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史 意象主义和庞德

合集下载

埃兹拉·庞德及其意象派诗歌译作——《送孟浩然之广陵》简评

埃兹拉·庞德及其意象派诗歌译作——《送孟浩然之广陵》简评

埃兹拉·庞德及其意象派诗歌译作——《送孟浩然之广陵》简评埃兹拉庞德(1899-1977)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现代诗人之一,他创作的诗歌构思丰富,内容多元,风格独特,他创作的诗歌被称为“意象派诗歌”,它以联想、抽象和夸张手法为主,拟喻、比兴、象征和联想并置,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使人们被其离奇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独特思考方式所引导,它充满了诗人的超现实的梦想,使人们在沉思中发现更多的新意义。

此外,埃兹拉庞德也是一位杰出的诗歌翻译家,他不仅探究和研究古典诗歌的译法,而且在古典诗歌的译作中也凸现出他的诗化风格。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对孟浩然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译作,译者庞德以自己的独特的艺术手法,将孟浩然的古典诗歌准确地译成了现代诗歌,赋予了原诗特点的同时,突出了诗歌的思想内容。

庞德的译文落实了典型的意象派风格,他在译文中突出的是“联想”,并结合“抽象”和“夸张”手法,使诗歌充满了密密麻麻的联想,充分展示了诗人对事物的独特思考方式。

他将原诗中“山河收豆萁苗”翻译成“山形如山下向仙藤/河添河,长河收豆和苗。

”翻译时,庞德采用了逐句翻译,使用抽象和夸张同时,以极大的灵活性将它塑造为一幅图,将孟浩然的古典诗歌幻化出了现代的意味。

此外,庞德的译文也充满了超现实的梦想,他将原诗的主题思想放大、变形,隐喻地把“淡雅”改写成了“那空气如金,穹窿穿越/如拂尘轻落,淡雅滋润/空气中萤火虫灿烂之光/如醇酒滋润,淡雅滋润”,将“滋润”这一抽象概念以诗意的形式展现,让读者对“淡雅”有更深入的理解。

最后,庞德的译文将原诗的思想内容表达的准确而精辟,最终将孟浩然的古典诗歌译成了精美的现代诗歌,让人们在沉思中发现更多的新意义,也将埃兹拉庞德的意象派诗歌完美的展现出来。

埃兹拉庞德不仅是20世纪最优秀的现代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诗歌翻译家,他对孟浩然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译作凸现出他的诗化风格,它以联想、抽象和夸张手法为主,并置,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使人们被其离奇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独特思考方式所引导,它充满了诗人的超现实的梦想,使人们在沉思中发现更多的新意义。

庞德是美国20世纪初

庞德是美国20世纪初

庞德是美国20世纪初“新诗运动”开风气之先的人物,中国在他心目中是一个具有灿烂文明的古国,因此他认为,中国之于新诗运动,就如希腊之于文艺复兴,他在英美发动意象派诗歌运动,意在借用中国古典诗歌美学支持他的意象派诗歌理论。

他翻译了工程浩大的《大学》、《中庸》和《论语》以及孔子亲定的《诗经》,创造地翻译了遐迩闻名的中国古典歌集《华夏集》(《神州集》),他倾尽全部心血的鸿集巨制《诗章》是一部深沉宏博的诗篇,建筑在他对儒学的独特理解之上。

《诗章》共117章,中国主题在《诗章》中无处不在,从52章到61章共10章,史称“中国诗章”,把中国历史从尧舜一直排到雍正,描写了繁荣昌盛的古代中国,宣扬了孔子的伦理哲学,旨在反对基督教,用他理想化了的儒家政治治理腐败的资本主义制度。

庞德对中国文化和中国诗学锲而不舍地努力理解并全力推介,美国作家很少不通过庞德的译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

庞德的中国情结凝聚着浓郁的中国儒家文化的神韵。

他于古老的东方文化中重塑了美国作家的中国形象。

早在年轻时期,庞德便对中国古诗有极大兴趣。

1915年,他出版了中国古诗的英语译本,题名为《中国》,收集并翻译了17首诗篇,大部分是李白的作品,此外还有古诗《青青河畔草》等。

在他的《华夏》译诗集的扉页上,有一段简短的注解,说明他的译作是以厄内斯特·弗诺罗塞(ErnestFenollosa)的笔记以及莫利(Mori)和埃列伽(Ariga)两位教授的解释为根据的。

弗诺罗塞是美国的一位研究东方文学与艺术的先驱,曾在日本从事教学工作约12年,回到美国以后,任波士顿博物馆馆长。

显然,庞德通过中介翻译中国古诗,其译作与原文的出入之处在所难免。

比如李白的《长干行》成了英语中的《水路商人的妻子———一封信》;他给我国古诗《青青河畔草》所加的英文标题是《美丽的梳妆台》。

他的译作充分反映了他的丰富想象力,也强烈地表明了他的执著精神和良苦用心。

庞德从翻译中国古诗开始,进而研究中国的古代文明和儒学思想。

庞德‘意象主义

庞德‘意象主义

庞德与意象主义“一个人与其在一生中写浩瀚的著作,还不如在一生中呈现一个意象。

”这是庞德对“意象”这个概念的阐释。

这句话,虽然偏激,但却可以理解。

因为其实他本人也无法做到。

庞德给“意象”下的定义是“在一刹那时间里呈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

我的理解是,当“我”面对一个客体时,会产生“像什么”的冲动,然后跳出来一个词,构成一个比喻。

但比喻是有区分的,例如“美女像花”,那是通例的比喻,已经在语言体系里约定。

但大多数,作为一种修辞手法的比喻,它在应用中是有独特针对性的。

例如,“美丽的西施,就像是一朵盛开的鲜花”,这里“西施”是个别的,相异于“美女”的泛指。

所以后面的比喻,不能简单地写“像花”,而需要修饰和限定,是“盛开的”,是“鲜花”。

但这也只是个别化的比喻,它不是“意象”。

“意象”是“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所以,还得加入说出这句话的人的“理智和情感”。

虽然说,他可能已经表达了他的欣赏和赞美,但我觉得,这句话情感不够强烈,不够鲜明。

一般人也许没有问题,但是作为诗人来讲,显然就欠缺了,因为缺乏诗人的创造性,没有表现出诗人高于普通人感受的情感。

诗人之所以成为诗人,是因为他们是人群中最敏感最具激情的,所以,诗人应该会说“美丽的西施,就像是刚从枝头摘下的一朵鲜花”,那么这里“刚摘下的鲜花”,显然和西施的命运连结了起来,诗句就充满了一种穿透性,同时也将言外之意释放了出来。

这里的“鲜花”已经不同于前面充满欣赏和赞美的意思,更多的是借鲜花的美丽反衬出红颜薄命的悲情故事,以及诗人道德情感的抒发。

这种涵盖更广大更复杂的比喻,就有点接近庞德所说的“在一刹那时间里呈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

但是,庞德并没有把“意象”概念说死,他从来没有指出过哪个是意象是哪个不是,他只是指出了隐藏在我们文字世界里的一条不是很清楚的道路,他认为诗人寻找和经过这样一条道路或者捷径,就能直接抵达文学世界或者诗歌的核心。

正由于他的不确定,或者说,他把“意象”刻意地提高到一个神圣的位置,以强调“意象”对于诗歌的重要性,所以,他才会感叹“还不如在一生中呈现一个意象”。

《论文一埃兹拉庞德诗歌意象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论文一埃兹拉庞德诗歌意象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埃兹拉庞德诗歌意象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1.介绍1.1.当我们谈到美国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埃兹拉庞德的时,我们总是会想到他的意象派诗歌。

的确,作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美国现代诗歌个的大师---庞德,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他和他的同事共同发起了美国意象派诗歌的运动。

庞德是二十世纪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先驱。

庞德出生在爱德华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之后在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

大学期间,庞德大量地学习了意大利和美国古典文学,同时,他也学习了法语,西班牙语等其他民族的语言。

不仅如此,庞德还拜访了很多国家,他的足迹走遍了欧洲大陆和美国,这对他了解各民族文化和文学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庞德他博览中西方书籍,同时也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天才。

但是尽管庞德是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先驱,他的一生却著作很少。

仅有的几部如:The Spirit of Romance,The Garden,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等等。

此外,庞德还编辑了书籍Imagist poems。

在庞德一生的创作精力中,他的杰出著作:“诗篇”,花费了他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因此,这部作品也成为了庞德最为重要的作品。

同时也是世界诗歌史上具有标志性的著作之一。

1.2.二十世纪美国诗歌的意象和意象主义在意象派眼中,意象究竟是什么呢?意象存在于所有的诗歌中,但在意象派眼中,意象被赋予的新的意义。

庞德将意象定义为一瞬间呈现出来的理智和情感的复合体。

这个复杂的概念就是在说,意象让我们在作诗之时,能够脱离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自己的感情释放了出来。

意象是将诗人的感情听过一些其他的词汇和景象,比较模糊地,不能够分辨地,隐约地放在诗作当中。

而这些“其他的词汇”,必须能够很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想要抒发的情绪。

一个意象派诗人,必须能够让他的读者从他所写的意象中,体会他的情感和感情,而并不是平铺直叙的讲述过程。

而意象派诗歌的逻辑必须要清晰,最好的意象诗歌应当是一幅幅的画面。

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第11章~第14章【圣才出品】

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第11章~第14章【圣才出品】

第11章20世纪20年代•意象派•庞德I.Fill in the blanks.1.“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by Ezra Pound goes like this: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_____.(首师大2008研)【答案】Petals on a wet,black bough.【解析】这是意象派诗人庞德的名作,意为: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许多花瓣。

2._____,by Ezra Pound,employs the complex association of scholarly lore, anthropology,modern history and personages,private history and Witticism,and obscure literary interpolations in various languages.(人大2006研)【答案】The Cantos【解析】庞德的《诗章》包罗万象,是庞德的代表作。

3.Author_____Title_____.(南京大学2007研)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Petals on a wet,black bough.【答案】Author:Ezra Pound Title:“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解析】题目节选自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该诗是以一个意象作为叙述语言的典型范例。

4.Ezra Pound’s lifelong endeavor had been devoted to the writing of_____,which contains_____poems.(国际关系学院2007研)【答案】The Cantos;117【解析】庞德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写作《诗章》当中,《诗章》共包括117首诗。

Imagism美国文学史意象主义

Imagism美国文学史意象主义
ism: a term taken from painting. In literature, it refers to the technique of dislocation of rhythm, logic, words and syntax -- “ the substitution of the discontinuous for the continuous.” 6. Impressionism: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impressions and feelings a scene, event, object or the like has stimulated in the artist or the writer.
Expressionist paintings and a building:
3. Dadaism: an infantile term chosen first by some painters meaning “ meaningless”. It adopts an extreme negative attitude towards cultural tradition and reality, towards artistic principles and towards any significance of language and literary representation. They like to use dream words, confused language, strange and ridiculous images. After 1924, it gradually turned into surrealism in France.

美国意象派著名诗人埃兹拉·庞德十句诗

美国意象派著名诗人埃兹拉·庞德十句诗

美国意象派著名诗人埃兹拉·庞德十句诗在20世纪早期,美国文坛出现名噪一时的意象派诗歌运动,其中埃兹拉·庞德是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的地位能够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略特比肩。

他在诗歌创作中融入我国古典诗歌元素以及日本俳句,为东西方诗歌的融合做出巨大贡献。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美国著名诗人埃兹拉·庞德的十句诗,体会诗歌背后的深意。

埃兹拉·庞德出生于美国,在美国大学读历史、古典文学专业。

他曾先后四次赴欧洲,并一度成为伦敦文坛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在英国、法国、意大利,他不断追求和探索诗歌创新道路,研习普罗旺斯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拉丁文话等,从中吸取养分,成为当时诗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备受推崇和尊敬。

意象主义诗歌理论的形成是埃兹拉·庞德的一大贡献,尤其在意象主义运动的前期,他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他打出意象主义旗号,招兵买马,扩大影响,并发表第一部意象主义诗集。

在他的主张下,意象主义诗歌形成短小、硬朗、节奏自由、语音口语化为特色的文学特质,又彰显曲折玩味的艺术意境,以求得对事物真谛的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埃兹拉·庞德对意象主义有着更深的阐述,他认为意象不单纯表现出诗人的思想,它是经过过滤后,用文字展现出能量。

另外,他认为,意象是诗人的“染料”,因而让诗歌能够与其他文学形式相通,同时彰显出诗歌独特的艺术特质。

再有,意象派诗歌反对浪漫主义情感上的泛滥,以营造出诗歌的独特品行。

虽然他不怎么懂中文,但他是一位虔诚的中国文化的追随者,他也将中国介绍到西方的一位重要人物之一。

他喜欢中国诗词,推崇儒家经典,曾多次公开表示:中国诗就是一个宝库,对他自身而言,中国诗就好比希腊之于文艺复兴。

不过,因为埃兹拉·庞德不懂中文,他才会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加以想象,这也成为其备受争议,名誉扫地的根源。

埃兹拉·庞德翻译过一部诗集《华夏集》,他从一百五十余首诗中,筛选出19首,其中“诗仙”李白的诗就包含12首,可见他对后者的崇拜。

他是美国意象派诗人,凭借一首短诗,奠定诗坛地位

他是美国意象派诗人,凭借一首短诗,奠定诗坛地位

他是美国意象派诗人,凭借一首短诗,奠定诗坛地位一,最短的现代诗这些面庞从人群中涌现,湿漉漉的黑树干上花瓣朵朵。

——《在地铁车站》这首诗在西方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为这首诗有着重要意义,埃兹拉·庞德后来成了为意象派诗人的领袖。

庞德主张,鲜明干脆的意象,犹如一个辐射的核心或旋涡,压缩于其中的多重意义不断地由此扩展出来。

《在一个地铁车站》中的意象,就有广阔的辐射意义。

从表层意义上看,它表现了诗人看到人群中“美丽的面孔’的一刹那间突发的清新感。

如果深入到其象征意义,就比较复杂了。

关于这首小诗,批评家有许多不同的解释。

有人认为,诗中表现的是庞德体验到的现代生活的腐败,但世界还没有彻底堕落,美有时还会出现。

还有人的理解更为具体,从地铁车站涌出人们,刚刚下班或才去上班的,他们面带疲惫,黯然无光。

物质的劳役已吞噬了他们的生机,虽生犹死,这是现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造成的异化.仅有的几张‘美丽的面孔’,象征着生命中美好的东西,但已幸存不多了。

作者旨在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批判了现代工业文明对人的摧残和压制。

二,诗人介绍埃兹拉.庞德是美国著名诗人和文学评论家,他建立的“意象派”对美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庞德对于中国古典文化,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情有独钟,在其多元创作素材中,中国元素一直是其作品的核心和支柱。

庞德“翻译”的中国古诗都收录于《华夏集》一书,受到美国读者的广泛欢迎。

美国诗人T.S.艾略特称他为“中国诗歌的发明者”。

关于诗歌写作,关于文化土壤,庞德在一次记者采访中透露了下面7句话,没句都代表着一个核心观点,一起来跟随哲学诗画品读进入。

1,人是以得天独厚的生活为题材的。

方法重要,但隶属天赋的本能直觉更重要。

2,对于诗人来说,“为什么写”比“怎么写”重要得多。

3,技巧考验真诚。

如果一件事不需花上技巧去叙述,它的价值就比较差。

4,对于想把诗写好的人,没有一种诗是自由的。

最好的自由诗来自回归格律的氛围。

庞德与意象主义的形成——以《在地铁站》为例4600字 周五给我~

庞德与意象主义的形成——以《在地铁站》为例4600字  周五给我~

庞德与意象主义的形成——以《在地铁站》为例摘要埃兹拉·庞德,有着现代诗歌之父的称号,他所提倡的意象主义诗歌在世界文学领域有很重要的影响。

本文对庞德及其作品《在地铁站》中的意象主义进行了分析,包括从庞德意象派思想、诗歌本身的文本意象主义,以及文本之外的前景化、原型批评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阐释。

关键词:庞德;意象主义;诗歌引言作为意象主义的代表人物,埃兹拉·庞德是上世纪初期的英美诗歌文学的中心人物。

他与理查德·阿尔丁顿等人于1912年发起的意象派诗歌运动,在文学界内刮起了一场不容小觑的旋风。

庞德的《在地铁站》可谓意象派诗歌的经典之作,短短的两行诗句,经历了百年的文学风雨锤炼,至今仍让人感叹不已。

一、庞德与意象主义埃兹拉·庞德是美国诗人,文学评论家,1885年出生于美国爱荷华州,庞德的学生时期在美国度过,1906年于哈密尔顿大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庞德选择了欧洲。

庞德自1898年首次前往欧洲后,到1908年共赴欧五次,最后定局伦敦。

在伦敦,庞德成为了文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在1912年,庞德与理查德·阿尔丁顿等好友一起建立了沙龙,并提出了意象派诗歌三原则,即对事物的主观或客观的描绘要直接,而不掩饰作者的情感或事物自身的“情感”;对没有帮助诗歌表达的词汇,一律不使用,不借助浮华的辞藻做无用的修饰描绘;诗歌节奏感更富音乐节奏感,使用更多的音乐性词汇,而不再去借助“节奏器”来硬化诗歌的曲调起伏。

庞德的意象主义诗歌,吸收了很多日本俳句试的的写作形式和诗歌特点,并在自己的诗歌作品中有大量的中国诗歌元素的加入,他在自己的《诗章》中就阐述了孔子学说。

意象主义的诗歌,严格说来,是中国诗句所特有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易》中关于意象的记载。

而庞德在接触到中国的诗句,特别是李白、王维等人的诗歌后,发现这些诗歌的意象感十足,是严格的意象主义诗句。

庞德提出的意象派,更像是当时的现代主义、浪漫主义和直觉主义的结合体,这与当时的丁尼生式诗歌的陈词滥调截然不同。

庞德与意象派

庞德与意象派

庞德与意象派何仲生项晓敏意象派是20世纪初最早出现的现代诗歌流派,1908~1909年形成于英国,后传入美苏。

代表人物有:休姆、庞德、艾米和叶赛宁等。

意象派的产生最初是对当时诗坛文风的一种反拨。

首先,在19世纪后期英国文坛,象征主义、唯美主义与浪漫主义结成一体,形成新浪漫主义。

意象派是在其基础上演变而成的。

到20世纪初,传统诗歌,尤其是浪漫主义、维多利亚诗风蜕化成无病呻吟、多愁善感和伦理说教,只是“对济慈和华兹华斯模仿的模仿”。

庞德及其意象派提出“反常规”“革新”地进行诗歌创作的主张。

其次,20世纪初柏格森热流行,这是自叔本华以来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在文学界影响的延伸。

意象派的开创者休姆就直接受教于柏格森。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生命哲学全盘为意象派所接受,成为其主要的理论依据和哲学基础。

意象派诗特别强调意象和直觉的功能。

同时,象征主义诗歌流派为意象派开创了新诗创作新路,尤其是诗的通感、色彩及音乐性,给意象派以极大的启发。

由于意象派诗人大多经历了象征诗歌创作,所以理论界也有人将意象派看做象征主义的分支,实际上意象派和象征主义诗歌有极大的本质差异。

意象派不满意象征主义要通过猜谜形式去寻找意象背后的隐喻暗示和象征意义,不满足于去寻找表象与思想之间的神秘关系,而要让诗意在表象的描述中,一刹那间地体现出来。

主张用鲜明的形象去约束感情,不加说教、抽象抒情、说理。

因此意象派诗短小、简练、形象鲜明。

往往一首诗只有一个意象或几个意象。

虽然,象征主义也用意象,两者都以意象为“客观对应物”,但象征主义把意象当做符号,注重联想、暗示、隐喻,使意象成为一种有待翻译的密码。

意象派则是“从象征符号走向实在世界”,把重点放在诗的意象本身,即具象性上。

让情感和思想融合在意象中,一瞬间中不假思索、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

另外,从诗歌意象的内在形式看,意象派受日本俳句和中国古诗的影响。

意象派诗歌革新,首先是从模仿学习日本俳句开始的。

日本“俳圣”松尾芭蕉的短诗给他们以极大影响。

Part7.The1920s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文学

Part7.The1920s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文学

Part 7. The 1920s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文学Imagism意象主义:Ezra Pound 艾兹拉·庞德(1885-1972):The Spirit of Romance罗曼司精神;The Anthology DesImagistes意像派诗选;Cathay华夏——英译中国诗;Literary Essays文学论;A Few Don’ts by Imagist意象派戒条;Personage面具;Polite Essays文雅集;The Cantos of Ezra Pound庞德诗章——109首及8首未完成稿Thomas Stearns Eliot 托马斯·艾略特(1888-1965):Prufrock and Other Observations普罗夫洛克;The Waste Land荒原:TheBurial of the Dead死者的葬礼;A Game of Chess弈棋;The Fire Sermon 火诫;Death byWater水边之死;What the Thunder Said雷电之言;名诗:Ash Wednesday圣灰星期三;Four Quarters四个四重奏;诗剧:Murder in the Cathedral大教堂谋杀案;Family Reunion大团圆;Cocktail Party鸡尾酒会Wallace Stevens 华莱士·史蒂文斯(1879-1955):Harmonium风琴;The Man With the Blue Guitar弹蓝吉他的人;Notes Toward a Supreme Fiction关于最高虚构的札记:Peter Quince at the Clavier彼得·昆斯弹风琴;Sunday Morning礼拜天早晨;The Auroras of Autumn秋天的晨曦;Collected Poems诗集William Carlos Williams 威廉·卡罗斯·威廉斯(1883-1963):Spring andAll春;The Journey of Love爱的历程;Pictures from Brueghel布留盖尔的肖像;Paterson佩特森——5卷长诗;Asphodal, That Green Flower常青花日光兰——长诗;Red Wheelbarrow红色手推车;The Widow’s Lament in Spring寡妇的春怨;The Sparrow, to My Father麻雀——致父亲;Proletarian Portrait无产阶级画像Robert Frest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A Boy’s Wish少年心愿;North of Boston波士顿之北:Mending Wall修墙;After Apple-picking摘苹果之后;Mountain Interval山间;The Road Not taken没有选择的道路;West-running Brook西流的溪涧;A Further Range又一片牧场;A Witness Tree一株作证的树Carl Sandburg 卡尔·桑德堡(1878-1967):Always the Young Stranger永远是陌生的年轻人;In Reckless Ecstasy肆无忌惮的狂热;The Prairie Years草原的年代;The War Years战争的年代——林肯传记;The American Songbag美国歌袋;The People,Yes人民,好;Honey and Salt蜜与盐;Corn-huskers辗米机;Smoke and Steel烟与钢E Cumings 肯明斯(1894-1962):Tulips anddd Chimneys郁金香与烟囱;The Enormous Room大房间;XLI Poems诗41首;Viva万岁;No, Thanks不,谢谢;Collected Poems诗集;Eimi爱米——访苏游记The Lost Generation迷惘的一代:F Scott Fitzgerald 弗朗西斯·菲茨杰拉德(1896-1940):The Side of Paradise人间天堂;The Beautiful and the Damned美丽的和倒霉;The Great Gatsby了不起的盖茨比;Tender in the Night夜色温柔;The Last Tycoon最后的巨头;短篇小说:Flappers and Philosophers姑娘们和哲学家们;Tales of the Jazz爵士时代的故事;Taps at Reveille早晨的起床号;The Ice Palace冰宫;May Days五一节;The Diamond as Big as the Ritz像里茨饭店那样大的钻石;Winter Dreams冬天的梦;The Rich Boy富家子弟;Babylon Revisted重访巴比伦;The Crack-up崩溃——自传体文集“迷惘的一代”代表人物:Ernest Hemingway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 :In Our Time在我们的年代里;The Torrents of Spring春潮;The Sun Also Rises太阳照样升起;Farewell to Arms永别了,武器;For Whom the Bell Tolls丧钟为谁而鸣;短篇小说:Men Without Women没有女人的男人;The Winners Take Notheing胜者无所获;The Fifth Column and First Forty-nine Stories第五纵队与首次发表的四十九个短篇;政论:To Have and Have Not贫与富回忆录:A Moveable Feast到处逍遥William Faulkner 威廉·福克纳(1897-1962):The Marble Faun云石林神——诗集;Soldiers'Pay兵饷——小说;Absalom, Absolam押沙龙,押沙龙——家世小说;短篇小说:Dry September干燥的九月;The Sound and the Fury愤怒与喧嚣;As I lay dying当我垂死的时候;Light in August八月之光Sherwood Anderson 舍伍德·安德森(1876-1941):Windy McPherson’s Son饶舌的麦克斐逊的儿子;Marching Men前进中的人们;Mid-American Chants美国中部之歌;Winesburg,Ohio/The Book of the Grotesque俄亥俄州的温斯堡/畸人志;Poor White穷苦的白人;Many Marriages多种婚姻;Dark Laughter阴沉的笑声The Triumph of the Egg and Other Stories鸡蛋的胜利和其他故事;Death in the Woods and Other Stories林中之死及其他故事;I Want to Know Why我想知道为什么美国第一个获诺贝尔奖获得者:Sinclair Lewis 辛克莱·刘易斯(1885-1951):Dur Mr Wrenn我们的雷恩先生;The Job求职;The Main Street大街;Babbitt巴比特;Arrowsmith艾罗史密斯;Elmer Gantry艾尔默·甘特里;Dodsworth多兹沃斯;It can’t Happen Here事情不会发生在这里;Kingsblood Royal王孙梦Villa Sibert Cather 维拉·凯塞(1873-1947):O, Pioneers啊,先驱们;My Antonia我的安东尼亚;The Professor’s House教授之家;Death Comes for the Archibishop大主教之死Thomas Wolfe 托马斯·沃尔夫(1900-1938):Look Homeward, Angel天使,望故乡;Of Time and the River时间与河流;The Web and the Rock蛛网与岩石;You Can’t Go Home Again有家归不得;The Hills Beyond远山——未完成;短篇小说:From Death to Morning从死亡到早晨。

20世纪外国文学史课件:意象派诗歌

20世纪外国文学史课件:意象派诗歌

注入现代主义诗歌的变革潮流中。
庞德如此迷恋中国古诗,甚至 拟以汉字的构造法建立一种新的诗 格,即“表意法”,旨在把意象浇 铸在视觉想象上,寻求诗中意与象 的相应相合。
英美意象派诗歌的中国情 结——从庞德诗歌看英美意 象派的创作原则
中国古诗、汉字与意象派之间 跨时空、跨东西的契合与交汇成为 庞德创新的重要灵感。
艾略特:“我对此(指《华夏集》的译文忠
实性)感到怀疑:我预计三百年后…… (它) 会被(公正地)称为‘20世纪诗歌的出色样 板’而非‘译作’。每一代人都必须有他们自 己的翻译。”
叶维廉:“庞德切入中文原诗作者的精
妙之处,具有明察秋毫的洞见。”
三、东方情结与中国译诗
• 庞德一生致力于把中日诗歌、东方文明传统介绍给西方,为西方 提供了一个在语言、意象、思维方式等方面完全不同的文化他者,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以欧洲文化为主导的逻各斯中心主义。
✓ 相比之下,一直较为坚守意象派创作原则的诗人是英国诗人弗林 特、弗莱契、福特,美国女诗人希尔达·杜丽特及其英国丈夫阿 尔丁顿等。
一、现代主义诗歌的起点:意象派
• 意象主义者倡导现代诗歌应使用坚挺、明晰、严谨的意象和硬朗、 干燥的语言来传达情感,即绝对精确地呈现,不要冗词赘语。
• 意象派诗人们善于创造各种各样惊人的比喻,尤其是用暗喻表达 瞬间的人生感悟。
意象派诗歌
目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庞德
2
第一节 概述
3
一、现代主义诗歌的起点:意象派
• 1910年左右在英国伦敦出现的“意象 派”或“意象主义运动”被视为第一个 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它是在反叛19世 纪出现的浪漫主义、颓废主义和前期象 征主义诗歌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
✓ 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08年英国批评家、 诗人休姆在伦敦组织的一个名为“诗人 俱乐部”的诗社。

流派20世纪英美现代诗歌的发轫:意象派

流派20世纪英美现代诗歌的发轫:意象派

流派20世纪英美现代诗歌的发轫:意象派展开全文意象派诗人群合影,右三为庞德流派概述在20世纪英美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的谱系之中,意象派(Imagism)无疑是发轫流派。

在意象派活跃英美诗坛的八年之中,庞德、艾米·洛威尔、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等诸多意象派诗人以其意象鲜明、简练含蓄的诗作,革新了维多利亚时代无病呻吟的伤感诗风,开创了英美现代诗歌发展的新方向。

意象派诗歌多受中国古典诗词和日本俳句的影响,也为东西方的诗歌交流搭建了桥梁。

艾米·洛威尔Amy Lowell(1874-1925),意象派代表诗人意象派的前身是英国批评家托马斯·休姆鼓吹的“新古典主义”。

1909年,24岁的埃兹拉·庞德来到伦敦,很快跃升为伦敦文坛的领袖人物。

休姆的诗人俱乐部也成为意象派的沙龙。

1912年,希尔达·杜利特尔和理查德·奥尔丁顿的诗歌经庞德推荐,刊发于芝加哥《诗刊》,希尔达的诗下被署名“意象派H·D”。

1913年,弗林特在《诗刊》上发布意象派的三条宣言。

1914年,庞德出版的第一本《意象派诗选》问世,三年后庞德退出,由美国女诗人艾米·洛威尔接手引领意象派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象派在英美逐渐瓦解,却在俄国梅开二度,叶赛宁等青年诗人成立意象派团体。

尽管该团体也于1927年解散,但到了20世纪中叶,意象玄学派和深度意象派再次亮相美国诗坛,可见意象派生命力之茁壮。

创作特色发表在《诗刊》上的“意象派三规则”涵盖了意象派诗歌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19世纪西方传统诗歌的革新:一、直接处理无论主观的或客观的“事物”。

二、绝对不用任何无益于表现的词。

三、至于节奏,用音乐性短句的反复演奏,而不是用节拍器反复演奏来创作。

意象派是一个“务实”的诗歌流派,主张以鲜明凝炼的意象形象地展现事物,反对空泛的抒情和陈腐的说教。

但实际上,意象派又吸收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务虚”美学,尤其是艾米·罗厄尔提出的“要含蓄,不用直陈”原则,更贴合了东方诗学蕴藉的审美。

有关庞德

有关庞德

摘要:美国诗人庞德,意象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意象派运动主要发起人。

其《地铁站台》充分体现了意象派的创作原则,被看作意象派诗歌的典范。

本文通过对《地铁站台》的分析,着重讨论了中国古典诗歌对庞德的意象主义的影响。

关键词:意象主义;意象派诗歌;中国古典诗歌;庞德艾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美国诗人,意象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意象派运动主要发起人。

庞德还是一个热衷于介绍中国古典诗歌和哲学的翻译家,经他改编并翻译了《神州集》、《诗经》等儒家经典,其误译常被作为翻译界研究的话题。

庞德终生不懈地推崇中国诗学,1915年,他曾在《诗刊》上撰文说,中国诗“是一个宝库,今后一个世纪将从中寻找推动力,正如文艺复兴从希腊人那里找推动力”。

无论是他用意象派风格翻译的李白的《长干行》(The River-Merchant…s Wife: A Letter),还是他本人的意象派诗歌作品都反映了中国古典诗歌对其意象主义的影响。

一、意象主义与意象派诗歌1908年前后,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影响,以庞德为首的西方诗人们,发起了一场旨在改变英国维多利亚王朝颓靡诗风的意象主义诗歌运动,推动了英美两国诗歌向现代诗的转变。

1908年,在英国伦敦,庞德与英国评论家托马斯·休姆(T.E.Hulme)一起创立了意象派诗歌,目的是使诗歌摆脱浪漫主义的伤感情调和无病呻吟,力求使诗具有艺术的凝练和客观性;文字要简洁,感情要含蓄,意象要鲜明具体;整个诗给人以雕塑感,线条明晰有力,坚实优美,同时又要兼有油画的浓郁色彩。

1912年,庞德与希尔顿·道利特尔和奥尔丁顿讨论了意象派诗歌的原则,并在1913年第6期的《诗刊》上发表了意象派的纲领,主要有三条:1.直接处理无论是主观的或客观的“事物”;2.决不使用任何对表达没有作用的字;3.在韵律方面,按照富有音乐性的词句的先后关联,而不是按照一架节拍器的节拍来写诗。

埃兹拉·庞德和意象派

埃兹拉·庞德和意象派

+ Ezra Pound is a renowned著名 American poet
and regarded as a father of modern American poetry. + Born in Idaho and raised in Pennsylvania, but he spent most of his life in Europe and became one of the 20th century‘s most influential and controversial poet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In order to revive 恢 复 American literature, he endeavored to enlarge his circle of friends and communicated with some European poets.( Yeats, James Joyce)
+ 在巴黎和伦敦期间除了继续从事创作外,他发掘和扶
植人才,与欧美文学界人士广为交游,为打破英美文 学,尤其是英美诗歌的沉寂局面,为促进美国文学的 “复兴”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他和雕塑家、画家、音 乐家都有广泛的联系,对欧美各国现代主义思潮的形 成和发展都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庞德在1914年至 1916年间与爱尔兰诗人叶芝(W.B.Yeats)交往很密 切。他敬佩叶芝,以叶芝为师。叶芝也在一定程度上 受到他的影响。庞德曾帮助詹姆斯· 乔伊斯(James Joyce)出版《青年艺术家的肖像》,(A Portrait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和《尤利西斯》(Ulysses),帮 助艾略特整理删节《荒原》(The Waste Land)的初稿, 并向出版社推荐出版。他在巴黎结识并帮助海明威, 帮他出版了第一本书.

庞德

庞德

在地铁站内(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启示:
现实生活中的美好现象和人的美好感觉稍纵 即逝;正如美丽的面孔只显现给留心体察的 人们一样;正如花瓣长在粗鄙丑陋的枝条上 一样;正如花瓣给人欣喜、亲和的感觉,湿 漉漉的黑色枝条给人恶心、厌烦的感觉一样。 “一个地铁车站”是是现代社会的缩影,它 呈现了现代社会的种种事象,但在庞德的眼 里他只看到两个字:“美”和“丑”。
一张张脸孔的幻影在人群中鬼魅般浮现;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犹如湿漉漉的黑色树干上绽放的朵朵花瓣.
在地铁站内(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Ⅰ《在地铁站内》仅两行、14个字,是一首单一意象
诗(one-image poem)。它是庞德根据在巴黎协和 广场地铁站的印象写成的。

这首诗能反映出意象派诗歌的两个重要特点:
①诗心怪异是现代派诗的特点之一,尤其在这 首诗中,意象玄妙,句意悬隔,更增添了诗 意的模糊性。不光是每句诗的本身意义不明 确,而且两句诗组合在一起意义取向正是相 反。
在地铁站内(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⑴apparition一词的翻译非常关键,它颇为诡 异,原有幻象、异象等出现之意,还有鬼怪、 幽灵之意,在这里被译为“幽灵般显现 ”。 ⑵第二句把人群暗喻为湿漉漉的黑色枝条,把 这些面孔暗喻为许多花瓣,其中花瓣之喻,在 世界各民族中都应是美好的、鲜艳的、亲切的, 似与鬼怪之喻、幽灵之喻取意相反。 ⑶造成读者试欲沟通诗作的本意、诗人的创作 真意联系的障碍。让读者产生理解的沟坎、陷 阱,这就是现代派诗尤其是意象派诗的主要特 点。
Ⅱ诗的两行互相依存。apparition是幻象、幽灵,使

从意象叠加到意象并置———试析埃茨拉·庞德意象诗歌的创作技巧.

从意象叠加到意象并置———试析埃茨拉·庞德意象诗歌的创作技巧.

从意象叠加到意象并置———试析埃茨拉·庞德意象诗歌的创作技巧意象叠加(superposition)和意象并置( juxtaposition)都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技巧,意象叠加实际上是意象并置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们在20世纪初远隔重洋来到欧美,对欧美现代派诗人,特别是美国意象派诗人产生了重大影响。

庞德对这一技巧的运用经历了一个从“意象叠加”到“意象并置”的过程,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无论是其短小精确的意象主义诗歌,还是其译著《神州集》,或是其现代史诗《诗章》,我们都可以看到庞德对意象叠加、意象并置技巧的妙用。

一庞德在早期创作的意象主义诗歌中,还没自觉地运用意象并置这一创作技巧,更多地是采用了意象叠加的技巧。

意象叠加是庞德创用的一个术语,专门用来指日本俳句中常用的技巧。

在庞德看来,“这种单意象诗(即俳句)是一种意象叠加形式,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思想放在另一个思想之上。

[1](P5)。

所谓“一个思想放在另一个思想之上”也就是一个意象叠加在另一个之上,即把两个意象不用任何联接词放在一起,其中一个修饰另一个,它们之间是比喻的关系。

实际上,中国古典诗歌中也常用意象叠加的技巧,只是叠加的意象比较多,叠加的意象往往不在诗尾,因而不如日本俳句中的叠加那样明显。

如司空曙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黄叶树”与“白头人”互为映衬,互为比拟,增强了单个意象所表达的意境。

而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诗中“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中,早春二月缀在红豆蔻梢头上的那含苞初放、鲜艳娇美的春花这一意象,经过诗人的联想幻化,当即又叠加在“娉娉袅袅十三余”的妙龄少女如花的脸庞上,造成了一种新的复合意象,其间并没有运用任何联接词,而两者之间却互成比喻关系,即少女如花,花如少女。

庞德等意象派诗人先是注意到了日本俳句中的简单的意象的叠加,这对于意象派要创作出鲜明的意象很有启发。

在创作意象主义诗歌时,庞德有意识地运用了意象叠加这一技巧。

美国文学史 意象主义和庞德

美国文学史 意象主义和庞德
• The third phase of Imagism(1914-1917).
What is the Image as the Imagists saw it?
• T. E. Hulme said that the image must enable one “to dwell and linger upon a point of excitement, to achieve the impossible and convert a point a line.”
The Coming of the Image
It came, it is true, as a reaction to the traditional English poetics with its iambic pentameter, its verbosity, and extra-poetic padding; but it served, first and foremost , to meet the need of expressing the temper of the age. (P158)
The movement underwent three phases in its brief yet immensely important history.
• It first begun in London in the years 1908-1909.
•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movement was the period of some three years (1912-1914).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he leaned in the direction of Mussolini’s fascist totalitarianism

庞德、休姆的意象主义诗论

庞德、休姆的意象主义诗论

庞德、休姆的意象主义诗论庞德的意象主义诗论“意象主义”的正式提出是在20世纪初叶。

庞德将道利特尔和奥尔丁顿的是以“意象主义者”的名义发表在他编辑的《诗刊》1913年第4期上,并在第6期上发表《回顾》一文,提出他与两人一致奉行的诗歌创作三原则:“1.对于所写之‘物’,不论是主观的或客观的,要用直接处理的方法。

2.决不使用任何对表达没有作用的字。

3.关于韵律:按照富有音乐性的词句的先后关联,而不是按照一家节拍器的节拍来写诗。

”这“三原则”后来被称为“意象主义宣言”。

庞德的“意象”定义:(庞德的意象主义诗论超出了西方的传统,接受了许多东方的审美原则,他编译了李白的诗,叫《神州集》。

诗表面是一种形象,没有说理,但实际上却包含着深刻的意蕴。

)(1)“意象”是意象主义独创的核心范畴。

(2)庞德认为:“一个意象是在瞬息间出现出的一个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

”(按:亦释“情结”)。

(3)这个定义包含着意象结构的内外两个层面,内层是“意”,是诗人主体理性与感情的复合或“情结”。

外层则是“象”,是一种形象的“呈现”,两者缺一不可。

庞德接受了表现主义的某些观点,把诗看成主要是思想感情的表现,特别是感情的表现。

“诗歌是极大感情价值的表述”,同时,“情感是形式的组织者”,诗的韵律、节奏等形式是靠感情组织起来的。

可见,他强调的是主体思想或理性与感情的交融、结合的“情结”或“复合体”,这也可以说是意象之“意”。

庞德还对意象的创造和接受作了心理分析,精辟地指出,正是意象“这种‘复合体’的突然呈现给人以突然解放的感觉;不受时空限制的自由的感觉,一种我们在面对最伟大的艺术品时经受到的突然长得了的感觉。

”所以他认为“一生中能描述一个意象,要比写出连篇累牍的作品好。

”与此相关,庞德对诗歌的象征也很重视,这也许多少受到叶芝的影响。

据此,他对诗歌的形式、技巧也有严格要求。

具体来说,在语言运用上要尽量精炼,“不要用国语的字句和不能说明任何东西的形容词”;在韵律安排上,“韵律结构不应当损害语言的形成,或其自然声响、或涵义”,使诗更富有音乐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The third phase of Imagism(1914-1917).
What is the Image as the Imagists saw it?
• T. E. Hulme said that the image must enable one “to dwell and linger upon a point of excitement, to achieve the impossible and convert a point a line.”
In 1912 Pound became the literary executor of Ernest Fenollosa(1853-1908)
Around 1915 he finished his volume of Chinses translations, Cathay, and began to work on his Cantos.
• Pound define an image as that which presents an intellectual and emotional complex in an instant of time, and later he extended this definition when he stated that an image was “a vortex or cluster of fused ideas” “endowed with energy”.
The Coming of the Image
It came, it is true, as a reaction to the traditional English poetics with its iambic pentameter, its verbosity, and extra-poetic padding; but it served, first and foremost , to meet the need of expressing the temper of the age. (P158)
Eபைடு நூலகம்ra Pound
1885—1972
Historic Position
A leading spokesman of the “Imagist Movement”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American poets and critic
The father of the American modern poetry
so much depends upon a red wheel barrow glazed with rain water
beside the white chickens.
Imagism
• It limitations are apparent.
• But the movement was important in a number of way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oetry.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by Ezra Pound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The Red Wheelbarrow
by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In the years before the World War I, Pound was largely responsible for the appearance of Imagism, and coined the name of the movement Vorticism
In 1920, he moves to Paris and got acquainted with Gertrude stein and her circle of friends, then settled in Italy in 1924.
• two years later ,transferred to Hamilton College
Hamilton College
In 1908 he moved to Europe, living first in Venice but eventually settling in London.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he leaned in the direction of Mussolini’s fascist totalitarianism
The life of Pound
•born in Hailey, Idaho
•grew up and was educated mainly in Pennsylvania.
•In 1901 at the age of 15, he entered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ound self-published A Lume Spento, his first published collection of short poems, while living in Venice.
1912 he appointment himself foreign editior of Poetry (Chicago)
The movement underwent three phases in its brief yet immensely important history.
• It first begun in London in the years 1908-1909.
•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movement was the period of some three years (1912-19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