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颤音的认知与实践概要

合集下载

通俗唱法中的颤音技巧

通俗唱法中的颤音技巧

通俗唱法中的颤音技巧第1篇:通俗唱法中的颤音技巧颤音的出现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我们不必太在意,应该把重点放在气息和发声等基础的练习上。

当你做了很多气息的练习、基本功扎实了以后,那么你的颤音就会很自然的出来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通俗唱法中的颤音技巧,欢迎阅读。

很多刚开始学唱歌的朋友,什么基础都没有,一来就要学颤音。

确实,唱歌有了颤音确实很好听,可以渲染唱歌气氛,让歌曲的感情表达更加丰富,但也并不是什么歌曲都适合用颤音,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颤音的练习方法的相关资料。

什么是颤音呢?颤音就是唱歌时声带的波动,它是一种修饰音。

当你听到某些特定类型的演唱时,比如爵士歌曲,歌手唱的声音很低沉,那个时候颤音就会很明显。

每个人的颤音都不一样,这是由你的声带决定的。

声带决定了你发音的方式。

一般没学过唱歌、没有声乐基础的人声带都会很紧。

如果你的演唱方式正确(我们这里所说的正确是指呼吸顺畅),那么你可以随意的唱,也可以大声的唱,然后颤音就会自然的出现,这就是自然的颤音(看视频演示)。

每个人都有,你试一试就知道了。

在钢琴上随意*下一个中声区的音或低声区的音,你在延长声音的时候颤音也会自然的出现。

颤音是体现你声带力量的一种方式,这也是气息从横膈膜到喉咙时体内的一种自然连接。

如果一个人的颤音有规律,频率稳定,那么他的声带能力就比较强了。

虽然你在唱歌的时候可以故意的做出一些颤音,但这种颤音并没有什么用,而且听起来很不自然,会让人觉得很奇怪。

如果能感受到自己的颤音,那说明你做对了。

很多学唱歌的人一开始都不会颤音,这需要花很长时间的气息练习,还要摆脱用嗓子唱歌的坏习惯,尽量使气息自然流畅,那么你才能掌握正确的颤音。

颤音的出现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我们不必太在意,应该把重点放在气息和发声等基础的练习上。

当你做了很多气息的练习、基本功扎实了以后,那么你的颤音就会很自然的出来了。

第2篇:通俗唱法的发音技巧"通俗唱法"也叫"流行歌曲唱法",由于中外语言的特点各有不同,差异是存在的,但是也有不少共同之处。

歌唱颤音的认知与实践(一)

歌唱颤音的认知与实践(一)

歌唱颤音的认知与实践(一)内容摘要:颤音是歌唱艺术的重要技术之一,文章从颤音的起源与作用、定义、速率、幅度、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旨在探索歌唱颤音的教学的实践规律。

关键词:歌唱颤音搏动速率波动幅度在歌唱艺术领域里,颤音(vibrato)是个很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

尽管歌唱颤音是音乐表演艺术颤音的起源和典范,但在认知和实践上还存在着片面性和随意性。

由于缺少有效的学习途径和学术交流,众说纷纭的歌唱颤音给声乐教学带来颇多困惑和神秘色彩。

因此,笔者就歌唱颤音的若干问题,谈谈个人的观点。

一、颤音的起源与作用根据心理学理论分析,当人们的内心感到激动与兴奋、忧愁与悲痛、喜悦或愤怒时,其说话的声音总会带有不同程度的颤抖,这是由于内心强烈的情感激动所至。

这种颤抖的声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的内心情感。

《礼记·乐记》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这说明了人们的内心活动受到外物影响而激动起来,然后通过声音表达出来。

《诗·大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的思想情感表达从语言到歌唱乃至舞蹈的递进过程。

可以想象,人的情绪随着表达形式的发展而高涨,内心波动不已的情绪导致声音的颤抖,从而出现在言语、嗟叹和歌唱的情感表达之中。

著名萨克斯演奏家拉里·蒂尔说:“尽管歌者从歌唱之初大概就采用了颤音,但在器乐演奏领域里,颤音得到人们的认可却是个缓慢的过程。

”①这既是对歌唱颤音产生运用于“歌之初”的一种推理,也说明了器乐颤音的发展过程。

虽然在诸多的音乐文献与著作中,关于运用歌唱颤音的时间也无明确定论,但是我们根据语言与歌唱的关系来推理,结合歌唱心理与情感表现的原理来分析,歌唱颤音源自于内心,初始于语言,形成于歌唱,发展于器乐,其为音乐艺术颤音的起源和典范是毋庸置疑的。

在音乐表演艺术范畴里,尽管声乐颤音与器乐颤音的技术不尽相同,但对颤音的定义基本相仿。

颤音知识点总结

颤音知识点总结

颤音知识点总结在语音学的研究中,颤音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音变现象,涉及到声带的震动、喉部肌肉的协调以及控制和声道的调节等多方面的内容。

下面,我们将对颤音的知识点进行全面地总结和阐述,包括颤音的基本概念、分类、产生原因、语音学特点以及在不同语言中的应用等方面,以期对读者对颤音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一、颤音的基本概念颤音是指在音节中,辅音音素以后紧跟元音或者在辅音后位于词的词末位置时,由于声门在不断地打开和关闭状态,使得声带震颤频率提高,声带发出高频率的颤音。

这种颤音由于声门在不断震颤,因此音高较高,但是音质不良。

颤音是一种辅音音素,它通常出现在很多语言中的元音之后,或者在辅音后位于词尾的位置时。

颤音的特征是声带在产生声音时会不断地震颤,这种声音震颤的频率决定了颤音的音调高低。

不同的语言和语音系统中对颤音的处理也是不尽相同的。

颤音的产生牵涉到声门、声带、喉部肌肉的协调运动。

在语音学研究中,对颤音的产生机理有着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二、颤音的分类颤音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单纯颤音和浊颤音。

单纯颤音是指颤音音素在发声时,喉部肌肉和声带在震颤的同时,不伴随着气流通过声道,因此不产生共振效应,发音特点是干燥、颤音频率高,声音较尖;浊颤音是指颤音音素在发声时,喉部肌肉和声带在震颤的同时,还伴随着气流通过声道,因此会产生共振效应,发音特点是有浊音特征,颤音频率相对较低,声音较浑厚。

根据颤音产生的位置以及震动部位的不同,颤音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声门颤音和摩擦颤音。

声门颤音是由于声门不断的开合震动,使声带不断颤动,也称震动颤音;摩擦颤音则是由于辅音元音结构的音素,在发音时气流在狭窄的通道中产生摩擦,导致喉部肌肉和声带震颤产生声音。

此外,颤音还可以根据其音调高低以及持续时间的长短进行分类,例如长颤音、短颤音等。

三、颤音的产生原因颤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声门、声带和喉部肌肉在发声时的特殊运动引起的。

首先,声门是声带所在的空腔,在发声时,声门的开合震动是产生颤音的基本原因。

怎样可以练好唱歌的颤音?

怎样可以练好唱歌的颤音?

怎样可以练好唱歌的颤音?
颤音对歌声犹如华丽的装饰,如同小提琴的揉弦优美动听。

颤音是怎么练出来的呢?其实练好颤音的关键,不是颤音本身,而是:打开喉咙,气息唱歌。

初学唱歌的人,开始不要练颤音。

因为首先要练好呼吸和打开喉咙,这也是颤音的基础。

没有这个基础,颤音不可能练好。

正确的呼吸和发声当然是采用腹式呼吸,喉咙放松打开,使声道通畅,练习方法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在掌握了基本的演唱方法后,声音就有了依托,也就是把气吸到什么位置,就从什么位置发力演唱。

颤音同样是这样,就是气吸到什么位置,就用什么位置控制颤音。

因为我们吸其是用横膈膜下沉,小腹凸起,所以颤音也应该用胸腹部的颤动,使发出声音的气流,有节奏的冲击声带。

有些人没经过唱歌的练习,喜欢用收紧喉咙的方式唱歌。

因为气息不通畅,就用抖动喉咙的方式发颤音。

结果声音单薄不稳定,颤音也不自然难控制。

说到底,还是气息的问题。

颤音是完全可以用气息控制的,一般控制在每秒4、5次左右就可以了。

呼吸和打开喉咙的练习,可以在今日头条查看“如何用真音唱歌”。

唱歌颤音的技巧和训练方法

唱歌颤音的技巧和训练方法

唱歌颤音的技巧和训练方法唱歌时使用颤音可以增加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和魅力,让歌曲更加动听。

颤音是一种音乐技巧,通过快速震动声音来产生微小的音高变化,给人一种柔和、动人的感觉。

但是,颤音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松掌握的技巧,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和练习。

下面将介绍一些唱歌颤音的技巧和训练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要掌握唱歌颤音的技巧,需要注意呼吸和发声的配合。

颤音是通过呼吸和声带的协调来实现的,所以要先确保自己的呼吸和发声技巧是正确的。

在进行颤音时,要用腹部呼吸来支撑声音,同时保持声带的放松状态,这样才能够产生出自然而流畅的颤音效果。

其次,要注意颤音的频率和幅度。

颤音的频率和幅度是影响颤音效果的重要因素。

频率过快或者过慢都会影响到颤音的美感,所以要通过练习来找到适合自己的颤音频率和幅度。

可以通过模仿专业歌手的颤音来进行练习,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颤音频率和幅度。

另外,要注重颤音的稳定性。

稳定的颤音能够给人一种连续、流畅的感觉,所以在进行颤音训练时要注重稳定性。

可以通过练习发声和调整呼吸来提高颤音的稳定性,逐渐让颤音变得更加自然和持久。

此外,要进行系统的颤音训练。

唱歌颤音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练习,不能一蹴而就。

可以通过唱歌练习、音阶练习、音准练习等方式来进行系统的颤音训练,逐渐提高自己的颤音水平。

最后,要注重颤音的表现力和情感。

颤音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表现力和情感的体现。

在进行颤音时要注重表达歌曲的情感,通过颤音来表现歌曲的内在情感,让歌曲更加动人。

总之,唱歌颤音是一种需要长期练习和训练的技巧,需要注意呼吸和发声的配合,掌握颤音的频率和幅度,注重颤音的稳定性,进行系统的颤音训练,同时注重颤音的表现力和情感。

希望以上介绍的唱歌颤音的技巧和训练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唱歌愉快!。

唱歌颤音的应用原理

唱歌颤音的应用原理

唱歌颤音的应用原理1. 介绍唱歌颤音是音乐表演中经常使用的技巧之一。

它可以为歌曲增添动感和情感,使演唱更加生动。

本文将介绍唱歌颤音的应用原理以及一些常见的技巧。

2. 唱歌颤音的原理唱歌颤音是指在音高上做出微小的振动,使歌声产生颤动的效果。

这主要是通过声带的微调和弹性变化来实现的。

具体来说,唱歌颤音的原理有以下几个方面:•声带调整:在唱歌颤音时,声带会进行微小的调整,使振动频率略微变化。

这可以通过调整声带的张力和长度来实现。

当声带张力增加时,音调会变高;当声带张力减小时,音调会变低。

•声带弹性变化:声带是由肌肉和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的弹性。

在唱歌颤音时,声带会微小地振动,产生颤动效果。

这种微小振动是由声带的弹性变化引起的。

•呼吸控制:唱歌颤音通常需要掌握良好的呼吸控制技巧。

合理的呼吸方式可以提供足够的气流和稳定的气流压力,使声带能够更好地振动出颤音效果。

3. 唱歌颤音的技巧唱歌颤音是一项技术活,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练习才能掌握。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唱歌颤音技巧:1.颤音强度控制:唱歌颤音的强度可以根据音乐的需要进行调整。

可以通过调整声带的张力和气流的力度来控制颤音强度。

较大的张力和气流力度会产生较强的颤音效果,而较小的张力和气流力度会产生较轻的颤音效果。

2.颤音速度控制:唱歌颤音的速度也是可以控制的。

一般来说,快速的颤音会产生活泼和激情的效果,而慢速的颤音则会产生温柔和柔和的效果。

可以通过调整声带振动的频率来控制颤音的速度。

3.音乐呼吸的应用:唱歌颤音时,合理的呼吸控制非常重要。

在进行颤音时,需要保持稳定的气流供应,并在适当的时机补充呼吸。

这样可以保持颤音的稳定和持久性。

4.声音稳定性练习:为了使唱歌颤音的效果更好,声音的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定期进行声音练习,可以增强声带的弹性和稳定性,使颤音更加准确和持久。

5.情感表达:唱歌颤音也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手段。

在唱歌时,可以通过颤音的应用来增强歌曲的情感表达。

唱歌的颤音技巧和发声方法

唱歌的颤音技巧和发声方法

唱歌的颤音技巧和发声方法
本文介绍唱歌颤音技巧和发声方法,包括颤音的作用、颤音的分类、颤音的
练习方法和发声的基本技巧,以帮助读者提高唱歌水平。

一、颤音的作用
颤音是唱歌中常见的一种音乐表现手法,它可以使歌曲更加生动、富有感情。

颤音的表现形式是声音的波动,通过控制声带的振动,使声音产生波动,从而形成颤音。

二、颤音的分类
颤音可以分为自然颤音和强制颤音两种。

自然颤音是指在发音过程中,声带自然振动产生的颤音。

这种颤音通常比较柔和,不易控制,需要通过练习来加强。

强制颤音是指通过有意识地控制声带的振动,使声音产生颤音。

这种颤音比较强烈,可以人为控制,通常用于表现歌曲的情感。

三、颤音的练习方法
颤音的练习需要有耐心和恒心,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颤音练习方法:
1. 气泡音练习:将舌头放在上齿龈处,轻轻吸气,发出“咕噜”声,然后慢慢增加声音的音量和颤动幅度。

2. 唇齿音练习:将舌头放在唇齿之间,发出“ba”声,然后逐
渐增加声音的音量和颤动幅度。

3. 声带振动练习:将手指放在喉部,发出“hmm”声,然后逐渐增加声音的音量和颤动幅度。

四、发声的基本技巧
1. 姿势正确:唱歌时要保持端正的姿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身体重心稳定,保持平衡。

2. 呼吸控制:在唱歌时要控制好呼吸,用腹式呼吸,保持气息的稳定和流畅。

3. 发音准确:发音准确是唱歌的基本要求,要掌握好每个音的发音,避免出现错误的音节。

唱歌颤音的应用有哪些原理

唱歌颤音的应用有哪些原理

唱歌颤音的应用有哪些原理什么是唱歌颤音?唱歌颤音是指在唱歌过程中,声音产生颤动的现象。

这种颤音通常是以声带的颤动为基础,在音乐表演中往往被用来增加音乐的表现力和魅力。

唱歌颤音的基本原理唱歌颤音技巧的实现基于以下原理:1. 声带颤动原理唱歌颤音的基础是声带的颤动。

当我们唱歌时,声带会以一种特定的频率和振幅颤动,从而产生声音。

通过调整呼吸、喉咙的位置和张力,我们可以控制声带的颤动频率和振幅,并实现不同的颤音效果。

2. 声音共鸣原理唱歌颤音也依赖于声音共鸣的原理。

声音共鸣是指声音在共鸣腔体内反复反射和放大,产生更加明亮、丰富的音色。

通过调整喉咙、口腔和鼻腔的形状,我们可以改变声音共鸣的效果,增加唱歌颤音的韵味和表现力。

唱歌颤音的应用唱歌颤音技巧在音乐表演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表达情感唱歌颤音可以帮助歌手更好地表达情感。

通过控制声带的颤动频率和振幅,歌手可以增加歌曲中的情感色彩,让听众更加深入地理解歌曲的内涵。

比如,在一首悲伤的情歌中使用颤音技巧可以使歌曲更加动听和感人。

2. 增加音乐表现力唱歌颤音可以增加音乐表演的表现力。

通过对声带和共鸣腔体的调控,歌手可以在音乐演唱中加入适当的颤音效果,从而使歌曲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颤音技巧也可以在音乐高潮部分使用,增加音乐的张力和冲击力。

3. 创新音乐风格唱歌颤音技巧还可以用来创造新的音乐风格。

许多音乐流派和风格都具有独特的颤音特点,比如爵士乐中的摇滚音乐和蓝调音乐,以及流行音乐中的一些独特的唱腔。

通过熟练掌握唱歌颤音技巧,歌手可以在音乐创作中体现个人风格,创造出独具个性的音乐作品。

4. 增加音乐魅力唱歌颤音技巧可以给音乐演唱增加额外的魅力。

通过适当地使用颤音技巧,歌手可以提高歌唱的技巧水平,展示出自己的音乐修养和实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听众和粉丝。

在竞赛和专业音乐表演中,熟练掌握唱歌颤音技巧也是评判歌唱水平的重要指标。

总结唱歌颤音技巧是一种能够增加音乐表达力和魅力的重要手段。

中国声乐演唱中颤音的使用及文化美学意义

中国声乐演唱中颤音的使用及文化美学意义

中国声乐演唱中颤音的使用及文化美学意义一、什么是颤音?颤音的定义最早是由音乐界非常著名的美国权威专家西肖尔博士提出的,他对颤音的概念定义为:自然颤音是伴随着音色与音量的自然颤音的同步波动,集音高、音色和音量三种因素在一定频率和速度的波动,使得在欣赏音乐时更加流畅、饱满圆润而且更加悦耳动听。

二、颤音概念的现实意义颤音(vibrato),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和歌唱者来说,这是我们学习声乐时经常接触到的一个物理声学概念。

虽然经常接触它,但是我们普遍对声浪音的使用和理解只停留在物理学层面,往往没有去细致的解读它的表现内涵,而是只把它作为一种音乐表现的自然属性来看待。

特别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今天,在声乐演唱中所触及到不同的作品以及所需要表现的不同的文化时,我们时常显得不知所措。

主要表现在对颤音的技术表现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

学院派的正规教学和训练,让我们在掌握声乐演唱的常规技术技巧方面得益不少,但在对颤音的运用以及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方面,多数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主要表现在我们在演唱一些中国传统音乐以及用传统音乐改编的曲目,特别是戏剧、曲艺还有一些古诗词,古曲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听众听着会感觉缺少些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再者吐字不清;有时候甚至感觉把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作品演绎的过于西洋化。

而在这些问题当中,颤音的不当使用,是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

声浪音在声乐教学中的文化提示也不太引起关注,把声浪音看成单纯的技术技巧,及比较简单的表现形式,但是对如何看待声浪音的使用上没有太深入的文化研究,不知道在演唱中国声乐作品时对声浪音的使用与歌曲的表达不仅从技术上,更从文化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颤音”作为声乐演唱中技术技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声乐作品情感、表现力和歌者所具有的艺术文化修养的重要技术体现。

从文化层面上声浪音的使用也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美学概念。

所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提升对中国式颤音的认识,通过对中国式颤音的技术技巧的分析研究,从而达到从技术层面到文化层面的飞越。

唱歌的颤音发声原理

唱歌的颤音发声原理

唱歌的颤音发声原理
唱歌的颤音发声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颤音的定义
颤音是一种快速的声音震颤效果,通过声带的快速开合产生。

频率约在6-8Hz左右,可以通过训练来掌握。

二、产生颤音的方法
1. 声带颤振法:控制声带肌肉快速且规律的收缩松弛,使声带产生快速周期性震颤。

2. 气流飘移法:通过快速吸气,产生不稳定的气流,吹动声带颤动。

三、颤音的声学特点
1. 声带的快速震颤会产生一串分立的音脉冲信号。

2. 每个脉冲为基音周期的声音片段,频率非常接近。

3. 脉冲群可视为音高相当的调制信号,带有颤抖的音色。

四、颤音的运用
1. 运用合理的颤音技巧,可以增强声音的情感表达。

2. 颤音可表现出忧郁、激动、欣喜等不同情绪。

3. 但要控制好颤音的音量和音高,避免走调。

4. 不同类型的歌曲也会采用不同风格的颤音唱法。

通过熟练运用颤音技巧,歌手可以增强歌声的传神与感染力,丰富音乐表达。

但需要在掌握自然发声的基础上,进行专门的训练。

唱歌颤音的技巧和训练方法

唱歌颤音的技巧和训练方法

唱歌颤音的技巧和训练方法唱歌时的颤音是一种非常具有表现力的歌唱技巧,它可以让歌曲更加动人,更具情感。

很多歌手都希望能够掌握唱歌颤音的技巧,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唱歌颤音的技巧和训练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首先,唱歌颤音的技巧是需要一定的呼吸控制能力的。

在唱歌时,要保持深呼吸,用腹部呼吸来支撑声音,这样才能够有足够的气息来进行颤音。

另外,要注意唱歌时的姿势,保持挺胸抬头的姿势,有助于呼吸畅通,也更有利于颤音的发声。

其次,颤音的发声要靠喉咙的震动来完成。

在发声时,要保持喉咙的放松状态,不要用力过大,否则会导致声带受损。

可以通过一些喉咙放松的操练来提高喉咙的灵活性,从而更好地完成颤音的发声。

同时,要注意音高的控制,颤音的音高要准确,不要跑调。

另外,唱歌颤音的训练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一些练习来提高颤音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比如可以通过发出“嗯嗯嗯”的声音来练习颤音,这样可以让喉咙更好地适应颤音的发声方式。

同时,也可以通过唱一些有颤音部分的歌曲来进行训练,不断地练习可以提高颤音的水平。

此外,唱歌颤音的技巧还需要注意音乐节奏的掌握。

颤音要和音乐的节奏相配合,不能脱离节奏而独立存在,否则会影响整体的歌曲效果。

因此,在练习时要注意节奏感的培养,可以通过和节拍器一起练习来提高音乐节奏的感觉。

最后,唱歌颤音的技巧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总结。

在平时的练习中,要不断地尝试不同的发声方式和呼吸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唱歌颤音的技巧。

同时,在实际的演唱中也要不断总结经验,找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才能够不断提高唱歌颤音的水平。

总的来说,唱歌颤音是一项需要长期练习和积累经验的技巧,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好地掌握唱歌颤音的技巧和训练方法。

只有不断地实践和总结,才能够在唱歌时运用自如,让歌声更加动人。

希望大家都能够在唱歌颤音的道路上不断进步,成为更加出色的歌手。

通俗歌曲中颤音的运用

通俗歌曲中颤音的运用

通俗歌曲中颤音的运用通俗歌曲中颤音的运用歌唱的时候,气流冲击声带而发声,发声时气息的流动,声带瞬间的松弛,就会使声音产生颤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颤音,以下内容由小编整理的通俗歌曲中颤音的运用,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通俗歌曲中颤音的运用 1根据歌曲风格特点,我们在歌唱中应掌握以下几种颤音的方式:强颤音、弱颤音、弱渐强颤音、强渐弱颤音、大颤音和直颤音。

强颤音强颤音是所有民歌型、戏曲型、抒情型歌曲以及一些以民歌、民谣为基本音乐素材创作的通俗歌曲所共有的一种颤音形式,如《小城故事》这首歌,在演唱中运用了强颤的方法。

颤音的运用是一种感觉问题,运用得巧妙会使作品增色不少,并能突出歌唱者的个性特征,而强颤音如果在一些作品中,做一乐句的末音的处理,会使作品的段落感更鲜明,交代得更清楚。

像纠、城故事》中“爱”、“李”,几个字运用强颤音方式,就会对歌曲进行中的句逗感有更好的交代。

还有一些歌曲像《月朦胧,鸟朦胧》、们匕京的桥》、《月亮船》、《霸王别姬》等歌曲在演唱中运用最多,也最突出的声音技巧就是颤音技巧。

弱颤音弱颤音由于声音波动辐度较小,因而更容易表现口语般诉说性的通俗歌曲,像辛晓琪的《领悟》,这首歌在演唱中,基本上均运用弱颤音,这种轻声诉说般的旋律如果有强颤音,就会使听者感到极不舒服,显得过分夸张、不真实,因而弱颤音相对地更善于表现含蓄、深情、真切情感的歌曲。

目前有好多作品像辛晓琪的《领悟》、《味道》,陈明的《寂寞让我如此美丽》、《快乐老家》,那英的《脚步》、《为你朝思暮想》等大量歌曲的演唱,均运用了弱颤音的技法。

弱颤音在使用时,更能还原声音的自然清纯本色,表现情感时也更自然,直抒胸臆,体现情感的自然外观。

弱渐强颤音弱渐强颤音足指声音波动辐度由弱颤音过渡到强颤音的过程,在朝鲜族歌曲或韩国歌曲演唱过程中的长音处运用较多。

较为典型的是李娜演唱的《阿拉里哟》:这里的尾处画“《”线的字在演唱中均运用弱渐强颤音。

这种技巧的表现可使歌曲的音乐性更强,使音乐的起伏线条更具有流动感,尤其是弱渐强颤音的运用在演唱中更有开阔的感觉。

颤音的作用与掌握颤音的方法

颤音的作用与掌握颤音的方法

小讲座:颤音的作用与掌握颤音的方法:在全民K歌中,好多来我空间听歌的歌友都要问我一个问题,颤音是怎么发出来的?今天,我就在这先讲讲“颤音”。

那么,颤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呢?实际上颤音它就是在歌唱中靠气息技巧的变化,控制产生出歌唱中自然波动的不同效果。

那么,是不是每一首歌曲都需要用颤音去丰富其效果呢?其实是不一定的,它主要是根据歌曲的风格来决定的。

歌曲的演唱风格不同,要求运用颤音时值的长短也就不同了。

如:美声歌曲,颤音不但用的较多,而且用的都是大颤音,也就是颤时值较长。

例如:殷秀梅唱的《我爱你中国》;民歌唱法相对短些,例如:李谷一唱的《我和我的祖国》;通俗唱法就更加少了,歌曲就不一一例举了。

颤音一般都是在歌唱中的句尾出现。

全民k歌属于民众性质的歌唱群体,大都人群都是在工作之余,节假日休息、闲暇之时来参与全民K歌的,所以在全民k歌中为数最多的就是普通的、大众化的歌手。

那么,大众化的歌手是不是在歌唱就不需要颤音?这是不定论的说法,实际上唱通俗歌曲或多或少的也是需要颤音的,因为“颤音”不仅是表现歌唱技巧及歌唱者演唱能力,更是表现在歌唱演绎过程中起点缀、润色的作用,那么怎么用?用多少?这在个唱中是很关键的。

通俗唱法中的颤音应用:首先,我们要知道并懂得在通俗唱法的歌唱中所应用的颤音叫“小颤音”。

言外之意也就是说发出的颤音频率是极短的,在唱通俗歌曲要切记:“颤音只能用在每个乐句的句尾和整首歌曲结束句句尾的最末梢,微微的出现一点点”。

如:陈晓东唱的《心有独钟》、谭咏麟唱的《情凭谁来定错对》这两首歌(听的时候重点听听每句的句尾)。

掌握颤音的方法:在气息深吸至丹田,当口腔内打开(嘴唇略收而口腔里面要打开打哈欠状态),喉头、声带非常非常放松的状态下歌唱,当唱到句尾时气息不够的情况下,就要充分利用小腹(丹田)支撑住(小腹可能会有酸酸感觉),(口腔位子状态同上述)这时声带就会自然发出波动的效果。

如果试了,感觉没效果可以找漱口时水在嗓子眼处发出声音的感觉。

什么是颤音?如何掌握歌唱中的颤音与技巧

什么是颤音?如何掌握歌唱中的颤音与技巧

什么是颤音?如何掌握歌唱中的颤音与技巧颤音(Vibrato)是指歌声呈波浪式的活动,又称为音波。

当气息通过声带发出声音,歌唱者有意识地将之震动,便会形成颤音。

发出颤音时,喉部肌肉会剧烈跳动,尤其男性的喉结较凸显,更易令人察觉。

歌唱中的颤音通过舌头振动发出的颤音,在几种语言中出现。

分大舌(齿龈)颤音和小舌颤音。

大舌颤音主要在斯拉夫语,俄语和西班牙语中出现,通过齿龈间隙空气振动发出。

小舌颤音则在德语,法语和荷兰语中出现,气流主要从肺部发出,通过口腔的振动带动声带颤动。

语言中的颤音在R字母出现。

颤音的有无存在个体差异,由于基体功差没有练习、出于演唱风格考虑不喜欢用等原因,有些歌手演唱时有颤音,而有些没有。

颤音是可以控制的。

颤音的成因并不一样,像你所看到的“一般民族唱法整个过程都有,通俗的只是尾声有。

”这是颤音成因不同的表现形式。

民族和美声唱法的颤音是通过长时间的气息和方法练习自然产生的,说不清在哪一天起自然就有了,不需要专门去练习,只要方法对了就出现了。

由于这种颤音的根源在呼吸上,所以“一般民族唱法整个过程都有”。

通俗唱法中的比较复杂,有些通俗歌手有美声基础(比如刘欢、毛阿敏)或者本来是学美声的,后来改唱通俗(比如杭天琪、韦唯),他们都经过了相当时间的科学发声法的训练,因此他们的颤音同民族和美声唱法演员一样,是来自于气息而不是靠控制声带得到的。

其它许多通俗歌手的颤音是靠故意控制声带做出来的,比如张宇等等,这一类人很多,他们通过先反复连续唱相邻的两个音,然后逐渐加快的方法唱出颤音,因此他们的颤音慢,幅度很大。

由于这种颤音建立在声带控制上,所以一般“通俗的只是尾声有”,因为只有在长音的时候,才有控制声带颤音的余地和时间。

还有一些歌手,根本就没练过,完全没有基础,所以没有颤音。

但并不是说没有颤音的就是没练过的。

总体上我个人认为,颤音最好不要故意去做,尤其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

在科学发声法气息控制的情况下,出现的自然的颤音是比较好的。

学习和掌握颤音的方法

学习和掌握颤音的方法

学习和掌握颤音的方法1,在你唱任何歌曲时,尤其是长音时,先依靠腹部、胸部有意识的起伏带动气息的变化然后带出颤音,这里注意,一定要配合喉部的联动。

这里是有先后顺序的,腹部、胸部、喉部,初学者只能这样,当然这不是终极形式。

2,当你努力进阶之时,你要开始逐步建立起专业的概念,腹腔、胸腔、声带。

对,是不是专业多了?没错,如果我一开始就这么说,或许你没概念,这样明白了吗?第一条中,初学者通过腹部、胸部和喉部的主动起伏寻找颤音的感觉,之后你需要做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和体会气息的感觉。

初学者最难找出的感觉就是腹部的主动曲折,之后就是胸部,喉部更多的就是被迫的连带的,当你必须演唱出来颤音时你可以辨认出你一已经开始必须颤抖喉部。

3,日经月累,你会发现,你的腹部基本不需要起伏了,你在唱长音时会本能的深呼吸,然后你会发现你的胸腔可以直接带动气息并带动喉部的运动影响到声带了,你的颤音像样子了。

4,不要高兴的太早。

这个时期,或许你可以很自豪,但你可以辨认出在你唱歌时,周围人都会侧目并报以异样的目光。

为什么?去。

自己录一首歌并听到一下。

omg!狼狈不忍心听到!什么原因?故意!这还不是颤音,这就是喊叫!不好,别灰心,你已经入门了,距专业不远了。

5,大胆的开始动喉部吧!这是让你发声的物理器官与气息达到完美配合的必经之路!别信那些说什么不能动喉结来颤音的说法!你对喉部完全自由的驾驭是你在以后提高技巧能力的必须条件!这个时期,千万不要忘记气息的运用,要结合。

不过,为了练习喉部的驾驭,你可以完全强制自己不靠气息而单纯依靠喉部运动来达到颤音的效果,其实也是很爽的!想想搞笑的小品中的小沈阳,其实就那个样子,当然那是不对的,那是他的搞笑,他本身还是很厉害的当然,不要成了习惯,这就跑偏了。

6,下面,返回腹腔、胸腔和气息上来,对,一定必须回去,千万不要逗留在第五步而矛状不前。

尝试主要依靠两腔的气息去助推颤音,使喉部的跳动变为被动的、协调的。

这个就可以自己体会了,也就是说,主观的注意力不要放到喉部的主动运动了,而是放到气息的成俗上,使喉部沦为协调和配角。

颤音教学总结汇报开头素材

颤音教学总结汇报开头素材

颤音教学总结汇报开头素材颤音教学总结颤音是声乐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技巧,它可以丰富演唱的表现力,为作曲家所思所想提供更多表达的方式。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有幸参与了颤音教学的课程,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在本次颤音教学总结汇报中,我将回顾与总结这段时间以来的学习经历,分享我对颤音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对我的悉心教导和耐心指导。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导师给予了我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指导,帮助我纠正了许多唱颤音时的错误,并提高了我的技巧水平。

导师的教诲让我深刻体验到了颤音对于声乐表演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懂得了颤音教学需要持久的时间和耐心。

在与导师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了不同颤音技巧的应用场景和方法,颤音的形成原理以及颤音在不同曲目和乐段中的运用。

这些经验和知识使我对颤音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同学们。

在课堂上,同学们互相鼓励和帮助,形成了一个团结友爱的学习氛围。

我们一起练习颤音的技巧,互相交流经验,共同进步。

在小组讨论和合唱练习中,每一次的互动都成为我们学习的动力和推动力。

在实际练唱的过程中,我们共同面对了各种挑战和困难,但通过相互支持和共同努力,我们不断克服困难,逐渐掌握了颤音的技巧和运用。

在颤音教学中,我发现多练习是提高颤音技巧的关键。

通过每天坚持练习,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性地加以改善。

在反复的实践中,我渐渐培养了良好的颤音发声习惯,提高了喉咙和呼吸肌肉的灵活性,使颤音的声音更加自然流畅。

同时,不断练习也锻炼了我的音准和音域范围,让我在演唱时更加自信和稳定。

此外,颤音教学也加深了我对声乐技巧和音乐的理解。

颤音的学习让我更加注重细节和音乐情感的表达,从而提高了我的音乐素养和演唱技巧。

通过学习颤音,我更加深入理解了音乐的内涵和情感,学会了运用颤音来诠释和传达音乐中的情感与意境。

颤音教学不仅是技巧的提高,更是对音乐语言和表达的深入思考和体悟。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继续加强颤音的练习,提高技巧水平,并将颤音应用到更多的曲目和乐段中。

颤音教学目标计划学习

颤音教学目标计划学习

颤音教学目标计划学习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颤音的正确理解和掌握,能准确地发音、并能独立运用到语言交际中。

2.通过颤音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英语发音的自信心。

3.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增加学生的发音技能。

二、教学内容1.颤音是指舌头快速振动在某些辅音音素前喉音和阻塞音上方向空气推送,用以产生颤音声音,使得音素振动成为了连续的波动。

这种波动的高频振动状态就是颤音。

2.颤音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是非常重要的,正确地运用颤音可以让语言更加地丰富和生动。

三、教学方法1.听力训练方法。

通过让学生听老师的颤音,帮助他们理解颤音的正确发音,同时培养学生对颤音的敏感度。

2.模仿训练方法。

通过模仿老师的颤音发音,学生可以逐渐熟悉并掌握颤音的发音技巧。

3.口语训练方法。

通过口语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颤音,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颤音,让学生对颤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教师通过实际的发音演示和示范,让学生听到颤音的发音,让学生对颤音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颤音的模仿练习,让学生逐渐熟悉并掌握颤音的发音技巧。

4.教师结合实际的口语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颤音,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课堂实践1.师生互动: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应用颤音,提高他们对颤音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小组练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练习,让他们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3.个性化练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特点,设计个性化的练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颤音的发音技巧。

六、教学评价1.通过平时的口语表达和语音练习,检测学生对颤音的掌握情况。

2.通过考试和测试,检测学生对颤音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通过实际的语言交际情况,评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颤音的运用情况。

小结:颤音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音的正确发音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英语发音的自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唱颤音的认知与实践内容摘要:颤音是歌唱艺术的重要技术之一,文章从颤音的起源与作用、定义、速率、幅度、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旨在探索歌唱颤音的教学的实践规律。

关键词:歌唱颤音搏动速率波动幅度在歌唱艺术领域里,颤音(vibrato)是个很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

尽管歌唱颤音是音乐表演艺术颤音的起源和典范,但在认知和实践上还存在着片面性和随意性。

由于缺少有效的学习途径和学术交流,众说纷纭的歌唱颤音给声乐教学带来颇多困惑和神秘色彩。

因此,笔者就歌唱颤音的若干问题,谈谈个人的观点。

一、颤音的起源与作用根据心理学理论分析,当人们的内心感到激动与兴奋、忧愁与悲痛、喜悦或愤怒时,其说话的声音总会带有不同程度的颤抖,这是由于内心强烈的情感激动所至。

这种颤抖的声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的内心情感。

《礼记·乐记》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这说明了人们的内心活动受到外物影响而激动起来,然后通过声音表达出来。

《诗·大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的思想情感表达从语言到歌唱乃至舞蹈的递进过程。

可以想象,人的情绪随着表达形式的发展而高涨,内心波动不已的情绪导致声音的颤抖,从而出现在言语、嗟叹和歌唱的情感表达之中。

著名萨克斯演奏家拉里·蒂尔说:“尽管歌者从歌唱之初大概就采用了颤音,但在器乐演奏领域里,颤音得到人们的认可却是个缓慢的过程。

”①这既是对歌唱颤音产生运用于“歌之初”的一种推理,也说明了器乐颤音的发展过程。

虽然在诸多的音乐文献与著作中,关于运用歌唱颤音的时间也无明确定论,但是我们根据语言与歌唱的关系来推理,结合歌唱心理与情感表现的原理来分析,歌唱颤音源自于内心,初始于语言,形成于歌唱,发展于器乐,其为音乐艺术颤音的起源和典范是毋庸置疑的。

在音乐表演艺术范畴里,尽管声乐颤音与器乐颤音的技术不尽相同,但对颤音的定义基本相仿。

尤其对颤音在音乐表现和情感表达上的观点,十分相似与一致。

拉里·蒂尔认为,萨克斯基本上是一种抒情乐器,它的声音和使用让人们联想到人声。

由于人们通常认可颤音为声乐修饰和润音,所以从逻辑上讲,萨克斯也应照此办理。

著名小提琴家卡尔·弗莱什说:“把音和深深潜藏在我们下意识中的心理上的动力自然而然地混糅在一起,这样的结果即所谓颤音。

”②因而我们可清楚地认识到,虽然器乐颤音起步较晚,但在颤音的研究和教学上都有不俗的成就。

所以我们在研究歌唱颤音的同时,分析器乐颤音显得尤为必要,从中可以得到很多启发。

艺术实践告诉我们,音乐艺术的颤音已普遍被公认为在丰富音色,烘托气氛,增强艺术表演力和感染力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著名声乐理论家林俊卿说:“颤动的作用,如能很自然地始终跟着歌唱者的感情而起伏变化,无疑可以大大增加歌声的表现力。

”③斯坦利认为,嗓音的颤音训练是(歌唱)教师教学艺术最重要的一方面,最终将建起一个明确的标准,凭着它几乎能够完全根据学生的颤音效果估价他的嗓音。

著名声乐理论家尚家骧说:“正常的颤音给人一种平稳、庄重、宁静而富于生气之感。

”④“任何想在音乐会或歌剧上获得成功的人,必须使他所唱的差不多每一个音都具有颤音。

”⑤由此可见,良好颤音是演唱者内心率动和情感表现的反映,也是演唱者进一步深刻揭示和表达歌曲情感的载体,更是音乐表现和情感表达最重要的技巧之一。

二、颤音的速率和波幅根据西肖尔的观点:“一个好的颤音是音高的一种跳动,通常伴有在响度和音质上的同步跳动,其程度和速度赋予乐音以一种喜人的灵活性、柔和与丰满。

”⑥《歌唱医学基础》作者冯葆富对颤音的定义是:1.音高波动上一般约在半音音程之内。

2.颤动周率大致在每秒钟六回(5.5—7回之间)。

3.颤动的程度随声音的变化而变化。

⑦歌声波动的强度变化是二至三分贝。

⑧ 良好的颤音是音高、音量、音色变化的有机统一体。

由于产生颤音的方法不同,对音高、音量变化的侧重也不一样。

而歌唱颤音产生的机理与方法历来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目前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与方法:1.以音高波动为主,音量、音色变化为辅;2.以音量波动为主,音高、音色变化为辅。

这样的观点在器乐颤音中也同样存在。

当然,大多数的拉弦乐器的颤音是以音高波动为主的;部分气鸣乐器和簧管乐器的颤音,则是以音量波动为主的。

但无论从对颤音的控制上,还是从艺术效果上来看,音高波动为主的颤音更为精致,也更适合人们的最佳欣赏情趣。

所以,笔者更倾向于以音高波动为主的歌唱颤音。

这种颤音对音高波动的幅度,即围绕着本音作上下变化的幅度大小和正确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是掌握音高波动为主的歌唱颤音的重要环节。

从理论上讲,音高波动的音乐艺术颤音主要有三种形式:1.在本音上方颤动的音波,如古钢琴的Bebung;古筝的颤吟;2.在本音下方颤动的音波,如小提琴家伊凡·加拉米尔主张的揉弦;3.以本音为中心的对称性颤动的音波。

这是演唱(奏)艺术实践中最常用的颤音,即音高以本音为中心作上下对称性有规律的高低变化。

其音高波动的幅度一般上下各在1/8音—1/4音之间,总的幅度范围不宜超过半音。

歌唱机理与技巧的作者威廉·文纳列举了15位著名歌唱家颤音音高波动的幅度,最大幅度是0.59音(1人),最小幅度是0.30音,平均幅度0.41音。

所以,那种在半音之差,甚至超过半音幅度的颤音,由于音高波动幅度太大,会产生一种在两音之间的摇晃的感觉,致使本音在摇晃中已难以分辨。

由于音高波动幅度太大,往往还会影响到正常的搏动速率,使得颤速减慢,从而进一步加强摇晃的幅度,形成恶性循环。

那种类似“打摆子”“号泣”的声音,只会给人带来烦恼和不安,也就谈不上真正的艺术感染力了。

良好的颤音要求音高、音量、音色等因素必须重合在一个搏动速率的曲线上。

因此,颤速则是颤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威廉·文纳所列举的15位歌唱家颤速,最多的每秒7.4次,最少的每秒6.2次,平均每秒6.6次。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欣赏情趣也在不断变化,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颤音的颤速和幅度在朝着较慢和较小的方向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

拉里·蒂尔测得的每秒5.6—6.3个颤速就是个证明。

每个人采用的基本颤速和波幅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会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作相应的调整而产生变化颤速和变化波幅。

而且每个人采用的基本颤速和波幅,以及变化颤速和波幅,与他人的颤速和波幅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歌者的艺术个性与特征。

这些代表着各自声音特征的颤速与波幅,称之为个性颤速与波幅。

而这些个性颤速与波幅的总和,就构成了适合人们最佳音乐欣赏情趣的共性颤速与波幅。

目前大家公认的每秒6至7次的颤动速率;1/4—1/2音的波动幅度,就是共性颤速和波幅。

我们所说的“抖动”和“摇晃”的声音,就是突破了共性颤速与波幅的限度。

所以,一般说来,个性颤速与波幅存在着合理的差异性,但不超越共性颤速与波幅的范围。

众所周知,每种演唱方法、声乐学派无不带着强烈的主观意识,当然这就是形成演唱风格的因素之一。

对歌唱艺术来说,风格就是歌者在声音、语言、艺术处理等方面的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在声音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这样的差异性也同样反映在歌唱颤音上。

由于歌者的艺术情趣、审美观点、欣赏习惯存在差异,所以就会产生各自不同的基本速率和波动幅度。

具体反映是在同一时值内搏动速率和波动幅度的不同,即搏动次数有多有少,波动幅度有大有小。

这就形成了每个演唱者所特有的、独一无二的颤音。

把威廉·文纳所列举的15位著名歌唱家的颤音搏动速率和波动幅度分开逐一对比,其中有相同或一致的。

但把每个人的速率和幅度合起来作比较,15个人却无一相同。

所以,认识不到歌唱颤音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就会把那些代表个性特征的颤音与颤音技术相混淆起来,这也是产生颤音是“先天的”,既无法教也无法学的错误观点的原因所在。

三、颤音的运用与实践颤音是加强和丰富音乐表现力的一种手段。

从理论上讲,只有适合音乐表现需要时才可使用,但事实上当今的歌唱颤音几乎是连续运用的。

如此分析并不等于说对所有的音不加研究都用上颤音。

颤音的运用不仅是主观因素的反映,而且还须具备必要的客观条件,即该音须具有能够运用颤音的相应时值。

一般说来,在1拍4个搏动速率以上的时值(每分钟80—96拍),都可以运用不同的颤音加以润色,而时值较短的音只能用平直音。

如果不分时值的长短,对所有的音都用上颤音,其观点是荒谬的,效果也是极为滑稽的。

在实际运用中,除了颤音与平直音的相间运用外,还可在一个音上作平直音与颤音相结合的运用。

如在一个较长的音上先唱出平直音,然后再开始颤动地被称之为“迟到颤音”或“延时颤音”。

除了这样先直后颤的运用外,还有先颤后直,两头直中间颤等等。

总之,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颤音,能更加丰富歌唱颤音的表现力。

另外,关于音与音之间的颤音连接,斯坦利认为,“在唱连音和强音时,波动仍然是存在的。

”⑨也就是音的连接尽可能不要干扰正常的颤速,做到在波动中进行连接。

这样的连接取决于前音的结束与后音的开始是否正好在对称性颤音的中心线上。

如果不在中心线上,无论是偏高还是偏低,都会造成不稳定感,偏离越多不稳定感越大,而这样偏离中心线的连接就意味着颤音搏动的停顿。

虽然在实际演唱中,音与音之间的连接,颤音似乎总有瞬间的停顿。

但这种停顿越短,音乐就越连贯、流畅。

因此演唱者对时值与速率,音高与幅度的准确控制,是音与音之间颤音完美连接的重要因素。

在歌唱实践中,颤音的颤速与波幅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乐曲的风格和意境,音量的强弱,音色的明暗,音区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等不同要求作相应的变化。

其一般的变化规律是,演唱强音时速率稍快幅度略大;演唱弱音时则反之。

音量渐强时速率由慢到快幅度由小变大,音量渐弱时则反之。

高音区速率稍快幅度变小,低音区则反之。

速度较快的乐曲,颤速适当加快,反之适当放慢。

明亮的音色速率稍快幅度稍大,暗淡的音色则反之。

表现欢快热烈的气氛时,速率与幅度快而大。

描写抒情恬静的意境时,速率与幅度缓而小。

以上所述,只是一般规律而言并非绝对的。

在如何运用颤音上,绝不能用以偏概全的态度和生搬硬套的方法。

艺术实践告诉我们,颤音的本质是极其精致的,其颤速与波幅的变化又是十分微妙的,是由音乐表现、情感表达、乐曲内容、作品风格等诸多因素所决定的。

所以必须对歌曲作认真仔细的分析和处理,对颤音作不同的设计与安排,做到疾缓、动静相间,浓淡、刚柔相宜。

总之,演唱者高超的技巧水平、完美的控制能力、高深的音乐修养、丰富的艺术构思是正确掌握与运用颤音的关键所在。

结语歌唱颤音是歌唱艺术中的重要技巧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