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研究进展
百合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摘
要: 主要从 目前 国 内外 百合 (iu p ) Ll m s . 的百合 育种 目标 、 i p 新品种培育、 育种技术等方面的研 究进行 了阐述 . 为 认
近年来在百合新品种选育及育种技 术方法等方面均有很 多创新 , 使百合育种 工作 呈现 出美好 的前景。 同时对 百合抗
性 、 色 、 期 育 种 等 方 面提 出几 点 建议 。 花 花
安徽农学通报 , n u Ag . c B l2 1 ,8 0 ) A h i r Si u1 0 2 1 (9 i . .
百 合 育种 技术 研 究进 展
邱 日红 殷姝 媛 许 敏 赵文进
( 1德兴 市 林 业 局 , 西 德 兴 江 3 4 0 2江 西 财 经 大 学 艺 术 学 院 园林 系 , 西 南 昌 3 0 3 3 20; 江 3 02)
花 期均有 商业价值 的优 良变异 植株 。 目前 , 过太 空诱 变 通 育 种 已培 育 出了在花 期 、 性 、 型 等 方 面具 有 优 良性 状 抗 株 的百合 突变体 , 诱 变 育种 试 验证 明根 尖分 生 组 织 、 太空 胚 性 细胞甚 至原生 质体 的诱 变效 果 比种 子更 好 。因此 , 百 在 合 的航天 诱变 育种 中可以利用 这些更 为有 效 的搭载 材料 , 以提高其诱 变频 率 。
关键词 : 百合 ; 种质资源 ; 育种技术 ; 究进展 研 中图分类号 Q4. 1 .3 9 97 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7 3 (0 2 0 5 O 07— 7 1 2 1 )9— 6一 l
百合( iu p ) L i s . 是单子 叶植物亚纲百合科百合属 lm p
家, 也是世 界百 合 属植 物 的起 源 中心 。除 观 赏外 , 百合 属
百合抗性研究进展
显 著提高 了亚洲 百合 的耐 热性 。
1 . 抗寒性 研 究 4
抗逆性状方面 。杨宇红等[ 20 ) 6 0 7 以麝香百合鳞片 ] ( 愈伤组织为受体 ,将 E F转录因子 J R 3 因成 R E Y基 功整合到百合基因组中并在转录水平上表达 , T 对 0 代转基因株 系耐盐性鉴定表明,转基因百合的耐盐 性 明显 提高 , 明 J R 3基 因 的超表 达 能有 效 提 高 说 EY 转基因百合抵抗盐害的能力。华智锐等[ 2 1 ) 7 0 0对 1 ( 农 杆 菌 介导 SP H基 因 导入 麝 香 百合 的转 化 植 株 6D 和对 照进行 盐胁 迫处 理 , 研究 结果 表 明 , 随着 盐胁 迫
的变 化 ,人 们采 用可溶 性糖 含量 、可溶 性蛋 白质 含
量 、脯 氨 酸含 量 、O S D活性 、O P D活 性 、 A含量 、 MD
光合作 用和呼 吸作用等研究 植物抗寒 性 。 樊金萍等 】 (0 7在 低 温胁 迫 条件 下 , 东 方 百合 及 卷丹 百 合 20 ) 对
16 耐低 光照研 究 .
果 表 明 ,2 个东 方百 合 品种 中 ,R st’为 高 抗 品 1 ‘oao
种 。 ‘ kia 、 G u i 、 Sm ln 、 T m P u e 、 A t ’ ‘ a d’ ‘i po ’ ‘ o o c ’ v
‘ ie’ ‘ob n ’ 中抗 品种 。 ‘ o —s na 、 Tb r 、S ro n a 为 Cn t t’ a ‘t ae ’ ‘ ro P ln 、 S ei’为 中感 品种 Sa G zr 、Mac o ’ ‘i r r o b a
性逐渐降低 ,抗热性强的品系 比抗热性弱的品系保 持更 大 的膜稳 定性 。 A含量 的变化 与各 品系 问 的 MD
百合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进展
间接发生途径是指 外植体 先发 生脱 分化形 成愈伤 组织后 , 从 愈 伤 组 织 的 某 些 细 胞 分 化 出 体 细 胞 胚。 再 19 年 ,r u t Al 用麝香百合 ‘n w Que ’ 9 7 Ti l o 1 ba 叫 S o en 和东方
根细胞形成了胚状体 并长成 完整 的植株 , 至今 已有 10 0 余种植物成 功地获 得了体 细胞胚 , 并在一 些珍稀树种 上 实现了体细胞 工程育 苗 的产业 化 。体细 胞胚 胎发 生 ]
人工种子研 制 、 单倍 体育 种 、 体细胞 胚 胎发 生与 发育 机 理等方面提供 了可能l 。 3 百合( iu p . 属 于百 合 科 ( ii ee 百 合 属 Ll m Sp) i Ll ca ) a ( iu 多 年生具 地 下鳞 茎 的草本 植 物 。百 合花 朵 硕 L l m) i 大、 花色艳丽 、 姿百 态 、 花 芳香 怡 人 , 栽培 及应 用 历史悠 久I 。干百年来深受我 国各族人 民和世界人 民所喜 爱 , 5 ] 研究百合体细胞胚胎发生机理 , 于百合工 厂化快繁 和 对 转基因育种 、 突变体筛选 、 人工种子研 制 、 单倍体育种等 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
第一作 者简 介 : 石晋 芳(96)女 , 西晋城 人 , 读硕 士 , 究 方 18 , 山 在 研
向为 百合 育种 。E malmaia 9 00 @sn .OI - i: ti 5 6 1 ia CF。 ln 1 通 讯作 者 : 张启翔 (9 6) 男, 北 黄 冈人 , 15 一 , 湖 教授 , 士 生 导 师 , 博 现
中 图分 类 号 : 8. 9 文 献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1 00 (00 1 —0 1 一O S622 A 10 - 092 1 )8 25 5
百合致病病毒及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百合致病病毒及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百合是一种重要的观赏、食用和药用植物。
然而,百合生长期间容易感染病毒,造成
严重的经济损失以及生态环境破坏。
因此,研究百合致病病毒及脱毒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百合感染的主要病毒包括大白菜花叶病毒、姜黄黄化病毒、百合花叶病毒等。
其中,
大白菜花叶病毒是频繁出现的病毒,对百合的影响尤为严重。
百合感染病毒后,叶片变黄、形态异常、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甚至会出现死亡。
因此,研究百合致病病毒的性质与特点
对于制定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百合脱毒技术是一种将已经感染病毒的百合植物通过组织培养等技术去除病毒的方法。
百合脱毒技术主要包括热水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组织培养法等。
其中,热水处理法是最
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复杂的温度处理过程、消毒过程和隔离过程,去除百合植株体内
的病毒。
白百合是我国重要的花卉之一,但是长期受到病毒的侵袭,其经济价值已经严重影响。
因此,白百合的脱毒技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白百合脱毒,可以显著提高白百合脱毒成功率,同时无须使用化学药物,具有安全性和环保性优势。
近年来,由于基因编辑等先进技术的出现,百合转基因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转基
因技术,可以实现百合对抗病毒的目的,这对于百合的生产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百合致病病毒对于百合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百合致病
病毒及脱毒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市场应用前景广阔的百合产业,将会走上健康、可持续、
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发展之路。
百合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百合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目录1 百合的化学成分 (2)1.1皂苷类 (2)1.2 生物碱类 (5)1.3 磷脂类 (7)1.4 多糖类 (8)1.5 微量元素 (8)1.6 氨基酸 (8)1.7 一般成分 (9)1.8 食用百合与药用百合的成分区别 (9)2、药理作用研究 (11)2.1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11)2.2镇静催眠作用 (11)2.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1)2.4抗肿瘤作用 (12)2.5抗应激性损伤作用 (12)2.6降血糖作用 (13)2.7 抗氧化 (13)参考文献 (13)百合为百合科植物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百合(Lilium brownii F.E.Brown var. viridulum Baker)或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 DC.) 的干燥肉质鳞叶。
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可以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等症状1。
全世界的百合有577多个品种,我国有89种,其中57个品种可供食用,临床上药用的多为药典收载的8个品种。
江苏宜兴、湖南邵阳、甘肃兰州、浙江湖州栽培历史悠久,为全国“四大百合产区”【2】。
本文将主要对百合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1 百合的化学成分百合中主要含有磷脂、甾体生物碱、甾体糖苷及多糖,另外还含有一些淀粉、氨基酸和无机元素。
以下将分别进行阐述。
1.1皂苷类Mimaki【3】从百合(Lilium brownii F.E.Brown var. viridulum Baker)中分离出包括百合皂苷(3)、去酰百合皂苷(4)等12个化合物。
其中包括了5个甾体皂苷(表1.1,图1.1)和2个甾族生物碱。
表1.1 百合(Lilium brownii F.E.Brown var. viridulum Baker)中的甾体皂苷No.名称126-O-β-D-glucopyranosylnuatigenin 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226-O-β-D-glucopyranosylnuatigenin 3-O-α-L-rhamnopyranosyl-(1→2)-O-[β-D-glucopyranosyl-(1→4)]- β-D-glucopyranoside3brownioside4 (25S)-spirost-5-en-3β,27-diol 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 或deacylbrownioside527-O-(3-hydroxy-3-methylglutaroyl)isonarthogenin3-O-α-L-rhamnopyranosyl-(1→2)-O-[β-D-glucopyranosyl-(1→4)- β-D-glucopyranoside图1.1百合(Lilium brownii F.E.Brown var. viridulum Baker)中的甾体皂苷Mimaki等【4】人从麝香百合(Lilium longiflorum Thumb)的新鲜鳞茎中分离得到6个螺旋甾烷型皂苷(1-6),3个新的呋甾皂苷(7-9)。
中药百合的研究进展
世界最新 医学信 息文摘 2 0 1 3 年第 l 3 卷第 1 6期
・
中医 中药 ・
中药百合 的研究进展
董新红 ,张洪美
( 山东省临朐县 中医院 药剂科 ,山东 潍坊 2 6 2 6 面、化学成分 、药理 活性 方面进 行 了系统的综述 ,并就 百合在 市场上存在的 问题及发展 前 景 进行 了探 讨 。 关键词 :百合 ;炮制 ;化 学成分 ;药理 活性 中图分类号 :1 1 2 8 2 . 7 1 文献标识码 :B DO I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3 . 1 6 . 2 1 3
0 引言
百合 L i l i u m s p p . 是单子 叶植物 纲 L i l i o p s i d a百 合 科 ( L i l i a e e a e ) 百合 属 L i l i u m 多年 生 草 本 球 根 植 物 ,中 文 别 名 强 瞿 、番韭 、山丹 、倒 仙等 ,中药上 别名 野 百合 、山百 合 、 夜 合花等 ,英 文名字 L i l y ,百 合 因其根茎 由多数 肉质鳞 片抱 合 ,和可治 百病 而得 名 。百 合 有观 赏百合 和 食用 百合之 分 , 观赏 百合素 来 以其 清新典 雅 、飘逸 脱俗 ,“ 百 年好合 ” 的寓 意而深受 人们 的喜爱 。
性。
百合 干 的加 工流 程 为 : 鲜 百合 一 选 料 一剥 片 一 清 洗一 烫 片一冷 却一 干燥 。百 合多 糖含 量大 小顺 序 为中片 、外 片 、 混 片 、心 片 ,总磷 酯 含 量 大 小 顺 序 为 心 片 、混 片 、中 片 、 外 片 ;烫 片时 间 的长 短 对百 合 药材 的外形 质 量 比对 内在 品 质 的影 响更 大 。干燥 有 烘 干法 、硫 熏 法 和 摊 晒法 。置 烘 箱 或烘房中 8 O ℃烘 1 2一l 8 h的方 法用 得 较 多 ,烘 至饮 片 变 硬 ,手 折 断 裂有 响 声 为止 。烘 干法 对 百 合 多糖 和 总磷 脂 含 量 没有多 大影响 , 但药 材颜 色会变 成深褐 色 , 外 观性状较 差 。 硫 熏 法在 中药 材传 统 加工 时 常 使用 ,熏 硫 后 的百 合容 易 干 燥 ,外观颜 色洁 白 ,可 以杀 菌 、 防霉 , 便 于百合 药材 的贮藏 。 但 熏 硫 后 的百 合药 材 中残 留有 大量 的硫化 物 ,使 药 材 的毒 性增 大 ,且 总磷 脂 、总多 糖 及 总皂 苷 含量 都 明 显 降低 ,故 应弃 用硫 熏法 。摊 晒 的百合 品质 、外观 性 和安全 性都 较好 , 但稍不 注意则 易造成 微生物 超标 。因此 , 产地 加工 时 , 外片、 中 片 、心 片应 分 开盛 放 ,烫 片 时 ,应更 多 关 注百 合 的外 形 质 量 ,烫 片 1 1~ 1 3 mi n为 宜 ,干 燥 时 ,宜 采 用 晒 干 法 。
百合的研究现状
~
的抗 氧化 作用 , 果 发 现 其 可 以显 著 提 高小 鼠心 、 、 组 织 中 硒 结 肝 脑 谷 胱 甘 肽 过 氧化 物 酶 和 超 氧化 物 歧 化 酶 (0 活性 , s D) 提高 肾组 织 中 S D活 性 , 降 低 各组 织 中 L O及 脂 褐质 含 量 。 O 并 P
4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遗 1 F 里 用
:
考
笔
芸 望 [徐lZ 沈忠 .苁和生苁化成和理 等_ 苁 6"豪/祥 连, 肉蓉盐 肉蓉学分药作 ]文:. , 等 l ,  ̄ 邱 k4 ]’r - 的 …
.
’
,
1 9 , 6 8 : 43 952 ()1
:4 l 6
.
‘
。
…
。
综述 报告
百合 的研 究现 状
黄燕萍
( 西壮族 自治 区北海食 品药品检验 所 , 西 北 海 5 6 0 ) 广 广 3 0 0
2 年1第期 0 第 卷8 1 9 0
摘要: 综述 中药百合的栽培 、 采收、 炮制、 化学成分及 药理作用的研 究进展 , 为其进一步深入 开发利用及 资源研究提供参考 。
B kr亦称 “ ae, 湖南百合” 为 白花百合 , , 鳞茎 白色 , 片下部肥厚 , 鳞 上 部尖弯 , 形如龙爪 , 色如象牙 , 故名“ 芽百合” 主产于湖南隆 回 、 龙 ,
邵 东 和 江 西 泰 和 、 载 等地 。 国 药典 规 定 人 药 的 3种 百 合 中 , 万 我 细 叶 百合 主要 分 布 于 东 北 , 生为 主 , 茎 较小 , 场 少 见 ; 丹 和 百 野 鳞 市 卷
’
[】 7 屠鹏 飞
百合致病病毒及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百合致病病毒及脱毒技术研究进展百合是我国重要的观赏植物之一,百合病毒病严重影响了百合观赏和生产。
目前已知的百合病毒包括玉米株矮缩病毒、百合花叶病毒、姬长卫病毒、百合花薄叶病毒、百合斑枯病毒等。
百合病毒的传播主要有昆虫传播和接种传播两种方式。
昆虫传播主要有百合象、白粉蚜、毛茸茸蚜等传播,而接种传播主要是通过人工操作,如嫁接、接穗接种等。
针对百合病毒的脱毒技术主要有热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基因工程法和协同生长技术。
其中,热处理法是最常用的脱毒技术之一,其原理是将带毒百合球茎放置在高温和高湿的环境中进行处理,使病毒失活,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植株死亡率和不稳定性。
化学处理法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对带毒百合球茎进行消毒,如乙醇、漂白粉、过氧化氢等,但该方法对植株健康状况有一定影响。
基因工程法则是通过基因转化技术将抗病基因导入百合,从而使其具有抗病性,但该方法的适用范围有限,目前在应用上还存在技术难题。
协同生长技术是最新开发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利用植物信号分子加速带毒百合球茎的愈伤组织生长,促进植物再生和提高脱毒效率。
随着科技和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百合病毒和脱毒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百合病毒的分类、传播和致病机制,为控制和治理百合病毒提供更有效的手段;二是探究脱毒技术在提高百合生产效益和质量方面的应用价值,并开发新型的脱毒技术;三是研究百合的基因组,寻找抗病性基因,并开展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四是结合植物信号分子和生物体外培养技术,开展协同生长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高脱毒效率。
综上所述,百合病毒和脱毒技术的研究进展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创新、发展,为保障百合生产和观赏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百合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百合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百合为养阴清肺之良药,是中医临床常用之品,药用历史久远,主要含有黄酮类、皂苷类、多糖类等化学成分,具有免疫调节、镇咳祛痰、镇静催眠、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应以临床疗效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临床相关研究,以期加快百合及其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
百合(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 Baker )为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多年生单子叶植物[1],为卷丹百合、细叶百合等品种干燥后的肉质鳞叶,具有养阴清肺、调理脾胃、清热止咳、益气调中等功效,百合鳞茎主要含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以及淀粉、蛋白、脂肪等。
可以食用,亦可作药用,具有极高的营养学和药物学研究价值[2]。
因其丰富的活性化学物质成分带来的广泛的药理作用又能补充多种营养,也被誉为药食两用界的白娘子,既是强身健体的养生类食品,也是养阴润肺的一味中药药材。
1.化学成分然而,百合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观赏性,它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通过检索、查阅大量文献[3-5],深入探究了百合的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发现药用部位的成分活跃度很高,这里重点选取多糖、黄酮、甾体皂苷、镇咳止痰,镇静催眠、调节免疫、抗氧化进行阐述。
1.1多糖百合中含有较多的多糖类物质,其中包括均杂两,大部分为杂混多糖。
百合多糖(Lily-polysaccharide)系从百合植物鳞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混合多糖[6],现已经分离出来有两种纯的百合多糖分别为Lpone和Lptwo。
One提炼出来的含量高达67.9%,是杂多糖中成分最多的物质,另还有较多的糖蛋白、葡萄糖,甘露糖等;two在杂多糖中混合的含量与one相比则较低,出葡萄糖和半乳糖之外还有阿拉伯半糖,其中酸性较强的的半乳糖醛酸含量高达12%。
1.2黄酮为更好地研究和开发天然百合,有业类前辈曾军英、李胜华[7]等对百合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钻研,从中得到了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如:芦丁、槲皮素及槲皮苷、芹菜素、二氢黄酮、甲氧基黄酮等等。
百合致病病毒及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百合致病病毒及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百合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和使用。
百合植物经常感染各种
病毒,其中一些病毒会导致严重的病害和经济损失。
因此,对百合致病病毒和脱毒技术的
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致病病毒的鉴定和检测
百合致病病毒主要包括多途径传播的病毒、蚜传病毒和种子传播病毒。
这些病毒的病
征包括黄化、条纹、皱缩和晒伤等。
鉴定百合致病病毒的一种常用方法是通过电镜观察病
毒颗粒形态和大小。
另外,PCR技术也能够用于病毒的检测和鉴定。
脱毒技术
脱毒技术是指通过消毒、生物除草、组培和化学处理等方法从植物体内去除病毒。
消
毒是一种常用的脱毒方法,通过对百合球茎和器皿进行化学消毒可以有效去除病毒。
另外,组培技术也常被用于百合脱毒,该方法采取外植体培养的方式进行,将无病毒的外植体进
行培养之后与有病毒的植株进行嫁接,获得无病毒植株。
最近研究表明,利用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也可以实现百合的脱毒。
总结
百合致病病毒和脱毒技术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百合的种植和生产提供了重
要的技术支持。
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更
加深入地了解百合致病病毒的机制,开发出更加有效和高效的脱毒技术,为百合产业的发
展增添新的动力。
百合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百合不定 芽再 生系统作 为基 因转化 的受 体材 料具有再 生时 间短 、 转化再 生植 株育性 好 、 外植 体
农 杆 菌某 些 株 系感 染 , 是农 杆菌 潜 在 寄 主 之一 。
Ho h 等 利用 携带 双元 载体农 杆菌 EHAI 1 si O pG1 1 i 2 Hm 转化 百合 花 丝诱 导 的愈 伤 组 织 得 到
转 化 植 株 , 通 过 了 GUS组 织 化 学 检 测 和 反 义 并 P R 检 测 , 是 国际 上 第 一 篇 通 过 农 杆 菌 转 化 法 C 这 获 得 转 基 百 合 的 报 道 。 凶 此 利 用 转 基 凶手 段 改
来 源广等优 点 , 也 存在 嵌 合 体 和不 同基 因型 问 但
然后 再经分化 形 成不 定 芽 的过 程 ; 是胚 状 体 发 三 生途 径 , 即通 过外 植体 直 接 诱 导产 生 胚 状体 或 先
形 成 愈 伤 组 织 , 经 愈 伤 组 织 形 成 胚 状 体 的 过 再
程 。 百 合 的 再 生 能 力 强 , 生 方 式 多 样 , 百 合 ] 再 在
收 稿 日期 : 0 0 0 — 9 2 1 — 7 1 基 金项 目 : 林 学 院 高 层 次人 才 引进 项 目( 8 K 4 ) 榆 0J 0 3 。
1 百 合 遗 传 转 化 再 生 系 统 的建 立
良好 的转 化受体 系统 的建立是进 行遗传 转化 的前 提和 基础 , 而受 体 系 统 的建 立依 赖 于 组织 培 养技 术 。 自 1 5 9 7年 R b E ob 离体培养 百合鳞 茎成 功 以 来 , 合 的 组 织 培 养 技 术 已取 得 显 著 进 展 。 百 利用植 物 组织 培养 技 术进 行 百 合快 速 繁殖 时 , 繁 殖 中间体 的诱导 一 般 可通 过 三 条途 径 : 是器 官 一 发生途 径 , 即通 过外 植 体 腋芽 发 育 和不 定 芽 的产
中药百合的研究进展_杨林莎
中药百合的研究进展杨林莎,孙艳红,方晓艳(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8)关键词:百合;中药;综述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234(2002)01-0074-03 中药百合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为百合科植物卷丹、百合或细叶百合的肉质鳞茎的鳞片,性味甘寒,具有养阴清肺、清心安神之功。
用于治疗阴虚久咳、虚烦、失眠等症。
百合既可供药理作用还可作为保健食品,为药食共用之品。
近年来对百合的研究除了品种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方面上,还涉及到了百合的细胞学、分子学以及种植栽培和保健食品开发等方面[1],现在就对百合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1 中药百合的品种考证1.1 本草考证黄胜白、李卫民等指出我国目前南方各省产的百合是卷丹而不是百合,并区分了野百合(农吉利)和大百合(洋百合);豆科野百合植物野百合与百合的野生种是同名异物,不可以作为百合入药,百合科大百合属、假百合属、豹子花属与百合属虽亲缘关系很近,但成分是否相同未经确认,同时未经药理、临床证实也不宜作百合入药,目前我国不少省区栽培和收购的百合属植物不是百合而是卷丹,从药理结果看,卷丹的药效优于百合,卷丹应作为百合的首选药[2]。
1.2 生药学鉴定李卫民等应用聚类分析法对百合的L值(完整鳞叶最长值与最短值之比)进行分类并测定其气孔指数,从测定结果可以看出基本上有两大类,即上表皮气孔指数小于下表皮气孔指数的卷丹和上表皮气孔指数大于下表皮气孔指数或与之相近的百合[3],后来又对中药百合的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说明卷丹是百合属其它植物进化品种,细叶百合与川百合、百合与麝香百合的形态学与细胞学结果一致[4]。
任东涛等对萌发百合花粉中原肌球蛋白进行免疫鉴定及免疫荧光定位,揭示植物中不仅存在着原肌球蛋白,而且有着与动物中的相似的免疫学特性[5]。
朱广廉等从兰州百合花粉管中分离纯化大量生殖细胞和精细胞,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细胞中的蛋白组分没有显著差异[6]。
百合花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前沿
百合花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前沿百合花(Lilium)是一类美丽的花卉,被广泛种植和欣赏。
除了其引人注目的花朵外,百合花还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生物学特征,使其成为植物学家和遗传学家的研究对象。
功能基因组学是一门综合利用遗传学、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手段研究生物体基因组功能的学科。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百合花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揭示了其生物学特性和潜在应用价值。
首先,百合花的基因组已经被全面测序,并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参考基因组。
通过测序和组装百合花基因组,研究人员可以准确地了解其基因数量、基因结构、基因间的关系等重要信息。
这为进一步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基于百合花基因组数据,研究人员还可以挖掘出一系列与百合花特有性状相关的基因,如花色、花形、芳香物质的合成等。
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植物育种和花卉产业的改良提供宝贵的遗传信息。
其次,百合花的转录组数据揭示了其基因在不同组织和生长阶段的表达模式。
百合花是一个多细胞生物,不同组织和器官之间的功能和特性差异巨大。
通过对不同组织和生长阶段的转录组分析,研究人员可以揭示百合花基因在形态发育和生理功能调控中的潜在作用。
这为深入理解百合花的生命过程和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此外,百合花转录组数据还可以用于亚细胞定位、代谢通路预测、基因家族分析等研究方向,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百合花基因组功能的认识。
在百合花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随着新兴技术的应用,如单细胞测序、多组学数据整合等手段的发展,研究人员可以更加全面地分析和解读百合花基因组的功能。
特别是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出现,可以帮助揭示不同细胞类型的转录组特征,进一步了解百合花不同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差异,以及相应基因调控的机制。
此外,多组学数据整合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通过整合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等多组学数据,可以更深入地研究百合花的功能和调控网络。
百合花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百合花的生物学特性,还为其潜在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百合致病病毒及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百合致病病毒及脱毒技术研究进展百合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病毒病在百合生产中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病毒病可以严重损害百合的生长和产量。
过去几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寻找有效的脱毒技术,以减少病毒病在百合中的传播和危害。
以下是百合致病病毒及脱毒技术研究的一些进展。
一、百合致病病毒的主要类型百合致病病毒主要分为单病毒种和混合病毒种。
单病毒种主要包括百合花叶病毒(Lily symptomless virus,LSV)、百合侧枝病毒(Lily symptomless virus,LSV)和百合花嵴病毒(Lily symptomless virus,LSV)等。
混合病毒种则是由多种单病毒种的混合感染所引起的。
二、病毒传播途径病毒在百合中传播的主要途径包括种球、昆虫和种子三种途径。
种球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种球表面的病毒很容易通过接触传播给新生芽。
昆虫传播也是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特别是蚜虫、螨虫等有害昆虫。
种子传播是相对较少的途径,但它在混合病毒种的传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 稭脱毒:稭脱毒是一种通过培养百合种球来鉴定病毒感染的方法。
将百合种球从感染的植株中分离出来,然后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观察是否出现病毒症状。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只适用于某些感染轻微的病毒种。
2. 病毒检测技术:病毒检测技术主要包括RT-PCR、ELISA和西方印迹等。
这些方法可以检测病毒的存在和种类,为脱毒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3. 热水处理法:热水处理是一种常用的脱毒方法,通过将种球浸泡在高温水中一段时间,可以有效地杀灭种球表面的病毒。
高温处理可能对种球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控制。
4. 组织培养法:组织培养是一种利用无菌条件培养植物组织来脱毒的方法。
将种球分离出单个芽,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培养出无病毒的植株。
这种方法脱毒成功率较高,但操作较为复杂。
5. 化学药剂处理法:化学药剂处理法是一种通过使用化学药剂来杀灭病毒的方法。
常用的药剂有硫酸铵、过氧化氢和磺胺嘧啶等。
百合致病病毒及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百合致病病毒及脱毒技术研究进展百合(Lily)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也是许多人喜爱的花卉之一。
近年来百合致病病毒成为了制约其生长与观赏价值的重要问题,给百合种植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研究百合致病病毒及脱毒技术的进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百合种植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百合致病病毒的种类及特点目前已知的百合致病病毒主要包括百合花叶病毒(Lily symptomless virus,LSV)、百合花叶环斑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V)、百合花叶褪绿病毒(Lily mottled chlorosis virus,LMoCV)等。
这些病毒在百合上引起不同的症状,包括叶片变黄、花叶变色、花叶环斑等,严重影响了百合的生长和观赏价值。
研究表明,这些病毒主要通过媒介昆虫传播,如蚜虫、蓟马等,也可以通过接种传播,对百合的感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危害性。
有效控制这些病毒的传播和感染对于百合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百合脱毒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百合致病病毒的侵害,研究人员积极探索各种脱毒技术,以期减轻病毒对百合种植业的影响。
这些脱毒技术主要包括体细胞突变、组织培养脱毒、热疗法、化学药剂处理、基因编辑技术等。
1. 体细胞突变:体细胞突变是指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发植物体细胞的DNA发生突变,以获得对病毒抗性的植株。
研究人员通过辐射、化学诱变等方法诱发百合组织细胞产生突变,筛选出对病毒具有抗性的突变体系。
2. 组织培养脱毒:组织培养脱毒是利用百合离体组织培养技术,通过适当的营养培养基和生长调控剂,诱导百合组织细胞分化、增殖、再生,筛选出对病毒具有抗性的组织细胞系。
这种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对病毒抗性的植株。
3. 热疗法:热疗法是指将受感染的植株经过一定温度和时间的高温处理,以杀灭病毒或降低病毒的含量。
研究表明,对百合进行适当的热疗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病毒的感染率,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食用百合研究进展及展望
2020.05的表层土,弄碎后去除植物残根、瓦砾,添加10%草木灰、10%棉籽壳、2%过磷酸钙、0.2%尿素、3%石灰粉、1%食盐,拌匀后喷500倍液百菌清和1500倍液敌敌畏,覆盖薄膜密封2天,充分透气后使用。
5.2灌水要求可用水泵抽取地下水或其他清洁的水,从畦一端漫灌,直到畦内充分渗透,并让水在畦内保持12小时(若是出过菇的袋子,易上漂,可在水渗透下后再按平)。
经漫灌,一部分覆土可能下沉(因灌水覆土会下落,从而致表面覆土不均匀),待畦内水渗透完后,再撒一层土并扫平,然后洒泼营养水(营养水通常由2%尿素、0.2%硫酸镁、0.2%锌,及微量的恩肥、高美施,或其他生长素、复合肥组成),使新撒土湿而不陷,表皮稍干后能粘起。
5.3高产原理常规法生产平菇,制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头潮菇损耗的水分、养分较多而之后补充困难,菌丝易老化,难以出好第2、3潮菇。
采用该技术,每采一潮菇可灌一次营养水,使菌丝体相对保持养分、水分充足,可延长菌丝活力和出菇期。
覆土灌水后1周,新生菌丝把整畦菌袋联结为一体,在出菇、生长过程中,土壤不断补给菌丝体养分、水分,所以在出第2、3潮时菇体仍然肥大、鲜嫩,后劲较足。
由于棚内相对湿度适宜,遮阳良好,从小菇蕾形成到成熟采收,长菇环境就像潮湿的林荫地一般,克服了常规栽培空间湿度难以控制和菌袋难以补给养分、水分的弊端,加上微肥、生长素可以随灌水渗入土壤,便于菌丝体吸收利用,所以能实现稳产高产、优质高效。
6采收番茄从开花至果实成熟,早熟品种需40~ 50天,中晚熟品种需50~60天。
平菇2月上旬接种,3月上旬出菇,4~5天采菇1次,可采3~4茬菇,4月中下旬采收结束。
1引言食用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球根草本植物,是以食用其鳞茎为主要目的的一类百合。
百合原产于亚洲东部的温带地区,这些地区广布野生百合。
在我国境内,从长白山区到云贵高原,在海拔200~3200m范围内,都有野生百合的踪迹,可以说是野生百合资源分布最广的国家,百合遍及从南至北的26个省区。
百合连作障碍成因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百合连作障碍成因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作者:赵信林宁甲兴胡清湘肖六军龙松华邱财生高帅帅吴智敏邱化蛟来源:《南方农业学报》2023年第06期DOI:10.3969/j.issn.2095-1191.2023.06.016摘要:百合是一种集食用、药用、观赏价值于一身的重要经济作物,但百合种植存在严重的连作障碍,威胁着百合收获物的产量和品质。
绿色有效地防控连作障碍可降低百合生产成本并保证百合产品的安全利用,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百合种植连作障碍成因及相应的防控技术。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百合连作障碍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连作导致的土壤性质恶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病原菌化及百合自毒物质逐年积累是百合连作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
当前应对百合连作障碍的方法主要涉及选用耐连作百合品种、轮作和间套作、土壤熏蒸消毒、土壤强还原处理、应用微生物制剂及其他绿色土壤调理剂等。
针对我国百合生产中存在的耐连作百合品种缺乏,各种新型连作障碍常规消减技术还需进一步验证安全性、提高效果及降低成本,以及当前百合生产受耕地资源限制严重等问题,提出培育耐连作百合品种、提高连作障碍防治技术效果和降低相关成本及实现治理技术安全无害化是未来应对百合连作障碍的主要攻关方向。
关键词:百合;连作障碍;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567.239;S6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191(2023)06-1753-09Causes and control techniques for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s of lily: A reviewZHAO Xin-lin1, NING Jia-xing2, HU Qing-xiang2, XIAO Liu-jun3, LONG Song-hua1, QIU Cai-sheng1*, GAO Shuai-shuai4,WU Zhi-min1, QIU Hua-jiao1*(1Institute of Bast Fiber Crops/Center for Southern Economic Crops,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angsha, Hunan 410205, China; 2Longhui County Bureau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Shaoyang, Hunan 422200, China;3Guiyang County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 Chenzhou, Hunan 424400,China;4Hunan Institute ofMicrobiology,Changsha, Hunan 410009, China)Abstract:Lily is an important cash crop with high edible,medicinal,and ornamental values,however,there are often serious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s (CRO) in lily cultivation,whichthreate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lily harvest. Green and effective preventing techniques of CRO can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of lily and ensure the safe use of lily products. Therefore,it is very necessary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CRO of lily and develop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ies. Herein, the rec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studies on CRO of lily were review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gradation in soil properties,soil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increase,and the gradual accumulation of autotoxic substances were the main causes of CRO of lily. At present,the methods to deal with CRO of lily mainly involved the selection of CRO-resistant lily varieties,crop rotation and intercropping,soil fumigation and disinfection,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application of microbial preparations,and other green soil conditioning agents. However,the CRO-resistant lily varieties are severely lacking in China,and the various new preventing techniques of CRO still need to further verify the safety,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and reduce the cost, and at present, lily cultivation is still restrained heavily by the lack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Aiming at such problems,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 should be cultivating CRO-resistant lily varieties,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preventing techniques of CRO,reducing the related cost,and realizing the safety and harmless management technologies in the future.Key words: lily;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s; control techniques; reviewFoundation items: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42107018);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ject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AAS-ASTIP-IBFC)0 引言百合是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 L.)植物的统称,具有较高的观赏、食用和药用价值(胡兆东等,2022;杜方,2023)(图1),是极具地方特色的重要经济作物,如湖南的龙牙百合和甘肃的兰州百合。
百合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织培养中普遍采 用的外植体 。另外 , 用 鳞茎盘 、 种子 、 花 瓣作外植体 的也 都有 相关研 究 。张立等[ 4 对香 水 百合 的组织培养主要 以鳞茎为外植体 诱导再生植 株 , 另外还 对叶片 、 花柄、 花托、 子房、 花 丝等 外植 体 进 行 了研 究 。 潘佑找等[ 5 以兰州百 合 的鳞 片、 叶片 、 根 的不 同部 位为 外植体进行再 生植株 的培养 , 发现不 同外植体不 同部位 分化能力存 在差 异 , 其差 异 由强 到弱 为 : 鳞片 >根 > 叶 片, 同时鳞 片不 同部 位 的 分 化 能力 由 强 到 弱 为 : 下 > 中>上 , 叶片不 同部位 的分化 能 力 由强到 弱为 : 叶 片基 部> 中部>叶尖 , 根 的不 同部位 分化 能力 由强 到弱 为 : 根基部>根尖 >根 中部 。付娜 等[ 6 以龙 牙百 合珠 芽为 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 , 发现不 同珠芽 处理方式对 不定芽 诱导及成活率有 影响 , 以整个珠 芽为外 植体 时 , 成 活率 最高 , 但诱导 的不定 芽数 量较少 , 单 瓣珠 芽基 部诱 导 的 不定芽数量最 多。 1 . 2 外植体的灭菌
北 方 园艺 2 0 1 3 ( 1 4 ) : 1 9 3 ~ 1 9 5
・ 专题 综述 ・
百 合 组 织 培 养 研 究 进 展
周 春 华 ,尤 超 ,陈 凝 华
( 1 _ 扬 州 大学 园 艺与 植物 保 护学 院 , 江苏 扬州 2 2 5 0 0 9 ; 2 . 如 皋花 木 大世 界有 限公 司 , 江苏 如皋 2 2 6 5 5 3 )
百合属花丝 、 叶片 、 鳞 片、 茎段、 根 是 目前百 合属 组
第 一作 者简 介 : 周春 华 ( 1 9 7 4 一 ) , 男, 博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现
百合的生理生态研究进展
百合的生理生态研究进展百合是一种常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被广泛种植和观赏。
它属于百合科百合属,包括许多种类和变种。
百合具有独特的花朵结构和华丽的花色,因此备受喜爱。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百合的生理生态研究不断取得进展,深入探索了其生长、开花、适应环境的机制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百合的生理生态研究的一些重要进展。
首先,百合的生长和开花机制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通过对百合的生长习性的研究,我们了解到百合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适应力。
百合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温度、土壤湿度等。
研究发现,光照是百合生长和开花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宜的光照条件可以促进百合的生长和开花,而过强或过弱的光照则会抑制百合的生长和开花。
此外,温度和土壤湿度也对百合的生长和开花起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者发现,百合对温度和湿度的适应性较强,能够在较低或较高温度下生长,并通过调节水分摄取来适应不同湿度的土壤环境。
其次,百合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百合具有较强的自繁殖能力和生物防治作用。
研究表明,百合的花粉和花药中富含有丰富的花粉和花药所含有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有益物质,这些物质对激发花粉的发芽和萌发具有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百合还能够吸收一定量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氨气等有害物质,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此外,百合根系中的微生物群落也具有很强的抑制细菌和真菌的作用,能够保护百合免受土壤中的病原体的侵袭。
另外,对百合的繁殖机制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百合具有繁殖的多种方式,如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主要是通过花粉和卵子的结合来进行的,而无性繁殖则是通过分株、离体培养和组织培养等方式进行的。
研究发现,百合的繁殖受到基因型、环境条件和生长阶段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百合的遗传多样性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通过对百合种群的遗传分析,研究者发现不同百合品种之间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并且百合的遗传多样性与其适应性和繁殖能力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合快速繁殖研究进展陈静,陈玲,陈秋燕,陈伟强,陈燕云(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09生物技术第一组)摘要:百合是一种极具观赏和药理价值的重要野生花卉。
根据该植物的繁殖特点,综述了国内外对百合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百合快速繁殖综述百合( L ilium .spp)是当前著名的观赏花卉之一,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切花之一。
我国是世界百合种质资源的分布中心,约有47个种、18个变种,占世界百合属总数的一半以上。
其中36个种、15个变种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种类。
百合除具有观赏价值外,大多数可以食用、药用,是上等的滋补佳品。
中药百合中含有皂苷、生物碱、多糖、磷脂、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淀粉和大量微量元素等化学成分[1]。
中医认为,百合性味甘寒,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之功效,用于治疗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和精神恍惚等症[2]。
现代医学认为,百合多糖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抗肿瘤、抗疲劳、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的特性[3]。
百合既可入药又可作为保健食品,为药食共用之品。
但由于人类、非人类的影响,使一些分布地区窄或生态适应性弱的百合种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传统的百合繁殖方法主要采用常规分球、分珠芽鳞片扦插、鳞片包埋等。
但采用这些方法繁殖,繁殖系数较小,特别是经多代分殖以后,常造成种性退化,甚至病毒积累,影响百合的产量和质量。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能够迅速去除病毒和更新品种,加快了百合的快速繁殖速度,缩短了百合的生育周期。
在百合杂交育种中也存在着基因库贫乏、种间杂交不亲和等局限性,而组织培养中的胚培养、花药培养等技术则可克服这些弊端。
因此,利用组织培养百合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
1 一般繁殖过程1.1无菌材料的建立取百合鳞茎流水冲洗1~3 h,取出加入10%的84消毒液浸泡20 min,取出后加入0·1%升汞浸泡10 min,最后用重蒸馏水冲洗5次。
1.2.2脱毒苗的获得及百合的病毒检测用上述消毒后的材料在无菌的条件下在显微镜下找出大小为0·2~0·3 mm的茎尖分生组织,并把剥离的茎尖分生组织接种到MS+ BA1·0+ KT0·5+NAA0·1培养基上,诱导出再生植株。
培养条件:培养温度为(25±1)℃,光照强度为1 500 ~2 000 lx,光照时间为10~16 h。
1.2.3病毒检测1.2.3.1材料试管苗时期的百合脱病毒苗和对照苗的叶片。
1.2.3.2方法茎尖分化成苗,长至5~6 cm高,采集叶片进行病毒检测[4]。
供试叶片低温(-18℃)下解冻;1·5倍体积0·1 mol/L PBS(含2·5%戊二醇,10%氯仿,pH=7·4)匀浆2 min,过滤;滤液加入10%正丁醇,匀浆1~2 min, 4℃下10 000 r/min离心20 min;上清液加入6%PEG6000和0·1 mol/LNaCl充分溶解,10 000 r/min离心20 min;沉淀用0·2 mol/L PBS悬浮至4·0~6·0 mL; 2%磷钨酸(pH=6·8)负染色2 min,电镜(HITACH-7 000)下观察,每个样品做3个铜网,每个铜网至少取20个不同视野检测病毒,并以未脱毒的样品作为对照,以确定脱病毒的效果。
通过在电镜下反复观察检测,确定有10个样品脱病毒彻底,将作为今后提供无病毒优质种苗的原种苗。
1.3百合快繁体系的建立1.3.1无菌材料的建立取百合鳞茎,流水冲洗1~3 h,取出加入10%的84消毒液浸泡20min,取出后加入0·1%升汞浸泡10 min,最后用重蒸馏水冲洗5次。
接种到培养基上。
1.3.2丛生芽诱导培养基筛选采用MS培养基,考虑BA(0·5, 1·0, 1·5, 2·0 mg/L 4种浓度)、IAA(0·2 mg/L)、PP333(1·0,2·0, 4·0, 6·0 mg/L4种浓度)、KT(1·0 mg/L)四种激素,每批试验处理10瓶,每瓶接种4棵,记录芽数包括顶芽腋芽,30~35 d观察结果并记录。
1.3.3生根诱导培养基筛选取高约1·5 cm带有2个节的无菌苗接种于添加ABT(生根粉),BA, NAA(a-萘乙酸)3种不同生长素浓度的1/2MS培养基上,培养25 d,记录生根率、根长、平均根数及根粗细情况。
2 外植体的研究目前,百合植株的不同部位均可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繁育出新个体并进行快速繁殖。
如,鳞片、根尖、叶片、子房、种子、花梗、花瓣、花柱、花丝、花药、胚、腋牙、牙尖、珠牙等。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已培养成功用于观赏的百合种和品种有100多种[5]。
最早Dobreaux 等首次用纯百合(L.Candidum)的花蕾成功诱导出小鳞茎。
程治英等对30多种或品种的百合进行组培,结果证实:不同品种、不同部位、不同产地的分化能力不同;由花柱或花梗培养的小苗,虽然其鳞茎不大,但从移栽到开花的时间大大缩短,如麝香百合杂种系花柱培养的试管苗从移栽到开花的时间只需半年多的时间[6]。
Nhut等用百合的花梗、花柱、子房、雌蕊等外殖体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花托最易成活,芽的诱导率最高。
屈云慧等对100个国内外引进的百合品种的鳞茎或小鳞片进行了组培,发现:增殖能力是亚洲百合杂种系>麝香百合杂种系>东方百合杂种系[7]。
常用的6-BA浓度为0.4~2.0mg/L;适量的NAA对成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常用浓度为0.1~0.5mg/L[8-9]。
王刚等[10]报道,对于兰州百合,BA浓度在0.7~1.0mg/L之间,NAA浓度相应地在0.07mg/L和0.20mg/L时有较好的芽诱导率;对于野百合,BA浓度在0.4~0.6mg/L之间,NAA浓度相应地在0.1~0.5mg/L时有较好的芽诱导率。
3 不同器官分化能力研究目前,百合离体培养大部分以鳞片作为外植体[11-13],也有以花丝[14-15]、花药[16]、子房[17]作为外植体取得成功的报道。
3.1 以花丝为外植体时的丛生芽分化情况花丝的分化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并且分化所需时间较短。
接种15 d后花丝的切口处开始膨大,颜色由原来的淡黄色或者白色逐渐转为绿色,切口两端翘起;接种25 d后,花丝的切口周围形成一团团外突的愈伤组织;接种45 d后,愈伤组织迅速增多,并在愈伤组织团上产生芽,有时还会同时形成根。
在不同的激素配比中,花丝的诱导以6-BA 0.5mg/L+NAA 0.5mg/L的效果最好,分化率高达68. 2%;其次是6-BA 1. 0 mg/L+NAA0.5mg/L,分化率达到50.0%。
3.2以花柱为外植体时的丛生芽分化情况花柱的分化率仅次于花丝,分化所需时间不长。
接种15 d后,花柱的切口处开始膨大,颜色逐渐由淡黄色转为黄绿色;接种45 d后,愈伤组织迅速增多,并开始在愈伤组织团上产出芽。
在不同的激素配比中,6-BA 1.0mg/L+NAA 0.5mg/L的效果最好,分化率达到53.8%;6-BA0.5mg/L+NAA 0.5 mg/L的效果也较好,分化率达到45.5%。
3.3以子房为外植体时的丛生芽分化情况子房的分化率虽然不高,但是分化所需的时间最短。
接种25 d后,在子房的切口处直接产生芽而不产生大量的愈伤组织;接种45 d后,已分化出大量丛生芽。
不同激素配比的诱导效果相差不大,均能诱导分化,分化率达33·3% ~40·0%。
3.4以花瓣为外植体时的丛生芽分化情况花瓣的分化率较低,只在激素配比为6-BA 1.0mg/L+NAA 0.5mg/L时能诱导出芽。
分化所需时间较长,接种45 d后花瓣中脉的切口处出现圆球形淡黄色的愈伤组织,继续培养60 d后才长出芽。
3.5以花托为外植体时的丛生芽分化情况花托的分化率较上述花器官更低,而且分化所需时间较长。
接种45 d后花托的切口处长出圆球形淡黄色的愈伤组织和芽点。
在不同的激素配比中,只有6-BA 1.0mg/L+NAA 0.5mg/L能诱导出芽。
3.6不同花器官及不同激素组合诱导丛生芽分化情况的比较不同部位的丛生芽分化率依次为:花丝>花柱>子房>花瓣>花托>花药。
激素配比为6-BA 1.0mg/L +NAA 0.5mg/L的MS培养基较适合诱导花器官各部位丛生芽分化,其次是6-BA0.5mg/L +NAA 0.5mg/L的MS培养基。
4 培养基的研究用于百合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主要是MS培养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激素的种类、浓度以及不同的配比组合对百合不定芽的诱导、继代增殖与分化起着主导作用。
在百合的组织培养过程中,BA和NAA配合使用有利于提高诱导率,适宜浓度的BA和NAA搭配可使诱导率高达100%。
在以鳞片为外植体的培养中,若激素搭配适当可直接由鳞片诱导生出小鳞茎芽而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18]。
虞泓[19]利用大百合鳞茎、鳞片,分化培养基:MS+3mg/L 6-BA+0.1mg/L NAA+3%蔗糖,生根培养基:MS+2mg/L 6-BA+0.5mg/L NAA+3%蔗糖,成功的培育出了百合组培苗。
将试管苗移入消毒过的基质(腐叶土2份+生黄土l份)上,试管鳞茎成活率可达100%,试管苗成活率也在90%以上。
路艳等[20]以大百合的鳞片为外植体材料进行组织培养植株再生技术研究,通过正交设计、全面组合设计,确定植株再生的可能途径以及适宜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大百合组培苗移栽以1/5锯末+1/5珍珠岩+3/5腐殖土的基质为最好,移栽成活率最高可达80%,不同季节对试管苗进行移栽,以春季4月份移栽成活率最高,为83.72%。
5 长根的研究王爱勤等研究表明,组培苗的根长至1~1.5cm左右,经开瓶炼苗后可移植到蛭石加草炭土上,保持70℅相对湿度,60℅自然光,成活率可达80℅以上,铁炮百合的组培苗有些移植到大田的当年即可开花[21]。
根长范围在1~1.5cm内的苗适应性强,生长快,生命力旺盛,适应期短,根、叶的生长量大,有利于幼苗入土;而根系较长的幼苗,刚从瓶内出来长得很旺,但它的生长旺盛势已过,适应力降低,抗力性差,环境稍有不适宜,就易造成根系的损伤和腐烂,从而影响整个幼苗的生长[22]。
一般的生根培养基用1/2MS培养基,并附加0.5~1.0mg/L的NAA,或附加0.25mg/L的IBA,或附加1.0mg/L的IAA。
袁芳亭[23]研究麝香百合发现,在生根培养基中再添加10.0mg/L的多效唑有促进生根和壮苗的作用;同时他们认为当试管苗长到1cm时移植到珍珠岩基质易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