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市政道路排水设计说明

市政道路排水设计说明

XXXXXXXXXXX物流基地物流南路道路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1.1 设计合同我公司与业主单位签订的设计合同。

1.2 相关规、标准1.2.1《室外给水设计规》(GB50013-2006)1.2.2《室外排水设计规》(GB50014-2006)(2011年版)1.2.3《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GB50332-2002)1.2.4《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GB50069-2002)1.2.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GB50289-98)1.2.6《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CJJ50-92)1.2.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68—2008)1.3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1.3.1《XXXXXXXX物流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9.10)1.3.2《XXXXXXXX物流基地物流东路道路工程》(建设集团设计分公司 2010.5)1.3.3《XXXXXXXXX物业基地物流南路道路工程初步设计专家审查意见通知书》(XXXXXXXXXXX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2年9月4日)1.3.4片区1:10000/1:500 地形图资料。

1.3.5项目业主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

1.4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回复1.4.1缺少城市道路综合管网工程设计(给水、电力、通讯、燃气),排水初步设计说明应补充规划排水系统概况。

回复:本次设计围包括市政道路雨、污水设计,不包括综合管网部分,给水、电力、通讯及燃气等综合管线仅考虑预留走廊位置,不做具体设计;同地说明中已补充规划排水系统情况。

1.4.2排水初步设计说明4.3.1条:根据《XXXXXXXXXXXXXX物流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用地规模为235.04公顷,规划区污水量为5566立方米/日。

污水量为用水量的80%。

依次计算规划区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为0.296万m3(km2·d),与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相差较大,请核实。

市政道路排水管线工程设计说明

市政道路排水管线工程设计说明

排水管线工程说明一、概况某市政道路全长3.266km, 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 设计车速为40km/h, 采取双向六车道。

设计在道路两侧分别铺设各设一条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 污水主干管管径为D400-D500; 雨水主干管管径为D500-D1800。

二、设计依据1)与业主签署某市政工程设计协议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3-)()。

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

4)《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

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计划规范》(GB50289-98)。

6)《某县城东扩新区分区计划(-)》,浙江大学城镇计划设计研究院。

7)某县文化园某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8)某县工业路项目工程施工图设计。

9)其它相关计划及施工图设计资料三、雨污水工程设计1、标注单位管径为毫米, 管道长度为米, 坡度为‰(平面图)。

尺寸标注单位除有注明外, 均为毫米。

2、标高系统采取黄海高程系, 污水管标高均为管内底标高, 桩号为道路中心桩号。

3、设计荷载等级地面堆积荷载按10KN/m2计; 道路下重型按:超汽-20级, 轻型按:汽-10级设计。

4、本工程施工前必需对全线进行测量、定位及必需地下管线探查。

对与本工程衔接全部管道接口标高、管径、坐标位置及相关排水沟道底标高等数据进行逐一现场具体测量查对, 如有与设计不符, 应立刻书面通知设计单位做出调整。

各数据确定无误后方可开始管道施工。

5、排水管道放线在直线段均按道路桩号进行放线, 道路转变处和弧线段先确定检验井位置, 依据平面图和管综横断面图中所注沿道路纵向定位尺寸, 以及检验井桩号即可确定检验井位置, 两检验井直线连接。

道路外雨、污水检验井按平面图井位坐标定位, 支管井位于道路红线外2m处。

6、雨水管径确定依据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城市及部分县城暴雨强度公式》DBJ13-52-, 查得三明市暴雨强度公式:848.0)17.12()494.01(398.3973++⨯=tLgTeq(L/s.ha)FqQψ=21tmtt+=设计重现期P=3年, 地面集水时间t1=15分钟, 管道折减系数m=2, 综合径流系数Ψ=0.5。

城市支路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含管道拖拉管)

城市支路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含管道拖拉管)

城市支路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含管道拖拉管)一、概况1.1、项目概况本项目新建道路南起(现状道路),北至(现状道路),道路终点坐标为(X=220338.571,Y=198271.269)。

规划红线宽度为15m,全长为767.515m。

二、设计依据、规范、图集、范围2.1、主要依据1.业主委托书;2.《XXX控制性详细规划》;3. 业主提供的1∶1000电子地形图;4.项目相关基础资料及现场踏勘资料;5.道路专业提供道路平、纵、横断面设计数据;6.《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2.2、主要规范1).《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6);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4-2006);4).《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5).《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6).《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9).《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10)。

10).《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4-2014);12).《给排水设计手册》给排水工程、常用资料(第二版);13).《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2.3、设计图集1).《市政给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7MS101);2).《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3).《埋地矩形雨水管道及其附属构筑物》(09SMS202-1)2.4、设计范围主要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等。

市政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市政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本图为眉山市交通中心周边道路市政工程裴城路(永通河至双赋园段)排水工程施工图。

(1)片区前期确定方案简述雨水概况:1)、原规划岷江大道、紫竹西街~紫竹东街、秋岚东街、裴城路及三苏大道为雨水干管,流向自西向东,最终均接入永通河。

2)、岷江大道已建段d600雨水管径过小,埋深较浅,无法满足上游雨水接入;紫竹东街现状为合流管,双侧d600布置,管径较小,无法满足上游雨水接入;原秋岚东街十字口因学校拆迁问题已改为丁字口,下游出路也无法形成;裴城路已建d1000雨水管径过小,埋深较浅也无法满足远期片区雨水排放要求;三苏大道现状为雨水边沟为主雨水的系统,无法满足雨水管接入要求。

3)、经实测各相交已建段雨污水系统的实测资料,并提交专项优化方案沟通后,按规划最终意见设置如下:(a)裴城路规划为片区雨水总干管,管径d2200,坡度0。

001,流向自西向东,接入永通河。

(b)岷江大道已建段雨水仅负责已建段雨水汇水面积,不转输上游雨水汇水面积,岷江大道西延段雨水途径铁环东路汇入裴城路规划雨水总干管,原铁环路与岷江大道交叉口上雨水与岷江大道西延段雨水顺接.(c)紫竹西街大部及原铁环西路紫竹西街~三苏大道段雨水均经由铁环东路汇入裴城路规划雨水总干管,原铁环路与紫竹西街交叉口上雨水与紫竹西街雨水顺接,紫竹西街余下部分接入紫竹东街意见河流管.(d)秋岚东街及二环西路雨水均汇入裴城路雨水总干管,近期可与裴城路已建d1000雨水管顺接,以解决雨水近期排放问题。

污水概况:1)、原规划岷江大道经二环西路经裴城路为污水干管;铁环路为污水干管;紫竹西街~紫竹东街及秋岚东街~秋岚东街对侧规划路为污水干管.2)、岷江大道已建段d300污水管径过小,埋深较浅,无法满足上游污水接入;紫竹东街现状为合流管,双侧d600布置,埋深较浅,无法满足上游污水接入;原秋岚东街十字口因学校拆迁问题已改为丁字口,下游出路也无法形成;裴城路已建d300污水管径过小,靠近铁环东路段埋深较浅,原规划污水排放要求;三苏大道现状无成系统污水管道,无法满足污水管接入要求。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书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书

沈阳市王家庄地区排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一.工程概况1.王家庄地区位于沈阳市南部,二环路以南,浑河套堤以北,东起沈营公路,西、南至浑河套堤。

规划面积152.77公顷。

实际计算雨水汇水面积为168.60公顷,生活区用地142.43公顷。

该地区地形狭长,依据规划及甲方要求,污水自流排出,雨水经泵站提升后排入浑河。

二.设计依据1.沈阳市规划设计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沈阳市王家庄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竖向规划图,工程管线及基础设施规划平面图,以及用地编号及控详指标图。

2.甲方提供的《南三好街延长排水工程》平面、纵断图。

3.该地区采用污、雨水分流制排水体制。

(1)污水标准: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的生活用水量标准400升/人·天,规划人口9万人。

该地区住宅用地分为高层住宅区,多层与高层混合住宅区和别墅区三种,因而人口密度按三种地区分别乘1.2,1,0.8三个系数进行计算。

(2)雨水标准:a.暴雨强度公式:q=1825(1+0.774lgp)/(8+t)0.724式中:重现期P=1年,径流时间t=t1+mt2 t1=8分钟b.设计流量公式:Q= ΨⅹqⅹF式中:径流系数Ψ=0.6,汇水面积:F=168.60公顷c.浑河水位:42.33m(重现期50年)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册。

5.管线位置:雨水管道位于道路中心线,东西路污水管线位于雨水管线北侧,南北街污水管线位于雨水管线以东。

三.污水系统设计1.污水管线布置:由于该地区变台地后地势由东西两端向三好街方向降低,因此根据规划污水自流排出的原则,污水沿地面坡向由两端汇合后排入南三好街现有D=1.0m的浑河截留管中。

2.污水量计算:根据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数据,经计算王家庄地区设计总污水量为679.91升/秒。

污水管道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按非满流进行水力计算,(粗糙系数n=0.014),总变化系数按《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册的取值表查得。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施工图)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施工图)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本次排水工程设计依据为:(1)工程项目区修测电子地形图1:500;(2)《项目区域现状管线探测资料》2、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6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1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城市工程管线规划规范》GB50289-20165、《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66、《给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7、《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2013年版)3、计算公式与设计参数采用某市暴雨强度公式(参照各城市标准)q=2995.282(1+0.634LgTe)(t+9.587)0.776t=t1+t2其中:Te——设计暴雨重现期,取3年;t——降雨历时(min),取15分钟;雨水流量计算公式Q=q*£*F其中:Q——雨水设计流量(L/S)q——设计暴雨强度(L/S*ha)£——径流系数,南北两侧均取0.85F——汇水面积(ha)排水管道设计参数V=1nR23I12其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I——水力坡降n——粗糙系数(污水管道采用UPVC或者PE双壁波纹管取0.010;雨水管道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管取0.0135)。

4、设计概述本次排水工程设计主要内容为道路沿线雨污水管道设计;桩号K0+000~K0+043雨水管道单侧布置于道路西侧,桩号K0+043~K0+099雨水管道单侧布置于道路南侧,管径DN500~DN600,桩号K0+000~K0+043污水管道单侧布置于道路西侧,桩号K0+043~K0+088污水管道单侧布置于道路南侧,管径DN400,管道具体位置详见管综标准横断面图。

(1)雨水部分:本次雨水管道设计结合新建道路坡度,设置一条DN500~DN600的雨水管道收纳道路及沿线片区的雨水。

第一段:桩号K0+099至桩号K0+043,雨水走向由东向西,雨水管径DN500。

道路排水设计说明

道路排水设计说明

排水工程设计总说明1.设计原则(1)城市排水管道方案设计应符合相关设计规范要求。

(2)排水管网设计应满足地区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注意远期发展与分期实施相结合的原则。

排水管道均按远期设计,并能适应片区建设需要,考虑分期实施的可能性. (3)新建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区域排水现状及地块建设的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在排水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功能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

(4)排水管网设计注意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尊重事实,在满足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利用现有管网体系和排水设施,并将其整合以发挥功能。

(5)排水管道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虑各种城市管线的敷设走廊,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预留足够的空间,为管线综合提供条件。

2.设计依据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泸州市龙马潭区学士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4.我院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5.道路工程平面图、纵断面图。

3.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1)设计年限本工程为新建区域永久性市政排水工程设计,排水系统规模均按远期规划进行设计。

(2)排水体制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网分别自成体系。

(3)设计规模雨水量计算按泸州市暴雨强度公式和流域汇水面积计算,根据地块和道路设计的情况选用适当的暴雨重现期P和径流系数ψ。

污水按城市综合污水量(城市综合用水量标准的85%)和规划人口进行计算,规划人口按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4)基本设计参数⑴最大设计流速:钢筋混凝土管道Vmax=5m/s;⑵最小流速: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为Vmin=0.6m/s。

雨水管道在满流时为Vmin=0。

75m/s.⑶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污水按非满流设计,其最大设计充满度按下表:⑷最小管径与最小设计坡度:市政排水管最小管径控制在d300,最小设计坡度控制按下表:表6—2 最小控制坡度⑸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

市政道路及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市政道路及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工程概况 (2)一、工程概况 (2)第三章管理目标 (3)一、质量目标 (3)二、进度目标 (3)三、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目标 (3)第四章施工部署 (3)第一节施工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 (4)第二节资源配置计划 (5)第三节施工方案 (6)第四节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 (6)第五章技术措施 (15)一.施工测量 (15)二、排水工程 (16)五.道路工程 (17)六、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20)第六章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21)一、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21)二、工期保证措施 (21)第七章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22)第一节质量管理组织及职责 (22)第二节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23)第三节质量创优措施 (24)第八章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25)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及职责 (26)第二节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27)第九章降低成本措施 (29)一、组织措施 (29)二、管理措施 (29)三、技术措施 (29)第九章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29)一、文明施工管理目标 (30)二、组织管理措施 (30)三、防扰民措施 (30)四、目视管理 (31)五、目视管理的主要内容与形式 (31)六、建立文明施工责任制,开展双文明劳动竞赛 (32)第一章编制说明一、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严格执行施工程序,信守合同规定的工程竣工工期。

2、实行施工、设计和建设单位三结合,统筹安排,合理布置,做好施工部署各项施工生产工作。

3、采用流水施工方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组织有节奏、均衡和连续施工。

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设计说明

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设计说明

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设计说明引言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设计是保障道路安全和交通畅通的重要环节。

本文档旨在提供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设计的详细说明,包括施工设计的目的、设计原则、技术要求等内容,帮助施工单位高效完成道路排水工程。

1. 施工设计目的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设计的目的是确保道路排水系统能够有效地排除道路表面积水,减少路面积水积聚,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施工设计应合理布置排水设施,确保排水系统的运行稳定和维护便捷。

2. 设计原则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设计需遵循以下原则:2.1 合理布置排水设施根据道路的地形、降雨量和道路使用状况等因素,合理布置雨水口、雨水收集井、排水沟等排水设施,保证排水系统的全面覆盖和有效性。

2.2 考虑道路排水安全性保证排水设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避免因排水设施损坏引起道路塌陷、坑洞等安全隐患。

同时,在设计中考虑行车和行人的安全,避免排水设施成为交通障碍。

2.3 节约施工成本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材料和技术,使施工成本最小化,同时确保排水系统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2.4 考虑环境保护设计应考虑降低排水设施对环境的影响,减少雨水中的污染物进入水体。

3. 技术要求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设计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3.1 雨水口位置合理根据道路纵横坡和排水需求确定雨水口的位置,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排入排水系统。

3.2 排水管道规划合理规划排水管道的布置,确定管道的直径和材料,根据道路断面的变化和管道的流量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在设计中考虑排水管道的通畅和排放的目标。

3.3 排水设施防渗漏排水设施及管线的施工材料及接口应具有良好的防渗漏性能,确保排水设施的稳定性和正常运行。

3.4 排水沟设计合理设计排水沟的断面和坡度,确保排水沟能够迅速排水,不积水,保持路面的干燥。

3.5 洪水管理对于防洪需要的道路,需要考虑设计洪水储存区、洪水泄洪系统等设施,确保洪水时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4. 施工设计流程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设计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4.1 收集工程数据收集并整理相关的工程数据,包括道路设计图纸、地质勘测报告、降雨量数据等。

城市道路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

城市道路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

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及规范1.1设计依据1.1.1业主提供的设计委托书。

1. 1.2业主提供1/500地形图。

LL3道路专业提供的道路设计1.1.4其他1.2设计规范、规程及国家标准图集(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013年版(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3)《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4)《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6)《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CECS143:2002)(7)《埋地聚乙烯钢肋复合缠绕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210:2006)(8)《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2008)(9)《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06MS201/1)(IO)《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06MS201/2)(H)《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2、工程概况及现有管网情况本项目属城市道路,位于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群英洞片区,永福路和105国道之间,道路起点接永福路。

计算行车速度30km∕h0道路设计宽度12m,资金紧缺,过桥后路人行道不做铺装,照明专业和绿化专业不在本项目实施,总长0.279km,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桩号K0+279.663。

道路新建跨现状河涌20米桥梁一座,路口与永福路交界处路边设停车场。

本次设计为新建道路,无现有管网。

设计污水管道接入道路北侧永福路现有DN500污水管。

雨水就近排入群英洞灌溉渠,渠内暂无相关水文资料,无法复核排出口水位与水渠水位的关系。

3、设计范围本次排水设计范围主要为道路内的雨、污水系统。

新建雨水管道用于排出本工程范围内的路面雨水。

新建污水管道用于收集本段地块污水。

停车场内考虑设计场地雨水排水。

市政排水初步设计说明书

市政排水初步设计说明书

.1.概述1.1项目概况 (2)1.2设计依据 (2)1.3相关规 (2)2.项目区概况 (2)2.1地理位置 (2)2.2气象水文 (2)2.3工程地质 (2)3.排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3)3.1排水现状 (3)3.2排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3)4.工程设计 (3)4.1排水体制 (3)4.2雨水管网设计 (3)4.3污水管网设计 (3)4.4管线标准横断面布置 (4)4.5排水管材选择 (4)4.6管道接口形式 (4)4.7雨、污水管道基础 (4)4.8管道附件 (4)4.9工艺技术要求 (4)4.9.1地基条件 (4)4.9.2施工安装注意事项 (4)4.9.3雨水、污水管道闭水试验 (5)5.沿线环境保护设施及评价 (5)5.1水土保持 (5)5.2环境保护措施 (5)5.3环境监测 (6)5.4环境管理 (6)5.5环境评价 (6)6.问题及建议 (7)1.概述1.1项目概况本项目《金牛路南段雨污水管网改造工程》位于市梓潼县;本次雨水管道改造工程全长321m,管道走向由东向西方向延伸;工程采用d800mmII级钢及混凝土管收集道路周边雨水集中流向下游排洪渠,解决道路积水问题。

1.2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委托合同;2 梓潼县市政排水规划;3 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图纸等;4 建设单位提供工程区域地形图;5 《市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雨污水工程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5.05);6 拟建项目工程勘察报告;1.3相关规1《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GB50788-2012)2《室外给水设计规》(GB50013-2006)3《室外排水设计规》(GB50014-2006)(2016年版)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GB50289-98)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GB50282-98)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GB50318-2000)7《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GB50332-2002)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68-2008)9《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 11836-2009)10《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GB50069-2002)11《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2.项目区概况2.1地理位置拟建项目位于盆地西北部,所在围为北纬31°26′~31°30′,东径104°30′~104°43′之间。

01市政排水初步设计说明

01市政排水初步设计说明

01市政排水初步设计说明市政排水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是将雨水、废水和污水从城市内部排走,确保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进行市政排水系统的初步设计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并作出合理的决策,本文将详细介绍市政排水初步设计的说明。

首先,市政排水初步设计需要考虑城市规模和土地利用情况。

城市规模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布局,大城市需要建设更庞大的排水系统来应对更多的废水和污水排放。

土地的利用情况包括建筑密度、道路宽度等,也是排水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

例如,在道路较窄的区域,可以考虑使用雨水花园或雨水收集装置来处理雨水。

其次,市政排水初步设计需要考虑降雨情况,尤其是特大暴雨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在排水系统设计中,需要确保在特大暴雨发生时,排水系统能够快速而有效地排走大量的雨水。

根据降雨情况,可以确定排水管道的直径、坡度和长度,以及涵洞和溢流闸门等设施的数量和位置。

另外,市政排水初步设计还需要考虑不同类型的废水和污水的处理方式。

一般来说,城市的废水和污水可以通过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物理处理等方式进行净化和回收。

在设计排水系统时,需要合理布置污水处理厂、雨水收集设施、雨水花园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市政排水初步设计还需要考虑排水系统的容量和管道的连通性。

排水系统的容量需要根据城市的人口密度、建筑面积和用水量进行合理的评估和计算,以确保排水系统能够满足城市的需求。

管道的连通性是指不同区域的排水管道是否能够互相连接,以便快速排走废水和污水。

最后,市政排水初步设计还需要考虑环境影响和经济可行性。

在设计排水系统时,需要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比如避免在敏感区域建设排水设施。

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工程建设成本、运维成本和项目投资回报等经济因素,以确保排水系统的可持续性和经济可行性。

综上所述,市政排水初步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考虑城市规模、土地利用情况、降雨情况、废水和污水的处理方式、排水系统的容量和管道连通性、环境影响和经济可行性等多个因素。

市政路网完善工程(中交支路)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市政路网完善工程(中交支路)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市政路网完善工程(中交支路) 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1.1设计合同我院与业主单位签订的设计合同。

1.2相关规范、标准(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4)《城市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5)《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GB51174-2017)(6)《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7)《室夕用E水削标准》(GB50014-2021)(8)《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17)(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10)《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1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2)《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13)《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14)《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15)《重庆市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工程规划导则》(2007.12重庆市规划局)(16)《重庆城乡规划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导则》(2009.12重庆市规划局)(17)《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L3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13.1道路工程及相关专业提供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13.2《中交支路1:500地形管线图》13.3现场踏勘收集到的资料2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2.1工程概况本项目中交支路起点与民德路相交,终点与民华路相交,路线全长273.429m,路幅宽度16m=2.75m人行道+1.5m绿化带+7.5m车行道(双向两车道)+1.5m绿化带+2.75m人行道。

本次设计雨、污水管均单侧布置。

雨水管管径d400~d800,污水管管径d400o2.2设计范围本次设计范围主要为中交支路范围内排水管线设计,包括沿线雨水、污水。

市政道路排水管线工程设计说明

市政道路排水管线工程设计说明

市政道路排水管线工程设计说明排水管线工程说明一、概况某市政道路全长3.266km,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设计车速为40km/h,采用双向六车道。

设计在道路两侧分别铺设各设一条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污水主干管管径为D400-D500;雨水主干管管径为D500-D1800。

二、设计依据1)与业主签订的某市政工程设计合同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3- )( )。

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 )。

4)《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 )。

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6)《某县城东扩新区分区规划(-2020)》,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7)某县文化园某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8)某县工业路项目工程施工图设计。

9)其它相关的规划及施工图设计资料三、雨污水工程设计1、标注单位管径为毫米,管道长度为米,坡度为‰(平面图)。

尺寸标注单位除有注明外,均为毫米。

2、标高系统采用黄海高程系,污水管标高均为管内底标高,桩号为道路中心桩号。

3、设计荷载等级地面堆积荷载按10KN/m2计;道路下重型按:超汽-20级,轻型按:汽-10级设计。

4、本工程施工前必须对全线进行测量、定位及必要的地下管线的探查。

对与本工程衔接的所有管道接口的标高、管径、坐标位置及相关排水沟道的底标高等数据进行逐个现场详细测量核对,如有与设计不符的,应立即书面通知设计单位做出调整。

各数据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管道施工。

5、排水管道放线在直线段均按道路桩号进行放线,道路转变处和弧线段先确定检查井位置,根据平面图和管综横断面图中所注沿道路纵向定位尺寸,以及检查井桩号即可确定检查井位置,两检查井直线连接。

道路外雨、污水检查井按平面图井位坐标定位,支管井位于道路红线外2m处。

6、雨水管径确定根据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城市及部分县城暴雨强度公式》DBJ13-52- ,查得三明市暴雨强度公式:848.0)17.12()494.01(398.3973++⨯=tLgTeq(L/s.ha)FqQψ=21tmtt+=设计重现期P=3年,地面集水时间t1=15分钟,管道折减系数m=2,综合径流系数Ψ=0.5。

市政工程中桥梁排水规范要求详细说明

市政工程中桥梁排水规范要求详细说明

市政工程中桥梁排水规范要求详细说明桥梁排水在市政工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它不仅能够有效地保护桥梁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还能够减轻洪水对桥梁的冲击,确保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市政工程中的桥梁排水需要遵循一系列规范要求。

本文将详细说明市政工程中桥梁排水的规范要求。

一、排水系统设计在桥梁排水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桥梁周边的地形、降雨情况和水流情况等因素。

首先,需要对桥梁周边的土地进行适当的勘测和分析,以便确定排水系统的布局和结构。

其次,需要考虑降雨情况,以确定排水系统的设计流量。

最后,需要综合考虑水流速度和水位变化等因素,以确保排水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污染物进入排水系统,以保护环境。

二、排水管道材料选择在桥梁排水系统中,排水管道的材料选择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耐腐蚀、耐压的塑料管道作为排水管道的材料。

例如,聚乙烯、聚氯乙烯等材料都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和耐压能力,适合作为桥梁排水管道的材料。

此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管道直径和管道长度,以提高排水效率和排水能力。

三、排水设施布置桥梁排水设施的布置应考虑到周边环境和交通流量等因素。

首先,需要合理布置雨水篦子和雨水口,以便有效收集和排放降雨水。

其次,需要合理设置分流设施,将大流量的降雨水分流到雨水篦子或雨水口中,以减轻排水系统的负荷。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交通流量,合理设置人行道和车行道的排水设施,以确保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四、维护保养措施为了确保桥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采取一些维护保养措施。

首先,需要定期清理排水管道和雨水篦子,以防止污物堵塞。

其次,需要定期检查排水设施的运行状况,如雨水口、分流设施等,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设施。

此外,还需要注意排水系统的冬季保养,避免结冰和冻裂等问题的发生。

总结市政工程中桥梁排水规范要求的详细说明对于保障桥梁结构的安全和顺畅至关重要。

在排水系统设计、管道材料选择、设施布置和维护保养等方面都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本图为眉山市交通中心周边道路市政工程裴城路(永通河至双赋园段)排水工程施工图。

(1)片区前期确定方案简述雨水概况:1)、原规划岷江大道、紫竹西街~紫竹东街、秋岚东街、裴城路及三苏大道为雨水干管,流向自西向东,最终均接入永通河。

2)、岷江大道已建段d600雨水管径过小,埋深较浅,无法满足上游雨水接入;紫竹东街现状为合流管,双侧d600布置,管径较小,无法满足上游雨水接入;原秋岚东街十字口因学校拆迁问题已改为丁字口,下游出路也无法形成;裴城路已建d1000雨水管径过小,埋深较浅也无法满足远期片区雨水排放要求;三苏大道现状为雨水边沟为主雨水的系统,无法满足雨水管接入要求。

3)、经实测各相交已建段雨污水系统的实测资料,并提交专项优化方案沟通后,按规划最终意见设置如下:(a)裴城路规划为片区雨水总干管,管径d2200,坡度0.001,流向自西向东,接入永通河。

(b)岷江大道已建段雨水仅负责已建段雨水汇水面积,不转输上游雨水汇水面积,岷江大道西延段雨水途径铁环东路汇入裴城路规划雨水总干管,原铁环路与岷江大道交叉口上雨水与岷江大道西延段雨水顺接。

(c)紫竹西街大部及原铁环西路紫竹西街~三苏大道段雨水均经由铁环东路汇入裴城路规划雨水总干管,原铁环路与紫竹西街交叉口上雨水与紫竹西街雨水顺接,紫竹西街余下部分接入紫竹东街意见河流管。

(d)秋岚东街及二环西路雨水均汇入裴城路雨水总干管,近期可与裴城路已建d1000雨水管顺接,以解决雨水近期排放问题。

污水概况:1)、原规划岷江大道经二环西路经裴城路为污水干管;铁环路为污水干管;紫竹西街~紫竹东街及秋岚东街~秋岚东街对侧规划路为污水干管。

2)、岷江大道已建段d300污水管径过小,埋深较浅,无法满足上游污水接入;紫竹东街现状为合流管,双侧 d600 布置,埋深较浅,无法满足上游污水接入;原秋岚东街十字口因学校拆迁问题已改为丁字口,下游出路也无法形成;裴城路已建 d300 污水管径过小,靠近铁环东路段埋深较浅,原规划污水排放要求;三苏大道现状无成系统污水管道,无法满足污水管接入要求。

3)、经实测各相交已建段雨污水系统的实测资料,并提交专项优化方案沟通后,按规划最终意见设置如下:(a )裴城路规划为污水总干管。

管径 d600~700,坡度 0.001;(b )紫竹西街(铁环东路~二环西路段)经二环西路设置为污水干管,管径 d600,坡度 0.001,最终汇入裴城路;(c )铁环东路均汇入裴城路及紫竹西街;(d )岷江大道西延段汇入铁环东路;(e )岷江大道及紫竹西街均与原老铁环路污水顺接。

(2)管位布置雨水管:位于道路中心线南侧 3m ;污水管:位于道路中心线北侧 6.4m 。

(3)雨水工程设计全线设置 d2200 雨水干管,由西向东最终接入永通河。

(3)污水工程设计全线设置 d600~700 污水管,由西向东最终接入永通河边现状污水管。

二.设计相关规范及依据(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50289-98);(4)《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87);(6)地质勘察及断面实测资料;(7)道路沿线 1:1000 现状地形图;(8)相关道路设计图;(9)片区排水专项方案批复;(9)业主提供其他相关资料。

三.主要技术指标(1)雨水计算采用成都市暴雨强度公式:t= t 1+m t 2t 1=10(min ),m :暗管 m=2,明渠 m=1.2;雨水设计重现期: P=1 年;综合径流系数:ψ=0.60;(2)污水平均日面积比流量:1.0L/ha·s。

四.管材及附属构筑物(一)管材、基础及接口(1)d300、dn400 雨水进水管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360 度混凝土满包基础。

(2)管径≤DN1200、管顶覆土0.7m≤H≤7.0m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承插管(GB/T11836-2009),180度砂石基础,作法见国标图集06MS201-1-11;采用橡胶圈接口,作法见国标图集06MS201-1-23;管顶覆土0.7m≤H≤4.5m时采用Ⅱ级管,管顶覆土4.5m<H≤7.0m时采用Ⅲ级管。

(3)DN1400≤管径、管顶覆土0.7m≤H≤7.0m时,采用钢筋混凝土企口管(GB/T11836-2009),180度混凝土基础,作法见国标图集06MS201-1-19;采用现浇混凝土套环接口,作法见国标图集06MS201-1-33;管顶覆土0.7m≤H≤4.5m时采用Ⅱ级管,管顶覆土4.5m<H≤7.0m时采用Ⅲ级管。

(3)管顶覆土7.0m<H,采用Ⅲ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或企口管,360度混凝土基础。

(4)采用混凝土基础的管道,每隔20~25m设现浇混凝土套环柔性接口。

360度混凝土满包基础作法详见附图,其柔性接口处混凝土基础分缝,缝内填2cm厚沥青木板,柔性接口管道采用的橡胶密封圈应满足JC/T946-2005标准要求。

180度混凝土基础作法见国标图集06MS201-1-35~37。

(5)当雨、污水支管与排水主管间垂直净距小于0.20m时,对交叉处的排水主管采用C15混凝土满包处理。

(二)检查井钢筋砼圆管段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查井。

除污水主管检查井按相关部门要求均设置为沉泥井(详见06MS201-3-126),检查井内底较最低管内底标高低0.6m。

其余检查井尺寸均严格按06MS201-3选用。

污水主管局部与雨水管标高冲突,采用特殊井处理,详相关大样图。

检查井井盖与井座应严格执行《检查井盖》(GB/T23858-2009)国标要求。

因交通中心周边道路特殊性,检查井盖井座宜按高标准、高质量要求选用。

所采用井盖在车行道荷载等级不应低于D400级,人行道及绿化带不应低于C250级。

并应具有防盗、防响、防跳等功能。

检查井位于车行、人行道路下时,井盖应与道路齐平,位于绿化带时应高于地面0.10m。

检查井踏步采用C30钢筋砼预制踏步,钢筋选用16,钢筋砼踏步厚度10cm,端头包封厚度3cm。

钢筋尺寸做法参见06MS201-3-127。

当管道跌水水头≥1.0m时设置跌水井,跌水井采用06MS201-3国标图集。

(三)雨水口雨水口采用偏沟式预制砼装配式雨水口,参见06MS201-8/35~36。

雨水箅宜按高标准、高质量要求选用,并应满足《检查井盖》(GB/T23858-2009)国标要求。

车行道下荷载等级不应低于D400级。

并应具有防盗、防响、防跳等功能。

串联超过三个雨水口之后的联络管采用dn400。

交叉路口或汇水面积较大处采用双篦雨水口,局部地方可适当调整,道路交叉口局部低洼处应增设雨水口。

道路纵坡小于0.003时,雨水口加密布置雨水口连接管采用d300管径,i≥0.01,雨水口深度为1m。

(四)预留支管(井)雨水预留支管管径d500,i=0.005;污水预留支管管径d400,i=0.005。

预留支管检查井位于道路红线外2.0m处,雨水预留检查井加深0.5m用于沉砂。

所有雨污预留检查井均要求管线预留至检查井外1.0m,避免后续接管时破坏检查井。

当道路红线外现状地面标高低于道路设计标高1.5m以上时可暂不设置支管检查井,仅将支管伸出路肩墙0.5m,用页岩实心砖将管口封死;道路道路红线外现状地面标高高于道路设计标高1.0m以上时则将支管埋至路堑墙脚,支管检查井视地块开发情况适时砌筑。

五.施工要求(一)施工放线雨(污)水管(渠)中心线应严格按标准横断面管位排列图放线定位,检查井按道路桩号定位,转弯或道路横断渐变段处按检查井坐标定位。

为了避免截断管材,检查井井位可沿道路纵向移动不超过1.0m。

雨水检查井收口方向均为靠中线一侧。

(二)施工准备严把原材料质量关,排水工程使用的管材及各种产品必须保证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必须具有生产使用许可证。

施工前应首先核对与本工程相交(或相接)的外部道路排水管平面位置与高程,确保管线衔接平顺。

施工前应了解、探测清楚现状管线位置,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避免施工时对其它已有管线产生破坏。

管道安装时宜按先下游后上游次序进行,管道承口朝向施工前进方向。

管道两侧应同时均匀回填,以免管道及构筑物发生移位。

若需分段施工,应加强管理,严格控制管底高程及管道设计纵坡,满足设计要求。

(三)管槽开挖排水管道(渠)开挖应满足《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的规定,通常当采用砂石基础时按参见06MS201执行,基坑宽度为D+2t+2a,当采用砼基础时按GB50268-2008执行,基坑宽度为D0+2(b1+b2+b3);基坑工作面宽度及沟槽边坡按规范执行。

对特殊的管段,沟槽宽度及开挖边坡由施工方案确定。

管道采用开槽法施工。

当土(石)方用机械开挖时,应保留0.2m应用人工清槽,不得超挖,如果超挖应进行地基处理。

有地下水时,应进行施工降水以保证干槽施工,当降水不利地基被扰动应进行地基处理。

沟槽开挖的宽度、边坡坡度、分层开挖每层深度应根据施工规范并结合实际清况确定。

边坡高度大于6.0m地段基坑支护工程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

人工挖槽时确保堆土安全,堆土高度不宜超过1.5m,且距槽口边缘不宜小于 0.8m ,地面堆积荷载不得大于 10KN/m 2。

开槽达到设计标高后,应及时会同有关方面进行验槽。

验槽后应即时组织施工进行回填确保沟槽施工安全,避免坍塌。

(四)管基及检查井回填管道基础应落在有一定承载能力(fak≥120Kpa)的原状土层上,如开挖沟槽至设计标高为淤泥、耕植土等不良状况,必须清理至原土后,回填砂卵石至设计标高后再做管道基础。

其宽度为沟槽底宽度。

为防止检查井周边地面不均匀沉降,在检查井及雨水口周边宽 0.8m 范围内采用砂卵石回填至路面层。

沟槽回填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中第 4.5 节的要求执行。

沟槽回填土要求见如下:Ⅰ(管道胸腔)--回填土压实系数≥0.90;Ⅰ'(管道胸腔)--回填土压实系数为 0.90~0.93;Ⅱ(管顶以上 0.5m )--回填土压实系数为 0.85(要求用木夯夯实);Ⅲ(管顶以上 0.5~2.5m )--回填土压实系数≥0.90;Ⅳ(土路床下 0.6m )--回填土压实系数≥0.95(土路床下 0.6~1.5m )--回填土压实系数≥0.90;其中Ⅰ、Ⅱ区采用砂卵石回填。

若Ⅲ、Ⅳ区域与道路设计路基重合,应按道路回填要求进行具体施工;未重合用符合路基承载力要求的土进行回填。

密实度达相应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