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药物学基础课程大纲

合集下载

《实用药物学基础与实践》第五章

《实用药物学基础与实践》第五章
【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为倦怠嗜睡、
头晕。月经紊乱、溢乳和男性乳房发育偶有所 见。此外还有便秘、腹泻、皮疹、乳腺肿痛、 恶心、睡眠障碍、眩晕、严重口渴、头痛、容 易激动等。
【剂型及规格】片剂:5 mg;10 mg。注射
剂:10 mg(1 mL);10 mg(2 mL)。
第五章 ● 第二节 胃动力药
临床主要用于各种与胃酸相关的疾患,如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 胃—食管反流症、高酸性胃炎、应激性溃疡、急性胃黏膜出血、胃泌素瘤 等。对胆碱型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致的胃酸分泌过多更为适用。
第五章 ●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二、抑酸药 ● (四)胆碱受体阻断剂
【不良反应】
与剂量有关。常见不良反应有 轻度口干、眼睛干燥及视力调节障 碍等,但较轻微,停药后症状即消 失。偶有便秘、腹泻、头痛、精神 错乱,一般较轻,有2%需停药。
第五章 ●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二、抑酸药 ● (一)H2受体阻断剂
【理化性质】 常用其盐酸盐,本品为类白
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有异臭, 味微苦带涩;极易潮解,吸潮后 颜色变深。在水或甲醇中易溶, 在乙醇中略溶,在丙酮中几乎不 溶。熔点137~143℃。
雷尼替丁
第五章 ●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兰索拉唑
泮托拉唑
第五章 ●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二、抑酸药 ● (二)质子泵抑制剂
雷贝拉唑
埃索美拉唑
第五章 ●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二、抑酸药 ● (三)胃泌素受体阻断剂
丙谷胺
【理化性质】
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略苦;在 乙醇或三氯甲烷中易溶,在水中极微溶解, 在氢氧化钠试液中溶解;熔点148.5~ 152℃。
【理化性质】
【药理作用与临床 应用】

《实用药物学基础》课程标准

《实用药物学基础》课程标准

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实用药物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实用药物学基础课程代码:0299080C建议课时数(含考核):90学时学分:5.5分适用专业: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先修课程:医学基础、生物化学1、前言(1)课程的性质《实用药物学基础》是研究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和用药监护等内容的一门药学专业课程。

药物学一方面在生物化学等基础医学知识的基础上研究药物的作用,同时又为疾病的选择性用药提供依据;另外药物学又与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化学技术等药学专业课程知识紧密相关,所以,药物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对医学及药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是药品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岗位群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会合理使用药物,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及减少其不良反应,为以后学习相关岗位知识和职业技能、适应职业变化和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2) 设计思路总体设计思路:根据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医药行业企业合作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海西建设培养高技能应用型药学人才。

本课程在设计过程中,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规格,以及专业岗位群技能要求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将《实用药物学基础》课程设计的具体化,形成课程相关岗位工作分析表(见表1《实用药物学基础》课程相关岗位工作分析表)中完成具体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与素质。

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强化实训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本课程标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共包括16个学习项目。

这些学习项目是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临床常用的药物品种来设计的。

课程内容的选取既突出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同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药物制剂工、药物检验工)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药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药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药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32,学分数:2)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教材为全国医药职业教育药学类规划教材之一,主要介绍了健康与疾病、药品行业与职业、药品基础知识、药品质量四部分内容。

健康与疾病部分基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介绍疾病常识,力图将生活经验升华为专业知识;行业与职业部分介绍药品行业中各岗位的任务与职责;药品基本知识和质量部分则介绍了药品从业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并设计了相关实验与实训。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一)药物的基本知识第一节绪论(了解)第二节药物的制剂(掌握)第三节药理学知识(掌握)第四节药物分析检验知识(掌握)第五节药物化学知识(掌握)第六节药品说明书(了解)第七节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了解)第八节药品管理知识(了解)(二)抗病原微生物药物应用第一节概述(了解)第二节β-内酰胺类抗生素(掌握)第三节大环内酯类(掌握)第四节氨基糖苷类及多肽类(掌握)第五节四环素类与氯霉素类(掌握)第六节其他抗生素(了解)第七节磺胺类(掌握)第八节喹诺酮类(掌握)第九节硝基呋喃类(掌握)第十节抗结核病药(掌握)第十一节抗麻风病药(掌握)第十二节抗真菌药(掌握)第十三节抗病毒药(掌握)(三)抗寄生虫病药物应用第一节抗疟药(掌握)第二节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了解)第三节抗血吸虫病药(了解)第四节驱肠虫药(掌握)第五节抗利什曼原虫病药(了解)(四)抗肿瘤药物应用第一节烷化剂抗肿瘤药(掌握)第二节抗代谢类抗肿瘤药(掌握)第三节抗生素类抗肿瘤药(掌握)第四节天然来源抗肿瘤药(掌握)(五)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应用第一节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述(了解)第二节拟肾上腺素药与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了解)第三节拟胆碱药与抗胆碱药(掌握)课堂互动(六)局部麻醉药物应用(了解)(七)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应用第一节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抗痛风药(了解)第二节神经系统药(了解)第三节治疗精神障碍药(了解)(八) 心血管系统药物应用第一节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理解)第二节抗心绞痛药(理解)第三节抗高血压药(理解)第四节抗心律失常药(理解)第五节抗心力衰竭药(理解)第九章抗过敏药物应用(十) 消化系统药物应用第一节抗消化性溃疡药(掌握)第二节助消化药(掌握)第三节胃肠解痉药及胃动力药(掌握)第四节泻药及止泻药(掌握)第五节肝胆疾病用药(掌握)第六节其他药物(了解)(十一) 呼吸系统药物应用第一节祛痰药(掌握)第二节镇咳药(掌握)第三节平喘药(掌握)(十二) 泌尿系统药物应用第一节利尿药(掌握)第二节脱水药(掌握)第三节良性前列腺增生用药(掌握)(十三) 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应用第一节抗贫血药(掌握)第二节抗血小板药(掌握)第三节促凝血药(掌握)第四节抗凝血药及溶栓药(掌握)第五节血容量扩充剂(掌握)(十四) 激素及调节内分泌功能类药物应用第一节下丘脑垂体激素及其类似物(掌握)第二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掌握)第三节胰岛素和其他影响血糖药物(掌握)第四节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掌握)第五节雄激素及同化激素(掌握)第六节雌激素及孕激素(掌握)(十五) 维生素类与矿物质类药物应用第一节水溶性维生素(掌握)第二节脂溶性维生素(掌握)第三节矿物质类药物(掌握)第四节肠外营养药(掌握)(十六) 糖类、盐类与酸碱平衡调节药物应用第一节糖类(掌握)第二节盐类(掌握)第三节酸碱平衡调节药(掌握)第四节其他(了解)(十七) 专科药物应用第一节皮肤科用药(掌握)第二节眼科用药(掌握)第三节五官科用药(掌握)第四节妇产科用药(掌握)第五节计划生育用药(了解)(十八) 解毒药应用第一节氰化物中毒解毒药(掌握)第二节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解毒药(掌握)第三节亚硝酸盐中毒解毒药(掌握)第四节阿片类中毒解毒药(掌握)第五节鼠药解毒药(掌握)(十九) 生物制品应用一、预防类生物制品(掌握)二、治疗类生物制品(掌握)(二十)特殊管理的药物一、麻醉药品(掌握)二、精神药品(掌握)三、医疗用毒性药品(了解)四、放射性药品(了解)四、有关说明(一)先修课程:有机化学药物合成反应(二)教学建议1. 本课程通过具体的药物实例,讲解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体内转化、稳定性、药效等关系,药物品种繁多,新药层出不穷,各类典型药物的选择应是目前临床上比较成熟的、久用不衰的代表药。

《实用药物学基础与实践》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实用药物学基础与实践》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理化性质】本品为无色结晶粉末; 味苦。在水、甲醇、乙醇或三氯甲烷中易 溶。熔点196~197℃。本品对日光较敏感, 易被氧化,需避光保存。
【药理作用与用途】本品是临床上最 常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能明显改善或消 除抑郁症状。
第二章 ● 第四节 抗抑郁药 二、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盐酸氟西汀
第二章 ● 第四节 抗抑郁药 二、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药理作用与用途】本品对大脑皮质运动区 有高度选择性抑制作用,可阻止病灶部位的 异常放电而治疗癫痫。对小发作无效,甚至 会加重病情的恶化。对外周神经和治疗强心 苷中毒所致心律失常有一定疗效。
第二章 ● 第二节 抗癫痫药
【不良反应】主要对胃肠道的刺激反应,神经系统 反应,血液系统反应,过敏性皮疹反应,长期服用 会导致牙龈增生。妊娠早期用药可致胎儿畸形,故 孕妇禁用。久服骤停可致癫痫发作加剧,甚至诱发 癫痫持续状态。
【药理作用与用途】
作用中枢神经系统: (1)对行为和精神活动的影响;(2)镇吐作用;(3)对体温的 调节影响;(4)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5)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盐酸氯丙嗪对治疗精神失常效果明显,主要临床用途有:治疗精神 病、治疗神经官能症、止吐、止吐。
第二章 ● 第三节 抗精神失常药
【不良反应】
丙戊酸钠
拉莫三嗪
第三节 抗精神失常药
第二章 ● 第三节 抗精神失常药
盐酸氯丙嗪
【理化性质】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晶体,熔点194~198℃。 微臭,味极苦,有引湿性。因为遇光渐变色,需 避光密闭保存。水溶液显弱酸性,5%的水溶液 pH为4~5。在水、乙醇、三氯甲烷中易溶,在乙 醚或苯中不溶。
第二章 ● 第三节 抗精神失常药
第二章 ● 第五节 镇痛药 一、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实用药物商品知识》课程标准doc

《实用药物商品知识》课程标准doc

《实用药物商品知识》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实用药物商品知识》是一门专门介绍药品中的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医药商品的基础知识的一门课程。

本教程分三大模块,包括基础篇:主要内容包括药物商品基础知识、相关药理学和药剂学基础知识;药物篇:内容涉及药物商品的品名、性状、作用与适应证、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常用商品及商品信息;实训篇:主要为药物商品知识有关的实践技能训练。

备注:1、学分: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致。

2、“开课学期”可以按各专业要求进行调整。

3、“实践学时”指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而安排的实操训练学时,“其它学时”是指除实验之外的现场观摩、参观、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活动学时。

4、“总学时”指本门课程实际教学学时,不可随意删减。

二、课程目标1 / 9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药品质量观,具备必需的药物商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从事药品经营和仓储管理等与药品流通有关的工作,能提供合格的药品以及指导患者安全、合理、有效用药的专业型人才。

1、知识目标(1)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医药商品功能及发展趋势。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合理选择医药商品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2 / 93 / 94 / 95 / 96 / 97 / 9(注:学时数中﹡为实践课)8 / 9五、考核方式(一)考核原则1、考核结果:百分制,由理论考核与实验考核两部分组成。

理论部分主要考核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平时的测验、实践实验、课堂表现、作业来综合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教学、实训课程应与医药商品购销员考证结合。

(二)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以过程考核为主,辅以闭卷考试。

9 / 9。

《实用药物学基础与实践》第十五章 工作中的药物学综合知识与实践

《实用药物学基础与实践》第十五章 工作中的药物学综合知识与实践
三、药理性配伍变化
指同时配合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以后产生药效或互相对抗。 如:① 如金属解毒剂依地酸钙钠、盐酸半胱氨酸、二巯基丙醇 等能与某些重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而起解毒作用;亚甲蓝利用氧 化还原反应起解毒作用等。② 硝酸酯类药物与巯醇类物质或药 物发生相互作用,如同时给予可保护体内巯醇类的化合物1,4二巯基-2,3-丁二醇,就可降低因过度消耗体内巯醇而产生的药 物耐受性。
二、药物的还原性
(一)具有还原性药物的类型 醛类 醇类 酚和烯醇类 硫醇及硫化物 肼类及胺类 含共轭双键体系的药物 其他类
第十五章 ● 第一节 药物的化学稳定性及影响因素 二、药物的还原性
(二)
药物氧化的类型
药物的氧化一般可分为自动氧化和化学氧化两类。自动氧化是 由空气中的氧引起的自由基链式自氧化过程,如维生素C及肾 上腺素的自动氧化。化学氧化多为化学氧化剂引起的离子型反 应,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钠等氧化剂氧化某些药物,用于定性 鉴别及含量测定等。
我一定要活下去,有一种强烈的求生欲望。
第二节 药物的配伍变化
第十五章 ● 第二节 药物的配伍变化 一、物理性配伍变化
01 沉淀或分层 02 潮解、液化和结块 03 分散状态或粒径变化 04 由于溶剂的改变发生沉淀 05 盐析作用
第十五章 ● 第二节 药物的配伍变化 二、化学性配伍变化
第十五章 ● 第二节 药物的配伍变化
给药途径
意义 静脉滴注
外用 眼用 耳用 婴儿用 鼻用
第十五章 ● 第三节 处方认识及分析 三、处方中常用拉丁文概述
缩写 gtt g.(gm) μg. IU U
剂量单位
意义 滴 克 微克 国际单位 单位
第十五章 ● 第三节 处方认识及分析 三、处方中常用拉丁文概述

[课件]《实用药理基础》说课PPT

[课件]《实用药理基础》说课PPT

作用于外周神经系 统的药物
作用于内脏系统的 药物 药理学应用实践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拟胆碱药、抗胆碱 药、拟肾上腺素药、抗肾上腺素药、局部麻醉 药
6
心血管系统药、利尿药和脱水药、呼吸系统药、 18(含 习题4课 作用与消化系统的药物 时) 合理用药与药学咨询服务、处方及处方调配 课余0%)
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考核评价,将课堂提问、随堂测 试、情境演练、考勤、作业等纳入考核评价体系。 从多方面综合客观评价学生表现。
2
期末理论考试(60%) 建立专业题库,考核临床常用药物。考题以国家执业 药师考试大纲为参考,体现实用性和新颖性。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以“培养实践技能型人才” 为指导思想
5
网络新媒体教学方法
评价与考核
1
平时成绩(40%)
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考核评价,将课堂提问、随堂测 试、情境演练、考勤、作业等纳入考核评价体系。 从多方面综合客观评价学生表现。
2
期末理论考试(60%) 建立专业题库,考核临床常用药物。考题以国家执业 药师考试大纲为参考,体现实用性和新颖性。
评价与考核
强化所学的理论知 识,加入设计性实 验,要求学生通过 教师提供的素材, 自主思考设计实验, 积极探索并学习知 识。
由于课时原因,部 分被设置为自学, 也可通过视频学习, 课后再提问检查效 果,以培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对比教学方法
2
3 4
辅助 教学方法
PBL教学方法
情景式教学方法 虚拟实验室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分小组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主导
学生分组学习讨论
完成教学目的
情景设计
新闻事例 提出问题

制药学教学大纲

制药学教学大纲

制药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导论制药学是一门涉及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药理学和药物代谢等方面的学科。

本大纲旨在规范制药学专业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使其具备从事制药相关工作的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设置1. 制药学概论- 介绍制药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理解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和应用范围2. 药物化学- 学习药物的结构特点和合成方法- 掌握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药效关系3. 药剂学- 学习药物配方设计和制剂技术- 熟悉不同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贮存条件4. 药理学- 理解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机制- 掌握药物的药效学和毒理学知识5. 药物分析- 学习药物的分析方法和质量评价标准- 掌握各种分析仪器的操作原理和应用技术6. 药物管理学- 了解药品注册、生产和销售管理制度- 掌握药品质量管理和药品不良反应处理方法第三部分: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制药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其进行科研和实习3. 培养学生对药品质量和安全的意识,提高其职业道德和责任感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其成为复合型人才第四部分:教学方式1. 课堂教学- 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加强互动交流2. 实验教学- 安排实验课程,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训练- 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技术和操作规范3. 实习实践- 安排实习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升和应用知识第五部分:考核方式1. 期中考试- 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采用笔试、实验等方式进行评估和监测2. 期末考试- 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综合应用能力- 采用笔试、实验、论文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3. 平时成绩- 考核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采用出勤率、作业质量等方式进行评定第六部分:教学资源1. 教材- 选用权威、系统的制药学教材- 配套教辅资料和实践指导书籍2. 实验设备- 配备齐全的实验设备和仪器- 确保实验环境安全和实验条件规范3. 师资力量- 优质的教师团队,具备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经验- 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和实习实践结语:通过本大纲的制定和实施,将进一步提高制药学专业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制药学人才,为我国药品研发和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实用药物学基础

实用药物学基础
答:1、抗高血压药有利尿药、钙通道阻滞药、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血管扩张药
2、常用的一线降压药:1、利尿药:氢氯噻嗪、呋塞米
2、 钙拮抗药:硝苯地平、氨氯地平
3、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美托洛尔
4、ACE抑制药:卡托普利、雷米普利
3、钙拮抗药: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硝苯地平
13、抗心律失常药:1、钠通道阻滞药:奎尼丁、普鲁卡因胺、苯妥英钠
2、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美托洛尔
3、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胺碘酮、溴苄胺
药物的基本作用: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
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按作用方式: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按作用部位分: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防治作用:预防作用、治疗作用、对因治疗、对症治疗(并掌握其的代表例子)
不良反应: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反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继发反应
30、化学合成抗感染药:1、喹诺酮类:吡哌酸、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
2、磺胺类及抗菌增效剂: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甲氧苄啶
31、抗结核病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
32、抗寄生虫药物:1、驱肠虫药:阿苯达唑
2、抗血吸虫药:吡喹酮
知识2
4、抗缓慢型心律失常
5、抗休克
6、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2、简述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1、心脏 激动受体,心脏兴奋性增加,心收缩力加强,传导加快,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舒张冠脉,改善心肌血供。
2、血管 激动?受体,皮肤、粘膜、肠系膜、肾血管收缩显著。
2、抢救休克
3、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休克

《实用药物学基础》 实践教学大纲

《实用药物学基础》 实践教学大纲

《实用药物学基础》实践教学大纲适用于3年制高职高专教育药学专业课程编号:编写时间:2010年6月课程名称:实用药物学基础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课程类型:必修开课学期:第3学期适用专业:药学学时:34一、实践教学大纲制定的基础和依据本教学大纲是依据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专业(三年制)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修订的药学专业教学计划教学进程表中的实用药物学基础总学时数112学时,其中理论为78学时,实验、实训为34学时编制的教学大纲基础上进行修订。

本大纲是教师从事实用药物学基础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必须遵守和执行的纲领性文件。

也是督导组和上级领导检查和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还是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的依据。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本课程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验和校外实训。

校内实验其目的在于通过实验,巩固和理解实用药物学基础课程中的重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使学生学习基本的药物学实验方法,掌握药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对实验结果具有初步统计、分析的能力、实验报告的书写能力。

培养与提高学生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科学思维的能力,初步具备药学相关知识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在校外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上,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设计情境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在理论课程学习结束后安排在医院药剂科完成相应的实训内容。

掌握各类药物常用制剂的剂型、分类摆放、药品保管与养护等相关知识。

初步具有处方调剂、处方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校内实践教学,使学生学会溶液浓度的换算和制剂的配制;通过药物的体外相互作用及磺胺的溶解实验,使学生学会认真观察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的方法;通过经典药物的合成的实验,学会正确的书写实验报告及数据整理。

《实用药物学基础》学习指南

《实用药物学基础》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实用药物学基础》课程是药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教学内容是将原药理学和药物化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主要介绍各类典型药物的化学结构、化学性质、构效关系、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用途、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剂型规格等。

课程于第三学期开设。

总学时112学时,其中理论78学时,实验实训34学时。

课程实验实训分别在校内药学实验实训中心和天津市第一中心和第三中心医院实训基地完成。

在校内开设3个药物综合实验项目,16学时;校外完成6个综合实训项目,18学时。

学习本门课程需要前期课程提供医学、药学、化学相关知识的支撑。

通过本门课程学习应该掌握各类常用代表药物的化学结构、化学性质、构效关系、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剂型规格等知识;初步具有药品分类、保养与储存能力,阅读药品说明书、临床用药咨询服务能力,药品调剂能力,与人合作、沟通及协调能力。

为今后从事药学及相关领域工作提供理论与技能支撑。

课程建有精品课程网站和网络课堂。

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精品课程网站和网络课堂资源学习。

在精品课程网站上为学生提供了全程课程教学录像、教学课件、授课计划、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实验实训讲义、实习指导、处方分析案例集、动画、图片、教学视频、在线测试等基本学习资源。

在精品课程网站上有网络课堂链接。

学生可以注册并登录网络课程。

在网络课程的平台上建有素材库、案例库。

近800个知识点素材和200余例各类案例为学生提供了各类与本课程相关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拓展学习资源。

课程为考试课。

平时成绩占20%,期末占80%。

期末成绩包括理论和实践考核,理论考核56%,实践考核24%实用药物学基础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它在连接医学与药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以及连接药品研发与药品生产的过程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因此,学习本课程应注意对前期化学、医学和药学知识的复习。

实用药物学基础课程内容丰富,涉及药物品种繁多,学习中应当注意掌握具有代表性的药物,在全面掌握代表药的基础上,熟悉或了解同类药物或相关药物的化学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及药理作用特点,比较与代表药的主要异同。

《药物学基础》教学大纲

《药物学基础》教学大纲

《药物学基础》教学大纲护理专业用一、课程性质《药物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助产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常用制剂和用法及用药护理等。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临床用药护理中药物的基本知识,具备处方识读、用药技术及用药护理的基本技能,以指导临床护士合理用药。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基础医学概要。

后续课程包括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护理学基础等。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下列要求:(一)职业素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医疗卫生的法律法规,合理、安全用药。

3.具有热爱护理事业,爱岗敬业奉献精神。

4.具有关心、爱护、尊重病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意识。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目标1.掌握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基本知识。

2.熟悉药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熟练掌握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能力。

4.熟悉掌握查阅药物相互作用、检索配伍禁忌的能力。

5.熟练掌握正确执行医嘱、处方的能力。

6.熟练掌握对常用药物制剂的外观检查及准确换算药物剂量的能力。

7.学会对临床常用药物的用药指导、药物知识咨询和进行合理用药能力。

三、教学时间分配学时教学内容理论实践合计一、总论二、局部麻醉药811192三、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四、传出神经系统药 8821109五、心血管系统药物六、呼吸系统药物 8282七、消化系统药物314八、利尿药和脱水药202九、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404十、子宫收缩药和子宫抑制药101十一、抗过敏药101十二、激素类及有关药物十三、抗微生物药6711610十四、抗恶性肿瘤药十五、解毒药11111合计621072四、课程内容和要求28.五、明说(一)教学安排本教学大纲主要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教学使用,第3学期开设,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2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实用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实用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实用药物化学》课程标准学时/学分:68/4适用专业:精细化工专业化学制药方向先修课程:基础化学(无机、有机)后续课程:化工分析、化学制药工艺一、前言1.课程的性质《实用药物化学》是江苏省三年制中职化学制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典型药物的名称、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构效关系、体内代谢及寻找新药的基本途径等。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高职高专药学专门人才所必须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实用药物化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对常用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构效关系和作用特点有一定的认识,并了解现代实用药物化学在药物的开发、生产、贮存和使用中的作用,学会对药物进行简单的合成、鉴别、保管与应用的一般方法。

实用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化学基础课与药剂学、药物分析、临床药学等应用学科之间有承前启后的相互联系作用,本课程的学习对全面掌握药学领域各学科的知识起重要的桥梁作用。

对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有着重要作用。

2.设计思路实用药物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该课程以中职化学制药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工作性质、任务的需要而设计。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贯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教学重点”的原则,帮助学生在系统学习实用药物化学的同时,加深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以及对基本技能的掌握,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初步具备常用药物合成、基本合成操作的基本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目标,培养学生应用典型药物的理化性质解决该类药物的制剂调配、鉴别、贮存保管及临床使用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药物合成的能力,重在培养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

在这个基本前提下,明确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任务。

其一,正确引导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实用药物学基础课程大纲

实用药物学基础课程大纲

《实用药物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学分:6学时:108适用专业:生物实用技术专业(初中中起点)。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实用药物学基础是高技教育中医药营销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将药物化学和药理学课程内容整合构成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常用药物的性状、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禁忌症等等。

课程任务: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初步具有药品分类、保养与存储能力,阅读说明书、临床用药咨询服务能力,药品调剂能力,与人合作、沟通及协调能力,以适应医药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相关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课程基本要求1、知识目标:●掌握实用药物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掌握各章节代表药物的化学结构、化学性质、构效关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

●在全面掌握代表药物的基础上,了解同类药物的结构、药理作用特点。

2、技能目标:初步具有药品分类、保养与存储能力,阅读说明书、临床用药咨询服务能力,药品调剂能力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学道德和职业责任感,良好的与人合作、沟通及协调能力。

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及终生学习能力。

三、教学条件保证理论教学的多媒体设备。

四、课程内容及时数序号教学单元学习目标学时课程内容六、考核方法1、期末笔试重点考核知识、理论占总成绩的50%。

2、日常测验、考核、实训课占总成绩的40%。

3、出勤、作业与课堂答问占总成绩的10%。

七、教学说明主要特点:1、本课程涉及的面较宽,既有理论性,也有实践性,两者之间相互联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自觉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

2、课程内容与未来的职业生涯息息相关,应不断的与工作情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与求知欲望;结合学生的特点,将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和概念寓于生动的案例中。

3、每次课程将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药物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6
学时:108
适用专业:生物实用技术专业(初中中起点)。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
实用药物学基础是高技教育中医药营销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将药物化学和药理学课程内容整合构成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常用药物的性状、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禁忌症等等。

课程任务:
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初步具有药品分类、保养与存储能力,阅读说明书、临床用药咨询服务能力,药品调剂能力,与人合作、沟通及协调能力,以适应医药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相关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课程基本要求
1、知识目标:
●掌握实用药物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掌握各章节代表药物的化学结构、化学性质、构效关系、药理作用、临床应
用、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

●在全面掌握代表药物的基础上,了解同类药物的结构、药理作用特点。

2、技能目标:
初步具有药品分类、保养与存储能力,阅读说明书、临床用药咨询服务能力,药品调剂能力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学道德和职业责任感,良好的与人合作、沟通及协调能力。

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及终生学习能力。

三、教学条件
保证理论教学的多媒体设备。

六、考核方法
1、期末笔试重点考核知识、理论占总成绩的50%。

2、日常测验、考核、实训课占总成绩的40%。

3、出勤、作业与课堂答问占总成绩的10%。

七、教学说明
主要特点:
1、本课程涉及的面较宽,既有理论性,也有实践性,两者之间相互联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自觉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

2、课程内容与未来的职业生涯息息相关,应不断的与工作情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与求知欲望;结合学生的特点,将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和概念寓于生动的案例中。

3、每次课程将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教学过程中,增强与学生的沟通、互动,使整个课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4、每章都安排了实训内容。

八、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实用药物学基础》(2009年版)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参考书:
《实用药物学基础》(2011年版)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