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的学科,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主要分支。
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分析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宏观经济学则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探讨国民经济总体的增长和波动规律。
一、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和决策的学科。
它关注小范围内的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研究个体决策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需求和供给、价格理论、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等。
需求和供给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
需求表达了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购买意愿,供给则表示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数量。
通过需求和供给的交互作用,市场上形成了商品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价格在市场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价格理论,价格的变动会引发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影响市场的供给量和需求量。
供需失衡时,价格会向均衡价格调整,使市场重新达到供求平衡。
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也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消费者的行为涉及需求决策、消费倾向以及消费者剩余的概念。
生产者的行为则包括成本理论、产量决策和利润最大化等。
通过研究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可以深入了解市场的运行机制。
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经济体系中的总量变量和相互关系,探讨国民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和生产总值、经济增长理论、货币与通货膨胀等。
国民收入和生产总值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国民收入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总价值,而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总量指标。
通过对国民收入和生产总值的研究,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
经济增长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它研究经济体系长期内的增长趋势,探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条件。
经济增长对于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具有重大影响,因此研究经济增长理论对于制定宏观经济政策非常重要。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什么是微观经济
学?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
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
微观经济学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的一门学科。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
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扩展资料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
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
2、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3、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
4、两者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
宏、微观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两个分支学科,它们研究的对象不同,但两者的理论基础是相同的。
近来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趋向于宏、微观融合,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也主张寻找微观基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微观经济学百度百科——宏观经济学
1。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研究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研究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它们共同研究和分析不同层面的经济现象。
微观经济学关注的是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而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
下面将分别从定义、研究对象、方法和应用等方面对两者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例如个人、家庭、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最优的决策和行为。
它主要关注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决定和资源配置等问题。
通过研究个体经济行为者的理性决策、边际效用理论、需求理论和供应理论等,揭示了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和个体行为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则是研究整体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宏观指标的变化和影响因素。
它关注经济体整体的总量关系和经济波动的原因和机制。
通过研究总供给和总需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揭示了宏观经济波动和经济发展的规律。
其次,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
它研究个人的消费行为、家庭的投资决策和企业的生产决策等,关注个体在市场交易中的行为和决策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体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
它研究社会的总体收入、总体消费和总体投资等,关注经济体的整体表现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第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微观经济学主要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来研究个体决策和市场交易等微观层面的经济现象。
宏观经济学则主要通过宏观经济模型、统计数据分析和经济计量方法等,来研究整体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
两者在研究方法上有一定的差异,但也有一些交叉和互补的地方。
最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微观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在个体决策和市场分析、企业管理和金融投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为企业优化决策和提高效率,同时也可以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参考和指导。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着人类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出最优的决策。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两个主要分支领域,它们从不同的层面来研究经济现象。
微观经济学关注的是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而宏观经济学则着眼于整体经济的运行和稳定。
本文将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内容、方法以及联系与区别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定义及研究内容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企业、家庭、个人等)在资源稀缺条件下如何进行经济行为决策的经济学分支。
它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消费、生产、投资等行为,以及他们如何通过交易和市场交换资源和产品。
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稳定,它研究经济总产出、就业、通货膨胀、失业等整体经济变量,以及政府如何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影响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二、研究方法微观经济学主要采用归纳法进行研究,即从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中总结出一般规律。
它使用数学工具、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等方法,通过构建经济模型来解释和预测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市场的运行。
宏观经济学则主要采用演绎法进行研究,即从整体经济现象中推导出一般规律。
它使用宏观经济模型、计量经济学等方法,通过总量数据的分析和推理来研究经济体系的运行机制和宏观经济现象的发展趋势。
三、联系与区别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它们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属于经济学的范畴,都是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学科。
它们都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都以数学、统计学等工具为支持。
其次,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对整体经济有着直接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个体决策和市场交互作用的结果,最终反映在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总体经济现象上。
然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也存在一定的区别:首先,微观经济学关注的是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研究对象更具体、更细致。
而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的运行和稳定,研究对象更宏观、更抽象。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通过 分析这些政策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经济增长的趋势。
评估政策组合效果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往往需要相互配合,通过分析政策组 合的实施效果,可以评估政策的有效性并为政策调整提供 依据。
06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互动关系
微观经济学对宏观经济学的补充和完善
评估货币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给来影响市场利率和通货膨胀,通过分析 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可以评估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微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分析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财政政策(如政府支出和税收)和货币政策(如利率和货 币供应)是影响总需求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这些政策的 变化,可以了解总需求的变动情况。
国民收入核算数据可以为政府制定和调整经济政 策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可用于评估政策实施效 果。
货币供给与需求在微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分析市场均衡
货币供给与需求是决定市场利率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货币市场 的均衡状态,可以了解市场利率的变动趋势。
预测通货膨胀
货币供给过多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通过分析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变化 ,可以预测未来通货膨胀的趋势。
市场结构理论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市场结构与经济增长
市场结构与产业政策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 同。完全竞争市场有利于资源的优化 配置和技术创新,而垄断市场则可能 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阻碍技术创 新。在宏观经济分析中,了解市场结 构的特点有助于评估经济增长的潜力 和质量。
生产者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生产者的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关注生产者的技术创新活动有助于 预测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迁。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的社会科学。
它分为两个主要领域: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和企业之间的经济行为,而宏观经济学则研究整个经济体的总体表现。
本文将探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以及它们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一、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关注的是个体主体的经济决策。
它分析了市场供求关系如何决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以及个体如何进行消费和生产决策。
以下是一些微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和工具:1.需求和供给:需求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愿望和能力,供给是指企业或生产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量。
供需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
2.效用理论:效用是指消费者获得满足的程度。
效用理论研究消费者通过选择不同的商品和服务来实现最大化效用的决策。
3.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是无论生产量多少都不会改变的成本,可变成本则随着生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4.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或消费所带来的额外效益,边际成本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品或消费一单位商品所需要的额外成本。
5.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对价格和产量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整个经济体的总体表现和决策。
它研究了国家和全球经济的增长、失业、通货膨胀等现象,并探讨了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和工具: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国家经济产出的总值,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大小和增长。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服务的普遍价格上涨。
它可以导致货币贬值和生活成本上升。
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在劳动力人口中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
它是宏观经济状况的一个指标。
4.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来影响经济活动。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调节经济。
5.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产出和收入的增加。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经济是一个多元化的领域,其中包含了两个最基本的层次,即微观层面与宏观层面。
无论是经济学的研究还是经济活动的实践,对这两个层面的理解和分析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探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特点、关注点与方法。
一、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即家庭、企业、市场原理等单个经济体的行为和决策。
微观经济学的关注点是如何通过制定适当的政策和决策,使个体经济主体最大化其利益。
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经济学中的“微观单元”,包括消费者、生产者、市场。
消费者旨在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最大化的满足,而生产者则力图在销售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时实现最大的利润。
市场则是衡量供求关系的贸易系统,其风险和回报的潜力使其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对供求、价格、成本、收入与利润等方面进行的分析。
大多数微观经济学模型是基于利润与成本的上下波动,并试图确定其所影响的组织或产业的利益。
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全球性经济活动的学科,关注的是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表现。
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宏观经济因素的发展趋势,例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劳动力就业率、通货膨胀率、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率等,以及确定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试图了解如何以最大化整体经济利益的方式来创建具有高度复杂性的经济体系。
它使用各种理论模型,并使用统计学、数学和其他数学工具来预测宏观经济活动的变化。
尽管宏观经济学旨在研究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整体经济活动,但它跟进了微观经济学的动态和行为,以确定商业、行业及经济成长和最大化全体经济效益所需的相关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不是相互独立的。
在实践中,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交汇、交互作用,构成了整个经济体系的架构。
例如,一家公司的产出和投资策略可能取决于宏观经济因素,例如通货膨胀率、利率和财政政策,而宏观经济体系因个人的劳动力和消费决策受到微观经济因素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微观经济理论的建立是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作为前提的。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和所要建立的理论 的不同需要,假设条件存在着差异。但是,有三个基本假 设是普遍存在的,它们分别是市场出清假设、理性人假设 和完全信息假设。
5.宏观经济政策
如果说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理论依据, 那宏观经济政策是为这种干预提供具体的措施。政策问题 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以及政策效应等。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 区别和联系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 方面。
1.两者相互补充
经济学的目标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这一目 标既包括资源的最优配置,又包括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 经济学是在假定资源已实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分析如何 达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实现最 优配置的前提下,分析如何达到充分利用的问题。它们从 不同的角度分析社会经济问题。从这一意义上说,微观经 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共同揭示经济学的基本 原理。
4.分配理论
分配理论研究产品按照什么原则分配给社会各个组织和个人,即工资、 利息、地租和利润是如何决定的。分配理论是运用价格理论来说明为谁生产 的问题。
5.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研究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的实现,以及社会经济 福利的实现。
6.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按照微观经济学理论,市场机制能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但实际上, 市场机制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因为市场机制也存在着不足和缺陷。当市场 失灵时就需要政府利用微观经济政策对市场进行干预。微观经济政策包括管 理市场价格、调节消费与生产、实现收入分配平等。
经济学考研必备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与分析
经济学考研必备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与分析在经济学考研中,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分支。
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规律,而微观经济学则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
下面将对这两个学科的重点进行整理与分析,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备考。
一、宏观经济学重点整理与分析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范畴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运行总体规律的学科,包括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水平、就业与失业、货币与银行、国际收支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这些基本概念与范畴,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 宏观经济学的经典模型与观点宏观经济学有多种经典模型,如凯恩斯经济学的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菲利普斯曲线模型、新古典经济学的总量理论等。
考生需要对这些模型有清晰的理解,并能够分析其适用条件与实际意义。
3. 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宏观经济学探讨了宏观经济政策在调控经济周期中的作用,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
考生需要熟悉这些政策工具的操作方式、效果和局限性,并能够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下的政策选取。
4. 宏观经济学的增长理论宏观经济学还包括了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如新古典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等。
考生需要理解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并能够分析经济增长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和挑战。
二、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与分析1.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与决策,包括需求与供给、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市场均衡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这些基本原理与方法,并能够运用它们分析实际问题。
2. 市场结构与市场失灵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的结构与效率,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等不同市场形式,以及市场失灵的原因与后果。
考生需要理解这些市场形式的特点与影响,并能够分析市场失灵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3. 生产与成本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的生产与成本问题,包括生产函数、成本函数、最优产量与成本、规模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要熟悉这些理论,以及企业在实际经营中的决策问题。
经济学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
经济学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的学科,主要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层面。
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体经济系统的运行和调控,而微观经济学则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问题的学科,以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运行为研究对象。
它关注的是经济总体规模、增长率、就业水平、物价水平、汇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经济增长理论、商业周期理论、货币与金融理论等。
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以及如何加速经济增长。
这包括物质资源的生产率提高、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科技进步等。
其次,商业周期。
宏观经济学研究商业周期的起伏规律以及发生原因,以解释宏观经济波动的周期性和不稳定性。
这有助于政策制定者更好地应对经济衰退和复苏。
再次,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各个方面都会带来影响,包括物价水平、利率、投资等。
此外,宏观经济学还关注国际贸易、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重要议题。
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具有重要影响,财政政策与税收政策直接涉及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而货币政策则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
与宏观经济学相对应的是微观经济学,它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与决策。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等。
微观经济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供求关系。
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上商品或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分析价格如何影响供求关系,以及供求关系如何决定价格。
供求关系不仅适用于商品市场,也适用于劳动力市场。
其次,消费者行为。
微观经济学研究消费者在面对有限收入时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价格、偏好、收入等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这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再次,生产理论。
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在生产中如何进行决策,以及如何最大化利润。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分配的科学。
而这个广泛的领域又可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和个人如何做决策,以及他们的决策如何影响市场和货币流通。
宏观经济学则研究所有市场和企业的整体表现,关注的是产业的全局,尝试预测经济潮流。
两种经济学角度不同基本上,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是不同的。
微观经济学从个人决策的角度出发,而宏观经济学从整个经济领域的角度出发。
微观经济学着眼于企业所作的决策,包括销售、制造、市场开发和个人投资。
此外,微观经济学还研究市场和价值。
比如,微观经济学可以告诉我们企业如何制定价格和如何适应市场变化。
宏观经济学则通过分析比如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现象,强调全球经济的表现。
这个框架包括国际贸易、政府经济政策、货币政策等国家政策方面,同时关注失业率、增长速度、通货膨胀等整体宏观经济的表现。
两种经济学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微观经济学中学术探究最常使用的工具是经济学模型。
这种模型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将真实世界中的一些元素进行了抽象化和理论化。
这使得研究人员可以尝试预测和解释企业和市场行为,并获得一些行之有效的可执行策略。
这种方法通常涉及对消费者需求曲线、企业成本曲线和某个产品市场运作的分析。
相比之下,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组合方法,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复杂性,以及宏观经济体系在特定的环境下如何运行。
这种方法要求研究者对不同国家或整个世界的经济运动有广博的了解。
在这种方式下,研究人员可以分析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国际政治输出导致的经济危机、全球政治和社会事件如何影响经济表现。
两种经济学互为补充虽然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明显的区别,但两种学科也有很强的相似之处。
比如,对于生产、供给和需求都有着重要的关注。
从这一角度来看,两种经济学都具有预测、定量和理论的可受控性。
此外,如果宏观经济学家想要制定国家政策,他们需要先了解实际生产人口的现状、市场需求情况和宏观经济运动趋势,这些信息来源于微观经济学研究。
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
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是经济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用来研究不同层面上的经济现象和问题。
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宏观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微观经济学则关注个体行为和市场交易中的决策和资源配置。
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学家试图研究整个经济体的总体运行状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宏观经济指标。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宏观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宏观经济模型来预测和解释宏观经济现象。
通过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经济学家能够获得国家经济运行的整体把握,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另一方面,微观经济学关注的是个体决策和市场行为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它研究个体如何作出经济决策,如何在有限资源下做出最优选择。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供求关系、市场均衡和价格形成等微观经济现象。
通过微观经济学的研究,经济学家能够揭示市场机制的运行规律,为个体和企业提供经济决策的参考。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在经济学研究中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宏观经济学提供了整体经济状况的概况,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而微观经济学则提供了个体决策和市场交易的基础,为个体和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
在现实生活中,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密切相连,相互作用。
宏观经济的发展状况会影响到个体的收入和就业机会,而个体的经济决策则反过来对整体经济产生影响。
总结起来,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是经济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
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体经济现象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微观经济学则关注个体决策和市场行为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它们共同构成了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为我们理解和应对经济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工具。
无论是从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经济学都具有实际应用和理论研究的重要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类经济问题,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请注意,文章是根据题目要求来描述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
文章结构上采用了宏观和微观的对比与概括的方式展开,可以更好地表达出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对于研究经济现象、推动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概念、方法、研究内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
一、概念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个体市场中价格与数量的决定因素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经济关系。
例如,微观经济学将分析具体市场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的均衡价格和数量等。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体经济体为研究对象,探讨经济总体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关注的是各种总体范畴与指标的变化和互动影响,例如宏观经济学会分析全国范围内的国内生产总值和通货膨胀率等。
二、方法微观经济学利用工具箱来分析单一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情况,该工具箱通常包括了如需求和供给曲线、成本效益分析还有市场竞争分析等方法。
宏观经济学则致力于研究全局经济的调节和指导系统,通常采用国民收入及相关指标的实际、相对和名义水平,以及利率、汇率、货币供应量、价格水平和失业率来进行宏观经济分析。
三、研究内容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供给和需求与价格,同时将寻求了解市场机制是如何塑造资本资源分配等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商业利润、个人预算与财富、个人最大化,以及如何在一个繁荣的市场经济中消除市场失灵的办法等。
宏观经济学则是研究宏观经济总体的,例如贸易差额、失业率、GDP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现象等。
它关注购买力、就业、贫穷、公共支出、税收和货币政策等宏观水平的经济调控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宏观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等。
四、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任何宏观经济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微观事务的总体,而微观经济问题也是宏观经济指标的基础。
例如,通货膨胀率上升可能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造成的,所以微观分析对于宏观经济学的解释是必不可少的。
总结:本文详尽地介绍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定义、方法和研究内容,两者之间不存在明确分界线,但它们各自关注不同的经济现象。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 引言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活动的一门学科。
它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层面。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决策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而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体的总体运行状况和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2.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通过分析个体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来了解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
它研究价格形成、市场竞争、个体消费和生产行为等方面的经济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需求与供给、市场均衡、成本与利润等。
2.1 需求与供给需求与供给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不同价格下购买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不同价格下愿意提供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与供给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均衡状态。
2.2 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中需求和供给达到了一种平衡状态,即市场价格和数量达到稳定。
在市场均衡状态下,需求和供给量相等,市场达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
2.3 成本与利润成本是指用于生产商品或服务的资源和支出。
微观经济学研究如何最大化产出和利润,同时考虑成本的因素。
利润是企业获得的收入减去成本后剩余的部分。
3.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的总体运行状况和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它关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宏观经济指标,以及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
3.1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国家或地区总产出的持续增长。
宏观经济学研究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如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供应等。
3.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过度增加导致物价总水平上涨的现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3.3 失业率失业率是指不能获得就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宏观经济学研究失业率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财政政策和就业政策来降低失业率。
4.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经济学的体系。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两个重要的分支,它们研究的是不同层面的经济现象和问题。
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整体经济,研究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影响;而微观经济学则着眼于个体经济单位,分析个体决策、市场交互和资源配置等微观经济现象。
下面将分别就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展示它们之间的区别。
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整体运行状况及其长期增长、短期波动、与宏观经济政策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宏观经济变量,如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宏观经济模型来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使用统计方法对经济数据进行分析。
研究者通常采用数量经济学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方法等来进行研究。
宏观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周期与波动、通货膨胀与通缩、失业等。
它的研究成果对政府决策制定和经济预测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系统中个体经济单位的决策、市场交互和资源配置以及市场机制等微观经济现象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个体经济行为,如个人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企业的生产决策、市场供求关系等。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构建微观经济模型来分析个体经济单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市场机制,并运用数理逻辑和实证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微观经济学的应用领域涉及到市场结构和竞争、资源配置与利益分配、企业行为与策略、消费者行为与福利等方面。
它通过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决策行为和市场机制,为制定企业经营策略、市场营销、政府监管等提供理论和实证基础。
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1. 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整体经济,研究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的问题;微观经济学关注的是个体经济单位,研究个体决策和市场机制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现象、规律和机制的学科。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两大分支学科,它们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研究经济现象。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活动的学科。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国家、地区或世界的经济总体状况。
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宏观经济现象,如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业率、经济增长率等。
宏观经济学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基础。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宏观经济现象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同时也研究影响宏观经济变化的因素。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方法包括计量经济学、统计经济学和经济模型等。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个体经济活动的学科。
微观经济学主要关注个体经济主体,如企业、家庭和个人等。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如何通过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来实现整体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并研究这种行为对整个经济供求关系和市场价格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市场结构、供需关系、价格形成和垄断等。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方法包括经济学模型、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等。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两个重要的分支学科。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社会经济的总体状况,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则是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在理论和实践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宏观经济学非常重要,因为宏观经济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总体状况,研究宏观经济现象对于制定整个经济政策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对于个体经济主体而言,微观经济学更加重要,因为微观经济研究的是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这些行为对于个体经济主体的发展至关重要。
总之,经济学的两个分支学科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各自研究不同层面的经济现象,是经济学理论和实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在研究经济现象和制定经济政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简要说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简要说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生产、分配和利用资源的科学。
它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领域: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如个人、家庭、公司)的行为和决策,而宏观经济学则关注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的表现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1. 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而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人、家庭、公司等的经济行为和决策,例如个人如何选择消费、公司如何决定生产和定价。
而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的表现和发展趋势,例如国家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等。
2. 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不同。
微观经济学通常采用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进行观察和分析来推断总体经济的表现。
而宏观经济学则更倾向于采用模型分析和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建立宏观经济模型来研究整体经济的表现和发展趋势。
3. 研究内容不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也不同。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结构、价格理论、生产理论、消费理论等问题,重点在于分析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对市场的影响。
而宏观经济学则更关注整体经济的宏观变量,如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货币供应量等,重点在于研究政策对整体经济的影响。
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联系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虽然有很大的区别,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联系。
1.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相互依存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相互依存的。
宏观经济的表现受到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的影响,而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也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
例如,宏观经济的通货膨胀率会影响到个人和公司的消费和投资决策,而个人和公司的消费和投资决策也会影响到整体经济的表现。
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共享理论和方法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共享许多理论和方法。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生产、分配和利用稀缺资源的科学。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经济现象。
本文将重点介绍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概念、方法和应用。
一、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决策者(包括个人和企业)行为及其对市场的影响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的是个体经济单位的供求关系、价格决策、市场结构和竞争等方面。
1.1 概念和方法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它通过假设个体决策者的理性行为、完全信息和利益追求来进行分析。
微观经济学使用了边际分析、供求关系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来研究个体决策者在面临稀缺资源时的决策行为。
1.2 市场经济与微观经济学市场经济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价格形成、资源配置等问题。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的问题。
1.3 影响因素与决策行为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影响个体决策行为的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收入、价格、需求、供给、市场结构和政策等。
个体经济单位在面临不同的影响因素时,会做出不同的决策,从而影响市场的运行情况。
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全国范围内的经济活动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的是整体经济变量和经济体系的演变,如国内生产总值、就业、物价水平等。
2.1 概念和方法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体系中的总体经济现象,它通过假设宏观经济体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来研究经济体系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调整。
宏观经济学使用了总量分析、均衡分析和动态调整分析等方法,来描述和解释经济体系的运行情况。
2.2 政府干预与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另一个研究内容是政府在经济体系中的角色和政策。
宏观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政府如何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供给政策来调控经济活动,维护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2.3 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还研究了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的原因和影响。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在我们探索经济世界的奥秘时,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就像两把钥匙,分别打开了理解经济整体运行和个体经济行为的大门。
它们虽然有所不同,但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经济学的重要基石。
微观经济学,聚焦于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比如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或者单个市场。
它关心的是这些微观主体如何做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影响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
想象一下,你走进一家超市,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你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预算和商品的价格来决定购买哪些东西。
这就是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消费者行为。
而对于超市的供应商来说,他们需要考虑生产成本、市场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价格,来决定生产和供应多少商品,这就是生产者的决策。
微观经济学还会研究市场结构,比如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等。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有众多的买家和卖家,谁也无法单独影响价格;而在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卖家,他可以控制价格和产量。
与微观经济学不同,宏观经济学则把目光投向了整个经济的运行。
它研究的是诸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国际贸易收支等宏观经济变量。
比如说,当我们看到国家公布的 GDP 增长率时,这就是宏观经济学关注的内容之一。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核心议题,因为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和发展潜力。
通货膨胀也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当物价普遍上涨,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人们的生活成本就会增加。
失业率的高低则反映了经济的健康状况和社会的稳定程度。
国际贸易收支则涉及到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微观经济的运行状况会影响宏观经济的表现,而宏观经济的环境也会反过来作用于微观经济主体。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宏观经济的形势对其经营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经济繁荣时期,市场需求旺盛,企业通常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投资和雇佣更多的员工;而在经济衰退时期,需求下降,企业可能会削减生产,减少投资,甚至裁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
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一)定义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
基本问题是:物价与通货膨胀问题;就业与失业问题;经济增长问题;经济周期问题。
(二)内容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
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
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各种问题。
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
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
(三)主要观点1.加速原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是:国民收入的水平,反映着整个社会生产与就业的水平。
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经济周期时,很强调投资的变动的关键作用,认为投资的变动往往比消费的变动来得大,指出投资在相当程度上既是收入变动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
它在“解释”投资的变动与国民收入的变动之间的关系时,提出了“加速数”和“乘数”相互作用的学说。
“加速原理”与“乘数论”所要说明的问题各不相同。
“乘数论”是要说明投资的轻微变动何以会导致收入发生巨大的变动,而“加速原理”则要说明收入的轻微变动何以也会导致投资发生巨大变动。
但二者所说明的经济运动又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
宏观经济学正是利用所谓“加速数”和“乘数”的相互作用,来“解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据说,在经济危机的条件下,生产和销售量下降,加速原理的作用会使得投资急剧下降,而乘数的作用又使得生产和销售进一步急剧降减,后者再通过加速原理的作用会使得投资成为负数(或负投资)。
加速数和乘数的相互作用,加剧了生产萎缩的累积过程。
一旦企业的资本设备逐渐被调整到与最低限度的收入相适应的水平,加速原理的作用会使负投资停止下来,投资状况的稍许改善也会导致收入重新增长,于是一次新的周期便重新开始。
收入的重新增长,又通过加速数的作用,导致新的“引致投资”;后者又通过乘数的作用,促使收入进一步急剧增长,这便开展了经济扩张的累积过程。
这个累积过程会把国民经济推到“充分就业”的最高限,并从那里弹回来而转入衰退。
2.价格问题宏观经济学讨论的价格问题,是一般价格水平,而不是个别产品的价格问题。
按照前面讲的“国民收入决定”论,一般价格水平主要取决于总需求水平。
然而,总需求水平的变动一方面影响着货币的供求,另一方面也受货币供求变动的巨大影响。
所以,货币分析在宏观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宏观经济学重视对货币供求的分析,不仅在于可通过对货币供给、利息率的调节去影响总需求,而且在于货币供给的变动与总的物价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于货币供给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宏观经济学著作大多承袭传统的“货币数量说”,只是略加修缀。
许多宏观经济学著作者认为传统“货币数量说”过于粗糙,他们把货币数量说的基本观点跟“收入决定”论的基本观点联系起来,认为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以前,货币供给的增加,其主要影响将表现在扩大“有效需求”、增加生产(或收入)上对价格水平的影响很小;只有当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之后,这时闲置设备已全部使用,若再增加货币供给,已不能再促使产量增加,而只会产生过度需求,形成通货膨胀缺口,导致物价水平不断上升,酿成真正的“通货膨胀”。
这种分析,就是所谓货币分析与收入分析相结合的一个重要表现。
这种分析表明,不仅政府开支和税收的变动,而且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都会对总需求水平(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产生影响。
这就为政府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活动进行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3.政府作用宏观经济学认为政府应该,而且也能够通过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对总需求进行调节,平抑周期性经济波动,既克服经济衰退,又避免通货膨胀,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或“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是相互配合、支持的;但在经济萧条、通货膨胀等不同时期或条件下,二者将采取扩张性或紧缩性的不同对策。
在萧条时期,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措施是减税和扩大政府的开支。
减税可以使公司和个人的纳税后收入增加,从而刺激企业扩大投资和个人增加消费;而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扩张将导致总需求增长,以克服经济萧条。
扩大政府开支,主要是扩大政府的购买或订货,增加公共工程经费和扩大“转移性支付”,目的是通过扩大公私消费,以刺激投资。
这种扩张性财政政策势必导致财政赤字。
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学说”,资本主义经济的常态是一种“小于充分就业均衡”。
因而扩张性的赤字预算,也就成了战后西方国家政府的常备政策工具。
4.货币政策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措施是扩大货币供给量和降低利息率。
这些措施包括:在公开市场上购进政府债券,把更多的准备金注入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后,就可扩大对企业和个人的贷款,从而扩大货币供给量,降低贴现率,刺激投资,从而增加总需求。
通货膨胀时期,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不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依然运用上面所介绍的那些政策工具,只是朝着和上述相反的方向,即按着紧缩性方式而不是按扩张性方式来加以运用。
西方经济学界开始企图用供给分析来补充需求分析的不足,在宏观经济分析中探讨微观经济基础,出现了一种供给分析与需求分析相综合、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新动向。
宏观经济学建议采用适当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建立独立的中央银行等手段,以控制和解决通货膨胀问题。
宏观经济学首先关注一国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的是一国生产潜力的增长。
一国生产潜力的增长是决定其实际工资和生活水平增长率的关键因素。
二、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的一门学科。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
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一)研究内容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
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
在商品与劳务市场上,作为消费者的家庭根据各种商品的不同价格进行选择,设法用有限的收入从所购买的各种商品量中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满足。
家庭选择商品的行动必然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市场价格的变动又是厂商确定生产何种商品的信号。
厂商是各种商品及劳务的供给者,厂商的目的则在于如何用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品量,获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厂商的抉择又将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各项价格,从而影响到家庭的收入。
家庭和厂商的抉择均通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表现出来,通过价格变动进行协调。
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均衡价格的决定,考察市场机制如何通过调节个体行为取得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与途径。
微观经济学也就是关于市场机制的经济学,它以价格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称作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还考察了市场机制失灵时,政府如何采取干预行为与措施的理论基础。
微观经济学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上,吸收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和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其他理论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盛行之后,这种着重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传统理论,就被称为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只是研究对象有所分工,两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无根本分歧。
两者均使用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在理论体系上,它们相互补充和相互依存,共同构成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市场出清,即资源流动没有任何障碍;完全理性,即消费者与厂商都是以利己为目的的经济人,他们自觉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为目标,又知道如何实现最大化;完全信息,是指消费者和厂商可以免费而迅速的获得各种市场信息。
2.微观经济学的目的在于透过分析形成衆多物品和服务相对价格的市场机制以及这些有限资源如何配置在不同的用途上,在这里效率问题并非首要,微观经济学并不太重视经济效率问题,因为那可从规范经济学获得答案。
不仅如此,微观经济学还分析市场失灵,究竟市场那处无法产生有效率的结果及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描述市场的理论上应当的状况。
这学科的重要范围包括一般均衡理论、信息不对称下的市场、博弈论的经济活动应用和市场系统内的经济物品弹性问题。
三、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亨德逊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
美国经济学家E夏皮罗则强调了宏观经济学考察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
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