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SD的工作原理、结构及操作

合集下载

EBSD的工作原理、结构及操作

EBSD的工作原理、结构及操作

1.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技术(EBSD/EBSP)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装配在SEM上的电子背散射花样(Electron Back-scatt ering Patterns,简称EBSP)晶体微区取向和晶体结构的分析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已在材料微观组织结构及微织构表征中广泛应用。

该技术也被称为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简称EBSD)或取向成像显微技术(O rientation Imaging Microscopy,简称OIM) 等。

EBSD的主要特点是在保留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常规特点的同时进行空间分辨率亚微米级的衍射(给出结晶学的数据)。

EBSD改变了以往织构分析的方法,并形成了全新的科学领域,称为“显微织构”—将显微组织和晶体学分析相结合。

与“显微织构”密切联系的是应用EBS D进行相分析、获得界面(晶界)参数和检测塑性应变。

目前,EBSD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全自动采集微区取向信息,样品制备较简单,数据采集速度快(能达到约36万点/小时甚至更快),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和角分辨率能分别达到0.1m和0.5m),为快速高效的定量统计研究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和织构奠定了基础,因此已成为材料研究中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

目前EBSD技术的应用领域集中于多种多晶体材料—工业生产的金属和合金、陶瓷、半导体、超导体、矿石—以研究各种现象,如热机械处理过程、塑性变形过程、与取向关系有关的性能(成型性、磁性等)、界面性能(腐蚀、裂纹、热裂等)、相鉴定等。

2.EBSD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图1 EBSD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系统设备的基本要求是一台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一套EBSD系统。

EBSD采集的硬件部分通常包括一台灵敏的CCD摄像仪和一套用来花样平均化和扣除背底的图象处理系统。

图1是EBSD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中得到一张电子背散射衍射花样的基本操作是简单的。

ebsd分析

ebsd分析

ebsd分析标题:电子束扫描电镜(EBSD)分析技术及其应用摘要:电子束扫描电镜(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EBSD)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材料分析方法,通过使用电子束与材料进行相互作用,可以获得非常精细的微观结构和晶粒取向信息。

本文将介绍EBSD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和应用领域,以及其在材料科学、金属学、地质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材料科学领域对于微观结构和晶体取向的研究需求也越来越高。

电子束扫描电镜(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EBSD)分析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金属学、地质学等多个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二、EBSD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EBSD技术是通过在电子束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微观结构和晶粒取向信息的一种方法。

通常在电镜中加入一个称为EBSD探测器的装置,用于收集材料中散射的电子,并将其转换为位相信号。

在电镜中,电子束可以与材料发生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

弹性散射是指电子束与材料中的原子核或电子云发生相互作用,并改变其传播方向,而非弹性散射则是指电子束与材料中的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如发生能量损失或多普勒效应等。

通过分析这些散射的电子,可以获取材料的晶粒取向信息和微观结构。

三、EBSD分析技术的仪器设备EBSD分析需要使用电子束扫描电镜(SEM)和EBSD探测器等设备。

SEM通过向样品表面精确聚焦电子束,可以获得样品的表面形貌信息。

EBSD探测器则将散射的电子转化为位相信号,并通过相关的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同时,为了获得更准确的分析结果,还需要对样品进行制备,如打磨、镀膜等。

四、EBSD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EBSD分析技术在材料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确定材料的微观组织特征,如晶粒形貌、晶粒大小、晶界分布等。

这对于材料性能的研究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EBSD的工作原理结构及操作

EBSD的工作原理结构及操作

EBSD的工作原理结构及操作EBSD全称为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Diffraction),是一种通过分析电子背散射衍射模式来获取材料晶体结构信息的技术。

它有效地结合了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的优点,具有高分辨率、低损伤、大尺寸范围和材料相组成信息等特点。

EBSD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子束的相互作用和散射行为。

当电子束照射到材料表面时,一部分电子通过弹性散射返回到探测器上,形成背散射衍射图样。

这些电子经历了物理、电子和磁场散射,产生了衍射纹样。

EBSD通过分析和解释这些衍射图样,可以获取材料的晶体结构信息和晶体取向。

EBSD的结构主要包括电子显微镜、电子束激发系统、电子背散射检测系统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

电子显微镜是EBSD系统的主要部件,它提供高分辨率的成像功能和电子束对材料表面的激发。

电子束激发系统产生高能量的电子束并控制其扫描方向和扫描速度。

电子背散射检测系统用于收集和记录背散射衍射图样,它一般包括光学显微镜、背散射探测器和互动器。

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对采集到的衍射图样进行处理、解析和分析,得到所需的晶体结构和取向信息。

EBSD的操作步骤一般包括样品制备、样品放置和显微镜调整、样品扫描和收集衍射图样、数据处理和分析。

在样品制备方面,需要把材料切割成薄片、抛光并清洁表面。

将样品放入电子显微镜的样品台上,并调整显微镜的对焦、放大倍数、对比度等参数,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接下来,在适当的电子束参数下,对样品进行扫描,收集并记录背散射衍射图样。

最后,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收集到的图样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出材料的晶体结构信息和取向数据。

EBSD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地质学、金属学等领域。

在材料科学中,EBSD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晶粒取向、晶体成长等问题。

在地质学中,EBSD用于分析和解释岩石、矿物的晶体结构和成因。

在金属学中,EBSD可以用于评估金属的晶体取向、应力状态和组织演变等。

EBSD样品采集及处理

EBSD样品采集及处理

一,EBSD技术原理EBSD的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图1)为例介绍,,该EBSD仪器是丹麦HKL技术有限公司制造的Nordlys- II&Channel5.0 型号仪器。

EBSD以扫描描电镜(SEM )为载体,硬件包括三大部分: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仪和终端图像处理设备(图1 )。

扫描电镜提供样品室和高能电子束等基本条件;电子背散射衍射仪器由一个用以成像的荧光磷屏和一台用来摄取衍射图像的高灵敏度的电荷藕合(CCD )数字相机组成。

终端图像处理设备则主要是计算机,用以控制实验、分析数据和显示结果。

进行组构测量时,将精细抛光的样品以高角度倾斜(通常为70°)放置于SEM样品室内,用2 0 kV的高能电子束轰击样品表面,工作距离通常为20mm。

人射角度大于90°的背散射电子从样品表面下的一点分散射出并撞击各个方向的晶面,当某些特殊方位的散射电子轨道满足某种衍射条件时,就会发生衍射,形成两个衍射电子圆锥面,投影到荧光屏上为两条近似平行的直线,即菊池线。

每组晶面都会形成相应的菊池线,于是在荧光屏上就组成该晶体的背散射衍射花样。

CCD相机通过与荧光屏连接处的铅玻璃屏获取图像,并将其传输至终端计算机中进行处理。

相配套的软件Channel5.0可以自动对背散射衍射花样进行定位,确定晶体类型、取向、晶体间的夹角(位向差)、晶体粒度、晶界类型以及重位点阵晶界分布等特征。

通过EBSD测量得出的矿物组构图反映的是某种矿物多晶粒取向的统计规律。

实际测试中应用SEM的扫描功能,使电子束从样品表面扫过,获取一系列同种矿物的单点衍射图案,标明衍射点指数,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等面积下半球赤平投影,便可得到反映晶体CPO的各主要晶轴空间分布的极密图,所统计颗粒的多少对组构极密图的精度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

组构图解的坐标轴设置通常为X一拉伸线理方向,XY一面理,Z一垂直面理方向。

EBSD技术及其应用

EBSD技术及其应用

EBSD技术及其应用EBSD 即电子背散射衍射(菊池衍射) ,是采用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中的背散射电子衍射菊池线的结晶方位分析方法。

EBSD 技术在研究显微组织的结晶学特征方面已经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显微组织和结晶学传统分析方法有光学显微镜OM ,扫描电镜SEM 及以SEM 为基础的选区电子通道花样SAC ,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TEM。

与传统的分析技术相比,EBSD 有几大优点: ①将显微组织与结晶学之间直接联系起来; ②能快速和准确地得到晶体空间组元的大量信息; ③能以比较广泛的范围选择任意视野。

装备有EBSD 附件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可以对块状样品在亚微米级尺度内进行晶体结构分析,如晶体取向、晶界特性分析、真实晶粒尺寸测量、断裂机制、失效机理研究和应变评估等。

1.EBSD的原理入射电子束在晶体中发生非弹性散射,在入射点附近发散成为一个点源,由于其能量损失很少,电子的波长可认为基本不变,这些电子在反向出射时与晶体产生布拉格衍射(电子背散射衍射) ,出现一些线状花样,称为菊池线。

菊池线敏感于晶体取向,是晶体结构的重要衍射信息,不同晶面的衍射菊池线组成电子背散射衍射花样( EBSP),由此可以进行微结构分析。

EBSD 分析技术包括两个基本过程,一是在SEM 下获取EBSD 数据,二是根据需要将原始数据以不同方式表达出来,即将晶体结构、取向等相关数据处理成各种统计数据、图形或图像。

EBSD 分析放入样品室的样品经大角度(一般为65~70°)倾转后,入射电子束与样品表层区发生作用,在一次背散射电子与点阵面的相互作用中产生高角衍射,形成高角菊池花样(与透射电镜的透射方式下形成的菊池花样有一定差别) ,由衍射锥体组成的三维花样投射到低光度磷屏幕上,在二维屏幕上被截出相互交叉的菊池线。

菊池花样被CCD 相机接收,经过图像处理器处理(如信号放大、加和平均,背底扣除等) ,由抓取图像卡采集到计算机中,计算机通过Hough变换,自动确定菊池线的位置、宽度、强度、带间夹角,与对应的晶体学库中的理论值比较,标定出对应的晶面指数与晶带轴,并计算出所测晶粒晶体坐标系相对于样品坐标系的取向。

EBSD技术

EBSD技术

1.菊池带宽度对应正比于衍射晶面面间距 2.不同菊池带夹角代表晶面间夹角 所以可以由此确定晶体结构以及空间位置
不同晶体取向对应不同的菊池花样
(100)
(100)
(110)
(111)
取向标定
确定菊池带或晶带轴的晶带学指数 确定这些带或极轴相对于样品坐标系的相对 取向
指标化举例: 红线衍射晶面; 红线交点代表晶带轴
与其他方法的对比
方法 技术 空间分辨率/ 精度/(°) 应用 TEM MBED微束电子衍射 SAD选取衍射 EBSD背散射电子衍射 SAC选区通道花样衍射 Micro_Kossel Micro_Laue 汇聚束Laue {111}浸蚀坑法 浸蚀坑法 0.05 1 <1 10 10 10 100 1 20~100 0.2 5 1 0.5 0.5 2 2 5~10 >10 亚晶、形变 不均匀区、 再结晶核 亚晶 晶粒 晶粒 晶粒 粗晶 晶粒 粗晶
完整标定过程
采集花样
图像处理及 菊池带识别
与数据库进行相及取向的 对比
校对并给出标定结 果
输出相及 取向结果
样品制备
制备
1.只取向成像时可不浸蚀,直接用电解抛光样品浸 蚀;样品过重倾则转后高低不平,影响菊池花样的 质量,常用电解抛光。 2.一般的金属样品机械抛光后电解抛光; 3.脆性材料可以采用解理表面; 4.对于导电性较差的材料表面需要喷镀一层较薄的 碳膜以增加样品的导电性。 。
样品要求
1. 需要绝对取向时外观坐标系要准确,尺寸
1cm3左右 2. 样品表面没有积聚灰尘或者其他的颗粒; 3. 样品没有收到潮湿的影响; 4. 样品表面没有划痕或遭受其他严重的变形。
测定时易出现的问题

ebsd在材料研究领域的应用 -回复

ebsd在材料研究领域的应用 -回复

ebsd在材料研究领域的应用 -回复E B S D在材料研究领域的应用引言: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一直致力于开发新材料和改进现有材料的性能,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而电子背散射衍射(E B S D)技术正是一个强大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E B S D技术在材料研究领域的应用,并逐步回答有关这一主题的问题。

一、什么是电子背散射衍射(E B S D)技术?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是一种用来研究晶体结构和晶界定向的显微分析技术。

它基于从材料表面散射的电子,通过检测散射电子的角度和能量来获得材料的微观结构信息。

E B S D技术通常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 E M)结合使用,可以提供具有亚微米空间分辨率的晶体学信息。

二、E B S D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E B S D技术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样品制备:将研究材料切割成适当尺寸的样品,并通过抛光和腐蚀等方法使样品表面平整且清晰可见。

2. E B S D数据采集:将样品放入S E M中,并调整S E M参数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然后,通过在样品表面扫描一束电子束,记录电子与样品之间发生的背散射事件的信息。

3.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电子背散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进行图像重建和晶界分析,从而获得样品的晶体学信息和晶界定向。

4.结果分析: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进行晶体结构分析、晶界观察和晶格畸变分析,以得出关于材料性能和行为的结论。

三、E B S D技术在材料研究领域的应用:E B S D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下面将从材料性能和演变、微观结构表征以及材料设计和优化三个方面介绍其应用。

1.材料性能和演变研究:E B S D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变形演变过程。

通过分析晶体中的晶界定向、晶格畸变和晶体学拓扑等信息,可以研究材料的晶体成长和变形过程。

这对于开发新材料、改善材料强度和延展性非常重要。

2.微观结构表征:E B S D技术可以提供材料微观结构的详细信息,如晶体晶向、晶界分布和晶格畸变等。

ebsd 截距法

ebsd 截距法

ebsd 截距法摘要:1.EBSD 截距法的概述2.EBSD 截距法的原理3.EBSD 截距法的应用4.EBSD 截距法的优缺点5.EBSD 截距法的未来发展正文:【1.EBSD 截距法的概述】EBSD(Electron Backscattering Diffraction)截距法,即电子背散射衍射截距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材料学研究的表征技术。

该方法主要通过分析电子束在材料中的背散射特性,获取材料的结构信息,从而为研究材料的性能提供有力依据。

【2.EBSD 截距法的原理】EBSD 截距法的原理主要基于电子与晶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背散射现象。

当电子束射入材料表面时,部分电子会与材料内部的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散射。

其中,背散射是指电子与原子核作用后,沿着与入射方向相反的方向散射。

通过分析背散射电子的分布,可以获取材料的结构信息。

【3.EBSD 截距法的应用】EBSD 截距法在材料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1)晶体结构分析:通过EBSD 截距法可以获取材料的晶体结构参数,如晶粒大小、晶向、晶界等。

(2)应变分析:利用EBSD 截距法可以对材料的应变分布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为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提供依据。

(3)面相变和相图研究:EBSD 截距法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面相变行为,以及构建相图。

(4)纳米材料研究:对于纳米材料,EBSD 截距法可以提供其晶体结构和应变信息,有助于研究其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关系。

【4.EBSD 截距法的优缺点】EBSD 截距法的优点包括:(1)高分辨率:EBSD 截距法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获得详细的材料结构信息。

(2)非破坏性:EBSD 截距法是一种非破坏性表征技术,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较小。

(3)快速和简便:EBSD 截距法的实验操作相对简便,数据处理也较为快速。

缺点包括:(1)对电子束的要求较高: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背散射数据,需要高能电子束和精细的聚焦系统。

(2)样品要求:EBSD 截距法对样品的厚度和质量要求较高,否则会影响数据质量。

ebsd基本工作原理

ebsd基本工作原理

ebsd基本工作原理eBSD(Enhanced Basic Search Domain)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搜索引擎,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收集和分析互联网上的网页内容,以提供准确、丰富的搜索结果。

本文将介绍eBSD搜索引擎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其在搜索领域的应用。

一、网页收集eBSD搜索引擎通过互联网爬虫程序自动收集网页内容。

爬虫程序根据预设的规则,从互联网上抓取网页,并将其存储在搜索引擎的数据库中。

爬虫程序会从一个网页中提取出链接,并递归地访问这些链接,以获取更多的网页内容。

通过这样的方式,eBSD能够收集到大量的网页,建立起庞大的网页索引。

二、网页索引eBSD使用倒排索引(Inverted Index)来组织和存储网页内容。

倒排索引是一种将单词与其出现的位置进行关联的索引方法。

eBSD 会对每个网页进行分词处理,将网页内容中的单词提取出来,并记录下每个单词在哪些网页中出现过。

这样,当用户输入一个关键词进行搜索时,eBSD可以快速地找到包含该关键词的网页。

三、搜索算法eBSD的搜索算法是其能够提供准确、丰富搜索结果的关键。

eBSD使用了多种算法来对搜索结果进行排序和过滤,以确保用户能够获得最相关、最有用的搜索结果。

1. 关键词匹配算法:eBSD会根据用户输入的关键词,在网页索引中查找包含该关键词的网页。

同时,eBSD还会考虑关键词的相关性,例如同义词、近义词等,以提高搜索结果的准确性。

2. 网页排名算法:eBSD会对搜索结果进行排名,以使最相关的网页排在前面。

eBSD使用PageRank算法对网页进行评分,该算法考虑了网页的链接结构和外部链接的重要性,从而判断网页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3. 语义分析算法:eBSD会对用户的搜索意图进行分析,以提供更准确的搜索结果。

例如,当用户搜索“苹果”时,eBSD可以根据上下文判断用户是在搜索苹果公司还是苹果水果,并提供相应的搜索结果。

四、搜索结果展示eBSD会将搜索结果以列表的形式展示给用户。

ebsd在材料研究领域的应用

ebsd在材料研究领域的应用

ebsd在材料研究领域的应用eBSD(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技术工具,可用于材料研究领域。

它结合了电子显微镜和晶体学分析技术,可用于分析材料的晶体学性质。

本文将介绍eBSD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并逐步回答与此相关的问题。

一、什么是eBSD技术?eBSD技术是通过电子显微镜中的底散射电子(Electron Backscattered Electrons)来分析材料的晶体学性质。

底散射电子是在电子束与样品之间发生散射后返回到探测器的电子。

这些电子的能量和角度信息包含了样品的晶体学信息。

二、eBSD技术的原理是什么?当电子束与样品中的原子相互作用时,底散射电子的角度和能量由样品中原子的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决定。

底散射电子会根据布拉格散射定律和散射几何来发生散射。

eBSD技术通过捕捉、分析和解释底散射电子的图案,可以确定样品的晶体学结构、晶粒取向和织构。

三、eBSD技术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有哪些?1. 晶体定位与取向分析:eBSD技术可以用于确定材料中晶粒的定位和取向分布。

通过分析底散射电子的图案,可以得到材料中晶粒的取向信息,从而研究晶体的生长、形变、晶界等特性。

2. 相变研究:eBSD技术可用于研究材料的相变行为。

通过监测晶粒的取向和形貌的变化,可以了解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相变机制,如晶格位错产生和移动、相界面的形成等。

3. 晶体缺陷分析:eBSD技术可用于分析材料的晶体缺陷。

通过对底散射电子图案的分析,可以确定晶体中的晶格缺陷类型(如晶界、位错、孪晶等),并进一步研究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4. 晶体纹理研究:eBSD技术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晶体纹理分布。

通过分析底散射电子的图案,可以推断材料中晶粒取向的分布和织构性质,从而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磁性能、导电性能等方面的特性。

5. 相容性研究:eBSD技术可用于研究不同材料之间的相容性。

通过对材料界面处底散射电子图案的分析,可以确定材料之间的晶界类型、取向关系和应变尺度,从而研究材料的界面反应和界面相互作用行为。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简介 整理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简介 整理

Z SCS X
Y
[001] CCS [100]
[010]
(2) Miller Indices
(hkl)[uvw] , (hkl)||轧面, [uvw]||轧向 {hkl}<uvw> Miller指数族 For a cubic crystal structure, (hkl)[uvw] 等效于 [hkl]||Z and [uvw]||X
=25 µm ;B C +G B +D T +E 1-3;S tep=0.7 µm ;G rid200x200
2.2 晶粒取向分布及取向差
Ni晶粒的取向差统计图,大多数晶粒的取向差小于 3或等于60晶粒取向差沿一直线的变化。在晶粒内部 取向差变化很小(< 3);在晶界处取向差出现一个 突变,如15、40、60等
(3) Euler angle
Euler角(φ1 , Φ, φ2)的物理意义:
第一次:绕Z轴(ND) 转φ1 角
第二次:绕新的X轴(RD) 转Φ角
第三次:绕新的Z轴(ND) 转φ2角
这时样品坐标轴和晶体坐标轴重合。
晶体坐标系:[100]、[010]、[001] 样品坐标系:轧向RD、横向TD、法向 ND
织构分析测试技术的比较
织构的检测方法的比较
X射线衍射法:定量测定材料宏观织构,
统计性好,但分辨率较低(约1mm), 无形貌信息;
SEM及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 :
微观组织表征及微区晶体取向测定(空间分辨率可达到0.1μm)
TEM及菊池衍射花样分析技术:
微观组织表征及微区晶体取向测定(空间分辨率可达到30nm)
目录
1 晶体学及织构基础 2 EBSD技术的原理 3 EBSD数据分析及图像解释 4 镁合金EBSD样品制备方法

ebsd 晶体结构 -回复

ebsd 晶体结构 -回复

ebsd 晶体结构-回复EBSD,即电子背散射衍射,是一种用于分析晶体结构的高级显微镜技术。

这项技术允许科学家们研究材料的晶格结构和局部变化,从而深入了解材料的性能和行为。

EBSD 的原理基于电子的波动性和与晶体的相互作用。

当高能电子束与材料交互时,电子束会与晶体中的原子发生散射,形成衍射图样。

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衍射图样,可以获得材料的晶体学信息,并重建出材料的晶格结构。

EBSD 技术需要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实验。

在TEM 实验中,样品被切成薄片,并被装载到一个透明的电子衍射网格上。

然后,电子束通过网格并与样品交互,形成衍射图像。

在SEM 实验中,样品被喷涂上导电涂层并加载到电子显微镜的台面上。

然后,电子束在样品表面进行扫描,并收集所需的衍射图样。

为了分析EBSD 的数据,需要使用特定的软件来解析和重建图样。

这些软件通过与实验中收集的衍射图样进行对比,确定晶体结构的类型、晶格参数和晶体取向等信息。

此外,还可以通过比对与标准数据库中的晶体结构图像,识别出材料的晶体相和相变。

随着技术的发展,EBSD 在材料科学和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深入了解材料的微观结构,还可以研究材料的相与相变,以及材料的各种性能和行为(例如力学性质、磁性和热导率)。

EBSD 还可以在材料研究和工程领域中的结构分析、质量控制和产品优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EBSD 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材料科学、地球科学和工程领域。

它被用于研究金属、半导体、陶瓷、纳米材料等各种材料的晶体结构与相变过程。

例如,在金属材料研究中,EBSD 可以提供关于晶界、晶粒取向和残余应力等信息,从而帮助科学家们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疲劳行为。

总结来说,EBSD 技术是一项强大的工具,用于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而深入了解材料的性能和行为。

通过收集和解析电子衍射图样,科学家们可以确定晶格结构、晶体取向和晶体相等信息,从而推断材料的各种特性。

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

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
微观结构演化
EBSD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金属材料在加工、热处理和服役过程中的微观结构演化。通过EBSD技术,可以观察到 晶粒的形核、长大、粗化等现象,以及晶界的迁移、旋转和扭曲等行为,为金属材料的优化设计和性能提升提供 重要依据。
陶瓷材料的相变研究相变Fra bibliotek究EBSD技术也可以用于陶瓷材料的相变研究。通过EBSD技术,可以观察陶瓷材 料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行为,包括相的形核、长大和转变等现象。这些 信息对于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EBSD技术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衍射花样,可以获得样品的晶体取向、晶界类型 和晶体结构等信息。
EBSD的应用领域
材料科学
EBSD技术在材料科学领域广泛应用于金属、陶瓷、 复合材料等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织构分析。
地质学
在地质学领域,EBSD技术用于研究岩石、矿石和 矿物的晶体结构和形成过程。
生物学
在生物学领域,EBSD技术用于研究生物组织的晶 体结构和功能。
、晶体结构、相组成等。
数据收集与处理
01
02
03
数据整理
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 筛选出质量较高的衍射点 进行分析。
数据可视化
将数据以图像、图表等形 式进行可视化展示,以便 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材料的 晶体结构。
结果分析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材 料的晶体结构、相组成、 织构等进行深入分析,并 得出相应的结论。
实现高通量表征
通过自动化和高通量的EBSD技术,可 以对大量材料样品进行快速、高效的 晶体结构表征,为材料基因组计划提 供强大的数据支持。
EBSD在新型材料研发中的应用
新型功能材料研究
EBSD技术可以用于研究新型功能材料 的晶体结构和相组成,有助于深入理 解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促进新型 功能材料的研发和应用。

EBSD

EBSD

真空度 > 1.33×10-2~1.33×10-3Pa
冷场发射真空度一般要达到:10-7 Pa
SEM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电子枪发射出电子束,经栅极 聚焦,在加速电压作用下,经 过二至三个电磁透镜所组成的 电子光学系统,电子束会聚成 一个细的电子束聚焦在样品表 面。 在末级透镜上装有扫描线圈, 在它的作用下使电子束在样品 表面扫描。
1
式中, Mcr→be是衍射放大矩阵,-1/2是对 长度归一化处理。通过屏幕上3已知的晶 带轴晶向指数和他们在屏幕上的3组坐标 求出Mcr→be。最终取向矩阵是以上两个的 乘积: M besa M crbe g

量出3条过花样中心的菊池带(h1k1l1) ( h2k2l2 )( h3k3l3 )与投影面上轧向RD夹角 ß1ß2ß3,列出3个方程,解出3个未知量[uvw].这 样该菊池花样的对应晶体学取向(hkl)[uvw] 就确定了
如果使用的是两条不过花样中心的菊池带,按一 下一般方法确定取向矩阵 设两条菊池带(h1k1l1)( h2k2l2 )和其交点 晶轴[uvw]已标出,以[uvw]为Zp轴,以 (h1k1l1)面得法线[h1k1l1]为Xp轴组成的旋转 矩阵为:
0 0 1
最终取向矩阵为: g A B C P 在底板上确定α ßγ 时,要通过测量距离求角
度(AB、OB),因此要使用相机常数数据。
SEM下三种坐标系变换及取向确定原理
Βιβλιοθήκη SEM下标定晶粒取向相对麻烦,因为样品被倾 转,样品表面与投影屏不再平行,需要坐标变 换。 样品台(电子束)坐标系CSm;倾转70°后坐标 系CS1;EBSD探头磷屏坐标系CS3;探头距离 DD表示探头与样品表面分析点的屏间距;菊池 花样中心坐标PC(不是屏幕中心)是倾斜表面 菊池花样分析点到屏幕的最近点。

EBSD的原理和应用

EBSD的原理和应用

EBSD的原理和应用1. EBSD简介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 (EBSD),即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是一种用于材料研究和表征的先进分析技术。

通过对材料表面或断口的电子背散射模式进行分析,可以获得许多重要的材料特征信息,如晶体结构、晶体取向、晶缺陷等。

2. EBSD的原理EBSD技术基于电子背散射现象,利用电子束的入射和背散射模式,通过形成二维或三维的衍射斑图,进一步分析材料的晶体学特性。

EBSD原理的基本步骤如下:1.电子束入射:加速电子束射到样品表面,与样品相互作用。

2.背散射电子的生成:部分电子以背散射的形式从样品中返回,形成背散射电子图案。

3.背散射电子图案的采集:通过电子探测器或CCD相机等设备捕获背散射电子图案。

4.衍射斑图的处理: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背散射电子图案进行处理,得到衍射斑图。

5.晶体学参数计算:通过分析衍射斑图,获取晶界、晶体取向、晶格畸变等晶体学参数。

3. EBSD的应用EBSD技术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有广泛应用,以下是一些主要应用领域:3.1 晶体取向分析•通过EBSD技术可以对材料中晶体的取向分布进行定量分析。

•可用于晶体轴、晶体面的测量和分析。

•可用于研究材料中的晶体取向关系、晶体生长机制等。

3.2 相变研究•EBSD技术可对材料中的相变行为进行研究。

•可用于相变前后晶体取向的变化、晶粒生长等研究。

3.3 晶界和晶格畸变分析•EBSD技术可用于定量分析材料中的晶界特征,如晶界密度、晶界能等。

•可以测量和分析材料中的晶格畸变情况。

3.4 材料性能评估•EBSD技术可用于评估材料的织构、塑性变形等性能。

•可用于研究材料的疲劳行为、断裂机制等。

3.5 新材料研究•EBSD技术可用于新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分析。

•可以对金属、合金、陶瓷等各类材料进行研究。

4. EBSD的优势和局限性4.1 优势•EBSD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和定量的晶体结构信息。

EBSD技术原理及系统构成

EBSD技术原理及系统构成

EBSD技术原理及系统构成EBSD(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技术是一种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晶体结构的方法。

它利用电子束与晶体的相互作用产生的背散射衍射图样,通过对这些图样的分析,可以获得晶体的晶格参数、晶体取向、晶界等信息。

EBSD技术在材料科学、地质学、金属学、晶体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EBSD技术的原理是基于动态散射理论,即当电子束入射到晶体表面时,与晶体原子的相互作用会产生背散射,这种背散射会形成衍射图样。

通过测量衍射图样中的倾斜角度,可以得到晶体的倾斜角度,进而分析晶体的取向、晶体形貌、晶界等信息。

首先是电子显微镜(SEM),它提供了一个高分辨率、高放大倍数的观察平台。

SEM中的电子枪发射出的电子束被聚焦,并通过扫描线圈进行扫描,从而形成显微图像。

SEM的特点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较大的深度视场。

其次是EBSD检测系统,它是通过将电子束入射到晶体上,观察背散射的衍射图样来获得晶体结构的信息。

EBSD检测系统由一个电子束探测器、一个扫描极、一个倾斜装置和一个输入输出模块组成。

电子束探测器是EBSD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能够捕捉到晶体背散射的衍射图样,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

常见的电子束探测器有康普顿探测器和透射探测器。

康普顿探测器通过测量电子散射的能量损失来确定电子束的角度,透射探测器则通过测量电子的入射角度和出射角度来确定晶体的倾斜角度。

扫描极的作用是将电子束扫描在晶体表面上,以获取较大面积的背散射衍射图样。

扫描极通常由电磁铁制成,可以控制电子束的位置和方向。

倾斜装置用于在样品平面上调整电子束的入射角度,以便观察不同倾斜角度下的背散射图样。

常见的倾斜装置有旋转台和倾斜台。

最后是数据处理系统,它是用于分析和处理EBSD获得的数据。

数据处理系统通常包括图像处理软件和晶体学软件。

图像处理软件用于将EBSD采集的图像转化为数字信号,并进行去噪、对比度调整等处理。

ebsd操作规程

ebsd操作规程

ebsd操作规程EBSD操作规程1. EBSD(电子背散射衍射仪)简介EBSD是一种高分辨率显微镜技术,用于研究晶体的结构和取向。

EBSD仪器以电子束作为探针,通过测量电子在晶体中的背散射衍射图样,来分析晶体的取向、晶格畸变和显微组织等信息。

以下是EBSD操作规程。

2. 仪器准备- 检查EBSD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确保设备连接稳固。

- 检查以确保样品准备区域的清洁度,并清洗操作台面以确保无杂质。

- 检查计算机连接以确保能够正常保存数据。

3. 样品准备- 准备样品,将其切割到适当的尺寸和形状以适应EBSD标本台。

- 清洗样品,使用酒精或其他适当溶剂清洗样品表面以去除油脂和污垢。

- 通过抛光样品表面,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表面的加工痕迹和残余应力。

- 在样品表面涂覆薄薄的导电涂料,以提供电子束的导电通路。

4. 样品装配- 将样品固定到EBSD标本台上,确保样品与台面之间的接触稳固。

- 确保样品的面能够与电子束方向垂直。

5. 操作参数设置- 启动EBSD软件,并按照仪器的操作指南进行相关参数设置,例如电子加速电压、工作距离等。

- 设置扫描区域的大小和扫描步长,以确保获取到足够的取向数据。

- 设置数据采集速度和质量,以平衡快速数据采集和高质量数据的需求。

6. 执行EBSD扫描- 在EBSD软件中选择扫描功能,并将电子束准确地定位在要扫描的区域上。

- 开始扫描,等待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并记录背散射衍射图像。

7. 数据分析和解释- 将采集到的背散射衍射图样导入EBSD软件中进行分析。

- 使用软件提供的工具,对数据进行取向分析、图像重建和晶格畸变分析。

- 解释数据,分析晶体的取向、晶格畸变和显微组织特征。

8. 数据保存和报告- 在合适的文件夹中保存EBSD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 撰写实验报告,详细描述实验过程、参数设置和数据分析结果。

9. 仪器维护和清洁- 在使用完EBSD仪器后,及时关闭设备并清理操作区域。

EBSD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范围

EBSD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范围

EBSD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范围工作原理EBSD(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是一种研究材料晶体结构和晶体取向的技术,利用电子的回散射衍射来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参数。

EBSD通常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合使用,通过探测在材料表面反射的电子衍射图样,来研究材料的晶体取向、位错和晶界等信息。

EBSD的工作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1.制备样品:将待研究的材料制备成片状或薄膜状,以便观察材料表面的电子衍射图样。

2.装载样品:将样品安装到扫描电子显微镜中的样品台上,使其能够被电子束照射。

3.显微镜设置:调整显微镜的参数,如电子加速电压、探测器的位置和角度等,以获取最佳的电子衍射图样。

4.电子束照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发射出的电子束照射到样品表面,激发样品中的原子。

5.回散射电子探测:探测在样品表面回散射的电子,这些电子的能量和角度可以提供有关材料晶体结构和取向的信息。

6.数据分析:将探测到的电子衍射图样与已知的标准数据进行比较,通过模式匹配来确定样品的晶体结构参数。

应用范围EBSD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EBSD技术的几个主要应用领域:1.晶体取向分析:EBSD技术可以用来确定材料的晶体取向,包括晶体的晶轴方向、晶面指数和晶体取向分布等。

这对于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处理过程以及材料的微观结构起着重要作用。

2.晶界和位错研究:EBSD技术可以用于定量分析材料中的晶界和位错。

晶界指的是晶体之间的界面,在多晶材料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位错是材料晶体中的扭曲或缺陷,也对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

EBSD可以提供有关晶界和位错的信息,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3.相变研究:EBSD技术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相变过程,包括晶体生长、晶界迁移和相变动力学等。

通过跟踪材料中的晶胞重构和晶粒生长等现象,可以揭示材料相变的机制和动力学行为。

4.动态行为研究:EBSD技术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动态行为,如材料的塑性变形、断裂机理和界面反应等。

ebsd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ebsd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EBSD技术的原理和应用1. EBSD技术的概述EBSD(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技术是一种基于电子背散射衍射的显微学技术,主要应用于材料科学领域。

通过分析样品上的电子背散射模式,可以获取关于材料晶体结构、晶粒取向和晶界等信息。

EBSD技术在材料研究、金属工艺和晶体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2. EBSD技术的原理EBSD技术的原理基于电子的背散射衍射现象。

当电子束在样品表面与晶体结构相互作用时,背散射电子会根据样品的晶格结构在不同的方向上发生衍射。

通过检测这些衍射电子的角度和能量信息,可以得到关于晶体结构的信息。

EBSD技术通常使用电子衍射仪来收集衍射电子的信息。

电子束投射到样品表面后,背散射电子被一个特定的探测器所收集。

探测器会测量衍射电子的入射角度和散射角度,从而计算出样品的晶体结构和晶粒取向。

3. EBSD技术的应用EBSD技术在材料科学领域有许多应用。

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3.1 材料晶体学研究EBSD技术可以用于材料的晶体学研究。

通过对材料样品的不同区域进行EBSD 扫描,可以获取材料的晶粒取向和晶界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变行为和晶体生长机制等方面非常有价值。

3.2 金属工艺EBSD技术在金属工艺中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金属材料的EBSD分析,可以评估材料的晶粒取向分布和晶界特征。

这对于优化金属加工工艺、改进材料强度和延展性等方面非常重要。

3.3 相变研究EBSD技术可以用于研究材料中的相变过程。

通过监测晶体结构的变化和晶界的演化,可以获得关于相变动力学和相界面迁移的信息。

这对于材料相变行为的理解和相变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

3.4 器件失效分析EBSD技术可以用于器件失效分析。

通过对失效的器件进行EBSD扫描,可以确定晶体结构的缺陷和晶界的应变。

这对于确定器件失效的原因和改进器件设计有很大帮助。

4. 总结EBSD技术是一种基于电子背散射衍射的显微学技术,可以用于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晶粒取向和晶界等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技术(EBSD/EBSP)简介
20世纪90年代以来,装配在SEM上的电子背散射花样(Electron Back-scatt ering Patterns,简称EBSP)晶体微区取向和晶体结构的分析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已在材料微观组织结构及微织构表征中广泛应用。

该技术也被称为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简称EBSD)或取向成像显微技术(O rientation Imaging Microscopy,简称OIM) 等。

EBSD的主要特点是在保留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常规特点的同时进行空间分辨率亚微米级的衍射(给出结晶学的数据)。

EBSD改变了以往织构分析的方法,并形成了全新的科学领域,称为“显微织构”—将显微组织和晶体学分析相结合。

与“显微织构”密切联系的是应用EBS D进行相分析、获得界面(晶界)参数和检测塑性应变。

目前,EBSD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全自动采集微区取向信息,样品制备较简单,数据采集速度快(能达到约36万点/小时甚至更快),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和角分辨率能分别达到0.1m和0.5m),为快速高效的定量统计研究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和织构奠定了基础,因此已成为材料研究中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

目前EBSD技术的应用领域集中于多种多晶体材料—工业生产的金属和合金、陶瓷、半导体、超导体、矿石—以研究各种现象,如热机械处理过程、塑性变形过程、与取向关系有关的性能(成型性、磁性等)、界面性能(腐蚀、裂纹、热裂等)、相鉴定等。

2.EBSD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图1 EBSD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系统设备的基本要求是一台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一套EBSD系统。

EBSD采集的硬件部分通常包括一台灵敏的CCD摄像仪和一套用来花样平均化和扣除背底的图象处理系统。

图1是EBSD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中得到一张电子背散射衍射花样的基本操作是简单的。

相对于入射电子束,样品被高角度倾斜,以便背散射(即衍射)的信号EBSP被充分强化到能被荧光屏接收(在显微镜样品室内),荧光屏与一个CCD相机相连,E BSP能直接或经放大储存图象后在荧光屏上观察到。

只需很少的输入操作,软件程序可对花样进行标定以获得晶体学信息。

目前最快的EBSD系统每一秒钟可进行近100个点的测量。

现代EBSD系统和能谱EDX探头可同时安装在SEM上,这样,在快速得到样品取向信息的同时,可以进行成分分析。

3. EBSD的应用
扫描电子显微镜中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已广泛地成为金属学家、陶瓷学家和地质学家分析显微结构及织构的强有力的工具。

EBSD系统中自动花样分析技术的发展,加上显微镜电子束和样品台的自动控制使得试样表面的线或面扫描能够迅速自动地完成,从采集到的数据可绘制取向成像图OIM、极图和反极图,还可计算取向(差)分布函数,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获得关于样品的大量的晶体学信息,如:织构和取向差分析;晶粒尺寸及形状分布分析;晶界、亚晶及孪晶界性质分析;应变和再结晶的分析;相签定及相比计算等,EBSD对很多材料都有多方面的应用也就是源于EBSP所包含的这些信息。

3.1织构及取向差分析
EBSD不仅能测量各取向在样品中所占的比例,还能知道这些取向在显微组织中的分布,这是织构分析的全新方法。

既然EBSD可以进行微织构,那么就可以进行织构梯度的分析,在进行多个区域的微织构分析后宏观织构也就获得了。

EBSD可应用于取向关系测量的范例有:推断第二相和基体间的取向关系、穿晶裂纹的结晶学分析、单晶体的完整性、微电子内连使用期间的可靠性、断口面的结晶学、高温超导体沿结晶方向的氧扩散、形变研究、薄膜材料晶粒生长方向测量。

EBSD测量的是样品中每一点的取向,那么不同点或不同区域的取向差异也就可以获得,从而可以研究晶界或相界等界面。

3.2 晶粒尺寸及形状的分析
传统的晶粒尺寸测量依赖于显微组织图象中晶界的观察。

自从EBSD出现以来,并非所有晶界都能被常规浸蚀方法显现这一事实已变得很清楚,特别是那些被称为“特殊”的晶界,如孪晶和小角晶界。

因为其复杂性,严重孪晶显微组织的晶粒尺寸测量就变得十分困难。

由于晶粒主要被定义为均匀结晶学取向的单元,EBSD是作为晶粒尺寸测量的理想工具。

最简单的方法是进行横穿试样的线扫描,同时观察花样的变化。

3.3 晶界、亚晶及孪晶性质的分析
在得到EBSD整个扫描区域相邻两点之间的取向差信息后,可进行研究的界面有晶界、亚晶、相界、孪晶界、特殊界面(重合位置点阵CSL等)。

3.4 相鉴定及相比计算
就目前来说,相鉴定是指根据固体的晶体结构来对其物理上的区别进行分类。

EBSD发展成为进行相鉴定的工具,其应用还不如取向关系测量那样广泛,但是应用于这方面的技术潜力很大,特别是与化学分析相结合。

已经用EBSD鉴定了某些矿物和一些复杂相。

EBSD最有用的就是区分化学成分相似的相,如,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中很难在能谱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区别某元素的氧化物或碳化物或氮化物,但是,这些相的晶体学关系经常能毫无疑问地区分开。

M7C3和M 3C相(M大多是铬)已被从二者共存的合金中鉴别出来,因为它们分别属于六方晶系和四方晶系,这样它们的电子背散射衍射花样(EBSP)就完全不同。

类似地,已用EBSD区分了赤铁矿、磁铁矿和方铁矿。

最后一个例子,也许是用E BSD进行相鉴定的最简单的应用之一,就是直接区别铁的体心立方和面心立方,这在实践中也经常用到,而且用元素的化学分析方法是无法办到的,如钢中的铁素体和奥氏体。

而且在相鉴定和取向成像图绘制的基础上,很容易地进行多相材料中相百分含量的计算。

3.5 应变测量
存在于材料中的应变影响其抗拉强度或韧性等性能,进而影响零件的使用性能。

衍射花样中菊池线的模糊证明晶格内存在塑性应变。

因此从花样质量可直观地定性评估晶格内存在的塑性应变。

用EBSD进行应变测量的一些例子如下:
1)在部分再结晶的显微组织中辨别有无应变晶粒;
2)陨石中的固溶诱导应变;
3)测定锗离子束注入硅中产生的损伤。

4. EBSD与其他衍射技术的比较
对材料晶体结构及晶粒取向的传统研究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X
光衍射或中子衍射测定宏观材料中的晶体结构及宏观取向的统计分析;二是利用透射电镜中的电子衍射及高分辨成象技术对微区晶体结构及取向进行研究。

前者虽然可以获得材料晶体结构及取向的宏观统计信息,但不能将晶体结构及取向信息与微观组织形貌相对应,也无从知道多相材料和多晶材料中不同相及不同晶粒取向在宏观材料中的分布状况。

EBSD恰恰是进行微织构分析、微取向和晶粒取向分布测量,可以将晶体结构及取向信息与微观组织形貌相对应。

而透射电镜的研究方法由于受到样品制备及方法本身时的限制往往只能获得材料非常局部的晶体结构及晶体取向信息,无法与材料制备加工工艺及性能相直接联系。

X射线衍射或中子衍射不能进行点衍射分析。

除了EBSD外,还有其他的点分析技术,主要有SEM中的电子通道花样(SAC)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中的微衍射(MD),一般认为EBSD已经取代SAC,而TEM中的微衍射(MD)需要严格的样品制备,且不可能进行自动快速测量。

定位的相鉴定早已成为TEM的工作,但其样品制备经常是不方便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EBSD成为极有吸引力的选择。

因此,EBSD是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取向和相分析的补充,而且它还有其独特的地方(微区、快速等)。

5. 总结
归纳起来,EBSD技术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1)对晶体结构分析的精度已使EBSD技术成为一种继X光衍射和电子衍射后的一种微区物相鉴定新方法;(2)晶体取向分析功能使EBSD技术已逐渐成为一种标准的微区织构分析技术新方法;(3)EBSD方法所具有的高速(每秒钟可测定100个点)分析的特点及在样品上自动线、面分布采集数据点的特点已使该技术在晶体结构及取向分析上既具有透射电镜方法的微区分析的特点又具有X光衍射(或中子衍射)对大面积样品区域进行统计分析的特点。

(4)EBSD样品制备也是相对简单。

因此,装有EBSD系统和能谱仪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就可以将显微形貌、显微成分和显微取向三者集于一体,这大大方便了材料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