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实验材料的采集、培养与保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植物实验材料的采集、培养与保存
一、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常用实验材料的采集、培养和保存方法。
2、掌握普通浸制标本及绿色浸制标本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并了解其它特殊标本的浸制方法。
二、材料和用品
采集用具(如浮游生物网、标本瓶、镊子、采集刀、枝剪、塑料筒、标本夹、吸水纸等等),配制固定液的化学药品(如甲醛、酒精、甘油、冰醋酸、醋酸铜、氯化铜、碘、碘化钾等等),恒温培养箱,培养皿,培养缸,高压蒸汽灭菌锅及一些其它与本实验有关的实验用品及用具。
三、实验内容
1、藻类植物的采集、培养和保存
2、菌类植物的采集、培养和保存
3、地衣植物的采集和保存
4、苔藓植物的采集、培养和保存
5、蕨类植物的采集、培养和保存
6、种子植物的采集和保存
四、实验方法
1、藻类植物的采集、培养和保存
(1)藻类植物的采集
藻类植物分布很广,其中大多数生活在各种不同的水体中,此外,还有些生活在潮湿的土壤表面、树皮、墙壁、石璧和花盆璧上,极少数种类生于常年积雪的高山上,还有少数种类与其它动植物共生或寄生在别的生物体中。
A、浮游藻类:这些藻类个体微小,单细胞或群体。
没有鞭毛,完全借水力漂浮在水中,或具鞭毛在水体中仅有微弱的运动能力。
采集这些藻类可视具体情况进行采集。
直接取水样、沉淀浓缩:在小水体中,如小池塘、水库、积水坑等静水中单细胞藻类的数量比较多,可直接用大的标本瓶采水样,每1公升水样,加15毫升鲁格氏液,静置24小时,使其沉淀后,将瓶内上部的清液倒掉。
在沉淀好的水样中,加入8%~10%甲醛溶液固定。
将填写有编号、采集地点、日期的标签纸投入标本瓶中。
用浮游生物网采集:在大型水体中,如湖泊、江河等处,标本不易直接采取,可用浮游生物网(一般用25号生物网)。
使用浮游生物网之前,先将网系于2米长的竿上,检查网头,关好阀门。
把网放入水面下并以“8”字形来回缓缓捞取。
水色较清、藻类数量少时可多捞一会儿,反之可少捞一会儿。
最后将网垂直提出水面,浮游藻类集聚网头,用标本瓶收集网头中的水样,立即用鲁格氏液(配方见后面)或甲醛液固定,也可用波恩氏液(配方见后面)固定保存。
注意:采集标本液以不超过标本瓶容积的2/3为宜。
如需观察有鞭毛的藻类的运动,可不加固定液,但时间不能过长,一般不能超过数小时至一天的时间,标本带回实验室以后应立即将瓶盖打开。
如果所采标本需保存,应随采随固定。
B、附生藻类:这些藻类包括有固着器或假根着生在石头、水生植物、泥底或其它物体上的藻类。
如刚毛藻、丝藻、鞘藻等。
它们的植物体一般较大些,可用镊子或手采集,但为保存标本的完整性,最好用采集刀将其从石面或其它物体上刮下,对于在急流或流水的石头上固着生长的藻类可用锤子将石头砸下一些小块连标本一起装入瓶中,或从小石块上用刀将标本刮入标本瓶中。
对于生长在水生植物或其它物体上的藻类,可折取一些枝叶、茎秆装入瓶中。
对生于泥底中的藻类,如轮藻,可用手或耙将其从泥底捞取,洗去污泥装入标本瓶中。
在土表生长的藻类,可用小铲或刀铲取,但需注意尽量少带泥土。
上述这些藻类采入标本瓶中后,再倒入8%~10%甲醛液固定。
C、漂浮藻类:有些藻类如水绵、颤藻、四胞藻等有时成团块状漂浮水面,可用镊子或用粗纱布制作的小网采集,甚至可用大口瓶直接将标本连水一同灌入。
对于在水面形成“水花”的藻类,同样可用标本瓶直接灌入。
D、冰雪中的藻类:可用小铲连同一层雪铲取,并立即盛入装有1/3瓶8%的福尔马林固定液的标本瓶中。
(2)藻类标本的保存
藻类标本最常用的保存法是用保存液浸泡起来,常用的保存液有一般固定液和保色固定液两类。
一般固定液
A、甲醛(福尔马林)水溶液:浮游藻类一般可用2~4%的浓度,固定蓝藻时,用2%甲醛液即可保存,固定裸藻和绿藻用3%甲醛液,固定鼓藻时,加甲醛液之后,再加几滴醋酸为好。
对于较大一些的丝状或枝状体可用4~6%,而一些海藻如紫菜、水云、海带、鹿角菜等,则宜用10%的海水溶液。
注意:甲醛水溶液既是固定液也是保存液,如若加几毫升甘油,则保存时间更长。
但不保色,而且时间一长易氧化为甲酸,所以,可加入适量吡啶、碳酸钙或碳酸镁,也可放几块大理石以中和酸性。
B、鲁格氏液(Lugol's solution):此固定液最适于固定浮游藻类,其优点能防止鞭毛收缩,使绿藻的淀粉核变为黑紫色,便于识别绿藻或计算绿藻的数量。
但缺点是标本不能长期保存(由于碘易升华)。
如24小时后再加入甲醛液(使其浓度为3%),标本方可长期保存。
提示:鲁格氏液的配制方法是:先将6克碘化钾溶于20毫升蒸馏水中,搅拌溶解后再加入4克碘,搅拌溶解后加入80毫升蒸馏水即可。
C、波恩氏溶液(Bouin's solution):此固定液的优点是细胞变化小,有利于种的鉴定和观察,特别对固定浮游藻类的效果较佳。
用此液固定的标本,经1~2天后,须换4%的甲醛液保存。
提示:波恩氏溶液的配制方法为:在100毫升的蒸馏水中加入苦味酸结晶,边加边搅动,直至苦味酸溶解达饱和时止,再经静置沉淀后,取上清的饱和液75毫升,注入烧杯中,加40%甲醛25毫升,冰醋酸3毫升即可。
(注意:苦味酸易燃易爆,平时应在苦味酸中加入20%的水,放在阴凉处,以避免危险。
)
D、FAA固定保存液:即福尔马林—冰醋酸—酒精混合固定液,效果好,可长期保存。
提示:其配方为:甲醛液(40%)5毫升,冰醋酸5毫升,50%酒精90毫升。
注意:如固定团藻效果最好的是碘—甲醛—醋酸液,固定时不要使其群体之间互相聚集成块。
配方为:碘化钾2克,碘1克,甲醛液(40%)24毫升,冰醋酸4毫升,蒸馏水400毫升。
先将碘化钾溶于少量蒸馏水中,待溶解后,再加其它成分。
保色固定液
A、配方:水35毫升,硫酸铜2克,冰醋酸5毫升,福尔马林10毫升,95%酒精50毫升。
先将硫酸铜溶于水,再加入其它成分。
B、材料先放入用2%福尔马林配成的0.5%或1%的醋酸铜溶液内24小时,然后取出,保存于5%福尔马林中。
(保存绿藻)
C、配方:乳酸20毫升,酚20克,甘油40毫升,氯化钙0.2克,醋酸铜0.2克,水95毫升。
D、配方:明矾0.5克,甘油10毫升,水90毫升。
(此溶液适合保存绿藻)(3)硅藻标本的清除处理
为了能看清硅藻细胞壁上的花纹,可将标本进行处理,除去内含物。
另外,硅藻往往与泥沙等杂物混杂在一起,影响观察效果。
常用酸化法来对硅藻标本进行清除处理,具体方法如下:
A、将标本水样摇匀,用吸管取适量的标本水样注入试管中,注意尽量少带泥沙等杂物。
B、加入与标本水样等量的浓硫酸。
C、慢慢滴加与标本水样等量的浓硝酸,此时产生褐色的亚硝酸气体。
标本渐渐变白,直到液体变成无色透明为止。
D、将液体静置24小时或在离心机上以3000转/分离心5分钟,使硅藻沉于试管底部。
E、吸出上清液,加入适量重铬酸钾饱和溶液,将液体静置24小时或在离心机上以3000转/分离心5分钟,使硅藻沉于试管底部。
F、吸出上清液,用蒸馏水重复洗4~5次。
每次换水后必须将液体静置24小时或在离心机上以3000转/分离心5分钟,使硅藻沉于试管底部。
G、洗到溶液呈中性时,即可将材料保存在95%酒精中或4%的甲醛中。
(4)淡水藻类的培养
土壤浸出液培养法浸出液制备:取有机质丰富的菜园或花园土1000克,加水2000毫升,搅拌后放置1~2天。
取上清液过滤,将所得滤液稀释2~5倍(稀释倍数视土壤含有机质多少而定)。
将稀释后的土壤浸出液用高压灭菌锅在摄氏120度条件下消毒20分钟,冷却后即可使用。
此法主要用于培养衣藻和水绵。
注意:衣藻常生于有机质较丰富的池塘或河水中,于春秋季将衣藻采回后,置于向阳处,不久可见培养缸壁的水表面有一条绿线,这是集聚的衣藻。
用吸管自绿线处吸取绿水,可得纯衣藻种群。
室内培养时,应放在日光灯下培养,温度以摄氏15~25度为宜。
水绵多生于池塘、水沟和稻田中,在春季、初夏和秋季最多,采回后放于培养液中,置于有散射光的地方培养,一般能培养几个月,若长期培养,水绵容易腐烂。
培养时切忌阳光直射,否则水绵极易腐烂。
若将水绵放在冰箱冷藏室(2~6℃)中培养约一周,就会产生接合生殖。
克诺普氏培养基培养法培养基配制:硝酸钙4克,硝酸钾1克,硫酸镁1克,
磷酸二氢钾1克,氯化铁(1%水溶液)0.15毫升,蒸馏水1000毫升。
配制时,一种试剂完全溶解后再加第二种试剂。
最后把溶液用高压灭菌锅在摄氏120度下消毒20分钟,冷却后备用。
此法主要用于培养衣藻。
2、菌类植物的采集、培养和保存
(1)菌类植物的采集
这里主要介绍大型真菌的采集和保存。
大型真菌以夏秋多雨时的七、八月份出现最多(春季发生的菌类比较少,仅盘菌目中的羊肚菌、马鞍菌和丛耳菌等多发生于春末),所以此时采集标本最为适宜。
采集地上生的伞菌类和盘菌类时,可用手轻轻拔出或用掘根器采集,注意一定要保持标本的完整性;对于树干和腐朽树木上的菌类,可用采集刀连带一部分树皮剥下,有时可用手锯或枝剪截取一段树枝。
对于采集的标本,要按照标本的不同质地分别包装,以免损坏和丢失。
肉质、胶质、蜡质和软骨质的标本需用光滑而洁白的纸制作成漏斗形的纸袋包装,把菌柄向下,菌盖在上,保持子实体的各部分完整。
然后,再分别将包好的标本放入塑料桶或筐内。
木质、木栓质、革质和膜质的标本,采集后用旧报纸分别包好。
(2)标本的制作和保存
A、干制标本:木质、木栓质、革质、半肉质及其它含水较少,不易腐烂的菌类,均可制成干标本,其方法是将标本放在通风处风干或放在日光下晒干。
标本干后放入纸盒内,并在盒内放些樟脑等防虫药品和干燥剂,盒表面贴上标签即可。
B、浸制标本:浸制标本的优点是能保持标本的原形,节省时间,缺点是容易褪色。
野外采集大量标本,临时处理,一般用5%甲醛液浸泡即可。
长期保存需更换防腐剂(如果标本在固定液中漂浮,可把标本拴在长玻璃条或玻璃棒上,使其沉入保存液中)。
常用防腐剂如下:
淡色标本保存液(保存白、灰、淡黄、淡褐色标本)
配方:在1000毫升70%的酒精中加入6毫升福尔马林即成;或:福尔马林10毫升,硫酸锌2.5克,加水1000毫升。
深色标本保存液(保存黄、红、褐等深色标本)
配方:A液:2~10%硫酸铜水溶液;B液:无水亚硫酸钠21克,浓硫酸1毫升,溶于10毫升水中,再加水至1000毫升。
注意:保存时先将标本放入A液中浸泡24小时,取出再用清水浸洗24小时后,转浸入B液中,密封保存,并保存在暗处。
(3)几种霉菌的简易培养方法
A、根霉的培养方法:切数片新鲜面包或馒头,使其暴露于空气中1小时,然后将其放入培养皿中,培养皿底部要垫上四层浸湿但不要积水的滤纸,保持空气潮湿。
然后再用消毒棉签沾上琼脂0.1%,蔗糖5%,水95%加热煮沸的少量液体均匀涂上一层于培养皿的盖面底上,盖好培养皿盖,置于25℃温箱中培养,3~4天可见馒头或面包片上长满白色菌丝(如有青霉等菌落可夹去掉)。
注意:此时用放大镜可以看到直立的孢子囊梗顶端有黑色的孢子囊,如夹取装片观察,但假根常深入馒头内不易取出,如盖上培养皿盖任其生长,则孢子囊会自然破裂,孢子粘在有一层糖液的培养皿盖上,继续萌发生长,再过5~6天后在培养皿盖上长满菌丝,这时从培养皿盖上取材观察可以连假根夹起,能看清各部分。
B、青霉与曲霉的培养:将新鲜桔皮(如果用干桔皮,则应加少量水湿润)置培养皿中,于空气中暴露1~2小时,加盖,在25℃左右的温度下培养2~3天后,桔皮内表面即长出青霉的白色菌丝,而后,因产生分生孢子而使菌落变为蓝绿色。
曲霉与青霉的生长条件相似,青霉能生长的地方均能生长,因此,在实验室中培养青霉时,也常有曲霉伴生。
C、水霉的培养方法:将小死鱼放在培养皿或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池塘水,1~2周后就可长出水霉菌丝体。
把玉米切碎,加水煮20分钟,冷却后放在烧杯中,加入池塘水和水霉菌丝体,使水刚好淹没菌丝体。
在室温下培养4~5天就可产生有性生殖结构。
D、酵母菌的培养方法:取酵母片少许(或发面水),加入盛有100ml5%的蔗糖溶液的锥形瓶中,瓶口塞上棉花,放在25℃左右的温度下培养3—5日即可得到大量的酵母菌。
3、地衣植物的采集和保存
(1)地衣植物的采集
地衣植物适应能力极强,生活中对养分的要求不太高,特别能耐寒、耐旱,因此,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从南北两极至赤道,高山、森林、沙漠、潮湿的土壤表面至干燥的岩石和树皮上,以及其它植物不能生长的地方都有它们的生存,唯有水中极少,在大城市及工业地区也很少有地衣的生长,因为地衣对大气污染十分敏感。
采集地衣不受季节的限制,全年皆可采集到地衣。
对于壳状地衣,由于难以与基质剥离,如文字衣科和茶渍衣科等,因此,采集时,必须连基质一起采之。
如土生壳状地衣可用刀挖取;树枝上的壳状地衣,可用枝剪连同树枝一起剪取;如树干上生的地衣,可用刀连同树皮一起切割下来;石生的壳状地衣,须用锤敲打下一片石块即可。
对于叶状和枝状地衣的采集,由于这两类地衣以假根或脐固着于基质上,与基质结合的不太紧密,比较容易剥下来。
采集时要注意地衣体的完整性。
有子囊果的要采带子囊果的地衣。
采集时不能用手抓取,要用刀轻轻的从基质上剔剥下来,否则易碰碎地衣体。
采集的标本可直接放入牛皮纸制的小纸袋中。
(2)地衣的保存
地衣的保存比较容易,一般可风干或浸泡起来,浸泡通常用FAA固定液固定,再加0.2%硫酸铜与5%甘油,可长期保存。
4、苔藓植物的采集、培养和保存
(1)苔藓植物的采集
苔藓植物是一群形体较小的高等植物,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由水生过渡到陆生的类群。
分布较广泛,除海水和沙漠外,高山岩石、高山草地、荒坡草地、林内、土埂路旁、村舍附近、墙壁屋顶、沼泽、湖泊、河流以及种子植物不能生长的地方都有苔藓植物的生长。
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茂盛,可覆盖大片地面,形成苔原。
采集苔藓植物要注意采取有孢子体的标本,还要将生长的基物一起采回。
对于水生苔藓植物,可用手直接采集或用尼龙纱制作的小抄网捞取,如水藓、水灰藓等等,然后将标本装入瓶中;固着生长在石面的苔藓植物可用采集刀刮取,如黑藓、
紫萼藓等等;生长在树皮上的苔藓植物,可用采集刀连同一部分树皮剥下,生于小树枝或树叶上的,则可采集一段枝条连同叶片一起装入采集袋中,如北方森林中的扁枝藓、木衣藓和许多苔类等;各种土壤上生长的苔藓植物种类最多,如地钱科、葫芦藓科、金发藓科等等全为土生,在松软土上生长者,可直接用手采集,稍硬的土壤上生长的种类,则可用采集刀连同一层土铲起,再将标本装入采集袋中。
在苔藓植物中最常用的实验材料是地钱和葫芦藓,二者都是世界分布种,地钱生于背阴潮湿的墙根下面或山泉沟渠旁,而葫芦藓多生于房后背阴的土地上或村边有机质较丰富的地方,也常在树林间被火烧过的土壤上大片生长。
地钱的叶状体(配子体)及其上的胞芽杯,在3、4月份就可开始采集到,而要采集雌器托和雄器托以及孢子体则要在5~8月间。
葫芦藓的配子体和生殖器官在南方2月份就可采集到,在北方则要到4月份才行,它的孢子体在南方3~6月都可大量采集到,北方一般需在5~7月才能采集到。
(2)苔藓植物的培养
地钱和葫芦藓是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材料,下面以地钱和葫芦藓为例来说明。
A、地钱的培养:在花盆中装入有机质丰富的土壤,用水浸透备用。
将地钱的叶状体带一层薄土采回,置于花盆的土壤上,也可把胞芽杯中的胞芽取出,置于花盆土壤中。
把花盆放在阴湿处培养。
B、葫芦藓的培养:先收集葫芦藓的孢子。
葫芦藓的孢蒴变为褐色时,孢子即已成熟。
用剪刀从蒴柄处剪断,把孢蒴装入纸袋保存。
一般保存4~5年的孢子仍能很好萌发。
取一个小花盆,内装菜园土,弄碎整平。
再选一个大培养缸,装水和适量的泥沙,把小花盆放入大培养缸中,水便由小花盆底部的孔渗入土中,将土壤浸透。
大培养缸中的水要经常补充,不能缺水。
取葫芦藓孢蒴若干,放在干净的白纸上压破,放出黄褐色的孢子,用小镊子拣去孢蒴碎片,把孢子均匀地抖撒在湿透的土壤表面。
最后在小花盆上用塑料袋或玻璃罩盖住,以保持湿度。
将花盆移至窗前有光处培养,在15~25℃条件下,一般10天左右孢子就可萌发成绿色的原丝体,1个月左右原丝体就发育出很多配子体,2~3个月就发育出生殖器官,并在受精后发育出孢子体。
要注意的是,孢子撒下后不要从土表浇水,要始终放在大培养缸中使土壤一直保持湿润。
(3)苔藓植物标本的保存
A、晾干入袋保存:苔藓植物较小,易干燥,一般不易发霉腐烂,颜色也能保持较久。
最常用的方法是将放在通风处晾干,尽量去掉所带泥土,然后将标本装入用牛皮纸折叠的纸袋中。
观察标本时,只要把材料放入清水中浸泡几分钟就可恢复原色和原形。
B、浸制标本:先将标本上的泥土冲洗干净,然后装入磨口标本瓶中,加入5%的福尔马林水溶液即可,这个方法的缺点是时间长了易褪色。
也可进行保绿处理,即选用饱和的硫酸铜水溶液,把标本浸泡一昼夜,取出,用清水冲洗,然后再保存在5%的福尔马林水溶液中。
C、压制蜡叶标本:一般说对于水生种类或附生在树叶上的种类,可用标本夹压制做成蜡叶标本,其方法和制作种子植物标本相同,但要在标本上盖一层纱布,以防止有些苔类植物粘在纸上。
苔藓植物都可制作蜡叶标本,但由于较麻烦,所
以一般用得较少。
5、蕨类植物的采集、培养和保存
(1)蕨类植物的采集
蕨类植物分布也较广,森林、草地、荒山、湖泊、池沼和岩缝均能生长,它们主要生活在阴湿处,但也有少数旱生型的。
采集蕨类植物标本时,特别要带有地下根状茎,因为地下茎也是分类上的依据,有些蕨类植物的叶子有营养叶和孢子叶之分,注意两种叶子要同时采集,对不分为两种叶子的蕨类植物要采集成熟的叶子,即带有孢子囊的叶子。
蕨类的孢子囊多在8月份成熟,因此,宜在7月采集孢子体标本,8—9月份采集孢子。
(2)蕨类植物保存
蕨类植物的保存和种子植物相同,主要是用标本夹压制成蜡叶标本(祥见植物蜡叶标本的制作)。
对于一些水生小型蕨类,也可用5~10%的福尔马林水溶液保存,同样可以加入硫酸铜保绿。
(3)真蕨原叶体的培养
可采用琼脂平板培养法:在每升水中加硫酸钙250毫克、硫酸镁250毫克、氯化钠80毫克、硝酸钾70毫克、氯化铁5毫克,再加琼脂8克,加热使琼脂溶化后,分装在直径7~9厘米的玻璃培养皿中,使凝成厚度为1~1.5厘米的平板,冷却后均匀撒上孢子(注意孢子要撒播的稀一些),置于有散射光照的地方,在15~25℃的室温条件下,孢子7天左右萌发。
培养期间只要注意不过分敞露,一般不易被微生物污染,原叶体生长良好。
6、种子植物的采集和保存
(1)种子植物的采集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群,其中被子植物是现今地球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裸子植物主要是木本的,被子植物有木本的、草本的等等类型很多。
采集标本时除采集植物的营养器官外,还必须具有花或果实,因为花、果是鉴别植物的重要依据。
对于一些有地下茎的如百合科等科的植物,应特别注意采集这些植物的地下茎。
雌雄异株的,应分别采集雌株和雄株。
采集草本植物时,应采带根的全草,高大的草本植物,采下后可折成“V”或“N”字形,然后再压入标本夹内,也可选其形态上有代表性的剪成上、中、下三段。
高大的木本植物,用枝剪剪取带有花或果的一段枝条,并且枝条要有一年生和二年生的部位。
水生草本植物,提出水面后,很容易缠成一团,不易分开,如金鱼藻、水毛茛等,遇此情况,可用硬纸板从水中将其托起,连同纸板一起压入标本夹内,这样就可以保持形态特征的完整性。
对于寄生植物,应注意连同寄主一起采下,如菟丝子、列当等等。
(2)标本的保存
种子植物都可制成蜡叶标本(祥见植物蜡叶标本的制作),对于一些小型的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也可以制成浸制标本,特别是植物的花、果实或地下部分(如鳞茎、球茎等),必须把它们浸泡在浸泡液中,才能长期保存。
浸泡液可分一般溶液和保色溶液两种。
A、一般溶液即普通防腐性浸制液:70%的酒精或3~5%的福尔马林溶液。
也可用下列配方的溶液,对长期保持标本原形状效果极好,其成分有:水37%、工业
酒精53%、福尔马林5%、甘油5%。
B、保色溶液:保色溶液的配方很多,但到目前为止,只有绿色较易保存,其余的颜色都不很稳定,这里简单介绍几种保色溶液的配方,可供参考。
(A)保持绿色浸制液:即醋酸铜浸制法:以醋酸铜结晶逐渐加到50%的醋酸中,搅动至不再溶解为止(约在100毫升醋酸中加入醋酸铜10~20克),配成的原液用水稀释3~4倍使用。
稀释度因标本颜色而定,浅者较稀,深者较浓。
将稀释后的溶液加热至70~80℃,放入标本,不停翻动,标本的绿色开始会被漂去,经数分钟到半小时后,绿色又恢复。
将标本取出,用清水漂洗干净,保存于5%的福尔马林溶液中。
此法是利用铜离子与叶绿素中的镁离子的置换作用。
用溶液处理标本后,其中铜离子的量逐渐减少,使用太久,会丧失其保色能力,若在溶液中再补加适量的硫酸铜,又能恢复其保色能力。
注意:加热的时间与温度,要视标本的质地而定,较薄的材料一般加热到70~80℃,约10分钟即可,较厚的材料则需加热20分钟左右,特别坚硬的材料,加热时间还可延长。
但有些幼嫩的器官或果实,不宜加热,可把标本洗净后直接投入下列溶液中,一星期左右即可取出保存。
溶液配方为:50%酒精90毫升,甘油2.5毫升,福尔马林5毫升,冰醋酸2.5毫升,氯化铜10克。
(B)黄色和橘红色标本浸制液:用亚硫酸溶液配成4~10%的稀薄溶液,配成后适当加入少量酒精与甘油。
(C)红色标本的浸制液:配方如下:氯化锌50克,福尔马林25毫升,甘油25毫升,水1000毫升。
此法的溶液量要多效果才好。
(D)黑色和紫色标本的浸制液:甲醛500毫升,饱和氯化钠水溶液1000毫升,蒸馏水8700毫升。
(E)白色、浅绿色标本浸制液:氯化锌225克,80~90%酒精900毫升,蒸馏水6800毫升。
浸制标本做好后,应放在阴凉不受日光照射处保存。
五、综合分析
1、学习植物标本的采集、培养和保存,对一个生物工作者来说有何意义?
2、常用藻类标本保存液有哪几种?
3、菌类植物的采集应注意哪些事项?
4、如何培养根霉和水霉?
5、种子植物标本的保色溶液配方有哪几种?
六、实验报告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采集5种植物实验材料(最好是不同的类群),再按一定的方法培养或保存起来。
写出这5种实验材料的采集、培养或保存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