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古代诗歌五首》课文原文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古代诗歌五首》课文原文(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七年级人教版语文《古代诗歌五首》课文原文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教案: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古代诗歌是一种以韵律、对仗和意象为特征的文学形式。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登高》这首诗。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岁月流转的感慨。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诗歌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表达情感。
4.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读、赏析诗歌,学会与人分享观点,有效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五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情感表达及艺术特色。
-通过分析诗句,使学生掌握每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比较五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古代诗歌的意象、韵律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诗歌朗读: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歌朗读活动。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情感美。
-如《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需要分析其平仄和格律,使学生领会其韵律美。
(3)诗歌中情感的表达与体会。
-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应通过具体实例、背景介绍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例如,《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要让学生理解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0.古代诗歌五首(2019年春)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 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前 句虚写,泰山的美一言难尽,不 如写造物主对其情有独钟。后句 实写,“割”字用得好,突出了 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说说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①②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 (描写景物——充满生机)
③④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诗 的主旨。
本诗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的 思想理念,和不怕困难、勇 往直前的精神。
导入新课
游山西村
陆游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 务观,号放翁,山阴(现浙江省绍 兴市)人。幼年时正当金兵向南入 侵,随家逃难。中年时期有九年军 队生活,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激情。 由于他坚决主张抗战,政治上经常 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宋孝宗乾道 二年(1166),陆游被罢官还乡。 他一生留下九千多首诗,大都洋溢 着爱国热情,充满收复失地的信心。 诗歌风格豪迈。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 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 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 安石变法”。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飞来峰顶耸立着千寻的高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听说塔上鸡叫时能看见朝阳升起。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 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 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 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古代诗歌五首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代诗歌五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美的景色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古代诗歌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代诗歌如何表达美景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诗人的作品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歌创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诗歌。
1.教学重点
(1)理解并背诵五首古代诗歌,掌握其文学形象、语言特点及表达技巧。
-如《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意境;《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情怀。
(2)分析诗人的情感,把握古代诗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例如,学习《春望》时,理解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古代诗歌五首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主要围绕古代诗歌五首展开,包括以下篇章:
1.《登飞来峰》——王之涣
2.洲》——王安石
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陆游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古代诗歌是一种具有节奏、韵律的文学形式,通过凝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境。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着历史和文化的精髓。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练习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练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代诗歌五首》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五首经典的古代诗歌。
这些诗歌分别是《宿建德江》、《春晓》、《江南逢李龟年》、《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和《游山西村》。
这些诗歌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既有咏物抒情的,也有写景抒怀的。
通过学习这些诗歌,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诗人的才华,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诗歌,对诗歌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对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的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美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五首诗歌,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途径,提高学生欣赏和分析古代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代诗歌,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首诗歌的篇目、作者、背景和基本内容。
2.难点: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的理解,以及对古代诗歌的欣赏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诗歌的背景、作者和基本内容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准确的信息。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学习和交流。
3.朗读法: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4.写作法:学生根据诗歌内容进行创作,提高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五首诗歌的背景、作者和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五首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和写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教师依次呈现五首诗歌,为学生朗读并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和基本内容。
七下古代诗歌5首
七下古代诗歌5首
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分别是《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和《己亥杂诗》。
- 《登幽州台歌》: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
抒发了作者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
- 《望岳》: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
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 《登飞来峰》:此诗是王安石初涉宦海之作。
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
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之前奏。
- 《游山西村》:此诗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
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
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思想感情。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
- 《己亥杂诗》: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慷慨豪迈的笔调,描写出诗人兼具爱国与忧民的情怀,因而激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与感奋。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建议您亲自阅读这些古代诗歌,以更好地感受其中的韵味和意境。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课件新人教版 (
12.诗歌的尾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三)阅读《登飞来峰》,回答问题。
13.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困难、挫折等
14.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或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
15.对《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 壮志。 B.“浮云”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 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 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2)造化钟.神秀( 聚集 ) (4)会当凌.绝顶( 登上 ) (6)莫笑农家腊酒浑.( 浑浊 ) (8)落.红.不是无情物( 落花 )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念/天地之悠悠 B.阴阳/割/昏晓 C.闻说/鸡鸣/见日升 D.拄杖/无时/夜叩/门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登幽州台歌》中用时间的悠长,空间的浩渺来写诗人孤独、愁闷情 怀的一句是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7.“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 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 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8.“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 人?
“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而创作; 《涛声依旧》依据 张继 的《 枫桥夜泊 》而创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教案
举例:《夜雨寄北》中“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教师需指导学生分析诗人如何运用景物描绘抒发情感。
(3)诗歌表达方式的掌握: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学生需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表达方式,如对仗、用典等。
2.注重诗歌意境的引导。在讲授新课过程中,我特别强调了对诗歌意境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对比分析、举例说明,我发现同学们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有所提高,但仍有个别同学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同学,采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
3.实践活动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安排了分组讨论、诗词创作等活动,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从成果展示来看,大部分同学能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但也有部分同学在创作过程中遇到困难,这提示我在活动设计时,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求,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使每个同学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
4.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同学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在引导与启发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同学在思考问题时存在局限性。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今后需要更加注重引导技巧,鼓励同学们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
5.关注学生的疑问。在总结回顾环节,我鼓励同学们提问,解答他们的疑惑。通过这个环节,我发现同学们在诗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疑问,及时解答,帮助他们扫清学习障碍。
举例:教师可举例说明五首诗中的对仗手法,如《夜泊牛渚怀古》中“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的对仗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种表达方式。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共121张PPT)
陈子昂(唐)
1
登幽州台歌——文学常识
选自《陈伯玉集》。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现四川)
人。唐代诗人。年轻时性格豪爽。二十四岁中 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直言敢 谏,多切中时弊。三十六七岁时随建安王东征 契丹,所提建议不被采纳,反而受到降职处分。 三十八岁解职还乡,被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 中,时年四十一岁。
16
登幽州台歌——丰厚内涵
这首诗用的是辞赋体(桐城辞赋
体,是指中国桐城赋派作家群创造出来
的当代辞赋的新的文学属种)。体式的
古朴、文辞的凝重与情调的慷慨悲愤、
意境的雄浑深远相得益彰,具有很高的
审美价值。
17
登幽州台歌——总结
陈子昂压卷之作。 创造出了空旷苍茫、慷慨悲凉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
陈子昂二十四岁进士及第,在政治上拥 护武则天。他在二十九岁时曾向武则天上书 《答制问事八条》,主张轻刑罚、用贤才、 纳谏士、赏功勇、减徭役,提出了许多符合 百姓愿望的主张。但武则天当时忙于称帝改 制,有自己一套施政方针,不但没有重视陈 子昂这个文学小臣的意见,反嫌他上疏议政 太过多事,罢了他的职。
不平之气;后两节各增加了一个虚字,多了一 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缓流畅,表现了无可奈 何的悲愤之情。
12
登幽州台歌——古诗译文
意译
直译
放眼望去哪有以前贤人的踪影,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回头看看也不见一个效仿古贤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的今人。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
想到那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
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而广袤的天地之间,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
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本知识
登幽州台歌一、作者简介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唐代文学家。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
他的诗思想进步而充实,语言刚健而质朴,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
现存诗一百多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和《登幽州台歌》。
有《陈伯玉文集》传世。
二、故事背景《登幽州台歌》:696年,契丹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陈子昂进言,武攸宜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
三、课文翻译前:过去。
古人:古代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后世。
来者:后世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的样子。
涕:眼泪。
译文:往前望不到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往后看不到后世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想到广阔天地的无穷无尽,我独自悲伤,热泪纵横!四、问题归纳1.“独怆然而涕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发了诗人孤单寂寥、苦闷悲愁的心绪。
2.这首诗歌,句式有何特点?这有什么作用?前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音节比较短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
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词,每句六字,四个停顿,音节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
全诗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五、课文主题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悲歌。
全诗并未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只是抒发了登台感慨,语言苍劲奔放,语调慷慨悲凉,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处境和苦闷悲愁的情怀。
望岳一、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被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
主要作品有“三吏”和“三别”。
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原文
以下是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的原文:
1.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 《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 《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5. 《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些诗歌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通过欣赏和学习这些诗歌,可以提高对古代文化的
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也能够丰富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及古诗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及古诗知识点一、《登幽州台歌》1、XXX,XXX,唐代文学家。
2、“古人”指的是古代像XXX那样贤明的君主,“来者”指后世贤明的君主。
3、XXX: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独”字“独”指孤独一人。
一大一小形成强烈对比,更加衬托出诗人孤寂苦闷之情。
4、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XXX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孤寂苦闷之情。
整首诗通过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具有苍凉悲壮的感情基调。
5.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像XXX那样贤明的君主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君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6.“念天地之悠悠,XXX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了解:诗人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配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二、《望岳》1.XXX,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XXX,后人也称之为XXX,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与XXX并称“XXX”。
他的诗作总体上反映了XXX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被称作“诗史”,他本人也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其诗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
有《杜工部集》。
XXX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有名的《三吏》《三别》,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魔难,个中“三吏”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是《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2..全诗以“望”字展开,从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赞扬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气势3.颔联写近望的景象,其中“割”“钟”用的好。
请简要分析。
钟:运用拟人,形象写出大自然把一切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到泰山。
生动的突出泰山神奇秀丽.表达对泰山的喜爱之情。
割:运用夸张和拟人,写出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4.分析“一览众山小”中“小”的妙用。
最新统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优质教学课件
课后研讨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 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请以课堂反思的方式写 一写你的收获。
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总结点评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探索很成
功,但探索远还没有结束,让我们 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一起慢慢去发 现新大陆吧!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名句广 为流传,你认为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1)在描绘或赞美优美风光时。 因为这两句描写了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的 优美风光。
(2)在面临困境时 (3)事情有了转机时 因为这两句暗含着“在困难时往往会发生新转机” 的哲理。
8“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作者 写“月”的作用
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 层。”的哲理。
①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②衍生意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 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 看到本质,不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
2.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千寻”一词运用夸张,极言塔的高峻,突出 诗人立足点之高,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做铺垫。
(我)怀着无尽的离愁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 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飘落的花瓣不是无情之 物,它化作春泥后会更好地滋养新花。
1中心
这首诗寓理于景,借物抒情, 表现出诗人虽脱离官场,但仍关心国
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至死仍牵挂 国家的一腔热情。
2、用自己的话描述“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的画面。
3.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虚实结合,实写眼前看到的千寻高的宝塔,虚 写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做 铺垫。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教案
(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举例:通过比较五首诗歌的异同,引导学生发现古代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2.教学难点
(1)对古代诗歌中意象、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对《己亥杂诗》的作者龚自珍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其次,详细解读《己亥杂诗》中的五首诗歌,包括《夜泊牛渚怀古》、《登快阁》、《宿建德江》、《题临安邸》和《夜雨寄北》,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语言技巧;最后,通过比较五首诗歌的异同,引导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审美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应采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手段和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同时,注重课堂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被一首诗所打动,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代诗歌的魅力。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能够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某些知识点仍存在疑问。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并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解答学生的疑问。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0.《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56张PPT)精品文档
课文小结
《登飞来峰》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作于王安石29岁时。这是他出世以来, 初显才能,胸怀抱负的时期,表达了诗 人踌躇满志的情怀。全诗将写景与抒怀 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
主旨
这首诗借登临飞来峰,表现了诗人高瞻
远瞩、不畏艰难,立志改革的政治抱负,展
现了诗人为实现理想而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
知识链接
泰山(Mount Tai),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 游景区。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 伟磅礴,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之称。在汉族传 统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岳独尊”的美誉。自秦始皇封禅泰 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 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 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 最为有名的是“泰山四大奇观”。
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瑰 丽精确,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 歌的高峰,杜甫则被后世尊为“诗 圣”。
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真实深 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这转折 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人 民的疾苦,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 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历来被誉 为“诗史”。
作者简介
20-35岁:读书、壮游 35-44岁:长安求职 44-48岁:陷贼与为官 48-59岁:漂泊西南
游
拄从衣萧柳山丰莫 山 杖今冠鼓暗重年笑 西
无若简追花水留农 村
时许朴随明复客家
夜闲古春又疑足腊
叩乘风社一无鸡酒
门 。
月 ,
存 。
近 ,
村 。
路 ,
七下语文古代诗歌五首原文
七下语文古代诗歌五首原文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的原文如下:
1.《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8
内容解析:
} 1、孤独
2、生之短促 3、怀才不遇
A
封 建 士 子 共 同 的 命 运
人 类 摆 脱 不 了 的 命 运
9
情怀
1、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2、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 3、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 。
A
10
特色艺术
1、景藏情中 2、沉郁悲壮 3、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
A
11
A
14
诵 读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知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大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意 岱(dài)
了(liǎo)
曾(通“层”) 眦(zì)
凌(líng)
/
/
/
A
15
诵 读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知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大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712年—770年)
字子美,自称少 陵野老,后人称杜少 陵。也称杜工部。自 唐以来,他的诗歌被 公认为“诗史”,他 本人也被称为“诗 圣”。
A
12
主要代表诗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春
望》
“三吏”: 《新安吏》
《潼关吏》
《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钟”字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的 有情有义。
“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 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 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A
27
《望
岳》
——杜甫(736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 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富含哲理:人生进取如同登高望远一样, 只有胸怀宽广高瞻远瞩的人,方能展望明天 把握未来。
A
6
译文
前不见古人,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 后不见来者。 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 念天地之悠悠, 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 独怆然而涕下。 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A
7
内容解析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俯仰古今——时间的绵长 登楼眺望——空间的辽阔无限 独自凭吊——心绪之孤单悲苦
悟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
诗 句句写向岳而望,而且
情 角度有别,试做分析。
A
20
远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近望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望 细望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俯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
21
精 读 悟 诗 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 情 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
A
22
远望 ——绵延不尽 参天耸立
A
28
根据理解填空:
背 读 • 诗中表现作者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
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会_当凌_绝_顶_,_一_览_众山_小。
会 • 诗人直接赞美泰山风光秀美,巍峨高峻的诗句 是_造_化钟_神_秀_,_阴_阳_割_昏晓。。
运 • 诗中集眼前之景,心中之情的诗句是____ _荡_胸生_层_云_,决眦入归鸟。
A
13
写作背景
这首诗歌写于736年,属于杜甫创作历程 中的漫游时期。他20—35岁时曾遍游中国的大 江南北。《望岳》这组诗就是在他24岁时写成 的。这组诗共三首,分东岳(泰山)、南岳 (衡山)、西岳(华山)。书上这首诗即东岳 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 间洋溢着青壮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古代诗歌五首
A
1
登 幽 州 台 歌陈
子 昂
A
新闻(2)班
2
叶琼
壹3 文本 贰 作者介绍 叁 写作背景 肆 内容解析 伍 写作技法
A
3
独念后前 怆天不不 然地见见 而之来古 涕悠者人 下悠。, 。,
登 幽 州 台 歌 陈
子 昂
A
4
作者介绍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 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 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 死。
泰 山
近望 ——神奇秀丽 巍峨高大
之 景
诗
细望 ——幽深神秘 壮美巍峨 人
的
想象中登泰山顶所望之景
感
受
A
23
精 读 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诗思想感情? 情
A
24
《望
岳》
返回
——杜甫(736年)
体悟诗情
诗人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 秀丽的景色,流露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 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 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用 • 当我们登上长白山顶,极目远眺,周围美景尽 收眼底,我们不禁会回想起杜甫的那句诗__ _会当_凌_绝_顶_,_一_览众山小
A
29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也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不怕困难勇
于吃苦的精神,要有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 要有藐视一切的英雄气概。
A
25
品 •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 读 山的绝唱,请赏析诗中的 赏 名句。 名 1.炼字 句 2.哲理美
3.虚实相生
4.……
A
26
《望
岳》
——杜甫(736年)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 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
A
5
写作背景
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 李尽忠反叛,攻陷了营州,武则 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 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 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接连打了 几次败仗,陈子昂进谏,不仅没 被采纳,反而被贬斥,眼看着报 国的良策无法实现。有一天他登 上了幽州台,想起了战国时广招 天下的燕昭王,悲愤之极,写下 了这首《登幽州台歌》,抒发失 意的感慨。
•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到那时在 上面俯视众山,众山都会显得矮小。
A
18
精 读 1 、诗题为《望岳》,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
悟 句写向岳而望,而且角度 诗 有别,试做分析。 情 2 、 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
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 出?
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A情?
19
精
读
诗题为《望岳》,
意
A
16
译
读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明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诗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
17
• 泰山到底怎么样啊?在齐鲁大地上,那 清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 山南山北的天色被分割成一明一暗两部 分。
• 看着层出不穷的云雾不禁心胸激荡,我 睁大眼睛目送归鸟入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