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高考之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专题01 虚实结合-备战2019年新高考之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

专题01 虚实结合-备战2019年新高考之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姜秀才游苏州欧阳修忆从太学诸生列,我尚弱龄君秀发。

同时并荐几存亡,一梦十年如倏忽。

壮心君未减青春,多难我今先白发。

山花撩乱鸟绵蛮,更尽一尊明日别。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与姜秀才在太学求学时正值青春年少,说明两人相识已久,情义颇深。

B.三、四句写两人十来年的经历,感慨时光易逝,人生如梦,表现出诗人虚无的人生观。

C.第七句借景抒情,通过写山花鸟鸣撩乱人心来抒写自己与友人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D.尾句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有异曲同工之妙,寄情于酒,体现依依惜别之情。

E.本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离别之情,前四句是虚构情节,后四句是实写眼前。

2.本诗的五、六句意蕴丰富,请赏析这两句的精妙之处。

【参考答案】1.BE2.①说明两人不同的原因:友人因壮心不已犹显青春,自己因多经磨难而现白发。

②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两人多年不见后容颜差别之大。

③强化了作者对朋友的不舍和离别时的感伤之情。

【试题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能力。

赏析诗句,要在理解诗句表达的意思的基础上,首先指出诗句运用的表一、了解“虚”“实”的概念从概念上理解,“实”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而“虚实结合”中的“虚”与“实”是相对的,指的是主观世界中存在的虚象、虚事、虚境。

比如: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

虚实结合即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二、明确“虚”“实”在古诗词中的运用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构之景为虚。

以《雨霖铃》为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年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些诗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是“虚”。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三句,则是半虚半实。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常见错误及改进方法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常见错误及改进方法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常见错误及改进方法诗歌鉴赏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作为语文科目的重点内容之一,具备一定的难度。

在鉴赏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阻碍了同学们对诗意的真正理解。

本文将针对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常见错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帮助同学们提高鉴赏水平。

一、主旨把握不准确在鉴赏诗歌时,理解诗歌的主旨是十分关键的。

但是很多同学在主旨把握上常常会出现错误。

一方面,有的同学只是凭感觉去猜测主旨,没有深入细致地挖掘诗歌中的意义;另一方面,有的同学过于追求个性化的主旨解读,忽略了人文关怀和艺术追求。

改进方法:1. 仔细阅读诗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2. 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意象、符号等表现手法,揭示隐藏在其中的主题;3. 注意诗歌的整体氛围和情感表达,找出与之相关的主题;4. 综合上述分析,找出与主题有关的细节和语句,加以积累和总结。

二、诗歌韵律错误诗歌的韵律对于表达诗意和营造氛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同学们在掌握和运用诗歌韵律上经常出现错误。

常见错误包括:对韵脚、韵律规则理解不深刻,韵脚选择不恰当等。

改进方法:1. 学习基本的韵律规则,掌握不同诗体的韵律变化;2. 多读、多背优秀的诗歌作品,感受诗歌韵律的美妙;3. 在写作时,注重选择合适的韵脚,并注意韵律的整齐和协调。

三、文采不足一首好的诗歌不仅要求思想深刻,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采。

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同学们在表达中常常出现文采不足的问题。

表现在词汇选择单调,修辞手法运用简单等方面。

改进方法:1. 多读、多积累诗歌素材,学习优秀的诗歌表达方式;2. 增加阅读广度和深度,在不同文学作品中寻找灵感,丰富自己的词汇库;3. 学习修辞手法,并灵活运用于写作中;4. 注意诗歌的韵味和节奏感,通过押韵、借音等手法,增加作品的艺术感。

四、缺乏思考鉴赏一首诗歌,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理解,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索诗歌背后的意义。

然而,在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缺乏思考的情况较为普遍。

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要点十讲专题07诗歌选择题技巧5结构分析不当含答案解析

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要点十讲专题07诗歌选择题技巧5结构分析不当含答案解析

“专题07诗歌选择题技巧(5)结构分析不当一、选择题考点突破结构分析不当,谋篇乱加阐释【典例示范】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宿府①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②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③。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十年,避乱成都,在严武幕府中任职时写下的。

②伶俜:流离失所。

③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府,任参谋一职,只是为了一家生活,勉强求得暂时的安居。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

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

B.前两联写“独宿”之景,而情含景中。

后两联则就“独宿”之景,直抒“独宿”之情,风尘”句紧承“永夜”句。

C.“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

思家之情有增无减,因为诗人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

D.尾联照应颔联,虽写“栖息一枝安”但仍然有辗转流离之苦闷。

诗人当时境遇凄凉,十年漂泊辗转,诗风沉郁。

突破方法:①整体理解诗歌,了解词与词、句与句间的逻辑关系;②关注选项中的“起承转合”、“线索”、“照应”、“对照”、“伏笔”、“铺垫”等词。

【答案】D【解析】尾联应照应首联。

【例题精练】“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南海旅次曹松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联不落窠臼,一反登高望远的传统写法,别有新意, 裁”把无形的“归思”比成有形的可剪断之物。

B .颈联出句写晨景,是说随着城头凄凉的晓角声晨霜消尽;对句写晚景,是说伴着夜晚的残潮明月复出。

C .颈联的描写使读者想起唐诗中“三奏未终天便晓,何人不起望乡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诗句。

2019年高考语文AB卷: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AB卷: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A卷全国卷1.(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首先要整体把握诗词,读懂诗句大意,弄懂作者思想情感。

在此基础上分析作者描写江水所使用的方法和语言,尤其要注意抓住表现力强的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注意组织答案要分点作答。

分析用意要考虑创作背景和诗歌的主旨。

(2)分析诗歌中的用典首先要明白典故本身的含义,这是注释④显示的信息。

然后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追求作答。

答案(1)①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蓄积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2)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

②作者自比仁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高考语文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诗歌鉴赏及答案

高考语文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诗歌鉴赏及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2019•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①,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①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 “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 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答案】(1)D(2)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解析】【分析】⑴D项“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

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表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原则立场,即符合“道义”。

故选D。

⑵本题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用典故“垂钓”来表达自己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用大雁夜半乘风来归,表达渴望能收到好消息,即对取得功名的渴望。

这两句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写出了作者虽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情怀没有改变,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从结构安排来看,首联、颔联,表达了求仕的心。

尾联表达接收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

颈联起到过渡的作用,舒缓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故答案为:⑴D;⑵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项易错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项易错题附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其四)①白居易自从委顺任浮沉,渐觉年多功用深。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

妻儿不问唯耽酒,冠盖皆慵只抱琴。

长笑灵均不知命,江蓠丛畔苦悲吟。

【注释】①元和十二年作于江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交待诗人仕途失意的处境,表达他在宦海中顺其自然的处世态度。

B. 颔联紧承“功用深”三字,表明诗人修养加深带来了从外到内的改变。

C. 诗人妻儿不过问他,他只管喝酒,勾勒出他在江州时闲适的生活状态。

D. 本诗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即便是运用典故,也浅显易懂不生僻。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意为诗人大笑屈原不知天命,只在江畔丛草间苦苦悲吟;②表达了对屈原被贬后行吟泽畔、抱恨沉江做法的否定,以及诗人自己消除忧喜是非之心,乐天知命的旷达。

(或者:诗人大笑表面上看是对屈原被贬后行吟泽畔、抱恨沉江做法的否定,实则是愤激之语,表达作者贬谪江州的愤懑,以及如同屈原般的高洁情怀。

)【解析】【分析】(1)C项,“闲适的生活状态”错误。

从首句“自从委顺任浮沉”可知作者宦海沉浮,仕途失意;从颈联“不问”“皆慵”可知无聊和孤寂的生活状态。

“闲适”理解错误。

故选C。

(2)“长笑灵均不知命,江蓠丛畔苦悲吟”表层意思是,诗人大笑屈原不知天命,只在江畔丛草间苦苦悲吟。

结合注释“元和十二年作于江州”可知这首诗作于作者被贬江州之时;再联系颔联“灭除忧喜色”“消尽是非心”、颈联“唯耽酒”“只抱琴”都是表面上不问世事、故作旷达之语。

据此,本句表面上否定屈原行吟泽畔,不知天命,实则流露出自己被贬的苦闷和仕途的失意。

故答案为:⑴C;⑵①意为诗人大笑屈原不知天命,只在江畔丛草间苦苦悲吟;②表达了对屈原被贬后行吟泽畔、抱恨沉江做法的否定,以及诗人自己消除忧喜是非之心,乐天知命的旷达。

(或者:诗人大笑表面上看是对屈原被贬后行吟泽畔、抱恨沉江做法的否定,实则是愤激之语,表达作者贬谪江州的愤懑,以及如同屈原般的高洁情怀。

2019诗歌鉴赏高考真题汇编语文(解析版)

2019诗歌鉴赏高考真题汇编语文(解析版)

专题05:诗歌鉴赏【2019年高考】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4.C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要点十讲专题08诗歌选择题技巧6语言特色分析有误含解析2019022013

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要点十讲专题08诗歌选择题技巧6语言特色分析有误含解析2019022013

专题08 诗歌选择题技巧(6)语言特色分析有误一、选择题考点突破语言特色分析有误【典例示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己亥①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曹松其一泽国②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③。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其二传闻④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注]①己亥:公元879年(乾符六年)的干支。

②泽国:泛指江南各地,因湖泽星罗棋布,故称。

③樵苏:打柴为“樵”,割草为“苏”。

④传闻:一作“波间”。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首开篇轻描淡写,让读者从那“战图”中去想象兵荒马乱、血流成河的现实。

B.“凭君”一句直写作者对将领讲封侯事的厌弃态度,表达出心中对战争的痛恨之情。

C.第二首以“百神愁”之语痛斥战争的罪恶,用“谁道沧江总无食”反讽战事的频繁。

D.两首诗风格迥异:其一用意曲折,语言委婉含蓄;其二着力用笔,表达直白显豁。

【答案】D【解析】其一直抒胸臆,直陈问题,语言并不含蓄。

突破方法:①初读过程中注意整体感知诗歌语言特点,明确诗歌主要以哪种表达语言为主(是抒情、议论还是其他),进而结合诗句体会语言特色。

②注意对诗歌语言特色的概括词。

【例题精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送李端卢纶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注:①故关:故乡。

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下列对本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

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

这样作结,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

C.“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与上下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高考语文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诗歌鉴赏含答案

高考语文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诗歌鉴赏含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杜甫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章翻风白日动①,鲸鱼跋浪沧溟开。

且脱佩剑休徘徊。

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②?仲宣楼头春色深③,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注释】①豫章:两种乔木。

白日动:树大则风大,白日为之动。

②珠履:缀有明珠的鞋子。

《史记·春申君传》记载,春申君门客中的上客皆蹑珠履。

③仲宣:东汉末年诗人王璨的字。

王璨到荆州投靠刘表,作《登楼赋》,后梁时为纪念他作《登楼赋》建了仲宣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是诗人写来安慰劝勉友人王郎的,王郎趁着酒兴拔剑起舞来发泄心中怀才不遇的愤慨,诗人劝他不要悲伤。

B. “豫章”二句运用比拟,是说豫、章的枝叶在大风中摇动时,可以动摇太阳,极力形容树高;鲸鱼在海浪中纵游时可以使苍茫大海翻腾起来,极力形容鱼大。

诗人借此极写王郎的杰出才能。

C. 诗人劝说王郎不必拔剑斫地,徘徊起舞,可以把剑放下来休息一下,乘船西下去见西蜀诸侯。

D. “仲宣”句既是实写杜甫送别王郎的时间已是春末,也是暗用王璨的典故,借此期待王郎此次西行能受到重用。

(2)周振甫先生评价此诗“一悲一喜,转变无穷”,你是否同意此观点?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案】(1)B(2)同意。

①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着酒兴,拔剑起舞,斫地悲歌,一悲;但是诗人劝他“莫哀”,因为他可以替王郎推荐,说“我能拔尔”,一喜。

②以“豫章翻风”、“鲸鱼跋浪”,极尽夸饰之能事,诗人认为以王郎奇才,此去西川,必会得到蜀中大官的赏识,又一喜;但转到“何门”未定,“得诸侯”还是空的,又一悲。

③“我能拔尔”,又“青眼”相望,杜甫用钦佩的眼光对王郎寄予厚望,可喜;可是又一转“吾老矣”,不能有所作为,“我能拔尔”只成了美好愿望,又转悲。

【解析】【分析】(1)B项,“‘豫章’二句运用比拟”中“比拟”一说错误,“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意思是“船帆在风中摇摆,鲸鱼在大海里乘浪而行”,这两句是运用比喻手法赞誉王郎,以豫、章之树和说鲸鱼来比喻王郎的杰出才能,说他能够担当大事,有所作为。

专题06+间接抒情-备战2019年新高考之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Word版含解析

专题06+间接抒情-备战2019年新高考之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Word版含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小题。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颈联中的“丛菊”能否改为“残菊”?为什么?2.本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在抒情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1.不能。

白露时节,菊花是开得十分茂盛的。

菊花的盛开,相较于诗人的身世飘零,就显示出他的凄苦之感。

而且两度菊花盛开,诗人却流下了思乡的眼泪,以乐景写哀情,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反衬),更能体现出诗人的悲苦心境。

因此,不能改。

2.本诗抒发了悲秋之情及对故乡的思念。

在抒情方法上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意对即可)【试题分析】一、了解“间接抒情”的概念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对,指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二、明确“间接抒情”在古诗词中的类型1、情景交融指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面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这里,春夜雨景,包含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2、借景抒情指诗人把自身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情景交融与借景抒情有何区别“融情于景”,明写景,即字面都是景语;但是,必须暗含情,即所有景语皆情语也。

“借景抒情”,作为抒情的一种方法,即借助于景物,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二者的共同点是:都以抒情为中心。

二者的区别是:前者表面写景,实质写情;后者写景、抒情都是明写,只是景为由、情为根而已。

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专题04诗歌选择题技巧(2)情感分析有误-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要点十讲Word版含解析

专题04诗歌选择题技巧(2)情感分析有误-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要点十讲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考点突破诗歌选择题考点突破之:情感分析有误,不明诗人意图【典例示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夜坐念东征将士陆深长河乘夜渡貔貅①,兵气如云拥上游。

大将能挥白羽扇,君王不爱紫貂裘。

十二关山齐故国,百年疆域汉神州。

不眠霜月闻刁斗,自启茅堂望斗牛。

[注]①貔貅(píxiū):别称“辟邪、天禄”,是中国古书记载和民间神话传说的一种凶猛的瑞兽。

诗中比喻勇猛的战士、骁勇的部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起句不凡,用“貔貅”形容骁勇善的战前线战士,他们长河夜渡,不畏艰险,直接描写了战斗场面的激烈。

B.“挥白羽扇”,写大将手挥羽扇,让人想起“羽扇纶巾”的周瑜,暗喻诗人文武双全,指挥若定。

C.诗歌第四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以“紫貂裘”代指皇帝对将士们的赏赐,表明朝廷对战事的重视。

D.颈联以数词入诗,节奏鲜明,音韵铿锵,从时空两方面表现了国家收复失地的坚强决心。

E.诗歌末两句中选取两个细节“闻刁斗”、“望斗牛”,由想象转入现实,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突破方法:①探究诗人写作意图,抓准诗中的感情词。

②关注注释,关注诗中可能存在的多种感情及感情变化。

③关注选项中的“表达”、“抒发”等词即感情术语,如“落寞”“无奈”“孤寂”等。

【答案】1.CD【例题精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阙题刘眘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诗人简介:刘眘(shèn)虚,唐代诗人。

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

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

早年逝世。

【注】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凄清。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专题05+象征手法-备战2019年新高考之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Word版含解析

专题05+象征手法-备战2019年新高考之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Word版含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水调歌头·游览【宋】黄庭坚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春入武陵溪”,承上启下,用“桃花源”的典故表现对现实的不满。

B.上片从第二句开始,用倒叙的手法,逐层描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景象。

C.“我欲穿花寻路”三句,写词人穿过桃花源找到了施展才能的世界。

D.“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写词人孤独寂寞、难觅知音的处境。

E.“我为灵芝仙草”两句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暗示对功名利禄的追寻。

2.结合全词,分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特征。

【参考答案】1.CE2.全词塑造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却又苦苦追寻自得其乐的世外桃源而不得的词人形象。

通过对“桃源仙境”的神游和“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等的描写塑造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形象;“我欲穿花寻路”等句子塑造出苦苦追寻自得其乐的世外桃源而不得的形象特征。

【试题分析】E项,“暗示对功名利禄的追寻”错误,“追寻”错误,从词中来看,“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仙草”即开头的“瑶草”,“朱唇丹脸”指第三句“溪上桃花”,这两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语言,“长啸亦何为”意谓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可见此处应是“放弃功名利禄”。

2.这是考查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考生应注意结合词中主人公的言行和生活的环境分析。

如“春入武陵溪”,一、了解“象征”的概念象征,指的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古诗词中运用象征手法可以给读者带来丰富的联想空间,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二、明确“象征”在古诗词中的运用在屈原的《离骚》中,他把才德和有作为的人比做“美人”:“恐美人之迟暮”。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山东卷〕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以下问题。

〔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2019年高考语文易错点 专题16 词曲鉴赏(专题)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易错点 专题16 词曲鉴赏(专题) Word版含解析

【易错雷区,步步为赢】1.(2015·重庆卷,1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好事近黄之隽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

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

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1)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

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

(2)“悬崖”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

“崩坼”本指倒塌断裂,此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乱。

作者担心竹篙一撑,江面激起水波,把江中的山影漾乱,美景被破坏。

2.(2015·北京卷,16~1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题。

醉翁操①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②。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③,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④。

【注】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

②蒉:草筐。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③童巅:山顶光秃。

2019年新高考II卷语文诗歌鉴赏题精选

2019年新高考II卷语文诗歌鉴赏题精选

2019年新高考II卷语文诗歌鉴赏题精选(题目写到首段并未陈述明确的主题思想,请提供具体的标题)2019年新高考II卷语文诗歌鉴赏题精选(以下为文章正文,格式为诗歌鉴赏题目精选的鉴赏和分析)在2019年新高考语文试卷的II卷中,相信大家对于诗歌鉴赏题目都有所接触。

本文将为大家精选几道题目,通过对这些题目的鉴赏和分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与内涵。

首先是第一道题目:题目:《夜泊左江》诗句:碧霄素影秋江上,青雀双飞庐山前。

红叶落尽金轮界,白云深处细雨悬。

我们先从标题上入手,题目名称为《夜泊左江》,从字面上可以看出,这首诗描绘的是作者夜晚停泊在左江的情景。

在诗句中,首先出现的是“碧霄素影秋江上”,通过这样的描写方式,作者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幽静祥和的环境中。

接着,诗中出现了“青雀双飞庐山前”,这一意象展示了左江周边的美景,暗示了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

紧接着的“红叶落尽金轮界”把握住了秋天的特点,给人一种变幻莫测的感觉;而“白云深处细雨悬”则将诗歌情感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通过这首诗的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通过具体的描写和意象,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与思考。

接下来是第二道题目:题目:《采薇》诗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从题目名称《采薇》来看,这首诗的主题可能与采薇有关。

但是通过阅读诗句,我们发现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关于岁月流转的话题。

其中,“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通过短短几句诗句,作者抓住了岁月的不可逆转性质,以采薇为比喻,传达了岁月的逝去与不停止的信息。

而“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这两句诗句可以被理解为对于浮躁时代的反思,通过对猃狁的描述,表达出对于纷扰尘世的疏离与追求宁静的渴望。

通过这首诗的鉴赏,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于岁月的深刻领悟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于时代变迁的思考。

备战2019年新高考之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Word版含解析

备战2019年新高考之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Word版含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素梅王冕闲花野草斗青红,一着冰霜扫地空。

惟有老梅标致别,岁寒时节自春风。

(1)这首诗刻画了梅花什么样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2)诗歌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请结合诗句予以分析。

【参考答案】(1)刻画了梅花凌寒绽放,风姿高雅昀形象。

抒发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借物抒怀,赞美了君子品质。

冰天雪地寒气纵横的时节,争红斗绿的各色花草纷纷冻毙,惟有梅花从容自在,凌寒独放。

(2)示例:“闲花野草”在寒冬到来之前,也曾“斗青红”,然而“一着冰霜”即“扫地空”,这与梅花的“岁寒时节自春风”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梅花“标致别”的高雅风姿,进而突出梅花的傲岸品质。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概括形象特点和情感主旨,考生要注意抓住描写梅花的诗句分析形象,例如抓住一、了解“衬托”的概念所谓衬托,也叫映衬。

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以此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

二、熟悉“衬托”的类型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

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歌的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

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三、明确“衬托”在古诗词中的运用衬托在古诗中,可用于写景,也可以用于状物,还可用于抒情。

诗人根据实际需要,使衬托呈现出如下一些具体形式:1、冷暖相衬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这里,诗人先勾绘天门打开前的冷暗色调,然后再涂抹天门打开的暖亮色调。

最新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答案及赏析

最新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答案及赏析
东南大学教授、美学家孔寿山《中国题画诗大观》:诗人从大处着 眼,略去细小景物,写晚秋的高山危石,野水远岚,展示这幅名画 的气势和艺术境界。尾联颇有陶渊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之意境。 [5]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全国卷2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全国卷1
全诗写景兼抒情,通篇未用一典,却于简谈中见新奇。古人认为 “天下事有意为之,辄不能尽妙,而文章尤然,文章之间,诗尤 然”,简斋此诗,可证此论。全诗自然至极,淡泊至极。然而这淡 泊却是“豪华落尽见真纯”之淡,是“淡极始知花更艳”之淡。绝 非索然寡味,深远就寓在这淡泊之中。无限的绚烂,也融于淡泊之 中,真乃淡而有致,淡而有味。 [6] 名家点评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是画中之景、物, 为实。但是景中含情,“满眼”“苍然”“含晚”“不还”,这些词中饱含 诗人的情感。尤其是“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句,让静物有了动态感, 有了人的情怀,有了人生的况味。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是诗人对画作由 衷的赞美,赞叹,还有赞美之外的感悟、思索。韵味悠长,意在画外,意在 言外。诗歌在唐朝后,诗歌的意境很多都跑到宋词里去了。宋诗哲理有余, 而情韵不足。这首题画诗,情韵还算充沛。
原14题.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
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专题03+烘托渲染-备战2019年新高考之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Word版含解析

专题03+烘托渲染-备战2019年新高考之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Word版含解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独鹤韦庄夕阳滩上立徘徊,红蓼【注】风前雪翅开。

应为不知栖宿处,几回飞去又飞来。

鹤褚载欲洗霜翎下涧边,却嫌菱刺污香泉。

海鸥浦雁应惊讶,一举扶摇直上天。

【注】蓼:草本植物,开淡红色或白色的花。

1.下列对这首作品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两诗写鹤都采用了细节描写:前诗写鹤伫立、展翅的细小动作,后诗写鹤嫌菱刺而不洗濯的细微心理。

B.两诗写鹤都采用了烘托手法:前诗以夕阳、沙滩、红蓼为背景烘托,后诗以溪涧、蓝天为背景烘托。

C.两诗都采用虚实结合手法:两首诗中鹤的颜色、动作为实写;两首诗都着一“应”字表猜测,是虚写。

D.两诗都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两诗吟咏鹤的形象,其实都融入了诗人内心的观照,寄托了诗人的志趣。

E.两首诗的表达技巧有所不同:前诗运用夸张手法,动静结合;后诗也用夸张手法,只有动态的描写。

2.两首诗刻画的鹤这一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1.BE2.①前诗鹤孤独徘徊难定栖居之所的形象,流露出诗人孤独失意、对未来感到忧虑的情绪。

②后诗写鹤有所避忌、一飞冲天的形象,流露出诗人洁身自好、自信能展示自身才华的志向。

【试题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B项,“两诗写鹤都采用了烘托2.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

这两首诗歌都是咏物诗,此类诗歌中诗人的情感是借助物来表现,即一般采取托物言志的手法。

故考生应先分析两首诗歌中“鹤”的特点,根据“鹤”的特点来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如第一首诗歌中,诗人塑造的是一只孤独的鹤,这只鹤孤独寂寞,因不知“栖宿处”而不得不飞来飞去,这就象征诗人的孤独失意,表现出诗人因前路不知在何方而忧虑的情绪;第二首诗歌中,第一、二两句,写鹤想要洗濯自己的“雪翅”却嫌弃“菱刺污香泉”,这就好似诗人的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第三、四句,写鹤“一举扶摇直上天”,鹤的一飞冲天象征着诗人相信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施展自己的抱负。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点32 诗歌鉴赏之手法辨识不清(解析版)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点32 诗歌鉴赏之手法辨识不清(解析版)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题易错点32 诗歌鉴赏之手法辨识不清【典例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晚范成大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注)。

窗下日长多得睡,尊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注)各自私:这里是说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顾自家欢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选择了两个意象“舞燕”“啼莺”,描绘了晚春时期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

B.颔联点出暮春时令,暗示诗人心绪。

诗人昏昏醉眠,日长难遣,樽前花老,诗情难觅,止不住把满怀愁绪抒写出来。

C.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慨叹当时南宋朝廷不能振作,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术。

D.这首诗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只是意会即止;描写心境,也只是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2.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此联的妙处。

【答案】1.A2.①虚写(想象)诗人通过想象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暮春图。

②用典。

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写归隐之情,含蓄蕴藉,言近旨远。

③以景结情。

诗人借暮春田园美景抒发了思归之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解析】1.A项,“充满生机”错误,“荒园萧瑟”说明景物并无生机;“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错误,“懒追随”说明诗人无兴致。

故选A。

2.解答此题首先要对诗歌常见的艺术手法有足够的积累,比如对比、想象、用典、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等,然后就是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意思是“可以想见竹篱东面,春水已经涨满;柳丝低垂的岸边,小船儿正孤单地摇晃”,由“想见”可知,此联为虚写,诗人想象出一幅江南水乡暮春图:春水漫漫,疏篱如屏,柳丝垂挂,小舟荡漾,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意境,“小舟无伴”,那小舟似乎急切地等待诗人归来作伴,体现思归之情;“篱东”一词源于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后借指故园,这一联,不仅进一步渲染思归之情,而且这幅美好的暮春图,与开头那“萧条”的“荒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更见诗人的爱憎和归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姜秀才游苏州欧阳修忆从太学诸生列,我尚弱龄君秀发。

同时并荐几存亡,一梦十年如倏忽。

壮心君未减青春,多难我今先白发。

山花撩乱鸟绵蛮,更尽一尊明日别。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与姜秀才在太学求学时正值青春年少,说明两人相识已久,情义颇深。

B.三、四句写两人十来年的经历,感慨时光易逝,人生如梦,表现出诗人虚无的人生观。

C.第七句借景抒情,通过写山花鸟鸣撩乱人心来抒写自己与友人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D.尾句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有异曲同工之妙,寄情于酒,体现依依惜别之情。

E.本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离别之情,前四句是虚构情节,后四句是实写眼前。

2.本诗的五、六句意蕴丰富,请赏析这两句的精妙之处。

【参考答案】1.BE2.①说明两人不同的原因:友人因壮心不已犹显青春,自己因多经磨难而现白发。

②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两人多年不见后容颜差别之大。

③强化了作者对朋友的不舍和离别时的感伤之情。

【试题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能力。

赏析诗句,要在理解诗句表达的意思的基础上,首先指出诗句运用的表一、了解“虚”“实”的概念从概念上理解,“实”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而“虚实结合”中的“虚”与“实”是相对的,指的是主观世界中存在的虚象、虚事、虚境。

比如: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

虚实结合即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二、明确“虚”“实”在古诗词中的运用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构之景为虚。

以《雨霖铃》为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年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些诗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是“虚”。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三句,则是半虚半实。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三句,是想象之景,属虚写。

2、现实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之境、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为虚。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是苏轼游黄岗城外的赤鼻矶所见到的景象,当算是“实”。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三句,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历史画面,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的实景,故属虚写。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以《虞美人》为例: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一句,写愁绪。

愁绪本是很抽象,李煜却将之化成了“一江春水”气势汹涌,不可遏止,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

又如《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两句,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

这是化实为虚。

三、把握“虚实结合”在古诗词中的作用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可谓十分精辟。

鉴于诗词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前两联写实。

诗人初闻蜀中大地“收蓟北”,意味着盘踞八年的“安史之乱”老巢被摧毁,杜甫禁不住“涕泪满衣裳”!这是悲极而喜而又喜极而悲!他回头看看与自己一同饱受战乱苦难的妻子儿女,她们哪里还有愁云?遂卷起诗书,与家人同喜同乐!“收蓟北、涕泪满衣裳、却看、漫卷诗书”都是突然之间“喜欲狂”的生活真实!后两联写虚。

我们“放歌”、“纵酒”欢庆胜利,共庆失土的收复;我们焕发青春,返老还童,与年少的儿女作伴还乡,告别流离失所的生活。

诗人虽然此时身在异域,思绪早已鼓翼而飞,沿着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峡入长江,再出巫峡至襄阳,转向洛阳还故乡。

诗人回家畅想曲的节奏轻快、和谐,地点转换让人目不暇接!此时杜甫的感情,如洪峰迭起,向前奔涌,一泻千里啊!假如没有这两句虚笔,一路实写到底,就难以表现诗人乍闻胜利消息时的喜极心情和急欲赶路返乡的愿望!此诗之所以被誉为“杜甫生平快诗”,关键之一在于虚实妙合!虚写尤不可缺,恰如王世贞《艺苑卮言》所云:“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半必细,一实者一必虚。

”总的来说,虚实结合,可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吹笛杜甫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

注:此诗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由夔州移寓西阁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句扣题起兴,秋山静寂,皓月悬空,清风萧瑟,横笛数声,牵动诗人的心绪。

B.第二句使用反问,既写出了吹笛之人吹奏技巧的高妙,也写了自己满怀的乡愁。

C.颔联,实写悠扬宛转的笛音在风中传播,虚写明月映照关山的景象,实虚相生。

D.这中宵月明之际,听了这笛曲之后,胡骑就会北归,戍边将士也要南行返乡。

E.全诗运用烘云托月,由闻笛入手,多方铺垫,反复渲染,逐层推进,沉郁顿挫。

2.请简析尾联的表达技巧。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杜甫被叛军囚禁在长安。

虚幌:透明的窗帷。

幌,帷幔。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

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

B.颔联中,“未解忆长安”有双重含意:一是儿女因太小不懂得想念在长安的父亲,一是儿女们不理解望月思亲的母亲。

C.颈联中,一“湿”一“寒”含蓄地写出了自己眺望之久,思念之深,牵挂之切。

D.尾联中,“照”字应“月”字,“双”字应“独”字,“双照”与“独看”对举成文,由实入虚,回忆过去的欢乐,感伤现在的孤独,将团聚寄托于将来。

E.本诗艺术构思巧妙,以“月”为线索,将“独看”和“双照”作为全诗诗眼,虚实结合,表达主题效果显著。

4.人们称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运用“曲笔”手法中的“他面描写手法(对写法)”,体现古诗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

同样,杜甫的《月夜》也如此,请结合诗句赏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早春寄怀李建勋家山归未得,又是看春过。

老觉光阴速,闲悲世路多。

风和吹岸柳,雪尽见庭莎。

欲向东溪醉,狂眠一放歌。

【注】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块根称“香附子”,可入药。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句一样,都直接表现了自己的游子处境。

B.颔联中的“闲”字表明作者没有能为建功立业之事忙碌,只能无聊地悲叹世路难行,看似轻省,实则重于千钧。

C.诗歌的颈联转而写景,描绘了一幅充满盎然生机的早春图,与诗歌的前两联紧密承接,情景交融,自然流畅。

D.在这首诗歌中,作者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能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E.诗歌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眼前的现实之景与自己的想象联结起来,以虚写实,拓展了诗歌意境。

6.作者在这首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一、1.BD2.虚写,客居异乡的诗人想象故乡的风景;衬托,以杨柳之摇衬托自己的迟暮之悲,抒写怀乡之愁。

反问,结句以反问收束,表达内心无限感慨。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题目,要求分析诗句的表达技巧,“谁家巧作肠声”虚写,“故园杨柳今摇落”以杨柳之摇衬托自己的迟暮之悲;“何得愁中却尽生”反问,结句以反问收束,表达内心无限感慨。

二、3.CD【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题中ABC项考核内容和情感,D项考核手法,E项考核结构,其中C项,“自己眺望之久”错误,写的是妻子;D项,“由实入虚”错误,应为“由虚入实”。

4.①“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开想象,借着妻子的担忧焦虑,衬托出当时自己身陷险境生死难卜的处境;②明明是自己对月思妻,反倒说成妻子对月忆夫,明明自己挂念妻小,夜深不寐,却写妻子望月久立,雾湿云鬟,月寒玉臂。

③这样写,更显出他们夫妻深厚的爱,也显示出诗人对妻子独居孤村的怜惜。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诗句的手法的题目,要求分析“他面描写手法(对写法)”的特征,答题时首先找到运用这种手法的诗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然后解释诗句的内容:诗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开想象,借着妻子的担忧焦虑,衬托出当时自己身陷险境生死难卜的处境;然后具体的解释“他面描写”明明是自己对月思妻,反倒说成妻子对月忆夫,明明自己挂念妻小,夜深不寐,却写妻子望月久立,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最后分析效果:这样写,更显出他们夫妻深厚的爱,也显示出诗人对妻子独居孤村的怜惜。

二、5.A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诗的赏析。

A项,王维的诗句是间接表现自己的“游子处境”;C项,“风和吹岸柳,雪尽见庭莎”,感受惠风和畅,见到春意萌发的欣喜之情。

“情景交融”错误,此处应为“以乐景写哀情”。

6.①客居他乡的思家之情;②时光飞逝,岁月不居的伤感之情;③世路多艰,功业难成的悲哀之情;④感受惠风和畅,见到春意萌发的欣喜之情;⑤想狂眠高歌,一醉解愁的豪放之情。

(本诗是作者客居他乡时的抒怀之作。

首联直陈客居他乡的处境;颔联直抒胸臆,表达时光流逝、世事难为的悲伤之情;颈联转而写景,以乐景衬哀情;尾联通过想象醉酒狂歌来抒发心中的抑郁。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