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名词解释含答案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1.城市化:随着时间推移,某一社会的人口逐步集中于高人口密度社会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人口由农村迁移到城市的过程,成为城市化.2.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具有特殊价值的城市文化景观的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1文物古迹的特色2自然环境的特色3城市的格局特色4城市轮廓景观及主要建筑及绿化空间的特色5建筑风格及城市风貌的特色6名城物质及精神文明的特色.名称保护归纳起来有三种模式:全城保护.点线面保护.网格式保护.城市是一个发展着的整体系统,历史文化景观的建设不仅要保护具有价值的历史遗存,更应在新的建设中继承和发展城市的传统特征.统一协调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是现代的建设体现传统文买的延续,创造整体和谐丰富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城市环境.名称保护归纳起来有三种模式:全城保护.点线面保护.网格式保护.城市是一个发展着的整体系统,历史文化景观的建设不仅要保护具有价值的历史遗存,更应在新的建设中继承和发展城市的传统特征.统一协调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是现代的建设体现传统文买的延续,创造整体和谐丰富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城市环境.3.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发展存留下来的连片的建筑群体,而不是单幢建筑.他保存这座城市发展过程的历史信息,能反映这座城市的特色与风貌,并且有居民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存活动,是作为有生命力的城市的一个做成部分.4.风玫瑰:累计某一时期各个方位风向次数,并一各个风向次数所占该时期不同风向总次的百分比之来表示,所绘制成的风向频率图称为风玫瑰.5.管线综合:就是指搜集城市规划区内各单项管线的现状资料,规划设计资料,并加以综合分析研究,解决他们在规划设计中的矛盾.6.可达性:是指空间联系的便利程度.主要与城市的道路系统与交通网络有关.7.住宅区:是指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比较独立的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8.社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相互间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是以强调基本生活环境完善和强调社区生活为主旨的居住用地的组织方式.9.城市结构:是指城市的各物质要素,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地域空间范围内所处的位置和作用.通常是指城市形成过程中主要用地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10.区位:是指城市功能活动的空间外部联系性.包括可达性,互补性,排斥性三个要素.11.区划:城市用地因为各种不同的目的.而被划分为不同的地块范围,叫区划.包括行政区划,用途区划,地权区划.包括区划文本和区划地图.12.区域规划:就是指在一个地区内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13.土地开发:土地开发包括道路,市政设施建设,场地平整和清理,通常称为七通一平或基地开发,将生地转变为熟地.土地开发是建筑物业开发的先决条件.17.配件水平:是指住宅区配件的各类和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应与居民区人口规模向适应.同时应与住区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18.逆城市化:也成为郊区化.是指城市在经历了绝对集中和相对集中以后的一种离心分散阶段.表现为人口商业工业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外迁.19.城市居住区:是一个在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的公共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地区.20.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所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21.市域规划:是指在城市所在的地域范围内,妥善处理各城镇之间,单个和数个城镇之间,城镇于城镇群体之间,城镇群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地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佳的发展目标而进行的规划.22.道路红线:城市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界线.23.日照间距:是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了保护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内能获得所需要的日照量而必须保持的距离.24.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够成威胁的发展.25.分区规划: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配置做出进一步规划安排,为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26.邻里单位:是一完备基本生活环境和强调社区生活为主旨得居住用地组织方式.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人们相互之间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是社区的一种形式,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社区的一个基本单位.邻里单位形成的基础是邻里关系.27.城市规模:是指城市的大小,包括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两个部分.28.土地极差:不同的土地或同一块土地,由于土地肥力,相对位置,开发程度,追加投资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别,称为土地级差.。
(完整版)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雅典宪章: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第4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城市功能分区和以人为本的思想。
2.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3.城市规划: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4.城市人口:与城市活动有密切联系关系的人口,他们常年居住在城市的范围内,构成该城市的社会主体。
5.城市绿地: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场地。
6.城市用地区划:城市地域因为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使用方式,而需将用地划分成不同的范围或区块,以表达一定的用途、权属、性质或量值等。
7.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8.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和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
9.城市空间系统:城市范围内社会生态、及基础设施各大系统的空间投影及空间关系的总和它是决定城市集聚效益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决定城市各构成要素关系的合理性和运营的有效性。
10.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和用地条件极差,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
11.城市景观规划: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现状条件、总体布局,形成城市建设景观布局的基本构思。
12.居住用地:由几项相关的单一功能用地组合而成的用途地域,一般包括住宅用地、与居住生活相关联的各项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等用地。
13.对外交通用地:指铁路、公路、管理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交通及其附属设施等的用地。
14.城市公共中心:居民集中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的地方,是公共设施相对集中而组合有序的地区或地段。
15.城市总体布局: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通过城市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体现出来。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城市(城镇):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镇体系规划: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管理工作的统称。
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城镇体系: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市域: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城市群:定地域内城市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
城市设计: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开发区:由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设立的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的各类开发建设地区统称。
旧城改建:对城市旧区进行的调整城市结构、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改善和更新基础设施、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等的建设活动。
人口自然变动是指通过自然生理过程而导致的城市人口整体性的变动,主要包括:人口的年龄结构、人口年龄中位线、人口的性别构成、人口自然增长率等及其变化的历史。
人口的迁移变动是人口在空间上的变化情况,涉及到人口的地域分布、人口的年机械增长率等及其变化历史。
人口的社会变动是人口在社会构成上的变动。
主要包括:人口的部门构成(是城市产业结构的一种表达形式)、人口的劳动构成、人口的文化构成、人口的民族和宗教构成等及其变化的历史。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一、城市与城市化现代城市(2009):以非农产业人口为主,数量达到“城市社会”人口规模,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的人类聚集场所。
城市性质(2006、09):一定地区,国家及更大范围内,城市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城市职能(2010):一定地域内,城市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城市规模(2014):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种指标。
城市的四个功能:(雅典宪章中)居住、工作、休憩、交通。
城市门槛:保证某种功能的正常运转,所需要的最低人口数量或最小服务半径。
城市四大系统:软质①社会系统②产业经济系统;硬质③资源生态系统④建设空间系统城市形成的基本条件:生态、人口、心理、社会、技术、文化基础。
(城市形成是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品)卫星城: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有一定距离、密切联系、相对独立的城市。
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城市(城镇):以非农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城镇体系: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城市化(城镇化、都市化):农业人口和农业用地向非农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和过程(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
逆城市化: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非农人口向郊区流动、城市人口不断减少的过程。
再城市化(再城镇化):针对逆城市化的应对过程,城市因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再度城市化的过程。
城市化的表现: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城市不断发展完善。
城市化水平(2011、12):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表示。
中央商务区(CBD):大城市中,金融、贸易、信息、办公活动高度集中,并附有购物、文娱、服务等配套设施的综合经济活动核心区域。
城市规划考试试卷和答案
一.名词解释:雅典宪章都市性质都市规划都市人口都市绿地都市用地区划都市用地热岛效应都市空间系统三类用地都市景观规划对外交通用地居住用地都市公共中心都市总体布局都市开敞空间分质给水系统居住小区住宅群体空间组合干道网密度都市用地选择都市设计都市更新二.问答:1.“雅典宪章”对都市规划目旳旳界定。
2.都市规划旳主线社会作用(意义)和基本任务。
3.都市规划工作旳特点。
4.编制都市规划应遵照旳原则。
5.都市用地旳属性。
6.对都市用地自然环境条件分析旳内容。
7.进行用地评估时要注意哪些原因? 8.都市用地选择旳影响原因。
9.工业用地旳详细规定是什么? 10.居住用地构成旳内容。
11.公共设施分布规划旳规定。
12.都市绿地旳功能和作用。
13.都市道路系统布置旳基本规定。
14.都市对外交通规划旳基本原则如下:15.山区都市布局旳形式及其特点。
16.水源选择要考虑旳原因。
17.都市管线工程旳分类。
18.都市用地竖向规划工作旳基本内容。
19.居住区规划旳重要内容。
20.合理、选择住宅类型应考虑旳原因。
21.居住区绿地规划旳基本规定。
22.都市广场旳类型和广场规划设计旳重要内容。
23.都市规划法规体系旳内容。
24.都市设计旳内容和类型。
三.填空:交易场所1.从中文字义看,城一种防御性构筑物,市是交易场所。
2.都市化可简朴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旳都市转化旳现象及过程。
3.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制定了一种都市规划大纲,该大纲集中地反应了当时“现代建筑学派”旳观点,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
4.雅典宪章认为都市规划旳目旳在于综合都市四项基本功能生活、工作、休息和交通。
5.1978年12月秘鲁旳利马集会后刊登旳马丘比丘宣言,提出了都市急剧发展中怎样愈加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怎样处理都市与周围地区旳关系,提出了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旳友好旳问题。
6.都市规划学科老式上包括都市研究、都市规划和都市设计三部分内容。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部分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
(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新建的建筑总面积与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全)1. 详细规划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地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2. 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3. 城市规模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4. 城市人口规模在城市地理学研究及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中所指的一个城镇人口数量的多少(或大小)。
一般指一个城镇现状或在一定期限内人口发展的数量,后者与城市(镇)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和建设条件、现状特点等密切相关。
5. 历史地段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连片,或能较完整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和地段。
6. 历史街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迹,还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
7. 文物保护单位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地面、地下不可移动文物的总称。
8. 七通一平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燃气或煤气、平整土地是指土地(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上水、雨污水、电力、暖气、电信和道路通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
9. 中央商务区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 城市绿地广义的城市绿地,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
狭义的城市绿地,指面积较小、设施较少或没有设施的绿化地段,区别于面积较大、设施较为完善的“公园”。
11. 城市景观规划满足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审美的需要,对城市各项景观要素采取保护、利用、改善、发展等措施,为城市发展提供从全局到个案,从近期到远期的总体性政策要求。
12. 绿地指标(三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中居民平均每人占有公共绿地的数量。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1.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2.城市职能:城市职能(urban function)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城市职能应包括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即城市中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均属于城市职能范畴。
城市规划工作中通常说的城市性质,就是通过各个城市所起的作用来体现的。
3.用地性质:居住用地R、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工业用地M、物流仓储用地W、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与广场用地G。
4.土地使用兼容性:定义:用地使用兼容是确定地块主导用地属性,在其中规定可以兼容、有条件兼容、不允许兼容的设施类型。
一般通过用地与建筑兼容表实施控制。
目前普遍缺少关于兼容设施的规模与容量标准的控制。
用地使用兼容不得改变地块的主导用地性质,并应给出兼容强度的指导性指标。
5.容积率:容积率(Plot Ratio/Floor Area Ratio/V olume Fraction)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6.建筑密度:建筑密度(building density;building coverage ratio),[1] 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总用地面积的比例(%)。
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城市规划 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建筑风格、交通网络、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和管理的过程。
它旨在通过合理的城市设计和发展策略,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可持续性和竞争力,实现城市的良好发展。
城市规划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发展空间和资源。
城市规划需要综合考虑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环境保护等多个因素,确保城市的发展与环境的协调。
城市规划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收集和分析:收集城市的历史、人口、经济、环境等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了解城市的现状和问题。
2. 制定规划目标: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确定城市规划的目标,例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交通状况、保护环境等。
3. 空间布局规划:根据规划目标,制定城市的空间布局方案。
包括确定不同功能区域的位置、规模和发展方向,例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
4. 交通规划:设计合理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公共交通、自行车道等。
确保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和便利性,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5. 建筑设计和风格规划:制定建筑设计和风格规划,保护和提升城市的建筑文化遗产,确保建筑风格的统一和协调。
6. 环境保护规划: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包括绿地保护、水资源管理、垃圾处理等。
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7.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城市的经济发展方向和政策,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8. 参与和沟通:城市规划需要广泛的参与和沟通,包括政府、居民、企业等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确保规划的公正性和可行性。
城市规划的实施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监督,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配合。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1.城市是指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具备行政管辖功能。
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
2.城市性质是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3.城镇化是指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4.城市化水平,又称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5.城市设计是指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及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
6.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
它们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因其围绕中心城市像卫星一样,故名。
7.城市建成区简称“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8.城市对外交通指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的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的总称。
9.城市绿地系统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10.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
11.OD调查即交通起止点调查,又称OD交通量调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终点间的交通出行量。
O来源于英文ORIGIN,指出行的出发地点,D来源于英文DESTINATION,指出行的目的地。
12.风玫瑰是在极坐标底图上点绘出的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各风向出现的频率或各风向的平均风速的统计图。
前者为“风向玫瑰图”,后者为“风速玫瑰图”。
因图形似玫瑰花朵,故名。
13.容积率是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城市规划重点及答案
一、相关的基本概念1。
城市规划编制层次划分(P106):当前的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可以概括为“两阶段,五层次"的体系:两个阶段是指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和城市详细规划阶段。
五层次是指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规划纲要、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三层次和详细规划阶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两个层次。
3、城市规划:(书上相关内容见P38以下来自老师ppt)城市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规划法》另补充:⏹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陈友华、赵民教材)⏹城市规划(手段),是对城市空间发展目标的设定和达到这项空间目标过程中时间上的制导——吴志强⏹城市规划(目的):是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改善城市社会,促进城市发展-—郭彦弘⏹城市规划(核心内容):对城市土地使用的综合研究及在土地使用组合基础上的城市空间形态规划—-陈友华、赵民教材.⏹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
⏹城市规划(任务):依据一定时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城市规划原理》。
4、城市化(书上相关内容见P32以下来自老师ppt):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5、城市总体规划(书上相关内容见P107以下来自老师ppt):城市总体规划实质就是城市建设发展战略在地域和空间的落实,特别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中,集中表达了城市建设发展战略的内容。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含答案
1、都市性质:(designated function of city)是都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旳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旳地位和所肩负旳重要职能。
是都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旳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2、都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一年内都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原因旳消长,导致人口增减旳绝对数量与同期该都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3、都市功能分区:都市功能分区是按功能规定将都市中多种物质要素,如工厂、仓库、住宅等进行分区布置,构成一种互相联络、布局合理旳有机整体,为都市旳各项活动发明良好旳环境和条件。
4、居住小区:(housing estate)是以住宅楼房为主体并配有商业网点、文化教育、娱乐、绿化、公用和公共设施等而形成旳居民生活区。
5、竖向规划:对建设场地,按其自然状况,工程特点和使用规定所作旳规划。
包括:场地与道路标高旳设计,建筑物室内、外地坪旳高差等,以便在尽少变化原有地形及自然景色旳状况下满足后来居住者旳规定,并为良好旳排水条件和结实耐久旳建筑物提供基础6、居民点:定义为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旳集聚定居地点。
7、都市化:由农业为主旳老式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旳现代都市社会逐渐转变旳历史过程8、都市设计:都市设计是一种关注都市规划布局、都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都市公共空间旳一门学科9、都市基础设施:都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有旳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旳总称,使都市中为顺利进行多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建设旳各类设施旳总称10、卫星城:是指在大都市外围建立旳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旳住宅和公共设施旳城镇,是在大都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都市(母城)旳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旳具有相对独立性旳城镇。
11、日照原则:为保证室内环境旳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旳气候区、都市大小和建筑物旳使用性质确定旳,在规定旳日照原则日(冬至日或大寒日)旳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旳时间。
城市规划常考名词解释汇总
什么叫选址意见书?答:都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核发旳有关建设项目旳选址和布局旳法律凭证。
什么叫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答:经都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确认其建设项目位置和用地范围旳法律凭证。
什么叫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答:都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核发旳有关建设工程旳法律凭证。
什么叫容积率?答: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旳比值。
什么叫建筑密度?答: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旳基底总面积占用地面积旳比例。
什么叫道路红线?答:规划旳都市道路路幅旳边界线。
什么叫建筑红线?答:都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线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旳界线。
又称控制线。
什么叫建筑间距?答: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旳水平距离。
什么叫日照原则?答:根据各地区旳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规定确定旳,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旳日照原则日获得旳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旳重要根据。
什么叫绿地率?答:都市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旳比例。
答:指建筑物室外地坪到建筑物外沿顶标高旳高度。
什么是构筑物?答:一般不直接在里面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旳建筑物,如水塔、烟囱。
什么叫都市?答: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汇集为重要特性旳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置旳市和镇。
什么叫都市化?答: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都市型转化旳历史过程,体现为乡村人口向都市人口转化以及都市不停发展和完善旳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什么叫城镇体系?答: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络旳都市群体。
什么叫城镇体系规划?在一种区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根据,确定不同样旳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旳城镇分布和发展规划。
什么叫都市规划?答:对一定期期内都市旳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运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旳综合布署、详细安排和实行管理。
什么叫城镇体系规划?答:一定地区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根据,确定不同样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旳城镇旳分布和发展规划。
城市规划术语、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术语、名词解释1、城市规划( Urban planning )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者过程,以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辟。
传统的城市规划多注意城市地区的实体特征。
现代城市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制订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
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在一些大中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增加城市分区规划。
2、总体规划( Comprehensive planning )指综合性的城市规划。
是确定一个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制订城市中各类建设的总体布局的全面环境安排的城市规划。
总体规划还包括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制订该市远、近期目标及其实施步骤和措施等工作。
3、详细规划( Detailed planning )在中国,按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城市局部地区近期需要建设的房屋建造、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等作出具体布置的规划,为建造设计提供依据。
内容包括:选定技术经济指标,提出建造空间处理要求,确定各项用地的控制性坐标、建造物位置与标高等。
4、城市分区规划( City district planning )在中国,指根据已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所做的市内各局部地区的规划。
各区按不同的功能和性质,有各自的规划。
5 、功能规划( Functional planning )对某些领域[如运输、住房和水质]的需要或者活动定出目标,政策和工作程序的规划,通常由政府制订。
6 、住房建设规划(Housing program )指制订出若干年内分年度建造住房的规划,包括居住区和住房建造的数量以及居住水平等多项指标。
7 、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指城市地区中在地上或者地下提供服务、通道或者便利的实体结构,如道路、给排水管道、路边石和边沟、电话与电力路线等。
本词有时也泛指物质及社会性的基础结构。
包括社会服务与设施,它们是城市社区生活中的组成部份,如运输与通讯系统、购物设施、住房、学校和娱乐设施等。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城市性质: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城市用地评价: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做的评价。
3.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指的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4.卫星城:一些半独立的城镇,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去母城。
简答题:1、城市化具体内容包括哪几方面?人口职业的转变.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产业结构的转变。
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地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比较集中成片的、密度高的居住形状,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2、论述可持续发展概念、意义且具体说明经济、社会、自然三者协调统一。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
意义:三者关系: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自然和社会三个方面,涉及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具体来说,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数量,更注重和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加大社会环保意识,防治污染于产生污染的源头,解决污染于经济发展之中。
要善于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促进可持续发展,达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经济持续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求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城态发展不能背离环境的承载能力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结构和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创建一个保障公平、自由、教育、人权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度,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答案
一.名词解释1.逆工业化:城市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业城市陷入困境,第二产业的衰退远远甚于第三产业的增长,导致结构性失业,这被称为“逆城市化”过程。
2城市化: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3城市空间系统:是城市范围内社会,生态以及基础设施各大系统的空间投影及空间关系的总合。
4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城市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适用性评定,是对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进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应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的评估。
5城市交通:分为城市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
内部交通是连接城市各组成部分的各种交通的总称,城市交通网主要由道路、高速路和轨道交通组成;有的还建有市内水道网。
对外交通是城市对外联系的各种交通的总称。
6城市用地规划: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和功能的土地的统称。
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如城市的工厂、住宅、公园等城市设施的建筑活动,都要由土地来承载,而且各类功能用途的土地经过规划配置,使之具有城市整体而有机的运营功能。
7城市环境容量:在城市特定区域内,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即城市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或为保持某种生态环境标准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8.工业用地:工业用地是指独立设置的工厂、车间、手工业作坊、建筑安装的生产场地、排渣(灰)场地等用地。
9.城市对外交通运输:以城市为基点,与城市外部空间(其他城市、乡村)进行联系的各种交通运输的总称。
二.填空1.城市的物质构成可以分为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两个领域。
2.根据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城市经济可以分为基本,从属二种部类。
3.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正经历着一系列的社会演化趋势,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的趋势。
4.城市的规模包括两个内容:城市总规模和单个城市规模。
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
城市规划专业名词解释
附录A名词解释1、城市规划区:南阳市区行政辖区全部;鸭河口水库及其周边镇平县的柳泉铺、遮山、彭营,南召县的南河店、太山庙、石门、皇路店,方城县的广阳、博望等乡镇范围;河南油田生活区及其周边新野县的施庵、沙堰、樊集,唐河县的桐寨铺、张店等乡镇范围。
2、旧区改建:对城市旧区进行的调整城市结构、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改善和更新基础设施、整治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等的城市更新建设活动。
3、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
4、城市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5、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6、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规划为依据,制定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7、城市设计: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8、居住用地:城市中包括住宅及相当于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等设施的建设用地.9、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城市中为社会服务的行政、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及设计等机构或设施的建设用地。
10、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城市中商业、商务、娱乐康体等设施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服务设施用地。
11、工业用地:城市中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其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的建设用地,不包括露天矿用地。
12、物流仓储用地:物资储备、中转、配送等用地,包括附属道路、停车场以及货运公司车队的站场等用地。
13、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等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的内部的道路、停车场等用地。
14、公共设施用地:城市中供应(水、电、热、广播通信等)、环境(雨污水、垃圾、公厕等)、安全(消防、防洪等)等设施用地。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含答案)
1、城市性质:(designatedfunctionofcity)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2、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一年内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3、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分区是按功能要求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工厂、仓库、住宅等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互相联系、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为城市的各项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4、居住小区:(housingestate)是以住宅楼房为主体并配有商业网点、文化教育、娱乐、绿化、公用和公共设施等而形成的居民生活区。
5678910镇。
111213141516171819、货物流通中心20、雅典宪章:21、人口百岁图: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的图,横坐标是年龄(0——100),纵坐标是对应的人口22、OD调查:即交通起止点调查又称OD交通量调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终点间的交通出行量。
“O”来源于英文ORIGIN,指出行的出发地点,“D”来源于英文DESTINATION,指出行的目的地23、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4、里坊制:里坊制的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
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
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
“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25、热岛效应: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
26、邻里单位: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为方格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
27、风玫瑰图:在极坐标底图上点绘出的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各风向出现的频率或各风向的平均风速的统计图。
28、轻轨交通:轻轨交通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快速有轨交通,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城市公共交通系统29、新城市主义: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城市规划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1、城市规划 urban planning 对—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2、城市设计urban design 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3、城市总体规划 master plan 对—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4、住宅区规划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对城市住宅区的住宅、公共设施、公共绿地、室外环境、道路交通和市政公用设施所进行的综合性具体安排。
5、居住小区residential quarter 城市中由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以居民基本生活活动不穿越城市主要交通线为原则,并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区。
6、居住组团residential cluster 城市中一般被居住小区道路分隔,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7、城市绿化urban afforestation 城市中栽种植物和利用自然条件以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景观的活动。
8、公共绿地public green space 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绿化用地,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
9.、公园park 城市中具有一定的用地范围和良好的绿化及一定配套设施、供群众游憩的公共绿地。
10、绿带green belt 在城市组团之间、城市周围或相邻城市之间设置的用以控制城市扩展的绿色开敞空间。
11、容积率floor area ratio 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12、建筑密度building density 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
13、道路红线boundary lines of roads 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城市性质:(designatedfunctionofcity)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2、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一年内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3、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分区是按功能要求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工厂、仓库、住宅等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互相联系、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为城市的各项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4、居住小区:(housingestate)是以住宅楼房为主体并配有商业网点、文化教育、娱乐、绿化、公用和公共设施等而形成的居民生活区。
5、竖向规划:对建设场地,按其自然状况,工程特点和使用要求所作的规划。
包括:场地与道路标高的设计,建筑物室内、外地坪的高差等,以便在尽少改变原有地形及自然景色的情况下满足日后居住者的要求,并为良好的排水条件和坚固耐久的建筑物提供基础6、居民点:定义为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7、城市化: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8、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9、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使城市中为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建设的各类设施的总称10、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11、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12、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13、城市人口年龄构成:一定时间城市人口按年龄的自然顺序排列的数列所反映的年龄状况,以年龄的基本特征划分的各年龄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表示。
14、城市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15、城市对外交通:指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的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的总称。
16、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17、城市更新: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
18、分区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
19、货物流通中心20、雅典宪章:21、人口百岁图: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的图,横坐标是年龄(0——100),纵坐标是对应的人口22、OD调查:即交通起止点调查又称OD交通量调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终点间的交通出行量。
“O”来源于英文ORIGIN,指出行的出发地点,“D”来源于英文DESTINATION,指出行的目的地23、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4、里坊制:里坊制的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
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
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
“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25、热岛效应: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
26、邻里单位: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为方格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
27、风玫瑰图:在极坐标底图上点绘出的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各风向出现的频率或各风向的平均风速的统计图。
28、轻轨交通:轻轨交通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快速有轨交通,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城市公共交通系统29、新城市主义: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城市规划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
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30、开敞空间系统:开敞空间系统:是指城市边界内的非建筑用地空间,主体是绿地系统。
31、霍华德:英国社会改革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32、逆温层: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
但有时在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33、容积率: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34、工程管线综合:统筹安排城市建设地区各类工程管线的空间位置,综合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与城市其它各项工程之间的矛盾年进行的规划。
35、一书两证:一书两证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统称为一书两证。
1、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城市规划法律体系包括基本法律(主干法)及其配套法规(从属法规)。
我国还分为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的规划法律体系。
2、城市建成环境3、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4、城市广场: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5、抗震防灾规划:了提高城市的综合抗震防灾能力,减轻地震灾害,根据相关法规制定的规划。
6、城市交通综合规划:根据历史和现状的交通供需状况与地区人口、经济和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研究,对地区未来不同的人口、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情形下,交通运输发展需求的分析和预测,确定未来交通运输设施发展建设的规模、结构、布局等方案,并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评价比选,同时提出建设实施方案的一个完整过程。
7、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8、城市用地选择:在一定的区域内,对城市发展建设用地的位置、范围的选择,它是城市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1、详细规划: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地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2、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3、城市规模: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4、城市人口规模: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5、历史风貌地区(历史地段):是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古镇、村落等,可根据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核定公布为地方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6、历史街区: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街区,均应妥为保存,不可加以破坏7、历史文化保护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8、文物保护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9、七通一平:是指土地(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上水、雨污水、电力、暖气、电信和道路通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
[1]主要包括:通给水、通排水、通电、通讯、通路、通燃气、通热力以及场地平整。
10、中央商务区: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1、城市绿地: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
12、城市景观规划:满足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审美的需要,对城市各项景观要素采取保护、利用、改善、发展等措施,为城市发展提供从全局到个案,从近期到远期的总体性政策要求。
13、绿地指标(三项):投影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14、城市用地:指按城市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各类用地的总称。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用地一般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特殊用地和其他用地等15、城市规划区: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16、逆城市化: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见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在那里形成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
市区出现“空心化”,人口呈现负增长,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由此发生逆转。
17、再城市化:谓再城市化,是针对“逆城市化”而言的。
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过度集中带来的不利影响开始凸现,城市发展开始倾向分散,最终导致“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工商业向农村分散,而城市中心区发展缓慢,甚至开始衰落。
在此背景下,国家与城市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在市域内实现人口增长,出现了所谓再城市化。
总言之,再城市化就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化的功能和内涵。
18、城市用地构成:(1)居住用地(R)(2)公共设施用地(C)(3)工业用地(M)(4)仓储用地(W)5)对外交通用地(T)(6)道路广场用地(S)(7)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8)绿地(G)(9)特殊用地(D)(10)水域和其他用地(E)19、城镇体系规划: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20、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
广义的区域规划指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和区内);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前者主要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后者系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
21、国土规划:所谓国土规划是从土地、水、矿产、气候、海洋、旅游、劳动力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角度,确定经济布局,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明确资源综合开发的方向、目标、重点和步骤,提出国土开发、利用、整治的战略重大措施和基本构想。
2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