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卅运动具体内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卅(sà)运动,1925年5月30日,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并很快席卷全国。

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中国人民反帝革命运动,标志着国民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1-2]
2运动过程编辑
背景资料
1925年1月,党的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决定加强党对工农群众运动的领
20多万人在广州东校场集会声援上海工人罢工
导。

四大以后,革命群众运动,特别是工人阶级反帝斗争迅猛发展。

1925年2月起,上海22家日商纱厂近4万名工人为反对日本资本家打人和无理开除工人,要求增加工资而先后举行罢工。

中共中央专门组织了领导这次罢工的委员会。

[1]?
直接导火线
1925年5月15日,上海日商内外棉七厂资本家借口存纱不敷,故意关闭工厂,停发工人工资。

工人顾正红带领群众冲进厂内,与资本家论理,要求复工和开工资。

日本资本家非但不允,而且向工人开枪射击,打死顾正红,打伤工人10余人,成为“五卅”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第32号通告,紧急要求各地党组织号召工会等社会团体一致援助上海工人的罢工斗争。

19日,中共中央又发出第33号通告,决定在全国范围发动一场反日大运动。

28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反对帝国主义屠杀中国工人为中心口号,发动群众于30日在上海租界举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游行示威。

同时,为加强工会组织的力量,决定由共产党人李立三、刘华等主持,成立上海总工会。

随后,刘少奇到达上海,参加上海总工会的指挥工作。

?[1-2]
五卅惨案
1925年5月30日上午,上海工人、学生2000多人,分组在公共租界各马路散发反帝传单,进行讲演,揭露帝国主义枪杀顾正红、抓捕学生的罪行、反对“四提案”。

租界当局大肆拘捕爱国学生。

当天下午,仅南京路的老闸捕房就拘捕了100多人。

万余名愤怒的群众聚集在老闸捕房门口,高呼“上海是中国人的上海!”“打倒帝国主义!”“收回外国租界!”等口号,要求立即释放被捕学生。

英国捕头爱伏生竟调集通班巡捕,公然开枪屠杀手无寸铁的群众,打死十三人,重伤数十人,逮捕一百五十余人。

其中捕去学生四十余人,射杀学生四名,击伤学生六名,路人受伤者十七名,死了三名。

6月1日复枪毙三人,伤十八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3]?
全体宣布罢岗
当天深夜,中共中央再次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由瞿秋白、蔡和森、李立三、刘少奇和刘华等组成行动委员会,具体领导这次斗争,组织全上海民众罢工、罢市、罢课,抗议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

五卅运动纪念碑
帝国主义的屠杀,点燃了中国人民郁积已久的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怒火。

从6月1日起,上海全市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总罢工、总罢课、总罢市。

1925年6月1日到6月10日,帝国主义者又多次开枪,打死打伤群众数十人。

英、美、意、法等国军舰上的海军陆战队全部上岸,并占领上海大学、大夏大学等学校。

上海人民不惧怕帝国主义的武力镇压,相继有20余万工人罢工,5万多学生罢课,公共租界的商人全体罢市,连租界雇用的中国巡捕也响应号召宣布罢岗。

转变标志
1925年6月1日,上海总工会成立,李立三任委员长。

这标志着上海工人运动从分散的状态开始转向集中的有组织的行动。

上海工人阶级在总工会领导下,成为一支组织严密、纪律严格的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力军,在斗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6月4日,上海总工会与全国学联、上海学联、各马路商界总联合会共同组成的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宣告成立,上海各界民众结成了反帝联合战线。

热血日报
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舆论封锁,推动反帝爱国运动,中共中央于1925年6月4日创办了《热血日报》,由瞿秋白任主编。

《热血日报》及时向广大群众传达党指导运动的方针、政策,揭露帝国主义的罪行。

6月5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帝国主义野蛮残暴的大屠杀告全国民众书》,指出“全上海和全中国的反抗运动之目标,决不止于惩凶、赔偿、道歉等”,“应认定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其主要目的”。

反帝怒潮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五卅运动的狂飙迅速席卷全国,从工人发展到学生、商人、市民、农民等社会各阶层,并从上海发展到全国各地,遍及全国25个省区(当时全国为29个省区),约600━700个县,各地约有1700万人直接参加了运动。

北京、广州、南京、重庆、天津、青岛、汉口等几十个大中城市和唐山、焦作、水口山等重要矿区,都举行了成千上万人的集会、游行示威和罢工、罢课、罢市。

1925年6月11日,汉口参加游行示威的群众行至公共租界时,英国水兵向人群开枪射击,打死数十人,重伤30余人。

汉口惨案进一步激起全国民众的愤怒。

全国各地到处响起“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撤退外国驻华的海陆空军”、“为死难同胞报仇”怒吼声,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帝怒潮。

?[1]?
内部分裂
帝国主义在进行武力镇压的同时,还采取了更为阴险的从内部分裂统一战线的策略。

他们以增加税率为诱饵,以停止借款、通汇、航运和电力供应相威胁,逼迫大资产阶级勾引整个资产阶级退出统一战线。

于是,大资产阶级的上海总商会会长虞洽卿首先提出“单独对英”、“缩小范围”的口号,将原工商学联合会提出的17项交涉条件改为13条,删去了几项核心条款。

6月19日,上海总商会召集76个团体讨论开市,并于23日单独宣布停止罢市。

接着,总商会又以停发罢工救济费的办法挟制工人复工(各地支援罢工的捐款由总商会经管)。

1925年6月21日,北京政府派邢士廉率军到上海镇压。

段祺瑞通电“取缔煽惑罢工”,电令上海戒严司令部,解散总工会,通缉该会领袖李立三,并限令各工会一律取消。

[3]?
公开领导机关
1925年6月7日,上海工、商、学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了上海工商学联合会,作为“三罢”运动的公开领导机关。

会议提出同帝国主义交涉的17项条件。

“三罢”开始后,英、美、日等帝国主义国家调集武装,继续屠杀群众,进行武力恫吓,同时施展种种阴谋分化瓦解工商学联合阵线。

在威胁利诱面前,资产阶级由动摇而妥协,于6月26日无条件结束总罢市。

而工人阶级一直坚持到9月初,通过谈判,取得部分经济要求的胜利后陆续复工。

继上海“三罢”之后,全国各地群众特别是工人,都纷纷起来参加了这一反帝运动,人数达1200余万,其中工人约50万,成了反帝运动的主力,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和作用。

[2]? 五卅事件委员会
1925年6月19日,上海总商会宣布于6月26日单独提前开市。

总商会另组“五卅事件委员会”,将17项交涉条件修改为13条,删掉取消领事裁判权、撤退英日驻军、承认工人有组织工会及罢工的自由等项内容。

不久,学校开始放暑假,学生纷纷离校。

鉴于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决定改变工人斗争的策略,由总罢工改为经济斗争和局部解决。

3复工条件编辑
基本资料
1925年8月10日,上海总工会发表宣言,提出9项复工条件:
一、无条件交回上海会审公廨;
二、租界内出版、言论、集会、结社之自由;
三、租界华人须与外人有同等参政权利;
四、承认工人有自由组织工会之权,并承认工会有代表工人之权;
五、工人全体上工,不得因此次罢工开除工人;
六、发给罢工期内工资50%;
七、增加工资15%,工资一律发给大洋;
八、优待工人,尤须改善女工、童工工作条件;
九、赔偿死伤学生、工人。

革命高潮
在英、日资本家先后答应“承认中国政府颁布工会条例所组织之工会”、对罢工工人在生活上予以相当之帮助、酌加工资、不得无故开除工人等条件后,各业罢工工人从8月底到9月上旬陆续复工。

五卅运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力量和革命统一战线的作用,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标志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4运动影响编辑
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得到了国际革命组织、海外华侨和各国人民的广泛同情和支援。

在莫斯科举行了50万人的示威游行,声援中国人民的五卅运动,并为中国工人捐款。

在世界各地,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举行集会和发起募捐,声援五卅运动。

1925年6月7日,日本30多个工人团体举行盛大演讲会,决议声援中国工人团体,同时向日本政府和资本家提出抗议。

英国工人阶级积极行动,阻止船、舰、车辆运输军火到中国。

五卅运动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

五卅运动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五卅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发展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揭开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的斗争中受到很大锻炼,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干部,党组织也得到极大发展,在斗争实践中总结了宝贵的经验,为以后党领导大规模的群众斗争奠定了基础。

[1]?
5相关人物编辑
李立三
(五卅运动领导人之一)
李立三(1899年--1967年)原名李隆郅,1899年11月18日生于湖南省难陵县阳三石。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闸北东宝兴路254弄28支弄8号召开。

李立三出席了大会,并当选为中央委员。

2月初,上海沪西区内外八厂发生了日本监工野蛮殴打中国女工,并无故开除了粗纱车间50多个男工的事件,引起工人们的强烈不满,并举行了抗议罢工。

李立三得知情况后,到内外棉八厂调查。

通过广泛接触工人,了解到许多日本监工野蛮迫害工人的罪证,向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委作了详
李立三
细汇报。

党中央和上海地方兼区执委根据李立三的汇报,决定调上海大学的杨之华、郭伯和、刘华等去闸北潭子湾,与李立三一起组织罢工委员会,领导工人大罢工。

李立三坚决执行党的指示,召开罢工动员大会。

他大声疾呼:“我们中国工人受尽了日本老板的压迫和虐待,现在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罢工这条路。

我们这次罢工,一定要同日本老板拼个你死我活。

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坚持斗争,就一定能使日本老板屈服于我们工人。


激情动员
经过李立三的动员,大家情绪振奋而昂扬,一致通过了罢工决议,并推选李立三为罢工委员会主席。

1925年2月10日,罢工委员会在闸北潭子湾召开工人群众大会,李立三身穿兰布长衫,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说。

他历数了工人的深重苦难,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种种罪行。

他的演说激起了广大工人的极大义愤。

工人们高呼:“立即罢工厂’“罢工到底!”“不获胜利不复工!”李立三又说:“我们夜校的课本上,不是有《安源工人俱乐部》这一课么!安源工人罢工,根据‘哀而动人’的斗争策略,提出了‘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斗争口
‘反对东洋人打人!’号。

大家呼喊的口号,表达了我们的心愿和斗争决心。

但还应该加上一条:
这个口号既切合实际,又反映了我们工人的迫切要求,更重要的是,我们呼喊着这样的口号,能焕发我们民族自尊心,能赢得社会各界民众的同情和支持,工友们,你们赞同这条口号吗?”整个会场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在李立三等领导下,沪西工人罢工浪潮席卷了11个棉纱厂。

1925年2月18日,全市有22个工厂,近4万工人加入了大罢工行列。

二月大罢工坚持了10多天。

日本老板仍无诚意,拒不接受工人提出的复工条件。

为了激励工人齐心奋斗,争取罢工胜利,李立三又在闸北潭子湾召开第二次工人群众大会,号召工人团结一致,不获胜利不罢休。

在党的领导下,这次大罢工坚持了20多天,日本老板不得不请中国商人出面调停,最后签定了复工协议,日方承认工会,保证不打工人,释放被捕工人。

3月9日,罢工胜利结束。

[4]?
蔡和森
(五卅运动领导人之一)
蔡和森,湖南省湘乡县永丰镇(今属双峰县)人,1895年生,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10月,因组织和领导革命斗争,被法国当局驱逐出境。

12月中旬,经香港来到上海见到了陈独秀,他汇报了自己对党的认识和参加革命的决心,同月由陈独秀批准参加中国共产党。

蔡和森入党后,即留在党中央工作,较长一段时间是在闸北从事革命活动。

蔡和森
1925年5月28日晚上,党的“四大”中央在闸北宝兴路宝兴里一幢旧式的两间楼房里举行紧急会议。

出席会议的有陈独秀、蔡和森、李立三、挥代英,以及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委罗亦农、王一飞等。

会上,蔡和森全面分析了当前上海工人运动的形势,提出:“现在要把工人的经济斗争与目前正在蓬勃发展的反帝斗争汇合起来,要使工人斗争表现明显的反帝性质,以争取一切反帝力量的援助。

同时也使工人加入总的反帝战线而成为这一战线的中坚。

”他还提出了5月30日要在租界组织反帝示威游行的主张。

但是,这些主张却被党中央总书记陈独秀指责为“空泛而不切实际”之谈,并说:“如果在示威时有三五百人参加,便算是我们的成功。

”蔡和森予以反驳:“这是一种犯着近视眼病的观点”,“没有估计到广大群众的情绪。

假如我们估计到了这些方面的话,则我们的目标决不是动员三五百人,而是动员三五万人。

”最后,会议接受了蔡和森的建议,决定把工人的经济斗争发展成反对帝国主义的政治斗争,5月30日在上海租界举行反帝大示威,抗议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血腥罪行,抗议帝国主义逮捕、关押和审判爱国学生,反对帝国主义租界当局提出的所谓“四提案”。

会后,蔡和森主持召开中共上海各组织负责人和工人、学生代表会议,传达贯彻党中央的决议。

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动员大家广泛组织发动工人、学生和各界群众5月30日在租界举行反帝示威大游行。

1925年5月30日下午,蔡和森随着人群,来到南京路发表演讲,散发传单。

他在演讲中说:“帝国主义枪杀中国工人顾正红倒没有罪?中国工人、学生在自己的国土上声援被害同胞,反而有罪?遭工部局逮捕、坐牢、判刑,这是什么世道?哪一国的法律?帝国主义这样
横行霸道,难道我们中国人能忍受吗?”蔡和森的演讲得到市民热烈响应,广大群众振臂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收回租界”等口号。

约在下午4至5时,租界巡捕在浙江路一带逮捕和殴打演讲学生,愤怒的群众聚集在南京路老闸捕房前,坚决要求释放被捕学生。

英巡捕头目下令开枪射击,当场被打死13人,伤者无数,造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惨案发生后的当天深夜,中共中央又在闸北召开紧急会议,陈独秀、蔡和森、李立三、恽代英等出席会议。

会上,蔡和森提出了号召全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屠杀的策略主张。

他说:“总罢课是无问题的,总罢工也可以逐渐实行。

现在要用一切力量促成总罢市的实现,要造成上海市民总联合的反帝大运动。

”会议接受了蔡和森的建议。

并决定组成由蔡和森、李立三、翟秋白参加的党的行动委员会,直接领导上海政治斗争。

1925年5月31日,党在租界又组织了一次大示威。

当晚,上海总工会正式成立并发出第一号通令,宣布1925年6月1日实行全市工人总罢工。

在党的指引下,6月1日,上诲20万工人大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形成了“三罢”高潮。

当晚,中共中央再次举行会议,蔡和森在会上分析了革命形势,进一步提出了新的策略主张:“在上海应当马上成立工商学联合会,成为这一反帝运动总的公开指挥机构,以巩固和发展这一运动,进行长期的斗争;同时要马上把运动扩大到全国去。


1925年6月4日,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在闸北成立。

6月5日,中共中央发表了蔡和森起草的《为反抗帝国主义野蛮残暴的大屠杀告全国民众书》。

指出:“五卅”上海事变“完全是政治的”,“解决之道不在法律而在政治,所以要认定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其主要目的”。

并指出:“须将这个斗争持续的依靠于全国民众自身的力量,万不可依赖和相信政府的交涉而中辍民众的反抗。

”不能“把残杀之罪转移于其雇用之巡捕,而反认真正的敌人为‘调人”’等。

号召全国被压迫的民众共同起来反抗此种血腥屠杀。

不久,“五卅”运动在全国各大城市蓬勃兴起,给帝国主义以沉痛打击。

蔡和森在“五卅”运动中提出的策略主张,生动地表明了他的远见卓识以及领导群众斗争的才能。

1925年9月,蔡和森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共中央第二次扩大会议。

10月,根据党的指示,蔡和森与李立三、向警予等一道从上海赴莫斯科。

从此,蔡和森离开了上海。

[5]?
刘少奇
五卅运动领导人之一)
1925年 5月,中华全国总工会(简称全总)副委员长刘少奇受党和全总委派,从广州来到上海,筹建“全总上海办事处”。

到上海后,被中共中央派往青岛领导日商纱厂的工人罢工。

1925年5月15日,沪西(今普陀区)发生内外棉七厂日本资本家开枪打死罢工工人领袖、共产党员1925年顾正红,打伤工人10多人的流血事件。

这一事件,成为爆发五卅运动导火线。

15日晚至19日,中共中央和上海地方兼区执委在闸北宝兴里(今宝源里、通源里)几次召开会议,分析政治形势,决定筹建上海总工会,发动上海人民开展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运动。

与此同时,电令刘少奇立即返回上海,参与领导上海工人的罢工斗争。

1925年5月30日,上海学生和工人2000多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到上海市中心公共租界进行反帝宣传和示威。

面对群情激昂的学生和工人,租界英国巡捕竟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南
刘少奇
京路老闸巡捕房前开枪进行血腥镇压,打死学生、工人13人,打伤几十人,逮捕100多人,造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当晚,中共中央和上海地方兼区执委在闸北作出决定:把斗争扩展到各阶层民众中去,结成反帝联合阵线,发动上海工人总罢工、学生总罢课、商人总罢市(简称“三罢”),联合起来向帝国主义进攻。

5月里日晚,上海工人代表大会在闸
北虬江路46号香山同乡会广东会馆召开,宣告上海总工会(简称上总)成立。

经选举,李立三任上总委员长、刘华任副委员长、刘少奇任总务科长(相当于秘书长),组织和领导全市工人总罢工。

上海总工会在反帝风暴中诞生,上海工人阶级从此有了自己的组织中心和指挥机关。

刘少奇是上总机关的核心人员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