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切口与缝合
腹部横切口皮肤及皮下脂肪全层缝合的临床观察

层 、 膜 层均 采 取撕 拉 的方 法 , 腹 使行 走 于其 中的 血管 、 神经 借
助 于其 血管 、 神经 本 身 的弹 性完 整地 保 留下 来 。这 样 既减 少 了手 术 中出血 , 减 少 了因 出血 而结 扎 血管 或 电凝 止 血造 成 也 的局 部 脂 肪组 织缺 血 、 死 , 坏 因此有 利 于手 术后 恢 复 。 肤 皮 及皮 下脂 肪 全层 缝 合 , 使脂 肪 细胞 破 坏小 , 肪 液化 减少 。 脂 但 不缝 合皮 下 脂肪 层 担心 留有 死 腔 , 因此 皮肤 及 皮下 脂肪 全 层
间缩 短 、 出血 量减 少 、 术后 并 发症 少 、 后恢 复 快 、 术瘢 痕小 等优 点 , 得 临床 推 广应 用 。 手 术 手 值
『 键 词 1 部 横 切 口 ; 肪 组 织 ; 合 技 术 关 腹 脂 缝
【 图分类 号] 1 中 R6 5
【 文献 标识 码]C
【 文章 编 号】1 7 — 7 1 2 1 ) 8 b 一 5 — 1 6 4 4 2 (0 0 0 ( ) 1 7 0
合腹 直肌 前鞘 , 再用 传统 方 法皮 肤及 皮 下 脂肪 分 两层 4号 丝 线 间断缝 合 , 术后 第 7天拆 线 。 手
1 . 计 学 方 法 3统
[ 参考 文献】
『1 马彦 彦 . 式 剖宫 产 术 『 . 京 : 京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社 , 9 . 1 新 M] 北 北 1 7 9 『l汪 良能 . 形 外 科 学 f .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9 914 . 2 整 M1 北 人 1 8:0 4
腹部切口二次缝合知情同意书

腹部切口二次缝合知情同意书
腹部切口二次缝合知情同意书是一份文件,用于确保患者在接受腹部切口的二次缝合手术之前,充分了解手术的目的、风险、利益和可能的并发症,并且自愿同意接受该手术。
在这份知情同意书中,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1. 手术目的:说明手术的目的,例如修复腹部切口的裂开或感染,以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进一步的并发症。
2. 风险和并发症:详细列出可能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术后感染、出血、手术失败、疤痕形成、神经或血管损伤等。
同时也会说明风险的发生率和可能的后果。
3. 利益:说明手术的预期利益,例如通过二次缝合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和恢复,减少感染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等。
4. 替代方案:提供其他可能的治疗选择,以便患者了解是否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问题,比如保持原样或使用其他修复技术。
5. 后续护理和康复:提供术后的护理要求和康复建议,包括伤口护
理、服用药物、限制活动等。
6. 法律责任:明确患者已经被告知手术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并且同意接受手术,免除医生或医疗机构因手术风险导致的任何责任。
这份知情同意书的目的是确保患者有权知情并做出自主决策,同时也是医生和医疗机构的法律保护措施,以确保手术过程的透明度和合法性。
腹部再次手术切口两种缝合方法比较

-24主国塞旦医刊垫!Q生!旦筮!!盔筮!!翅£堕墅!墼』!望垡璺!堂里塑鲤塑!丛鲤i!i咝!业:垫!Q:!!!:≥!t盥!:!§腹部再次手术切口两种缝合方法比较徐勇超王刚成韩广森任莹坤李剑【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再次手术切口新缝合方法的效果。
方法将80例再次原切口进腹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比常规缝合方法和改良缝合方法的耗时及愈合效果。
结果改良组腹部切1=/缝合时间远短于对照组(P<o.05),改良组加例腹部切口术后无一例裂开,对照组6例切口裂开。
结论改良组方法明显优于常规切口缝合方法。
【关键词】切口;缝合;裂开C om pa r i s on be t w ee n t w o s ut ur e m ot hods of sec onda r y expi or y l apar ot om y X U Y o ng—c hao,W A N G G an g—che ng,H A N G uan g—s en,R E N Y i ng-kun,L I J i an.D epar t m ent of G ener al Sur ger y,H enanT um or H o s pi t al,Zhen gzho u450008,C hi na【A bst r act】O bj ect i v e T o s t udy t he m odi fi ed m et hod of sa t ur at i on of s econdar y i n ci si o n of ab—dom i nal oper at i on.M ethods A l l of80pat i en t s w er e ope r at ed s econdl y.A m ong of t hem,t he i n ci si o n of40pat i en t s w e re s ut ur ed w i t h t he new m et hod,t he ot her s w i t h t r a di t i on al m et hod.T he t i m e of sa t ur a t i onand st i che s r em ove w a s com p ar ed re spec t i ve l y.R e sul t s C om par ed w i t h t he t r a di t i on al m et hod,w i t h t hem o di f i ed m et h od t he t i m e of sa t ur at i on w a s shor t e r(P<0.05).T he r e w a s n o i nc i si on of pa t i ent s t o s pli topenw i t h t he m od i f i ed m et hod.B ut t he i nci s i ons of6pa t i ent s w e re spl i t ed open w i t h t he t r adi t i onal m et h—od.C oncl us i ons T he m et h od of m od i f i ed sa t ur a t i on of s econdar y i nc i si on of abdom i nal ope ra t i on i s m or esuper i or t ha n t he t r a di t i on al m e t hod.【K ey w or ds】I nc i s i on;S ut ure;Spl i t open再次手术切口愈合是外科切口愈合的难点之一,由于受瘢痕、血供、异物、炎症反应及局部张力过高的影响,往往发生切口感染,延期愈合。
下腹部手术切口皮内缝合与普通缝合的临床分析

[ 词 】 下腹 部手 术 ; 内 缝 合 ; 通 缝 合 关键 皮 普
【 图分 类 号 】R 1 .8 中 7 99
随着 社会 的不 断进 步 . 们生 活水 平 日益 提 高 。 人 手术 患 者对 术 后伤 口的愈合 也 有 了更 高 的要 求 . 如 要求术 后 伤 口愈 合快 、 痕小 、 院时 间短 等 。腹 部 疤 住 切 口缝 合是 外科 的基 本操 作之 一 妇 女下腹 部 脂肪 层 很厚 . 术后 易 出现液 化 . 如何保 证 手术 切 口愈 合 良
1 统计 学处 理 采 用 x 检验 和 t . 5 z 检验 。 2 结果
此 .我 们将下 腹 部手术 切 口皮 内缝 合与普 通 缝 合进
行 了 0 7年 1月 ~ 2 0 0 8年 1月 在 我 院
施行 腹部 手术 的 2 0例 患者 实 验组 行剖 宫 产手 术 0 7 6例 . 妇 年 龄 2 ~3 孕 0 5岁 。 均 年 龄 2 . . 均 平 66岁 平 体重 6 .k , 科 手术 2 47 g 妇 4例 , 中子宫 切除 术 9例 。 其 子宫 肌瘤 剔 除术 1 2例 . 附件 切 除术 3例 . 年龄 2 ~ 8
好 同时又减 少瘢 痕 . 合 的技术 和 方法 十分 重要 。 缝 对
替 对 应缝 合 。 紧 缝 线 , 合 两侧 皮 肤 , 连 续 缝 合 拉 对 呈
至 另一 顶端 .纵 切 口针 距 为 O5 08m.横切 口约 . .e 1 e1最后 将 线残 端埋 人 距该 顶 端 外侧 约 1 c . /. 01 . m皮 5 内 对 照组按 常 规缝 合 。 根据脂 肪 层厚 薄情 况 , 选择 是否 缝 脂肪 层 . 1号丝 线 间 断缝 合 腹部 切 口皮 肤 . 两 组缝 合 完毕 后 用敷 料 履盖 切 口并 用 纱 袋压 切 口 6 h 术后 使用 氨苄 青霉 素预 防感 染 . 有青 霉素 过 敏史 者 。 使用 头孢 噻肟 钠 预防感 染 1 临床观察 . 4 观 察 两 组 手 术 时 间 及 皮 肤 缝 合 时 间 、 口愈 合 、 院天数 、 切 住 皮肤 疤痕 等 指标 。
下腹部切口缝合方式与切口愈合的临床分析

皮 下 脂 肪 层 不 缝 合 者 ,则 大大 缩 短
了手 术 时 间 ,消 除 对 皮 肤 及 皮 下 组 织 血 供 的影 响 . 线 结 的 异 物 刺 激 , 少 组 织 无 减
2 0 1 2) 7 — 9 0 9, 3( : 7 7 .
2
结 果
的异 物 排 斥 反 应 , 口局 部组 织 较 软 , 切 有
浙 江创 伤 外 科 2 1 0 0年 1 0月 第 l 第 5期 5卷
Z J J Tam ̄i,co e 0 0,o.5 N . H ru cO tbr 1 V 1 , o5 2 1
-8 6 3・
・
诊治分析 ・
下腹部切 口缝 合方式与切 口愈合 的临床分析
丁慧 青
1 临 床 资 料
1 方 法 : 用 麻 醉方 式 为 连 续 硬 膜 外 腔 , . 2 采 缝合 越 密 , 对 合 越 好 , 则 愈合 也 越 佳 , 处可 以用 邦迪 创 可 贴 粘 贴 加 固 ,使 之 紧 麻 醉 加 腰 麻 的 复 合 麻 醉 :按 常 规 行 子 宫 这 就 消 耗 了手术 者大 量 的时 间 况 且 缝 密合 拢 , 样 做 有 效 地 消 除 死 腔 , 不 阻 。 这 且 下 段 剖 宫 产 术 并 连 续 缝 合 腹 膜 及 连 续 缝 合 皮 下 脂 肪 层 时 手 术 针 对 局 部 的 血 管 、 断皮 下 脂 肪 层 间 的 血管 网 . 静 脉 、 巴 使 淋 合腹壁筋膜 , 下脂肪层彻 底止血 , 皮 4号 神 经 均 有 不 同程 度 的 损 伤 .从 解 剖 特 点 回 流 通 畅 , 少 了 组 织 水 肿 , 免 积 血 , 减 避 可 吸 收 线 连续 皮 内 缝 合 皮 肤 ,观 察 组 皮 可 知 任 何 方 向缝 合 腹 壁 切 口皮 下 脂 肪 层 有 利 于切 口愈 合 。 后 不拆 线 , 院 时 间 术 住 下 脂 肪层 不予 缝合 :对 照组 下 腹 部 直 切 组 织 时 ,都 会 阻 断 血 管 网 ,影 响 组 织 血 短 , 医疗 费 用 低 , 口美 观 , 得 在 I 床 切 值 口的 皮 下 脂 肪 层 行 间 断 缝 合 , 间距 为 1 供 :缝 线 打 结 的 松 紧 度 也 会 影 响 切 口 的 推 广 。 厘 米 ,横 切 口的皮 下脂 肪层 则 间 断缝 合 愈 合 , 打 结 过 松 , 有 止 血 不 彻 底 , 如 则 易 5针 ; 4组 患 者 术 后 用 腹 带 及 外 用 沙 袋 形 成 皮 下 血 肿 , 留局 部 死 腔 : 过 紧 , 遗 如
腹部切口全层缝合与分层缝合临床分析

腹部切口全层缝合与分层缝合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腹部切口全层与分层缝合的术后恢复情况。
方法:收治腹部中大手术直切口患者196例,随机分两组,每组各98例,分全层、分层缝合切口组,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通过电话及门诊随访3个月。
分层缝合有3例切口全层裂开,重新缝合2例,1例长期换药愈合。
全层缝合未发生裂开。
不计切口皮下脂肪液化。
分层缝合有2例切口疝形成,全层缝合无,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部在长切口采用全层缝合技术是一种安全、节时可行的方法,可明显降低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不吸收慕丝线腹部大长切口切口裂开腹部切口愈合是衡量手术质量、预后恢复的主要因素之一。
恶性肿瘤患者影响后续治疗,怎样又快又好的缝合腹部切口是外科医生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为此,通过4年的临床对比观察,认为采取全层缝合法效果较理想,现报告如下,仅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2005年5月~2009年12月收治剖腹大中手术患者196例,其中胃(上、下半胃)101例,结直肠74例,胆十二指肠7例,肾泌尿系5例,其他9例。
正中切口138例,旁正中13例,腹直肌切口45例。
切口长度15~20cm 33例,20~30cm 147例,30~40cm 16例。
随机分组对照、试验观察。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性质、部位、切口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缝合材料和方法:所选患者,完成手术后,随机分别按两种方法缝合腹部切口。
全层缝合者采用“10”号慕丝线行全层缝合包括腹直肌前后鞘、肌层、腹膜,要求边距2cm间距2~3cm[1],用“7”号慕丝线于其间加缝腹直肌前鞘2~3针,边距1cm,使各针距≤1cm,前鞘缝合后无腹直肌裸露,第1针以一侧腹直肌前鞘进针,依次穿过前鞘、腹肌、后鞘、腹膜,至另一侧腹膜、后鞘、腹肌、前鞘,拉紧打结(外科结),提起各结扎线尾钳夹,其间前鞘分别加2~3针,包埋腹直肌。
皮肤皮下及浅筋膜用“1”号慕丝线间断一层缝合,边距1cm,使各针距1cm。
腹壁切口缝合技术与缝合材料选择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

问题4:影响切口愈合有哪些因素?
评论:切口本身的状态对愈合很重要。77.1%的专家赞 同组织灌注或血液供应显著影响切口愈合,74.3%的专 家赞同切口组织坏死影响切口愈合,80%的专家赞同异 物影响切口愈合,此外,91.4%的专家赞同局部感染或 污染影响切口的愈合。
。
问题4:影响切口愈合有哪些因素?
影响切口愈合的主要有病人因素、局部因素和手术因 素。
1 影响切口愈合的病人因素
(1)年龄
证据等级弱, 94.3%专家赞同,推荐等级强。
(2)合并症:糖尿病
证据等级较强,推荐等级强,100%专家赞同。
评论:2010年,Ata等[3]对普外科病人术后高 血糖及手术部位感染进行了系统性回顾。结果提示, 术后高血糖是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而术后早期严格控制高血糖能够显著减少手术部位感 染的发生。
问题6:在缝合方式的选择上,适当 的缝线切口比、缝合宽度、针距可
减少切口并发症
问题7:在缝合方式的选择上,分层 缝合与整块缝合哪项更优
推荐:整块缝合。 证据等级中,推荐等级较强。 评论:1998年,Weiland等[9]的Meta分析提示 整块缝合能够显著降低切口疝及切口裂开的发生 率,效果明显优于分层缝合。2001年,Rucinski等 [10]的研究显示腹部手术后优先采用单股可吸 收缝线整块缝合。
问题8:如何选择正中切口筋膜层次 缝合材料
问题9:在关闭正中切口筋膜时,使用含抗 菌剂缝线是否能减少手术部位感染发生
推荐:使用含抗菌剂缝线能有效减少手术部位感染发 生。 证据等级强,推荐等级强,85.7%专家赞同。 评论:2013年,Edmiston等[13]的Meta分析提示, 含有三氯生抗菌剂的缝线能够显著降低择期手术病例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2013年,另一项Meta分 析得到了同样的结果[14]。2014年,Daoud等[15] 的Meta分析加入了2项RCT研究,进一步证实含三氯生 抗菌剂的缝线能够降低清洁、清洁-污染以及污染手术 部位的感染发生率。
缝合方法改进在腹部切口愈合中的意义

切 E感染是腹部术后常见并发症 , 1 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 加 增 患者痛苦 和经济负担。为减少切 口感染率 , 我院对切 口缝合方法
进 行 了改 进 , 取得 满 意 的效 果 , 道 如下 。 报
染监测小组制定 的《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I l l
1 . 统计学方法 .3 2
差异 。
计量 资料 以 ±s 表示 , 采用 S S 7 P S 1. 0软
件包进 行 t 检验 。计数 资料行 x 检验 , <O0 认 为存 在显著 P .5
1 资料 与方法
1 一般 资料 . 1
2 结果
两组 患者 的术后切 口总感 染率存在显著差异 ( <0 1 , P . )在 O I 切 口、 类切 口的术后切 口感染率上无显著差异 ( >O0 ) 类 V I P .5 , 在 Ⅱ类切 口、 Ⅲ类 切 1 的术后 切 口感染率上存 在显著差异 ( < 3 P 0 5 。两组切 口愈合情况 比较。见表 2 . ) 0 。
合线 的应用 , 缝线强度增加 , 使切 口连续缝合成 为可 能。而连续
注: 两组各项 比较无统计学 意义 ( P均>O0 ) .5
12 方 法 .
缝合相 比间断缝合具有缝合迅速 、组织受力均匀 、对组 织切 割 少 、减少线结等优点 。对于污染 的切 口,若病原菌 小于 15 0 个 /m , c 3常不会导致感染。 但若切 口中含有 坏死组织或异物 , 并发感 染所需 的病原菌远低 于这一数 目。而新 材料缝线具有抗菌作用 , 减少 细菌在缝线上定植 , 与组 织相容性 好 , 并 异物反应少 。据此 我 院对常规缝合法进行改进并在腹部开放手术 中应用 ,使腹部
产科腹部切口美容缝合与传统缝合方法的对比分析

产科腹部切口美容缝合与传统缝合方法的对比分析作者:王会先李金枝鲁文君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切口美容缝合方法的效果及价值。
方法:选择产科215例采用美容缝合法的病例作为观察组,并设同期常规缝合方法的215例患者进行对照观察,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观察组无1例切口感染裂开,4例有较轻微的线结反应,经过TDP照射术后3~5 d出院。
对照组1例脂肪液化较重,以致术后发热,伤口裂开;7例较轻的脂肪液化,11例线结反应,术后5~16 d伤口拆线出院。
结论:腹部切口美容缝合较传统缝合,操作简单,伤口局部反应少,甲级愈合率高,遗留瘢痕小,符合美学要求;不需要拆线,可缩短住院时间,床位周转快,符合产科以年轻女性患者为主、住院病源多的需求,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科;腹部切口;美容缝合;传统缝合本科自2003年美容缝合腹部切口,期间不断改良,近5年广泛采用可吸收线美容缝合,具有伤口感染少、甲级愈合率高、腹壁瘢痕小、术后无需拆线、可以尽早出院等优点,比较理想。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5年来在本科住院分娩行剖宫产术的4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15例。
观察组:年龄19~36岁;横切口207例,纵切口8例;大于或等于两次下腹部手术者3例,肥胖者(体重达到或超过90 kg)9例,消瘦者(体重低于50 kg)2例,合并贫血21例,合并低蛋白血症5例。
对照组:年龄20~39岁,其他资料均与观察组无统计学差异。
术前术中术后大出血(出血大于1000 ml)、DIC施行子宫切除或其他原因放置引流管者除外,而且排除严重内外科合并症者。
1.2 方法关腹均用1-0号可吸收线荷包缝合腹膜(纵切口可“U”字缝合)、“8”字缝合肌肉层、连续缝合筋膜,络合碘消毒切口边缘皮肤,有瘢痕者先切除再修剪消毒。
观察组用3-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皮下脂肪层、连续皮内缝合皮肤。
自切口远端缝合皮下脂肪层1针,打结,连续真皮层内缝合皮肤(进针深度以接近脂肪层又不致引起切口对合不齐为宜,尤其腹中线对合),到对侧切口外约2 cm处出针,适当拉紧缝线,贴近皮肤剪除尾线,皮肤外不可见缝线。
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缝合方法探讨

观察 组 的切 口脂 肪 液化 率 明
显低 于对 照组 , 观 察组 的 甲级 愈合 率 明显 高 于 对
两组 切 口愈合 情 况 比较
多渗 液 , 切 口愈 合不 良, 皮 下 组 织 游离 , 渗 出液 中 可见 漂 浮的脂 肪滴 , 切 口无 明显 的红肿 及压 痛 , 切
下腔联合麻醉 , 使用冷刀 、 高频电刀结合手撕皮下 脂肪的方法逐层 开腹 。进 入腹腔 , 缝合腹膜后 中
央 的 前鞘部 分 及 两旁 的筋 膜 延 续 部 分 , 采 用 强 生 0 / 1 可 吸 收线 连续 缝合 。观 察 组 采 用 强 生 7号 丝
第2 0 2医院妇产科 1 1 0 8 1 2
2 . 1两组 患 者 年 龄 、 体 重指数、 术 前 血 红蛋 白含
量, 及术中失血程度的比较 性。
见表 1 , 差别无显著
《 沈阳部队医药》
・
7 6・
表1
两组患者年龄 、 体重指数 、 术 前血 红蛋 白含量及术 中失血情况 的比较
据 分析 采 用 t 检验 和 检 验 , P< 0 . 0 5为有 显 著
3 . O c m( 见附图) 。同法缝合 整个 切 口后 , 再依
次打结。再于两针缝合间隔中点处均由中号角针
及1 号丝线于距切 口皮缘约 1 . O e m处 , 缝合皮肤 及 皮 下深 约 1 . 0~1 . 5 e a 脂 肪组 织 并 打 结 。全 部 r 缝合后使用 有齿镊对合皮肤切缘 , 术毕 。对照组 则采用传统缝合方法 : 用大号缝合针及 1 号丝线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临床 资料
依照《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 防
产科腹部切口美容缝合与传统缝合方法的对比分析

产科腹部切口美容缝合与传统缝合方法的对比分析【摘要】目的:探究产科腹部切口美容缝合与传统缝合方法的对比分析。
方法:选取60例采用美容缝合和传统缝合方法进行术后缝合的患者,在其手术后对其进行留院观察并分析观察的结果。
结果:60例患者中有3例有较为轻的线结反应,在经过一定处理后也健康出院。
另外,对照组中有2例副作用较重,2例脂肪液化,4例线结反应。
结论:美容缝合手术伤口方法相比传统的缝合方法既操作简单又能够美化伤口,快速痊愈,这一方法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应大力推广。
【关键词】产科;腹部切口;美容缝合;传统缝合本文采集选取了自2011年到2013年来我院进行产科腹部美容缝合的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随着美容技术的提升,美容缝合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腹部切口缝合所具有的不留疤痕、感染性低、住院治疗期限短等优点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优势,对于患者的具体临床情况整合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根据2011年~2013年来我院我院进行产科腹部美容缝合的60名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都为30人。
对于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在22岁到64岁之间,水平切口19例,竖直切口4例,数量大于两次下腹部手术患者,偏肥胖的患者16例,偏瘦患者9例,腹部低蛋白患者3例。
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的是产科腹部切口美容缝合的方法。
对照组:年龄在26岁到68岁之间,水平切口20例,竖直切口1例,数量小于两次下腹部手术患者,偏肥胖的患者9例,偏瘦患者3例,腹部低蛋白患者4例。
对于对照组的患者进行的是传统缝合方法。
除此不同外,其他方面的数据都大致相同,1.2方法对患者的缝合部位都采用1-0号可吸收线盒包进行美容缝合,其中横向切口采用“8”字处理肌肉层,纵向切口用“U”字缝合,首先连接筋膜,对美容缝合部位进行杀菌消毒,并减除多余的组织和残余物质,用3-0吸收皮下组织和内缝合皮肤。
从远端切口开始打底,用针头刺出真皮层内缝合皮肤,贴近皮尾缝合线,当距离侧外口2cm时出针,此时要注意注射的力量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否则会对患者的手术治疗造成不良影响。
腹部正中切口缝合的打结方式

腹部正中切口缝合的打结方式
腹部正中切口缝合是一种常见手术技术,用于治疗腹外科疾病。
它是
将腹部正中的切口进行缝合的方式。
在此类手术中,手术技术要求高,而且操作艺术性也较强,有较高的技术难度。
腹部正中切口缝合的基本步骤如下:
首先,把缝合线从外部拉到腹腔内,然后用绷带对外侧的缝线牢固固定,线的位置应尽量接近正中剖腹部切口。
其次,在受检者正中切口上进行贴痕或半贴痕缝合,一般利用缝合针
和双头线逐渐完成缝合。
一般在缝合过程中,缝合员会给受检者施加
一定的拉力,以保证缝合的完整性和效果。
然后,可以用缝线和缝合针对切口周围的皮肤进行缝合,以增强皮肤
的整体紧绷性,并防止切口断裂。
最后,将缝好的切口外表层的皮肤用绷带牢固缠绕,彻底完成腹部正
中切口的缝合。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在完成腹部正中切口缝合手术时,医生应该遵守
相关的技术规范,以确保手术安全、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腹部正中切口缝合是治疗腹部疾病的常见手术。
从基本步骤到细节操作,都需要具备相当的技术水平。
在手术中,需要牢记缝合的步骤,
多留意安全,并努力提高操作技术,以实现完美的手术效果。
剖腹产腹部切口美容缝合与传统缝合方法的比较分析

剖腹产腹部切口美容缝合与传统缝合方法的比较分析目的:探讨剖腹产腹部切口美容缝合方法的效果和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我所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间进行剖腹产的产妇100例,用随机法把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5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剖腹产腹部切口美容缝合法,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剖腹产腹部切口常规缝合法,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切口的愈合情况以探求简便、适用又美观的缝合方式。
结果:实验组无切口开裂感染,2例有轻微的线结反应,经过TDP照射后4~6天出院。
对照组1例出现较重切口脂肪液化,以致术后发热,伤口开裂,2例出现轻微切口脂肪液化,4例有轻微线结反应。
结论:剖腹产腹部切口美容缝合较传统缝合方法,操作简单,伤口局部反应少,甲级愈合率高,术后伤口瘢痕不明显,符合美学要求;不需要拆线,患者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剖腹产;切口;美容缝合;传统缝合随着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愈来愈高,更多的女性患者在选择剖腹产的同时更追求美观,术后切口疼痛和瘢痕的形成已经成为产妇所考虑的问题。
目前,剖腹产腹部切口美容缝合能够满足以上要求,并在我所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所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间进行剖腹产的产妇100例,用随机法把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50例。
实验组:年龄20~35岁,腹部横切口46例,竖切口4例。
对照组:年龄19~34岁,腹部横切口43例,竖切口7例。
两组患者均无相对肥胖、低蛋白症、有出血倾向、腹壁水肿等情况,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缝合方法实验组采用3-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皮下脂肪层、连续皮内缝合皮肤。
自切口远端缝合皮下脂肪层1针,打结,连续真皮层内缝合皮肤,到对侧切口外约2cm 处出针,贴近皮肤剪掉尾线。
对照组采用1号线间断缝合皮下脂肪层,再用1号线间断缝合皮肤。
若患者伤口出现脂肪液化,情况严重者拆线、清创、引流,待肉芽健康后用蝶形胶布对拉固定;脂肪液化轻微者采用TDP照射,延迟拆线。
肠吻合操作方法缝线

肠吻合操作方法缝线
肠吻合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技术,用于恢复消化道的连续性。
下面是肠吻合操作的一般步骤:
1. 打开腹腔:在患者的腹部进行切口,以便进入腹腔。
2. 寻找断裂部位:检查消化道的断裂或切除部位,确定需要进行吻合的位置。
3. 肠道切除(如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切除一段受损的肠道。
4. 管状结构重建:将两段肠道的断口从外到内进行一层层缝合,以重建肠道的管状结构。
5. 肠道吻合:将两段肠道的断口缝合在一起,一般使用缝线进行吻合。
6. 缝线选择: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判断,选择合适的缝线进行吻合,常见的有可吸收的缝线或不可吸收的缝线。
7. 缝线技术:使用手术器械将缝线穿过肠道的壁组织,然后进行连续或间断缝合,确保吻合部位紧密而牢固。
8. 血管吻合(如果需要):如果肠道吻合后发现血管供血不足,可能需要进行血
管吻合手术,以保证吻合部位的血液供应。
9. 恢复肠内外的连通:如果需要,将吻合部位与其他消化道组织(例如胃、结肠等)进行进一步的吻合,以恢复消化系统的连续性。
10. 切除过多的组织:如果吻合后发现肠道有过多的组织病变或质量不好,可能需要进一步切除。
11. 检查吻合情况:确认吻合部位的血液供应良好,并且吻合处紧密无漏。
12. 关闭腹腔:将腹腔内的器官置回原位,并进行层层缝合,以关闭腹腔。
这只是一般性的肠吻合操作步骤,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技术可能会根据病情、手术者经验和医院设备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手术操作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来进行,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如果您需要进行肠吻合手术,建议您咨询专业医生或外科医生,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腹部手术解剖层次

腹部手术解剖层次
在进行腹部手术解剖时,医生需要按照特定的层次逐步进行操作,以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外到内的层次介绍腹部手术解剖过程。
1. 皮肤层:腹部手术开始于皮肤层的切口。
医生会根据手术的需要,在合适的位置切开皮肤,以便进入腹部。
2. 皮下组织层:接下来,医生会穿过皮肤层进入皮下组织层。
这一层主要包括脂肪和结缔组织,医生需要小心地分离组织,以便进一步深入。
3. 腹直肌层:在穿过皮下组织层后,医生会达到腹直肌层。
腹直肌是腹部的主要肌肉,医生需要小心地分离肌肉纤维,以便暴露内脏器官。
4. 腹腔膜层:穿过腹直肌层后,医生会进入腹腔膜层。
腹腔膜是腹腔内脏器官的保护膜,医生需要小心地切开腹腔膜,以便进入腹腔。
5. 腹腔内器官层:一旦进入腹腔,医生将能够看到腹腔内的各种器官,如胃、肝脏、肾脏等。
医生根据手术的目的,会选择特定的器官进行操作。
6. 血管和神经层: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小心地处理血管和神经。
血管的损伤可能导致出血,神经的损伤可能导致感觉或运动功能的
障碍。
7. 结缔组织层:在手术结束时,医生会逐步修复各个层次的组织,包括结缔组织。
这一层主要起到支撑和连接组织的作用。
8. 皮肤层:最后,医生会缝合皮肤层,以恢复手术切口的完整性。
缝合通常使用可吸收的线或非可吸收的线。
腹部手术解剖层次的清晰划分和有序操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步骤。
医生需要对腹部的解剖结构有深入的了解,并严格按照层次进行操作,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妇产科全层缝合腹部皮肤切口法与丝线缝合法对比分析

1345 ·经验交流·
妇产科全层缝合腹部皮肤切口法与 丝线缝合法对比分析
许广宁 张广意
2003 至 2006 年我们在非洲贝宁 国家的 莫诺省中 心医院 工 作 ,其间对首次手术的妇产科各类手术腹部皮肤 切口的缝合 进 行了传统方式的缝合及 用可吸 收合 成线自 筋膜 层至脂 肪全 层 连续缝合后反转皮内缝合新方法各 104 例进行 比较 ,认为新 方 法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腹部 皮肤 不留 针眼 ,切口对合良 好 ,无 需 拆线 ,患者从心里上到生理上接受较好 ,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 2003 至 2006 年首 次进行 妇产 科手术 的 患者 208 例 ,年龄 18~60 岁 ,平均 39 岁 。其中剖宫产术 130 例 , 妇科手术 78 例 (子宫切除术 38 例 ,附件切除术 40 例) 。均为腹 部横切口 ,术前无其他手术史 。 1.2 方法 随机将 208 例 患者 分为 2 组 ,每组 104 例 。一组采 用新方法缝合腹部切口 ,即用美国达吉公司的无 菌合成可吸 收 性合成线 ,选 择 W9027 120 淡蓝色可吸收合成线 ,长度 1. 5 m ,自 带圆针 。常规缝合腹膜后用 W9027 120 缝线从切口一侧的顶端 皮下进针贯穿切口两侧腹直肌前鞘至对 侧皮下出针 ,第一针 在 切口的顶端打结 3~4 次 ,随后连 续缝合皮下 的筋膜脂 肪全层 , 针距 1 cm 左右 ,拉紧缝线至切口的另 一端后 换穿三角 皮针 ,将 未用完的缝线反转进 行皮内 缝合 ,缝 线松紧 度适 中 ,使皮肤 对 合平整似一线状 ,缝线最 后从最 初进 针的皮 肤切 口顶端 穿出 , 不穿过皮肤 ,于顶端穿出后留 1 cm 左 右的线 头在皮肤 外 ,术后 第 2 天察看 ,线 头回缩 不见 ,不必处 理 ,如果线 头未回 缩 ,于平 行皮肤平面剪去线头 ,亦不 必再 做其他处理 。另 一组采用传 统 的缝合方式 ,即从 内到 外缝合 腹膜 、筋 膜 、皮下脂 肪 、皮肤层 四 层 ,用 720、120 丝线间断缝合 。 2 结果
腹白线切口缝合层级

腹白线切口缝合层级-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腹白线切口缝合层级是指在腹部手术中对腹白线进行缝合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手术目的,将缝合分为不同的层级,以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
这一技术在腹部手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腹白线是人体腹部肌肉的部分,位于两侧腹直肌之间,纵贯于腹壁的中央位置。
在腹部手术中,对腹白线的缝合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操作之一,它直接决定了手术伤口的稳固性和愈合效果。
腹白线切口缝合层级的选择和技术要点是指在腹白线切口缝合过程中,根据手术的需要和病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缝合层级和相应的缝合技术。
这些层级包括皮下组织的缝合、腹直肌的缝合和腹膜后组织的缝合等等。
每一层级的缝合都有其特定的技术要点,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经验和技能。
腹白线切口缝合层级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可以有效地减少手术切口的疝气发生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其次,它可以减少手术伤口的感染风险,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此外,它还可以减轻手术伤口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腹白线切口缝合层级的分类方面,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常见的分类方法,如Symmetric闭合法、包围法等。
不同的分类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手术情况,医生可以根据手术要求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腹白线切口缝合层级在腹部手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还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腹白线切口缝合层级的选择和技术要点,并不断进行研究和改进,以提高腹部手术的效果和质量。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
引言部分分为四个小节。
首先是概述,介绍腹白线切口缝合层级的背景和意义。
其次是文章结构,简要阐述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是目的,明确本文的研究目标和意图。
腹部手术的解剖

【手术步骤】
皮肤切开位于腹直 肌内外缘之间,距中 线3-4cm.切开皮肤、 皮下组织和腹直肌前 鞘后,用刀柄在腹直 肌中间做一小口直达 后鞘。然后用刀柄和 手指顺肌纤维方向顿 性分离,再切断并结 扎。后鞘显露后,与 腹膜一同提起切开。
1.2.4肋缘下斜切口
肋缘下斜切口为位于右或左侧肋缘下。
优点:显露良好,腹膜缝合较易。对肥胖 病人而肋角宽广者尤为适合。如前次胆道 手术采用直切口,再次手术时宜选用肋缘 下斜切口进腹。 缺点:损伤较大,需切断1或2根肋间神经 ,操作较直切口费时,
(2)用几把止血钳提起 腹直肌前鞘的内侧缘 ,以刀柄将腹直肌内 侧缘向外剥离。
1.2.3经腹直肌切口
经腹直肌切口亦可位于左或右侧,上、中 或下腹部。
优点:操作简便,可任意延长,显露一侧 脏器较正中和旁正中切口满意。
缺点:腹直肌鞘和腹直肌在同一矢状面上 被分开,在伤口尚未愈合期间不耐腹压; 且腹直肌纵行剖开后,至少有3根肋间神经 受损,内侧部分的腹直肌必将萎缩,影响 腹壁强度。
(6)提起止血钳, 向上剪开少许腹膜后 ,用左手食指与中指 插入切口中托起腹膜 ,将内脏挡开,在两 指之间继续剪开腹膜 ,扩大腹膜切口。
(7)经上腹部正中切口 或旁正中切口做手术时, 如上方显露不良,可切除 剑突。剑突切除后所增加 的显露范围,并非剑突本 身的长度。因膈肌在此处 附着于剑突后面,当剑突 切除后,向上延长的腹膜 切开可继续向膈肌延长, 切开膈肌4-5cm,使膈肌 下解剖结构更为接近。
(3)延长方便:切口要便于向两侧延长,以 迎合手术的需要,而不受到解剖关系的限制。
(4)损伤较少:切口对肌肉、血管和神经的损 伤应尽量减少。
(5)操作简便:切口的切口与缝合简单而省时
腹部切口缝合术PPT课件

黔西南州人民 妇科 陈燕 2017.3
1
第一节 下腹纵切口腹壁缝合术
• 手术造终后,重新检查各结扎处有无出血迹象 (血肿形成)。清点纱清点纱布、器械及腹垫证 实无误准备关腹。清理腹腔及清点纱布、器械、 腹垫这个步骤很重要,避免器械、纱布、腹垫遗 留在腹腔内。此外建立认真的清点制度也是避免 异物遗留的重要措施,尤其手术时间较长,手术 出血多,剥离面广,中间加用纱布(垫)者。如 在清点器械(包括缝针)、纱布中发现缺少,则 务必认真仔细查找,直至彻底查清为止。
3
二、手术步骤
(一)缝合腹膜 清理完腹、盆腔后,即可将肠管、大网膜放回原处。 用鼠齿钳夹持腹膜切口两侧及两端,以4号丝线或0号 可吸收缝线从切口中端开始缝合 。 缝针穿透腹膜及腹直肌后鞘,每侧不少于0.5cm,打 第一个结后,助手剪去短线头,拉紧丝线。当第二针 穿过腹膜后,手术者以持针器夹近腹膜处的线而助手 拉紧缝线,如此继续连续缝合(图5-25)。缝合 4~5cm后应介手指入腹腔缝合处触摸有无肠管和大网 膜缝夹于缝线中,这一点很重要。否则,如缝合肠管 可致肠梗阴或肠瘘而致腹膜炎甚至休克。如切口较长 或患者咳嗽,可于切口中部打结再继续缝合。
16
谢谢!
17
6
7
(二)清洗伤口
• 对手术时间较长,或为盆腔感染性手术者, 如乙状结肠代人工阴道手术,或直肠切除 低位吻合术等,缝丝腹膜后,应常规用清 洁无菌外用盐水冲洗伤口,以纱布蘸净或 吸净,去除血块及纱布线头等以防止感染。
8
(三)缝合筋膜
• 用三角针、7号丝线(有感染者用1-10可吸 收线)间断缝合腹直肌前鞘筋膜(图527)。
4
5
缝合腹膜
• 缝合最后一针时,将游离线头端拉长以便 打结(图5-26)。注意切口创缘留在腹膜 外及避免缝针捎挂膀胱壁。 • 如盆腔有脓液时,腹膜可改用0或1号铬制 肠线或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盆腔宜放导 管行闭式负压或正压引流,其引流导管应 在切口外侧另辟通道并固定。如为恶性肿 瘤术后需腹腔化疗者,其化疗导管也应按 此放置。
腹部切口二次缝合知情同意书

腹部切口二次缝合知情同意书尊敬的患者:您好!在您接受腹部手术后,我们发现了一些需要再次缝合的问题。
为了确保术后伤口的愈合和您的身体健康,我们需要对您进行腹部切口二次缝合。
在进行这一医疗行为前,我们特向您进行详细的知情说明,希望您能理解并签署本知情同意书。
一、手术目的和必要性腹部切口二次缝合是为了修复术后伤口的完整性,防止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术后伤口疼痛、裂开、感染等情况,这些问题需要及时处理。
腹部切口二次缝合能够有效地修复伤口,加快愈合过程,降低感染风险,减轻患者的痛苦。
二、手术方法和风险腹部切口二次缝合是在全麻或局部麻醉下进行的,手术时间约为30分钟至1小时。
具体操作过程为先清洗伤口,去除坏死组织和污物,然后用缝合线将伤口重新缝合。
手术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术后感染、伤口裂开、瘢痕形成等。
但我们将尽最大努力控制这些风险,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术后护理和康复术后,我们会为您提供相应的术后护理指导,包括如何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如何正确换药、饮食调理等。
请您严格按照护士和医生的建议进行术后护理,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和康复。
如果出现伤口红肿、渗液、发热等异常情况,请及时与医生联系。
四、知情同意和拒绝权利在您充分了解手术目的、方法和风险的基础上,您有权决定是否接受腹部切口二次缝合。
如果您有任何疑虑或担忧,可以向医生提问并寻求进一步的解释。
如果您拒绝接受手术,在书面拒绝意见被确认后,我们将不会进行任何强制性的医疗行为。
五、保密和隐私我们将严格遵守医疗保密原则,保护您的个人隐私和医疗信息。
手术全过程将在医护人员的监督下进行,不会泄露给任何无关人员。
六、法律责任和赔偿虽然我们将尽最大努力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手术风险无法完全避免。
在手术过程中,如果因医生或护士的过失导致了意外损伤,我们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赔偿责任。
请您在充分理解并接受以上内容后,签署下方的知情同意书。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以随时咨询我们的医生和护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肝胆外科研究所
陈 平 董家鸿
2014/7/23
1
腹部切口分类及选择
2014/7/23
2
切口选择的原则
• 接近病变部位、显露充分、操作方便; • 切开与缝合简单而省时; • 可方便的将切口延长; • 对肌肉、神经和血管的损伤小; • 术终缝合时张力小、术后疼痛轻愈合
2014/7/23
39
• 缝针再由对侧的相应部位穿出,然后将缝针穿过一 段小橡皮管,以此为衬垫,防止缝线割裂皮肤。每 间隔3-4cm 缝合一针,暂不收紧打结。一般缝合3 -5针。
2014/7/23
40
• 用可吸收线逐层缝合腹直肌前鞘和皮肤。最后将减 张缝线收紧打结。注意不要打结过紧,以免局部血 供受累,引起水肿甚至组织坏死。术后2周拆除。
• 缺点 腹直肌鞘和腹直肌在同一平面被分开,在伤口未 愈合期间不耐腹压; 腹直肌纵行分开后,至少有3根肋间神经受损伤, 内侧部分的腹直肌必将萎缩,影响腹壁强度。
2014/7/23
20
手术步骤
• 皮肤切口位于腹直肌内外缘之间,距中线3-4cm。 •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腹直肌前鞘后,用刀柄在腹
直肌中间劈一小口直达后鞘。 • 用刀柄和手指顺肌纤维方向钝性分离,遇腱划或肌
2014/7/23
13
用0号或 1号可吸 收线间 断
或“8”字
缝合
白线
2014/7/23
14
• 去除保护皮肤的消毒巾。 用酒精檫拭周围的皮肤。 然后用可吸收线分别缝 合皮下组织和皮肤。
• 缝合完毕后,挤出切口 内积血,用有齿镊对齐 皮肤切口皮缘,勿使内 翻。加盖敷料。
2014/7/23
15
旁正中切口
2014/7/23
36
• 用0号或1号可吸 收线间断缝合腹 外斜肌腱膜,再 用2-0可吸收线 分别缝合皮下组 织和皮肤。
2014/7/23
37
腹壁切口减张缝合
• 减张缝合是一种对腹壁切口的加强缝合。
• 用于老年体弱、严重消耗性疾病和营养不良 的病人。腹内压增高者、如肠膨胀、剧烈咳 嗽、腹水或妊娠等。
• 根据需要位于左或右侧、上、中或下腹部。
• 以右上、左下及右中部旁正中切口为常用,
• 后者最适合于诊断不明的急腹症,故又称为 剖腹探查切口。
• 本切口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容易延长,不损 伤腹直肌或肋间神经,血供较好,愈合优良。
• 不足之处是显露对侧的脏器较差。以下介绍 右中部旁正中切口。
2014/7/23
24
• 切断腹外 斜肌,妥 善止血。 再向切口 外侧切口 腹内斜肌 腱膜,顺 纤维方向 分开腹内 斜肌 。
2014/7/23
25
• 将腹直肌后鞘 和腹膜提起切
开,沿切口向
外侧剪开腹横
肌和腹膜,进 入腹腔 。
2014/7/23
26
• 关腹时,先 在切口内侧
连续缝合腹
直肌后鞘和
腹膜。至切
口外测将腹
• 缺点为损伤较大,需切断1-2根肋间神经,操作 较直切口费时。
2014/7/23
22
手术步骤
• 沿肋缘下2~3cm,自剑突下向右外侧与肋缘下平 行切口皮肤、皮下组织,显露腹直肌前鞘和腹外 斜肌腱膜。
2014/7/23
23
• 沿切口方向切 口腹直肌前鞘,
再向外侧切口 腹外斜肌 。
2014/7/23
• 关腹时,腹膜与腹直肌后鞘连续缝合。 腹直肌自然向中线复位,不需固定。
• 腹直肌前鞘用0号或1号可吸收线间断缝 合。然后用2-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皮下 组织和皮肤。
2014/7/23
19
经腹直肌切口
• 位于左或右侧、上、中或下腹部。 • 优点
操作简便,可任意延长,显露一侧脏器较正中和 旁正中切口为满意。
2014/7/23
9
• 将白线上的脂肪组 织向两侧略加分离, 使其显露清楚。
• 用两条消毒巾遮盖 切口两边的皮肤, 或者用切口贴膜保 护。
2014/7/23
10
• 更换手术刀,切开白线。 • 用盐水纱布或刀柄将腹膜外脂肪推开,露出腹膜。
2014/7/23
11
• 术者和助手各持有齿镊或弯止血钳一把,在切口 中部夹起再用刀柄在腹膜上轻叩几下或以手指推 挤。
2014/7/23
41
皮下组织后,在近半月线处切 口腹直肌前鞘,将腹直肌牵向 内侧,然后切口后鞘和腹膜。 此切口须切断数根肋间神经和 血管,导致一侧腹直肌萎缩。 是一个应该废弃的切口。
2014/7/23
30
麦氏切口
• 右下腹部麦氏切口即自脐孔 至 右 髂 前 上 棘 连 线 的 中 外 1/3 交界点上,做一与此线垂直的 切口,切口的长度约5~6cm 。
16
手术步骤
• 在中腹部中线右侧 做纵行切口,脐上 脐下各占半长。切 口长度为术者的手 掌宽度加5cm,
• 在术中可根据病变 部位和切除的范围 适当延长。
2014/7/23
17
用几把止血钳 提起腹直肌的 前鞘的内侧缘, 以刀柄将腹直 肌的内缘向外 侧剥离。
2014/7/23
18
• 腹直肌拉向外侧后,显露腹直肌后鞘。 在中线右侧2cm处将腹直肌后鞘与腹膜 一并切开。
牢靠, • 愈合后疤痕较细,美容效果较好。
2014/7/23
3
腹部切口分类
• 腹壁切口可分为4类 直切口 横切口 斜切口 特殊切口
2014/7/23
4
直切口
• 是腹部手术最常用的切口。 • 优点
切开与缝合迅速、出血少、组织损伤小, 能按手术需要向上、向下方延长。 • 尤其适合于腹部外伤或诊断未明的剖腹探查术。 • 直切口要求有较好的腹肌松弛,否则显露和缝 合均较困难 。
2014/7/23
5
横切口
• 切口方向与腹壁张力方向一致, 切口张力很小。
• 术后疼痛较轻,不易裂开。 • 切口与腹壁的神经、血管大致平
行,因此损伤小。 • 与皮纹方向一致,切口愈合后外
观较直切口美观。
2014/7/23
6
斜切口
• 常用的是肋缘下,虽然损伤较大, 但显露良好,颇为常用。
• 常用于肝胆胰脾手术。
2014/7/23
7
正中切口
• 分为上腹部正中切口和下腹部正中切口两种。 • 优点是
通过腹壁的层次少 组织损伤小 出血少 进腹和关腹快
2014/7/23
8
以上腹部正中切口为例说明
• 术者和助手分别用一手 将皮肤向两侧拉紧,
• 或以术者左手拇指、食 指将皮肤两侧并向上绷 紧,
• 右手持刀,自剑突开始 向下达脐白线。
• 先后放松腹膜并再夹起,使可能与腹膜夹在一起 的肠管和网膜脱落,最后在两钳之间切开腹膜。
2014/7/23
12
• 关闭腹腔前,应该 仔细检查腹腔内有 无出血或异物,清 点纱布和器械,以 免遗留在腹腔内。
• 先用弯止血钳夹住 腹膜上、下角及两 侧线缘,由上而下, 或由下而上用0号或 1号可吸收线连续缝 合腹膜。
2014/7/23
31
手术步骤
• 切开皮肤与皮 下组织按腱膜 纤维方向剪开 腹外斜肌腱膜。
2014/7/23
32
• 用牵开器将腹外斜 肌腱膜向两侧牵开, 显露腹内斜肌。
• 先沿腹内斜肌纤维 方向剪开肌膜,然 后术者和助手各持 一把止血钳交叉插 入腹内斜肌和腹横 肌内,边撑边分开 肌纤维,直到进入 腹膜
横肌和腹膜 一并缝合。
2014/7/23
27
• 腹直肌前鞘 和腹内斜肌
肌膜间断缝
合。腹外斜
肌腱膜、皮
下组织和皮
肤分层间断 缝合。
2014/7/23
28
其它腹壁切口
1. 横切口 横切口做法与前述肋缘下 斜切口基本相同,约等于 做双侧斜切口。
2014/7/23
29
其它腹壁切口
2. 旁腹直肌切口
位于腹直肌外缘,切口皮肤和
肉之间的小血管应先钳夹,在切断并结扎。后鞘显 露后与腹壁一同提起切开。 • 关腹步骤同旁正中切口。
2014/7/23
21
肋缘下斜切口
• 肋缘下斜切口可位于右或左肋缘下。优点是显露 良好,腹膜缝合较容易。
• 对肥胖病人而肋膈角宽广者尤为适合。
• 如前次胆道手术采用直切口,再次手术时宜采用 肋缘斜下切口进腹。
2014/7/23
33Leabharlann • 用两把甲状腺牵 开器拉开肌肉,
推开腹膜外脂肪
组织,充分显露 腹膜。
2014/7/23
34
• 切开腹膜方法 同其它的开腹
手术一样。
2014/7/23
35
• 关闭腹腔,腹膜用1号或0号可吸收线连 续缝合。
• 腹内斜肌肌膜用细丝线间断缝合,对化 脓性阑尾炎或阑尾穿孔的,缝合肌膜前 要用温盐水冲洗创口,减少切口污染的 可能性。
• 为避免术后伤口裂开,也应加做减张缝合。
• 对于已有伤口裂开的病人,减张缝合是最基 本的缝合方法。
2014/7/23
38
手术步骤
• 腹膜和腹直肌后鞘做一层连续缝合后,用组织钳或 有齿镊将創缘提起,距离切口2-3 cm 处,用大弯 三角针穿以10号不吸收线、合成线、或不锈钢丝, 自皮肤进针,从腹直肌的后鞘前方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