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城市建设和人居环境
创建园林城市的有关意义
![创建园林城市的有关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8469e0c6f1aff00bfd51e29.png)
创建园林城市的有关意义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文明程度,改善全市环境质量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各级党委、政府履行职责、服务群众,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
它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城市知名度、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文明程度,改善全市环境质量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各级党委、政府履行职责、服务群众,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
它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城市知名度、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我市加强环境保护、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通过创建工作,有利于加强环境保护,有利于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落到实处,建立起城市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有利于保护蓝天碧水绿地,为城市的科学发展、长远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树立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通过创建工作,能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树立良好城市形象;能够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聚集有利于发展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宿迁投资兴业,推动我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手段。
通过创建工作,能够逐步完善城市的绿地系统,让大地绿起来、美起来,让人民群众拥有树荫环抱、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翠的绿色空间,在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改善城市面貌上,发挥其它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能够创造更优的人居环境,进一步满足广大市民的要求。
1、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保护蓝天碧水绿地2、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建设绿色美好家园3、加强城市绿化建设,争创国家园林城市4、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改善社区环境面貌5、健全城市绿化体系,营造汉中园林特色6、保护绿化,人人有责,植树造林,绿化汉中7、万众一心改善城市面貌,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8、全市动员,全民参与,争创国家园林城市,为三市建设努力奋斗9、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爱绿护绿就是关爱自己10、绿色、精致、人文、宜居为加快城区园林绿化建设步伐,改善人居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市委、市政府确定开展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创建园林城市 建设和谐许昌
![创建园林城市 建设和谐许昌](https://img.taocdn.com/s3/m/b86feb0abed5b9f3f90f1c7a.png)
的基本 要 求 。建 设 园林城 市 是 实现人 与
米 ,生态建 设 、市政 建 设 、城市 经 济建 设协 调 发展 构 筑 起 “ 与 自然和 谐 人 的
城 市 生态 系统 。
市 区 道路 河 流 轴 、二 楔 、三 环 一 十 纵 十 横 路 网 六 纵 六 横 水 系 为 主 体 ,以城 市 出入 口为 延伸 ,以景 区 公
长廊 京珠高速公路防护林带 .3 公里 8
环城 景观 防护 林 带 .城 郊 10 公 顷农 田 80 林 网 .构 成 了城 乡一 体 的大 环境 生 态屏
务植树3 7 0 万株 ,成活率达9 % 以上 2 尽责率 保存率均在9 %以上。 0
针 对 市 区 单 位 庭 院 、居 住 区 绿 化
人为本 ,生态优先 ,城乡一体.林水一 体 ,建设蕴涵三国文化特色的生态园林
城市 ” 的指 导 思想 绿 化 了市 区 ,改 善
围绕建设蓝天、碧水 、绿色家园 ,全市
动 员 ,重 点 实 施 了城 市 绿化 ,市 容 美 化 ,水 、气净 化 道路 亮化 等 四大 工 程 目前 建成 区绿 地率 3 % 绿化 覆 4
了人居环境 ,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给 千年 的魏 都古 城披 上 了浓浓 绿装 .促 进 了城 市 经 济和 谐 发 展 。 1绿 化与 文化 交融
格 。依 据 自然地貌和 国文化 、名 三
胜 古迹 赋 予城市 特 有 的文化 内涵 ,许 昌
公 共 绿 地 是 城 市 绿 化 的 重 要 组 成
材 ,方便 了居民的休憩活动 。 我们还对 市区的古树 名木 建立 了 档案 .设立标牌 、护栏 ,并采用新技术
论公园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以华北街公园绿地工程为案例
![论公园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以华北街公园绿地工程为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8654e4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0.png)
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2023Vol.55No.1论公园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以华北街公园绿地工程为案例孙大维㊀苏衍林(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哈尔滨150080)[摘㊀要]㊀公园绿地在城市建设中起着不容小觑的重要作用,公园绿地往往是以满足功能使用㊁改善城市微气候和体现当地文化特色为设计目标,为居民提供绿色㊁健康的生态环境,力求打造当地居民喜爱的㊁体现时代感的新型城市景观绿化空间㊂全面提高公园的生态质量和文化艺术品位,将其建设成为一个景观和生态质量良好㊁文化内涵丰富的绿色城市㊂[关键词]㊀公园绿地;生态;景观中图分类号:S731.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3303(2023)01-0154-03 On the Importance of Park Green Space in Urban ConstructionTake Huabei Street Park Green Space Project as a CaseSun Dawei㊀Su Yanlin(Heilongjiang Forestr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Harbin150080,China) Abstract:The park green spa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rban construction.The park green space is often de-signed to meet the functional use,improve the urban microclimate,and reflect the loc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to provide residents with a green and healthy ecological environment,and strive to create a new urban landscape green space that local residents like and reflects the sense of the times.Improve the ecological quality and cultural and ar-tistic taste of the park in an all-round way,and build it into a green city with good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quality and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Key words:Park green space;ecology;scenery1㊀案例简介该项目建设地点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1万余m2,由太华街㊁华北街及两条规划路围合而成,其中包含道路广场㊁绿地和水域㊂主要建设内容为公园景观㊁绿化㊁铺装㊁水景及配套设施㊂2㊀公园绿地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2.1㊀公园绿地的建设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举措公园绿地的建设是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加快城市发展的需要㊂通过大力发展城区绿化建设,从而能够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汇集人才㊁资金和技术㊁聚集有利于城市建设发展的要素,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大力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㊂公园绿地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大幅度改善城市整体形象,同时既能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又能满足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还能提高城市居住人民的生活水平,确保人民群众更大程度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㊂更表现出党和政府关心人民群众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㊂2.2㊀公园绿地的建设是构建生态型城市㊁和谐社会的需要城市绿化是提高一个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条件㊂注重生态保护㊁资源综合利用和人与自然和谐,不仅需要配套的生态文明,更需要现代化的物质基础㊂加强城市的绿化建设,努力为城市居住人群创造一个优美㊁舒适和方便的生活居住环境㊂公园绿地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也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㊂通过城市绿化建设,打造城市特色,提高居住质量,构建文明健康的生态环境㊂在公园绿地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㊁统筹兼顾㊁精心组织和高标准实施的原则,通过科学设计,实现生态㊁舒适和便捷生活的目标㊂在改进城市绿化建设的同时,提升休闲㊁活动等功能,使人居环境和生态质量明显改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进而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㊂通过创建城市公共㊃451㊃2023Vol.55No.1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绿化,改善居民的生存环境,提升城市的质量,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和谐发展[1-3]㊂2.3㊀公园绿地的建设有利于扩大内需㊁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确保社会的稳定实施公园绿地建设,有利于拉动当地建筑业和建材业的发展,带动交通运输业㊁金融业和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扩大内需㊁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维护社会的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㊂2.4㊀改善城市公益性公园景观效果,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场地需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精神文化建设,是完成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㊂近年来,哈尔滨的建设发展迅速,虽然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好,但公益性绿地景观仍然缺乏;现有的公园整体绿化景观不足,缺乏统一的布局和管理,与城市规划的高标准存在一定差距㊂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㊁人口的增长和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条件的日渐提升,城市居民对业余和休闲文化活动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突出㊂所以,完善城市公园整体景观效果将刻不容缓㊂公园绿地的建设可以满足当地群众日益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项目[4-6]㊂2.5㊀项目建设带来的社会效益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通过创建城市公园绿地景观,能够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的质量,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㊂生态效益:城市公园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的重要载体,通过大力建设城市绿化工程,保证了生态环境得到可持续发展㊂经济效益:除了间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外,还为吸引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条件,不但能刺激经济发展,还能够带动周边地价的上浮㊂3㊀公园绿地在城市及建设中应遵守的原则(1)必须满足所在城市公园绿化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分功能建设区域,为当地居民提供休闲㊁娱乐㊁集会㊁运动和文化活动的场所㊂(2)在城市公园的总体规划和建设方面,要以遵循 植物配置科学合理多层次 和 物种多样性 为重要原则,根据公园的特点和不同的功能要求,正确处理好生态质量㊁景观效果和文化内涵三者的关系㊂(3)在设计工作中尽可能的采用新技术㊁新工艺和新材料,作到技术先进㊁经济合理和安全适用,要以节约投资㊁节能和降低成本为目的㊂(4)新建工程统筹考虑,保护环境,合理布局,远近期相结合,要满足近期需要,也要考虑到满足今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㊂(5)制定的方案做到当前使用与未来发展紧密结合,避免重复建设㊂统一布局,统筹安排建设项目,做好宏观控制;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应突出重点,根据条件安排分步实施㊂4㊀公园绿地在此案例中的具体应用4.1㊀景观工程4.1.1㊀方案设计华北街公园绿地工程共设计了5个功能分区,即迎宾入口广场㊁运动交流剧场㊁中心探索休闲区㊁儿童互动体验区和雕塑展示广场㊂(1)迎宾入口广场:种植池一㊁种植池二㊁种植池三㊁种植池四㊁入口水池㊁入口LOGO二㊁入口大门和坐凳八㊂(2)运动交流剧场:坐凳九㊁坐凳十㊁篮球场和景观墙㊂(3)中心探索休闲区:景观水池C㊁景观桥㊁小火车轨道㊁展示墙㊁坐凳一㊁坐凳二㊁坐凳三㊁坐等四㊁坐凳五和坐凳六㊂(4)儿童互动体验区:景观水池B㊁水吧㊁坐凳七㊁坐凳十一㊁坐凳十二和廊架㊂(5)雕塑展示广场:景观水池A㊁入口LOGO 一㊁雕塑和水平台㊂4.1.2㊀设计原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制宜,形成草坪㊁地被㊁灌木和乔木相结合的多层次植被景观,力求意境上的诗情画意,功能上的实效性,生态上的科学性,配置上的艺术性,经济上的合理性,风格上的地方性[7]㊂4.1.3㊀植物品种㊁搭配方式在规划用地范围内植物采用自然式的栽植方式,通过植物的疏密与开合变化突出树木的景观效果㊂植物配置以云杉㊁水曲柳㊁银中杨㊁火炬树㊁白桦㊁稠李和元宝枫等构成植物群落的基调树种,配以大规格的主景树共同构成植物群落的大乔木层㊂中层植被由紫丁香㊁小叶丁香和茶条槭等观花观叶为主的小乔木及灌木构成㊂下层植被则以宿根花卉为主,比如,马蔺㊁玉簪㊁千屈菜和德国鸢尾等,其作用在于丰富林下空间的色彩[8]㊂4.1.4㊀植物色彩设计方案中所有区内的大部分主体植物是以四季呈不同景观特性的乔灌木为主,后景树搭配各种落叶乔木及常绿乔木做背景林,前景树应用各种小灌木篱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㊂㊃551㊃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2023Vol.55No.14.2㊀铺装工程方案设计该次铺装设计材质主要包括:沥青路面㊁仿石砖㊁火山岩㊁彩色混凝土㊁悬浮地垫及橡胶㊂沥青路面用于连接市政道路;仿石砖㊁火山岩用于公园内广场铺装;彩色混凝土㊁悬浮地垫和橡胶主要应用于儿童活动场地;边石为火烧面花岗岩㊂纵坡设计考虑道路排水要求,为保证道路排水,考虑区域地形条件,最小纵坡不小于3%㊂因公园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主要游览人群多为周边居民,故铺装颜色多样,重点突出暖色调,同时结合建筑小品及植物实现丰富多彩的空间效果㊂铺装材料表面做防滑处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㊂铺装材料种类㊁颜色㊁质量和规格应符合施工要求,同时,石质材料应具有均匀的强度㊁抗压强度要不小于30Pa,且应光滑㊁耐磨和表面清洁,应做到密实㊁平整,无施工污染㊂5㊀公园绿地在城市建设中产生的效益5.1㊀社会效益5.1.1㊀改善人居环境通过公园绿地的建设可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城市提供一个在视觉㊁心理和情感上可供依托的景观优美㊁活动舒适并具有丰富人文精神内涵的现代化生活载体[4]㊂5.1.2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通过公园绿地的建设,将更好地组织和展示城市特色,改善生态环境,并为观赏㊁旅游㊁休闲及招商引资㊁房地产开发等活动提供新的平台,为土地利用和景观建设建立了 人文与自然系统和谐共存 的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㊂将更有效地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从而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㊂5.1.3㊀增强城市居民环保意识通过公园绿地建设,政府可以因势力导,使其成为环境建设与环境教育相结合的典范㊂使人们可以从今昔对比中得到感性认识,并升华为理性认识,有利于城市居民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的普及和提高㊂5.2㊀生态效益5.2.1㊀改善城市环境,调节小气候随着城市的开发和建设,其所造成的污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㊂而通过公园绿地的实施,将使这些问题从源头上得以解决㊂公园绿地相当于建设了一处城市绿地,大大提高了本区域的生态质量㊂5.2.2㊀恢复生态系统由于城市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影响,生物急剧减少,通过生态绿地的建设及植被恢复,将使周边的生物栖息地得以连接,有利于保持和恢复此地区的物种多样性㊂由此可见,公园绿地的建设将对解决当地生态环境破坏问题,逐渐恢复并建立科学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10]㊂5.2.3㊀调节气候,改善区域生态环境通过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增加了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了水土保持能力和水源涵养能力,增加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调节区域的小气候,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11]㊂6㊀结语公园绿地的建设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公园绿地的建设对改善城市生活环境㊁促进城市建设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㊂对于提升城市功能㊁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㊂从社会效益来说,公园绿地的建设将切实提高城市园林景观,为居民提供优越的休闲㊁观赏环境,使居民更好地生活和工作㊂从环境效益来说,公园绿地的建设完成了城市绿化的提档升级,打造了环境优美的生态绿地,具有明显的生态环境效益㊂参考文献[1]丁树谦.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作用[J].绿色科技,2011(2).[2]许浩.国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卢宁,李俊英,闫红伟,等.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 以沈阳市铁西区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14(10).[4]张灵博,宋力,张宁.浅谈城市公园绿地规划的生态学原则[J].山东林业科技,2008(5). [5]高雪,胡传伟,孙冰.城市公园风景林构建方法研究[J].广东园林,2021(2).[6]南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理论和方法[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8.[7]徐清.景观设计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8]金云峰,李涛,周聪惠,等.国标‘城市绿地规划标准“实施背景下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内容及方法解读[J].风景园林,2020(10).[9]马晓梅,张志斌,董建红,等.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与供需匹配研究 以兰州市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6).[10]邵大伟,吴殿鸣.1979 2017年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的分形演化特征 以南京为例[J].风景园林,2021(3).[11]崔桂华.城市公园绿地景观建设特色要素分析 以国家园林城市东台市为例[J].林业科技情报,2021,53(1).来稿日期:2022-06-13㊃651㊃。
创建园林城市会议讲话
![创建园林城市会议讲话](https://img.taocdn.com/s3/m/539f857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5a.png)
创建园林城市会议讲话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园林城市会议中发表讲话。
首先,我要感谢主办方为我们提供这个宝贵的机会,让我们有机会共同交流思想、分享经验,推动园林城市建设的发展。
园林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既要注重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也要关注城市的人居环境改善。
园林城市不仅是一座拥有绿色植被的城市,更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
因此,我们在推进园林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持之以恒地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打造健康、宜居的城市环境。
首先,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注重绿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集中地,但城市的发展不应该以摧毁自然环境为代价。
我们要坚决防止过度开发和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城市的绿地和湿地,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鼓励植物和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打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
其次,我们要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的幸福感。
绿化是园林城市的重要支撑,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们要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工程,增加绿地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绿地的设计和布局,注重景观的分布和品质,打造独具特色的公园、广场和景区,丰富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活动。
第三,我们要重视城市园林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园林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的创造,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我们要挖掘和保护城市园林的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和发扬传统园林的建造技艺和审美理念。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融入当地文化和传统元素,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园林。
这样,我们的城市园林就可以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文化交流、健身养生的重要场所,也可以成为城市的新名片。
最后,我们要注重园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园林城市的建设不仅是一时之举,更是长远发展的战略考虑。
我们要注重园林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合理配置城市资源,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浅谈城市园林的建设
![浅谈城市园林的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f05745452e3f5727a5e9626f.png)
浅谈城市园林的建设【摘要】在分析建设城市园林必要性的基础上,阐述城市园林的作用,介绍创建城市园林的措施,以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园林;建设;必要性;作用;措施城市园林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求,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的一种新型园林[1]。
其总目标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突出特点是“城中有乡、郊区有镇、城镇有森林、林中有城镇”。
1. 建设城市园林的必要性1.1保护生态与环境的要求。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失去平衡,空气、水、土壤等资源遭受污染,许多动植物濒临灭绝,森林面积逐步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和温室效应等使人类生活品质下降,各种“城市病”威胁人的健康。
各种环境危机促使人类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
建设园林城市,可有效维护生物多样性[2],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1.2发展民族文化特色的要求。
由于信息传播和网络化的发展,造成文化国际化倾向的加剧。
城市和建筑的标准化和商品化,使建筑和城市特色逐步消失,城市面貌千篇一律,文脉难以继承,民族文化逐步失落。
文化是衡量经济和技术进步的真正尺度,只有文化的发展,才能进一步带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科技和经济国际化的时代,更加要求文化的民族化、地方化和多样化。
园林由于贴近人的生活,承载着大量历史文化的积淀,反映当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建造园林所用材料,如植物、山石等具有地方特色,因而有利于产生具有民族化、地方化的效果[3]。
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发展过程中产生许多不同的地方流派和民族风格,对东亚国家和欧洲的园林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这些传统特色要很好地继承和发扬。
1.3城市化程度提高的要求。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1998年我国城镇人口约占30%,据预测,到2030年可达60%。
如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
![如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6644ba29aaea998fcc220ea6.png)
如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摘要:本文分析了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意义,对如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提出了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园林绿化;生态建设;城市建设;发展1 前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对居住和工作环境要求越来越高。
园林绿化业迅猛发展,绿化公司日益增多,各地相继出现了很多有特色的园林绿化小区,形势喜人,特别是沿海地区.城市园林绿化市场正在慢慢步入正轨。
但在内陆各中小城市中,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等方面却存在不少问题,必须予以重视。
2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意义2.1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紧迫性当前世界处在环境日趋恶化,经济发展迅猛的时期。
环境与发展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特别是从产业革命以来,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树立了辉煌的业绩。
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处置失当,尤其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现时的威胁。
先建设(污染)后治理(保护)的教训代价太大。
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2.2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城市生态园林的核心问题是城市与自然的关系。
是为了使城市的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减少热辐射和噪声污染及城市热岛效应,使环境适宜人类居住的发展战略要求。
自然就是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向往绿色。
绿色植物具有制造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所以把植物比喻为“城市的肺”,供城市交换空气。
城市绿化具有改善城市气候,改善卫生环境,蓄水防洪、防灾、美化景观、承载游憩、城市节能等不可替代的功能,城市假如没有绿化将是不可想象的。
增加绿量,重视生态,绿化城市是生态园林城市的基础关键,而人均绿化面积,城市绿地率,城市绿化覆盖率是衡量城市绿化的量化基础。
2.3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有助于城市绿地系统的完善形成当前,城市都在为步人现代化城市而积极的编制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围绕创建“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这一中心而编制新一轮的城市绿化规划。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总结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03ad6d9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0.png)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总结创造国家园林城市,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必须加强国家园林城市的建设,全面推进城市绿化、环保和生态建设,让城市变得更美丽、更宜居、更有活力。
一、概述通过深入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我市城市绿化、环境建设、生态保护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齐心协力下,全市园林城市建设进展顺利,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二、工作落实情况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园林城市建设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各项工作。
城市绿化率日益提高,园林绿地覆盖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城市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我们的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志愿者在社会上获得了广泛好评。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城市规划并不完善,未能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
城市的绿地布局、园林景观的规划、建设准入标准,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其次,园林建设的质量未能得到保障。
在园林绿化工程实施中,存在部分工程验收质量不高,受理工作不规范等问题。
此外,在城市人居环境方面,建设的配套设施仍然不够完善,城市服务设施和设备需要进一步升级。
四、总结经验,展望未来通过前期的医学调查、市场分析及深入调研,我们认为要加强城市规划与园林绿地合理布局的整合,优化园林路线,在卫星导航技术支持下,进行立体化的规划和设计,实现一机设备作图、分层制图和图形制作。
同时,围绕“园林城市”主题,要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和文化创意活动,提升全民生态环保意识,营造绿色文化氛围,加强固废资源分类处理和不良习惯的整治,提倡基于可持续平衡的绿色发展,共享城市永续发展的红利。
未来,我们还需加强全球视野下园林城市学科整体规划,培育专业人才,探究园林绿化与生态科学、城市人文和经济社会的多维度融合关系,为全面推动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让园林城市建设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可续力。
园林城市建设和人居环境
![园林城市建设和人居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19c7ef14650e52ea55189894.png)
的私家园林最 为著名 。苏 州园林 中的寄畅园 、 留 园、 拙政 园、 网狮 园 , 更是名扬 海内外 、 传承至今 ,
经济飞速发展 , 人们在基本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
提高后 , 改善环境 、 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和审美享 期 。秦始皇统一 中国后 ,曾在渭水之南修造上林 受逐渐成 了一种普遍需求 。而 日益密切的对外交 苑, 到汉武帝时 , 修复并增扩了上林苑 。隋唐时期 , 流 ,使人们认识到我 国在关 注人 的精神需求和环 长安城 的平 面规划中 ,著名 的城市 园林就有南城 境意识上与国外先进 国家的差距 ,因此城市公园
[ 关键词 ] 园林城 市; 人居环境 ; 公园绿地 [ 作者简 介] 李朝 晖 , 西城 乡规 划设计 院建筑师 , 究方向: 广 研 建筑设 计, 广西 南宁 ,30 0 5 0 0
[ 中图分类号 ] U 8 T 9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07 72 (07o一 06 00 10— 7320 ) 03 - 04 s
芙蓉苑 , 东南隅的曲江池。明清时期 , 中国城市 园 绿地 的建设重新受到重视。但 由于改革开放的初 林发展到一个繁荣时期 。皇家园林以颐和园、 圆明 始阶段城市建设 的主要方向是在为改善 因长期积 园为代表。私家园林遍布全国 , 以南京 、 苏州、 杭州 欠而造成居 民居住条件低下和城市基础设施不全
园林城市建设和人居环境
李朝 晖
[ 摘 要 ] 营造 良好 的人居 环境 , 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合理 准确的城 市定位 , 科学的规划布局和 环境保护是 良
好人居环境的保证 。而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则是人居环境建设的核 心。文章对公 园绿地在城 市建设 中的作用、 园林城 市的
城市人、环境、文化的最优协调发展模式——生态园林城市
![城市人、环境、文化的最优协调发展模式——生态园林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8fdc9e6bcaaedd3383c4d366.png)
然 、 文 景 观 , 成优 良的 城 市 自然 、 济 、 会 生 态 体 系和 优 美的 人 居 生 活环 境 的城 市 。 生 态 园林 城 市 这 一 名 人 彤 经 社
称, 既表达 了城 市生态化 的要 求与 内涵 , 又使城 市的文化 内涵得到表达 , 为统率城 市建设的 一个平 台, 作 目标 清
n nt sln sa ea d n tr ln s a e t sact whc a x el t trl c n mi ia ie a d c p n aua a d c p . I i i ih h se c l n au a ,e o o c,s ca y tm n lg n n a i — i l y e n o ils se a d ee a t h bt i a
自然 环境 的一 种 向往 ; 星 城 市 理论 则 可看 作 是 田 卫 园城 市理 论 的发展 J 。但是 , 欧洲 人认 为 , 相对 较高 的密度 和紧凑 的城市 结构 使得城 市包 括公 共 交通 的 高 利用 率 、 适合 步行 、 满 活力 的空 间 、 更 充 高效 率 的 地 区供 暖系统 以及 对可 达绿地 系统 的有 效保 护 等成 为可 能 , 者 至 少 是 容 易 得 多 , 绿 色 城 市 的 方 或 是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宣传标语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宣传标语](https://img.taocdn.com/s3/m/74b9220516fc700abb68fc8e.png)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宣传标语1、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共建荆州生态家园2、绿化城市,美化环境,共建和谐荆州3、创建园林城市,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4、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营造绿色宜居家园5、水为城市之韵,绿为城市之美,文为城市之魂,人为城市之本6、让天更蓝,水更清,林更绿,荆州的城市更美丽7、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8、创建园林城市,提升城市形象,推进招商引资9、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10、人人动手参与创园,个个争当绿色使者11、绿色牵动你我他,园林绿化靠大家12、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爱绿护绿,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13、全市人民齐努力,共建美好园林城14、加强园林绿化建设,营造优美人居环境15、加强生态保护,着眼长远发展,创建园林城市16、精心呵护蓝天碧水,合力创建园林城市17、倡导绿色文明,营造绿色家园,构建和谐荆州18、增强绿化保护意识,自觉遵守绿化法规19、植绿、爱绿、护绿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20、打造园林城市,享受低碳生活21、建设高水平国家园林城市,弘扬植绿爱绿护绿新风22、绿化荆州,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小区、庭院宣传标语1、人人惜得一片绿,处处留得一片香2、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3、多一处绿色,多一份爱心4、爱绿护绿,从我做起5、保护绿色,善待生命6、手留情花似锦,脚留情草如茵7、绿色需要我们共同呵护8、绿化花卉辛苦载,大家享受莫私采9、芳草青青,踏之何忍10、蓝天之下你我他,优美环境靠大家11、树为德者绿,花为善者红12、小草微微笑,请您旁边绕1、爱我娄底,绿化家园2、青春娄底,绿色明珠3、人人参与树木捐植活动,全民共创国家园林城市4、捐植一棵树,奉献一片绿,留下一份情5、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环境6、参与绿化行动,留下美好回忆7、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打造绿色万宝新区8、地上增一点绿,天空多一份蓝9、爱绿护绿,从你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10、保护绿化成果,争当文明市民11、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面推进园区开发建设12、创国家园林城市、为幸福娄底加油13、今朝携手播撒绿,明年春色倍还人14、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建设娄底秀美山川15、添大地绿茵为市民幸福,创园林城市促科学发展16、园林城市大家创,绿化成果人人享17、强生态建设共沐蓝天碧水,创园林城市共享绿树鲜花18、山清水秀城美,天蓝地绿人和19、努力打造绿色娄底,积极推进三个创建20、同创园林城市,共建绿色家园21、一枝一叶显温馨,一举一动展文明22、你我多栽一棵树,家园多增一份美23、创建园林城市,造福子孙后代24、人人爱护一片绿,处处留得一片春25、一言一行树文明风景线,一草一木扮美好大家园26、同创园林城市,共享绿色成果27、前人栽树,后人乘凉28、增强绿化意识,保护碧水蓝天29、打造绿色社区,享受文明生活30、保护古树名木,传承生态文明31、坚持义务植树,履行公民责任32、建设绿色和谐社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33、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靠你靠我靠大家34、热烈欢迎国家园林城市考查组莅临我市考察指导工作35、构建绿色家园,提升城市品位36、精心呵护蓝天碧水,合力创建园林城市37、让我们共同营造天蓝、水清、地绿、花香的绿色娄底38、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娄底39、绿色娄底是我家,造绿护绿靠大家40、拓展绿色空间,构筑绿色娄底41、创园林城市,建温馨家园42、街头巷尾竞添绿,湘中儿女共创园43、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努力做好住房保障工作44、切实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努力改善娄底人居环境45、建设清洁工厂创建园林城市46、改善人居环境共建美好家园47、建设国家园林城打造娄底新名片48、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49、抓好生产绿地建设夯实园林绿化基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宣传标语1、绿化城市,美化环境,共建和谐石家庄2、保护绿色善待生命3、建设空气新鲜、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省会4、认建认管养绿地光荣5、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实工作,创建国家园林城市6、创建园林城市,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7、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8、全党全民总动员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而奋斗9、植树造林,利在当今,功在千秋10、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绿化家园11、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园林绿化事业发展步伐12、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打造繁荣、和谐、文明新石家庄13、植绿、爱绿、护绿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14、绿化省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15、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打造宜居宜看省会16、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提高城市整体形象17、建设园林城市,展示文明风范18、同创和谐社会,共建绿色家园19、搞好绿化美化,提高生活质量20、创建园林城市,造福后代子孙21、加强园林绿化建设,营造优美人居环境22、创建园林城市,建设美好家园23、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改善人居生态环境24、建设城市园林,提高城市品位25、建设国家园林城,打造城市新名片26、全市人民齐努力,共建美好园林城27、人人惜得一片绿,处处留得一片春28、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29、多一处绿色,多一份爱心30、植树栽花又种草,既美市容又环保1、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建设美好生活家园_br />2、全县人民行动起来,共同创建绿色文明县城_br />3、见缝插绿,见空补绿,千万百计增加绿化面积;4、搞好城市绿化,保护生态环境;5、拆墙透绿,共享绿色文明;6、创建省级园林县城,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7、人人种树,家家栽花,绿化道路,美化庭园_br /> 8、人人爱绿,植绿护绿,共创文明绿色美好家园;9、拆围建绿,拆墙建绿,见缝插绿,扩大绿化面积,创建省级园林县城;10、创建省级园林县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_br /> 11、城在园中,人在绿中_br /> 12、搞好园林绿化建设,营造优美城市环境;13、发展城市绿化,创建省级园林县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城市生产力;14、掀起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热潮,共建绿色文明家园_br /> 15、各级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为群众当好表率_br /> 16、创建省级园林县城,为民造福,惠及子孙;17、全县动员,全民动手,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社会支持,部门共建,因地制宜,讲究实效_br /> 18、创建园林县城,打逿ldquo;秦岭明珠,丹凤朝阿rdquo;品牌_br /> 19、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_br /> 20、花成带,绿成线,树成景_br /> 21、一楼一绿地,一社区一公园,一路一绿带,庭园一片绿_br /> 22、创建绿色家园,展示丹凤风采_br /> 23 、绿化、美化、净化,创建省级园林县城_br /> 24、创建省级园林县城人人有责;25、爱绿、护绿,共建绿色家园_br /> 26、全民动员、齐心合力、共创省级园林县城;27、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展示丹凤新形象;28、创建省级园林县城,争做保护绿化好市民;29、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绿化_br /> 30、建设和谐社会,创建省级园林县城_br /> 31、创建省级园林县城,改善丹凤投资环境_br /> 32、争创省级园林县城,为市民创造优美生活环境;33、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志在必得;34、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园林绿化事业发展步伐_br /> 35、全县人民齐心协力行动起来,积极开展创建省级园林县城;36、加强园林绿化建设,营造优美人居环境;37、积极争创省级园林县城,打造生态宜居新丹凤_br /> 38、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建设生态宜居丹凤;39、创建省级园林县城,提高城市绿化品位_br /> 40、优化人居环境,共建绿色家园_br /> 4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实工作,创建省级园林县城;42、绿化城市、美化环境、共建和谐丹凤;43、创建省级园林县城,造福后代子孙_br /> 44、用眼触摸,用心感受_br /> 45〿只有行为美,草儿才常青;46〿小草有生命,足下请留情;47〿盼望江山绿,请爱一株苗_br /> 48〿绿色带来生命,鲜花带来色彩;49〿珍惜一草一木,热爱美好家园_br /> 50〿路旁草坪迎客笑,万民共育城更娇;51〿今日不种树,哪来明日林;52〿小草在休息,大家莫打扰;53、毁坏绿地不文明,保护环境美家园_br /> 54、花在微笑草睡觉,手脚留神别打扰_br /> 55、依依绿草,踏之何忍_br /> 56、人美、街美、城市美,靠你、靠我、靠大家_br /> 57、多一分绿色,添一分清新;58、柔弱小树,扎根土中,请您爱怜,绿荫报君_br /> 59、生命之源,来自绿色_br /> 60、绿色象征着生命_br /> 61、生命在绿色中盎然;62、请勿摘折践踏花草,留给大家共同欣赏_br /> 63、洒一片绿,播一份情_br /> 64、如果您珍惜生命,就请爱护花草;65、人人动手植花育草,变街巷为锦簇花园_br /> 66、治风治沙改善环境,种树种草绿化丹凤_br /> 67、珍惜每一朵鲜花,爱护每一片青草;68、绿色使您赏心悦目;69、人人爱护绿地,绿地回报清新_br /> 70、人人维护绿地,绿地维护人人_br /> 71、我给您一片绿,您给我生存的余地;72、我是寸寸纤细草,请您走路绕一绕;73、我能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新鲜氧气,请您允许我为人类净化美化大自然_br />74、我需二氧化碳您需氧,互惠互利大气污染降;75、爱是内心世界的绿洲,爱护环境是您内心美丽的展示_br /> 76、青清芳草,迎风飞舞,弱小生命,春意盎然_br /> 77、茵茵绿草,踏之可惜_br />78、小草也是您的朋友;79、绿色屏障挡风沙,植树造林靠大家;80、小草也有生命,请您脚下留情_br /> 81、公共绿地齐爱护,美化丹凤古寨城_br /> 82、已有阳光大道,何必另辟蹊径_br /> 83、赏花、爱花、护花,人人心中开花;84、小草在休息,请您别打扰,树木在生长,请你多关照_br /> 85、育苗、护苗才见参天大树,滥砍、滥伐只见青天红日;86、爱护花草树木,人人有责_br /> 87、争当绿色文明使者,塑造人文环境新景观_br /> 88、追求绿色文明,减少环境污染_br /> 89、爱护绿地、讲究卫生、美化居住环境;90、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关爱绿地,从脚做起_br /> 91、绿色代表生命,请君关心它,爱护它;92、人类、植物是一家,我们携手关爱它;93、保护一片绿色,珍惜人类净土;94、小草绿树你我他,我们同住一个家_br /> 95、伸出一双手,共护一片绿,还你一片蓝天;96、你用爱心浇灌我,我用绿色回报你_br /> 97、只要用心去创造,天涯何处无芳草;98、留下真情,永驻绿色,绿满人间;99、讲社会公德,伸出你的双手为环保尽一份力量;100、为保环境美,请爱一片绿_br /> 101、关注生态环境,爱护共同家园_br /> 102、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103、小草也有生命,人人爱护草坪_br /> 104、请您脚下留情,不要践踏这些弱小生命_br /> 105、种下一片绿色,留下一片希望;106、保留树木的生存空间,就是保留我们的生活空间_br /> 107、让城市的的空气更加清新,让我们的呼吸更加畅快〿br />。
《建设部关于印发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意见的通知》
![《建设部关于印发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意见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94420fdebed5b9f3f80f1c32.png)
《建设部关于印发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文单位:建设部文号:建城[202x]98号发布日期:202x-6-15执行日期:202x-6-15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计划单列市园林局,深圳市城管局,xx建设兵团建设局,解放军总后勤部:为进一步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优美、舒适、健康、方便的生活环境,经研究决定在创建“园林城市”的基础上,开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活动。
现将《关于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要充分认识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对开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工作的指导;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目标,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使创建工作扎扎实实、富有成效。
附件:1.关于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实施意见2.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建设部202*年六月十五日附件1:关于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提出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实施意见:一、准确把握“生态园林城市”的基本内涵“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
本意见所指的生态城市化,就是要实现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从而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好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人类住区发展的高级阶段。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在创建“园林城市”的基础上,把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阶段性目标,就是要利用环境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有效防治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和各种废弃物,实施清洁生产、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促进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环境更加清洁、安全、优美、舒适。
创建园林城市总体方案
![创建园林城市总体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bb0e22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89.png)
创建园林城市总体方案城市园林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城市的“绿肺”,为城市的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健身、观赏等多种功能。
同时,园林城市也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打造一个卓越的园林城市,以下是一个园林城市的总体方案。
一、总体规划1.1 建设原则我们要在建设园林城市的时候,遵守自然规律和人文环境的基本要求,将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社会人文相协调,以城市创新和人民群众潜在需求为导向,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保障城市安全、促进城市发展为目标,建设一座绿化率高、品质高、功能齐全的现代园林城市。
1.2 基本布局在总体规划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品位为目标,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区位协调。
园林城市应该注重园林环境与城市规划的紧密融合,采用宜居性高、生态优美、文化底蕴厚重等原则,统筹考虑城市中心区和周边区域,打造一个生态文化城市。
建立园林城市的基本布局,按照色、香、味、形、声等五感的原理规划绿化、广场、游乐场、体育场、艺术广场、步行街区、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设施等功能区。
1.3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应该是园林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建筑物、车辆和人口等要尽量地与园林城市的绿化植被融为一体。
园林城市基本的规划控制,应采取细致而周密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监督管理,防止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二、基础设施建设2.1 交通设施建设园林城市需要考虑对于市内交通的便利性。
我们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复合交通网络,包括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设施,以适应市民出行的需求。
在园林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公共交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增加公交车、出租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运行频率和车辆保养等方面的管理,提高公共交通的质量。
2.2 供水供电设施城市的供水供电设施是建设城市园林的基础设施,必须予以充分的保障和推广。
在园林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供水供电设施的建设,提高供水供电的水质和供电的质量,以满足城市居民对水和电的需求。
打造园林城市,优化人居环境
![打造园林城市,优化人居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687a44c2a1c7aa00b52acb17.png)
打造园林城市,优化人居环境作者:林敏睿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1期摘要:园林是最佳人居环境。
城市是人聚居借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
园林设计师要介入城市总体规划,优化人民居住的环境。
城市和园林均需强调中国特色和综合性。
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而万变不离其宗。
关键词:打造园林城市优化人居环境Abstrac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s the best human habitat environment. The city is inhabited to surviv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iving environment. The landscape architect should intervene in the city overall planning, optimize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City and garden are required to highlight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rehensive. Future, advance with the times and not deviate from the.Keywords: build a garden city living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园林是最佳人居环境自有人类便有人居环境。
经历了巢居、穴居、山居和屋宇居等阶段,直到目前人类仍然在探索合宜的人居环境。
现代的趋势不仅在于居住建筑本身,更着眼于环境的利用与塑造。
从居住小区到别墅豪宅无不追求山水地形的变化,形成现代建筑与山水融为一体之势。
20世纪末国际建筑师协会在北京宣告的《北京宣言》中指出,新世纪“要把城市和建筑建设在绿色中”,足见城市绿化和园林在人居环境中不可代替的重要性。
浅析生态园林城市与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生态园林城市与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438d35aad02de80d4d84079.png)
园及广场 的遮荫效果 , 增加绿地 的色彩 , 为市 民提供距离合适 、 景
2 建设 可持 续发展 的生 态 园林 城市
观优美 、 化充 分 、 绿 环境 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 平面型” 变“ 绿化
西 现 小, 不仅影 响 了居 民的休息 和健身 , 也难 以净化 空气 , 降低噪声 , 州 、 安的动作 也较大 。我 国作 为一 个人 口密度极高 的 国家 , 在过分强调人均 占有绿地 面积还为 时过早 , 是在城市用地 中保 但 从 而不利于居 民的健康 。
室效应 日趋 明显 , 建筑物和沥青马路发 出的热 辐射更加剧 了城市 的 中心地区气温 往往 高出周围 2℃ ~4℃。 2 城市气候发生 了局部变化 。二 氧化碳 的增 多 , ) 使城市 的温 证 一定 的绿地 比例还是十分必要的。 1城市绿地 分布 要均匀 、 ) 合理 , 成一个 由绿地 、 廊 、 网 形 绿 绿 市中心区 、 旧城 区和居 民区应 该加 强绿地 建设 , 让更 多 的市 民都
4 水源 日趋 紧张 。许 多城市 的河 流和地 下水 因污染 而不 能 留原有 的动植物和微生物 , ) 引入植物要 与 当地特定 的生态条件 和
饮用 。城市的排水系统 使降水 很快 流人河 流 , 以补 充地下 水 , 景观环境相适应。硬质铺 装要 少且要使 地 面水 能充 分渗 透到地 难
立体型 ” 绿化 , 扩展绿 化 的范 围, 发展 垂直绿 化 、 顶绿 化 、 屋 阳 城市环境的恶化 给居 民的健康 和 日常生活 带来影 响。城 市 为“ 加强 植物新 品种 的开发 、 究和应 用 , 加城 市绿化量 , 研 增 成 了某些疾病的 高发地区 , 生活上也 带来许多不便 。生态城市建 台绿化 , 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 格局。 设是寻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 它代表 了国际城市 的发展 美化城市景观 ,
试论人居环境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试论人居环境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c0de4a661eb91a37f1115ca3.png)
– 23 –一、人居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人居环境,即人类从事生产、生活、休闲娱乐和社交等活动的空间,由人和空间内的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构成。
人居环境是体现人与自然相容状态的最佳指标。
从科学的角度讲:包括乡村、城镇、城市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场所,都属于研究的范畴。
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多种因素都会对人居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过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的生活服务。
生态文明建设以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循环发展为宗旨。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自然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改造自然、创造环境的优势,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人居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城市生活馆中展出的宜居城市典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人们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再次思考,如何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
打造生态文明宜居城市,成为我国协调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
宜居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2012年,中国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
旨在唤起人们对环保消费的认识,养成选择绿色节能新产品的好习惯。
多为环保做善事,少为浪费找借口。
可见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我们要住得舒适,享受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要远离沙尘暴、远离雾霾、远离酸雨,就得积极行动,在搞好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三、人居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统一的典型案例作为北部湾经济圈的中心城市,东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广西在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一)先进的发展理念2012年,广西在全区14个市、110个县同时启动“千万珍贵树种送农家”活动,共有近5万干部群众参加,向农户赠送苗木50多万株,现场植树15万多株。
广西林业厅厅长陈秋华介绍,广西于2010年全面加强珍贵树种发展工作,当年全区种植珍贵树种4.7万亩,2011年增加到6.8万亩,房前屋后零星种植达500多万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城市建设和人居环境[摘要]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合理准确的城市定位,科学的规划布局和环境保护是良好人居环境的保证。
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则是人居环境建设的核心。
文章对公园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园林城市的定位、以人为本营造宜人的人居环境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园林城市;人居环境;会园绿地[作者简介]李朝晖,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建筑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广西南宁,530000[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07)08-0036-0004一、园林城市的历史沿革“园林城市”的思想从萌芽状态起就因其历史发展阶段、国家和地区、民族与文化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时代观念、文化内涵、民族特征以及不同的地域风貌。
在欧洲,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820年由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RobertOwen177l~1858)提出的。
在经历了英、美两国的工业城市的种种弊端,目睹了工业化浪潮对自然的毁坏后,英国著名的规划专家艾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Howard1830~1928)于1898年提出了“花园城市”的理论,中心思想是使人们能够生活在既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又有美好的自然环境的新型城市之中。
“花园城市”的模式图是一个由核心、六条放射线和几个圈层组合的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每个圈层由中心向外分别是绿地、市政设施、商业服务区、居住区和外围绿化带,然后在一定的距离内配置工业区。
整个城区被绿带网分割成不同的城市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定的人口容量限制(约3万人左右)。
新增人口再沿着放射线向外面新城扩展。
从20世纪初开始,随着伦敦附近的莱斯奇沃思花园城、韦林花园城和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等一系列花园新村、花园新区、花园城市的规划建设,“花园城市”的理想变成了现实在中国,城市苑囿的出现可以上溯到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在渭水之南修造上林苑,到汉武帝时,修复并增扩了上林苑。
隋唐时期,长安城的平面规划中,著名的城市园林就有南城芙蓉苑,东南隅的曲江池。
明清时期,中国城市园林发展到一个繁荣时期。
皇家园林以颐和园、圆明园为代表。
私家园林遍布全国,以南京、苏州、杭州的私家园林最为著名。
苏州园林中的寄畅园、留园、拙政园、网狮园,更是名扬海内外、传承至今,成为现代苏州园林城市建设中的灿烂明珠。
“园林城市”从理想走向实践是世界政治与经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交流,彼此借鉴、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伟大积淀。
二、公园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公园绿地的产生和发展源于改善环境的社会需求。
早在19世纪,人们为消除工业革命带来的诸多近代城市弊病而寻找改革的良方,最终发现营建公园、绿地乃是最好的措施之一,并从此使公园绿地的建设开始得到迅速发展。
上世纪50年代,为重建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遭受破坏的城市,欧洲许多国家都开始将绿地系统引入到城市的总体规划之中,由此改变了工业革命初期的那种拥挤、杂乱、污染的所谓“近代城市”形象。
从西方公园绿地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到,自其出现以来,尤其是二战之后它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在进入近代社会后各地的城市虽然都有所发展,但总体变化并不太大。
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在基本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后,改善环境、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和审美享受逐渐成了一种普遍需求。
而日益密切的对外交流,使人们认识到我国在关注人的精神需求和环境意识上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因此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重新受到重视。
但由于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是在为改善因长期积欠而造成居民居住条件低下和城市基础设施不全而努力,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及长期以来对绿地意义理解的偏颇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公园绿地的建设依然存在着建设水平普遍偏低,盲目模仿外国或国内发展较好的城市作品的问题。
与建筑一样,公园绿地同样存在物理功能和精神功能两方面的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精神功能的意义更大些。
“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功能,反对装饰的原因是基于当时西方有着普遍而迫切的对房屋的需求和社会经济尚不十分发达的社会背景,因此采用新材料、以工业化生产预制构件,以最快速度、最大限度地满足人在建筑中的活动要求,将造型与结构相结合的建筑形式应运而生。
但到上世纪60年代以后,单调生硬的“现代主义建筑”已为人厌倦。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要求建筑形象多样化,因此演化出强调造型、追求地域文化传承的“后现代主义建筑”。
公园绿地固然在近现代城市中承担着减轻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但更有满足市民日常的散步休闲、锻炼游憩、舒缓压力的精神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对后者需求会变得越来越大,因此将城市难以利用的隙地予以绿化种植以提高绿化覆盖率。
在国民经济水平较为低下的年代具有合理的一面,而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再持这样的观念进行园林城市建设就会显得与时代不符。
在城市主要地段进行大规模、高质量的公园绿地建设会与经济开发在用地上产生矛盾,从而使人产生对经济效益的担心。
因为有人以为,同样的地块若用于公园绿地虽然能够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但由于这是一项公益事业,不仅在之后得不到任何回报,而且还需投入资金进行建设和养护。
正是出于这样的忧虑,故常有不是对公园绿地建设缺乏热情,就是用低质量的种植来降低成本的情况出现。
其实这种担忧实属多余。
英国公园运动的兴起最初就是为筹建城市改造资金。
当时为改造日趋恶化的贫民区环境,决定在其间兴建公园。
由于经费不足,采取收购更大的地块,其中心规划造园,将周边土地开发住宅分片高价出售,以此筹建经费。
从技术上看,当时中产阶级虽有改善自己居住环境的愿望,但无力在郊外购置乡间别墅,而公园的建造改善了周边的环境,所以环公园一带的居住区就成了这部分人置业的选择,从而引起地块的升值,这就有效地解决了资金匮乏的问题。
在今天我国也有不少类似的例子。
如上海浦东开发之初,陆家嘴中心绿地的建设改善了环境,使周边的土地得到大幅度的增值。
相反,在一些居住区的开发中,有人片面认为增加建筑密度就能获得更多的收益,于是不顾应有的建筑间隔及环境质量以求得到最大面积指标,但事与愿违,最后往往失去了本应有的竞争力。
由此可见,在公园绿地的建设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并无矛盾和冲突,从一定意义上说公园绿地的建设甚至还能优化城市的整体环境,促进投资,从而取得更佳的经济回报。
三、园林城市的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园林城市的建设,需要与城市的历史文脉、地理条件、发展方向相谐调,公园绿地作为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举措,需要与城市的已有氛围相适应。
人们在城市中引入自然,这种自然必须是和人工相和谐、相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如果不顾城市本身的已有条件盲目追求“高、大、洋”的形象工程.过分强调满足物质需求,就可能会制约自身的发展甚至影响生存,造成人为的资源破坏和浪费。
因此,准确的园林城市定位、科学的规划和合理布局,是园林城市建设的首要条件。
在这方面,中外城市都有成功范例。
2004年12月26日,广东中山市通过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主持的《中山市生态市建设规划》专家论证。
在园林城市定位方面,中山市已明确提出了建设“两个适宜”城市的口号,即“生态示范,人居典范”。
通过打造“伟人名城、生态城市、精品城市”的形象,充分利用中山市伟人故里的良好基础,塑造现代化名人城市形象,与创建国家生态城市结合,全面提升中山的城市品位。
进一步通过规划建设城市品牌把城市的综合实力整合起来发掘、构筑具有中山特色的比较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文化的更大突破。
同时,围绕追求“现代人、现代生活、现代城市”培育中山的城市文化。
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发挥中山历史名人、名仕多的优势,突出岭南文化、商业文化、华侨文化和名人故里的特色,开发人文旅游资源,满足人文素质提升需求,提高中山市的生活品位,将中山打造成生活高品位的现代名人城市,以此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来中山投资,吸引游人来中山作客。
大力发展园林绿化,不断提高城市品位。
园林绿化是整个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现代化的一个标志。
在具体操作中,坚持上数量、求质量,大力兴建公园,市首座工业化主题公园――岐江公园,在2002年度的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年会上获得最高奖项――荣誉设计奖。
公园的建设,为市民提供了大量的休闲活动空间,成为城市的“绿肺”;积极发展道路绿化和庭院绿化,坚持道路绿化、街头绿地与市政基础设施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验收。
道路修筑到哪里,绿化就延伸到哪里,形成开阔优美、层次丰富的道路景观。
不断增强绿化的艺术性,做到平面布置合理美观,竖向安排有形有序,人工与自然交融,绿化与美化并举。
新加坡位于北纬1°,国土面积为646平方公里,人口为320万,相当于中国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和中国许多热带城市有着相似的气候条件,是亚洲最著名的“花园城市”之一。
1965年新加坡建立了独立的共和国,城市大规模的重建正是从那时开始的,建设花园城市的思想也同时形成。
从最早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理念的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新加坡为提高花园城市的建设水平,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都有新的目标提出。
60年代提出绿化净化新加坡,大力种植行道树,建设公园,为市民提供开放空间;70年代制定了道路绿化规划,加强环境绿化中的彩色植物的应用,强调特殊空间(灯柱、人行过街天桥、挡土墙等)的绿化,绿地中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对新开发的区域植树造林,进行停车场绿化;80年代提出种植果树,增设专门的休闲设施,制定长期的战略规划,实现机械化操作和计算机化管理,引进更多色彩鲜艳、香气浓郁的植物种类。
90年代提出建设生态平衡的公园,发展更多各种各样的主题公园,引入刺激性强的娱乐设施,建设连接各公园的廊道系统,加强人行道的遮荫树的种植,减少维护费用,增加机械化操作。
由于新加坡政府较早地认识到城市环境的重要性,园林不仅仅能创造“使房地产增值”的经济效益,更是国民综合素质和精神面貌的体现,从而使建设“花园城市”的运动深入人心,与广大民众达成共识。
这一切都给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建设注入了活力。
景观资源相对匮乏的新加坡通过花园城市、旅游设施和卫生、环保、法制管理的一体化形成了自己城市的特色。
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其良好的绿化环境,这已成为其重要的旅游吸引力之一。
但这不是自然的巧合,而是精心规划的结果。
其城市规划中专门有一章“绿色和蓝色规划”,相当于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该规划为确保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条件下,新加坡仍拥有绿色和清洁的环境,充分利用水体和绿地提高新加坡人的生活质量。
在规划和建设中特别注意到建设更多的公园和开放空间;将各主要公园用绿色廊道相连;重视保护自然环境;充分利用海岸线并使岛内的水系适合休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