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检测实验心得体会2
公差测量课程总结范例
公差测量课程总结范例【关键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工学结合;能力递增;教学1 教学现状2 重视实验,以用而教这门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带领学生进行观察和注重动手能力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从观察到实践,从中获得的知识往往更深刻,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摸索与体验,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不足,既弄清了原来模糊的概念,又突出了所学内容的实践性、应用性、操作性,在实验的进行中模拟工厂的实际任务,让学生以一个质检员的角色投入到实验中去,这样不仅使学生得到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有培养了学生兴趣和知识迁移能力。
以学生为“演员”,以教师为“导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同时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知识点合理分配到相关的实践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时做到工学结合,实现能力递增。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较高层次的应用型和操作型人才,他们不但要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会操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我们对于公差配合知识要求较高的专业,专门安排一周公差实训的强化练习,根据教学大纲安排了常用计量器具、形位公差测量、表面粗糙度测量和齿轮公差项目的测量等十个实验项目,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强化了课本理论知识的掌握。
对课时较少的专业,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时序性和层次性。
首先应该教会学生看实物,让学生学会看内径百分表.外径千分尺、量块、角度尺、螺纹千分尺,公法线千分尺等实物。
只有让学生先看,才能让其形成学生的感性认识,看讲结合便于学生掌握测量方法和技巧,优化了课堂教学秩序,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良好。
3 工学结合,教学及实施随着数控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械制造业由传统的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转化。
在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中,对产品的加工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不仅对产品的尺寸精度要求提升,而且对产品的形状误差、位置误差和表面粗糙度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的一点体会
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的一点体会
公差是现代工业制造中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合理的公差设计与控制能够保证产品的
制造质量。
在工程教育中,公差与技术测量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提高产品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的一些方
法和体会。
一、提醒学生重视公差的意义
在公差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公差的定义、意义、分类和计算方法等,鼓励学生在
实际的操作中多加练习,提高学生对公差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公差
对产品质量、成本和生产效率的影响。
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产品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产品的公差控制能力。
二、教师示范法与互动策略
公差与技术测量的学习需要实践操作,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实验室设备和工具对学生进
行教学示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同时,教师还需要采取互动策略,
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逐一点评和纠正,并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
三、强化实践操作与质量管理意识
在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中,实践操作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技能和方法。
同时,教师还要强化学生的质量管理意识,让
学生了解产品的质量控制要点,建立正确的产品质量观念。
四、推荐企业实习与参观经验
为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理论联系,教师可以积极推荐学生到优秀的企业进行实习和
参观,让学生了解企业公差控制的实际操作、管理经验与技术成果。
通过企业实习与参观,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思政的反思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思政的反思公差配合是机械制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是指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对零件尺寸和形位公差的控制,以实现零件的合理配合。
而测量技术则是用来检验零件尺寸和形位公差是否符合要求的技术手段。
公差配合和测量技术在工程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精确和严谨的重要性。
公差配合的设计要求精确的计算和合理的选择,一旦设计不当,零件就会因为配合过紧或过松而导致工作失效。
而测量技术则需要精确的设备和准确的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测量的结果准确可靠。
我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更加注重细节,时刻保持对精确要求的敏感和对严谨态度的坚持。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学习还在某种程度上拓宽了我的思维和视野。
在实际工程中,每一个零部件的尺寸和形位公差都会对整个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产生影响。
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做出合适的取舍。
在测量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多种测量方法和工具,以取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这让我认识到了工程师需要具备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的重要性,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考虑问题,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对于我的思政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责任。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学习使我认识到了精确和严谨的重要性,增强了我对工程师所需素质和能力的认识,并拓宽了我的思维和视野。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能力,为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腾飞做出自己的贡献。
金工实习心得,公差心得
满怀着期待与恐惧,开始了为期一周的金工实习训练。
期待,因为作为一个工科生,理论结合实践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而金工实习训练这个平台恰好能让我真正意义上的动手操刀,通过接受工程实践训练,为今后的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等课程建立实践基础。
恐惧,则是由于第一节课老师对我们进行的教育让我认识到金工实习的艰辛。
一是只要稍微的操作不当就有可能酿成事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聆听老师对金工实习训练课程的讲解以及认真细心的实习训练。
二是训练要求我们要有吃苦耐劳的品质,流汗不流血不流泪,在父母的惯养下,我缺乏了一定的动手能力,从小就没有培养一种吃苦的意识,所以尽管实习训练的工作量没有很大,却足以让我产生恐惧。
金工实验,让我的心智成熟了不少。
在实验室里,我必须遵守劳动纪律、实习守则和安全技术规范,提高爱护公共财产的自觉性,定期清理机床场地。
正是因为指导老师对我们每一位实习学生都严格要求,我才得以逐渐培养综合工程素质,这对今后我进入社会从事工作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进入单位工作,没有了像指导老师一样不厌其烦强调工作安全的重要性和将工作完全示范的引路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一颗认真的心去观察、去学习。
现在的社会充满了无数的未知数,我们要具备胜任未知挑战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从事的领域中有所突破,水平有所提高。
每天在规定的实习时间里,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让我觉得时间过得紧凑而充实。
虽然有时候的任务很艰巨,但是咬咬牙都挺过来了,现在回头想想,才发现没有白吃的苦,没有白流的汗。
只有自己去经历、去体验,才能从中收获、成长。
感谢实习周,我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我相信,这对今后我的职业生涯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实训周的第一天所进行的实验内容。
我们小组进行了第一和第四个项目。
第一个项目是N面上V轴孔的测量。
这个实验总体上是易操作的,检测的原理也较为简单,我们小组顺利在极为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实验。
第四个项目是箱体上的平行度测量,我们在这个项目上花费了很多的时间。
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的一点体会
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的一点体会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是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有一些体会,希望可以与大家分享。
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但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是远远不够的。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可以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测量实验,让他们亲身参与到实际的工作中去,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实际的工作中,测量工作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完成。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个测量项目,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我们还可以将学生安排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与工程师一起合作完成测量任务,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实际的工作中,测量技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工程测量实践,让他们亲自参与到实际的测量工作中去,通过实践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工程测量项目,让他们面对真实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实践来提升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测量技术的探索和研究,让他们发现测量技术的魅力和应用前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创新实验和项目,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公差检测实验心得体会5
公差实验心得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一周的公差综合实训就结束了。
这一周以来,在老师有条不紊的安排之下,全班同学都把实训任务顺利地完成。
公差综合检测实验是对机械精度单项检测内容的巩固和提高,也是对形位公差项目检测的补充。
实验中要求从读图开始,理解图样公差,确定检测方案;掌握工具,量具选择与应用;掌握各项检测项目的误差分析及合格性评定。
这次实训主要内容是对一个箱体零件的检测,一共需要完成八个公差项目的测量,由于实验器具有限,在保证每组学生做实验时有器具实用,老师把我们分成两批来做实验,一批上午做,一批下午做,而且合理地安排每组学生做不同的实验,保证每组实验器具不冲突。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在做实验一N面上Ⅴ轴孔Φ64J7测量,需要用到千分尺还有指示表,但是在测孔的的公差的时候,我们发现指示表不灵敏不能正常使用,经过我和其他两个组员的讨论后,把指示表从摇杆力伸出一点,再调试指示表上面的旋钮,使小指针回到了第一小格,指示表终于可以正常使用。
但是,又一难题困扰着我们,事实上,我们左右摇摇杆很难找出大指针顺时针最大为位置,不过在不断尝试以后掌握了方法,慢慢左右摇摆最终找到最大位置。
最后测得大部分偏差都是正值,可能是器具用久了,孔不断增大的缘故吧。
在做实验二公共轴线Ⅲ与Ⅳ的中心距66.25±0.037mm测量的时候,我们都异常兴奋,因为听说这个实验测量最简单,大家都提起精神来,最兴奋的就是有个电子卡尺,把它卡在两根芯轴之间,电子卡尺直接显示尺寸。
在箱体上插入两根芯轴,再用电子卡尺卡住两根轴,读出电子卡尺示数。
不过还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因为芯轴和孔有一定的缝隙,如果用力把两根芯轴卡住会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确,中心距变小。
在做实验三N面的平面度误差测量时,我们需要用到大方箱,表架座还有指示表。
大方箱不是一般的重,两个人搬它过来的时候还有点吃力。
这是平面度误差测量,我参考了互换性书本上的资料,有四种判别准则,三远点法;三角形准则;对角线法;交叉准则。
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的一点体会
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的一点体会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公差与技术测量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其中涉及到许多基础理论和知识。
只有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才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做到举一反三,解决各种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强化。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公差与技术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仅掌握理论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其中的技术要点。
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给予学生充分的实验机会和实习机会,让他们亲自动手,掌握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感受实际操作中的种种细节和技巧。
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够真正地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胜任各种技术测量的工作。
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需要重视工程实际的应用。
公差与技术测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工程实践,为了解决实际的生产和制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工程实际的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去。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工程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工程项目中去,亲身感受其中的挑战和优化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公差与技术测量的核心要点。
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实践能力的培养、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以及工程实际的应用。
只有在这些方面下功夫,才能够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我们工科教育工作者能够共同努力,为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而不懈奋斗。
公差测量心得总结
公差测量心得总结公差测量作为制造加工中的重要环节,在工业制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处理每一步,以避免出现误差。
下面是我对于公差测量的一些心得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定义公差、公差限制与公差分析公差是指零件制造的限制,制造这个零件时能够接受的极限值。
公差限制是工程图纸中确定某一特定尺寸变化的最大和最小限值。
公差分析是指通过对实际尺寸和公差限制进行比较来确定零件尺寸和形状是否符合要求的过程。
二、常见的公差测量方法1.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对工件进行实际的尺寸测量,再将测量结果与公差限制进行比较,确定工件是否符合要求的方法。
直接测量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零件。
2. 隐式测量法隐式测量法是指通过对加工工艺和加工设备状态的分析来判断零件是否满足公差限制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避免一些直接测量无法解决的问题,但缺点在于需要对加工工艺和设备状态进行比较准确的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3. 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指对大批量的零件进行公差测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这些零件是否满足公差限制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效率和精度,但也需要进行比较多的数据采集和分析,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
三、测量误差的处理和控制在公差测量中,误差的处理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一些处理和控制测量误差的方法:1. 确定测量系统误差测量系统误差是指由仪器、操作人员和环境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在测量之前,我们需要对测量系统的误差进行准确的测量和记录,以便在后续处理中进行修正和控制。
2. 准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处理和分析是公差测量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如正态分布、平均数、标准偏差等,准确评估数据的质量和稳定性。
3. 采用精密仪器进行测量在公差测量中,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也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确保数据准确性和稳定性,我们需要使用高质量、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并对其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
公差检测实验心得体会2
公差检测实验心得体会一个星期的“公差综合检测实验”实训完成了,虽然只有短短几天,但通过这次实训,在老师的指导和跟小组成员的讨论协作下,我了解很多仪器以及它的使用方法,学会了各种公差的检测,认识到了学习互换性的作用,并与其他小组成员顺利的完成老师给的任务。
同时,通过这次实训,也培养了我认真、严谨和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这对我的学习有很大的启发。
我相信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实训。
这次实训,我们总共做了八个实验,都在一个箱体上完成。
每一个实验都是经过每个小组成员认真思考和讨论后再去检测的。
因此,这不但考验个人的动手能力,还要求团队具有协作精神。
实训中,我们却遇到了很多问题,在每一个看似简单的检测试验中,其实都蕴含着很多考验着人的细心和耐力的细节因素……在对孔内径测量的实验中,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内径量表。
在测量前中要也是关键的一点便是内径量表的调零,因为若不能准确调零,将影响整个实验的测量结果。
内径表的调零是在已经调好大小的千分尺上进行,先将压头一侧紧靠到千分尺内,再将另一端放进去。
调零时需要一边摆动内径表一边观察指针变化,当指针摆动到极位位置时,将刻度盘上的零刻度线调到这个位置,调零完成。
接着,我们便开始测量孔径。
很快,我们便测得一组数据。
但当我们拿去给老师检查的时候,老师并不满意。
因为,我们得到的数据中存在很多诸如“-12um”“-17um”这样的负数。
老师解析说,孔在多次使用的情况下只会越变越大,不可能会出现如此多而大的负偏差,说明我们的测量方法存在错误。
我们便回想刚才的测量方法,分析可能会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
首先,我们将内径表重新放到千分尺上校准,零刻度线处刚好是指针偏转的极位位置,排除了调零时偏大的可能性。
接着,我们还分析到,可能是测量时没有多次摆动内径表,测量的并非直径,导致结果偏小。
基于这种可能,我们有认真测量了一次,这次我们尽量充分让内径表在孔内摆动。
果然,这次测量的结果中只出现一个很小的负数,老师也肯定了我们的测量结果。
公差测量实训报告
公差测量实训报告本次实训是关于公差测量的实践课程,旨在使我们掌握测量公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关于精度、公差的定义、符号、表达以及测量方法等知识,并进行了实际测量和数据处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本次实训的过程和结果,并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公差的概念和表现方式;3. 学习利用钢尺、游标卡尺进行公差测量,并进行数据处理;4. 培养精密加工的意识。
二、实验原理公差是指与同一尺寸或角度相关的一组尺寸或角度值之间的差异量,其中设计公差是设计者为了保证零件性能和装配要求而规定的公差;制造公差是在制造过程中个体差异所引起的,主要是机械加工、热处理等因素所造成的误差。
公差有三种表现方式:① 数字法:数字表示上下限公差,如:5+0.02,-0.03。
② 符号法:符号表示上下限公差,如:5 H7,5 m6。
③ 字母数字法:字母代表公差等级,数字代表基本尺寸,如:H7。
3. 公差的测量方法① 两点法:以两个部分的两个基准面为基础,用示值卡尺或高度规等进行测量。
② 最大值法:以所测量尺寸的最大值来表示上限公差,用千分表等进行测量。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1. 材料:视力表。
2. 器材:钢尺、游标卡尺、同轴度指示仪。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熟悉公差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测量方法。
(2)将测量材料和器材摆放整齐,检查无误后方可开始实验。
(1)使用钢尺测量视力表的长度。
(3)使用同轴度指示仪检查视力表的同轴度。
3. 数据处理(1)分别计算出视力表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的平均值和方差。
(2)利用公差的表现方式计算出视力表各部分的公差,并将测量数据与公差进行比较,分析可能存在的误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部位|长度(mm)|宽度(mm)|厚度(mm):-:|:-:|:-:|:-:1|150.01|22.55|2.5012|150.02|22.54|2.5003|150.00|22.52|2.502平均值|150.01|22.54|2.501方差|0.0002|0.0006|0.00012. 公差分析视力表采用了数字法来表示公差,其参数如下:宽度公差:22.5+0.05,-0 mm从测量结果可以看出,视力表各部分的尺寸均接近于设计公差规定的范围,但存在一定误差,可能是测量器材或者操作技能的原因所致。
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的一点体会
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的一点体会【摘要】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优化教学内容,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是关键所在。
引入先进技术手段,如虚拟仿真实验,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立有效评估机制,持续改进教学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
总结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与启示,可以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展望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的未来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公差、技术测量、教学质量、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先进技术、实践能力、评估机制、改进方法、关键因素、经验、启示、未来发展。
1. 引言1.1 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公差与技术测量是机械制造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准确的公差与技术测量是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稳定性的关键。
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而公差与技术测量作为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其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影响到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程度。
故而,加强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的质量,不仅是关系到学生个人发展的问题,更是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和提升。
在现代制造业中,公差与技术测量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优质的教学,学生才能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不仅是教育部门的责任,也是企业和社会的责任。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优化教学内容,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优化教学内容,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应该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公差与技术测量的过程中既能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够运用到实际工程中去。
公差检测实验心得体会3
公差检测实验心得体会3互换性实习心得经历了这一个星期的实训,或多或少,我相信每个同学都能从中获得一定的收获。
而对于我自己,从中体会最深刻的则是“关于实验的真实性”。
在这五天共八个实验的测量侦查里,老师也常与我们提到,记录下你测量到的数据,即使测量出来的数据与理论实际值有很大的误差,我觉得这也正是实验的真实性所在,只有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数据才能真正体会到实验的实践性。
在这短短的五天实训时间里,我受益匪浅,能与各位同学共同学习、进步,这是完全不同于课堂学习的另一种团队合作!接下来,就让我来总结实习期间的相关工作及心得体会:第一个实验是——公共轴线Ⅲ与Ⅳ的中心距66.25±0.037mm的测量。
这个实验需要的器具有千分尺、电子卡尺,千分尺与电子卡尺的分度值都是0.01mm,其中,千分尺用来测量两芯轴的直径d1和d2,电子卡尺用来测量出两芯轴素线间的距离L。
测量得出的最后结果为A=66.248mm,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所以,此公共轴线Ⅲ与Ⅳ的中心距尺寸合格。
有了第一次的实验后的劲头,我们趁热打铁紧接着就开始了第二个实验——公共轴线Ⅰ对公共轴线Ⅳ的垂直度测量。
这个实验需要的器具有角度尺,水平仪,螺丝钉。
实验是通过用螺丝钉来调整支承座,使Z面与测量平板垂直,而角度尺用来检验Z面与测量平板是否垂直,调整完支承座后,把水平仪安放在心轴Ⅳ上,读出此时水平仪的水平位置M,接着将水平仪同方向平移靠到Ⅰ轴上,记录此时的水泡位置N,最后,计算出N与M位置的偏移格数A。
通过公式△f ⊥=A*C*L算出垂直度误差(式中:C=水平仪分度值0.02/1000mm,L=为被测箱体Ⅰ轴两支承孔外端跨距长度),用公式△f⊥*100/L≦0.06 来检验垂直度是否合格。
在这个实验中遇到的难题有:首次调整支承座的垂直度,开始时缺少思考就直接进行实验,导致实验进程没有第一个那么迅速,其二,对实验的器具没有充分的了解,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测量。
公差检测实验心得体会4
互换性实训心得时间过得很快,为期一周的实训在老师的安排指导和同学们的积极合作配合顺利完成。
此次实训主要就是完成8个实验的公差综合检测。
每次实验我们总是先了解实验的目的,测量的对象,测量的方法,然后自己测量数据,并分析数据,发现数据异常,请教老师,异常的原因,并重新调好实验的相关基准,记录数据。
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我们接触了很多很多的仪器和仪表,在老师的指导下和与同学探究讨论的情况下,通过实验的实践我们懂得了那些仪器和仪表的使用方法以及用他们去评定所检测工件测量项目的合格性。
实验一开始时我们想着怎样去弄明白进行实验,了解它们的原理和操作步骤、顺序是什么以及要用到的仪器设备是什么,最重要的是注意实验中的数据变化大小,误差是否太大。
一旦误差太大超出范围时,就要重新调好基准,实验重来。
我们第一个做的就是第六个实验,公共轴线IV对N基面的垂直面误差测量。
刚开始不知如何着手,后来照着实验指导书中的步骤一步步进行,虽说做了快两个钟,但起码对后边的实验做好基础,知道怎么样去了解一个实验,小组独立做好一个实验。
第一次测量a和b的数据相差太大时,发现不太对劲,统一水平面不可能相差太大。
所以我们只好重新调好基准,重新测量,结果通过数据分析计算,得出垂直度项目合格的结论。
接着就是基线K对公共轴线I的垂直度误差测量。
这个实验的难点就是用水平仪调基准,我们很难控制到方箱上示数和箱体I轴上的度数相同。
一旦调好基准,那个K面上的Max和Min就好测了,结果弄了很久才调好,最后测得垂直度项目合格。
然后就是第五个实验,由于我们之前做了第七个实验,接着做这个公共轴线I对公共轴线IV的垂直度测量,所以基准也不用调了,算是偷懒了。
所以测得的数据也就很完美了,自然合格了。
其中最难最麻烦就是第八个实验了,位置度的测量。
一开始老师就强调了基准要调好,不然待会数据可能超误差了。
我们就大概调了基准,实际上那三个千斤顶也不是很好调的,基准的调试不断的试验,多次调整得来的,所以我们还需要继续加强练习。
公差实训心得体会
公差实训心得体会篇一:公差检测实验心得体会6通过这次的实训,才真正了解到,一次测量实训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将要做的工作做好。
只有小组全体成员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有我么团结起来,什么困难都不再是困难了。
另外这次实训也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深化了友谊,将原本的一些“陌生人”联系的更紧密了。
当然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疙疙瘩瘩的事情,闹得大家都不愉快,各有各的方法和见解,但是我们能够及时地进行交流和沟通,错误的一方也不那么的固执,对的一方也不那么的显摆,忘记了昨天的不愉快,迎接新的朝阳。
当然也相信学校让我们实训的另一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每个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怎样熟练的使用各种仪器,并且能够单独的完成一项工作,达到相应的锻炼效果后进行轮换,以达到共同进行的目的,而不是单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在这一点上我们本组是做的很认真的,每个组员都分别进行独立的观察,记录每一组数据,对实验数据都是在现场进行计算,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没有对上一步的检核,绝不进行下一步的测量,做到步步有检核,因为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人为误差的出现,更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避免测量的不准确还要进行重测。
即使重测,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
我们深知搞机械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耐心、毅力和做事严谨的态度。
所以我们一直在克服以前的缺点,一步一个脚印的想前迈进。
其实这次的实训中,通过老师的辅导和自己的思考,我对实验数据处理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总结。
例如,在测量N面上V轴孔的直径的实验中,我们小组刚开始时测量的数据全部是负数(数据依次为-,-,-,-,-,-),但通过我们的思考和老师的指导我们认识到了我们的错误,孔的使用工程只会让孔的直接变大,所以我小组认真审核完实验过程后又重新做本实验,在准确的读数后得出了合理的实验数据。
机械精度综合检测实验总结(8个公差综合检测)
机械精度综合检测实验总结(8个公差综合检测)第一篇:机械精度综合检测实验总结 (8个公差综合检测) 机械精度综合检测实验总结一、前言机械精度综合检测为期五天。
采取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八个对箱体的综合测量实验。
本小组由三位男生完成较为需要体力的操作和测量,两位女生进行较为精细的测量且负责实验过程和数据的记录。
每个实验开始前,小组成员先行预习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的大体流程和步骤,向老师请教不理解的内容。
接着开始按要求摆放箱体并选用合理的实验器材和测量工具,开始试验并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加以解决。
记录正确的数据。
最后完成数据录入和试验总结。
二、实验器材1、实验设备:箱体零件、支承座、水平台2、测量仪:指示表(分小表及大表,分度值分别为0.01mm和0.001mm)、水平仪、角度尺、游标卡尺、电子卡尺、螺旋测微器、高度尺等。
三、实验记录1、N面上V轴孔Φ64J7测量实验流程:每位成员一起查出Φ64J7公差值,为0.03mm。
计算验收极限。
上下验收极限分别为64.015mm、63.991mm。
确定安全裕、计量器具不确定度允许值和两句不确定度。
核对无误,选长杆和大指示表组成内径量表。
内径量表需置于千分尺内设定基准64mm,小指针在1格处左右调零。
测量轴孔内径时一手将测量探针放入孔内(固定头先进入,探头用手指按压后放入),一手握着表头左右摇晃,记录表针顺时针转动的最大值。
小针数值大于零位,顺时针度数,数值为负,反之逆时针度数,数值为正。
每三十度度数一次并记录。
每位组员分别进行一次操作,测量出一组数据。
一位组员测量时,另一位组员帮助度数,其他组员进行记录和数据计算,填写报告书。
议题一结论:小指针不在第一格,分为三种情况。
小指针在量程外;小指针在零点和最大量程点;小指针在其他小格。
前两者不能进行测量,后者可以测量。
议题二结论;指针超出量程。
说明调零时出错,应按照正确步骤重新调零。
2、公共轴线Ⅲ与公共轴线Ⅳ的中心距测量66.25±0.037m m 实验流程:同上实验,计算公差等实验所需数据,选用分度值为0.001mm 的千分尺和0.01的电子卡尺。
公差实训总结范文
钳工实习心得两周的钳工实习终于结束了,至于总体的感觉只能用八个字来概括“虽然辛苦,但很充实”。
由于选择了钳工,便不得不与锉刀打交道。
从第一天的安全教育到拿起锉刀进行“实战演练”,看似简单,其实它是一个理论结合实践的过渡,是理论衔接于实践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又是一个相对很难的适应性的开始。
一开始,弯着腰,躬着背累得满头大汗,不时地手上还会出现一些红色的“图案”。
但回头看看自己的劳动成果,则感觉与自己的付出不成正比,就感觉越来越烦躁。
被老师发现后,经过耐心的讲解,才知道自己的加工的姿势和部位均有错误之处。
经过调整以后才算慢慢进入了状态。
但还是漏洞百出,一会儿忘记尺寸公差的控制,一会儿又忘记了平面度、垂直度的协调。
每出现错误的时候,老师总是悄悄地来到身边进行正确地指导。
使这样的错误在心中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就这样完成了第一个零件。
当拿到老师那里检测时,好多错误的地方经老师分析后才恍然大悟。
但每次的分析指导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依次完成了第二件,第三件……。
每一次都有进步,但每一次都仍有错误,只不过错误越来越少而已。
这则说明我的钳工正在一步步向更高层次的迈进,使我又多了一份自信。
从这一点,我真正地向老师说一声“老师!谢谢您!”从简单地阿拉伯数字和方块字这么多年的理论学习,一直到现在的公差,制图专业课程,无一不是在课堂中渡过的,当真正拿出图纸、材料和工具让我们去加工时,才感觉到手足无措,并不像课堂三讲的那么容易,那么简单。
它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需要头脑和一双手的配合。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加工水平。
六周看似漫长,其实也很短暂。
其间有休息时师生共同的开怀大笑,也有工作时严肃的面孔。
每天的五个小时很快的就过去了。
直到下班时才感觉到累,但内心却充实了许多。
虽然每天只有五个小时,但它让我感受到了工作的氛围,工作环境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感受。
钳工实习心得两周的钳工实习终于结束了,至于总体的感觉只能用八个字来概括“虽然辛苦,但很充实”。
公差实训报告心得
在本次公差实训中,我有幸参与了由XXX教授主持的实训课程。
通过为期两周的实训,我对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心得体会。
一、实训目的与意义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技能。
实训内容涵盖了测量误差分析、测量数据处理、公差等级与配合选择、测量仪器的使用与维护等方面。
通过实训,我们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还能学会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这些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实训内容与方法1. 测量误差分析:实训中,我们学习了测量误差的来源、分类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误差传递公式和误差分配原理,学会了如何计算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2. 测量数据处理:我们学习了如何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通过实训,我们能够熟练运用Excel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
3. 公差等级与配合选择:实训中,我们学习了不同公差等级的含义、应用及选择方法。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我们掌握了如何根据设计要求、加工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公差等级和配合。
4. 测量仪器的使用与维护:实训中,我们学习了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操作步骤和维护保养知识。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能够熟练使用这些仪器进行测量工作。
三、实训收获与体会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训,我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对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2. 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测量,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使我认识到,在工作中,严谨的工作态度是至关重要的。
3.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实训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操作,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实训任务。
这使我认识到,团队协作在完成工作任务中的重要性。
4. 培养创新意识: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遇到问题时,积极思考、探讨解决方案。
公差综合测量实验教案及反思
公差综合测量实验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公差综合测量实验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理解公差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公差的计算方法和测量技巧;3. 能够进行公差综合测量实验并分析结果;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公差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公差的计算方法和测量技巧;3. 公差综合测量实验的设计和操作;4. 数据采集和处理;5. 结果分析和反思。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实例引发学生对公差的思考,例如:为什么相同尺寸的产品在不同厂家生产时,质量可能存在差异?2.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公差的问题,并激发他们对公差实验的兴趣。
教学主体:3. 讲解公差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公差的定义、分类和影响因素等;4. 介绍公差的计算方法和测量技巧,包括使用测量工具和仪器进行公差测量的步骤和注意事项;5. 设计公差综合测量实验,包括确定实验目标、制定实验方案、选择测量工具和仪器等;6. 指导学生进行公差综合测量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7. 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包括计算公差、比较实验结果等;8.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反思和讨论,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总结:9. 总结公差综合测量实验的目的和重要性,强调实验中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10. 鼓励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11. 激发学生对公差领域的深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评估:12. 设计适当的评估方式,如实验报告、小组讨论或口头答辩等,评估学生对公差综合测量实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用于讲解公差的概念、计算方法和测量技巧;- 实验器材和工具:如千分尺、游标卡尺、测量卡等;- 实验材料:包括不同尺寸的产品样本、测量工具和仪器的说明书等。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公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因此,在引入部分,我会增加更多的实例和图示,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差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差检测实验心得体会
一个星期的“公差综合检测实验”实训完成了,虽然只有短短几天,但通过这次实训,在老师的指导和跟小组成员的讨论协作下,我了解很多仪器以及它的使用方法,学会了各种公差的检测,认识到了学习互换性的作用,并与其他小组成员顺利的完成老师给的任务。
同时,通过这次实训,也培养了我认真、严谨和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这对我的学习有很大的启发。
我相信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实训。
这次实训,我们总共做了八个实验,都在一个箱体上完成。
每一个实验都是经过每个小组成员认真思考和讨论后再去检测的。
因此,这不但考验个人的动手能力,还要求团队具有协作精神。
实训中,我们却遇到了很多问题,在每一个看似简单的检测试验中,其实都蕴含着很多考验着人的细心和耐力的细节因素……
在对孔内径测量的实验中,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内径量表。
在测量前中要也是关键的一点便是内径量表的调零,因为若不能准确调零,将影响整个实验的测量结果。
内径表的调零是在已经调好大小的千分尺上进行,先将压头一侧紧靠到千分尺内,再将另一端放进去。
调零时需要一边摆动内径表一边观察指针变化,当指针摆动到极位位置时,将刻度盘上的零刻度线调到这个位置,调零完成。
接着,我们便开始测量孔径。
很快,我们便测得一组数据。
但当我们拿去给老师检查的时候,老师并不满意。
因为,我们得到的数据中存在很多诸如“-12um”“-17um”这样的负数。
老师解析说,孔在多次使用的情况下只会越变越大,不可能会出现如此多而大的负偏差,说明我们的测
量方法存在错误。
我们便回想刚才的测量方法,分析可能会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
首先,我们将内径表重新放到千分尺上校准,零刻度线处刚好是指针偏转的极位位置,排除了调零时偏大的可能性。
接着,我们还分析到,可能是测量时没有多次摆动内径表,测量的并非直径,导致结果偏小。
基于这种可能,我们有认真测量了一次,这次我们尽量充分让内径表在孔内摆动。
果然,这次测量的结果中只出现一个很小的负数,老师也肯定了我们的测量结果。
掌握了方法,我们便很快的测得了各自的数据,完成该次试验。
在平面度的测量实验中,我们用到的主要仪器是指示表。
通过指示表在平面上测得九个点,通过比较其差值来评定平面度误差。
评定方法包括三远点法、三角准则法、对角线法和交叉准则,我们使用的是三远点法。
在测量之前重要也是必须要做的一步是调节基准,因为,如果基准没调好,之后所做的一切可能都是白费的。
因此,调节基准在每个实验中都马虎不得。
本实验中,我们是通过支撑箱体的三个千斤顶支承座进行基准调节的,目标是使平面的对角点位置平面水平。
一开始,由于没有掌握方法,盲目地调节,总是调不平,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一点进展都没有。
我们测得的第一组数据是“-37、0、-3、+15”,老师说相差太大,不行。
老师在了解了我们的调节方法后,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建议;每次调节后,同时测量四个点的数据,将它们进行比较分析,在决定调节那个支承。
我们听了老师说建议后,又重新去调节,很快,我们便将基准调节好,将差值控制在20um之内。
调节好基准,因为之前对指示表有了一定的认识,测量数据便是很简
单的一件事情。
通过这次试验,我深刻的体会到,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应该有个充分的规划,仔细分析事情,不能盲目进行,这样方能事半功倍。
在进行轴线对基面垂直度误差测的实验中,我么使用的主要仪器包括框式水平仪和指示表。
我是第一次接触水平仪,其使用原理是利用水平仪上水准器泡的移动来测量被测部位角度的变化,当水平仪倾斜一个角度,气泡就向左或向右移动,根据移动的距离(格数)判断被测工件的直线度,平面度或垂直度误差。
了解水平仪的工作原理后,还要明白整个实验的原理。
该实验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方箱来模拟基准,这在之前的实验中是没有使用到的,对我来说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方法,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在进行实验时,要多加思考,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让实验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我们组进行的最后一个实验是螺孔的位置度误差测量。
这个实验可以说是几个实验中最为繁杂的一个了。
实验使用到的仪器有千分尺、直角尺和高度游标卡尺,其原理是依据“测量坐标值原则”进行行为误差检测,。
因为本实验中要测量多个数据,且使用到多个零件,所以我们分工合作,以提高实验效率。
虽然繁杂,但我们每个人都丝毫没有松懈,始终以严谨的态度完成每一个测量步骤。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实验终究圆满完成。
这让我感受到团队协作的力量是无与伦比的。
通过这次实训,我掌握了工具、量具的选择与应用,掌握了各项检测项目的误差分析机合格性评定,并形成了清晰的检验理念和掌握
了基本的操作能力。
另外,这次培训也加深了我学习互换性这门课程的兴趣,同时积累了很多关于精度测量的经验,这无论是对我现在的专业知识学习还是以后的工作实践,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往后的学习中,我还会进一步学习有关精度测量的知识,找机会进行实践,提高自己的综合测量能力。
11车辆本
梁宇文
2011095243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