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民俗
南通吃饭规矩
![南通吃饭规矩](https://img.taocdn.com/s3/m/39932865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f.png)
南通吃饭规矩
南通地区的吃饭规矩主要受到当地文化和传统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南通吃饭时常见的规矩和礼仪:
1.宴会礼仪:
•在正式的宴会场合,通常会有主位和客位之分。
主位是用来安排主人、重要嘉宾的座位,而客位则是其他宾客的座
位。
2.陪餐礼仪:
•在宴会上,通常有人陪同酒杯一同敬酒,这被视为对主宾的尊敬。
敬酒时,可轻轻碰杯,表示敬意。
3.用餐顺序:
•一般情况下,用餐的顺序是先冷菜、再热菜,最后是主食。
在正式场合,往往有一定的用餐仪式。
4.主人致辞:
•在宴会开始前,主人通常会致辞欢迎宾客,并表达对宾客的感谢之情。
宾客则可回应表达感谢之意。
5.用餐态度:
•在用餐时要保持端庄的姿态,避免发出吵闹声。
同时,尊重他人的用餐时间,避免在别人用餐时打扰。
6.尊重长辈:
•在家庭聚餐或正式宴会中,尊重长辈是重要的文化传统。
长辈通常会先开始用餐,年轻人要等长辈动筷后才开始用
餐。
7.懂得拒绝:
•如果宾客已经吃饱或不喜欢某道菜,可以适度地拒绝,但要用礼貌的语言表达。
不要太过直接,以免伤害主人的感
情。
8.用筷子注意事项:
•用筷子时,不要插在饭中间,也不要用筷子敲打碗或其他器皿。
用餐结束后,筷子应放在碗上而不是横放在碗边。
以上规矩和礼仪是一般情况下南通地区的吃饭习惯,但在具体场合和不同家庭中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在参加宴会或与当地人一起用餐时,尊重当地的文化和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南通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南通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57b00027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8b.png)
南通市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南通市的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涵盖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传统工艺,展现了南通人民对于艺术和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本文将对南通市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介绍,以便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剪纸艺术剪纸是一种流行于我国各地的传统手工艺,南通市也有着悠久的剪纸传统。
南通的剪纸艺术以百花齐放、飞禽走兽为题材,形象逼真,色彩明快,受到了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喜爱。
有些老艺人的作品还能体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
二、皮影戏南通市的皮影戏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皮影戏的制作技艺和表演形式在南通地区得到了保留和传承,成为了当地人民的一种重要娱乐方式。
南通的皮影戏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精湛的表演技艺,吸引了许多观众。
三、民间音乐南通市的民间音乐包括了丰富多样的曲艺形式,如评弹、评话、评书等。
这些传统曲艺形式不仅在南通市广为流传,还对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南通的曲艺大师们凭借着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表演经验,为当地人民带来了无数的艺术享受。
四、年画南通市的年画源远流长,绘画技艺成熟,内容充实多彩。
南通的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的收藏爱好者和游客前来观赏。
五、篆刻艺术南通市的篆刻艺术源远流长,是我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通的篆刻艺术家们凭借着对于文字的理解和对于刻字技艺的掌握,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的篆刻作品,成为了当地文化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南通市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这些传统艺术形式不仅代表了南通市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展现了南通市人民对于艺术和文化传承的热爱和努力。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使之得以广泛传播和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继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
在南通市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还有许多其他令人称道的艺术形式和传统工艺,例如布艺、木偶戏、绣花等,每一种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传承。
南通过年的风俗
![南通过年的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dbe03b7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6.png)
南通过年的风俗哎呀,说起南通过年的风俗,咱们得细细摆一哈,就像跟老朋友坐一块儿,泡杯茶,慢慢聊。
你晓得不,南通那旮旯,过年的气氛浓得嘞,跟咱们四川虽说不完全一样,但那份热闹和喜庆,真是各有各的味儿。
头一件大事儿,就是蒸馒头蒸糕。
南通人过年,不蒸上个百来个馒头,都感觉这年过得不地道。
那些馒头,有实心的,有兜心的,还有晒成干的,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咱们四川人过年,虽说没这习俗,但一想起那热气腾腾的馒头,都忍不住想尝两口。
再来说说祭祖,南通人叫“烧经”,供桌上鱼啊、肉啊、蛋啊、豆腐啊,一样不落,还得有碗大米饭,酒杯筷儿也得摆上,这是对过世亲人的一种缅怀和追思。
咱们四川人过年,祭祖也是大事,不过咱们可能更侧重于团年饭,一家人围坐一桌,热热闹闹,边吃边聊,那份温馨,别提多美了。
说到团年饭,南通人过年还有吃“野鸡丝”、汤圆、红枣茶的讲究,咱们四川则是腊肉香肠、麻婆豆腐、回锅肉这些硬菜,每一样都让人流口水。
不过,不管是南通还是四川,这年夜饭的意义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团聚,就是家的味道。
还有啊,南通人过年还爱打长牌,叫“笃子胡”或“游胡”,这是他们特有的一种娱乐方式。
咱们四川人过年,麻将那是必不可少的,一桌一桌的,从除夕守岁到正月十五,牌声不断,笑声连连。
这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是亲朋好友间的一种亲密无间。
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南通的上灯节了,正月十三上灯,十八落灯,灯会、灯谜、大戏,热闹得很。
咱们四川虽然没这习俗,但元宵节的花灯会也是一大盛事,特别是自贡的灯会,那叫一个壮观,简直就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总的来说,南通过年的风俗,虽然跟咱们四川有些不一样,但那份对家的依恋,对亲人的思念,对未来的期盼,都是一样的。
过年嘛,图的就是个热闹,就是个喜庆,就是个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南通的特色
![南通的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5143519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f.png)
南通的特色
南通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南通蓝印花布:南通是中国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其土布与天然兰草为农家平常之物,因此南通地区的蓝印花布染作坊曾遍布农村集镇。
南通蓝印花布的图案和色彩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民间气息。
2.西亭脆饼:西亭脆饼是南通的传统特产之一,制作工艺简单,以优质面粉、油酥和糖为原料,经过烙烤而成。
西亭脆饼口感酥脆香甜,是南通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
3.如皋火腿:如皋火腿是南通地区的特色美食之一,以其肉质鲜嫩、口感醇厚而著名。
如皋火腿选用优质的猪后腿为主要原料,经过特殊的腌制工艺而成,营养丰富。
4.石港乳腐:石港乳腐是南通地区的传统调味品之一,以其色泽金黄、口感鲜美而著名。
石港乳腐采用豆腐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腌制而成,具有浓郁的香气和味道。
5.启东海蜇:启东海蜇是南通地区的特色美食之一,以其口感爽滑、营养丰富而受到广泛欢迎。
启东海蜇选用优质的海蜇为主要原料,经过特殊的加工而成,可以凉拌或者炒制。
6.南通烧饼:南通烧饼是南通地区的传统小吃之一,以其酥脆的外皮和香嫩的馅料而著名。
南通烧饼有肉馅和豆沙馅等多种口味,是南通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之一。
7.白蒲茶干:白蒲茶干是南通地区的传统小吃之一,以其色泽酱
红、口感细腻而著名。
白蒲茶干采用豆干为主要原料,经过多次煮制、烘干而成,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
总的来说,南通的特色涵盖了食品、工艺品等多个方面。
这些特色使得南通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城市。
南通的人文风俗
![南通的人文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9b23cdc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b.png)
南通的人文风俗南通,位于江苏省东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城市。
在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南通形成了独特的人文风俗,展现出地方特色与魅力。
本文将从节日民俗、婚嫁习俗和饮食文化等方面,介绍南通的人文风俗。
一、节日民俗1.元宵节南通的元宵节庆祝活动十分盛大,人们会在家中制作各种各样的灯笼,有传统的红纸灯笼,也有创意十足的造型灯笼,在夜晚点亮街头巷尾,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此外,元宵节还有猜灯谜和舞狮表演等传统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2.端午节南通的端午节传统习俗之一是赛龙舟。
人们争相组队,手持竹桨划龙舟,在江河湖海中竞渡。
此外,端午节还有包粽子、挂艾草、佩香囊等习俗,寓意避邪驱背、祈求平安健康。
3.中秋节中秋节是南通人团聚的重要节日,人们会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赏月亮蛋和猜灯谜等。
此外,南通还有特色民俗活动“走秧歌”,秧歌队穿着传统服装,载歌载舞,欢乐热闹。
二、婚嫁习俗南通的婚嫁习俗体现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婚车队伍。
结婚当天,新郎新娘会坐在华丽的花车上巡游城市,展示婚礼的喜庆与华丽。
同时,新人还会穿着传统的婚纱、礼服,进行传统的敬酒、喜饼和庆贺仪式。
除了婚车队伍,南通的婚嫁习俗还有许多有趣的传统。
例如,新人入洞房前,通常要接受闺蜜的“抢亲”游戏,需要通过一系列有趣而考验的环节来证明爱情的真实性。
三、饮食文化南通的饮食文化保存了许多传统特色菜肴,如南通小笼包、通州蟹粉汤包、鲍鱼鸽蛋等。
这些菜肴以选料精细、制作精致而闻名。
南通的小吃文化也是独特的,比如焦圈、板油豆腐等,口味鲜美,受到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喜爱。
此外,南通还有许多特色的食材和特产,如阳澄湖大闸蟹、阿胶、文昌鸡等,这些味道独特,往往成为游客品味南通的必选之物。
结语南通的人文风俗独具魅力,节日民俗、婚嫁习俗和饮食文化等方面,展现出了南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这些传统的风俗习惯,既是南通人民对传统文化的执着传承,也是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南通民间艺术的名称和简单介绍作文
![南通民间艺术的名称和简单介绍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328192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35.png)
南通民间艺术的名称和简单介绍作文南通,那可是个充满魅力的地方,民间艺术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这片土地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今天呀,我就来给大家唠唠南通的民间艺术。
首先得说说南通的蓝印花布。
这蓝印花布可老有讲究了,它就像一个蓝色的精灵,充满了古朴的气息。
蓝印花布的图案那叫一个精美,大多是些传统的花样,像什么吉祥的花卉啊,灵动的小动物之类的。
制作的过程就像是一场魔法秀,先把白色的布用特制的印版印上防染的浆料,然后再放到蓝色的染缸里去染。
染完之后,把浆料去掉,白色的花纹就神奇地出现在蓝色的布上啦。
以前,这蓝印花布可实用了,老百姓家里的床单、被面、衣服好多都是用它做的。
现在呢,它更多地成了一种艺术品,很多游客到南通来,都要带一块蓝印花布回去做纪念,不管是做成小包包还是小挂件,都特别有韵味。
还有南通的风筝,那可不得了。
南通的风筝不像普通风筝那么简单,那简直是空中的“巨无霸”。
它造型独特,有些风筝的样子像大蜈蚣,长长的身子在空中扭动,就像一条真的蜈蚣在云里穿梭。
还有的风筝做成了各种神话人物的形状,那神态栩栩如生的。
制作南通风筝可不容易,从选材到扎制,再到绘制图案,每一个环节都得精心对待。
这风筝不仅在国内出名,在国外也备受瞩目呢。
每到放风筝的季节,南通的天空就像一个热闹的大舞台,各种风筝争奇斗艳,仿佛在进行一场盛大的选美比赛。
再说南通的剪纸吧。
剪纸艺人就像一个个神奇的魔法师,一张普普通通的红纸,到了他们手里,“咔嚓咔嚓”几下,就能变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南通剪纸的题材广泛得很,有反映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场景,也有神话传说里的故事。
剪纸的线条那叫一个细腻,就像用细细的丝线勾勒出来的一样。
你看那些窗花剪纸,贴在窗户上,阳光一照,那红色的影子就像一幅灵动的画,给家里增添了不少喜气。
而且呀,南通剪纸还蕴含着很多美好的寓意,像龙凤呈祥啊,花好月圆之类的,都是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南通的民间艺术就像一本厚厚的故事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南通人民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
南通有哪些著名文化遗产
![南通有哪些著名文化遗产](https://img.taocdn.com/s3/m/7df62ba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fa.png)
南通有哪些著名文化遗产南通市是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地区之一,传统美术和传统手工技艺类的刺绣、扎染、蓝印花布、色织土布、红木雕刻、板鹞风筝等一大批非遗项目,在全省乃至全国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5月26日,“五月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暨江苏省工艺美术“艺博杯”大奖赛在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拉开帷幕,一批列入国家和江苏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品在该校艺术展厅集中展出。
其中,丝毯、缂丝、扎染、刺绣、蓝印花布、丝绸剪贴等传统纺织工艺品令人叹为观止。
南通蓝印花布是全国首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工艺保存完善,技术水平高超,社会影响范围甚广。
南通有手纺手织布十分著名,又有江海平原盛产蓝草,故许多农户备有“小青缸”,自我染布备用。
南通蓝衣花布以青白著称,近代以通州二甲保留较好。
它以花纹精美,又富有民俗文化内容名扬四方。
由于众多蓝衣花布艺人不断创新,现代蓝衣花布更加精美,制成的旅游工艺品设计巧妙,制作工艺精细,包装也十分精美,故受到社会各界欢迎。
缂丝是中华民族最传统的一种经纬交织的特种工艺品,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南通缂丝的出现也有千年历史,比苏州缂丝还要早几百年。
缂丝的经典工艺就是通经断纬,实质上就是在经面上用各种色块进行有机的填补,并用几种特殊技法如戗、搭梭等把各种色块链接起来,形成一副完美的作品,缂丝融丝织工艺技巧于一身,荣称“织中之圣”。
南通是亚洲著名的扎染之乡,其扎染工艺丰富精彩为世人羡慕。
其防染色结扎方法有数十种之多,有钩针结扎、手缝结扎、手捏结扎和机械结扎等不同工艺。
染色方法亦各有巧妙,有冷染、热染、吊染等多种技法。
故扎染制成品上图花纹千变万化各不相同。
特别富有诗意。
其色彩斑斓多姿的艳丽图纹,最适宜女子制作高档时装礼服、旅游工艺品和家庭装饰用品。
扎染染色的燃料选择很广,其中还有高档产品不用化学染料的染色。
它单独使用传统的草木和天然矿物质制成燃料,它染色既鲜艳又环保,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产品在日本、韩国、东南亚最受欢迎。
江苏南通的风俗作文
![江苏南通的风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eb2c95d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1a.png)
江苏南通的风俗作文南通,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江海名城,拥有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从祭祖文化到民俗庆典,从饮食习惯到喜事习俗,南通的风俗都体现了这里人民朴实、勤劳、儒雅的生活智慧。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南通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除夕夜,门前必插竹竿灯草,以示吉祥;灶王爷"走亲戚",人们要吃长寿面、做年糕,期盼来年大吉大利。
初一开门迎"开门财神",初五要"破五"...每一道程序都透露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中秋是团圆节日,家家户户要"挟做肘"品尝月饼,观赏圆月同享天伦之乐。
腊八节有"吃腊八粥"的习俗,人们相信这样可以驱除一年的病祟,迎接新年的到来。
此外,南通还有过年挂福灯、城隍庙疗妇女绝症等独特民俗习惯。
南通的饮食文化同样独树一帜,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说。
腌笃鲜、熏鱼、藕粉、韭菜馅等都是当地名菜,口味清淡爽口。
河豚、灰鲋鱼等水产亦是别具特色。
春节期间,人们还有吃团年饭、下盆菜等温馨习俗,体现了对家人朋友的重视。
在农村,每年正月十六,村民们载歌载舞欢度"虾蛄节",分享劳作的喜悦;七月二十四日还有"玩凉伞"游行的风俗,寓意祈求丰年酬勤。
城里也有自己独特的庆典,如大中华城的"三节潮"、姜堰的"湖庄赛龙舟"等,见证了这里人民热情好客的性格。
南通不仅有重口味的风俗,更多体现了人们儒雅文明的一面。
举例来说,男子过六十大寿要举行华诞,感恩天地祖宗;新娘出嫁前要拜"门神"祭祀祖先;接生婆外出采买时会问及贺礼......这些都充满了理性、仁慈与敬重的内涵。
南通的风俗博大精深,历经岁月沉淀而愈发光彩夺目。
无论是热闹的民间活动,还是细腻入微的礼俗禁忌,都映射出这片人杰地灵的水乡正能量。
我们当代人更应该珍惜、传承这些文化瑰宝,用优秀传统涵养社会新风,谱写时代新篇。
南通端午的习俗介绍作文
![南通端午的习俗介绍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96b4e41d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2.png)
南通端午的习俗介绍作文
《南通端午习俗》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在南通,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除了包粽子,南通人还会在端午节挂菖蒲和艾叶。
菖蒲和艾叶都有驱邪避瘟的作用,人们会将它们挂在门口、窗户上,以祈求平安健康。
南通还有喝雄黄酒的习俗。
雄黄酒有解毒、杀虫的功效,人们会在端午节这天将雄黄酒涂抹在孩子的额头、手心、脚心等部位,以驱邪避灾。
在端午节当天,南通的江河湖泊上会举行龙舟比赛。
龙舟比赛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和观赏性的活动,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观看。
龙舟上的队员们齐心协力,划动船桨,奋勇向前。
岸上的观众们则为他们加油助威,现场气氛热烈。
龙舟比赛不仅是一项体育竞技活动,更是一种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
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给孩子系五彩绳。
五彩绳由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的线编织而成,象征着吉祥如意。
家长们会在端午节的清晨,将五彩绳系在孩子的手腕上,等到端午节后的第一场雨,再将五彩绳剪下扔到水中,寓意着让水将疾病和灾祸带走,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南通的端午习俗丰富多彩,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来庆祝,感受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习俗可能会逐渐发生变化,但端午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将永远传承下去。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端午节的习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南通民俗文化作文
![南通民俗文化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98fd838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4.png)
南通民俗文化作文《南通民俗文化,真带劲儿!》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南通吗?那可是个好地方!今天我就来和你们讲讲南通的民俗文化,那可真是丰富多彩,让人着迷!要说南通的民俗,首先得提到板鹞风筝。
那可不是普通的风筝,是我们南通人的骄傲!它大大的,形状各异,有的像老鹰,有的像巨龙,威风极了!每次看到天空中飘着的那些板鹞风筝,我就忍不住想:“这难道不是天上的精灵在跳舞吗?”制作板鹞风筝可不容易,得好多人一起忙活。
爷爷说,这就像盖房子,得精心设计,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扎骨架、糊纸面、绘图案,每一步都充满了学问。
我就问爷爷:“爷爷,您怎么这么厉害,啥都会?”爷爷笑着说:“这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丢!”到了放风筝的时候,那场面才叫热闹!大家聚在一起,喊着号子,一起把风筝送上天。
风呼呼地吹着,风筝越飞越高,好像要冲破云霄。
我兴奋地大喊:“快看呀,咱们的风筝飞得多高!”旁边的小伙伴也跟着叫:“比飞机还高呢!”除了风筝,南通的蓝印花布也特别有名。
那蓝色的花纹,就像神秘的符号,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妈妈有一条蓝印花布的裙子,穿上可漂亮啦!我好奇地问妈妈:“这布是怎么做出来的呀?”妈妈说:“这可复杂了,要经过好多道工序呢。
”我想,这蓝印花布不就像我们的生活吗,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变得美丽多彩。
还有南通的僮子戏,那可是爷爷奶奶的最爱。
每次有僮子戏表演,他们都会早早地搬着凳子去占位置。
我也跟着去看过,虽然不太懂,但看着演员们精彩的表演,听着那独特的唱腔,也觉得很有意思。
我问奶奶:“这戏唱的啥呀?”奶奶说:“唱的是咱们老百姓的喜怒哀乐。
”南通的民俗文化就像一个大宝库,里面藏着无数的宝贝。
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充满了乐趣。
它不就像一道美味的菜肴吗,各种调料搭配得恰到好处,让人回味无穷。
我觉得呀,这些民俗文化就是我们南通人的根,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
我们要把它们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南通,爱上南通!这就是我的想法,你们觉得呢?。
南通的传统习俗作文
![南通的传统习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a8e3a657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dd.png)
南通的传统习俗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我的家乡南通又是一片独特的风景。
我很想了解南通人清明节的习俗,今天,我就带着这个问题去做了调查。
清明节的习俗
1.祭扫、扫墓。
扫墓是我国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风俗。
清明祭扫,除了为自己扫墓外,有的地方还为先人迁坟而进行的祭祀活动。
2.荡秋千、蹴鞠、射覆等游戏。
3.吃青团和冷淘(冷淘是指清明节吃的一种冷饭)
4.烧斗香、放河灯。
斗香就是在香炉里放上三根香,这种风俗是南通地区至今还流行的,而且流传下来了。
烧斗香,就是在香炉里放上三根香,然后用一个盛满水的大缸放上一只小碗,碗里放上香灰后将小碗放进缸里浸泡,烧斗香时,要将三根香插在香炉里。
冷淘是用面粉做成的一种食品。
冷淘也叫冷饭团、冷饭小圆子、冷淘小米饭等。
—— 1 —1 —。
南通端午节的主要风俗
![南通端午节的主要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be7815f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a2.png)
南通端午节的主要风俗
南通的端午节呀,那可是有不少特别的风俗呢!
一到端午节,大家首先就会想到包粽子。
在南通,家家户户都会包各种各样的粽子。
有红枣粽、豆沙粽,还有肉粽呢。
大人们会早早地准备好糯米、粽叶还有各种馅料。
包粽子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包,特别温馨。
孩子们呢,就在旁边捣乱,时不时地还会偷偷抓点糯米玩。
除了包粽子,南通人还会在端午节的时候挂菖蒲和艾草。
老人们说,这菖蒲和艾草可以驱邪防虫呢。
一般都会把它们挂在门口,一走进家门就能闻到那股特别的味道。
赛龙舟也是南通端午节的一大亮点。
河边总是围满了人,大家都来给参赛的队伍加油助威。
那场面,真是热闹非凡。
龙舟上的选手们个个精神抖擞,喊着口号,用力地划着桨。
岸上的人们也跟着激动起来,欢呼声、加油声响成一片。
还有啊,在端午节,南通人还会给小孩子系五彩线。
用五种颜色的线编成手链,戴在孩子的手腕上。
据说这样可以保佑孩子平安健康。
而且,要等到端午节后的第一场雨才能把五彩线解下来扔掉呢。
另外,南通有些地方还会有喝雄黄酒的习俗。
大人们会在孩子的额头上用雄黄酒画个“王”字,说是可以驱邪避灾。
总之,南通的端午节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这些风俗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
每到这个时候,大家都能感受到那份浓浓的亲情和乡情。
不管时代怎么变化,这些风俗都会一直传承下去,成为南通人心中永远的记忆。
南通婚事习俗
![南通婚事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df750448852458fb770b56ad.png)
稍倾,新郎起身,双手卸去新娘头顶的文明纱帽,类似当今的红盖巾。老妪早已准备好的红丝线,一头用嘴咬紧,一边绞成三角形,在新娘脸上连扯三把,将新娘前额的乳毛扯去,谓之“开脸”,表示新娘从此由黄花闺女而转变为媳妇。2 u8 Y0 X9 ~# G* j 3 H( p, p, D! J
/ g. o- I: t% ` ; A3 m) A7 q! p& l男方也在约定好的时间里,派出一般超过女方送亲的人数,同样手执灯笼,等待望见对方花轿灯笼亮时,方才燃起蜡烛侍候。当花轿一到,马上燃放鞭炮。有时也有女方故意多送一程,男方妥协的后退;有时为此发生争执的,目的双方总想多“关心”新娘,而多送(接)一程。接亲直至花轿迎接到新郎家门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且在场外焚化纸钱,称为“谢亲”,据说女方的祖宗才会回归,以酬谢新娘三代门中,培育着新娘的成长。
- W1 w' [( d9 f! X % |$ \% Y: x/ F; O+ w焐热凳 新娘入籍新郎家,结婚之日,新娘也像新郎到岳父家一样,奉为座上宾。男方要办一席由新娘的伴娘和新郎同辈中的姑表姨叔伯家的姊妹,一同入席,谓之“坐桌子”,新娘并坐为首席。
. u) x9 [5 v% B2 k $ c* C9 T6 |9 h! L新娘入席,以文明纱帽掩面遮羞,首先从袋里拿出坐席封,攀鱼封,放在席上,吃食非常文雅,同桌姊妹不停地搛菜劝酒,新娘总婉言谢绝,绝不能恣意喝醉。菜上一半时,就悄悄离席。
南通民俗文化介绍
![南通民俗文化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3ba9f9f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97.png)
南通民俗文化介绍地处“淮南江北海西头”的江苏南通,是一座有着数千年文化遗存的苏中古城。
历史与现实、古老与时尚、外地文化与本土文化在这里兼容并蓄、交汇互存,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绚丽多姿的江海文化。
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文历史积淀深厚,民间文艺源远流长。
根植于这方水土的南通特色文化,枝繁叶茂,花鲜果硕,是祖国文化百花苑里盛开的奇葩,民族文化宝库中璀璨的瑰宝。
山水人文南通的山水人文独具江海特色,以狼山为首的五座山峰连成“狼五山”,矗立于长江北岸,在浩瀚的长江水面与广褒的苏北平原之间异峰突出。
狼山不高,因长江而挺拔;狼山不大,因平原而高峻。
山上古塔禅寺,长年香火缭绕;名人胜迹,随处可觅,浓缩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濠河为我国保留最完整的古护城河之一。
自古文人雅士留连名山大川,亦诗亦画,南通山水同样滋养了历代文人雅士,北宋理学先驱胡瑗、明代风流才子冒辟疆、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清代戏剧家李渔等都在南通留下了不灭的文化印痕。
特别是到了近代,清末状元张謇潜心构建“中国近代第一城”,在南通创办了包括中国第一馆——“南通博物苑”在内的众多中国第一,同时又集聚了一大批优秀文化名人,恰如表演艺术家赵丹以其杰出的电影表演艺术成就,令南通名走天下。
民间工艺南通民间工艺品种繁多,千姿百态;能工巧匠,代有人出;大家名师,声誉远播;精品力作,传之弥远。
诸如古朴清新、寓意吉祥的蓝印花布,古风犹存、哨响如筝的南通板鹞,创新于苏绣的通绣,发乎汉唐加入时尚的扎染,以圆润细腻见长、鬼斧神工的红木雕刻。
此外还有木版年画、丝绸剪贴、造型风筝、葫芦雕刻等,不胜枚举。
民间绘画南通民间绘画,一部分与民间工艺密不可分,或为主体,如木版年画,或为其装饰,如风筝画;一部分或为习俗所用,如灶壁画;或为观赏所用,如灯彩画。
如东农民画、启东版画即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乐舞文化南通的乐舞文化,其源甚远。
舞有海安之《海安花鼓》、《苍龙舞》清丽韵致,如皋之《倒花篮》、《耥花灯》柔美轻盈,如东之《跳马伕》、《浒零花鼓》粗犷奔放,通州之《荷花盘子舞》、《抬判》典雅活泼,市区之《跳财神》、《陆家锣鼓》热烈清朗。
南通民俗调查报告
![南通民俗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73c970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1.png)
南通民俗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中国江苏南通地区的民俗进行调查和分析。
通过实地走访、采访和文献搜集,收集了大量有关南通地区民俗的信息。
报告包括南通地区的传统节日、婚嫁习俗、宗教信仰、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民俗的调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南通的历史文化传承,并且对南通的旅游文化发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南通位于中国江苏省东部,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
南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遗产。
南通的民俗是南通地区独特的文化现象之一,对于了解南通的历史、风土人情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统节日南通地区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其中最著名的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南通的春节庆祝活动包括舞龙舞狮、放鞭炮、贴春联等。
端午节则以赛龙舟和吃粽子为主要特色。
中秋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人们会吃月饼、赏月、拜月等。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体现了南通地区的习俗,也是南通人民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婚嫁习俗婚嫁习俗是南通地区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南通,婚礼一般包括红盖头、婚车巡游、鞭炮放花、敬茶喜钱等环节。
南通还有一种特色的婚宴形式,被称为“迎亲宴”,即新郎家邀请女方家庭成员前往新郎家,共同吃喝庆贺。
这种形式使双方家庭更好地融洽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结婚带来的压力。
四、宗教信仰南通地区信仰宗教的人较少,但仍有一定的宗教信仰传统。
佛教和道教在南通有着一定的影响力,许多寺庙和道观是南通地区的文化遗产。
南通的宗教信仰不仅体现了南通人民的宗教情感,也是南通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民间艺术南通地区的民间艺术丰富多样,其中包括木偶戏、秧歌舞等。
木偶戏是南通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被誉为江苏木偶戏三绝之一。
秧歌舞则是南通地区独特的民间舞蹈形式,以其欢快的节奏和动感的舞蹈动作而闻名。
六、结论与展望通过对南通地区民俗的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南通地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民的生活方式。
南通的传统节日、婚嫁习俗、宗教信仰以及民间艺术形成了南通独特的文化景观,并且对南通的旅游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南通民间艺术的名称和简单介绍作文
![南通民间艺术的名称和简单介绍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21bb130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64.png)
南通民间艺术的名称和简单介绍作文《南通民间艺术之蓝印花布》南通的蓝印花布那可真是有点意思。
蓝印花布,说白了就是布上印有蓝色花纹的布呗,但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
还记得我第一次看见蓝印花布的时候,是在老家的一个集市上。
那大摊子上,蓝印花布可显眼了。
一块一块的布叠放着,蓝色的花纹像是从布里头直接生长出来的一样。
那花纹有各种花样,像什么花草啦、小鸟啦,还有那种像古老神秘的图腾一样的图案也有。
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有点像魔法一样。
听说做这个得先雕刻花版呢,就像是刻印章似的,不过这花版可大多了,还特别讲究刀法,刻得不好可就印不出那漂亮的花纹了。
然后就是用石灰和豆粉调制成的防染浆在白布上刮印花纹的模子。
这东西,感觉就像是给白布穿上了一层防护盔甲,有花纹的地方就被保护起来了,接下来就到染布的环节啦,把白布浸到蓝色的染缸里,蓝色的染料就像调皮的小精灵,拼命地往布缝里钻,可是有防染浆保护的地方就染不进去,等染好了,再把那防染浆刮掉,神奇的蓝印花布就出现了。
在以前啊,蓝印花布用处可大了。
老百姓家里到处都有它的身影。
做衣服,那穿在身上,感觉整个人都带着一股乡村田野的清新气息。
还可以做床单、枕巾啥的,晚上睡觉的时候,就像睡在一片蓝天花海之中一样。
而且这蓝印花布还透着一种朴素真诚的美,它没有那些华丽衣服面料的张扬,就是安安静静地展示自己的独特韵味。
南通的蓝印花布就是这么个接地气又充满魅力的民间艺术,它像一本老相册,记录着南通人的生活点滴。
《南通民间艺术之风筝制作》南通的风筝可跟别的地方有点不太一样。
我小时候啊,最喜欢看邻居爷爷做风筝了。
那风筝的种类就超级多,听说有板鹞风筝啥的。
就说这板鹞风筝吧,样子可太霸气了。
它那形状方方正正的,像是空中的小堡垒一样。
那风筝上的装饰可花哨了,有长长的尾巴,尾巴上还系着各种小玩意儿。
什么彩色的布条啦,小铃铛啦,风一吹,呼呼直响,那声音,就像是风吹过灿烂的铃铛花田一样。
邻居爷爷做风筝可认真了。
他先在桌子上摆开各种材料,有竹子、纸、线啥的。
南通民俗——精选推荐
![南通民俗——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c00ae73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8.png)
南通民俗传统以及重视和保护民俗文化的重要性我的家乡南通——东抵黄海,南望长江,"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南通成陆较迟,南通的先民多为“流人”和外来的移民,故而南通的民俗风情,与周边地区既有相似之处,更有不少独特的地方。
传统节日从春节开始,接连不断,差不多每月每季都有,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除夕:从清早起,各家各户就着手准备丰盛的年夜饭。
当家人贴门神、春联、招财和喜笺;墙壁上糊花纸、贴年画;堂屋内张挂祖宗“神子”,换上洒金团花大红新对联,神柜上供上糕馒供果品。
中午祭祖,俗谓”烧经“。
简单供上鱼、肉、蛋、油煎豆腐四样菜,另加一大满碗米饭,另备酒水和筷子,以寄托对亲人的缅怀感恩之情。
傍晚,农村有以盛满石灰的蒲包在地面打囤子的风俗,祈祝来年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同族长者在日落之前,去附近土地庙祭祀,香烛纸马,恭敬如礼。
晚上,全家团聚,俗称吃“团圆饭”或“年夜饭”。
如有亲人外出未归,要留下一个座位或备上一份酒杯碗筷,表示此人与全家一起欢度佳节。
吃过团圆饭,全家人围坐谈天,孩子们最高兴的莫过于拿到长辈们用纸包着的一份压岁钱。
子夜前后,举行“接送天地”仪式。
明烛高香,恭迎诸神下界,考察善恶。
此时,主妇已将次日的米粉小圆子搓好,带领孩子睡觉,只留下户主和家中成年男子喝酒“守岁”。
子夜时分,燃放鞭炮,顶礼膜拜,送诸神回天。
鞭炮声中,迎来新春新岁,迎来希望和憧憬。
元宵节: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亦称上元节,俗称正月半。
城市元宵活动以灯会为主,在文化宫、文化馆、公园等地设灯景,供群众观赏娱乐。
旧时民俗公约,日常敲锣视为报警,故儿童平时不得敲锣戏弄,但到春节期间则可尽兴玩耍,天黑亦无防,尤其正月灯节期间,更不受时间限制了。
每到元宵节,城内东大街小关帝庙,自发举行锣鼓比赛。
届时不必邀请,自愿组队参加。
比耐力,以坚持时间长短论输赢;比锣鼓点,是否整齐,有花头又不离谱。
闹元宵可持续到深夜,匹邻亦不可干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南鹞北鸢”两大流派的风筝在 世界上久负盛名。南通是南派风筝的主产 地,在品种纷繁的南派风筝中,哨口风筝 更是“南鹞”之代表,她起源于北宋年间, 融扎裱造型、配色绘画、音律设计、哨口 雕刻等于一体,传承了江海人民千年来的 智慧与祝福,不仅是娱乐放飞的休闲品, 更是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的艺术赠品。 其独具魅力之处在于板鹞上安装了大 小不等的哨口,一旦飞上天,各种音调的 哨口和谐而有节奏的震空齐鸣,“得风则 鸣,其声随风抑扬”,有“空中交响乐” 之美誉。其无穷魅力伴随放飞者在天地之 间,可享受人们与大自然相辅相成的万千 妙趣。
哨 口 风 筝
童子戏
僮子是民间巫师,是从楚越的巫文化“以舞降神” 发源而来,在南通一带形成南通僮子这种富有本地特色 的巫师。僮子在祭祀、祈祷、招魂等活动中进行舞蹈歌 唱,渐渐把一些故事、七字调加入唱词中,这种歌唱方 式为百姓所喜闻乐见,就慢慢传播开来,最后登上舞台, 形成了通剧。 伴奏简单原始,主要是锣鼓打击乐,唱腔粗犷纯朴, 唱词通俗易懂,很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展现了中国 傩文化的原始江、江苏一带农村家家户户都会织 布、染布。老辈人身上穿的衣服、日常用的包 袱皮,甚至自家闺女的嫁妆,多是自家纺织印 染的蓝印花布。窗帘、头巾、围裙、包袱、帐 子等都可用它来做。蓝印花布仿佛就是劳动人 民的专用布料。江浙一带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 就在江苏的南通地区。明清以来,江苏南通是 中国棉纺织基地,有蓝印花布“衣被天下”之 美誉,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延续至今,以手 纺、手织、手染的方法制作生活用品,印染图 案以植物花卉和动物纹样为主,也有简洁的几 何图形。它以耐脏、结实、耐用、图案吉祥等 特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以和谐的蓝白之美闻 名于世,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自然,清新。 传统手工技艺《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