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人物研究报告(学生打印作业用)

合集下载

近代史人物研究报告(孙中山)

近代史人物研究报告(孙中山)

辛亥革命(研究人物:孙中山)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本名孙文,谱名德明,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翠亨村(今广东中山)人,是中国政治家、医师、革命家、中华民族主义者。

曾任中国国民党总理、第一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等职,亦为三民主义思想的创建者。

孙中山早年曾受中国传统教育和西方近代教育,认识欧美世界较深,通晓粤语、官话、英文,日语,曾经上书李鸿章要求满清政府改革,后因满清政府积弱不振,于中日甲午战争时,在檀香山加入中国第一个由杨衢云创办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后在东京合并改组为中国同盟会,担任总理。

1911年的辛亥革命,孙中山革命爆发前曾在美国收到黄兴的汇款电报,而辛亥革命主要是由中国同盟会中部机关部湖北负责人居正主导下,由受革命思想启发的新军团体“文学社”社长蒋翊武与同盟会会员组成的“共进会”孙葆仁发动起义,起义爆发后黄兴由香港北上武汉相助指挥,而孙中山在起义爆发隔日于报上阅得辛亥革命之消息,并未立刻归国而是绕远路抵达欧洲,游说英、美、法、德政府与四国银行团,要求列强保持中立与终止对满清的贷款,并且支持中国革命,虽未取得列强真正的支持,归国后被多数革命者认为他的声望与能力足以成为新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领导人,因此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在中国发生的革命事件。

广义上则可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中国之一系列以推翻满清统治为目标的革命运动。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和贡献:一.民主革命的杰出领袖和光辉旗帜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孙中山并不在国内,但从报纸上看到了“武昌为革命家占领”的消息,他认为当务之急是“先从外交方面致力,待此问题解决后归国”,后又赶往英国阻止四国银行对清政府的巨额贷款,商谈银行团向革命政府借款问题之后才启程回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人物研究报告(学生打印作业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人物研究报告(学生打印作业用)
1910年(19岁)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费生赴美国留学,于康乃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1914年往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学於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26岁)夏回国担任北大教授。
历任:1917年(26岁)北京大学教授、1919年(28岁)北大代理教务长、1922年(31岁)北大教务长、1928年4月至1933年中国公学校长、1932年(41岁)北大文学院院长、天主教辅仁大学教授及董事、1938年(47岁)中华民国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1946年(55岁)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亚图书馆馆长、1957年(66岁)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位于台北县南港镇(今台北市南港区))院长等职。胡适还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
生平重要事件:
历史评价和历史影响:
个人研究感想:
教师评语和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中国近代史人物研究报告——胡适
学院:工商管理
班级:61502
学号:201562360序号:2
姓名:蔡莉
2016年6月
研究报告题目
文学泰斗------胡适
人物生平简介: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胡适,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人物研究报告(模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人物研究报告(模板)

中国近代史人物研究报告——刘志丹学院:班级:学号:姓名:2016年6月研究报告题目陕北人民的好儿子——刘志丹人物生平简介:刘志丹(1903—1936),陕西保安县(今志丹县)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卓越的36位军事家之一,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刘志丹原名刘景桂,字子丹。

1903年10月4日诞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金汤镇。

刘志丹于1921年考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曾任学生会主席组织领导学生运动,同军阀井岳秀等封建势力作斗争。

1924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刘志丹从青年时期起就投身革命。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天,奉党的命令,进入黄埔军官学校。

大革命时代,刘志丹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政治处长等职,积极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奔走于湖北、安徽、陕西等省,从事组织起义的工作。

1928年,与其他人一起组织渭南华县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2]。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组织了西北反帝同盟军,任副总指挥及参谋长,后来,反帝同盟军改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刘志丹历任副总指挥、总指挥等职。

1932年成立红二十六军,刘志丹仍负领导责任。

1935年秋,红二十六军与红二十五军会师,成立第十五军团,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这年秋天,刘志丹受到机会主义分子诬陷,被关押起来。

毛主席、党中央到达陕北,刘志丹才得到释放,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北路军总指挥、红二十八军军长等职。

1936年4月,刘志丹率部队东征,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光荣牺牲,时年33岁。

后来,毛泽东为他题碑:“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周恩来为他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1936年,中央决定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以志永久纪念。

1940年,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县城北修建了志丹陵园,1943年陵园建成,将志丹灵柩运回志丹县。

中国近现代史学纲要人物分析

中国近现代史学纲要人物分析

中国近现代史学纲要人物分析——李鸿章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百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纷犹未熄,诸君莫作等闲看。

李鸿章本名章桐,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人。

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

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眼中,被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此文开篇为李鸿章临死前所吟出的绝命诗,让人看了不禁垂泪,李鸿章这个自诩“文可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人,在他临死前所吟出的诗句却是极度的悲哀和无奈,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中兴名臣”对大清帝国岌岌可危的局面的担忧之情。

历史对李鸿章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但李鸿章的功绩与得失却也不容置疑。

大清国旗 李鸿章一生共签下30多个条约,大多为不平等条约。

近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史料出现,对这位清末重臣也逐渐评价多元化。

很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对其评价也使我们更加客观地认识了他的一生。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曾有大功于国家之举的功臣,一位那个时代的先驱,一位不齿于人的罪人”。

---未明“水浅而舟大也” ------ 毛泽东“中堂从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巨险阻,犹所不辞” ----孙中山历史是理解过去,掌握现在,洞悉未来的金钥匙,所以我们就有必要了解中国的近代史。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研究中国近代史时曾说过,晚晴只要搞懂三个人,就可以吧晚晴历史的这个枢纽,这个着眼点找到。

他说的三个人中,其中一个就是李鸿章。

纵观李鸿章的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在晚晴这个破败,腐朽的统治下,没能实现其伟大抱负,这是不仅个人的悲哀,更是民族和历史的悲哀!有人曾评价李鸿章是国之大器,百年不遇。

其实在我看来,这个评价是有道理的。

李鸿章一生可以用一个“传奇”来形容,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他的那个年代里的一个传奇。

历史人物评价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研究-精品文档

历史人物评价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研究-精品文档

历史人物评价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研究习近平指出,“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

”①“大量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无不对今人,也必将对后人起到一个启蒙作用,振奋作用”②在“纲要”课的学习过程中,大学生应当通过对有关历史事件、人物和历史进程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培养自己高尚的精神追求,从中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优良品格。

一、将历史人物评价融入“纲要”课教学的必要性1.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融入教学,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马克思说过,“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而且“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人在历史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科学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是涉及历史观的重大问题。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就是对历史人物正面和反面的作用,积极和消极的作用做出客观的评估。

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深刻影响,甚至有时能够决定个别历史事件的结局,从而导致历史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重大变化。

历史人物有些起推动历史前进的进步作用,有些起阻碍历史前进的反动作用,对历史人物起作用的情况应做具体分析。

历史教学当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近年来,在网络上发表了不少评论历史人物的文章,许多历史人物,都被提出来重新加以评论,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

但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诸如:签订丧权辱国的李鸿章是一个“卖国贼”,在他身上,始终有一顶“耻辱”的帽子。

林则徐的禁烟导致了英国人发动了对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林则徐是鸦片战争的罪魁祸首。

慈禧太后政治手腕堪称干练,她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做之举措虽难以挽回清王朝颓败之势,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并不比中国古代许多帝王做得差。

历史人物研究报告

历史人物研究报告

历史人物研究报告篇一:名人调查报告张大千与喻培伦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我们都知道张大千中国近代著名国画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书法家﹑文学家﹑收藏家,美食家﹑旅行家。

他以其深厚的文化学养以及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成为海内外知名的文化名人。

而其同故乡的喻培伦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也是近代民主革命烈士,他自署名为“世界恶少年”,是历史上一个风云人物。

特此我们小组对这俩位名人进行调查。

二、调查计划调查各种名人的事迹。

三、考察时间20xx年3月3号四、调查过程1.上网收集资料2,在名人的故居进行考察张大千(1899~1983年),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

,别号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

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是一位深受爱戴的伟大艺术家,特别在艺术界更是深得敬仰和追捧。

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特别在山水画方三十年代,他艺术更是趋于成熟,工笔写意,俱臻妙境,于齐白石齐名,素有”南张北齐”之称。

1936年他被聘为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教授,在南京北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并在此时创作了传世名作《中郎授女图》(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然而抗日战争爆发了,很快日寇就占领了北平,烧杀,抢夺无恶不作,在面对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大千表现出了作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气节:他拒绝了担仸日华艺术画院院长及日伪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的职位,并拒绝了借出所藏明清书画。

由于在言论上表示了对日寇侵略罪行的不满,被日本宪兵队关押了一个多月。

随后他又回到了四川,这时的风格略脱八大山人、石涛的粗犷写意而趋于唐寅、沈周的细润华滋。

中国文化是个自成体系的系统,但也吸收了一些外来文化。

位于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结合的艺术宝藏,而驰名中外的敦煌壁画正是这一宝藏中的精华。

中国的文化源头在哪儿呢?难道是在敦煌?这个问题始终萦绕着张大千。

1942年,春末,他决定举家赴敦煌临摹壁画。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2篇)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这段历史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时期。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我们组织了一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和讨论交流,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这些事件和人物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报告。

二、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1)参观南京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我们参观了中山陵,了解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理念,感受到了他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2)游览上海外滩:外滩是上海的城市象征,我们游览了外滩,参观了历史建筑群,了解了上海开埠以来的发展历程,以及外滩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3)参观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代表,我们参观了故宫博物院,了解了明清两代的宫廷文化,以及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2. 文献研究(1)阅读《中国近代史纲要》:通过阅读教材《中国近代史纲要》,我们系统地学习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2)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我们还查阅了《鸦片战争史》、《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史》、《辛亥革命史》等历史资料,进一步了解了这些历史事件的具体细节和背景。

3. 讨论交流(1)分组讨论:我们将实践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分组讨论,深入探讨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这些事件和人物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主题演讲:每位同学就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主题演讲,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三、实践成果1. 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增强了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

2. 培养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意识。

3. 增进了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了解,认识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艰辛和奋斗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报告(2篇)

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充满激情、奋斗与变革的历史。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次的抗争、探索和奋斗,最终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本报告将围绕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从实践的角度分析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

二、鸦片战争与民族觉醒1. 鸦片战争的爆发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这场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2. 民族觉醒的兴起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开始觉醒。

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三、洋务运动与自强不息1. 洋务运动的兴起19世纪末,清政府为了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开始推行洋务运动。

这一运动旨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加强国防实力。

2. 洋务运动的成果与局限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增强了国防实力。

然而,由于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如封建势力的抵制、资金不足等,其成果并不显著。

四、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1. 戊戌变法1898年,清政府推行戊戌变法,试图通过改革挽救国家危机。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戊戌变法最终失败。

2.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这场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抗日战争1. 新民主主义革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革命斗争,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

2. 抗日战争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经过八年艰苦抗战,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改革开放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国近现代史学生实践报告(关于历史人物—何凤山)

中国近现代史学生实践报告(关于历史人物—何凤山)

题目:“国际义人”何凤山目的意义:了解人物不仅在于看他的事迹有多么震撼、感人,更在于能从人物身上挖掘其人格魅力,从而联想自身,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本次实践希望通过学习何凤山在二战时期那样的复杂背景下勇敢打开向犹太人发放签证之门,挽救一个民族的生命的壮举,学习他的正义、善良,有着一颗各民族平等的心!研究内容:犹太民族在希特勒种族灭绝政策下面临的险境及他们为活命而做的努力;当时国际各国的态度、行动;何凤山发放签证的背景、压力;发放签证对犹太族、何凤山、法西斯等的影响;伟大事迹尘封六十年的原因及日后犹太民族的感想;我们对人物的评价。

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上网查文本、看视频,还有到图书馆借有关书籍,实践调查学生对人物的熟悉程度、评价等。

完成选题条件:有电脑可供查阅、四人组成的小组的分工合作,老师的指导。

报告这次本组研究了一位现代大学生可能不太熟悉的人物,他就是“中国的辛得勒”,更是国际义人——何凤山!何凤山,1901年出生在湖南省益阳市,成绩优异的他在25岁获取了慕尼黑大学的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

并于1938年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

众所周知,1939年二战爆发,欧洲上空战云密布,纳粹德国肆虐横行,掀起反犹恶浪。

1938 年 3 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奥是欧洲第三大犹太人聚居地,总数约18 .5 万人。

纳粹欲将这里的犹太人赶尽杀绝,规定集中营的犹太人只要能离开奥地利就可以释放,赶不走的则在集中营里成批屠杀。

因此,对奥地利的犹太人来说,离开就是生存,不能离开就意味着死亡。

于是,犹太人纷纷想方设法离开奥地利。

要离开首先要有目的地国家的签证。

但不少国家都“强调自身困难”,相继对犹太人签证亮起了红灯。

求生的欲望使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每天奔走于各国领事馆之间,但大都没有结果。

富有同情心的何凤山不忍看着犹太人在维也纳等死,勇敢地打开了向犹太人发放签证之门。

高德斯陶伯1938 年7 月20 日一次就从中国总领事馆拿到了20 份前往中国上海的签证。

关于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实践报告

关于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实践报告

关于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实践报告——“黄埔英才,人中龙凤”--蒋先云摘要:简要介绍了蒋先云的家庭背景及他一生短暂而传奇的经历,以我们稚嫩的观点简单分析概括了他的高尚品质,并总结了前人对他的高度评价。

关键字:卓越才能;工人运动;黄埔三杰;共产党;英雄蒋先云(1902-1927.05.28),男,汉族,湖南新田人。

蒋先云又名湘耘,别名巫山,化名李英。

他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0岁开始从事农业劳动。

靠邻里相助读完初小。

1917年,考入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1919年在衡阳投身“五四”运动,参与组织湘南学生联合会,并担任第三、第四届总干事。

1921年2月,发起成立以“牺牲个人乐利,图谋群众幸福;结合真纯同志,谋社会实际改造”为宗旨的革命团体“心社”。

同年3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2年1月,赴安源协助李立三从事工人运动,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党支部书记兼文书股长,参与领导了于同年9月举行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922年11月,应水口山工人代表的邀请,开展工人运动。

12月初,组织领导水口山矿工人举行了长达23天的大罢工。

由此可见,早在二十出头的青年时代,蒋先云在投身学生运动与工人运动中,就显示了卓越的才能和享有威望,成为朝气勃勃的青年革命家。

1923年6月,担任水口山矿党团书记。

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并以学习刻苦,各门成绩优异闻名黄埔军校。

同年11月底毕业后,被留在军校任政治部秘书、学兵连党代表和中共黄埔军校特支书记。

1925年,随部参加过两次东征和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的战斗。

在第二次东征攻打惠州的战斗中,曾带领战士攻占惠州城。

同年初,还发起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

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退出国民党及第1军。

北伐战争开始后,受党组织派遣任北伐军总司令部秘书,兼补充团第5团团长,参加了攻打九江、南昌等战役。

1927年初,蒋介石反革命阴谋日益暴露,他毅然去武汉任湖北省总工会工人纠察总队队长,倡议成立黄埔学生反蒋委员会。

历史人物研究报告学生

历史人物研究报告学生

历史人物研究报告学生历史人物研究报告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报告日期:日期1. 选题背景与意义本次报告选取的历史人物是(姓名)。

该人物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对于了解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其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该历史人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生平和思想,为今后的历史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 研究目的和方法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全面了解该历史人物的个人生平和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采取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查阅相关历史文献、阅读专业书籍、查找网络资料,以及参观与该人物相关的历史遗迹或博物馆等。

3. 历史背景与时代特点在研究对象的生平背景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其出生年代、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以及当时的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对这些背景的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该历史人物的成长环境和受到的影响。

4. 个人生平与重大贡献在该部分,我们将对该历史人物的个人生平进行详细的梳理,包括他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教育背景等。

同时,我们将着重介绍该历史人物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这可能包括政治、文化、科技或其他领域的事迹。

通过对其个人生平和贡献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该历史人物的价值和意义。

5. 影响与评价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该历史人物对后世的影响以及他在历史评价中的地位。

我们将分析他对当时社会的改革、对后世思想的影响等方面,并引用相关的历史文献和专家观点进行评价。

6. 结论与启示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并得出一些结论和启示。

我们将强调该历史人物对历史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并提出一些对于今后历史研究的启示和建议。

7. 参考文献在报告的最后,我们将列出所有使用过的参考文献或资料,包括书籍、学术论文或网络资源等。

备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历史人物研究报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课研究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课研究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课研究报告——百团大战的得与失经济管理学院14级会计学(春)会计学(一)小组成员:14041740032 陈泽皓14041740038 刘续文14041740023 潘立帅14041340019 张学兵14041340041 田帅14041340070 张勇14041340078 唐世冲针对本次作业,我们以宿舍为单位就百团大战的得与失这个问题展开了研究。

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晋察冀边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作为中国共产党自己领导的抗日战争最成功的一次战役,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而用一种公正的历史眼光看待这次战役,我相信会发现这次战役在取得成功的背后,会隐藏着很多的弊病,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具体的情况。

一:背景1、克服投降危机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之后,日本出于战略要求从1938年秋开始政治诱降,希望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议和;而在另一方面,汪精卫已于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另一个“国民政府”中共中央在抗战三周年纪念日发表的《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政策的决定》(以下称《决定》)中分析了国内国际形势。

《决定》提出“由于日本切断我西南国际交通路,并积极向正面进攻,企图用增大的压力分裂中国内部,压迫中国投降。

这样就是中国抗战局面亦处在新的环境中,空前的困难时期与空前的投降危机快到来。

但克服投降危险的可能性也增加了”。

由此可见,发动百团大战的重要原因是国内抗战中存在投降危机。

要避免避免中国发生“东方慕尼黑”,一场能够激发人民的抗战热情的胜利显得十分必要。

2、共产党自信增强另外,在《决定》中也提出“第二国际正迅速破产,共产党在群众中的信仰正在迅速增加”。

自抗战爆发以来,共产国际对中国的抗战指导越来越显得松弛,中国共产党逐渐摆脱了共产国际的指导,思想得到解放,抗战政策的制定更加灵活主动。

另外,共产党在华北建立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它包括北岳、冀中、冀热辽三区,下辖108个县,人口约2500万人。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研究报告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研究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题目:中国陕西近代史人物研究报告——刘志丹院系:经济管理学院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号:110515129姓名:王玉珏2013年6月中国陕西近代史人物研究报告——刘志丹姓名:学号:摘要:每一段历史中,都有其杰出的人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一名爱国将领,他们都应该被我们这些后世的人牢牢铭记在心中,去敬重去瞻仰去怀念。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心中时刻装着党和人民,忠心耿耿,坚韧不拔。

刘志丹——作为一名中国工农红军的高级将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1996年,被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因本人籍贯所在地历史事件不多且众所周知,进行研究调查的同学也颇多,所以选择了较为熟悉的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名人来进行研究探讨。

鉴于此,本文将围绕刘志丹烈士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刘志丹红军爱国将领正文:人物简介刘志丹(1903—1936),陕西保安县(今志丹县)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卓越的36位军事家之一[1],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刘志丹原名刘景桂,字子丹。

1903年10月4日诞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金汤镇。

刘志丹于1921年考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曾任学生会主席组织领导学生运动,同军阀井岳秀等封建势力作斗争。

1924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刘志丹从青年时期起就投身革命。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天,奉党的命令,进入黄埔军官学校。

大革命时代,刘志丹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政治处长等职,积极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奔走于湖北、安徽、陕西等省,从事组织起义的工作。

1928年,与其他人一起组织渭南华县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报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报告信息工程学院电子112班陈智勇学号:112123考察历史人物:林则徐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谥号文忠。

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出生在福建候官(今福州市)一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子的家庭里。

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

嘉庆十六年赐进士。

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

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

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关键词:为民开眼看世界爱国思想转变中国现代史是一段屈辱史,但在这个时期,仍出现一些民族英雄,林则徐是其中一位,受命于危难之际。

一、为民办实事林则徐虽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于职守,循法秉公,被老百姓誉为“林青天”。

在任江苏廉防使时,他在大堂上书写一联:“求通民情;愿闻己过。

”事事为民着想,对于漕运、盐法、水利、农业、制币、吏治、救灾等关系民生的大事,无不予以关注。

二、禁烟不禁商在广东期间,林则徐大举禁烟,并于 1839 年6月3日把收缴的英美商人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

同时,他对外商采取了恩威并重、分化瓦解的策略,提出了“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原则,对正当贸易一律加以保护和鼓励。

三、开眼看世界林则徐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

他一面积极备战,增设西洋大炮,一面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律例、军事技术等著作,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

他还是第一个了解国际法,运用国际法与英国人作斗争的中国人四、林则徐的爱国主义思想发生转变林则徐的爱国主义思想,一方面来自我国历史上的民族主义传统,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是他在反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斗争实践中形成的。

2015060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报告模板2

2015060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报告模板2

寻访上海历史的脉搏学号:051615216姓名:罗旭斌
孙位:一名遇,原籍会稽(今浙江绍兴)。

擅画人物、鬼神、松石、墨竹,所作皆笔精墨妙,雄壮奔放,情高格逸。

尤以画水著名,与张南本善画火并称于世。

举止疏野、襟韵旷达,喜饮酒,罕见其醉。

乐与方外人往还,然对豪贵相请,则礼有少慢,纵赠千金,难留一笔。

曾在蜀中应天、昭觉、福海等寺院画过不少壁画,俱笔简形备,气势雄伟。

画迹有《说法太上像》、《维摩图》、《神仙故实图》、《四皓弈棋图》等27件,著录于《宣和画谱》。

考察主题中国传统艺术文化
考察时间2015.10.24
在馆中拍的一些照片,我们的合影以及。

近现代史研究报告

近现代史研究报告

近现代史实践报告岳飞之死众所周知,岳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我个人是很崇拜岳飞的,对他的传奇一生也早有耳闻。

战功赫赫的“精忠岳飞”,最终非但没能在在民族战争的疆场上大展身手,实现“直捣黄龙”的夙愿,反而在年富力强之际身陷囹圄,最终含恨遇害。

后来的许多记载,都把秦桧视为杀害岳飞的元凶。

岳飞为何遇害?近九百年来,岳飞之死一直引发了人们浓厚的兴趣,所以我对岳飞之死进行了研究。

袁腾飞老师谈岳飞之死:只因为大丈夫能屈不能伸。

由此看来,袁腾飞老师认为岳飞自己在政治主张上存在的问题使得宋高宗不得不杀害岳飞。

正如上文所说,秦桧被这个谋害忠良的黑锅九百多年了,其实最想岳飞死的还是宋高宗,而秦桧只是一个替罪羊罢了。

那么,为什么宋高宗一定要杀害岳飞呢?下面六点原因是我从网上选取的几个总结整合而成的,终于揭开了岳飞之死的疑团。

一、宋代猜忌武臣的传统政策是罪魁祸首。

历史上的岳飞既是一个好学习、不扰民、得军心的人,也是一个不好色、不爱钱、不贪财的人。

有人要送美女给他,被岳飞退回;年轻时岳飞喜欢喝酒,皇上劝了他一次,他从此就滴酒不沾;皇上要给他盖房子,他不要,并且说:“敌未灭,何以家为?”这样一个不好色、不好酒、不置家产、不怕死的人,图的是什么呢?难道图我的江山?这让宋高宗赵构心里犯嘀咕。

在宋代猜忌武臣的传统政策下,只容得住贪财好色糊涂虫似的将领,可决不许任何将领有知识有志趣得民心得军心。

像岳飞这样的人,无论是宋代那一个君主在位,均必不能相容。

宋高宗处南宋草创之际,顾虑危疑,对岳飞更是不能相容的。

因为岳飞的为人行事有许多优点,而这些优点都为宋高宗不愿武臣具有者,于是他的优点便成为他的死因。

纵无秦桧,岳飞仍将屈死,他正和狄青一样,也是被宋代传统的政策牺牲掉的。

我们与其痛骂秦桧,还不如诅咒宋代的传统政策,并谴责宋高宗的自坏长城。

二、淮西事变是岳飞被害的重大伏笔。

朝廷采用宰相张浚的意见,让文官吕祉接管了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的部队。

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2篇)

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近代史是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我参加了近代史纲要的实践课程。

以下是我对近代史纲要实践课程的总结和反思。

二、实践内容1. 课程概述近代史纲要课程主要介绍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我国的历史发展。

课程内容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2. 实践活动(1)参观历史博物馆为了更直观地了解近代史,我们组织了一次参观历史博物馆的活动。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认真观看了博物馆内陈列的文物、图片和模型,了解了近代史的相关知识。

(2)观看历史纪录片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我们深入了解了近代史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这些纪录片生动地展现了历史的真实面貌,让我们对近代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3)开展小组讨论在课程结束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对近代史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了讨论。

通过讨论,我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收获1. 增强了历史素养通过近代史纲要实践课程,我对近代史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

我认识到,近代史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对我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参观博物馆、观看纪录片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对近代史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了深入分析。

这使我学会了如何从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分析能力。

3. 增进了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践活动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和合作。

这使我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反思与建议1. 反思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近代史知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了解不够深入。

【2018最新】中国近代史研究报告~打印版 (1000字)-优秀word范文 (6页)

【2018最新】中国近代史研究报告~打印版 (1000字)-优秀word范文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国近代史研究报告~打印版 (1000字)中国近代史研究报告五邑侨乡文化的研究——陈白沙纪念馆的历史研究摘要:通过到陈白沙祠的参观,去感受陈白沙对五邑地区的人民的影响,学习陈白沙的精神和思想,了解陈白沙的生平,对陈白沙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陈白沙,陈白沙祠,陈白沙的思想及对后人的影响一、研究主题:《陈白沙文化对后人的影响的研究》二、研究目标陈白沙学术思想和“白沙精神”对五邑地区人民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小组决定于201X年11月2号下午去陈白沙纪念馆也就是陈白沙的故居进行了实地考查研究,深入了解陈白沙。

三、研究人员分工和步骤班级:120906时间安排:(1)第九周:?小组成员讨论,确定研究主题、研究地点、研究人物。

?成员分工,确定参观陈白沙祠的时间(2)第十周:?小组成员集体到陈白沙参观学习,拍照?整理照片,制作PPT,搜集和整理有关陈白沙的资料(3)第十一周:撰写近代史论文(4)第十二周:论文和研究报告的最后检查,PPT的演讲四、课题研究体会201X年11月12号下午两点,烈日当头,周围一片死的沉寂,我们小组一行人怀着激动而又严肃的心情,骑着自行车,开始了这段不平凡的历史之旅。

要研究一位历史人物,首先要了解人物的背景,生平以及伟大成就。

陈白沙(1428—1500)即陈献章,字公甫,号石斋,别号碧玉老人、玉台居士、江门渔父、南海樵夫黄云老人等,因曾在白沙村居住,故人称白沙先生,祖籍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都会村人。

陈白沙,明代的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和诗人,主张学贵知疑、独立思考,提倡较为自由开放的学风,逐渐形成一个有自己特点的学派,史称“江门学派”,这个学派对当时的整个江门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陈白沙一生写过很多著名的诗集,如《戒色歌》、《戒戏歌》、《戒懒文》、《此日不再得》等,激励着当代青年认真求学,奋发上进,其著作后被汇编为《白沙子全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平重要事件:
历史评价和历史影响:
个人研究想:
教师评语和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中国近代史人物研究报告——胡适
学院:工商管理
班级:61502
学号:201562360序号:2
姓名:蔡莉
2016年6月
研究报告题目
文学泰斗------胡适
人物生平简介: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胡适,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1910年(19岁)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于康乃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1914年往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学於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26岁)夏回国担任北大教授。
历任:1917年(26岁)北京大学教授、1919年(28岁)北大代理教务长、1922年(31岁)北大教务长、1928年4月至1933年中国公学校长、1932年(41岁)北大文学院院长、天主教辅仁大学教授及董事、1938年(47岁)中华民国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1946年(55岁)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亚图书馆馆长、1957年(66岁)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位于台北县南港镇(今台北市南港区))院长等职。胡适还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