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生态文明”成为全民共识
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究
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究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战略任务。
要实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需要不断探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探讨,探究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一、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生态保护和修复是构建生态文明的基础。
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就必须加大生态资源的保护力度。
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的保护力度,保护好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要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功能。
还要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二、发展绿色产业发展绿色产业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要着力发展绿色产业,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
可以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和新能源产业,提高环保技术水平,促进绿色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实现产业的绿色化、循环化和低碳化。
三、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环境监测和治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要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环境变化的情况,及时发现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要加强环境治理工作,通过科技手段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和水平,确保环境质量的改善和保护。
四、促进生态文明宣传和教育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和教育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要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要加强对生态文明知识的普及,培养公民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搭建各种形式的宣传平台,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社会共识。
五、强化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强化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加大对环境犯罪的打击力度,保障生态环境的合法权益。
要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督和惩治,形成严格的环境法治体系,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加强环境监管,确保法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有效运行。
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环发〔2008〕12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副省级城市环境保护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以下意见: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生态文明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
因此,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保障。
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但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耕地、淡水、森林、能源等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阻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进程。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需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个战略阶段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发展阶段。
如果继续沿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将难以完成。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当前在生产和消费领域,还存在着向大自然过度索取自然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现象,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破坏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加快构建以生态价值观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扬州为例
2020年第36期总第458期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No.36,2020Serial No.458加快构建以生态价值观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扬州为例王向东(中共扬州市委党校,江苏扬州225009)摘要:以生态价值观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理念、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方式的价值共识,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文化的法规制度等。
扬州近年在推进城市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注重生态意识、价值共识等的构建,但尚需在引导公众舆论、推进社会适应等方面寻求突破。
关键词:生态价值观;准则;生态文化体系;扬州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20)36-0142-02生态文化体系既是生态文明体系的基础和基因,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及其体系建设的深沉、持久的动力源泉。
加快构建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扬州做出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其成绩有目共睹,其缺憾亦具镜鉴意义。
一、以生态价值观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的内涵解读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工业革命以来,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个深层原因就在于人类迷信“人定胜天”,盲目“征服自然”。
正如恩格斯所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人类进行报复。
人与自然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快推进生态文化体系建设,首先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大自然,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理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如何通过全民参与的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如何通过全民参与的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和地球未来的重要课题。
它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那么,如何通过全民参与的方式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呢?首先,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关键。
我们要让每一个人都明白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学校应当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污染的危害以及如何保护环境。
对于成年人,社区、单位和各种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多样化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
比如举办环保讲座、播放环保纪录片、组织环保知识竞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大家明白生态文明建设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其次,鼓励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比如,倡导绿色出行。
尽量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这样既能降低能源消耗,又能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在消费方面,鼓励理性消费,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购买环保产品,支持那些注重环境保护的企业。
比如选择无磷洗衣粉、可降解的塑料制品等。
家庭生活中,注重节约用水用电。
随手关闭水龙头,合理控制空调、电灯的使用时间。
做好垃圾分类,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别投放,便于后续的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
再者,公众应积极参与生态保护的志愿活动。
比如参与植树造林活动,为增加森林覆盖率贡献一份力量。
参加河流、湖泊的清理行动,改善水生态环境。
还可以加入环保组织,参与环保监督和宣传工作。
对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让违法违规者受到应有的惩罚。
同时,通过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吸引更多人加入到环保的队伍中来。
此外,科技创新也是推动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线上平台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比如开发环保类的手机应用程序,让人们能够方便地了解周边的环境质量、获取环保知识和参与环保活动。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民参与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过程,需要全民参与。
只有通过全民参与,才能够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本文将从具体操作方法、分析性循序推理论点和实践导向结论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对该问题进行进一步阐释。
首先,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民参与,我们需要从具体的操作方法入手。
一个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教育宣传来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意识。
例如,在学校教育中可以加强环境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同时,政府和媒体也可以通过宣传活动,向公众传递环保理念和知识,引导人们主动关注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性循序推理来进一步探讨为什么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民参与。
首先,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只有全民参与,才能够形成合力,共同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参与和努力。
只有全民参与,政府、企业和个人才能够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再次,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感和行动力。
只有全民参与,才能够形成共识,推动各方面的努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实践导向的结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民参与。
只有通过全民参与,才能够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同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阐释为什么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民参与。
首先,只有全民参与,才能够形成广泛的共识,推动各方面的努力。
其次,只有全民参与,才能够形成合力,共同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最后,只有全民参与,才能够形成社会各个方面的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民参与。
通过教育宣传等具体操作方法,可以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意识。
通过分析性循序推理,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为什么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民参与。
通过实践导向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民参与的结论,并对问题进行进一步阐释。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问题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问题作为当代学生的我,在入学前对于“生态文明”没有具体的概念.入学后,在授课老师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专题后,我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初步的认识。
此后,适逢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结合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有些许浅见。
一、如何理解生态文明的定义,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想要建设生态文明,首先必须清楚什么是生态文明。
文明-—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的积极的进步的状态和成果。
生态—-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等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构成的系统。
生态文明——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形态。
从纵向的维度,把“生态文明”看作人类社会最高的文明形态,是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时代,后在工业等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之上促使人们寻求一种新的、超越其上的文明;是全方位的,其包含生态化了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一种多元的、互动的、系统的、整体的、和谐的、稳定的、循环的和可持续的。
因此我认为从这个层面上理解生态文明其应当包括:富足、循环的物质文明,多元、宽容的精神文明,民主、有序的政治文明,公平、公正的社会文明,以及良好、持续的生态文明。
而从横向的维度,是把整个社会文明划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这也是十七大报告中“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的几个方面;这时生态文明概念主要是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它与其他文明互为前提。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这需要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作后盾是不行的,没有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制度安排也是不行的,没有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是不能持久的.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建设如果最后造成人类自身家园的破坏和丧失,是谈不上文明的。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哪些社会共识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哪些社会共识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它不仅关乎我们当下的生活质量,更影响着子孙后代的未来。
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需要全社会形成广泛的共识,共同努力推动这一伟大事业。
首先,全社会需要形成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我们要明白,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过去,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导致了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如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
这种认识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要体现在行动中。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减少浪费,节约水电,选择绿色出行方式等。
其次,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而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而不是妄图征服自然。
自然界有着自身的生态平衡系统,每一个物种、每一种生态环境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当我们破坏了这种平衡,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比如,过度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物种灭绝;过度捕捞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等。
因此,我们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再者,需要形成绿色发展的共识。
绿色发展是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这意味着企业要积极采用环保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政府要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绿色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消费者要选择绿色产品和服务,推动市场向绿色方向发展。
只有当整个社会都形成绿色发展的共识,并付诸行动,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另外,培养公众的环保责任感也是至关重要的。
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并且愿意为保护环境承担责任。
比如,不乱扔垃圾,分类投放废弃物;不购买和使用过度包装的商品;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等。
中 国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在新时代,中国积极探索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首先,加强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与教育至关重要。
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宣传等多种途径,让广大民众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学校,将生态文明相关知识纳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在社会层面,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平台,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例如,制作生动有趣的环保公益广告,开展环保主题的社区活动,提高公众对生态文明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其次,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是有力保障。
制定和修订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明确企业和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义务,让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付出沉重代价。
同时,出台鼓励性政策,引导企业进行绿色生产,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比如,对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鼓励企业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加大对生态环保领域的科研投入,研发和推广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
例如,在能源领域,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污染治理方面,研发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等,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和管理系统,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控和精准治理。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是核心任务之一。
摒弃过去那种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
鼓励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例如,在工业领域,推广工业生态园区模式,实现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废物循环利用;在农业方面,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养殖。
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键盘上,思绪如潮水般涌来。
生态文明建设,这个议题已经萦绕在我心头多年,今天,就让我以十年方案写作的经验,来谈谈如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总体目标我们要明确总体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到2035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取得决定性成果,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改善,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1.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我们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2.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我们要在生产、消费、建设等各个环节,全面实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4.坚持全民参与、共建共享。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人人关心、共同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重点任务1.推进绿色发展。
我们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推广绿色技术,倡导绿色消费,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2.保护生态环境。
我们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严格环境法规,强化环境执法,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3.改革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我们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
4.培育生态文化。
我们要普及生态知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四、具体措施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我们要制定一系列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如税收优惠、绿色金融等,引导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
2.强化法治保障。
我们要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顺利进行。
3.推广绿色技术。
我们要加大绿色技术研发投入,推广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技术,降低生态环境污染。
4.加强国际合作。
高考政治_高考政治必刷试卷04(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学科网考试研究中心命制2020年高考必刷卷04政治(本卷共1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网络上流传90后女生财务自由的六个阶段——“奶茶自由、车厘子自由、口红自由、酒店自由、购房自由”。
五一期间,一位已经是“购房自由”的城市白领在社交网络上感叹:即使月收入过万,有车有房,却对五一假期热门景区酒店望而却步。
由此可见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②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③假日导致商品供不应求,价值量增加④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财务自由的六个阶段体现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①正确且符合题意;五一期间酒店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白领也感叹体现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
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受供求关系变化影响。
④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故选A。
13.某地盛产茶叶,当地茶农以茶园承包经营权或资本入股的方式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采用股份合作制经营,逐步形成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了当地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
这种运营方式①发展了混合所有制经济,是集体经济与个体经济的联合②创新了集体经济的经营模式,是劳动者劳动与资本的联合③确认了茶农的土地所有权,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④完善了当地的收入分配方式,能调动茶农的积极性A.①④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D【解析】某地茶农以茶园承包经营权或资本入股的方式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采用股份合作制经营,这种运营方式创新了集体经济的经营模式,是劳动者劳动与资本的联合,完善了当地的收入分配方式,能调动茶农的积极性,②④符合题意。
该地茶农是采用股份合作制经营,而不是发展了混合所有制经济。
是劳动者劳动与资本的联合,而不是集体经济与个体经济的联合,①说法错误。
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当今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
我们生活的地球,正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生态挑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这些问题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对整个自然界的平衡和稳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那么,如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呢?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积极行动的问题。
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首先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
长期以来,人类一直将自己视为自然界的主宰,对自然资源进行无节制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我们必须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不是凌驾于自然界之上的存在。
自然界有着自身的规律和价值,我们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尊重自然,就是要尊重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形式和生态过程。
每一种生物都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生态平衡。
我们不能随意破坏生物多样性,不能滥杀野生动物,不能砍伐森林、破坏草原、污染水源。
顺应自然,就是要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按照自然的节奏和方式进行生产和生活。
比如,在农业生产中,我们应该采用生态农业的方法,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在城市建设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生态因素,建设绿色城市、海绵城市,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能力。
保护自然,就是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这需要我们加强环境保护立法,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同时,也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还需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这种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我们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就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绿色产业是指那些对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产业,如新能源、节能环保、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
生态文明的战略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对传统文明方式的反思和超越。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生态文明成为全球共识。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
以下是对生态文明战略的一些重要内容的摘抄。
二、生态文明的战略意义1. 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文明战略的提出,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2. 生态文明是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生态文明成为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文明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 生态文明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生态文明战略的实施,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1. 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战略的目标之一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具体表现在:蓝天、碧水、净土,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2. 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战略的核心。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3.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战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通过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1.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确保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
2.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3. 严格环境治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强环境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推进环境治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4. 推进绿色生活方式,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生态文明
加大媒体等传播载体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连同“生态文明”的“四个文明”一起抓的新观念是我党对建设现代化国家认识的新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新思维,是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性的新举措。党的十七大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就是说建设生态文明,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人人都有责任,各行各业都要身体力行。我们应提倡政府和群众两头抓、两手都要硬,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一个成员身上,落实到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另外,积极倡导民间力量参与环保事业,开放社会及民众的舆论监督,才能使生态文明的观念真正深入人心。
我们可以预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活动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诸多方面得到长足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摘 要:“生态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在改造自然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所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全部积极成果。高效率、高科技、低能耗、低污染、健康持续的生态文明是我们唯一的出路。本文对生态文明建设做进一思考与研究。
(2)生态文明的提出有利于指导解决中国发展新阶段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在现代社会中,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近年来我国的人口、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缺乏、物价上涨等问题日益浮现在我们面前,人口包袱沉重、自然资源不足、生态系统破坏、环境质量下降宣告着环境危机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同时也是由于人类在社会建设中忽视生态平衡、盲目发展而犯的错误引起。随着我国工业化建设范围的扩大,生态文明的提出必然能使我们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缓解现有的社会矛盾,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摘要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新提法解读】①建设生态文明。
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
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②美丽中国。
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建设美丽中国就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命题点全搜索】1.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谋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识。
2.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
3.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
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的战略选择,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推进和谐社会。
5.中学生应树立节约资源和环保意识,养成低碳生活习惯,为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贡献。
【全角度命题】1.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表明了什么?(1)我国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5)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1)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践行绿色发展,共建生态文明
践行绿色发展,共建生态文明作者:苑一哲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20年第07期【摘要】充分认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深远意义、深刻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则要求、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从以上三个方面,探讨践行绿色发展,共建生态文明。
【关键词】绿色发展生态文明意义原则生态兴则文明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社会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今日之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理念已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史无前例的深刻变革正铿锵前行。
一、充分认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深远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然而,我国生态系统相当脆弱,污染重、损失大、风险高的生态环境状况十分严峻。
从生态地理环境看,著名的“胡焕庸线”东南方43%的国土,居住着全国94%左右的人口,以平原、水网、低山丘陵和喀斯特地貌为主,生态环境压力巨大。
从人均资源状况看,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耕地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3%,淡水人均占有量是世界平均的28%。
从环境质量现状看,我国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水和土壤污染十分严重。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相对粗放,资源型、耗能型的产业比重偏大,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承载能力已接近上限。
如果不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加快转型步伐,不仅高质量发展无从谈起,也必然带来环境容不下、资源撑不住、发展保不了的局面。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已经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过去“盼温饱、求生存”,现在“盼环保、求生态”,群众热切渴望呼吸上新鲜空气,喝上纯净水,吃上放心食品。
近年来,雾霾天气、黑臭水体、垃圾围城已成为民心之痛、民生之患,甚至成为诱发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如果环境污染解决不好,就会影响群众的生活质量、降低群众的幸福指数,就会影响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向心力。
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
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1. 引言1.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意义,是指新中国在建国初期就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致力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文明一直被视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理念,新中国成立以来,积极践行这一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既要经济发展,也要保护环境,才能确保子孙后代能够继续生存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美丽中国的重要保障,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也是国家实力和形象的重要体现。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才能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也为国家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将继续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目标。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态环境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生态环境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着生产力水平低下、资源环境极度匮乏的困境,生态环境状况十分脆弱。
长期的战争破坏和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了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流失、森林减少、草原退化等问题普遍存在。
自然环境的持续恶化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给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隐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取得了巨大进步。
通过加强环境监测、推进生态修复、制定生态保护政策等一系列措施,我国的空气质量逐步改善,部分地区的水质得到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到增强。
但与此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依然严峻,生态系统遭受的压力仍然巨大。
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的看法和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我国作为一个大国,生态环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这个主题下,我愿意共享我的看法和建议。
一、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1.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
空气质量下降、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生态系统受损等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2. 生态环境问题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生态环境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同时也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在为治理生态环境问题而努力,但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1. 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生态环境的改善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建设好生态文明,才能保障人民裙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作为一个大国,我国有责任保护好自己的生态环境,同时也需要为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贡献力量。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与措施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发展经济的必须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转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各项环境保护政策,形成系统完备的法规体系。
3. 推动绿色发展,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加大对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方式的绿色化、产品的绿色化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
4. 提高环境治理和保护的能力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加大环境治理和修复力度,提高环境保护的能力和水平。
5. 强化舆论宣传和教育引导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和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求与挑战1.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普遍参与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生态文明”成为全民共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从战略上来审视和谋划,抓住根本、突出重点,有的放矢、扎实推进。
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对其生态环境具有决定性影响,有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态环境。
可以说,经济发展方式落后和粗放是造成生态环境危机的重要根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举措。
经济发展方式不转变,建设生态文明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近年来,我国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进行了积极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有一些地方和部门态度不坚决、措施不得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步伐不够快,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按照这一要求,以更大力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科技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和发挥科技的力量。
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一方面可以为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可以更加有效地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应通过大力开发和广泛应用清洁生产技术、清洁能源、先进工艺设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量减少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从源头上解决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问题。
对于已经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应通过开发和应用净化、改造、恢复等技术进行治理、修复和补偿,特别是着力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技术和工艺设备,切实搞好废物和垃圾的分类处理、循环利用。
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生态文明制度同样涉及方方面面。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当务之急是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律化、制度化轨道。
应加快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同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格落实环境责任追究制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加快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要使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以人类自身利益为中心、不顾自然承载力而任意开发利用自然的观念和做法,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切实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落实到行动上和实践中。
二、让“生态文明”成为全民共识
生态文明建设要成为政府的自觉行动。
生态环境是稀缺资源,也是生产力。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生态文明建设要创新顶层设计,需要一系列有效措施、制度来支撑,这其中,增加生态文明在考核评价中的权重,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生态文明建设要严格责任追究制。
全社会要健全“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的制度,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惩处力度。
要破除传统工业化、城市化的路径依赖,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探索一条生态低碳、统筹协调、永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生态文明建设要推动全民参与。
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是
一项艰巨、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民参与。
如果不能在群众中树立全面、科学的生态文明意识,不能形成健康的生态文明生活方式,再多的“红头文件”都形同虚设。
要把生态文明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人地抓,使生态文明理念默化于心、潜化于行,从而转化成为全民的道德自我控制力和约束力。
一棵树好栽,而一片森林则不易培育。
生态文明重在建设,
难在坚持。
生态文明只有充分融入到政府的管理当中,融入到社会的生产当中,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当中,体现在发展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推动整个社会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托起一个山青水秀、天朗气清、百姓富裕的“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