不⾜的是⾥⾯有两处碰伤,碗⼝处有⼀半指甲盖⼤⼩的破损,下⾯连着⼀道差点到达碗底的裂纹。
冯淳拿到⽟碗后先是感慨⼀番,然后慢慢斟酌镶嵌⽅案。
冯淳知道,修好了,⽟碗的价值甚⾄会超过从前,修不好,这碗就彻底毁掉。
因为⾃⼰对这种⽟的硬度把握不准,在开槽与嵌⼊⾦丝等环节都可能把⽟碗弄坏。
为了修复⽟碗,冯淳⽤了⼀个多⽉的时间,前⼗多天他⼀直在把玩琢磨,中间⼗多天⼜在思考所⽤图案,最后⼗⼏天,他⼀直在仔细镶嵌、处理。
当⽼孙再次见到⽟碗后,顿时惊呆了,碗⾥有两条栩栩如⽣的⾦鱼,从碗侧⽣出⼀朵莲花,花朵含苞欲放,正好盖住了⽟碗的破损之处。
因做⼯精细,图案⽣动逼真,⼀般⼈难以看出这碗曾是件残品。
⼀年后,冯淳突然接到了获奖通知,他这才知道“⽟碗⾦莲”获得了市民间艺术⼤赛⼿艺类唯⼀的⼀等奖。
河南省2019届高三第一次教育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答案]
![河南省2019届高三第一次教育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783c2b67ec102de2bd8947.png)
河南省2019届高三第一次教育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答案]2019届高三第一次教育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于中国文化的起源众说纷纭,巫起源说是其中之一。
中国文明以农耕文明起家,巫就成了中国文化的母胎。
在一个无法迁徙的农耕部落中,如何消融自然的变化所引起的恐慌,就是这个群体顺利生存下去的关键因素。
人类社会要通过一系列反复的宗教节日与自然发展取得协调一致,“在庆祝节日时,人类社会积极地参加进了季节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宇宙危机中”。
在顺利度过这个宇宙危机的仪式中,巫无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他是宇宙危机以及协调危机仪式中的唯一解释者,他阐发着来自宇宙自然之神的意见以及宇宙危机协调的效果,他的阐释决定了部落是生活在希望还是恐惧中。
在氏族部落时期,巫是部落的领袖,因为通神而为大家信服崇拜,享有崇高的权威。
巫即是萨满,在满语中是智者,也就是拥有智慧的人。
但是此智者非希腊之智者。
希腊智者运用理性和知识,找出对方的逻辑漏洞,在辩论中取胜。
萨满则相反,他的智慧不来自理性和经验,而是来自神灵的启示。
萨满通过一种类似舞蹈的仪式,使神灵附在自己的身上,此时萨满和神灵即为一体,萨满说的话就是神灵的启示。
巫如果想成功解读危机和灾难,在部落平民的眼中,就必须看到危机被解决的实际果效,如洪水退去、干旱结束、日食的太阳完全出现。
如果巫身上仅仅是无理性的疯狂,显然无法实现这么重大的功能。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语文(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经筵于春秋两季气候温和之时举行,每月三次。
经筵举行的时间一般在早朝之后,皇帝在大汉将军20人的保卫下首先驾到。
在这文质彬彬的场合中,大汉将军也免除甲胄而穿上袍服,但仍携带金瓜等必不可少的武器。
皇帝在文华殿面南坐定,传谕百官进入,行礼如仪。
至此,鸿胪寺官员将书案一张摆在御座之前,专供圣鉴;另一张摆设在数步之外,为讲官所用。
参加听讲的官员鱼贯而入,分列书案左右。
经筵和其他所有的仪式一样,必有其目视耳听的对称均衡。
先一日用楷书恭缮的讲义此时已经陈列于案几之上。
在赞礼官呼唱之下,两员身穿红袍的讲官和两员身穿蓝袍的展书官出列。
他们都是翰林院中的优秀人员。
讲官面对皇帝,展书官在书案两侧东西对立。
接着是讲官叩头,叩头毕,左边的展书官膝行接近书案,打开御用书本讲义,用铜尺压平。
此时左边的讲书官也已经趋前,站在中央的位置上,开始演讲。
讲完后,书本盖覆如前,讲官及展书官退列原位,以便右边的同僚履行任务。
左边讲官所讲授的是“四书”,右边讲官所讲授的则为历史。
此种节目,历时大半天。
只有讲官可以口讲指划,其他人员都要凝神静听,即使皇帝亦不能例外。
如果当今天子偶然失去了庄重的仪态,把一条腿放在另一条腿之上,讲官就会停止讲授而朗诵:“为人君者,可不敬哉?”这样的责难不断重复,决无宽贷,一直到这个为人君者突然发现自己的不当而加以改正,恢复端坐的形态为止。
这种繁文缛节乃是当时国家中一种重要制度。
经筵的着眼点在发挥经传的精义,指出历史的鉴戒,但仍然经常归结到现实,以期古为今用。
称职的讲官务必完成这一任务,如果只据章句敷衍塞责或以佞辞逢迎恭维,无疑均属失职,过去好几个讲官就曾因此而被罢免。
在正面阐述圣贤之道的时候,讲官可用极委婉的言辞,在不妨碍尊严的条件下对皇帝作必要的规劝。
皇帝在经筵上可以提出问题,甚至说明他不同的观点,但是责问或指斥讲官,则属于失礼。
即使讲官准备不充分,讲辞前言不对后语,皇帝感到不快,也不能当场流露,而只能在事后间接提出。
河南省新乡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新乡市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中国基本是将财权集中于中央,但由于管理区域的扩大和公共事务的增多,到清朝时,地方政府在承担一定政治、经济、社会功能与责任的同时,自然而然被赋予一定的财政权力,甚至在晚清还出现了中央财权下移和地方分权的现象。
清代初期,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分野,但有以“起运”“存留”为标志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划分和调整。
“起运”与“存留”实质上就是中央与地方对于所征收钱粮按一定比例进行再分配。
清朝入主中原之后,事权的高度集中导致财权的高度集中。
户部作为中央财政主管机构,制定财税征管政策,包括修订和编纂《赋役全书》以实现各省、州、县的赋役定额化;推行和利用诸如“易知由单”“实征红簿”“串票”“截票”等征税工具,以及滚单催征、顺庄编里等征收方法,确保赋役的足额征收。
与此同时,通过起运、存留制度调剂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收支比例,通过解款和协款制度调剂不同省份、不同地方之间的收支余缺,从而控制地方财政。
康熙朝以后还采取“悉数解司”与户部掌管“奏销”的举措,进一步强化中央对于地方财税的掌控。
各地征收钱粮“悉数解司”等于取消了以州县为单位的财赋存留,州县正项经费开支必须随时向布政司及其所辖的户部寄存库领支。
而清朝前期的奏销制度,除了由布政使司汇总所属府州县当年的赋税出入数额,核造上报计簿(“奏销册”)给户部审核外,还由督抚另外“复核”题奏,以达到相互监督的目的,以实现其集权的目的。
从起运与存留的比例来看,清代中央有逐渐加强集权的趋势。
清初,存留与起运各占一半,随着军费开支和中央财政的匮乏,中央政府开始对地方存留进行削减,地方存留所占比例逐渐下降。
康熙中叶至嘉庆、道光年间,地方存留一般不超过25%,嘉庆末年甚至仅为17.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乡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中国基本是将财权集中于中央,但由于管理区域的扩大和公共事务的增多,到清朝时,地方政府在承担一定政治、经济、社会功能与责任的同时,自然而然被赋予一定的财政权力,甚至在晚清还出现了中央财权下移和地方分权的现象。
清代初期,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分野,但有以“起运”“存留”为标志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划分和调整。
“起运”与“存留”实质上就是中央与地方对于所征收钱粮按一定比例进行再分配。
清朝入主中原之后,事权的高度集中导致财权的高度集中。
户部作为中央财政主管机构,制定财税征管政策,包括修订和编纂《赋役全书》以实现各省、州、县的赋役定额化;推行和利用诸如“易知由单”“实征红簿”“串票”“截票”等征税工具,以及滚单催征、顺庄编里等征收方法,确保赋役的足额征收。
与此同时,通过起运、存留制度调剂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收支比例,通过解款和协款制度调剂不同省份、不同地方之间的收支余缺,从而控制地方财政。
康熙朝以后还采取“悉数解司”与户部掌管“奏销”的举措,进一步强化中央对于地方财税的掌控。
各地征收钱粮“悉数解司”等于取消了以州县为单位的财赋存留,州县正项经费开支必须随时向布政司及其所辖的户部寄存库领支。
而清朝前期的奏销制度,除了由布政使司汇总所属府州县当年的赋税出入数额,核造上报计簿(“奏销册”)给户部审核外,还由督抚另外“复核”题奏,以达到相互监督的目的,以实现其集权的目的。
从起运与存留的比例来看,清代中央有逐渐加强集权的趋势。
清初,存留与起运各占一半,随着军费开支和中央财政的匮乏,中央政府开始对地方存留进行削减,地方存留所占比例逐渐下降。
康熙中叶至嘉庆、道光年间,地方存留一般不超过25%,嘉庆末年甚至仅为17.4%。
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比例变成了头重脚轻的局面,形成集权型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清代中央集权型财政关系至咸丰初年发生了转变。
此时,为了镇压各地起义,清政府军费开支急剧膨胀,中央财政左支右绌。
为了维持王朝统治,只得允许各省自行经营筹划,从而导致地方财权扩张。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以湘军为代表的地方军事力量开始崛起,并且通过征收厘金和推行捐输等不同途径筹措军饷,而这些财政权力逐渐被地方督抚所掌控。
由于地方权重,厘金逐渐成为地方财政收入,中央政府无法左右。
此外,捐输事宜虽要经户部批准,但各地方设立名目繁多的劝捐机构,户部根本无法考核其收支情况。
各省督抚以厘金、捐输等自筹经费,必然导致地方督抚财赋支配权日重,而“户部之权日轻”,户部的奏销制度名存实亡。
(2017年08月07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清朝,地方政府所征收的钱粮并不都上交中央,而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按照比例进行划分,但中央所占比重大于地方。
B.清朝通过控制地方财政,来调剂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收支比例以及不同省份、不同地方之间的收支余缺,从而建立起运和存留制度。
C.为了强化中央对于地方财税的掌控,康熙朝以后还采取了“悉数解司”和“奏销”的举措,可惜这些措施因各州县无财赋存留难以推行下去。
D.清朝咸丰初年后,为镇压各地起义,清政府军费开支急剧膨胀,清政府被迫允许各省自行经营筹划,清朝地方财权于是开始扩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就提出了论点,指出清朝地方政府被赋予了一定的财政权力,甚至在晚清出现了中央财权下移和地方分权的现象。
B.文章用当时作为中央财政主管机构的户部的各项举措及起运、存留制度的实施,论证了清朝入主中原后对财权进行高度集中的观点。
C.在论证地方财权扩张而中央政府无法左右时,文章引用了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以湘军为代表的地方军事力量开始崛起的事例。
D.文章按主次顺序,论证了清朝为强化中央集权所采取的各种财政措施,其中“悉数解司”与户部掌管的“奏销”制度成为论述的重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中国基本是将财权集中于中央,清朝时,管理区域的扩大和公共事务的增多,让中央应接不暇,就赋予一定的财政权力给地方政府。
B.清代初期,虽然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并无严格意义上的分野,但他们的划分和调整却是客观存在的,这从“起运”“存留”制度可以看出。
C.奏销制度实施时,只要布政使司汇总所属府州县当年的赋税出人数额,再核造上报计簿给户部审核,地方就可到户部寄存库领支经费。
D.太平天国起义后,户部的财权日轻,户部的奏销制度名存实亡,这与各地方设立名目繁多的劝捐机构,户部根本无法考核其收支情况有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花草院落郑飞雪①一年前去过那家小院,小院里花草的气息从不同的季节飘散出来。
②去往乡村的路途其实有些远,也坎坷,先穿越邻县的高速路,再盘旋到寿宁县高海拔的山路,一路翠竹林立,云雾缥缈,很快就忘却了身后的红尘。
③车子到达乡村后,双脚像兔子着落到青草地,我感觉又回到了出发地——家乡。
朴实的村民从村街店铺里探出头,用与我家乡相仿的方言向朋友问候着,有一两句拗耳,只稍慢下语速重复着,也能捕捉出话里的大致意思。
错把他乡当故乡,便是此情此景的感觉了。
④空气中飘散着稻草香,小院就坐落在青青的田野边,田边一条潺潺流水,像是专为客人引路的,沿着水流方向从东向西走一段路,到达宅院门口。
那宅院,像临水的花,映照在涧边。
寂寞,却有寂寞的言语。
探头,可见院子里各色花草摇摆着,像微信里的图照一样春光灿烂,像主人一样熟悉亲切。
当然,它们霸着这方水土,霸着这座院落,自然是院落里光明正大的主人了。
一群风尘仆仆的远客闻着香,蜂蝶一样来寻访芳踪。
⑤很普通的一些花草装扮着空旷的院地,院子显出特别的乡村格调,好像在这里遇见儿时的伙伴,笑容从模糊的记忆里慢慢涸开,浮现出往昔熟悉的容颜,猛地,一眼就叫出它们的名字:葵花、丝瓜、辣椒、月季、茄子……这些花,挨挨挤挤地站满院子,像左邻右舍聚拢过来瞄一眼稀客。
紫茄有些腼腆,见不得生人,静静挨着墙角羞怯着,吐出紫星星一样的花儿,这朦胧的花朵却如星光一样照亮城里人尘封的梦。
一片菜花,一片开在院墙内的菜花,如紫云英一样勾起春天的梦幻,这是多么富足的分享。
黄瓜很愉悦,纤巧的藤蔓沿着院墙攀升,像一首爱情歌谣,把明亮的心情传达远方。
重重碧叶垂挂的瓜,是嫩黄的。
这纯净的颜色,一下子唤醒岁月深处单纯的记忆。
它从母胚蒂结出来,就是以天然的肤色遗传命名。
黄瓜,一个名副其实的乳名。
而今市场菜摊上的黄瓜长满癞刺,裹着胡瓜丝瓜一样的绿衣裳,像赶潮的青年装扮星范,让人掂量时无从下手,也无法分辨内在的本质,锋芒毕露,完全改变了最初的基因。
⑥玫瑰躲在玉米棒下浅笑,鱼腥草簇拥着石榴花向墙角绵延,吊兰从假山的缝隙里冒出来,争着抢着在池水边摇头晃脑,生命依恋的情怀从缠绕的枝叶间蓬勃而出。
让人感叹时光匆忙,也欣赏存在的实意和温暖。
与世无争的闲适,正是生命的从容与尊贵。
⑦朋友建房时突发奇想,在院里开辟了一块地,不灌溉水泥,花卉、蔬菜、野草可以在泥土里混杂生长,错落有致、和谐生趣,让生活视野呈现出别样的风情。
我喜欢这草木群居的院子,像主人相邀南来北往的客,演奏着浪漫的音乐交响曲,提琴、簧管、快板、慢板、大调、小调……或舒缓、或激扬、或沉郁、或热情、或优雅、或荒凉,花草们用执着的深情,伴着院落来来往往的身影,谈笑风生的声音,绽放成土地上坚定的生命。
⑧朋友说,这些花籽菜籽草籽,都是母亲随手撒下的。
母亲年迈了,怕她走不上山坡,风雨里走不进田园,保留了这院内的土地,让她随性操持。
一位母亲对生活的操持性情,就像蜜蜂在花粉丛中辛劳,像菜们草们执意要从土地里冒出来,没有人会阻遏这天性的执念。
子女对母亲的了解如花草与泥土相通,泥土培育花草,草木感知土地深处的脉搏。
东边撒下一粒籽,萌发一颗芽;西边栽种一株苗,结出一个瓜。
枝叶蓬勃成周边欢愉的生命,年迈的母亲就喜欢这样簇拥的生命,相互牵依,相互缠绕,寂寞滋生出许多热闹。
一片瓜菜的季节延伸着一位母亲的时光,母亲的富足就是看着土地上的热闹,手抚过的花朵、瓜果,枝叶,盛开土地的温情,像母亲琐碎的叮咛,牵挂着我们远程的脚步。
⑨宽广的土地多像慈母,容纳远远近近性格迥异的孩子。
(选自2017年第2期《散文选刊·下半月》,有删节)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品第②段具体交代前往乡村路途遥远、坎坷,为下文写院落的情况作了铺垫,也暗示了作者对小院的向往之情。
B.作品写“我”到达乡村后朴实的村民用方言与“我”交流,让“我”“错把他乡当故乡”,表现出了村民的朴实。
C.作品描写院落里的花卉、蔬菜、野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长,让人感受到了存在的实意和温暖,以及生命的从容与尊贵。
D.本文虽然不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但也注重人物的刻画,文章采用了多种手法将“母亲”这一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5.从表达技巧与思想内容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⑤段文字。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品主要描写花草院落的迷人景象,最后两段却交代“母亲”劳作的情况,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在实体书店经营者看来,物价飞涨、店铺租金过高,是实体书店面临危机的首要原因。
“过去20多年,中国的土地价格可能翻了十多倍,但我国图书销售的总量只上升了25%,房租压力在增大。
”季风书店董事长严搏非说。
“如果我们当初没有买下这块土地,现在的经营状况一定会更难。
”博库书城企宣总监朱兵说。
作为人力密集型产业,书店品种与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必须靠人力来实现,但是图书又是一个微利的行业,近几年用工成本不断上升,使实体书店的低利润无法支付合适人才要求的工资,另外的原因就是网络购书的兴起,如今在网络图书销售中的领先者当当、卓越等,并不讳言亏钱卖书的现状,赔本做生意的唯一目标就是用远远低于广告投放成本的低价图书“炮弹”,换回更多的点击率和推动其他高利润商品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