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长期观测网络试验节点关键技术

合集下载

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技术发展现状和展望

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技术发展现状和展望

*通信作者资助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 2803104、2021YFC 3101301)修改稿收到日期:2022年6月12日① 习近平集体会见出席海军成立 70 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外方代表团团长 . (2019-04-23)[2022-06-14]. /xinwen/2019-04/ 23/content_5385354.htm.专题:海洋观测探测与安全保障技术Ocean Observation and Security Assurance Technology引用格式:毛华斌, 吴园涛, 殷建平, 等. 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技术发展现状和展望.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2, 37(7): 870-880.Mao H B, Wu Y T, Yin J P, et al.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security technology.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Sciences, 2022, 37(7): 870-880. (in Chinese)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技术发展现状和展望毛华斌1,2 吴园涛3 殷建平1,2 练树民1,2*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广州 5103012 广东省·中国科学院应用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3013 中国科学院 重大科技任务局 北京 100864摘要 海洋观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海洋环境安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

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技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不仅对海洋强国建设、国家海上安全维护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还将对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落实海洋可持续发展目标发挥积极的作用。

文章结合实际所面临的问题介绍了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技术的体系构成,即海洋环境参数感知技术、数据集成与分析技术、应用保障技术。

海域多要素感知观测与预警关键技术

海域多要素感知观测与预警关键技术

海域多要素感知观测与预警关键技术作者:林化琛郑佳春黄一琦孙世丹曹长玉来源:《航海》2020年第02期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海域多要素感知观测与预警系统。

该系统主要由雷达网、光电观察设备、AIS、GPS、综合信息处理平台等组成。

以先进雷达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支撑,实现对海面目标实时态势跟踪和海洋环境实时监测,综合感知和立体观测预警分析。

文中介绍了基于非恒定自适应门限的目标全自动探测、雷达组网全目标融合、基于经验正交分解的X-BAND雷达海浪探测、基于雷达视频处理的溢油探测与报警等关键技术;给出了系统在福建省海洋渔业、海警、海事等部门成功应用案例,证明了该系统技术的可行性、先进性,极具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雷达;AIS;综合感知;数据融合;海浪探测O引言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树立海洋经济全球布局观,主动适应并引领海洋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优化海洋经济区域布局,提升海洋产业结构和层次,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福建省“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提出了运用“互联网+”思维指导海洋信息化工作,综合应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云技术等,构建融合海域使用动态化管理、海洋工程环境监管、渔船信息化管理、安全生产监管、养殖区域及水质监控、海洋渔业生产状况及经济数据收集、应急事项处置于一体的“智慧海洋”平台,实现智能感知、智能调度、智能决策、智能服务,形成与海洋现代化管理相适应的智慧海洋体系[1]。

基于海洋观测、海洋渔业、海洋执法等业务需求,“海域多要素感知观测与预警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通过对海面目标实时态势的跟踪观测和海洋环境实时监测,综合感知分析与预测处理,实现海域海面的“透明化”和“智能化”;可为海洋渔业、海警、海事等部门海上执法及事故调查等提供关键信息支撑,可赋能智能渔业、智能执法、智能搜救、海洋环境服务等新业态,对国家海洋信息化战略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海底资源勘探与开发的前沿技术

海底资源勘探与开发的前沿技术

海底资源勘探与开发的前沿技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加,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其中包括海洋资源。

海洋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性和多样性也为人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然而,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深度海底勘探与开发技术的缺失、环境保护和海洋生态破坏等问题。

因此,发展海底资源勘探和开发的前沿技术已成为当前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深度海底勘探技术海底勘探是海底资源开发的第一步,其技术含量和难度也非常大。

目前,大多数海底勘探工作都是通过潜水器进行,但是潜水器只能在海底较浅的地方进行,对于深度超过2000米的海底资源勘探,潜水器技术已无能为力。

因此,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探索新的海底勘探技术。

(1)海洋声纳技术海洋声纳技术是一种利用声波传播的物理原理,在水下进行的目标检测和定位技术。

该技术具有作用范围广、探测效率高等优点,可以对于不同类型的海底资源,如气体水合物、矿床、沉积物等进行精密探测和分析。

同时,海洋声纳技术还可以与机器视觉技术结合,进行三维成像,进一步准确记录目标物体的大小、形态和位置等信息。

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深度海底勘探和地震勘探领域,对于海底资源的发现和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

(2)海底天文观测技术海底天文观测技术是利用海底天文台等设备,在海底深处进行天文学观测的一种技术。

该技术首次应用于中国海底综合观测网,通过观测天体等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得出地球质量、大洋地质和测量与时空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目前,该技术在际连互通、空间探测等方面的应用正在不断拓展并逐渐成熟。

二、深度海底开发技术深度海底开发技术是对于深水和深海环境下的海洋资源进行开发的一种技术。

由于水深较大、水压更高、水温更低,并且还存在海底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需要特殊的开发技术和装备。

目前,深度海底开发技术主要包括如下几类:(1)深海采矿技术深海采矿技术是对于深海底下的矿产资源进行采集和利用的一种技术。

海底观测网络系统技术方案报告

海底观测网络系统技术方案报告

海底观测网络系统技术方案报告目录1 概述 (3)2 需求描述及分析 (3)2.1需求描述 (3)2.2需求分析 (4)3总体设计 (4)3.1整体方案 (4)3.2系统架构 (5)3.2.1水下部分 (6)3.2.2岸基部分 (6)3.3海底观测网特点 (7)3.3.1“网格化”布设海底观测网 (7)3.3.2海底观测网预留标准接口 (7)3.3.3结合国情建设海底观测网络 (7)4关键技术 (8)4.1海底接驳盒技术 (8)4.2电能供给技术(高压直流输电) (8)4.3海底工程布设技术 (8)5技术指标 (9)5.1节点技术指标 (9)5.2接口技术指标 (10)1 概述海洋覆盖了70.8%的地球表面,平均深度约达3800m,对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影响巨大。

开展海洋研究,离不开海洋观测。

国际上主要通过三种平台对海洋进行观测,一是通过科学考察船,二是采用卫星遥感技术,三是建立海底网络,对海洋进行实时原位的观测,随时接收海底的信息。

传统海洋学研究方式主要是乘船从海面和用卫星从空中观测海洋,只能获取零星数据或只能观测表层水体,无法长期观测深海。

随着科技发展,载人深潜器和各种水下机器人被用于深海探测,获得了海底热液发现等重大科学成果,但仍无法长期蹲守深海。

浮标和潜标在长期海洋观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受能量或通信带宽的限制。

海洋科学迫切需要通过长期、实时和高分辨率的原位过程观测来揭示深海大洋的运行机理。

海底观测网是一个大范围海底覆盖的基础,有了观测网,观测设备或者观测点将不在是一个孤立的点,不同位置的同一研究内容可以容易的得到比较和分析,新的观测点将容易的加入进观测网,真正的具备如同岸基一样网的概念。

海底观测网实现了能源供应和信息传送的网络化,使得观测网可以长期的,持续的工作。

电能将不再受自带电源能量的限制,信息将更方便的发送至岸基,可以方便的观测实时的信息,及时得到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对于原位观测系统有特别的价值和意义。

海洋资源开发的关键技术与可持续利用

海洋资源开发的关键技术与可持续利用

海洋资源开发的关键技术与可持续利用是我们探讨的话题。

海洋作为我们星球上占据最多面积的地区之一,具备丰富的资源与活力,而人类的科技革命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海洋开发资源。

一、关键技术1.水下探测技术水下探测是综合水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多学科知识发展起来的一门海洋科学技术。

它是研究深海海底动态地貌、地质、化学和生物特征形态和数量分布规律、提取和传输地下流体、寻找水下遗迹及海上物资和制造海洋资源的先决条件和一个有力支撑。

水下探测技术可以有效地帮助研究人员发现各式各样的水下资源,例如油气资源、矿产资源等。

2.深海种养技术深海养殖技术是近年来重点研发的一项技术。

相比陆地或浅海养殖,深海养殖具备以下优点:养殖环境稳定、水体污染较少、营养成分更加丰富、养殖密度更大、海水量更大等。

例如,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渔业大国,但是渔业资源清贫,随着人口增加,海洋渔业养殖和捕捞的压力越来越大,渔业资源日益短缺、品质低下。

利用深海养殖技术可以扩大养殖面积,提高养殖密度,增加受益农民的收入。

3.海底开采技术海底开采技术是指在海底进行开采工作,获得各种海洋资源的技术。

其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更多的海洋资源,从而满足社会、经济的需求。

目前,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在深海区开展海底开采项目,例如在区块内寻找油气资源、矿产等。

二、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开发的过程需要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让资源开发和保护协调发展。

这样才能够确保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

因此,可持续利用极为关键。

如何达到可持续利用的要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呢?1.创新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是最有力的资本,在海洋资源开发中,需要应用各种新技术和新材料,比如深海的矿产开采、深海垃圾处理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新材料和新技术进行支撑的。

同时,在利用海洋资源的过程中也需要创新性思维,开发新产品,创造新市场,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2.环境监测和数据信息研究环境监测和数据信息研究是实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深海探测技术的关键技术分析

深海探测技术的关键技术分析

深海探测技术的关键技术分析深海,这个神秘而广阔的领域,蕴藏着无尽的奥秘和资源。

对于人类来说,深海探测既是科学探索的前沿,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要实现对深海的有效探测,离不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支持。

首先,深海探测中的深海耐压技术至关重要。

随着下潜深度的增加,海水压力呈指数级增长。

在数千米甚至上万米的深海,压力可以达到数百甚至上千个大气压。

这就要求探测设备的外壳和结构具备极高的耐压能力,以防止被强大的水压压垮。

为了实现这一点,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通常会采用高强度的金属材料,如钛合金,并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确保设备能够承受极端的压力。

例如,深海潜水器的舱体通常采用球形设计,因为在相同材料和厚度的情况下,球形能够更好地分散压力,从而提高耐压性能。

其次,深海照明技术也是一个关键。

在深海中,阳光无法穿透,环境极度黑暗。

为了获取清晰的图像和有效的观测数据,需要强大而可靠的照明系统。

传统的照明设备在深海环境中往往会面临诸多问题,如高压导致的灯泡破裂、海水对光线的吸收和散射等。

因此,深海照明通常采用特殊的高强度发光二极管(LED)或激光光源,并结合先进的光学设计,以提高照明效果和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为了适应深海的恶劣条件,照明设备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防水、抗压和抗腐蚀性能。

深海通信技术同样不可或缺。

在深海中,由于海水的阻隔,常规的无线电波很难有效地传输信号。

为了实现深海探测设备与水面支持平台之间的实时通信,需要采用特殊的通信手段。

例如,声学通信技术利用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特性,实现数据和指令的传输。

但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较慢,且容易受到海洋环境的影响,如温度、盐度和水流的变化,从而导致信号衰减和失真。

因此,如何提高声学通信的可靠性和传输速率,是深海通信技术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此外,还有一些新兴的通信技术,如光通信和量子通信,也在深海探测领域中受到关注和研究。

深海定位与导航技术也是关键之一。

在茫茫深海中,要准确地确定探测设备的位置和方向并非易事。

无人潜水器实现深海探测的关键技术

无人潜水器实现深海探测的关键技术

无人潜水器实现深海探测的关键技术无人潜水器 (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s, ROVs) 是一种能够在水下进行探测和操作的远程设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人潜水器在深海探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无人潜水器实现深海探测的关键技术。

一、潜水器结构与材料技术无人潜水器的结构与材料技术是实现深海探测的基础。

首先,潜水器需要具备稳定的结构,能够耐受高水压和恶劣的环境条件。

为此,潜水器通常采用高强度、耐腐蚀、轻量化的材料,如钛合金和复合材料,确保潜水器在深海中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

其次,潜水器还需要具备高度灵活性和机动性,以适应不同深度的探测任务。

为了实现这一点,潜水器通常采用多关节、可伸缩的机械臂和推进器。

这些机械装置能够根据需要调整形状和方向,从而更好地完成深海探测任务。

二、传感器与成像技术无人潜水器在深海探测中需要借助各种传感器来获取环境信息和目标数据。

其中,水下声纳传感器是实现深海探测的重要工具之一。

水下声纳传感器能够通过声波在水中传播的方式,获取大量环境和目标信息,包括水温、水压、海底地形等。

它的高分辨率和良好的穿透性使得潜水器能够更好地了解深海环境。

此外,潜水器还需要搭载摄像机和光学传感器,用于进行水下成像。

光学传感器能够捕捉高清晰度的图像和视频,帮助科研人员观察海洋生物和地质特征。

同时,红外热像仪等先进传感器的应用,还使得潜水器能够在极低光照条件下进行探测和拍摄工作。

三、通信与控制技术无人潜水器需要通过高效可靠的通信系统与地面指挥中心保持联系,以便远程操控和数据传输。

为此,潜水器通常采用声波、电磁波和无线电波等多种通信手段。

其中,声波是深海通信的主要方式,由于在水中传播的效果更好。

声波通信能够实现双向传输,使潜水器能够接收指令并将数据传回地面。

控制技术是保证无人潜水器安全运行的关键。

潜水器的控制系统应具备较高的自主性和智能化水平,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水下环境。

高精度海洋地震监测的关键技术和算法

高精度海洋地震监测的关键技术和算法

高精度海洋地震监测的关键技术和算法地震是地球活动中的重要现象,它经常发生并造成严重的灾害。

为了能够准确监测地震活动,国际上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其中之一就是海洋地震监测。

海洋地震监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特定的技术和算法来实现高精度的监测。

本文将介绍海洋地震监测的关键技术和算法。

1. 海底观测系统海底观测系统是海洋地震监测的基础设施,它主要包括海底地震仪、海底压力计、地下水压计等仪器。

海底地震仪主要用于记录地震波在水中的传播情况,而海底压力计和地下水压计则用于监测地震活动对海底和水下环境的影响。

这些观测设备需要具备高灵敏度、高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以确保准确监测海洋地震活动。

2. 信号处理算法海洋地震活动的信号通常呈现出多路径传播、多普勒效应和噪声干扰等复杂特点,因此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设计相应的信号处理算法。

其中,多普勒效应是海洋地震信号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会导致地震信号频谱的频移和频谱扩展。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多普勒校正算法对海洋地震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准确的地震信息。

此外,由于海洋环境中存在许多地球上没有的噪声源,例如船只噪声、脉搏噪声等,这些噪声会对地震信号的检测和识别造成干扰。

因此,需要设计有效的噪声抑制算法,以提高地震信号的提取效果。

常用的噪声抑制算法包括基于小波变换的降噪算法、自适应滤波算法等。

3. 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海洋地震数据具有复杂的时空分布特性,为了能够准确分析地震活动情况,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方法、波形匹配等技术来提取地震信号中的特征参数,进而判断地震活动的强度、位置和时间等信息。

模型建立可以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将海洋地震活动变化的规律性表示出来,以便更好地理解海洋地震活动过程。

4. 监测网络的建设与数据交换为了能够全面有效地进行海洋地震监测,需要建设一个完善的监测网络,并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交换和共享。

监测网络的建设包括选址布设、设备安装和网络连接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观测点的分布均匀性和覆盖范围。

海洋前沿国外海洋环境观测系统和技术发展趋势

海洋前沿国外海洋环境观测系统和技术发展趋势

海洋前沿▏国外海洋环境观测系统和技术发展趋势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着人口膨胀、陆地资源消耗不断增长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各种严峻挑战,各沿海国以资源为核心,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海洋权益斗争日益激烈。

在以夺取海洋资源、控制海洋空间、抢占海洋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等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海洋权益斗争中,获取常态化、立体化、精细化、大范围的海洋环境观测信息,对于沿海国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军用、民用意义。

海洋环境是海上空中环境、海气边界层环境、水下环境和目标环境等环境状况的总称。

海洋环境信息具有来源广、层次多、形式复杂、时效性强、数据海量、时空尺度不均等特点,并具有随机动态性、状态多维性,以及获取、处理手段多样性和高技术特性等特征。

新型海洋环境观测系统以“网络中心、信息主导、体系支撑”为主要特征,通过岸、海、空、天等多基传感器获取空间地理、气象水文、电磁、目标等信息,采用多模通信、网络技术、云计算、大数据、辅助决策应用、平行系统、可视化等关键技术实现信息分发、处理和应用等功能,提供海洋环境信息的实测、预报、评估、统计分析等服务,以满足军、民领域不同层面的辅助决策需求。

海洋环境观测系统是一个基于多传感器网络化系统集成和信息融合、多基地信息共享的庞大系统,是一个能够提供全方位、多种类立体海洋环境信息,可为海洋作业生产、海洋维权执法以及防灾减灾等活动提供支撑的网络信息体系。

一、国外海洋环境观测系统现状20世纪80年代开始,海洋环境观测技术得到极大发展,探测范围扩展到包括上空、水面、水下、海底和沿岸,数据传输包括卫星通信、公共电话交换网、国家数据通信网、甚小口径卫星终端、以太网络与光缆数据通讯等手段,构建多平台、立体化、区域性、常态化、自动化的观测网络体系,提供实时基础信息和层次化信息产品,许多正进入业务化运行阶段。

⒈ 国际合作层面⑴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OOS)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OOS)作为当前全球最大、综合性最强的海洋观测系统,在20 世纪末由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联合发起建立,致力于海洋与气候、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健康状况、海岸带观测、海洋气象与业务化海洋学等方面的技术与科学研究。

GNSS技术在海洋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技巧

GNSS技术在海洋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技巧

GNSS技术在海洋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技巧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定位系统(GNSS)的发展,海洋工程测量中的定位精度和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GNSS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海洋工程测量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GNSS技术在海洋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技巧,并总结其重要性和优势。

1. GNSS技术的基本原理GNSS技术利用一组卫星在地球轨道上发射无线电信号,接收器通过测量信号的时间和频率来确定其位置和速度。

目前比较常见的GNSS系统有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的Galileo和中国的北斗。

这些系统覆盖全球,并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服务。

2. 海洋工程测量中的定位需求在海洋工程测量中,准确的定位是至关重要的。

工程师需要准确地定位埋设管线、船只位置、海洋平台等。

传统的海洋工程测量方法如水下测距、罗盘测量等虽然可行,但存在许多困难和限制。

GNSS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海洋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

3. GNSS技术在海洋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技巧(1)载波相位测量技术:GNSS接收机可以接收到卫星发射的载波信号,通过测量信号的相位变化来计算位置。

这种技术具有高精度和高稳定性,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测量中,如测量水下管线的位置和方向等。

(2)多基站观测技术: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接收器通常无法同时接收到足够数量的卫星信号,导致定位精度下降。

通过使用多个接收器(基站)进行观测,可以增加可见卫星的数量,提高定位精度。

(3)差分定位技术:GNSS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大气和电离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定位误差。

差分定位技术通过在接收器和参考基站之间进行差分计算,抵消了这些误差,达到亚米级的定位精度。

(4)动态定位技术:海洋工程测量中的定位需求不仅仅局限于静态的位置测量,还需要对船只和海洋平台等动态目标进行定位。

GNSS技术可以通过接收到的多个卫星信号进行航位推算,实时确定目标的位置和速度。

4. GNSS技术的重要性和优势GNSS技术在海洋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

深海海洋动力环境原位实时监测系统研究

深海海洋动力环境原位实时监测系统研究

深海海洋动力环境原位实时监测系统研究张海燕;李欣;李康;宋忠强;李培良【摘要】针对海底观测网中海洋动力环境参数的长期实时监测问题,研究和设计了深海海洋动力环境原位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温盐深仪(电导率、温度、深度(CTD)测量系统)、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浊度传感器和溶解氧传感器等海洋仪器作为数据采集设备,搭建了以嵌入式ARM内核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硬件平台,基于Linux操作系统设计了长期实时监测软件.该深海海洋动力环境原位实时监测系统于2011年4月至10月,在美国蒙特利海湾在接入海底观测试验网——蒙特利加速研究系统(MARS)下连续运行187天,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长期稳定地实时获取海洋动力环境原位数据.【期刊名称】《高技术通讯》【年(卷),期】2014(024)003【总页数】7页(P221-227)【关键词】海底观测网;海洋动力环境;原位实时监测;嵌入式系统;Linux【作者】张海燕;李欣;李康;宋忠强;李培良【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青岛266100【正文语种】中文海底观测网是实现对深海海洋环境进行长时间监测的深海海底观测平台,通过搭载在这一平台上的原位仪器的长时间的观测,可以获取高时间分辨率数据。

深海海洋动力环境原位实时监测系统作为海底观测网的观测节点之一,可对海底表面或者近海底的温度、盐度、深度、浊度、溶解氧、剖面流速和点流速等海洋动力环境参数进行定点原位、长期连续、多要素同步的实时监测[1]。

利用这些监测数据能够进行湍流混合、海底动量通量、热通量和生产力与物质扩散通量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确定在不同的空间及时间尺度和不同环境条件(如潮流、内波混合等)下海底物质扩散的通量变化,有助于提高海底资源勘查效率,增强新资源的预测和发现能力。

深海探测技术的关键技术分析

深海探测技术的关键技术分析

深海探测技术的关键技术分析在人类探索未知的征程中,深海探测一直是充满挑战和神秘的领域。

深海,那是一片高压、低温、黑暗且充满未知的世界,要深入其中获取信息和资源,依赖于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支撑。

首先,深海探测装备的耐压技术至关重要。

深海的巨大水压对探测设备的外壳强度提出了极高要求。

想象一下,每下潜 10 米,水压就增加一个大气压。

在数千米乃至上万米的深海,设备所承受的压力是极其惊人的。

为了应对这种压力,材料科学发挥了关键作用。

高强度、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如钛合金,被广泛应用于制造深海探测器的外壳。

同时,先进的制造工艺,如精密铸造和焊接技术,确保了外壳的密封性和结构完整性。

传感器技术在深海探测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要在深海中获取各种数据,如温度、盐度、压力、流速、生物活动等,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传感器是关键。

这些传感器需要能够在极端环境下正常工作,准确感知并传输数据。

例如,压力传感器要能在巨大的水压下保持测量的准确性;光学传感器要能在微弱的光线下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

为了实现这一点,传感器的设计和制造需要采用特殊的技术和工艺,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能源供应是深海探测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

由于深海探测任务通常持续时间较长,而且远离陆地,传统的电池能源往往难以满足需求。

因此,高性能的能源系统成为关键。

目前,核能、燃料电池和深海热液能等新型能源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和应用。

核能具有能量密度高、续航时间长的优点,但安全问题是其应用的重要考量因素。

燃料电池能够高效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但其燃料储存和供应存在一定困难。

深海热液能则是利用深海热液口的热能进行发电,具有独特的环境适应性,但技术尚处于研究和开发阶段。

通信技术在深海探测中同样不可或缺。

在深海中,信号传输面临着巨大的衰减和干扰。

为了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远程控制,需要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

水声通信是目前深海通信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它存在传输速率低、误码率高等问题。

为了提高通信质量,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新型的通信算法和编码方式,以及利用多波束、分集接收等技术来增强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海底长期观测网络试验节点关键技术

海底长期观测网络试验节点关键技术

附件二“十一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海底长期观测网络试验节点关键技术”重点项目申请指南一、指南说明“海底长期观测网络试验节点关键技术"是“十一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重点项目之一。

其总体目标是:开发深海观测网络关键技术,并通过与国际已有海底观测网络(如MARS)相合作的方式,研制深海观测网络关键设备,实现与国际已有海底观测网络的接并以及原位实时数据的获取,初步形成深海海底观测网络建设能力,为我国深海海底观测网络的建设奠定基础.二、指南内容1.项目名称海底长期观测网络试验节点关键技术2.项目总体目标开发深海观测网络关键技术,并通过与国际已有海底观测网络(如MARS)相合作的方式,研制深海观测网络关键设备,实现与国际已有海底观测网络的接并以及原位实时数据的获取,初步形成深海海底观测网络建设能力,为我国深海海底观测网络的建设奠定基础。

3.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和主要考核指标(1)接驳盒及输能通信技术针对深海网络建设急需解决的输能、信号传输和通讯问题,发展深海水下接驳盒和节点技术,实现深海网络电能和信号的传输和分配以及各系统之间的控制.主要考核指标:接驳盒含10个可扩展端口、定时信号发生器;接驳盒可多级扩展,水下热插拔,实现对其所连接的多个海底原位观测设备和采样器的管理和控制;支网通讯模式:ICL、RS232/RS485;支网通讯速率:9,600bps/node;提供接驳盒样机,海底原位试验。

(2)海底网络组网标准技术掌握国外深海已有的深海网络标准,结合中国深海观测网络构建的实际方案,建立中国深海观测网络的长程实时原位网络标准,使中国深海观测网络与国际观测网络能进行对接,在实现与国际观测网络的资源和能源共享的同时,网络本身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

主要考核指标:建立中国深海观测网络的长程实时原位网络标准;网络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可通用性和可交换性。

(3)原位阴离子化学分析技术采用集成创新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技术手段,通过发展新的原位化学分析技术,研制可用于深海极端环境的原位阴离子化学分析系统,能针对水体中存在的多种阴离子进行高精度原位定量分析,实现对水体阴离子变化过程的原位监测。

海底光缆在海洋观测与监测中的应用与创新

海底光缆在海洋观测与监测中的应用与创新

海底光缆在海洋观测与监测中的应用与创新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海底光缆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输通道,在海洋观测与监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创新。

海底光缆通过将光信号传输到海底,实现海洋观测与监测的数据传输,具有速度快、带宽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海洋气象、海洋生态、海底地质等领域,为人类认识海洋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首先,海底光缆在海洋气象观测中的应用与创新。

海洋是全球气候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准确的海洋气象观测对于气候研究和气象预报至关重要。

海底光缆通过光信号传输海洋气象观测数据,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气象数据的及时通信和共享,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同时,海底光缆在气候模式验证、海洋风暴监测和台风路径预测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利用海底光缆传输的数据,科研人员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过程,优化模型预报算法,提升气象预报的精度。

其次,海底光缆在海洋生态监测中的应用与创新。

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由于海洋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和广泛性,传统的海洋生态监测手段往往受限于时间、空间和成本等方面的限制。

而海底光缆的应用则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实现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长期、连续和实时监测。

通过将传感器与海底光缆相连,可以获取海洋生态系统中包括水温、盐度、溶解氧含量、叶绿素浓度等关键参数的数据,并通过网络传输到地面监测中心。

这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更多的海洋生态数据,有助于深入研究海洋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和动态变化,从而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海洋生态环境。

此外,海底光缆在海底地质观测中的应用与创新也值得关注。

海洋地质是地球地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海洋地质可以揭示地球演化的历史,解析地质灾害的机理,为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然而,传统的海洋地质观测手段受限于设备和环境等因素,难以实现对海底地质的全面监测和探测。

而海底光缆则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观测手段,通过在光缆上布设地震仪、水声传感器和地质剖面观测仪等设备,实现对海底地质的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

海洋资产和资源开发中的关键技术

海洋资产和资源开发中的关键技术

海洋资产和资源开发中的关键技术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领域之一,它覆盖了70%的地球表面,包含了丰富的资源和宝藏,如石油、天然气、黄金、钻石等。

同时,海洋也是人类的重要生命源泉,提供了各种食品、药品、能源、化妆品等物品,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经济支柱。

为了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运用关键技术来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

一、海底勘探技术海底勘探技术是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一环。

目前,海底勘探技术主要包括声学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磁测技术等。

其中,声学勘探技术是最常用、最精确的海底勘探技术之一。

通过声波入射海底后,反弹回来的时间和强度等信息可以确定海底地形、沉积物分布、海底矿产资源等信息。

二、深海开采技术目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着手开发深海矿产资源。

然而,深海环境与陆地完全不同,没有任何光线、温度低、气压高。

要开采这些资源,就需要开发适合深海环境的采矿设备和工具。

比如,深海采矿器需要是防水的,并能承受高气压和低温度、抵御海底的大风大浪。

此外,还需要开发有效的运输设备、废弃物处理方案等。

三、海洋环保技术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因此需要开发相应的海洋环保技术。

例如,对于海洋油污的处理,可以采用生物降解技术、化学物质吸附技术等来清除污染物。

同时,还需要加强海域清洁和废物处理等工作,确保海洋环境保持良好状态。

四、深海探测技术深海探测技术是发掘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一环。

深海探测技术主要包括水下观测器、潜水器、遥控机器人等。

这些技术可以对深海生态环境、海洋气候、深海地质构造等进行实时、精确地监测和研究,为深海资源的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五、海洋物流技术海洋物流技术是保障海洋资源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保障。

海洋物流技术主要有海洋航运、海洋港口、海洋货物贸易等。

为了高效地运输海洋资源,需要不断改进船舶、码头、运输工具等设备,提升装卸效率和货物质量。

海洋综合信息传输网现状及设计思考

海洋综合信息传输网现状及设计思考

第12期2020年12月Journal of CAEITVol. 15 No. 12Dec. 2020 doi:10. 3969/j. issn. 1673-5692. 2020. 12. 007海洋综合信息传输网现状及设计思考江尚军,罗青松(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4)摘要:海洋综合信息传输网将海底光缆通信网、海底警戒网、海底观测网相融合,可以作为海洋综 合信息传输公共平台,同时承担海底通信、水下目标侦察、海洋信息收集等任务,分析了海洋综合信 息传输网建设的意义,介绍了国内外海底光缆通信网、警戒网、观测网发展现状,论述了海洋综合信 息传输网的组成和结构,主要包括岸基光缆终端传输设备、海缆信息安全防护设备、海缆扰动感应 设备、远供电源设备、海底骨干节点、海底接入节点、海底光中继器和有中继海底光缆等,提出了一 种海底骨干节点和海底接入节点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海洋综合信息传输网;海底光缆通信网;海底警戒网;海底观测网;海底骨干节点;海底接入节点中图分类号:E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5692(2020) 12-1174*06Current Situation and Design Ideas of Submarine Integrated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NetworkJ I A N G Shang-jun, L U O Qing-song(T he 341,1Research Institute of CETC, Guilin 541004, China)Abstract:T h 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for submarine integrate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network is analyzed. T h e development status of submarine optical cable communication n etwrk,warning network and observation network at h o m e and abroad is introduced. T h 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submarine integrate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network is discussed. A design s c h e m e of submarine backbone node a nd submarine access node is proposed.Key words :submarine integrate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network ;submarine optical cable c o m m u n i c a­tion network ;Submarine warning network;submarine observation network ;submarine backbone n o d e;submarine access node〇引言随着全球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海洋意识的加强,信息网络正在从陆地向海洋覆盖延伸。

水下滑翔机集群应用现状与关键技术展望

水下滑翔机集群应用现状与关键技术展望

水下滑翔机集群应用现状与关键技术展望毛柳伟,杜 度,李 杨(中国人民解放军92587部队,北京 100161)摘要: 水下滑翔机依靠调节浮力实现升沉,借助水动力实现水中滑翔,可对复杂海洋环境进行长时续、大范围的观测与探测,在全球海洋观测与探测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其应用领域已部分拓展至水下目标探测。

本文综述水下滑翔机集群组网执行海洋环境观测和集群水下目标探测方面的应用现状,对水下滑翔机平台集成控制、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源补给、水声通信等制约其集群水下探测能力提升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对水下滑翔机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水下滑翔机;集群组网;关键技术中图分类号:TP242; TJ6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 – 7649(2020)12 – 0013 – 08 doi:10.3404/j.issn.1672 – 7649.2020.12.003Application status and key technology prospect of underwater glider clusterMAO Liu-wei, DU du, LI Yang(No.92587 Unit of PLA, Beijing 100161, China)Abstract: The underwater glider(UG) dives along a saw-tooth trajectory by adjusting the buoyancy and maintains its gliding mode by making use of hydrodynamic force. It can realize continuous observation and detection in long range and large scale in the complex ocean environment. Therefore, UG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novel global ocean observation and detection systems; At present, its application comprehension has been partially extended to underwater tar-get detec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c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UG cluster networking in marine environment obser-vation and cluster underwater target detection, and the constraints technology on its cluster underwater detection were ana-lyzed, such as integrated control of underwater glider platform,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nergy supply, under-water acoustic communication. In additi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UG application was prospected.Key words: underwater glider;cluster networking;key technology0 引 言水下滑翔机(underwater glider)是一种典型的自治水下航行器,主要采用浮力驱动实现其在海洋中的上升或下潜,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海洋测量中的海底管线测量技术

海洋测量中的海底管线测量技术

海洋测量中的海底管线测量技术海洋测量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在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以及海洋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其中,海底管线测量技术是海洋测量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海底管线测量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对海底管线进行测量和监测的一项技术工作。

海底管线作为海上油气开发、海底电缆通信等重要设施的基础,其安全和可靠性对海洋经济和国家安全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海底管线的测量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技术,其中包括测量方法、设备和数据处理等。

传统的海底管线测量主要依靠潜水员下水进行人工测量,但这种方式工作量大、风险高、效率低下,难以适应大规模海底管线的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海底管线测量技术也得到了革新和进步。

如今,我们可以利用声纳、水下摄像等先进设备对海底管线进行高效准确的测量。

声纳技术利用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特性,通过对声波的发射和接收来获取海底管线的位置和形态信息。

这种非接触式的测量方式大大提高了测量的安全性和效率。

除了声纳技术外,水下摄像技术也是海底管线测量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水下摄像设备可以对海底管线进行实时监测和录像,以便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

水下摄像技术不仅可以捕捉到管线的形态信息,还可以发现管线周围的海洋生物和环境变化,为管线的保护和维护提供参考。

海底管线测量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海洋资源开发领域,还涉及到海洋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等领域。

例如,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海底管线测量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海洋废水排放管线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在科学研究方面,海底管线测量技术可以用于研究海底地质构造和生物多样性等相关问题。

然而,海底管线测量技术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海洋环境复杂多变,海水压力、浪涌和水下沉积物等因素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海底管线的位置和形态信息需要进行实时监测和更新,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风险和问题。

此外,海底管线测量还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需要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团队的合作和协调。

海洋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海洋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海洋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有哪些关键信息项:1、海洋地质勘探技术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局限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海洋平台设计与建造技术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造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施工难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技术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设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造工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度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质量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资源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发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效率评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持续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海洋环境保护技术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护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施手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监测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效果评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海洋地质勘探技术海洋地质勘探是海洋工程建设的基础,其目的是了解海洋地质结构、海底地形、地层分布和矿产资源等信息。

深海探测技术的关键技术研究

深海探测技术的关键技术研究

深海探测技术的关键技术研究深海,那是一片神秘而又充满未知的领域。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对地球科学的深入探索,深海探测技术的发展显得愈发重要。

深海探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深海的高压、低温、黑暗以及复杂的地形和水流等极端环境条件,对探测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在众多的深海探测技术中,有几项关键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深海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就像是深海探测的“眼睛”和“耳朵”,负责收集各种信息。

例如,压力传感器需要能够在极高的水压下精确测量压力变化,温度传感器要在低温环境中保持准确和稳定的性能,而化学传感器则要能够检测到深海中微量的化学物质。

这些传感器不仅要具备高精度和高可靠性,还要能够承受深海恶劣环境的长期考验。

深海通信技术也是关键之一。

由于海水对电磁波的强烈衰减,传统的通信方式在深海中效果不佳。

目前,采用的是水声通信技术,但它存在着通信速率低、误码率高以及通信距离有限等问题。

为了实现高效的深海通信,研究人员正在不断探索新的通信方法和技术,如蓝绿激光通信等。

深海定位与导航技术同样不可或缺。

在广袤而黑暗的深海中,准确的定位和导航是保障探测任务顺利进行的基础。

惯性导航系统、声学定位系统以及卫星导航与水声定位相结合的综合导航系统等技术不断发展,但仍然面临着精度不足和易受干扰等难题。

深海装备的材料技术也至关重要。

深海的高压环境对装备的材料强度和耐腐蚀性提出了苛刻的要求。

高强度钛合金、特种不锈钢等材料被广泛应用,但仍需要不断研发新的材料和改进现有材料的性能,以满足深海探测装备日益增长的需求。

深海机器人技术是深海探测的重要手段。

遥控水下机器人(ROV)和自主水下机器人(AUV)在深海探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ROV 可以通过电缆由母船进行控制,能够完成复杂的操作任务,但作业范围相对有限。

AUV 则具有自主性强、作业范围大的优点,但在智能控制和能源供应方面仍面临挑战。

深海探测的能源供应技术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二
“十一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
“海底长期观测网络试验节点关键技术”
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海底长期观测网络试验节点关键技术”是“十一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重点项目之一。

其总体目标是:开发深海观测网络关键技术,并通过与国际已有海底观测网络(如MARS)相合作的方式,研制深海观测网络关键设备,实现与国际已有海底观测网络的接并以及原位实时数据的获取,初步形成深海海底观测网络建设能力,为我国深海海底观测网络的建设奠定基础。

二、指南内容
1.项目名称
海底长期观测网络试验节点关键技术
2.项目总体目标
开发深海观测网络关键技术,并通过与国际已有海底观测网络(如MARS)相合作的方式,研制深海观测网络关键设备,实现与国际已有海底观测网络的接并以及原位实时数据的获取,初步形成深海海底观测网络建设能力,为我国深海海底观测网络的建设奠定基础。

3.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和主要考核指标
(1)接驳盒及输能通信技术
针对深海网络建设急需解决的输能、信号传输和通讯问题,发展深海水下接驳盒和节点技术,实现深海网络电能和信号的传输和分配以及各系统之间的控制。

主要考核指标:
接驳盒含10个可扩展端口、定时信号发生器;
接驳盒可多级扩展,水下热插拔,实现对其所连接的多个海底原位观测设备和采样器的管理和控制;
支网通讯模式:ICL、RS232/RS485;
支网通讯速率:9,600bps/node;
提供接驳盒样机,海底原位试验。

(2)海底网络组网标准技术
掌握国外深海已有的深海网络标准,结合中国深海观测网络构建的实际方案,建立中国深海观测网络的长程实时原位网络标准,使中国深海观测网络与国际观测网络能进行对接,在实现与国际观测网络的资源和能源共享的同时,网络本身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

主要考核指标:
建立中国深海观测网络的长程实时原位网络标准;
网络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可通用性和可交换性。

(3)原位阴离子化学分析技术
采用集成创新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技术手段,通过发展新的原位化学分析技术,研制可用于深海极端环境的原位阴离子化学分析系统,能针对水体中存在的多种阴离子进行高精度原位定量分析,实现对水体阴离子变化过程的原位监测。

主要考核指标:
工作水深范围0-4000米;
实现对流体中F-、Cl-、NO2-、PO43-、Br-、NO3-、SO42-、ClO2-、等原位分析;
阴离子检测限≤1ppb(以Cl-计),重复精度5%;
实验室和海底原位试验。

(4)海洋动力环境原位监测技术
集成和研发深海海洋动力环境测量技术,突破海底边界层海流剖面、海底热通量、动量通量等测量技术,实现与新型沉积物捕获器、高灵敏度浊度计协同作业,形成海底边界层环境测量技术系统。

主要考核指标:
工作水深:最大4000米
测流精度:流速精度±2cm/s
流向精度:±5º
测温精度:0.001º
测盐精度:0.003
(5)系统集成、布放和试验技术
发展基于国际海底网络通用标准和协议的系统集成技术,实现对处于相对分离状态的各子系统模块间的交互、控制、数据采集和数据共享,并提高系统的扩展性和兼容性。

发展和掌握基于ROV运载器或其它载体对海底网络组网关键设备的布放、回收、试验和维护技术,建立组网关键设备布放和试验的操作技术规程。

主要考核指标:
实现关键设备之间信号采集、传输、处理系统的集成化,实现系统信息的集成与共享。

实现对网络组网关键设备的统一管理。

建立布放、回收和试验的操作技术规程。

4.项目经费及组成
本项目拟支持的863专项经费控制额为3000万元。

5.项目支持年限
自课题任务书签定日起4年。

6.其他内容
本项目申请必须针对项目整体任务,针对部分研究内容的申
请将视为无效申请,申请者需填写项目申请书。

由于本项目的特殊性,项目申请单位需在申请前与已有国际海底观测网络负责单位签署正式官方合作协议,在法律上保证研制的组网关键技术在国际观测网络(如MARS)上进行试验和接并。

申请时出示双方的合作协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