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步步高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教师用书: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5 Word版含答案
2019版步步高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教师用书: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8 Word版含答案
8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学习目标] 1.会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并会用此公式进行分析和相关计算.2.能推导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式.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 1.公式:v t 2-v 02=2ax . 2.推导:速度公式v t =v 0+at . 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由以上两式可得:v t 2-v 02=2ax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公式v t 2-v 02=2ax 适用于所有的直线运动.(×)(2)确定公式v t 2-v 02=2ax 中的四个物理量的数值时,选取的参考系应该是统一的.(√) (3)因为v t 2-v 02=2ax ,v t 2=v 02+2ax ,所以物体的末速度v t 一定大于初速度v 0.(×) (4)在公式v t 2-v 02=2ax 中,a 为矢量,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时a 取负值.(√)2.汽车以10m/s 的速度行驶,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3 m/s 2,则它向前滑行12.5m 后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m/s. 答案 5一、关系式v t 2-v 02=2ax 的理解和应用如图1所示,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质点的初速度为v 0,加速度为a ,质点通过位移x 时的末速度为v t ,试推导:v t 2-v 02=2ax .图1答案 v t =v 0+at ① x =v 0t +12at 2②由①得t =v t -v 0a ③将③代入②x =v 0v t -v 0a +12a (v t -v 0a )2=v t 2-v 022a整理得:v t 2-v 02=2ax1.适用范围:速度与位移的关系v t 2-v 02=2ax 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的矢量性:v t 2-v 02=2ax 是矢量式,v 0、v t 、a 、x 都是矢量,应用解题时一定要先设定正方向,取v 0方向为正方向:(1)若加速运动,a 取正值,减速运动,a 取负值.(2)x >0,位移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x <0则为减速到0,又反向运动到计时起点另一侧的位移.(3)v t >0,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v t <0则为减速到0,又反向运动的速度. 注意:应用此公式时,注意符号关系,必要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验证其合理性. 3.两种特殊形式(1)当v 0=0时,v t 2=2ax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当v t =0时,-v 02=2ax .(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例1 长100m 的列车通过长1000m 的隧道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列车刚进隧道时的速度是10m/s ,完全出隧道时的速度是12 m/s ,求: (1)列车过隧道时的加速度是多大? (2)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答案 (1)0.02m/s 2 (2)100s解析 (1)x =1000m +100m =1100m ,v 1=10m/s , v 2=12m/s ,由v 2-v 02=2ax 得, 加速度a =v 22-v 122x =0.02m/s 2.(2)由v t =v 0+at 得所用时间为t =v 2-v 1a =12-100.02s =100s.解答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巧选公式的基本方法1.如果题目中无位移x ,也不让求x ,一般选用速度公式v t =v 0+at ; 2.如果题目中无末速度v t ,也不让求v t ,一般选用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3.如果题目中无运动时间t ,也不让求t ,一般选用导出公式v t 2-v 02=2ax .针对训练 两个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加速度相同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它们的初速度之比为1∶2,它们运动的最大位移之比为( )A .1∶2B .1∶4C .4∶1D .2∶1 答案 B解析 小车的末速度为0,由v t 2-v 02=2ax 得x 1x 2=v 012v 022=14,选项B 正确. 例2 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为4m/s ,则物体经过斜面中点时的速度为( )A .2m/sB .22m/sC.2m/sD.22m/s 答案 B解析 从顶端到底端v 2=2ax 从顶端到中点22x v =2a ·x2得:2x v =v 22=22m/s ,选项B 正确.中间位置的速度与初、末速度的关系: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位移x 的初、末速度分别是v 0和v t ,加速度为a ,中间位置的速度为2x v ,则2x v =v 02+v t 22.(请同学们自己推导)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总结 1.两个基本公式 v t =v 0+at x =v 0t +12at 2上两个公式中包括五个物理量,原则上已知其中三个物理量可以求解另外两个物理量,由这两个基本公式可以解决所有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解题时要注意公式的矢量性,先根据规定好的正方向确定好所有矢量的正负值. 2.几个导出公式及特点(1)v t 2-v 02=2ax ,此式不涉及时间,若题目中已知量和未知量都不涉及时间,利用此式往往比较简单.(2)x =v t 普遍适用于各种运动,而v =v 0+v t2=2t v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两者相结合可以轻松地求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或者初、末速度.(3)x 2-x 1=aT 2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进一步的推论有x m -x n =(m -n )aT 2(其中T 为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x m 为第m 个时间间隔内的位移,x n 为第n 个时间间隔内的位移). 例3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途中先后经过相距27m 的A 、B 两点所用时间为2s ,汽车经过B 点时的速度为15m/s.求: (1)汽车经过A 点时的速度大小和加速度大小; (2)汽车从出发点到A 点经过的距离;(3)汽车经过B 点后再经过2s 到达C 点,则BC 间距离为多少? 答案 (1)12m/s 1.5 m/s 2 (2)48m (3)33m解析 (1)设汽车初始运动方向为正方向,过A 点时速度为v A , 则AB 段平均速度为v AB =v A +v B2故由x =v t =vAB t =v A +v B2t ,解得v A =12m/s. 对AB 段:a =v B -v At AB=1.5m/s 2.(2)对OA 段(v 0=0):由v A 2-v 02=2ax OA 得x OA =v A 2-v 022a=48m.(3)汽车经过BC 段的时间等于经过AB 段的时间, 根据公式x 2-x 1=aT 2对于AC 段有:x BC -x AB =aT 2,得x BC =x AB +aT 2=27m +1.5×22m =33m. 三、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例4 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由静止到稳定运动的过程都可以看做从零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若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求汽车: (1)1s 末、2s 末、3s 末瞬时速度之比; (2)1s 内、2s 内、3s 内的位移之比; (3)第1s 内、第2s 内、第3s 内的位移之比;(4)经过连续相等的位移,如经过第一个x 、第二个x 、第三个x 所用时间之比. 答案 (1)1∶2∶3 (2)1∶4∶9 (3)1∶3∶5 (4)1∶(2-1)∶(3-2)解析 (1)由v =at 知:v 1∶v 2∶v 3=1∶2∶3(2)由x =12at 2得:x 1∶x 2∶x 3=1∶22∶32=1∶4∶9(3)第1s 内位移x Ⅰ=12a ×12第2s 内位移x Ⅱ=12a ×22-12a ×12=12a ×3第3s 内位移为x Ⅲ=12a ×32-12a ×22=12a ×5故x Ⅰ∶x Ⅱ∶x Ⅲ=1∶3∶5(4)由x =12at Ⅰ2,得第一个x 所用时间t Ⅰ=2xa .前2x 所用时间t 2=2×2xa故第二个x 所用时间为t Ⅱ=t 2-t Ⅰ=(2-1)2x a同理第三个x 所用时间t Ⅲ=(3-2)2x a所以有t Ⅰ∶t Ⅱ∶t Ⅲ=1∶(2-1)∶(3-2).1.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按时间等分(设相等的时间间隔为T ),则: (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 v 1∶v 2∶v 3∶…∶v n =1∶2∶3∶…∶n .(2)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为: x 1∶x 2∶x 3∶…∶x n =12∶22∶32∶…∶n 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 x 1′∶x 2′∶x 3′∶…∶x n ′=1∶3∶5∶…∶(2n -1). 2.按位移等分(设相等的位移为x )的比例式(1)前x 末、前2x 末、前3x 末、…、前nx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v 1∶v 2∶v 3∶…∶v n =1∶2∶3∶…∶n .(2)通过前x 、前2x 、前3x 、…、前nx 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 1∶t 2∶t 3∶…∶t n =1∶2∶3∶…∶n .(3)通过连续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t n ′=1∶(2-1)∶(3-2)∶…∶(n -n -1).例5 一小球沿斜面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滚下(斜面足够长),已知小球在第4s 末的速度为4m/s.求:(1)第6s 末的速度; (2)前6s 内的位移; (3)第6s 内的位移.答案 (1)6m/s (2)18m (3)5.5m解析 (1)由v 4=at 4得a =v 4t 4=4m/s 4s =1m/s 2.所以第1s 内的位移x 1=12a ×12m =0.5m由于第4s 末与第6s 末的速度之比v 4∶v 6=4∶6=2∶3 故第6s 末的速度v 6=32v 4=6m/s(2)第1s 内与前6s 内的位移之比x 1∶x 6=12∶62 故前6s 内小球的位移x 6=36x 1=18m (3)第1s 内与第6s 内的位移之比 x Ⅰ∶x Ⅵ=1∶(2×6-1)=1∶11 故第6s 内的位移x Ⅵ=11x Ⅰ=5.5m.求出第1s 末的速度和第1s 内的位移,然后灵活应用初速度为零的比例式求解会比较简捷.1.(初速度为零的比例式)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1s 内与第2s 内的位移之比为x 1∶x 2,在走完第1 m 时与走完第2 m 时的速度之比为v 1∶v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x 1∶x 2=1∶3,v 1∶v 2=1∶2B .x 1∶x 2=1∶3,v 1∶v 2=1∶ 2C .x 1∶x 2=1∶4,v 1∶v 2=1∶2D .x 1∶x 2=1∶4,v 1∶v 2=1∶ 2 答案 B解析 由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知x 1∶x 2=1∶3,由x =12at 2知,走完1m与走完2m 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1∶2,又v =at ,可得v 1∶v 2=1∶2,B 正确. 2.(初速度为零的比例式)一石块从楼房阳台边缘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把它在空中运动的总时间分为相等的三段,如果它在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是1.2m ,那么它在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是( ) A .1.2m B .3.6m C .6.0m D .10.8m答案 C解析 该自由落体运动将时间分成了相等的三段,由其规律知:第T 内、第2T 内、第3T 内、…、第n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1∶3∶5∶…∶(2n -1),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为1.2m ,则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为x =1.2×5m =6.0m ,故选C.。
高中物理---教科版目录(全套)
高中物理- 教科版目录(全套)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1.2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1.3 直线运动中位移随时间变化的.1.4 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1.5 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1.6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7 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8 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1.9 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第二章力2.1 力2.2 重力2.3 弹力2.4 摩擦力2.5 力的合成2.6 力的分解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1 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3.2 牛顿第一定律3.3 牛顿第二定律3.4 牛顿第三定律3.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3.6 自由落体运动3.7 超重与失重3.8 汽车安全运行与牛顿运动定律第四章物体的平衡4.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4.2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4.3 平衡的稳定性(选学)必修二第一章抛体运动1.1 曲线运动1.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3 平抛运动1.4 斜抛运动第二章圆周运动2.1 描述圆周运动2.2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2.3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2.4 圆周运动与人类文明(选学)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3.1 天体运动3.2 万有引力定律3.3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3.4 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4.1 功4.2 功率4.3 动能与势能4.4 动能定理4.5 机械能守恒定律4.6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五章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5.1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5.2 了解相对论5.3 初识量子论文科选修- 选修1-1第一章电荷与电场1.1 静电现象及其应用1.2 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1.3 电场第二章电流与磁场2.1 磁场现象与电流的磁效应2.2 磁场2.3 电磁感应定律2.4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第三章电路3.1 直流电路3.2 交变电路第四章电磁场与电磁波4.1 电磁场4.2 电磁波4.3 电磁波普第五章电能及电信息的应用5.1 发电原理5.2 电能的运输5.3 电能的转化及应用5.4 信息概念及用电传输信息的方.5.5 电信息技术的几项重要作用5.6 传感器及应用第六章家用电器与家庭生活现代化6.1 家用电器的一般介绍6.2 电“热”类家用电器6.3 电动类与电光类家用电器6.4 信息类家用电器6.5 家用电器的选购及使用6.6 家电、家庭、社会和家电的未.第七章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7.1 电磁学与电磁技术的关系及其.7.2 电磁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理科选修- 选修3-1第一章电场1.1 电荷电荷守恒定律1.2 库仑定律1.3 电场电场强度和电场线1.4 电势差1.5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1.6 电容器和电容1.7 静电的利用及危害第二章直流电路2.1 欧姆定律2.2 电阻定律2.3 焦耳定律2.4 电阻的串联、并联及其应用2.5 伏安法测电阻2.6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2.7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2.8 欧姆表多用电表2.9 逻辑电路和控制电路第三章磁场3.1 磁现象磁场3.2 磁感应强度磁通量3.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安培力3.4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落伦兹.3.5 洛伦兹力的应用选修3-2第一章电磁感应1.1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1.2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1.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4 楞次定律1.5 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与守恒1.6 自感日光灯1.7 涡流研究课题测量玩具电动机运转时的.第二章交变电流2.1 交变电流2.2 描述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2.3 实验:练习使用示波器2.4 电容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2.5 电感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2.6 变压器2.7 电能的输送第三章传感器3.1 传感器3.2 温度传感器和光电式传感器3.3 生活中的传感器3.4 实验探究:简单的光控和温控.选修3-3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统计思想1.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2 分子的热运动1.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1.4 统计规律分子运动速率分布1.5 温度内能气体的压强1.6 实验探究:用油膜法测油酸分.第二章固体和液体2.1 晶体和非晶体2.2 半导体2.3 液体的表面张力2.4 液晶第三章气体3.1 气体实验定律3.2 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及图.3.3 理想气体3.4 饱和汽与未饱和汽3.5 空气的湿度第四章能量守恒与热力学定律4.1 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4.2 热力学第一定律4.3 宏观热过程的方向性4.4 热力学第二定律4.5 熵概念初步第五章能源与可持续性发展5.1 能源与人类生存的关系5.2 能源利用与环境问题5.3 可持续发展战略选修3-4第一章机械振动1.1 简谐运动1.2 单摆1.3 简谐运动的图像和公式1.4 阻尼振动受迫振动1.5 实验探究:用单摆测定重力加.第二章机械波2.1 机械波德形成和传播2.2 横波德图像2.3 波德频率和波速2.4 惠更斯原理波德反射与折射2.5 波德干射、衍射第三章电磁振荡电磁波3.1 电磁振荡3.2 电磁场和电磁波3.3 电磁波普电磁波的应用3.4 无线电波发射、传播和接收第四章光的折射4.1 光的折射定律4.2 实验探究:测定玻璃的折射率4.3 光的全反射第五章光的波动性5.1 光的干涉5.2 实验探究:用双缝干涉观光的.5.3 光的衍射与偏振5.4 激光第六章相对论6.1 经典时空观6.2 狭义对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6.3 相对论时空观6.4 相对论的速度变换定律质量和.6.5 广义相对论选修3-5第一章碰撞与能量守恒1.1 碰撞1.2 动量1.3 动量守恒定律1.4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第二章原子结构2.1 电子2.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2.3 光谱氢原子光谱2.4 波尔的原子模型能级第三章原子核3.1 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3.2 放射性衰变3.3 放射性的应用、危害与防护3.4 原子核的结合能3.5 核裂变3.6 核聚变3.7 粒子物理学简介第四章波粒二象性4.1 量子概念的诞生4.2 光电效应与光量子假说4.3 光的波粒二象性4.4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4.5 不确定关系。
2019版步步高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第一章 第一章 1
易错提示
并不是大的物体一定不可以看成质点,而小的物体一定可以看成质点.
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而定.
二、参考系
[导学探究] 请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图3),回答问题:
图3
有人说我,快如闪电,疾如风!有人说我,纹丝不动,坐如钟!“我”
是静是动?
答案
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参考系.选取的参考系不同,对
答案
2. 小伟在研究火车由北京开往广州所用时间时,能否把火车看成一个
“ 点 ” ?如果研究火车通过一架铁路桥的时间,能否把火车看成一个
“点”? 答案 能 不能
答案
[知识深化] 1.质点的特点 (1)质点具有质量,与几何中的“点”有本质的区别.
(2)质点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对实际物体的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
时刻
某一瞬时
时间轴上的 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表示一段时 时间轴上的点表示一个
联系
两个时刻的间隔即为时间间隔,即Δt=t2-t1
例3 (多选)如图6所示的时间轴中,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 √ B.t2~t3表示时间,称为第3 s内 √ C.t0~t2表示时间,称为前2 s或第2 s内 D.tn-1~tn表示时间,称为第(n-1) s内 解析 t2表示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所以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 A正确; t2~t3表示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所以为时间,称为第3 s内,B正确; t0~t2表示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所以为时间,称为前2 s,t1~t2称为第2 s 内,C错误; tn-1~tn表示时间,称为第n s内,D错误.
2.参考系的选择是 任意 (填“任意”或“唯一”)的.
2019版步步高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教师用书: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3 Word版含答案
3 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学习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领会其矢量性,知道速度的方向.2.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和联系.3.能在具体问题的描述中正确使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4.理解v -t 图像的意义.一、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 2.表达式:v =Δx Δt.3.单位:米每秒,符号是m/s 或m·s -1.1 m/s =3.6km/h.4.矢量性: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5.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 二、平均速度 1.公式:v =Δx Δt.2.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在Δt 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3.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三、瞬时速度1.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2.物理意义: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3.大小:当Δt 非常非常小时,ΔxΔt 称为物体在时刻t 的瞬时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称为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四、速度—时间图像1.速度—时间图像(v -t 图像):以速度为纵轴,时间为横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中画出的描述速度v 与时间t 关系的图像.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在速度图像中位移对应边长分别为v 和t 的一块矩形面积.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由公式v =ΔxΔt知,运动物体的位移Δx 越大,速度越大.(×)(2)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 →0时的平均速度.(√) (3)物体的平均速度为零,则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4)子弹以速度v 从枪口射出,v 指瞬时速度.(√)2.某质点沿一直线运动,在第1s 内通过的位移为2m ,第2s 内通过的位移为4m ,第3s 内通过的位移为6m ,则质点前2s 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后 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3s 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答案 3 5 4一、对速度的理解自行车和汽车都在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行驶,在30min 内自行车行驶了8km ,汽车行驶了50km ;百米比赛中,运动员甲用时10s ,运动员乙用时13.5s. (1)自行车和汽车哪个快? (2)运动员甲和运动员乙哪个快? (3)汽车和运动员甲哪个快?如何比较呢?答案 (1)汽车运动得快,单向直线运动中,相同时间内位移大的运动得快. (2)运动员甲跑得快,单向直线运动中,通过相同位移所需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3)通过比较两物体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可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快慢汽车:Δx 1Δt 1=50km 30min =50×103m 30×60s≈27.8m/s运动员甲:Δx 2Δt 2=100m10s =10m/s所以汽车运动得快.1.对公式v =ΔxΔt的理解(1)速度采用比值定义法,不能说v 与Δx 成正比.Δx 大,仅指物体的位置变化量大.位移大,速度不一定大;当物体位置变化快时,速度才大. (2)式中Δx 是位移不是路程,Δx 与Δt 具有对应性. 2.速度是矢量(1)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此时刻的运动方向. (2)比较两个速度是否相同时,既要比较其大小是否相等,又要比较其方向是否相同. 例1 关于速度的定义式v =ΔxΔt,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 与运动的位移Δx 成正比,与运动时间Δt 成反比B .速度v 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Δx 和时间Δt 都无关C .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D .v 1=2m/s 、v 2=-3 m/s ,因为2>-3,所以v 1>v 2 答案 B解析 v =ΔxΔt 是计算速度的定义式,只说明速度可用位移Δx 除以时间Δt 来获得,并不是说v 与Δx 成正比,与Δt 成反比,A 错,B 对;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C 错;速度是矢量,正、负号表示方向,绝对值表示大小,D 错.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小明坐在沿直线行驶的汽车上,从甲地到乙地用时20分钟,行徎20km ,根据公式v =ΔxΔt ,他计算出自己的速度为60km/h.但途中某时刻小明发现速度计显示为70 km/h. (1)上面提到的两个速度各表示什么速度? (2)速度计显示的是什么速度?(3)若小明由乙地返回甲地又用了20分钟,则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它能反映汽车运动得快慢吗?答案 (1)60km/h 为20分钟内汽车的平均速度;70 km/h 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3)因为全程的位移为零,所以平均速度为0 不能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比较例2 (多选)下列速度属于瞬时速度的是( ) A .火车以76km/h 的速度经过“深圳到惠州”这一路段 B .汽车速度计指示着速度50km/hC .城市繁华路口速度路标上标有“15km/h 注意车速”字样D .足球以12m/s 的速度射入球门 答案 BCD例3 甲、乙两地相距60km ,一汽车沿直线运动用40km/h 的平均速度通过了全程的13,剩余的23路程用了2.5h .求:(1)此汽车在后23路程的平均速度大小.(2)汽车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 (1)16km/h (2)20 km/h解析 (1)汽车在前后两段的位移大小分别是 x 1=60×13km =20kmx 2=60×23km =40km汽车在后23路程的平均速度大小:v 2=x 2t 2=402.5km/h =16 km/h(2)汽车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v =x t =602040+2.5km/h =20 km/h.求平均速度时注意:(1)所求的平均速度对应哪段的时间或位移. (2)发生的该位移一定与所用时间对应. 三、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与速率的比较 1.概念:(1)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2)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是瞬时速率的简称.2.矢标性:平均速度是矢量,有方向;速率是标量,无方向. 3.平均速度的大小一般小于平均速率.例4 一物体以v 1=4 m/s 的速度向东运动了5 s 后到达A 点,在A 点停了5 s 后又以v 2=6 m/s 的速度沿原路返回,运动了5s 后到达B 点,求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答案 23m/s ,方向向西 103m/s解析 物体全程的位移大小x =v 2t 2-v 1t 1=6×5m -4×5m =10m ,全程用时t =5s +5s +5s =15s ,故平均速度大小v =x t =1015m/s =23m/s ,方向向西.物体全程的路程s =v 2t 2+v 1t 1=6×5m +4×5m =50m ,故平均速率v ′=s t =5015m/s =103m/s.求平均速度时常见的两种错误:(1)认为平均速度就等于速度的平均值,即v =v 1+v 22 (v 1、v 2分别是物体的初、末速度).实际上这个式子对于极个别的运动适用,但对于一般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是不适用的. (2)认为平均速度大小等于平均速率.在计算平均速度时,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去求解.而实际上平均速度必须依据其定义用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去求解.并且必须强调针对的是哪段位移(或哪段时间). 四、v -t 图像的理解从v -t 图像上可以得到的信息(1)读出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或物体的某一速度所对应的时刻.(2)求出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或物体发生某一速度变化所经历的时间.(3)判断运动方向.根据速度的正负判断运动方向.速度为正,表示物体沿正方向运动,速度为负,表示物体沿负方向运动.(4)比较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在v -t 图像中,直线的倾斜程度(斜率)反映了物体速度改变的快慢,倾斜程度越大,表示速度改变得越快,倾斜程度越小,表示速度改变得越慢,直线不倾斜(平行于时间轴),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例5 如图1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试回答:图1(1)AB、BC、CD段质点分别做什么运动?(2)质点在4s末的速度多大?(3)质点在4~8s内的位移是多大?答案(1)AB段表示质点做加速运动;BC段表示质点做匀速运动;CD段表示质点做减速运动(2)15m/s(3)60m解析(1)根据题中v-t图像可知在AB段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大,所以AB段表示质点做加速运动;在BC段速度不随时间而变化,所以BC段表示质点做匀速运动;在CD段速度随时间不断减小,所以CD段表示质点做减速运动.(2)质点在4s末的速度是15m/s.(3)4~8s内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v-t图像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即x=v t=15×4m =60m.针对训练某物体的运动规律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A.物体在第1s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B.第2s内、第3s内的速度方向是相同的C.物体在第2s内返回出发点,向反方向运动D.在这7s内物体做往复运动答案 D解析物体在第1s末运动方向没有发生变化,A错;第2s内、第3s内的速度方向是相反的,B错;物体在第2s内位移变大,向正方向运动,C错;整个过程中物体做的是往复运动,D项正确.。
2019版步步高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第一章 第一章 7
7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会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和测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3.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一、自由落体运动1.对下落物体的认识(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观点.(2)通过实验说明造成“重快轻慢”的真正原因是:空气对物体的阻碍作用.2.自由落体运动(1)①定义:只在重力的作用下,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②实际自由下落物体可看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空气阻力比较小,可以忽略.(2)特点①初速度为零.②只受重力作用.二、伽利略对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1.发现问题伽利略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得出了相互矛盾的结论,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2.提出假说物体下落的过程是一个速度逐渐增大的过程,其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即v∝t;物体下落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即h∝t2.3.间接验证让小球从阻力很小的斜面上滚下,由静止开始到每个相等的时间间隔末物体运动的距离之比为1∶4∶9∶16…,证明了h∝t2,也证明了v∝t.4.合理外推伽利略设想将斜面倾角外推到90°时,小球的运动就成为自由下落,伽利略认为小球仍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三、自由落体加速度1.概念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称为自由落体加速度或重力加速度.2.大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在地球上纬度和海拔不同的区域略有差别.计算中通常取g =9.8 m /s 2,在粗略计算中还可以取g =10 m/s 2. 3.方向重力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下.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在空气中自由释放的物体都做自由落体运动.(×) (2)物体在真空中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3)由静止释放的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 (4)质量越大的物体自由落体加速度越大.(×) (5)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垂直地面向下.(×)(6)伽利略通过实验的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7)伽利略根据斜面实验结论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2.在研究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 ,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把一个点记作O ,另选连续的4个点A 、B 、C 、D 作为测量点,每两个测量点之间有4个实际打出的点(未标出),如图1所示,图中所标数据是各测量点到O 点的距离(单位:mm),那么物体做________运动,加速度为________.图1答案 匀变速直线 9.8 m/s 2 解析 因为打点周期T ′=0.02 s , 所以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T =5×T ′=0.1 s.由纸带数据得h OA =49 mm ,h AB =147 mm ,h BC =245 mm ,h CD =343 mm ,即Δh =h AB -h OA=h BC -h AB =h CD -h BC =98 mm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a =Δh T 2=98×10-310-2 m /s 2=9.8 m/s 2.一、自由落体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实质上是初速度v0=0,加速度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2)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模型.只有当空气阻力比重力小得多,可以忽略时,物体的下落才可以当成自由落体运动来处理.(3)运动图像:自由落体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斜率k=g,如图2所示.图22.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1)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但不一定垂直地面;(2)大小:①在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都相同.②地球上纬度不同的地点重力加速度不同,其大小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赤道上最小,两极处最大,但各处的重力加速度都接近于9.8 m/s2,因此一般计算中g取9.8 m/s2或10 m/s2.例1(多选)关于自由落体运动及重力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竖直向下的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B.熟透的苹果从树枝开始自由下落的运动可近似认为是自由落体运动C.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值一样大D.g值在赤道处大于在北极处答案BC解析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初速度为零且只受重力作用,A错;熟透的苹果在下落过程中虽受空气阻力作用,但该阻力远小于它的重力,可以忽略该阻力,故可将该过程近似认为是自由落体运动,B对;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都相同,与质量无关,C对;赤道处g 值小于北极处,D错.针对训练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大的物体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大B.雨滴下落的过程是自由落体运动C.从水平飞行着的飞机上释放的物体将做自由落体运动D.从二楼阳台由静止释放的石块,可近似看做自由落体运动答案D解析自由下落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都是重力加速度g,A错误;雨滴下落过程中的空气阻力不能忽略,B 错误;从水平飞行着的飞机上释放的物体不是从静止开始下落即初速度不为零,C 错误;从二楼阳台由静止释放的石块,重力远大于阻力,可近似看做自由落体运动,D 正确.二、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1.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特例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 v t =v 0+at x =v 0t +12at 2――→v 0=0a =g ⎩⎪⎨⎪⎧v t =gt h =12gt2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切推论公式,如平均速度公式、位移差公式,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例2 从离地面500 m 的空中由静止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 =10 m/s 2,求小球:(阻力可忽略) (1)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2)自开始下落计时,在第1 s 内的位移、最后1 s 内的位移. 答案 (1)10 s (2)5 m 95 m解析 (1)由h =12gt 2得落地所用时间:t =2h g=2×50010s =10 s. (2)第1 s 内的位移:h 1=12gt 12=12×10×12 m =5 m因为从开始运动起前9 s 内的位移为 h 9=12gt 92=12×10×92 m =405 m所以最后1 s 内的位移为Δh =h -h 9=500 m -405 m =95 m.例3 如图3所示,一滴雨滴从离地面20 m 高的楼房屋檐自由下落,下落途中用Δt =0.2 s 的时间通过一个窗口,窗口的高度为2 m ,g 取10 m/s 2,问:图3(1)雨滴落地时的速度大小;(2)雨滴落地前最后1 s 内的位移大小; (3)屋檐离窗的上边框有多高? 答案 (1)20 m/s (2)15 m (3)4.05 m解析 (1)设雨滴自由下落时间为t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公式h =12gt 2得t =2 s.则雨滴落地时的速度v =gt =20 m/s. (2)雨滴在第1 s 内的位移为h 1=12gt 12=5 m则雨滴落地前后最后1 s 内的位移大小为h 2=h -h 1=15 m.(3)由题意知窗口的高度为h 3=2 m ,设屋檐距窗的上边框h 0,雨滴从屋檐运动到窗的上边框时间为t 0,则h 0=12gt 02.又h 0+h 3=12g (t 0+Δt )2联立解得h 0=4.05 m.针对训练2 设宇航员在某行星上从高32 m 处自由释放一重物,测得在下落最后1 s 内所通过的距离为14 m ,则重物下落的时间是多少?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多大? 答案 4 s 4 m/s 2解析 设重物下落的时间为t ,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0,则由h =12g 0t 2得32 m =12g 0t 2①32 m -14 m =12g 0(t -1)2②由①②解得t =4 s ,g 0=4 m/s 21.(重力加速度及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多选)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让一轻一重的两块石块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则关于两块石块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的石块落得快,先着地 B .轻的石块落得快,先着地C .在着地前的任一时刻,两块石块具有相同的速度、相同的位移、相同的加速度D .两块石块在下落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 CD解析 两石块都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规律相同且具有相同的加速度,由于从同一高度下落,落地时间必然相同,故A 、B 错误.因h 、t 相同,故v =ht 必相同,D 正确.由v t =gt 和h=12gt 2可知,C 正确. 2.(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多选)图4大致地表示了伽利略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思维过程,对于此过程的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4A .其中的甲图是实验现象,丁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出的结论B .其中的丁图是实验现象,甲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出的结论C .运用甲图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D .运用丁图的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答案 AC3.(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一物体从H 高处自由下落,经时间t 落地,则当它下落t2时,离地的高度为( )A.H 2B.H 4C.3H 4D.3H 2 答案 C解析 根据h =12gt 2,下落高度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所以下落t 2时,下落高度为H4,离地高度为3H4.4.(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一物体从高125 m 处自由下落,取g =10 m/s 2.求物体: (1)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2)最初1 s 内与最后1 s 内的位移之比. 答案 (1)50 m (2)1∶9 解析 (1)设物体下落时间为t , 由h =12gt 2得:t =2hg=5 s 由v t =gt 得:v t =50 m/s (2)物体下落第1 s 内位移h 1=12gt 12=12×10×12 m =5 m物体下落前4 s 内位移h 2=12gt 22=12×10×42 m =80 m则物体下落最后1 s 内的位移h 3=H -h 2=45 m 则最初1 s 内与最后1 s 内的位移之比h 1h 3=19一、选择题1.小明发现从核桃树上同一高度一颗核桃和一片树叶同时从静止落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桃和树叶的运动都是自由落体运动 B .核桃先落地是由于核桃受到的重力较大 C .核桃和树叶的运动都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D .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核桃和树叶会同时落地 答案 D解析 从树上落下的核桃所受阻力相对重力来说很小,可看成自由落体运动,而从树上落下的树叶所受阻力相对重力来说较大,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A 、B 、C 错误.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则核桃和树叶不受空气阻力,都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快慢相同,同时落地,D 正确.2.(多选)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斜面实验.下列哪些方法是他在这个实验中采用过的( )图1A .用水钟计时B .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进行数据分析C .改变斜面倾角,比较各种倾角得到的xt2的比值的大小D .将斜面实验的结果合理“外推”,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 ACD解析 伽利略时代采用的计时方法是水钟计时,A 正确,B 错误;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伽利略利用数学推理得出结论,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则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C正确;伽利略将斜面实验的结果合理“外推”,D正确.3.(多选)下列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加速度g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B.在地球上不同地方,g的大小是不同的,但差别不大C.在地球上同一地点,轻石块与重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相同的D.纬度越低的地方,重力加速度g值越小答案BCD解析重力加速度是矢量,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相同的,地球上不同地方g的大小是不同的,但差别不大,纬度越低的地方,g 值越小.故正确答案为B、C、D.4.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两位同学合作,用刻度尺可测得人的反应时间.如图2甲所示,A握住尺的上端,B在尺的下部做握尺的准备(但不与尺接触),当看到A放开手时,B立刻握住尺.若B做握尺准备时,手指位置如图乙所示,而握住尺时的位置如图丙所示,由此测得B同学的反应时间约为()图2A.2.0 s B.0.30 s C.0.10 s D.0.04 s答案B解析由自由落体公式h=12gt2,有0.6-0.2=12gt2,可知t≈0.30 s,所以选项B正确.5.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伞时,为了保证安全着陆,着陆前最后阶段降落伞匀速下落的速度约为6 m/s.空降兵平时模拟训练时,经常从高台上跳下,则训练用高台的合适高度约为(g取10 m/s2)()A.0.5 m B.1.0 m C.1.8 m D.5.0 m答案C6.(多选)甲、乙两物体,m甲=2m乙,甲从2H高处自由落下,1 s后乙从H(H>1 m)高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在两物体落地之前,正确的说法是()A.同一时刻甲的速度大B.同一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同C.各自下落1 m时,两物体速度相同D.落地之前甲和乙的高度之差不断增大答案AC解析因为甲、乙物体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甲任意时刻的速度为:v=gt,乙任意时刻的速度v′=g(t-1),所以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在同一时刻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正确,B错误;各自下落1 m时,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有:v2=2gh,故v=2gh=2×10×1 m/s=2 5 m/s,两物体速度相同,C正确;1 s后,相对于乙物体,甲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不知道题目中H的具体数值,故不知道甲能否超过乙,故不能确定是否一直靠近,故D错误.7.某同学在实验室做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铁质小球被电磁铁吸附,断开电磁铁的电源,小球自由下落,已知小球的直径为0.5 cm,该同学从计时器上读出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1.00×10-3 s,则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距光电门的距离约为(取g=10 m/s2)()图3A.1 m B.1.25 mC.0.4 m D.1.5 m答案B8.长为5 m的竖直杆下端距离一个竖直隧道口为5 m,若这个隧道高也为5 m,让这根杆自由下落,它通过隧道的时间为(取g=10 m/s2)()A. 3 s B.(3-1) sC .(3+1) sD .(2+1) s答案 B解析 根据h =12gt 2,直杆自由下落到下端运动到隧道上沿的时间t 1=2h 1g =2×5 m10 m/s 2=1 s .直杆自由下落到直杆的上端离开隧道下沿的时间t 2=2h 2g=2×15 m10 m/s 2= 3 s .则直杆过隧道的时间t =t 2-t 1=(3-1) s ,选项B 正确,A 、C 、D 错误.9.一个物体从房檐自由落下,通过一个高为1.8 m 的窗户用了0.2 s ,g 取10 m/s 2,则房檐距窗户下沿的高度为( )A .0.6 mB .0.2 mC .5 mD .3.5 m 答案 C10.(多选)一小球从空中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2 s 末小球的速度为20 m/s B .前2 s 内小球的平均速度为20 m/s C .第2 s 内小球的位移为10 m D .前2 s 内小球的位移为20 m 答案 AD解析 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第2 s 末小球的速度为v =gt =10×2 m /s =20 m/s ,故A 正确;前2 s 内小球的位移为h 2=12gt 2=12×10×4 m =20 m ;前2 s 内小球的平均速度为v =h 2t =202m /s =10 m/s ,故B 错误,D 正确;第1 s 内小球的位移为h 1=12gt 12=12×10×1 m =5 m ;故第2 s 内小球的位移为Δh =h 2-h 1=20 m -5 m =15 m ,故C 错误. 二、非选择题11.某校物理兴趣小组为了了解高空坠物的危害,将一只鸡蛋从高楼上由静止释放,经过4 s 鸡蛋刚好着地.(忽略空气阻力的作用,g 取10 m/s 2)求: (1)鸡蛋释放时距离地面的高度; (2)鸡蛋在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3)鸡蛋下落过程中第4 s 内的位移大小. 答案 (1)80 m (2)20 m/s (3)35 m解析 (1)由h =12gt 2,可得:h =12×10×16 m =80 m.(2)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为:v =h t =804m /s =20 m/s.(3)前3 s 内的位移h ′=12gt 32=12×10×32 m =45 m , 故第4 s 内的位移Δh =h -h ′=35 m.12.在离地面7.2 m 处,手提2.2 m 长的绳子的上端如图4所示,在绳子的上下两端各拴一小球,放手后小球自由下落(绳子的质量不计,球的大小可忽略,g =10 m/s 2)求:图4(1)两小球落地时间相差多少?(2)B 球落地时A 球的速度多大?答案 (1)0.2 s (2)10 m/s解析 (1)设B 球落地所需时间为t 1,因为h 1=12gt 12, 所以t 1=2h 1g =2×(7.2-2.2)10s =1 s , 设A 球落地所需时间为t 2由h 2=12gt 22得t 2=2h 2g =2×7.210s =1.2 s 所以两小球落地的时间差为Δt =t 2-t 1=0.2 s.(2)当B 球落地时,A 球的速度与B 球的速度相等.即v A =v B =gt 1=10×1 m /s =10 m/s.13.如图5所示,直杆长L 1=0.5 m ,圆筒高L 2=2.5 m .直杆位于圆筒正上方H =1 m 处.直杆从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并能竖直穿越圆筒.试求:(取g =10 m/s 2,5≈2.236)图5(1)直杆下端刚好开始进入圆筒时的瞬时速度v 1;(2)直杆穿越圆筒所用的时间t .答案 (1)4.472 m/s (2)0.45 s解析 (1)直杆做自由落体运动,设直杆下端到达圆筒上方的时间为t 1,由运动学知识得H =12gt 12,v 1=gt 1,联立解得v 1=2 5 m /s ≈4.472 m/s. (2)设直杆上端离开圆筒下方的时间为t 2,则L 1+H +L 2=12gt 22,由题意得t =t 2-t 1,解得t ≈0.45 s.。
2019版步步高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教师用书: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章末检测试卷(一) Word版含答案
章末检测试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其中1~7为单选题,8~12为多选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5年4月4日,长春,月全食天象.17时整,半影月食开始,19时54分月球完全进入地球本影,20时06分01秒月球移出地球本影,期间有12分01秒左右可以观测到铜红色的红月亮.则()A.19时54分是时刻B.20时06分01秒是时间C.12分01秒是时刻D.在观测月全食时可将地球看成质点答案 A2.如图1所示,一架执行救援任务的直升机悬停在空中,救生员抱着伤病员,缆绳正在将他们拉上飞机.若以救生员为参考系,则处于静止状态的是()图1A.伤病员B.直升机C.地面D.直升机驾驶员答案 A3.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x=24t-1.5t2 (m),根据这一关系式可以知道,物体速度为零的时刻是()A.1.5sB.8sC.16sD.24s答案 B4.如图2所示,甲、乙两物体从地面上某点正上方不同高度处,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甲的质量比乙的质量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甲、乙可能在空中相撞B.甲、乙落地时的速度相等C.下落过程中,甲、乙速度变化的快慢相同D.从开始下落到落地,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答案 C解析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与物体的质量无关,下落过程中,甲、乙速度变化的快慢相同,甲、乙不可能在空中相撞,选项A错误,C正确;根据v t2=2gh,物体落地时的速度v t=2gh,故两物体到达地面时速度不相同,选项B错误;由平均速度v=0+v t 2=v t2知两物体平均速度也不相等,选项D错误.5.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率从8m/s匀减速至零,用时1 s.按规定速率为8 m/s的汽车刹车后拖行距离不得超过 5.9m,那么对上述刹车试验的拖行距离的计算及是否符合规定的判断正确的是()A.拖行距离为8m,符合规定B.拖行距离为8m,不符合规定C.拖行距离为4m,符合规定D.拖行距离为4m,不符合规定答案 C6.若一物体从火星表面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受重力时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时的位移—时间(x-t)图像如图3所示,则有()图3A.该物体上升的时间为10sB.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1.6m/s2C.该物体被抛出时的初速度为50m/sD.该物体落到火星表面时的速度为16m/s答案 B解析由题图读出,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20m,上升的时间为t=5s.根据上升和下落的对称性知,对于下落过程,由h =12gt 2得:g 0=2h t 2=2×2052m/s 2=1.6 m/s 2;该物体被抛出时的初速度为v 0=g 0t =8m/s ,故A 、C 错误,B 正确.根据对称性可知,该物体落到火星表面时的速度大小与初速度大小相等,也为8 m/s ,故D 错误.7.一可视为质点的物体以初速度v 0=20m/s 从斜面底部沿光滑斜面匀减速向上滑动,当上滑距离x 0=30 m 时,速度减为10 m/s ,物体恰滑到斜面顶部速度为零,则斜面长度为( ) A .40m B .50m C .32m D .60m答案 A解析 根据v 2-v 02=2ax ,得加速度为a =(v 02)2-v 022x 0=102-2022×30m/s 2=-5 m/s 2,物体到达斜面顶部时速度为0,则斜面长度L =0-v 022a =40m ,选项A 正确,选项B 、C 、D 错误.8.如图4甲所示,火箭发射时,速度能在10s 内由0增加到100m/s ;如图乙所示,汽车以108 km/h 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2.5s 内停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4A .10s 内火箭的速度改变量为10m/sB .2.5s 内汽车的速度改变量为-30m/sC .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快D .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小 答案 BD解析 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火箭的速度改变量Δv =v 2-v 1=100m/s -0=100 m/s ,选项A 错误;108km/h =30 m/s ,汽车的速度改变量Δv ′=v 2′-v 1′=0-30m/s =-30 m/s ,选项B 正确;根据a =Δv Δt 得,火箭的加速度a 1=Δv Δt =100m/s 10s =10m/s 2,汽车的加速度a 2=Δv ′Δt ′=-30m/s2.5s =-12m/s 2,所以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小,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慢,选项C 错误,D 正确.9.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时刻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5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图5A .在4~6s 内,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 .前6s 内甲通过的路程更大C .前4s 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D .甲、乙两物体前两秒内位移相同 答案 BD解析 由题中图线可知在4~6s 内,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A 错误;由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前6s 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B 正确;前4s 内v甲=52m/s ,v 乙=32m/s ,v 甲≠v 乙,C 错误;前两秒内,甲、乙两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相等,即位移相同,D 正确.10.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4s 内与第2s 内的位移之差是12m .则可知( )A .第1s 内的位移为3mB .第2s 末的速度为8m/sC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m/s 2D .物体在第5s 内的平均速度为27m/s 答案 AD解析 根据x 4-x 2=2aT 2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x 4-x 22T 2=122×12m/s 2=6 m/s 2,则第1s 内的位移x 1=12at 12=12×6×12m =3m ,故A 正确,C 错误;第2s 末的速度v 2=at 2=6×2m/s=12 m/s ,故B 错误;物体在第5s 内的位移x 5=12at 52-12at 42=12×6×25m -12×6×16m =27m ,则物体在第5s 内的平均速度v =x 5T =271m/s =27 m/s ,故D 正确.11.下列给出的四组图像中,能够反映同一直线运动的是( )答案 BC解析 A 、B 选项中的左图表明0~3s 内物体做匀速运动,位移正比于时间,加速度为零,3~5s 内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 =ΔvΔt =2m/s 2,A 错,B 对;C 、D 选项中左图0~3s内位移不变,表示物体静止(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3~5s 内位移与时间成正比,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v =ΔxΔt=2m/s ,a =0,C 对,D 错.12.竖直的墙壁上AE 被分成四段相等的部分,一物体由A 点从静止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如图6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图6A .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vB ∶vC ∶vD ∶vE =1∶2∶3∶2B .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v B -v A =vC -v B =vD -v C =vE -v D C .物体从A 到E 的平均速度v =v B D .物体从A 到E 的平均速度v =v C 答案 AC 解析 由t =2hg,物体到达B 、C 、D 、E 的时间之比为t B ∶t C ∶t D ∶t E =1∶2∶3∶2,根据v =gt ,得v B ∶v C ∶v D ∶v E =1∶2∶3∶2,A 正确,B 错误;显然v B =v E2,而v =0+v E 2,所以物体从A 到E 的平均速度v =v B ,C 正确,D 错误.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13.(6分)某同学用图7甲所示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已知打点频率为50Hz)图7(1)实验时下面步骤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 A .释放纸带B .打开打点计时器(2)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可以判断实验时重物连接在纸带的______(填“左”或“右”)端.(3)图乙中是连续的几个计时点,每个计时点到0点的距离d 如下表所示:根据这些数据可求出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为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BA (2)左 (3)9.72m/s 2解析 (1)根据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步骤,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故顺序为BA. (2)纸带与重物相连的那端最先打点,故点的分布比较密集些,所以重物连接在纸带的左端. (3)我们用逐差法来求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得 a =[(42.10-19.30)-19.30]×10-2(3×0.02)2m/s 2≈9.72 m/s 2. 14.(6分)如图8所示,为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加速度,将宽度均为b 的挡光片A 、B 固定在小车上,测得两者间距为d .图8(1)当小车匀加速经过光电门时,测得两挡光片先后经过的时间为Δt 1和Δt 2,则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__.(2)为减小实验误差,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
2019版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教师用书: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5 含答案
5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学习目标] 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分类.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特点.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会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加速度恒定的运动.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公式:v t=v0+at,其中v0为初始时刻的速度,v t为t时刻的速度.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公式v t=v0+at表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v t是时间t的一次函数,对应的v-t图像是一条斜线,其斜率错误!表示了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1)匀加速直线运动: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Δv>0,a=错误!>0,a与v0同向,如图1甲所示.图1(2)匀减速直线运动: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Δv〈0,a=错误!〈0,a与v0反向,如图乙所示.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不变.(√)(2)速度逐渐增加的直线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3)公式v t=v0+at适用于任何做直线运动的物体.(×)(4)公式v t=v0+at既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也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5)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的斜率逐渐增大.(×)2.一质点做直线运动,速度v t=5+0。
3t(m/s),则质点的初速度为________,加速度为________,3 s末的速度为________.答案 5 m/s0.3 m/s25。
9 m/s一、速度与时间关系式的理解及应用设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开始时刻(t=0)的速度为v0(叫做初速度),加速度为a,请根据加速度定义式求t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答案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错误!=错误!,整理得:v t=v0+at。
速度与时间关系的理解1.公式v t=v0+at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的矢量性:公式v t=v0+at中的v0、v t、a均为矢量,应用公式解题时,首先应选取正方向.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若为匀加速直线运动,a>0;若为匀减速直线运动,a<0。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1.1《质点参考系》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质点的概念,能明确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
知道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到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
3.知道坐标系的概念,能够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4.领悟质点概念的提出和分析、建立的过程。
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
5.体验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科学抽象,养成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会在研究问题总突出主要矛盾的哲学价值观。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参考系的选取。
难点:理想化模型——质点的建立,及其相应的思想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引入】“凌云戏月游银河,转瞬翔天过天空”——这是诗人对航天工程的形象描述。
世界万物都在运动,对于不同物体的运动,不同人有不同的描述,刚才我们就阐述了诗人的描述。
同样,画家画笔也可以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那么,科学家怎么描述物体的运动呢?著名物理学家海森伯曾经说过:“为了理解现象,首要条件就是引入适当的概念。
只有借助于正确的概念,我们才能真正知道观察到了什么。
”【新知讲解】(一)物体与质点大家都看过鸽子在空中飞翔的景象,提问,并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后回答:1.要准确描述鸽子身上各点位置随时间的变化不是件容易事,困难和麻烦出在哪里呢?指出:主要由于它的身体在向前运动的同时,它的翅膀还在上下运动,也就是鸟儿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各部分的运动情况不一样。
2.如果我们研究它从北京到上海,需要了解它各部分运动的区别吗?3.如何才能较准确地描述它的运动呢?因此,有些时候为了便于分析,常常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
当我们一个物体从哪里移动到了哪里时,就不必太在意它的形状,把它看成一个点来描述它的运动就容易了。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些具体的实例,看看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把物体看成一个点,什么样的问题不能把物体看成一个点。
2019版步步高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微型专题课件1
.
例3
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前4 s内经过的位移为24 m,在第
2个4 s内经过的位移是60 m,求这个物体的加速度和初速度各是多少?
答案 2.25 m/s2
解析
1.5 m/s
2
Δx x2-x1 60-24 由公式 Δx=aT 得:a= T2 = T2 = 42 m/s2=2.25 m/s2,
x1+x2 60+24 这 8 s 中间时刻的速度 v= 2T = m/s=10.5 m/s 2×4
而v=v0+at
得:v0=1.5 m/s.
解析 答案
例4
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 s释放一个相同的小球,
释放后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释放几个后,
对在斜面上滚动的小球拍下如图1所示的照片,测得xAB
1
2
3
解析
答案
3.(位移差公式的应用 )(多选 ) 如图2所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A、 B、 C、D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2 m, BC=3 m,且物体通过AB、 BC、CD所用的时间均为0.2 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0.25 m 解析 由于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恒定, 所以xCD-xBC=xBC-xAB 所以xCD=2xBC-xAB=2×20×10-2 m-15×10-2 m=0.25 m.
解析 答案
达标检测
1.( 基本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 x与时间 t 的关系为 x =5t+2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A.初速度为5 m/s √ B.加速度为2 m/s2 C.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 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
2019版步步高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教师用书: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2019版步步高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教师用书: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课时2 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学习目标] 1.理解位移-时间图像,并能利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2.掌握用速度-时间图像求位移的方法.3.能熟练区分位移-时间图像与速度-时间图像,并会灵活运用图像解决问题.一、位移—时间图像(x-t图像)1.x-t图像:以时间t为横坐标,以位移x为纵坐标,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常见的x-t图像:(1)静止: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一条倾斜的直线. 3.x-t图像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二、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1.v-t图像:以时间t为横坐标,以速度v为纵坐标,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t图像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v-t图像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1.如图1所示,为某一质点沿直线运动的x-t图像,则质点在第1s内做________运动,1~3s内________.第1s内速度为________m/s,1~3 s内速度为______m/s,3~5s 内速度为________m/s,0~5内的位移为________.图1答案匀速直线静止 10 0 -5 02.如图2所示,为一质点沿直线运动的v-t图像,则它在0~12s内的位移x=________m,路程s=________m.图2答案-60 180解析 v-t图线与t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0~6s内的位移x1=v1t1=10m/s×6 s=60 m,6~12 s内的位移x2=v2t2=-20 m/s×6 s=-120 m,0~12 s内的位移x=x1+x2=-60m,路程s=|x1|+|x2|=180m.一、位移—时间图像(x-t图像)1.x-t图像:以时间为横坐标,以位移为纵坐标,描述位移随时间变化情况的图像叫位移—时间图像.2.对x-t图像的理解(1)斜率: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截距:纵截距表示物体起始位置.(3)交点:交点表示两物体在同一时刻处于同一位置,即相遇. 3.几种常见的位移-时间图像(1)静止物体的x-t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图3直线A.图3(2)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直线B和C,其斜率表示速度.其中B沿正方向运动,C沿负方向运动.1(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像:位移x=v0t+at2可以看出,x是t的二次函数.当v0=02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像是顶点在坐标原点的一部分曲线,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那一时刻的速度,图4中切线斜率增大,质点的速度逐渐增大.图4例1 (多选)一遥控玩具小汽车在平直路面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5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5A.前15s内汽车的位移为30m B.20s末汽车的速度为-1m/s C.前10s内汽车的加速度为3m/s2 D.前25s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答案 CD解析从题图图像上可以看出前15s内汽车的位移为30m,选项A正确;图像的斜率表示速20-30度,故15~25s内汽车反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 =m/s=-1 m/s,选项B正确;25-15前10s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10~15s内汽车静止,15~25s内汽车做反向匀速直线运动,选项C、D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D.例2 如图6是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A、B两质点的x -t图像,图可知( )图6A.t=0时,A在B后面B.B质点在t2秒末追上A并在此后跑在A的前面 C.在0~t1时间内B的运动速度比A大D.A质点在0~t1时间内做加速运动,之后做匀速运动答案 B解析题图图像可知,t=0时,B在A后面,故A错误;B质点在t2秒末追上A并在此后跑在A的前面,B正确;在0~t1时间内B的斜率小于A,故B的运动速度比A小,C错误;A质点在0~t1时间内做匀速运动,之后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误.1.x-t图像上两点坐标之差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Δx,即Δx=x2-x1;Δx2.x-t图像的斜率k=表示质点的速度;Δt3.交点坐标表示两质点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即相遇.二、x-t图像与v-t图像的比较内容种类图像上某点的纵坐标图线斜率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 v-t图像表示瞬时速度表示加速度表示位移 x-t图像表示某一时刻的位置表示速度无意义图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纵截距横截距表示初速度表示开始运动或速度为零的时刻表示速度相同但不表示相遇,往往是距离最大或距离最小的临界点表示初始时刻的位置表示开始运动的时刻表示相遇两图线交点坐标注意:(1)无论是v-t图像还是x-t图像都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2)v-t图像和x-t图像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不能描述曲线运动.例3 (多选)某物体运动的v-t图像如图7所示,根据图像可知,该物体( )图7A.在0到2s末的时间内,加速度为1m/s2 B.在0到5s末的时间内,位移为10m C.在0到6s末的时间内,位移为 D.在0到6s末的时间内,位移为答案 AD Δv2解析在0到2s末的时间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m/s2=1 m/s2,故A正Δt211确.0~5s内物体的位移等于梯形面积x1=(×2×2+2×2+×1×2) m=7m,故B错误.在2215~6s内物体的位移等于t轴下面三角形面积x2=-(×1×1) m=-,故0~6s内物体2的位移x=x1+x2=,D正确,C错误.1.用v-t图像求位移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面积”在时间轴上方表示位移为正,在时间轴下方表示位移为负;通过的路程为时间轴上、下方“面积”绝对值之和. 2.运动图像的应用技巧(1)确认是哪种图像,v-t图像还是x-t图像. (2)理解并熟记四个对应关系.①斜率与加速度或速度对应.②纵截距与初速度或初始位置对应.③交点对应速度或位置相同.④拐点对应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例4 (多选)下列所给的图像中能反映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答案 ACD解析 A项中,物体开始和结束时的纵坐标为0,说明物体又回到了初始位置,A正确;B项中,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位移增大,故无法回到初始位置,B错误;C项中,物体第1s内的位移沿正方向,大小为2m,第2s内的位移沿负方向,大小为2m,故2s末物体回到初始位置,C正确;D 项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s内时物体的总位移为零,故物体回到初始位置,D正确.1.(x-t图像)图8是A、B两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则( )图8A.在运动过程中,A质点总比B质点运动得快 B.在0~t1这段时间内,两质点的位移相同 C.当t=t1时,两质点的速度相等D.当t=t1时,A、B两质点的加速度不相等答案 A解析位移—时间图像中,图线的斜率对应质点的速度,所以A质点的速度比B质点的速度大,A正确.位移—时间图像中,位移等于初、末时刻对应的纵坐标的坐标差,所以在0~t1这段时间内,A质点的位移大于B质点的位移,B 错误.t1时刻,两图像的斜率不同,两质点的速度不同,C 错误.两质点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都等于零,D错误.2.(v-t图像)竖直升空的火箭,其v-t图像如图9所示,图可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9A.火箭在40s时速度方向发生变化B.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8000m C.火箭经过120s落回地面 D.火箭经过40s到达最高点答案 B解析题图v-t图像知,火箭前40s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0~120s向上做匀减速直线1运动,所以A、C、D错.上升的最大高度x=×800×120m =48000m,所以B对.23.(x-t图像)(多选)甲、乙两物体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10所示,则( ) 图10A.甲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曲线运动 B.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C.出发时乙在甲前x0处 D.甲、乙两物体有两次相遇答案 CD解析于图像是x-t图像,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A错;甲从原点出发,乙从x0处出发,故B错,C对;题图看出,甲、乙有两个交点,故两物体有两次相遇,D对.4.(v-t图像)一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11所示.质点在t=0时位于x=5m处,开始沿x轴正方向运动.当t=8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 ) 图11A.x=3m C.x=9m 答案 B解析质点前4s内沿x轴正方向运动,其位移可v-t 图像中的“面积”数值表示,则对2+4×22+4×1应位移x1= m=6 m,同理可得4~8 s内的位移(沿x轴负方向运动)x2=-m22B.x=8m D.x=14mB.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8000m C.火箭经过120s落回地面 D.火箭经过40s到达最高点答案 B解析题图v-t图像知,火箭前40s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0~120s向上做匀减速直线1运动,所以A、C、D错.上升的最大高度x=×800×120m =48000m,所以B对.23.(x-t图像)(多选)甲、乙两物体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10所示,则( ) 图10A.甲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曲线运动 B.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C.出发时乙在甲前x0处 D.甲、乙两物体有两次相遇答案 CD解析于图像是x-t图像,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A错;甲从原点出发,乙从x0处出发,故B错,C对;题图看出,甲、乙有两个交点,故两物体有两次相遇,D对.4.(v-t图像)一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11所示.质点在t=0时位于x=5m处,开始沿x轴正方向运动.当t=8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 ) 图11A.x=3m C.x=9m 答案 B解析质点前4s内沿x轴正方向运动,其位移可v-t 图像中的“面积”数值表示,则对2+4×22+4×1应位移x1= m=6 m,同理可得4~8 s内的位移(沿x轴负方向运动)x2=-m22B.x=8m D.x=14m课时2 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学习目标] 1.理解位移-时间图像,并能利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2.掌握用速度-时间图像求位移的方法.3.能熟练区分位移-时间图像与速度-时间图像,并会灵活运用图像解决问题.一、位移—时间图像(x-t图像)1.x-t图像:以时间t为横坐标,以位移x为纵坐标,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常见的x-t图像:(1)静止: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一条倾斜的直线. 3.x-t图像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二、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1.v-t图像:以时间t为横坐标,以速度v为纵坐标,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t图像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v-t图像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1.如图1所示,为某一质点沿直线运动的x-t图像,则质点在第1s内做________运动,1~3s内________.第1s内速度为________m/s,1~3 s内速度为______m/s,3~5s 内速度为________m/s,0~5内的位移为________.图1答案匀速直线静止 10 0 -5 02.如图2所示,为一质点沿直线运动的v-t图像,则它在0~12s内的位移x=________m,路程s=________m.图2答案-60 180解析 v-t图线与t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0~6s内的位移x1=v1t1=10m/s×6 s=60 m,6~12 s内的位移x2=v2t2=-20 m/s×6 s=-120 m,0~12 s内的位移x=x1+x2=-60m,路程s=|x1|+|x2|=180m.一、位移—时间图像(x-t图像)1.x-t图像:以时间为横坐标,以位移为纵坐标,描述位移随时间变化情况的图像叫位移—时间图像.2.对x-t图像的理解(1)斜率: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截距:纵截距表示物体起始位置.(3)交点:交点表示两物体在同一时刻处于同一位置,即相遇. 3.几种常见的位移-时间图像(1)静止物体的x-t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图3直线A.图3(2)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直线B和C,其斜率表示速度.其中B沿正方向运动,C沿负方向运动.1(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像:位移x=v0t+at2可以看出,x是t的二次函数.当v0=02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像是顶点在坐标原点的一部分曲线,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那一时刻的速度,图4中切线斜率增大,质点的速度逐渐增大.图4例1 (多选)一遥控玩具小汽车在平直路面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5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5A.前15s内汽车的位移为30m B.20s末汽车的速度为-1m/s C.前10s内汽车的加速度为3m/s2 D.前25s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答案 CD解析从题图图像上可以看出前15s内汽车的位移为30m,选项A正确;图像的斜率表示速20-30度,故15~25s内汽车反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 =m/s=-1 m/s,选项B正确;25-15前10s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10~15s内汽车静止,15~25s内汽车做反向匀速直线运动,选项C、D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D.例2 如图6是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A、B两质点的x -t图像,图可知( )图6A.t=0时,A在B后面B.B质点在t2秒末追上A并在此后跑在A的前面 C.在0~t1时间内B的运动速度比A大D.A质点在0~t1时间内做加速运动,之后做匀速运动答案 B解析题图图像可知,t=0时,B在A后面,故A错误;B质点在t2秒末追上A并在此后跑在A的前面,B正确;在0~t1时间内B的斜率小于A,故B的运动速度比A小,C错误;A质点在0~t1时间内做匀速运动,之后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误.1.x-t图像上两点坐标之差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Δx,即Δx=x2-x1;Δx2.x-t图像的斜率k=表示质点的速度;Δt3.交点坐标表示两质点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即相遇.二、x-t图像与v-t图像的比较内容种类图像上某点的纵坐标图线斜率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 v-t图像表示瞬时速度表示加速度表示位移 x-t图像表示某一时刻的位置表示速度无意义图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纵截距横截距表示初速度表示开始运动或速度为零的时刻表示速度相同但不表示相遇,往往是距离最大或距离最小的临界点表示初始时刻的位置表示开始运动的时刻表示相遇两图线交点坐标注意:(1)无论是v-t图像还是x-t图像都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2)v-t图像和x-t图像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不能描述曲线运动.例3 (多选)某物体运动的v-t图像如图7所示,根据图像可知,该物体( )图7A.在0到2s末的时间内,加速度为1m/s2 B.在0到5s末的时间内,位移为10m C.在0到6s末的时间内,位移为 D.在0到6s末的时间内,位移为答案 AD Δv2解析在0到2s末的时间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m/s2=1 m/s2,故A正Δt211确.0~5s内物体的位移等于梯形面积x1=(×2×2+2×2+×1×2) m=7m,故B错误.在2215~6s内物体的位移等于t轴下面三角形面积x2=-(×1×1) m=-,故0~6s内物体2的位移x=x1+x2=,D正确,C错误.1.用v-t图像求位移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面积”在时间轴上方表示位移为正,在时间轴下方表示位移为负;通过的路程为时间轴上、下方“面积”绝对值之和. 2.运动图像的应用技巧(1)确认是哪种图像,v-t图像还是x-t图像. (2)理解并熟记四个对应关系.①斜率与加速度或速度对应.②纵截距与初速度或初始位置对应.③交点对应速度或位置相同.④拐点对应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例4 (多选)下列所给的图像中能反映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答案 ACD解析 A项中,物体开始和结束时的纵坐标为0,说明物体又回到了初始位置,A正确;B项中,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位移增大,故无法回到初始位置,B错误;C项中,物体第1s内的位移沿正方向,大小为2m,第2s内的位移沿负方向,大小为2m,故2s末物体回到初始位置,C正确;D 项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s内时物体的总位移为零,故物体回到初始位置,D正确.1.(x-t图像)图8是A、B两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则( )图8A.在运动过程中,A质点总比B质点运动得快 B.在0~t1这段时间内,两质点的位移相同 C.当t=t1时,两质点的速度相等D.当t=t1时,A、B两质点的加速度不相等答案 A解析位移—时间图像中,图线的斜率对应质点的速度,所以A质点的速度比B质点的速度大,A正确.位移—时间图像中,位移等于初、末时刻对应的纵坐标的坐标差,所以在0~t1这段时间内,A质点的位移大于B质点的位移,B 错误.t1时刻,两图像的斜率不同,两质点的速度不同,C 错误.两质点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都等于零,D错误.2.(v-t图像)竖直升空的火箭,其v-t图像如图9所示,图可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9A.火箭在40s时速度方向发生变化B.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8000m C.火箭经过120s落回地面 D.火箭经过40s到达最高点答案 B解析题图v-t图像知,火箭前40s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0~120s向上做匀减速直线1运动,所以A、C、D错.上升的最大高度x=×800×120m =48000m,所以B对.23.(x-t图像)(多选)甲、乙两物体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10所示,则( ) 图10A.甲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曲线运动 B.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C.出发时乙在甲前x0处 D.甲、乙两物体有两次相遇答案 CD解析于图像是x-t图像,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A错;甲从原点出发,乙从x0处出发,故B错,C对;题图看出,甲、乙有两个交点,故两物体有两次相遇,D对.4.(v-t图像)一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11所示.质点在t=0时位于x=5m处,开始沿x轴正方向运动.当t=8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 ) 图11A.x=3m C.x=9m 答案 B解析质点前4s内沿x轴正方向运动,其位移可v-t 图像中的“面积”数值表示,则对2+4×22+4×1应位移x1= m=6 m,同理可得4~8 s内的位移(沿x轴负方向运动)x2=-m22B.x=8m D.x=14m。
2019版步步高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教师用书: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2 Word版含答案
2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学习目标] 1.理解坐标系的概念,会在坐标系中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2.理解位移的概念和矢量性、知道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3.知道矢量、标量及其区别.能进行一维情况下矢量的运算.一、确定位置的方法1.要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一个坐标系,这个坐标系上包括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2.研究物体的直线运动时,一般建立一维直线坐标系,坐标轴上的一个坐标点对应物体的一个位置;研究平面上物体的运动,一般建立二维平面直角坐标系;研究空间物体的运动,一般建立三维空间直角坐标系.二、位移1.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置的变化称为位移.2.表示方法:(1)位移可以用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表示.(2)位移在一维直线坐标系中的表示:若点A、B对应的坐标分别为x1、x2,则A到B的位移Δx=x2-x1.三、标量和矢量1.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质量、时间、路程、温度等.2.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力、速度、位移等.3.运算法则:两个标量的加减遵从“算术法则”,矢量相加的法则与此不同(填“相同”或“不同”).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直线运动中,建立了直线坐标系,任意时刻的位置都可由位置坐标表示.(√)(2)两个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相等,路程也一定相等.(×)(3)一个物体的位移为零,路程也一定为零.(×)(4)温度的高低可以用正、负数表示,所以温度是矢量.(×)2.一个物体沿直线从A经B运动到C,其位置坐标如图1所示,则从A到B的位移Δx1=________,从A至C的位移Δx2=________,Δx1________Δx2(填“>”或“<”).图1答案-3m-8m<一、位移和路程矢量和标量1.如图2所示,三位旅行者从北京到上海,甲乘高铁直达,乙乘飞机直达,丙先乘汽车到天津,再换乘轮船到上海,三者的路程是否相同?位置变化是否相同?图2答案三者的路程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即都是从北京到上海,初位置、末位置一样,即位移相同.2.(1)如果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A点出发向北走了40m到达B点,然后又向西走了30m到达C点,则他从A点走到C点的路程是多大?位移是多大?(2)路程和位移的计算方法相同吗?答案(1)如图所示,路程是70m,位移为从A点指向C点的有向线段,大小为50m.(2)路程是标量,遵从算术加减法的法则,可以直接相加减;位移是矢量,不能直接相加减,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1.位移和路程的区别(1)位移由物体的初、末位置决定,与路径无关,不管经历什么路径,只要初、末位置相同,位移就相同;而路程由物体的运动轨迹决定,与路径有关.(2)路程是标量,无方向,其大小计算遵循算术运算法则(可以直接相加减);位移是矢量,有方向,其大小计算不能直接相加减(其运算方法第二章将学到).(3)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2.矢量和标量及其区别(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2)矢量的表示方法:矢量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表示,线段的长度表示矢量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矢量的方向.(3)运算方法的比较①标量运算遵循算术运算法则.②矢量运算的方法第二章会学到,但同一直线上的矢量,用“+”、“-”号表示方向后,可简化为算术加减法.例1 一个人晨练,按如图3所示,走半径为R 的中国古代的八卦图运动,中央的S 部分是两个直径为R 的半圆.他从A 点出发沿曲线ABCOADC 行进.求:图3(1)他从A 点第一次走到O 点时的位移的大小和方向.(2)他从A 点第一次走到D 点时的位移和路程.答案 (1)R 由北指向南 (2)2R ,方向为东偏南45° 2.5πR解析 (1)从A 点第一次走到O 点时的位移的大小等于线段AO 的长度,即x 1=R .位移的方向为由北指向南.(2)从A 点第一次走到D 点时的位移的大小等于线段AD 的长度,即x 2=2R .位移的方向为东偏南45°.从A 点第一次走到D 点时的路程等于整个运动轨迹的长度,即s =34×2πR +2π×R 2=2.5πR . 针对训练 一个同学沿着400m 的操场跑一圈(又回到出发点),他的位移为________,路程为________.答案 0 400m例2 (多选)下列关于矢量(位移)和标量(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个运动的物体位移大小均为20m ,这两个位移一定相同B .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的位移x 甲=1m ,x 乙=-3m ,则x 甲<x 乙C .温度计读数有正负,其正、负号表示温度的方向D .温度计读数时正的温度一定高于负的温度,正、负号不能代表方向答案BD解析位移是矢量,大小相同,方向不一定相同,所以这两个位移不一定相同,A错;矢量比较大小时,比较绝对值,B对;温度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正号表示比零摄氏度高,负号表示比零摄氏度低,正的温度一定高于负的温度,C错,D对.二、在坐标系中表示位置和位移1.如图4,一辆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直线行驶.为了描述汽车的位置及位置变化,我们需要建立什么样的坐标系?图4答案以起点为坐标原点,建立一维直线坐标系.2.汽车转弯时,上面问题中建立的坐标系还能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吗?如果不能,我们需要建立什么样的坐标系?答案不能.以汽车开始转弯时的位置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坐标系.1.坐标系的建立及质点位置的表示2.直线运动中质点位置和位移的表示(1)位置在坐标系中的表示直线坐标系中位置用一个点的坐标表示;坐标值的正负表示物体所在位置在原点的正方向上还是负方向上;坐标值的绝对值表示物体所在位置到坐标原点的距离.(2)位移在坐标系中的表示用两个坐标的差值即Δx=x2-x1表示位移.Δx的数值表示位移大小,Δx为正,表示位移方向与正方向相同;Δx为负,表示位移方向与正方向相反.例3如图5所示,一小球从A点竖直向上抛出,到达最高点B后,返回落至地面C处,AB、AC间距离如图所示.图5(1)若以A点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上为正方向,A、B、C三点位置坐标分别为x A=________m,x B=________m,x C=________m.AB间位移Δx AB=________m,BC间位移Δx BC=________m,Δx AB________Δx BC(填“>”“<”或“=”).(2)若选地面C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A、B、C三点的位置坐标分别为x A′=______m,x B′=______m,x C′=________m,AB间和BC间位移分别为Δx AB′=________m,Δx BC′=________m.答案(1)05-35-8<(2)3805-8在坐标系中,选择不同的坐标原点,各点的位置坐标不同,但两点间位移相同,即位移与坐标系无关.例4湖中O点有一观察站,一小船从O点出发向东行驶4km,又向北行驶3km.(已知sin37°=0.6)(1)建立一个适当的坐标系,在坐标系中标出小船的初位置和末位置.(2)在O点的观察员对小船位置的报告最为精确的是()A.小船的位置离O点7kmB.小船向东北方向运动了7kmC.小船向东北方向运动了5kmD.小船的位置在东偏北37°方向距O点5km处答案(1)见解析(2)D解析(1)如果取O点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正方向,向北为y轴正方向,则小船的初位置坐标为(0,0),末位置坐标为(4km,3km),如图所示.(2)小船虽然运动了7km,但在O点的观察员看来,它离自己的距离是42+32km=5km,=0.6,θ=37°,表示小船的位置在东偏北37°方向.方向要用角度表示,sinθ=351.(位移和路程的比较)在某次铅球比赛中,某运动员以18.62m的成绩获得金牌.这里记录的成绩是指()A.比赛中铅球发生的位移大小B.比赛中铅球经过的路程C.既是铅球发生的位移大小,又是铅球经过的路程D.既不是铅球发生的位移大小,也不是铅球经过的路程答案 D解析铅球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铅球的比赛成绩18.62m是抛出点A的竖直投影点A′到落地点B的距离,而位移是由A到B的有向线段,路程是AB曲线的长度,只有D正确.2.(位移和路程的计算)如图6所示,一小球在光滑的V形槽中由A点释放,经B点(与B点碰撞所用时间不计)到达与A点等高的C点,设A点的高度为1m,则全过程中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2019版步步高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教师用书: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2019版步步高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教师用书: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课时2 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学习目标] 1.理解位移-时间图像,并能利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2.掌握用速度-时间图像求位移的方法.3.能熟练区分位移-时间图像与速度-时间图像,并会灵活运用图像解决问题.一、位移—时间图像(x-t图像)1.x-t图像:以时间t为横坐标,以位移x为纵坐标,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常见的x-t图像:(1)静止: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一条倾斜的直线. 3.x-t图像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二、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1.v-t图像:以时间t为横坐标,以速度v为纵坐标,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t图像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v-t图像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1.如图1所示,为某一质点沿直线运动的x-t图像,则质点在第1s内做________运动,1~3s内________.第1s内速度为________m/s,1~3 s内速度为______m/s,3~5s 内速度为________m/s,0~5内的位移为________.图1答案匀速直线静止 10 0 -5 02.如图2所示,为一质点沿直线运动的v-t图像,则它在0~12s内的位移x=________m,路程s=________m.图2答案-60 180解析 v-t图线与t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0~6s内的位移x1=v1t1=10m/s×6 s=60 m,6~12 s内的位移x2=v2t2=-20 m/s×6 s=-120 m,0~12 s内的位移x=x1+x2=-60m,路程s=|x1|+|x2|=180m.一、位移—时间图像(x-t图像)1.x-t图像:以时间为横坐标,以位移为纵坐标,描述位移随时间变化情况的图像叫位移—时间图像.2.对x-t图像的理解(1)斜率: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截距:纵截距表示物体起始位置.(3)交点:交点表示两物体在同一时刻处于同一位置,即相遇. 3.几种常见的位移-时间图像(1)静止物体的x-t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图3直线A.图3(2)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直线B和C,其斜率表示速度.其中B沿正方向运动,C沿负方向运动.1(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像:位移x=v0t+at2可以看出,x是t的二次函数.当v0=02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像是顶点在坐标原点的一部分曲线,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那一时刻的速度,图4中切线斜率增大,质点的速度逐渐增大.图4例1 (多选)一遥控玩具小汽车在平直路面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5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5A.前15s内汽车的位移为30m B.20s末汽车的速度为-1m/s C.前10s内汽车的加速度为3m/s2 D.前25s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答案 CD解析从题图图像上可以看出前15s内汽车的位移为30m,选项A正确;图像的斜率表示速20-30度,故15~25s内汽车反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 =m/s=-1 m/s,选项B正确;25-15前10s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10~15s内汽车静止,15~25s内汽车做反向匀速直线运动,选项C、D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D.例2 如图6是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A、B两质点的x -t图像,图可知( )图6A.t=0时,A在B后面B.B质点在t2秒末追上A并在此后跑在A的前面 C.在0~t1时间内B的运动速度比A大D.A质点在0~t1时间内做加速运动,之后做匀速运动答案 B解析题图图像可知,t=0时,B在A后面,故A错误;B质点在t2秒末追上A并在此后跑在A的前面,B正确;在0~t1时间内B的斜率小于A,故B的运动速度比A小,C错误;A质点在0~t1时间内做匀速运动,之后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误.1.x-t图像上两点坐标之差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Δx,即Δx=x2-x1;Δx2.x-t图像的斜率k=表示质点的速度;Δt3.交点坐标表示两质点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即相遇.二、x-t图像与v-t图像的比较内容种类图像上某点的纵坐标图线斜率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 v-t图像表示瞬时速度表示加速度表示位移 x-t图像表示某一时刻的位置表示速度无意义图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纵截距横截距表示初速度表示开始运动或速度为零的时刻表示速度相同但不表示相遇,往往是距离最大或距离最小的临界点表示初始时刻的位置表示开始运动的时刻表示相遇两图线交点坐标注意:(1)无论是v-t图像还是x-t图像都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2)v-t图像和x-t图像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不能描述曲线运动.例3 (多选)某物体运动的v-t图像如图7所示,根据图像可知,该物体( )图7A.在0到2s末的时间内,加速度为1m/s2 B.在0到5s末的时间内,位移为10m C.在0到6s末的时间内,位移为 D.在0到6s末的时间内,位移为答案 AD Δv2解析在0到2s末的时间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m/s2=1 m/s2,故A正Δt211确.0~5s内物体的位移等于梯形面积x1=(×2×2+2×2+×1×2) m=7m,故B错误.在2215~6s内物体的位移等于t轴下面三角形面积x2=-(×1×1) m=-,故0~6s内物体2的位移x=x1+x2=,D正确,C错误.1.用v-t图像求位移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面积”在时间轴上方表示位移为正,在时间轴下方表示位移为负;通过的路程为时间轴上、下方“面积”绝对值之和. 2.运动图像的应用技巧(1)确认是哪种图像,v-t图像还是x-t图像. (2)理解并熟记四个对应关系.①斜率与加速度或速度对应.②纵截距与初速度或初始位置对应.③交点对应速度或位置相同.④拐点对应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例4 (多选)下列所给的图像中能反映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答案 ACD解析 A项中,物体开始和结束时的纵坐标为0,说明物体又回到了初始位置,A正确;B项中,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位移增大,故无法回到初始位置,B错误;C项中,物体第1s内的位移沿正方向,大小为2m,第2s内的位移沿负方向,大小为2m,故2s末物体回到初始位置,C正确;D 项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s内时物体的总位移为零,故物体回到初始位置,D正确.1.(x-t图像)图8是A、B两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则( )图8A.在运动过程中,A质点总比B质点运动得快 B.在0~t1这段时间内,两质点的位移相同 C.当t=t1时,两质点的速度相等D.当t=t1时,A、B两质点的加速度不相等答案 A解析位移—时间图像中,图线的斜率对应质点的速度,所以A质点的速度比B质点的速度大,A正确.位移—时间图像中,位移等于初、末时刻对应的纵坐标的坐标差,所以在0~t1这段时间内,A质点的位移大于B质点的位移,B 错误.t1时刻,两图像的斜率不同,两质点的速度不同,C 错误.两质点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都等于零,D错误.2.(v-t图像)竖直升空的火箭,其v-t图像如图9所示,图可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9A.火箭在40s时速度方向发生变化B.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8000m C.火箭经过120s落回地面 D.火箭经过40s到达最高点答案 B解析题图v-t图像知,火箭前40s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0~120s向上做匀减速直线1运动,所以A、C、D错.上升的最大高度x=×800×120m =48000m,所以B对.23.(x-t图像)(多选)甲、乙两物体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10所示,则( ) 图10A.甲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曲线运动 B.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C.出发时乙在甲前x0处 D.甲、乙两物体有两次相遇答案 CD解析于图像是x-t图像,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A错;甲从原点出发,乙从x0处出发,故B错,C对;题图看出,甲、乙有两个交点,故两物体有两次相遇,D对.4.(v-t图像)一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11所示.质点在t=0时位于x=5m处,开始沿x轴正方向运动.当t=8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 ) 图11A.x=3m C.x=9m 答案 B解析质点前4s内沿x轴正方向运动,其位移可v-t 图像中的“面积”数值表示,则对2+4×22+4×1应位移x1= m=6 m,同理可得4~8 s内的位移(沿x轴负方向运动)x2=-m22B.x=8m D.x=14mB.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8000m C.火箭经过120s落回地面 D.火箭经过40s到达最高点答案 B解析题图v-t图像知,火箭前40s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0~120s向上做匀减速直线1运动,所以A、C、D错.上升的最大高度x=×800×120m =48000m,所以B对.23.(x-t图像)(多选)甲、乙两物体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10所示,则( ) 图10A.甲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曲线运动 B.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C.出发时乙在甲前x0处 D.甲、乙两物体有两次相遇答案 CD解析于图像是x-t图像,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A错;甲从原点出发,乙从x0处出发,故B错,C对;题图看出,甲、乙有两个交点,故两物体有两次相遇,D对.4.(v-t图像)一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11所示.质点在t=0时位于x=5m处,开始沿x轴正方向运动.当t=8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 ) 图11A.x=3m C.x=9m 答案 B解析质点前4s内沿x轴正方向运动,其位移可v-t 图像中的“面积”数值表示,则对2+4×22+4×1应位移x1= m=6 m,同理可得4~8 s内的位移(沿x轴负方向运动)x2=-m22B.x=8m D.x=14m课时2 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学习目标] 1.理解位移-时间图像,并能利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2.掌握用速度-时间图像求位移的方法.3.能熟练区分位移-时间图像与速度-时间图像,并会灵活运用图像解决问题.一、位移—时间图像(x-t图像)1.x-t图像:以时间t为横坐标,以位移x为纵坐标,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常见的x-t图像:(1)静止: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一条倾斜的直线. 3.x-t图像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二、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1.v-t图像:以时间t为横坐标,以速度v为纵坐标,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t图像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v-t图像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1.如图1所示,为某一质点沿直线运动的x-t图像,则质点在第1s内做________运动,1~3s内________.第1s内速度为________m/s,1~3 s内速度为______m/s,3~5s 内速度为________m/s,0~5内的位移为________.图1答案匀速直线静止 10 0 -5 02.如图2所示,为一质点沿直线运动的v-t图像,则它在0~12s内的位移x=________m,路程s=________m.图2答案-60 180解析 v-t图线与t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0~6s内的位移x1=v1t1=10m/s×6 s=60 m,6~12 s内的位移x2=v2t2=-20 m/s×6 s=-120 m,0~12 s内的位移x=x1+x2=-60m,路程s=|x1|+|x2|=180m.一、位移—时间图像(x-t图像)1.x-t图像:以时间为横坐标,以位移为纵坐标,描述位移随时间变化情况的图像叫位移—时间图像.2.对x-t图像的理解(1)斜率: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截距:纵截距表示物体起始位置.(3)交点:交点表示两物体在同一时刻处于同一位置,即相遇. 3.几种常见的位移-时间图像(1)静止物体的x-t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图3直线A.图3(2)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直线B和C,其斜率表示速度.其中B沿正方向运动,C沿负方向运动.1(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像:位移x=v0t+at2可以看出,x是t的二次函数.当v0=02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像是顶点在坐标原点的一部分曲线,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那一时刻的速度,图4中切线斜率增大,质点的速度逐渐增大.图4例1 (多选)一遥控玩具小汽车在平直路面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5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5A.前15s内汽车的位移为30m B.20s末汽车的速度为-1m/s C.前10s内汽车的加速度为3m/s2 D.前25s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答案 CD解析从题图图像上可以看出前15s内汽车的位移为30m,选项A正确;图像的斜率表示速20-30度,故15~25s内汽车反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 =m/s=-1 m/s,选项B正确;25-15前10s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10~15s内汽车静止,15~25s内汽车做反向匀速直线运动,选项C、D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D.例2 如图6是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A、B两质点的x -t图像,图可知( )图6A.t=0时,A在B后面B.B质点在t2秒末追上A并在此后跑在A的前面 C.在0~t1时间内B的运动速度比A大D.A质点在0~t1时间内做加速运动,之后做匀速运动答案 B解析题图图像可知,t=0时,B在A后面,故A错误;B质点在t2秒末追上A并在此后跑在A的前面,B正确;在0~t1时间内B的斜率小于A,故B的运动速度比A小,C错误;A质点在0~t1时间内做匀速运动,之后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误.1.x-t图像上两点坐标之差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Δx,即Δx=x2-x1;Δx2.x-t图像的斜率k=表示质点的速度;Δt3.交点坐标表示两质点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即相遇.二、x-t图像与v-t图像的比较内容种类图像上某点的纵坐标图线斜率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 v-t图像表示瞬时速度表示加速度表示位移 x-t图像表示某一时刻的位置表示速度无意义图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纵截距横截距表示初速度表示开始运动或速度为零的时刻表示速度相同但不表示相遇,往往是距离最大或距离最小的临界点表示初始时刻的位置表示开始运动的时刻表示相遇两图线交点坐标注意:(1)无论是v-t图像还是x-t图像都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2)v-t图像和x-t图像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不能描述曲线运动.例3 (多选)某物体运动的v-t图像如图7所示,根据图像可知,该物体( )图7A.在0到2s末的时间内,加速度为1m/s2 B.在0到5s末的时间内,位移为10m C.在0到6s末的时间内,位移为 D.在0到6s末的时间内,位移为答案 AD Δv2解析在0到2s末的时间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m/s2=1 m/s2,故A正Δt211确.0~5s内物体的位移等于梯形面积x1=(×2×2+2×2+×1×2) m=7m,故B错误.在2215~6s内物体的位移等于t轴下面三角形面积x2=-(×1×1) m=-,故0~6s内物体2的位移x=x1+x2=,D正确,C错误.1.用v-t图像求位移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面积”在时间轴上方表示位移为正,在时间轴下方表示位移为负;通过的路程为时间轴上、下方“面积”绝对值之和. 2.运动图像的应用技巧(1)确认是哪种图像,v-t图像还是x-t图像. (2)理解并熟记四个对应关系.①斜率与加速度或速度对应.②纵截距与初速度或初始位置对应.③交点对应速度或位置相同.④拐点对应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例4 (多选)下列所给的图像中能反映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答案 ACD解析 A项中,物体开始和结束时的纵坐标为0,说明物体又回到了初始位置,A正确;B项中,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位移增大,故无法回到初始位置,B错误;C项中,物体第1s内的位移沿正方向,大小为2m,第2s内的位移沿负方向,大小为2m,故2s末物体回到初始位置,C正确;D 项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s内时物体的总位移为零,故物体回到初始位置,D正确.1.(x-t图像)图8是A、B两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则( )图8A.在运动过程中,A质点总比B质点运动得快 B.在0~t1这段时间内,两质点的位移相同 C.当t=t1时,两质点的速度相等D.当t=t1时,A、B两质点的加速度不相等答案 A解析位移—时间图像中,图线的斜率对应质点的速度,所以A质点的速度比B质点的速度大,A正确.位移—时间图像中,位移等于初、末时刻对应的纵坐标的坐标差,所以在0~t1这段时间内,A质点的位移大于B质点的位移,B 错误.t1时刻,两图像的斜率不同,两质点的速度不同,C 错误.两质点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都等于零,D错误.2.(v-t图像)竖直升空的火箭,其v-t图像如图9所示,图可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9A.火箭在40s时速度方向发生变化B.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8000m C.火箭经过120s落回地面 D.火箭经过40s到达最高点答案 B解析题图v-t图像知,火箭前40s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0~120s向上做匀减速直线1运动,所以A、C、D错.上升的最大高度x=×800×120m =48000m,所以B对.23.(x-t图像)(多选)甲、乙两物体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10所示,则( ) 图10A.甲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曲线运动 B.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C.出发时乙在甲前x0处 D.甲、乙两物体有两次相遇答案 CD解析于图像是x-t图像,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A错;甲从原点出发,乙从x0处出发,故B错,C对;题图看出,甲、乙有两个交点,故两物体有两次相遇,D对.4.(v-t图像)一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11所示.质点在t=0时位于x=5m处,开始沿x轴正方向运动.当t=8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 ) 图11A.x=3m C.x=9m 答案 B解析质点前4s内沿x轴正方向运动,其位移可v-t 图像中的“面积”数值表示,则对2+4×22+4×1应位移x1= m=6 m,同理可得4~8 s内的位移(沿x轴负方向运动)x2=-m22B.x=8m D.x=14m。
《步步高》高中物理必修一
《步步高》高中物理必修一篇一:步步高必修一物理第三章第1节第三章相互作用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如图1中的甲、乙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甲表示力能使物体的____________;图乙表示力能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像这样人们把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或产生________的原因,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做力.图12.力的图示就是把一个力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三要素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准确、形象地表示出来,线段的方向表示力的________,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________,用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________.3.由于地球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________,质量为m的物体所受的重力G=______.4.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______于一点,这一点叫物体的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__________上.5.目前,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存在四种相互作用,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B.力可以只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C.力是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D.力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7.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B.只有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C.重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8.下列关于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B.只有在物体的重心处才受到重力的作用C.质量分布均匀、形状对称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对称中心D.球体的重心总在球心【概念规律练】知识点一力的概念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拳击手一拳击出,没有击中对方,这时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B.力离不开受力物体,但可以没有施力物体.例如:向上抛出的小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向上的力,但找不到施力物体C.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会有力的作用D.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任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打乙一拳,乙感到痛,而甲未感到痛,说明甲对乙施加了力,而乙未对甲施加力B.“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C.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不需要与铁钉接触,说明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存在D.网球运动员用力击球,网球受力飞出后,网球受力的施力物体不再是人知识点二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图2如图2所示,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是10 N,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和示意图.4.一个重20 N的物体沿着斜面下滑,如下图所示,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不正确的是()知识点三重力和重心5.关于重力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力大小总是恒定的B.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C.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所受的重力D.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所受重力越来越大B.在空中飞行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C.一抛出的石块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方向始终在改变D.将一石块竖直向上抛出,在先上升后下降的整个过程中,石块所受重力的大小与方向都不变7.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用线竖直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一定通过重心C.一砖块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重心在砖内的位置不变D.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的动作时,其重心在体内位置不变知识点四四种基本相互作用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然界所有的相互作用力都可归纳为四种基本相互作用B.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中,万有引力是最强的C.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完全独立的,不可能再统一了D.万有引力和电磁力是长程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是短程力【方法技巧练】重心位置的确定方法9.图3如图3所示,一个被吊着的均匀球壳,其内部注满了水,在球的底部有一带阀门的细出水口.在打开阀门让水慢慢流出的过程中,球壳与其中的水的共同重心将会( )A.一直下降B.一直不变C.先下降后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个力都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找不到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B.网球运动员用力击球,网球受力后飞出,网球的施力物体是人C.两个力都是5 N,那么这两个力一定相同D.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的作用B.在奥运摔跤赛场上,甲用力把乙摔倒,说明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D.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3.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物体必定受到力的作用B.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物体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C.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力作用在物体上,必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4.下列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物体竖直上升,是因为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升力作用B.放在斜面上的物体会沿斜面下滑,是因为受到一个下滑力作用C.放在水中的木块会上浮,是因为受到了浮力的作用D.运动员跳远,腾空后能前进几米,是因为受到了空气的推力5.关于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B.物体发生形变时,其重心位置一定不变C.物体升高时,其重心在空中的位置一定不变D.采用背越式跳高的运动员在越过横杆时,其重心位置可能在横杆之下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手压弹簧,手先给弹簧一个作用,弹簧压缩后再反过来给手一个作用B.运动员将垒球抛出后,垒球的运动状态仍在变化,垒球仍为受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不是运动员C.被运动员踢出的在水平草地上运动的足球受到沿运动方向的踢力的作用D.带正电的甲球吸引带负电的乙球,那么乙球也吸引甲球,但是磁铁吸引铁块,而铁块不会吸引磁铁7.如图4所示,“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技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飞奔的骏马之所以能用一只蹄稳稳地踏在飞燕上,是因为()图4A.马跑得快的缘故B.马蹄大的缘故C.马的重心在飞燕上的Q点,用与竖直方向成60°角斜向上的20 N的力把木块抵在墙壁上,试作出甲、乙两图中所给力的图示,并作出图丙中电灯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图59.物体竖直悬挂在弹簧秤下静止时,秤示数为29.4 N,则用天平测此物体质量时,示数为多少?当用弹簧秤拉着物体向上匀速运动时对物体所受的拉力而言,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此时秤的示数是多少?(g取9.8 N/kg) 10.一个质量为60 kg的人,在地球上的重量为588 N,在月球上的重量为98 N.该人做摸高运动时,在地球上的触摸高度为0.5 m,那么在月球上的触摸高度为多少?第三章相互作用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课前预习练1.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形状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形变2.大小方向作用点方向大小作用点3.吸引竖直向下mg4.集中几何中心5.万有引力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6.B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故一个力既有施力物体又有受力物体,B错误,其余都是正确的.]7.D8.AC [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把物体所受的重力看做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物体的重心,并不是只有物体的重心处才受到重力的作用,A对,B错.质量分布均匀、形状对称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对称中心,球体的质量分布不一定是均匀的,故球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球心,C对,D错.]课堂探究练1.D [拳击手一拳击出,没有击中对方,表明拳击手对对方没有施力,没有力当然谈不上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A错;力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受到的力必然是施力物体施加的,必须有施力物体,B错;力既可以是接触力,也可以是非接触力,例如,重力就可以存在于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C错;所以D正确.]2.D [甲对乙施力的同时,乙对甲也施力,只不过甲的“拳头”比乙“被打的部位”——如肚子、脸部等更能承受击打罢了,所以乙感到痛而甲未感到痛,A错;“风吹草动”的施力物体是空气,B错;力不可以离开物体,磁铁对铁钉的作用是通过磁铁产生的磁场发生的,磁场离不开磁铁,故C错;网球飞出后受重力和阻力作用,施力物体是地球和空气,故D正确.] 点评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若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某种力的作用,则乙物体必同时对甲物体施加相同性质的力的作用.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也必然是施力物体,这说明力是成对出现的.②力的产生和存在离不开物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施加这种作用.前者是受力物体(研究对象),后者是施力物体,只要有力产生,就一定同时存在着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分析力时,要弄清该力是谁对谁的作用.若找不到施力物体,则该力不存在.3.见解析解析画力的图示,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选定标度:此题选2 mm长的线段表示2 N的力.(2)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长短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成正比,线段上加刻度,如上图甲所示,也可以如上图乙所示,从O 点(用O点代替B物体)竖直向下画一段五倍于标度的线段;(3)在线段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画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或从B的中心处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并加上箭头,表示方向,然后标明FN=10 N即可,如上图丙所示.点评作力的图示的具体步骤:(1)选定标度,即用某一长度的线段来表示一定大小的力,选标度应根据力的大小合理选取,一般情况下线段分2~5段,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2)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按比例确定线段的长度,并在线段上加上刻度.(3)在线段上沿力的方向加上箭头.篇二: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精讲[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2019版步步高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教师用书: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学生实验 Word版含答案
学生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 1.了解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并学会使用.2.学会用打出的纸带求平均速度.3.掌握测瞬时速度的方法,会用打出的纸带求瞬时速度.4.能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并能根据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一、了解打点计时器1.打点计时器是记录做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和时间的仪器.2.电火花打点计时器:(1)工作电压:220V交流电源;(2)原理:当接通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到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的纸带上就打出一行点迹.3.电磁打点计时器:如图1所示,为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图.(1)工作电压:6V以下的交流电源;(2)原理:接通交流电源后,在线圈和永久磁铁的作用下,振片便振动起来,带动其上的振针上下振动,于是在纸带上留下一行点迹.图14.打点周期打点计时器一般接我国市用交流电,交流电频率为50Hz,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次点.二、实验步骤1.如图2所示,将木板固定在铁架台上,把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安装在倾斜的木板上,把小车与纸带装好,接好220V交流电源.图22.接通电源,将小车从斜面上由静止开始释放,纸带上就会打出一系列点迹. 3.关闭电源,取下纸带,每5个点(即以0.1s 为周期)标注一个计数点,如图3所示.图3三、分析与处理实验数据 1.测平均速度用刻度尺测出n 个点之间的距离Δx ,n 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Δt =(n -1)×0.02s ,根据平均速度v =ΔxΔt 算出小车在OB 、AC 、BD 、CE 、DF 段的平均速度,填入表中.2.测瞬时速度取包含某一位置在内的一小段位移Δx ,根据v =ΔxΔt 测出这一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该位置的瞬时速度.一般地,取以这个点为中间时刻的一段位移计算. 如图3中v D =x CD +x DE2T ,T 为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四、注意事项1.打点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填“靠近”或“远离”)打点计时器的位置.2.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拉动纸带(填“接通电源”或“拉动纸带”).3.打点计时器不能连续工作太长时间,打点之后应立即关闭电源.4.对纸带进行测量时,不要分段测量各段的位移,正确的做法是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测量出各个计数点到起始点O 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一、打点计时器的应用原理及操作例1 用打点计时器可测纸带运动的时间和位移.下面是没有按操作顺序写的不完整的实验步骤,按照你对实验的理解,在各步骤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然后按实际操作的合理顺序,将各步骤的字母代号按顺序写在空白处.A .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接线柱上分别接上导线,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在频率为50Hz 的低压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两个接线柱上.B .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______,并压在________下面.C .用刻度尺测量从计时开始点到最后一个点间的距离Δx .D .切断电源,取下纸带,如果共有n 个清晰的点,则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Δt =________.E .先打开电源开关,再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F .利用公式v =ΔxΔt 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答案 交流 限位孔 复写纸 (n -1)×0.02s BAEDCF解析 A 中电磁打点计时器应使用低压交流电源;B 中应将纸带穿过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并放于复写纸的下面;D 中纸带上记录的时间Δt =(n -1)×0.02s .合理的实验步骤为BAEDCF. 二、速度的计算例2 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的情况如图4所示,纸带在A 、C 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在A 、D 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B 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图4答案 0.35 0.42 0.35解析 由题意知,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 A 、C 间的距离为14mm =0.014m. A 、C 间对应的时间为0.02×2s =0.04s. A 、D 间的距离为25mm =0.025m. A 、D 间对应的时间为0.02×3s =0.06s 由公式v =Δx Δt 得:v AC =0.0142×0.02m/s =0.35 m/s ,v AD =0.0253×0.02m/s ≈0.42 m/s.B 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A 、C 间的平均速度.例3 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 、B 、C 、D 、E 、F 、G 共7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5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 .(本题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图5(1) 在实验中,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________再________(填“释放纸带”或“接通电源”).(2) 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________个点没有标出.(3) 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每隔0.1s 测一次速度,计算出打下B 、C 、D 三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下表.(4)将B 、C 、D 、E 、F 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图6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图6答案 (1)接通电源 释放纸带 (2)4 (3)0.4000.479 0.560 (4)见解析图 解析 (1) 在实验中,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2) 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n =Δt ΔT -1=0.1s 0.02s-1=4个点没有标出. (3)v B =(3.62+4.38)×10-22×0.1m/s =0.400 m/s ;v C =(5.20+4.38)×10-22×0.1m/s =0.479 m/s ;v D =(5.20+5.99)×10-22×0.1m/s ≈0.560 m/s.(4)图线如图所示:1.(多选)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除重物(小车)、纸带外,还需选用的仪器是() A.秒表B.刻度尺C.速度计D.交流电源答案BD解析由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的间隔数可知任意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故不需要秒表,选项A错误;再利用刻度尺测出两点间的距离就可进一步求出平均速度,故不需要速度计而要使用刻度尺,选项B正确,C错误;打点计时器要使用交流电源工作,选项D正确.2.(多选)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若打点周期为0.02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先接通电源,后拉动纸带B.先拉动纸带,后接通电源C.电火花计时器使用6V以下的交流电源D.连续n个计时点间的时间间隔为(n-1)×0.02s答案AD解析使用打点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拉动纸带,A 正确,B错误;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220V交流电,C错误;每相邻的两个计时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连续n个计时点间有n-1个时间间隔,故时间为(n-1)×0.02 s,D正确.3.你左手拿一块表,右手拿一支笔,当你的合作伙伴沿直线拉动一条纸带,使纸带在你的笔下向前移动时,每隔1s用笔在纸带上点下一个点,这就做成了一台“打点计时器”.如果在纸带上点下了10个点,则在打下这些点的过程中,纸带的运动时间是()A.1s B.9s C.10s D.11s答案 B解析每隔1 s用笔在纸带上点下一个点,如果在纸带上点下了10个点,也就有9个时间间隔,所以纸带的运动时间是9 s.故选B.4.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频率是50Hz,则打点周期是_____,实验得到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上A、B两点与B、C两点之间各有三个点,如图7所示,则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是____.若测得x1=15cm,x2=19cm,则B点的瞬时速度是_____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图7答案0.02s0.08s 2.135.如图8所示是一条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0、1、2、3、4、5、6是七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计数点到0的距离如图所示.图8(1)求出2、4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并填入表格.(2)在图9坐标纸中画出质点的速度—时间图像.图9答案(1)0.400.69(2)见解析图解析(1)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T=0.1sv2=x132T=(9.0-1.0)×10-22×0.1m/s=0.40 m/sv4=x352T=(22.8-9.0)×10-22×0.1m/s=0.69 m/s(2)根据表格中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然后连线得到图像如图所示.6.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能更精确地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如图10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1。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时作业4: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培优提升练(步步高)
培优提升练一、选择题1.(2019·惠来县第一中学高一期中)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位移只能描述直线运动,路程只能描述曲线运动 B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C .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静止,则物体运动的位移一定为零D .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答案』 C『解析』 位移和路程都能描述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选项A 错误;在单向的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否则位移的大小与路程不相等,选项B 错误;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静止,则物体运动的位移一定为零,选项C 正确;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例如物体沿圆运动一周,选项D 错误.2.在世界女排大奖赛中国香港站的比赛中,某运动员跳起将速度为20 m /s 水平飞来的排球迎面击出,排球以30 m/s 的速率水平返回,假设排球被击打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200 m/s 2,则运动员对排球的击打时间为( ) A .0.05 s B .0.25 s C .0.1 sD .0.15 s『答案』 B『解析』 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v 1=20 m/s ,v 2=-30 m/s.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有a =Δv Δt =v 2-v 1Δt得:Δt =v 2-v 1a =-30-20-200s =0.25 s.3.一质点沿直线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位移x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 =3+2t 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 =6t 2(m/s),则该质点在t =2 s 时的瞬时速度和t =0到t =2 s 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 A .8 m /s 、24 m/s B .24 m /s 、8 m/s C .12 m /s 、24 m/sD .24 m /s 、12 m/s『答案』 B『解析』 根据v =6t 2(m/s),当t =2 s 时,v =24 m/s ;根据x =3+2t 3(m),t =0时,x 1=3 m ,t =2 s 时,x 2=19 m,0~2 s 内的位移为Δx =x 2-x 1=19 m -3 m =16 m ,则平均速度为v =ΔxΔt =162m /s =8 m/s.选项B 正确. 4.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 .在0~t 1时间内,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且方向相反B .在0~t 1时间内,甲、乙加速度方向相同C .在0~t 2时间内,甲、乙运动方向相同D .在t 1~t 2时间内,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且方向相同『答案』 B『解析』 由v -t 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知,0~t 2时间内,甲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两者的加速度方向相同,A 、D 错误,B 正确;0~t 2时间内,甲一直向正方向运动,0~t 1时间内,乙向负方向运动,t 1~t 2时间内,乙向正方向运动,C 错误. 5.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2所示,该质点( )图2A .在第1 s 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B .在第2 s 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C .在前2 s 内发生的位移为零D .第3 s 末和第5 s 末的位置相同『答案』 D『解析』 0~2 s 内质点速度为正,故第1 s 末速度方向不变,故A 项错误;速度—时间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第2 s 末题图图像斜率不变,因此加速度方向不变,故B 项错误;前2 s 内质点一直向正方向运动,故位移不为零,故C 项错误;由题图图像可看出前3 s和前5 s的位移相同,故第3 s末和第5 s末的位置相同,故D项正确.6.(多选)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C.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D.在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答案』CD『解析』x-t图像斜率表示速度,则可知t1时刻乙车速度大于甲车速度,A错误;由两图线的纵截距知,出发时甲在乙前面,t1时刻图线相交表示两车相遇,可得0到t1时间内乙车比甲车多走了一段距离,B错误;t1和t2时刻两图线相交,表明两车均在同一位置,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C正确;在t1到t2时间内,两图线有斜率相等的一个时刻,即该时刻两车速度相等,D正确.7.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4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图4A.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B.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C.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D.0.8小时内,甲、乙骑行的路程相等『答案』 B『解析』由题图知,0.2~0.5小时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均为零,故A错误;x-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0.2~0.5小时内,甲的斜率比乙的大,则甲的速度比乙的大,故B正确;物体的位移等于x的变化量,则知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故C错误;0~0.6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所以0.8小时内,甲的路程比乙的大,故D错误.8.(多选)如图5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可知,该物体()图5A.第1 s内和第3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第3 s内和第4 s内的加速度相同C.第1 s内和第4 s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D.第3 s末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都发生改变『答案』BC『解析』第1 s内和第3 s内的速度均为正值,物体运动方向相同,选项A错误;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题图中第3 s内和第4 s内斜率相同,所以加速度相同,选项B正确;第1 s内、第4 s内加速度大小均为1 m/s2,选项C正确;第3 s末速度方向发生改变,但加速度方向不变,选项D错误.9.(多选)如图6,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移—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图6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大D.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答案』BC『解析』t1时刻之前b车位于a车之后,故t1时刻是b车追上a车,故A项错误;t2时刻之后,a车位移变大,b车位移变小,两车运动方向相反,故B项正确;t1到t2这段时间内,b的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先减小后增大,所以b车速率先减小(到0)后反向增大,故C项正确;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比a大后减小到0再反向增大,两线斜率相等的时候,速率相等,故D项错误.10.一个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从A点经B点运动到C点,如图7所示.已知BC=2AB,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前、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3 m/s、0.6 m/s,从B点到C点的过程中,前、后半时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2 m/s、6 m/s,则从A点运动到C点的平均速度为()图7A.1 m/s B.2 m/sC.3 m/s D.5.9 m/s『答案』 B『解析』设AB=2x,BC=4x,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的前、后半程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物体从B点运动到C点使用的时间是2t3,则有:t1=x3 m/s ,t2=x0.6 m/s,2 m/s·t3+6 m/s·t3=4x,从A点运动到C点的平均速度为v=2x+4xt1+t2+2t3,联立方程,解得v=2 m/s,故B正确.11.(2019·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 -t图像如图8所示,下列v-t图像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图8『答案』 D『解析』 0~T 2时间内加速度为正,T ~2T 时间内加速度为负,A 、B 错误;0~T2及T ~2T 时间内加速度大小相等,C 错误,D 正确.12.(多选)(2019·绍兴一中期中)有人提出“加速度的变化率”的概念,基于你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9A .“加速度的变化率”的单位应是m/s 3B .加速度的变化率为零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C .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9所示的a -t 图像表示的是物体的速度在减小D .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所示的a -t 图像表示的是物体的速度在增大『答案』 AD『解析』 根据加速度a =Δv Δt 可以知道,加速度的变化率Δa Δt 的单位为m/s 2s =m/s 3,选项A 正确;加速度的变化率为零,说明物体的加速度不变,但不一定为零,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选项B 错误;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即使加速度减小,物体的速度仍然增大,选项C 错误,D 正确.13.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和速度的设备,某防空雷达发现一架飞机正在以水平速度朝雷达正上方匀速飞来,某时刻在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发射和接收的波形如图10甲所示,经过t =173 s 后雷达向正上方发射和接收到的波形如图乙所示,已知雷达屏上相邻刻度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1×10-4 s ,电磁波的速度为c =3×108 m/s ,则该飞机的飞行速度大小约为( )图10A .12 000 m /sB .900 m/sC .500 m /sD .300 m/s『答案』 D『解析』 题图甲、乙表示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信号,可分析画出飞机飞行的简图,如图所示,由题图甲可知电磁波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间隔t 1=4×10-4 s ,图中x 1=ct 12,同理,t 2=2×10-4 s ,图中x 2=ct 22;飞机匀速飞行的速度大小为v =Δx t=x 21-x 22t≈300 m/s ,选项D 正确.二、非选择题14.如图11,爆炸性的加速度往往是跑车的卖点.某品牌跑车由静止加速至100 km/h ,只需4.2 s(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11(1)求该品牌跑车的平均加速度大小;(2)假设普通私家车的平均加速度为3 m /s 2,求它由静止加速至100 km/h 需要的时间.『答案』 (1)6.61 m/s 2 (2)9.26 s『解析』 (1)v =100 km/h =1003.6 m /s ≈27.78 m/s ,平均加速度a =v -v 0t =27.78-04.2 m /s 2≈6.61m/s 2;(2)所需时间t ′=v -v 0a ′=27.78-03 s =9.26 s.15.在钢铁厂的轧钢车间里有一台如图12所示的钢板冷轧机,较厚的钢板匀速地经过轧辊被轧成薄钢板后,又整齐地被卷成钢板卷.经过时间T 钢板卷的半径由r 增至为2r .试求此后半径由2r 再增至3r 需要多少时间.图12『答案』 53T『解析』 设薄钢板厚度为d ,速度为v当钢板卷的半径从r增至为2r时ΔS1=π(2r)2-πr2=v dT当钢板卷的半径从2r增至为3r时ΔS2=π(3r)2-π(2r)2=v dt联立两式解得t=53T.。
2019版步步高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第一章 第一章 7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称为自由落体加速度或 重力加速度 .
2.大小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在地球上纬度和海拔不同的区域 略有差别 .计算中通
常取g= 9.8 m/s2,在粗略计算中还可以取g=10 m/s2.
3.方向
重力加速度的方向 竖直向下 .
[即学即用]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在空气中自由释放的物体都做自由落体运动.(× )
3.间接验证 让小球从阻力很小的斜面上滚下,由静止开始到每个相等的时间间隔 末物体运动的距离之比为1∶4∶9∶16…,证明了 h∝t2,也证明了v∝t . 4.合理外推 伽利略设想将斜面倾角外推到 90°时,小球的运动就成为自由下落, 伽利略认为小球仍会做 匀变速直线运动 .
三、自由落体加速度 1.概念
图1
解析 答案
重点探究
一、自由落体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实质上是初速度 v0=0,加速度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 (2)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模型. 只有当空气阻力比重力小得多,可以忽略时,物体的下落才可以当成自 由落体运动来处理. (3)运动图像:自由落体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过原 点的倾斜直线,斜率k=g,如图2所示. 图2
答案
2.在研究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
率为50 Hz,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把一个点记作 O,另选
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点,每两个测量点之间有4个实际打
出的点 ( 未标出 ) ,如图 1 所示,图中所标数据是各测量点到 O 点的距离 匀变速直线 运动,加速度为________. 9.8 m/s2 (单位:mm),那么物体做____________
2019版步步高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教师用书: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 Word版含答案
1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质点,知道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2.能说出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3.知道参考系,知道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具有相对性.4.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会在坐标轴上表示时间和时刻.一、质点1.定义:在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被研究物体的形状、大小在所讨论的问题中可以忽略,就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这个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2.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3.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上不存在(填“存在”或“不存在”).二、参考系1.参考系: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做参考的其他物体称为参考系.2.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填“任意”或“唯一”)的.3.参考系对观察结果的影响: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观察结果可以不同(填“可以不同”或“一定相同”).4.一般都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三、空间时间时刻1.时刻:指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时刻用点表示.2.时间:指某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时间用一段距离表示,即Δt=t2-t1.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做质点,体积较大的物体不能看做质点.(×)(2)乒乓球很小,可以看成质点;但地球比较大,一定不能看成质点.(×)(3)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实际上也是存在的.(×)(4)参考系可任意选取,对同一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一定相同.(×)(5)李明用15s跑完100m,15s指时间.(√)(6)上午第一节课8点10分上课,8点10分是时刻.(√)2.如图1是某次日全食时的美妙景象,在观测日全食时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月球看成质点;月球绕地球转动,这是以________(填“太阳”“地球”或“月球”)为参考系来描述的.图1答案不能地球一、质点1.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田径女子20公里竞走决赛中,中国名将刘虹以1小时28分35秒的成绩夺得冠军.教练在研究刘虹的摆臂和步幅对速度的影响时,能否把她看成一个“点”?若研究刘虹全程的速度变化时,能否把她看成一个“点”?答案不能能2.小伟在研究火车由北京开往广州所用时间时,能否把火车看成一个“点”?如果研究火车通过一架铁路桥的时间,能否把火车看成一个“点”?答案能不能1.质点的特点(1)质点具有质量,与几何中的“点”有本质的区别.(2)质点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对实际物体的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2.可将物体看成质点的几种情况例1观察图2所示四幅图,对图中各运动物体的描述正确的是()图2A.图①中研究投出的篮球运动路径时不能将篮球看成质点B.图②中观众欣赏体操表演时不能将运动员看成质点C.图③中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不能将地球看成质点D.图④中研究子弹头射穿苹果的时间时可将子弹看成质点答案 B解析在研究篮球的运动路径和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篮球和地球的大小是次要因素,可以将其看成质点,观众在欣赏体操表演和研究子弹射穿苹果的时间时,运动员和子弹的大小、形状不能被忽略,不能看成质点,综上所述应选择B.并不是大的物体一定不可以看成质点,而小的物体一定可以看成质点.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而定.二、参考系请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图3),回答问题:图3有人说我,快如闪电,疾如风!有人说我,纹丝不动,坐如钟!“我”是静是动?答案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参考系.选取的参考系不同,对同一个物体运动的描述也往往不同.1.选取参考系的意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必须选定参考系,之后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研究物体的运动.对于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结果往往不同.2.参考系的选取原则(1)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2)一般地,根据研究对象所在的系统来选取,当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例2观察图4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4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答案 D解析题图中房子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由烟囱冒出的烟向左飘,可知此时风向向左(相对于地面而言).甲车上的小旗向左飘,则有三种可能的情况:一是甲车不动,风把小旗向左吹;二是甲车向右运动,风相对甲车向左,风把小旗向左吹;三是甲车向左运动但速度小于风速,因此风仍能把小旗向左吹.对于乙车,则只有乙车向左运动并且速度大于风速时,才能使小旗向右飘.故只有选项D正确.针对训练(多选)下列关于运动的描述中,叙述正确的是()A.诗句“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中“云与我俱东”是以船为参考系的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以山石为参考系的C.“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太阳为参考系的D.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是以旗杆为参考系的答案BD解析选项A中的研究对象是“云与我”,是以两岸为参考系的,该选项错误;选项B中的研究对象是“泉水”,是以山石为参考系的,该选项正确;选项C中的研究对象是“太阳”,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该选项错误;选项D 中的研究对象是“国旗”,是以地面或旗杆为参考系的,该选项正确.三、时刻和时间间隔如图5所示,在时间轴上标出“第3s 初”,“第3s 末”,“第3s 内”,“前3s 内”.然后指出哪些表示时刻,哪些表示时间.图5答案“第3s 初”,“第3s 末”表示时刻 “第3s 内”,“前3s 内”表示时间时刻与时间间隔的比较例3 (多选)如图6所示的时间轴中,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6A .t 2表示时刻,称为第2s 末或第3s 初B .t 2~t 3表示时间,称为第3s 内C.t0~t2表示时间,称为前2s或第2s内D.t n-1~t n表示时间,称为第(n-1) s内答案AB解析t2表示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所以表示时刻,称为第2s末或第3s初,A正确;t2~t3表示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所以为时间,称为第3s内,B正确;t0~t2表示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所以为时间,称为前2s,t1~t2称为第2s内,C错误;t n-1~t n表示时间,称为第n s 内,D错误.1.(质点概念的理解)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B.体积很小的物体可以看成质点,而体积较大的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C.只要物体运动不是很快,就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D.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时,可以将物体看成质点答案 D解析质点是理想化模型,实际上不存在,但在研究问题时可以把体积很大的物体看成一个点,这有利于问题的研究,故A错误;体积很小的物体不一定都可以看做质点,故B错误;一物体能否看成质点主要是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与物体的运动快慢没有关系,所以C错误,D正确.2.(质点实例的判断)如图7所示,研究下列现象,涉及到的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是()图7A.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时间B.研究撬棒用力大小与支点位置关系C.研究旋转的乒乓球旋转方向D.研究旋转的电扇扇叶所受阻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答案 A3.(参考系的选取与物体运动的判断)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8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考系,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2019版步步高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6课时1
6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课时1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及应用[学习目标] 1.理解位移公式的意义和导出过程.2.能运用位移公式解决有关问题.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1.位移公式:x =v t .2.位移在v -t 图像中的表示: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在数值上等于v -t 图线与对应的时间轴所包围的矩形的面积.如图1所示阴影图形的面积就等于物体在t 1时间内的位移.图1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1.位移在v -t 图像中的表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对应着v -t 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的梯形面积.如图2所示,阴影图形面积等于物体在t 1时间内的位移.图22.公式:x =v 0t +12at 2.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仅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 (2)初速度越大,时间越长,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一定越大.(×)(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初速度、加速度、时间三个因素有关.(√)2.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是x =(4t +4t 2) m ,则质点的初速度是v 0=______m /s ,加速度a =______ m/s 2,2s 内的位移为________m.答案 4 8 24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式如图3所示,为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已知初速度为v 0,在t 时刻的速度为v t ,加速度为a .(1)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分成几个小段,如图3所示.每段位移≈每段起始时刻速度×每段的时间=对应矩形的面积.故整个过程的位移≈各个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图3(2)把运动过程划分为更多的小段,如图4所示,各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可以更精确地表示物体在整个过程的位移.图4(3)把整个运动过程分得非常细,很多小矩形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梯形OABC ,如图5所示,梯形面积就代表物体在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如图所示,v -t 图线下面梯形的面积S =12(OC +AB )·OA图5把面积及各条线段换成其所代表的物理量,上式变成x =12(v 0+v t )t ①又因为v t =v 0+at ②由①②式可得x =v 0t +12at 2.1.公式的适用条件: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公式的矢量性:x =v 0t +12at 2为矢量公式,其中x 、v 0、a 都是矢量,应用时必须选取统一的正方向.一般选v 0的方向为正方向.(1)a :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 与v 0同向,a 取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中,a 与v 0反向,a 取负值.(2)若位移的计算结果为正值,说明位移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若位移的计算结果为负值,说明位移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3.两种特殊形式(1)当v 0=0时,x =12at 2,即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x 与t 2成正比. (2)当a =0时,x =v 0t ,即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例1 一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2m/s 2,求:(1)第5s 末物体的速度多大?(2)前4s 的位移多大?(3)第4s 内的位移多大?答案 (1)10m/s (2)16m (3)7m解析 (1)由v 1=v 0+at 1得第5s 末物体的速度v 1=0+2×5m /s =10 m/s.(2)由x 1=v 0t +12at 2 得前4s 的位移x 1=0+12×2×42m =16m. (3)物体第3s 末的速度v 2=v 0+at 2=0+2×3m /s =6 m/s则第4s 内的位移x 2=v 2t 3+12at 32=6×1m +12×2×12m =7m. 针对训练1 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s 内的位移为12m ,第5s 内的位移为20m ,则该质点运动过程中( )A .初速度大小为零B .加速度大小为4m/s 2C .5s 内的位移为50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分类.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特点.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会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匀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加速度恒定的运动.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速度公式:v t =v 0+at ,其中v 0为初始时刻的速度,v t 为t 时刻的速度.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
公式v t =v 0+at 表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v t 是时间t 的一次函数,对应的v -t 图像是一条斜线,其斜率Δv Δt
表示了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1)匀加速直线运动: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Δv >0,a =Δv Δt >0,a 与v 0同向,如图1甲所示.
图1
(2)匀减速直线运动: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Δv <0,a =Δv Δt <0,a 与v 0反向,如图乙所示.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不变.(√)
(2)速度逐渐增加的直线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3)公式v t =v 0+at 适用于任何做直线运动的物体.(×)
(4)公式v t =v 0+at 既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也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
(5)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的斜率逐渐增大.(×)
2.一质点做直线运动,速度v t =5+0.3t (m/s),则质点的初速度为________,加速度为________,3s 末的速度为________.
答案 5m/s 0.3 m/s 2 5.9m/s
一、速度与时间关系式的理解及应用
设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开始时刻(t =0)的速度为v 0(叫做初速度),加速度为a ,请根据加速度定义式求t 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
答案 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 =Δv Δt =v t -v 0t
,整理得:v t =v 0+at .
速度与时间关系的理解
1.公式v t =v 0+at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公式的矢量性:公式v t =v 0+at 中的v 0、v t 、a 均为矢量,应用公式解题时,首先应选取正方向.
一般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若为匀加速直线运动,a >0;若为匀减速直线运动,a <0.若v t >0,说明v t 与v 0方向相同,若v t <0,说明v t 与v 0方向相反.
3.两种特殊情况:
(1)当v 0=0时,v t =at .
即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与其运动时间成正比.
(2)当a =0时,v t =v 0.
即加速度为零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例1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5s 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2s 的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求:
(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大小;
(2)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解题关键是画出如下的示意图:
设图中A →B 为匀加速直线运动,B →C 为匀速直线运动,C →D 为匀减速直线运动,BC 段的速度为AB 段的末速度,也为CD 段的初速度.
(1)由速度、时间的关系式得v B =a 1t 1=2×5m/s =10 m/s
即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为10m/s.
(2)由v t =v 0+a 2t 2得a 2=v t -v 0t 2=v D -v C t 2=0-102
m/s 2=-5 m/s 2. 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v C 方向相反.
1.v t =v 0+at 的适用条件: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v t =v 0+at 的用途:初速度v 0、加速度a 、时间t 、末速度v t 之间的关系,已知其中三个物理量,可求剩余的一个物理量.
针对训练 火车沿平直铁轨匀加速前进,通过某一路标时的速度为10.8km/h,1 min 后变成了54 km/h ,又需经多长时间,火车的速度才能达到64.8km/h?
答案 15s
解析 三个不同时刻的速度分别为:
v 1=10.8km/h =3 m/s 、v 2=54km/h =15 m/s 、
v 3=64.8km/h =18 m/s
时间t 1=1min =60s
所以加速度a =v 2-v 1t 1=15-360
m/s 2=0.2 m/s 2 则时间t 2=v 3-v 2a =18-150.2
s =15s. 二、v -t 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1.v -t 图像的理解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2所示.
图2
①直线a 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直线b 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②如果某时间段内v -t 图像一段在t 轴上方,另一段在t 轴下方,但仍是直线,只是说明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但加速度是恒定的,全过程可以看成统一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中的c 所示.
(2)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可能是一条曲线,如图3所示.
图3
甲图中,在相等的时间Δt内Δv2>Δv1,加速度增大;乙图中,在相等的时间Δt内Δv2<Δv1,加速度减小.即v-t图像为曲线时,物体的加速度是变化的,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斜率等于该时刻物体的加速度.
2.v-t图像的应用
(1)图线上某点的纵坐标表示瞬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正、负号表示方向).
(2)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正、负号表示方向).
(3)图线的拐点表示运动性质改变的时刻.
(4)图线与横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下一节).
例2(多选)一物体做直线运动,下图表示该物体做匀变速运动的是()
答案AC
解析v-t图像斜率保持不变,说明加速度恒定不变,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A项对;x-t图像斜率保持不变,说明速度恒定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项错;a-t图像纵坐标保持不变,说明物体的加速度不变,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C项对;D图像中斜率不断变化,所以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故D项错.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加速度不变;v-t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图A中虽然t0前后速度方向有变化,但由于图像斜率不变,加速度不变,全过程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3(多选)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两物体运动的v-t图像如图4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4
A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两物体两次速度相同的时刻分别在1s 末和4s 末
C .乙在前2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s 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D .2s 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 BC
解析 由题图知,甲以2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在0~2 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1=2 m/s 2,2~6s 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2=-1m/s 2,A 错误,C 正确;t =1s 和t =4s 时二者速度相同,B 正确;0~6s 内甲、乙的速度方向都沿正方向,D 错误.
三、速度公式在刹车问题中的应用
例4 一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2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前面有情况需紧急刹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是8 m/s 2,刹车后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求刹车3s 后汽车的速度. 答案 0
解析 设汽车从开始刹车到速度为零所用的时间为t ,取汽车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
由v t =v 0+at ,得t =v t -v 0a =0-20-8
s =2.5s ,汽车在2.5s 末速度减为零而停下,之后汽车不再运动,所以3s 后汽车的速度为零.
1.刹车问题:车辆刹车时可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速度变为零,所以刹车时车辆只在“刹车时间”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刹车时间取决于初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2.注意问题
(1)明确车辆的刹车时间(车辆末速度变为零时所用的时间).通常可由t =v t -v 0a
计算得出,并比较研究的时长与刹车时间的大小关系.
(2)若研究的时长小于刹车时间,则汽车在要研究的时间段内的实际运动时间等于所研究的时长;反之,实际运动时间等于刹车时间.
3.常见错误:误认为汽车在给定的时间内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简单套用速度公式v t=v0+at,得出的速度出现负值.
1.(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多选)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
答案AD
解析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其图线远离时间轴,故选A、D.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多选)如图5所示是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则有()
图5
A.在前6s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在2~4s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4s末质点的速度大小是4m/s,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D.3~4s内与4~6s内质点的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BC
解析质点在0~6s内速度方向改变,加速度不是恒定不变,故整个6s内质点不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A错误;在2~4s内,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不变,即加速度不变,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正确;根据图像可知4s末质点的速度是-4m/s,即大小是4 m/s,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C正确;质点在3~4s内和4~6s速度均为负值,表明在这两段时间内质点的速度方向相同,都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D错误.
3.(对速度公式的理解)某机车原来的速度是36km/h,在一段下坡路上加速度为0.2 m/s2.机车行驶到下坡路末端,速度增加到54km/h,求机车通过这段下坡路所用的时间.
答案25s
解析初速度v0=36km/h=10 m/s,末速度v t=54km/h=15 m/s,加速度a=0.2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