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几十年来,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治水兴水成就,一大批重大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主要江河防洪能力显著增强,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农田水利设施体系不断完善,水资源节约保护得到加强,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稳步推进,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巨大,战胜了多次特大洪涝干旱灾害,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要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加快水利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水利发展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促进流域和区域、城市和农村、东中西部地区水利协调发展。
要坚持人水和谐,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条件的关系,科学确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合理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合理需求,也要满足维护河湖健康基本需求,决不能为追求一时发展而牺牲子孙后代福祉。
要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把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重点领域,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大幅增加水利建设投资。
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除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水利体制机制。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要整合工作力量、集中优势资源,突出战略重点、加强薄弱环节,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确保不断取得阶段性突破和进展。
当前要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着力提高防洪保障能力,着力建设水资源配置工程,着力推进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着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着力提高水利科技创新能力。
水安则邦安,水兴则邦兴。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是强国富民的重大举措。
面对我国特殊的基本水情,要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水利改革发展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我们要同心同德,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力求尽快在重点环节、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键是要做到“五个依靠”: 一靠改革,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体制机制。
当前我国资源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存在的严重浪费现象,都与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有关。
深化改革,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措施。
应重点推进矿产资
源价格、水价、电价、热价和天然气价格等价格改革,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等节约资源的新机制;完善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财税政策;建立和完善资源节约法律法规体系,抓紧制定、修订促进资源有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等各项国家标准;建立高耗能、高耗水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完善重点耗能产品和新建建筑市场准入制度。
二靠管理,充分挖掘资源节约的潜力。
目前,由于管理水平低、监督不力,我国在资源开采、储运、生产、消费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大量的浪费现象,节约的潜力十分巨大。
加强管理监督,是近期节约资源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制订明确的节约目标和切实有效的节约措施;建立资源节约技术服务体系,加强资源节约的统计工作和信息发布制度,为企业和各个方面节约资源提供良好的服务。
三靠科技,建立资源节约的技术支撑体系。
我国资源生产、消费等领域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十分落后,这是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的重要原因。
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进步。
重点要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组织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努力突破技术瓶颈,大力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
国家应重点支持一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项目。
四靠调整,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产业结构。
近年来,我国高耗能、高耗材行业发展过快,比重偏大,这是导致能源资源消耗急剧增加的重要原因。
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必须注重结构调整,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
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注重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国民经济信息化,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的发展,坚决淘汰严重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方工。
五靠宣传教育,形成全民参与、人人节约的良好社会氛围。
应大张旗鼓地宣传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加强节约资源培训工作,广泛开展节约资源科普教育,使广大群众掌握节约资源的基本知识和方式方法。
应坚持政府带头、领导带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使节约每滴油、每升水、每度电、每斤粮成为每个单位和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人才蔚起国运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叫“楚汉相争”。
说的是力量比较弱小的刘邦经过艰苦的征战,最终打败了力量强大的项羽,建立起西汉王朝。
胜利后的刘邦,在总结经验教训时曾说过一段发人深思的话: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筹集粮草、保证运输畅通,我不如萧何;挥师百万,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
这三个人都是人才,我能够得到他们、起用他们,所以赢得胜利。
而项羽虽有一个名叫范增的优秀人才,却不重用他,所以被我打败。
这个以弱胜强的历史故事说明:得人才则兴,失人才则衰。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人才在经
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日益突出,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第一位的战略资源。
人才资源战略关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度重视人才,把人才战略提到强国战略的重要地位。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自然资源相对不足。
如果我们的发展仅仅依靠廉价劳动力,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依赖外国现成的技术设备,而不是努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培养造就各方面人才,不断增强国家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更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就无法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有句老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它形象地告诉人们,人才不是一种“速生”资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优秀人才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
人类文明的薪火是靠教育来传承的。
教育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比如,新加坡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教育改革,培养了一大批比较优秀的人才,大大增强了新加坡的国际竞争力。
以色列面积狭小,资源短缺,但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人口的比例位居世界之首,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和科技水平。
对于我国来说,只有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才能尽快地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
我们还要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继续增加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投入,大力发展基础教育。
同时,还要开辟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渠道,包括职业技术教育、远程教育、继续教育、特种教育、学前教育、老龄教育等,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现代化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人才。
要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教育,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
人才。
当前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培养一批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例如精通国际语言和事务的高科技人才、国际金融和贸易人才、跨国经营人才、工商管理和高级行政管理人才等等。
在人才培养中,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提高人才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倡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使大批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人才茁壮成长。
健全机制营造环境
人才既然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就有一个优化配置和有效开发利用的问题。
应该以制度建设为根本,积极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抱负、发挥才智的机制和环境。
改革和创新人才管理体制。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
落实用人单位的自主权,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和吸纳人才的主体地位,发挥高校、科研机构在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
加强人才中介机构和科技服务组织在人才开发中的作用。
打破人才的部门、单位壁垒,加快发展人才市场,完善人才市场服务功能,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完善开放、灵活的人才市场配置机制。
在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基础作用的同时,加强党和政府的宏观调控。
建立和完善人才的竞争、激励和选拔机制。
竞争和激励能够激发人才的创新欲望,激活人才的创新潜能。
选拔龙驹骏马更重要的是要将马送上赛场。
竞争可以实现人才的优胜劣汰,保持人才队伍的良性循环。
要用好的机制和好的作风选人。
选拔人才要有博大的胸怀和广阔的视野,打破选人用人中论资排辈的观念和做法,不拘一格,用人所长。
既要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又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既重视有所成就的人才,也关注具有潜能的人才;既重视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才,也要把民营科技企业、受聘于外资企业的专门人才纳入视野。
要制定相应对策,开发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和资源,广泛吸纳人才,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形成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我国要跟上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必须不断培养出成批的优秀年轻人才。
大批优秀年轻人才成长起来并后来居上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
的标志。
我们的时代是呼唤人才也造就人才的时代,我们的事业是需要人才也造就人才的事业。
我们要真正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善于用伟大的事业来凝聚人才,坚持用崇高的精神来激励人才,努力用真挚的感情来关心人才,注意用良好的待遇来吸引人才,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中华民族新盛世。
顺势弄潮大有作为——全面认识和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就是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以前那些由于民族、国家、地域等因素所造成的阻碍日益减少,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
——投资全球化
——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强
二是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使生产质量提高、速度加快,交流与合作更广,贸易、投资、金融、销售、消费越来越超越国家界限。
三是国际经济组织日益发展和完善,在协调各国经济、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发展,稳定国际金融秩序和国际金融市场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立,更加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四是各国政府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各国政府为了使本国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占据有利地位,主动转变政府职能,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实行必要的体制改革,完善国内行政立法和经济立法,以更好地适应和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对于经济全球化,不同的国家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现在的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
我们需要的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经济全球化,国家不论大小,不论南北,都应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少数国家的富裕不应该建立在其他国家的贫困之上,南北差距、贫富差距应逐步缩小,而不是日益扩大。
我们需要的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的经济全球化,它需要的是相互尊重,相互促进,坚决反对那种利用经济全球化,把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的做法。
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既有利,也有弊。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主要体现为:一是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如市场的扩大使比较优势拥有更多的实现机会,要素的流入使闲置资源得以利用,直接投资有利于加速发展中国家先进产业的形成。
据统计,1990年至1997年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金增长了5倍,年均流量达2650亿美元。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伟大的成就,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的结果。
二是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
经济全球化使整个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各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这就有利于克服封闭、保守、狭隘的观念,促进各国、各民族之间物质、文化和人员的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沟通、合作和友谊。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主要体现为:首先,增大了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的风险。
由于历史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原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国际经济风险面前更具有脆弱性。
例如,迄今为止的国际金融体系,是以发达国家的利益为基础形成的,本身既没有反映发展中国家的现实,也不利于发展中国家防范金融风险。
其次,各国各地区的发展差异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在发达国家尽享全球化“红利”的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却饱受贫穷落后之苦。
第三,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主权容易受到冲击和削弱。
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总体上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制定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这类重要的经济组织也是被西方发达国家所控制。
某些经济发达的大国动辄以经济制裁相威胁,给不听从其指挥的发展中国家造成很大经济困难,甚至使有些国家的产业陷入绝境。
不仅如此,它们还利用经济全球化进程,以帮助和推动经济、政治改革为借口,试图把它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强加给发展中国家。
总之,从目前来看,并非所有国家、地区或群体都从经济全球化中获益。
积极参与趋利避害
经济全球化是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客观趋势,除了正视和积极参与之外,别无选择。
一方面,决不能因为经济全球化可能会给我们带来风险,就置身事外,甘当观潮派。
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必须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
我们必须树立起全球意识,具有世界眼光,以积极的姿态加入全球化进程,勇当弄潮儿,借助世界经济的舞台,实现振兴中华的大计。
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不能对全球化抱盲目乐观的态度,不应把全球化理解为西方强国会自动放弃强权政治和掠夺政策,以为从此便天下太平,世界大同,而要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有清醒的估计。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树立积极辩证防范风险的意识,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竞争中增强实力。
世界一些小国面临的经济全球化风险决不比我们少,它们能够勇于参与,借势长势,相信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也一定能够趋利避害,化解风险,展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和风采。
我们不能因中国是一个大国而妄自尊大,也不能因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妄自菲薄。
正确的方针应当是:既要积极、大胆,又要从容、谨慎,抓好机遇,战胜挑战,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中不断拓宽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空间。
09申论必读热点:反腐倡廉
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本届政府成立以来,认真贯彻中央的部署,按照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政府的要求,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反腐倡廉制度,推进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体制、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严厉打击以权谋私、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行为;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大治理教育、医药购销、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努力解决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查处了一批严重失职渎职和以权谋私的重大案件,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干部的责任。
当前政府廉政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是:规范权力运行的法制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依然存在;官商勾结、以权谋私、滥用行政权力的问题比较严重,腐败大案要案不断发生,少数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违法违纪行为影响恶劣;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铺张浪费现象比较普遍,行政成本高。
今年要围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深入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点抓好五项工作。
第一,深化体制改革和加强制度建设。
遏制腐败要把制度建设作为重点,从根本上消除滥用权力的问题。
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下决心再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许可项目,对确需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要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完善审批方式,实行“阳光”审批。
要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权力运行过程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内容,方便群众监督。
要健全对行政权力监督的体制机制,推行行政问责制度,抓紧建立政府绩效评估制度。
进一步强化政府内部的专门监督,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失职渎职等行为。
第二,继续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进一步加大查办商业贿赂大案要案的力度,对行政机关公务员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案件,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对商业贿赂比较严重的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等领域的案件要重点查办。
抓紧研究制定法规制度,强化对经营者和从业者的引导、约束和监管。
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第三,坚决刹住违规建设楼堂馆所的不良风气。
对于违反规定拟建和在建的楼堂馆所,坚决停建和缓建,已建的要根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置。
现有办公楼已经达到标准的,一律不准改扩建或购买办公楼。
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不得批准新建培训中心项目。
要完善项目建设审批程序和监管机制,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规模、占地面积、装修及设备标准、项目工程造价和资金来源。
严格公共财政支出管理制度,增强预算透明度。
第四,进一步加强政风建设。
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作风,办一切事情都要勤俭节约,精打细算,讲求实效,反对大手大脚,奢侈浪费。
要严格控制公务消费,规范政府机关公务接待,严格管理和规范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的职务消费。
要下大力气解决会风文风问题,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
全面清理和严格控制各种名目的节庆、达标评比和表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