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宣传手册
应急救援知识宣传栏
![应急救援知识宣传栏](https://img.taocdn.com/s3/m/3090b0d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c0.png)
应急救援知识宣传栏
1. 火灾逃生常识:
- 发现火灾应迅速报警并尽量保持镇定。
- 不要乘坐电梯,选择安全的逃生通道。
-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着墙壁离开。
- 若途中有烟雾,趴在地上快速爬行。
2. 自然灾害防范:
- 地震时,选择坚固桌椅下或门窗旁躲避。
- 暴雨、洪水时,迅速撤离低洼地带,避免淹水危险。
- 台风、龙卷风来临时,确保门窗紧闭,躲避坚固室内。
3. 人员伤亡救援:
- 在发生交通事故时,确保安全后快速拨打急救电话。
- 出现人员伤亡时,尽量保持现场安全,等待救援人员到达。
- 学习基本的急救方法,包括心肺复苏术和止血方法。
4. 社会公共安全:
- 提高防盗意识,保持贵重物品的安全。
- 遇到恶劣环境或可疑人物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 学会使用灭火器、自救器等常见防护设施。
5. 水上安全常识:
- 游泳前检查自身健康状况,并选择安全游泳场所。
- 在游泳时尽量与他人同行,确保互相照应。
- 当遇到溺水者时,不要贸然下水救援,应迅速报警求助。
宣传栏上方请添上"紧急情况下,务必保持冷静,快速反应,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并配上相应的图标以增强吸引力。
源自:OpenAI。
外伤应急的处理方法宣传手册
![外伤应急的处理方法宣传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c745654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9e.png)
外伤应急的处理方法宣传手册第一章:外伤预防知识外伤是指由外部因素引起的身体损伤。
按照损伤形式、部位和严重程度的不同,外伤可以分为挫伤、切割伤、烧伤、骨折等多种类型。
外伤不仅会影响人体的外貌,还可能导致内部器官损伤,严重的情况甚至危及生命。
外伤的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外伤预防知识,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并遵守,以减少外伤的发生:1. 注意安全饮食:食品中毒是造成身体不适和伤害的常见原因之一。
家庭成员要注意食材的新鲜程度、烹饪卫生和储存方式,避免食物变质或受到污染。
2. 预防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造成严重外伤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要注意交通安全规则,如遵守交通信号、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等,尽量避免交通事故。
3. 安全用火:火灾是造成严重烧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使用火源时要注意防范火灾的可能性,如煤气泄漏、短路等,以及使用灭火器具的方法。
4. 防止跌倒:跌倒是导致骨折、挫伤等的主要原因之一。
家中要保持地面干燥、整洁,小心滑倒的可能性,尤其是老年人和幼儿更要警惕。
5. 安全运动:在进行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时,要选择合适的场地和器材,并按照规则来,避免因不当操作而导致的外伤。
通过以上预防知识,希望大家能够注意周围环境和行为习惯,减少外伤的发生。
第二章:外伤应急处理方法当外伤发生时,急救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常见外伤的应急处理方法:1. 挫伤:如果遇到挫伤,要先用冷水或冰袋敷几分钟,然后用消毒纱布包扎。
如果皮肤破裂,要及时清洗伤口,包扎后避免感染。
2. 切割伤:遇到切割伤,要立即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布料包住伤口,尽快就医处理。
切勿用手直接接触伤口,以免感染。
3. 烧伤:遇到轻度烧伤,可以用冷水冲洗数分钟,然后涂上烧伤膏或消毒软膏,用纱布包扎。
遇到严重烧伤,要及时就医处理。
4. 骨折:遇到骨折,要用软布或绷带固定伤处,用冰袋冷敷,保持患者平躺,尽快就医处理。
5. 窒息和溺水:遇到窒息或溺水的情况,要考虑自身安全的同时,尽快寻求帮助,进行心肺复苏或人工呼吸。
卫生应急宣传手册(大众篇)
![卫生应急宣传手册(大众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fb6203bb68a98271fefa14.png)
卫生应急宣传手册印发此《卫生应急宣传手册》,旨在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宣传和创建工作,让全镇人民了解卫生应急政策与知识,营造卫生应急示范县创建的良好氛围。
一、卫生应急政策篇1、什么是突发事件?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分为哪几类?答: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安全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如何报告?答: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要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尽快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调查,如确认为实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根据不同的级别,及时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如尚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由专业防治机构密切跟踪事态发展,随时报告事态变化情况。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人和责任报告单位包括哪些?答:县级以上各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检验检疫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环境保护监测机构、教育机构等有关单位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
应急救护宣传手册
![应急救护宣传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13aa5c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2.png)
应急救护宣传手册应急救护宣传手册:保护生命的关键简介:应急救护是一项关乎生命安全的重要技能,它能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及时帮助,保护生命并减轻伤害。
本手册旨在向公众传授基本的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帮助人们在急需救助时能够有效地采取措施。
第一章:意识恢复与呼吸道通畅1. 意识检查:了解判断意识状态的方法,例如呼喊、摇动或询问。
2. 呼吸道清理:学习如何清除阻塞呼吸道的物体,包括头后仰法和侧卧位置。
第二章:心肺复苏术(CPR)1. 呼叫紧急救援:学习拨打急救电话并描述清楚紧急情况。
2. CPR基础:掌握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步骤,包括按压胸部和人工呼吸。
3.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认识AED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三章:出血控制与伤口处理1. 出血控制:了解不同类型的出血,掌握止血方法,如压迫、提高伤肢和使用止血带。
2. 伤口处理:学习正确清洁伤口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包扎。
第四章:骨折与关节脱位处理1. 判断骨折与关节脱位:了解骨折和关节脱位的症状,学习如何判断。
2. 救护包扎:学习不同部位骨折和关节脱位的紧急救助方法。
第五章:中暑与中毒处理1. 中暑处理:掌握中暑的症状和处理方法,如迅速降温、补充水分和就医。
2. 中毒处理:了解常见中毒的症状和处理方法,学习急救措施。
第六章:窒息与呼吸困难处理1. 窒息的紧急处理:学习如何应对窒息事件,包括背部拍击法和腹部挤压法。
2. 呼吸困难处理:了解常见的呼吸困难原因和处理方法,如保持通气道畅通和求助医生。
结语:掌握应急救护技巧是每个人的责任,它能在紧急情况中挽救生命。
希望这本手册能为广大民众提供基本的救护知识,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让我们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的社会。
宣传册应急预案
![宣传册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5a357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78.png)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宣传册——守护平安,共筑和谐家园》【封面】封面设计以橙色为主色调,搭配黑色文字,醒目且充满警示意味。
图案为一双手紧握着绿色的橄榄枝,背景是一颗坚韧的树,象征着团结和生命力的顽强。
【目录】一、应急预案概述二、常见突发事件及应对措施三、应急物资储备指南四、紧急疏散与逃生技巧五、应急演练与培训六、社会责任与公众参与七、联系我们【正文】一、应急预案概述本宣传册旨在提高公众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采取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常见突发事件及应对措施1.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 应对措施:关注气象预报,储备应急物资,学习逃生技巧,保持冷静,听从指挥。
2. 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爆发、食物中毒等。
- 应对措施:加强个人卫生,遵守防疫规定,及时就医,关注官方信息。
3. 事故灾害:如火灾、交通事故、化工厂泄漏等。
- 应对措施:掌握消防知识,学会使用灭火器,保持道路畅通,远离危险区域。
4. 社会安全事件:如恐怖袭击、群体性事件等。
- 应对措施:提高警惕,避免前往高风险区域,遇到紧急情况,迅速撤离并报警。
三、应急物资储备指南1. 食品:方便面、矿泉水、罐头等。
2. 生活用品:手电筒、电池、蜡烛、应急灯等。
3. 医疗用品:常用药品、消毒用品、创可贴等。
4. 应急工具:多功能刀具、手锯、绳索等。
四、紧急疏散与逃生技巧1. 熟悉疏散路线,明确逃生方向。
2. 保持冷静,听从指挥,有序疏散。
3. 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有害气体。
4. 选择低洼地带逃生,避免被困。
五、应急演练与培训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实战能力。
2. 加强应急知识培训,普及应急技能。
3. 建立应急志愿者队伍,发挥社会力量。
六、社会责任与公众参与1. 企业和社会组织应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应急工作。
2. 公众应提高自身安全意识,积极参与应急演练和培训。
应急救护小知识宣传单
![应急救护小知识宣传单](https://img.taocdn.com/s3/m/28e6571c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43.png)
应急救护小知识宣传单1.什么是应急救护?应急救护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受伤或生病的人提供迅速的援助和护理。
它旨在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为其争取更多的时间等待专业医疗救援。
掌握一些基本的应急救护知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它可能会在关键时刻拯救生命。
2.心脏骤停的急救步骤心脏骤停是一种紧急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会导致患者死亡。
以下是心脏骤停的急救步骤:步骤一:检查安全在进行任何急救措施之前,首先确保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如果存在危险因素(如火灾、电击等),请先将其排除。
步骤二:呼叫急救电话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号码(例如120)并告知他们你所处的位置和紧急情况的详细情况。
步骤三:进行胸外按压找到患者的胸骨中心位置,交叉叠放手掌,用力向下按压胸骨,每分钟至少100120次。
保持连续的按压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步骤四: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果附近有AED设备,请立即使用它。
按照设备上的指示操作,将电极贴在患者胸部上,然后按下电击按钮。
在电击之前确保没有人与患者有任何接触。
3.骨折和扭伤的急救处理骨折和扭伤是常见的急救情况,以下是处理这些伤情的基本步骤:步骤一:安抚受伤者并保持安静当有人遭受骨折或扭伤时,首先要安抚受伤者,并确保其保持安静。
尽量减少移动受伤部位,以免造成更多的损伤。
步骤二:止血和消毒如果伤口出血,应使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进行包扎,以控制出血。
如果有伤口,应该用清水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和消毒。
步骤三:固定伤处对于骨折,可以使用夹板或周围物体进行固定。
对于扭伤,可以使用压迫绷带来稳定关节。
步骤四:就医求助及时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将受伤者送往医院或呼叫急救车辆。
4.中暑和中风的急救处理在高温环境下,中暑和中风是常见的健康问题。
以下是应对中暑和中风的基本措施:步骤一:将患者移到阴凉处如果有人中暑或中风,请尽快将其移至阴凉处,并避免进一步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步骤二:给予足够的水分确保患者喝足够的水来补充体液。
救灾宣传手册
![救灾宣传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b81632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6.png)
救灾宣传手册第一篇:救灾宣传手册目录前言1 七类灾害常识2一、台风(一)台风来临前应做哪些准备2(二)台风来临,在街上行走应注意什么2(三)在公共场所如何躲避龙卷风的突袭3(四)身处拥挤混乱的人群中,该如何逃生3二、雷电(一)室外防雷需知3(二)室内防雷要领5三、水灾(一)灾前应做哪些准备6(二)灾中自救6四、火灾(一)高层建筑火灾如何逃生8(二)地铁火灾如何逃生9(三)家庭火灾如何逃生9(四)商场火灾如何逃生10五、泥石流(一)如何躲避泥石流10(二)在野外如何避免遭遇泥石流11六、滑坡(一)当山体崩滑时如何逃生11(二)外出旅游如何避免遭遇滑坡11(三)野营时如何避免遭遇滑坡12(四)发生滑坡后应该怎么做12(五)遭遇正在滑坡的山体怎么办12(六)抢救被滑坡掩住的人和物时应注意什么12七、地震前言自然灾害,是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灾、旱灾、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从2008年年初的雨雪灾害,到5.12汶川大地震,都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的特征,但只要对此有足够的认识,熟悉并掌握正确的避免、救助方法,每当灾害来临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应对,大大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
因此,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自然灾害知识,对于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鉴于此我们编印了《防灾减灾宣传手册》。
本手册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比较常见的台风、雷电、水灾、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预防常识。
本手册,对人民群众了解自然灾害知识,掌握自救方法,以及社会组织指导防灾救灾均具有较高的阅读、使用价值。
一、台风(一)台风来临前应做哪些准备及时收听收看气象预报,做好防御准备。
撤离江河和低洼地区,船只要进避风港。
自救互救要领:1、检查房屋是否牢固安全,若是危旧建筑应马上离开避险;2、缚牢有可能被吹落的物体,如花盆、护栏、遮雨棚、晾衣杆、室外天线;3、准备适量的水及食物、蔬果,并确保冰箱里的食物新鲜;5、门窗玻璃用胶带粘好,准备好胶合板、塑料板、毛毯等,以备加固窗户;6、在居民撤离的同时,政府部门建立紧急避难所,供难民临时居住;7、不要盲目采购,加入抢购人群之中。
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宣传册
![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宣传册](https://img.taocdn.com/s3/m/245a624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b.png)
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宣传册
封面:
标题: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手册
主视觉:红十字标志与急救图标交叉,凸显急救使命。
第一页:
口号:“生命至上,急救有我!”
简要介绍: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手册,致力于普及急救知识,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急救英雄。
第二页:
急救使命:红十字会的使命是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社区对急救的认识,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第三页:
基础急救知识:
心肺复苏(CPR)的步骤
创伤急救
烧伤处理
中暑应对方法
第四页:
应急救护装备:
示范急救包内物品
红十字急救员标志解释
第五页:
急救流程图:详细图解心肺复苏等急救流程,方便快速掌握。
第六页:
真实案例:介绍一些真实急救案例,强调急救的重要性。
第七页:
红十字会应急救护课程:
开设时间及地点
报名方式
课程内容简介
第八页:
参与急救行动:鼓励读者积极参与社区急救行动,成为红十字急救志愿者。
背面:
联系方式:红十字会热线、官方网站等联系方式。
QR码:扫描二维码可获取更多急救知识和资源。
这样的宣传册旨在简洁明了地介绍红十字会的急救使命、基础知识、应急装备以及课程信息,提高社区居民对急救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应急知识宣传资料
![应急知识宣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d8fb23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93.png)
应急知识宣传资料一、紧急呼救★110报警电话发生刑事、治安案件以及危及公共与人身财产安全和扰乱公众正常工作、学习与生活秩序的案件时,应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119火警报警电话发现火灾应及时拨打119火警报警电话。
★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发生交通事故或交通纠纷,可拨打122或110报警电话。
★120医疗急救求助电话需要急救服务时,可以拨打120急救求助电话。
二、急救常识(一)家庭火灾家庭火灾一般是由于人们的疏忽大意造成的,常常事发突然,令人防不胜防,后果严重。
应急要点:★炒菜油锅着火时,应迅速盖上锅盖灭火。
如果没有锅盖,可将切好的蔬菜倒入锅内灭火。
切忌用水浇,以防燃着的油溅出来。
★电器起火时,先切断电源,再用湿棉被或湿衣服将火压灭。
电视机起火,灭火时要特别注意从侧面靠近电视机,以防显像管爆炸伤人。
★逃生时不要留恋室内财物,如已脱离室内火场,千万不要为财物而返回室内。
★逃生时要尽量放低身体,最好是沿墙角蹲式前进,并用湿毛巾或湿手帕等捂住口鼻,背向烟火方向迅速离开。
(二)食物中毒食物中毒通常是指用餐者吃了含有有毒物质或者变质的肉类、水产品、蔬菜、植物或化学品后,感觉肠胃不舒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共同进餐的人往往出现同一症状。
应急要点:★出现食物中毒症状时,应及时用筷子进入喉咙催吐,不要自行乱服药物。
★当中毒者意识不清时,需由他人帮助催吐,并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就地收集封存,以备检验。
★要保护好现场,及时收集患者的呕吐物、粪便等,以备检验。
★消费者在餐饮单位就餐后发生疑似食物中毒的,应于第一时间报告卫生监督机构,以免延误调查时机,给确定事件性质和原因带来困难,影响消费者依法向肇事单位获取索赔。
(三)洪水灾害一个地区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
应急要点:★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应急知识宣传资料
![应急知识宣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fd1807d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1b.png)
应急知识宣传资料一、应急准备1.家庭应急箱每个家庭都应备有应急箱,包括急救物品、防护物品、干粮、饮水、应急工具等。
平时应检查应急箱内物品的有效期,并定期更新。
2.危险物品储存家庭中危险物品如化学品、气体、易燃品等应妥善储存,避免火灾、中毒等意外事件发生。
分区储存,标志明确。
3.家庭逃生预案家庭成员应了解家庭逃生路线图,并进行逃生演练。
在火灾、地震等灾害发生时,要保持冷静,并按照预定的逃生路线撤离。
二、地震安全1.室内保护当地震发生时,应立即躲到室内桌子下等稳定的家具旁边,并保护头部。
避免躲在容易垮塌的地方。
不要乘坐电梯。
2.室外保护在室外时,选择开阔的空地,远离高楼、大树等潜在危险物。
注意保护头部,避免受伤。
3.高楼逃生在高楼中时,沿着安全疏散通道下楼,不要乘坐电梯。
如果被困在高楼中,要保持冷静,尽量找到避险点等待救援。
三、火灾安全1.预防火灾家庭中应安装并保持良好的火灾报警器、灭火器等设备。
使用电器时要注意安全用电,勿随意乱扔烟蒂。
2.火灾逃生当火灾发生时,保持冷静,尽快离开火源,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如果无法迅速逃生,要抱住湿毛巾靠窗等待救援。
3.灭火方法如果火灾处于初始阶段,可以尝试用干粉灭火器或水灭火,但要确保自身安全。
四、自然灾害1.暴雨洪水在暴雨天气时,避免靠近河边、低洼地带等易受洪水影响的区域。
遇到洪水时,迅速撤离至安全区域。
2.台风防范台风来临前,应及早收看天气预报,了解台风动向。
将易被台风吹落的物品安全固定。
避免涉水行走。
3.地质灾害在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区,要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
如有必要,及早转移到安全地带避险。
五、突发事件处置1.恐怖袭击2.流行病防控在流行病暴发时,应注意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等。
避免前往拥挤场所,积极接种疫苗。
3.突发公共事件六、紧急救护1.人工呼吸在遇到窒息或心脏骤停等状况时,可以进行人工呼吸。
首先将患者平放,然后用掌心按住患者的额头,用另一只手掌按住下巴,轻轻向后推。
应急知识宣传手册
![应急知识宣传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ff5f823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f9.png)
应急知识宣传手册第一章应急准备 (3)1.1 家庭应急包的配置 (3)1.1.1 食品与水 (3)1.1.2 急救用品 (3)1.1.3 照明与通信工具 (3)1.1.4 生存工具 (3)1.1.5 文件与现金 (3)1.2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 (3)1.2.1 应急预案的制定 (3)1.2.2 应急预案的演练 (4)第二章自然灾害应对 (4)2.1 地震来临时的应对措施 (4)2.2 洪水来临时的避险方法 (4)2.3 台风期间的防护措施 (4)第三章火灾应对 (5)3.1 家庭火灾的预防与应对 (5)3.2 公共场所火灾逃生方法 (5)3.3 火灾现场急救技巧 (6)第四章食品安全 (6)4.1 食品中毒的预防与处理 (6)4.2 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 (7)4.3 食品安全事件的应对 (7)第五章交通应对 (7)5.1 道路交通的预防与处理 (7)5.2 铁路交通的应对方法 (8)5.3 水上交通的避险措施 (8)第六章疾病防控 (9)6.1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9)6.1.1 基本原则 (9)6.1.2 预防措施 (9)6.1.3 控制措施 (9)6.2 非传染性疾病的应对 (9)6.2.1 健康生活方式 (9)6.2.2 健康教育 (9)6.2.3 定期体检 (10)6.3 疫情防控期间的自我防护 (10)6.3.1 做好个人卫生 (10)6.3.2 遵守防控规定 (10)6.3.3 增强免疫力 (10)第七章环境污染应对 (10)7.1 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 (10)7.1.2 室外防护措施 (10)7.2 水污染的预防与处理 (11)7.2.1 水源保护 (11)7.2.2 水质监测与预警 (11)7.2.3 水污染应急处理 (11)7.3 土壤污染的防控方法 (11)7.3.1 土壤污染源头防控 (11)7.3.2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11)7.3.3 土壤污染风险防控 (11)第八章旅游安全 (12)8.1 旅游安全的预防 (12)8.1.1 出行前的准备 (12)8.1.2 选择正规旅行社 (12)8.1.3 注意旅游安全 (12)8.2 旅游期间的紧急求助方法 (12)8.2.1 紧急求助电话 (12)8.2.2 网络求助 (12)8.2.3 寻求景区工作人员帮助 (12)8.3 境外旅游安全注意事项 (12)8.3.1 了解目的地风俗习惯 (12)8.3.2 注意人身安全 (13)8.3.3 遵守交通规则 (13)8.3.4 预防疾病 (13)8.3.5 保管好证件和财物 (13)第九章网络安全 (13)9.1 网络诈骗的防范 (13)9.1.1 提高防范意识 (13)9.1.2 识别诈骗手段 (13)9.1.3 及时报警 (13)9.2 信息泄露的应对措施 (14)9.2.1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14)9.2.2 谨慎使用第三方服务 (14)9.2.3 发觉信息泄露后的处理方法 (14)9.3 网络病毒的防护方法 (14)9.3.1 安装防护软件 (14)9.3.2 注意邮件附件和 (14)9.3.3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 (14)9.3.4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14)第十章社会安全 (14)10.1 治安事件的预防与应对 (14)10.1.1 预防措施 (14)10.1.2 应对措施 (15)10.2 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置 (15)10.2.2 应对措施 (15)10.3 社会恐慌的防控与应对 (15)10.3.1 预防措施 (15)10.3.2 应对措施 (15)第一章应急准备1.1 家庭应急包的配置家庭应急包是家庭应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的重要工具。
防灾应急宣传手册 2
![防灾应急宣传手册 2](https://img.taocdn.com/s3/m/5b2c873a10661ed9ad51f30a.png)
前言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公民既有获得救助的权利,也有参与自救、互救的义务。
广大人民群众应学习和掌握公共安全、避险减灾等基本知识,增强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本领。
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预防,消除隐患,珍爱自己,关心他人。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应临危不乱,沉着应对,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内开展自救罩救,做好先期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摘自湖北省人民政府省长李鸿忠讲话二〇〇九年八月目录暴雨 (1)山洪 (2)高温 (4)大风 (7)洪水 (9)滑坡/崩塌 (10)泥石流 (12)家庭火灾 (14)高楼火灾 (14)用电事故 (16)溺水 (20)触电 (22)暴雨大范围的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导致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或城市内涝,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3全。
我省是我国暴雨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预防警报(1)四色警报。
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2)畅通水道。
不要将垃圾、杂物丢人下水道,以防堵塞,积水成灾。
(3)修好屋顶。
家住平房的居民应在雨季来临之前检查房屋,维修房顶。
(4)关掉电源。
室外积水若漫人室内,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
应急要点应急要点(1)挡门口,防内涝。
为防止降暴雨时居民住房发生小内涝,可因地制宜,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或堆砌土坎。
(2)多观察,防触电。
暴雨来袭,要远离电线、电器等设施,以防漏电致人伤亡。
(3)水中行,避井坑。
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防止跌人窨井、地坑等。
(4)遇积水,车绕行。
路面或立交桥—卜积水过深时,车辆应尽量绕行,不要强行通过。
温馨提醒山区河道,警惕山洪。
山区暴雨来临前,要做好防范山洪的准备;暴雨时节外出办事或旅游,要了解目的地及所经路段是否有山洪和泥石流发生。
在山区旅游扎营露宿,要选择在山脊线附近,避开河边、冲沟、陡坎和水库、水池下游;突遇暴雨时,要尽快离开溪沟等地。
应急知识宣传手册2023
![应急知识宣传手册2023](https://img.taocdn.com/s3/m/1041347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c5.png)
应急知识宣传手册2023一、概述应急知识宣传手册是为了提高公众对应急情况的理解和应对能力而设计的。
本手册汇集了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应对策略,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旨在帮助读者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行动。
二、内容1.自然灾害(1)地震:在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寻找坚固的掩体,如桌子、床铺、柱子等,避免靠近窗户、玻璃等易破裂的地方。
如果被困,应保持冷静,寻找安全通道,如楼梯、走廊等,避免使用电梯。
(2)洪水:在洪水发生时,应尽快向高处转移,寻找坚固的建筑物躲避。
避免站在桥上、河边等危险地带。
如果被洪水冲走,应尽量抓住漂浮物,如木板、树木等。
2.事故灾难(1)火灾:在火灾发生时,应立即报警并尽快逃离现场。
如果无法迅速逃离,应关闭门窗以阻止烟雾进入室内。
如果被困在建筑物内,应尽量找到安全通道,如无烟楼梯、疏散通道等。
(2)交通事故:在交通事故发生时,应立即停车并检查伤者情况。
如果有人受伤,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如果车辆无法行驶,应将车辆移至安全地带,并设置警示标志以提醒其他车辆。
3.公共卫生事件(1)传染病疫情:在传染病疫情发生时,应遵循当地卫生部门的指示,并尽快接受疫苗接种。
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地方,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如果出现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和接触史。
(2)食品安全:在购买食品时,应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并检查食品的保质期。
避免食用过期食品或未经烹煮的肉类、蛋类等。
如果食物中毒,应立即就医并保留食物样本以供调查。
三、结语应急知识宣传手册是提高公众应急意识的重要工具。
通过了解不同类型的紧急情况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我们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策,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希望本手册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应急预案宣传册
![应急预案宣传册](https://img.taocdn.com/s3/m/f158fbe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3.png)
封面:应急预案宣传册目录:一、前言二、应急预案概述三、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四、应急预案的启动与实施五、应急预案的演练与评估六、常见应急情况的处置方法七、应急物资与装备的准备八、应急信息报告与发布九、结语一、前言为了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保障公司及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宣传册。
请全体员工认真学习,共同维护公司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
二、应急预案概述本预案旨在规范公司应急管理工作,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三、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公司应急管理工作。
2. 应急办公室:负责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培训和演练等工作。
3. 应急救援队伍:负责突发事件现场的救援工作。
4. 各部门应急小组:负责本部门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四、应急预案的启动与实施1. 发现突发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情况,下达应急处置指令。
3. 各部门应急小组按照指令,迅速组织人员开展救援工作。
4. 应急救援队伍现场处置突发事件,确保人员安全。
五、应急预案的演练与评估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六、常见应急情况的处置方法1. 火灾:立即报警,组织人员疏散,使用灭火器灭火。
2. 人员受伤: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进行现场救治。
3. 突发停电:保持冷静,关闭电源,等待恢复。
4. 突发自然灾害:按照应急指挥部指令,组织人员转移至安全地带。
七、应急物资与装备的准备1.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确保应急物资充足。
2.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如灭火器、急救箱等。
八、应急信息报告与发布1. 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 应急指挥部根据情况,向相关部门和上级单位报告。
3. 通过公司内部通讯系统,及时发布应急信息。
应急知识宣传资料(一)
![应急知识宣传资料(一)](https://img.taocdn.com/s3/m/efdda5b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4.png)
应急知识宣传资料(一)紧急情况是指突发的、危及人身安全或公共安全的事件,这些事件不可预测,但我们可以通过掌握一些应急知识和技能来应对这些突发事件,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应急知识。
一、火灾应急知识1. 发现火灾时,首先要立即报警,将情况上报给消防部门。
在等待消防人员到来之前,应尽量阻止火势扩大,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着身体逃离火灾现场。
2. 在火灾楼梯间逃生时,应尽量选择空气清新的楼梯间逃生口,防止被浓烟和有毒气体袭击。
不要乘坐电梯,电梯一旦停电可能会被困。
3. 在火灾逃生时,如果身上着火,不要慌张,应迅速用湿毛巾或滚到地上熄灭身上的火焰。
二、地震应急知识1. 当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尽量寻找一个安全的避险场所,如桌子下、身体蜷缩一团的一角处,尽量避免站在窗户、墙角等容易受压的地方。
2. 假如在震中,注意保护自己的头部和颈部,用手保护好自己的头部。
3. 当地震结束后,要迅速评估周围的环境,如果周边安全,可以从安全出口逃生,如果不安全,应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三、自然灾害应急知识1. 遇到洪水来袭时,不要贸然试图穿越洪水,应尽量找到高处避险,等待救援。
2. 遇到山体滑坡时,应尽快逃离滑坡区域,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3. 遇到雷暴天气时,应迅速躲到室内,远离高大建筑、高压线、树木等易受雷击的地方。
四、交通事故应急知识1. 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打电话报警,将自己所在的位置和事故情况告诉交警,等待救援。
2. 在等待救援期间,应尽量保持现场安全,不要让更多的车辆卷入事故中。
3. 如果事故造成车辆起火,要迅速从车内逃离,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尘吸入呼吸道。
五、突发疾病应急知识1. 当遇到突发疾病时,首先要保持镇定,寻找帮助,可以通过打电话求助,寻找旁边的医务人员或者周围的群众。
2. 在等待救护车的到来时,可以做一些紧急处理,如用纱布包扎出血部位、用冷敷或冰袋降低发烧等。
3. 如果是心脏病急救的话,在等待救护车到来时,可以让患者保持平卧位,放松紧张的心理,保持呼吸通畅。
应急科普 防灾减灾自救知识手册
![应急科普 防灾减灾自救知识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36304e7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ed.png)
应急科普防灾减灾自救知识手册应急科普防灾减灾自救知识手册引言: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台风等时有发生,给社会和个人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面对突发灾害,了解防灾减灾和自救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本手册将以简单明了的方式介绍应急科普知识,帮助读者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保障个人和家庭的安全。
一、灾前准备1. 了解灾害类型:洪水、地震、台风等灾害有不同的特点和应对策略。
及时了解当地的灾害类型,可以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2. 制定应急预案:制定一份简单而全面的应急预案,包括家庭成员的通信方式、紧急撤离路线和避难点选择等,以备不时之需。
3. 防灾知识学习:学习基本的防灾知识,如灾害发生时的自救互救、应急救援等,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
二、洪涝灾害1. 安全避难点的选择:选择高地或远离河流的地方作为避难点,避免陷入洪水。
2. 防止淹水、泡水措施:加固家庭屋顶和门窗,确保不受水淹。
在雨季或天气恶劣时,及时清理排水管道,减少堵塞和积水。
3. 遇险自救技巧:洪涝灾害发生时,避免进入淹水区域和河道。
如必须过水面,请选择较浅的水域,尽量寻找救援工具或求助他人。
三、地震灾害1. 安全逃生技巧:地震发生时,尽量避免站立在高楼建筑、电线杆或易倒塌的建筑物旁边。
迅速找到避难所,如桌子下、门窗边缘等,保护头部和躯干,尽量减少身体受伤。
2. 疏散路线的选择:在地震发生后,尽量选择疏散通道,并避免使用电梯。
注意避免人流拥堵,遵守救援人员的指示和命令。
3. 及时报警求救:地震后,如果遇到被困的情况,请保持镇静,寻找避难点并及时报警以寻求救援。
四、台风灾害1. 防御风雨侵袭:台风来临时,及时关好门窗,确保房屋的密封性。
如果条件允许,采取加固措施,如固定阳台家具和花盆,避免风雨对其造成的危害。
2. 安全撤离的选择:在台风发生时,尽量避免拥挤的场所,选择安全的地方避难。
如果需要撤离,请提前了解撤离路线和安全避难点的位置。
总结:应急科普的重要性在于提高个人和家庭面对灾害的应对能力。
应急救援手册:灾害应对,急救常识普及
![应急救援手册:灾害应对,急救常识普及](https://img.taocdn.com/s3/m/85a9df6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d.png)
《应急救援手册:灾害应对,急救常识普及》第一章灾害应对1.1 火灾应急处理火灾是常见的灾害之一,当火灾发生时,首先要保持镇静,迅速判断火源位置,并选择安全的逃生路线。
在逃生过程中,蹲下行走,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避免吸入有毒烟雾。
如果无法逃生,应找到密闭空间,堵住门缝和通风口,等待救援。
1.2 地震应急处理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当地震发生时,应迅速躲到桌子下等避难处,保持头部和颈部的安全。
如果没有避难处,则要躲到墙角或抱住头部,避免被掉落物砸伤。
在地震结束后,迅速撤离到开阔地带,避免停留在危险地点。
1.3 暴雨应急处理暴雨时,需要远离河流、湖泊等水域,避免溺水。
如遇山体滑坡等情况,应躲在坚固结构下避难,注意保持通风和呼吸,避免被掩埋。
1.4 化学品泄露应急处理化学品泄露时,应迅速远离泄漏区域,遵循安全逃生路线迅速撤离。
用湿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避免吸入有毒气体。
1.5 交通事故应急处理在交通事故中,判断自己和他人是否受伤,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并告知事故地点。
开启警示灯和示廓灯,避免其他车辆撞上。
如发现车辆起火等情况,迅速逃离现场,避免爆炸危险。
第二章急救常识2.1 心肺复苏(CPR)心肺复苏是一种用于抢救心跳骤停或呼吸骤停患者的紧急救护措施。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首先要确保安全,然后检查患者是否有呼吸和脉搏。
如断气、无脉,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按照30:2的比例进行胸外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2.2 创伤处理在意外事故中,创伤处理是至关重要的急救环节。
对于出血伤口,首先要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进行包扎止血,并将伤部抬高。
对于骨折等创伤,要尽量固定患处,避免移动,并及时送往医院就诊。
2.3 中暑和中暑处理中暑时,应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处,松开衣领,给予足够的饮水。
如病情严重,应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2.4 窒息处理窒息时,要迅速采取解除窒息的措施,如背部拍击法或人工呼吸。
2.5 过敏反应应急处理过敏反应出现时,迅速将患者移至安全区域,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
应急知识宣传手册
![应急知识宣传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fb28c2c5fab069dc50220180.png)
应急知识宣传手册一、突发事件的种类和应急管理1、什么是突发事件,分为几类?共有几个级别?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分为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2、什么是应急管理?具体有哪些内容?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应急管理是对突发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发生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过程。
应急管理又是一个动态管理,包括预防、预警、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均体现在管理突发事件的各个阶段。
应急管理还是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可以概括为“一案三制”,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
3、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
通过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重要意义《突发事件应对法》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突发事件应对法》共7章7O条,是一部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的基本原则和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内容的重要法律,对于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应急宣传手册
![应急宣传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30d6da621eb91a37f1115ca6.png)
卫生应急知识宣传手册目录第一部分应急准备一、基本应急知识1、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2、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3、突发公共事件是怎样分级4、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分级标识5、突发公共事件整个处置过程分几个阶段6、什么是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7、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应急报警求助电话二、应急准备1、制定家庭应急计划2、装配应急箱3、公共场所应急准备4、熟悉应急避难场所的分布和位置5、制作应急信息卡第二部分突发公共事件一、自然灾害1、地震2、台风3、暴雨4、雷雨大风5、高温(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6、大雾、灰霾7、道路结冰二、事故灾难1、失火2、交通事故3、电、气、水事故4、爆炸三、公共卫生事件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病毒性肝炎3、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4、艾滋病5、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6、狂犬病7、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8、手足口病9、农药中毒10、猝死第三部分突发事件应急对策知识1、预防传染病学会如何洗手2、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3、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4、如何预防虫媒传染病5、溺水了如何进行自救6、中暑了如何应急7、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8、外伤止血常用急救法9、地震过后被埋应如何求救10、烫伤、烧伤如何紧急处理11、咬伤如何紧急处理12、蛰伤如何紧急处理13、发现食物中毒如何紧急处理14、遭遇雷电天气如何应急15、如何预防传染病第一部分应急准备一、基本应急知识(一)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我国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类: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应急知识宣传手册目录第一部分应急准备一、基本应急知识1、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2、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3、突发公共事件是怎样分级4、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分级标识5、突发公共事件整个处置过程分几个阶段6、什么是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7、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应急报警求助电话二、应急准备1、制定家庭应急计划2、装配应急箱3、公共场所应急准备4、熟悉应急避难场所的分布和位置5、制作应急信息卡第二部分突发公共事件一、自然灾害1、地震2、台风3、暴雨4、雷雨大风5、高温(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6、大雾、灰霾7、道路结冰二、事故灾难1、失火2、交通事故3、电、气、水事故4、爆炸三、公共卫生事件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病毒性肝炎3、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4、艾滋病5、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6、狂犬病7、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8、手足口病9、农药中毒10、猝死第三部分突发事件应急对策知识1、预防传染病学会如何洗手2、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3、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4、如何预防虫媒传染病5、溺水了如何进行自救6、中暑了如何应急7、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8、外伤止血常用急救法9、地震过后被埋应如何求救10、烫伤、烧伤如何紧急处理11、咬伤如何紧急处理12、蛰伤如何紧急处理13、发现食物中毒如何紧急处理14、遭遇雷电天气如何应急15、如何预防传染病第一部分应急准备一、基本应急知识(一)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我国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类: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三)突发公共事件是怎样分级?突发公共事件按照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四)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分级标识预警级别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五)突发公共事件整个处置过程分几个阶段?突发公共事件的整个处置过程分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和调查评估等五个阶段。
(六)什么是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是指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应急机制、应急体制和应急法制。
(七)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7、国务院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八)应急报警求助电话1、应急报警电话主要有:(1)110 报警电话刑事、治安案(事)件以及危及公共与人身安全、扰乱公众正常工作、学习与生活秩序的报警电话。
(2)119 火灾报警电话(3)120 医疗急救求助电话2、松江区卫生应急突发事件电话:(1)发生传染病或群体不明原因疾病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7731086(白天)、57701546(晚上)(2)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区食药监局37012331(3)发生应用水污染事件:区卫生监督所67735919 (白天)67735939(24小时)二、应急准备(一)制定家庭应急计划1、疏散线路(1)了解住所周围疏散路线。
简单画出家里各房间至住所楼层安全出口的快速撤离路线图,保证儿童一目了然。
(2)设定会合地。
防止突发事件造成联络中断,导致家人无法在短时间内会合。
2、家庭联络表制订家庭联络表,包括家庭成员、朋友、邻居、外地重要联系人电话(含移动电话)号码。
3、熟悉水、电、气总开关的位置和关闭程序。
4、保护契约和存折等重要物品。
5、紧急情况发生时,优先考虑残疾人、老人、孕妇和儿童的特殊要求。
6、学习急救常识和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二)装配应急箱1、物品清单至少够每个人用一天的食品和饮用水、便携式收音机、备用电池、手电筒、医疗急救箱与急救指南、卫生用品、火柴、哨子、一次性餐具、备用衣服、身份证复印件、现金、硬币、常用药品、婴儿或病人的特殊用品、眼睛、助听器、口罩、保暖锡纸、简单的防雨塑料布等。
2、保存与更新应急箱食品应按照标识标签明示的贮存条件储藏;留意保质期,注意更新;至少每6个月更新一次应急箱中的食品和水;选择易搬运的塑料箱、背包或露营包作为应急箱。
3、根据实际情况装配应急箱家:物品齐全,可供全家用一天。
私家车:主要准备食物、水、医疗急救箱、手电筒等。
工作地:主要准备食物和水。
(三)公共场所应急准备1、进入公共场所,要提前观察好安全通道、应急出口的位置。
2、参加户外大型活动,要提前观察活动区域的地形,尽量远离不安全区域,尽量跟随客流有序行进。
3、公共场所切勿堵塞安全门,或切勿在安全通道上堆积杂物;确保消防设施防备符合应急要求。
4、发生拥挤或遇到紧急情况时,应保持镇静,在相对安全的地点短暂停留。
5、注意观察周围的地形,寻求安全通道或应急出口的标志,确定自己的方位,随时做好疏散准备。
6、注意收听广播,服从现场工作人员引导,尽快从就近的安全出口有序撤离,切勿逆着人流行进或抄近路。
7、撤离时注意照顾好老人、妇女、儿童等,不要拥挤,保证疏散有序。
(四)熟悉应急避难场所的分布和位置。
1、听从应急救援人员指挥。
2、不得携带违禁品、凶器和宠物进入避难场所。
3、不得在避难场所吸烟、饮酒。
4、未经主管部门允许,不得离开避难场所。
(五)制作应急信息卡第二部分突发公共事件一、自然灾害(一)地震:1、地震发生前(1)合理安全放置家中物品,让门口、楼道保持通畅。
(2)家庭应急箱放在容易抓取的地方。
(3)强化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定期开展校内1分钟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4)做好居民楼、办公室等建筑物的疏散路线,设置醒目的应急避护场所指示牌,定期开展区域内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和自救互救演练活动。
2、地震发生后(1)大地震时不要急。
要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选择。
如果您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
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要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地震发生后要迅速撤离,以防强的余震。
(2)远离危险区,如果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
如果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正在行驶的汽车要尽快选择空旷处停车。
(3)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
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二)台风:1、行人(1)外出时尽量穿上雨衣,不要打伞。
(2)避开高大树木、棚子、架子、架空电线,高层施工现场、塔吊或工地围墙,广告牌,危旧建筑物等。
(3)不要在高墙、广告牌及居民楼下行走,以免发生重物倾斜或高空坠物等突发事件。
(4)看见倾斜及倒下的电线杆等输电设施,要远远绕行,以免触电。
(5)加固门窗及有可能被风吹落的物体,如花盆、护栏、遮雨棚、晾衣杆、室外天线等。
(6)注意道路积水,不要在道路边缘或打着漩涡的路上行走,以免落入水中。
(7)风大造成行走困难时,可就近到商店、饭店等公共场所暂避。
(8)检查煤气及电路,留心火源。
(9)沿海地区居民注意潮位异常增高,及时远离海岸。
2、航海船只(1)注意收听临近地区气象台的气象预报和警报,及时了解海风、海浪的情况。
(2)保持与陆地指挥系统的联络,及时避开台风的突袭。
(3)尚未出港的船只,推迟出航时间,待台风过后再出航;在海面航行的船只要根据台风移动方向和范围,适情改变航线绕道而行,或抢在台风来到之前迅速穿过。
(三)暴雨1、平房居民预防内涝,可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或堆砌土坎;室外积水漫入室内时,立即切断电源。
2、在积水中行走时,贴近建筑物,防止跌入地井、地坑等;驾驶员遇到路面或立交桥下积水过深时,尽量绕行。
3、在郊外旅游时,注意防范山洪。
上游来水突然浑浊,水位上涨突然变快时,必须特别注意。
(四)雷雨大风1、关闭门窗,室内人员远离门窗、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
2、关闭家用电器,拔掉电源插头,防止雷电从电源线导入。
3、在室外,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地停留;无处躲避时,不要跑动,不要打伞等物件,尽量找低洼处(如土坑)藏身或双脚并拢就地蹲下。
4、远离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广告牌等5、立即停止室外游泳、划船、钓鱼等水上活动。
6、如多人聚集室外,勿相互挤靠,防止被雷击中后电源互相传导。
7、在户外勿使用移动电话。
8、对被雷击中人员,立即采用心肺复苏法(人工呼吸)抢救。
(五)高温(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1、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外出要打伞、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避免强光灼伤皮肤。
2、户外或高温条件下作业人员应采取防护措施或停止作业。
3、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必要时准备一些常用防暑降温药品,如清凉油、十滴水、救心丹等。
4、大汗淋漓,切忌用冷水洗澡,应先擦干汗水,稍为休息后再用温水洗澡。
5、老人、体弱者,高血压、心肺疾病患者减少活动,如有胸闷、气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6、饮食宜清淡,多喝水或防暑饮品。
7、室内利用空调降温时,温度不宜太低,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
(六)大雾、灰霾:1、驾驶员要控制车速、车距,密切关注路况。
2、出行注意交通安全,作适当防护,减少吸入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3、呼吸道疾病或心肺疾病的人,尽量不外出。
(七)道路结冰1、行人小心路滑,出门最好穿防滑鞋,防止跌倒、扭伤,外出尽量不骑自行车。
2、驾驶员采取防滑措施(如安装防滑链),关注路况,服从指挥疏导,慢速安全驾驶。
二、事故灾难(一)失火1、家庭失火(1)炒菜油锅起火,应迅速盖上锅盖灭火,切忌用水浇,以免燃烧着的油溅出,引燃其他可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