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泄漏的原因和后果及对策
核泄漏对环境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核泄漏对环境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核泄漏是指核能设施或核材料的非预期释放,这种释放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影响。
核泄漏不仅直接威胁人类健康,还对生态系统和大气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核泄漏对环境的影响核泄漏造成的环境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和水源污染:核泄漏释放大量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可能渗透到土壤,污染农田和水源。
放射性物质的积累会导致土地和水源长期不可用,甚至对农作物和饮用水产生持久的污染。
2. 动植物生态受损:核泄漏释放的辐射对周围生态系统造成直接伤害。
辐射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能力产生抑制作用,影响生态平衡。
同时,辐射还会影响动物的健康,导致物种灭绝或数量减少。
3. 大气环境污染:核泄漏释放的辐射物质可能进入大气中,对空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辐射物质随风传播,扩散至远处地区,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潜在威胁。
二、核泄漏的预防措施为应对潜在的核泄漏风险,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核泄漏事故的可能性并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
1. 加强监管和安全措施:核能设施的运营和管理应遵循严格的安全标准和监管措施。
相关机构应加强对核能设施的监督检查,确保其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2. 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在核泄漏事故发生时,及时有效的应急响应至关重要。
各国应建立完善的核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包括疏散人员、控制泄漏和减少污染扩散等。
3. 推动技术创新和研发:利用新技术和高效设备可以降低核泄漏的风险。
各国应持续投资和推动核科技研发,以提高设施的安全性和防护能力。
4. 赋予公众参与和透明度:核能事业涉及公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应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加强与民众的沟通和信息透明度。
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度提高,可以促进核能行业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5. 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核泄漏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间的密切合作和信息共享。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共同制定和落实相关标准和规范,提高全球核安全水平。
核污水泄漏事故案例分析
核污水泄漏事故案例分析核污水泄漏事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环境灾害,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起核污水泄漏事故的案例,强调其对环境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来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一、事故背景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起核污水泄漏事故的背景。
该事故发生在一个核电站,由于设备失灵和操作人员失误,大量的核污水不小心泄漏出来,直接排放到周围的环境中。
事故发生后,当地居民陷入了恐慌和担忧。
二、环境污染的严重性1. 水源受到污染:核污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质,一旦进入河流、湖泊或地下水源,将对环境造成长期影响。
水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其受到污染将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2. 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危害。
水生生物、植物和土壤中的微生物都可能受到损害,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3. 人类健康风险: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险。
短期暴露可能引起急性放射病,长期暴露则可能导致癌症、遗传突变等严重后果。
三、社会影响1. 民众恐慌与不安:核污水泄漏事故会引发民众的恐慌和不安情绪,尤其是当事故的真相不透明或信息不足时。
人们对自身安全的担忧会导致社会紧张和不稳定。
2. 经济和社会发展阻碍:核污水泄漏事故会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打击。
当事故发生地被认定为“核污染区”时,投资和经济活动将受到限制,影响当地的发展。
四、应对措施为了避免核污水泄漏及其潜在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应对措施的建议:1. 强化安全管理:核电站应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对操作人员进行充分培训和严格管理,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建立事故应对机制:核电站需要制定详细的应对方案,包括应急预案和灾难恢复计划。
在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响应,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3. 加强监管和透明度:政府应建立更严格的核能监管体系,确保核电站按照规定操作,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核辐射泄露事件的处理与预防措施
核辐射泄露事件的处理与预防措施核辐射泄露事件的处理与预防措施是保护公众安全和环境健康的关键。
这些事件可能由核能站失控、核设施事故或核武器试验等因素引起。
为了减少核辐射泄露的风险,必须建立有效的处理机制和预防措施。
本文将探讨核辐射泄露事件的处理和预防措施。
一、核辐射泄露事件的处理措施核辐射泄露事故的处理需要紧急行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辐射对人体和环境的伤害。
以下是常见的处理措施:1. 紧急撤离:当核辐射泄露威胁到公众的生命安全时,必须及时启动撤离程序。
通过疏散人员和居民,将人们从受辐射的区域转移到安全地点。
这有助于减少人员接触辐射的机会,保护生命安全。
2. 辐射防护措施:对于处理核辐射泄露事件的救援工作人员,应提供适当的辐射防护装备和培训。
这包括穿戴防护服、佩戴防辐射面具和使用辐射计等设备,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他们受到的辐射剂量。
3. 辐射监测和测量:在核辐射泄露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对受影响区域进行辐射监测和测量。
这有助于了解辐射水平的分布和变化,并为后续的防范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4. 污染清理:核辐射泄露可能导致周围环境的污染。
因此,必须进行污染清理工作,包括清除受污染的土壤、水源和建筑物等。
这有助于减少辐射的扩散和传播。
二、核辐射泄露事件的预防措施除了针对核辐射泄露事件的紧急处理措施外,应该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来降低核辐射泄露的发生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设施安全管理:核能站、核设施和核武器研究所等地应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体系。
这包括定期进行设施安全评估、制定应急预案和加强设备维护等。
只有通过严格的管理措施,方能减少核辐射泄露的风险。
2. 人员培训和教育:应对核能站和核设施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只有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才能更好地处理核辐射泄露事件。
3. 安全监测体系:建立全面的安全监测体系,对核能站和核设施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及时监测,可以迅速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报告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报告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报告一、事故简述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核事故之一。
此次事故直接或间接导致数十万人受到辐射影响,数千人死亡,对全球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二、事故原因事故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1.操作失误:在反应堆进行停堆操作时,操作人员未按照规范进行,导致反应堆的冷却系统失效,反应堆温度过高,进而引发了爆炸。
2.设计与建造问题: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采用的是石墨水冷反应堆,这种反应堆存在设计上的缺陷,如无法有效防止高速流动的水在石墨中滞留,这会导致反应堆温度升高并最终失控。
此外,反应堆的建造过程中也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
3.政府与监管问题:当时的苏联政府对核能工业的监管存在严重缺陷,没有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
在事故发生后,政府和军队的反应迟缓,加剧了事故的严重程度。
4.隐瞒与误导:事故发生后,苏联政府试图隐瞒事故的严重性,没有及时通知周边居民撤离,也没有向国际社会公开真实情况。
这导致了更多的人受到辐射影响,也使得事故的后续处理变得更为困难。
三、事故影响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的影响深远且持久。
以下是对各方面的影响概述:1.环境和生态:核泄漏和爆炸导致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到环境中,严重污染了土壤、水源和空气。
动植物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生态平衡被打破。
2.人类健康:放射性物质对人类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影响。
大量的人口需要撤离污染区,数千人因此失去了家园。
至今,仍有许多人受到辐射影响,患上癌症或其他疾病。
3.经济和社会:事故给当地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核电站周边地区的经济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大量的企业和产业被迫关闭或迁移。
同时,社会心理也遭受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对核能的恐惧和担忧情绪长期存在。
4.核能工业发展: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引起了全球对核能工业发展的重新审视。
许多国家开始重新评估其核能政策,并采取了更为严格的安全措施和监管制度。
核污染的产生原因与危害及其应对措施
《环境与健康》论文核污染的产生原因与危害及其应对措施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专业新闻传播年级班别 2013级新闻班学号 ************学生姓名吕阳2014年 5 月摘要: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许多国家为了增强自己国家的世界地位,相继进行核武器试验,与此同时也建立了许多核电站,这些生产活动产生的核废料使当地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承受了巨大苦难。
核污染已经成为越来越严重的世界性问题,如何防治核污染也成为了各国共同面临的世界性难题。
本文主要论述了核污染的产生原因及其产生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核污染进一步扩散,威胁人类安全。
关键词:核污染;形成原因;危害;防治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核”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许多国家发展核武器,开展核武器试验以保卫国家主权和合法权益,同时建立了大量的核电站为本国经济发展提供能源支持。
对核能加以正确、合理的利用,的确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但若在对核能加以利用的过程中出现了纰漏,其产生的危害和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据报载, 由于遭受“大胖子”原子弹爆炸后的大量放射性核污染影响,日本九州长崎东北外的几十个劫后余生者变成了没有生育能力、形象怪异、智力低下的“昆虫人”。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 危及居住在前苏联15×104km2的694.5万人;在受污染的俄罗斯地区, 成年人的发病率比一般水平高20%~30%, 而儿童的发病率则高出50%。
核污染给人们带来的精神损失、心理恐惧更是无法统计。
本文就环境核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危害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减小核污染发生的频率并且使其危害降到最小。
一、核污染的产生原因核污染的来源主要有核武器爆炸、核反应堆的核产物及核废料、医学及科研和工业料位计及探伤机生产及应用四种。
1、核武器爆炸众所周知,核武器爆炸是核污染的最主要来源。
当核武器被引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在核爆炸时产生,爆炸的过程中这些放射性物质迅速扩散到周围的环境中,与此同时这些放射性物质的巨变和裂变产生的辐射又会使其周围物质活化为放射性物质。
核污染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核污染的原因及应对措施I. 引言核污染是由核事故、核能发电和核武器测试等活动引起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将详细阐述核污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II. 原因1. 核事故a. 设备失效:核电站设备损坏或运行不当导致事故。
b. 人为操作失误:操作员失误或未按规定操作。
c. 自然灾害: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导致核电站事故。
2. 核能发电a. 放射性废料:核电站产生的放射性废料需要妥善处理,否则可能泄漏至土壤和水源。
b. 储存难题:长期储存核废料的方法还未完全解决,可能导致废料泄漏。
3. 核武器测试a. 大气核试验:核武器试验释放大量放射性物质进入大气层。
b. 地下核试验:地下核试验也可能引起地下水的放射性污染。
III. 应对措施1. 核事故应对a. 加强监管:提高核电站设备监管,确保正常运行。
b. 培训操作员:提供全面的培训和手册,确保操作员按照规定操作。
c. 防灾减灾:核电站选择地点时要考虑自然灾害风险,并加强防灾减灾措施。
2. 核能发电应对a. 废料处理:推动研究和发展更安全和有效的核废料处理技术。
b. 储存手段:寻找更安全和长期稳定的储存核废料的方法。
c. 替代能源: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使用,减少对核能发电的依赖。
3. 核武器测试应对a.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推动裁军和防止核武器扩散。
b. 缔约国行动:所有缔约国都应遵守相关的国际裁军协议和承诺。
c. 检测与监测:建立全球核监测体系,及时检测和监测核武器试验。
IV. 结论核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应对核污染,需要加强核事故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推动核能发电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加强全球裁军和核武器试验监测。
只有通过全球合作和努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核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核泄漏事故的成因与预防措施
核泄漏事故的成因与预防措施核泄漏事故是一种严重的灾害,不仅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也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困扰。
因此,了解核泄漏事故的成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保障公共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核泄漏事故的主要成因,并阐述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核泄漏事故的成因1. 设备失效:核能设施中的设备可能因为长期运行、老化、缺乏维护等原因导致失效。
例如,冷却系统故障、泵类设备故障等都可能引发核泄漏事故。
2. 人为因素:操作人员的失误、疏忽大意和技术能力不足等都是导致核泄漏事故的常见人为因素。
如操作错误、安全规程违规行为等都可能引发核泄漏事故。
3.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龙卷风等可能对核能设施造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核泄漏。
例如,福岛核事故中的核泄漏正是由于地震和海啸引发的。
4. 恶意袭击:恶意袭击核能设施是一种极端情况,但仍然需要考虑。
恐怖分子或犯罪分子可能试图利用核能设施造成核泄漏事故,对社会造成混乱和恐慌。
二、核泄漏事故的预防措施1. 强化设备管理:核能设施应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加强巡检和定期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性能可靠。
2. 提高人员技术素质:培训操作人员,提高其技术能力和操作水平。
同时,加强对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教育,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和操作规范。
3. 加强安全意识宣传: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加公众对核泄漏事故的认识,提高其应对核事故的应急能力。
4. 完善防灾措施:核能设施应有完备的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包括设备的结构强化、安全备份系统的建设等,以应对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影响。
5. 提高安全设计标准:在核能设施的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事故和灾害,采取合适的设计措施,提高设施的抗灾能力和安全性能。
6. 加强国际合作与监管: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建立有效的国际监管体系,确保核能设施的安全性。
三、结论核泄漏事故的成因多种多样,既包括设备失效和人为因素,也包括自然灾害和恶意袭击等。
美国三哩岛核电站事故分析与对策
美国三哩岛核电站事故分析与对策39055207 马喆前言美国三哩岛核泄漏事故是核能史上第一起堆芯熔化事故,也是压水堆型核电站发生的一次最大事故。
1979年3月28日,位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的三哩岛核电站的2号堆,发生了核电史上第一次严重事故。
这是由于水泵阀门信号灯故障和操作人员多次误操作所造成的。
反应堆堆芯两次露出水面,使燃料元件破坏和大约三分之二的堆芯熔化。
导致大量惰性气体和放射性碘与其他一些放射性核素进入了安全壳内。
并且由于锆包壳和水发生化学反应,也产生许多氢气,但没有发生爆炸。
因为安全壳的良好密封性和屏蔽作用,这次事故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很少。
根据监测调查,对周围80千米的200万居民所带来的总剂量仅为20人·Sv(希沃特),不到这地区居民年本底辐射总剂量的(核设施建设运行之前该地区的辐射剂量水平)1%(这地区的年本底辐射总剂量2400人·Sv),附近居民受到的最大个人剂量不到1毫希沃特,只与作一次X光胸部透视所受的剂量差不多。
三里岛核电站值班的118名工作人员,无一伤亡,只有3人的受照剂量超过季度允许剂量水平。
三哩岛核电站事故描述与分析事故经过简介1979年3月28日,美国都市爱迪生公司设在宾夕法尼亚州哈里斯堡城附近的三哩岛核电站二号动力堆发生了一次严重事故。
事故是由一系列设备故障和操作失误引起的。
当天凌晨4时,反应堆二回路(即用来产生蒸汽推动汽轮机的回路)给水泵发生故障,使蒸汽发生器中的供水量和蒸汽产生量迅速降低,热量带不走。
本应立即投入备用供水系统,但两周前被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给关闭了。
于是,造成一回路(它将反应堆中的热量带出来在热交换器中传给二回路产生蒸汽)水的温度和压力升高。
这时,一回路中的安全装置——减压安全阀自动开启,把一回路中的高压高温水向排放箱排除,以降低堆内压力保证安全。
在正常情况下,当堆内压力下降到正常值时,安全阀会自动关闭,但这次安全阀又恰好失灵,未能关闭,使大量水和中蒸汽不断排出,排放箱容纳不了,从而排放到反应堆大厅里(它在一个巨大的安全壳内)。
核泄漏事故的社会心理影响与干预策略
核泄漏事故的社会心理影响与干预策略核泄漏事故是一种可能导致辐射泄漏、环境污染和人员伤亡的灾难事件。
这类事故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和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还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心理影响。
本文将探讨核泄漏事故带来的社会心理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
一、社会心理影响1. 恐慌与焦虑:核泄漏事故容易引发公众的恐慌情绪,人们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和家人的健康受到威胁。
焦虑情绪在社会中迅速蔓延,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困扰。
2. 疏离与孤立: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可能出现疏离现象。
公众可能远离事故现场,亲朋好友之间的交流减少,甚至同事之间也会出现疏远。
这种疏离感对社会的凝聚力产生冲击。
3. 不安与恐惧:核泄漏事故的后果不可预测,可能引发公众对未来的不安与恐惧。
人们会担心辐射的长期影响,可能导致睡眠障碍、厌食、梦魇等精神健康问题。
4. 信任危机:一旦核泄漏事故发生,人们对相关部门和政府的信任会受到严重冲击。
公众对信息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对政府的处理方式持质疑态度,从而导致社会秩序的剧烈动荡。
二、干预策略1. 及时、透明的信息发布:在核泄漏事故发生后,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及时发布准确可信的信息,向公众解释事故的原因、影响范围和应对措施。
透明的信息发布可以减少谣言的传播,恢复公众的信任。
2. 提供心理支持与咨询:建立专业的心理支持团队,为受到核泄漏事故影响的人们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通过与心理专家的面对面交流,人们可以得到情感的宣泄和心理的疏导,有助于减轻焦虑和恐慌情绪。
3. 加强社区支持与联系:在核泄漏事故后,加强社区的支持与联系能够减轻人们的疏离感和孤立感。
通过组织社区活动、提供互助资源等方式,促进邻里之间的交流和支持,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4. 积极应对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个体,政府和相关机构应提供及时的心理健康服务和治疗。
建立心理健康专科医院或心理健康热线,为受创伤影响的人们提供必要的治疗和康复。
5. 鼓励科学知识传播与教育:通过推广和加强科学知识的传播与教育,可以提高公众对核泄漏事故的科学认知水平,减少不必要的恐慌与焦虑。
核泄露事故应急处理
二、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
• 事故影响 这次事故,从堆芯逸出的放射性物质估计为 9.25×107-1.85×108Bq,其中约3.7×1017Bq碘和 7.4×106Bq铯,前苏联欧洲部分的7500万人所受 集体有效剂量当量约为(2-5)×105 人· Sv,在未来 的70年内可能引起4000-10000例致死性癌症增加 。人类有史以来对全世界震动最大、研究最多的 一次技术事故。
二、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
4、一些具体的应急处理措施不当, 衍生遗留问题 比如: 消防队员以灭火作为工作重点, 但大量注 水成为引发反应堆再次爆炸以及地下水污染的 隐患。 5、缺乏与原子能相关的法律体系, 造成无法可依 的后果。
哈尔滨工程大学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研究所
三、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
• 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东部外海发生里氏 9.0级地震。地震发生时,福岛第一核电站的1~3 号机组正在运行, 地震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1~3 号机组自动停堆,外部电源丧失,应急柴油机启 动供电冷却反应堆。约1 h后,福岛第一核电站遭 受超出设计基准的海啸袭击,应急柴油机停止运 行,反应堆堆芯及乏燃料水池无法得到有效冷却 并最终导致堆芯熔化事故。
哈尔滨工程大学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研究所
二、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
• 苏联对切尔诺贝利事故应急处理的经验
第一、 核电站拥有必备消防系统和情况上报机制及时遏 制事态扩大。 第二、及时组建最高权力指挥中心, 充分发挥计划经济体 制下的社会主义集权优势。 第三、把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的意见作为应急处理决策 的首要依据。
哈尔滨工程大学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研究所
• 福岛核电站
事故前 事故后
辐射泄漏应急处置
案例三:医疗设备辐射泄漏事故
事故概述
某医院放射科发生辐射泄漏事故,导致工作人员和患者受到辐射影 响。
处置措施
立即关闭设备,疏散人员,检测辐射水平,评估影响范围,采取措 施降低辐射污染。
经验教训
加强医疗设备安全管理,提高操作人员技能和安全意识,确保医疗设 备使用安全。
05
辐射泄漏预防措施
加强设备维护与检查
转运至专业医疗机构
对于需要进一步救治的人员,应尽快将其转运至专业医疗机构,以 便得到更好的医疗支持。
心理疏导
受到辐射伤害的人员及其家属可能存在心理创伤,需要进行心理疏 导和干预。
现场监测与评估
实时监测
01
对泄漏区域及周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掌握辐射水平的变化情
况。
环境评估
02
对泄漏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了解污染范围和程度,为后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1
建立国际辐射泄漏应急处置合作机制
加强各国之间的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资源整合,共同应对辐射泄漏事
件。
02
开展跨国应急演练和培训
提高各国应急处置队伍的协同作战能力和跨国救援水平。
03
促进国际标准与规范的制定与推广
统一应急处置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提高全球范围内的应急响应能力
经验教训
加强核设施安全管理,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确保核安全。
案例二:放射性物质运输事故
事故概述
放射性物质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和环境 污染。
处置措施
立即控制事故现场,检测辐射水平,组织专业人员处理泄漏的放射 性物质,采取措施降低辐射污染。
经验教训
加强放射性物质运输监管,提高运输安全意识,确保运输安全。
核事故的突发原因与事后处理经验
核事故的突发原因与事后处理经验核事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事故,可能会导致辐射泄漏、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等后果。
了解核事故的突发原因以及事后处理经验对于预防和应对核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核事故的突发原因和事后处理经验,以便增加公众对核事故的认知和对应急措施的重视。
一、核事故的突发原因:1. 设备故障:核事故往往由核设施内部的故障引起,如核反应堆冷却系统失效、控制系统故障等。
这些故障可能导致反应堆温度升高、压力过高或核材料泄漏等。
2. 人为失误:操作员的疏忽、操作错误或管理失误等人为原因也可能引发核事故。
例如,错误操作控制系统、忽视安全规程或未经充分培训等。
3. 外部因素: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飓风等,以及恶劣的气候条件如严重的风暴、大雪等,都可能对核设施的安全造成冲击,引发事故。
二、核事故的事后处理经验:1. 及时通报:核事故发生后,确保第一时间通报相关部门和公众,提供详尽的信息,避免产生恐慌和误解。
2. 疏散人员:核事故可能导致辐射泄漏,因此疏散周围居民和工作人员是首要任务。
应建立完善的疏散计划,并进行定期演习,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3. 防止辐射扩散: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措施遏制辐射泄漏。
封闭泄漏源,减少辐射扩散范围,最大限度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伤害。
4. 提供紧急救援:设立专门的救援队伍和设备,为核事故受影响的人员提供紧急救援。
医疗机构应准备好应对辐射伤害的设备和药物,并进行必要的培训。
5. 传播真实信息:核事故时,谣言和不准确的信息可能导致大范围的恐慌和混乱。
应该通过可靠的渠道传播真实且准确的信息,以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6. 事故调查与整改:核事故发生后,应迅速展开调查,找出事故的原因和责任。
同时,应对核设施的安全进行全面评估,并采取必要的整改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7. 国际合作:核事故往往具有跨国界性质,因此国际合作至关重要。
各国应分享经验和技术,加强核安全合作,共同应对核事故带来的挑战。
核泄漏的原因和后果及对策
核泄漏的原因和后果及对策第一篇:核泄漏的原因和后果及对策核泄漏的原因和后果及对策核工业主要由核燃料工业、核反应堆工业、核动力工业、放射性同位素生产以及辐射工业等部分组成,其重点还是核动力反应堆和核武器研制。
核工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产品或废物失控,就有可能引起核泄漏。
散布到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直接污染空气、土壤、水和动植物且难以清除,也可直接照射或污染或间接地进入人体。
由于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难以清除和辐射对人体存在致癌效应、促癌效应和遗传效应,所以对经济生活、社会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严重的核事故,对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及人体健康,均造成很大影响和不良后果。
一、核泄漏的主要原因导致核泄漏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有人为因素和技术原因以及自然灾害等几大类。
1、背景当今世界上有众多的民用、军用核设施正在运转,生产、库存着大量的核燃料和核武器。
目前,在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运行着近500座核电机组在运营中。
估计已有二三十个国家已经掌握了核技术,有些国家还在研制核武器。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约有3万多枚核弹头。
在世界各地分布着数百万枚放射源,其中,就有数量可观的闲置或退役或报废源储存在废物库。
此外,地下或海里储存了成千上万吨的高活性放射性废物。
核动力卫星也有可能掉下来污染环境。
2、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如核实验、不正当利用核或辐射的恶意行为,核和辐射恐怖、操作失误等使辐射源失控而造成的辐射事故较多。
核实验是一种故意扩散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的行为。
几十年来,有核国家已在空中、地下或水下进行了近2000次核实验。
一个小型核炸弹爆炸产生的放射性尘埃能够污染方圆几百公里,千吨级核炸弹产生的放射性大约需要一个月才逐渐沉积下来,污染几千公里。
超级热核弹,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才沉积到地面,污染半个地球。
在地下或水下进行的核试验将大面积污染土壤和水。
不正当利用是用放射性物质危害他人或进行恐怖活动,破坏核设施等恶意行为。
操作失误1986年4月26日发生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就是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直接导致的灾难。
核泄漏自救手册
核泄漏自救手册1. 简介核泄漏是一种严重的事故,可能会对人类生命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
核泄漏自救手册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在核泄漏事件发生时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减轻事故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本手册将介绍核泄漏的可能原因、危害以及在应对核泄漏事故时应采取的措施。
2. 核泄漏的原因与危害核泄漏可由以下原因引起: - 设备故障:核反应堆或核设施中的设备故障可能导致核泄漏。
- 人为错误:操作员的失误或不当行为可能导致核泄漏事故。
- 自然灾害: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导致核设施的损坏并引发核泄漏。
核泄漏的危害包括: 1. 辐射:核泄漏会释放大量的辐射物质,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2. 污染:核泄漏会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气,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与人类的生活。
3. 爆炸:某些核材料在泄露时可能发生爆炸,加剧事故的严重程度。
3. 核泄漏事故应对措施3.1 事故发生时当发生核泄漏事故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持冷静:在面对危险时保持冷静,避免恐慌,以便能清晰思考和执行紧急行动。
2. 尽快远离事故现场:迅速撤离事故现场,寻找避难所或已脱离辐射区域的安全地点。
3. 隔离和封锁:避免进入已泄漏核物质的区域,确保防护措施得当,阻止泄漏进一步扩散。
3.2 避免接触辐射接触辐射会对人体产生直接的伤害,因此需要遵循以下准则来避免接触辐射: - 尽量远离泄漏源:尽量与核泄漏源保持距离,以减少辐射的接触。
- 室内避难:进入建筑物或地下室,在结实的墙壁和地面下避难,以减少辐射的穿透。
- 隔离食品和水源:避免食用或接触可能受到核污染的食品和水源。
3.3 防护措施在核泄漏事故中,合理的防护措施可以减少辐射的影响: 1. 穿戴防护服:合理使用防护服、手套、面罩和鞋套等防护装备,降低接触核物质的风险。
2. 使用防辐射设备:使用具备防辐射功能的设备,如防护面罩、防护眼镜等,减少辐射伤害。
3.4 寻求帮助与救援在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及时寻求帮助与救援非常重要: - 拨打紧急电话:拨打当地的紧急电话号码,如警察、消防等,告知核泄漏事故的发生和当前位置。
核泄漏时怎么做
核泄漏时怎么做随着核能的广泛应用,核泄漏事件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对于核泄漏事件,我们应该了解如何正确应对,以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本文将会介绍核泄漏事件的应对方法和应急措施。
一、核泄漏事件的应对方法首先,当我们得知核泄漏事件发生时,应保持冷静,并迅速采取以下措施:1. 尽快躲避核泄漏区域: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应尽快远离事故发生地点。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远离事故源的方向逃离。
尽量选择遮蔽物较多的地方,如建筑物内部或地下。
2. 尽量避免核辐射:在逃离核泄漏区域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辐射物质。
如需接触可能受污染的物体,应尽量减少触摸时间,并尽快将衣物裤腿等可能受污染的部位脱掉。
3. 寻找可靠的避难所:在核泄漏事件发生后,寻找可靠的避难所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避难所应该是坚固的建筑物或避难设施。
避难所应该尽量靠近地下,以减少辐射的侵袭。
4. 增加流体摄入量:在核泄漏期间,应增加水和其他液体的摄入量。
这样可以帮助稀释体内受到的辐射物质,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二、核泄漏事件的应急措施当核泄漏事件发生后,政府和相关机构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以保护民众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急措施:1. 发布警报和通知:政府和相关机构应第一时间发布警报和通知,告知民众核泄漏事件的发生和所在区域的危险程度。
这有助于民众及时采取逃离措施,并避免进入污染区域。
2. 建立应急医疗设施:政府在核泄漏事件发生后,应迅速建立应急医疗设施。
这些设施应该配备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必要的医疗器械,以便及时救治核泄漏事件中受伤的人员。
3. 实施疏散计划:政府应制定疏散计划,并组织居民有序疏散。
疏散过程中,应提供交通工具和指示物,以帮助居民安全离开受威胁的区域。
4. 进行核辐射监测: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核泄漏区域的辐射监测。
及时监测辐射水平的变化,以便评估辐射风险,并及时调整应急措施。
5. 提供心理疏导和援助:核泄漏事件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都会造成不小的影响。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提供心理援助和疏导,帮助受影响的人员度过这段困难时期。
核污染危害和处理措施
核污染危害和处理措施
核污染是指核能领域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在人类和环境中的积累和散播,对人类和生态系统健康造成的危害。
核污染的危害包括:
1. 辐射伤害:核辐射能够对细胞和遗传物质DNA造成直接的
损伤,导致遗传性疾病和致癌风险增加。
2. 基因突变与遗传缺陷:核辐射可以引起基因突变,导致染色体异常、遗传缺陷和胚胎死亡等问题。
3. 生态系统破坏:核污染可导致土壤、水源和生态链中的生物体受到污染,危害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4. 食品安全问题:核污染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对农产品和水产品造成污染,对人类的饮食和健康构成威胁。
针对核污染,应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1. 核事故预防措施:加强核能发展的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确保核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核事故的发生。
2. 核废料储存与处置:建立安全可靠的核废料储存设施,避免核废料泄露和扩散,同时积极推进核废料的长期处置和处理。
3. 辐射监测与防护:加强辐射监测网络和能力,对核能领域的工作人员和相关群众进行辐射防护教育,减少辐射暴露风险。
4. 核污染修复与清理:研发和推广核污染修复技术,对受污染的土壤、水源和生态系统进行清理和恢复,减少核污染的影响。
5. 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加强国际合作,共享核安全技术和经验,提高全球核安全水平,共同应对核污染的挑战。
核能安全问题与治理策略
核能安全问题与治理策略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能源需求日益增长。
尽管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已得到广泛关注,但是依赖化石燃料和核能仍然是世界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
核能作为不可再生的能源,在使用和处理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问题。
本文将针对核能安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
二、核能安全问题1. 核能污染核能污染是核能使用和处理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核反应堆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会泄漏,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例如,1986年发生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事件给当地居民带来了长期和严重的健康后果。
而2011年福岛核事故更是震惊了全世界。
2. 核恐怖主义核恐怖主义是针对民用核设施或核材料的恐怖袭击。
核恐怖主义的威胁日益增加,因为核设施和核材料缺乏安全保障,容易被恐怖分子攻击或窃取。
3. 核废料处理问题核废料是核能使用的不可避免副产品。
处理核废料是一个长期的、昂贵的过程,而且目前还没有找到完全有效的方法。
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影响。
三、治理策略针对核能安全问题,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有效治理。
1. 加强核能设施的安全核能设施的安全是核能安全问题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政府和核能公司应该加强对核设施的管理和监管,制定完善的安全标准和应急预案,确保核能设施的安全运行。
2. 增强核素监测能力核素监测是核能安全治理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政府和核能公司应该建立完整的核素监测系统,定期对核能设施周边以及人员进行核素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核安全问题。
3. 制定核能废料处理计划核废料处理问题是一个长期的、昂贵的过程。
政府和核能公司应该制定完善的核废料处理计划,寻找更多的处理方法,确保核废料处理的安全和环保。
4.建立核安全文化建立核安全文化是核能安全治理中重要的一环。
政府和核能公司应该加强对公众的核能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核能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全社会对核能安全问题的治理意识。
5. 防范核恐怖主义核恐怖主义对公众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核电厂安全事故起因剖析与防范对策
核电厂安全事故起因剖析与防范对策核电厂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来源,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重视。
然而,核电厂安全事故的发生仍然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问题,它不仅威胁着核电站的职工生命安全,还可能造成巨大的环境破坏和人类健康风险。
为了保障核电厂的运行安全,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核电厂安全事故的起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首先,我们来分析核电厂安全事故的起因。
核电厂安全事故往往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
一方面,人为因素是核电厂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操作失误、人员疏忽、技术不合格或不足等问题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燃料泄漏、放射性物质泄露等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设备故障和自然灾害也是核电厂事故发生的因素。
例如,设备老化、材料缺陷、电网故障等可能引发设备失效,而地震、洪水、风暴等自然灾害则可能对核电厂的结构和运行产生直接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提出一些防范核电厂安全事故的对策。
首先,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核电厂职员需要接受全面的培训,熟悉操作规程和安全程序,提高其意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纪律,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执行工作。
其次,建立并落实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
核电厂应制定详细的安全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和考核。
从源头上预防事故的发生,加强设备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此外,加强对设备老化和缺陷的监控和改善,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再次,加强核电厂的监控和检测体系。
通过使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对设备运行状态、放射性物质泄漏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
最后,加强对核电厂周边环境的保护。
核电厂应建立良好的社会沟通机制,与周边居民和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传递相关信息和预警,做好应对措施,确保核电厂事故发生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周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除了以上对策,我们还需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
例如,法国的核电厂在安全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核电厂的安全记录相对较好。
核事故的教训与经验分享
核事故的教训与经验分享标题:核事故的教训与经验分享导言:核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形式,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
然而,核事故的发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灾难。
本文将探讨核事故的教训与经验分享,以提高人们的意识和认识,确保核能的安全使用。
一、详述历史核事故的发生和影响(300字)1.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1986年发生在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事故,造成核辐射泄漏,千百人死于灾难。
2. 福岛核事故:2011年日本地震引起福岛核电站事故,泄漏大量放射性物质,对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二、核事故教训的总结(400字)1. 灾难发生的根本原因:核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失控和衰竭的核反应堆,因此应更加关注核反应堆的结构和功能。
2. 安全设施的重要性:核事故防范的关键在于安全设施的健全和有效运行,应不断提高安全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核事故教训的应用与效果(300字)1. 加强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对核能从业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意识和应对能力,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2. 安全措施的升级与改进:核事故后,相关国家应对安全设施进行全面的升级和改进,以应对更高级别的事故。
四、预防核事故的措施(400字)1. 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完善的核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核能行业的监管,确保安全标准的执行。
2. 严格安全规定: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安全规定,对核能产业从业者进行严格管理和审核,增强核安全意识。
3. 推动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经验与技术,共同研究和推进核能的发展与安全。
结语:核事故教训的经验分享需要不断强化,以确保核能的安全使用。
通过总结历史事故的发生和影响,总结其根本原因和教训,应用并改进相应的措施,预防核事故的发生,推动核能行业更加安全可靠的发展。
只有如此,人类社会才能真正受益于核能的积极影响,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泄漏的原因和后果及对策核工业主要由核燃料工业、核反应堆工业、核动力工业、放射性同位素生产以及辐射工业等部分组成,其重点还是核动力反应堆和核武器研制。
核工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产品或废物失控,就有可能引起核泄漏。
散布到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直接污染空气、土壤、水和动植物且难以清除,也可直接照射或污染或间接地进入人体。
由于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难以清除和辐射对人体存在致癌效应、促癌效应和遗传效应,所以对经济生活、社会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严重的核事故,对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及人体健康,均造成很大影响和不良后果。
一、核泄漏的主要原因导致核泄漏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有人为因素和技术原因以及自然灾害等几大类。
1、背景当今世界上有众多的民用、军用核设施正在运转,生产、库存着大量的核燃料和核武器。
目前,在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运行着近500座核电机组在运营中。
估计已有二三十个国家已经掌握了核技术,有些国家还在研制核武器。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约有3万多枚核弹头。
在世界各地分布着数百万枚放射源,其中,就有数量可观的闲置或退役或报废源储存在废物库。
此外,地下或海里储存了成千上万吨的高活性放射性废物。
核动力卫星也有可能掉下来污染环境。
2、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如核实验、不正当利用核或辐射的恶意行为,核和辐射恐怖、操作失误等使辐射源失控而造成的辐射事故较多。
核实验是一种故意扩散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的行为。
几十年来,有核国家已在空中、地下或水下进行了近2000次核实验。
一个小型核炸弹爆炸产生的放射性尘埃能够污染方圆几百公里,千吨级核炸弹产生的放射性大约需要一个月才逐渐沉积下来,污染几千公里。
超级热核弹,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才沉积到地面,污染半个地球。
在地下或水下进行的核试验将大面积污染土壤和水。
不正当利用是用放射性物质危害他人或进行恐怖活动,破坏核设施等恶意行为。
操作失误1986年4月26日发生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就是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直接导致的灾难。
2、技术原因核和辐射技术是年轻的学科,核电站的真正应用也就经历了半个世纪,很多方面的技术也不太成熟。
现在虽然因此,免不了出现一些技术问题。
1979年3月28日凌晨4点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哈里斯堡附近的三哩岛压水堆核电站2号反应堆的燃料元件熔化事故。
还有英国温斯凯尔军用反应堆泄露事故也是技术原因引起的。
3、自然力量导致地震、火灾、洪水、海啸、台风、火山喷发、雪崩、泥石流以及引力作用核动力卫星或航天器坠毁等自然力量或其它不可抗拒的因素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或失控。
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9级地震和海啸引起的宫城地区第一核电站几个机组的核泄漏就是由备用电源无法使用,从而冷却系统无法工作,导致堆芯过热造成的。
4、管理不善如巴西高亚那事故就是由废弃治疗机的137Cs源丢失后被破裂造成的。
人们辐射危害认识不足或根本不了解,把发出蓝色光的137Cs粉末分发给亲朋好友,涂抹在嘴唇、眉毛甚至涂抹在食品上食用等,最终导致。
也有不法分子走私核物质等。
二、核物质扩散的主要途径除了核战争、核实验、核恐怖等放射性物质扩散污染外,反应堆泄漏事件波及面较大。
因为它的用途比较多,可以用来生产一些核燃料和人工放射性核素。
又可以用于做核物理、辐射化学、放射生物学、工程物理学等方面的实验研究以及微量元素的中子活化;利用堆内核反应产生的大量热能可以用来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或作为潜水艇以及其他舰船的动力等。
反应堆产生大量的裂变产物,现在所能利用的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正常运行中产生的中子、γ、β、轫致辐射、淹没辐射和内转换电子产生的电磁辐射以及在反应堆内生成的气体放射性核素85Kr、133Xe、131I、41Ar、3H和14C等,只对某些区域的工作人员、维修人员和辐射防护人员产生一些以外照射为主的照射,而对外界不会有辐射影响。
但是,裂变反应失去控制就很可能引起爆炸。
由于反应堆体用的水、气、控制棒、传动系统、中子注量率、参数监视系统、辐射剂量监测系统和报警系统都是自动控制的,所以操作失控事故很少。
而且燃料元件自身缺陷引起的事故就更少。
燃料元件的包壳破裂或烧结、熔化的事故较多,主要是由失水或冷却剂通道阻塞引起的。
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控制则引起核泄漏,造成污染环境和公众受照。
1、由空气扩散包围地球的大气层的低层是对流层,其高度在赤道上空距海平面约16公里、两极地区约8公里,云、风、雨等一切天气变化都发生这一层。
在对流层顶的下面赤道附近南北两个半球存在着以时速800公里自西向东吹的非常强劲而稳定的两股迂回弯曲路线的风。
当这股风的某一气团离开路线向南或向北移动时,由于科里奥利效应在北半球引起沿顺时针方向的旋风、而在南半球引起沿逆时针方向的旋风,即台风或飓风。
它们对低层气团的运动有非常大的影响。
在事故情况下,泄漏的裂变产物在空气中形成放射性气溶胶或气载物质,随着气流蔓延,所到之处对居民全身的外照射,以及吸入被污染的空气造成的内照射。
2、由土壤扩散核泄漏对土壤的直接渗透是局部的、扩散也是有限的,但是通过地下水的扩散却不能忽视,地下水是岩石和土壤层中的放射性核素的扩散介质。
在地下水中3H 的迁移速度与水流速度相同,90Sr较慢、137Cs则通常被土壤所吸附。
而大气中放射性灰尘的沉降则是广泛的,70%以上的90Sr分布在0—8㎝土壤表层中,向下层仍有分布。
而137Cs则100%地聚集在0—6㎝的土壤表层,不向下层土壤移动,尤其是在质地较细的草甸土中,100%地积累在1㎝的最表层中。
沉积在地表上的放射性尘埃对居民造成的外照射,还通过食入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土壤中的蔬菜、粮食、水果以及食入污染植物动物肉和奶等生物链及食物链进入人体。
3、由水扩散进入海洋、湖泊、江河等水体的放射性物质的扩散各有其特点。
放射性污染物在海洋中主要以水平方向扩散为主,在垂直方向上通常保持在一定的厚度层内,因此垂直扩散则较缓慢。
由于在海洋中存在着宽约80公里、深约0.8公里、每小时以6.4公里的速度沿着赤道朝正东方向运行数千公里的一股又细又直的克里威尔海流;以及科里奥利效应引起的在北半球的大洋中的海流是沿顺时针方向绕一个大圈运行的,而在南半球的大洋中则是沿逆时针方向;此外,海底还存在着从南冰洋和北冰洋流向赤道的环流等,所以,进入海洋的放射性物质的扩散与湖泊、江河等水体中扩散有着很大的区别。
由于风的作用海洋表面10—200米深度的水层中放射性物质的扩散迅速而完全且均匀。
在不同的海域水平扩散速度每天约为5—140公里不等,而垂直扩散速度为30—60米或更慢。
河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在平流作用下沿水流方向迁移的同时,在湍流的作用下与水流垂直方向也扩散。
放射性污染物首先在垂直方向上混合均匀,然后再横向混合均匀,先被吸附在悬浮的固体颗粒上,而后再一同沉降到河底。
由河流携带的污染物质首先在河口附近随淡水在表层流动,然后在湍流和潮流的作用下进入海湾并滞留较长时间,有的可达一年以上。
所以,放射性物质多沉积在海岸一带,此后向海洋扩散并流入外海。
一般情况下,湖水流速缓慢,污染物在湖泊中的停滞时间可能比海湾还要长。
湖泊中的放射性水平与污染物的浓度、停滞时间、湖泊的大小和形状以及深浅有关。
放射性物质进入水体以后,有一部分将被水生物吸收。
大部分水生植物对放射性核素的吸收和解吸都相当快,也相当完全。
因此,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能储积在水生植物,从而又增加了水生动物的体内放射性含量,这是人类食物链污染的一个重要环节。
4、植物中的分布植物主要从大气和水及土壤中直接或间接地摄取放射性核素。
大气中放射性核素随灰尘、雨水沉降到植物地上部分,其中少量可溶部分被植物吸收;而其余部分则附着在植物表面,在风雨作用下落到地表后,从土壤中通过根部吸收再转移到植物地上部分。
137Cs被植物叶部吸收程度比90Sr大。
植物从土壤中摄取放射性核素的程度,取决于核素的化学形式、植物新陈代谢过程对这种核素的需要程度及土壤的物理化学因素。
植物从土壤中摄取的鍶多、铯次之,而鈈少。
草本植物放射性核素含量,春季生长期最高、开花结穗或结实期下降、秋季再上升。
砂性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对放射性核素的摄取量高。
地衣对大气中各种微量元素有高度的浓集作用。
131I容易被植物直接吸收,当生长旺盛的牧草被污染时,将引起牛奶中131I含量显著升高。
禾谷类在抽穗期至成熟期,附着在果穗表面的放射性核素一部分转移到籽实中。
多年生植物对放射性核素有较高的累积量。
海洋植物对Mn、Zn、Fe、I、Ce、Pu及Zr—Nb的浓集能力强。
各类淡水植物中,以单细胞藻的浓集能力最强。
一般情况下淡水高等植物浓集232Th比226Ra和238U 更多些。
在淡水中藻、丝藻类放射性含量比高等植物高、水生植物比水生动物高。
5、动物体内的分布空气、水和植物的放射性污染,可能导致放射性物质进入动物机体,并在体内蓄积。
此外,土地污染程度的不同,同样也影响着动物群体对放射性核素的积累。
放射性核素在动物体内的分布主要取决于放射性核素在动物种群生存环境的污染水平和分布的类型、动物种系及其生物学特征、动物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层以及放射性核素的化学性质。
在鱼、两栖类、爬虫和哺乳动物的放射性核素含量有很大差别。
不同纲的动物也表现了放射性核素积累水平的明显差别。
90Sr在不同种动物体内积累的差别可能主要取决于它们不同的寿命和矿物质代谢作用的特点。
长期在核企业附近放牧的牛羊,其体内含有相当数量的放射性核素,其中最危害的主要是90Sr。
90Sr在反刍动物骨骼中的积累基本上取决于动物的种和生长龄。
对90Sr积累最多的是幼龄动物骨组织和肌肉,绵羊骨中比山羊骨中积累稍高些。
另外,山羊肌肉中的积累量比绵羊肉的为多。
牛对90Sr 摄入量明显地取决于植物群落类型、饲料成分及饲料地的利用情况。
在天然草甸上放牧的牛,90Sr摄入量比其他方式饲养的牛高出1.3~4.4倍,奶中的90Sr含量也高40%左右。
海洋中的软体动物对碘等放射性核素具有较强的浓集能力,而甲壳动物则对钴的浓集能力较强。
蛤、牡蛎、扇贝和一些蟹类,能浓集较大量的90Sr,主要分布在虾蟹等的贝壳等硬组织内。
60Co一般浓集于海产品的可食用组织内。
鱼类中90Sr主要分布在骨和鳞中。
6、人体中的分布人体重量的99.95%是由氧、碳、氢、氮、磷、钾、钠、钙、氯、镁、铁等12种元素构成的,其他还有氟、铬、锌、锰、铜、碘、钴、钼和硒等,但含量较低;而人体血液则含有约60余种元素。
人体及其血液中的各种元素的含量与地壳中这些元素的含量分布规律十分相似,人与自然的这种统一、平衡关系是保持人体健康的最基本的条件。
以不同的途径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随着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或器官中。
吸入的放射性物质,除有一部分直接被呼出外,其余的则在呼吸系统的各段沉积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