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实验学校课程规划
传承龙狮文化 实践行知精神
传承龙狮文化实践行知精神——上海市行知实验中学龙文化课程方案一.课程目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秉承行知教育思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给学生搭建传统文化的展示平台,彰显德育精神和知行合一素质教育的体验平台。
希望在学校“实验行知,求真创造”办学理念引领下,在舞龙舞狮项目的实践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情感、认知、技能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培育出一批批乐学求真、健康阳光、行以求真、知以明理的时代真人。
二.目的和意义把“龙狮文化”的内涵植入学校活动和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充分挖掘可开发可利用的优秀龙狮文化资源,在学校师生的认知结构和情意结构中逐步形成以内化和体现“龙狮精神”及“真人教育”为核心的价值观,形成丰富的“龙狮”校园文化特色,全面提升师生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和学校的办学质量。
在“龙狮”相关特色活动中,让师生了解龙狮文化,从而拓宽师生的视野、提高师生的运动技能、锻炼师生的体质、丰富师生的生活,最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校的办学品位,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三.龙狮精神的内涵龙在中华民族代表了吉祥、尊贵、勇猛,更是权力的象征,狮子则外形威武,动作刚劲,神态多变。
龙狮象征着兴旺和吉祥,富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传统艺术性。
龙狮精神是一种不屈不挠、勇于拼搏、奋发努力、知难而上的精神,更是一种崇尚群体、凝聚合力、敢于创新的精神。
具体包括勇于拼搏、脚踏实地、求真创新、团队协作等。
第一,勇于拼搏。
“勇”,勇敢、胆量;“拼搏”,比喻尽最大的力量,用自己的所有不顾一切地极度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二,脚踏实地。
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主要是指观念务实、干事踏实、讲究现实。
第三,求真创新。
传承决不是仅仅习得,更重要的是有所创新,使知识增益。
在龙狮表演中又需要舞者具有灵活的步法,巧妙的手法,才能将龙狮表演地惟妙惟肖、生动活泼。
更需要培养学生探求“真知”、感悟“真情”、品味“真趣”,学会做人,在道德、知识、技能、心态等方面健康成长,“知、行、意”统一的“真人”。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目录(地方校本教师学习内容)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目录(地方校本教师学习内容)第一章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和途径(10学时)一、什么是课程资源二、为什么要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三、国家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有哪些主要政策四、地方课程和地方课程管理是一回事吗五、地方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负有哪些职责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需要教师和学生树立什么样的新理念七、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如何面对地区和学校差异八、学校需要开发的课程资源有哪些类型九、新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开发有哪些要求十、对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需要做一些什么工作十一、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怎样定位综合实践活动十二、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十三、校本课程开发和课程管理体制改革有什么关系十四、校本课程开发如何关注教师、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十五、校本化的课程设计有什么特点案例1 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案例2 大连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意见(试行)案例3上海市实验学校的方法、技能类课程开发案例4 北京景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第六章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评价(10学时)一、课程评价的本质和一般框架是什么二、课程评价分为哪几种类型三、什么是课程评价的标准与指标四、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评价应具有怎样的价值观五、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评价包含哪些内容六、如何评价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七、如何评价校本课程资源十、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八、如何评价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效益九、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评价中如何评价教师十、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评价应遵循哪些基奉原则十一、进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评价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十二、如何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评价进行再评价第七章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的教师专业发展(10学时)一、为什么说专业人员是教师的身份特征二、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三、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什么意义和挑战四、为什么自我反思与批判精神是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五、新课程环境下,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变化六、新课程改革需要中小学教师树立哪些教育新理念七、为什么说教师本身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八、教师应当具备哪些课程意识九、教师需要具备哪些新的课程能力十、教师需要具有哪些新的专业工作方式十一、教师需要改变哪些教学行为十二、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具备哪些教学能力.十三、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知识建构以及课程开发实践有何作用十四、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技能的发展有何影响十五、校本课程开发在教师角色转换上有何作用十六、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阶段是怎样的十七、影响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有哪些十八、为什么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比较有效.十九、怎样建立一校为本的教研机制二十、教师行为研究如何行动案例1 错误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案例2 从“非典”中开发课程第一章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和途径一、什么是课程资源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最新11篇)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最新11篇)综合实践教学计划篇一一、活动指导思想:以_为指导,以“环境保护、名人风学习、家乡支柱经济、自然实践操作”为主题,以�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一种主动探求、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现代学习方式,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升综合素质,自觉推进素质教育。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主要工作任务: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2、小学一二年级主要开展以家庭活动和校内活动为主,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根据班级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规划,每周以2课时为宜。
其他年级小学部每学期不小于10天的活动时间,初中部七、八、九年级每学期不少于20天,任课老师要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学科型综合实践活动。
3、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6、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结合起来,也要与学校“十五”省级科技课题的研究结合起来,办出学校特色。
四、课型及步骤:1、方案设计型:指导老师从“亲近自然、发展自我、社会、科学、文化”等方面设立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讨论制定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方案2、方法知识普及型:在活动前对学生的活动方法进行具体的指导,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及时进行解决。
教学课程实施方案
教学课程实施方案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
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课程实施,山草香整理分享了13篇教学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为了更好推进我校小班化“五环节”教学模式实验实施,切实提高我校广大任课教师对我校“五环节”教学模式课程的认识,探索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完善“五环节”教学模式操作过程,经学校研究决定于9月25日起开展小班化“五环节”教学模式岗位练兵课活动。
力争通过本次活动能不断总结推广“五环节”教学模式成功经验,解决“五环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打造我校教学的新特色,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二、活动主题教科研主题:探索课堂教学实效,完善五环节教学模式活动重点:本次练兵课活动要实现与我校十三五课题的有效对接,因此按照课题实施的进程,本次练兵课的重点,各教研组和教师要放在探索“合作探究”环节组织的有效性上。
三、活动时间开展顺序:先初中部进行,后小学部进行四、参与人员中、小学全体一线任课教师五、活动要求1、本次练兵课所有任课教师要积极参与,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拒绝听课,只要是一线在岗教师不分年龄大小都要参与此次活动,而且必须按照学校安排的时间来进行。
如有极特殊情况须提前向校领导请假,并告知教导处以重新安排讲课时间。
2.各科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一定要认真组织好课前的教研活动,组内教师要进行集体教研。
5.课后各教研组长及时组织好本组成员评课并认真填写“五环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评价表(自评和他评)。
各位教师一定要本着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做课教师做好评价,教研组长负责收齐评价表后上交教导处。
课程的实施方案篇二自20xx年x月起,江苏省普通高中全面进入新课标下的新课程实验,为保证我校的新课工作得到稳步推进,特制定我校对新课程实验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市、县教育局关于基础教育课程的方针政策为依据,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人才观。
上海市教研室关于三类课程实施的若干意见
上海市教研室关于三类课程实施的若干意见材料一:《关于改进中小学基础型课程课堂教学的若干意见》随着本市中小学"二期课改"的全面推广,基础型课程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正在先进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发生变化。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广大教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注重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注重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注意丰富学生学习经历,课程改革的要求正在得到体现。
随着课堂教学面貌的变化,教学质量获得了相应的提高。
为进一步提高本市中小学基础型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正确制定和落实好教学目标1.要确立教学目标的整体观。
制订教学目标要遵照"二期课改"的培养目标,根据有关学习领域的目标定位,以及相关学科《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的要求,注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整体把握,要突出伴随学习过程并与学习内容相对应的能力培养、思维方法和情感教育等方面的要求。
必须明确,"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基础,是核心载体,它不仅包括具有显性的认知价值的知识与技能,还包含学科本身具有教育价值的默会知识;还要明确,"过程与方法"是桥梁,要关注知识发生、形成、应用的过程与方法,还要关注知识发生中的好奇心、问题意识、探究热情,以及知识形成和应用过程中的科学态度、逻辑严谨、处事诚信、实事求是、简洁高效等品质;更要明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目标的升华,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情感享受、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注重和促进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有机融合,要积极探索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在学习过程中和谐统一发展的经验。
2.要提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注意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地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其具体要求,制订目标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单元结构和学习内容;教学目标制订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着眼,能让学生在努力前提下基本达成,体现目标的可行性;教学目标也要联系不同的课型或教学环节的特点,例如注意在内容上有新授课和复习课的不同,在形式上有知识分析课和实验探究课的不同,在学习要求上有听说练习为主的课和写作练习为主的课的不同,使教学目标能充分体现对学生培养适合自己学习方式的引导性,以及对学习内容与方式要求的匹配性,提高教学功效。
上海市中小学活动课程实施纲要
上海市中小学活动课程实施纲要活动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学生全员参加并在活动中自主发展的课程。
为进一步推动上海市中小学活动课程的实施,提高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依据国家教委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活动类课程指导纲要(草案)》和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制订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活动课程课程标准(草案)》、《高级中学活动课程课程标准(草案)》,吸取本市课程教材改革试验工作的经验,结合本市中小学办学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纲要。
一、活动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活动课程是中小学教育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一样,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的重要课程。
设置活动课程是转变传统教育方式构建素质教育模式的重要举措,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现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体实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活动课程的主要作用是适应学生个体的不同水平和发展的不同需要,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活动课程的目标与内容活动课程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培养动手和动脑能力,发展兴趣和特长,全面提高素质。
其内容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层次性。
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具体的办学条件和本地、本校的教育发展规划,科学地安排活动项目和活动内容。
活动课程一般由5部分组成,其内容与要求如下:1.校班会活动通过校会、班会(包括少先队及共青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遵纪守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指导学生逐步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科学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体育活动通过学生自己所爱好并选择参与的各类群体活动、竞技体育训练和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如田径、球类、体操、水上运动、棋牌类、国防体育、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等),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体育活动项目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体发育,培养团结协作、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的目的。
创新数字课程建设 打造数字素养学校
创新数字课程建设打造数字素养学校——嘉定区实验小学2014学年度课程计划嘉定区实验小学现有38个教学班,学生1767人,平均班额45人。
教职工102人,其中专任教师90人,职员9人;现有市特级校长1名,市教育系统艺术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名,市名师基地学员2名,区学科带头人1名,区学科骨干教师6名,区学科中心组成员5名,校学科带头人1名,校骨干教师6名。
中学高级教师12名,占教师数的13.33%,小学高级教师50名,中高级职称占教师数的68.89%;硕士研究生3名,占教师数的3.33%;本科学历81人,占教师数的90%。
学校先后被命名为电子书包试点学校(全市仅2所)、互联课堂项目学校(首批全市4所)、长三角网络结对示范学校(首批上海市10所)以及市数字化教与学项目试点学校、上海市400所农村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项目学校、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
一、背景分析(一)发展优势1、数字化办学理念形成共识学校明确了“创造适合孩子快乐学习的数字生活”办学理念,制定了“时间管理和科技应用”数字化学习目标,形成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变革”教与学模式。
办学理念和教与学模式得到了师生的认可,办学成效显著,市级课题研究成果《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获区第六届科研成果二等奖,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教育信息化成果在全国、市区级教育杂志进行多次报道。
2、数字化学习课程逐步清晰学校形成了数字课程架构和数字课程文化核心价值,即: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三类课程建设均包含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三个基本要素。
数字课程文化核心价值是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
学校研究的“电子白板”、“按按按”、“互联课堂”、“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变革研究”顺应了现代教育发展,课堂转型逐步凸显,在市区内产生了一定影响力,实现了新环境下的“课堂创新”。
3、数字化学习方式初见成效学校与思来氏教育信息咨询公司合作,对学生进行数字化学习的阶段性检测。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关于印发《浦东新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建设方案(2024-2026)》的通知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关于印发《浦东新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建设方案(2024-2026)》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公布日期】2024.06.24•【字号】浦教德〔2024〕19号•【施行日期】2024.06.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关于印发《浦东新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建设方案(2024-2026)》的通知相关委办局,区教发院,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高中(职业)与终身教育指导中心、初中教育指导中心、小学教育指导中心,各中小学、中职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确定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的通知》精神,今年2月,浦东新区成功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现结合浦东新区中小学科学教育现状,制订了《浦东新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方案(2024—2026)》(以下简称“建设方案”),经区人民政府审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学校认真学习落实《建设方案》,并以“赛先生·STAR计划”为引领,有效推进科学教育的各项规划和措施。
特此通知。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2024年6月24日浦东新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方案(2024—2026)为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监管〔2023〕2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浦东新区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精神,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确定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的通知》(教监管〔2024〕1号)要求,结合浦东新区中小学科学教育现状,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双减”工作部署,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完善我区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机制,深度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丰富各类实践活动和赛事,持续扩大科学教育教师规模、明显增强素质和能力,优化科学教育监测体系和评估标准,健全大中小学及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完成科学教育实验区的建设任务,形成一套浦东新区“先行先试”的科学教育模式,并服务于浦东新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服务于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2.06.15•【字号】沪教委高[2012]51号•【施行日期】2012.06.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沪教委高〔2012〕51号)各高等学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现将《上海市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上海市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二○一二年六月十五日附件:上海市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与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和《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成就与问题“十一五”时期,上海高等教育改革实施由外延扩展为主向内涵建设为主的战略转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大力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支持和服务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主要成就1.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上海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为97.76万人。
其中,普通高校本专科和研究生在校生为51.57万人和11.17万人,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16.5%和41.9%;每十万人在校大学生数为4580人。
“十一五”期间,上海继续完善包括各类奖、助、贷学金在内的大学生资助体系建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实现了全覆盖。
2.高等教育发展方式探索转型“十一五”期间,上海高校办学条件整体得到提升,形态布局调整基本完成。
2010年上海高校占地面积和校舍建筑面积(含学校产权和非产权独立使用)为3948.36万平方米和2147.49万平方米,分别比2005年增加11.9%和19.3%。
《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稿)》说明
《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稿)》的说明拓展型课程是上海中小学课程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建设和实施拓展型课程是上海中小学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重点。
什么是拓展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包括那些内容,拓展型课程对孩子的成长有那些好处等等,这是许多家长和社会所关心的。
现就拓展型课程的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
1.为什么要设置拓展型课程?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肩负着时代的历史使命,这就决定了它应该具有超前的培养意识,要随时根据当代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对未来教育作出的预测,调整培养目标,并设置相应的课程。
教育要着眼于未来,而未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人的终身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一个学生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发展。
拓展型课程正是着眼于这一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确定“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宗旨,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开发作为重点,努力改变学校教育“千人一面,万人同一张课程表”的培养模式,改变基础教育课程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脱离学生实际,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状况。
在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新的理念的指导下,拓展型课程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础人才设置了学习通道。
拓展型课程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经历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兴趣和爱好、需要和追求。
学校通过三类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既有最基本的的知识技能,又拥有广博的视野,既有共同的基础,又有发展自己个性特长的不同基础,既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又具备坚实的实际操作的能力,进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什么是拓展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的能力为宗旨,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
拓展型课程着眼于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和学习经历,促进学生的个性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同时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上海市初中科学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
《上海市初中科学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社会版)一、为什么要设置初中科学课程?(一)背景受前苏联教育思想影响,我国(港澳台除外)义务教育阶段的理科课程一直是分门别类设置的。
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经济和科技发展迅速,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社会科学化和科学社会化的态势,同时也带来环境恶化、资源匮乏等社会问题,这些对科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另外, 链接资料一:国际科学教育目标的演进) 伴随着国门的敞开,国际科学教育新理念和科学课程改革成为科学教育界的热门话题,科学教育目标的演进、对科学价值认识的变化及新颖独特的科学课程,对国内科学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20世纪80年代,上海开始启动第一期课程教材改革工程,包括对当时理科课程的反思。
其中归纳存在的问题有: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造成知识的分割和孤立;由于知识量剧增,课程越分越细,新内容的不断添加,使教学内容膨胀,课时增多......因此,注重整体设计的综合科学课程,便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条途径。
20世纪90年代末,上海正式启动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工程。
在总结十几年来上海市综合理科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首次从系统角度来考虑理科课程的定位,突破和超越了“综合课程”与 (链接资料二(1):“合分一体”的螺旋结构图) “分科课程”径渭分明、非此即彼,单纯把知识作为综合的唯一对象的思维定势,提能力、方法知识、思想第四阶段:第三阶段: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出二者应该优势互补的建议,即建立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分科-综合”的理科教育课程体系。
(链接资料二)正式确立了“合分一体”的中小学科学课程体系,并将初中的综合科学课程开设在6~7年级。
根据国内的改革经验和国际课程的发展,教育部在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
同年,《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出版。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试行稿)》(全文)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的精神,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的要求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的精神,根据上海城市发展需要和时代特点,特制订《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指导思想,确立新的课程体系。
《课程方案》旨在依托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数字化城市的教育环境,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完善学习方式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关注学生学习经历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理念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兴趣爱好、个性与特长等发展特点。
●树立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的观念,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
●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实践环节和拓宽学习渠道,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建构和丰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形成的统一。
2.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情感●丰富德育内涵,在重视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的基础上,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弘扬上海“艰苦创业、敢为人先、海纳百川、崇尚科学”的城市精神,增强学生的民主与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生命意识,重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培养。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的意见-沪教委基[2013]81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的意见正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的意见(沪教委基〔2013〕81号)各区县教育局:随着上海市中小学第二期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小学实验教学有了较大改善,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与本市课程改革要求和教育现代化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深化课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本市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一)提高认识,确立实验教学的育人功能和价值中小学实验教学是学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深入实施课程标准、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途径。
实验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探索求知、体验创新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的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促进教学模式的根本改变,实现基础教育转型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二)协同合作,发挥专业部门的引领作用实验教学工作不仅涉及实验室场地、设施、仪器设备配备等硬件建设,也包括实验教学的研究与管理、队伍建设以及评价与考核等制度建设。
市和区县教研、装备、师训、考试等机构(部门)要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在加强实验室建设,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制定实验教学评价体系,落实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考查,做好学科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等方面协同合作,切实保障本市中小学校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加强管理,提高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市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实验教学工作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创设必要的教学条件,制定具体的实验教学计划,建立严明的规章制度,确保学校按照课程标准开足、开好实验课,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育才中学课程计划-上海-上海市育才中学
育才中学课程计划(2011学年)一、学校背景分析二、课程目标(一)学生培养目标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品德优良、基础知识宽广而扎实、富于创新精神和个性特长、身心健康,拥有优秀公民的基本素质,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兼备民族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高中毕业生,为造就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发展目标校本化地实施国家课程,精选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努力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经历和体验,夯实基础、拓宽视野,引导创新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健全人格。
强调课程内容、课程学习时间的可选择性,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经历,以学校的一切资源为学生服务,充分利用寄宿制学校的时空优势,构建个别化、高选择性课程体系,以课程内容、课程水平和课程修习期限等的多样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
三、课程结构以《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为基本依据,学校的课程体系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1)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是学生知识、技能和身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基石,由各学习领域体现共同基础要求的学科课程组成,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
●拓展型课程由限定拓展课程和自主拓展课程两部分组成:——限定拓展课程主要由教养课程、各类综合实践活动(如学校主题活动、社团活动等),以及各类专题教育组成,是全体学生限定选择修习的课程。
其中,教养课程是帮助学生养成公民素养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人际规范教育、志愿者活动、文明寝室和温馨教室的创建、爱心基金募捐活动等,旨在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懂得关心和感恩,成为有教养和责任感的公民。
——自主拓展课程主要由学科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荣誉课程组成,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
学科拓展课程以基础型课程延伸的学科课程内容为主,主要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融会贯通和综合运用,或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2022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2022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7.06•【字号】沪教委基〔2022〕17号•【施行日期】2022.07.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基础教育正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2022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沪教委基〔2022〕17号各区教育局: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国家与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全国教育大会与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推进国家统编三科教材使用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发〔2020〕7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19〕26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办发〔2021〕4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教材〔2020〕3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教材〔2022〕2号)、《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材〔2020〕4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教材〔2017〕4号)、《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2021年修订版)〉的通知》(教督〔2021〕2号)、《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教基〔2021〕4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沪府发〔2014〕57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本市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府发〔2018〕14号)、《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委办发〔2021〕26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沪教委规〔2018〕3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沪教委规〔2020〕21号)等文件精神,市教委制定了上海市中小学2022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转发至所属中小学和有关单位按照执行。
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第2期工程课程方案简介2002.8
●拓展学科课堂,利用科技馆、博物馆和各种青少年 教育基地等开展学习活动,加强学习的实践性和体验性。
●大力推进研究性学习与学科中的渗透。
〔5〕改进学习训练方式、构建学生训练 体系。
①制订?关于改进各学科学习训练方式的 指导意见?。
2、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远 未得到落实。
〔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与时代开展 需求不能适应。
〔2〕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3〕课程内容存在“繁、难、偏、旧〞状况。
〔4〕课程构造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 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开展的新内容。
〔5〕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十分普遍。
第三,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验体 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重视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开发实践应 用环节,重视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
●提供八大学习领域的课程,增强课程的可 选择性,让学生逐步学会选择。
第四,加强课程的整合,促进课程各要素间 的有机联系。
●实现课程功能的整合。强调学生开展与社 会开展、学科开展的整合,使学生获得根底知识 与根本技能的过程,也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 价值观的过程。
●实现课程目标的整合。特别是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联系。
●重视课程内容的整合,加强学科内和学科 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
●实现课程构造的整合,重视课程构造的根 底性、整体性与选择性。
学校校长 教师
课堂教学 设计学校校本课程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育教 学研究制度
上海高中教学工作计划(推荐22篇)
上海高中教学工作计划(推荐22篇)1、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籍管理,严格控制流生率。
2、认真做好新生入学工作,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布置工作,成绩统计及质量分析工作。
3、完善校实验室、电脑房、图书室及油印室等管理工作,为教学第一线提供优质服务。
4、认真做好学校的科技教育、劳技教育、艺术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体工作安排如下:第1周:新生入学教育;各教研组、年级组新学期工作布置;毕业班教师会议;第2周:确立高一、二研究型课程及兴趣活动课的实施方案;2002学年度教师教学成果表彰;第3周:高一、二研究型课程正常开展;启动_青蓝工程_;迎接区研训室对我校数学组、信息艺术组的合格验收;第4周:学校学科带头人的申报工作;各教研组室确立课题;第5周:校运会;第6、7周:学校学科带头人申报者的教学公开课展示;第8周:复习迎接期中考试;第9周:期中考试;教学常规工作检查;第10周: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第11周: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全校性汇报;各年级适时组织安排期中考试家长会。
第12周:写字等级考试;引进教师亮相课;第13周:校教学展示周;第14、15周:高二学生劳技培训;第16周:新教师见面课;第17、18周:复习迎接期末考试;第19周:期末考试;教学常规工作检查;第20周:做好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及学期总结工作;区级论文交流。
各年级适时安排月考,并认真做好质量分析。
1、做好校园安全工作实行部门负责制,加强检查,坚决把安全责任落到实处,确保防火、饮食、交通、防盗等方面的安全。
加强安全、保卫工作,严格门卫制度,排查安全隐患,加强人防,提高技防水平。
对照去年教育局安全检查时发现的问题,逐一改造落实。
本学年申报了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将继续建立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制度,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定期对学校的水、电、煤气、消防、防汛、防盗等设备、设施进行检查,排除隐患,确保安全。
继续做好各类预案修改工作,应对突发事件。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材设计方案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材设计方案第一部分:项目背景与目标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日益迫切。
为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提高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质量,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信息技术人才,本项目旨在设计一套符合上海市中小学教育特点、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信息科技学科教材。
二、项目目标1. 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材,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4. 推动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教育的发展,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培养优秀人才。
三、教材设计原则1. 科学性:教材内容应符合学科知识体系,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系统性:教材应涵盖信息科技学科的基本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3. 实用性:教材内容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创新性:教材应体现时代特色,引入新兴技术,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5. 可操作性:教材应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方便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材设计范围本教材设计范围涵盖上海市中小学各年级,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包含相应的教材内容。
五、教材设计流程1. 调研分析:了解国内外信息科技教育现状,分析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学需求。
2. 制定教材大纲:根据学科知识体系、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教学需求,制定教材大纲。
3. 编写教材:组织专家团队,按照教材大纲编写教材内容。
4. 审核修订:对教材进行多次审核和修订,确保教材质量。
5. 试教试用:选取部分学校进行教材试教试用,收集反馈意见。
6. 修改完善:根据试教试用反馈,对教材进行修改完善。
7. 全面推广:将完善后的教材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
六、项目预期成果1. 形成一套完整、科学、实用的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材。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普通高中国际课程试点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基[2013]37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普通高中国际课程试点工作的通知正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普通高中国际课程试点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基〔2013〕37号)各区县教育局,各委属普通高中:为贯彻落实《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试点高中国际课程”的要求,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借鉴国际课程经验,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经研究,决定开展首批上海市普通高中国际课程试点工作(以下简称“试点工作”)。
一、目的意义通过普通高中试点开设国际课程,完善本市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增强普通高中课程的现代性、丰富性、多样性,探索本市普通高中引进和融合国外先进课程资源的方法和途径,着力培养一支研究国际课程的专家队伍、管理和实施国际课程的校长和教师队伍,为培养具备国际交流、理解、合作、竞争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
二、适用范围试点工作引进的“国际课程”是指有关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设置的国民教育体系高中阶段或大学预科(先修)课程,不含语言类课程。
开展试点工作的学校须为本市全日制普通高中。
三、试点类别1.选择部分国际课程科目在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中试用。
试用的课程方案及教材须经审查,参与的学生为学校正式在校生,不得另行招生。
所需成本纳入学校办学经费的成本核算之中,不得向学生收取额外费用。
2.开展中外融合课程试点。
中外融合课程方案、课程计划及其教材须经审查,其中国家课程中的语文、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四门课程应为必修课程。
学生须单独编班(以下简称“国际课程班”)。
公办普通高中不得向国际课程班学生另行收费。
民办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的学费,按学校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报价格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核心课程框架
图二、小学部核心课程框架
图三、中学部核心课程框架
图四、高中部核心课程框架
(2)学养课程框架
学校以学生创新发展为本,以学生兴趣培养为立足点,着眼于时代的要求,把学生潜能开发和身心全面发展作为核心,设置以“小学段兴趣、初中段情趣、高中段志趣”为主线的校本课程,基本构建起十个年段、十个系列的TEN FOR TEN 校本课程,给学生提供足够学养提升平台。具体课程设置如下表所示:
进一步提高现代化设备的利用率
教师Βιβλιοθήκη 资源1.高级教师占40%
2.教师学历水平高
3.教师文化积极向上
1.与上海师大有多个合作项目
2.学校建有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家长对优质教师的高需求
行
政
人
员
学
生
状
况
家
长
配
合
小
区
参
与
地
方
资
源
二、课程目标
(一)学生培养目标: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培养持续创新人才
上海市实验学校作为我国第一所真正以教育实验为主导的十年一贯制学校,一直追求通过学校教育体系改革促进每个儿童的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自我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性人才。我校的培养目标是“整体平衡、理性见长;志趣高远、勇于承担”。
特需课程:为潜能发展多元的学生提供因需而设的课程;为潜能发展节奏差异的学生提供弹性灵活的学制;为潜能具有优势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为所有学生提供可选择的课程资源。
三、课程结构
根据课程目标性、整体性、开放性、多样性的原则,我校确定了设置各种内容、各种类型、各种形态的课程的比例和彼此关系,使这一体系达到了整体优化的效应。为在课程中寻觅学生潜能开发与个性成长的最佳结合点,我们构建了“实验课程”的基本结构,即核心课程、学养课程、特需课程。学校三类课程的总体架构如图一:
3. 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搭建起学校与大学、研究机构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以此提升其专业发展水平。
(三)课程发展目标:整体优化课程结构,提供多元教育资源
学校课程设计与开发应把学生的发展置于课程的核心;应将学科内容与学生体验进行有机的整合,使学科内容成为学生体验的基础、发展的资源。有鉴于此,我校以为学生提供多元丰富的教育资源为目标,整体优化课程结构,将课程分为三大类:核心课程、学养课程、特需课程。各类课程的发展目标分别是:
学校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中学部:中学部(初中、高中)位于浦东新区东明路300号,占地110亩,建筑面积29309平方米;ﻫ小学部:小学部位于浦东新区南码头路1316弄1号;
国际部:国际部位于徐汇区田林13村1号,招收境外学生。
回顾走过的25年,学校始终沿着“充分开发学生智慧潜能,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长”的方向,围绕着“中小学教育体系整体改革”的实验项目,积极地在学制、课程、教材、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探索与改革,全面进行课程规划。
(二)教师成长目标:整体搭建精教团队,提升教师创新素养
要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充分发展出来,要使学校得到可持续发展,就要让教师都得到专业发展。我们的具体目标是:
1. 以合作学习方式,提升教师专业品质、专业能力,使实验学校教师成为“爱学生、乐学习、善教学、懂实验、会研究、能创新”的卓越教师。
2. 提高实验学校教师的课程能力和有效教学能力,打造富有实验特点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为教师提供多种平台,促进学生内在平衡的发展。
在特需课程中,学生不需要执行统一课表,可以自己根据需求制订课表;不需要按统一进度,可以自主安排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一定在教室里学习,图书馆、自主研究室、甚至校外学习场所都可以;不一定按统一学制,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弹性选择或长或短的学制……因人而异,因需而设的特需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培养优势潜能提供了相对自由的时空。
表二、学养课程设置
(3)特需课程框架
上海市实验学校是上海市唯一的十年一贯制弹性学制学校,已率先进行“弹性教育”探索。在初中阶段,学校的“直升制”为不少毕业年级学生提前“松绑”,部分同学可以提前完成各学段学习。有明显特长的学生,经审核可获得为期八周的自主学习机会。学校为其提供专门的自主学习室,并为不同学生提供特需课程 ,如地铁客流研究、模拟联合国活动、艺术特长等等,让孩子暂时放下应试压力,自由发展专长。对于选择能力较弱的低年级段,学校则鼓励教师开设微型课程,增加学生自由选择的时空。在高中阶段,将逐步推行“学分制”,以课程模块制代替年级制,并对同一课程提供多层次的选择菜单,更好满足孩子的个性发展需求。学校在原有核心课程、学养课程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多元潜能、优势潜能和个性化需求进行特需课程的设计、开发和实施途径研究。
上海市实验学校课程规划
———————————————————————————————— 作者:
———————————————————————————————— 日期:
充分开发学生智慧潜能,积极探索完整实验课程
——上海市实验学校课程规划
上海市实验学校前身是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小学教育体系整体改革实验班",1986年学校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发文成立,1995年成为上海市教委直接领导的一所市重点学校。上海市实验学校是一所集教育科研于一体的中小学十年一贯制的学校。学校面积开阔,硬件设施优良,并拥有精英化的教师队伍与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是上海市课程改革的名校。
核心课程:按2011年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全体学生提供基础的核心课程,并在本校学生的基础之上进行校本化实施,包括课程标准的细化、教学内容的补充与调整、教学方法的多元与更新、教学评价的优化与开发。
学养课程:以“小学段兴趣、初中段情趣、高中段志趣”为主线,构建十个年段、十个系列的TEN FOR TEN 系列课程,课程涵盖德育、文学艺术、科学思维、文理综合、实践考察等9个领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足够他在十年的成长过程中所需的丰富课程,让学生可以“遍尝美食”且“营养均衡”。
一、学校背景分析(这一部分请学校补充材料)
表一、学校SWOT分析
因素
S(优势)
W(劣势)
O(机会)
T(威胁)
地
理
环
境
1.
2.
学
校
规
模
1.小班教学,每班30至36人。
家长、社会对教育质量的高关注与高要求
硬
件
设
备
1.学校占地面积积大,各种馆室场所齐全;
2.学校信息化水平高;
3.学生生活设施良好。
1.绿化面积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