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文本一】北京,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从紫禁城的金碧辉煌,到胡同里的悠悠岁月,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印记。

而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一段独特的故事,等待着人们去发现。

【文本二】老舍先生在《茶馆》中描绘了一个时代的变迁,通过茶馆这个小小的窗口,展现了社会的沧桑巨变。

而老舍先生本人,也是这座城市的一个缩影。

他的一生,既有对北京古城的深深眷恋,也有对新北京的热切期待。

【问题一】请根据文本一,概括北京这座城市的特点。

(4分)【参考答案】北京这座城市的特点是古老而又现代,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每一个角落都有一段独特的故事。

【问题二】根据文本二,分析老舍先生在《茶馆》中如何通过茶馆这个窗口展现社会的沧桑巨变。

(6分)【参考答案】老舍先生在《茶馆》中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展现了社会的沧桑巨变:1. 以茶馆为背景,展现了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反映了社会的多样性。

2. 通过人物的命运变迁,揭示了社会制度的变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以茶馆的变迁为线索,串联起整个社会的历史进程。

【问题三】请以“变迁中的北京”为题,写一篇不少于900字的文章。

(30分)【参考范文】变迁中的北京北京,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在历史的洗礼中,不断地演绎着变迁的故事。

从古都的风华绝代,到现代都市的繁华喧嚣,北京始终保持着独特的韵味。

一、古都的韵味北京的古城,是历史的见证者。

从元大都的建立,到明清两代的辉煌,北京一直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紫禁城、天坛、颐和园等古建筑,见证了皇权的兴衰,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胡同、四合院则是老北京生活的缩影,展现了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

古都的韵味,不仅体现在古老的建筑和独特的文化,更体现在这里的人们。

北京人热情、豪爽,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

他们喜欢聊天、逗闷子,喜欢京味儿的曲艺、戏剧。

这种独特的性格,使得北京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

北京高考试题语文

北京高考试题语文

北京高考试题语文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 文章中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4分)2. 请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4分)3. 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4分)4.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4分)5. 你认为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信息?(4分)(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6. 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分)7. 作者在论证过程中使用了哪些论据?请列举并说明其作用。

(5分)8. 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作者的观点是否合理?请给出你的理由。

(5分)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5分)10.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1. 文中提到的“某某”指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5分)12.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13. 这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14. 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其特点。

(5分)15. 诗中“某某”一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16.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独特之处?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5分)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7. 根据语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1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4分)19. 将下列句子改写成被动句。

(4分)20. 根据所给材料,仿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4分)21.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概括其主要内容。

(4分)四、写作(共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材料:略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海淀区高考语文试卷

海淀区高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10分)在寂静的午后,我独自漫步在公园的小径上。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一阵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秘密。

1. 请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2分)(1)斑驳(2)诉说着2. 文章开头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3. 文章中“一阵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

(5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10分)在我国古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的“清高”并非孤立无援,而是与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紧密相连。

这种情趣体现在对自然、山水、花草的热爱,以及对“雅”的追求。

1. 请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2分)(1)清高(2)雅2. 文章中提到“这种情趣体现在对自然、山水、花草的热爱”,请结合具体事例说明这种情趣的具体表现。

(3分)3. 文章结尾提到“这种情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简要说明这种影响。

(5分)二、古诗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5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 请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非淡泊无以明志(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2. 请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3分)(1)淫慢(2)治性3. 请分析甲乙两篇文章的异同点。

(8分)(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15分)《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024年高考真题——语文(北京卷)含答案

2024年高考真题——语文(北京卷)含答案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语文(答案在最后)限时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气候的波动变化对文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重建古代气候变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缺乏合适的温度代用指标,我国古温度重建结果分辨率较低,且多以定性记录为主,定量的古温度重建相对较少。

全球历史温度变化曲线的重建主要借助冰芯、深海沉积物和树轮的记录,而我国是传统的农耕文明社会,陆地上的沉积记录才能更好地反映我国历史气候变化。

随着技术的革新,微生物分子化石的研究蓬勃发展,微生物分子化石中的一类化合物——brGDGTs(支链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酯)——被用于古气候研究。

brGDGTs是细菌细胞膜的组成部分,其分子结构中有4到6个甲基和0到2个环戊烷。

如同人天冷需要加衣、天热需要减衣一样,寒冷的气候条件下细菌倾向于合成更多的甲基,而温暖的环境下合成的甲基数量则减少。

微生物活体死亡后,细胞膜中的brGDGTs等大分子能在地质体中长期保留下来,可以通过brGDGTs结构中的甲基个数推断当时的温度。

六盘山北联池靠近中华文明核心区,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团队选取这里的沉积物样品,借助brGDGTs,通过定量分析,重建了5000年以来我国北方更高分辨率的暖季(4月至10月)温度变化过程。

结合山西某地沉积物的孢粉重建的降水记录,联合团队获得了我国北方地区5000年以来完整的气候演变历程。

从重建的温度与降水结果来看,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呈现出不断变冷、变干的大趋势。

大约前3000年变化缓慢,之后的2000年变化加速。

这主要与太阳辐射变化有关,太阳辐射能量在过去5000年间持续下降。

另外,过去2000年以来的快速冷干现象还可能与太阳活动、局部火山活动等因素有关。

而且这一时期内区域植被中木本植物逐渐减少,导致地表反射率上升,也可能加快了气候变冷变干的速度。

2023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全文共2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篇1《野菊花》阅读原文:①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②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

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的灼目滋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③几番秋雨秋风秋霜。

山野早已敛去了辽阔的绿色,只把灰脊露在人间;紫燕和鸿雁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了牛儿和羊儿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与进取,举起了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④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的放。

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儿来就开了。

从茎顶,从胁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唤醒,一齐把眼睛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

她把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般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

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腾的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乐音乐《金蛇狂舞》的活泼,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⑤她不固守现成,匍匐的枝条看似柔弱,却从不攀援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的翼翮,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向往,活脱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和金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挂到淮水河沿,当霜雪卷茂这幅宏篇巨构时,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而求索”的浩歌凝结在心,待时以串发。

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要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几丛,明年一定要繁衍成龙。

星散的,要汇聚;成块的,要连片。

然后在荒滩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

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2023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3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3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1. 高考真题概述2023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真题是考生们备战高考的重要参考资料。

语文科目对于学生而言极为重要,旨在检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以下将给出2023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真题的具体内容和答案解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试题类型以及解题方法。

2. 阅读理解部分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试卷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以下是部分2023年北京市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及答案:篇章一:《蝌蚪》蝌蚪们真是讨人喜欢。

一条条的小身体,似乎总是笨拙地摆动着,像波浪一样起伏着。

1. 蝌蚪摆动身体的目的是什么?A. 娱乐自己B. 呼唤同伴C. 游动前进D. 寻找庇护答案:C. 游动前进篇章二:《盲人和残疾人的奖学金》每年,我们学校都会颁发“盲人和残疾人奖学金”。

这个奖学金的设立是为了帮助那些有学习能力,但因残疾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的学生。

我们学校的这个奖学金内设奖项五个...2. 为什么学校设立“盲人和残疾人奖学金”?A. 鼓励勤奋学习B. 帮助有学习能力却存在残疾的学生C. 提升学校声誉D. 维护学校形象答案:B. 帮助有学习能力却存在残疾的学生3. 请问这个奖学金一共有几个奖项?A. 2个B. 3个C. 4个D. 5个答案:D. 5个3.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是考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考察。

以下是部分2023年北京市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篇章三:《出使西域使持节校尉东明公墓志铭》穆公,姓卓氏,名谦,字兴宗,义阳人也。

4. 请问姓卓氏的穆公是从事何种职业的?A. 校尉B. 官员C. 学者D. 商人答案:A. 校尉5. 据《出使西域使持节校尉东明公墓志铭》记载,穆公是义阳人吗?A. 是B. 不是答案:A. 是4. 作文部分作文部分是考生展示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的重要环节。

由于文章限制,无法呈现完整的作文题目和答案,但以下是一些写作思路供参考:- 假设作文题目为《我所热爱的科技创新》,可以从自己对科技创新的看法、感受以及对未来科技的展望等方面展开,辅以实例和论据进行论述。

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XX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完毕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贴春联是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活动。

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

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春联寓意桔祥,言简意赅(gāi),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甲 (题写/题签)的楹(yíng)联等。

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乙 (蕴涵/内涵)与品位。

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丙 (吟咏/涵咏)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

对联或镌(jù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秋稔(rěn)冬祥意蕴B.楹(yíng)联齿颊留香C.言简意赅(gāi) 撰写D.镌(jùn)刻锒锒上口【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此题综合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与辨析,正确读音及字形为:juān 朗朗(琅琅)上口【点评】此题在高考强化提高班讲座2第2讲《字音的识记与辨析》第3讲《字形的识记与辨析》中有详细讲解,所考词语视频中已全部复习讲解。

在高考强化提高班讲座1、寒假特训班、百日冲刺班中也均有涉及。

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以下语句,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万户栖柳依依B.千家喜气洋洋C.春回爆竹声声D.春来微风缕缕【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此题考查对联的相关知识,可通过平仄、词性及对联的意思进展判断。

“万户”“千家”词性与“冬尽”不匹配,排除AB;“缕缕”平仄与上联的“点点”不匹配,排除D。

北京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例题及答案.doc

北京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例题及答案.doc

北京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例题及答案提升北京高考语文考试中小说阅读的技巧,需要同学们在大量的阅读练习中积累,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各位考生阅读。

北京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原文没错,老槐是一棵树,一棵很老很老的槐树。

它从什么时候就站在那里,连那所院子里年纪最老阅历最广的老张也不知道。

但老张却记得那些年,老槐给那个小院带来的欢乐。

小院是一栋四合院,临街,门前就是那个小镇最繁华的人民路。

老槐站在小院门口右侧,庞大的根系盘根错节,一半在小院的院子底下,一半在人民路的路面底下。

熟悉树的脾气的人都知道,它的根扎到哪树冠就会延伸到哪。

老槐是小镇上天然的一把巨伞,在每一个炎夏来临之际,把灼人的热浪挡在外面。

树下,是小镇人的乐园。

老人们摇着蒲扇下棋,姑娘媳妇儿们聊着家常纳鞋底绣花,孩子们最是快乐,撅着屁股趴在树底下逗蚂蚁。

老张是小院的主人,也算是老槐的半个主人。

他喜欢那份热热闹闹的烟火气,南来北往,无论是来树下纳凉的老街坊还是过路歇脚的陌生人,来了,拿张小凳来杯茶水,三言两语,就聊成老友。

过日子,要有人气。

老张家的日子,在那份兴腾腾的人气中蒸蒸日上,真的就越过越红火了。

儿女们一个个长大出息了,回头将家里的旧房旧院翻整一新。

老张熬成了家里的爷,有事无事拿把宜兴紫砂小壶,坐在老槐树上的石桌边不紧不慢的啜。

看人民路上车来人往,听老槐树顶上鸟鸣啾啾,给个神仙也不换的日子。

老张挺感激那棵老槐树,待它也好。

春天里,他在老槐树周围挖上一圈深沟,将发酵好的土肥填上,再浇足水,老槐就像吃了什么灵丹妙药,一下子返老还童。

夏天来时,长疯了,那叶子油绿发亮,密不透风,将整个小院笼在一片清凉里。

老槐树身上出现几个莫名的洞,害虫钻的。

那洞就像咬在老张的身上,老张坐立不安,连忙找来针筒,找来药,按比例兑好,给老槐树打针,绕着树来来回回找,一个小洞也不放过。

过路的人,看到老张戴着老花镜给树打针的样子,忍不住就打趣他两句:老张,啥时改当树医生了?哈哈!树医生,啄木鸟。

北京高考试题及答案

北京高考试题及答案

北京高考试题及答案一、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文字的出现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文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也是传承文化、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字的形式和功能也在不断演变。

在数字化时代,文字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如电子书籍、网络文章等,它们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阅读体验。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翻译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

机器翻译能够快速、准确地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极大地促进了跨文化交流。

然而,机器翻译在处理一些复杂语境和文化差异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问题:(1)根据材料一,简述文字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机器翻译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

答案:(1)文字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它使得语言得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人类知识的积累和传承提供了可能;二是作为传承文化、传递信息的载体,文字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机器翻译技术的优势在于其快速、准确的翻译能力,能够极大地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率。

然而,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对复杂语境和文化差异的处理上,机器翻译可能无法完全理解语言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导致翻译结果出现偏差。

**(二)古诗文阅读**2.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问题:(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润物细无声”一句在诗中有什么含义?答案:(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夜细雨滋润万物的宁静画面,诗人通过对雨的描写,表达了对春雨的喜爱和对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赞美。

(2)“润物细无声”一句在诗中形象地描绘了春雨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使万物复苏,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赞美。

2010-2012北京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总(含答案)

2010-2012北京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总(含答案)

2010北京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海棠花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

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②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

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

记得有一个晚上同几个同伴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

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

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

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儿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

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

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③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

北京是古老的都城,尽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

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木兰。

此外,就是同一个老朋友在大毒日头下面跑过许多条窄窄的灰土街道到崇效寺去看过一次牡丹;又因为去得太晚了,只看到满地残英。

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

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短到几乎没有。

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天气陡然暖了起来,已经是夏天了。

④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

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

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

结在海棠树下檐边中间的蜘蛛网,借了星星的微光,把影子投在天幕上。

一切都是这样静。

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

年高考语文文现代文阅读北京卷及答案

年高考语文文现代文阅读北京卷及答案

2010年高考语文文现代文阅读北京卷及答案学语文2011-04-01 13:53:34 阅读1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现代文阅读北京卷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题。

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

如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公看明月皆如此。

”而三百多年后,苏轼(公元1037-1101年)的《水调歌头》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咏诵这些诗的时候,它们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同样感动着读者。

尽管李白、苏轼生活的时代和今天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了,但这些几百年乃至一千年前的诗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感情共鸣。

同样,我们现在阅读莎士比亚的著作,或者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论是原文或译文,也有着和几百年前英国的读者和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

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这种抽象通常被称为自然定律。

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

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是一种人为的,并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在科学中,人们研究物质的结构,知道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原子又都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中子组成,质子、中子又由夸克组成等等。

人们认识了物质的基本结构,进而去认识世界和宇宙。

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现,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

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北京卷)

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北京卷)

2022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北京卷)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英语本试卷共11页,共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在答题卡指定区域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知识运用(共两节,30分)第一节(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One Monday morning, while the children were enjoying “free play”,I stepped to the doorway of the classroom to take a break. Suddenly, I1 a movement of the heavy wooden door. This was the very door I2 guided the children through to ensure their safety from the bitter cold. I felt a chill ( 寒意 ) go through my body.My legs carried me to that door, and I pushed it open. It was one of my kindergarteners who I thought was 3 that day. He had been dropped off at school late and was 4 to open the door.He must have been waiting there for quite a while! Without a word, I rushed him to the hospital. He was treated for frostbite on his hands. He’d need time to 5 , and wouldn’t come for class the next day, I thought.The next morning, one of the first to 6 was my little frostbitten boy. Not only did he run in with energy, but his 7 could be heard as loud as ever! I gave him a warm hug and told him how 8 I was to see him. His words have stayed with me all these years, “I knew you would open the door.”That cold Monday morning, he waited a long, long while for adults to 9 . To a child, every minute feels like forever. He didn’t attempt to walk back home; he waited and trusted. This five-year-old taught me a powerful lesson in 10 .1.A.caused B.spotted C.checked D.imagined2.A.hesitantly B.randomly C.dizzily D.carefully3.A.angry B.absent C.special D.noisy4.A.courageous B.content C.unable D.unwilling5.A.recover B.play C.change D.wait6.A.settle B.gather C.arrive D.react7.A.sneeze B.weep plaint ughter8.A.lucky B.happy C.curious D.nervous9.A.show up B.pull up C.hold up D.line up10.A.gratitude B.forgiveness C.faith D.kindness第二节(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阅读下列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2019年北京卷语文高考真题文档版(含答案)

2019年北京卷语文高考真题文档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缔造了一个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

长期以来对生物资源及土地的过度利用,导致了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及生物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

据专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目前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速度消失,全球已有约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这些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生物多样性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化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出现,反过来又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历史过程;城市化水平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指标。

但无序蔓延的城市开发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萎缩,一部分动植物不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中。

城市中约60~70%的地表被道路、人エ建筑、停车场等硬化,水不容易渗入,植物的种子难以生根。

全球很多城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千米数万人,密集的人流对诸多生物而言是潜在的危险;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汽车、摩托车等在飞驰。

高楼大厦林立,热量不断聚集,城市中心的温度有时甚至高出周边10°C之多,这种热岛效应对生物的生存也是一大干扰因素。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财富,目前它却面临着来自城市化等方面的威胁。

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取材于干靓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一项是(3分)A.生物种类以非正常速度消失。

B.大量动植物濒临灭绝。

C.物种分布发生大范围变化。

D.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活。

北京高三高中语文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北京高三高中语文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北京高三高中语文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8分)前门箭楼的燕子黄裳①已经二十多年没有上北京了,真有说不出的相思。

②到北京的那天,天真够热的,觉得这里的太阳确是不同凡响。

不过却热得干脆、痛快,绝不拖泥带水,这是比江南高明的地方。

在前门外住下后,已是该吃晚饭的时候,就慢慢溜出来,在前门大街上闲走。

“都一处”“一条龙”“月盛斋”这些店招看了就使人感到亲切,即使里边卖的食物与过去不大一样了,也不要紧。

“都一处”卖的是蟹肉包子,这应该是南京或上海的特色,现在是“南风北渐”了。

但小米稀饭却是地道的北京风味,好得很。

可惜我想再来一碗的时候,却卖光了。

③来到前门箭楼前,已是黄昏时分。

白天几次经过,我已经贪婪地看过好几眼,现在就想细细地、前前后后好好地看看她。

箭楼新粉刷过,虽然有金碧辉煌的彩绘,但整体依旧是庄严肃穆的。

因为她的主体是用一色深灰色城砖砌成的,落落大方。

楼身比我保留的任何旧印象都干净得多。

我曾经看见过在她身上画着日本仁丹的商标,美丽牌香烟的“美女”和其他乱七八糟各式各样的布告招贴,就像浑身贴满了膏药。

那可真让人不舒服,简直就像中华民族百年来苦难的象征。

她像一位英雄的母亲,承受着重重苦难、凌辱,骄傲地挺首屹立,默默地护卫着、看守着从她身边川流不息地走过的儿女。

今天,她是应该开颜一笑了。

④一种过去我没有见过的景致在眼前出现了,千百只燕子不住地围绕着箭楼飞,飞来飞去,飞进飞出,就像夏天雷雨前荷塘上穿梭飞舞的蜻蜓,蜂衙前哄聚的蜂群。

⑤过去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景色,我在箭楼侧边伫立了很久。

⑥忽然想起宋徽宗画过的《瑞鹤图》。

那构思是有些相近的,不过比起眼前的这一派喧腾景象,可寂静得多了。

⑦也许应该像故宫那样,在画檐朱栋之间结起铁丝网来吧,我不知道。

古代诗人喜欢用燕雀这样的小动物,点缀宫廷殿阁间,制造一种凄寂的气氛。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非连续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非连续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非连续类文本阅读(含答案)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一、北京卷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

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

2017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高考季又到,唯有祝愿各位考生得心应手高考顺利,十年努力今日成功!高考加油!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2017北京高考语文真题,仅供大家参考!2017北京高考语文真题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荐举与科举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因为优秀的政治人才通常不是考试所能选拔出来的。

就结果而言,荐举制在乱世环境与治平及大体可以苟安的环境,所取得的效果判然有别。

在春秋战国及曹操时代,荐举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尤其是曹操,提出了唯才是举的选官标准,宣布一个人不管出身如何卑微、品德如何恶劣、曾有过何等的劣迹,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他都会重用。

荐举之所以能在乱世执行较好,主要原因是乱世存在有效的危机约束机制。

生死存亡的竞争环境使大家真正成为“同一战壕的战友”,成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命运共同体。

无论上司简拔下属,还是下属拥戴上司,都不得不把真才实干放在首位。

可是,荐举一旦到了治平及大体可以苟安的环境,没有乱世里的那套生死存亡的危机约束机制,人的私心及贪欲很快就暴露出来,将荐举制中脆弱的理性及公平掏空。

无论是两汉察举制还是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实行不久都很快出现了极其严重的名不副实。

察举制的结果是“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九品中正制的结果是,负责选人的中正(官名)一点也不中正,屁股完全坐到了世家大族那一边,使该制度彻底沦为世家大族把持政治的工具。

而科举制实际上也就是中国人情非得已时所划的一道杠杠而已。

科举制与其说是较为优秀的官僚选拔制度,不如说是至为优秀的文人选拔及塑造制度。

科举及第者多是一流的文人,而一流的文人却多非一流的政治家。

文人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把简单的问题弄得很复杂,而政治家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把复杂的问题提炼为很简单;文人最需要的是多情,而政治家最忌讳的是妇人之仁。

从从政的需要来看,科举出身的文人多属智商很高、情商偏低之类。

北京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北京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北京高考语文试题答案一、阅读理解1. D2. C3. B4. A5. D二、完形填空1. C2. A3. D4. B5. C三、语法填空1. who2. his3. on4. were5. to四、改错1. 将“去”改为“走”2. 将“了”改为“过”3. 将“进”改为“入”4. 将“坐”改为“站”5. 将“个”改为“只”五、作文题目:我眼中的北京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城市魅力。

在我眼中,北京是一座充满活力与魅力的城市。

首先,北京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例如,紫禁城和天坛等古建筑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巅峰之作,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帝王的威严与庄严。

此外,北京还有许多博物馆和文化遗址,如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等,这些地方不仅可以了解中国的历史,还能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

其次,北京作为一个现代化城市,拥有先进的建筑和繁华的商业区。

例如,在CBD地区,高楼大厦林立,国际知名企业云集,展示了北京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化水平。

此外,购物中心、酒店和餐厅等生活设施也非常齐全,满足了人们的日常需求。

这些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为北京增添了时尚和活力。

最后,北京还有许多美丽的自然风景和公园。

例如,颐和园和圆明园等皇家园林是人们休闲和观光的理想去处,园内的湖泊和花朵让人心情愉悦。

此外,北京还有许多公园和绿地,如奥林匹克公园和玉渊潭公园等,提供给人们锻炼身体和休息放松的场所。

总的来说,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现代化的城市设施和美丽的自然风景。

这些都使得北京成为一个值得人们一生至少来一次的城市。

我为有幸生活在这样一座充满活力与魅力的城市而感到自豪和幸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北京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在北京高考语文备考过程中,培养语文阅读能力是提高考试成绩的关键,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考生阅读练习。

北京高考现代文阅读原文"廉"是中华传统伦理的重...
在北京高考语文备考过程中,培养语文阅读能力是提高考试成绩的关键,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考生阅读练习。

北京高考现代文阅读原文
"廉"是中华传统伦理的重要范畴,也是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

在"何为廉""为何廉"以及"何以廉"的问题上,儒家有一套系统阐释。

关于"廉"的含义,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说:"廉,棱也。

引申之,为清也,俭也,严利也。

"大致可知,"廉"的本义为侧边、棱角,后来引申为正直、清廉、俭朴、收敛、廉耻的意思。

而这些含意也正是儒家所追求的道德修养。

儒家如何释"廉"呢?《论语》中,孔子虽仅有一次用到"廉"字,但实际上"行己有耻""欲而不贪"等思想中已包含了"廉"的内容。

可以说,先秦时期,儒家主要是从道德伦理层面来认识"廉"的,认为"廉"是君子所具有的一种基本道德操守。

汉代以后,随着儒家思想的制度化,"廉"更多地与政治行为联系在一起。

汉代实行察举制度,出现了专门的举廉科,将"廉"作为官员选拔、任用的主要依据。

儒家学说是一种内圣外王之学。

儒家倡"廉",主要基于内圣与外王的需要。

从内圣来看,"廉"是个人修身、成就完美品格的必然要求。

无论是孔
子心中的圣人、君子,还是孟子心中的大丈夫,都内蕴着"廉"这一基本道德操守。

从外王来看,"廉"是为政之本,能"廉"则政兴。

《晋书阮种传》中说:"夫廉耻之于政,犹树艺之有丰壤,良岁之有膏泽,其生物必油然茂矣。

"廉洁对于为政的重要性,就像土壤和雨露于生物之必不可少,一旦失去,政权终会倾覆,为官者的廉洁是实现政权稳固持久的客观需要。

实现"廉"的目标,为政者既需"修身以德",也需"为政以德"。

《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强调上至天子、下到百姓,都要以修身为本。

孟子"仁政"思想,论及的是如何做一名好官。

在儒家思想中,包含着这样的逻辑:要做一名好官,先要做一个好人。

所以,为政者只有先修身以德,才能"安人""安百姓"。

当然,成为一个好人并不意味着就能当一个好官,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还需把廉德运用到政治实践中。

为政以德,既要有崇公抑私、立公去私的公心,又要有义利面前舍利取义的勇气;既需"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地举贤任能,也需"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地勤政守职;既有为政俭约、"节用而爱人"的品行,更需有涵养一腔浩然正气的节操。

如此,才能实现《论语为政》中描述的"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那般的清明气象。

儒家廉德思想形成于古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之中,对历史上风清气正社会局面的出现起到过积极作用。

然而,在封建王朝中,天下莫非王土、四海皆是王臣,以廉为政归根结底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政权,这也使封建臣子在践行"廉"的过程中遭遇局限和困境。

但是,以史为鉴能够知兴替,这些都不妨碍今天我们从中汲取有益启示。

北京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目
1.下列各项中,言行不属于本文所论述的"廉德"思想的一项是()
A.孔子主张把俭朴的生活与远大的理想相统一,如他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B.墨子认为"仁人之士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达到此目的,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首先做到"志强智达,言信行果"。

C.诸葛亮强调,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即"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D.清朝陕西蒲城知县蔡信芳离任时,作《罢郡》一诗来抒发情感:"罢郡轻舟回江南,不带关中一点棉。

回看群黎终有愧,长亭一别心黯然。

"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正直、清廉、知廉耻等是儒家所追求的廉德思想,它们既是中华传统的伦理道德,也是儒家重要的政治伦理思想。

B.汉代以后,儒家对"廉"的认识由道德层面转到政治层面,把"廉"这种基本的道德操守转化为为政的根本。

C.在汉代依据察举制度中的举廉科,有廉德的人可以被选拔、任用为官员,可见当时的统治者对廉德思想非常重视。

D.廉是一种基本道德操守,也是为政之本,从修身、成就完美品德和治国理政的要求出发,儒家积极倡导廉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从"内圣外王"的角度倡"廉","内圣"侧重个人修养,而"外王"强调"廉"则政兴,这就很好地解释了怎么做到"廉"的问题。

B.《晋书阮种传》中形象地说明了廉洁对于为政的重要意义,只有为官
者廉洁才能保证政权稳固持久,一旦失去廉洁,政权早晚会灭亡。

C.儒家思想认为:"做好官"的前提条件是"做好人",但这还不够,还要在政治实践中贯彻运用"廉德",做到有公心、有节操等。

D.尽管封建官员在践行"廉"的过程中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廉德思想对清明的社会局面也起到过积极作用,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北京高考现代文阅读答案
1、B 所论述的是"信"。

2、B 依据原文"廉更多地与政治行为联系在一起",可知并非"转到""转化",汉代以后"廉"在"道德层面"和"为政层面"都存在。

3、A "内圣外王"解释的是"为何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