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沉积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储存评价技术探讨
开展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实现深度减排
开展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实现深度减排张超宇;李胜涛;杨丰田;张森琦;李旭【摘要】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是实现二氧化碳深度减排的安全,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适合地质储存的地质体有深部咸水层、油气藏和不可采煤层.目前,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研究在世界上方兴未艾,我国地质储存相关项目也已启动,为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开展二氧化碳的地质储存,将为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的维持和调整提供保障.【期刊名称】《中国国土资源经济》【年(卷),期】2010(023)004【总页数】3页(P24-26)【关键词】地质储存;二氧化碳;深度减排;咸水层【作者】张超宇;李胜涛;杨丰田;张森琦;李旭【作者单位】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河北,保定,07105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河北,保定,071051;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河北,保定,071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4.5;X37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由于其对人类以及整个地球环境系统可能产生的危害,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温室气体,在全球变暖问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
如何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成为遏制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倡导低碳生活的核心问题。
我国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大国之一。
环球能源网根据碳监测行动(CARMA)网站提供的数据,对全球各国的CO2排放量进行了比较排行,按总排放量计算,我国高居世界第2位(表1)。
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大会通过了《京都协议书》,京都协议提出了发达国家减少排放的指标。
但是,由于大部分国家都以化石燃料作为主要能源,二氧化碳的减排直接影响到一个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
因此,围绕二氧化碳的减排问题成为国际政治和外交谈判中涉及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1—3]。
《陆相断陷湖盆泥页岩油藏地质特征及储层有效性评价》记录
《陆相断陷湖盆泥页岩油藏地质特征及储层有效性评价》读书札记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陆相断陷湖盆泥页岩油藏地质特征 (7)2.1 湖盆构造特征 (8)2.1.1 构造单元划分 (10)2.1.2 断陷带划分 (11)2.1.3 断层特征分析 (12)2.2 泥页岩沉积特征 (14)2.2.1 有机质丰度分析 (15)2.2.2 热解特性研究 (16)2.2.3 沉积环境探讨 (17)2.3 油藏特征 (19)2.3.1 油气藏类型及分布 (20)2.3.2 储量计算与评价 (21)三、储层有效性评价 (23)3.1 储层物性评价 (24)3.1.1 孔隙度评价 (25)3.1.2 渗透率评价 (26)3.1.3 饱和度评价 (27)3.2 储层敏感性评价 (29)3.2.1 水敏性评价 (30)3.2.2 盐敏性评价 (31)3.2.3 地层水敏感性评价 (32)3.3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评价 (34)3.3.1 孔隙类型及组合特征 (35)3.3.2 孔隙结构演化特征 (36)四、结论与建议 (37)4.1 结论总结 (38)4.2 建议与展望 (39)一、内容概述陆相断陷湖盆泥页岩油藏地质背景:介绍了陆相断陷湖盆的地质构造特征,包括地形地貌、构造运动、沉积环境等,为后续分析泥页岩油藏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泥页岩油藏的地质特征:详细描述了泥页岩油藏的分布特征、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包括其成因机制和演化过程。
重点探讨了泥页岩作为油藏的主要储油岩类的特性和优势。
储层有效性评价的意义和方法:阐述了储层有效性评价的重要性,并介绍了相关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这包括对储层物性、含油性、产能等方面的评价,以及如何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来评估储层的有效性。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了陆相断陷湖盆泥页岩油藏的实际情况,包括其地质特征、储层特征以及开发潜力等,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实际参考。
5CO2地质埋存类型与机理
CO2地质埋存机理
地质封存过程中注入的CO2是通过物理 和化学捕集机制的共同作用被有效地储存 于地质介质中的。
地层封闭:空间信息、 介质信息,现场调 查法
水力封闭:物理作用 溶解封闭:物理化学
作用 矿物封闭:化学作用
埋存机理
结构捕获 相对渗透率
曲线
残余捕获 溶解捕获
CO2 残 余 饱和度
在合适的岩层、在没有明显泄漏途径、或 没有开口的裂缝或断层情况下,注入的 CO2可以埋存很长时间。而且由于多重捕 获机理的共同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 CO2的移动性将越来越小,泄漏的可能性 将减小。
只要合适的操作程序,在一个合适的、有 良好特性的地质岩层中存储的CO2将能够 存储数百万年。
埋存类型pping)
随着CO2与现场流体和岩石发生化学反应, 就出现矿化俘获机理。
溶解的CO2与岩石中的矿物质发生化学反 应,形成离子类物质,经过数百万年,部 分注入的CO2 将转化为坚固的碳酸盐矿物 质。
CO2 与地层中的矿石或有机物发生反应 是最持久的解决办法:稳定的储存形式 过程反应动力学尚不清楚
CO2地质储存的动力学反应(溶解与沉定)与流 体运移(纳米尺度-孔隙尺度)过程的耦合定量
刻及注画零入。与泄控漏制,机从而理实-现COCO2最2在大地的质溶孔解隙度介、质矿中物有捕效获
国外研究现状
项目
特性描述
K12-B近海气田,北海 (荷兰)
将CO2(13%CO2)从将近枯竭的天然气气 藏中分离出来,回注到深度为4000米天然气储层 ,平均产量为0.03-0.05tCH4/tCO2
CO2CRC Otway封存项目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
80%CO2,20%CH4注入到深度为2100米的 位于活跃气体储层之下的枯竭气藏中
南盘江盆地石炭系沉积体系及页岩气有利区带
南盘江盆地石炭系沉积体系及页岩气有利区带辛云路;王劲铸;金春爽【摘要】综合利用重点剖面实测资料、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结合公开发表的成果,讨论了南盘江盆地石炭系沉积体系类型、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基于深水沉积相带的分布,预测了南盘江盆地石炭系页岩气有利区.南盘江盆地石炭系发育三角洲—碎屑滨岸、滨海沼泽、陆源碎屑陆架、碎屑陆坡、局限海台地、开阔海台地、台地边缘、深水盆地8种沉积体系.石炭纪,马关隆起、康滇隆起、江南隆起及云开隆起为暴露剥蚀区,但陆源碎屑供应较弱,陆源碎屑沉积主要发育于石炭纪早期,整个石炭纪以内源沉积占优势.早石炭世,云开隆起周边发育陆源碎屑滨岸沉积,在江南隆起南缘发育碎屑滨岸和滨海沼泽沉积,主体为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孤立台地—台地边缘—深海的沉积格局.晚石炭世,隆起区和深海区均有所缩小,开阔台地范围显著扩大,隆起周缘主要发育局限台地.南丹—河池、罗甸西、柳城—鹿寨—平乐地区、象州—武宣—桂平等地区上古生界出露地表,石炭系埋藏浅,且以深海沉积为主,是寻找石炭系页岩气最为有利的地区.【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18(032)004【总页数】12页(P774-785)【关键词】南盘江盆地;石炭系;沉积体系;深水沉积;页岩气有利区带【作者】辛云路;王劲铸;金春爽【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北京100083;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北京100083;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45;TE121.3;TE132.20 引言图1 南盘江盆地区域构造-地层格架及矿点分布Fig.1 Tectonic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deposits of the Nanpanjiang Basin1.省会城市; 2.市; 3.县; 4.省界; 5.隆起边界; 6.海岸线; 7.主要断层; 8.盆内断层; 9.古油藏; 10.金矿; 11.锑矿; 12.汞矿; 13.锰矿; 14.隆起区(出露下古生界及以老地层); 15.上古生界出露区; 16.中生界出露区;区域构造-地层格架据1∶50万地质图简化;矿点分布据文献[21-28]编绘南盘江盆地,也称右江盆地,或右江印支地槽褶皱带[1],位于滇黔桂三省交界处的南盘江—右江流域。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陆相页岩气储层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陆相页岩气储层特征徐红卫;李贤庆;周宝刚;祁帅;张吉振;杨杰;陈金明;高文杰【摘要】结合我国陆相页岩分布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为例,对钻孔岩心样品进行有机地球化学、X射线衍射、孔隙度测定、扫描电镜、气体吸附等多种实验分析,研究陆相页岩气储层特征.结果表明,延长探区延长组陆相页岩厚度较大(平均50 m),有机质丰度高(平均TOC为4.86%),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热演化程度处于成熟阶段(Rran为0.84%~1.10%);页岩中黏土矿物质量分数高(21.8%~71.5%,平均47.3%),石英质量分数较低(10.8%~44.9%,平均22.3%),脆性指数相对较小(27.1%~77.2%,平均49.6%),表明页岩储层具有脆性和可压裂性;延长组页岩孔隙度主要分布在1%~3%,孔隙类型多样,以粒间孔和粒内孔为主,其次是晶间孔、微裂缝、溶蚀孔和有机质孔,为页岩气赋存提供了储集空间;延长组页岩总含气量为1.60~6.67 m3/t,显示出较好的含气性.%Taking Yanchang Formation in Yanchang exploration area as an example and combining with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ntinental shale in China,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and th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continental shale gas using many experimental methods,such as organic geochemical analyses,X-ray diffraction(XRD),determination of porosity,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gas adsorption,etc.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ickness of Yanchang Formation shale in Yanchang exploration area is large (average 50m),th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is relatively high(average TOC is 4.86%),the main types of organic matter are type Ⅱ,and the thermal evolution degree of organic matter is of the mature stage(Rran=0.84%~1.1%);the mass fraction of clay minerals ishigh(21.8%~71.5%,average 47.3%),and the mass fraction of quartz is low (10.8%~44.9%,average 22.3%),brittleness index is relatively small(27.1%~77.2%,average 49.6%),indicating that the shale reservoir is brittle and can be fractured.The porosity of Yanchang Formation shale in Yanchang exploration area is mainly between 1%~3%,and the pore types are diversiform.The intergranular pores and the inner pores aredominant,followed by intergranular pores,microcracks,dissolved pores and the organic pores,which provide reservoir space for the accumulation of shale gas.The gas content of Yanchang Formation shale is between 1.60~6.67 m3/t,showing a better gas generation capability.【期刊名称】《煤田地质与勘探》【年(卷),期】2017(045)006【总页数】8页(P46-53)【关键词】陆相页岩气;储层特征;延长组页岩;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作者】徐红卫;李贤庆;周宝刚;祁帅;张吉振;杨杰;陈金明;高文杰【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19陆相页岩气是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1-3],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陆相断陷湖盆致密砂砾岩有利储层沉积特征》范文
《陆相断陷湖盆致密砂砾岩有利储层沉积特征》篇一一、引言在地质学研究中,陆相断陷湖盆是一种重要的沉积环境,其沉积物类型丰富,包括砂岩、砾岩等。
这些沉积物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可以形成有利的储层。
本文将重点探讨陆相断陷湖盆中致密砂砾岩有利储层的沉积特征,分析其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二、陆相断陷湖盆概述陆相断陷湖盆是指由于地壳运动导致的地壳断裂下沉而形成的湖泊盆地。
这种湖盆具有特定的沉积环境,其沉积物受气候、地貌、构造等多种因素影响。
在陆相断陷湖盆中,砂砾岩是一种常见的沉积物类型,其分布广泛,且具有较好的储油、储气潜力。
三、致密砂砾岩有利储层沉积特征(一)岩性特征致密砂砾岩有利储层的岩性特征主要表现为砂砾岩的颗粒大小、形状、排列方式等。
这些特征直接影响着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一般来说,颗粒较大的砂砾岩具有较好的储油、储气潜力。
此外,颗粒的形状和排列方式也会影响储层的物理性质。
(二)沉积环境陆相断陷湖盆的沉积环境对致密砂砾岩有利储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在湖泊的浅水区,由于水流速度较慢,有利于砂砾岩的沉积。
此外,湖泊的岸线变化、水流方向等因素也会影响砂砾岩的分布和性质。
(三)成岩作用成岩作用是影响致密砂砾岩储层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成岩过程中,砂砾岩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等作用,这些作用使得砂砾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发生改变。
其中,溶蚀作用有利于形成次生孔隙,提高储层的储油、储气能力。
四、影响因素分析(一)气候因素气候是影响陆相断陷湖盆沉积环境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气候条件会导致湖泊的水位、水质、水流速度等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砂砾岩的沉积和成岩过程。
(二)地貌因素地貌因素对陆相断陷湖盆的沉积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度等都会影响水流的速度和方向,进而影响砂砾岩的分布和性质。
(三)构造因素地壳运动和构造活动是影响陆相断陷湖盆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因素。
构造活动会导致地壳的升降、断裂等,从而影响湖泊的沉积环境和砂砾岩的分布。
二氧化碳在深海沉积物中的永久储藏
二氧化碳在深海沉积物中的永久储藏Kurt Zenz House;祝斌强(译);郑涛(校对)【期刊名称】《海洋地质》【年(卷),期】2008(024)004【摘要】要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稳定下来,我们需要将大量的二氧化碳储藏在长久稳定的地质盆地当中。
由于陆地上储藏盆地的温度,二氧化碳储藏在那里不稳定,会向上浮动.如果二氧化碳储藏盆地没有封闭合理的话,这可能导致注入的二氧化碳溢出。
我们认为:如果将二氧化碳注入小于3000m的深海海底,几百米的沉积物可以提供一个永久的地质储藏环境,尽管可能受到一定的地质运动的干扰。
在深海海底高压和低温的环境下,二氧化碳处于液体状态,而且浓度大于上层孔隙液。
这样,在重力的作用下,注入的二氧化碳处于稳定状态。
另外,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形成可以阻止液体二氧化碳的流动,这样就形成了储藏系统的第二道密封盖。
我们对二氧化碳的注入、形成水合物、稀释溶解成二氧化碳溶液进行了定性的分析。
如果选择的是石灰岩沉积物,则二氧化碳溶液对石灰岩的溶解可以稍微增加其孔隙度,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其渗透性。
然而,喀斯特现象不太可能出现,因为能够被二氧化碳溶液完全溶解的只是一小部分的岩石。
美国沿海200英里以内的专属经济区提供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储藏空间,能将美国现有二氧化碳排放量几千年的总量都储藏起来。
【总页数】9页(P49-57)【作者】Kurt Zenz House;祝斌强(译);郑涛(校对)【作者单位】不详;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外事翻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21【相关文献】1.缺氧深海沉积物中菱铁矿的形成:细菌协合过程在古地磁学中的重要意义 [J], Ellw.,BB;童春雷2.南沙海区深海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分析 [J], 苏洁; 明红霞; 陈泉睿; 张春鑫; 关道明; 樊景凤3.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深海沉积物中20种主次组分 [J], 王川4.深海沉积物中的稀土矿产资源研究进展 [J], 朱建新5.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深海沉积物中稀土总量 [J], 王贵超;刘荣丽;王志坚;罗芝雅;吴希桃;罗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CO2驱油与埋存技术及实践
石油勘探与开发716 2019年8月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Vol.46 No.4 文章编号:1000-0747(2019)04-0716-12 DOI: 10.11698/PED.2019.04.10中国CO2驱油与埋存技术及实践胡永乐1,郝明强1,陈国利2,孙锐艳2,李实1(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2.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吉林松原 138000)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CO2捕集、驱油与埋存关键技术及应用”(2016ZX05016)摘要:系统阐述近年来中国CO2驱油和埋存理论及技术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了下一步发展方向。
基于陆相油藏地质特征,发展和形成了5个方面的理论和关键技术:①丰富了对陆相油藏CO2与原油间的组分传质特征、微观驱油和不同地质体埋存机理的认识;②形成了CO2驱油藏工程参数设计、注采调控、开发效果评价等油藏工程技术系列;③发展了CO2分层注气工艺、高效举升工艺、井筒腐蚀在线监测与防护等采油工程技术系列;④创新了CO2捕集、管道输送、地面注入、产出气循环注入等地面工程技术系列;⑤形成了CO2驱油藏监测、安全环保评价等配套技术系列。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技术发展方向:①突破低成本CO2捕集技术,提供廉价的CO2气源;②改善CO2与原油之间混相的技术,提高驱油效率;③研发提高CO2波及体积技术;④研制更高效举升工具和技术;⑤加强CO2埋存监测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的攻关。
吉林油田的实践表明CO2驱油与埋存技术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4表5参36关键词:陆相油藏;CO2驱油与埋存;提高采收率;油藏工程;注采工程;地面工程;发展方向中图分类号:TE327 文献标识码:ATechnologies and practice of CO2 flooding and sequestration in ChinaHU Yongle1, HAO Mingqiang1, CHEN Guoli2, SUN Ruiyan2, LI Shi1(1.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PetroChina, Beijing 100083, China;2. Jilin Oilfield Co. Ltd., PetroChina, Songyuan 138000, China)Abstract:The latest advancement of CO2 flooding and sequestration theory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is systematically described,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s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ntinental reservoirs, five theories and key technologies have been developed: (1) Enriched the understandings about the mass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components between CO2 and crude oil in continental reservoirs, micro-flooding mechanism and sequestration mechanism of different geological bodies. (2) Established the design method of reservoir engineering parameters, injection-production control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effect evaluation technology of CO2 flooding, etc. (3) Developed a series of prod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separated layer CO2 injection technology, high efficiency lifting technology, on-line wellbore corrosion monitoring and protection technology. (4) Innovated a series of surfac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cluding CO2 capture technology, pipeline CO2 transportation, CO2 surface injection, and production gas circulation injection, etc. (5) Formed a series of supporting technologies including monitoring, and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valuation of CO2 flooding reservoir. On this basis,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directions in the future have been put forward: (1) Breakthrough in low-cost CO2 capture technology to provide cheap CO2 gas source; (2) Improve the miscibility technology between CO2 and crude oil to enhance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3) Improve CO2 sweeping volume; (4) Develop more effective lifting tools and technologies; (5)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f basic theory and key technology of CO2 storage monitoring. CO2 flooding and sequestration in the Jilin Oilfield shows that this technology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China.Key words:continental reservoirs; CO2 flooding and sequestration; enhanced oil recovery; reservoir engineering; injection and production engineering; surface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direction引用:胡永乐, 郝明强, 陈国利, 等. 中国CO2驱油与埋存技术及实践[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9, 46(4): 716-727.HU Yongle, HAO Mingqiang, CHEN Guoli, et al. Technologies and practice of CO2 flooding and sequestration in China[J].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 46(4): 716-727.0 引言气候变化与温室气体减排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安徽省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价
式 中 :Mc。 ——Co 在深部咸水 层 中溶解储存 的理 论计算量 ,1O t;
A——深部咸水层的面积 ,km。; H_ 深部咸水层 的平均厚度 ,m;
— — 深 部咸 水层 岩石 的平 均孔 隙度 ,%;
P — —地 层水 被 CO。饱 和 时 的平 均密 度 ,kg/m。; P —— 初始 的地层 水 的平均 密度 ,kg/m。;
(2)对深部咸水含水层的理论储存量估算 ,主要为 10个 安徽 省 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深度 800 ̄3500m
{收稿 日期 :2018—03—27 修 回日期 :2018—04—03 第一作者简介 :杨章贤 (1986一),男(汉族),安徽枞阳人 ,工程师 ,现从事地下水环境监测及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环境地质勘查研究工作 。
综合上述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的深度 、空间 、构造条 件 ,适合二氧化碳地质储存 的圈闭空间有深部咸水含 水层 、不可采的煤层、枯竭的油气 田等。 3 评价 原则 、方 法及 数据 来源 3.1 估算 单元 概化 与基 本估 算原 则
(1)仅估算理论储存量 ,以单个盆地 、油气 田、煤 田 为估 算 单元 ,储 、盖层 地质 结构模 型 仅为 粗略 概化 。
稳 定 性有 着严 格要 求 。
2.1 储 层 深度
二氧化碳地质储存 过程 中常需要在超临界压力下
将其注人 ,要求其流动性好 、密度大 。根据二氧化碳物
理 性质 研 究 显示 ,超 临界 二 氧化 碳 的 临界 点 为 31.1℃ ,
7.38MPa。一般而言 ,需要在地表 800m以下才能达到
— — 地层 水 被 CO。饱 和 时 的 CO。占地层 水 中
的平 均质 量分 数 ,%;
中国陆相沉积盆地地质特征-CAGS
4. 喜山期
• 喜山期最有意义的地质发展是中国东部大陆裂 谷系盆地及大陆边缘盆地的出现,使中国东部 及沿海大陆架成为第三系主要产油气区。早第 三纪气候分异明确,海域环境对近海陆相沉积 也产生了影响。古构造、古气候和古地理的影 响使早第三纪出现多种沉积类型。
汇报提纲
• 一、中国陆相沉积盆地的定义 • 二、中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的分布 • 三、中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发展阶段 • 四、陆相盆地沉积特征 • 五、陆相低渗透储层 • 六、陆相沉积盆地地下水古动力场特征
⒊ 横向冲积扇—扇三角洲—水下扇—湖相泥岩 这一充填型式,发育于盆地陡坡一侧,尤其是
断陷盆地深断裂一侧。由于长期的断裂活动,形成 了近源距和陡坡降的地貌环境。含有大量砾岩粗碎 屑物直接进入湖泊,形成扇三角洲和湖底扇重力流 沉积。湖泊内主要为泥岩沉积。
⒋ 横向冲积扇—纵向辫状河(网状河)—三角 洲—湖底扇湖相泥岩
中国陆相沉积盆地地质特征
汇报人:张森琦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2010-10-27 · 武汉
Insert presentation title here, insert date
汇报提纲
• 一、中国陆相沉积盆地的定义 • 二、中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的分布 • 三、中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发展阶段 • 四、陆相盆地沉积特征 • 五、陆相低渗透储层 • 六、陆相沉积盆地地下水古动力场特征
• ⑴ 西部准噶尔和塔里木晚古生代—中生代沉积盆地区; • ⑵ 中部鄂尔多斯—四川—楚雄中生代沉积盆地带; • ⑶ 北部松辽—二连—阿拉善白垩纪沉积盆地带; • ⑷ 东部渤海湾—华北南部晚白垩世—早第三纪沉积盆地
区; • ⑸ 江汉—苏北晚白垩世—早第三纪沉积盆地带; • ⑹ 沿海大陆架东海—珠江口第三纪沉积盆地带。
昆士兰州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图册
二 氧化碳地 质储存 开端 的第 ~阶段 ,是 评价 昆士
兰州 二氧化 碳储存 潜力的重要里程 碑 。
昆士兰州政 府的资 金支 持通过 政府 经济 发展 改革 部 ( E DI QD E )实现 ,并 已批 准温 室 气体 储 存解 决小 组 ( S ) 昆士兰州 主要沉 积盆地 开 GG S 在 展 二 氧 化 碳地 质 储 存 容 量 评 价 ; 些 盆地 由 这 Q E 指定 。2 0 年 8月 ,温 室气体 储存解 决 DE DI 08
化碳地 质储存 图册 , 2 0 于 0 9年 7月完成 。昆士兰 州 政府 开展 的这种利用 详 尽数据 在 公共领域 来评 价 地质储 存容量评 价工作 是世 界前沿 的 。
息 ,建立初 步模 型并鉴定区域储 存容量 。
根据 前期 工作 项 目成果 ,钻探 和地 震勘探 项
摘译
Q e n ln a b n o ie e lgc l tr e t s T eSa f u e s n D p r n f mpo me t u e s dC r xd oo i oa l a o Di G a S g A a h tt o Q en l d( e a me t E l e a t o y n.
4 0
水 文地质 工程地质技 术方 法动态
2 1 年第 34期 01 -
昆士兰州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图册木
(o i db reh ue s t a e ouin nb h Io Q en I dD p r n o E l met c mpl yG en o s o g lt s e a f u es n e at t f mpo e Ga S r S o o f a me y n,
二氧化碳地质储存计算的一种概率评价研究方法
并且 收到 了公众 的意 见 。然 后 ,将 这份报 告送 到
一
个 内行 的专 f 小组寻 求外 部的评 估 。美 国地 质 - j
本报 告 是 回答 那些外 部意 见和 书面评 论 的 ,
调查局 于 2 0 0 9年 1 2月收 到 了外部 的审查 报告 。 并介绍 如何对 前诉 的评估 方法进 行 了修订 。评 估 的资源是 技术 上可 以使用 的储存 资源 ,将它 定 义
一
但 是 ,这 种方 法确 实考 虑到 了美 国环 境保 护局 提
出的关 于注入 储存 地层 的二 氧化碳 的总溶 解 固体 量 ( DS 00 0 p m ( T )1 , p 0 百万 分之 一毫 克升 )的 限 制 。这 种 研 究 方 法 对 含 盐度 小 于 1,0 p m 00 0 p
地 区 内的多储 存评 价单 元 的资源 ,并 发展 能够 提 出相 关性 建议 的统 计算 法 。集合 资源 重要 性 的报
为可 以储 存在 一个 储层孔 隙体积 中 的二氧化 碳物 质 。将这 个报 告 中提 出的方法用 于从地 区到 子 流 域尺度 不 等范 围的评 估 ,根据一般 的地质 和 水文 特征来 定义 范 围 内的储 存评 估单元 。这 一研 究方
( , )总 溶解 固体量 ( DS me1 / T )的潜 在储 存 地层 将不 予评估 。
用 于全 美 国地 层估 算储存 潜力 的方法 。该 消 息
发布 后 ,收到 了公众 的评议 和外 部专家 的文 字评
论 。 0 9年 3月 , 20 研制 和公布 了一个最 初 的方 法 ,
12 0
水 文地 质 工程地质 技术方 法 动态
21 0 0年第 56期 -
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研究进展
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研究进展彭李晖;王建军;尤伟静;徐连三【期刊名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年(卷),期】2013(040)005【摘要】Carbon dioxide geological storage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to solve the issue of global greenhouse effects.It should be noted that CO2 geological storage project may inducefractures,earthquakes,pollution of freshwater aquifers and other geological hazards which are harmful to huma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problems caused by CO2 geological storage and its genetic mechanism are analyzedrespectively.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measures are suggested from such aspects as risk assessment,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and emergency reliefs.These are of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safety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CO2 geological storage project.%CO2地质储存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有效手段之一.在CO2地质储存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引起断裂、地震、淡水含水层污染等地质灾害问题,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本文系统阐述CO2地质储存过程中造成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成因机制,并从风险评价、监测预警、应急补救等角度提出了具体防治措施,对CO2地质储存技术的安全性评估及工程实施项目管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总页数】8页(P104-110,128)【作者】彭李晖;王建军;尤伟静;徐连三【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41【相关文献】1.安徽省地质碳汇潜力及二氧化碳地质储存 [J], 方星;孙健;魏永霞2.中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研究进展 [J], 文冬光;胡秋韵;郭建强;张森琦;许天福;贾小丰;李旭峰;范基姣;张徽;刁玉杰3.应对气候变化的地质介质中二氧化碳储存——深部咸水含水层储存溶解的二氧化碳的能力 [J], S. Bachu;J.J. Adams;郭淑君(翻译);佟元清(校对)4.Gippsland近海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的模拟:Latrobe谷二氧化碳储存评估报告 [J], Ennis - king;何雪洲(翻译)5.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中的储存容量评估:问题和研究进展 [J], 张炜;李义连;郑艳;姜玲;邱耿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选址的地质和地球物理描述
能 源 技 术 与 管 理
6
d o i : l O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9 9 4 3 . 2 0 1 3 . 0 3 . 0 0 3
项 目做 出决策 以及 降低 风 险。
[ 关键 词 ] 二氧 化碳捕 集 与封存 ( C CS ) ; 强化煤层 气开采 ( E C B M) ; 选址 ; 地震属 性 [ 中图分类 号 ]T E l 9[ 文 献标识 码 ]A [ 文章 编号 ]1 6 7 2 - 9 9 4 3 ( 2 0 1 3 ) 0 3 一 O O 0 6 3
包括合适 的岩性和构造。E C B M — C C S 项 目选址的
主要 目标 是 准确 地 描述 以上提 到 的所 有 因素 , 它 们 同样 也 是 C C S示 范 项 目的关 键 因素 。潜在 的 E C B M— C C S示 范 区域 的地 质 和 地 球 物 理 静 态 描 述 主要 可 分 为 以下方 面 : 圈闭 描述 ; 盖 层 描述 ; 断 层 和裂 缝预测 与评价 。
2 0 1 3 年第 3 8 卷第 3 期
Vo 1 . 3 8 No . 3
E n e r g y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Ma n a g e me n t
二 氧化碳捕 集 与封 存选址 的地 质和地 球物理描述
杨瑞召 , 李聪聪 , 赵争光 , 刘 颖 , 仇念广 , 孙玉风 , 李 娟- , 魏 国骄 1
浅谈CCS与CCUS
CCUS的原理及应用摘要:随着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加剧,CCUS技术越来越被各国所重视。
CCUS 是指以原本要排放的二氧化碳为原料并利用地下矿物或条件,封存二氧化碳并生产有利用价值的产品。
介绍了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特点,并以延长石油CCUS的应用为例,为我们后面的进一步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提供参考。
CCUS 技术提出的背景及其重要意义经测量截至到2013年5月,地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超过0.04%。
2000至2009年间的浓度增长率为每年百万分之二,且逐年加速。
二氧化碳的正常含量是0.03%,当二氧化碳的浓度达1%会使人感到气闷、头昏、心悸,达到4%~5%时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而达到10%的时候,会使人体机能严重混乱,使人丧失知觉、神志不清、呼吸停止而死亡。
二氧化碳浓度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导致的,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中,57%进入大气层,其余的则进入海洋,造成海洋酸化。
二氧化碳具有保温的作用,近100年,全球气温升高0.6℃,海平面上升14厘米,照这样下去,预计到2 1世纪中叶,全球气温将升高1.5—4.5℃,海平面将会上升25—140厘米,海平面的上升,亚马逊雨林将会消失,两极海洋的冰块也将大部分融化。
所有这些变化对野生动植物而言无异于灭顶之灾。
20世纪80年代末,气候变化问题开始升温,国际社会逐渐就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达成一致。
由于CCUS技术减排效果明显,在全球已被推广,截止2011年,全球大规模的CCUS项目,包括从捕集到永久封存或其他封存所有环节在内的大规模项目达74个,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挪威、澳大利亚等国家。
国际能源署的全球能源展望中提出2035年化石能源在全球能源的供应还将占到70%以上(中国工程院研究预测2050年煤炭还将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40%)。
国际能源署报告中提出本世纪末如果全球升温控制在2度以下,2050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应该控制在0.45%,全球二氧化碳减排必须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50%,那么,CCUS的技术将要发挥20%的减排作用[1]。
二氧化碳的地质储存
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就是指将这 些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分离和收 集,不向大气中排放,而是注入到合 适的深层地质结构中,永久性地埋存 在地下,这样一来可以大大地减少二 氧化碳的排量,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的有力武器。另外,提高能源使用效 率、转变能源消费模式和利用可再生 能源也都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 手段。
有些已经安全地封存了石油、天然气或盐水 等地下流体长达数百万年,因此对二氧化碳 来说也适用。全世界的许多地方本身也有天 然的地下二氧化碳气藏。地质专家们通过对 这些成功的圈闭结构进行研究,总结出适合 封存二氧化碳几种地质结构。
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注入 地质封存的二氧化碳,是在高温高压的 条件下,以超临界流体的形态注入地下的。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看上去像气体,可以轻 易地在固体缝隙中扩散,同时他们也是液 体,所占空间比气体小很多。超临界二氧化 碳会随着地下深度的增加而进一步压缩,在 地下岩石的缝隙中可以装下更多的二氧化 碳,只要深度大于 800 米,地下的高压环境 就能维持其超临界流体的状态。
二氧化碳减排、储存和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研究--袁士义-973计划
项目名称:二氧化碳减排、储存和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袁士义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起止年限:2011.1至2015.8依托部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二、预期目标1、总体目标发展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规模化CO2捕集、埋存及高效利用理论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实施CO2长期地质埋存和资源化利用的示范,在实施的试验区提高采收率10%以上,吨油埋存CO2达到1吨以上,体现CO2减排的社会效益和CO2高效利用的经济效益。
2、五年预期目标本项目将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在规模化CO2捕集、埋存及高效利用基础研究方面产生质的飞跃和创新。
研究将围绕一个理论技术体系、发展三个理论、建立与完善四个方法,加强人才培养,最终体现两个效益,为“十二五”后形成中国特点的CO2捕集、埋存及高效利用技术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一个理论体系:发展与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CO2捕集、埋存及高效利用的理论技术体系。
三个理论:(1)适合中国国情的CO2长期地质埋存理论;(2)陆相非均质低/特低渗透油藏CO2提高采收率理论;(3)以O2/CO2循环燃烧为基础的新型燃烧理论。
建立与完善四个方法:(1)油气藏、煤层气藏及咸水层等地质体CO2埋存潜力评价及监测方法;(2)孔隙介质中CO2/地层油体系相态特征及渗流规律表征方法;(3)提高CO2驱油效率与扩大波及体积及埋存体积新方法;(4)低成本的CO2捕集与分离方法。
人才培养:培养CO2埋存和资源化利用国际知名专家3~5名,国内技术骨干10~15名,博士生20名,硕士研究生30~50名。
体现两个效益:(1)通过CO2埋存与驱油现场示范,在实施油田区块年埋存CO2达到10万吨以上,吨油埋存CO2达到1吨以上,体现CO2减排的社会效益;(2)通过CO2资源化利用现场示范,在实施油田区块提高石油采收率10%以上,体现CO2高效利用的经济效益。
三、研究方案1、学术思路和技术途径本项目的基本学术思路是在CO2的高效资源化利用中实现其地质埋存。
注入速率对CO2地质储存封存潜力的影响分析
注⼊速率对CO2地质储存封存潜⼒的影响分析注⼊速率对CO 2地质储存封存潜⼒的影响分析李 采1,张可霓2,许雅琴2,何庆成1,3(1.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 100081;2. 北京师范⼤学,北京 100875;3. 东亚及东南亚地球科学规划协调委员会(CCOP),泰国曼⾕ 10400)摘 要:国内某著名煤炭企业计划实施每年10万吨的CO 2地质储存(CCS)项⽬,拟选了5组地层做为⽬标储层。
但所选封存层平均渗透率在0.15~0.6mD,平均孔隙度在2~6%,属于低渗低孔地层,如不进⾏⼈⼯压裂提⾼注⼊层渗透率,要实现预定存储⽬标尚有⼀些困难。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除对⽬标层进⾏⼀定的⽔裂酸化处理提⾼地层渗透特性可以显著提⾼注⼊性和存储能⼒外,CO 2注⼊速率的变化对地层的封存能⼒和注⼊性也有明显影响。
运⽤TOUGH2-ECO2N软件分别模拟了⽆⽔裂及⽔裂情况下8种不同注⼊速率下这些⽬标存储层的压⼒变化及CO 2封存状态⽐例及理论最⼤封存能⼒。
模拟结果表明使⽤⽔裂酸化⽅法对储层进⾏处理后,不仅可以使注⼊总量达到项⽬要求,还可使系统理论最⼤储存能⼒提⾼55%;并且在灌注过程中采⽤变速灌注⽅式,可以有效控制系统压⼒积聚,对将来实际灌注压⼒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CO 2地质储存;注⼊速率变化;储层封存能⼒;注⼊性;TOUGH2-ECO2N模拟器中图分类号:P641.8 ⽂献标识码:A ⽂章编号:2095-1329(2011)01-0024-040 引⾔CCS (CO 2 Capture and Storage )是指将⼆氧化碳从⼯业排放源捕集并永久封存的综合技术,其中包括将⼯业排放的⼆氧化碳进⾏分离、捕获、液化的⼯业设施,还包括将捕集并液化后的⼆氧化碳放⼊地质介质进⾏永久封存的灌注系统和确保灌注及封存安全的检测系统。
某⼤型央企10×104t/aCO 2捕集与封存(CCS )项⽬(以下简称CCS ⽰范项⽬)是国内第⼀个⼆氧化碳捕集与封存⼯业化⽰范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 地质储 存工 程实 施 的基 础 工 作 , 系 二 氧化 碳 注 关
0 引 言
我 国以煤炭 为主 导的能 源结构 在未 来一 段时期
内将 不会 发生大 的 变化 , 氧 化 碳 地质 储 存 技 术将 二
入储存 的成败 。因此 , 靠 国 土资 源 系 统地 学 科 研 依 技术实 力 , 地学 角度 来 研究 建 立 完 善 我 国二 氧 化 从 碳 地质储 存选 址技 术 , 我 国未 来 利 用 二 氧化 碳 地 为 质储存 技术减 少二 氧化碳 排放 提供技 术支 撑具有 重
中 图分 类 号 : 5 1 X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11 5 ( 0 0 0 — 0 00 1 7 —5 6 2 1 ) 60 3 — 3
St d n t e As e s e tTe h o o y o u y o h s s m n c n l g fC02Ge l g c lS o a e o o ia t r g
第 l
Sa e y a nv r n e a f t nd E io m nt lEngi e i ne rng
Vo Il NO 6 l 7 .
NO . V 201 0
U 月
陆相沉 积盆地二 氧化碳地质储存评价技术 探讨
孙建平 , 佳。李旭峰 闵思 ,
(. 1 中国地 质调 查局 水 文地 质 环境地 质调 查 中心 , 定 0 1 5 ; . 家庄 经济 学院 , 家庄 0 0 3 ) 保 70 1 2 石 石 5 0 1
摘 要 :二 氧 化 碳 的地 质 储 存 是 减 少 二 氧 化 碳 向大 气 环 境 排放 、 制 全球 气 候 变 暖 的 重 要 措 施 。本 文 针 对 陆 相 沉 控
积 盆 地 的 C 地 质储 存 的储 层 特 征 、 存 机 理 、 岩 作 用 、 全 性 、 宜 性 、 地 勘 察 、 测 技 术 和 经 济 效 益 等 方 面 Oz 储 水 安 适 场 监 的研 究 内容 与 评 价 技 术 进 行 了 探 讨 , 为 我 国未 来 利 用 二 氧 化 碳 地 质储 存 技 术减 少 二 氧 化 碳 排 放 提 供 技 术 支 撑 。 以 关 键 词 :二 氧 化 碳 ( O ) 地 质 储 存 ; 相 沉 积 盆地 ; C 。; 陆 储存 评 价 技术
hi on e r to fd s o ve o i gh c c nt a i n o i s l d s lds,wh c a r nd t ru u t bl o a ar e s a e e l t to i h m ke g ou wa e ns ia e t ny l g — c l xp oia i n. St i g C02i u h a ie s i n o pton O r d e a t r p ge cCO2e s i n.Th s p pe s orn n s c qu f r s o e ofgo d o i s t e uc n h o o ni mi so i a rdi— c s s t s e s n e hn o us e he a s s me t t c ol gy ofCO2ge l gia t a n lnd p s e m e a y ba i s o o c lsor ge i a ha e s di nt r sn . Ke r s:c r on d o de g o o c l t r g y wo d a b i xi ; e l gia s o a e;l nd ph s e i e a y ba i a a e s dm nt r sn;a s s me e h l gy of s e s nt t c no o g o o c ls or ge e l gia t a
2 S iiz u n nv ri f E o o c , hja h a g0 0 3 , hn ) . hja h a g U iest o cn mis S iiz u n 5 0 1 C ia y
Ab t a t sr c :Ge l g c ls o a e i o e o o e t l f e t e me n fr d c n n h o o e i t s h rce o o ia t r g s n fp t n i l e f c i a s o e u i g a t r p g n c a mo p e i — a y v miso fCO2 Th n r o s s l e a u f r e p y b re n t e s d me t r a i s a e s t r t d wih si n o . e e o m u a i q i s d e l u id i h e i n a y b sn r a u a e t n e
i n n La d Pha e S d m e a y Ba i s e i nt r sns
S UN in pn , N i 。 L —e g Ja — i g MI S-i , IXu fn ja
( .C ne o 1 e trf rH r g 0 0 a d En io me t lGe lg CGS, o n 7 0 1 C i a; 0 P Zg n v r n na oo y, Ba di g 0 1 5 , h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