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10 2020中央一号文件-2020年高考政治之必考时政热点连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10 2020中央一号文件
【聚焦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全文重点梳理
分为五大部分: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加强农村基层治理;
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

文件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

党中央认为,完成上述两大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

文件确定,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强化举措、狠抓落实,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完成这两大目标任务,脱贫攻坚还有一些最后的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还有一些突出短板必须补上。

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局面,稳住农业基本盘、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至关重要,政策措施必须逐项抓好落实,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三农”工作总要求
两大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
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
两个抓好:抓好农业稳产保供
抓好农民增收
两个确保: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
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以贯之抓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完成脱贫任务
全面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
对已脱贫人口开展全面排查,一户一户对账销号●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
贫困县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
●研究接续推进减贫工作
扶贫工作重点转向解决相对贫困,由集中作战调整为常态推进
五大方面保供给,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稳定粮食生产
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稳定农民基本收益
●加快恢复生猪生产
确保年底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
●加强农业设施建设
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
●发展富民乡村产业
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下乡
●稳定农民工就业
提高农民工技能提升补贴标准
八大举措补短板,加快补上农村短板
●加大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力度
基本实现行政村光纤网络普遍覆盖
●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有条件的地区将城市管网向农村延伸
●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支持农民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
推进乡镇卫生院建设,改造提升村卫生室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
合理提高低保等社会救助水平,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
实施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支持乡土文艺团组发展●治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加强农膜污染治理,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四条政策强治理
●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
加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
●健全乡村治理工作体系
建立县级领导干部和县直部门负责人包村制度
●调处化解乡村矛盾纠纷
畅通农民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积极化解信访积案
●推进平安乡村建设
建立防范和整治“村霸”长效机制
五项措施促保障,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
●优先保障“三农”投入
中央预算内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
●破解乡村发展用地难题
农业设施用地可以使用耕地
●推动人才下乡
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强化科技支撑作用
加强农业生物技术研发
●抓好农村重点改革任务
制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配套制度
【聚焦二】历年一号文件主题回顾
2004年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2005年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06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7年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8年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2009年促进农业文东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010年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2011年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2012年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2013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大展活力
2014年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2015年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2016年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2017年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2018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9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
【聚焦三】关键点解读及案例
01
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展产业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位于五大重点内容的首要位置。

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发展产业。

因为产业发展是一个管长期的,管这辈子,甚至管几辈子的问题。

只有我们建立一个比较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通过这个产业有充分的就业机会,有充分的收入增长,我以为这是最重要的。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
案例
2019年,在安徽金寨水坪村,第一书记宿方瑞带领乡亲们发展有机茶种植。

有机茶产业比普通茶叶一斤多卖10元左右,不仅让当地百姓实现了增收,还以产业扶贫为龙头,村民的住房、医疗、
教育、饮水等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也同步改善。

02
攻脱贫攻坚的最后堡垒
补“三农”领域突出短板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必须要攻克脱贫攻坚的最后堡垒,必须补上“三农”领域的突出短板。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如何、供水安全有没有保障等等,都是关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热点。

这两个“必须”把面对的任务说得非常明确。

脱贫攻坚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在2020年确实面对着最后的堡垒,决胜和决策都是“决”字,这两个“决”字体现了我们对这个任务的认识。

只有把决战脱贫攻坚的任务完成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够取得真正的胜利。

过去这些年,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已经逐渐形成,在2020年攻克最后堡垒的时候,还是要坚定地把制度体系所体现的治理能力充分体现出来。

最后的脱贫攻坚当中还有几百万人,这都是最难攻克的难题,怎么让这几百万人民群众真正像总书记说的:一个都不能少,都跟大家一起实现全面小康,这个任务是没有退路的任务,这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与此同时,一号文件也特别提出来,在攻克最后堡垒的同时,还要立足长远,考虑下一步解决相对贫困的任务。

我们依然面对着很多突出的短板,这些短板既需要做长期的努力,也需要在一些关键的特别是像今年这样一个特殊的节点上,做一些带有突破性质的努力。

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对当前的突出短板会看得很清楚。

比如说这次一号文件特别强调农村道路问题、农村饮水问题、环境问题、教育问题、医疗卫生服务等等,这些问题既需要做长期努力,也得按照一号文件的要求,抓住今年可以解决也必须解决的一些突出短板,来把它坚定地解决好。

——杨禹过去一年,全国很多地方在不断补短板。

案例
河北曲长城村的张家口阳原县的一个深度贫困村,水质是当地最头疼的事儿:过去新井打不出水,旧井水质不达标。

2019年,当地政府请来省内专业的水文地质队,经过细致勘察与施工,终于在村南山脚下,打出两眼出水量80多方的深水井,彻底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吃水问题解决了,老百姓的幸福感骤增。

现在曲长城村的乡亲们不光有产业覆盖,而且住房、医疗、教育也全都有了保障。

03
保供给、保增收
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城乡百姓关心的一个热点,也成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的一个要点。

文件指出,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

在加快恢复生猪生产上,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确保2020年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

今年我们提出要稳定生产,也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角度出发,要实现生猪的生产保供,还是围绕着问题和因素去解决。

首先,要控制疫病,加强日常的防控力度,减少因疫病造成的损失。

第二个,对我们的政策进行一些调整和完善。

环境的治理和生产的发展要统一起来,不能对立起来。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
案例
在四川省梓潼县,春节前夕,养殖户贾伟伦代养的2000多头生猪全部出栏,仅半年多的时间,这批生猪就给他带来近 90万元的收入。

贾伟伦和大型养殖企业进行代养合作。

合作后,仔猪、饲料、防疫等由企业负责,建猪圈还有补助,到时候企业负责回收,农户只需要按要求养好猪。

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养殖户增加了养猪的规模和效益,中小养殖户解决了防疫能力差、资金短缺的问题。

公司+经销商+农户的这种合伙养猪的方式,让大小养殖场户实现了双赢。

据农业农村部消息,2019年12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2.2%,连续3个月环比增长,比2019年9月份增长了7.0%,显示全国生猪基础产能回升势头逐步稳固。

2019年12月份,全国年出栏5000头以上规模猪场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分别增长2.7%和3.4%,均连续4个月增长。

目前,各省生猪稳产保供目标任务均已落实到省、细化到县。

农业农村部组织15个龙头企业和16个贫困市(州)签订生猪发展项目19个,每年可新增产能2200万头,实现产业扶贫和生猪生产恢复同步推进。

1.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体现了共同富裕原则。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2.对特殊贫困群体,要落实落细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

这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同时还有利于提升社会总
体消费水平,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基础性作用,拉动经济增长。

3.各级财政要继续增加专项扶贫资金,中央财政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

这表明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加女中央和地方财政“三农”投入力度,中央预算内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财政投入复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相适应,表明贮政易有编灌痛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4.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新世纪以来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文件,体现了“三农”工作在全党工作中的分量。

5.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体现了国家履行再分配调节职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6.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部署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抢占科技制高点;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农民群众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增加适应国内需求的农产品进口,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7.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提供全方位公就业服务。

稳定农民工就业,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将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一次性创业补贴范围。

8.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

9.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共同富裕原则。

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健全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强化集体资产管理。

10.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抓好农村重点改革任务以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有序开展集体成员身份确认、集体资产折股量化、股份合作制改革、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等工作。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作
用的力量。

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人才,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推动人才下乡。

1.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利于巩固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2.村委会的性质和职能。

在农村,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健全乡村治理工作体系,提高乡村治理效能。

行政村是基本治理单元,要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村规民约,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3.政府的性质和职能。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意旨的执行者。

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推进,严厉打击非法侵占农村集体资产、扶贫惠农资金和侵犯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等违法犯罪行为,推进皮腐斗争和基层“拍蝇”,建立防范和整治“村霸”长效机制,严厉打击敌对势力、邪教组织、非法宗教活动向农村地区的渗透体现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职能: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稳定粮食生产,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发展富民乡村产业,稳定农民工就业,休现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在乡村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体现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现加强社会建设职能;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农业衣村绿色发展体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职能。

所有这些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政治组织活动原则:对人民负责。

强化举措、狠抓落实,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力戒形式主义、官像主义,防止政策执行简单化和“一刀切”,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体现了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5.发扬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

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增强乡村治理能力,扎实开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动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增强主人翁意识,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6.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切的。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筑牢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7.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有限政府。

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审批进行全面梳理,简化审批审核程序,下放审批权限。

推进乡村建设审批“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但是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全面贯彻落实2020中央一号文件,强化举措、泥抓营事业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发展。

深化扶志扶智,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3.文化与社会。

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

教育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弘扬公序良俗,培育文明乡风;制止非法宗教活动,防范邪教向农村渗透,防止封建迷信蔓延。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保护好历史文化名镇(村)、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文化遗产、古树名木等。

5.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实功能,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重视衣村教育,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6.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作用,改造落后文化,取缔腐朽文化。

教育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弘扬公序良俗,培育文明乡风;制止非法宗教活动,防范邪教向农村渗透,防止封建迷信蔓延。

再乡村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活动,扎实开展自治、法治、道德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中央一号文件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部署,全面贯彻落实2020中央一号文件,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必将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于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抓中心,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强化举措、狠抓落实,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在“三农”工作更加突出位置。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总结推广各地经验做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4.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成就,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已经脱贫,现在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阶段。

要坚持精准扶贫,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在普遍实现“两不愁”基础上,全面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5.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6.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抓好农村重点改革任务。

以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7.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尊重农民意愿,持续整治侵害农民利益行为,要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动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增强主人翁意识。

8.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我们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常年禁捕,做好渔民退捕工作。

1.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
小康的意见》。

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17个“一号又件”。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7年聚焦“三农”为主题是为了
①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
②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③实现工业反哺农业,推动农村城镇化
④变革农村集体所有制,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2.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顺应农民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分置并行,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路子。

“三权分置”利于“三农”问题解决的传导途径是
①坚持农村土地全民所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村共同富裕
②承包农村集体土地——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调动农民积极性创造性
③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④“三权分置”——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创新发展,推动农业融合发展。

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农业生产加工型龙头企业,精深加工互助特色农畜产品,充分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高端特色乡村旅游业、有机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

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①坚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农业跨界的深度融合发展”成为传统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③大力发展有机循环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能让农民迅速致富
④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助推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保证发展方向
②村委会要因地制宜,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职能
③村民参与民主决策,为乡村治理工作建言献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