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园林分析

合集下载

拙政园园林简介

拙政园园林简介

拙政园园林简介
拙政园位于苏州西北郊的一个小山村,它是江南园林的代表,始建于元代,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和修缮,现已成为苏州园林中
的精品。

拙政园占地约60亩,主要景点有:远香堂、荷风四面亭、双松馆、拙政园、五峰仙馆、望湖楼等。

拙政园以水为中心,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步随景异,景随
步移。

它的布局以曲为特色,主景区内的建筑多为曲折形的洞壑
深幽之所。

全园以水为中心,主要景点多临河布置。

建筑多临水
而建,池岸以石基、石壁、石阶相连接。

园内山水环绕,植物茂盛,建筑疏密有致、高低错落。

拙政园以池台见称,园内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

在池边漫步
或临水而居,近水楼台的感觉非常美妙。

拙政园还充分利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园中建筑大多用砖石构筑而成。

其中有许多建筑都采用了回廊的
形式,这样使游人既可以在回廊里观景品茗,又可以从回廊中走
出欣赏园内景物。

在园中的景色中有一个建筑最特别:它不是建在一块完整的
石砌台基上,而是建在一个台基上。

—— 1 —1 —。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拙政园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拙政园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拙政园拙政园是中国著名的园林之一,始建于明代,建于苏州市虎丘区,其园林建筑与景观极具特色,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经典之一。

本文将从园林文化、景观设计、园林结构、文化意义等方面对拙政园进行分析。

一、园林文化苏州园林建筑具有浓厚的园林文化氛围,它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

苏州园林利用自然山水,取得天人和谐之美,有“人工为自然,天地合一”的园林理念,将自己打造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拙政园创新了园林文化,既积极吸收华夏文化,又吸收异域文化,形成了“灵心所见”的园林特色。

二、景观设计拙政园的场景设计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征,其时空布局设计合理,空间利用充分有效。

整个园林包括了池塘、山水、假山、建筑、花岗石等元素的结构,以及清静、雅致的格调,构建起一派风雅之气。

拙政园园内的景观很有特色,花岗石路上雕刻着名人手迹,墙上也刻有许多文化名人墨迹,这样将追溯文化和历史的气氛完美地融入其中。

古典式建构、精美细致的雕花门、弧形山墙等,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拙政园还采用了互见互联的手法,形成连续流通的空间,在自然中自然寻址,仿佛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三、园林结构拙政园的景观布局以水为中心,园林结构构建了自然美与文化美的结合。

整个园林以池塘为骨架,把人工山水、花草、石块等构成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园内石牌坊、假山、亭阁、廊榭、楼阁等建筑也各具特色。

所有的建筑物都以重重叠叠的园区进行着自然的分隔,中间留出溪流或池塘等自然景观,形成自然的隔断与联系,方便游人欣赏风景。

拙政园的色彩构成也非常注重设计,园内花坛花事更是极具灵光,令游人呼之欲出。

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古典中国园林追求自然的审美意趣。

四、文化意义拙政园的文化意义不仅在于其提供的观赏价值,更体现在其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及思想。

拙政园融合了古典建筑、艺术和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和民族气质,同时也传递了社会重视诗词书画和文化艺术的价值观。

拙政园景区详细分析

拙政园景区详细分析

在船头,四面开敞明亮,满园
秀色,令人心爽。烈日酷暑,
此地却荷风阵阵,举目凉爽。

香洲船头上悬有文徵明写旳题 额,后人还专门为之题跋。

西
香洲

香洲顶层平面
小飞虹
小飞虹作为架空旳廊桥,既有 分割空间旳作用,又可使两侧空间 相互渗透,从而加强了空间旳层次 感。半通半隔,意境悠远。
自松风亭透过小飞虹看香洲,前者为近景,后者为远景。 自香洲透过小飞虹看松风亭,原来作为近景旳松风亭则变为远景。
园林旳骨髓—山石 园林旳五官—建筑
园林旳血脉—水系 园林旳毛发—花木
私家园林之拙政园
拙政园始建于1523年明朝正 德年间,是中国一座著名旳园 林。拙政园是王献臣弃官回乡 后拓建而成,四百数年来拙政 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 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 一,恢复初名“拙政园”。拙 政园为中国旳四大名园之一, 与北京颐和园,承德旳避暑山 庄,苏州旳留园齐名。作为苏 州园林中旳经典作品,被誉为 “中国园林之母”,也是全国 要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 化遗产。今拙政园辖地面积约 83.5亩,其中开放面积约73亩 。73亩开放面积中,仅38亩为 晚清建筑园林遗产。
透过枇杷园旳门洞看雪香云蔚婷
绣绮亭
荷花池
远香堂
绣绮亭三面开敞,北可 俯看大荷花池之沧浪,西可 远眺远香堂之红裳,南可近 望枇杷园之晚翠。亭柱有 “生平直且勤,处世和而厚” 之劝世联文,亭墙窗额复有 “晓丹晚翠”之匾,两侧还 有“露香红玉树,风绽紫蟠 桃”这么旳应景之对。
绣绮亭平面图 枇杷园
海棠春坞
荷风四面亭
见山楼
此楼三面环水,两侧傍山,底层被称作“藕香榭”, 从西部可经过平坦旳廊桥进入底层,而上楼则要经过爬 山廊或假山石级。重檐卷棚,歇山顶,坡度平缓,粉墙 黛瓦,色彩淡雅,楼上旳明瓦窗,保持了古朴之风。上 层为见山楼,陶渊明有名句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此楼高敞,可将中园美景尽收眼底。见山楼高 而不危,耸而平稳,与周围旳景物构成均衡旳图画。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拙政园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拙政园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拙政园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它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原名“沧浪亭”,后因得主溥仪的点化而得名“拙政园”。

这座园林占地约为5.2万平方米,被誉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的代表之一拙政园以其独特的小型园林设计风格和巧妙的水景演绎而闻名。

园林分为中部、东部和西部三个部分。

中部是最主要的景点,包括了白塔、景德楼、翠鸟楼等建筑。

东部的特色是漫步的长廊和见证历史的展览馆。

西部则以静谧的花园和复古的建筑为主。

拙政园的设计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核心原则之一,即以水为中心。

整个园林布局围绕着人工湖展开,湖水被半抱园的布局环绕。

在湖的中央,有一座小岛,名为柏梁亭,是园林的最高点,也是游人欣赏湖景的最佳地点之一、湖水之外,还有许多小溪、小桥和人工山石,它们与植被和建筑相得益彰,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景观。

除了水景,拙政园的建筑也是园林艺术的亮点之一、园林内建有多座楼阁、亭台和假山。

白塔是拙政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它是园林中最高、最精致的建筑之一,也是游人最喜欢的拍摄点之一、景德楼则是一座仿古建筑,它用红木和瓷砖来装饰,展示了传统的工艺美术。

翠鸟楼是一座古朴而美丽的木结构亭子,提供了俯瞰园林的绝佳视角。

拙政园的设计还融合了文化和艺术的元素。

整个园林中布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卉、草木和石头,它们通过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展示出丰富多样的美。

园林内也设有一些展览馆,展示了苏州古代园林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游人可以通过观看展览和听讲解,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

总的来说,拙政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小型园林设计风格和巧妙的水景演绎而闻名。

园林的核心是以水为中心,水景与建筑和植被相得益彰,形成了和谐的景观。

园林内还有多座精致的建筑和花卉、草木展示。

此外,园林内还设有展览馆,展示了苏州古代园林的历史和文化。

拙政园是一个完美的艺术品,吸引了许多游客来欣赏和学习。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经典代表之一,被誉为“吴中四大名园”之一。

这座占地面积约为5.2万平方米的园林,以其独特的意境构成手法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微缩意境的营造:苏州拙政园以其小巧玲珑、精致细腻的布局而著称。

整个园林被分成数个小区域,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主题和意境。

园林的最南端沐春堂,极富山水意境,湖泊和亭台相映成趣;而东部的寒山寺则营造出古刹深处的宁静祥和之感。

二、曲径通幽的手法:苏州拙政园以曲径通幽的手法来引导游客的视线和步伐,使游客能够逐步体验到不同的景致和意境。

从园林的南门进入,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可以依次欣赏到若干座精美的亭台和花园,如百川争流、琴韵悠扬的拙政亭、檐流瀑布等。

三、心境与自然的融合:苏州拙政园注重营造一种融合自然和心境的意境。

园林的布局和景观设计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核心思想——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园林的中间主体建筑岇山书院,被大片碧绿的池塘和花木环绕,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四、禅意与人文的交融:苏州拙政园在意境构成中融入了禅意和人文情感的元素。

园林中的一些景点和建筑物都有着深厚的禅意和文化内涵,如“琴台”的名字来源于佛教禅宗,而琴台亭上悬挂着“虚空藏菩萨”的匾额。

园内的花卉、石头和湖泊等自然元素也与中国的文人墨客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五、虚实结合的构思:苏州拙政园在意境构成中巧妙地融入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园林中的很多建筑物和景点都使用了虚实结合的设计,让游客的视线在虚实之间游移,增添了意境的变化和趣味性。

园林内有一条弯曲的水道,水面上摇曳着倒影,而周围的亭子和建筑物正好映入水中,形成了异彩纷呈的景观。

通过对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的分析和解读,可以看出其独特之处在于微缩意境的营造、曲径通幽的手法、心境与自然的融合、禅意与人文的交融以及虚实结合的构思等方面。

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动静结合、人文自然共融的意境,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拙政园是中国苏州地区的一座著名古典园林,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拙政园以其独特的造景手法而闻名,下面我将对拙政园的造景手法进行分析。

首先,拙政园注重景观布局的合理性。

整个园林由南北两部分组成,南部是主体花园,北部是次要花园。

主体花园采用了"人、山、水"相结合的布局,其中人是指建筑物、人工岛、廊下等,山是指人工山,水是指人工湖。

这种布局将人建造的景观与自然山水相结合,形成了富有层次感和变化的景观效果。

其次,拙政园运用透视手法营造景深。

拙政园采用了错落布局的花坛、石塔、石桥等元素,通过透视手法营造了景深感。

不同大小、高度的花坛、石塔和石桥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园林中,使得整个园林展示出层次感和景深感,给人以远近有序的视觉效果。

再次,拙政园注重景观的对称和平衡。

拙政园的建筑、花坛、峭岸等景观元素都采用了对称的布局。

例如,园林的主体建筑苕溪渔舟和石舫建筑对称,花坛、石桥的布局也是对称的。

这种对称的布局给人一种稳定、和谐的感觉,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追求平衡与和谐的审美理念。

最后,拙政园注重景观的变化和多样性。

拙政园中有各种各样的景观元素,如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荷塘月色等。

这些景观元素形式多样,布局巧妙。

园林中的每一处都有不同的景色和氛围,通过不同景观元素的变化和组合,使得整个园林的景观变化多样,使人在游览中不断产生新鲜感和惊喜感。

综上所述,拙政园以其独特的造景手法成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其景观布局合理,运用透视手法营造景深,注重景观的对称与平衡以及景观的变化和多样性。

这些手法使得拙政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的注意与赞赏。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拙政园采用的构景手法有:亭台楼阁轩榭、以水构景、花木配置、假山池沼。

1、妙在得景:园林建筑布局不象宫殿、寺庙和一般住房那样呈轴线对称型式,而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环境,建筑位置要取最好的视线和观景点,以得体为原则。

2、重在曲折:园林建筑的空间处理不同于一般封闭方正的布局形式,尽量避免对称,要求有曲折变化。

3、贵在自然:园林之美,贵在自然,自然者存真而已。

4、法在借景:城市园林要素表达出预想的境界,办法就在于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寻觅借景。

5、奇在隔景:园林要借景,也要隔景。

特别是市园。

经常出现一端要“借”,而另一端要“隔”的局面。

拙政园分析

拙政园分析



拙政园的山体景观分析
HI至H5五座山体为
土包石的山体形式,
山上种植了大量植 物,形成了富有野趣
的山林景观。
H6山体为石包土的
形式,山体自身成景
,点植的几株高大乔 木增加了山势,并作
为山上建筑的配景。
拙政园的山体景观分析
H7、 H8为叠石假山
,并在其周围点植高
大乔木;
H9为石包土的小丘,
点缀在庭院之中,塑 造了微地形,并结合
轴线的景观特色依次为:海棠春坞小院(观花)一绣绮轩(观水)——土石假山 (山景)——远香堂( 观水、观山)——倚玉轩(观水)一香洲(观水)——假山(山景)——玉兰堂(观花)
该轴线上的景观以远香堂为中心,东西两侧的观景要素相互呼应,并形成了序列性的景观。此 外,该轴线东起海棠春坞小院,以观海棠为主, 西止玉兰堂,以玉兰花开形成了小院的特色景观; 玉兰堂和海棠春坞同为观花的封闭型院落,并设置在轴线两端,景点从观景特色和空间结构方 面均彼此呼应、相互联系。
拙政园山体分析
一、平面布局分析
拙政园的山体平面布局
HI为雪香云蔚亭所
在的山体,是中园
的主峰,东西长约34 米南北宽约25米,
山体高4.5米,为全
园地势最高点。
拙政园的山体平面布局
待霜亭和绣绮轩所
在的山体为次峰。
H2为待霜亭所在的
山体,东西长约21
米,南北宽约19米, 山体高4.2米,与HI
隔水相依
轴线——中园
拙政园中部园林在布局中由"三纵三 横"六条轴线控制着园林的空间结构。 纵轴线:三条纵向轴线与园林南部 的住宅空间结构联系紧密。住宅建 筑巾,数进院落沿控制在南北向的建 筑轴线之中;园林中三条纵向轴线则 为南部建筑轴线的延伸、错位, 进而 对园林中的景点(点状空间)起到控制 作用。 横轴线:拙政园中部园区水体在园 林骨架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园区北 部和中部分别形成了两条横向的水 轴线,南部由主体建筑远香堂引出了 一条横向轴线。

拙政园调研分析报告

拙政园调研分析报告

拙政园调研分析报告标题:拙政园调研分析报告引言:拙政园作为中国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为了更好地了解其吸引人之处,我们进行了一次拙政园调研。

本报告将通过调研结果,分析拙政园的特点以及对游客的吸引力。

一、调研方法和过程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访谈等方式,共有100名游客参与了调研。

问卷调查主要了解游客对拙政园的印象以及对其吸引力的评价。

实地观察包括对园林布局、景点设置等方面的考察。

访谈则通过与游客沟通,了解他们的游览体验和需求。

二、拙政园的特点1.园林布局精巧:拙政园以苏州园林的精致、雅致而闻名,园林内的建筑、石桥、湖泊等相互交织,形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2.文化内涵丰富:拙政园注重展示苏州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园林艺术、宜居理念等为主题,通过各种文化元素的展示,让游客领略到苏州的历史和文化。

3.历史价值突出:作为苏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拙政园保存了许多古代的建筑和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4.园林氛围浓厚:拙政园的建筑、植物、水景等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园林氛围,让人身心舒畅。

三、对游客的吸引力1.文化体验:通过参观拙政园,游客可以感受到苏州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加深对中国艺术和历史的了解。

2.休闲放松:拙政园的园林氛围和环境非常适合游客放松心情,享受悠闲的时光,远离尘嚣。

3.知识获取:在拙政园,游客可以了解到园林建筑的构造和设计原理,对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4.艺术欣赏:拙政园内的建筑、石雕、绘画等艺术品都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髓,对于喜爱艺术的游客来说,是一场视觉盛宴。

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拙政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拙政园以其精巧的园林布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园林氛围,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光顾。

游客在拙政园中可以获得文化体验、休闲放松、知识获取和艺术欣赏等多重需求的满足。

然而,也要注意保护好拙政园的历史价值和环境,确保它能够长久地向游客展示苏州的独特魅力。

拙政园缺点分析报告

拙政园缺点分析报告

拙政园缺点分析报告一、引言拙政园是中国苏州的一座古典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

它以其精巧的设计和独特的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然而,就像任何事物一样,拙政园也存在一些缺点。

本报告将对拙政园的一些缺点进行分析,以期为后续改进和提升工作提供参考。

二、拙政园存在的缺点1. 过于拥挤拙政园每天吸引大量游客,尤其在节假日和旅游旺季。

然而,由于园区较小,游客数量过多,导致整个园区常常人满为患,给游客的游览体验带来一定的不便。

某些热门景点周围更是人山人海,游客们往往需要排队很长时间才能亲身体验。

2. 缺乏导览设施拙政园的布局错综复杂,内部景点众多,游客往往容易迷失方向。

然而,拙政园却缺乏明确的导览设施,包括缺乏清晰的指示牌和相关地图等。

这使得游客在园内游览时,常常需要询问工作人员或其他游客的帮助,增加了游览的困难度。

3. 清洁状况有待改善虽然拙政园的景致优美,但是园区内的卫生状况却有待改善。

游客随地乱扔垃圾和吃零食的现象比较普遍,尽管园内有清洁人员进行定期清扫,但仍然难以避免一些角落和景点周围的脏乱现象。

4. 缺乏多样化的娱乐设施随着人们旅游观光需求的提高,游客对于单一的观赏景点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

然而,拙政园目前缺乏多样化的娱乐设施,比如游乐设施、文化表演等,这对于游客的停留时间和体验感受有一定的影响。

5. 食品和饮料供应有限在拙政园内,游客们经常会感到饥渴和饿肚子,然而园区内的食品和饮料供应却有限。

目前,园内仅设有少数几个小吃摊位和茶座,无法满足所有游客的需求,游客们往往需要外出寻找其他餐饮场所。

三、改善方案1. 控制游客数量为解决拙政园过于拥挤的问题,可以考虑限制每天的游客数量,并通过预约、门票分配等方式来控制游客流量。

此外,可以在旅游旺季增加工作人员,加强管理和维护园区秩序。

2. 增加导览设施为了方便游客游览拙政园,可以增加明确的导览设施,包括设置指示牌、地图、标识等。

这样,游客可以更方便地了解园区内的景点分布和导览路线,提升游览的效率和体验感受。

拙政园元素设计分析报告

拙政园元素设计分析报告

拙政园元素设计分析报告一、引言拙政园是中国苏州城内一处古代私家园林,也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其设计风格独特,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特色和文化内涵。

本报告将对拙政园的元素设计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园林设计中的意义和价值。

二、建筑设计元素1. 建筑布局拙政园的建筑布局严格按照传统园林的规划原则进行设计,以中轴线为主,左右对称。

整个园林由前、中、后三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特定的功能和景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空间序列。

这种布局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追求和谐、均衡的思想。

2. 园林建筑拙政园内的建筑大多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以木材、砖石等材料为主要构造,屋顶采用重檐翘角的形式,具有独特的韵味。

建筑的装饰十分精美,常见的有雕花、彩绘等传统工艺,体现了江南文化的精髓和审美观念。

3. 园林景观拙政园的景观包括湖泊、山石、花木等多种元素。

湖泊是整个园林的核心,以“配水主”和“配景”为原则,与周围的建筑、山石相互辉映,形成了独特的水景画面。

山石被运用得恰到好处,既增添了园林的山水韵味,又起到了景障的作用。

花木点缀其中,为整个园景增添了生机和色彩。

三、艺术设计元素1. 象征意义拙政园中的建筑、山石和景观多有象征意义,寓意深远。

建筑和山石往往以龙凤、莲花、云纹等图案进行装饰,寓意着繁荣、吉祥和美好的愿望。

其中,龙凤象征着君主和贵族的权力和尊贵,莲花象征着纯洁、高雅和美好,云纹则寓意着祥瑞。

这些象征意义的运用,使整个园林充满了文化和精神内涵。

2. 艺术造型拙政园中的建筑、山石和景观都经过精心的造型设计,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建筑的屋顶造型多变,有的如拱桥,有的如宝塔,富有变化和动感。

山石则呈现出各种形状和姿态,有的高耸入云,有的曲折蜿蜒,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想像空间。

景观的设计巧妙地将山水、建筑和植物融为一体,形成了美的画面和意境。

3. 园林细节拙政园中的细节设计非常精致,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注重细节和精神内涵的传统。

例如,建筑的雕花和画栋梁上的彩绘都非常精美,展示了绘画和雕刻艺术的高超技巧。

(完整版)苏州拙政园分析

(完整版)苏州拙政园分析

苏州拙政园分析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

而苏州拙政园又是苏州各个园林之中的经典之作.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公元15世纪初的明代,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山地相间,开阔疏朗,天然野趣。

中部山光水影,花繁树茂,厅楼榭,曲径通幽,是全园的精华所在。

西部水浪起伏庭院错落,水波倒影,清幽恬静。

在这里主要对中园和西园作主要分析.对于拙政园,可以从空间的对比,仰视与俯视,渗透与层次,堆山理水等多个造园设计原则来分析,因为拙政园符合了私家园林的众多造园手法。

拙政园中的每一个建筑如果经过仔细推敲,其实做得都非常有意思。

下面就对拙政园的建筑和景观依依做一个分析。

私家园林多位于市井之中,所以相对的园林面积不会太大。

而在这种小的空间中展示各种空间,就必须采用对比的手法,其实从整个造园手段上来分析,又无处不用到了对比的手法。

欲扬先抑就是其中一种。

从平面图上看,可以发现,拙政园的入口位于中园的南面.入口做的很低调,通过一个狭小的走廊之后,暂时在空间上放一放,出现一个相对较缓的空间进入腰门.利用腰门前的小庭院空间种植黄杨,门左右分别植桂和竹,营造园林幽静恬远的氛围。

园门虽与外界直接相通,但处理的小巧,朴素,淡雅.进入腰门后,映入眼帘的是用土石垒成的山,在山上大面积种植乔木,花草而形成一个天然屏风来挡住园中的主体建筑——远香堂。

当从游廊绕过土山后,空间就豁然开朗起来,园中大片大片的湖景,筑景顿时袭来,使人从空间上获得愉悦感。

在此用土山代替了常用的影壁,务使人不能一览无余地看到全园的景色。

从入口的处理上不难发现,拙政园的入口采用的也是园林中常用的手法,欲扬先抑——从而在极有限的空间来营造极佳果。

(拙政园入口平面)远香堂不但是中园的主体建筑,而且是整个拙政园的主体建筑,其中中部的诸多建筑都是围绕着远香堂来为中心来展开的。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1. 引言1.1 引言苏州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内城西北隅,是一座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原名澹园,后由清代官员办公整修,更名为拙政园。

拙政园以其精致的园林布局、独特的岩石构造和精美的建筑艺术而闻名于世。

拙政园的建筑和园林设计均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观念,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拙政园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恬静、淡泊、秀丽的意境,被誉为“吴中第一园”。

本文将从苏州拙政园的建立背景、历史沿革、意境构成手法分析、意境表现手法和意境传达方式等方面进行解读,希望通过具体的分析和解读,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苏州拙政园所展现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2. 正文2.1 苏州拙政园的建立背景苏州拙政园的建立背景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此地原为贾宅,后来改建为园林,是一位文人贾樟所建。

贾樟是明朝末年的大臣,他在政治上多次被贬谪,因此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园林建设之上。

据传,贾樟在建造拙政园时,不拘一格地将各种建筑、园林要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拙政园的建立背景也受到了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明朝末年社会动荡,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和园林艺术的追求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拙政园的建立背景不仅包括了贾樟的个人情感和政治遭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和人们对园林的热爱。

拙政园的建立背景不仅仅是一个园林的建立,更是文化、历史和人文的结合体现。

2.2 苏州拙政园的历史沿革苏州拙政园的历史沿革可追溯到明代,当时这片土地是一处前朱雀山的余脉。

后经过几代人的改建、扩建,在清代康熙年间最终形成为今天的规模。

最初建园者是清康熙年间苏州知府周晋曾,他在位时将这片园林改建为私家园林,并取名为“寄畅园”。

此后,园林先后易主,历经变迁,直到乾隆年间由全国着名的诗人、书法家、画家等文化名流景云先生购得,进行了重修扩建,并将园林改名为“拙政园”。

景云先生在园林中增添了许多文化艺术元素,使得拙政园成为了一座集园林艺术、诗词书画等文化于一体的园林景观。

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简介

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简介

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简介一、引言拙政园是苏州市一座著名的古典园林,被誉为“东方园林之极品”。

它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于199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本文将全面介绍拙政园的历史背景、设计特点以及游览信息,带您深入了解这座宏伟的古典园林。

二、历史背景1. 造园背景拙政园建造于明代,始建于1765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当时,苏州市长吴永泰出任江苏巡抚,他将该地改为私宅,并亲自主持造园工程,使拙政园得以诞生。

2. 命名含义拙政园原名为“蒙求园”,后更名为“拙政园”。

这个名称的含义是希望通过构建这座园林来抒发吴永泰自身政治理念的拙朴和诚实。

3. 历史沿革拙政园经历了多次修复和更名的过程。

1841年,英军入侵苏州,拙政园受到严重破坏。

1860年,拙政园被改为私宅,并更名为“摄政府”。

1950年代以后,拙政园开始逐步修复,并对外开放。

三、设计特点1. 布局与结构拙政园占地约5.2公顷,整个园林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园以明湖为中心,结构松散;而西园则以山为主,布局严谨。

园中有多个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地分布于园内,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2. 园林元素拙政园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

园内有精心修剪的花草树木,垂柳倒影在湖面上,石桥曲径相交,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景致。

3. 文化内涵拙政园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园内有丰富的文人墨客题诗题画,还设有文化陈列馆,展示了苏州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这里,您可以领略到中国古典园林与传统文化的共同风采。

四、游览信息1. 开放时间拙政园全年对游客开放,每日的开放时间为上午7点30分至下午5点。

2. 门票信息拙政园门票分为普通票和优惠票两种。

普通票价格为80元/人,优惠票价格为40元/人(学生、老年人、军人等)。

同时,园内还设有讲解员服务,讲解员的费用为100元/团。

3. 游览路线拙政园游览路线主要分为东园和西园两个部分。

游客可以自行选择游览路线,也可以选择跟随讲解员进行有导览的游览。

拙政园赏析总结

拙政园赏析总结

拙政园赏析总结引言拙政园,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它被誉为“苏州园林之冠”,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拙政园以其卓越的园林设计和精美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拙政园的历史背景、设计特点以及其所传达的文化内涵进行总结和赏析。

一、历史背景拙政园建于明代乾隆年间,由当时的苏州河道总督袁枚所建。

袁枚是一位文学家、诗人和官员,他以学术著述和政治成就闻名于世。

拙政园得名自袁枚的书法作品《拙政园记》。

建造拙政园的初衷是为了表达袁枚对官场生涯的烦躁和对人生的思考。

拙政园的设计纳入了袁枚的政治理念和生活哲学。

二、设计特点1.融合南北园林风格拙政园巧妙地融合了江南水乡和北方园林的元素。

园林内有水池、大堤、假山、廊庑、花厅等景观元素,既展现了南方园林的柔和和韵味,又体现了北方园林的庄重和雄浑。

2.以山水为主题拙政园以景观居主要地位,以人工山水景观为主题。

园中的池塘、假山、石桥等元素都精心布置,呈现出山水画般的美景。

通过运用不同的水景、山石和植物来创造出变幻的景观,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3.空间布局合理拙政园的空间布局精心考虑了视线和空间的流动性。

整个园林布置紧凑,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空间结构,使参观者能够沿着景观的路线流畅地游览整个园林。

同时,不同景观之间也有巧妙的过渡,使得整个园林具有统一的主题和风格。

4.注重意蕴和隐喻拙政园在设计中注重意蕴和隐喻,通过景观元素的安排和组合来表达特定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例如,用小桥和流水来象征人生的纷繁和变幻,用假山和花木来表达人生的起伏和荣辱。

这些设计都寓意着袁枚对政治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三、文化内涵1.心境与政治拙政园既是袁枚的心灵寄托,也是他对政治理想的反思和追求。

园林中的景观和环境都表达了袁枚对官场生涯的多愁善感和对现实的审慎态度。

2.自然与人生拙政园运用山水和植物来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园中山水之美和植物的精心安排,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向人们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命力。

拙政园建筑介绍

拙政园建筑介绍

拙政园建筑介绍拙政园,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拙政园的建筑介绍,主要包含园林布局、建筑特色、园林景点、文化内涵、历史沿革、艺术价值、旅游信息和总结评价等方面。

一、园林布局拙政园的园林布局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利用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营造出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空间。

园中的建筑和景点众多,布局错落有致,既有江南水乡的特色,又有独特的园林风格。

二、建筑特色拙政园的建筑特色以明清时期为主,融合了江南地区的传统建筑风格。

园中的建筑多以木材和石材为主,结构简洁明快,造型别致。

建筑细节之处,雕刻精美,寓意深远,充分展现了江南传统建筑的魅力。

三、园林景点拙政园的园林景点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有以下几个:1.芙蓉榭:榭名取自“芙蓉出水”的意象,是拙政园中部的一处景点。

2.天泉亭:是一座临水而建的小亭,是园中观赏湖光山色的好地方。

3.海棠春坞:是一处以海棠为主题的小园,展现了拙政园在植物造景上的巧妙手法。

4.留听阁:取自“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句,是园中赏荷的最佳地点。

四、文化内涵拙政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园中的景点、建筑和植物等元素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拙政园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五、历史沿革拙政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中期,当时为御史王献臣的私家花园。

后几经易主,在清朝乾隆年间被宋献城重修并改名为拙政园。

历经数百年变迁,园中建筑和景观也有所改变和增补。

现如今的拙政园经过精心修复和维护,尽力还原了历史风貌。

六、艺术价值拙政园的艺术价值极高,被广泛认为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典范之一。

园中的建筑、山水、植物等元素都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同时,拙政园还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追求和哲学思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七、旅游信息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178号,可乘坐公交、地铁等交通工具到达。

苏州园林拙政园的介绍和特点

苏州园林拙政园的介绍和特点

苏州园林拙政园的介绍和特点哎,说起苏州啊,那可真是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尤其是那拙政园,简直就是园林艺术里的一颗璀璨明珠,让人去了就不想走。

今天,咱们就一块儿来聊聊这拙政园,看看它到底有啥魅力,能迷倒那么多游客。

一踏入拙政园,嘿,那感觉就像是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古代文人的世界里。

首先啊,你得知道,这拙政园可不简单,它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到现在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那时候,官场失意的御史王献臣,一拍大腿,决定回老家苏州建个园子,过过闲云野鹤的日子。

这一建,就建出了个名满天下的拙政园。

咱们先说说它的布局吧。

拙政园啊,被巧妙地分成了东、中、西三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景。

东边那块儿,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一派自然野趣,走在里面,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

中间那块儿,可是园子的精华所在,池水占了三分之一,碧波荡漾,跟那些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一映成趣,简直就是一幅活生生的山水画。

西边呢,水池曲尺形,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美得让人心醉。

再来说说园子里的建筑吧。

那可真是一个比一个精致,一个比一个有意境。

远香堂,听这名字就让人浮想联翩,夏日里荷花盛开,满园清香,坐在这儿品茶赏荷,那叫一个惬意。

还有见山楼,站在这儿往远处看,虽然不能真的看到山,但那份意境,那份心境,就像是站在了高山之巅,胸怀都开阔了不少。

天泉亭也是一绝,亭内有口古井,水质甘甜,终年不涸,据说还是元代大宏寺的遗物呢。

除了这些大建筑啊,园子里的小景也是别有情趣。

比如那小飞虹,一座小巧的廊桥,朱红色的桥栏倒映在水中,就像是真的飞虹落人间。

还有涵青亭,那造型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给原本单调的墙体增添了无限的动感。

拙政园啊,还是个四季皆宜的好地方。

春天来了,百花争艳,满园春色关不住;夏天到了,荷叶田田,清风徐来,荷香四溢;秋天嘛,枫叶红了,层林尽染,美不胜收;冬天呢,雪花飘落,银装素裹,又是一番别样的景致。

总的来说啊,拙政园就是一座活生生的历史长卷,一幅流动的江南诗意图。

拙政园设计特点分析doc

拙政园设计特点分析doc

拙政园设计特点分析doc 拙政园,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其设计精巧,布局典雅,充满了诗情画意。

下面是对拙政园设计特点的详细分析。

一、布局和结构拙政园的设计在结构上采取了园林常见的“自然”与“建筑”的划分。

园区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各具特色,而又相互连通。

东部以自然景观为主,以山和水为主要元素,保留了原始的森林和湿地,显得疏朗而宁静。

中部则是园中园,以建筑为主,点缀以小桥流水和亭台楼阁,充满了人文气息。

西部则以田园风光为主,模仿农村的田舍和篱笆,呈现出一种归田园居的氛围。

二、水景设计在拙政园中,水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园中的池塘与溪流相互交织,形成了若干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水面。

水景的设计不仅增加了园中的湿度,也形成了多样的景观效果。

通过水面的倒影,可以营造出一种深邃和广阔的感观效果。

同时,园中各种水景的处理也增加了园中空间的层次感。

三、植物设计拙政园的植物设计也是其亮点之一。

园中植物种类繁多,且配置得当。

设计中注重了季节的变化和植物的生长特性。

春天,樱花盛开,丁香芬芳;夏天,荷花盛开,柳树成荫;秋天,菊花争艳,枫叶似火;冬天,梅花傲立雪中,竹子青翠不凋。

这种四季分明的植物设计,使得园中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致。

四、建筑和景观拙政园的设计也融合了建筑与景观的完美结合。

园中的建筑既有传统的中国风格,也有现代的创新设计。

这些建筑或依山傍水,或嵌入岩石,或隐于林间,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这种设计使得游人在欣赏园林景色时,无论身处何处都能感受到和谐与自然。

五、意境的表达拙政园的设计也注重表达深远的人文意境。

园中的石、水、植物、建筑等元素都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比如,假山代表山川自然,池塘代表大海和河流,花木代表春夏秋冬和各种生命形态,亭台楼阁代表文人的闲适生活等。

这些元素通过精心设计的布局和相互搭配,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

六、总结总的来说,拙政园的设计特点体现在其布局的合理性、水景的处理、植物的配置、建筑与景观的融合以及意境的表达等多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拙政园园林分析--《中外园林发展史》课程作业姓名:***学号:*********班级:10室内2班拙政园一.简介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是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也是苏州园林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堪称中国私家园林经典。

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今园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开放面积约七十三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三十八亩。

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一九九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拙政园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又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

东园山池相间,点缀有秫香馆、兰雪堂等建筑。

西部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其中主体建筑鸳鸯厅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

中园是拙政园的精华部分,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主体建筑远香堂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主景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纷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

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面船舫形的“香洲”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

二.造园特色苏州拙政园在布局上属于风景式园林。

拙政园具有江南古典园林所特有的艺术特色:依造地势,顺其自然;布局灵活,变化有致;流动渗透,明暗开合;虚实结合,小中见大;诗情画意,意境悠远;曲径通幽,若隐若现。

总体来讲,拙政园的造景特点如下:拙政园的不同历史阶段,园林布局都相应有所变化,特别是早期拙政园与今日现状并不完全一样。

正是这种差异,逐步形成了拙政园独具个性的特点,主要有:(一)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据《王氏拙政园记》和《归园田居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

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

”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

通过人工的修饰,积成的水域就像湖泊一样。

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在巧妙用“水”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漏景的造景手法,通过漏窗,可以观看到外面的长廊美景。

漏景即通过花墙、漏窗,把墙外的景物透漏进来。

漏景不仅从漏窗、花墙取景,还可通过漏屏风、漏隔扇、树枝、疏林、飘拂的柳丝中取景。

拙政园中漏景手法的运用,使游客无处不能欣赏到美景,处处有发现,时时有惊喜,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上图)(二)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

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据史书记载,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比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建筑要少得多。

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简朴素雅,呈现出迷人的自然风光。

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

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

主景与配景,运用了动势向心的突出主景的方法,围绕中心岛屿进行布景。

(如上图)(三)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

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

中部的建筑密度达到了16.3%。

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

如小沧浪,从文征明拙政园图中可以看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

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

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

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即枇杷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

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

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这种园中园式的庭院空间的出现和变化,究其原因除了使用方面的理由外,恐怕与园林面积缩小有关。

光绪年间的拙政园,仅剩下了 1.2公顷园地。

与苏州其他园林一样,占地较小,因而造园活动首要解决的课题是在不大的空间范围内,能够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无限风光。

这种园中园、多空间的庭院组合以及空间的分割渗透”、对比衬托;空间的隐显结合、虚实相间空间的蜿蜒曲折、藏露掩映;空间的欲放先收、欲扬先抑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

这种处理手法,在苏州园林中带有普遍意义,也是苏州园林共同的特征。

(四)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

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

早期王氏拙政园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如桃花片,“夹岸植桃,花时望若红霞”;竹涧,“夹涧美竹千挺”,“境特幽回”;瑶圃百本,花时灿若瑶华。

“归田园居也是丛桂参差,垂柳拂地,“林木茂密,石藓然”。

每至春日,山茶如火,玉兰如雪。

杏花盛开,“遮映落霞迷涧壑”。

夏日之荷。

秋日之木芙蓉,如锦帐重叠。

冬日老梅偃仰屈曲,独傲冰霜。

有泛红轩、至梅亭、竹香廊、竹邮、紫藤坞、夺花漳涧等景观。

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

仅中部二十三处景观,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

如远香堂、荷风四面亭的荷(“香远益清”,“荷风来四面”);倚玉轩、玲珑馆的竹(“倚楹碧玉万竿长”,“月光穿竹翠玲珑”);待霜亭的桔(“洞庭须待满林霜”);听雨轩的竹、荷、芭蕉(“听雨入秋竹”,“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玉兰堂的玉兰(“此生当如玉兰洁”);雪香云蔚亭的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听松风处的松(“风入寒松声自古”),以及海棠春坞的海棠,柳荫路曲的柳,枇杷园、嘉实亭的枇杷,得真亭的松、竹、柏等等。

本文从造景手法的角度对其进行赏析,如主景与配景、借景、对景、抑景、隔景、框景、夹景、漏景、添景、藏景、点景、移景等。

以中部景观为例进行赏析:明代著名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指出: “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景到随机”,“虽有人作,宛自天开”。

造园是一门艺术,不仅涉及到建筑、土木工程、花木种植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文学修养和绘画艺术等内在素质。

立意是构筑园林的第一主旨,在相地合宜的情况下,把建筑、花木、池沼、冈埠等进行艺术地构筑配置,这样才能做到步移景换,人在画中。

中部景观如一幅青绿山水图轴,图中透出优逸清淡的秀美情调。

图中建筑、花木、池沼、冈埠,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构图艺术性极强。

(一) 远香堂、水池、荷风四面亭、池中土山上的雪香云蔚亭,待霜亭是图中最突出的一组景色,其他几组皆环绕此景,又独立成段。

这充分体现了主景与配景互相辉映及对景的造景手法。

“远香堂”为中部主要建筑,面阔三间,四面绕以回廊,在步柱之间装饰透明玲珑的玻璃落地长窗,规格整齐,不做墙壁,是为四面厅,华丽庄重。

水池遍植荷花,盛夏之时,荷香四溢。

远香堂北面对主池,池中土山为两小岛,把池水划分为南北两部分,山南水面开阔,山北溪涧清流。

土山主次起伏,山上设“雪香云蔚亭”、“待霜亭”与远香堂互为对景。

“荷风四面亭”坐落在池水中央,三面环水,一侧临山,犹若半岛。

西首三曲桥可通“柳阴路曲”廊,南面五曲桥与“倚玉轩”相连。

它将水池划分为东西两部,是中部园中的交通枢纽。

它是“远香堂”与“雪香云蔚”之间的衔接,既不影响它们之间的对景关系,又使游人在亭中饱览主景的优美情调。

(二) 绣旖亭、枇杷园、玲珑馆、海棠春坞、听雨轩,此一组景点在中部景观建筑空间富有变化,枇杷园可谓是园中园,枇杷园在黄石假山与绣旖亭之间,山势转折怒出,恰好将进园的圆洞门挡没于视线之外,而从牡丹坛南望,才能看到枇杷园的圆洞门,透过圆洞门南望,便可看到树茂峰秀的嘉实亭,如一幅宋人圆扇工笔画。

进入枇杷园内返身北望,可见到土山上的雪香云蔚亭掩映于花木之中,又是一幅写意山水画景。

园内设有玲珑馆、嘉实亭等建筑。

从枇杷园经玲珑馆往北又到一个独立小院“海棠春坞”。

此小院内有海棠两株,翠竹一丛。

两侧各有一小天井,景色鲜美。

此小院空间结构为著名园林艺术专家张家骥教授称作“堪为中国造园艺术独特的往复无尽流动空间理论的杰出典范。

”(三) 小沧浪、小飞虹、志清意远、玉兰堂,此一组景点在中部景观的西南面。

池水从主池分出,弯曲流至此地,形成水院。

以幽曲取胜,幽雅静穆。

“志清意远”是明式小庭院,建筑古朴,布局得体。

东连小沧浪,西接玉兰堂,北倚得真亭,曲廊萦绕,环境幽静,意境深远。

南临一泓碧水,池旁散植五角枫,每当深秋,枫叶红透,一棵牛筋扑斜卧在水面,葱绿青翠,野趣盎然。

“小飞虹”廊桥独如彩虹在微微高起的三跨石梁上,朱红色立柱,上复走廊,造型古朴,色调淡雅,映卧池面,水池荡漾,桥影势若飞动,将亭、廊、桥置于一体,别具风格。

(四) 香洲、见山楼。

香洲在远香堂西,建筑为旱船式样,三面伸出水中,形似画舫,上楼下轩,船头是台,前舱为亭,内舱是阁,船尾为楼,由亭台楼阁组合而成。

见山楼在远香堂北部土山西北部池中,三面环水,是一座两层建筑,楼上三间,四面配和合窗,推窗远望,可见园外景色。

楼西侧用假山石叠成的没有台阶的斜坡之梯,增添盘登真山的情趣,取代了上楼的楼梯,极为巧妙。

(五) 拙政园中部景观东有复廊与东部相通,西有柳阴路曲游廊与西部相接,长廊回绕似封未封,形成一种景观完整的感觉。

中部景观根据中国画理在景深层次感的处理上极为突出。

站在见山楼上南望,自曲桥、四面亭、香洲、直至南面廊桥、小沧浪水院,水面从开阔至狭窄,从坦荡至幽深,沿水建筑形式不同,层次变化丰富。

反之,由小沧浪凭槛北望,透过小飞虹,遥见荷风四面亭,以见山楼作远处背景,空间层次深远,景色各异。

中部景观疏密得当,虚实相生,水流面积占有三分之一,冈埠树木,假山直道比例适度,设计者为使空白处不显得空荡,往往设亭、轩进行补白,如东部复廊北端的绿旖亭等等。

综上所述,本文从全局上把握整个园林的造景特点和风格,对苏州拙政园进行赏析。

同时,从造景手法的角度出发,对景区内典型景点进行漏景、框景、借景、对景、抑景、隔景等相关分析。

三.布局分析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

面积约18.5亩。

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另一资料:1/3)。

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