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数据库建库方法

合集下载

地籍数据库建库流程及方案研究

地籍数据库建库流程及方案研究

地籍数据库建库流程及方案研究仅供个人参考地籍数据库的建库流程与方案研究【地籍数据库的建库】地籍是国家监管的, 以土地权属为核心, 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

其中, “以地块为基础”中的“地块”是地籍信息的基本载体, 是具有固定的位置和具有明确的边界, 并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位。

而宗地是具有特定含义的地块, 其定义更加明确,尤其是法律上更加明显, 是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边界, 并可同时辨认确定的权利、利用类别、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的最小地块。

所以地籍信息系统是一个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 以“地块”为核心实体, 实现地籍信息的输入、贮存、检索、处理、综合分析、辅助决策以及结果输出的信息系统。

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建立不同等级的地籍信息系统,可这些地籍信息系统大多数都是静态的地籍信息系统, 是对地籍信息的某一瞬间状态的描述, 没有考虑到时态的问题。

在宗地发生变更后, 系统通过增加新值或用新值替换旧值来维持地籍信息的现势性, 但无法跟踪宗地的变化过程, 无法正确恢复评价某一历史时刻的土地利用状况。

对于历史数据通常的做法是采用每隔一定的时间对信息系统所生成的所有数据进行备份, 从而造成数据冗余,恢复某一历史数据过程过于复杂, 而且几乎不可能连续查询某一宗地的历史变化过程。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时间、空间和属性是地理实体和地理现象本身固有特征, 是反映地理实体演变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现代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研究的领域。

为准确描述现实世界,必须建立能表达时间、空间和属性关系的地理信息系统。

地籍信息时态特征的显著性是其他空间信息所不及的。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核心,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地籍管理成为必然趋势。

基础数据是地籍信息管理的血液,建立满足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要求的数据库是实现地籍电子化管理的重要工作。

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坐标系: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3.1 数学基础
三、技术指标
三、技术指标
3.2 分幅与编号 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一般采用1:100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采用的比例尺不小于1:2000,采用矩形地形图分幅,图幅大小为50cm×50cm。
七、数据采集方法及要求
7.2.5 基于外业电子数据采集要求 1) 外业电子数据检查 ① 要求对外业电子数据的格式、坐标系、精度等进行检查,并针对检查问题进行修改; ② 转换坐标系为“1980年西安坐标系”; ③ 精度检查的方法是外业电子数据与省厅统一下发的DOM套合,检查对应要素的位置偏移精度,对不满足精度要求的矢量数据需进行修改; 2) 数据精度、数据接边、数据拓扑建立等的要求参见(基于正射影像的信息提取要求。)
据数据跨带情况,选择任意中央经线方法或投影主带进行换带处理;
检查数据库各要素数学基础的正确性
标系统及投影变换
七、数据采集方法及要求
七、数据采集方法及要求
7.2.4 矢量数据转换要求 1) 数据检查 ① 要求对已有矢量数据的格式、坐标系、精度、现势性等进行检查,并针对检查问题进行修改; ② 转换坐标系为“1980西安坐标系”; ③ 精度检查的方法是已有的矢量数据与省厅统一下发的DOM套合,检查对应要素的位置偏移精度,对不满足精度要求的矢量数据需进行修改;
七、数据采集方法及要求
七、数据采集方法及要求
7.2.3 扫描矢量化要求 1) 图件扫描 ① 根据图件介质和图内要素的不同情况确定扫描方式和扫描参数; ② 为避免扫描影像的歪斜失真,扫描时应注意保持扫描送纸的水平,DRG与水平线的角度不宜超过0.2度; ③ 检查扫描影像清晰度、扫描参数、影像数据格式和信息文件的正确性,并记录检查结果,不合格影像应视情况重新扫描。

不动产登记中地籍数据库的建立

不动产登记中地籍数据库的建立

不动产登记中地籍数据库的建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动产登记的工作也越来越复杂和繁重。

地籍数据库是不动产登记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土地的各种信息,能够为不动产登记提供重要的支持和便利。

本文将从地籍数据库的重要性、建立的必要性以及建立地籍数据库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

地籍数据库的重要性地籍数据库是指对土地的权属、使用、界址、规划条件等信息按照一定标准和方法进行整理和管理,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利用。

在不动产登记工作中,地籍数据库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地籍数据库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

通过地籍数据库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土地的占用状况、使用情况和权属情况,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地籍数据库是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的基础。

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需要大量的土地信息作为依据,地籍数据库中的信息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重要的支持。

地籍数据库是促进不动产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

在不动产交易中,买卖双方需要对土地的权属和使用情况有清晰的了解,地籍数据库能够提供这些必要的信息,从而促进不动产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

由于地籍数据库在不动产登记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地籍数据库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立地籍数据库有利于提高不动产登记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地籍数据库能够快速获取土地信息,有效地支持不动产登记工作的开展,提高登记效率和质量。

建立地籍数据库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地籍测绘技术、土地利用规划、不动产登记管理等多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

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进行地籍测绘。

地籍测绘是建立地籍数据库的基础,通过测绘能够获取土地的空间位置、界址位置等重要信息。

建立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整合和管理地籍数据库的重要工具,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对土地信息进行有效的整理和管理。

采用遥感技术获取土地信息。

遥感技术能够通过卫星遥感和航空摄影等手段获取土地的空间信息和利用信息,为地籍数据库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几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方式的比较

几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方式的比较

几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方式的比较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指储存和管理地理信息的数据库,其中包含地理要素和属性信息。

在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建库。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
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方式,并进行比较。

一、文件数据库建库方式:
文件数据库是将地理要素和属性信息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磁盘上,常见的文件类型包
括Shapefile、GeoJSON等。

文件数据库的建库方式简单直观,易于扩展和共享。

文件数据库可以跨平台使用,适合较小规模的数据集。

文件数据库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性能较差,存储空间利用率低,且不支持多用户并发访问。

二、关系数据库建库方式:
关系数据库是将地理要素和属性信息以表格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常见的关系数据
库包括MySQL、Oracle等。

关系数据库的建库方式灵活多样,可以定义表格结构和建立关
系约束,具有较强的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

关系数据库支持SQL语言的查询和分析,适合
复杂的空间数据分析。

关系数据库在存储空间利用率和性能方面存在局限,对空间数据的
处理效率较低。

不同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方式各有优劣。

文件数据库适合小规模的数据集;关
系数据库适合复杂的空间数据分析;对象数据库适合大规模地理数据的存储和分析;NoSQL数据库适合非传统地理信息的存储和分析。

建库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地理数据的特点、规模、使用需求和技术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

地籍可视化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与管理

地籍可视化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与管理

地籍可视化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与管理地籍可视化技术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一种地理信息表达方式。

通过将地籍数据与地理空间数据相结合,实现了对地籍信息的空间分析、空间查询和可视化呈现。

在城市规划、土地管理、不动产登记等领域,地籍可视化的应用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地籍可视化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和管理。

一、地籍可视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地籍可视化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是实现地籍可视化的重要环节。

建设一个完整、准确、可靠的数据库需要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数据采集与整理:首先需要收集不同来源的地籍数据,包括土地权属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地界数据等。

采用现场调查、空间遥感等技术手段获取数据,并进行数据整理与清洗,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2. 数据库设计与建模:根据地籍可视化的需求,设计数据库的结构和关系模式。

通常采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来存储和管理数据。

需要考虑数据的存储方式、索引设计、数据表的规范等因素,以提高数据的查询和分析效率。

3. 数据质量控制:在数据采集与整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

包括数据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等方面的验证和纠正,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 数据空间分析与建模:将地籍数据与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关联,进行空间分析与建模。

包括属性数据的空间化处理、时空关系的建模、空间拓扑关系的维护等,以支持地籍可视化的空间查询和分析。

5. 数据库安全与权限管理:为了保护地籍数据库的安全性,需要设置数据的访问权限,限制不同用户的数据访问和操作权限。

采用密码、加密技术等手段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二、地籍可视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管理地籍可视化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管理是确保数据库运行和维护的关键环节。

数据库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定期对地籍数据库进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备份包括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不动产登记中地籍数据库的建立

不动产登记中地籍数据库的建立

不动产登记中地籍数据库的建立【摘要】不动产登记中地籍数据库的建立是不动产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地籍数据库的重要性体现在提升不动产登记效率、确保地籍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地籍数据库的构建方式包括数字化地籍测绘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

管理与更新是地籍数据库持续发挥作用的基础,需要完善的监管机制和技术支持。

地籍数据库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土地利用规划、房地产交易、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

未来,地籍数据库将继续发展,为不动产管理提供更强大的支撑。

地籍数据库的建立离不开政府、企业和公民共同的努力,是不动产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不动产登记, 地籍数据库, 建立, 重要性, 构建方式, 管理与更新,应用范围, 未来发展, 完善不动产登记体系, 政府, 企业, 公民, 现代化, 必然趋势.1. 引言1.1 不动产登记中地籍数据库的建立不动产登记中地籍数据库的建立是指在不动产登记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地籍数据库,以便更好地管理土地资源和不动产权益。

地籍数据库是指记录土地权属、土地利用、土地规划等土地信息的数据库,是不动产登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建立和维护地籍数据库,可以实现对不动产权益的有效管理和监督。

不动产登记中地籍数据库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地籍数据库是不动产登记工作的基础,是确保不动产权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重要手段。

地籍数据库可以为城市规划、土地管理、房地产交易等提供准确的土地信息,推动城市发展和资源利用的合理化。

地籍数据库还可以为政府决策、公共管理提供依据,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不动产登记中地籍数据库的建立是不可或缺的。

政府、企业和公民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地籍数据库的建设和管理,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地籍数据库的建立是不动产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对于完善不动产登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地籍数据库的重要性地籍数据库是不动产登记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地籍数据库记录了土地性质、地界、面积、所有权等基本信息,是不动产登记的基础数据,对于确保国家土地资源的安全和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地籍管理数据库建设

地籍管理数据库建设

旌德县地籍管理数据库建设方案旌德县国土资源局2006-11-10目录一、概述 (2)二、数据库建设的技术依据 (2)2.1数据标准 (2)2.2数据库方面的行业标准 (3)三、系统总体设计 (3)3.1设计原则 (3)3.2 系统软、硬件配置 (5)3.3 数据库设计 (7)四、数据库建设 (10)4.1建库流程 (10)4.2资料准备 (10)4.3资料预处理 (11)4.4数据处理及建库 (12)五、项目管理与工程实施 (15)5.1 县局与建库承担单位分工 (15)5.2 工程质量管理 (16)5.3项目建设进度管理 (17)六、培训与技术支持 (17)6.1培训计划 (17)6.2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 (18)七、提交成果 (19)7.1数据成果 (19)7.2系统文档 (19)一、概述旌德县位于,东临、南连,西邻,北面自。

全县行政辖区面积平方千米,林地平方千米。

耕地面积为公顷,人均耕地为公顷。

境内地域广阔,历史悠久、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投资环境良好、区位条件优越。

随着旌德县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而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已不能落足土地资源动态管理的需要,这就迫切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以实现土地资源管理,尤其是地籍管理信息化。

国土资源信息的基础数据是空间数据,其管理和利用都需要与GIS技术紧密结合。

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旌德县国土资源局决定选用国家科技部向全国推荐的、国土资源部指定选用的国产GIS 软件平台——MAPGIS作为基础平台,在其基础上开发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合肥市方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应旌德县国土资源管理局邀请,制定出旌德县地籍管理数据库建设方案。

方升公司是省内从事土地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软件企业,虽然是一个刚成立的公司,但是公司有数名参加过大量土地管理系统建设的工程师,积累了丰富的软件开发和工程施工经验,这些前期研究工作为本项目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地籍数据库建库的步骤

地籍数据库建库的步骤

地籍数据库建库的步骤地籍数据库呀,就像是给土地打造一个专属的户口簿!那建库的步骤呢,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得收集各种资料吧,就像给要建的房子准备好砖头、瓦片啥的。

什么土地权属资料啦、地形测绘图啦等等,这些可都是宝贝呀,一个都不能少。

这就好比做饭,食材得备齐了才能做出美味佳肴不是?然后呢,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呀。

把那些杂乱无章的信息理清楚,就像把一团乱麻给慢慢解开。

这可不是个轻松的活儿,但没办法呀,不整理好怎么能行呢。

接下来就是关键的建库过程啦。

就好像盖房子要一砖一瓦地垒起来一样,要把各种数据按照规则和标准搭建起来。

这可是个技术活,得精细、得认真,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建库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哦。

要是数据错了或者少了,那可就麻烦大啦,就像房子歪了或者少了一块墙似的。

所以呀,得反复核对,确保万无一失。

再之后呢,还得对数据库进行维护和更新。

土地的情况可不是一成不变的呀,会有各种变化呢。

就像人的成长一样,会有不同的阶段和变化。

所以要随时关注,及时更新数据。

还有哦,建库可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事儿,得团队合作呀。

大家齐心协力,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才能把这个库建好。

这就跟拔河一样,大家劲儿往一处使,才能赢得比赛呀。

建库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但别害怕呀!办法总比困难多嘛。

就像走在路上遇到石头,咱绕过去或者搬开它不就行了。

地籍数据库建库可是个大工程呀,但建成之后用处可大啦。

它能让我们更好地管理土地,让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这不就是我们的目标嘛!所以呀,虽然过程辛苦,但想想最后的成果,还是很值得的呀!你们说是不是呢?。

地籍数据建库方法研究

地籍数据建库方法研究

地籍数据建库方法研究摘要:在土地资源调查工作中,地籍数据库的建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只有建立以宗地为单元、空间全覆盖、城乡一体化管理的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

才能全面的掌握土地权利的具体情况。

为了做好地籍数据建库工作,我们必须根据具体项目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建库方法,保证地籍数据库中数据的准确性,为地籍数据库的建立提供合适的方案。

本文将对地籍数据建库目标和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地籍数据建库方法,为相关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地籍数据;建库方法;数据检查1引言建立地籍数据库能够根据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来完成宗地的设置。

对于处于建成区与集体土地区域内的国有土地,需要根据其权属范围以及土地用途设置宗地,而对于集体土地,则需要根据其组界或社界范围设置宗地。

在所有的宗地中,主要分为登记宗地与未登记宗地两种,在建立地籍数据库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原有地籍档案与最新地籍调查资料将其录入为不同的数据类型,成为数据库中的数据。

2地籍数据库的建设目标与内容2.1地籍数据库的建设目标地籍数据库的建设需要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技术标准、相关技术规范以及相关管理文件,将原有地籍档案与最新地籍调查资料录入到数据库中,建立起地籍图形数据、属性数据以及电子档案采集要求统一的地籍数据库。

这个数据库的建立能够满足土地统计、土地登记、登记信息查询、农用地征用转用以及集体土地征用转用等相关工作的需求。

2.2地籍数据库的建设内容地籍数据库的建设需要根据掌握的信息建立起区域内的地籍数据库,其主要内容包括国有土地中的宗地、街坊以及街道等区域的地理信息以及权属信息。

3地籍数据的分类在众多的地籍数据中,我们可以根据数据的表达类型将其分为属性数据、图形数据以及档案数据,三种数据类型的特点如下:3.1属性数据在地籍数据中,属性数据的作用是描述地籍的自然信息、社会信息以及经济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宗地信息、权利人信息、界址标示信息、土地抵押信息以及土地查封信息等。

地籍数据库建库方法

地籍数据库建库方法

浅谈地籍数据库建库方法摘要:本文以某市为例,对某市中心城区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的技术路线拟定、基础数据准备、软件选择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可供县市级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参考。

关键词:地籍调查基础数据管理建库1.概述随着国土资源信息化进程的日益深入,作为国土资源管理最基础的地籍管理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局面。

怎样更具体细致地掌握了解“寸土如金”的国土的基础地理和土地利用现状的信息,从而更好地进行管理利用等,确实的实施“以图管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

基本任务是对全市中心城区开展城镇地籍调查工作,全面查清土地资源的“家底”,完成对现有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开发完善,建立起具有较强灵活性和易操作性的新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准确地提供有关土地的数量、质量、使用状况和权属状况的基本资料,实现中心城区地籍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从而提高地籍管理水平和质量,满足地籍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目的是为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有关方针政策提供决策服务,为搞好土地登记、统计和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和土地用途管理制度提供基础资料,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加强土地的全面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建设高效、科学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设计2.1 软硬件环境2.1.1运行软件平台(1)操作系统平台服务器:windows 2000 server工作站:windows 2000/windows xp(2)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服务器: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3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3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支持大数据库、多用户的高性能的事务处理,遵守数据存取语言、操作系统、用户接口和网络通信协议的工业标准,实施安全性控制和完整性控制,支持分布式数据库和分布处理,具有可移植性、可兼容性和可连接性等等优点。

它的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非常符合土地海量信息存储的特点。

(3)gis支撑平台gis平台:arc gis 9.1/cadaproject 1.0.0.1(4)应用系统2.1.2网络环境利用某市国土资源管理局现有的局域网网络环境,如数据库服务器、备份服务器、图形工作站、磁盘阵列、交换机、路由器等等。

城镇地籍二调数据库建库最新流程

城镇地籍二调数据库建库最新流程

Szct环境一、地形入库——入库前检查二、检查后纠错Cass二调+supermap一、软件安装Dotnetfx1.1+Autocad2006+cass二调+.NetFx20SP2_x86,按顺序安装二、程序文件将SZCT_Cass.dll、MyGetXData.dll、shptodwg.dll、szct-cass.ini 、szct-cass-layer.ini文件放置在C盘根目录。

三、具体操作3.1、打开图形用netload命令加载SZCT_Cass.dll、MyGetXData.dll、shptodwg.dll。

3.2、加入图形环境文件——加入图形环境。

3.3、导入CASS输入tocass命令根据提示输入行政区号、街道号。

3.4、宗地处理3.4.1图形关联属性A、关联街坊的数据库文件输入drmdb命令,加入图形对应的mdb文件,以导入界址线点以及宗地的属性数据。

B、地籍——输出宗地属性3.4.2宗地图形拓扑纠错A、面重叠检查并纠错B、线重叠检查并纠错界址点之间的距离不能大于5cm,界址线之间的距离不能大于1cm。

3.4.3房屋隶属宗地地籍——批量设置房屋隶属宗地3.4.4房屋自动编号地籍——房屋编号重排3.5、生成图斑3.5.1界址线生产图斑地类图斑——生产图斑——由界址线生产图斑3.5.2面状地物生成图斑先将没有骨架线的菜地草地等勾勒出。

地类图斑——生成图斑——已有封闭线3.5.3补齐图斑(图斑空隙生成)、删除重复图斑3.5.4图斑拓扑检查同宗地检查规则一样。

进行线重叠和面重叠检查。

3.6、检查入库——图形实体检查3.6.1.图形实体检查图形实体检查检查结果放在记录文件中,可以逐个或批量修改检查出的错误。

(1)编码正确性检查检查地物是否存在编码,类型正确与否。

编码错误时:其他应用——图形实体转换——编码to编码——单个处理;无编码属性时:其他应用——加入实体编码。

(2)属性完整性检查检查地物的属性值是否完整(建议不做这个步骤)。

不动产登记中地籍数据库的建立

不动产登记中地籍数据库的建立

不动产登记中地籍数据库的建立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不动产登记是国家对房地产权利、转移和限制情况进行统一、公开、真实的登记记录,是保障不动产权益、加强国家管理、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性工作。

在不动产登记过程中,地籍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地籍数据库是指将土地基本情况、界址坐标、权利人信息等地籍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的系统。

通过建立完善的地籍数据库,可以提高不动产登记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登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纠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不动产登记制度的不断完善,地籍数据库的建立已经成为不动产登记工作的重要环节。

我国地籍数据库的建立面临着数据来源不清、更新不及时、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地籍数据库的质量和效率,将对不动产登记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地籍数据库的定义与作用、建立方法、管理与维护、应用以及在改善登记效率与准确性方面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地籍数据库的建立和不动产登记工作的推进提供参考。

1.2 问题提出在不动产登记工作中,地籍数据库的建立一直是一个重要而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当前的地籍数据不统一、不完整、不准确,给不动产登记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和隐患。

不动产的权属信息容易发生冲突、不动产的界址位置不明确、不动产的真实状态无法及时更新等问题都与地籍数据库的建立有关。

如何建立一个完善、准确、高效的地籍数据库成为当前不动产登记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地籍数据的不完善和不准确,导致不动产登记工作存在漏洞和纰漏,给不动产权属确认带来一定的困难。

地籍数据的管理和维护成本较高,给登记机构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

如何解决地籍数据的问题,提高不动产登记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成为当前不动产登记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字数200】1.3 研究意义地籍数据库作为不动产登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规范整个登记系统、提高登记效率、保障登记准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流程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流程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指导书一、系统建设的工作流程二、系统建设的技术流程资料准备三、作业技术方案3.1、建库前期准备3.1.1熟悉工作区的情况(资料情况、用户要求),并认真学习相关的技术要求、以及有关的国家标准和建库地所在省的有关数据库建设规定,明确数据库的总体要求。

3.1.2制定建库技术方案和实施细则(包括作业流程、数据标准、数据命名及组织方式、质量控制等),编制作业计划。

3.1.3对项目所有人员进行各项业务及计算机技术培训。

3.1.4进行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技术培训。

3.1.5开展试点建库。

3.2、资料准备3.2.1图形资料①区内最近一次的大比例尺分幅地形、地籍图(1:500、或1:1000);②以街坊为单位的地籍图;③分幅图幅接合表;④街道、街坊界线图;⑤控制点成果表、控制点网图(控制网布设等级、分布范围、控制网图、控制点坐标册等资料)。

3.2.2宗地的界址数据宗地的界址数据应为全外业实测坐标数据,与图形数据同期。

以街坊为单位存放,而且至少应包含地号、地类码两个基本属性。

3.2.3属性资料①地籍调查和土地登记的表、卡、证、图属性资料(土地登记收件单、委托书、申请书、地籍调查表、审批表、土地登记卡、其他权属证明材料,宗地图)②建库前的土地登记年检数据3.2.4其他参考资料①建库县(市)的行政代码表;②作业区旅游图或行政区划图;③城镇地籍调查技术报告和检查验收报告;注意:以上所有资料必须是经验收合格的资料,尽量收集电子数据。

若内外业一体化作业,应尽早确定建库软件,以便外业数据采集时使用与建库系统一致的平台。

3.3、资料预处理3.3.1图件的预处理⑴检查图形数据的完整性,图形数据必须覆盖整个建库工作区;②检查图面各要素的表示是否符合有关的规定、内容是否齐全;③检查图幅的接边情况。

同类要素接边误差应小于0.1毫米;④检查地籍图上的宗地编号是否唯一,有无重号、错号现象。

检查地籍图上相邻图幅宗地的拼接情况;⑤检查图廓内外的各种注记是否标示清楚,特别是坐标系有无标示清楚。

农村地籍建库——所有权地籍库建库流程文档【2015】

农村地籍建库——所有权地籍库建库流程文档【2015】

农村地籍建库系统——所有权库建库流程农村地籍建库系统用于农村地籍数据库的初始建库,建库内容重点在于每宗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掌握每宗土地的位置和利用状况,以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

1.建库模式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集体土地确权发证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城镇二次土地调查的相关规范,超图软件农村地籍建库系统的建库模式是:【临时库】:可以创建临时库,用于把基础数据转成SuerMap格式,数据来源包括CAD、Mapinfo、Arc/Info E00、ArcView Shape、MAPGIS以及各类影像和Excel、Access表格数据、SQL server、oracle等数据源。

通过系统提供的转换功能,把临时库的基础数据转换到标准库中。

【所有权标准库】:参考《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及《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创建而成,同时根据实际数据的情况,做了适当的扩展。

【所有权库】:在所有权标准库的基础之上,根据实际的业务需要进行了内容的扩展和完善。

用于管理系统的日常使用。

2.数据准备2.1数据集:2.1.1空间数据:3.建库流程3.1临时库的创建:【方法】:(1)在数据源上右键——创建临时库:选择数据源类型(临时库一般都为文件型数据源)。

填写临时库相关信息,点击确定。

然后将数据导入到临时库里。

图表 1 创建临时库3.2数据导入临时库3.2.1空间数据【方法】:(1)在临时库上右键——导入数据集——添加文件(2)选择需要导入的数据:常用的数据格式,如shp/mif/dwg/vct/txt/jpg等格式都可以导入到临时库中。

(3)点击导入。

图表 2 导入数据集3.2.2属性数据【方法】:(1)在临时库上右键——导入属性数据。

(2)选择要导入的属性数据的数据类型:Acess数据库/Excel表格/关系型数据库。

(3)选择需要导入的属性数据,点击确定。

图表 3 导入属性数据3.3所有权标准库的创建:【方法】:(1)在数据源上右键——创建所有权标准库:选择数据源类型(标准库库一般都为文件型数据源)。

村庄地籍调查与数据库建设方法102

村庄地籍调查与数据库建设方法102

村庄地籍调查与数据库建设方法摘要:本文首先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村庄地籍调查的特点,分别是调查精度高、调查对象分散、调查工作量大和调查的影响因素多,然后结合现实情况,详细说明了村庄地籍调查与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地籍调查的工作流程是调查作业路线、调查权属、调查深度、测量地籍、进行专项调查,最后建立地籍数据库。

关键词:村庄;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村庄的地籍调查在全国土地调查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村庄中展开对地籍的调查工作,不仅有利于政府对于全国人口的整体掌控,而且有利于农村的土地证明和登记,能为村民带来切身的利益,并且关系着国家土地的发展,是我国保护土地资源的首要方法。

一、村庄地籍调查的特点(一)调查精度高[2]在村庄的地籍调查中,由于其宗地占地面积较小,为了清晰的表现出村庄地籍的地形地貌,就需要尽可能放大地图上的比例尺,以此获得精确的坐标位置。

正因如此,在村庄地籍调查中需要进行极为精确的调查和测量,尤其是对于长度和方向的把握更是需要引起特别重视。

通常来说,在村庄地籍成图中所使用的比例尺均为1:500,在地籍调查成图中应将实际位置与图纸上的位置之间的位置差控制在一定尺寸范围内,常见的规定是,对于街坊内围与街坊外围明显的界址点来说,误差控制在5cm 以内,而对于街坊内隐蔽的界址点来说,误差控制在7.5cm 以内。

(二)调查对象分散根据村庄的平面结构,通常可呈现条状、团状、环状和点状分布状态,尤其是自然村落,其房屋分布往往缺少统一规划,并且由于历史遗留性问题,村落的形式就这样保存下来,这类村落的用户之间间距很大,使调查对象分散在不同的坐标点,增大了村庄调查的难度。

即使是呈现团状分布的村落,虽然其分布较为集中,但是由于其分布不规则、且无条理,也为村庄调查增加了难度。

(三)调查工作量大村庄的分布面积很广,而且普遍存在于大片的平原或者盆地,人口居住相对分散,尤其是大范围的自然村落,其房屋密度较低,这就使得村庄地籍调查的工作量更大。

如何进行地籍调查数据的建库和管理

如何进行地籍调查数据的建库和管理

如何进行地籍调查数据的建库和管理地籍调查是指对土地所有权、土地利用以及土地具体属性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地籍调查数据的建库和管理对于土地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籍调查数据建库过程以及管理方式两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地籍调查数据的建库和管理。

一、地籍调查数据建库过程地籍调查数据建库过程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整理和数据录入三个阶段。

首先是数据采集阶段。

数据采集的方式有多种,可以采用现场实地勘测,也可以运用遥感技术等非接触式的方式。

现场实地勘测主要是通过调查员到达具体的地点,准确记录下土地的所有权、具体位置以及土地属性等信息。

而遥感技术则是通过卫星图像、航拍图像等手段进行数据采集,能够大大提高数据的采集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是数据整理阶段。

数据整理主要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筛选。

首先需要对地籍调查所涉及的各种信息进行分类,如土地所有权信息、土地利用信息等。

然后对每个类别的信息进行详细的整理和筛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最后是数据录入阶段。

数据录入是将采集和整理好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在数据录入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格式规范、一致性以及数据字段的合理性。

同时,要对数据进行统一的编码和命名,便于后期的管理和查询。

二、地籍调查数据管理方式地籍调查数据的管理方式主要包括数据存储、数据更新和数据应用三个方面。

首先是数据存储。

地籍调查数据的存储方式有多种选择,可以采用传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关系型数据库,也可以选择新兴的非关系型数据库,如文档型数据库、列式数据库等。

不同的存储方式有不同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在选择存储方式时,需要考虑数据规模、数据类型和查询需求等因素,并综合考虑存储成本、性能和可扩展性等方面的因素。

其次是数据更新。

由于土地的所有权和利用情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所以地籍调查数据需要进行及时更新。

数据更新的方式可以通过定期抽样调查或者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快速更新。

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案

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案

一、地籍数据库建设〔一〕、成果数据库建设的内容农村地籍调查成果数据库建设是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地籍调查的根底上,按照相关数据库标准的要求,建立集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库。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数据库内容:1、农村地籍数据库包括地籍区、地籍子区、土地权属、土地利用、根底地理等数据。

2、土地权属数据包括宗地的权属、位置、界址、面积等空间和属性信息;3、土地利用数据包括行政区〔含行政村〕图斑的权属、地类、面积、界线等;4、根底地理信息数据包括数学根底、境界、测量控制点、居民地、交通、水系、地理名称等。

〔二〕成果数据库建设要求1、严格遵循数据库标准2、坐标系统数据库建设采用的坐标系统为山西省全省及区域地籍测量控制及效劳体系定制的独立坐标系统。

3、面积计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宗地面积按高斯-克吕格投影面面积计算。

4、数据库逻辑结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数据库由空间数据库和非空间数据库组成。

空间数据由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组成,主要包括:根底地理数据、居民地数据、土地权属数据等。

非空间数据由权属信息调查数据组成。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数据库逻辑结构见图1。

〔三〕地籍数据库的建设、更新与维护地籍数据库建设更新与维护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2、资料预处理:检查建库资料的完整性、检查权属调查资料的合理性和逻辑一致性、检查坐标系和投影系统、进行必要的坐标变换和投影转换、检查纸介质地籍图图面内容、接边和电子地籍图的分层、属性标记等。

3、数据库结构设计:根据地籍数据库标准等标准设计地籍数据库结构。

4、数据采集和编辑处理:图形数据采集和属性数据采集、建立图形数据的拓扑关系、建立图形与属性逻辑关系、图形编辑和属性编辑、拓扑错误的处理、属性数据的检校、图形与属性逻辑一致性的检校等。

5、6、质量控制:填写建库图历表、遵守建库工艺流程、落实质量保证措施和自检、互检、质检。

地籍数据库建库流程及方案研究

地籍数据库建库流程及方案研究

仅供个人参考地籍数据库的建库流程与方案研究【地籍数据库的建库】地籍是国家监管的, 以土地权属为核心, 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

其中, “以地块为基础”中的“地块”是地籍信息的基本载体, 是具有固定的位置和具有明确的边界, 并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位。

而宗地是具有特定含义的地块, 其定义更加明确,尤其是法律上更加明显, 是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边界, 并可同时辨认确定的权利、利用类别、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的最小地块。

所以地籍信息系统是一个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 以“地块”为核心实体, 实现地籍信息的输入、贮存、检索、处理、综合分析、辅助决策以及结果输出的信息系统。

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建立不同等级的地籍信息系统,可这些地籍信息系统大多数都是静态的地籍信息系统, 是对地籍信息的某一瞬间状态的描述, 没有考虑到时态的问题。

在宗地发生变更后, 系统通过增加新值或用新值替换旧值来维持地籍信息的现势性, 但无法跟踪宗地的变化过程, 无法正确恢复评价某一历史时刻的土地利用状况。

对于历史数据通常的做法是采用每隔一定的时间对信息系统所生成的所有数据进行备份, 从而造成数据冗余,恢复某一历史数据过程过于复杂, 而且几乎不可能连续查询某一宗地的历史变化过程。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时间、空间和属性是地理实体和地理现象本身固有特征, 是反映地理实体演变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现代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研究的领域。

为准确描述现实世界,必须建立能表达时间、空间和属性关系的地理信息系统。

地籍信息时态特征的显著性是其他空间信息所不及的。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核心,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地籍管理成为必然趋势。

基础数据是地籍信息管理的血液,建立满足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要求的数据库是实现地籍电子化管理的重要工作。

基于此,本文就地籍数据库的建库流程进行了以下几个部分的研究,为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提供思路。

测绘技术中的地籍数据库建设

测绘技术中的地籍数据库建设

测绘技术中的地籍数据库建设地籍数据库是测绘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收集、整理和管理土地所有权、利用权、权属变更等信息,为土地管理和规划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本文将从地籍数据库的定义、建设原则和技术要点等方面探讨地籍数据库在测绘技术中的应用。

一、地籍数据库的定义地籍数据库是以电子化方式存储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权益相关信息的系统,它包含居民、企事业单位、农民等不同类型的土地权属信息。

通过地籍数据库,可以准确、快速地查询土地的权属情况,提高土地的管理效率。

地籍数据库的建设主要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验证和数据存储等环节。

二、地籍数据库建设的原则1. 准确性原则:地籍数据库是为了提供可靠的土地权属信息,因此准确性是建设地籍数据库的首要原则。

数据收集环节要尽量减少错误和遗漏,数据整理和验证环节要进行严格的质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 统一性原则:地籍数据库应该是统一的、一体化的,不同部门和行业之间要共享和利用相同的数据,避免多头采集和重复建设。

同时,在数据格式和标准方面也要统一,以便数据的集成和交换。

3. 持续性原则:地籍数据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更新和维护。

土地权属信息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数据库要及时更新,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完整性。

4. 安全性原则:地籍数据属于敏感信息,要加强对数据的保护,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数据泄漏和非法篡改。

三、地籍数据库建设的技术要点1. 数据模型设计:地籍数据库的数据模型设计是整个建设过程的基础,它涉及到数据的结构、属性和关系等方面。

数据模型要与实际情况相符,能够满足各类查询和分析需求,同时要具备扩展性和灵活性,以应对未来的需求变化。

2. 数据采集和整理:数据采集是地籍数据库建设的重要环节,要尽量减少手工输入和纸质文件转换,使用现代化的测绘仪器和信息采集设备,提高数据的质量和效率。

数据整理要进行规范化和归类,以便后续的数据验证和存储。

3. 数据验证和核对:数据验证是地籍数据库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它主要包括对数据的逻辑性、完整性和一致性的检查。

农村地籍房屋调查及数据库建设探析

农村地籍房屋调查及数据库建设探析

农村地籍房屋调查及数据库建设探析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人们的产权意识逐渐增强。

同时,我国对于农村不动产管理制度及登记程序也越来越完善。

本文介绍了农村地籍房屋调查数据库建设,以期为促进农村地籍房屋调查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地籍;房屋调查;工作流程引言为了更好地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管理,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农村地籍房屋调查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方面调查可以明确地籍使用权,同时还能够对房屋所有权也进行相应的确认。

在实际中,政府部门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对农村地籍房屋做好调查数据生产建库,通过有效的数据收集来为后期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提供相应的工作支持。

1农村地籍房屋调查工作流程1.1准备工作开展农村地籍房屋调查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工作人员培训教育、人员队伍组织、调查工具准备、资料收集及宣传动员等。

结合当地农村土地使用的实际情况及政府制定的目标要求,对参加调查工作的政府人员及村民代表(县、乡镇、村委会、村小组)进行培训,重点收集二调数据库、地籍数据库、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成果、历史登记档案及大比例尺基础测绘资料等。

制作相应的表册,备齐软硬件设备,其中所用的GPS-RTK、全站仪等主要测绘仪器均应及时经过国家计量部门检定合格。

1.2地籍测量地籍测量包括控制测量、地形要素测量、地籍图绘制、界址点测量等。

可利用当地测绘主管部门提供的GPS控制点作为平面控制点起算数据,为符合后续房地一体登记发证精度需求,地籍图测绘通过全野外1∶500全要素测量,密集居民区完整测绘地形图,零散居民地按客观反映建筑物周边地形、地貌关系位置进行测绘,通常以建筑物为中心向四周测绘10 m。

1.3房产测量房屋及附属设施测量结合地籍测量同时开展,不同产别、不同建筑结构、不同层数的房屋应分别测量,独立成幢房屋以房屋四面墙体外侧为界测量。

房角点测量一般采用极坐标法测量和采用手持测距仪或钢尺测量。

房屋测量需要重点对房产面积量算,关注有柱走廊、无柱走廊、架空通廊、门廊、挑廊、阳台等设计的面积量算问题,分清全算面积和半算面积规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地籍数据库建库方法摘要:本文以某市为例,对某市中心城区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的技术路线拟定、基础数据准备、软件选择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可供县市级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参考。

关键词:地籍调查基础数据管理建库1.概述随着国土资源信息化进程的日益深入,作为国土资源管理最基础的地籍管理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局面。

怎样更具体细致地掌握了解“寸土如金”的国土的基础地理和土地利用现状的信息,从而更好地进行管理利用等,确实的实施“以图管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

基本任务是对全市中心城区开展城镇地籍调查工作,全面查清土地资源的“家底”,完成对现有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开发完善,建立起具有较强灵活性和易操作性的新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准确地提供有关土地的数量、质量、使用状况和权属状况的基本资料,实现中心城区地籍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从而提高地籍管理水平和质量,满足地籍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目的是为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有关方针政策提供决策服务,为搞好土地登记、统计和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和土地用途管理制度提供基础资料,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加强土地的全面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建设高效、科学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设计2.1 软硬件环境2.1.1运行软件平台(1)操作系统平台服务器:windows 2000 server工作站:windows 2000/windows xp(2)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服务器: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3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3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支持大数据库、多用户的高性能的事务处理,遵守数据存取语言、操作系统、用户接口和网络通信协议的工业标准,实施安全性控制和完整性控制,支持分布式数据库和分布处理,具有可移植性、可兼容性和可连接性等等优点。

它的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非常符合土地海量信息存储的特点。

(3)gis支撑平台gis平台:arc gis 9.1/cadaproject 1.0.0.1(4)应用系统2.1.2网络环境利用某市国土资源管理局现有的局域网网络环境,如数据库服务器、备份服务器、图形工作站、磁盘阵列、交换机、路由器等等。

2.2 系统功能根据某市中心城区地籍调查和日常登记发证工作的需要,某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共划分为5个子系统,即地籍调查数据预处理子系统、地籍业务审批管理子系统、地籍档案管理子系统、地籍信息发布子系统以及地籍综合管理子系统。

各子系统主要功能如下:2.2.1地籍调查数据预处理子系统地籍调查数据预处理子系统包括两个模块:权属调查数据处理模块和地籍测量数据处理模块。

2.2.2地籍业务审批子系统地籍业务审批子系统既是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局业务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以工作流引擎技术为支撑,实现日常土地登记发证工作“窗口收件—权属审核—登记审批—窗口出件”的计算机流程化审批。

2.2.3地籍档案管理子系统2.2.4地籍信息发布子系统地籍信息发布子系统主要是对需要在互联网上公示公告的内容,从地籍业务审批数据库中和地籍现势数据库中提取出来,然后进行适当的整理、发布。

2.2.5地籍综合数据管理子系统地籍综合数据管理子系统是综合管理地籍调查、权属审核、登记发证各阶段图形和文本数据的模块。

它以图形界面为主,实现数据的录入、编辑、查询、统计和分析功能。

3.1 技术流程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建库的总体技术流程如图3-1所示。

图1 数据建库技术流程图首先接收作业队提交的数据,由作业队按照《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和《数字武汉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信息分类与编码方案》标准将cad采集的点、线、面要素转换成arc gis的esri`s shapefile 数据格式,将注记数据转换成arcgis 的e00数据格式。

然后,由技术人员对该数据进行入库前的检查工作,主要是对数据的逻辑关系进行检查,由于不合格的数据会直接影响下一步的面积计算、平差及成果输出等,需要仔细、认真的进行,最终形成检查报告,检查不通过当场返回作业队进行修改。

数据检查工作由软件自动完成。

包括:表结构检查,检查提交的数据的表结构是否与《数字武汉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信息分类与编码方案》标准严格一致;图形重叠、缝隙检查;跨越行政区域检查;面积检查,检查地块面积和与辖区面积差是否超限;属性非空检查、枚举检查;图属一致性检查等等。

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数据的入库工作,地籍和地形要素同时入库。

通过数据入库子系统可以自动完成由文件格式向access数据库的入库工程。

接着,某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入库后的数据处理工作,如某些属性的自动赋值,面积的计算和平差,要素风格化等等,一般不需要人工干预。

最后进行成果的输出工作,包括成果图件(地籍图、宗地关系图、行政界线图)的输出,表格输出(界址点成果表、宗地面积计算表、城镇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等)。

3.2 数据转换入库前准备工作空间数据库的建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各个系统平台之间、各个部门之间、各种业务之间的协调和规划。

首先参照国家的有关标准和规范建立了一套地籍地形一体化编码体系、构造了数据库标准。

这两个标准将是各种系统的数据、各种格式的数据进入系统所参照的标准。

只有符合标准编码规范和数据组织才能进入系统,才能被系统接纳。

3.3 入库前数据的检查入库前数据检查的主要任务是对已提交空间数据的检查,针对的数据格式是arcgis的esri`s shapefile数据格式。

这种数据检查不同于一般的数据监测,检查的内容主要是面向地籍的应用和检查数据在转换过程中标准的符合程度。

3.4 数据入库数据库设计时,在充分考虑数据结构的普遍性和数据的多样性、准确性的同时,一个总的设计原则和指导思想就是:充分利用目前gis厂商所提供的对空间数据存储、管理和应用的成熟解决方案,坚持实用性、先进性、扩充性的设计原则,力求建立一个开放的、灵活的土地基础数据库,保证建成的数据库能为各职能机关或部门提供各种格式的数据资料。

数据的转换入库采取空间数据和注记数据分别入库。

空间数据入库是指数据转换后的符合入库格式的数据导入到数据库中,用户可采用按标准图幅和自定义数据导入两种方式将数据入库。

标准图幅数据入库是指将按图形分幅标准划分后的图幅数据入库,自定义数据入库主要用于数据更新,它允许用户将需要更新的任意范围的数据导出,并对其进行修改,最后将修改后的数据通过自定义数据入库的方式导入到数据库中,以达到数据更新的目的。

3.5 数据建库中cad与gis数据转换目前大多数外业采集都采用cad软件进行,但是cad不擅长于空间分析,最终的数据成果需要转换成gis格式,即利用arcgis进行数据管理以及后期的数据库应用。

所以在数据入库前,需要将cad数据格式转换为gis数据格式。

由于cad数据转换到arcgis可能存在数据丢失,如cad图形里存在图形自相交或悬挂点,导致cad转换的shapefile文件里面有面状图斑丢失。

所以如果发现数据丢失,必须及时的进行数据修正。

从cad到gis的转换,不仅仅是空间图形数据模型的转变,还包括与之相应非空间数据的连接。

cad一般采用外挂数据库的方式,gis 的图形与属性结构是统一的整体,是通过软件内部的逻辑关系,采用多种灵活关联的有机结合,并由此派生出空间要素对象;cad的外部数据库是通过唯一标识的关键字关联的外挂数据库,其建库与绘图是分立的,如果人工去对应工作量相当大。

在格式转换的过程中应尽量自动而准确地将外挂数据库自动整合到gis的属性数据中去,设置对应关系,确定好一对一的数据结构对照;并且在建库过程之中需按照一定的规则填写诸如要素代码之类的内容,由于人工干预会出现错误,有的作业队在实际作业过程中,以要素代码对照表的形式自动填写,这样也存在对应不准确的现象。

4 建库的组织与实施4.1 建库组织本次地籍调查数据库系统建设工作由某市国土资源管理局信息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制定周密计划,落实工作生活场地、人员组织等。

4.2 建库工程实施过程整个实施过程为:首先进行实施前的准备工作;然后编制详尽的入库流程与方案、制定提交的数据标准与规范;通过技术研讨会与培训加强交流与沟通;接着进行试点数据的建库工作;在试点完成的基础上,进行批量数据的建库工作;最终提交检查与验收。

从进行数据建库的技术流程方面而言,各作业队首先利用我们提供的监理检查程序对数据进行自检,经确认数据空间关系、属性数据逻辑正确的前提下,再将数据提交给质检站,经由质检无误后再由质检站将检查好的数据交给我方入库,我方在接收数据后,还会再次对数据进行检查,例如对图斑的空间拓扑关系检查,对图属一致性检查等等,然后进行试点入库,最终正式入库,并定期进行备份。

在数据建库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建库单位积极配合质监站与各作业队工作,提供各种数据处理程序,尽力提升“数字武汉”的基础数据质量与进度,提高作业流程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干预产生的精度误差;在数据精度检查方面提供了监理检查程序,在最终的数据合并的过程中,边实施边检查,力求最终提交的数据库产品的质量。

最终实现“数字武汉”的完整数据整合框架,实现地籍海量数据的成功合并。

整个项目实施的流程图如图4-1所示:图2项目实施过程示意图4.2.3批量数据成果提交入库与拼接工作在试点数据建库工作完成之后,接下来就是按照试点期间的技术工作流程进行批量的数据入库工作。

数据入库前,首先提交国家测绘局陕西质检站进行数据检查。

驻某市技术人员接收作业队提交的电子数据,利用检查软件进行数据检查和面积较核工作。

如果仍然发现问题,返回修改,填写入库检查记录;如果数据合格,则利用入库软件进行数据入库工作,进入access数据库。

4.2.4建库成果提交检查与验收建库成果能否通过验收是项目成果的最终评价,因而建库单位努力配合某市国土资源管理局做好成果检查验收工作。

建库成果提交检查与验收的程序为:首先由某市国土资源管理局进行预检,预检通过提交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检查,最终才提交国土资源部验收。

4.4 成果评价与应用城镇地籍调查数据不仅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同时也可应用于其它相关部门。

为了做好本项目成果,充分发挥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的应用效益,对成果应用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地籍调查成果在日常登记发证工作中的应用市局地籍处、各分局、土地登记发证中心在日常的登记办证工作中,可通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直接利用城镇地籍调查成果辅助发证,提高登记发证效率。

(2)维护系统数据的现势性利用本系统进行地籍管理工作应紧密结合日常地籍管理工作,应用土地勘测定界成果、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验收成果、土地登记发证成果及其它有关土地调查资料,随时或定期进行变更处理,使土地变更处理日常化,保持系统数据的现势性、可靠性、持久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