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1章 人口 第三节 人口容量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

合集下载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理解人口容量的概念及其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合理控制人口规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综合思维:能够综合考量资源承载力、科技发展水平、社会消费模式等因素,分析影响人口容量的多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3.地理实践力:通过案例分析、数据解读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人口问题、制定人口策略的能力。

4.区域认知:增强学生对不同区域人口容量差异性的认识,理解人口容量具有地域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人口容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特别是资源环境对人口容量的制约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全面、动态地分析人口容量问题,理解人口容量是一个复杂且不断变化的系统。

三、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地图册•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视频资料展示人口容量相关案例)•相关统计数据资料(如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各国资源分布等)•小组讨论任务卡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人口容量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案例分析法:选取国内外典型人口容量案例,分析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数据解读法:利用统计数据,直观展示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不同情境下的人口容量问题,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资源枯竭与人口增长冲突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人口过多可能带来的问题。

•问题引导:提问“地球能养活多少人?”“人口容量是如何确定的?”激发学生探索人口容量的兴趣。

2. 新课教学•概念解析:明确人口容量的定义,即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影响因素分析•资源环境:讲解自然资源(如水、土地、矿产)和环境质量(如空气质量、水质)对人口容量的制约作用。

•科技发展水平:分析科技进步如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拓展生存空间,从而增加人口容量。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1-3 人口容量 教案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1-3 人口容量 教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教学设计资源与供养人口数量的关系,在实际中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环境承载力作为环境人口容量,它是一个警戒值。

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就是人口的数量。

为了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科学家们提出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关系:最小环境承载力就是环境人口容量结合课本与以下图片,分组探究: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资源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首学生结合课本与图片进行分组探讨,研究。

本概念,后续的引导内容也就比较容易开展了。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总结,让学生理解资源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

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当然越多。

资源的种类繁多,一般在研究中主要考虑的是几种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资源,如土地、淡水、能源等。

[过渡]哪一种资源最终影响环境的人口容量呢?给出木桶效应图片,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并最后总结归纳: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你好你好你好切?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答案:1、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加。

设问:结合课本与图片思考问题通过设问与思考让学生理解“短板效应”: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举我国南水北调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其中西线调水来解决西北缺水,预计调水成功后,西北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可增加一个亿.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答案:说明淡水资源增加了,环境人口容量增大了。

资源贫乏的国家和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一定小吗?资料:日本国土狭窄、资源贫乏,但日本立足于本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利用岛国多优良港湾的有利条件,发展海洋运输,克服本国矿产资源贫乏和市场有限等弱点,经济非常发达,环境人口容量很大。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容量(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容量(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

结合下表,完成1~2题。

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导因素是()A.科技发展水平B.自然资源状况C.对外开放程度D.人均消费水平2.下列关于青藏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②地处内陆,气候湿热,人口容量小③生态脆弱,人口容量小④可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人口容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题,根据表中信息可知,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海、西藏的生物总量分别是105 100万吨、88 600万吨、10 000万吨,它们的可承载人口分别是23 000万人、22 000万人、1 000万人,因此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导因素是自然资源状况。

故选B项。

第2题,表格信息显示青藏可承载人口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都较小,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发挥当地太阳能资源的优势可以有效地增大人口容量。

因此③④正确,故选B项。

2.B3.下图为“马太效应”示意图。

“马太效应”指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现象。

下列关于“马太效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马太效应”会提高人类的平均生活水平B.“马太效应”会降低现有资源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C.富国有义务在环境问题中承担更多的责任D.全球财富分配的“马太效应”越强,贫困群体的生活越艰难,“马太效应”指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现象。

“马太效应”越强,贫困群体的生活越艰难。

富国有义务在环境问题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马太效应”会降低人类的平均生活水平,会降低现有资源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故选A项。

下表反映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与生活类型的关系。

读表,完成4~5题。

4.由上表可以看出()A.土地人口承载力具有相对确定性B.土地人口承载力小于土地的人口合理容量C.生活消费水平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D.土地人口承载力与生活消费水平呈正相关5.提高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正确途径是()①控制人口数量②提高资源利用率③提高人均消费水平④提高对外开放程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题,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土地人口承载力具有相对确定性;土地人口承载力一般小于土地的人口合理容量;自然资源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土地人口承载力与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三节《人
口容量》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内容标准2.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以一个“情境设计”和提问导入,用以说明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引发学生思考地球上的资源、环境到底可以承载多少人口。

本节教材力图揭示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内在联系,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两个概念入手。

结合相关资料,分析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因素,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基本含义。

引发学生思考地球未来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并说出二者之间的区别。

2.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理解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因地制
宜采取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利用资料,理解我国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

(二)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通过本节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人口发展过程中的两大。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必修2第1章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导学案2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必修2第1章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导学案2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学习目标】1. 理解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其区别,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 理解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及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学习过程】【自主梳理归纳】——课前填写落实梳理归纳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环境承载力⑴概念:指环境能的人口数量。

⑵衡量指标: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⑴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报政府和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⑵影响因素: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以及人口的和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

3、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中,假定条件不同,不同的人有的估计结果。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1、人口的合理容量⑴概念:所谓的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的生活方式,保障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

⑵特点:人口的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

⑶概念提出的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和有着重要的意义。

2、正确处理人类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与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关系⑴人口问题:现实的人类社会,已经出现了人口、人口等人口问题,并由人口问题进一步引发了严重的问题和问题。

⑵人地协调发展世界: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____________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_____________,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________的平等权利。

各国:尊重______________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____________战略。

【突破核心考点】——课堂重点难点探究突破探究点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关系如下表所示: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概念区别参考角度自然资源的承载力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体现的意义生存发展人口数量大小共同制约的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意义相近,但并不相同。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教学设计
3.阅读一篇关于人口容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学术论文或新闻报道,并撰写一篇读后感。要求:不少于500字,阐述文章的主要观点,以及对自己所学知识的启示。
4.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要求:独立完成,书写工整,按时提交。
5.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制作一份关于人口容量知识的手抄报,内容包括:概念、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人口合理容量等。手抄报要求:内容丰富,设计美观,创意新颖。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容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组织小组合作,进行人口容量调查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导:
(1)通过讲解人口容量对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2)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引导他们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5.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人口容量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2.强调人口合理容量对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解决人口问题作出贡献。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6.课后拓展:
(1)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外人口政策、人口问题等方面的资讯,提高学生的时事关注度。

最新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最新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提示:揭示了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大小的主要因素,而资源的“最短板”直接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
2.在以色列,短桶板代表什么资源?为什么?
提示:水资源。以色列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
3.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
提示: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反之,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
D.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2)原始社会时期环境人口容量( )
A.比现在小得多B.比现在大得多
C.与现在相当D.无法比较
(1)D (2)A [第(1)题,在一定时期内,某地区的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和人口的消费水平大致是一个定值,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由此我们对环境人口容量可以进行定量估计。第(2)题,原始社会科技水平比现在低得多,人们对资源的利用较少,环境人口容量远比现在小。]
【思考交流】
1.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最主要人口问题及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提示: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面临的最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的压力过大,不利于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发展。
2.结合我国国情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
提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等。
2.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因素表示________,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图中B因素表示________,该因素的发展变化,必须带来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________的变化。
(3)图中C因素表示人口的________,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1-3人口容量教案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1-3人口容量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通过情景实验,指出资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支撑能力是有限度的,并点明了影响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2、人口合理容量。

从当前人口增长现状出发,说明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并提出相关措施。

二、教学目标区域认知:学会分析某一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

综合思维: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理解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和措施。

地理实践力:根据区域的资源状况,判断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及人口合理容量。

人地协调观:结合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树立良好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三、教学目标1、教学重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人类在世界上各地要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合理容量,各国必须采取相应措施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区别四、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小组讨论活动探究教师讲授五、教学过程:视频导入: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引发学生关注人口数量的多少及其增长的速度,并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的思考,让其产生疑问:地球到底可以承载多少人口?师:在刚才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数量越来越多,并引发了人们的一系列思考,那么今天老师将带着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一起来寻找答案。

师: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人类的生产和发展必定离不开地球上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在地球上是以某个区域为载体,依托区域而存在,然而这个区域有大小、方位之区别,不同的区域,由于组成它的地理要素会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不同区域之间的地理环境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影响了某个区域人口数量的规模和大小,进一步影响人类在某个区域里面发展的方向。

师:为了研究某个区域里面能容纳人口数量的多少,科学家们提出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这个概念。

师:某个区域,由于人类和环境不断的产生一系列的关系,从而导致了组成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进一步影响着人口的数量,那某个区域环境承载力和人口的数量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小组实验环节:每个小组分发一块纸板,若干块小石头,让组上同学将纸板支在书上,然后不断的向纸板上面加石块,并直到纸板断陷,小组成员记录此刻加石块的数量,将纸板恢复,再次继续加石块,直到纸板再次下陷,小组成员记录此刻加石块的数量,得出对比,第一次纸板承载的石块数量比第二次多。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1-3 人口容量 学案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1-3 人口容量 学案

课题:1.3 人口容量【课标要求】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并说出二者之间的区别。

2.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理解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利用资料,理解我国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

【重点难点】重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难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区别。

【知识梳理】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也叫(一个区域持续供养的最多的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2、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因素)、科技水平、经济水平、受教育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正相关)(负相关)3、人口过快增长引发的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社会秩序混乱等)4、中国的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人口素质低,农村人口占比大;人口结构不合理,男女比例失衡;人口老龄化;贫困人口较多;人口红利逐渐消失5、农民工迁移的原因城乡间存在巨大的经济差距,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国家户籍制度的改革6、“农民工回流”的原因有哪些?当地经济的发展,缩小了区域经济的差异;当地政府政策支持,就业机会增多;注重儿童教育与老人赡养问题;大城市消费水平高7、针对“用工荒”问题,东部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②提高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

8、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的作用①带动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②将外部信息与当地资源整合,利于拓展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

③带动农村各项产业的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3 人口的合理容量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3 人口的合理容量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3 人口的合理容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3 人口的合理容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3 人口的合理容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1.3 人口的合理容量【课标要求】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课标细化】1。

理解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2。

理解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3。

理解并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4.理解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与解决措施。

【我的预习】阅读教材P12,完成以下内容:1.什么是环境承载力?什么是环境人口容量?2。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哪些? 并思考:这三种影响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性?【我的疑惑】【典型案例1】(2010·海淀模拟)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回答1—2题。

表: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15.1亿或16.6亿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约8~9亿1.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A.约15~16亿B.15.1亿或16。

6亿C.约8~9亿D.约14~15亿2.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地区开放程度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D.国家人口政策【迁移案例1】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

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第3节人口容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第3节人口容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解读与分析能力,通过探究人口容量相关的数据与案例,提升数据素养和地理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综合思维,使其能够多角度分析影响人口容量的各种因素,培养系统性思维。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理解人口合理容量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通过地图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人口分布与容量之间的关系,为未来进一步学习人口地理学打下坚实基础。
课后作业
1.请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影响我国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如何实现人口合理容量。
2.请以某地区为例,运用所学知识,评估该地区的人口容量,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3.请撰写一篇短文,阐述人口容量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人口容量问题。
补充和说明举例题型:
1.分析题:分析我国人口容量变化趋势,并提出应对措施。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人口容量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口容量的重要性和意义。
3.应用题:阐述人口容量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答案:人口容量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过快的人口增长会导致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恶化,影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应对人口容量问题,应采取控制人口增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等措施。
4.创新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实现人口合理容量。
板书设计
1.标题:人口容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人口的合理容量(第三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人口的合理容量(第三课时)导学案
(2)各国、各地区:应尊重客观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 发展战略。
4. 学习方式:
观看视频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课堂上的练习,完成课后作业。
5. 学习环节:
观看视频,根据老师提问积极思考问题→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完成新内容学习→跟随老师完成课堂练习→反思小结第二学期高 Nhomakorabea地理导学案
1.课题名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
2.学习任务:
(1)说出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定义;
(2)说出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异同;
(3)写出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3. 学习准备:
在观看视频课之前,在网上下载电子课本,完成下面的预习内容: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概念:指在和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和。
3.估计:存在、悲观者、三种观点。
二.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指按照,保障,同时又在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于、小于或等于)人口合理容量
3.实现的保障措施:
(1)世界: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的平等权利。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1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1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

第三节人口容量通过前两节内容的学习,学生们都知道,世界的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的过程中,二十世纪中期以后更是加速增长,目前世界人口已过70亿。

据美国人口咨询局预测,不到二十一世纪中期,世界人口就会突破100亿。

地球是人类的唯一家园,但其空间和资源却没有不断地增多,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

如果人口数量这样发展下去,人类的将来会是怎样,这就不得不让人们去思考一个问题:地球到底能养活多少人?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容纳多少人口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教师在讲授时,应该多列举身边的案例让学生理解人口合理容量对人地关系协调的重要。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综合思维能够通过案例说明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会综合分析地理要素对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

核心目标1.根据资料,理解影响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2.根据资料,分析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3.理解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区域认知结合区域资料,了解影响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

地理实践力通过调查本地区的情况,会估算区域人口合理容量。

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会根据当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形成当地人口的合理容量,体现人与环境协调。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2、理解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3、了解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

多媒体自制教具导入:同学们知道,目前世界的人口在不断增长,这张照片中这位婴儿是“地球村”的第70亿位居民,于2011年10月31日凌晨诞生。

联合国将这一天定为“世界70亿人口日”。

随着“第70亿宝宝”的降生,地球正式进入了“后70亿人口”时代。

一个问题再次引发世人的关注和讨论:我们的地球家园到底可以承载多少人口?对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有着众多的猜测和估算。

你对此有何看法?板书; 第三节人口容量过渡:人越多,消耗的资源就越多教师讲述:资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支撑能力是有限度的。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

新教材⾼中地理第1章⼈⼝第三节⼈⼝容量学案新⼈教版必修第⼆册.docx课程标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合理容量。

准学习⽬标 1.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

2.结合实例,解释⼈⼝合理容量。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1.概念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和保护良好⽣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数量。

2.影响因素(1)⾃然资源状况:资源丰富的区域能承载较多的⼈⼝。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平①提⾼资源利⽤效率,发现新资源,从⽽扩⼤资源环境承载⼒。

②通过贸易,获取其他地⽅的资源,以满⾜不断增加的⼈⼝的需要。

(3)⼈均消费⽔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随消费⽔平的提⾼⽽降低。

判断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是固定不变的。

( × )2.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定很⼩。

( × )⼆、⼈⼝合理容量1.概念:按照合理的⽣活⽅式,保障健康⽣活的⽔平,同时⼜在不妨碍未来⼈⼝⽣活质量的前提下,⼀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数量。

2.保持⼈⼝合理容量的措施(1)就整个世界来说①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可能把⼈⼝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②要建⽴公平的国际秩序,保证⼈⼈拥有不断追求⾼⽔平⽣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2)就各国、各地区来说尊重⼈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态平衡,⼜不断提⾼⼈们的⽣活质量。

探究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与⼈⼝合理容量材料⼀清朝以前,中国⼈⼝⼀直保持在1亿之内,到乾隆年间,⼈⼝增加到3亿。

开发边陲,推⼴种植⾼产作物,中国⼈以植物性⾷物为主的⽣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限度地养活⼈⼝……材料⼆步⼊21世纪,⼀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体营养和⽂化教育等条件,对我国耕地、草地和⽔资源利⽤状况进⾏分析,预测我国的⼈⼝合理容量为8亿~9亿⼈,⽽⽬前我国总⼈⼝已超过14亿。

1.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的因素中,哪⼀个为⾸要因素?答案通常⽤⼀种或⼏种资源的承载⼒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的依据。

新教材2025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2025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三节人口容量课标要求学习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1.结合实例,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区分。

2.结合实例,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3.了解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联系,进而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追求人口合理容量应实行的措施,培育人地协调观。

必备学问·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在保证________合理开发利用和爱护良好__________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________(图1.22)。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1)自然资源状况①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________状况。

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________”所确定的。

②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依靠自然资源,如耕地、水、矿产等。

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________的依据。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①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________,还可能发觉新的资源,从而________资源环境承载力。

②科技水平的提高促使________快速发展,从而促进区域间的________。

一些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贸易,获得其他地方的资源,以满意________的人口的须要。

(3)人均消费水平相同的________条件,相对于不同消费水平所供给的人口数量,明显是不同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________。

【学法指导】1.人口增长过快与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关系2.图示法记忆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3.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估计从全球尺度来探讨,把全球看作一个整体。

那么,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呢?对于这个问题,由于假定条件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估计结果。

(1)乐观者:人口不会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________值。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第三节。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线之一,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关键的因素之一。

因此,本章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的理解人地关系这一人类关注的永恒话题,为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及区域地理等相关内容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谋求人口合理容量”主要说明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影响因素,说明人口合理容量具有不确定和相对稳定的双重性。

指出我国必须谋求合理人口的容量,坚定不移地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这是对本单元知识的总结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起到了点睛的作用。

本节教材内容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从整体的知识结构上看,在前两节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了人口变化的基本过程之后,本章用一节的篇幅阐述了“人口的合理容量”,重点说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通过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并了解到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人口合理容量有很大影响;通过对“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认识到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类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可以说本节在全章节中起到总结本单元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节教材由“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两部分内容组成。

教材设置“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这两个问题作为段落的标题,激发学生探求答案而进行学习。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最大值)、“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最佳值)这样两个标题的对比,可以很好地揭示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异。

显然,最佳值小于最大值。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

听课记录: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学生能够理解人口容量概念及其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2.综合思维: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科技、社会等因素,评估不同地区的人口容量。

3.地理实践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探讨特定区域的人口容量及其限制因素。

4.区域认知:识别不同区域的人口容量差异,理解其背后的地理、经济、社会原因。

导入教师行为:•展示一组关于全球及部分地区人口增长、资源消耗和环境变化的图片或数据,引发学生思考。

•提出问题:“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地球能承载多少人口?人口容量是如何受到资源、环境等因素影响的?”学生活动:•观看图片或数据,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小组讨论,初步交流想法,形成对人口容量的初步认识。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直观的材料和引人深思的问题,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

小组讨论促进了学生间的思维碰撞,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过程3.1 人口容量的概念解析教师行为:•清晰阐述人口容量的定义,强调其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受多种因素影响。

•通过图表展示不同因素对人口容量的影响,如资源丰度、科技水平、环境质量等。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结合图表,尝试理解人口容量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过程点评:•教师讲解条理清晰,图表辅助理解,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人口容量的核心概念。

3.2 案例分析:不同区域的人口容量教师行为:•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如撒哈拉以南非洲、欧洲、中国等),分析其人口容量及其主要限制因素。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区域如何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质量等方式来扩大人口容量。

学生活动:•分组研究不同区域的人口容量案例,收集资料,准备汇报。

•小组内讨论,形成汇报内容,并推选代表进行全班分享。

过程点评:•案例分析贴近实际,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第三节人口容量-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三节人口容量-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三节人口容量-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知识目标1.了解人口容量的概念与定义;2.了解人口容量的测算方法;3.了解人口容量有关的概念和实践。

能力目标1.掌握比较不同国家、地区的人口容量;2.能够使用各种方法对人口容量进行分析和评价;3.能够思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1.掌握人口容量的概念和定义;2.掌握人口容量的测算方法;3.理解人口容量与人口控制的关系。

教学难点1.理解人口容量的内涵和含义;2.理解人口容量与环境容量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1.讲授法;2.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和研究;3.课堂讨论与互动;4.阅读与写作。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人口相关内容,如人口增长、人口结构、人口迁移等,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知识讲解1.什么是人口容量?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地区的环境和资源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它受到生态环境、资源状况、科学技术、社会制度等多方面因素所制约。

2.如何测算人口容量?测算人口容量有多种方法,包括:物质生态学方法、系统分析法、多维分析法等。

其中以物质生态学方法最为常用。

该方法通过考虑某一区域内的生态系统每个环节的物质流动、能量转换和物质质量的积累等情况,以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反应,从而估计该生态系统负荷的能力。

3.人口容量有什么应用?人口容量的测算和应用可以为人口控制、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稳定等提供依据和支持。

学生活动1.小组研究和讨论各国的人口容量数据,并进行比较;2.研究本地区人口容量的测算方法和数据;3.阅读相关文献和材料,对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和应对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人口容量的内涵和含义,并强调人口容量与环境容量的区别和联系。

课后作业1.阅读相关文献或材料,了解人口容量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关系;2.就所在地区的人口容量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应对方案;3.准备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3人口容量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

1.3人口容量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

人口容量本节内容包括的核心学问及所表达的学科核心素养如下:教学目标设计1.结合实例,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并说出二者之间的区分。

2.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理解消退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需因地制宜实行相应的可持续开展3.结合我国的现实状况,利用资料,理解我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

教学方法建议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3.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退贫困并保持人口合理容量,各国必需实行相应措施。

难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分。

【教学活动设计】〔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导入老师:播放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视频(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始终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只有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75亿,不断增长的人口需要越来越多的生存空间、资源、就业时机等)。

地球只有一个,它的人口承受极限是多少?地球最适合养活多少人?讨论这些问题对于协调人地关系非常重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节课的学问。

教学精讲◆任务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活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其与人口增长的关系老师利用班级容量的例子引导同学思索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含义。

展现PPT,组织同学答复以下问题。

【多媒体展现】〔问题探究〕一个教室可以容纳多少人1.现在一个班级中有多少同学?2你认为一个教室里最多可以容纳多少同学?老师总结:我们教室的空间最多可以容纳80名同学,80人就是我们教室的最大承载力。

地球的资源和环境最多能够养活多少人就是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多媒体展现】〔地理概念〕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爱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老师:了解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之后,请大家结合以以下图示和问题来思索人口增长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标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准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2.结合实例,解释人口合理容量。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1.概念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1)自然资源状况:资源丰富的区域能承载较多的人口。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现新资源,从而扩大资源环境承载力。

②通过贸易,获取其他地方的资源,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需要。

(3)人均消费水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随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判断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固定不变的。

( × )2.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一定很小。

( × )二、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1)就整个世界来说①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②要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2)就各国、各地区来说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探究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材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到乾隆年间,人口增加到3亿。

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中国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材料二步入21世纪,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对我国耕地、草地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人,而目前我国总人口已超过14亿。

1.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中,哪一个为首要因素?答案通常用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

所以,自然资源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

2.中国人若以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为主,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可能会怎样变化?这说明了什么?答案可能会不断减少。

说明了人均消费水平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重要影响。

3.日本的资源较少,但日本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为什么?答案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不仅包括资源,还有其他因素,如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日本虽然资源短缺,但是其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都较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

4.根据材料二,推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关系。

答案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1.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均消费水平等,这些因素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因素相关性影响自然资源正相关自然资源越丰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自然资源越贫乏,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资源越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正相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能够利用的区外资源越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人均消费水平负相关人均消费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经济越发达,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正相关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表解如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强调点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即一个地区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和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即一个地区适合养活多少人大小关系某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共同点由于制约因素不确定,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

读表,回答1~2题。

地区年生物量(万吨) 可承载人口(万人)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东北地区105100 23000 229 长江中下游地区88600 22000 395台湾岛、海南岛22400 5600 486 西北地区85600 8500 32 青海、西藏自治区10000 1000 4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导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B.自然资源C.地区开放程度D.人均消费水平2.青海、西藏自治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有( )①地势高,气候寒冷②生态环境脆弱③自然资源丰富④土地生产潜力小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 1.B 2.D解析第1题,读表可知,地区可承载人口与年生物量呈正相关,说明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导因素是自然资源,B正确。

第2题,青海、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生产潜力小,是其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主要原因,①②④正确。

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高,③错误。

(2019·江苏扬州中学期末)北京所在的华北地区是我国水源短缺但矿产富饶的地区。

近年来,北京市设定了人口“天花板”,计划2020年的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以内。

据此完成1~2题。

1.北京市设定人口“天花板”的最主要限制性资源是( )A.水资源B.矿产资源C.土地资源D.生物资源2.为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北京市可采取的对策是( )A.实行跨流域调水B.推行严格的积分落户制度C.控制用地规模D.提高城市人均消费水平答案 1.A 2.A解析第1题,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自然资源,北京市水资源短缺,是北京市设定人口“天花板”的最主要限制性资源,选A正确。

第2题,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因素有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

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北京应提高自然资源这个短板,即增加水资源量,可实行跨流域调水,A正确;推行严格的积分落户制度,只是限制了进京人口,不能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B错;控制用地规模,不能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C错;提高城市人均消费水平,会降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D 错,选A正确。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

读表,完成3~4题。

预测2050年将达到的人口数量约14亿~15亿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约15亿~16亿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约15.1亿或16.6亿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约8亿~9亿3.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A.约15亿~16亿B.约15.1亿或16.6亿C.约8亿~9亿D.约14亿~15亿4.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地区开放程度C.科技发展水平和人均消费水平D.国家人口政策答案 3.C 4.D解析第3题,依农业资源或粮食生产能力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即该地区的最适宜人口数。

据表可知,我国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约8亿~9亿,即人口合理容量约8亿~9亿。

第4题,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自然资源的丰歉、地区开放程度的高低、科技发展水平和人均消费水平的高低等,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无关。

5.读“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因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是制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2)图中B因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该因素的发展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变化。

(3)图中C因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相同,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

(4)目前,对地球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估计有三种学说,即__________说、__________说和__________________的学说。

答案(1)自然资源(2)科技发展水平(3)人均消费水平(4)悲观乐观介于悲观说与乐观说之间解析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的主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是通过改变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而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均消费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对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估计有悲观说、乐观说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学说。

人口问题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对我国人口有序合理发展有重要意义。

据此完成1~2题。

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人、10 000人、6 000人、4500人,则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为( )A.8000人B.10000人C.4500~6000人D.4500人2.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目前人口总量为13.4亿(不包括港、澳、台),用a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b表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cB.c<b<aC.b<a<cD.a<c<b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由供养人口数量最少的要素决定的。

第2题,我国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应为供养我国人口的极限值,我国的人口数量还没有达到这个数值,而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现在我国的人口数量已经大于这个数值。

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下图所示的四个城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

据此回答3~4题。

3.有人口学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

假设图示四个城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个城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4.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

据下图判断,四个城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 3.D 4.C解析第3题,由题干知,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

四地耕地面积相同,但是由北向南农作物由一年一熟变为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