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的高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革命的高潮
一、决战江西
北伐军光复江城武汉,消灭了吴佩孚直系军阀的主力,两湖战场作战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为实现北伐的战略目标,国民革命军将军事重心由两湖转移江西,同北洋直系另一军阀集团——孙传芳为首五省联军作战。
江西位处湘、鄂、闽、粤、浙、皖之间,素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之称,是吴佩孚、孙传芳屏障东南五省和进攻湘、粤的前哨阵地。
江西战场是北伐军同孙传芳军阀集团作战的主要战场。
吴佩孚的主力在汀泗桥、贺胜桥被打垮后,孙传芳即调兵遣将,部署同北伐军作战。
1926
年8月3日在南京举行军事会议,决定从苏、浙、皖抽调兵力,组织援赣军进入江西作战。
9月,孙传芳把赣军和援赣军合编为五个方面军,分别以赣军邓如琢、苏军郑俊彦、浙军卢香亭、闽军周荫人、皖军陈调元为各个方面军的总司令,合计20余万人。
除周荫人第四方面军留闽外,其他四个方面军都到江西作战,计11个师又12个旅。
南浔线上,战将云集,大兵如潮。
国民革命军三路入赣作战。
一路由第二、第三两个军5个师组成,由第三军军长朱培德任总指挥,从醴陵向赣西攻击前进;另一路由第一、第六两军3个师组成,由第六军军长程潜任总指挥,由湖北咸宁向赣西北进击。
第三路由第二军第五师、第五军第四十六团组成,由湘粤边境的汝城、南雄进入赣南。
三路合计4.6万人,计划从赣西、赣西北、赣南分进合击,会攻南昌,夺取江西。
北伐军攻取江西的作战,以攻取南昌为标志,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战争的第一阶段,从1926年9月初开始。
9月5日,朱培德指挥第二、三两军5个师,从醴陵入赣,大破赣军邓如琢、唐福山、张凤歧各部,先后占领赣西的萍乡、宜春(袁州)、分宜、新余、清江等重要城镇。
与此同时,程潜指挥的3个师从湖北通城向赣西北进军。
在修水、铜鼓与孙传芳嫡系劲旅苏军谢鸿勋师激战多日,重创强敌,占领修水、铜鼓、奉新、高安等城市。
为配合赣西、赣西北的作战,赖世璜指挥的原驻粤、赣边境的北伐军,在赣南打垮了赣敌杨如轩、杨池生部,占领安远、信丰及赣南军事重镇
赣州。
9月中旬,三路北伐军已对省城南昌形成包围之势。
9月19日晚,程潜指挥所部,乘敌防务空虚,一举攻占了南昌。
革命军占领南昌后,孙传芳大为震惊,即令卢香亭、郑俊彦、邓如琢等三路反攻南昌,限18小时内夺回省城。
当时江西战场总的军事形势是敌强我弱,敌众我寡。
程潜孤军冒进南昌,与北伐军其他部队失去配合,当敌军分三路大举反扑时,程潜寡不敌众,所部损失过半,9月23日仓猝撤退,南昌得而复失。
江西作战的第二阶段开始于9月下旬。
孙传芳夺回南昌后,亲赴江西前线指挥作战,制定了一个兵分三路反攻北伐军的计划,阴谋占领长沙、武汉。
这时,蒋介石亦率北伐军总司令部人员赴前线督战,设总部于高安。
9日,北伐军劲旅李宗仁第七军主力2万余人奉命入赣,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与孙联军精锐苏军谢鸿勋部、浙军卢香亭、李俊义部,在赣北发生激烈战斗。
敌谢鸿勋部溃不成军,卢香亭、李俊义受到了致命的打击。
第七军连克箬溪、德安、王家铺,三战三捷,歼敌1.5万余人,打乱了孙传芳的全部作战计划,改变了北伐军在江西战场的不利形势。
与第七军屡挫强敌,连战皆捷同时,北伐军第三军两个师和第十四军,9月24日,打垮了赣军蒋镇臣部6000余人。
占领赣江中游的重要城市吉安,随即挥师东进,占领了吉水、永丰、乐化、宜黄、广昌、新干等城市,继而乘胜北上,10月初,连克赣江中游战略要地樟树和丰城。
与此同时,朱培德第三军在南昌以西万寿宫与敌苏军郑俊彦四个旅鏖战,歼敌2000余人,占领了万寿宫。
北伐军三路告捷,对南昌再次形成三面合围之势。
10月6日,北伐军第二次围攻南昌,蒋介石亲自到南门口督战。
由于敌军事先周密布防,从6日到11日,久攻不克。
蒋介石下令强攻,北伐军阵亡官兵数百人。
10月14日,蒋介石不得不下令撤围,第二次攻打南昌失败。
10月中旬,北伐军开始江西战场第三阶段的作战。
国民革命军总结前两次攻打南昌的经验教训,重新制订作战计划,将入赣北伐军编为左、中、右三路,由李宗仁、程潜、朱培德分任各路指挥官,蒋介石为总指挥,统一部署,协同作战,集
中兵力于南浔路与孙联军决战,消灭其主力于赣北,夺取南昌。
并定11月1日开始总攻。
为加强江西战场北伐军的力量,总司令部电令第四军入赣作战。
10月18日至20日,北伐军发动抚州战役,歼敌刘宝题、杨如轩等部官兵1000余人,占领抚州,截断了孙军南窜入闽的通道,从东南方向形成对南昌的合围,为决战南浔路创造了条件。
11月1日,国民革命军左、中、右三路大军向南浔路各据点发起总攻,加伦将军和蒋介石都到前线指挥。
第七军、第四军张发奎师,首先攻占了南浔线交通枢纽德安。
11月3日,张发奎第十二师,贺耀祖独立第二师及第七军一个旅,在马回岭等地与孙军嫡系颜景崇、马登瀛、上官云相等部发生激战,占领军略要地马回岭。
北伐军占领德安、马回岭,将南浔路敌军截成两段,南昌、九江之敌首尾不顾。
11月4日,独立二师3个旅进攻九江,围歼颜景崇、马登瀛、上官云相残部3000余人,九江攻克。
九江乃赣、鄂锁钥,“七省通衙”和南京门户。
九江攻克,赣北敌军望风溃退。
11月5日至7日,北伐军连克赣北军事要地瑞昌、湖口和武穴,敌向南京逃跑。
与第四、七两军及独立二师发动德安、九江、马回岭战役的同时,程潜第六军沿南浔路南下追击浙军卢香亭部。
11月5日,在乐化与敌6000余人相遇,歼敌2000余人,占领乐化车站。
继而挥师北上,11月6日占领涂家埠,与李宗仁部会合,逐个歼灭孙联军在南浔线上的各个据点。
11月7日,敌军主帅孙传芳从湖口乘快舰逃回南京。
南浔线上各次激战,消灭了孙联军的主力,南昌敌军1万余人孤立无援。
11月8日,北伐军攀墙攻城,敌守城军司令官唐福山、岳思寅等无力抵抗,缴械被俘,南昌回到北伐军手中。
南浔路决战,为时不过旬日,北伐军以破竹之势,摧毁了孙传芳在江西的十几万精锐之师。
这次战役,革命军俘敌5万余人,缴枪5万余支。
此后,孙联军作鸟鲁散。
孙军马济部退守太湖,陈调元败走安庆,王普回芜湖,卢香亭走杭州,郑俊彦溃窜江埔。
他们有的宣告独立,有的等待时机再起。
北伐军在江西战场作战的胜利,打垮了孙传芳集团的主力壮大了国民革命军的力量,扩大了国民政府管辖的范围,为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创造了条件。
北伐军占领武穴、九江、湖口,抓住了控制长江的锁钥,掌握了进军苏、浙、皖的主动权,对北伐进军东南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二、占领福建
福建战场是北伐进军东南五省的重要战场,战略地位仅次于江西。
北伐前,统治福建的是闽省督理兼第二师师长周荫人。
所辖的军队号称6万。
内部矛盾重重,周荫人能指挥动的兵力不过3万余人。
孙传芳成立五省联军后,周荫人部编为第四方面军,周任第四方面军总司令,将所部改编为四个军:张毅、李凤翔、刘俊分任一、二、三军军长,第四军军长周自兼任。
周不是孙传芳的嫡系,但也属于孙的势力范围,奉命屯兵闽、粤边陲,牵制和威胁广州政府。
当时,闽、粤边界驻防的北伐军是何应钦第一军三个师:即谭曙卿第三师、冯轶裴第十师、钱大钧第二十师的一个团以及张贞的独立第四师,共计7000余人,不及闽军人数的三分之一。
9月中旬,周荫人奉孙传芳之命,兵分三路进攻粤东。
令张毅第二军两个旅出潭州,攻诏安、饶平;李凤翔第二军曹万顺、杜起云两旅由岩前、大坝进袭蕉岭;刘俊第三军两个旅出永定、峰市,向松口、大埔、梅县推进;第四军作总预备队,集结于长汀、上杭。
共计兵力2.5万人,周荫人设行营于永定,坐镇指挥各路。
闽军的行动严重威胁着北伐军后方的安全。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命令驻防粤东的何应钦第一军,由驻防军转为攻击部队,率领所部进军福建。
福建战场的战幕拉开前,国共两党对闽军做了不少的策反工作。
中共广东区委派共产党员到福建上杭策动曹万顺起义参加北伐。
北伐军总司令部派出国民党左派在曹万顺部官兵中做争取工作。
1926年10月8日,闽军第二军曹、杜两旅在蕉岭通电起义,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曹任军长兼第一师师长,杜任第二师师长。
曹、杜倒戈,削弱了闽军的实力,为北代进军福建创造了有利条件。
北伐军在福建战场作战,经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进军闽西南,击溃闽、粤边界闽军,攻占永定、松口、长汀。
时间是10月初至10月底。
永定为闽、粤交通要道,是闽军补给中心和前线指挥首脑机关所在地。
10月8日,何应钦令谭曙卿师由大埔进攻永定,并命冯轶裴师攻占峰市,切断闽军永定至松口的交通,使永、松之敌首尾不顾。
10月9日,谭师两个团进击永定,战幕由此拉开。
10日,谭师第七、八两团分别从西南的老虎寨、城东的书院岗包围夹攻永定城之敌,守城卫队旅为周荫人之精锐,抵抗顽强。
永定城内民众及城外民军积极配合北伐军作战,守城敌军在前后夹击和内外受困的情况下,大部分
挂起白旗投降。
周荫人于乱军之际,率少数卫队化装逃跑。
永定一役,俘敌官兵2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1800余支,守敌几乎全军覆灭。
北伐军占领永定后,回师进攻松口之敌。
松口守敌为刘俊第三军7000余人,是闽军侵粤的主力。
10月11日,冯轶裴师占领峰市后,与第三师分左右两个纵队向松口攻击前进。
12日,迭克观音凹、大金坑等高地。
13日凌晨,合力猛攻松口,敌军顽强抵抗,战斗十分激烈。
至下午2时,闽敌刘俊放弃抵抗,向隆文、松源突围逃跑,遭到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的截击。
除刘俊率200余人突围逃跑外,其余全部被歼。
刘俊残部流窜闽西,沿途遭到民军袭击,途经连城附近,被民军乱枪击毙,至此闽军第三军全部覆灭。
松口战役,俘敌旅长李宝珩及营团以上官佐60人,连以下官兵5900余人,缴枪5700余支。
松口攻克后,10月15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将入闽作战的北伐军合编为东路军,任命何应钦为东路军总指挥。
永定、松口被革命军攻克后,从永定败退之敌孙云峰第四军与驻守上杭闽军李凤翔第二军,慌忙撤退到汀州(长汀),妄图凭险固守,牵制北伐东路军,并策应江西战场孙联军作战。
此时,北伐军曹万顺第十七军向汀州进击。
赖世璜第十四军亦奉命从江西入闽加入东路军作战。
10月27日,该部东出瑞金,29日占领长汀城西北高地。
北伐军第十四、十七两军,分别从东南、西北两面夹击李凤翔、孙云峰残部,随即占领长汀城。
李、孙率少数随从逃走。
永定、松口之役,北伐军以寡击众,以少胜多,连克永定、峰市、松口、长汀。
闽军第二、第四两军和督暑卫队旅溃不成军,闽军劲旅第三军全军覆灭,主帅周荫人易服出逃,骁将刘俊阵亡,瓦解了闽军士气,扬了国民革命军的声威。
此后,闽军纷纷向北伐军投诚,因而加快了国民革命军在福建作战的胜利进程。
福建战场第二期作战是进军沿海、闽北,肃清周荫人残部,占领省城福州。
时间为11月初至12月中旬。
闽战初期,踞闽南的闽军第一军张毅部1万余人,曾一度占领闽粤边境韶安、饶平,拟向汕头推进。
永定被北代军攻克后,张毅立即撤回漳州,与孔昭同部会合,在漳州、南靖、天宝一带筑阵防守,妄图阻止北伐军向福建沿海进军。
北伐军东路军奉命追剿闽南之敌。
11月7日占领南靖,8日克复漳州。
接着,连克同安、泉州、仙游、莆田、永泰,一路势如破竹,直抵福州附近。
张毅余部节节向闽江下游败退,企图与驻福州的闽军会合。
驻福州的闽军是福州城防司令李生春部和海军第一舰队,兵力雄厚。
北伐军兵临福州城时,中共福州地委书记方尔灏,国民党左派代表施秉政以及何应钦的代表,先后同李生春谈判,争取其“易帜反正”。
中共中央特派员王荷波、国民党人林森、中共福州地委负责人,还做海军司令杨树庄、海军第一舰队司令陈秀良的工作,充分肯定他们同情北伐的进步倾向,希望同他们携手合作,经过多番谈判争取,李生春、陈秀良等联合一致,拒绝张毅入驻省城。
12月2日,李、陈发表联合宣言,表示服从国民政府,加入北伐阵线。
国民党福建省临时省党部推李生春任保安司令,维持省城秩序。
李生春、陈秀良等附义北伐,为国民革命军占领福州,消灭张毅顽军创造了条件。
江西战争结束后,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六师奉命进军闽北,协助东路军第一军和第十四军,歼灭周荫人部。
11月下旬,该师官兵在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肖劲光(共产党员)、师长戴岳、副师长朱耀华率领下,从南昌出发,经抚州、资溪,进入福建,连下光泽、邵武、建阳,直驱建瓯。
在此,与闽北陆军警备队何麓昆3000余人相遇。
何部在北伐军重兵压境的情况下,缴械投降。
与此同时,闽北民军卢兴邦部袭击了驻延平(南平)的苏埏第三十混战旅旅部和孔昭同第二十九旅,配合北伐军打击闽军。
12月初,东路军第十四军赖世璜部连克邵武、建阳、顺昌、将乐、泰宁等地。
第六师在党城、政和两地歼敌3000余人,并乘胜追击,周荫人率领闽军残部,从松溪等地逃入浙江境内。
至此,福建战事遂告结束。
12月18日,何应钦率第三、十四两师进驻福州。
北伐军在福建作战的胜利,消灭了孙联军的第四方面军,粉碎了孙传芳利用福建进攻广东革命根据地的阴谋,打通了北伐军由闽入浙的通道,有效地配合了北伐军在江西战场同孙传芳决战,为进军苏、浙、皖准备了条件。
北伐军在福建战场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首先是闽军内部矛盾重重,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挥和领导核心。
闽战初期,孙传芳命周荫人掌握福建军政大权,将福建境内各军统编为第四方面军,但闽军各部仍各占一方,没有真正统一过。
就是北伐初期周荫人统治最得势的时候,他能指挥得动的军队不过一半。
张毅自成系统,与周荫人分庭抗礼,周派旅长孔昭同,跟踪监视张毅的行动。
第二军李凤翔同周有矛盾,周派亲信刘俊第三军尾随李凤翔部,随时准备缴第三军的械。
此外,
闽系陆军和海军的矛盾也很深。
由于闽军内部矛盾重重,各军之间互不协调,貌合神离,按剑相防。
因此,在战争中势必导致兵力分散,指挥不一,作战不配合。
福建战场,闽军人数虽几倍于北伐军,但北伐军能有效地利用闽军的矛盾和弱点,各个击破,战而胜之。
其次,国共合作积极开展对闽军的争取和瓦解。
东征福建,国共两党在北伐军中,在福建民众和闽军中做了大量的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
闽战前夕,周恩来派共产党员李木赓,北伐军总司令部派孙祥夫等赴上杭,争取闽军第二军曹、杜两部起义。
共产党人王荷波、郭滴人、朱积垒、徐琛、陈明,国民党左派陈卓凡、张旭高等,以东路军政工人员,国民政府地方干部,工农运动特派员等身份,在军队中进行政治教育,治理整顿地方政权,建立和健全工农团体,组织民众积极支援北伐战争。
中共福州地委书记方尔灏、蔡姗,共产党员陈烈、国民党人钮永键、林森、国民党左派施秉政等,亲自到闽军中做统战和策反工作。
策动福建海军起义,争取福州城防司令反正,分化瓦解敌军,对加快福建作战的胜利进程起了重要作用。
再次,人民群众的支援和福建民军的配合。
广大工农群众支前参战,福建战场也不例外。
北伐军入闽后,福建人民都以各种形式踊跃支援前线。
革命军打永定城时,群众自动组织起来,割断电线,破坏交通,使周荫人与各部队失去联络。
北伐军所到之处,福建的工人、农民纷纷组织运输队和交通队,为军队挑行李、运粮食、送弹药、侦察敌情、联络交通。
人民群众踊跃支援是北伐军克敌制胜的重要原因。
周荫人督闽期间,横征暴敛,人民不堪其苦,以“抗周自卫”相号召,自发聚众反抗。
各地民军,应时而起。
闽省境内,南起永定、龙岩、上杭,东到蒲田、会安、晋江,西至连城、清流、汀州,闽北、闽中的延平、戈田、龙溪,纵横数十余县,“民军蠭起,多至不可胜数”,“大者拥众三四千,小者亦有三四百,对周军均取敌意”。
福建战役打响后,闽西民军罗伟部,在清流、连城等地截断长汀闽军逃窜的去路。
闽南的陈国辉、叶定国、陈烈臣、林志民各部,或合攻泉州,或进击长泰,或袭扰漳州。
闽北的卢兴邦部,阻止延平南下增援之敌,骚扰袭击周荫人部。
总之,各部民军在“肃清省内各敌”方面,“所在有功”。
福建民军大都来自农民,深受军阀的剥削和压迫,有反帝反封建的要求。
对北伐军在福建战场的作战,起了很重要的配合作用。
闽战结束后,东路军将福建民军收编成三个师、一个独立旅和三个独立团,组成新编第一军,委谭曙卿为军长。
三、进军浙、苏、皖
浙、苏、皖位于长江中下游,是军阀孙传芳的腹地。
孙传芳在江西战场败北逃回南京后,为稳住其对江、浙的统治,他一方面将余部集结沪宁、沪杭西线;另方面与奉系军阀张作霖捐弃前嫌,共组安国军,任安国军副总司令兼苏、浙、皖、赣、闽五省联军司令。
1926年12月上旬,孙传芳在南京召开苏、浙、皖三省的重要将领会议,妄图以浙江为基地,从北伐军手中夺回江西。
国民革命军攻占南昌和收复福建之后,为消灭北洋军阀在长江下游的势力,决定移师浙江战场。
1927年1月初,北伐军总司令部在南昌召开军事会议,制定进军长江下游的作战计划:确定先期攻取沪、杭,然后会师南京;将北伐军作战部队编成东、西、中三路,以东路军为主担任浙江战场的作战任务。
鉴于孙军主力集中在沪杭、沪宁两线,并以杭(州)、嘉(兴)、湖(州)为其驻防的重要战略支撑点,故东路军在浙江的作战,多在浙西钱塘江流域及浙、赣路沿线。
浙江作战,从1927年1月初开始至2月18日结束,可分为两个阶段。
战争初期,由于北伐军东路军的主力仍在福建,浙江战场兵力对比敌优于我。
1927年1月初,孙军嫡系部队、浙军总司令孟昭月部以三师之众,在闽军周荫人的配合下,向驻富阳的东路军第二十六军的第一、二两师发起了进攻。
由于敌众我寡,第一师虽经顽强苦战,仍不能击退优势敌人的进攻,被迫放弃富阳,向游龙、衢州方向退却。
1月上旬,敌孟昭月、李俊义、刘宝题各部,分兵数路继续向游龙、衢州地区追击北伐军,对北伐军大有三面包围之势。
面对敌军重兵合围,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白崇禧,一方面指挥各师转守为攻,放弃衢州,转移严州及其以西地区,在运动中击溃来犯之敌,先后占领了游龙、汤溪、洋埠、游埠等地;另方面致电北伐军总司令部,迅速派兵增援浙江战场。
1月中旬,东路军主力第一、第二、第十四、第十七各军相继入浙,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浙江作战进入第二阶段。
此时,进入浙西的北伐军,左、中、右三路分兵,主动进击敌军。
1月29日,浙军孟昭月从兰溪向杭州逃走;敌李俊义、周荫人、王淼各师向诸暨、浦江、桐庐仓皇溃退,至2月初,北伐军前后歼灭敌军2000余人,占领兰溪、金华、开化、淳安等城镇。
2月3日,中路军占领了严州,随后占领桐庐;右路军进占浦江,继续向诸暨进军;左路军占领淳安后,主力向分水追击。
2月中旬,敌孟昭月从兰溪逃回杭州后,不甘心其失败,在杭州纠集各部,向北伐军疯狂反扑。
孟亲临富阳督战,孙传芳派出卫队旅进攻桐庐,周荫人师在诸暨向革命军阵地反攻。
国民革命军迎头痛击各路来犯之敌。
15日克新登,16日克富阳,诸暨、余杭等地相继被北伐军占领,杭州为之震动。
17日凌晨,孟昭月、周荫人、浙江省长蔡朴,率所部2万余人,仓猝离杭,退走嘉兴、松江。
18日下午,北伐军克复杭州。
在粉碎敌军反扑的作战中,北伐军俘敌官兵8000余人,缴获步枪6000余支,机枪100挺,大炮10余门。
与东路军主力第一、第二、第十四、第十七各军在钱塘江下游及沪杭线上追击敌孟昭月部的同时,东路军第四、五、六三个纵队,由闽入浙,分途向浙江南部的江山、处州(丽水)、温州兼程前进,占领这些城市,乘胜向浙江中部和东部推进。
2月17日,东路军第五纵队进抵金华,18日占领绍兴。
2月14日,东路军第六纵队进军临海(台州)、奉化,21日,占领了浙东水陆交通中心宁波,敌从海路逃走上海。
东路军各纵队,在浙东绍兴地区胜利会合,至此,北伐军占领了全浙。
北伐军在浙江作战,得到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在汤溪、兰溪作战中。
中共杭州地委负责人、国民党省党部常委宣中华,组织省党部代表团随军行动,沿途组织发动工人、农民和学生,支援北伐军作战。
孟昭月退出杭州时,沪杭铁路工人拆毁铁轨,破坏交通,造成敌军运输瘫痪。
杭州工人和市民,组织了一支50O多人的纠察队,维持市内治安,清剿散匪溃兵。
浙东各地农民,自动组织运输队,帮助北伐军运送军用物资。
奉化农民自造土枪土炮,配合北伐大军,围剿周荫人残部。
人民群众的支援,是东路军在浙江战场迅速胜利的重要原因。
浙江克复后,为北伐军进攻苏、皖和夺取沪、宁创造了有利条件。
孙联军从浙江败退后,收其余部集结于松江、青浦、上海和苏州,并在苏、浙两省边境的嘉善、枫泾设置防线,与鲁军张宗昌部合作,妄图卷土重来,与东路军作最后的较量。
2月23日,东路军在杭州召开军事会议,制定攻取沪、宁和占领苏、皖的作战计划,决定:东路军第一、二、三各纵队沿沪杭线进攻上海;第四、五、六各纵队沿沪宁线攻取苏(州)、常(州);然后与进攻安徽的程潜、李宗仁江右、江左军会攻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