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张中丞传后叙徐文长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嵩贞元初年死于毫州、宋州 一带。有人说于嵩在毫、宋一带 有田产,一个习武的人抢夺去据 为已有,于嵩想要到州里去告状, 被杀害。于嵩没有儿子。以上这 些都是张籍说的 ——交待讲述者于嵩之死
四、重点字词
第一段: 1、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 恨:遗憾;阙,缺陷 第二段: 1、两家子弟才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 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 贼。 通知:通晓;就虏:被俘;辞服:说了 屈服的话。 2、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数日:计算日期。
许远果真怕死,何苦守卫一块小小 的地盘,吃他自己所爱之人的肉,来 与叛贼抵抗而不投降呢?当他在围城 中困守时,外面没有一点援军,所要 效忠的,只是国家与君主而已,而叛 贼告诉他们国家已经灭亡,国君已经 不在了。许远看到救援的军队不到, 而叛贼来得越来越多,一定认为他们 的话是真的。外面已经毫无援兵可等 待而仍然拼死守城,人吃人都将要吃 光了,即使是愚蠢的人也能计算日子 而知道自己的死期了。许远不怕死是 很清楚的了。哪有城被攻破,自己的 部下都死了,唯独自己蒙受羞愧耻辱 而求活命的呢?即使最愚钝的人也不忍 心这样做。唉!难道说许远这样贤明 的人会去做这样的事情吗?
第六自然段译
张籍说:有个叫于嵩的人,年轻时就跟 随着张巡做事,等到张巡起兵讨伐叛贼 的时候,于嵩也曾在围城之中。我在大 历年间在和州乌江县见到于嵩,他当时 年纪六十多岁了。因为跟随过张巡的关 系,起初曾当上了临涣县尉;他喜欢学 习,没有什么书不读的。我当时还小, 粗略地听到一些张巡、许远的事,没能 详问。据说张巡身高七尺多,胡须像天 神一样。他看见于嵩读《汉书),对于 嵩说:“你为什么老读这部书?”于嵩说: “还没读熟。”张巡说:“我读书不超 过三遍,就一辈子不会忘记。”于是背 诵于嵩所读的书,背完一卷不错一字。
南霁云知道贺兰最终没有发兵救援的意 思,就骑马离开了。将要出城的时候, 南霁云抽出箭来射佛寺的塔,箭头一半 射进佛塔上的砖头里,他说:“我回去 打败了敌人之后,一定要消灭贺兰,这 枝箭是用来做报仇的标记的。”我贞元 年间经过泗州,船上的人还指着佛塔跟 我说这件事情。睢阳城陷落后,敌人用 刀威胁张巡,要他投降,张巡不肯屈服, 就把他拉走,将要斩杀他。敌人又劝南 霁云投降,南霁云没有回答。张巡对着 南霁云喊道:“南八,好男儿不过一死 罢了,不可做不义的事屈服!”南霁云笑 着说:“我原想将来要有所作为,您既 然有话,我怎敢不去死呢?”于是也宁死 不屈。
2、人物之间相互映衬,形象更加鲜明。 如:城陷后敌人劝降南霁云,张巡呼 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 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 言,云敢不死!”一呼一答,既写出了 张巡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又写出了 南霁云想保存力量,伺机复仇的心理, 而且从他的答语中可见张巡在部下眼中 的崇高威望。两人相互映衬,更现出英 雄气概。 如:南霁云乞师于贺兰进明一段,以 反面人物贺兰进明的卑鄙无耻,衬托出 南霁云的忠肝义胆和刚烈性格。
许远虽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但他 打开城门接纳张巡,而职位本来在张巡 之上,(可是他)把指挥权(兵权)交 给张巡而处在张巡之下,全无猜疑和妒 忌,最终与张巡一起守城而死,成就了 功业和荣誉。睢阳城陷落而他被敌人俘 获,只是与张巡死的时间先后不同而已。 张、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明白 理解两家父亲的志向,认为张巡被杀而 许远是接受被俘,怀疑他是怕死而向叛 贼说了屈服的话。
《张中丞传后叙》(第317页)
了解作者的原名、字,所属时代,主要 文学主张与文学成就 了解“后叙”的含义 了解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是叙事和议论 并重,文中前半部分议论为主,后半部 分记叙为主。 掌握本文前半部分为许远辩诬所采用的 论证方法和补叙南霁云事迹所采用的写 作方法 了解相关段落的内容大意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张巡一发怒,胡须就张开。到睢阳陷落的 时候,叛贼捆绑着张巡等数十人坐在地上, 将要杀害他们。张巡起身小解,他的部下 见张巡起身(还以为赴刑去),有的起来, 有的哭了。张巡说:“你们不要害怕!死, 这是天命。”大家哭得不能抬起头来看他。 张巡就义时,脸色不变,安详得同平时一 样——通过张籍回忆于嵩讲述过的事情来 补叙,详细的叙述了张巡博学强记的特点 和英勇就义的事迹。 许远是个宽仁忠厚的长者,貌相如同 他的内心一样,跟张巡同年出生,月日比 张巡迟点,称呼张巡为兄长,死的时候四 十九岁——简述许远是宽厚长者,而且心 胸开阔。
第四自然段:
此段将弃城逆遁将领和擅强兵坐而 观者作对比,驳斥了“责二公以死守” 的谬论,从而肯定了张巡、许远守一 城,捍天下的功绩。 当张、许二位刚开始困守睢阳城的 时候,哪能知道人家最终不来援救, 从而丢弃城池预先逃跑呢?假如这里 不能据守,即使躲避到其他地方去又 有什么好处呢?等到他们没有救助而 陷入绝望的时候,率领着那些剩下来 的受伤致残和饥饿瘦弱的士兵,即使 想离开围城,也必定达不到目的。张、 许二公(的死守之举)是贤明的,他 们的功绩前人已有十分精当的评价了。
2-4段以议论文为主 第二自然段——驳斥“许远畏死辞服于 贼”。 第三自然段——驳斥“城之陷,自远所 分始”,同时抨击小人好诽谤他人的劣 性。 第四自然段——以他人作对比,驳斥 “责二公以死守”的谬论,肯定了张巡、 许远守一城,捍天下的功绩。 5-6段以记叙为主。 第五自然段——南霁云乞师贺兰、贺兰 坐视不救、壮烈牺牲的事迹。 第六自然段——补叙张巡、许远轶事。
第三段: 1、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 尤:责备。 2、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 以„为乐,意动用法,可以译为不 以成全别人的好事为乐
第四段: 1、虽欲去,必不达 去:离开。 2、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就尽:渐趋覆没;就:接近,趋向; 日滋:天天增加。
3、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相环:四周都是。 4、而责二公以死守 倒叙句,即为:以死守责二公的倒装。 译:反而指责张、许二公不该死守睢阳。 第五段: 1、愈尝从事於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 间 从事:动词,任职;道:经过,来往。 2、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具:备、办; 延:邀请。
三、课文研读
本文通过驳斥诬蔑许远的错误论调以及 补充记叙南霁云的事迹和张巡、许远的 其它轶事,赞美了三人抗击叛军的英雄 事迹,斥责了安史叛军以及那些贪生怕 死的将领和诬蔑英雄的小人。
第一自然段: 说明写此文的原因——原来的《张巡传》 多有欠缺,必须写后叙作补充。
第二自然段译文:
此段驳斥对许远怕死降敌的诬蔑
一、关于作者韩愈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首领,谥号为 “文”,故称韩文公,又称昌黎 先生,有《韩昌黎集》 倡导儒学和学古文—— “崇儒学,辟佛老” “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 人之志不敢存” 主张文道合一、不平则鸣 主张创新:“惟陈言之务去”, 学古文要“师其意不师其辞”
二、“后叙”的含义
“叙”通“序”,序写在著作的前面, 跋写在著作的后面,都是对正文进行介 绍、评价、补充和说明的文字。 后叙实际是写在文章后面的跋文,在 本篇《张忠丞传后叙》中,《张中丞传》 即李翰所写的《张巡传》,韩愈在读后 感到不足,于是就对《张巡传》做了后 叙,对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人守卫睢 阳时英勇事迹和其它轶事进行补充。
百度文库
徐文长传(第332页)
了解作者所属时代,主要文学主 张与文学成就 了解文中主人公的个性和命运 掌握本文的情感特色和选材特点 了解部分段落的内容大意 理解文中重要字句的意思
一、关于作者
袁宏道,晚明“公安派”的领袖人物, 公安为湖北地名,“公安派”主张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以袁宗道、 袁中道和袁宏道为代表,三人并称 “三袁” 明代中期,文坛出现了复古派(主张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代表人物 为前七子、后七子),公安派则反对 他们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 作品编为《袁中郎集》
六、驳斥谬论时所用的论证方法
以事实作论据进行论证 如:驳斥“许远畏死降贼”谬论时,列举 许远让位受权,并在外援不至、人相食 且尽的情况下仍坚持死守的事实。 如:驳斥责张巡、许远死守的错误议论时, 联系当时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外援不至” 的事实,论证守城是正确的。 类比法: 如:驳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的谬论, 运用了类比法,作了两个比喻:“人之 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和“引 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以此论证睢 阳城的陷落是在必然。将许远所守的城 池先被攻陷说成是许远叛变投降,是完 全站不住脚的。
第三自然段:
指责许远的人又说:许远与张巡分开据 守睢阳城,城池的陷落是从许远所分守 的地方开始的。以此辱骂许远。这又跟 儿童的见识没有不同。人将死的时候, 他的五脏六腑必定有先患病的地方;拉 一根绳子并把它拉断,必定会有一个断 处。旁观的人看到它们这样,却责怪先 患病的脏腑和绳子的断处,他们也太不 通达事理了。可见小人好发议论,不乐 于成全别人的好事,竟然到了这种地步 啊!像张巡、许远他们所成就的事业, 是如此卓越,还不能免于非议,其他人 又能说什么呢? 此段驳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的诬 蔑,同时抨击小人好诽谤他人的劣性
于嵩很惊奇,以为张巡碰巧熟悉这一 卷,就乱抽其他各卷的书来试他,张 巡没有一卷不是如此。于嵩又拿书架 上的许多书,试着问张巡,张巡随着 提问背诵毫不迟疑。于嵩跟从张巡的 时间长了,也不见张巡经常读书。他 作文章,拿起纸笔就写,未曾起过草 稿。刚守睢阳的时候,士卒将近万人, 张巡只要见过一次问了姓名,以后没 有不认识的。
第5自然段译(此段为重点段落)
我曾在汴、徐二州的幕府任职,屡次 经过两州之间,亲自到人们所说的双 庙去祭奠过。那里的老人常常说起张 巡、许远当时的事情。据说:南霁云 向贺兰乞求救兵,贺兰忌妒张巡、许 远的声望和功绩超过自己,不肯出兵 援救。但喜爱南霁云的勇敢豪壮,所 以不听他求救的话,竭力要留下他, 准备了酒肉与歌舞,邀请南霁云入座。 霁云慷慨激昂地说:“我来时睢阳人 已经一个多月没吃什么了!我即使想吃 些东西,从道义上说也不忍心;纵然 勉强吃了,也将咽不下去!”于是拔出 佩刀斩断自己的一个手指,鲜血淋漓, 给贺兰看。在座的人非常震惊,都感 动激奋地为南霁云流下了眼泪。
3、此矢所以志也 志:标记。 4、又降霁云,云未应 降:劝降。 第五段: 1、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 仅:将近。 且:将近。 2、 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颜色:脸色。 阳阳:安详的样子。
五、本文主要的写作特点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较强的记叙文,全文 议论和叙事并重,这是韩愈对“叙”这种 文体的一个创造 前半部分侧重议论,驳斥了污蔑许远 的错误论调,并补叙和赞扬了张巡、许远 “守城、捍卫天下”的事迹(2-4自然段) 后半部分侧重叙事,着重记叙了南霁 云的英勇事迹,然后补叙张巡、许远的轶 事(5、6自然段) 前后两部分虽各有侧重,但又有内在的 联,前者议论是后者补叙的“纲”,后者 是前者的事实佐证,两部分相辅相成,紧 紧围绕着赞美英雄、斥责小人的主题。
七、刻画人物的方法
本文主要人物张巡、许远和和南霁云, 各具性格特征:张巡忠心报国,从容镇 定,视死如归,博闻强记;许远宽厚谦 和,为国让贤,以死报国;南霁云深明 大义,嫉恶如仇,忠贞刚烈。
1、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生动传神 如:写南霁云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的 细节,淋漓尽致的刻画出人物的刚烈与 嫉恶如仇的个性 如:张巡“读书尽卷不错一字,于嵩取 架上书问巡,巡应对无错“以及”操纸 笔立书,未尝起草“等细节,极其生动 的刻画了张巡的博闻强记与文思敏捷的 性格特征。
坚守一座城池,(牵制敌人的兵力)捍卫 着整个天下,率领着千百名渐趋覆没的士 兵,抗击着百万日益增多的大军,掩护着 江淮大地,阻止了叛贼的攻势,国家没有 灭亡,那是谁的功劳呢?在这个时候,弃 城逃跑,图谋活命的人,不能用一、二来 计算;掌握着强大的军队,坐视不救的人, 四处都是。不追究非议这些人,反而以死 守睢阳责备张、许二位,也可见那些发议 论的人已把自己列于逆贼乱臣之中,制造 夸大失实的言辞来帮助逆贼攻击张、许二 公。 重点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