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煤田口孜西井田煤层特征对比
淮南煤田潘集深部13-1煤储层含气量特征分析
淮南煤田潘集深部13-1煤储层含气量特征分析一、引言深部煤储层是指埋深在800m以上的煤层,在深部煤储层中储存有大量的煤层气资源。
深部13-1煤矿是淮南煤田的一个重要矿区,该煤矿地处淮河盆地的北缘,是中国重要的煤田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增长,深部煤储层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煤炭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对深部13-1煤储层的含气量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深部煤矿的高效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淮南煤田概况淮南煤田位于中国安徽省淮南市境内,是中国重要的煤田之一。
煤田面积约8000平方公里,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淮河盆地的北缘。
淮南煤田地处华北平原,地形平坦,气候温和,适宜煤炭开采。
目前,淮南煤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三、深部13-1煤储层特征深部13-1煤储层埋深在800m以上,主要为炼质煤和无烟煤,属于优质煤种。
煤储层具有良好的孔隙结构和裂缝系统,具有较高的含气量。
煤储层顶部和底部常常存在煤层气藏,储层内部分布有煤层气水,地质条件适宜开采煤层气资源。
四、深部13-1煤储层含气量特征分析1. 含气量分布特征根据对深部13-1煤储层的钻井资料和地质勘探数据分析,煤储层整体含气量分布呈现出随埋深逐渐增大的趋势。
储层埋深越大,煤层气的质量和含量越高。
在煤储层上部和下部,煤层气质量和含量较低,而在煤储层中部,煤层气质量和含量较高。
这种分布特征与深部煤储层的地质条件和气体生成规律密切相关。
2. 含气量影响因素煤储层含气量的影响因素包括煤层气生成量、孔隙结构、地层压力、渗透性等。
在深部13-1煤储层中,孔隙结构和裂缝系统的发育程度对含气量影响较大,孔隙度和渗透性的增大能够提高煤储层的含气量。
地层压力和地温的升高也会促进煤层气的生成和富集,对煤储层含气量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
3. 含气量分布规律深部13-1煤储层的含气量分布规律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不同煤层、不同地层和不同地质构造部位的煤储层含气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淮南煤田
上石盒子组:由陆相砂岩及泥岩组成,中下部岩石颜灰,含煤层总厚13.09米;上部岩石为红、绿、黄等杂色 色调,含薄煤层3~5层,均不可采。全组厚600~800米。
资源
淮南煤田煤炭资源量约66,探明煤炭储量约15,未探明煤层基本埋深超过1000米,淮河以南的老矿区,产出 1/3焦煤和极少量的气煤;淮河以北的潘集矿区,主产气煤;煤中灰分以中等偏高为多,硫分一般较低,属较好 的炼焦用煤。煤系中还共生有耐火粘土矿,于谢家集——新庄一带已查明储量6淮南老矿区煤矿深部瓦斯含量较高, 有效好抽放利用前景。
地质开采条件
淮南煤田一般开采条件尚可。第四系松散层厚0~800米,由东向由南向北增厚,其中含砂砾及流砂层,建井 需采用特殊凿井法施工。矿坑充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及第四系砂层水的渗入,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但太原组灰 岩喀斯特水比较复杂,在地层倒转或有断层联通过,对二叠纪煤层开采有影响。
煤系
淮南煤田含煤地层为华北型石炭二叠纪煤系,包括:晚石炭世本溪组、太原组,早二叠世山西组及下石盒子 组和晚二叠世上石盒子组。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纪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石炭纪地层基本不含可采 煤层。
淮南煤田
中国华北聚煤区南侧安徽省中北部的煤田
01 介
目录
02 地质构造
03 地质开采条件
04 煤系
05 资源
中国华北聚煤区南侧的石炭二叠纪煤田。位于安徽省中北部,跨淮河两岸。煤田以中厚倾煤层为主,构造复 杂程度中等,一般开采条件尚可。
简介
淮南煤田淮南煤田位于中国华北聚煤区南侧安徽省中北部,以淮南市为主体,东部伸入滁县地区,西部延展 到阜阳附近,平面呈北西西向长椭圆状,长约100km,宽度20~30km,面积2500km。为石炭二叠纪煤田。煤田因 发现及开发从淮河南岸开始,故名淮南煤田,后经勘探在淮河北岸更大范围内见煤,但仍沿用原名。
淮南矿区煤质报告
淮南矿区煤质报告1. 引言淮南矿区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煤质是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指标,对煤炭矿区的开采、销售和利用具有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淮南矿区的煤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并探讨其对煤炭产业的影响。
2. 煤质参数2.1 灰分灰分是表征煤炭含灰量的指标,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在淮南矿区,煤炭的平均灰分约为20%,高灰分使得煤炭的热值降低,同时也增加了燃烧产生的灰渣和污染物的数量。
2.2 挥发分挥发分是指煤炭在加热过程中释放出的易挥发性有机组分的含量。
淮南矿区的煤炭挥发分平均为30%,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高意味着煤炭可以更快地燃烧,具有较高的热值。
2.3 硫分硫分是指煤炭中含有的硫元素的含量。
淮南矿区的煤炭硫分平均约为1%,硫元素的含量越高,燃烧时释放出的二氧化硫等气体污染物也越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更大。
2.4 热值煤炭的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煤炭在完全燃烧时所释放出的热量。
淮南矿区的煤炭热值一般为5500大卡/千克,属于中等热值的煤炭。
3. 煤质对煤炭产业的影响3.1 燃烧特性淮南矿区的煤炭由于灰分较高,燃烧时产生的灰渣较多,容易引起炉膛结渣、堵塞及烟道温度过高等问题。
同时,煤炭的挥发分较高,燃烧速度快,适合用于发电和工业锅炉等大规模能源供应场合。
3.2 环境影响淮南矿区的煤炭硫分较低,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较少,对大气环境污染相对较小。
然而,随着全球对环境污染的关注度提高,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寻找低碳的替代能源。
3.3 市场需求淮南矿区的煤炭热值适中,市场需求较大。
煤炭在中国目前仍是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尤其在工业领域的需求量巨大。
然而,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环保政策的推行,煤炭市场需求可能会逐渐减少。
4. 结论淮南矿区的煤质特点主要表现在灰分较高、挥发分适中、硫分较低、热值适中等方面。
这种煤炭的燃烧特性使其适用于大规模能源供应场合,但也对燃烧设备和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淮南新集一矿13—1煤层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淮南新集一矿13—1煤层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煤层厚度及其稳定性是决定煤矿生产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煤层厚度变化受原生煤层沉积环境因素和后生地质构造因素的双重控制,但在一个井田范围内构造作用是控制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地质因素。
淮南煤田新集煤矿是勘查与开采大型推覆体掩盖下煤层取得成功的典范。
本文以该井田13-1煤层为对象,探讨大型推覆构造对煤层厚度及其稳定性影响。
据对98个钻孔资料的统计,揭示了该井田推覆体内和原地系统内13-1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其变异系数达到34%和30%,超过邻近的未受大型推覆构造影响的张集井田,以及淮南其他井田该煤层厚度的变异系数。
【关键词】推覆构造;煤层厚度;煤层稳定性0 前言煤层厚度及其稳定性是决定煤矿生产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也是人们关注的研究课题。
煤层厚度变化受原生煤层沉积环境因素和后生地质构造因素的双重控制。
前者往往控制煤层厚度区域性变化,而在一个井田范围内,地质构造因素更直接影响煤层厚度的变化。
构造作用是控制井田范围内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地质因素[1];煤层厚度的区域变化主要受沉积环境控制,构造主要引起煤层厚度的局部变化[2]。
近来人们更多侧重于研究各种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对煤层厚度的影响[3];但是,至今尚未见研究大型推覆构造对煤层厚度影响的报道。
淮南煤田新集煤矿是勘查与开采大型推覆体掩盖下煤层取得成功的典范。
本文将以新集井田13-1煤层为对象,探讨大型推覆构造对煤层厚度及其稳定性影响。
1 淮南煤田13-1号煤层特征淮南煤田二叠系上石盒子组第四含煤段13-1号煤层是煤田内所有煤矿开采的主要煤层。
据淮南矿业集团所属煤矿的地质资料,该煤层最小厚度1m左右,最大厚度8~9m(少数井田达12m),平均厚度4~5m(少数井田达6m);在各生产煤矿13-1煤层的可采性指数都为1,变异系数小于25%(少数井田稍大),多数井田13-1煤层属于“稳定煤层”。
淮南煤田二叠系上石盒子组第四含煤段的沉积环境属于网状分流河道发育的三角洲平原,平原地形低平,其上形成了分布广阔的泥炭沼泽。
深井高地压“孤岛”工作面综合防灭火技术应用
深井高地压“孤岛”工作面综合防灭火技术应用发布时间:2021-09-15T08:26:19.001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14期5月作者:李方耀[导读] 针对矿井易自燃煤层高地压“孤岛”工作面采空区及邻近采空区自然发火问题,以口孜东矿121302“孤岛”工作面作为工程背景,结李方耀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口孜东矿,安徽阜阳 236153)摘要:针对矿井易自燃煤层高地压“孤岛”工作面采空区及邻近采空区自然发火问题,以口孜东矿121302“孤岛”工作面作为工程背景,结合煤层自燃特性、高地压与煤层自燃关系分析,针对本工作面采空区、邻近工作面采空区及煤柱,通过探索注氮、注液态CO2、喷洒阻化剂、煤柱喷注浆、采空区深孔注浆等有效防灭火技术,抑制了煤炭自然发火,形成了深井高地压易自燃煤层“孤岛”工作面防灭火的一整套较成熟技术及工艺,有效杜绝了煤层自燃火灾的发生,为类似高地压条件下的孤岛工作面回采及收作煤层自燃发火的积累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孤岛工作面;高地压;自然发火;深孔注浆作者简介: 李方耀(1988-), 男,安徽淮南人,安全工程师,2017年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
.引言矿井火灾作为煤炭开采五大灾害之一,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制约煤炭产量的主要因素,如何预防和杜绝煤矿火灾,尤其是内因火灾是目前自然发火严重矿井面临的难题,随着采掘范围扩大,部分矿井出现两面、三面“孤岛”开采情况,加之地压影响,其自然发火防治的压力愈发严重。
本文以口孜东矿121302“工作面”情况为实践基础,对孤岛工作面开采过程中本工作面、邻近工作面采空区及煤柱自然发火防治进行探索,克服工作面埋藏深、地压大、巷道变形严重等困难,消除工作面回采、收作期间自然发火隐患,保障了安全生产,为类似条件下工作面火灾防治提供了理论指导。
1 项目背景1.1 矿井概况口孜东矿井田位于淮南煤田西部,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与颖上县交界处,西距阜阳市约30 km。
两淮瓦斯地质
“瓦斯地质”研究的内容是: 瓦斯的生成, 瓦斯在自然条件下的煤体里的赋存、运移和富集。 瓦斯地质调查研究是煤矿瓦斯工作的基础,
目的是对建井前以及采掘前方的瓦斯作出区域性预测。
现今人们对瓦斯的认识尚肤浅, 瓦斯地质理论与方法都不完善, 瓦斯地质资料只能表示瓦斯分布的大体面貌。
二、煤田地质基础知识
淮南煤属气煤、1/3焦煤和气肥煤, 在谢李深部发现焦煤和少量肥煤 淮北煤种较多,有气煤、1/3焦煤、气肥煤、肥煤、焦煤、 瘦煤、贫瘦煤、贫煤和无烟煤。
(二)、煤和煤层的形成与演化 1,成煤母质——植物(低等、高等)
两淮煤的成煤母质——高等植物。 在成煤期淮南气候和地理环境适于植物生长
2,成煤环境——泥炭沼泽
两淮煤的成煤环境—— 发育在滨海三角洲平原上的泥炭沼泽。 当时南边是海,河流方向自北向南。
3,地质构造条件——缓慢下沉
两淮成煤期的地质构造—— 以缓慢下沉为主的震荡运动 含有煤层的一套连续沉积的沉积岩系列 被称为“含煤岩系”(简称“煤系”)。 两淮的煤系地层总厚度近1000米, 夹煤层13-46层,可采煤层只有几层到十几层。 淮南可采煤层的层数,厚度和稳定性好于淮北。
瓦斯风化带
在接近地表的煤层内,原生的天然气与地面空气的交换带。
浅部煤层气成分垂向各带气体组成
名 瓦斯 风化带 甲烷带 称 CO2—N2带 N2带 N2—CH4带 CH4带 CH4 (体积 %) < 10 < 20 < 80 > 80 CO2 (体积 %) > 20 < 10~20 < 10~20 < 10 N2 (体积 %) 20~80 > 80 < 80 < 20
瓦斯在煤层里的运移方式有两种:
淮南煤田区域地层简表
侏罗系
上统
>637
凝灰质砂砾岩,凝灰岩和安山岩。
三叠系
下统
316~>446
紫红色砂、泥岩。
古
生
界
二
叠
系
上统
石千峰组
114~260
紫红、灰绿、杂色泥岩,细~粗砂岩,夹石英砂岩、砂砾岩。
上石盒子组
316~566
深灰色泥岩,灰绿色、浅灰色砂岩,底含石英砂岩,含煤层。
下统
下石盒子组
下统
馒头组
215
紫色页岩夹灰岩。产Redlicha sp.化石。
猴家山组
100~150
鲕状灰岩、白云岩、砂灰岩、孔洞灰岩。
凤台组
10~100
页岩、砾岩。
上
元
古
界
震
旦
系
徐淮群
九顶山组
117
白云岩,底部夹竹叶状灰岩。
倪园组
92
上部含泥白云岩,夹黄绿色钙质页岩,下部硅质条带白云岩。
四顶山组
137
厚层白云岩为主。产蠕形动物化石。
106~265
灰色砂泥岩及其互层,底含粗砂岩,含煤层。
山西组
52~88
上部细至粗砂岩,下部深灰色泥岩,含煤层。
石炭系
上统
太原组
102~148
灰岩为主,夹泥岩和砂岩,含薄煤层。
中统
本溪组
0~10
主要为浅灰绿色铝铁质泥岩及泥岩,含较多黄铁矿
奥陶系
中下统
400中厚Biblioteka 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灰岩。寒
武
系
上统
土坝组
淮南煤田区域地层简表
界
口孜西井田可采煤层厚度及可选性分析
口孜西井田可采煤层厚度及可选性分析为了加快勘查步伐,同时使口孜集东、西两区的煤炭勘探工作趋于平衡,通过对口孜西勘查区东起DF3断层,西至DF7断层之间区段全面展开详查工作。
根据详查钻孔资料,文章得出井田内可采煤层层位及主要可采煤层的厚度变化特征;通过筛分和浮沉试验,确定其可选性,并与邻近矿井-刘庄矿可选性作了对比。
标签:口孜西;筛分;浮沉1 概述口孜西井田位于淮南煤田西部,行政区划属阜阳市颍州区,西距阜阳市22km,东部与口孜东井田相邻。
此次勘探工作范围东起口孜东井田西边界,西至探矿权西边界,北起1煤层露头线或各煤层-1500m水平,南至阜凤断层。
井田走向长9km,倾向宽2.5~4.5km,勘探(含煤)面积约33.11km2,勘探深度为-1500m。
主要地质任务是详细查明可采煤层层位及主要可采煤层的厚度变化,确定可采煤层的连续性,控制先期开采地段各可采煤层的可采范围,对厚度变化较大的主要可采煤层,应控制煤层等厚线。
2 含煤性据淮南煤田区域资料,井田内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含煤7~9层,总厚度2.66~5.17m,分层厚度0~1.71m。
煤层发育极不稳定,厚度薄、变化大,属极不稳定煤层,无开采价值,不是本次勘探对象。
井田内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为含煤地层,含煤地层平均总厚771m,含煤近30层,总厚29.87m,含煤系数为3.9%。
其中含1、4-2、5、6、8、9、11-2、13-1、16-2等9层为可采煤层,平均总厚21.74m,占煤层总厚的72.8%。
主要可采煤层为1、5、8、13-1等4层,平均总厚为16.29m,占可采煤层总厚的74.9%;次要可采煤层为4-2、6、9、11-2、16-2等5层,平均总厚5.45m,占可采煤层总厚的25.1%。
3 主要可采煤层厚度区内含可采煤层13层,分布在山西组、下、上石盒子组一至五含煤段内,现自下而上分述如下。
1煤层:位于山西组第一含煤段中下部,钻孔穿过点86个,其中可采点60个,不可采点5个,尖灭点5个,冲刷点12个,断缺點6个。
利用煤田测井曲线精细解释淮南某矿1煤层采区地质特征
利用煤田测井曲线精细解释淮南某矿1煤层采区地质特征徐胜平;云晓鸣;汪宏志;王轩【摘要】In view of the situation of low utilization rate of logging data in coal exploration at present , the correlativity between geological physical property parameters and high relevancy logging property parameters is established through digit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loggingcurv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n amplitude of curve parameters . Through obtaining property model of the single factor or multi‐factor ,the characteristic of gas storage in coal and rock stratum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 of stratum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 and so on can be explained supplementarily .The interpretation results of No .1 coal seam in mining area of Huainan mining field show that the composite parameters obtained by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logging curve have an extremely high correlation with coal bed gas content and have a moderate correlation with tensile strength of coal seam roof ;the water characteristic in mining area obtained by referring Archie formula in oil has broadly matched with that by tunnel exposing .This method can provide a kind of effective means for use of logging data .%文章针对目前煤田测井曲线资料利用率偏低的情况,通过对测井曲线进行数字化、标准化,统计和分析曲线参数幅值,建立地质物理性质参数与相关度高的测井曲线属性参数之间相关关系,获得测井曲线参数单因素或多因素属性模型,可对岩煤层储气特征、岩层水文地质条件及岩石力学性质等特征进行辅助解释。
淮南煤田煤系砂岩含气性分析
淮南煤田煤系砂岩含气性分析刘会虎;薛俊华;赵伟;黄晖;兰天贺;徐宏杰;任波;黄艳辉【摘要】为查明淮南煤田煤系致密砂岩气赋存,通过测井解释成果分析,深入剖析了淮南煤田煤系砂岩气的含气性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淮南煤田砂岩气主要赋存于二叠系煤系地层的粉砂岩中,不同钻孔显示砂岩气储层层数不等,潘三矿没有砂岩气储层,丁集矿致密砂岩气储层从含气层-气水同层-低产气层-气层的层数从4层到至9层,含气层数及富气差异程度明显,石炭系没有明显含气储层,没有砂岩气赋存;研究区二叠系砂岩气与煤系其它类型成因气存在5种共生组合关系:顶部页岩气向下运移形成砂岩气、底部煤层气向上运移形成砂岩气、顶底部页岩气向中间砂体运移形成砂岩气、顶部煤层气和底部页岩气向中间砂体运移形成砂岩气、底部页岩气向上运移形成砂岩气.【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地质》【年(卷),期】2018(030)009【总页数】7页(P12-18)【关键词】淮南煤田;煤系地层;致密砂岩气;测井解释【作者】刘会虎;薛俊华;赵伟;黄晖;兰天贺;徐宏杰;任波;黄艳辉【作者单位】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深部煤层开采和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徽淮南 232001;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淮南 232001;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深部煤层开采和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徽淮南 232001;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淮南 232001;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淮南232001;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淮南 232001;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淮南 232001;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深部煤层开采和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徽淮南 232001;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淮南 232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10 引言淮南煤田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广泛发育,石炭二叠煤系煤层、泥页岩、砂岩频繁交互出现,煤层气、页岩气和砂岩气资源潜力巨大。
淮南煤田丁集煤矿构造特征及成因分析
丰断层 ,西至 口孜集断层 。整个淮 南 煤 田呈扇 形 复 向斜 形 态 ,轴 向 NW W - EW [ 1 】 复 向斜 两翼 低 山出露
,
图1 淮南煤 田构造纲要 图
F i g . 1 S t r u c t u r a l o u t l i n e o f t h e Hu a i n a n c o a l i f e l d
2 . 2断层构 造 区 内共 发 育 断 层 8 1 1 条 ,其 中
图3 丁集矿井断层走 向玫瑰花 图
F i g . 3 R o s e d i a g r a m o f s t r u c t u r a l t r e n d s o f t h e D i n g j i c o a l m i n e
同程度地影响到了煤炭资源的开发 和利用。研究矿井构造发育特征 、 形 成 机 制 和演 化 历史 ,对 指 导煤 矿 安 全 生产 有着 重要 意 义 。
1 区域 地 质背 景
淮 南 煤 田 地 处 华 北 板 块 东 南 缘 ,南起 阜 李 或舜 耕 山逆 冲推 覆 构 造 ,北 至 上窑 明龙 山断 层 ,东起 长
2 矿 井构造 特 征
从 东 边 的潘 集 三 矿 延伸 至 本 矿井 北
( 2)胡 桥 子 向斜 。位 于 矿
收稿 日期 : 2 0 1 6 — 0 6 — 0 2 作者简介 : 汪 国J N ( 1 9 6 3 一 ) , 男, 安徽东至人 , 高级工程师 , 现从事煤 田地质勘查 和研 究工作。
第2 6 卷 第4 期
汪国顺 : 淮南煤 田丁集煤矿构造特征及成 因分 析
2 5 7
图2 丁集矿井构造纲要 图
淮南煤田地热地质特征分析:以顾北煤矿为例
淮南煤田地热地质特征分析:以顾北煤矿为例MU Jinxia【摘要】本文以顾北煤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区域的地热地质特征,盖层为新生界松散层,热储层为第三纪砂层、太原组灰岩和奥陶系灰岩;采用ANSYS软件对顾北煤矿的地温场特征和大地热流传导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并绘制了矿井地温等值线图.结果表明:大地热流在矿井中部重新再分配,数值模拟的平均地温梯度3.00℃/hm 与系统测温平均地温梯度3.02℃/hm基本吻合,地温梯度整体表现为南北高中间低,地温呈马鞍形分布.此外还分析了岩性变化对现今地温场分布的影响.【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9(028)001【总页数】7页(P85-91)【关键词】顾北煤矿;盖层;热储层;地温梯度;数值模拟【作者】MU Jinxia【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163+.1地热资源是一种珍贵的天然资源,尤其是对于能源日益短缺的现今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1]。
在地热地质方面对于淮南煤田做了详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淮南煤田地热的形成与岩性变化密切相关[2-3],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就顾北煤矿地热地质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
1 地热地质特征顾北煤矿地形相对平坦,盖层厚度大,且断裂构造较发育[4-5],燕山期由于岩浆岩的层状侵入,使顾北、顾桥、潘集等矿井出现地温异常[6],经由综合性分析可得知顾北煤矿具有形成层状地热的地质背景条件。
1.1 盖层顾北煤矿新生界覆盖于二叠纪煤系之上,厚390.35~509.10 m之间。
整体上呈东南地层薄,西北相对较厚。
区内松散层自上而下可分为三个盖层。
1) 第四系(Q)。
地层一般厚116 m,主要岩性由上至下为:上部26 m以细粉砂为主,中部25 m为砂质黏土,下部65 m以中细砂为主,且多被泥质充填,地层具有良好的隔水保温性能,视为隔水层。
2) 上第三系上新统为第四系与第三系间的区域性分界层。
底界埋深91.79~119.70 m,平均105.76 m。
淮南煤田现今地温场特征-高校地质学报
图 1 淮南煤田构造纲要图及现今地温梯度分布
1期
任自强等:淮南煤田现今地温场特征
149
统连续测温,即井温测井 (洪有密, 1993;王华
玉等, 2013) 。本次研究共收集和测试获取了 650 个钻孔的井温测井数据,其中近似稳态测温孔 69 个、简易测温孔 509 个、瞬时测温孔 72 个。近似 稳态测温数据一般在完井 72 h 以后测得,井液和 岩石的温度已经基本达到平衡,所测数据能客观 (谭静强等,2009) 。图 2 为计算大地热流所选用的 系曲线,由图可知,地温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升 高,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说明该区以传导型 增温特点为主。 地反映地层的真实温度,因此其数据可直接使用
在煤田勘探中,主要依靠地面钻孔进行井温
测量获取地温数据,目前常用方法为钻孔井液系
Fig. 1
Map showing the structure outlin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urrent geothermal gradient in Huainan Coalfield
2.1.2 井下巷道岩温测试数据
由于淮南煤田一些矿井勘探较早,测温钻孔
数量较少,而且多数矿井正在往深部延深,地温 影响也越来越大,为了补充矿井地温数据和掌握 (李浪等,2010) 对潘二、朱集、朱集西和口孜东 作。井下实测地温因其具有热平衡时间短、受扰 井下地温变化规律,本次利用浅钻孔测温方法 4 个生产矿井,开展了井下巷道围岩温度的实测工 动程度小等特点,所以能精确地反映岩层温度。 对比分析井下测温和地面钻孔测温所得地温梯度 可知 (表 1) ,利用井下测温点计算的地温梯度和 地面钻孔平均地温梯度基本相同,差异甚小。所 以本次井下测温研究,也证实了地面钻孔井温测 井结果的可靠性。 2.1.3 地温梯度的求取 地温梯度的的计算公式为:
口孜东煤矿81煤层断裂复杂程度定量评价
口孜东煤矿81煤层断裂复杂程度定量评价作者:许春耕胡友彪秦俊林来源:《绿色科技》2015年第02期摘要:指出了分维值是用来定量描述自相似的参数,能够定量评价煤层断裂网络复杂程度。
利用分维值对口孜东81煤层复杂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复杂程度分为四类,得出其断裂构造具有自相似性,比较客观地反映了81煤层断裂构造的复杂程度。
关键词:断裂;分维值;复杂程度;定量评价中图分类号:P6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20242031引言在煤矿生产中断裂网络对开采条件、瓦斯突出、矿井突水等有着显著的影响。
定量评价断裂网络的复杂程度,对合理开采煤炭资源及防止和减少矿井地质灾害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3。
鉴于此,本文运用分维值定量评价口孜东煤矿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以此为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借鉴。
2矿井概况2.1地层及煤层口孜东矿位于淮南煤田西部,地处阜阳市颍东区与颍上县交界处,行政区划隶属于阜阳市,西距阜阳市30km。
矿区从老到新地层,有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上第三系、第四系。
区内煤系地层主要为二叠系地层,其底部为太原组及奥陶系灰岩,煤系地层为厚426.18~687.60m的新生界松散层所覆盖(图1)。
图1口孜东井田构造示意图二叠系山西组及下、上石盒子组是该矿区主要含煤地层,其总厚为763.90m,含煤总厚为41.14m,含煤系数5.39%。
其中81煤层位于第二含煤段上部,面积20.82km2,其中可采面积19.49km2,可采系数94%,煤厚0~6.18m,煤层厚度变化不大,一般厚3~4m,平均2.90m。
2.2矿区构造本区位于淮南煤田的西部,淮南复向斜中的次级褶曲陈桥背斜的南翼西段,总体为一不完整向斜构造,南翼被F1断层切割。
向斜总体轴向为北西向,向斜南翼地层倾角平缓,一般为5°~10°,向斜北翼地层倾角稍陡,一般为20°左右。
淮南朱集西井田第二含煤段煤层对比研究
可 采 煤层 进 行 划 分 对 比。4煤 组 中 4 4 均 为 较 稳 定 的 中厚 煤 层 , 4 层 下 约 1m 的铝 质 泥 岩是 对 比本 煤 组 的 距 一煤 3 主 要 依据 ; 煤 组 中 5 下 l 左 右 常见 O5 薄 煤 层 , 3 5 一煤 m . m 在 9线 以西 常合 并 为 一 层 , 以此 为 特 征 区别 于 其 他煤 组 ; 7 为 较 稳定 煤 层 , 视 电 阻率 曲线 特 征 呈单 峰形 态 , 其 长源 距 伽 马 曲线 顶 部 靠 下有 一 小 台阶 , 煤 组 距 8煤层 1m 左 右 , 本 5 间 距 较 稳 定 , 可作 为 对 比标 志 层 ; 层 顶 板 富 含 植 物 化 石 , 常 见 较 完 整 的椭 圆 斜 羽 叶 及 栉 羊 齿 富 集 为 特 征 , 也 8煤 以 8 煤 层 视 电 阻率 幅值 为 第 二 含煤 段 最 高 , 源距 伽 马 曲线 常 呈 不 对称 状 态 , 部 曲线 幅 值 常 低 于底 板 而 明显 区别 于其 长 顶
二 叠 系 煤 系地层 厚 7 94 m.由下 而上 可分 为 4. 4 七 个含 煤段 : 二叠 系下 统 山西组 为第 一含 煤 段 ( 3 含 煤组 ) 下石 盒 子 组 为第 二 含煤 段 ( 4 5 6 7 8煤 , 含 、 、、、 组 ) 上统 上 石盒 子 组包 括 第 三 ( l 煤 组 ) 四 ( , 含 1 、 含
l 3煤 组 ) 五 ( 1 、7煤 组 )六 ( 1 、0煤 组 ) 、 含 6l 、 含 82 、
淮南煤田煤质特征与工业用途分析
淮南煤田煤质特征与工业用途分析介绍了淮南煤田分布情况,并以淮南某矿为例,分析了其煤种的化学成分、工艺性能与煤质特征,评价了煤炭的主要用途,能为该矿煤炭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标签:煤质特征化学成分工艺性能工作用途0引言根据《安徽省岩石地层》的地层综合区划方案,安徽省地层区划划分为华北和华南两个Ⅰ级地层大区。
淮南煤田属于华北区,为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主要分布在淮南市、凤台县及阜阳市一线,基本上呈东西向展格局。
随着煤炭利用的多样化和深入化,煤质作为煤炭坏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煤质的分析主要是从煤的物理性质、煤的元素分析和煤的工业分析等多方面进行。
要合理有效的利用煤炭资源就必须进行煤质的准确分析,得到的数据是区分煤炭的主要客观依据。
因此,对煤的煤质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淮南煤田煤类分布淮南煤田煤质总体特征为:以中灰分煤、局部为中高灰煤和低中灰煤;基本为特低、低硫煤;以特低磷煤为主,次为低磷煤;其它有害微量元素含量均未超过洁净煤分级的最高界限,以炼焦用煤为主。
1.1煤类的区域分布特征淮南煤田以气煤和1/3焦煤为主,次为肥煤、焦煤及少量长焰煤、1/2中粘煤,环岩浆岩变质带可出现贫煤、天然焦。
潘谢区以西及新集区以气煤为主,深部为1/3焦煤。
淮南老区深部和潘集背斜以东深部一带则为焦煤。
在潘集背斜南翼有一中高变质带,是岩浆岩侵入影响形成的高变质的焦煤、瘦煤、无烟煤和天然焦。
1.2煤类的垂向分布特征淮南煤田的精煤挥发分均符合希尔特定律,即随现代埋深的增加而减少,并随煤层沉积的次序即随原始埋深的增加而减少。
山西组:淮南煤田主要以1/3焦煤为主,潘四、丁集及谢李深部为焦煤与无烟煤,其东部为焦煤,在矿区西部、背斜的轴部有气煤存在。
下石盒子组:淮南煤田除1/3焦煤范围稍大,使焦煤范围缩小,东部老区和潘集区以1/3焦煤为主,西部新集和谢桥区以气煤为主,剖面上煤层由下向上气煤增多。
上石盒子组:淮南煤田以气煤为主,11-2煤层东部以1/3焦煤为主,西部以气煤为主,13-1及上部煤层以气煤为主,仅在东部老区及新集推覆体一带发育小片的焦煤。
淮南矿区煤系地层简介
淮南矿区煤系地层简介菱铁成份,未见海豆芽化石。
第六含煤段:厚89、50m(图4-6)。
与第五含煤段合称为“D组”。
岩性以灰色、青灰色、灰绿色粘土岩类为主,夹细中粒砂岩,含1~3层燧石薄层。
D18煤以下常有一层灰白色铝质泥岩。
常含鲕,D18煤顶部砂质泥岩中常含海豆芽化石。
含煤4层,多位于中部或偏上,不稳定,D19和D21多尖灭或为炭质泥岩所代替。
第五含煤段:厚89、00m(图4-5)。
底部常有一层灰白色石英砂岩或中细粒砂岩与第四含煤段分界。
青灰、灰绿色岩性是本组的主要特征。
下部有1~3层紫红色花斑状泥岩或铝质泥岩,含鲕为主要标志层之一。
中上部为泥岩、砂质泥岩夹薄~中厚层中细粒砂岩和砂页岩互层,局部含鲕及菱铁结核。
上部含煤4~6层,煤薄,但层位较稳定,对比容易。
第四含煤段:厚82、66m(图4-4)。
为主要含煤段之一,习惯称为“C 组”。
底部发育有1~3层灰白色厚层中粒石英砂岩,并以其底界作为上下石盒子组的分界。
下部为紫红色花斑状泥岩,常含鲕及铝质为主要标志层。
中部及上部以灰色泥岩及砂质泥岩为主,中夹砂岩,含煤4层,以C13 煤最厚且稳定为特征,顶部多羊齿等植物化石碎片为对比主要标志之一。
C15煤顶局部有1~2层煤线或炭质泥岩。
(3)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s):第三含煤段:厚99、11m(图4-3)。
与第二含煤段合称为“B组”。
底部发育一厚层灰白色石英砂岩,中粒为主。
西部主要为灰及灰褐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含鲕及菱铁结核,夹薄层砂岩,含B10 煤一层,上部以灰及浅灰色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砂岩,含鲕、菱铁结核及菱铁层,含稳定煤层B11b、不稳定煤层B11a、 B11C及1~2条煤线。
顶部为灰白色砂岩及灰色砂质泥岩,常夹有薄煤一层(B11c上)。
B11b煤顶板为灰色砂质泥岩及互层,多含羊齿及辩轮木化石为对比标志。
第二含煤段:厚101、85m(图4-2),为主要含煤段之一。
本含煤段煤层最多,含煤厚度最大,含煤系数为15、52m。
淮南谢家集矿区煤层气地质特征及控气因素分析
淮南谢家集矿区煤层气地质特征及控气因素分析摘要:本文结合淮南谢家集煤矿前期煤层瓦斯研究成果及相关资料,综合应用煤层气地质领域相关研究理论和方法从该区影响煤层气含量的地质因素盖层、构造和水文地质作用,分析影响煤层气赋存的控制因素,开展研究区煤层气地质特征研究,为煤层气资源开发和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字:煤层气;构造;地层;水文地质;控气因素引言煤层气是一种新型的洁净能源,开发利用这一新型能源对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淮南矿区含煤面积大,煤层层数多、厚度大、煤层连续性好,现己探明和预测煤炭储量近800亿t,其中1000m深度以浅为200亿t,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至今,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这期间进行的勘探试验过程进一步加深了对煤层气地质特征认识,而且逐渐形成了对煤层气藏的系统化认识。
煤层气地质的相关领域的研究不断成熟,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本文以淮南煤田谢家集矿区(谢一矿、新庄孜矿)为研究区,研究区隶属于淮南矿区,煤层埋藏深度深,上覆岩层透气性低,第四系松散层厚度大,是我国典型的高瓦斯、高地压、高地温以及高瓦斯突出危险的矿区。
目前,对于此类高瓦斯低渗煤体的煤层气幵采仍是一大难题,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研究区地质背景淮南谢家集煤矿研究区地处八公山东北麓,淮河自北向南斜穿而过,地势平坦,全区地貌呈现西高东低之势。
矿区外围为由震旦、寒武、奥陶系岩石出露而成的丘陵地貌,走向与本区地层走向相同。
煤系上覆为厚为15~35m的第四纪堆积物。
地层研究区属华北地层大区,区内发育的地层自下而上包括上太古界的五河群、霍丘群,古元古界凤阳群,新元古界的青白口系、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堅系,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
受地壳运动及古地理沉积作用的影响,本区缺失新元古界长城系、莉县系、古生界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以及中生界中一上三叠统,新生界的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发育不全。
李嘴孜煤矿地质报告最终
第四节对原《矿井地质报告》的评价通过上述勘查工作与大量矿井地质资料,原李咀孜煤矿于1991年12月提交了《淮南矿务局李咀孜煤矿矿井地质报告说明书》(修编)并经原淮南矿务局以煤地测字[1992]723号文批准。
原孔集煤矿于1992年5月提交了《淮南矿务局孔集煤矿矿井地质报告说明书》(修编),并经原淮南矿务局以煤地测字[1994]006号文批准。
经过近十五年来补充勘探、开采揭露,进一步系统地认识了本区煤层赋存规律、煤质变化、开采技术条件、构造特点及水文地质条件,据此对原地质报告进行评价。
一、煤层厚度及稳定性原李咀孜煤矿地质报告认为,本区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上石炭统太原组总厚约127 m,含煤2~3层,煤薄,极不稳定,不可采,二叠系含煤地层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含煤40余层,定名煤层34层,分A、B、C、D、E五个含煤组,其下部A、B、C三个含煤组为矿井主要开采对象,厚约400 m,含煤32层,定名24层,总厚度约24.47 m,可采与局部可采煤层13层,总厚度22.93 m,其中稳定煤层两层,为C13和B9b,厚8.13 m,占可采厚度的35.46 %,较稳定煤层4层,为B4b、B7b、B8b、B11b,厚8.05 m,占可采厚度的35.1 %,不稳定煤层4层,为A1、B8a、B9a、B11a,厚5.0 m,占可采厚度的21.81 %,极不稳定煤层3层,为A2(A3)、B10、C15,厚1.75 m,占可采厚度的7.63%,含煤系数为6.32%,上部D、E组本区现有勘探资料仅见煤5~11层,仅D16、D17煤层局部达到可采厚度,其他均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
原孔集矿地质报告认为,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上石炭统太原组总厚110.11 m,含煤7~10层,煤层薄,极不稳定,不可采,二叠系含煤地层总厚600余米,含煤40余层,定名煤层32层,含煤系数6.42 %,自下而上分为A、B、C、D、E五个含煤组,矿井开采对象为A、B、C三个含煤组,上部D、E组因煤层薄、煤质差、不稳定,不可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No10摘 要 通过对口孜西井田二叠系各含煤段特征、煤层间距、煤层厚度、岩性组合、标志层、化石带、岩煤层物性等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可采煤层1、4-2、5、8、9、13-1、16-2煤层对比可靠,6、11-2煤对比基本可靠,为本区的后期煤田地质勘探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岩性组合 煤层 标志层 化石1 概况淮南煤田位于华北板块东南缘,北邻蚌埠隆起,南靠合肥坳陷,东起郯庐断裂,西止于商丘~麻城断裂,东西长180km,南北宽15~25km,面积约3200km2。
煤田呈复向斜形态,主体构造线呈北西西走向,主体构造形迹呈东西向展布。
在地层划分上属华北地层区淮河地层分区淮南地层小区地层特征属典型的华北地台型,以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为主。
口孜西井田位于淮南煤田西部,上覆新生界厚度约550-800m,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纪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上石盒子组。
2 二叠系含煤段特征[1]井田内含煤地层平均总厚771m ,含煤近30层,总厚29.87m,含煤系数为3.9%。
其中含1、4-2、5、6、8、9、11-2、13-1、16-2等9层为可采煤层,平均总厚21.74m,占煤层总厚的72.8%。
主要可采煤层为1、5、8、13-1等4层,平均总厚为16.29m,占可采煤层总厚的74.9%;次要可采煤层为4-2、6、9、11-2、16-2等5层,平均总厚5.45m,占可采煤层总厚的25.1%。
本区二叠系含煤地层共分一、二、三、四、五、六、七等七个含煤段,以第二含煤段含煤最丰富,其次为一、四含煤段。
详见表1。
3 含煤段对比标志本区含煤岩系沉积环境相对稳定,各含煤段厚度、煤层间距、煤层厚度、结构、组合稳定,岩性组合、化石带、标志层、物性反映特征明显,煤层易于对比,主要对比依据分述如下。
3.1 煤层及岩性组合特征对比第一含煤段:1煤多以单一的厚煤层为特征,顶板发育厚层石英砂岩,下部以粉砂岩为主,互层状,色深,沿层面富含大云母片及含菱铁结核,常见腕足、瓣鳃类化石及虫迹,煤层下淮南煤田口孜西井田煤层特征对比张 毅 王 亚(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 安徽 淮南 232052)15m左右见太原组顶部灰岩。
第二含煤段:含4-2、5、6、8、9等煤组,该段含煤层数多,以5煤和8煤为主体,5煤层厚度大,上、下含有多层可采煤层(4-2、6、9煤)。
4-2煤层下部发育13~18m处发育的铝质泥岩和花斑泥岩。
本段中、上部砂岩较发育,底部分界的骆驼钵砂岩,均为可靠的对比依据。
第三含煤段:含11煤组。
一般煤层成组出现于含煤段中上部,煤层大多较薄,发育不稳定,下与8煤,上与13-1煤之间,相距甚远,间距稳定,易于对比。
煤层顶板为一丰富的化石带,尤以瓣轮叶富集为其特征,煤层顶板泥岩中亦含菱铁结核或似层状菱铁条带,底板岩层中常见鲕粒。
第四含煤段:含主要可采煤层13-1及不可采的14、15煤层。
13-1煤层厚度大而稳定,上部10~20m 范围内一般育1~2层薄煤(14、15煤)。
其下约12m有全区发育的花斑状粘土岩,其上有多层花斑泥岩。
第五含煤段:含16、17煤组。
煤层一般较薄,其中16-2煤层大部可采,16-2煤下常发育厚层泥岩,本含煤段岩石颜色以灰绿色为其特征以区别于下部煤段。
16煤组下有多层花斑泥岩(俗称“小花斑”),系本区标志层。
第六含煤段:发育有18~20煤组,煤层较薄,常相变尖灭。
本段岩性多由灰绿色、灰色泥岩组成,底板发育薄层铝质粘土岩。
18煤附近夹1~3层薄层的硅质海绵岩,海绵骨针含量达50%~80%,可作为该煤组特征。
第七含煤段:含有22~25煤组,均极不稳定,单层厚度变化较大,多相变为炭质页岩或尖灭,常发育厚层炭质泥岩。
本段岩性以浅灰色灰绿色砂岩为主。
24煤层上、下岩层以砂岩为主,并见互层。
石千峰组底界为中砂岩,其上是杂色岩层,本段煤层极不稳定,对比困难,但确定含煤段比较容易。
3.2 标志层3.2.1 花斑泥岩在第二、四、五含煤段地层中均发育,层位稳定,分布广泛,各具特征。
13-1~16-2煤层间2~3层厚层状紫红色及锈黄色小花斑,不含铝,伴生灰绿色泥岩。
13-1煤下12m左右一般发育1层厚层状紫红色中~大花斑,夹黄褐色花斑,团块状,含碳酸盐小鲕粒,伴生灰色泥岩。
4-2煤下15m左右一般发育1层薄层状暗紫色、黄褐色碎花斑,含铝质及铝质胶凝同心圆状鲕粒,伴生浅灰色含铝泥岩。
3.2.2 铝质泥岩煤系地层中,在18煤层及4-2煤层下,尤以4-2煤层下较发育,层位稳定。
4-2煤下20m左右发育1~2层厚3~5m铝质泥岩,浅灰、银灰色,性软、细腻、具滑感,含灰色铝质,胶凝同心圆状鲕状结构,粒径1~2mm。
18煤下发育1层厚约1m铝质泥岩,灰白色,含细小菱铁颗粒。
3.2.3 太原组第一层石灰岩上距1煤约15m左右,厚度约3m左右,灰色、致密、含较多的海百合茎、珊瑚、蜓科、腕足类等动物化石,分布广泛,与1煤层间距变化不大,是对比1煤层的标志层。
3.2.4 骆驼钵砂岩在4-2煤下40m左右,厚度一般5~10m。
岩性为灰白色含砾中粗砂岩,钙泥质胶结,较松散,常与顶板铝质泥岩共生,在测井曲线上反映特殊,视电阻率、人工放射性曲线为中等幅值,类似粉砂岩或砂质泥岩,天然放射性为低幅值,显示该层泥质含量低。
区内发育普遍、层位稳定,是4煤及1煤的对比标志。
3.2.5 硅质海绵岩发育在18煤附近,有1~3层。
层位稳定,岩性特殊。
深灰、灰黑色,薄层状、致密、坚硬,富含海绵骨针化石,含量可达80%;海绵骨针的分布无一定方向,排列较乱,且破碎较强,反映了它的异地沉积及近陆的特征。
3.3 化石带区内化石分带明显,大部分植物化石分布在煤层顶板,依照沉积顺利叙述如下:4煤层附近可见种子化石。
8煤层顶板及其上部岩层为一植物化石带。
主要为羊齿、瓣轮叶、斜羽叶等,而以椭圆斜羽叶及栉羊齿富集为其特征。
11-2煤层顶板富含植物化石,常见羊齿类、瓣轮叶等化石,尤以瓣轮叶富集为特征。
13-1煤层顶板为另一植物化石带,常见烟叶大羽羊齿、单网羊齿、带羊齿。
17煤层附近富集舌形贝化石,个体较大,且完整。
18煤层附近硅质岩中富含海绵骨针化石。
其他动物化石仅在煤系底部海相泥岩中发现。
3.4 岩层颜色特征煤系自下而上颜色由浅变深,由单一到混杂,尤其是泥岩、砂质泥岩及粉砂岩颜色变化规律性强。
煤系下部为浅灰色、灰色;中部为灰、深灰色;中上部为灰、深灰、青灰色;上部为深灰、灰绿、杂色。
第五含煤段以灰绿、青灰为特征。
第六、七含煤段呈深灰、灰绿、杂色,这些不同颜色变化有助于含煤段及煤组的区别。
3.5 岩、煤层物性特征和主要可采煤层层位的确定利用岩层、煤层在各种参数曲线上共同具有的物性特征,可以作为划分地层和确定煤层层位的依据[2]。
3.5.1 1煤层位的确定1煤位于二叠系山西组,下距石炭系太原组第一层灰岩9.83~25.52m。
1煤较厚(0~9.42m,平均厚3.82m),结构单一,在D3C和HGG曲线上幅值很高,D3C呈锯齿状反映。
1煤顶板多是石英砂岩,该砂岩在HG曲线上呈高异常反映,明显区别其它砂岩层。
一灰在HGG曲线上呈高密度反映,井径不扩大。
1煤与“一灰”之间有层海相砂泥岩,在D3C曲线上呈幅值逐渐降低斜坡状反映,特征明显。
根据以上特征,可以确认1煤的层位,见图1。
3.5.2 4-2煤层位的确定4煤组由4-1、4-2两个煤分层组成。
4-1煤层薄,或成为炭质泥岩,不可采,不含夹矸,测井曲线上呈单峰状。
4-2煤属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少数点含有夹矸,在D3C、HGG曲线上4-2煤层异常高于4-1煤层。
4-1、4-2与5煤之间间距变化不大,对比性较强。
4-1煤下10~30m多发育一层铝质泥岩或含铝花斑状泥岩,在HG曲线上呈高异常反映,成为确定铝质泥岩和4煤层位的显著标志,所以4煤层位很易确定,见图2。
3.5.3 5煤层位的确定5煤较厚(2.18~12.89m,平均厚5.75m),在D3C和HGG曲线上呈幅值高、密集锯齿状反映。
它的曲线特征在二叠系地层中非常明显,故5煤层位很易确定。
见图2。
3.5.4 6煤层位确定6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它在测井曲线上呈高幅值单峰状反映,煤层顶底板多为高阻砂岩层。
6煤与5煤距离有一定变化,沿地层倾向,在浅部二者距离较近,到深部距离逐渐加大,见图3。
利用与5煤、4-2煤层段组合关系,不难确定6煤层层位。
3.5.5 8煤、9煤层位确定8煤和9煤距离较近(3.20~10.20m),在D3C和HGG曲线上,8煤层上部幅值高,下部幅值低,9煤层则成相反形态。
本煤组上部,多发育一层高阻石英砂岩,形态独特,可作为确认8煤和9煤的辅助标志。
曲线形态见图4。
3.5.6 11-2煤层位确定11煤由两个或多个煤分层组成,其中11-2煤层为大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
在D3C和HGG曲线上呈宽度窄,幅值高的陡峭状双峰异常,见图5。
2012.No103.5.7 13-1煤层位确定上石盒子地层中,13-1煤的电阻率最高,厚度也最大,在D3C曲线上呈不均匀的大锯齿状反映,底部偶含有一层夹石,曲线形态见图6。
3.5.8 16-2和17-1煤层层位的确定16、17煤由2~6煤分层组成,17-1煤本区发育不好,大都不可采,只有16-2属大部可采煤层。
本煤组在D3C、HGG和HG曲线上幅值明显低于13-1煤,曲线特征如图7所示。
根据各主要煤层曲线形态特征及认识的物性标志,对参与对比的煤层层位进行了确定和对比。
3.6 煤层间距区内主要含煤段含可采煤层9层,其它煤层薄而且不可采,常相变为炭质泥岩或尖灭,但煤组及煤层间距一般都较为稳定,变化不大。
因此,煤组及煤层间距在对比中可以作为对比依据。
见表2。
4 对比结论通过对含煤段、煤层间距、煤层厚度、岩性组合、标志层、化石带、岩煤层物性特征等多种方法和手段的对比,本区可采煤层1、4-2、5、8、9、13-1、16-2煤层对比可靠,6、11-2煤对比基本可靠。
参考文献[1] 随峰堂等.安徽省阜阳市口孜西井田煤炭勘探报告[R].安徽省煤田地质局勘查研究院,2007[2] 中国矿业学院等.煤田地球物理测井[M].煤炭工业出版社,1979.08跳绳主要是测试学生的速度、灵巧素质及身体的协调水平。
从测试成绩来看,全院不及格学生仅为12人,达到优秀标准的学生人数为2919,占到了全部测试学生的67.75;而达到良好等次的学生有1295人,占到了全部测试学生的30.06%。
也就是说,在跳绳这一测试速度、灵巧素质的项目上,97.81%的同学都取得较好的成绩。
首先我们要肯定学生的这方面素质,在重庆,小学、初中的体育考试对跳绳都有一定的要求,大部分同学都有一定的基础,而且跳绳也是一种极易于开展的体育运动。
其次,个人认为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跳绳成绩换算标准偏低有一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