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庆礼仪文化
中国传统风俗礼仪_礼仪知识_

中国传统风俗礼仪“风俗”是中国传统社会大众生活文化特性的词语概括,在传统风俗观下,“风俗”是风与俗的合成词。
“风”强调风土等自然地理条件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俗”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社会生活模式。
那么,我国的文化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中国传统风俗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中国传统风俗礼仪【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
又称元旦、元正、新春等。
民间有贴、舞龙灯、发压岁钱、拜亲访友、吃团圆饭等习俗。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夜,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这天要点灯、放灯,所以又称“灯节”。
除赏花灯外,吃元宵是重要习俗之一。
【清明】民间传统节日。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端午】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端阳、重午、重五。
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中秋】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团圆节。
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重阳】民间传统节日。
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除夕】民间传统节日。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
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
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天。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少女节或七夕。
【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
【坐向】大堂上坐北朝南的位置为尊,内室靠西面东位置为尊。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项王、项伯东向坐。
亚文南向坐”。
这里的“南向坐”的位置最尊贵,“东向坐”也是比较尊贵的位置。
【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礼节,多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主持。
在泰山顶上祭天为“封”,在泰山脚下祭地曰“禅”。
国庆节的传统习俗与民间文化

国庆节的传统习俗与民间文化国庆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的国庆日。
每年的十月一日,全国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人们欢聚一堂,共庆祖国的繁荣和昌盛。
这个节日不仅彰显了整个国家的团结和凝聚力,也展现出独特的传统习俗和民间文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国庆节的传统习俗与民间文化,以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些重要的文化遗产。
1. 升旗仪式每年的国庆节,全国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升旗仪式。
早晨,人们会聚集在广场或者其他开放场地,听着嘹亮的国歌声,目睹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这标志着一个新的国庆节的开始,也象征着国家的独立和强大。
升旗仪式是国庆节最重要的传统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以肃穆的态度向国旗致敬,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敬意。
2. 游园活动国庆节期间,人们喜欢出门游玩,特别是去公园。
公园里的游乐设施、绿树成荫的草地以及丰富多样的娱乐项目都吸引着大家的注意。
人们会带着家人或者朋友一起度过愉快的时光,放松身心,享受节日的欢乐氛围。
此外,一些公园还会组织各种文艺表演和民间活动,让人们更好地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3. 赏国庆花灯花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庆节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国庆节期间,各地都会举办花灯展览。
这些艺术精美的灯饰以各种形状和主题展现在公众面前,吸引了无数游客。
人们可以欣赏到不同风格和造型的花灯,如龙灯、舞狮灯、冰灯等。
同时,一些花灯还带有寓意,通过灯的形状和图案来表达幸福、吉祥和繁荣的祝福。
4. 吃传统美食国庆节期间,人们除了庆祝外,还离不开美食的陪伴。
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国庆美食,例如中式糕点、烤肉、鱼生等。
人们会和家人或者朋友一起品尝这些美食,共享团圆的喜悦。
此外,国庆节也是一年中最佳的赏月时刻,人们会在赏月的同时品尝月饼,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5. 观看阅兵仪式国庆节期间,位于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会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这是国庆节最高规格的活动之一,也是展示国家军事力量和国家形象的重要场合。
传统节日的节庆习俗与礼仪规范

传统节日的节庆习俗与礼仪规范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些节日中,丰富多彩的节庆习俗和严格的礼仪规范流传至今,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本文将介绍一些传统节日的节庆习俗和礼仪规范。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球华人最盛大的节庆活动。
春节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为期15天,是中国人民迎接新年的时刻。
在这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节庆习俗和礼仪规范。
首先,家家户户会进行大扫除,把旧年的烦恼和不祥之气扫除干净。
清洁整齐的家庭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好运的到来。
其次,贴春联是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春联通常由对联组成,对联一般有四句句式完整、意义丰富的诗句,体现了美好的愿景和祝福。
贴春联有助于营造喜庆祥和的氛围。
除夕夜,全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享年夜饭。
这一顿饭通常非常丰盛,有各种传统美食,如饺子、鱼、汤圆等。
人们相信这顿年夜饭能带来团圆和幸福。
除夕夜还有拜年的传统,即走亲访友,互相祝贺新年快乐。
人们会给长辈、亲友拜年,并送上红包。
拜年时需要注意不要践踏门槛,以示尊重。
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也是全家团聚共庆的日子。
这一天,人们会点亮彩灯,吃元宵和猜灯谜。
元宵寓意着团圆和美好的未来,猜灯谜则增加了乐趣和智慧的元素。
清明节是中国人民祭祖扫墓的传统节日。
人们在这一天会前往祖先的墓地,瞻仰墓碑,扫墓祭拜。
这一节日体现了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清明节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踏青郊游。
人们会在这一天选择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与家人或朋友一同踏青、野餐,享受春天的美好。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称为月夕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品尝月饼,并进行一系列的节庆习俗和礼仪规范。
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人们会在中秋之夜,团聚在一起,赏月品茗,表达家庭团聚和思念的情感。
中秋节还有赏桂花、插艾叶、猜灯谜等传统习俗。
赏桂花代表着美好和吉祥,插艾叶则寓意着祛病驱邪。
猜灯谜是一种富有智力与趣味的游戏,也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国庆节的传统习俗与民俗文化

国庆节的传统习俗与民俗文化国庆节是中国人民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每年的10月1日,全国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设立的,也是展示中国传统习俗与民俗文化的重要时刻。
本文将从传统习俗和民俗文化两个方面来探讨国庆节的独特魅力。
一、传统习俗1.升国旗仪式:每年的国庆节,各地都会在黎明时分举行升国旗仪式。
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人们高唱国歌,庄严宣誓,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之情。
2.游园活动:国庆期间,公园成为人们欢庆节日的热门去处。
人们穿着节日盛装,结伴而行,欣赏美丽的花景,品味传统的景观,并与家人朋友一同欢度美好时光。
3.观看阅兵式:阅兵是国庆节的一大重头戏。
每逢十月一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隆重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这是对军人的庄重致敬,也是整个国家壮丽形象的展示。
4.放飞孔明灯:在一些地方,人们会放飞孔明灯以表示对国家繁荣富强的期盼。
孔明灯升空时,象征着人们的愿望和祝福上升到天空,传达对国家幸福和美好未来的期望。
二、民俗文化1.传统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表演形式,也是国庆期间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动。
人们身穿龙狮服装,舞动着灵动的龙身,表演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和节奏,寓意着国家的吉祥和喜庆。
2.民族民间艺术表演:国庆期间,各地都会举行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艺术表演,如腰鼓、狮舞、杂技等。
这些表演形式展示了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让人们领略到不同地域的独特艺术风采。
3.传统手工艺品展览:国庆期间,人们还可以欣赏到各种传统手工艺品展览。
这些手工艺品融合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4.传统美食品尝:国庆期间,人们还可以品尝到各种传统美食。
例如,月饼是国庆期间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人们会聚在一起品味这种独特的中秋美食,寓意团圆和幸福。
总结起来,国庆节作为中国重要的节日,传承了许多传统习俗和民俗文化。
这些传统习俗和民俗文化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深厚底蕴。
中国民俗礼仪大全

中国民俗礼仪大全中国素来是礼仪之邦,坐立行走都有一整套的规矩。
民谚云: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一个举止优雅,待人礼貌的人,不管在什么场合下,都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观念的改变,导致很多人丧失了基本的礼仪常识。
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下中国民间民俗礼仪大全,希望通过中国礼仪文化的学习,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1.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2.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3.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
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
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
子推便隐居山中。
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
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
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
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4.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5.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间习惯与礼仪规范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间习惯与礼仪规范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每逢传统节日,民间习俗和礼仪规范成为了庆祝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中国几个著名传统节日的民间习惯和礼仪规范,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农历新年之际庆祝。
在春节期间,人们有许多传统习俗。
首先是贴春联和贴窗花。
春联一般写有祝福和吉祥的词语,贴在门上或门框上,寓意着迎接新年的好运。
窗花则是中国特色的纸艺品,用以装饰窗户,让家里更加喜庆。
其次是走亲访友,互相拜年。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穿上盛装,前往亲戚朋友家拜年祝福,肢体表达尊敬和喜庆,一般会互相收到红包,期望带来好运和财富。
另外,在家庭中,一般会吃团圆饭,并进行一系列的民俗活动,比如燃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扫墓祭祖的重要时刻。
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清理墓地,烧纸、烧香,缅怀逝去的亲人。
此外,清明节还有踏青和插柳的习俗。
踏青即出门游玩,人们会选择离城市较近的郊野或者风景区,参观名胜古迹,欣赏春天的美景。
而插柳则是一种在清明节期间插柳枝以祈求顺利和平安的活动。
端午节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屈原》,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在这一天,人们有许多独特的传统习俗。
首先是划龙舟比赛。
龙舟是一种长长的木船,形状像龙,人们组成队伍划船,以纪念寻找屈原的时候船上的人们划船走迷失方向的情景。
此外,人们还会包粽子,吃粽子。
粽子是用糯米、红枣、豆沙等原料制成的一种传统美食,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八月十五,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人们会欣赏月亮、赏月,并且吃月饼。
月亮是中秋节最重要的象征之一,代表团圆和幸福。
人们会一家人一起出门赏月,或者在家中围坐观赏。
赏月的同时,人们会品尝月饼。
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有各种不同的馅料,包括豆沙、莲蓉、五仁等。
节庆礼仪文化

节庆礼仪文化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节庆礼仪文化一、节庆礼仪节庆礼仪的定义:关于节日和庆祝日的礼仪,我们简称节庆礼仪。
节庆礼仪的特点:简而言之,节庆礼仪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它的。
它有规定的时间,比如作为中国人,大家都熟烂于心的八月十五中秋、九九重阳、正月春节。
第二,我们注意到节庆礼仪,它有非常明显地,绝大多数节庆来自民族习俗、来自宗教习俗,礼仪的一个出处就来自于习俗,古人讲,礼出于俗而俗化为礼。
很多礼仪其实是来自于约定的习俗。
节庆礼仪的习俗性很明显。
比如中国人过大年初一,要走亲访友,拜年,吃年夜饭,诸如此类,这个习俗性很强。
第三,最后一点,我们看到节庆礼仪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这个礼仪的习惯是不太一样的。
节庆礼仪的内容:具体来讲,我们学习节庆礼仪要讲什么呢礼仪专家金正昆教授提出节庆礼仪其实可以概括为七个字,衣、食、住、行、访、谈、送。
一)、一般性节庆礼仪下面我们举一个遵循现代礼仪的节日期间拜访的例子来和大家一起了解以上七个字的含义。
第一个方面,我们来谈谈,你做客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实际上是联络老朋友,结交新朋友一个非常常规的手段,也是我们节庆日子中最普遍的活动。
但是你一定要注意,走亲访友有两个细节必须注意,第一,预约。
特别是现代人要有现代文明,登门拜访亲朋好友时一定要有约在先,要养成这样的习惯。
春节晚会有个小品,讲的是夫妻俩好不容易要来音乐会的票,准备出门了,却来了几个同事,既然来了,那能说什么啊来看那就陪着看吧,男主人一会儿看看表,人家还问,不干扰你吗主人说不干扰吧,那就再坐一会儿,看到你太高兴了,一会儿女主人也看看表,问影响吗她敢说什么啊不影响,人家就说再聊一会儿吧,跟您聊天真有意思啊,聊到最后丈夫什么都没看,其实这个倒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一定要注意,任何一个有教养的人,不应该因为自己为别人的生活和工作制造了麻烦,这是一个现代文明的社会,有约在先是非常重要的。
中 国特色圣诞节的节庆礼仪

中国特色圣诞节的节庆礼仪圣诞节,这个源自西方的宗教节日,如今在全球范围内都备受欢迎,包括中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圣诞节在中国也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节庆礼仪。
在中国,圣诞节更多地被视为一个欢乐、温馨的节日,而非宗教性质的庆典。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与朋友相聚、互赠礼物、享受欢乐时光的好机会。
首先,在礼物的选择上,中国特色的圣诞节礼物往往会融入中国文化元素。
比如,具有中国传统工艺特色的丝绸围巾、精美的陶瓷饰品、带有中式图案的文具等,都可能成为受欢迎的礼物选择。
此外,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或特产,如北京的烤鸭、四川的麻辣牛肉干等,被精心包装后作为圣诞礼物,既能传递节日的祝福,又能让人品尝到地道的中国美味。
在装饰方面,中国特色的圣诞节装饰不仅有传统的圣诞树、彩灯和圣诞老人,还会加入中国红元素。
红色的彩带、灯笼与绿色的圣诞树相互映衬,营造出独特的节日氛围。
有些地方还会在圣诞树上挂中国结、福字等传统饰品,展现出中西文化的巧妙融合。
在庆祝活动方面,许多商场和公共场所会举办圣诞主题的促销活动。
但与西方不同的是,这些活动中可能会穿插中国传统的表演,如舞龙舞狮、杂技等,吸引了众多消费者。
学校和幼儿园也会举办圣诞庆祝活动,孩子们会表演中国传统的儿歌和舞蹈,让圣诞节充满了童趣和中国味道。
家庭聚会也是中国特色圣诞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丰盛的晚餐。
餐桌上可能会有烤鸡、披萨等西方美食,同时也少不了中式的菜肴,如红烧肉、糖醋排骨等。
大家一边品尝美食,一边分享彼此的故事和欢笑,温馨而又和谐。
在社交方面,人们会通过微信、QQ 等社交平台发送圣诞祝福。
但祝福的话语不再仅仅是简单的“Merry Christmas”,而是会融入一些富有中国特色的祝福语,如“愿你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幸福安康,事事如意”。
在一些城市,还会举办圣诞慈善活动。
志愿者们会为贫困家庭、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和关爱,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节日的喜悦。
这种慈善行为体现了中国人的善良和友爱,也为圣诞节增添了一份温暖的色彩。
传统节日礼仪

传统节日礼仪
传统节日礼仪是指在传统节日中应该遵循的礼仪和习俗规范。
不同的
传统节日有不同的礼仪,以下是几个传统节日的礼仪: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新年的开始。
在春节
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活动,如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
吃年夜饭、拜年等。
在拜年时,人们会互相拜年,祝福对方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等。
同时,也要注意保持环境整洁、卫生,不要乱扔垃圾,
文明游玩。
清明节:清明节是祭祀祖先和扫墓的节日,也是缅怀逝去亲人的时刻。
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前往墓地或骨灰堂,为逝去的亲人扫墓、献花、烧纸钱等。
扫墓时要保持肃穆,不要大声喧哗或嬉笑怒骂,以免打扰
逝者的安宁。
端午节: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是吃粽子和赛龙舟的节日。
在
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叶、饮雄黄酒等。
在包粽
子时,要注意粽叶的清洁卫生,糯米要浸泡好再包,以免粽子煮不熟
或煮过头。
在赛龙舟时,要遵守比赛规则,注意安全。
中秋节:中秋节是赏月、吃月饼、敬月的节日。
在中秋节期间,人们
会赏月、吃月饼、敬月神等。
在赏月时,要注意保持环境安静,不要
大声喧哗或嬉笑怒骂。
在吃月饼时,要记得礼尚往来,把月饼分给亲
朋好友吃。
此外,还有重阳节、腊八节、小年等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
的礼仪和习俗。
在庆祝传统节日时,应该尊重传统、遵守礼仪、尊重
逝去先人、关爱家人和朋友,保持文明、和谐的氛围。
同时,也要注意环境卫生和安全,不要乱扔垃圾、随意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
国庆节的民俗文化与传统习俗

国庆节的民俗文化与传统习俗国庆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每年的10月1日庆祝。
这一天是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也是中国人民团结、自豪和爱国主义精神的象征。
国庆节庆祝活动中既有节日的官方庆祝,也有民间的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
本文将探讨国庆节的民俗文化与传统习俗。
一、民俗文化1. 龙舟赛国庆期间,一些地方会举办龙舟赛。
龙舟赛是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传统活动,人们划着龙舟在河流或湖泊上竞渡。
这个活动既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体育竞技形式。
参与者通常会佩戴着特殊的装饰,舟身上也会绘制有中国传统的图案。
2. 灯笼展览国庆节期间,各地会举行大规模的灯笼展览。
灯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以其多样的形状和精美的制作工艺而闻名。
在灯笼展览中,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灯笼,比如立体灯笼、花灯和水陆灯等。
这些灯笼通常用来装饰城市的街道和广场,给人们带来节日的喜庆氛围。
二、传统习俗1. 升旗仪式国庆节的早晨,人们会在各地举行升旗仪式。
在这个仪式上,国旗被升起,人们奏国歌,同时进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这是表达人们对祖国深深热爱的一种仪式,也是国庆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2. 游园活动国庆期间,人们会选择到公园进行游玩。
这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之一,也是庆祝节日的一种方式。
在公园中,人们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卉和秋叶,同时还可以参加各种娱乐活动,比如放风筝、健身舞、广场舞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节日生活,也增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3. 吃节日食品国庆期间,人们会享受美食。
中国有许多特色的节日食品,比如月饼、粽子和糕点等。
这些食品代表着丰收和团圆的象征,人们会与家人一起品尝,共度美好的时光。
4. 煮汤圆国庆节期间,人们还会煮汤圆。
汤圆是一种由糯米粉制成的小圆球,通常在节日期间食用。
它象征着团圆和幸福,人们相信吃了汤圆可以带来好运和健康。
煮汤圆的过程也是家人团聚和互动的好机会。
总结:国庆节不仅是一种官方庆祝活动,也是一个展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的机会。
节庆礼仪文化范文

节庆礼仪文化范文节庆礼仪文化是指在特定的节日期间,人们按照一定的规范和传统来进行的礼仪和习俗。
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
节庆礼仪文化不仅丰富多彩,还富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对于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
节庆礼仪文化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尤其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例如春节、中秋节等,是中国最重要的节庆,其礼仪文化影响深远。
在春节,中国人有丰富多彩的习俗,例如贴春联、贴门神、拜年等。
通过这些习俗,人们向神灵祈求福气、祝福家人亲朋好友。
在中秋节,家人团聚,人们互赠月饼、赏月、品尝蟹肉等,共同感受节日的庆典之乐。
这些传统的节庆礼仪文化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也增加了人们的幸福感和社会凝聚力。
在西方的节庆礼仪文化中,圣诞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圣诞节,人们会摆放圣诞树、挂上彩灯、制作圣诞礼物等。
孩子们会希望圣诞老人能给他们带来礼物。
这些传统的节庆礼仪文化让人们感受到温暖、快乐和团结。
节庆礼仪文化不仅在节日期间被人们遵循,也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在中国,尊重长辈是一种重要的礼仪文化。
在传统观念中,长辈代表着智慧和经验,年轻人要尊重长辈的意见和建议。
在西方国家,人们也注重礼貌和尊重他人的行为,例如请客人进门时,要主动提供帮助并礼貌地迎接他们。
节庆礼仪文化的传承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传统的继承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促进社会的团结与和谐,还有助于人们传递正能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节庆礼仪文化的传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传统,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然而,在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原因,传统的节庆礼仪文化逐渐被忽视或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习俗和传统的节庆礼仪文化逐渐被遗忘。
因此,需要加强对节庆礼仪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重拾节庆的快乐和仪式感。
重阳节的节庆礼仪与仪式

重阳节的节庆礼仪与仪式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人们都会举行庆祝活动,以表达对老年人的尊敬和祝福。
在重阳节这一天,有着丰富多彩的节庆礼仪和仪式,体现出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文化习俗。
一、重阳节的起源与背景重阳节起源于中国汉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相传在古代的九月初九日这一天,阳气最盛,而重阳又与阳气相关联,因此被赋予了丰收、庆祝和祈福的意义。
此外,重阳节也是一个表达对老年人敬意和感恩之情的节日,因此被定为敬老节。
二、重阳节的节庆礼仪1. 登高祈福:重阳节当天,人们通常会选择爬山或登高,以求个人的进步和磁场的积累。
登高不仅可以欣赏秋天的美景,也有促进身体健康的作用。
此外,人们还会在登高的过程中祈求吉祥如意和平安健康。
2. 赏菊:由于重阳节的时间正值菊花盛开的季节,因此人们也常常选择赏菊的方式庆祝重阳节。
赏菊不仅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菊花,还能品味到晚秋的芬芳景致。
3. 喝菊花酒:喝菊花酒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传统的重阳节酒是用菊花蒸馏而成,因此具有香气扑鼻、降火平气的功效。
人们相信,饮用菊花酒可以祛病强身,对身体健康有所帮助。
4. 佩插茱萸: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通常会佩戴茱萸花,这是一种象征辟邪和祈福的植物。
除了佩戴茱萸花,还有一些人会将茱萸花插在帽子上或者别在门前,寓意驱邪消灾,保佑家庭平安。
三、重阳节的仪式1. 祭祖:在重阳节这一天,家人通常会集中到一个地方,共同祭拜祖先。
祭祖仪式一般由长辈主持,按照传统的顺序进行,包括上香、献花、祝祷等环节。
祭祖仪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祖先的一种敬意和纪念。
2. 纳福祈祷: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到寺庙或庙宇中祈求福神的保佑。
他们会烧香、烧纸、献花等,以表达对福神的敬意并希望获得福气。
此外,也会有一些人到达山间或者河边,祈求身体健康和平安吉祥。
3. 留念朋友:重阳节也是一个团聚和社交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邀请亲朋好友一起聚会,并进行一系列的交流和互动。
国庆节的传统风俗

国庆节的传统风俗国庆节,作为中国的重要节日,是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每年的10月1日,全国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除了庆祝仪式和游行,国庆节还有许多传统风俗,这些风俗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1. 早起升旗国庆节早上,人们会早早起来,赶往社区广场、学校或其他公共场所,参加升国旗仪式。
这是国庆节的标志性传统,也是对祖国的敬意和热爱的表达。
在升旗仪式上,人们肃立默哀,唱国歌,随着国旗冉冉升起,庄严肃穆而又庄重隆重,让人心潮澎湃。
2. 赏花灯国庆节期间,各地都会举办花灯展览活动。
花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制作精美而独特。
夜晚,人们会结伴前往花灯展览场所,观赏各式各样的花灯,如灯笼、人偶、建筑等,欣赏其中的艺术与美感。
同时,还会有各种表演和传统手工艺品展示,加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欣赏。
3. 班车祭祖国庆节期间,很多人会前往祖先的坟墓前祭拜。
这是表达对祖先的敬意,也是传承家族文化和习俗的方式之一。
人们会烧纸钱、供奉食物和酒,祈祷祖先的庇佑和保佑。
此外,一些地方还会组织班车,方便市民前往坟墓,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4.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也是国庆节期间最具特色和欢乐的节目之一。
舞龙舞狮表演常常在街头巷尾、广场和庙会上进行,形式热闹,人声鼎沸。
舞狮的表演者需要配合默契,身姿优雅地扮演出狮子的动作,以此祈求吉祥和好运。
舞龙舞狮的氛围热烈,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观众的参与和观赏。
5. 吃各地特色美食国庆节期间,人们还会以各种特色美食来庆祝。
各地有各自的传统食物,如北京的烤鸭、四川的火锅、广东的早茶等等。
这些美食代表了当地的风味和文化,也是人们聚在一起享受美食的时刻。
此外,很多人还会亲自动手制作传统的汤圆、月饼等节日食品,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6. 赏花观景国庆节,正值秋天,也是花卉盛开的时候。
人们会步行或骑车到公园、庄园或风景名胜区,欣赏秋叶红遍的景色,沉浸在大自然的美丽中。
节俗节庆礼仪知识

节俗节庆礼仪知识节俗、节庆和礼仪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反映了不同民族、地域和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和信仰意识。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节俗、节庆和礼仪知识。
1. 春节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节日。
春节的习俗有贴春联、贴窗花、舞龙舞狮、放鞭炮、吃年夜饭等。
对于礼仪,春节期间需要给亲朋好友拜年送年货,称为过年礼仪,还要遵守年节制度和祭祀仪式。
2.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也称寒食节。
传统的习俗有扫墓、插柳、赛龙舟,吃寒食等。
礼仪方面,需要遵循丧葬礼仪,还要慎重对待祖先,进行祭拜和纪念。
3.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为龙舟节。
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踏青等。
在礼仪方面,需要尊重传统文化传承,遵循龙舟竞渡的规矩,进行各种仪式和流程。
4. 中秋节中秋节是传统的中国节日之一,也叫“团圆节”。
中秋节的习俗有赏月、吃月饼、敲柚子、赏桂花等。
在礼仪方面,需要尊重传统家族文化,进行家园祭拜和祖先敬仰等活动。
5. 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的习俗有猜灯谜、赏花灯、吃汤圆等。
在礼仪方面,需要遵循传统节日礼仪规范,进行家庭和社会上的活动和娱乐。
6. 婚礼婚礼是人生中重要的仪式之一,涵盖了从婚前筹备到婚后生活的一系列流程和礼仪。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婚礼需要准确遵循礼仪、尊重传统,敬重父母和长辈,表达对对方家庭的尊重和慰问。
7. 葬礼葬礼是一个人生命的结束和后人对其的献别仪式。
在不同文化和地区,葬礼的习俗和礼仪也会有所不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葬礼需要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严格遵循礼仪规范和仪式流程,并向祖先祈福和致敬。
总之,节俗、节庆和礼仪是人类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统习俗与传统礼仪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统习俗与传统礼仪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有独特的庆祝活动,还有丰富的传统习俗和礼仪。
这些习俗和礼仪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与礼仪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比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贴春联、贴窗花和放鞭炮。
贴春联是一种用红纸写有吉祥寓意的对联,人们会将其贴在门上或墙上,以祈求来年的好运。
贴窗花则是用红纸剪成各种形状的花朵,人们将其贴在窗户上,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放鞭炮则是为了驱邪辟邪,人们相信鞭炮的声音可以驱走不祥之气。
除了春节,中国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和礼仪。
例如,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扫墓祭祖。
这是一种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尊重和怀念的方式。
人们会整理墓地,烧香祭拜,并在墓前摆放食物和酒水,以供祖先享用。
这种祭祀仪式体现了中国人对家族和亲情的重视。
在端午节,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和挂艾草。
划龙舟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人们相信划龙舟可以驱邪避灾。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物,粽子是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在竹叶中蒸煮而成,象征着团圆和祈福。
挂艾草则是为了驱邪辟邪,人们相信艾草可以驱除疫病和邪恶。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团圆节日之一。
在中秋节晚上,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和猜灯谜。
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人们会在户外或阳台上观赏明亮的月亮,并品味月光的美好。
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象征着团圆和祈福。
猜灯谜是一种娱乐活动,人们会在灯谜上写上谜底,然后挂在灯笼上,让别人猜谜底,增加节日的趣味性。
除了这些传统节日,中国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节日,如元宵节、重阳节等。
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和礼仪,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这些传统习俗和礼仪不仅是一种庆祝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身份认同。
传统节日的礼仪与庆祝活动

传统节日的礼仪与庆祝活动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人们根据历史传统而共同庆祝的特殊日子。
在不同的传统节日中,礼仪和庆祝活动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本文将探讨传统节日的礼仪和庆祝活动,并分析其在社会文化中的重要性。
一、传统节日的礼仪在传统节日中,礼仪是人们进行交流和彼此尊重的方式。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传统,并帮助人们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传统节日礼仪的例子:1. 咏春节的联欢活动: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通常会安排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是联欢晚会。
晚会开始时,大家首先会合家团聚,共进丰盛的年夜饭。
之后,人们穿着盛装,相互拜年并交换红包。
晚会上还有各种文艺表演,如歌舞、相声、魔术等,以及烟花和炮竹的放放。
这些活动旨在庆祝新年的到来,祈求幸福与吉祥。
2. 日本的正月节日:在日本,正月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写寿司以祈福,参拜神社等等。
此外,日本人还会在家中摆放各种象征财富和好运的物品,如“福袋”、“破魔箭”等。
这些仪式和习俗都代表着对新年及来年的期望,是一种向神祈求祝福的方式。
3. 印度的排灯节:排灯节是印度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称为“迪瓦利”。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点亮数不清的油灯和彩灯,放放烟花和炮竹,欢度庆祝。
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放上彩绘的花纹,以示喜庆和繁荣。
此外,人们还交换礼物,互相表达着对彼此的祝福和友好。
二、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除了礼仪,庆祝活动也是传统节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方式,展示和传承着传统文化,增强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的例子:1. 德国的十一月派对:在德国,11月11日是一个狂欢的日子,被称为“十一月派对”。
人们会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戴上面具和帽子,参加各种游行和街头表演。
这是一个让人们忘记烦恼,尽情享受的日子。
2. 墨西哥的亡灵节:亡灵节是墨西哥最显著的传统节日之一,用于纪念逝去的亲人。
中国传统节日礼仪和传统习俗_礼仪知识_

中国传统节日礼仪和传统习俗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其中就包括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这些节日久经沧桑传延至今,有着约定俗成的礼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中国传统节日礼仪春节春节代表着新的开始与新的希望,春节是中国民间传统中最为隆重和盛大的节日。
历朝历代,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所有的中国人都有把春节看作是喜庆团聚的好日子。
春节,古称元旦。
据民间习俗,从腊月二十四起到新年正月十五闹元宵止都称春节。
现在春节的庆祝活动一般从大年三十(二十九)开始。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清扫一新,贴、贴年画、守岁、放鞭炮、拜年等活动丰富多彩。
扫尘: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产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办年货:一到腊月,人们都要上街采办过年的物品,买年画,准备过年的春联。
吃团年饭:团年饭意为一家团圆。
腊月的最后一天要全家团聚吃一顿丰富的年饭。
凡家中在外地工作或学习的家人都会尽可能赶回家团聚。
这顿饭要吃得欢欢乐乐,菜肴吃食也具有吉利的象征意义,如鱼(年年有余)、整鸡(大吉大利)、青菜(清洁平安)、年糕(年年高)等。
吃饭时,不要说丧气的、不吉利的话,不能失手打破碗碟杯盏,不要碰翻椅凳,因为这些会被视为不吉利的征兆。
守岁:除夕之夜,灯火通明,家人围坐一起畅谈,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除夕之夜,在我国北方家家都要包饺子。
鞭炮迎新:“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古代燃放鞭炮是为了驱鬼祛邪,而如今则表示节庆欢乐,鞭炮越响,来年家庭财源会越兴旺。
拜年:新年伊始,人们走亲访友,登门拜年互致节日祝贺,联络感情。
中国传统节日 文明礼仪

中国传统节日文明礼仪
中国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明礼仪,以下列举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及其相关礼仪:
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礼仪。
比如,家人互相拜年,长辈给晚辈给压岁钱,人们穿上新衣服,全家团聚共享团圆饭等。
此外,在春节期间,人们还会贴春联、放鞭炮、舞狮舞龙等。
2. 清明节:清明节是纪念祭祖的节日,人们会到坟墓前祭扫、烧纸、祈福。
此外,还有特色的踏青活动,人们会出门郊游,感受大自然的春意。
3. 端午节: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
其中,赛龙舟是民间传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组成龙舟队伍,划着龙船在水中比赛。
4. 中秋节: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人们会吃月饼、赏月、品茶等。
此外,还有中秋的特色活动——月亮舞会,人们手持花灯,在夜晚中载歌载舞,庆祝这个丰收的季节。
这些传统节日的文明礼仪展示了中国人民独特的文化和优秀的传统美德,也反映了中国人对于团结、和谐、尊重祖先等价值观的坚守和传承。
节庆礼仪该怎么做

节庆礼仪该怎么做
节庆礼仪该怎么做礼仪导语,大家眼前所欣赏的本篇有
409文字共,由秦鸣荣精心订正后发布。
要是你对此篇文章想说点
什么,可以和大家一起探讨!节庆礼仪是指在特定的节日或庆
典场合中,人们所遵循的一系列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
以下是一些
节庆礼仪的建议:
1. 穿着得体:在节庆场合中,穿着得体是非常重要的。
应
该根据场合的正式程度选择合适的服装,避免穿着过于暴露或不得
体的服装。
2. 礼仪用语:在节庆场合中,应该使用恰当的礼仪用语,
如祝福语、感谢语等。
避免使用粗俗或不得体的语言。
3. 礼品赠送:在节庆场合中,赠送礼品是一种常见的礼仪
行为。
应该选择合适的礼品,避免送出不得体或不合适的礼品。
4. 尊重传统:在一些传统节日中,应该尊重传统习俗和文化,遵循传统礼仪规范。
5. 注意礼仪细节:在节庆场合中,应该注意礼仪细节,如
握手、鞠躬、行走姿态等。
遵循礼仪规范,展现出良好的礼仪素养。
总之,节庆礼仪是一种文化传统和社交礼仪,应该遵循礼仪规范,尊重传统文化,展现出良好的礼仪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庆礼仪文化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节庆礼仪文化一、节庆礼仪节庆礼仪的定义:关于节日和庆祝日的礼仪,我们简称节庆礼仪。
节庆礼仪的特点:简而言之,节庆礼仪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它的。
它有规定的时间,比如作为中国人,大家都熟烂于心的八月十五中秋、九九重阳、正月春节。
第二,我们注意到节庆礼仪,它有非常明显地,绝大多数节庆来自民族习俗、来自宗教习俗,礼仪的一个出处就来自于习俗,古人讲,礼出于俗而俗化为礼。
很多礼仪其实是来自于约定的习俗。
节庆礼仪的习俗性很明显。
比如中国人过大年初一,要走亲访友,拜年,吃年夜饭,诸如此类,这个习俗性很强。
第三,最后一点,我们看到节庆礼仪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这个礼仪的习惯是不太一样的。
节庆礼仪的内容:具体来讲,我们学习节庆礼仪要讲什么呢礼仪专家金正昆教授提出节庆礼仪其实可以概括为七个字,衣、食、住、行、访、谈、送。
一)、一般性节庆礼仪下面我们举一个遵循现代礼仪的节日期间拜访的例子来和大家一起了解以上七个字的含义。
第一个方面,我们来谈谈,你做客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实际上是联络老朋友,结交新朋友一个非常常规的手段,也是我们节庆日子中最普遍的活动。
但是你一定要注意,走亲访友有两个细节必须注意,第一,预约。
特别是现代人要有现代文明,登门拜访亲朋好友时一定要有约在先,要养成这样的习惯。
春节晚会有个小品,讲的是夫妻俩好不容易要来音乐会的票,准备出门了,却来了几个同事,既然来了,那能说什么啊来看那就陪着看吧,男主人一会儿看看表,人家还问,不干扰你吗主人说不干扰吧,那就再坐一会儿,看到你太高兴了,一会儿女主人也看看表,问影响吗她敢说什么啊不影响,人家就说再聊一会儿吧,跟您聊天真有意思啊,聊到最后丈夫什么都没看,其实这个倒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一定要注意,任何一个有教养的人,不应该因为自己为别人的生活和工作制造了麻烦,这是一个现代文明的社会,有约在先是非常重要的。
甚至我们在预约时还要注意要提前确认,比如你是一个下级去拜访上级,一个晚辈去拜访长辈,一个学生去拜访老师,你提前一个星期跟他说了,对方也可能会忘了,所以你要聪明的话,你在出发前,或者头天晚上再打个电话跟他说一下。
比如你来拜访某老总,提前一周约了,你给我打个电话,X总,我们按照约定想明天下午四点钟到您家拜访,不知道方便吗或者有什么变化吗你应该确定一下,等于提示,X总别忘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样的话就不至于出现扑空的情况。
所以过年过节这件事你是需要注意的,在有约在先的下面你要提前确认。
还有一点你要注意什么呢有约在先之外你要注意拜访时适可而止。
一般情况下,礼节性拜访,比如春节你去给老总拜年,这个时间就是越短越好,因为你去拜访别人也会去,一家房子就那么大,客厅就那么几个位置,客人太多不方便。
礼节性拜访在客人家里停留的时间一般以十分钟为宜,不要太长,问候之后,意思到了也就可以。
另外一定要注意,在对方指定的活动范围之内活动,那一般到人家家里去指定的范围是哪儿啊指定的范围就是客厅。
我记得有一次我听到一故事,我朋友到做安利的一个老师家去玩,去太早了,她儿子说了他妈还在房间睡觉,这时屋里说着那位老师就在答应“嘿,我起来了呢!”我朋友想那既然这样就进去吧,推门进去,一眼看见人家正坐在床上穿衣服,那还不打紧,关键是我朋友看到她刚醒来还没及化装的脸孔简直吓了一跳,谢了状跟谢了五官一样,此时两人尴尬对笑。
朋友大悔自己干嘛要进别人的房间。
所以说到别人家里做客,活动有度很重要,就是活动的范围要限制,不要乱来,即便是家人、朋友也要注意。
不仅要有约在先,而且要讲适可而止。
第三,我们作为拜访者来讲,年节礼仪还要讲究整洁自我,维护自身形象,对自己进行必要的修饰。
一般来讲,这个修饰要做到三个要点需要注意,第一,要修饰自己的服饰,特定的民族节日最好选择特定的民族服装,至少要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不要太不修边幅。
第二,你要注意什么呢这个是一个比较低层次的要求,但是我们还要讲一讲,就是要注意除了整洁服饰之外,要注意修饰仪表。
比如男性最好要理发、要刮胡子。
再者我们在讲到仪表的时候还有一点必须强调,就是要做到无异味,最好不要吃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到别人家里做客,比如不要吃葱,夏天快到了,凉拌菜很好吃,但是一般要放蒜,吃了蒜是不是到人家里串门就晚去点或是嚼几口口香糖等着蒜味走掉,否则一张嘴,大蒜。
第三,就是要注意,非常重要的一个细节,就是要注意鞋袜的卫生,现在城市人家里装修都比较豪华,有些民族有一些习惯,进了门家里铺着地毯,蒙古包清真寺之类,进了门是要脱鞋的,我们有些人不太注意这个,说得难听点,凤凰头、扫帚脚,你要看外面都仪表堂堂,其貌端庄,进了门他不敢脱鞋,他穿的是尼龙丝袜,质量不太好,不吸湿不透气,容易产生异味。
一脱鞋子能够熏死耗子,没准袜子还有三个窟窿,其中一个露大脚指头,所以一个有经验的人到别人家里登门拜访的话,除了整洁服饰,除了修饰仪表之外,鞋袜的卫生非常重要,这是细节,教养体现于细节。
另外你要注意什么呢登门拜访时你要注意活动有度,什么意思呢到别人家里拜访的话,不管是拜访单位,拜访个人还是拜访企业,还有一个,我们讲到做客的时候比较注意的就是礼品的选择。
你走亲访友有时候要带点礼物,这个礼物选得好不好,实际上不仅表示对别人的重视与否,而且还涉及人际关系的冷暖亲疏。
年节的礼物重在传递爱心和情感,到别人家里做客,这个送什么礼品比较好呢过年选择的礼品,一般我们强调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最重要的就是便携性,容易带,因为一般情况下,过年过节你走动的话去串门可能一下串好几家,你想想你要拿的东西太多,一方面携带麻烦,有时候还会产生歧义。
我记得有一次一个老同学到我家来,拿了一个大盒子,一看就是礼物,当时我有一个外甥女在家,小孩不懂事,挺高兴,就围着那个盒子转,我瞪了她一眼,我说你边上去,小孩不管,小孩三四岁,她就围着盒子转,我问那个朋友,我说你这个礼物是送给我的吗他说不是,我说那你气我,它目标太大。
其实过年过节你送礼物,你就干脆体积、面积小一点,这样的话就不至于出现被人家误会的意思,你到我家做客,拿的东西不是给我的,你是气我还是干嘛第二个特点,喜庆性,我们现在提倡移风易俗,所以过年过节也要讲君子之交淡如水,逢年过节你去给过分的礼金,有的时候也会污染视觉,影响双方的关系,亲朋好友之间到不是不可以,外人之间还是恐怕要提倡礼轻情意重。
一般情况下,我们过年过节送的礼物提倡送鲜花,送这种有良好文化素养的、文化品位的、文化寓意的礼品,比如一般过年过节我们可以送这样的一些礼物,我们值得提倡的,鲜花、书籍、音乐光盘之类的东西, 年轻朋友现在都喜欢小盆栽,年节时选个寓意好的,放办公室,放电脑旁既显得有生活情趣又环保。
或者过年过节到家里来我们听个音乐,欣赏一下交响乐、听一下传统音乐,把他的偶像的唱盘给他复制一个。
你去给爷爷奶奶买礼物,不在这个礼物多贵重,关键是买了,是带了,哪怕小朋友画的一幅画,考试的一个成绩单送给爷爷奶奶他都会很开心的。
诸如此类,那都是很好的,这比给他塞一两百块钱恐怕也不能说不对,其实这个礼品的价值就到了,恐怕这个喜庆性的,有文化品位的礼品更受他重视。
所以我们强调过年过节的礼物讲品位,容易带,讲品位。
第三,逢年过节赠送的礼品,一般来讲亲朋好友之外不送食品。
第二个方面,接待客人主要的问题。
接待客人,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一般我们强调以下几个点。
第一个点叫有所分工。
单位,商业性节日的话,要成立专门的接待班子,接待委员会,接待部门去管,家里的话,我们一般的情况下是有这样的分工,这是中国传统民俗,女主人是陪同客人端茶送水,男主人是迎来送往。
比如,举一个例子,你家里一下子来了七八个客人,有时大家互相不认识,人多闹腾。
家里要有所分工,谁管谁,吃的谁管,陪着客人谁管,领着客人出去玩玩谁管,就能有效地避免顾此失彼之感。
第二个点是什么呢准备好足量的接待品。
第三个问题比较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对待客人要注意前后顺序、位置、座次的排列问题,一个客人没有问题,客人一多就很麻烦。
一般我们过年过节招待客人,排序的标准位置是什么呢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就是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排列,比如你家里来了亲戚,妈妈家的亲戚来了,舅舅、姨、爸爸家的亲戚也来了,叔叔、伯伯,这个座位怎么排痛苦来自比较之中,你不可能说,局长坐第一桌,处长和副处长坐第二桌,一般职务的第三桌,谁要下岗的第四桌,你不合适嘛,太势利了吧,实际上这个位置就是先来后到,按照先来后到去排序,还有第二个办法,不排列,不排列什么不好排列的排列。
我给现场的同志出这么个难题,我就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假定你这个单位搞商业性节日,你请了一些明星,这两个明星是同等水准的,同等到什么程度呢比如我说得俗点,大家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一听就明白了,那英和田震,赵薇和章子怡,水准不相上下,我现在让你介绍她们两个人,跟别人介绍你怎么介绍我碰到一个学生,他绝对聪明,他说我这么介绍,各位,非常高兴地向你们介绍两位着名的歌星,她们是谁啊不用我说了,大家给她们掌声吧,不排列。
那来了两位小朋友,我怎么跟他们打交道呢家里来了两位小朋友,小朋友好,大家好,你们好,不说张三李四好,瓜子水果放这儿,爱谁吃谁吃你们吃,不抓,先抓后抓就有顺序问题,痛苦来自比较之中,这个顺序有时候你要不注意很麻烦,得罪人、伤害人有时候不是原则问题,你不当回事,别人当回事,我们讲白金法则,它要换位思考。
有同志会问我一个很实在的问题,比如家里来了客人的话,吃饭也好,排座次也好,会客也好,这个上座有什么讲法吗有,五句话,第一句话,面门为上。
家里会客室,你要会摆放的话,最好的主要的沙发,让客人坐的或者让重要人物坐的位置,是面对房间正门的位置,面门为上,您到雅座单间吃饭您注意过没有,主人坐的位置一般就是面对房间正门的位置,为什么呀视野开阔,这是对地位高的人的一种尊重,而倒过来说,我们大家都知道,背对着房间正门的位置那是老末,因为他视野最不好,谁进来他都不知道,过去古人打仗搞不好那个人就被谋杀了,谁杀他都不知道,含恨而死。
第二句话,我们强调以右为上,顺便说一下,我国传统习俗是讲左高的,中文讲得很清楚,前后左右,已经告诉你了,前面比后面高,左面比右面高了,前后左右,实际上就是告诉你左高,古人的习惯是讲左高,因为我们现在搞政务礼仪,政府公务员搞的礼仪也是讲左高的,因为是沿袭我国传统,但是现代社会已经国际化了,中国是世界的一员,中国是国际社会的一员,中国人已经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世界了,所以国际交往中排序的规则,已经逐渐进入我国人民的生活,国际交往的规则是什么呢右高左低,国际惯例是右高,我相信我们在座的人应该有不少人英文很好,你注意到英文的词组了吗左右的字词是怎么说的right and left,右左,英文词组讲左右的时候是右左,说明右比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