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选修一第九章中国戊戌变法单元测试
2021年高中历史第九章中国戊戌变法9.2百日维新练习北师大版选修1
第九章第二节百日维新一、选择题1.维新变法运动出现的根本条件是( )A.严重的民族危机B.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开展C.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剧D.社会矛盾的加剧解析: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开展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代表资产阶级的维新派掀起了旨在开展资本主义和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答案:B2.改革政治体制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主题之一。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发布诏令( ) A.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官B.设立议院C.制定宪法D.设立外务部解析: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公布的诏书并未涉及设立议院和制定宪法等内容,设立外务部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
答案:A3.戊戌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维新派的政治愿望。
这主要表现在( )A.维新派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参政权B.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得以实现C.鼓励开展工商业D.在京师设立大学堂解析:维新派的政治愿望即参与政权,制定有利于资本主义开展的政策。
戊戌新政使维新派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参政权。
答案:A4.戊戌变法使大小官僚及其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这是因为变法规定( )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B.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C.废除八股取士D.裁汰绿营解析:从材料中“大小官僚〞“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可判断是撤并闲散机构和裁汰冗员,应选B项。
A、C、D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
答案:B5.戊戌变法损害了顽固派利益,遭到他们的竭力阻挠。
以下措施触犯顽固势力利益的是( )①裁撤冗员②取消旗人特权③废除八股④裁汰旧军⑤设立京师大学堂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C.①③⑤ D.②③④⑤解析:①②④项使顽固势力丢官、失去特权,直接触犯了他们的利益;③项八股取士是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一种方式,废除八股就动摇了其思想根底,也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⑤项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没有危及官僚的当前利益。
答案:A6.“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逮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普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选修1第九章 中国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开平煤矿是洋务派官员李鸿章1881年创办的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在此之前通商口岸所需要的煤几乎全被洋煤所垄断开平煤投入市场后由于质优价低中外争相使用以上材料说明()A. 洋务运动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B. 洋务企业的发展受到西方列强的压制C. 洋务运动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 洋务运动中一部分产品投放市场并达到了分洋人之利的目的【答案】D【解析】A.从材料可知洋务派创办了民用工业但并没有涉及到中国走向富强B.材料没有体现出西方列强对开平煤矿的压制C.材料反映的只是开平煤矿一个个例不能够看出洋务运动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奠基作用D.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洋务运动产出的煤被中外竞相使用对外国煤的销售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故选D2.19世纪下半期东亚的日本和中国先后进行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结果一成一败两国改革的共同原因不包括()A.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B. 民族危机的加剧C. 统治者的大力倡导D.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中日两国改革的共同原因都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都受西方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的加剧资本主义经济的都有不同程度发展 ABD都是共同原因排除C项不是共同原因中国的统治者慈禧太后集团抵制改革符合题意故选C3.读下列表格改革与内容、结论、评价对应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并未使得所有城市居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故A项错误19世纪40年代后阿里改革以发展经济为核心的全面改革以失败而告终故B项错误明治维新以政府为主导进行工业化建设故C项错误戊戌变法首次尝试将西方的政治制度嫁接到中国来以失败而告终故D项正确故选D4.1898年光绪帝下发变法上谕给内阁提出“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与务实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迁谬之弊” 可见光绪帝变法的指导思想是()A. “祖宗之法不可变”B. “大变则大强小变则小强”C.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 “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循序行之”【答案】C【解析】A项与提干信息矛盾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说到“大变则大强小变则小强” 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彩西学之切与务实者实力讲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圣贤义理之学”指的是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即指的是“中学为体” 而“博彩西学之切与务实者实力讲求”则指的是“西学为用” 故C项正确D项材料没有说到故D项错误故选C5.戊戌变法具有强烈的爱国性主要变现在它()A. 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B. 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C. 主张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D. 促进了人民的觉醒【答案】A【解析】A体现了爱国性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6.“乙未二三月间和议将定时适会试之年各省举人集于北京者一万数千计…… 以上书…… 一曰拒和二曰迁都三日变法”关于材料所述事件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产物B. 是甲午战败刺激的产物C.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D. 引发了士人深刻的反思【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各省举人集于北京者一万数千计…… 以上书…… 一曰拒和二曰迁都三日变法” 结合所学可知该事件是公车上书公车上书主要涉及知识分子没有得出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ABD三项均符合公车上书史实不符合题意7.梁启超在《知耻学会叙》中指出“使易其地居殷周之世则放巢流彘之事兴不旋踵”(注此处将慈禧比作夏桀、周厉王多行不义必遭流放厄运)对此张之洞反驳道“‘放巢流彘’一语太悖谬阅者人人惊骇”梁、张二人的矛盾焦点在于()A. 对慈禧乱政的立场B. 对商周政制的看法C. 对传统体制的态度D. 对革命道路的认识【答案】C【解析】题干没有涉及慈禧乱政故A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对商周政治制度的看法故B错误梁启超说的主旨是改革清朝的政治制度张之洞认为梁启超的说法大错特错因此梁、张二人的矛盾焦点在于对传统体制的态度相悖故C正确梁启超主张改革故D错误故选C8.康梁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是指()①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②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③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④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③【答案】D【解析】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属于两个思想的共同点排除含有②的A、C康梁思想并未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排除含有④的B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相比有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最终也发展为政治运动故①③说法正确答案选D故选D9.19世纪六七十年代王韬曾游历英、法、俄等国提出“恃商为国本”“商富即国富”的思想主张减轻商税征收“商不重征贾不再榷各劝其业争出吾市则下益上富” 王韬的主张()A. 科学指出实现国家富强的道路B. 集中体现资产阶级的政治需求C. 力图抵制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D. 反映了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答案】D【解析】从材料看到王韬游历西方后提出了一系列西化主张反映出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故D项正确国家富强的前提条件是实现民族独立而不是发展商业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叙述的多为经济需求和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C项说法从材料中无法推知故C项错误故选D10.戊戌变法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A. 康有为B. 谭嗣同C. 梁启超D. 严复【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废除新政诏令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海外谭嗣同等人被捕牺牲 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简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为民族复兴在思想和实践上进行了哪些探索?11.(2)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孙中山为振兴中华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哪些探索?11.(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的革命道路是什么?11.(4)综上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复兴的认识【答案】(1)探索思想上实行君主立宪实践上实行百日维新【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探索为思想上实行君主立宪实践上实行百日维新【答案】(2)探索理论上三民主义后来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践上领导辛亥革命促成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探索为理论上三民主义后来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践上领导辛亥革命促成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答案】(3)道路工农武装割据【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的革命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答案】(4)认识民族独立是民族复兴的前提国家富强是民族复兴的关键民族复兴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解析】(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独立是民族复兴的前提国家富强是民族复兴的关键民族复兴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12.(1)依据图片信息分别指出著作中体现的思想或者著作的主要内容概括其共同作用(9分)12.(2)依据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进程的主要特点(6分)【答案】(1)主要内容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康有为在两部书中宣传维新思想《新青年》主要宣传民主和科学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共同作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解析】(1)第一小问“主要内容”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片可知最左边的一幅图片是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依据所学可知《海国图志》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的知识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观点是魏源在林则徐编译的《四洲志》的基础上创作的巨著中间的一幅图片是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是宣传维新思想的著作康有为把公羊学研究的思想糅合进自己的著作认为儒家经典不足为信认为孔子是改制的先师借此宣传自己的主张这两本著作在学术的严密性上虽有所欠缺但康有为借用儒家思想来宣传维新变法的主张无疑在思想界掀起了一场飓风具有一定的思想启蒙作用最右边的一幅图片是陈独秀的《新青年》依据所学可知 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第二期开始改名为《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第二小问“共同作用” 综上所述即可直接得出促进思想解放【答案】(2)第一呈现出阶段性历经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的过程第二呈现出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逐步深化的特点【解析】(2)结合第一题及所学知识得出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层面不断变化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具有阶段性及逐步深化的特点13.(1)指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结果13.(2)列举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13.(3)关于洋务运动的影响有人认为以进步性为主也有人认为以消极性为主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清朝海军实力的完全丧失也标志着洋务运动宣告破产【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清朝海军实力的完全丧失也标志着洋务运动宣告破产【答案】(2)代表人物中央为奕䜣地方为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解析】(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中央为奕䜣地方为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答案】(3)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不能因此就说它失败了它引进了机器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解析】(3)依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故评价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作答一分为二地正确看待14.(1)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创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4.(2)举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两项14.(3)指出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开创新局面表现之一14.(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你认为我党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是什么?【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析】(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新中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2)飞机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等重要工业部门建立起来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解析】(2)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飞机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等重要工业部门建立起来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答案】(3)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在隔绝二十多年后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元旦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2年9月日本政府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标志中日邦交正常化【解析】(3)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立即将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就是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2年9月日本政府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标志中日邦交正常化【答案】(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析】(4)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并不断发展包括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
【北师大版】选修一历史:第9章《中国戊戌变法》章末检测(含答案)
第九章中国戊戌变法章末检测北师大版选修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对中国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使中国出现了近代工业B.产生了新兴的阶级力量C.阻止了外国经济侵略D.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的进程答案 B解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不仅产生、发展了资产阶级力量,而且也壮大了无产阶级力量,这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动力。
2.“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
……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
”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是(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C.辛亥革命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答案 B解析仔细阅读材料,材料表明倡导者主张权力来自人民,即民主政治。
中国最早倡导民主政治的是维新派。
3.万木草堂是19世纪末康有为开办的新式学堂,它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的共同点是( )A.都讲授西方的政治思想B.都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的C.都弘扬中国的传统伦理D.都引导学生研究新式制度答案 B解析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的目的是培养洋务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康有为开办万木草堂的目的是传播维新思想,培养变法人才。
因此,双方都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的。
4.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D.损害了孔子的威信答案 C解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托古改制的思想利器,奠定了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5.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典型,主要是指康有为( )A.主张维新变法B.宣传变法的目的是挽救清朝统治危机C.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变法思想D.依靠清朝官员支持组织强学会答案 C解析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从传统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2017-2018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单元测试 含解析 精品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维新变法的呼声早在19世纪60年代初期就已经酝酿,但只有到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它才发展成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其社会因素不包括()A.“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B.“举步维艰”的民族工业初步发展C.“揭竿斩木”的农民运动初显端倪D.“自强新政”的洋务运动进展缓慢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际上考查了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故D项说法不正确。
2.在戊戌变法的诏令中,致使“举国守旧迂廖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的内容是()①改定律例,裁撒冗员②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④裁汰旧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选D。
材料中的“守旧迂廖之人”指的是封建顽固官僚,由于变法法令中改革旧制的部分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他们自会“阴谋与新政为敌”。
因此,答案应该是涉及改革旧制的内容。
3.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有一节“没有出场的角色”,他指出:“在演出维新到政变的这一出历史剧的时候,还有一个没有出场的角色,他虽然还没有出场,但已经使一切登场人物感觉到他就在舞台的帷幕后面……他发出来的使一切大地主、大买办、大官僚和他们的皇太后、皇帝、帝国主义听了发抖的声音已经迫在眼前了。
”没有出场的角色是()A.广大人民群众B.资产阶级革命派C.资产阶级激进派D.无产阶级解析:选A。
“在演出维新到政变的这一出历史剧的时候”可知是指戊戌变法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虽然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但是光绪帝之所以支持康有为变法,一方面是鉴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瓜分中国的危机,一方面又是鉴于下层人民群众起来造反的危机。
事实也证明,中国最终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广大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要力量,这也符合材料中“使一切大地主、大买办、大官僚和他们的皇太后、皇帝、帝国主义听了发抖”的表述,故A项正确。
2019-2020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选修1课后练习:第九章中国戊戌变法第二节百日维新
第二节百日维新一、选择题1.1897年康有为作《上清帝第五书》,对列强瓜分中国的危险提出警告,认为改革已势在必行。
这是基于( ) A.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B.强学会成立,维新运动准备就绪C.康有为得到光绪皇帝赏识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充分发展2.1898年1月,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即《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主要是因为它( )A.系统阐发了维新变法的理论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治体制C.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变法建议D.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3.康有为等人建立的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团体是( )A.强学会B.保国会C.共进会D.兴中会4.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这表明他( )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5.改革政治体制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主题之一,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发布诏令( )A.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B.设立议院C.制定宪法D.设立外务部6.下列不属于维新变法法令措施的是( )A.鼓励私人办学B.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C.精简机构,裁汰冗员D.行宪法,大开国会7.光绪帝支持、参与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答谢康有为救驾B.挽救民族危亡C.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与权力D.做一个有为之君8.戊戌变法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主要表现在( )①不敢明确提出反封建的口号②依赖于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③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④在变法中没有提出自己的核心主张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9.下列对于百日维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面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B.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D.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10.戊戌变法期间,肃亲王请外国军官训练他的儿子们,这表明戊戌变法( )A.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B.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C.实现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D.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9章第3节 戊戌变法的失败(同步练习)
9·3戊戌变法的失败(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在百日维新中,除湖南巡抚外各省官员大多抵制新政,这充分说明( )A.光绪帝没有实权B.绝大多数官员都是顽固派C.封建保守势力强大D.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答案 C解析变法必然会触及封建顽固派的利益,各省官员抵制新政的原因:一是官员本身是封建顽固派,二是若推行新政可能会招致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影响自己的利益。
2.《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答案 B解析“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说明戊戌变法的措施被废除,维新变法运动归于失败,与此直接相关的是戊戌政变,故B项正确。
3.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冀(期望)。
慨念横目,徒具深悲。
平时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
”这段话表明谭嗣同( )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B.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C.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D.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答案 B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理解该段文言文材料,“茫无可倚”尤其反映了谭嗣同对于变法没有强大的倚靠力量而感到前途茫然的一种心态。
4.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光绪的悲剧,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
”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保守派力量强于改革派B.光绪帝对变法优柔寡断C.力量对比对改革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D.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答案 B解析A、C、D三项均是从改革派与保守派力量对比的角度上考查。
B项在题干中缺乏必要信息支持,另外该选项与历史事实不符。
5.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是因为他们(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C.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D.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答案 C解析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之所以不敢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关键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选修1第九章 中国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A.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B. 改革缺乏必要社会基础C.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D. 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经验【答案】D【解析】材料中讲到戊戌变法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对社会进行了多方面全方位的改革全然不顾社会的接受能力说明维新人士罔顾实际缺乏政治经验故D正确此时资产阶级力量并不强大 A排除“社会基础”“帝国主义”与材料无关 BC排除故选D2.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一次反思”首先付诸政治实践的是()A. 维新变法运动B. 洋务运动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答案】B【解析】回答本题需注意题中“付诸政治实践”开始的时间根据所学应指洋务派兴起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西方军事和近代科学技术时间鸦片战争后到洋务运动期间第二阶段学习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时间 19世纪末康梁维新变法到20世纪初孙中山三民主义第三阶段学习西方启蒙思想及文化时间 1915年后的新文化运动3.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之后始也”“大梦唤醒”的含义主要是指()A. 师夷长技自强求富B. 推行“新政” 预备立宪C. 变法图强救亡图存D. 民共主和三权分立【答案】C【解析】由题干材料“甲午战败”“割台湾”等可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由此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变法图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故选C4.1899年梁启超提出“欲国家之独立不可不谋增进国民之识力欲增进国民之识力不可不谋转变国民之思想”下列属于戊戌变法的措施并在日后发挥此作用的是A. 编译《四洲志》B. 首次派遣留学生C.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D. 京师设立大学堂【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京师大学堂设立于戊戌变法期间成为北京大学的前身后来在新文化运动中成为运动的中心阵地故选D 《四洲志》是林则徐在鸦片战争爆发前便已的排除A 洋务运动中就出现了派遣留学生的行为排除B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没有实行成功该措施被废除直到清末新政期间科举制才被废除排除C.5.维新变法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有()①王韬②严复③薛福成④郑观应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D【解析】6.“政治体制的改革便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然而最高统治者对于死亡异常敏感在大独裁者、长期垂帘听政的慈禧看来政改如同玩火其结局只能加速以个人为中心的权势集团的崩溃于是及时地把光绪帝及其政改计划给扼杀了”材料描述的是A. 义和团运动B. 百日维新C. 新文化运动D. 护国战争【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大独裁者、长期垂帘听政的慈禧看来政改如同玩火其结局只能加速以个人为中心的权势集团的崩溃于是及时地把光绪帝及其政改计划给扼杀了“可知这里描述的是慈禧太后扼杀百日维新运动 B正确义和团运动和光绪帝无关排除A 新文化运动以及护国战争时期清政府已经灭亡排除C、7.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缪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A. 侧重提倡务实之风B. 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C. 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D. 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答案】C【解析】“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说明戊戌变法为了变革坚持“圣贤义理之学”为其根本这就减少了变革的阻力故C项正确A项“务实之风”与材料信息无关故A项排除B项戊戌变法是改良而非革命故B项错误D项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宗旨有根本不同戊戌变法的宗旨是通过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洋务运动根本上是为了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故D项错误故选C8.《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 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 宣传了民主共和的思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政治改良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虽然变法最终失败却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C项正确戊戌变法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错误因为变法最终失败中国仍为君主专制制度故B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共和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C9.康梁维新派提出向西方学习推动“百日维新” 但真正得以实施的措施是A. 按西法编练新军B. 设制度局为新政立法C. 进行地方官制的改革D. 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答案】A【解析】10.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典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此认识主要是基于康有为的维新思想()A. 削弱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B. 推动了社会的深刻变革C. 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D. 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康有为借助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结合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不是“削弱了儒家思想” 故A排除康有为维新思想并没有引起深刻的社会变革故B项错误维新变法主要是否定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故C项正确康有为主要是改良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C11.在近代中国较早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提倡者是()A. 魏源B. 张之洞C. 郑观应D. 梁启超【答案】C【解析】魏源和张之洞都属于学习西方器物层面的代表人物郑观应是中国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最早将“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故选C12.“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A. 领导人B. 时间C. 参加者D. 地点【答案】C【解析】1895年康有为等人联络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因此材料表述中的参加者有误故选C13.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 挽救民族危亡B. 实现富国强兵C. 引领思想启蒙D. 建立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结合材料所述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故选C14.19世纪90年代末某著述刊出后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被守旧顽固派攻击为“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的叛逆之作该著述是()A. 《海国图志》B. 《孔子改制考》C. 《变法通议》D. 《天演论》【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正确《海国图志》出现在鸦片战争后不久故排除A《变法通议》是梁启超的作品与孔子思想无直接关联故排除C《天演论》是严复的作品与孔子的思想也没有直接关联故排除D故选B15.戊戌变法要废除八股考试时近万名士子不认为变革是好事而认为变革断了自己的前程群起而攻之视康有为等人为“叛徒” 这表明()A. 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B. 康梁思想脱离了时代的要求C. 戊戌变法未冲击封建制度D. 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戊戌变法时近万名士子反对康、梁等人废除八股考试的制度说明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并未获得当时士子的支持这表明变法缺乏群众基础故A正确康、梁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故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说法绝对材料只能表明部分知识分子在思想上极为保守故排除故选A16.1888年康有为在《论时务》中主张在地方设置议院而不在中央层面设置因为议院设在朝廷“每有大事下王公、九卿、翰詹科道议” 则“国体不尊” 而“若郡县不设议院则民情不达” 这说明他()A. 设立议院的目的是上情下达B. 没有掌握西方政治制度精髓C. 主张君主与精英的联合治理D. 强调政治变革尊重本国传统【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康有为主张在地方设立议院以体现民意而在中央则不设议院认为会影响皇权专制秩序说明康有为改革主张并未深入西方民主 B项正确题干并未强调议院设置目的排除A项题干并未体现君主与地方精英的联合治国模式排除C项题干并非强调康有为主张在传统政治体制上进行改革排除D项故选B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请从所给表格中选定三条或三条以上材料信息确定一个主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对该主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主题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语言流畅)【答案】示例一主题不同人士从不同立场出发对儒学所持态度不同阐述太平天国运动中砸毁儒学馆破坏古籍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将领的斗争目标为推翻凊朝的封建统治因此将儒学和古籍看成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民奴役的象征将反对清反动统治与之结合张之洞推崇儒家的经典之学将儒学为主体的中学作为基础并提倡加强对西学的学习主要因为他属于开明的地主阶级应对民族危机提倡改革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及思想文化以维护清朝统治伏尔泰对孔子与儒学进行推崇是因为他作为启蒙运动的开明人士反对欧洲天主教会的专制与黑暗孔子以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社会而非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以考核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的科举制度为特征的中国的文官制度给下层人民晋升的机会成了伏尔泰反对教会的依据示例二主题因政治需要不同政治派别对待儒家思想态度不同阐述鸦片战争后中国阶级矛盾激化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为了宣传拜上帝教动员农民阶级推翻清政府统治猛烈抨击清政府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破坏甲午战后维新变法思想逐渐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为了反对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以张之洞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再次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以中国纲常名教为主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反对维新派“开议院”、“兴民权”的政治改革这一主张具有明显的保守性、反动性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民族危机严重民主政治没有真正确立起来袁世凯又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倡新道德反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旧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是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过于偏激有一定的局限性总之不同阶级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取决于儒家思想能否帮助其实现政治主张对待儒家思想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示例三主题在中国不同时期的不同历史人物对待西学态度不同阐述清朝康熙时期国家走向强盛政治稳定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对西方先进技艺虽然有好奇和部分学习但为维护封建统治并未在国家层面全面学习西方文明19世纪末期随着西方列强加紧侵华中华民族面临被瓜分的危险为挽救民族危亡义和团抗击西方列强侵略因此对西方文明表现出排斥的态度面临民族危亡和统治危机晚清的部分开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注重学习西方先进文明但由于坚持传统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难以实现挽救民族危亡、国家富强的目的【解析】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对材料的内容进行全面地掌握理解并归纳出每一段所反映的中心思想通过所学知识将题目所给材料充分串联起来利用材料所给出的论据并结合相关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我们可以从不同人士在不同立场上对儒学的认识不同进行论述也可以从不同政治派别对儒学的不同态度进行论述根据材料时间的不同可以通过不同时期历史人物对西学的态度进行论述论据合理即可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8.(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和古希腊传统体育观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8.(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我国体育发展的特点18.(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时期我国体育发展特点形成的历史背景【答案】(1)相同点都追求健康不同点中国强调伦理至上具有鲜明的等级观念强调礼治教化古希腊崇尚健美竞争意识强烈与军事相关【解析】(1)相同点由材料一中“先秦时期是我国古代体育产生和发展的时期古人希望通过体育追求身体的和谐发展”“由于希腊列国纷争频繁体育运动所固有的练武、健身功能受到统治者的重视”等信息可知二者都追求健康回答不同点时由“最为普遍的是具有严格的礼仪程序和等级规定的礼射竞赛”可得出中国传统体育强调伦理至上、具有鲜明的等级观念由“甚至规定成绩不好者不能参加相应的祭祀典礼”可得出中国传统体育强调礼治教化由“古希腊人以展现自己健美的身体而自豪”可得出古希腊传统体育崇尚健美由“男性公民的体育活动与战争武备息息相关”可得出古希腊传统体育与军事相关由“以参加运动会击败对手夺取胜利为最终目标”可得出古希腊传统体育竞争意识强烈【答案】(2)特点体育教育化体育军事化注重培养体育师资中西结合(或传统与现代并存)【解析】(2)第(2)问由“北洋水师学堂是最早开设体育课的学校如将击剑、拳击等作为训练与教学内容”可得出体育军事化由“他们主张将体育纳入学校教育使得体育成为整个教育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操’作为当时新式学堂的体育课程形态进入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中”可得出体育教育化由“中国体操学校纷纷创立为培养中国近代体育师资做出了重要贡献”可得出注重培养体育师资由“在广大的城乡学校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仍然得到很好的发展”可得出中西结合(或传统与现代并存)【答案】(3)背景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识之士的推动政府重视西学东渐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清末“新政”等的推动【解析】(3)第(3)问主要从政治(列强人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清末“新政”等的推动)、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文化(有识之士的推动、政府重视、西学东渐)等角度作答19.(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日维新中的主要举措并分析其意义材料一、二对这一举措实施中暴露出的问题有何共同看法?19.(2)材料二中关于变法的主要观点有哪些?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得到的关于政治改革的借鉴价值【答案】举措鼓励官民上书言事意义提供了官民参与政治的可能性人们获得一定的政治言论自由激发了爱国热情共同看法上书者缺乏政治实践上书言论不切合实际【解析】第一小问”光绪帝下谕旨取消各衙门堂官对司员士民上书的审查权后“鼓励官民上书言事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供了官民参与政治的可能性人们获得一定的政治言论自由激发了爱国热情第三小问”号为讲求时务者皆务搜求新异之说以为迎合上意之具臣愿我皇上于广开言路之下必持一安危缓急之定见必以求实为先勿为好奇所动“上书者缺乏政治实践上书言论不切合实际【答案】主要观点变法须依据时局轻重缓急变法要求实为先以练兵造械急务变法缺乏有用人才借鉴价值改革要有兼具政治经验和改革能力的人才改革措施要切实可行【解析】第一小问”时安则局缓时危则局急而中外风气号为讲求时务者”“以练兵造械为至急之图”“颇怀有君无臣之忧”变法须依据时局轻重缓急变法要求实为先以练兵造械急务变法缺乏有用人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要有兼具政治经验和改革能力的人才改革措施要切实可行20.(1)根据材料一、二、三、四概括19世纪末中国发生戊戌变法的背景?20.(2)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最终失败的原因?【答案】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维新思想广泛传播的推动【解析】“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在变法运动高涨期间光绪皇帝亲自书写谕条命令……商议中日两国亲交事宜”“强学会的活动与《中外纪闻》的发行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也引起顽固势力的忌恨和惶恐后党官僚荣禄、刚毅等人群起反对”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维新思想广泛传播的推动【答案】封建顽固守旧势力强大光绪帝没有实权维新派在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贪大求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维新派缺乏实践经验【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顽固守旧势力强大光绪帝没有实权维新派在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贪大求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维新派缺乏实践经验。
2017-2018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单元测试2 含解析 精品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
”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解析:选C。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为挽救民族危机,维新派、革命派先后登上历史舞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分别提出建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的主张。
A在甲午战争之前,B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D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
2.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的实质是()A.列强掠夺中国高峰时的产物B.瓜分中国狂潮的主要内容C.走向殖民地的过渡形式D.中国已被肢解的具体表现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
租借地和“势力范围”既不同于半殖民地,也不同于殖民地,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形式,故C项正确。
3.“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属康梁”这句诗描述了清末一次著名的思想政治运动,其背景之一是()A.《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社会与民族危机C.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D.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完整方案解析:选C。
依据材料判断,这次思想政治运动是维新变法运动,故此符合题目要求的只有C项。
4.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康梁维新派在探索近代化过程中突破了洋务运动的局限,宣传变法维新,其主要贡献是()A.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B.倡导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C.明确了以“中体西用”为思想指导方针D.宣传西方的民主共和思想解析:选A。
B项是洋务派与维新派的共同点,C项是洋务派的思想指导方针,D项既不符合洋务派,也不符合维新派。
洋务派主张维持传统政治体制,维新派则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故正确答案为A项。
历史人民选修1专题九戊戌变法单元检测(附答案)
历史人民选修1专题九戊戌变法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近代化内容出现新的变化,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体制创新”。
导致这种转变的内在因素是()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2.19世纪末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进一步发展”是指()①要求进行政治改革②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③由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④与洋务派划清了界限A.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3.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
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A.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B.康有为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C.康有为虽为大儒,但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投身维新运动D.康有为提醒国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应完全保留,不得改变4.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主要表现为()①公车上书②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③各地学堂、学会、书局、报馆的纷纷建立④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领袖人物的涌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在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期间,严复译著《天演论》的积极意义在于()A.敲响民族危亡警钟,号召救亡图存B.用科学理论阐明社会发展的规律C.用生物进化规律来解释社会发展D.宣传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理论6.维新变法时期,张之洞在其所著的《劝学篇》中说:“使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
乱民必作,大乱四起。
”其基本用意是()A.减少变法的阻力B.竭力拉拢维新派C.捍卫专制制度D.投机变法运动7.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8.19世纪末,某组织的《章程》开宗明义地提出:“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选修1第九章 中国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9世纪末西方基督教涌入中国康有为将老子和墨子归到了孔子的麾下将孔学包括诸子百家在内的中国本土文化称为孔教戊戌维新前梁启超也认同康有为将孔子之学称为孔教使孔教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康、梁此举的主要意图是()A. 整合传统文化使其融入世界文明B. 利用传统文化传播西方的政治学说C. 为“尊孔复古”的逆流营造声势D. 改造中国文化完成救亡图存的使命【答案】D【解析】“19世纪末西方基督教涌入中国康有为将老子和墨子归到了孔子的麾下将孔学包括诸子百家在内的中国本土文化称为孔教戊戌维新前梁启超也认同康有为将孔子之学称为孔教使孔教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表明康、梁此举的主要意图是改造中国文化完成救亡图存的使命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D2.梁启超说“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此诚中国未常有之事而实千古不可易之理也”“兴绅权”不仅是中国“古法之最善者” 而且是“今之西人莫不如是”的善政良举梁启超的这一言论反映出()A. “绅”是指当时的资产阶级B. 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C. 他对“西学”思想进行了中国化D. 维新派注意争取下层民众支持【答案】C【解析】结合题中关键信息“民权”“绅权”“学会”等可知梁启超所言民权是依据中国国情而提出的与西方资产阶级的民权有一定的区别 C项正确故选C3.中国近代有某一历史人物结合传统儒家思想和西方立宪主义来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此人是()A. 洪仁玕B. 曾国藩C. 章炳麟D. 康有为【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康有为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旗号为号召巧妙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4.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六月慈禧太后接连发布几道上谕命王文韶来京陛见以荣禄暂署直隶总督……如蒙皇太后赏加品级补授满汉侍郎以上各官均著于具折后诣皇太后前谢恩各省将军、都统、督抚、提督等官亦著一体具折奏谢慈禧太后此举()A. 实现了对光绪帝的控制B. 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失败C. 旨在提高清政府的权威D. 加强了对清廷高官的控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如蒙皇太后赏加品级补授满汉侍郎以上各官均著于具折后诣皇太后前谢恩各省将军、都统、督抚、提督等官亦著一体具折奏谢”可以得出慈禧太后加强了对清廷高官的控制故D正确ABC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故选D5.高一年级一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的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李明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历史史实不符合的是()A. 洋务派主张兴办近代工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B. 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 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维新运动的序幕D. 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维新派主张借助光绪的力量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保留封建君主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要求ABC项是正确的表述不符合题意要求故选D6.维新变法时期无锡人裘廷梁创《白话报》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一言以蔽之曰文言兴而后实学废白话行而后实学兴” 此举()A. 为推翻清王朝营造社会舆论B. 使维新思想转变为政治运动C. 有利于扩大维新思想的影响D.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基础【答案】C【解析】维新时期创办的《白话报》认为白话是维新运动的根本强调“白话行而后实学兴” 这有利于传播维新思想扩大维新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依托光绪帝的支持不会提出推翻清政府的主张 A项错误使维新思想转变为政治运动的是“公车上书” B项错误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基础的是新文化运动 D项错误故选C7.早期维新思想家冯桂芬说中国“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 这实际上反映了早期维新派()A. 认识到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弊端B. 已开始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省C. 已形成全面赶超西方的自强思想D. 全面否定了传统中国的天朝意识【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中冯桂芬认为中国在人尽其才、物尽其利、君臣同心、名实相符方面都不如西方这实际上反映了早期维新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省故B正确A为表面认识排除C材料未体现排除D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8.1896年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一文中称中国古代“虽无议院之名而有其实也” 通过援引《周易》《尚书》和《孟子》等书中的一些片语以此证明中国自古就有类似于议院的制度梁启超这种做法旨在()A. 建立民主共和制度B. 推翻清朝君主制度C. 推动维新变法运动D. 传播传统儒家思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通过援引《周易》《尚书》和《孟子》等书中的一些片语以此证明中国自古就有类似于议院的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当时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还不够强大为了减少改革的阻力梁启超这种做法旨在借“古圣”来论证变法维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故C项正确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度革命派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保留君主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朝君主制度故B项错误梁启超这种做法是为了更好地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C9.在19世纪末如果我们可以用当时流行的一本有关西学的中文文献的目录来作判断的话那么中国学者的注意力已转向西方政治经验和政治知识以及西方宗教思想等方面了可见当时()A. 开眼看世界开始成为主流B. 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国家C. 学界西学视野发生了变化D. “天朝上国”观念被彻底打破【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19世纪末”“注意力已转向西方政治经验和政治知识”可知当时正处于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主张用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挽救民族危亡这说明当时维新派不再单纯学习西方的技术而是转向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选C10.严复曾说“呜呼!观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夫世之变也莫知其所由然强而名之日运会运会既成虽圣人无所为力”严复在此强调()A. 变法是由时势促成的B. 圣人也不能阻挡社会发展C. 世变是由运会造成的D. 严复不能说明变化的规律【答案】A【解析】“观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夫世之变也莫知其所由然强而名之日运会运会既成虽圣人无所为力”表明严复在此强调变法是由时势促成的故A正确B是表面现象排除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在西班牙传播的特点和影响11.(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启蒙运动相比新文化运动有何不同【答案】(1)特点具有公开性具有广泛性影响冲击了宗教观念促进了思想解放【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可以公开找到伏尔泰、卢梭、达朗贝、孟德斯鸠、霍布斯、洛克、休谟等人的著作”可归纳出具有公开性根据材料“甚至宫延中的高级官员都阅读法国的启蒙书籍”可归纳出影响广泛影响根据材料“西班牙已普遍产生宗教漠视甚至于不信宗教”可归纳出冲击了宗教观念根据材料“甚至宫延中的高级官员都阅读法国的启蒙书籍”可归纳出促进思想解放【答案】(2)不同反对封建儒学(或反对复辟帝制)主张新道德反对旧文学主张新文学主张将人的独立与民族独立相结合或“希望个人与民族国家一块儿得到拯救”【解析】(2)不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二者的不同可从兴起的背景、反对的目标、主要内容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12.(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对于中西文化的前后不同态度及其原因12.(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严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否符合当时的思想潮流【答案】(1)不同态度材料一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的学习价值材料二否定西方文明主张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原因维新变法时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足以救亡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变法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社会现状不满一战又使其对西方文明失望【解析】(1)第一问结合材料“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治无论家、国、天下蔑(无)一事焉不资于学”可得出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对西方文化的肯定由“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等信息可得出严复回归传统文化否定西方文化原因可以结合材料中的时间“1895年”“1918年” 联系维新变法与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去分析归纳即可【答案】(2)分析与当时的思想主流不符新文化运动时期全面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以俄为师”成为新的救亡选择严复的态度相对保守【解析】(2)解题依据“严复《与熊纯如书》(1918年)”可知当时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比当时的主要思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始“以俄为师” 救亡图存等可得出严复的思想相对保守且与当时主流思想不符13.(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 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13.(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答案】(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解析】(1)康有为实际上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说明了效法日本更具有时效性要注意将这种时效性加以概括提炼总结出中国戊戌变法学习西方却直接效法日本的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容易回答《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地位即成为成成变法的施政纲领【答案】(2)实质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局限性该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效法的日本政治体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解析】(2)由材料二可知尽管各国政治制度有差异但本质都是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而中国“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是效法日本的产物日本则是学习普鲁士的政治制度也就是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回答局限性要着眼于两个方面制度本身的局限和是否符合中国国情14.(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的外国租界对中国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具体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14.(2)材料二、三中康有为和黄藻所持的观点分别是什么?14.(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中国近代生活方式变革的主要因素【答案】(1)表现建筑交通通信机器及科技运用生活及卫生文明习惯等【解析】(1)根据材料“他们可以看到美丽的建筑、整洁的街道、燃着电灯或瓦斯灯他们可以看到机器、自来水、电报、电话、火车、轮船、公园”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影响的表现为建筑交通通信机器及科技运用生活及卫生文明习惯等【答案】(2)观点康有为主张断发易服黄藻所认为维新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断发易服【解析】(2)根据材料“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可得出康有为主张断发易服根据材料“诸君诸君发辫之害如此虽欲不变通之其可已乎”可得出黄藻所认为维新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断发易服【答案】(3)主要因素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客观影响政治变革及政府政策的影响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西方文明及民主思想的影响先进中国人主动吸收等【解析】(3)主要因素从政治、经济、西方文明的影响、思想解放等要素作答。
历史选修1单元测试: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含答案 精品
第九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
”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A.洋务派B.早期维新派C.康梁维新派D.民主革命派2.康有为在1888年的《上清帝第一书》中说:“日本崎区小岛,近者君臣变法兴治,十余年间,百废具举,南灭琉球,北辟虾夷,欧洲大国,睨而不敢同。
”康有为如此说的目的在于()A.模仿日本,变法强国B.标榜日本变法的成功C.提醒皇帝防止日本侵略D.模仿日本,对外扩张3.下图是19世纪末法国发行的一张明信片,它形象地反映出当时()A.国际局势的日趋紧张B.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争夺C.中国清政府腐朽无能D.清政府的财政被列强控制4.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5.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
由此可见其政治上的倾向是()A.中体西用,维护专制统治B.君主立宪,实行资产阶级改革C.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6.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我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C.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7.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选修1第九章 中国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说孔子假托古圣王尧、舜、禹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康有为此举意在()A. 树立孔子的权威B. 塑造孔子为改革先师C. 利用宗教反封建D. 借传统权威宣扬变法【答案】D【解析】2.1895—1898年中国约有76个学会组织只要一群知识分子有意就可以成立当时知识分子集会、讲学、论政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些学会()A. 普遍反对清政府的统治B. 属于资产阶级政党C. 推动了维新思想的传播D. 宣传二民主义思想【答案】C【解析】3.下列改革中就性质而言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商鞅变法B. 大化改新C. 彼得一世改革D. 戊戌变法【答案】D【解析】4.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一些有识之士通过考察和比较发现“方今欧、美、日本各邦图书馆之增设与文明之进步相追逐”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在兴学会、办报刊的同时积极创设“强学书藏”并向社会民众免费开放这体现出“书藏”的重要作用是()A. 保存文化遗产B. 传递科学情报C. 开展社会教育D. 开发智力资源【答案】C【解析】维新派仿效欧、美、日的图书馆创设“强学书藏”并向民众开放结合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可知“书藏”具有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作用故选C项综上所述可知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ABD故选C5.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时指出“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由此可知戊戌变法的重要背景是()A.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 民主思想的传播C. 《马关条约》的签订D. 民族危机深重【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可知反映了日本、英国、俄国、法国对中国的侵略由此可知戊戌变法的重要背景是民族危机深重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你材料均没有体现应排除6.据梁启超记载从强学会被迫解散至戊戌变法的三年中全国自发组织的学会、学堂和报馆达51所范围遍及南中国其中有些学会已具有早期政党的性质有的甚至具有谋取变为地方政权机关的意图学会、学堂和报馆的建立()A. 开启了救亡图存的爱国篇章B. 准备了维新变法的舆论条件C. 加速了百日新政的高潮到来D. 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蓬勃发展【答案】C【解析】通过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戊戌变法前学会的增多并已具有早期政党性质具有变为政治机关的意图这有利于推动百日维新的到来故C正确救亡图存爱国篇章的开启是以洋务运动为标志排除A维新变法的舆论条件是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排除B固戌变法前的舆论内容推动了君主立宪思想的发展而不是民主革命思潮的发展排除D7.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A.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B. 改革缺乏必要社会基础C.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D. 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经验【答案】D【解析】“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说明戊戌变法急功近利缺乏政治经验故D正确AB材料未体现排除C是在1900年排除8.以下内容为近代某期《蜀学报》报道的内容节选与此报道直接相关的是()朝廷关于全国举办铁路和矿务的重要批示朝廷关于各地整饬吏治、改革用人制度的重要批示朝廷关于振兴商业、农业、奖励工艺、派员督办沿江商务的重要批示朝廷对正在筹办京师大学堂过程中所遇种种问题阻碍的重要批示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清末新政D. 保路运动【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筹办京师大学堂” 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戊戌变法中文教方面的内容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新式学校是京师同文馆故A项错误清末新政虽然有创办新式学堂但是不是京师大学堂故C项错误保路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维护路权的斗争运动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9.中日甲午战争后“文学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口号一个接一个被提了出来“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界革命”等接踵而起“文明结婚”、“文明戏”等成为时髦词汇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 “中体西用”的延续B. 维新变法与暴力革命之争C. 中国复兴之路的探讨D. 西方列强文化侵略的体现【答案】C【解析】10.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缪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A. 侧重提倡务实之风B. 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C. 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D. 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答案】C【解析】“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说明戊戌变法为了变革坚持“圣贤义理之学”为其根本这就减少了变革的阻力故C项正确A项“务实之风”与材料信息无关故A项排除B项戊戌变法是改良而非革命故B项错误D项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宗旨有根本不同戊戌变法的宗旨是通过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洋务运动根本上是为了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故D项错误故选C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要求改革科举制的背景11.(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戊戌变法时期的科举制改革【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派要求变法科举制存在弊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社会需要新式人才)【解析】(1)据材料一中“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于世无补的弊病”可归纳出科举制存在弊端据“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归纳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派要求变法等【答案】(2)简评打击了旧学传播了新学有利于思想解放对推行新式教育有积极影响改革不彻底(仍存在科举程式化的弊病)【解析】(2)据材料一中“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可归纳出打击了旧学传播了新学对推行新式教育有积极影响据材料二中“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会试亦如之”可归纳出改革不彻底12.(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之洞发展民族实业的原因和特点12.(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之洞的历史功绩【答案】(1)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加剧清政府统治内部已危机重重特点种类齐全覆盖面广工业主导教育先行以武汉为中心逐渐辐射全省【解析】(1)由材料中“中日甲午战争中提出了‘迁都、勤王、借款、购舰’的正确主张辛丑事变中极力主张镇压义和团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实业方面一件是督办芦汉铁路提出‘图自强御外侮挽利权存中学’的主张另外一件是以武汉为中心先后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缫丝局、制麻局、制革厂等一批近代工业化企业把武汉打造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他力主广开新学、先后成立了自强学堂、武备学堂、农务学堂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得出答案【答案】(2)历史功绩抵御列强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实业奠定了工业基础力主教育变革推进社会转型顺应时代趋势促进近代潮流【解析】(2)结合所学以及张之洞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从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13.(1)据材料一指出1895~1913年“民主”、“共和”字眼出现的频率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所学加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主中命出现的背景13.(2)依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阶段毛泽东思想著作阐述的主要内容13.(3)分析近代中国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失败的原因【答案】(1)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背景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表明改良道路在中国受挫《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要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就必须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数轴信息从快速增加的趋势回答第二小问依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革命运动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思考回答【答案】(2)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解析】(2)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归纳回答并根据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作答【答案】(3)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专制主义传统深厚教育水平低下民主意识淡薄【解析】(3)依据所学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专制主义传统深厚以及教育水平低下民主意识淡薄等思考回答14.(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理由14.(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期间社会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答案】理由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要求改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实施君主立宪制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倡新学抨击封建思想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解析】“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要求改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实施君主立宪制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倡新学抨击封建思想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答案】特点“欧化”和“日本化”相结合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相结合(或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并存)评价将外国优秀文化与本国优秀文化相结合是明治维新得以成功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保留了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解析】第一小问“一开始“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欧化”和“日本化”相结合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相结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外国优秀文化与本国优秀文化相结合是明治维新得以成功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保留了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
2021年高中历史第九章中国戊戌变法9.3戊戌变法的失败练习北师大版选修1
第九章第三节戊戌变法的失败一、选择题1.百日维新中,除湖南巡抚外,各省官员大多抵抗新政。
这充分说明( )A.光绪帝没有实权B.绝大多数官员都是顽固派C.封建保守势力强大D.改进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解析:百日维新期间,各省官员或是顽固派的代表人物,或担忧顽固派的反对而损害自身利益,大都反对变法维新,这反映了封建保守势力的强大,故C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与题干材料没有必然联系;B项因表述绝对化而与史实不符。
答案:C2.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皆虚,一无可冀(期望)。
慨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日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
〞这段话说明谭嗣同( ) 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B.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C.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D.对维新派不满,开场转向革命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该段材料,“茫无可倚〞反映了谭嗣同对于变法没有强大的依靠力量而感到茫然的一种心态,故应选B项。
答案:B3.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
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以下对此的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 ) A.变法过程急于求成B.变法内容贪大求全C.变法不符合中国社会需要D.这是民族危机严重的反映解析:“184条〞表达了变法急于求成,“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表达了变法贪大求全,“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表达了形势紧迫,民族危机严重。
答案:C4.“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的这段话说明了他的( )A.烈士精神B.种族成见C.浪漫性格D.厌世心态解析:材料说明谭嗣同想以个人的牺牲来唤醒民众进展变法的决心,因此这段话表达了他视死如归的烈士精神。
答案:A5.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选修1第九章 中国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维新派早期维新思想中的民权思想内涵并不丰富梁启超关于人民到底有哪些权利并不能明确指出平等、自由等皆是其在戊戌政变后才提出来的严复在变法期间影响最大的也只是《天演论》宣传的是赫胥黎的进化论学说这说明()A. 维新派并不宣传民权B. 维新派仍维护封建统治C. 西方启蒙思想对他们的影响很有限D. 西方民主思想还未传入【答案】C【解析】由材料“民权思想内涵并不丰富”可知早期维新思想中就有民权成分并非没有宣传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维护封建统治的内容故B项错误由材料“平等、自由等皆是其在戊戌政变后才提出来的”可知维新派当时并未强调自由、平等之类的启蒙思想说明启蒙思想对维新派的影响十分有限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西方民主思想此时已传入中国故D项错误故选C2.康有为在《戊戌奏稿》中称“以数千年一统儒缓之中国褒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之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并要求皇帝“令百官易服而朝其小民一听其便” 反映出他主张()A. 实行君主立宪制B. 引进西方先进机器C. 变革社会之服饰D. 推翻清王朝统治【答案】C【解析】材料“以数千年一统儒缓之中国褒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之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令百官易服而朝”体现了康有为变革社会服饰的主张故C正确题干未涉及政治制度故排除A“引进西方先进机器”题干不能体现故排除B康有为主张变法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统治故排除D故选C3.严复认为天下大道是相通的例如他认为“斯宾塞的社会改革与《大学》所谓诚正修齐治平之事有不期而合者” 据此可知严复主张()A. 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开研究B. 主动接受自然进化理论C. 在中国的传统中寻找强国之道D. 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答案】C【解析】结合题中信息可知严复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已经蕴含了西方进步思想家所倡导的社会改革的内容这体现了其立足传统文化寻找强国之道 C项正确A项与严复思想主张不符排除B项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4.高一年级一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的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李明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历史史实不符合的是()A. 洋务派主张兴办近代工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B. 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 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维新运动的序幕D. 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维新派主张借助光绪的力量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保留封建君主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要求ABC项是正确的表述不符合题意要求故选D5.1898年4月保国会正式成立康有为在保国会呼吁救国宣传变法大造变法图强的舆论引起了清朝顽固派的警觉和反对清廷御史文悌上折指责康有为等维新派“保国会之宗旨在保中国不保大清”“徒欲保中国四万万人而置我大清国于度外” 由此可知()A. 康有为触及了部分统治集团的核心利益B. 维新变法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C. 维新派对清政府的态度与革命派一致D. 当时国人的民族意识亟待觉醒【答案】A【解析】中国是四万万人的中国大清是满洲贵族的朝廷康有为成立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保大清”还是“保中国”成了当时人们所面临的一个选择这触及了统治集团的核心利益自然引起顽固派官僚的攻击和谩骂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维新变法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的相关信息故排除B项维新派主张对清政府进行改良而革命派主张暴力推翻清政府故排除C项材料中的顽固派不能代表国人故排除D项故选A6.19世纪末维新派办报纸、立学会创办新式学堂开展“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革命” 使文化面貌为之一新维新派的文化变革主要旨在()A. 减少维新变法阻力B. 营造社会变革氛围C. 开启国人聪明才智D. 引导全面认识西学【答案】C【解析】“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革命”表明维新派的文化变革主要旨在开启国人聪明才智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7.甲午战后严复谈道:“四千年文物九万里中原所以至于斯极者……六经五子亦皆责有难辞六经五子以君子而束缚天下后世其用意虽有公私之分而崇尚我法劫持天下,使天下必从己而无或敢为异同者则均也因其劫持……而是非淆廉耻丧天下之弊乃至不可复振也”材料反映了严复()A. 对“中体西用”的继承B. 借经学宣传维新变法C. 极力推崇儒家伦理道德D. 反对传统的教化学术【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中“四千年文物九万里中原所以至于斯极者……六经五子亦皆责有难辞”表明严复认为中国的落后且不断被侵略的现状与传统教化密切相关因此严复对传统的教化学术持否定态度故D项正确 C项错误A B项易错在由题干中“后世其用意虽有公私之分而崇尚我法劫持天下使天下必从己而无或敢为异同者则均也”分析得出结论实则是没有认识到严复属于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而“中体西用”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主张借经学宣传维新变法属于康有为的思想特征故选D8.1891年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新学”是指古文经学“新”是王莽的国号康有为认为今文经是孔子流传下来的真经古文经根本不存在它是王莽为了篡位而伪造的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因此要“摧廓伪说” 康有为的观点()A. 旨在推动学术上的考证辨伪B. 基本上符合儒学发展历程C. 体现学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D. 动摇了传统儒学正统地位【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康有为认为新学是伪经旨在为变法制造舆论体现了学术为政治服务故C项正确这一做法不是为了学术上的考证辨伪排除A项这一说法也不符合历史实际排除B项动摇儒学主导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 D项说法错误故选C9.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四书中写道“设报达聪……宜令直省要郡各开报馆州县乡镇亦令续开……至外国新报能言国政今日要事在知敌情通使各国著名佳报咸宜购取……俾百僚咸通悉敌情皇上可周知四海”康有为的这一言论旨在()A. 推动自下而上的社会变革B. 营造变法图存的社会舆论C. 提高基层民众的文化素养D. 摧毁传统的儒家纲常伦理【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在地方广建报馆效法西报以帮助君臣“通悉敌情”“周知四海” 旨在为变法图存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故B项正确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主张自上而下的变革故A项错误“提高基层民众的文化素养”并非康有为上书的主旨所在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儒家纲常伦理” 故D项错误故选B10.“谁识书生能救国晚清人物属康梁”这句话描述了清末一次著名的思想政治运动其背景之一是()A. 《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加深了中国的社会与民族危机C.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D. 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完整方案【答案】C【解析】A从材料中的救国和康梁可以肯定这一次思想运动是指维新变法运动《南京条约》使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是19世纪40年代的事情与维新变法运动时代不符故排除B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是19世纪50年代维新变法运动是19世纪90年代的活动二者时代不同故排除C甲午战争失败是1895年甲午战后列强加紧对华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改革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他们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广泛宣传西方君主立宪思想传播救亡理论大大解放了民众的思想故正确D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完整方案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时间是1905年与材料时代不符故排除故选C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对于中西文化的前后不同态度及其原因11.(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严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否符合当时的思想潮流【答案】(1)不同态度材料一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的学习价值材料二否定西方文明主张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原因维新变法时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足以救亡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变法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社会现状不满一战又使其对西方文明失望【解析】(1)第一问结合材料“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治无论家、国、天下蔑(无)一事焉不资于学”可得出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对西方文化的肯定由“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等信息可得出严复回归传统文化否定西方文化原因可以结合材料中的时间“1895年”“1918年” 联系维新变法与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去分析归纳即可【答案】(2)分析与当时的思想主流不符新文化运动时期全面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以俄为师”成为新的救亡选择严复的态度相对保守【解析】(2)解题依据“严复《与熊纯如书》(1918年)”可知当时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比当时的主要思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始“以俄为师” 救亡图存等可得出严复的思想相对保守且与当时主流思想不符12.(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的外国租界对中国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具体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12.(2)材料二、三中康有为和黄藻所持的观点分别是什么?12.(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中国近代生活方式变革的主要因素【答案】(1)表现建筑交通通信机器及科技运用生活及卫生文明习惯等【解析】(1)根据材料“他们可以看到美丽的建筑、整洁的街道、燃着电灯或瓦斯灯他们可以看到机器、自来水、电报、电话、火车、轮船、公园”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影响的表现为建筑交通通信机器及科技运用生活及卫生文明习惯等【答案】(2)观点康有为主张断发易服黄藻所认为维新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断发易服【解析】(2)根据材料“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可得出康有为主张断发易服根据材料“诸君诸君发辫之害如此虽欲不变通之其可已乎”可得出黄藻所认为维新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断发易服【答案】(3)主要因素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客观影响政治变革及政府政策的影响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西方文明及民主思想的影响先进中国人主动吸收等【解析】(3)主要因素从政治、经济、西方文明的影响、思想解放等要素作答13.(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人“服从权威——父母或长上”及“好学尤其好学正统的经典”的原因13.(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出现“过渡人”的原因近代中国的洋务派是否具有“过渡人”的特征?简要说明你的理由13.(3)根据材料三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出现的材料所述的两种“反应” 综上所述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族和个人性格变化的认识【答案】(1)原因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封建王朝通过考试(科举制或察举制)选拔官员考试内容主要是正统(儒学)经典【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传统性格的出现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关系密切材料一主要体现了宗法制和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好学尤其好学正统的经典”可从科举考试的影响与科举考试的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答案】(2)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加深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新经济因素产生西学东渐传统思想受到冲击具有理由洋务派强调“中体西用”(洋务派主张在维护封建伦理纲常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解析】(2)依据材料可知“过渡人”即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一类人“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国际国内因素两方面入手结合政治、经济、思想因素进行分析依据洋务派“西学为用”的主张可得出洋务派具有“过渡人”的特征【答案】(3)反应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 排斥西方文明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 否定传统文化认识从原因上看是西方工业文明冲击的结果从特征上看由保守逐渐转向开放从影响上看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解析】(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种是出于种族中心主义作祟感情地拒绝西方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义和团运动有关依据材料“后一种反应则加速了现代化的发展参与到世界的潮流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新文化运动有关学生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结论第二小问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原因、特征、影响等方面谈认识如工业文明对中国农耕文明的冲击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认识等14.(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 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14.(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答案】(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解析】(1)康有为实际上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说明了效法日本更具有时效性要注意将这种时效性加以概括提炼总结出中国戊戌变法学习西方却直接效法日本的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容易回答《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地位即成为成成变法的施政纲领【答案】(2)实质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局限性该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效法的日本政治体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解析】(2)由材料二可知尽管各国政治制度有差异但本质都是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而中国“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是效法日本的产物日本则是学习普鲁士的政治制度也就是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回答局限性要着眼于两个方面制度本身的局限和是否符合中国国情。
2019-2020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选修1课后练习:第九章中国戊戌变法第三节戊戌变法的失败
第三节戊戌变法的失败一、选择题1.为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慈禧太后采取的破坏新政的措施不包括( )A.解除了支持新政的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B.任命她的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C.将人事任免权和军权牢牢控制在手中D.指使袁世凯出卖维新派2.1898年9月18日,御史杨崇伊上书慈禧,称康、梁等蛊惑士心,紊乱朝政,引用东人(日本人),深恐贻祸宗社,吁恳皇太后即日“训政”以遏乱萌。
材料表明( )A.顽固势力遭到维新派的阻挠B.戊戌变法因阻碍社会发展遭反对C.顽固势力竭力破坏维新变法D.顽固势力担心维新派获取政权3.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光绪的悲剧,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
”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保守派力量强于改革派B.光绪帝对变法优柔寡断C.力量对比对改革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D.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4.戊戌变法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与封建顽固势力的斗争B.维新派与洋务派的斗争C.清统治集团中帝党和后党的斗争D.维新派与革命派的斗争5.戊戌变法时期,英日等国曾暗中表示愿意帮助中国变法,其目的是( )A.帮助维新派抵制顽固势力B.希望中国变法早日成功C.帮助中国抵制俄国侵略势力D.与俄国争夺在华权益6.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7.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原因是( )A.变法有群众基础B.变法采用的是改良的形式C.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D.变法表现了维新派勇于献身的精神8.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2021年高中历史第九章中国戊戌变法阶段质量评估北师大版选修1
第九章中国戊戌变法阶段质量评估(九)(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1.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限〞。
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B.清政府开场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开展,资产阶级开场登上政治舞台D.开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场形成解析:甲午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开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与甲午战争前相比,中国近代社会有了质的变化,故甲午战争被称为“分界限〞。
答案:C2.以下对早期维新思想的评述,正确的选项是( )①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②以挽救民族危难、缓和社会矛盾为目的③以振兴工商业、实行君主立宪为目标④为戊戌变法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它在一定程度上为维新变法准备了条件,为后来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根底。
答案:A3.“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 A.领导人B.时间C.参加者D.地点解析:“公车上书〞是康有为联络在京应试的各省举人发动的,不是各省官员。
答案:C4.康有为认为,在“公车上书〞四项主张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立国自强之策〞。
这就是( )A.“下诏鼓天下之气〞B.“迁都定天下之本〞C.“练兵强天下之势〞D.“变法成天下之治〞解析:康有为等资产阶级代表实行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图强,四项主张中只有D项符合,这也是“公车上书〞的主要目的。
其余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
答案:D5.19世纪末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开展。
“进一步开展〞是指( )①要求进展政治改革②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③由社会思潮开展为政治运动④与洋务派划清了界限A.②③ B.②③④C.①② D.①②③解析:“进一步〞的意思是既有一样之处又有超越,仅仅一样而没有超越,不能叫“进一步〞。
新高中历史第九章中国戊戌变法章末检测北师大版选修1
第九章中国戊戌变法章末检测北师大版选修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对中国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使中国出现了近代工业B.产生了新兴的阶级力量C.阻止了外国经济侵略D.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的进程答案 B解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不仅产生、发展了资产阶级力量,而且也壮大了无产阶级力量,这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动力。
2.“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
……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
”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是(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C.辛亥革命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答案 B解析仔细阅读材料,材料表明倡导者主张权力来自人民,即民主政治。
中国最早倡导民主政治的是维新派。
3.万木草堂是19世纪末康有为开办的新式学堂,它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的共同点是( )A.都讲授西方的政治思想B.都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的C.都弘扬中国的传统伦理D.都引导学生研究新式制度答案 B解析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的目的是培养洋务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康有为开办万木草堂的目的是传播维新思想,培养变法人才。
因此,双方都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的。
4.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D.损害了孔子的威信答案 C解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托古改制的思想利器,奠定了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5.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典型,主要是指康有为( )A.主张维新变法B.宣传变法的目的是挽救清朝统治危机C.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变法思想D.依靠清朝官员支持组织强学会答案 C解析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从传统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单元测试
1、下表是1898年1—5月中国社会各界的若干变法方案及措施。
据此判断当时
1月兵部尚书荣禄请参酌中外兵制设立武备特科
康有为《请大誓臣工开制度局革旧图新以存国柞折》
严复《拟上皇帝书》
2月清政府官员伍廷芳《奏请变通成法折》
黄思永奏请发行昭信股票
3月御史陈其璋奏请统筹全局向英国借款
刚毅奏请裁冗员薪水各局杂支整顿保甲等
5月张謇《农工商标本急策》
A. 变法呼声高涨
B. 发展资本主义成为共识
C. 改革措施密集推行
D. 维新派放弃政治变革要求
2、梁启超曾说,“自从和日本打了一个败仗下来”,“真像睡梦中着一个霹雳”,“堂堂中国为什么衰败到这田地,都为的是政制不良”,所以拿一主张“做一面大旗,在社会上开始运动。
”这“一主张”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变法维新”
C. “驱除鞑虏”
D. “打倒孔家店”
3、根据下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95——1911年间中国:
A. 新建的洋务企业(单位:家)
B. 对外赔款的数额(单位:千万两)
C. 新建的政治社团(单位:个)
D. 对外贸易顺差值(单位:千万两)
4、“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
”梁启超此语中的“大梦之唤醒”是指 ( )
A. 义和团运动粉碎八国联军瓜分中国的阴谋
B. 光绪皇帝任用维新派成员变法图强
C. 甲午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人民的民族意识
D. 甲午战争后“救亡图存”的维新思潮兴起
5、有史学家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模式是西方冲击、中国回应的‘冲击—反应’模式”。
以下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A. 甲午中日战争—变法维新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洋务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
6、维新变法之初,慈禧太后即对光绪帝说:“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这表明慈禧太后
A. 谋求富强同意有限变法
B. 与光绪帝政治理念一致
C. 完全放手支持全面变法
D. 与维新派变法理念相似
7、根据下表内容,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小节标题应该是()
台湾三民版《历史第二册》第四篇目录
A. 天国的梦想
B. 变法与立宪
C. 洋务的中兴
D. 同盟会建立
8、“百日维新”开始的标志是()
A. 《中外纪闻》的创办
B. 《时务报》的创办
C. “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D. 保国会的成立
9、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A. 共和制
B. 联邦制
C. 君主立宪制
D. 君主专制
10、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这说明戊戌变法
A. 侧重于提倡务实之风
B. 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
C. 兼具改良与革命色彩
D. 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
11、下图是讽刺清廷假意立宪的漫画,最能诠释这幅漫画主题的是
A. 预约变法上谕
B. 改革官制
C. “皇族内阁”
D. 修订刑律
12、1903年的北京,某茶馆有四位中国茶客在聊天。
甲说:“我参加过义和团,曾和官兵一起血战洋鬼子。
”乙说:“我办了一个机器磨坊,官差经常来要钱。
”丙说:“我住在东交民巷,每天都和几个邻居老头打麻将。
”丁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每月还有银子拿。
”四人之中谁一定是在吹牛: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3、有学者指出:“戊戌政变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材料中学者主要强调了
A. 变法者的牺牲精神
B. 变法的思想解放作用
C. 西太后的残暴统治
D. 改良符合历史的潮流
14、1898年清政府颁布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中规定:“如有能造新器切于人生日用之需,其法为西人旧时所无者,请给工部郎中实职,许其专利三十年。
”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
A. 开始具有知识产权意识
B. 注重选拔实用型的人才
C. 具有赶赴西方的求强心态
D. 已确立了工业立国的政策
15、1898年,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颁布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规定:“如有能造新器切于人生日用之需,其法为西人旧时所无者,请给工部郎中实职,许其专利三十年。
”这反映了当时清政府
A. 开始具有了知识产权意识
B. 注重选拔实用型的人才
C. 具有赶超西方的求强心态
D. 已确立了工业立国政策
16、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廷先后两次推行变法,对20世纪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以期人材辈出,共济时艰。
——1898年6月《申报》刊登光绪帝颁布的“明定国是”诏
材料二
《清廷戊戌朝变记》载,慈禧曾经对光绪帝说:“凡所施行之新政,但不违背祖宗大法,无损满洲权势,即不阻止。
”戊戌政变后,慈禧的懿旨中频繁出现“祖宗之法不可坏”,并恢复八股取士,但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
材料三
1901年1月,慈禧以光绪名义在西安发布上谕:“取外国之长,乃可补中国之短;惩前事之失,乃可作后事之师”。
8月,慈禧又言:“变法一事,关系甚重……为国家安危之命脉,亦即中国民生之转机。
予与皇帝为宗庙计,为臣民计,舍此更无他策。
”1902年11月,清廷明谕全国:“现在学堂初设,成材尚需时日,科举改试策论。
”
问题:
(1)光绪和慈禧先后变法,分别由什么事件触发?
(2)依据材料,概括光绪和慈禧变法的言行有何异同?
(3)你怎样看待清末的两次变法?
答案:1-5ABCCA 6-10ABCCB 11-15CCBCC
16(1)光绪:甲午战败或签订《马关条约》形成的民族危机,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慈禧: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
(2)同:学习西方,关注教育变革等。
异:光绪利用民意,坚守“圣贤义理”,博采西学(或坚守“中体西用”);慈禧由有条件(消极)支持到急切(积极)变法。
(3)从背景看,两次变法都是西方侵略所引起的;变法的主要目的都是出于巩固清朝的专制统治;从变法的分歧与博弈(过程)中,可以看到清朝统治集团的分化和社会的缓慢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