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612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合集下载

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体育综合大纲

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体育综合大纲
6.体育课的准备与分析
十二、课外体育活动
1.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
2.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组织形式及实施
十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
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特点
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
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计划的制定
4.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内容的安排
十四、学校课余体育竞赛
1.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
2.课余体育竞赛的常见组织形式
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346
考试科目名称:体育综合
一、考试要求
体育综合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运动训练学》,一部分是《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考察考生对运动训练目的、任务、原理和原则,训练的基本内容、方法,训练过程结构、组织,控制和计划的安排,以及对运动员和教练员要求和运动队的组织与管理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能够比较熟练运用科学的训练原理解决运动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了解考生实际运用各种训练方法的操作能力,并能按照训练计划制定的基本要求,独立完成各种类型训练计划的制定。
4.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本质、实施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
六、体育教学的特点、目标与内容
1.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
2.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程序、基本要求、基本要素及应注意的问题
3.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
4.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及过程
七、体育教学方法与组织
1.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2.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
3.现代体育教学方法
4.体育课组织管理的基本要求及应注意的问题
八、体育教学设计
1.体育教学设计的原则
2.体育教学设计的过程及要素
3.体育教学计划各层级的设计方法与步骤及设计要求
九、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与教学评价

体育综合考研专业课大纲

体育综合考研专业课大纲

体育综合考研专业课大纲一、引言体育综合考研专业课是众多有志于深入研究体育领域的学子们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这门课程涵盖了丰富的知识体系,对于考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和准备这门课程,以下将详细介绍体育综合考研专业课大纲的主要内容。

二、考试性质与目标体育综合考研专业课是为了选拔具有扎实的体育学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能够在体育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的。

考试旨在考查考生对体育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一)运动生理学1、肌肉活动肌肉的特性肌肉收缩的原理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2、能量代谢能量的来源与去路三大供能系统的特点与应用3、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4、内分泌调节主要内分泌腺的功能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5、运动与身体机能变化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恢复超量恢复的原理与应用(二)运动训练学1、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竞技体育的构成与特点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与特点2、运动训练的原则竞技需要原则动机激励原则有效控制原则3、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4、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体能的构成要素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的训练方法5、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技术训练的常用方法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三)学校体育学1、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学校体育思想的主要流派2、学校体育的目标与功能学校体育的目标体系学校体育的功能3、体育课程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体育课程的编制4、体育教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与过程体育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5、课余体育课余体育锻炼课余体育竞赛四、考试形式与题型(一)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二)题型1、名词解释考查考生对体育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简答题要求考生简要回答体育学中的一些原理、方法和理论。

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科目考试内容由《学校体育学》和《运动生理学》两部分组成。

两部分各占150分,卷面总分300分。

两部分考试大纲如下:第一部分:《学校体育学》部分考试大纲一、满分及考试时间1、满分150分2、考试时间:与《运动生理学》部分合计180分钟二、试题题型结构名词解释、简答题、综合题三、主要参考书周登嵩主编.学校体育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四、考查内容第一章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考核内容:一、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简况二、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三、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考核要求:了解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简况,掌握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及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

第二章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考核内容:一、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二、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三、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考核要求:了解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以及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理解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

第三章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考核内容:学校体育的结构及功能和目标考核要求:理解学校体育的结构,掌握学校体育的功能和目标。

第四章体育课程考核内容:一、体育课程的含义二、体育课程的编制三、体育课程的实施及评价四、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改革趋势考核要求:了解体育课程的含义及体育课程的编制,理解体育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以及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改革趋势。

第五章体育教学考核内容:一、体育教学的概念与特点:1.体育教学的概念 2.体育教学的特点二、体育教学构成要素三、体育教学目标:1.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及特征 2.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3.体育教学的层次 4.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四、体育教学过程:1.体育教学过程的概念及要素 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3.体育教学过程的原则五、体育教学方法:1.体育教学方法概念及分类 2.中小学常用体育教学方法及基本要求3.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六、体育教学计划:1.体育教学设计的含义及意义 2.体育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3.体育教学的单元教学设计 4.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七、体育教学实施考核要求:了解体育教学的概念与特点和构成要素,掌握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计划、体育教学实施。

集美大学346体育综合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集美大学346体育综合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346]
考试科目名称:体育综合
一、考核目标
(一)考查考生对人体各系统正常生理活动的现象、规律和调节机制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考查考生对体育锻炼及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以及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价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运动生理学原理指导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实践以及健身运动的程度。

(三)考查考生对体育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情况,具备从事体育教学、课外活动、课余训练及课余竞赛所必需的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

(四)考查考生对运动训练学和竞技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的熟悉和掌握情况,具备从事体育运动教学和训练指导的基本能力。

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300分
(二)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题: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2、简答题:9小题,每小题15分,共135分。

3、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5分,共105分。

三、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考试内容。

2020年体育学研究生自命题考试科目大纲及参考书目

2020年体育学研究生自命题考试科目大纲及参考书目

2020年体育学研究生自命题考试科目大纲及参考书目Ⅰ考查目标体育学专业综合考试涵盖体育概论、运动训练学两门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体育概论:150分。

运动训练学:1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试卷题型有:判断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Ⅲ考查范围一、运动训练学考查目标:掌握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主要包括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主体构成、基本原则、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运动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等,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解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考查内容:第一章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一、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二)竞技体育的基础特点与社会价值(三)竞技体育中的运动训练二、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一)运动训练学概述(二)《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第二章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主体构成一、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一)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二)竞技能力结构模型二、运动训练负荷(一)运动训练负荷释义(二)运动训练负荷的构成(三)运动训练负荷的控制三、运动训练方法(一)运动训练方法释义(二)运动训练方法的多维分类体系(三)常用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四、运动训练过程(一)运动训练过程及其构成(二)运动训练过程的组织实施第三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一、运动训练原则及其理论体系(一)运动训练原则释义(二)运动训练原则理论体系的演变二、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一)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释义(二)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三)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的训练要点三、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一)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原则释义(二)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三)贯彻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四、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一)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的释义(二)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三)贯彻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五、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一)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释义(二)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三)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四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一、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一)体能与体能训练释义(二)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三)运动员体能评价二、力量素质及其训练(一)力量素质释义(二)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三)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四)各种力量素质的训练及评定三、速度素质及其训练(一)速度素质释义(二)各种速度素质的训练及评定四、耐力素质及其训练(一)耐力素质释义(二)各种耐力素质的训练及评定(三)各种耐力素质训练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四)耐力训练的基本要求五、协调素质及其训练(一)协调素质释义(二)协调素质的训练(三)协调素质训练应注意的问题(四)协调素质的评定六、柔韧素质及其训练(一)柔韧素质释义(二)柔韧素质的训练(三)柔韧素质训练注意的问题(四)柔韧素质的评定七、灵敏素质及其训练(一)灵敏素质释义(二)灵敏素质的影响因素(三)灵敏素质的训练(四)灵敏素质的评定第五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一、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一)运动技术的定义、构成及基本特征(二)运动技术原理(三)运动技术能力的决定因素及评价二、运动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一)直观法与语言法(二)完整法与分解法(三)想象法与表象法(四)减难法与加难法三、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一)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二)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三)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四)处理好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五)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的外部形态的关系(六)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七)处理好“学习”因素与“训练”因素的关系(八)改善动作基本结构,提高技术组合水平(九)重视运动技术创新与技术发展预见工作四、不同项群技术训练要点(一)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二)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三)技战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四)体能主导类各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第六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一、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一)竞技战术概述(二)运动员竞技战术能力概述二、战术方案的制定(一)战术方案的内容(二)战术方案制定的程序(三)战术方案示例三、战术训练的方法与要求(一)战术训练的方法(二)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四、运动员战术能力评价与战术特征分析(一)运动员战术能力评价(二)战术特征分析第七章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一、运动员心理能力概述(一)运动员心理能力释义(二)运动员心理能力与体能、技能及战术能力的关系(三)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内容与特点二、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与评价(一)目标设置技能训练与评价(二)想象技能训练与评价(三)放松技能训练与评价(四)注意技能训练与评价(五)意志品质训练与评价三、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相关问题(一)心理训练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同(二)运动员心理训练应注意的问题第八章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培养一、运动员知识能力概述(一)运动员知识能力释义(二)运动员知识能力的重要性二、运动知识的构成(一)隶属于各母学科的运动知识(二)解决不同维度问题的运动知识(三)程序性运动知识和陈述性运动知识(四)显性运动知识和隐性运动知识(五)不同体系运动知识之间的对应三、运动知识的获得与运用(一)运动知识的获得(二)运动知识的运用四、运动员知识能力的培养(一)提高运动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二)提高运动员运用知识的水平(三)知识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与评价第九章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结构(一)多年训练过程的层次设定与阶段划分(二)多年训练过程的区间链接模式二、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制订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二)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年龄特征(三)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内容安排(四)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负荷安排三、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基础训练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二)专项提高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三)最佳竞技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四、多年训练过程中三个链接区间的训练安排(一)链接一区的训练安排(二)链接二区的训练安排(三)链接三区的训练安排第十章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运动员年度参赛安排及年度训练计划的类型(一)运动员年度参赛安排(二)年度训练计划的结构类型及安排特点二、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一)训练大周期时间的确定(二)大周期训练计划要点(三)常规大周期与微缩大周期三、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一)中短期阶段集训计划的结构及负荷特点(二)赛前中短期集训中的区别对待四、年度训练计划的规划化用表(一)规范化用表的用途(二)年度训练计划的规划化用表示例第十一章周课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周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基本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二)赛前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三)比赛周训练的计划与组织(四)赛前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五)恢复周训练的计划与组织二、训练课的计划与组织(一)训练课的不同类型及要求(二)训练课的结构(三)训练课的负荷量参考书目1.田麦久,刘大庆. 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22. 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43. 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二、体育概论考查目标:了解体育的地位、功能、目的、过程;掌握体育手段、体育科学、体育文化与体育体制及体育的发展趋势;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体育概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doc

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doc

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Ⅰ考查目标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学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运动生理学:150分。

学校体育学:1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运动生理学:判断题(20分),名词解释(40分),简答题(40分),论述题(50分)。

学校体育学:名词解释(30分),简答题(60分),论述题(60分)。

Ⅲ考查范围一、运动生理学考查目标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主要知识点包括肌肉活动、能量代谢、肌肉与肌肉控制、血液、呼吸、循环、内分泌、身体素质、运动中人体功能变化、肥胖与体重控制等,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解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主要内容(一)肌肉活动1. 肌肉收缩原理2. 肌肉收缩形式和力学特征3.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二)能量代谢1. A TP与ATP稳态2. 能量系统的特点3.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4. 基础代谢5. 运动状态下的能量代谢(三)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1.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2. 躯体感觉、视觉功能与听觉功能3. 平衡觉功能4. 脊髓、脑干对姿势的调节1. 人体主要激素的生理功能(四)内分泌调节1. 内分泌的作用2. 主要内分泌激素的作用(五)血液与运动1. 血液的理化特性2. 血液的功能、血浆的功能3. 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六)呼吸与运动1. 肺通气功能的评定2. 肺通气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3. 肺换气与组织换气原理4.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解离曲线5. 呼吸运动的调节(七)血液循环与运动1. 心脏生理(心脏生理特性,心泵功能评价)2. 血管生理(动脉血压形成及影响因素,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3. 心血管中枢及心血管反射4.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八)身体素质1. 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2. 力量训练的原则3. 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基础4. 无氧耐力素质的生理学基础5. 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因素6. 氧亏与运动后过量氧耗、无氧阈7. 有氧耐力素质的生理学基础8. 有氧耐力的训练(九)运动与身体机能变化1. 赛前状态2. 进入工作状态和稳定状态3. 运动性疲劳4. 恢复过程(十)肥胖、体重控制与运动处方1. 体重与身体成分2. 肥胖与体重控制二、学校体育学考查目标了解学校体育的地位、功能、目标;把握体育教学的特点、基本规律、目标与原则;掌握体育教学内容、方法、体育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组织、体育课的备课与说课、体育教学评价等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与特点、实施与管理、学校体育相关法规等知识;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学校体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体育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考试大纲

体育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考试大纲

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考试大纲学院代码:003学院名称:体育学院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初试科目代码及名称:612 体育学基础综合(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参考书目:田麦久.运动训练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田麦久.运动训练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4月第2版邓树勋.运动生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邓树勋.运动生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考试大纲:体育学基础综合(612)(一)《运动训练学》考试大纲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1.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2.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3.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第二章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1.运动训练的管理体系2.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管理3.高等院校及职业俱乐部优秀运动员的管理4.竞技体育后备队伍的训练管理第三章运动员选材1. 运动员选材的概述2. 运动选材的生物学基础3. 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实施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1. 运动训练原则和运动训练规律释义;2. 运动训练原则主要包括哪些方面;3. 各训练原则释义、学科基础及训练学要点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1.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区别和联系;2. 现代运动训练方法的发展趋势;3. 模式训练法和程序训练法的基本结构;4. 分解、完整、重复、持续、间歇等训练法的分类及其应用;5. 运动训练手段的基本结构、基本分类;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1. 体能训练的基本内容、意义及要求;2. 力量素质的类型及其常用训练方法;3. 儿童少年力量训练注意事项;4. 速度素质分类及其训练方法;5. 速度素质训练注意问题;6. 耐力素质分类及常用训练方法;第七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1. 运动技术构成要素及基本特征;2. 运动技术的决定因素;3. 运动技术评价的标准和指标;4. 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5. 何谓技术风格,技术风格的影响因素;6. 运动技术创新缺损时的相关训练对策;第八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1. 竞技战术构成及分类;2. 体能和技能对竞技战术的影响;3. 战术训练的常用方法;4. 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5. 制定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6. 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第九章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1. 心理能力与其它竞技能力的相关关系;2. 心理能力训练的常用方法;3. 运动智能的重要作用;4. 心理训练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第十章多年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1. 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2. 按训练阶段划分的训练计划种类;3. 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4. 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5. 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阶段划分;6. 基础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基本内容和负荷特征;8. 专项提高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训练内容和负荷安排的异同点;9. 何谓“高原现象”,导致“高原现象”的原因有哪些;10. 如何保持集体项目运动队的竞技能力;11. 竞技保持阶段训练内容和负荷安排特点;第十一章运动员年度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1. 年度训练计划的类型;2. 何谓竞技状态,竞技状态与大周期阶段划分的关系;3. 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年度训练周期类型的选择;4. 训练大周期日程确定的工作步骤;5. 准备期、比赛期和恢复期各阶段的训练任务、内容选择和负荷安排;6. 微缩大周期在现代竞赛制度下的重要作用;7. 比赛类型的划分及其任务;8. 如何科学安排年度训练过程中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9. 如何科学安排不同训练水平和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赛前中短期集训;10. 年度训练计划表的主要内容;第十二章训练周课过程的计划与组织1. 训练周类型划分及其训练任务;2. 各类型训练周计划的主要内容、负荷变化及手段方法;3. 训练课的类型;4. 训练课的基本结构;第十三章参赛的准备、进行与总结1. 如何在训练内容上科学安排赛前训练工作;2. 运动员参赛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3. 教练员赛场指挥的基本原则;4. 运动员参赛行为表现的种类;影响运动员参赛行为的因素;5. 参赛总结的作用、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第十四章项群训练理论1. 了解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2. 了解竞技运动项目的主要分类体系;(二)《运动生理学》考试大纲绪论一、运动生理学概述二、生命活动基本特征三、机体内环境与稳态四、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五、反馈与前馈第一章肌肉活动第一节细胞生物电现象一、刺激、反应与兴奋第三节肌肉收缩的形式与力学特征一、肌肉收缩的形式二、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第四节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一、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征二、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第二章能量代谢第一节人体能量的供给一、ATP与ATP稳态二、ATP的生成过程三、不同途径合成ATP的总量及效率第二节人体能量代谢的测定一、能量代谢测定原理与方法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三、基础代谢第三章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一、感觉概述二、躯体和内脏的感觉功能三、眼的视觉功能四、耳的听觉功能五、内耳的平衡觉功能第四节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一、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二、中枢对姿势的调节三、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第四章内分泌调节第一节内分泌与激素一、内分泌和激素的概念、作用及其特征二、激素的细胞作用机制三、内分泌功能轴第二节主要内分泌腺的功能一、下丘脑和垂体二、甲状腺和甲状旁腺三、肾上腺四、胰岛五、性腺第三节运动与内分泌功能一、重要内分泌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第五章运动与免疫第一节免疫学基础一、免疫系统二、免疫应答第二节运动与免疫一、免疫功能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第六章血液与运动第一节血液的组成与特性第二节血液的功能一、血浆的功能二、血细胞的功能第三节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第七章呼吸与运动第一节肺通气一、肺通气的动力学二、肺通气功能的评定三、肺通气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第二节肺换气和组织换气一、气体交换的原理二、气体交换的过程三、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第三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一、氧的运输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三、运动时呼吸运动的调节第八章血液循环与运动第一节心脏生理一、心肌的生理特性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第二节血管生理二、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三、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二、体液调节第四节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一、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二、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第九章消化、吸收与排泄第二节排泄三、肾在保持水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四、运动对肾功能的影响第十章身体素质第一节力量素质一、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二、力量素质的测定与训练第二节速度素质一、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基础二、速度素质的测定与训练第三节无氧耐力素质一、无氧耐力素质的学基础二、无氧耐力素质的测定与训练第四节有氧耐力素质一、最大摄氧量与无氧阈二、有氧耐力素质的生理学基础三、有氧耐力素质的测定与训练第十一章运动与身体机能变化第一节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一、赛前状态二、准备活动第二节进入工作状态和稳定状态一、进入工作状态二、稳定状态第三节运动性疲劳一、运动性疲劳的特点二、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理机制三、运动性疲劳的检测指标第四节恢复过程一、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二、促进恢复过程的措施第十二章运动技能的形成第一节运动技能的生理学基础一、运动技能的分类二、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学机制第二节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第三节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第十三章年龄、性别与运动第一节儿童少年与运动一、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二、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三、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发展第二节女性与运动一、女性的生理特点二、女性运动的特殊问题第三节老年人与体育锻炼一、老年人与体育锻炼二、运动对老年人生理功能的影响三、老年人健身运动的原则第十四章肥胖、体重控制与运动处方第一节身体成分概述一、体重与身体成分二、身体成分与体重控制的意义三、理想体重与身体成分第二节肥胖与体重控制一、肥胖的危害及其形成机制二、体重控制与运动减肥的生理学机制第三节运动处方一、概述二、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三、运动处方实例第十五章环境与运动第一节冷热环境与运动第二节水环境与运动第三节高原环境与运动一、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二、人体对高原环境的反应和适应复试科目名称:学校体育学、体育科研方法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参考书目:潘绍伟主编. 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潘绍伟主编. 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黄汉升主编.体育科学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黄汉升主编.体育科学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考试大纲:《学校体育学》考试大纲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1.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2.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3.西方体育和体育思想的早期传播,4.自然体育学说的传入及其影响5.终生教育与学校体育的新发展6.新世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1.不同学段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机能发育和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

初试科目考试大纲-621体育学基础综合

初试科目考试大纲-621体育学基础综合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名称: 621体育学基础综合适用专业: 040300体育学(一级学科,包括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2运动人体科学、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040304民族传统体育学)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答题纸一般由考点提供。

(三)试卷内容结构第一部分体育概论150分第二部分运动生理学15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第一部分体育概论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共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论述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第二部分运动生理学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共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论述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略)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第一部分:体育概论第一章体育概念明确体育概念的本质,以及对体育的分类。

第二章体育功能何为功能,体育的本质功能是什么,何为延生功能。

第三章体育目的确定体育目的依据,目的与目标的区别,达成的途径。

第四章体育过程何为体育过程,它的类型与控制。

第五章体育手段体育手段的概念,何为身体运动、体育运动技术、体育运动项目。

第六章体育科学体育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体育科学体系。

第七章体育文化体育文化的含义,中西方体育文化比较,奥林匹克文化,如何继承与创新。

第八章体育体制体育体制的概念,特点与作用,外国体育体制,我国体育体制的改革趋势。

第九章体育发展趋势从人发展、社会发展与全球化发展的角度,看各自的发展趋势。

主要参考书:《体育概论》杨文轩、陈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二版)。

第二部分:运动生理学第一章肌肉活动1.细胞生物电现象2.肌肉的收缩原理3.肌肉的收缩形式与力学特征4.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第二章能量代谢1.人体能量的供给2.人体能量代谢的测定3.运动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第三章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1.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2.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第四章内分泌调节1.内分泌与激素2.主要内分泌腺的功能第五章免疫与运动1.免疫学基础2.运动与免疫第六章血液与运动1.血液的组成与特性2.血液的功能第七章呼吸与运动1.肺通气2.肺换气和组织换气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4.呼吸运动的调节第八章血液循环与运动1.心脏生理2.血管生理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4.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第九章消化、吸收与排泄1.消化与吸收2.排泄第十章身体素质1.力量素质2.速度素质3.无氧耐力素质4.有氧耐力素质第十一章运动与身体机能状态1.赛前状态和准备活动2.进入工作状态和稳定状态3.运动性疲劳4.恢复过程第十二章运动技能的形成1.运动技能的生理学基础2.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3.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第十三章年龄、性别与运动1.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以及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集美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集美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集美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622]考试科目名称:数学分析一、考试目标(一)考查考生对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计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考查考生的基本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试卷结构(一)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

(二)题型结构1、计算题:约70分。

2、讨论题:约30分。

3、证明题:约50分。

三、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四、考试内容(一)一元函数微积分学部分,40%(约60分)1、分析引论考试内容:函数初等特性;基本初等函数;初等函数;常见分段函数;数列、函数极限分析定义;左、右极限;无穷小与无穷大定义;无穷小的比较;极限一般性质、四则运算和复合运算性质;极限存在判定准则;求极限方法;函数的连续性;间断点及分类;函数一致连续性及判定法;闭区间上连续函数4条性质;上(下)确界、上(下)极限、聚点概念;实数完备性的7个等价描述。

考试要求:(1)掌握函数初等特性和基本初等函数及其图形。

(2)理解变量极限及连续的概念,会判定极限的存在性,会证明数列的收敛性,掌握求极限的基本方法。

(3)掌握函数一致连续性的论证方法,掌握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4)理解上(下)确界和数列上(下)极限概念,了解实数完备性的等价命题。

2、一元函数微分学考试内容:导数概念及几何意义;导数四则、复合、反函数运算法则;隐函数、参量函数求导方法;微分概念及几何意义;微分四则运算法则;高阶导数;高阶微分;求导数或微分;Fermat引理;Rolle、Lagrange和Cauchy中值定理;两种余项形式的Taylor公式;洛必塔法则;函数单调性、凹凸性及判定法;函数极值点、拐点及判定法;曲线渐近线与作图。

考试要求:(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掌握导数与微分、高阶导数的计算方法。

(2)掌握微分中值定理、Taylor公式(两种余项形式)及其应用。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本章的难点是: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动脉血压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呼吸机能
第一节呼吸运动和肺通气机能
一、教学内容:
1、肺通气的动力学:呼吸运动和用力呼吸,呼吸运动中肺内压与胸内压的变化,胸内负压形成机理及意义。
2、肺通气机能:理解肺容量与肺通气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与功能余气量的概念。肺活量的测定及意义。肺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无效腔的概念〉肺通气功能的指标及其测定
2、心脏射血过程和心音:心率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心动周期的概念。(房缩期、室缩期、室舒期中心腔容积、压力、瓣膜开闭及血流方向的变化)。心音的概念,第一、二心音的特征和产生的原因和意义。
3、心电图的波形及意义。
4、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心指数、射血分数及意义:心力储备。
(心脏作功)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掌握不同年龄、性别、专项和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初步掌握评定人体机能的基本方法,从而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教学要求:
1、学生必须具有较好的物理、化学和解剖学知识,才能顺利地完成本课程的学习。
二、基本要求:
1、理解肌肉收缩形式:等长与等张收缩:单收缩与强直收缩:(肌肉做功),(肌肉的机械效率),向心和离心收缩
第四节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一、教学内容:
1、红肌与白肌的形态、机能与代谢特征。(肌电图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2、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
二、基本要求:
1、了解红肌与白肌的形态、机能与代谢特征。(肌电图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第三章循环机能
第一节心脏的机能
一、教学内容:
1、心脏结构、心肌的生理特性;自律性的概念(及其形成的基础):正常起搏点和窦性心律。传导性的概念及其特点,(房室延搁的概念正常起搏点和窦性心律及其意义),心肌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心肌收缩性的特点。

2020年体育学研究生自命题考试科目大纲及参考书目

2020年体育学研究生自命题考试科目大纲及参考书目

2020年体育学研究生自命题考试科目大纲及参考书目2020年体育学研究生自命题考试科目大纲及参考书目Ⅰ考查目标体育学专业综合考试涵盖体育概论、运动训练学两门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体育概论:150分。

运动训练学:1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试卷题型有:判断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Ⅲ考查范围一、运动训练学考查目标:掌握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主要包括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主体构成、基本原则、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运动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等,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解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考查内容:第一章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一、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二)竞技体育的基础特点与社会价值(三)竞技体育中的运动训练二、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一)运动训练学概述(二)《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第二章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主体构成一、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一)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二)竞技能力结构模型二、运动训练负荷(一)运动训练负荷释义(二)运动训练负荷的构成(三)运动训练负荷的控制三、运动训练方法(一)运动训练方法释义(二)运动训练方法的多维分类体系(三)常用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四、运动训练过程(一)运动训练过程及其构成(二)运动训练过程的组织实施第三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一、运动训练原则及其理论体系(一)运动训练原则释义(二)运动训练原则理论体系的演变二、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一)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释义(二)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三)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的训练要点三、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一)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原则释义(二)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三)贯彻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四、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一)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的释义(二)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三)贯彻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五、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一)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释义(二)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三)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四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一、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一)体能与体能训练释义(二)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三)运动员体能评价二、力量素质及其训练(一)力量素质释义(二)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三)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四)各种力量素质的训练及评定三、速度素质及其训练(一)速度素质释义(二)各种速度素质的训练及评定四、耐力素质及其训练(一)耐力素质释义(二)各种耐力素质的训练及评定(三)各种耐力素质训练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四)耐力训练的基本要求五、协调素质及其训练(一)协调素质释义(二)协调素质的训练(三)协调素质训练应注意的问题(四)协调素质的评定六、柔韧素质及其训练(一)柔韧素质释义(二)柔韧素质的训练(三)柔韧素质训练注意的问题(四)柔韧素质的评定七、灵敏素质及其训练(一)灵敏素质释义(二)灵敏素质的影响因素(三)灵敏素质的训练(四)灵敏素质的评定第五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一、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一)运动技术的定义、构成及基本特征(二)运动技术原理(三)运动技术能力的决定因素及评价二、运动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一)直观法与语言法(二)完整法与分解法(三)想象法与表象法(四)减难法与加难法三、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一)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二)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三)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四)处理好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五)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的外部形态的关系(六)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七)处理好“学习”因素与“训练”因素的关系(八)改善动作基本结构,提高技术组合水平(九)重视运动技术创新与技术发展预见工作四、不同项群技术训练要点(一)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二)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三)技战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四)体能主导类各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第六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一、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一)竞技战术概述(二)运动员竞技战术能力概述二、战术方案的制定(一)战术方案的内容(二)战术方案制定的程序(三)战术方案示例三、战术训练的方法与要求(一)战术训练的方法(二)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四、运动员战术能力评价与战术特征分析(一)运动员战术能力评价(二)战术特征分析第七章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一、运动员心理能力概述(一)运动员心理能力释义(二)运动员心理能力与体能、技能及战术能力的关系(三)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内容与特点二、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与评价(一)目标设置技能训练与评价(二)想象技能训练与评价(三)放松技能训练与评价(四)注意技能训练与评价(五)意志品质训练与评价三、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相关问题(一)心理训练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同(二)运动员心理训练应注意的问题第八章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培养一、运动员知识能力概述(一)运动员知识能力释义(二)运动员知识能力的重要性二、运动知识的构成(一)隶属于各母学科的运动知识(二)解决不同维度问题的运动知识(三)程序性运动知识和陈述性运动知识(四)显性运动知识和隐性运动知识(五)不同体系运动知识之间的对应三、运动知识的获得与运用(一)运动知识的获得(二)运动知识的运用四、运动员知识能力的培养(一)提高运动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二)提高运动员运用知识的水平(三)知识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与评价第九章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结构(一)多年训练过程的层次设定与阶段划分(二)多年训练过程的区间链接模式二、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制订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二)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年龄特征(三)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内容安排(四)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负荷安排三、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基础训练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二)专项提高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三)最佳竞技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四、多年训练过程中三个链接区间的训练安排(一)链接一区的训练安排(二)链接二区的训练安排(三)链接三区的训练安排第十章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运动员年度参赛安排及年度训练计划的类型(一)运动员年度参赛安排(二)年度训练计划的结构类型及安排特点二、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一)训练大周期时间的确定(二)大周期训练计划要点(三)常规大周期与微缩大周期三、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一)中短期阶段集训计划的结构及负荷特点(二)赛前中短期集训中的区别对待四、年度训练计划的规划化用表(一)规范化用表的用途(二)年度训练计划的规划化用表示例第十一章周课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周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基本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二)赛前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三)比赛周训练的计划与组织(四)赛前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五)恢复周训练的计划与组织二、训练课的计划与组织(一)训练课的不同类型及要求(二)训练课的结构(三)训练课的负荷量参考书目1.田麦久,刘大庆. 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22. 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43. 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二、体育概论考查目标:了解体育的地位、功能、目的、过程;掌握体育手段、体育科学、体育文化与体育体制及体育的发展趋势;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体育概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科目代码:[612]
考试科目名称: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一、考核目标
(一)考查考生对人体各系统正常生理活动的现象、规律和调节机制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考查考生对体育锻炼及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以及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价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运动生理学原理指导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实践以及健身运动的程度。

(三)考查考生对体育学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

(四)考查考生运用体育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正确认识体育社会文化现象、体育学科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300分
(二)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题: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2、简答题:8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

3、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30分,共120分。

三、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考试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