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教育公平发展与质量提升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管理
JIA O Y U G U A N L I
新常态下教育公平发展与质量提升研究
新乡学院 孙金丽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与发展方式正发生着变化,社会建设与文化发展也呈现出新常态,所有这些 都对人才培养及国民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希望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在经济发 展步入新常态的同时,教育也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因此,新常态下教育的公平发展与质量提升如何做到并驾齐驱就成为关键。
2、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第一, 教育政策不公平导向。目前,众多的 教育不公平问题最终都可以还原为政 策和制度问题。许多不公平问题本身 就是政策及其延伸出来的法规、制度 的缺失或不健全造成的。有时有些教 育政策的制定会直接影响到受教育民 众的切身利益。例如,目前大部分地 区的中小学招生是按照划片区原则进 行的,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就近入 学,使学生不但能够有学生上,而且 可以上好学。但是,随着经济发展, 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居民城乡贫富 差距也越来越明显,随之出现的学校 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也逐渐显现,优质 教育资源越来越集中。就近入学对那 些家庭条件一般、成绩平平但居住在 学区范围内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机
二、新常态下教育公平与教育质 量的关系
遇;但对于居住在学区之外的学生来 说,将无法享受最优质的教பைடு நூலகம்资源。 虽然如此,这些条件并不能限制那些 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他们拥有雄 厚的经济实力,能够获得他们想要的学 区的优质教育,由此我们也不难想象学 区房之昂贵。购买学区房这一途径不但 不能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反 而还会阻碍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便确定了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即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这 些表明新中国特别重视教育发展,尤 其重视教育公平发展,从历史发展的 角度来看,教育公平可谓源远流长。 通过历史回顾,我们可以这样定义教 育公平。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根 据符合社会个体成员发展需要及社会 整体发展和稳定的原则和规范下,国 家对现有的教育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进 行合理、有效地配置。从内涵中我们 能够了解到,教育公平既包括我们现 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个体的受教育机会 均等,也包含了国家教育资源要平等 地惠及到每一位需要的社会成员身 上,每位个体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 平等地获得国家提供的教育资源。
关键词:新常态;教育公平;质量提升
“新常态”是习近平总书记 2014 年 5 月考察河南时提出来的。随后在 很短的时间内这一热词被运用到各个 领域并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用以解 释不同领域改革与发展的新动态和新 趋势。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是国富民强之本。在今年的 《政府工 作报告》 中提出“要切实把教育事业 办好,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 变自身命运。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 量提升”,并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教 育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纵观近年来 《政府工作报告》 中有关教育部分的关 键词,从“优先发展”到“优先发 展、公平发展”,再到“推进公平发展 和质量提升”,尽管各个时期的表述不 同,重要的是教育公平仍然是新常态 下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同时,我 们也应该认识到,新常态下推进教育 公平发展应与质量提升齐头并进。
关于教育质量的含义,大多数研 究者都明确指出,教育质量不等于有 多少学生能够升学,优质教育不等于 能够升学的教育。应试教育只是一个 相对的标准,即一个学生在考试竞争 中胜过了多少人,比多少人做得好。 它不能说明教育系统的整体质量是好 是坏,也不能指示我国基础教育的质 量与他国之间的差距。
综上所述,衡量教育质量的因素 不仅仅包含学校教育水平的高低以及 学校设备的多少,而应看它是否公平 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 展,全面发展彰显学生发展的广度, 而个性发展彰显学生发展的深度。
(二) 教育质量 质量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生产、科 技、文化、管理水平。在经济发展的
河 南 农 业 2019 年 第 1 期(下)
HENANNONGYE 9
教育管理
JIA O Y U G U A N L I
新常态下,“以质取胜”不仅是企业长 盛不衰的法宝,而且也是一个国家屹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法宝。在新常态 下,教育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 国家的富强民主,国家推进教育公平 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迈出了历史性 的步伐。在 2014 年 《政府工作报告》 回顾中有这样一句话,“就教育质量而 言,我国有重视教育质量的传统,教 育质量是有保障的。”那么,何谓教育 质量呢?
一、新常态下对教育公平与教育 质量的认识
(一) 教育公平 1、对教育公平的理解。对于教育 公平的理解与认识,自古有之。我国 古代教育家孔子“有教无类”的办学 思想是朴素的教育民主思想;古希腊 的大思想家柏拉图最早提出教育公平 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 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受教育权利;近 代西方资产阶级致力于寻求教育公 平,18 世纪末,教育公平的思想已在 一些西方国家转化为立法措施,在法 律上确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而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共同纲领》
第二,资源配置不公平。首先, 区域之间的资源配置不平衡。从教育 经费的投入比例看,“211”“985”等 一些省重点院校在国家教育经费投入 和优质教育资源投入上都要比地方院 校多得多。另外,发达地区的院校要 比西部地区的院校在经费和资源投入 方面要多一些。很显然,这些都会带 来校际间的差距,造成优质教育资源 的配置过于集中的现象,从而导致教 育起点和机会的不平等、教育资源享 用机会不平等。其次,城乡之间资源 配置不平等。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城乡 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无论是师资力 量还是学校的物质资源配置方面,农 村地区与城市相比都比较薄弱。所 以,农村地区就出现了学生不就近上 免费学校,而选择离家相对较远、学 费高昂的私立学校就读。现在有很多 农村孩子的家长外出打工挣钱,就是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享用更优质的 教育资源,而国家开设的乡村学校却 出现“门庭冷落”的现象。
JIA O Y U G U A N L I
新常态下教育公平发展与质量提升研究
新乡学院 孙金丽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与发展方式正发生着变化,社会建设与文化发展也呈现出新常态,所有这些 都对人才培养及国民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希望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在经济发 展步入新常态的同时,教育也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因此,新常态下教育的公平发展与质量提升如何做到并驾齐驱就成为关键。
2、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第一, 教育政策不公平导向。目前,众多的 教育不公平问题最终都可以还原为政 策和制度问题。许多不公平问题本身 就是政策及其延伸出来的法规、制度 的缺失或不健全造成的。有时有些教 育政策的制定会直接影响到受教育民 众的切身利益。例如,目前大部分地 区的中小学招生是按照划片区原则进 行的,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就近入 学,使学生不但能够有学生上,而且 可以上好学。但是,随着经济发展, 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居民城乡贫富 差距也越来越明显,随之出现的学校 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也逐渐显现,优质 教育资源越来越集中。就近入学对那 些家庭条件一般、成绩平平但居住在 学区范围内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机
二、新常态下教育公平与教育质 量的关系
遇;但对于居住在学区之外的学生来 说,将无法享受最优质的教பைடு நூலகம்资源。 虽然如此,这些条件并不能限制那些 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他们拥有雄 厚的经济实力,能够获得他们想要的学 区的优质教育,由此我们也不难想象学 区房之昂贵。购买学区房这一途径不但 不能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反 而还会阻碍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便确定了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即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这 些表明新中国特别重视教育发展,尤 其重视教育公平发展,从历史发展的 角度来看,教育公平可谓源远流长。 通过历史回顾,我们可以这样定义教 育公平。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根 据符合社会个体成员发展需要及社会 整体发展和稳定的原则和规范下,国 家对现有的教育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进 行合理、有效地配置。从内涵中我们 能够了解到,教育公平既包括我们现 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个体的受教育机会 均等,也包含了国家教育资源要平等 地惠及到每一位需要的社会成员身 上,每位个体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 平等地获得国家提供的教育资源。
关键词:新常态;教育公平;质量提升
“新常态”是习近平总书记 2014 年 5 月考察河南时提出来的。随后在 很短的时间内这一热词被运用到各个 领域并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用以解 释不同领域改革与发展的新动态和新 趋势。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是国富民强之本。在今年的 《政府工 作报告》 中提出“要切实把教育事业 办好,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 变自身命运。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 量提升”,并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教 育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纵观近年来 《政府工作报告》 中有关教育部分的关 键词,从“优先发展”到“优先发 展、公平发展”,再到“推进公平发展 和质量提升”,尽管各个时期的表述不 同,重要的是教育公平仍然是新常态 下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同时,我 们也应该认识到,新常态下推进教育 公平发展应与质量提升齐头并进。
关于教育质量的含义,大多数研 究者都明确指出,教育质量不等于有 多少学生能够升学,优质教育不等于 能够升学的教育。应试教育只是一个 相对的标准,即一个学生在考试竞争 中胜过了多少人,比多少人做得好。 它不能说明教育系统的整体质量是好 是坏,也不能指示我国基础教育的质 量与他国之间的差距。
综上所述,衡量教育质量的因素 不仅仅包含学校教育水平的高低以及 学校设备的多少,而应看它是否公平 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 展,全面发展彰显学生发展的广度, 而个性发展彰显学生发展的深度。
(二) 教育质量 质量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生产、科 技、文化、管理水平。在经济发展的
河 南 农 业 2019 年 第 1 期(下)
HENANNONGYE 9
教育管理
JIA O Y U G U A N L I
新常态下,“以质取胜”不仅是企业长 盛不衰的法宝,而且也是一个国家屹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法宝。在新常态 下,教育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 国家的富强民主,国家推进教育公平 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迈出了历史性 的步伐。在 2014 年 《政府工作报告》 回顾中有这样一句话,“就教育质量而 言,我国有重视教育质量的传统,教 育质量是有保障的。”那么,何谓教育 质量呢?
一、新常态下对教育公平与教育 质量的认识
(一) 教育公平 1、对教育公平的理解。对于教育 公平的理解与认识,自古有之。我国 古代教育家孔子“有教无类”的办学 思想是朴素的教育民主思想;古希腊 的大思想家柏拉图最早提出教育公平 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 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受教育权利;近 代西方资产阶级致力于寻求教育公 平,18 世纪末,教育公平的思想已在 一些西方国家转化为立法措施,在法 律上确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而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共同纲领》
第二,资源配置不公平。首先, 区域之间的资源配置不平衡。从教育 经费的投入比例看,“211”“985”等 一些省重点院校在国家教育经费投入 和优质教育资源投入上都要比地方院 校多得多。另外,发达地区的院校要 比西部地区的院校在经费和资源投入 方面要多一些。很显然,这些都会带 来校际间的差距,造成优质教育资源 的配置过于集中的现象,从而导致教 育起点和机会的不平等、教育资源享 用机会不平等。其次,城乡之间资源 配置不平等。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城乡 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无论是师资力 量还是学校的物质资源配置方面,农 村地区与城市相比都比较薄弱。所 以,农村地区就出现了学生不就近上 免费学校,而选择离家相对较远、学 费高昂的私立学校就读。现在有很多 农村孩子的家长外出打工挣钱,就是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享用更优质的 教育资源,而国家开设的乡村学校却 出现“门庭冷落”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