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专题(3)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综合运用
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ppt课件
情景引入:
小学时,我们学习过等腰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现在 我们进一步研究有关等腰三角形的知识。
探究新知:
请同学们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 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有什么特点?
拓展提高:
. 1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一个底角的4倍时, 则顶角为____度.
2 如图(2) 在△ABC中, AB=AC, CD⊥AB于D,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 B.∠A=∠ACD C.∠A=∠DCB D.∠A=2∠BCD
3 如图(3), 已知: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 求证:BD=CE
你从以上的证明中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性质:
1 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简写为“等边对等角”)
2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 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在△ABC中,∠A=36 ° ∠ABC=∠C=72 °
巩固训练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
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40度,它的另外两个角 的度数是多少呢?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00度,它的另外两 个角的度数是多少呢?
A A
D
B 图(2)
B C
D 图(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A=∠ABD(等边对等角).
设A=x,则
D
∠BDC=∠A+∠ABD=2x,
从而 ∠ABC=∠C=∠BDC=2x.
BC于是在△ABC,有∠A+∠ABC+∠C=x+2x+2x=180°
解得 x=36 °.
在△ABC中, ∠A=36 °, ∠ABC=∠C=72 °.
通过上面的证明,谁能得到等腰三角形
作底边中线 A
BD C
⒈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0°,它的顶角为___4_0__°.
⒉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7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_7_0_°__,_4_0_°__或__5_5_°__,5_5_°.
⒊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1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3_5_°__,__3_5__°.
结论:在等腰三角形中,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和 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 “三线合一”
填空
在三角形ABC中, AB=AC时,
a ∵ AD⊥BC,
∴ ∠ BAD=∠ CAD,
BD=
CD .
b ∵ AD是中线
∴
AD ⊥ BC , ∠ BAD= ∠ CAD.
c ∵ AD是角平分线
∴
AD ⊥ BC , BD = CD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已知: △ ABC中,AB=AC. 求证: ∠B= ∠C.
证明:作底边中线AD. 在△BAD和△CAD中,
AB=AC ( 已知 ), BD=CD ( 辅助线作法 ), AD=AD (公共边) , ∴ △BAD ≌ △CAD (SSS). ∴ ∠ B=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典型题型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专题训练姓名例1:如图,四边形ABCD中,AB∥DC,BE、CE分别平分∠ABC、∠BCD,且点E在AD上。
求证:BC=AB+DC。
变1:如图,AB∥CD,∠A=90°,AB=2,BC=3,CD=1,E是AD边中点。
求证:CE⊥BE。
变2: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E是CD上一点,且AE、BE分别平分∠BAD、∠ABC.(1)求证:AE⊥BE;(2)求证:E是CD的中点;(3)求证:AD+BC=AB.变3:△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AC=90°,AB=AC.⑴若D 为BC 的中点,过D 作DM ⊥DN 分别交AB 、AC 于M 、N ,求证:(1)DM =DN 。
⑵若DM ⊥DN 分别和BA 、AC 延长线交于M 、N 。
问DM 和DN 有何数量关系。
(1) 已知:如图,AB=AC ,E 为AB 上一点,F 是AC 延长线上一点,且BE=CF ,EF 交BC 于点D . 求证:DE=DF .M N D C BAM ND CB ADBCF AE(2)已知:如图,AB=AC ,E 为AB 上一点,F 是AC 延长线上一点,且,EF 交BC 于点D ,且D 为EF 的中点. 求证:BE=CF .DBCF AE利用面积法证明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1、如图,在△ABC 中,AB=AC ,P 为底边BC 上的一点,PD ⊥AB 于D ,PE ⊥AC 于E ,•CF ⊥AB 于F ,那么PD+PE 与CF 相等吗?变1:若P点在直线BC上运动,其他条件不变,则PD 、PE与CF的关系又怎样,请你作图,证明。
FF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9,则它的周长为( )A 17B 22C 17或22D 13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寻求规律 例1.在△ABC 中,AB=AC ,∠1=12∠ABC ,∠2=12∠ACB ,BD 与CE 相交于点O ,如图,∠BOC 的大小与∠A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若∠1=13∠ABC ,∠2=13∠ACB ,则∠BOC 与∠A 大小关系如何? 若∠1=1n ∠ABC ,∠2=1n∠ACB ,则∠BOC 与∠A 大小关系如何?会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计算与证明例2.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 ,一腰上的中线BD•将这个等腰三角形周长分成15和6两部分,求这个三角形的腰长及底边长.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线段相等例3.如图,P 是等边三角形ABC 内的一点,连结PA 、PB 、PC ,•以BP 为边作∠PBQ=60°,且BQ=BP ,连结CQ .(1)观察并猜想AP 与CQ 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PA :PB :PC=3:4:5,连结PQ ,试判断△PQ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例1、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cm ,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周长分为差是3cm 的两部分,则腰长为( ) A 、2cm B 、8cm C 、2cm 或8cm D 、不能确定例2、已知AD 为△ABC 的高,AB=AC ,△ABC 周长为20cm ,△ADC 的周长为14cm ,求AD 的长。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15:34
11
等腰三角形 1、研究有关等腰三角形的问题,
等 腰
三线合一
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的 高是常用的辅助线;
三
角 形
等角对等边
2、熟练求解等腰三角形的顶 角、底角的度数;
的
性 质
等边三角形
3、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 应用。
各角都为60º
15:34
12
例1.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
填空: △ABC中,AB=AC,D在BC上,
12
(1) 如果AD⊥AC, 那么∠1=_∠__2_____,
∟
BD=____C_D____.
(2) 如果∠2=∠2, 那么AD⊥_B_C___, BD=__C__D_____.
B DC
(3) 如果BD=DC, 那么∠1=_∠__2_____,
AD⊥__A_C__.
A
解:在△ABC中
1
∵AB=AC, ∴∠B=∠C(等边对等角)
B
D
C
∴∠B=∠C= (180°-∠A)
=4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又∵AD⊥BC,
∴∠1=∠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与底边上的高 互相重合).
15:34
5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作顶角的平分线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对等角)
A
已知: △ ABC中,AB=AC.
求证: ∠B= ∠C.
12
证明方法二:作顶角的平分线AD.
在△BAD和△CAD中,
AB=AC ( 已知 ),
BD C
∠ 1= ∠ 2 ( 辅助线作法 ),
AD=AD (公共边)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解题技巧专题: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作辅助线与构造等腰三角形的解题技巧(6类热点题型讲练)解析
第05讲解题技巧专题: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作辅助线与构造等腰三角形的解题技巧(6类热点题型讲练)目录【考点一等腰三角形中底边有中点时,连中线】 (1)【考点二等腰三角形中底边无中点时,作高】 (6)【考点三利用平行线+角平分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12)【考点四过腰或底作平行线构造等腰(边)三角形】 (15)【考点五巧用“角平分线+垂线合一”构造等腰三角形】 (24)【考点六利用倍角关系构造新等腰三角形】 (28)【考点一等腰三角形中底边有中点时,连中线】例题:(2023上·浙江宁波·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ABC 中,120BAC ∠=︒,AB AC =,D 为BC 的中点,DE AC ⊥于E .(1)求EDC ∠的度数;(2)若2AE =,求CE 的长.【答案】(1)60︒(2)6【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1)连接AD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即可作答;(2)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作答.【详解】(1)连接AD ,∵AB AC =,120BAC ∠=︒,∴AD BC ⊥,AD 平分BAC ∠,∴1602∠=∠=︒DAC BAC ,ADC ∠1.(2023上·北京·八年级期末)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BC 的中点,过A 作EF BC ∥,且AE AF =.求证:(1)DE DF =;(2)BG CH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连接AD ,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AD BC ⊥,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90DAF ADB ∠=∠=︒,从而说明AD 垂直平分EF ,则有DE DF =;(2)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EDB FDC ∠=∠,再利用ASA 证明BDG CDH ≌,从而证明结论.【详解】(1)证明:连接AD ,ABAC =,点D 为BC 的中点,∴AD BC ⊥,∴90ADB ∠=︒,EF BC ∥,∴90DAF ADB ∠=∠=︒,∴AD EF ⊥,AE AF =,∴AD 垂直平分EF ,∴DE DF =;(2),,DE DF DA EF =⊥ ,EAD FAD ∴∠=∠,ADB ADC ∠=∠ ,EDB FDC ∴∠=∠,AB AC =,B C ∴∠=∠在BDG 和CDH △中,,B C BD CD BDG CDH ∠=∠⎧⎪=⎨⎪∠=∠⎩(ASA),BDG CDH ∴△≌△.BG CH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余角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2023上·辽宁葫芦岛·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ABC 中,AB 的垂直平分线EF 交BC 于点E ,交AB 于点F ,D 为线段CE 的中点,且BE AC =.(1)求证:AD BC ⊥.(2)若90BAC ∠=︒,2DC =,求BD 的长.【答案】(1)见解析(2)6【分析】(1)连接AE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BE AE =,证明AE AC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证明结论;(2)证明AEC △为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1)证明:连接AE ,EF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BE AE ∴=,BE AC = ,AE AC ∴=,AEC ∴ 是等腰三角形,D 为线段CE 的中点,AD BC ∴⊥;(2)解:BE AE = ,EAB B ∴∠=∠,2AEC EAB B B ∴∠=∠+∠=∠,AE AC = ,AEC C ∴∠=∠,2C B ∴∠=∠,90BAC ∠=︒ ,60C ∴∠=︒,AEC ∴ 为等边三角形,2DC ED ==,24AE EC BE DC ∴====,426BD BE E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是解题的关键.3.(2023上·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90BAC ∠=︒,点D 为BC 的中点,点E 、F 分别在直线AB AC 、上运动,且始终保持AE CF =.(1)如图①,若点E F 、分别在线段AB AC 、上,DE 与DF 相等且DE 与DF 垂直吗?请说明理由;(2)如图②,若点E F 、分别在线段AB CA 、的延长线上,(1)中的结论是否依然成立?说明理由.【答案】(1)DE DF =且DE DF ⊥,见解析(2)成立,见解析【分析】(1)先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45BAD DAC B C ∠=∠=∠=∠=︒和AD BD DC ==,再证明AED CFD SAS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2)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45BAD DAC B C ∠=∠=∠=∠=︒和AD BD DC ==,再证明AED CFD SAS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1)DE DF =且DE DF ⊥,理由是:如图①,连接AD ,∵90BAC ∠=︒,AB AC =,D 为BC 中点,∴45BAD DAC B C ∠=∠=∠=∠=︒,∴AD BD DC ==,在AED △和CFD △中,AE CF EAD DAC AD DC =⎧⎪∠=∠⎨⎪=⎩∴AED CFD SAS ≌(),∴DE DF =,ADE CDF ∠=∠,又∵90CDF ADF ∠+∠=︒,∴90ADE ADF ∠+∠=︒,∴90EDF ∠=︒,∴DE DF ⊥.(2)若点E F 、分别在线段AB ,CA 的延长线上,(1)中的结论依然成立,如图②,连接AD ,理由如下:∵AB AC =,90BAC ∠=︒,点D 为BC 的中点,∴45BAD DAC B C ∠=∠=∠=∠=︒,∴AD BD DC ==,在AED △和CFD △中,AE CF EAD DAC AD DC =⎧⎪∠=∠⎨⎪=⎩∴AED CFD SAS ≌();∴DE DF ADE CDF =∠=∠,,又∵90CDF ADF ∠-∠=︒,∴90ADE ADF ∠-∠=︒,∴90EDF ∠=︒,∴DE DF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考点二等腰三角形中底边无中点时,作高】例题:(2023上·福建厦门·八年级厦门一中校考期中)如图,已知60AOB ∠=︒,点P 在边OA 上,12OP =,点M N 、在边OB 上,PM PN =,若5OM =,求MN 的长.【答案】2【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含角形的性质可得CM 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以及直角三角形中PM PN = ,PC ⊥CM CN ∴=,在OPC 中,PCO ∠162OC OP ∴==,5OM = ,1.(2023上·河南省直辖县级单位·八年级校联考期末)在ABC 中,点,D E 是边BC 上的两点.(1)如图1,若AB AC =,AD AE =.求证:BD CE =;(2)如图2,若90BAC ∠=︒,BA BD =,设B x ∠=︒,CAD y ∠=︒.(2)①猜想:2x y =,理由是:∵BA BD =,B x ∠=︒,∴(11802BAD BDA ∠=∠=︒-∠∵90BAC ∠=︒,CAD y ∠=︒,∴90BAD CAD ∠+∠=︒,即90整理得:2x y =;(1)如图1,当点E 与点C 重合时,AD 与CB '的位置关系是表示)(2)如图2,当点E 与点C 不重合时,连接DE .①用等式表示BAC ∠与DA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②用等式表示线段BE ,CD ,D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则90AMC ADC ∠∠=︒=∵AB AC =,∴1122CM BM BC ===在ACD 与ACM △中,∵AB AC =,∴B ACB ∠=∠,∵ACB ACB '∠=∠,∴B ACB ACD '∠=∠=∠【考点三利用平行线+角平分线构造等腰三角形】例题:(2024上·北京西城·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在ABC 中,BD 平分ABC ∠,DE CB ∥,F 是BD 的中点.(1)求证:BDE 是等腰三角形(2)若50ABC ∠=︒,求DEF ∠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65︒【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相关定理内容是解题关键.(1)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EBD CBD ∠=∠,由DE CB ∥得EDB CBD ∠=∠即可求证;(2)先求出EDB ∠,根据“三线合一”得EF BD ⊥,即可求解.【详解】(1)证明:∵BD 平分ABC ∠,∴EBD CBD ∠=∠,∵DE CB ∥,是等腰三角形;(1)如图1,求证:CDE∠交AC于E,(2)如图2,若DE平分ADC的长.【答案】(1)见解析(2)4【分析】本题考查角平分线、平行线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BCD(1)当53BE CF ==,,则EF =___________;(2)当BE CF >时,若CO 是ACB ∠的外角平分线,如图2,它仍然和∠作EF BC ∥,交AB 于E ,交AC 于F ,试判断EF BE ,,CF 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8(2)EF BE CF =-,见解析∴∠EOB =∠OBC ,∠FOC =∠OCB ,∵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O ,∴∠EBO =∠OBC ,∠FCO =∠BCO ,∴∠EBO =∠EOB ,∠FCO =∠FOC ,∴53BE OE OF CF ====,,∴8EF EO FO =+=,故答案为:8;(2)EF BE CF =-,理由如下:∵BO 平分ABC ∠,∴ABO OBC ∠=∠,∵EO BC ∥,∴EOB OBC ∠=∠,∴ABO EOB ∠=∠,∴BE EO =,同理可得FO CF =,∴EF EO FO BE CF =-=-.【考点四过腰或底作平行线构造等腰(边)三角形】例题:(2023上·吉林通化·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在AC 上,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且BD DE =.(1)若点D 是AC 的中点,如图1,则线段AD 与CE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2)若点D 不是AC 的中点,如图2,试判断AD 与CE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提示:过点D 作DF BC ∥,交AB 于点F )(3)若点D 在线段AC 的延长线上,(2)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如果成立,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答案】(1)AD CE =,理由见解析(2)AD CE =,理由见解析(3)成立,理由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判定与性质,平行线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等边三角形性质与判定.(1)求出E CDE ∠=∠,推出CD CE =,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AD DC =,即可得出答案;(2)过D 作DF BC ∥,交AB 于F ,证明BFD DCE ≌,推出DF CE =,证ADF △是等边三角形,推出AD DF =,即可得出答案;(3)过点D 作DP BC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P ,证明BPD DCE ≌,得到PD CE =,即可得到AD CE =.【详解】(1)解:AD CE =,理由如下:ABC 是等边三角形,60,ABC ACB AB AC BC ∴∠=∠=== .∵点D 为AC 中点,30,DBC AD DC ∴∠== ,BD DE = ,30E DBC ∴∠=∠= ,ACB E CDE ∠=∠+∠ ,30CDE E ∴∠=∠= ,CD CE ∴=,又AD DC = ,AD CE ∴=.故答案为:AD CE =;(2)解:AD CE =,理由如下:如图,过点D 作DF BC ∥,交AB 于点F ,则60ADF ACB ∠=∠= ,60A ∠= ,AFD ∴ 是等边三角形,,60AD DF AF AFD ∴==∠= ,18060120BFD DCE ∴∠=∠=-= ,D F B C ∥ ,FDB DBE E ∴∠=∠=∠,在BFD △和DCE △中,FDB E BFD DCE BD DE ∠=∠⎧⎪∠=∠⎨⎪=⎩,BFD DCE ∴ ≌()AAS ,DF CE ∴=,又AD DF = ,AD CE ∴=;(3)解:结论仍成立,理由如下:如图,过点D 作DP BC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P ,则60,60ABC APD ACB ADP ∠=∠=∠=∠= ,60A ∠= ,APD ∴ 是等边三角形,AP PD AD ∴==,ACB DCE ∠=∠ ,DCE ACB P ∴∠=∠=∠,DP BC ∥ ,PDB CBD ∴∠=∠,DB DE = ,DBC DEC ∴∠=∠,PDB DEC ∴∠=∠,在BPD △和DCE △中,PDB CED P DCE BD DE ∠=∠⎧⎪∠=∠⎨⎪=⎩,BPD DCE ∴ ≌()AAS ,PD CE ∴=,又AD PD = ,AD CE ∴=.【变式训练】(1)如图1,当点E 运动到线段AB 的中点,点D 在线段(2)如图2,当点E 在线段AB 上运动,点D 在线段说明理由.【答案】(1)12∵EF BC ∥,∴60AFE ACB ∠=∠=︒120,EFC AFE ∴∠=︒∠EF EA∴=∵60ABC ∠=︒,(1)【感知】如图1,当点E为AB的中点时,则线段(2)【类比】如图2,当点E为AB边上任意一点时,∥,交AC于点F.示如下:过点E作EF BC(3)【拓展】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直线(2)AE DB =,理由如下:过点E 作EF BC ∥,交AC 于点F ,则AEF ABC AFE ACB ∠=∠∠=∠,,FEC ECD ∠=∠,∵ABC 是等边三角形,∴60AB AC A ABC ACB =∠=∠=∠=︒,,∴60120AEF AFE A DBE ∠=∠=∠=︒∠=︒,,∴AEF △为等边三角形,120EFC ∠=︒,∴AE EF =,∵ED EC =,∴D ECD ∠=∠,∴D FEC ∠=∠,在DBE 和EFC 中,DBE EFC D FEC ED EC ∠=∠⎧⎪∠=∠⎨⎪=⎩,∴()AAS DBE EFC ≌,∴DB EF =,∴AE DB =;(3)过点E 作EF BC ∥,交AC 于点F ,如图3所示:同(2)得:AEF △是等边三角形,()AAS DBE EFC ≌,∴33AE EF DB EF ====,,∵2BC =,∴235CD BC DB =+=+=.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目,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1)求证:2AP AQ AB +=(2)求证:PD DQ =;(3)如图,过点P 作PE ⊥出这个长度;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ED 为定值5,理由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线段的和差,准确作出辅助线找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关键.(1)利用P 、Q 的移动速度相同,得到CQ PB ∴=,AB AC = ,2AP AQ AB PB AC CQ AB ∴+=-++=;(2)如图,过点P 作PF AC ∥,交BC 于点F ,PF AC ∥,,PFB ACB DPF DQC ∴∠=∠∠=∠,AB AC = ,B ACB ∴∠=∠,B PFB ∴∠=∠,BP PF ∴=,由(1)得BP CQ =,PF CQ ∴=,在PFD 与QCD 中,PDF QDC DPF DQC PF CQ ∠=∠⎧⎪∠=∠⎨⎪=⎩,()AAS PFD QCD ∴ ≌,PD DQ ∴=;(3)解:ED 为定值5,理由如下:如图,过点P 作PF AC ∥,交BC 于点F ,由(2)得:PB PF =,【考点五巧用“角平分线+垂线合一”构造等腰三角形】例题: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E 是BC 的中点,过点E 作FG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H ,交AB 于F ,交AC 的延长线于G .求证:(1)AF AG =;(2)BF CG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ASA 证明AHF AHG ≌ ,即可得出AF AG =;(2)过点C 作CM AB ∥交FG 于点M ,由AHF AHG ≌ 可得AFH G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CMG AFH ∠=∠,可得CMG G ∠=∠,进而得出CM CG =,再根据据ASA 证明BEF CEM ≌ ,得出BF CM =,等量代换即可得到BF CG =.【详解】(1)证明:∵AD 平分BAC ∠,∴FAH GAH ∠=∠,∵FG AH ⊥,∴90AHF AHG ∠=∠=︒,在AHF △和AHG 中,FAH GAH AH AH AHF AHG ∠=∠⎧⎪=⎨⎪∠=∠⎩,∴()ASA AHF AHG ≌ ,∴AF AG =;(2)证明:过点C 作CM AB ∥交FG 于点M ,∵AHF AHG ≌ ,∴AFH G ∠=∠,∵CM AB ∥,∴CMG AFH ∠=∠,∴CMG G ∠=∠,∴CM CG =,∵E 是BC 的中点,∴BE CE =,∵CM AB ∥,∴B ECM ∠=∠,在BEF △和CEM 中,B ECM BE CE BEF CEM ∠=∠⎧⎪=⎨⎪∠=∠⎩,∴()ASA BEF CEM ≌ ,∴BF CM =,∴BF CG =.【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角对等边,平行线的性质,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及作出合适的辅助线是解此题的关键.【变式训练】1.如图:(1)【问题情境】利用角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常用的方法,如图1,OP 平分MON ∠.点A 为OM 上一点,过点AC OP ⊥,垂足为C ,延长AC 交ON 于点B ,可根据证明AOC BOC ≌△△,则AO 点C 为AB 的中点).(2)【类比解答】如图2,在ABC 中,CD 平分ACB ∠,AE CD ⊥于E ,若63EAC ∠=︒,37B ∠=︒,通过上述构造全等的办法,可求得DAE ∠=.(3)【拓展延伸】如图3,ABC 中,AB AC =,90BAC ∠=︒,CD 平分ACB ∠,BE CD ⊥,垂足E 在CD 究BE 和CD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4)【实际应用】如图4是一块肥沃的三角形土地,其中AC 边与灌渠相邻,李伯伯想在这块地中划出一块直角三角形土地进行水稻试验,故进行如下操作:①用量角器取ACB ∠的角平分线CD ;②过点A 作AD 13BC =,10AC =,ABC 面积为20,则划出的ACD 的面积是多少?请直接写出答案.【答案】(1)ASA(2)26︒(3)12BE CD =,证明见解析100【考点六利用倍角关系构造新等腰三角形】例题:(2023上·河南信阳·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材料:截长补短法,是初中数学几何题中一种辅助线的添加方法.截长就是在长边上截取一条线段与某一短边相等,补短是通过在一条短边上延长一条线段与另一长边相等,解答下列问题:如图1,在ABC 中,交BC 于点D ,AD 平分BAC ∠,且2B C ∠=∠.(1)为了证明结论“AB BD AC +=”,小亮在AC 上截取AE ,使得AE AB =,解答了这个问题,请按照小亮的思路写证明过程;(2)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58BAD ∠=︒,109D ∠=︒,42ACD ∠=︒,80ACB ∠=︒,10AD =,CE AB ⊥3EB =,求AB 的长.【答案】(1)见解析(2)16【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图形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在AC 上截取AE ,使得AE AB =,连接DE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AD DAC ∠=∠,再利用SAS 证明ABD AED ≌,从而可得B AED ∠=∠,BD DE =,进而可得2AED C ∠=∠,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AED C EDC ∠=∠+∠,从而可得C EDC ∠=∠,进而可得DE CE =,再根据等量代换可得BD EC =,最后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进行计算,即可解答;(2)在AE 上截取AF AD =,连接CD ,先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29DAC ∠=︒,从而可得29DAC FAC ∠=∠=︒,再利用SAS 证明DAC FAC ≌,从而可得109AFC D ∠=∠=︒,进而可得71CFE ∠=︒,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71B CFE ∠=∠=︒,从而可得CF BC =,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可得26BF BE ==,最后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详解】(1)解:证明:在AC 上截取AE ,使得AE AB =,∵AD 平分BAC ∠,∴BAD DAC ∠=∠,∵AD AD =,∴()SAS ABD AED ≌,∴B AED ∠=∠,BD DE =,∵2B C ∠=∠,∴2AED C ∠=∠,∵AED ∠是DEC 的一个外角,∴AED C EDC ∠=∠+∠,∴C EDC ∠=∠,∴DE CE =,∴BD EC =,∵AE EC AC +=,∴AB BD AC +=;(2)在AE 上截取AF AD =,连接CF ,∵109D ∠=︒,42ACD ∠=︒,∴18029DAC D ACD ∠=︒-∠-∠=︒,∵58BAD ∠=︒,∴29FAC BAD DAC ∠=∠-∠=︒,∴29DAC FAC ∠=∠=︒,∵AC AC =,∴()SAS DAC FAC ≌,∴109AFC D ∠=∠=︒,∴18071CFE AFC ∠=︒-∠=︒,∵80ACB ∠=︒,29FAC ∠=︒,∴18071B ACB FAC ∠=︒-∠-∠=︒,∴B CFE ∠=∠,∴CF BC =,∵CE AB ⊥,∴26BF BE ==,∴10616AB AF BF =+=+=,∴AB 的长为16.【变式训练】1.在Rt ABC 中,90BAC ∠=︒,点D 在边BC 上,AB AD =,点E 在线段BD 上,3BAE EAD ∠=∠.(1)如图1,若点D 与点C 重合,则AEB ∠=______︒;(2)如图2,若点D 与点C 不重合,试说明C ∠与EAD ∠的数量关系;(3)在(1)的情况下,试判断BE ,CD 与AC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答案】(1)67.5(2)2C EAD∠=∠(3)BE CD AC +=,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45D ∠=︒,根据题意求出EAD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计算,得到答案;(2)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得到90B C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2BAD C ∠=∠,进而证明结论;(3)在BD 上截取BF DE =,连接AF ,证明ABF △≌ADE V ,根据求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AF DAE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到CAF CFA ∠=∠,得到AC CF =,进而得出结论.【详解】(1)解:在Rt BAD 中,90BAD ∠=︒,AB AD =,则45D ∠=︒,90BAD ∠=︒Q ,3BAE EAD ∠=∠,22.5EAD ∴∠=︒,67.5AEB EAD D ∴∠=∠+∠=︒,故答案为:67.5;(2)解:2C EAD ∠=∠,理由如下:90BAC ∠=︒ ,90B C ∴∠=︒-∠,AB AD = ,则BE BF EF DE EF DF =+=+=,BE CD DF CD CF ∴+=+=,在ABF △和ADE V 中,AB AD B ADE BF DE =⎧⎪∠=∠⎨⎪=⎩,()SAS ADE △(1)写出图1中与BAC ∠相等的角,BAC ∠=______(2)如图1,若GFC FGE ∠=∠,在图中找出与AG (3)如图2,若2,3HC CE ==,求BC 的长度.【答案】(1)AGF∠(2)AG CE =,证明见解析(3)72MGN AGF BAC∠=∠=∠,∠=∠,则N BAC∴∠=∠,N MGNMG MN∴=,∠=∠=∠+∠FGE BEG BEG2∴∠=∠,BEG GME∴=,MG GE,=AC GE∴=,MN AC。
七年级下册等腰三角形中三线合一的应用题型归纳
专题13 等腰三角形中三线合一的应用题型一利用三线合一求角度【典例1】(2019•兴平市期末)如图,已知房屋的顶角∠BAC=100°,过屋顶A的立柱AD⊥BC,屋椽AB=AC,求顶架上∠B、∠C、∠BAD、∠CAD的度数.【详解】解:∵△ABC中,AB=AC,∠BAC=100°,∴∠B=∠C=180°−∠BAC2=180°−100°2=40°;∵AB=AC,AD⊥BC,∠BAC=100°,∴AD平分∠BAC,∴∠BAD=∠CAD=50°.题型二利用三线合一求线段【典例2】(2019•金华校级月考)如图,在△ABC中,AB=AC,AB的中垂线DE交AC于点D,交AB于点E,BC=10,△BDC的周长为22,求AB的值.【详解】解:∵DE垂直且平分AB,∴AD=BD,∵△BDC的周长为22∵BC+BD+CD=BC+AD+CD=BC+AC=22,∵BC=10,∴AC=12,∴AB=AC=12.题型三利用三线合一证线段(角)相等【典例3】(2019•吉林期末)已知△ABC中,∠A=90°,AB=AC,D为BC的中点.(1)如图,若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E=AF.求证:△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若E,F分别为AB,CA延长线上的点,仍有BE=AF,其他条件不变,那么△DEF是否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详解】解:(1)证明:连接AD∵AB=AC,∠A=90°,D为BC中点∴AD=BC2=BD=CD且AD平分∠BAC∴∠BAD=∠CAD=45°在△BDE和△ADF中,{BD=AD∠B=∠DAF=45°BE=AF,∴△BDE≌△ADF(SAS)∴DE=DF,∠BDE=∠ADF∵∠BDE+∠ADE=90°∴∠ADF+∠ADE=90°即:∠EDF=90°∴△ED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解: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AFD≌△BED∴DF=DE,∠ADF=∠BDE∵∠ADF+∠FDB=90°∴∠BDE+∠FDB=90°即:∠EDF=90°∴△ED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题型四利用三线合一证垂直【典例4】(2019•湖里区校级期中)如图,△ABC中,AC=2AB,AD平分∠BAC交BC于D,E是AD上一点,且EA=EC,求证:EB⊥AB.【详解】证明:作EF⊥AC于F,∵EA=EC,∴AF=FC=12AC,∵AC=2AB,∴AF=AB,∵AD平分∠BAC交BC于D,∴∠BAD=∠CAD,△BAE和△F AE中{AB=AF∠BAD=∠CADAE=AE,∴△ABE≌△AFE(SAS),∴∠ABE=∠AFE=90°.∴EB⊥AB.题型五利用三线合一证线段的倍数关系【典例5】如图,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AC,∠BAC=90°,BF平分∠ABC,CD⊥BD交BF 的延长线于点D,试说明:BF=2CD.【详解】解:取BF的中点E,连接AE,AD,∵∠BAC=90°,∴AE=BE=EF,∴∠ABD=∠BAE,∵CD⊥BD,∴A,B,C,D四点共圆,∴∠DAC=∠DBC,∵BF平分∠ABC,∴∠ABD=∠DBC,∴∠DAC=∠BAE,∴∠EAD=90°,∵AB=AC,∴∠ABC=45°,∴∠ABD=∠DBC=22.5°,∴∠AED=45°,∴AE=AD,在△ABE与△ADC中,{∠ABE=∠DAC∠BAE=∠ACDAE=AD,∴△ABE≌△ADC,∴BE=CD,∴BF=2CD.题型六 利用三线合一证线段的和差关系【典例6】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点D ,∠B =2∠C ,试说明:AB +BD =CD .【详解】解:在CD 上取一点E 使DE =BD ,连接AE .∵AD ⊥BC ,∴△ABE 是等腰三角形,∴AB =AE ,∠B =∠AEB ,∵∠B =∠AEB =2∠C ,又∵∠AEB =∠C +∠EAC ,∴∠EAC =∠C ,∴AE =EC ;∴CD =DE +EC =AB +BD .巩固练习1.(2019•鄂州期末)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C =BC ,∠ABC =45°,点D 为BC 的中点,CE ⊥AD 于点E ,其延长线交AB 于点F ,连接DF .求证:∠ADC =∠BDF .【详解】证明:作BG ⊥CB ,交CF 的延长线于点G ,如图所示:∵∠CBG =90°,CF ⊥AD ,∴∠CAD +∠ADC =∠BCG +∠ADC =90°,∴∠CAD =∠BCG ,在△ACD 和△CBG 中,{∠CAD =∠BCGAC =BC ∠ACD =∠CBG =90°,∴△ACD ≌△CBG (ASA ),∴CD =BG ,∠CDA =∠CGB ,∵CD =BD ,∴BG =BD ,∵∠ABC =45°,∴∠FBD =∠GBF =12∠CBG ,在△BFG 和△BFD 中,{BG =BD∠FBD =∠GBF BF =BF,∴△BFG ≌△BFD (SAS ),∴∠FGB =∠FDB ,∴∠ADC =∠BDF .2.(2019•镇赉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CB=CD,∠D+∠ABC=180°,CE⊥AD于E.(1)求证:AC平分∠DAB;(2)若AE=3ED=6,求AB的长.【点睛】(1)过C点作CF⊥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F.由AAS证明△CDE≌△CBF,可得CE=CF,结论得证;(2)证明Rt△ACE≌Rt△ACF,可得AE=AF,可求出AB=4.【详解】(1)证明:过C点作CF⊥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F.∵CE⊥AD,∴∠DEC=∠CFB=90°,∵∠D+∠ABC=180°,∠ABC+∠CBF=180°,∴∠D=∠CBF,∵CD=CB,∴△CDE≌△CBF(AAS),∴CE=CF,∴AC平分∠DAB.(2)解:由(1)得BF=DE,∵CE=CF,CA=CA,∴Rt△ACE≌Rt△ACF(HL),∴AE=AF,∴AB=AF﹣BF=AE﹣DE,∵AE=6,DE=2,∴AB=4.3.(2019•长宁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点P是BC边上的一点,PD⊥AB于D,PE⊥AC于E,CM⊥AB于M,试探究线段PD、PE、CM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详解】解:PD+PE=CM,证明:连接AP.∵AB=AC,∴S△ABC=S△ABP+S△ACP=12AB×PD+12AC×PE=12×AB×(PD+PE),∵S△ABC=12AB×CM,∴PD+PE=CM.4.(2019•丰南区期中)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交BC于M;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F,交BC于N.连接AM、AN.(1)∠MAN的大小;(2)求证:BM=CN.【详解】(1)解:∵AB=AC,∠A=120°,∴∠B=∠C=30°,∵直线ME垂直平分AB,∴BM=AM,∴∠B=∠MAB=30°,∴∠AMN=∠B+∠MAB=60°,同理可得:∠ANM=60°.∴∠MAN=180°﹣60°﹣60°=60°;(2)证明:∵在△AMN中,∠AMN=∠ANM=∠MAN=60°,∴△AMN为等边三角形.即AM=AN=MN,又∵BM=AM,CN=AN,∴BM=CN.5.(2019•重庆校级期中)如图所示,△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C ,D 是斜边BC 的中点,E 、F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点,且DE ⊥DF ,若BE =12,CF =5.(1)求线段EF 的长;(2)求四边形AFDE 面积.【详解】解:(1)连接AD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C ,D 是斜边BC 的中点,∴AD =DC =DB ,AD ⊥BC ,∴∠BAD =∠C =45°,∵∠EDA +∠ADF =90°,又∵∠CDF +∠ADF =90°,∴∠EDA =∠CDF .在△AED 与△CFD 中,{∠EDA =∠FDCAD =CD ∠EAD =∠C,∴△AED ≌△CFD (ASA ).∴AE =CF =5.∵AB =AC ,∴BE =AF =12.在Rt △AEF 中,∵∠EAF =90°,∴EF 2=AE 2+AF 2=52+122=169, ∴EF =13;(2)由(1)知△AED ≌△CFD ,所以S 四边形AFDE =S △AFD +S △AED =S △AFD +S △CFD =S △ADC =12S △ABC=12×12AB 2=14(12+5)2=2894.。
专题13 等腰三角形中三线合一的应用(原卷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解法技巧思维培优专题13 等腰三角形中三线合一的应用题型一利用三线合一求角度【典例1】(2019•兴平市期末)如图,已知房屋的顶角∠BAC=100°,过屋顶A的立柱AD⊥BC,屋椽AB=AC,求顶架上∠B、∠C、∠BAD、∠CAD的度数.题型二利用三线合一求线段【典例2】(2019•金华校级月考)如图,在△ABC中,AB=AC,AB的中垂线DE交AC于点D,交AB于点E,BC=10,△BDC的周长为22,求AB的值.题型三利用三线合一证线段(角)相等【典例3】(2019•吉林期末)已知△ABC中,∠A=90°,AB=AC,D为BC的中点.(1)如图,若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E=AF.求证:△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若E,F分别为AB,CA延长线上的点,仍有BE=AF,其他条件不变,那么△DEF是否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题型四利用三线合一证垂直【典例4】(2019•湖里区校级期中)如图,△ABC中,AC=2AB,AD平分∠BAC交BC于D,E是AD上一点,且EA=EC,求证:EB⊥AB.题型五利用三线合一证线段的倍数关系【典例5】如图,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AC,∠BAC=90°,BF平分∠ABC,CD⊥BD交BF 的延长线于点D,试说明:BF=2CD.题型六利用三线合一证线段的和差关系【典例6】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B=2∠C,试说明:AB+BD=CD.巩固练习1.(2019•鄂州期末)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ABC=45°,点D为BC的中点,CE⊥AD于点E,其延长线交AB于点F,连接DF.求证:∠ADC=∠BDF.2.(2019•镇赉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CB=CD,∠D+∠ABC=180°,CE⊥AD于E.(1)求证:AC平分∠DAB;(2)若AE=3ED=6,求AB的长.3.(2019•长宁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点P是BC边上的一点,PD⊥AB于D,PE⊥AC于E,CM⊥AB于M,试探究线段PD、PE、CM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4.(2019•丰南区期中)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交BC于M;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F,交BC于N.连接AM、AN.(1)∠MAN的大小;(2)求证:BM=CN.5.(2019•重庆校级期中)如图所示,△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D是斜边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且DE⊥DF,若BE=12,CF=5.(1)求线段EF的长;(2)求四边形AFDE面积.。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讲义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含解析)
第5讲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知识定位讲解用时:5分钟A、适用范围:人教版初二,基础较好;B、知识点概述:本讲义主要用于人教版初二新课,本节课我们要重点学习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所有的性质外,还有许多特殊性,正是由于它的这些特殊性,使得它比一般三角形的应用更广泛。
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这部分内容学得更扎实。
知识梳理讲解用时:20分钟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外一条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和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定义法)(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对应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AB C等边三角形我们知道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所以接下来要研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我们把这样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定义)(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3)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同样适用于等边三角形.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定义)(2)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AB C课堂精讲精练【例题1】如图,点D、E在△ABC的BC边上,AB=AC,AD=AE.求证:BD=CE.【答案】BD=CE【解析】要证明线段相等,只要过点A作BC的垂线,利用三线合一得到P为DE及BC的中点,线段相减即可得证.证明:如图,过点A作AP⊥BC于P.∵AB=AC,∴BP=PC;∵AD=AE,∴DP=PE,∴BP﹣DP=PC﹣PE,∴BD=CE.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做题时,两次用到三线合一的性质,由等量减去等量得到差相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1.1】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高,过点C作CE∥AB交AD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CE=AB.【答案】CE=AB【解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AE=∠CAE,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E=∠CAE,最后根据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结论.证明:∵AB=AC,AD是BC边上的高,∴∠BAE=∠CAE.∵CE∥AB,∴∠E=∠BAE.∴∠E=∠CAE.∴CE=AC.∵AB=AC,∴CE=AB.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解题时注意: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教学建议: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2】如图,在△ABC中,AB=AC,点D,点E分别是BC,AC上一点,且DE⊥AD.若∠BAD=55°,∠B=50°,求∠DEC的度数.【答案】115°【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C=50°,进而得到∠BAC=80°,由∠BAD=55°,得到∠DAE=25°,由DE⊥AD,进而求出结论.解:∵AB=AC,∴∠B=∠C,∵∠B=50°,∴∠C=50°,∴∠BAC=180°﹣50°﹣50°=80°,∵∠BAD=55°,∴∠DAE=25°,∵DE⊥AD,∴∠ADE=90°,∴∠DEC=∠DAE+∠ADE=115°.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垂直定义,熟练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腰对等角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2.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三角形的周长分成6cm和15cm的两部分,求这个三角形的腰和底边的长度.【答案】10cm,10cm,1cm【解析】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到腰和底边的长,注意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对其进行检验.解:①如图,AB+AD=6cm,BC+CD=15cm,∵AD=DC,AB=AC,∴2AD+AD=6cm,∴AD=2cm,∴AB=4cm,BC=13cm,∵AB+AC<BC,∴不能构成三角形,故舍去;②如图,AB+AD=15cm,BC+CD=6cm,同理得:AB=10cm,BC=1cm,∵AB+AC>BC,AB﹣AC<BC,∴能构成三角形,∴腰长为10cm,底边为1cm.故这个等腰三角形各边的长为10cm,10cm,1cm.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是解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3】如图,在△ACB中,AC=BC,AD为△ACB的高线,CE为△ACB的中线.求证:∠DAB=∠ACE.【答案】∠DAB=∠ACE【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即可.证明:∵AC=BC,CE为△ACB的中线,∴∠CAB=∠B,CE⊥AB,∴∠CAB+∠ACE=90°,∵AD为△ACB的高线,∴∠D=90°.∴∠DAB+∠B=90°,∴∠DAB=∠ACE.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3.1】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C 边上的一点,且∠CBE=∠CAD.求证:BE⊥AC.【答案】BE⊥AC【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BC,再得出∠CBE+∠C=90°.证明:∵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D⊥BC,∴∠CAD+∠C=90°,又∵∠CBE=∠CAD,∴∠CBE+∠C=90°,∴BE⊥AC.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是解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4】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BAD=30°,AD=AE,求∠EDC的度数.【答案】15°【解析】可以设∠EDC=x,∠B=∠C=y,根据∠ADE=∠AED=x+y,∠ADC=∠B+∠BAD即可列出方程,从而求解.解:设∠EDC=x,∠B=∠C=y,∠AED=∠EDC+∠C=x+y,又因为AD=AE,所以∠ADE=∠AED=x+y,则∠ADC=∠ADE+∠EDC=2x+y,又因为∠ADC=∠B+∠BAD,所以2x+y=y+30,解得x=15.所以∠EDC的度数是15°.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正确确定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4.1】在△ABC中,AB=AC,AD⊥BC,∠BAD=40°,AD=AE,求∠CDE的度数.【答案】20°【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AD=∠BAD=40°,由于AD=AE,于是得到∠ADE==7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CDE=90°﹣70°=20°.解:∵AB=AC,AD⊥BC,∴∠CAD=∠BAD=40°,∠ADC=90°,又∵AD=AE,∴∠ADE==70°,∴∠CDE=90°﹣70°=20°.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知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之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以及等边对等角的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5】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B=30°,连接AD.(1)若∠BAD=45°,求证:△ACD为等腰三角形;(2)若△ACD为直角三角形,求∠BAD的度数.【答案】(1)△ACD为等腰三角形;(2)60°或30°【解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C=3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120°,求出∠CAD=∠AD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得出即可;(2)有两种情况:①当∠ADC=90°时,当∠CAD=90°时,求出即可.(1)证明:∵AB=AC,∠B=30°,∴∠B=∠C=30°,∴∠BAC=180°﹣30°﹣30°=120°,∵∠BAD=45°,∴∠CAD=∠BAC﹣∠BAD=120°﹣45°=75°,∠ADC=∠B+∠BAD=75°,∴∠ADC=∠CAD,∴AC=CD,即△ACD为等腰三角形;(2)解:有两种情况:①当∠ADC=90°时,∵∠B=30°,∴∠BAD=∠ADC﹣∠B=90°﹣30°=60°;②当∠CAD=90°时,∠BAD=∠BAC﹣∠CAD=120°﹣90°=30°;即∠BAD的度数是60°或30°.讲解用时:4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能根据定理求出各个角的度数是解此题的关键,用了分类讨论思想.教学建议:学会通过等角对等边证明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5.1】如图,△ABC中BA=BC,点D是AB延长线上一点,DF⊥AC于F交BC于E,求证:△DBE是等腰三角形.【答案】△DBE是等腰三角形【解析】首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得到∠A=∠C,再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FEC=∠D,同时结合对顶角相等即可证明△DBE是等腰三角形.证明:在△ABC中,BA=BC,∵BA=BC,∴∠A=∠C,∵DF⊥AC,∴∠C+∠FEC=90°,∠A+∠D=90°,∴∠FEC=∠D,∵∠FEC=∠BED,∴∠BED=∠D,∴BD=BE,即△DBE是等腰三角形.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及综合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6】如图:已知等边△ABC中,D是AC的中点,E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D,DM⊥BC,垂足为M,求证:M是BE的中点.【答案】M是BE的中点【解析】要证M是BE的中点,根据题意可知,证明△BDE△为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高和中线向重合即可得证.证明:连接BD,∵在等边△ABC,且D是AC的中点,∴∠DBC=∠ABC=×60°=30°,∠ACB=60°,∵CE=CD,∴∠CDE=∠E,∵∠ACB=∠CDE+∠E,∴∠E=30°,∴∠DBC=∠E=30°,∴BD=ED,△BDE为等腰三角形,又∵DM⊥BC,∴M是BE的中点.讲解用时:4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三线合一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每个内角为60°的知识.辅助线的作出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难度: 4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6.1】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D为AC上一点,E为AB延长线上一点,DE⊥AC交BC 于点F,且DF=EF.(1)求证:CD=BE;(2)若AB=12,试求BF的长.【答案】(1)CD=BE;(2)4【解析】(1)先作DM∥AB,交CF于M,可得△CDM为等边三角形,再判定△DMF ≌△EBF,最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结论;(2)根据ED⊥AC,∠A=60°=∠ABC,可得∠E=∠BFE=∠DFM=∠FDM=30°,由此得出CM=MF=BF=BC,最后根据AB=12即可求得BF的长.解:(1)如图,作DM∥AB,交CF于M,则∠DMF=∠E,∵△ABC是等边三角形,∴∠C=60°=∠CDM=∠CMD,∴△CDM是等边三角形,∴CD=DM,在△DMF和△EBF中,,∴△DMF≌△EBF(ASA),∴DM=BE,∴CD=BE;(2)∵ED⊥AC,∠A=60°=∠ABC,∴∠E=∠BFE=∠DFM=∠FDM=30°,∴BE=BF,DM=FM,又∵△DMF≌△EBF,∴MF=BF,∴CM=MF=BF,又∵AB=BC=12,∴CM=MF=BF=4.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平行线,构造等边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难度:4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7】如图所示,BO平分∠CBA,CO平分∠ACB,过O作EF∥BC,若AB=12,AC=8,求△AEF的周长.【答案】20【解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OBE=∠OBC,∠OCF=∠OCB,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OBC=∠BOE,∠OCB=∠COF,然后求出∠OBE=∠BOE,∠OCF=∠COF,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OE=BE,OF=CF,即可得证.解:∵BO平分∠CBA,∴∠EBO=∠OBC,∵CO平分∠ACB,∴∠FCO=∠OCB,∵EF∥BC,∴∠EOB=∠OBC,∠FOC=∠OCB,∴∠EBO=∠EOB,∠FOC=∠FCO,∴BE=OE,CF=OF,∴△AEF的周长=AE+OE+OF+AF=AE+BE+CF+AF=AB+AC,∵AB=12,AC=8,∴C=12+8=20.△AEF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主要利用了角平分线的定义,等角对等边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性质,熟记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难度:4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7.1】在△ABC中,AB=AC,DE∥BC,若M为DE上的点,且BM平分∠ABC,CM平分∠ACB,若△ADE的周长为20,BC=8,求△ABC的周长.【答案】28【解析】分别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说明DB=DM,EM=EC.把求△ABC的周长转化为△ADE的周长+BC边的长.解:∵BM平分∠ABC,∴∠ABM=∠CBM,∵DE∥BC,∴∠CBM=∠DMB,∴∠ABM=∠DMB,∴DB=DM.同理可证EM=CE∴AB+AC=AD+DB+AE+EC=AD+DM+ME+AE=AD+DE+AE∵△ADE的周长为20∴AB+AC=20∴△ABC的周长=AB+AC+BC=20+8=28.答:△ABC的周长为28.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平行线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将△ABC的周长转化为△ADE的周长+BC边的长.教学建议: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8】如图,D为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将△BDC绕着点C旋转成△AEC,则△CDE是怎样的三角形?请说明理由.【答案】△CDE是等边三角形【解析】因为△ABC为等边三角形,所以△BDC绕着点C旋转60°成△AEC,则∠DCE=60°,DC=EC,故可判定△CDE是等边三角形.解:△CDE是等边三角形.理由:∵△ABC为等边三角形,∴∠ACB=60°∴将△BDC绕着点C旋转成△AEC,旋转角为60°∴∠DCE=60°∴DC=EC∴△CDE是等边三角形.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利用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旋转的性质等知识解决问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了解“手拉手”模型.难度: 4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8.1】已知,如图,△ABC是正三角形,D,E,F分别是各边上的一点,且AD=BE=CF.请你说明△DEF是正三角形.【答案】△DEF是正三角形【解析】根据等边△ABC中AD=BE=CF,证得△ADE≌△BEF≌△CFD即可得出△DEF是等边三角形.解:∵△ABC为等边三角形,且AD=BE=CF,∴AE=BF=CD,又∵∠A=∠B=∠C=60°,∴△ADE≌△BEF≌△CFD(SAS),∴DF=ED=EF,∴△DEF是等边三角形.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全等三角形判定,根据已知得出△ADE≌△BEF≌△CFD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难度: 4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课后作业【作业1】如图,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在图中找出一条与BE相等的线段,并说明理由.【答案】BE=CD【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两组角相等,再根据AAS可判定△ABE ≌△ACD,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得BE=CD.解:BE=CD.理由如下:∵AB=AC,AD=AE,∴∠B=∠C,∠ADE=∠AED.在△ABE与△ACD中,,∴△ABE≌△ACD,∴BE=CD.故答案为CD.讲解用时:3分钟难度: 3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作业2】如图,已知∠BAC=60°,D是BC边上一点,AD=CD,∠ADB=80°,求∠B的度数.【答案】80°【解析】先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C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B的度数.解:∵∠ADB=80°又∵AD=CD∴∠DAC=∠C=40°,∴∠B=180°﹣∠BAC﹣∠C=180°﹣60°﹣40°=80°.讲解用时:3分钟难度: 3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作业3】已知:如图,AB=BC,∠A=∠C.求证:AD=CD.【答案】AD=CD【解析】连接AC,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到∠BAC=∠BCA,因为∠A=∠C,则可以得到∠CAD=∠ACD,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到AD=DC.证明:连接AC,∵AB=BC,∴∠BAC=∠BCA.∵∠BAD=∠BCD,∴∠CAD=∠ACD.∴AD=CD.讲解用时:3分钟难度: 3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作业4】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F,过F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判断DE=DB+EC是否成立?为什么?【答案】成立【解析】根据BF和CF分别平分∠ABC和∠ACB,和DE∥BC,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等量代换,求证出DB=DF,FE=EC.然后即可得出答案.解:DE=DB+EC成立.理由如下:∵在△ABC中,FB和FC分别平分∠ABC和∠ACB,∴∠DBF=∠FBC,∠ECF=∠FCB,∵DE∥BC,∴∠DFB=∠FBC=∠DBF,∠EFC=∠FCB=∠ECF,∴DB=DF,FE=EC,∵DE=DF+FE,∴DE=BD+EC.讲解用时:3分钟难度:4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作业5】如图,等边△ABC中,点D在延长线上,CE平分∠ACD,且CE=BD.说明:△ADE是等边三角形.【答案】△ADE是等边三角形【解析】由条件可以容易证明△ABD≌△ACE,进一步得出AD=AE,∠BAD=∠CAE,加上∠DAE=60°,即可证明△ADE为等边三角形.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B=∠ACB=60°,AB=AC,即∠ACD=120°,∵CE平分∠ACD,∴∠ACE=∠DCE=60°,在△ABD和△ACE中,,∴△ABD≌△ACE(SAS),∴AD=AE,∠BAD=∠CAE,又∵∠BAC=60°,∴∠DAE=60°,∴△ADE为等边三角形.讲解用时:3分钟难度: 4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PPT
B
D
C
例1.已知AB′=AB,E为BB′的中点,
EC⊥AB′, ED ⊥AB.
求证:CE=ED
A
C
D
B'
E
B
例2.已知:AB′=AB, BC ⊥ AB′.
求证:∠1=0.5∠BAB′.
A
C
B1
B'
例3.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 E在 AC上,D 在BA的延长线上,
AD=AE,连接DE.求证:DE⊥BC.
继续保持安静
还有以下的招法
1 .过A点作BC 的平行线.
2.过B点作AC的平行线,交DE的延长线 于G点. 3.过C点作AB的平行线,交DE的延长线于 N点
4.过B点作DE的平行线,交CA的延长线 于Q点.
5.过D点作DO∥BC交CA的延长线于O点,
并延长DE交BC于F点.
6.过C点作DE的平行线,交BA的延长线 于R点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 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1)∵AC=AB,且D为CB的中点, ∴AD⊥CB,AD平分∠CAB.
A
B
D
C
(2)∵AC=AB,且AD平分∠CAB, ∴ D为CB的中点,AD⊥CB.
ALeabharlann BDC(3)∵AC=AB,且AD⊥CB, ∴ D为CB的中点,AD平分∠CAB.
D
A
E
B
C
例3.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 E在 AC上,D 在BA的延长线上,
AD=AE,连接DE.求证:DE⊥BC.
图中AR这条线段的引出可 以看成是: 1 .过A点作DE的平行线. 2 .过A点作BC的垂线. 3 . ∠BAC的角平分线. 4 . BC边的中线.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公开课教案(20161003)【可编辑】
底边上的高线.课堂小结1、当题目中出现等腰三角形和“三线”之一时,直接得到其余两线的性质,BC2“三线合一”解决问题学案知识回顾: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是怎么叙述的?。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也是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ABC 中,AB=AC,∠BAD=∠CAD ∴ ,(2)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也是的顶角平分线、 底边上的高线.∵△ABC 中,AB=AC ,BD=CD∴ ,(3).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线也是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ABC 中,AB=AC, AD ⊥BC∴ ,例题评析1.如图,已知AB=BC ,D 是AC 的中点,∠A=34°,则∠DBC= 度.2.△ABC 中,AB=AC ,AD 是BC 上的高DE ⊥AB ,DF ⊥AC ,垂足分别是E 、F.指出图中各对相等的线段,且说明理由.3.如图,∠A=∠D=90°,AB=CD ,AC 与BD 相交于点F ,E 是BC 的中点.求证:∠BFE=∠CFE.证明:°DA BCEF4.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D 是AC 的中点,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且CE =CD 。
若DM ⊥BC ,垂足为M ,那么M 是BE 的中点,请说明理由。
提示:既然D 是AC 的中点,尝试连接BD,这也是等腰三角形常作的辅助线方法。
只须证明BD=DE,即可。
随堂练习:1、如图,△ABC 中,AB =AC ,BD ⊥AC 交AC 于D.求证:∠DBC =21∠BAC .2.已知: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CD ⊥AD,D 为垂足,AB>AC 。
求证:∠2=∠1+∠B作业:1.如图所示,在等腰△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点E 在AD 上。
求证:BE=CE 。
DCBA2.已知:如图,△ABC 中,AB=AC ,CE ⊥AE 于E ,CE BC 12,E 在△ABC 外,求证:∠ACE=∠B 。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应用举例教程文件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应用举例精品文档例说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济宁市梁山县小路口镇初级中学李丽(适用于人教版初二版 10月刊)“三线合一”性质是等腰三角形所特有的重要性质,即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该性质其实包括如下三方面的内容:如图1,△ABC中,AB=AC,D是BC上的一点.C图1(1)若AD是等腰△ABC底边BC上的中线,那么AD是顶角∠BAC的平分线,AD是底边BC上的高线;(2)若AD是等腰△ABC顶角∠BAC的平分线,那么AD是底边BC上的中线,AD是底边BC上的高线;(3)若AD是等腰△ABC底边BC上的高线,那么AD是顶角∠BAC的平分线,AD是底边BC上的中线.由此可以看出,“三线合一”性质给我们提供了证明角相等、直线垂直、线段相等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在解答一些图形有关的证明问题时,要注意灵活运用它们。
下面仅举几例和同学们共同见识一下“三线合一”的神通.一、证明角相等或倍数关系例1、已知:如图2,在ABC∆中,ACAB=,ADBD⊥于D.求证:∠2.=DBCBAC∠线合一”的性质证得DBC ∠等于其中任一部分即可.【证明】作BAC ∠的平分线AE , 则有BAC ∠=∠=∠2121.∵AC AB =,21∠=∠,∴BC AE ⊥(三线合一).∴︒=∠+∠902C .又∵AD BD ⊥,∴︒=∠+∠90C DBC .∴DBC ∠=∠2.∴DBC BAC ∠=∠2.【点拨】添加辅助线,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巧妙地构造了两个具有同一锐角的直角三角形,将已知条件与待证结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容易获得问题的解决.二、证明线段相等例2、如图3,在△ABC 中,AB =AC ,BD =CD ,DE ⊥AB 于E ,DF ⊥AC 于F ,求证:DE =DF .B DC图3【分析】:依题意,DE 和DF 分别为点D 到∠BAC 两边的距离,要证明它们相等,可先证明点D 在∠BAC 的平分线上,这只要证明AD 是∠BAC 的平分线.【证明】:连接AD .∵AB =AC ,BD =CD ,∴AD 是等腰△ABC 底边BC 上的中线.∴AD 平分∠BAC . ∵DE ⊥AB 于E ,DF ⊥AC 于F ,∴DE =DF .【点拨】能利用“三线合一”证明线段相等的问题,也可以用全等三角形来解决,但利用“三线合一”证明要比用全等三角形证明简便得多.因此,我们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要纠正总是依据三角形全等的思维定势,应该优先选用“三线合一”来解决.三、证明线段垂直例3、如图4,在△ABC 中,AB =AC ,D 在BA 的延长线上,E 在AC 上,且AD =AE ,求证:DE ⊥BC .C FB图4【分析】:注意到△ABC 是以BC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那么底边上的高与BC 垂直.要证明DE ⊥BC ,应先证明DE 与这条高平行.【证明】:过A 作AF ⊥BC 于F .∵AB =AC ,AF ⊥BC 于F ,∴AF 是等腰三角形△ABC 底边BC 上的高线.∴AF 平分∠BAC .∴∠BAC =2∠BAF .∵AD =AE ,∴∠D =∠AED .∴∠BAC =∠D +∠AED =2∠D .∴∠BAF =∠D ,DE ∥AF .∴DE⊥BC.【点拨】当题设中同时具备下列两个条件时,就可以利用“三线合一”来证明两条直线相互垂直:(1)有一个等腰三角形;(2)两条直线中有一条是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
12.3.1等腰三角形综合(3)
∴∠DEC=∠DCE
∴DC=DE
同理:DC=DF
∴DE=DF
例3:已知:如图,点D是∠ABC的角平分线与∠ACB的外角平分线
的交点,DE∥BC,DE交AB于点E,交AC于点F。
求证:EF=BE-CF。
分析:题目中出现有角平分线和平行线,思考找出题中的两个等腰三角形,能得到ΔEDB和ΔDFC是等腰三角形,有BE=ED,DF=CF,问题得到证明。
3、情感与态度目标: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分析,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乐趣,思考的魅力。
教学重点
对一类数学问题的解题方法归纳,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形成以后遇到这类问题善于归纳的意识。
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哪些?
①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定义是重要的判定)
证明:∵BD平分∠EBC,
∴∠DBE=∠DBC
∵DE∥BC
∴∠EDB=∠DBC
∴∠DBE=∠EDB
∴DE=BE
同理:CF=DF
∴EF=DE-DF=BE-CF
例4:已知:如图,B、D分别在AC、CE上,AD是∠CAD的平分线,
BD∥AE,AB=BC。
求证:AC=AE。
分析:题中出现有角平分线和平行线,先找出等腰三角形ΔABD,
即:DB+EC=DE
例2:已知:CE、CF分别平分∠ACB和它的外角,EF∥BC,
EF交AC于点D,E是CE与AB的交点。
求证:DE=DF
分析:由出现了角平分线,和平行线,我们很容易得到ΔDEC和ΔDFC是等腰三角形,可得:ED=DC,DF=DC。
解:∵FE∥BC
∴∠DEC=∠ECB
2025年九年级中考北师大版数学复习练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常见题型)
题型1 利用“三线合一”求角度
1.如图,在△ ABC中,∠ABC = 50∘ ,点 E和点F分别在BA和BC边上,且 BE = BF,连接EF并延长交AC的延长线 于点G,∠G = 20∘ ,取EF的中点O,连接 BO并延长交AC于点D.
△ DEF仍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连接AD. ∵ ∠BAC = 90∘ ,AB = AC,D为BC的中点, ∴ ∠EAF = 90∘ ,∠ABC = 45∘ ,∠BAD = 45∘ ,AD ⊥ BC. ∴ ∠DBE = 135∘ ,∠DAF = ∠BAD + ∠EAF = 135∘ , ∠BAD = ∠ABC,∠ADB = 90∘ . ∴ ∠DBE = ∠DAF,BD = AD. 又∵ BE = AF,∴△ DBE ≌△ DAF.
3.如图,在△
ABC中,AB
=
AC,CE
⊥
AE于点E,CE
=
1 2
BC,
点E在△ ABC外.求证:∠ACE = ∠B.
【证明】如图,过点A作AD ⊥ BC于点D.
∵
AB
=
AC,∴
BD
=
1 2
BC.
又∵
CE
=
1 2
BC,∴
BD
=
CE.
∵ AD ⊥ BC,CE ⊥ AE,∴ ∠ADB = ∠E = 90∘ .
题型6 利用“三线合一”证线段的和差关系
6.[2024北京东城区模拟] 如图,在△ ABC 中,BA = BC,BE平分∠ABC,AD ⊥ BC于 点D,且AD = BD,BE与AD相交于点F,请 探索线段AB,BD,D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 证明你的结论.
2024七年级数学下册练测第10招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解题的六种技巧习题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2)求证:BD=CE. 【证明】如图,过点A作AP⊥BC于点P. ∵AB=AC,∴BP=PC. ∵AD=AE,∴DP=PE. ∴BP-DP=PC-PE, 即BD=CE.
6 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BE⊥AC 于点E. 求证:∠BAC=2∠EBC.
【证明】∵AB=AC,D是BC的中点, ∴AD⊥BC,∠BAC=2∠DAC.∴∠ADC=90°. ∵BE⊥AC,∴∠BEC=90°. ∴∠DAC=90°-∠C=∠EBC, ∴∠BAC=2∠EBC.
4 如图,在△ ABC 中,AB=AC,CE⊥AE 于点 E,∠CAE= 12∠BAC,点 E 在△ ABC 外.求证:∠ACE=∠B.
【证明】过点 A 作 AD⊥BC 于点 D.∵AB=AC,∴∠CAD= 12∠BAC. 又∵∠CAE=12∠BAC,∴∠CAD=∠CAE.
∠ADC=∠AEC=90°, 在△ ACD 和△ ACE 中,∠CAD=∠CAE,
【解】∵△BDC 的周长=BD+BC+CD=24,BC=10, ∴BD+CD=14. ∵AD=BD, ∴AC=AD+CD=BD+CD=14.∴AB=AC=14. ∵AD=DB,DE⊥AB,∴AE=12AB=7.
【点拨】
由△BDC的周长和BC的长得到BD+CD的值,从 而求出AB的长,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求出AE的长.
AC=6,CD⊥BC,点A,C,E在同一条直线上,则CE
的长为 ( )
A.5
B.6
C.7
D.8
【点拨】 过点 B 作 BG⊥AC,过点 D 作 DH⊥CE,垂足分别为
G,H.∴∠GBC+∠GCB=90°,∠BGC=∠CHD=90°. ∵AB=BC=5,AC=6,BG⊥AC, ∴GC=12AC=3.∴BG= BC2-CG2= 52-32=4. ∵CD⊥BC,∴∠DCH+∠GCB=90°. ∴∠DCH=∠GBC.
教你运用“三线合一”性质
教你运用“三线合一”性质江西黄永源“三线合一”性质是等腰三角形所特有的性质,即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该性质其实包括如下三方面的内容:如图,△ABC中,AB=AC,D是BC上的一点.(1)若AD是等腰△ABC底边BC上的中线,那么AD是顶角∠BAC的平分线,AD 是底边BC上的高线;(2)若AD是等腰△ABC顶角∠BAC的平分线,那么AD是底边BC上的中线,AD 是底边BC上的高线;(3)若AD是等腰△ABC底边BC上的高线,那么AD是顶角∠BAC的平分线,AD 是底边BC上的中线.显然,“三线合一”性质给我们提供了证明角相等、直线垂直、线段相等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在解答一些图形有关的证明问题时,要注意灵活运用它们,由此及彼.例1如图,在△ABC中,AB=AC,BD=CD,DE⊥AB于E,DF⊥AC于F,求证:DE=DF.分析:依题意,DE和DF分别为点D到∠BAC两边的距离,要证明它们相等,可先证明点D在∠BAC的平分线上,这只要证明AD是∠BAC的平分线.证明:连接AD.∵AB=AC,BD=CD,∴AD是等腰△ABC底边BC上的中线.∴AD平分∠BAC.∵DE⊥AB于E,DF⊥AC于F,∴DE=DF.说明:本题的解答过程中,运用了等腰△ABC底边BC上的中线AD是顶角∠BAC的平分线的性质.例2如图,△ABC中,AB=AC,BD⊥AC于点D,求证:∠CBD=12∠BAC.分析:为了得到12∠BAC,可考虑作∠BAC的平分线.这样,把证明两角成倍数关系转化为证明两角是相等关系.证明:作∠BAC的平分线AE交BC于点E,那么∠1=∠2=12∠BAC.∵AB=AC,AE平分∠BAC,∴AE是等腰△ABC顶角∠BAC的平分线.∴AE⊥BC于点E.∴∠AEC=90°,∠1+∠C=90°,∵BD⊥AC于点D,∴∠BDC=90°,∠CBD+∠C=90°.∴∠CBD=∠1=12∠BAC.说明:本题的解答过程中,运用了等腰△ABC顶角∠BAC的平分线是底边BC上的高线的性质.例3如图,在△ABC中,AB=AC,D在BA的延长线上,E在AC上,且AD=AE,求证:DE⊥BC.分析:注意到△ABC是以BC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那么底边上的高与BC垂直.要证明DE⊥BC,应先证明DE与这条高平行.证明:过A作AF⊥BC于F.∵AB=AC,AF⊥BC于F,∴AF是等腰三角形△ABC底边BC上的高线.∴AF平分∠BAC.∴∠BAC=2∠BAF.∵AD=AE,∴∠D=∠AED.∴∠BAC=∠D+∠AED=2∠D.∴∠BAF=∠D,DE∥AF.∴DE⊥BC.说明:本题的解答过程中,运用了等腰△ABC底边BC上的高线AF是顶角∠BAC的平分线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