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的型号命名方法及分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容器(capacitor)简称电容,也是组成电子电路的主要元件。它可以储存电能,具有充电、放电及通交流、隔直流的特性。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容器有点像电池。尽管两者的工作方式截然不同,但它们都能存储电能。电池有两个电极,

在电池内部,化学反应使一个电极产生电子,另一个电极吸收电子。而电容器则要简单得多,它不能产生电子——它只是存储电子。它是各类电子设备大量使用的不可缺少的基本元件之一。各种电容器在电路中能起不同的作用,如耦合和隔直流、旁路、整流滤波、高频滤波、调谐、储能和分频等。电容器应根据电路中电压、频率、信号波形、交直流成分和温湿度条件来加以选用。

发展简况

傻瓜相机的闪光灯电容器

最原始的电容器是1745年荷兰莱顿大学P.穆森布罗克发明的莱顿瓶,它是玻璃电容器的雏形。1874年德国M.鲍尔发明云母电容器。1876年英国D.斐茨杰拉德发明纸介电容器。1900年意大利L.隆巴迪发明瓷介电容器。30年代人们发现

在陶瓷中添加钛酸盐可使介电常数成倍增长,因而制造出较便宜的瓷介电容器。1921年出现液体铝电解电容器,1938年前后改进为由多孔纸浸渍电糊的干式铝电解电容器。1949年出现液体烧结钽电解电容器,1956年制成固体烧结钽电解电容器。50年代初,晶体管发明后,元件向小型化方向发展。随着混合集成电路的发展,又出现了无引线的超小型片状电容器和其他外贴电容器。

基本原理

电容器是由两个电极及其间的介电材料构成的。介电材料是一种电介质,当被置于两块带有等量异性电荷的平行极板间的电场中时,由于极化而在介质表面产生极化电荷,遂使束缚在极板上的电荷相应增加,维持极板间的电位差不变。这就是电容器具有电容特征的原因。电容器中储存的电量Q等于电容量C与电极间的电位差U的乘积。电容量与极板面积和介电材料的介电常数ε成正比,与介电材料厚度(即极板间的距离)成反比。

电容量的单位是法。容量为1法的电容器可以在1伏特的电压下存储1库仑的电量。1库仑为6.25e18(6.25*10^18,即625 亿亿)个电子。1安培表示每秒钟流过1库仑电子的电子流动速率,因此,容量为1法的电容器可以在1伏特的电压下存储数量为1安培-秒的电子。1法的电容器通常相当大。根据电容器的电压承受能力的不同,它可能会有金枪

鱼罐头瓶或1公升的苏打水瓶那么大。因此,您见到的电容器通常以微法(百万分之一法)为单位来度量。

介电材料

电容器所用介电材料主要为固体,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根据分子结构形式,无机介电材料有微晶离子结构、无定形结构和两者兼有的结构(如陶瓷、玻璃、云母等)。有机介电材料主要为共价键组成的高分子结构,按结构对称与否又可分为非极性(如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和极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两类。电解电容器所用介质是直接生长在阳极金属上的氧化膜,也是离子型结构。介电材料在外电场作用下会发生极化、损耗、电导和击穿等现象,它们代表着电介质的基本特性,而这些特性又取决于组分和分子结构形式。非极性有机材料和离子结构较完善而紧密的无机材料的极化,属于快速极化类型;而极性有机材料和结构松弛的离子晶体则属于缓慢极化类型。前者介电常数ε较低,损耗角正切tgδ值很小,温度、频率特性较好,且体积电阻率也较高;后者则大致相反。工程用介电材料不是理想的电介质,具有不同程度的杂质、缺陷和不均匀性。这是产生不同的体积电阻率ρV 和击穿场强E b的原因。附表列出电容器常用介电材料的极化形式及其介电特性。

电容器

作用

电容器在电子电路中有几种用途:

一、电容器用于存储电量以便高速释放。闪光灯用到的就是这一功能。大型激光器也使用此技术来获得非常明亮的瞬时闪光效果。

二、电容器还可以消除脉动。如果传导直流电压的线路含有脉动或尖峰,大容量电容器可以通过吸收波峰和填充波谷来使电压变得平稳。

三、电容器可以阻隔直流。如果将一个较小的电容器连接到电池上,则在电容器充电完成后(电容器容量较小时,瞬间即可完成充电过程),电池的两极之间将不再有电流通过。然而,任何交流电流(AC)信号都可以畅通无阻地流过电容器。其原因是随着交流电流的波动,电容器不断地充放电,就好像交流电流在流动一样。

参数影响

电容器的主要参数有标称电容量及允许偏差、额定电压、损耗角正切、绝缘电阻(或时间常数)、温度特性和频率特性等。

标称电容量及允许偏差标志在每个电容器上的设计电容

量称标称电容量,有规定的标准系列。标称电容量与实际值之间会有差异,但应在允许偏差范围内。这种预先规定的偏差范围称允许偏差,常用的有±5%、±10%、±20%三级,精密的可优于0.1%。电容器常以微法(μF)和皮法(pF)为电容量的单位。

额定电压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电容器允许连续施加的最

高直流电压,有规定的标准系列。电路中使用的电容器承受工作电压不应超过额定电压值,降压使用则有利于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损耗角正切表征电容器在交变电场中所消耗的有功功率(消耗功率)与无功功率之比,以tgδ表示。其中δ是电容器的总电流与无功电流间的夹角,称为损耗角。它与温度、频率密切相关。

绝缘电阻电容器两引出端间的直流电阻值。既表示电容器所用的介电材料的绝缘性能,又表示其外壳或外部保护层的绝缘质量。它随温度增高而按指数关系下降,单位为欧(Ω)或兆欧(MΩ)。容量较大(大于0.1微法)的电容器用时间常数来表征绝缘质量,其值等于绝缘电阻与电容量的乘积,单位为兆欧微法(MΩ·μF)或秒(s)。这样可消除大容量电容器由于所用极板面积增大而必然导致绝缘电阻下降所带来的假象,以

表示其内函质量。电解电容器的绝缘质量用漏电流来表示,

单位为微安(μA)或毫安(mA)。

温度特性和频率特性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电容器的绝缘电阻急剧下降。电容量与损耗角正切随温度的变化,因所用的介电材料而异。一般地说,非极性有机材料和结构紧密的优质无机材料,电容量受温度的影响较小且变化有规律。对这类电容器常用电容温度系数(在规定的正温区内,每一摄氏度引起的电容量的相对变化率,以ppm/℃为单位)来表示。其他类型的电容器的电容量随温度变化较大,一般只规定允许使用的正、负极限温度(称类别温度范围)下的电容量与室温下的电容量间的相对变化率。电容器的损耗角正切一般随温度升高先减小,随后又增大;而当温度降低时,损耗角正切则迅速增大。电容器在低频下使用时,可视为由一电容和一电阻相并联的电路。当使用频率增高时,其固有的电感和由电极与引线等形成的高频电阻以及接触电阻所产生的

影响便非常突出,这时电容器可视为由电阻、电感、电容组成的等效串联网络。电容量将随频率增高而下降,损耗角正切值超过一定频率将迅速上升。这些均与介电材料和电容器的结构、尺寸有关。当使用频率升高时,将出现充电放电速率延缓、高频旁路能力减弱、高频功率损耗增大等情况。有些电容器在低频下使用时性能良好,但在高频下性能就变坏,甚至根本不能用。极性电解电容器只能用于脉动直流电路。在使用电解电容器时,不能超过技术条件规定的直流电压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