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历史的重点知识解读.doc

合集下载

2020年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考点12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含解析)

2020年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考点12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含解析)
6.【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故选A。
7.【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05年,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A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19世纪60—90年代),B创办于百日维新时期(1898年);1905年,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1901年,清政府决定从次年(1902年)开始,废除八股文。由此可知,此题选C。
C.科举制度废除
D.废除八股文
8.小华喜欢看鲁迅的作品,他能从《鲁迅全集》中看到的作品有
①《狂人日记》②《骆驼祥子》③《孔乙己》④《雷雨》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9.荣毅仁,中国著名的民主人士。追溯荣氏家族企业的发展史,可归结为“创办—发展—衰落—再发展”的轨迹,这一轨迹也印证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总体特征: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②行业特征: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③地区特征: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2.社会生活的变化
(1)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①北洋西学堂②南洋公学③福州船政学堂④京师大学堂
A.①②④③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
7.(2019年山东青岛卷)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
A.鲁迅——《狂人日记》
B.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2020年中考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点梳理

2020年中考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点梳理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点梳理要点准确记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

2.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资产阶级的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巩固和扩展。

3.电的利用: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19世纪70年代,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像机和放映机等。

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

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4.主要成就:①内燃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几年后,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

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②汽车: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③飞机:美国的莱特兄弟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④化学工业和新材料: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5.意义:①积极: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跨越式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促进了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的普及;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改善了城市环境。

②消极: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工业化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纵横提升记1.科技与民主政治:①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为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工人阶级为获得普选权,进行了工人运动。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使民主和法治更为健全;部分国家妇女获得了选举权。

2020年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考点12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含解析

2020年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考点12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含解析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1.民族资本主义(1)发展历程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时期甲午中日战争后原因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表现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短暂的春天”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原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表现各种实业团体分分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日益凋敝、萎缩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表现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顽强地挣扎着(2)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征①总体特征: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②行业特征: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③地区特征: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2.社会生活的变化(1)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

(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1.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2020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知识讲义:专题十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近代化的探索)

2020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知识讲义:专题十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近代化的探索)

专题十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近代化的探索)一、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就是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进行的斗争,也就是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1、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如历次反侵略战争。

2、中国人民反抗清政府、北洋军阀、南京国民政府反动统治的斗争。

民主革命时期各阶级的抗争①鸦片战争:林则徐禁烟及抗英;关天培虎门抗英。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③19世纪70年代边疆危机:左宗棠收复新疆。

④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

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战士抗击八国联军。

⑥日本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抗日;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日。

(佟麟阁、赵登禹等)⑦反抗清政府的统治: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⑧反抗北洋军阀的统治:五四运动等⑨反抗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斗争。

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即中国近(现)代化进程一、阶段特征1、含义:中国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

包含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

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政治近代化是保证,思想近代化是前提。

2、时间范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

3、任务:一是民族、国家独立;二是实现工业化,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

4、进程阶段:(1)起步阶段:(1840年—1895年)中国近代化限于“器物”层面。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

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

洋务运动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核心内容是经济领域的近代化。

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同时又促进了文化和军事领域近代化的起步。

在它的诱导下,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1927年)由“器物”层面发展到“制度”层面,再上升到“观念”层面。

原创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归纳电子版

原创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归纳电子版

原创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归纳电子版一、中国古代文化1. 夏商周时期•出土文物:甲骨文(商代)、青铜器(商周)、箭术(西周)•社会制度:封建制度的形成、宗法制的确立、等级制的出现2.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农业•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农业技术:农具的使用、水利工程、农田规划、粮食储存等3. 四大文明古国•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苏美尔文明、巴比伦帝国、亚述帝国•尼罗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古代中东史•印度河流域文明:哈拉潘文明、摩亨佐达罗文明、吠舍文明•黄河流域文明:龙山文化、夏商周文明、春秋战国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封建社会制度•封建制度的起源和特点•封建政治组织的三权分立:君权、地方世族权、农民权•战国时期的分封制:郡县制、丞相制2. 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的统一中国:秦始皇的重要改革和措施•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科举制度的实施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权政治•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的分权和削弱:豪族势力的抬头、世族地主化•郡县制的发展和衰落:地方诸侯势力的增大、公侯爵位制度的出现三、中国古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1. 食粮经济与手工业经济•食粮经济的发展:农耕文化的兴起、粮食储存与管理•手工业经济的发展:丝织业、陶器、铁器的制作与交流2. 商业与交通•商业的兴起:商鞅变法、货币的使用、市场的发展•交通的发展:水陆交通的发达、千里马、车船的发明与运用3. 儒家文化与礼乐教育•儒家的兴起和影响:孔子的思想、儒家经典的形成•礼乐教育的重要性:礼制的规范、音乐文化的传承四、中外古代文化交流1. 丝绸之路的开启与繁荣•丝绸之路的发现:张骞出使西域、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繁荣:商品交流、文化传播、宗教的传入2.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和流程:南海航线、东南亚航线、印度洋航线•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中外贸易的兴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3. 中外古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佛教的传入与影响:印度佛教的传入、中华佛教的兴起•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大乘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中原文化的东传、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以上是中考历史必背的一些知识点的整理和归纳,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中考历史书上知识点总结

中考历史书上知识点总结

中考历史书上知识点总结中国历史1. 老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的主要器物有石斧、石刀、石锥、石镞、磨石等。

-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以打猎和采集为生,居住在山洞和岩穴中,生活比较艰苦。

2.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以耕作为主要生产方式,陶器、编织、打制石器是主要手工业活动,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

3. 夏、商、周时期-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是黄河流域最早的一个国家。

夏朝开始了中国的封建社会历史。

-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朝代。

商朝是中原及黄河流域地区的一个大国家,商王朝又称殷商或殷朝。

-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周朝又称"西周",当时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宣称国号为周的封建国家,开创了周朝的封建始。

4.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历史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转型期。

春秋战国时期东周王室权力日渐削弱,导致了一系列国家的兴起和崛起。

5. 秦朝-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

- 秦朝实行封建专制制度,推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而且还加强了对民众的控制和统治。

6. 汉朝-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是中国历史上连续性最长的一个朝代。

刘邦灭掉秦朝,建立了西汉。

7.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历时约4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

8. 隋唐时期-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统一国家。

-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

9. 宋元明清时期-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比较灿烂的朝代。

-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最早的一个政权的民族,统治了中国近100年的历史。

-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灿烂的一个朝代。

2020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三 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2020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三 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2020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战争与和平——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法西斯国家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5年,世界人民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雅尔塔会议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建立联合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020年是雅尔塔会议召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在2020年中考备考中,要重点关注两次世界大战、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国际会议与国际组织的相关知识。

二、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四、政治组织问题设问1.通过学习两次世界大战的知识,你有何感悟?(1)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我们应该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2)世界各国应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3)世界各国应该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纠纷,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等。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这两种世界格局又是如何结束的?(1)格局:一战后的格局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是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2)结束:二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3.对20世纪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的认识。

(1)国际政治格局实际上是大国争夺和妥协的产物,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争夺的持久性、妥协的暂时性,任何格局都会发生变化。

(2)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终极力量是大国间综合国力的对比。

(3)任何国际政治格局都不可能真正消除矛盾,只能暂时掩盖矛盾。

4.如何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1)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积极反对霸权主义,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2)各国人民要加强交流,增进互信。

(3)积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5.中国如何应对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2020年中考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知识点梳理

2020年中考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知识点梳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知识点梳理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概况:1882年,由德国(核心)、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0世纪初,英国(核心)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

2.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时间:1914~1918年。

2.原因: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使冲突不断。

3.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4.主要战役:凡尔登战役: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NH 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

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5.性质: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6.影响:①对世界:造成了巨大的人员、物质损失。

②对欧洲: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③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俄国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苏联的改革与变化苏联解体要点准确记一、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俄国十月革命)1.时间:1917年11月。

2.背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概况: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

第二天,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4.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纵横提升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①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②理论变为现实: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③多国实践:二战后,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2020中考历史必考提纲(七年级上册)

2020中考历史必考提纲(七年级上册)

七上历史·复习资料公元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

1世纪=100年。

每个世纪每十年为一段,第几个十年即为第几个十年代,前20年为初,后10年为末。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一、原始农业的发展自己看课本整理这目内容四、定居的根本原因:原始农业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课 远古的传说代禅让制。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西周时,全国土地归周王所有。

二、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末代君主昏庸残暴。

启示: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②统治者要勤政爱民。

三、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由“公天下”到“家天下”,夏启。

土。

(2)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②(义务)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③(权利)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3)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五、西周的等级制----分封制:统治阶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被统治阶级:平民、奴隶。

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青铜器1、发展过程:原始社会后期(出现)→夏朝(发展)→商周时期(繁荣)2、用途:饮食、祭祀、军事特点:种类丰富,数量众多3、制作工艺:泥范铸造法4、代表性青铜器: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四羊方尊二、甲骨文1、定义: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者:清朝官员王懿荣3、地位:①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②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4、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

5、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东周分为两个时期: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一、经济发展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020中考历史必考提纲(九年级上册)

2020中考历史必考提纲(九年级上册)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界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2.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以下内容了解,一定读熟练)1、农业的新变化:(1)11世纪以后,欧洲各地农村纷纷开展了什么运动?具体情况如何?11世纪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有的垦殖由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

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这些地区也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2)这一运动兴起后,农奴的处境发生了哪些变化?农奴用(各种方式)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或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3)土地的经营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4)租地农场是怎样建立起来的?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5)租地农场有什么特点?富裕农民(农场主)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将产品推向市场。

农场主与农民之间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剥削关系。

(6)农业的发展给市场带来哪些变化?农产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更多地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

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

法国南部地区的粮食被运到意大利的一些城市,欧洲的呢绒、皮毛等远销东方。

2、手工业方面的新变化(1)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农村变化的同一时期,手工业也不断发展。

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他们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

(2)分散手工工场是怎样出现的?13世纪,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

(统编版)2020年中考历史第期黄金知识点系列经济重心的南移4

(统编版)2020年中考历史第期黄金知识点系列经济重心的南移4

经济重心南移聚焦考点☆巩固基础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政治因素: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同时,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2、经济因素:自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自然因素: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

从而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二、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1、农业生产方面:(1)粮食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站在江南地区推广(2)农业产量的提高: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在宋朝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3)经济作物的种植及推广: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很多茶园。

总之,南方的农业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北方。

【图解】《耕获图》反映的是宋代农民从耕作到收获的情景,整幅图画把封建社会人剥削人的阶级关系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时也展示了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的新发展和新气象。

2、手工业方面(1)纺织业①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②棉织业: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宋代制瓷业的发展①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②南宋,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3)宋朝造船业的发展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造船业最兴盛的城市是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宋朝时的海船已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图解】上图是南宋远洋的货船,1974年在泉州湾出土。

2020年中考九年级历史下考点解读(2-9课)

2020年中考九年级历史下考点解读(2-9课)

第一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2课俄国的改革【知识梳理】一、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时间、主持者:18世纪初、__彼得一世__4.内容:(1)政治上: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2)军事上: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3)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4)文化教育上: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

(5)社会习俗上: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5.影响:(1)积极:改革后的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2)消极:俄国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农奴制改革1.背景: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开始时间、领导人:_1861_年、__亚历山大二世__3.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

4.性质:一场带有__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__。

5.影响:(1)积极: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消极: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拓展延伸】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的异同点:1.相同点:①两次改革都是由沙皇自上而下推行的。

②两次改革都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2.不同点:①主观目的不同:彼得一世改革是为了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②改革性质不同:彼得一世改革属于地主(农奴主)阶级改革,农奴制改革带有资本主义色彩。

初三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

初三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

初三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本文档旨在为初三学生提供一份详细的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以便于学生系统地复习和掌握历史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 夏朝的建立与灭亡- 商朝的建立与灭亡- 周朝的建立与灭亡- 青铜器的发展与影响2. 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孔子与儒家思想- 孙武与《孙子兵法》3. 秦汉- 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朝的灭亡与汉朝的建立- 汉武帝与西汉盛世-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影响4.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与魏蜀吴的兴衰- 晋朝的建立与衰落- 南北朝的更替与文化交流5. 隋唐- 隋朝的建立与灭亡- 唐朝的繁荣与衰落-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6.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的政治格局与特点- 辽、宋、夏、金、元的政治与经济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与晚清- 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南京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2. 北洋政府与国民党- 北洋政府的成立与衰落- 国民党的成立与北伐战争3.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胜利- 解放战争的胜利与新中国的建立4.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与结束- 改革开放的政策与成就三、世界史1. 古希腊罗马- 希腊文明的兴起与衰落- 罗马帝国的建立与灭亡2. 中世纪欧洲- 查理曼帝国的建立与衰落- 十字军东征3. 近现代欧洲- 文艺复兴的运动与影响-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4. 工业革命与帝国主义- 工业革命的开展与影响- 帝国主义时代的政治与经济5.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6. 冷战与当今世界- 冷战的兴起与结束- 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与经济发展以上为初三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希望对学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2020历史中考考点归纳(甘肃专版﹒人教版)专题23 步入近代

2020历史中考考点归纳(甘肃专版﹒人教版)专题23 步入近代

2020历史中考考点归纳(甘肃专版﹒人教版)模块五世界近代史主题23步入近代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土地关系的变化:(1)背景: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各地开展垦殖运动。

这些新开发的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由权的地区。

(2)发展:在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过程中,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3)形式: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4)结果: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并且成为远程贸易的主要商品。

手工业的发展:(1)背景: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他们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

(2)发展:13世纪,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

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

(3)雇佣关系: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4)结果:手工工场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富裕农民: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

大多数贵族不重视或没有能力经营自己的地产,将其抵押或变卖,以偿还债务或应付开支;富裕农民、骑士、乡绅层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市民阶层: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富商巨贾投资乡村,置办田产,采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

他们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其政治权利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文艺复兴背景: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兴起: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2020年中考历史全程复习课件知识20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国家

2020年中考历史全程复习课件知识20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国家

提示: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乔达摩·悉达多(释 迦牟尼)。耶稣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 堂”。作用:伊斯兰教的创立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得出结论】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 历史和民族文化。作为中学生,要有开放意识、国际意 识和交流意识,坚持对外开放与交流。
麦加大清真寺,位于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中心,是伊 斯兰教第一大圣寺,世界各国穆斯林向往的地方。克尔 白圣殿被称为伊斯兰教的第一圣殿,是全世界穆斯林朝 觐的中心。
【图示记忆】 阿拉伯文化兼容东西方文明
主题探究 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国家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
欧洲人称之为“中世纪”。封建时代日本的大化改新 和阿拉伯伊斯兰教的创立成为两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里 程碑。
考点4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罗马民法大全》: (1)目的: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 皇帝的_专__制__权__力__。 (2)制定者:_查__士__丁__尼__。
(3)内容。
组成部分
内容
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 《_查__士__丁__尼__法__典__》 布的法令,并剔除其中相互矛盾
(2)建立:800年,查理被_罗__马__教__皇__加冕为皇帝,由此被 后人称作“查理大帝”或“查理曼”。 (3)分裂: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_德__意__ _志__、法兰西、_意__大__利__三国的雏形。
考点2 西欧庄园 1.时间:从9世纪开始流行,大约到 _1_1_世__纪__,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2.性质: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 独立的自给自足的_经__济__和__政__治__单__位__。
【易混警示】 世界三大宗教都产生于亚洲,按照时间先后分别是佛教、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促进了国家统一的是伊斯兰教,对 中国产生重要影响的是佛教,对欧美国家影响重大的是 基督教。

2020中考历史必考提纲(九年级上册).

2020中考历史必考提纲(九年级上册).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界欧洲社会的蔓体面貌.2•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以下内容了解,一定读熟练〉1、农业的新变化*(1)11世纪以后,欧洲各地农村纷纷开展丁什么运动?具体倩况如何?llittS后,歐洲农村紛纷开展垦殖运动,大童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有的垦殖由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星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这些地区也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2)这一运动兴超后,农奴的处境发生了彝些变化?农奴用(各种方式)货币购买劳役爺免权,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或通过缴纳迁徒税,获得离开庄园.攥脱领主人身束却的机会・(3)土地的经营方式发生了彝些变化?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4)租地农场是怎样建立起来的?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參与生产管理• 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5)租地农场有什么特点?富裕农民(农场主)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将产品推向市场.农场主与农民之间形成了废佣与被雇佣的剥削关系.(6)农业的发展给市场带来哪些变化?农产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増加,使得更多地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

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法国南部地区的粮食被运到童大利的一些城市,欧洲的呢绒、皮毛等远销东方.2.手工业方面的新变化(1)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农村变化的同一时期,手工业也不斷发展.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他们見多地为市场而生产・(2)分散手工工场是怎样出现的?13世纪,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为了緻纳封建租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3)集中手工工场是怎样出现的?裔人向工人提供康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套,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丁集中的手工工场・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丁劳动生产率.(4)集中手工工场具有什么特点?商人提供原料、生产工具雇用工人在同一地点集中劳动;商人与完全出卖劳动力的工人之间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2020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1949年建国——现在)

2020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1949年建国——现在)

专题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1949年建国——现在)一、分期1、过渡时期: 1949年建国——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1966年文革前3、十年文革时期: 1966年——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现在二、成就:(一)、过渡时期(1949——1956)或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A经济成就(一)实施一五计划(二)实行社会主义改造1、一五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其他各项事业,为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成就: 1953年,鞍山钢铁公司建成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出厂青藏公路建成通车川藏、青藏公路全新通车1956年新型喷气式飞机在沈阳试验成功。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2、三大改造改造的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的方式:农业、手工业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赎买政策,实现公私合营。

改造的目的: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的优势,为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经济基础。

改造的实质: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变革。

意义:标志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政治建设成就①举行开国大典,成立了新中国。

②和平解放西藏,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③通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巩固了政权。

④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⑤完成了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经济建设: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

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失误: 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发动了大跃进农村公社化运动出现错误的原因: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等左倾错误。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归纳讲解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归纳讲解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归纳讲解一、中国古代历史1. 夏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商汤推翻夏桀,建立商朝2. 商朝•商汤创建,西周灭亡前的朝代•商朝发展繁荣,商王封地制度盛行3. 周朝•西周与东周之分•西周的盛衰与封建等级制度的建立•春秋与战国时代的分裂4. 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封建制度•秦文化的发展,文化统一,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5. 汉朝•刘邦建立西汉•光武中兴,东汉时期•文化繁荣,科举制度的开始•西域交通的开拓,丝绸之路的形成6. 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三国鼎立•三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和军事对抗•后来的魏、蜀、吴分别称帝7. 魏晋南北朝•曹魏、东吴、蜀汉的混战•西晋的兴起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战乱8. 隋唐五代•隋朝统一中国,建立大运河•唐朝的盛世与安史之乱•五代十国的分裂与北方族群的入侵9. 宋朝•北宋与南宋之分•北宋的政治、文化繁荣与侵略•南宋的抗金斗争与岳飞的事迹10. 元朝•蒙古人建立的第一个外族王朝•元朝的农耕经济与蒙古文化的渗透•忽必烈的举措与民族抗争的兴起11. 明朝•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明末的农民起义与后金入侵•明朝的开疆拓土与海外贸易12. 清朝•满洲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外族王朝•清朝的内外问题与政治改革•第一次鸦片战争与近代化进程的启动二、世界古代史1. 古埃及•尼罗河流域的古代文明•金字塔与法老王的统治•夏朝、3. 中国古代历史•金字塔与法老王的统治•夏朝、商朝、周朝的兴起与衰落2. 古希腊•希腊城邦的形成与发展•民主政治的起源与发展•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文艺作品3. 古罗马•罗马帝国的兴起与辉煌•君主制与共和制的转变•帝国的衰落与分裂4. 古印度•吠陀时代与种姓社会的出现•佛教的兴起与影响•印度教与种姓制度的延续5.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与宗教文化的繁荣•古巴比伦帝国的兴起与衰落•对世界文明的影响与传承6. 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建立与发展•雅典与波斯的战争•古希腊战争与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7. 古中国与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西域文化与中华文明的交流•贸易、宗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三、近代史1. 近代欧洲•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民族民主运动与列强争霸2. 近代美洲•美洲殖民地的崛起与独立•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与统一3. 近代日本•幕末时期的割发与天皇复辟•日本明治维新与现代化进程•日本帝国主义与东亚战争4. 近代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与中华民族觉醒•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兴起5. 世界两次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与战争过程•联合国的成立与战后秩序的重建6. 当代世界•冷战与两个阵营的对立•各国独立与民主运动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与地区冲突的影响以上就是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的整理归纳讲解,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中考历史高频知识点总结

中考历史高频知识点总结

中考历史高频知识点总结一、历史事件1. 确定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和主要经过2. 对历史事件的发展、影响及意义进行分析二、社会制度1. 了解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科举制度、农民起义和革命运动2. 了解近代中国的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产生3.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治制度的发展三、政治思想1. 了解中国古代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和兵家等不同的哲学思想2. 了解中国近代的民主、科学、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等政治思想四、重大事件1. 了解中国的百家争鸣、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的治理、关羽赤壁败走荆州和陆逊火烧赤壁2. 了解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重大事件的发生和发展3. 了解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经济危机、文化冲突等重大事件五、历史人物1. 了解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人物如孔子、孙中山、毛泽东等2. 了解世界史上的重要人物如拿破仑、列宁、毛泽东、戈尔巴乔夫等六、文化1. 了解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传统文化、传统经济和传统政治2. 了解中国现代文化的特点、特点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 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古迹、遗址和景点的位置、特点和价值七、地理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理特点和自然环境2. 了解中国的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3. 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地理环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八、经济1. 了解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经济发展2. 了解中国现代的工业、农业和工商业、金融、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3. 了解中国的经济特点和经济环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九、科技1. 了解中国古代的辉煌文明和现代工业和农业2. 了解中国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3. 了解中国的科技特点和科技环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十、外交1. 了解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2. 了解中国的参与国际和地区双边组织、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等3. 了解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总之,以上是中考历史高频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备考的同学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中考历史的重点知识解读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历史的重点知识解读”,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考历史的重点知识解读
一、隋唐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隋文帝实行了改革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2、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分为三点四段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熟记P2,隋运河图)。

隋、元两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都相同,南起今杭州,北到今北京,都以洛阳为中心,元朝南粮北运比隋朝更有优势的理由:新开了两段运河,运河从杭州直达北京(大都),还开辟了畅通的海道。

3、618年,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隋朝时李春主持修赵州桥,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

4、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5、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29年)。

6、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表明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了很大改进。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唐朝。

7、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

8、唐太宗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民族的拥护被北方各族称为“天可汗”。

9、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六诏人是彝、白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10、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亲。

他们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拉萨大昭寺有她的塑像。

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进一步密切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11、中日交往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就有往来。

唐朝时,中日往来频繁,日本先后13次派遣唐使。

日本到唐朝的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时期东渡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他6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才成功)。

12、唐朝初年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3、755年,唐朝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来,其部将史思明继续进行叛乱,直到763年,唐朝才平定叛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危害:使北方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