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参考
一、名词解释
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环境质量:一般是指一定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适宜程度。
生物放大作用: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这些污染物在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向下传递,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随生物的营养级的升高而升高,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放大作用,又叫生物富集作用,也叫生物浓缩。
超城市化: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超城市化”。
水体自净作用:在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降低,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光污染:人类活动造成的过量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形成不良影响的现象称为光污染。
排污交易:它指在特定区域内,根据该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确定一定时期内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在此基础上,通过颁发许可证的方式分配排污指标,并允许指标在市场上交易。
全球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是指超权主义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公害病:指由人类活动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引起公害所发生的地区性疾病。
温室效应:地球大气中存在一些微量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气、甲烷、氟利昂等,它们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通过,同时吸收地面和空气放出的长波辐射(红外线),从而造成近地层增温。
我们称这些微量气体为温室气体,它们的增温作用为温室效应。
环境荷尔蒙:指外因性干扰生物体内分泌的化学物质。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指既满足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指的是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
土壤污染: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通过不同的途径输入土壤环境中,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净化能力,从而使土壤污染物的积累过程逐渐占居优势,土壤的生态平衡受破坏,正常功能失调,导致土壤环境质量下降,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作物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随之下降,并产生一定的环境效应(水体或大气发生次生污染),最终将危及人体健康,以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称之为土壤污染。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水体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化学需氧量:用强氧化剂(我国国标中规定用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成CO2和H2O 所消耗的氧量,称为化学需氧量,用COD表示。
生化需氧量:在水温20℃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的生活活动,将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使鱼类或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体的物理处理法:指利用物理作用使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与废水分离,在处理过程中污染物质的性质不发生变化的方法。
水体的化学处理法:指利用某种化学反应使废水中污染物质的性质或形态发生改变,而从水中除去的方法,其主要处理对象是水中溶解性污染物质或胶体物质。
环境标志:环境标志亦称绿色标志、生态标志,是指由政府部门或公共、私人团体依据一定的环境标准向有关厂家颁布证书,证明其产品的生产使用及处置过程全部符合环保要求,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同时有利于资源的再生和回收利用。
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组织内全面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还包括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等管理方面的内容。
海洋环境自净能力:是指海洋环境通过自身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而使污染物质的浓度降低乃至消失的能力。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是要求在一定区域,建立集中的污染处理设施,对多个项目的污染源进行集中控制和处理的制度。
城市热岛效应:由于人的活动和工业生产,使得城市温度比周围郊区温度高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二、简答题
1、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的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限度的自动调节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环境具有自净能力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经过自然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作用,使污染物质在空间扩散、稀释,其浓度下降,最后受污染的环境恢复原来的状况。
(2)自动调节作用
当生态系统的某一部分出现了机能异常时,就可能被其他部分的调节所抵消。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2、生态学关于环境污染方面有哪些研究?请具体说明。
答:(1)研究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研究环境污染对生态学中各种生物的影响,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积累、浓缩、放大、协同和拮抗作用。
(2)研究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如研究绿色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吸收、吸附、滞尘和杀菌作用,土壤-植物系统的净化功能,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的降解、转化作用,生物对水体污染的净化作用。
(3)进行环境污染状况的生物监测和生物评价:利用生物在各种污染环境下所发出的各种信息来判断环境污染的一种手段。
3、城市污水处理级别有哪些?并说明每一级别的用途和主要采用的技术。
答:废水处理分为一、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是指除去水中的悬浮物、胶体、浮油。
经常采用中和、沉降、浮选、除油等方法。
二级处理主要除去可以分解和氧化的有机物及部分悬浮固体。
目前主要采用生物处理方法。
三级处理是除去难以分解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处理方法有吸附、离子交换、化学法等。
用途:通常城市污水处理以一级处理为预处理,二级处理为主体,三级处理很少使用。
4、水体污染的具体类别及对应的污染物?
答:(1)物理性污染:主要有悬浮物;余热;放射性;
(2)化学性污染:主要有酸碱污染;重金属污染;营养盐类;需氧性有机污染物;有毒物质
(3)生物污染:主要有致病病毒和病菌的污染
5、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技术和方法。
答:(1)热化学处理:包括焚烧、热解和湿式氧化技术;
(2)生物处理:包括堆肥化处理、厌氧消化法-沼气化处理技术
6、目前全球十大环境问题是什么?并叙述其具体定义和主要污染物。
答:①全球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
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
②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如果进入一些破坏臭氧的气体,它们就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就会遭到破坏。
主要污染物: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原因:自然和人为因素。
④酸雨蔓延。
酸雨(acid rain)是指PH值小于5.65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主要污染物:酸性物质如含硫量高的煤燃烧形成的硫酸雨、硝酸雨;还有机动车排放的尾气等。
⑤森林锐减。
森林锐减是指人类的过度采伐森林或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森林大量减少的现象。
原因:自然和人为因素。
⑥土地荒漠化。
指原由植物覆盖的土地变成不毛之地的自然灾害现象。
原因:自然和人为因素。
⑦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主要污染物:工业和人类生活产生的气体和颗粒污染物等;
⑧水污染。
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主要污染物:物理、化学和生物污染物。
⑨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marine pollution)通常是指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主要污染物:来自陆地、大气和河流中的污染物。
⑩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危险性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和其他对人类生存环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废物。
原因:发达国家危险固体废弃物迁移到发展中国家。
7、大气污染中的颗粒污染物可分为哪几类?
答:颗粒污染物按颗粒粒径可分为:
①降尘:粒径大于10μm,尘粒、粉尘
②飘尘: 粒径小于10μm,粉尘、烟尘
③液滴:由蒸汽凝结、液体喷雾、雾化以及化学反应形成,粒径小于100μm,如水雾、酸碱雾、油雾。
8、你认为应如何做使得城市发展与环境友好相处?
答:要做到城市发展与环境友好相处,就是要建立环境友好型城市。
环境友好城市高度概况了城市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和谐关系,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形态,本质上是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创建环境友好城市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四项原则。
经济发展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环境容量为依据确定城市经济发展的目标,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效益应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统一;主动选择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生产体系,大力发展物质代谢的下游产业,将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控制在城市生态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
城市建设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减少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措施降低污染产生量、实现污染无害化,使得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把城市污染负荷和生态影响控制到最小,最终降低经济系统对生态环境系统的不利影响。
9、简述城市热岛效应的概念、形成原因、危害及其解决办法?
答:概念: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形成原因:1.城市内拥有大量锅炉、加热器等耗能装置以及各种机动车辆)。
2.城区大量的建筑物和道路构成以砖石、水泥和沥青等材料为主的下垫层。
这些材料热容量、导热率比郊区自然界的下垫层要大得多,而对太阳光的反射率低、吸收率大;因此在白天,城市下垫层表面温度远远高于气温,其中沥青路面和屋顶温度可高出气温8℃~17℃·
3.由于城区下垫层保水性差,水分蒸发散耗的热量少(地面每蒸发1g水,下垫层失去2.5kJ的潜热),所以城区潜热大,温度也高。
4.城区密集的建筑群、纵横的道路桥梁,构成较为粗糙的城市下垫层、因而对风的阻力增大,风速减低,热量不易散失。
5.城市大气污染使得城区空气质量下降,烟尘、S02、,N0x,C0,含量增加,这些物质都是红外辐射的良好吸收者,至使城市大气吸收较多的红外辐射而升温。
危害:①使城市气候舒适度变差;②加重能源消耗;③加重空气污染;
④增加水资源消耗;⑤增加病菌繁殖的条件。
解决办法:一、从绿化城市及周边环境方面
1.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街心公园、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
2.居住区的绿化管理要建立绿化与环境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并且建立相关的地方性行政法规,以保证绿化用地。
3.要统筹规划公路、高空走廊和街道这些温室气体排放较为密集的地区的绿化,营造绿色通风系统,把市外新鲜空气引进市内,以改善小气候。
4.应把消除裸地、消灭扬尘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
除建筑物、硬路面和林木之外,全部地表应为草坪所覆盖,甚至在树冠投影处草坪难以生长的地方,也应用碎玉米秸和锯木小块加以遮蔽,以提高地表的比热容。
5.建设若干条林荫大道,使其构成城区的带状绿色通道,逐步形成以绿色为隔离带的城区组团布局,减弱热岛效应;
二、在现有的条件上,应考虑
1、控制使用空调器,提高建筑物隔热材料的质量,以减少人工热量的排放;改善市区道路的保水性性能。
2、建筑物淡色化以增加热量的反射。
3、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燃煤为燃气。
4、此外,“透水性公路铺设计划”,即用透水性强的新型柏油铺设公路,以储存雨水,降低路面温度。
5、形成环市水系,调节市区气候。
10、公害病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其特征:①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所引起;②损害健康的环境污染因素复杂;③公害病的流行,一般具有长期(十数年或数十年)陆续发病的特征,还可能累及胎儿,危害后代;
④在疾病谱中属新病种,有些发病机制至今还不清楚,缺乏特效疗法。
11、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答:①苯类物质污染;②甲醛类物质污染;③氮气污染;④烟草造成的污染;⑤办公环境的综合污染;
⑥日常生活污染;⑦周边环境污染。
12、环境荷尔蒙的危害?(同26题)
13、自然保护区的划分?
答:按照保护的主要对象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生物物种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3类;按照保护区的性质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科研保护区、国家公园(即风景名胜区)、管理区和资源管理保护区4类。
14、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答: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是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或称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5、简述大气结构构成及各层的特征。
(可参见课本73页)
答:大气结构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电离层)、散逸层(外层)。
(1)对流层:平均厚度约为12km,集中了占大气总质量75%的空气和几乎全部的水蒸气量,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
具有两个特点: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高度每增加l00m,气温约下降0.65℃。
②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对流层中气象条件复杂,既有形成污染物易于扩散的条件,又会出现污染物。
(2)平流层:对流层层顶之上12~55km处的大气为平流层。
平流层内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是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这一方面是由于它受地面辐射影响小,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该层含有臭氧,存在着臭氧层。
臭氧层可直接吸收太阳的紫外线辐射,造成了气温的增加。
(3)中间层:平流层顶55~85km高处的大气为中间层。
无臭氧组分,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
(4)暖层:气温的分布是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5)散逸层:大气层的最外层,在热层的上部,这层相当厚,是从大气圈逐步过渡到星级空间的大气层。
16、大气污染的来源及分类。
(具体见课本76-77页)
答:按污染物发生的类型可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
按污染源位置的分布可分为点源、线源和面源。
17、水体的自净机理有哪些?
答:水体的自净按作用机理可分为物理自净、化学自净和生物自净三个方面。
(1)物理自净:
物理自净是指由于稀释、扩散、沉淀等作用使水体得到净化的过程。
物理自净对海洋和容量大的河段等水体的自净起着重要作用。
(2)化学自净
化学自净是指通过中和、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使进入水体的污染物浓度和毒性降低的过程。
影响化学自净的条件有水体的酸碱度、温度、化学组分等。
(3)生物自净
生物自净是指经生物吸收、微生物降解等作用,使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过程。
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净化以细菌为主。
18、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的来源
答:(1)工业废水。
工业门类繁多,生产过程复杂,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毒性各异,是造成目前世界性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2)农田废水。
施用的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等,随农田排水、地表径流注入水体。
农业废水产生面广,不易控制和治理。
(3)生活污水。
成分复杂,以N、P和耗氧有机物最多。
(4)城市垃圾和工业废渣渗滤液。
垃圾和废渣倾入水中或堆积在水域附近,经水的溶解或浸渍作用,使垃圾和废渣中有毒有害成分进入水中。
(5)交通运输废水。
船舶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含油废水。
(6)大气污染物。
大气中污染物种类很多,可以直接降落或溶于雨雪后降落入水体。
19、简述描述水体污染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答:(1)物理指标:①水温;②色度;③臭味;④固体含量。
(2)化学指标:①无机物指标:酸碱度;氮、磷;硫酸盐和硫化物;氯化物;非重金属无机有毒物质。
②有机物指标: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尿素;脂肪和油类;酚类;有机酸碱;表面活性剂;有机农药;取代苯类化合物。
③有机物污染指标: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
(2)生物指标:①大肠菌群数(大肠菌群值)与大肠菌群指数;②病毒;③细菌总数
20、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及处置区别。
(可见课本194页)
答:固体废物的处理系指经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后,排放于可允许的环境中;或暂贮于特定的设施中,待具备适宜的经济技术条件时,再加以利用或进行无害化的最终处置。
而固体废物的处置系指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
21、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答:(1)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
侵占土地,损伤地表
污染土壤、水体和大气
影响环境卫生
(2)固体废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传播疾病
危险废物的特殊性质(易燃性、腐蚀性、毒性)
22、固体废物处理的技术政策(“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
23、噪声的分类及来源。
(见课本171页)
答:噪声的分类:噪声污染按声源的机械特点可分为:气体扰动产生的噪声、固体振动产生的噪声、液体撞击产生的噪声以及电磁作用产生的电磁噪声。
噪声按声音的频率可分为:<400Hz的低频噪声、400~1000Hz的中频噪声及>1000Hz的高频噪声。
噪声按时间变化的属性可分为: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起伏噪声、间歇噪声以及脉冲噪声等。
噪声有自然现象引起的(见自然界噪声),有人为造成的。
故也分为自然噪声和人造噪声。
噪声的来源:①交通噪声;②工业噪声;③建筑噪声;④社会噪声;⑤家庭生活噪声污染等。
24、控制噪声必须考虑的因素
答:控制噪音环境,除了考虑人的因素之外,还须兼顾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
充分的噪音控制,必须考虑噪音源、传音途径、受音者所组成的整个系统。
25、中国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目标责任
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限期污染治理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26、环境荷尔蒙对人类健康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答:当环境激素进入人体时,会让人体内的内分泌系统误认为是天然荷尔蒙,而加以吸收,占据了在人体细胞中正常荷尔蒙的位置,从而引发内分泌紊乱,造成人体正常激素调节失常。
表现在发育障碍、生殖异常、器官病变、畸胎率增加、母乳减少、男性精子数下降、精神、情绪等多个方面的问题,是男性女性化和女性男性化的罪魁祸首。
27、环境中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答:环境中的致病因素有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等致病因素。
(1)物理性致病因素:包括噪声、振动、红外线、紫外线、微波、激光。
强电场、强磁场、放射性等,各类的致病的因子种类繁多,引起的疾病也不相同。
(2)化学性致病因素:①过量的天然化学物质。
在一些地区饮用水源中,含有过量的硝酸盐、氟化物、砷化物等,长期饮用可产生各自特有的症状。
②环境污染物质。
有害气体,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
有毒重金属或类金属,如汞、铅、镉、锰、砷等;有机毒物,如酚、苯胺、亚硝胺、多氯联苯、有机磷杀虫剂等。
③缺少人体必需化学元素。
例如碘缺乏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硒缺乏与克山病发病有关。
(3)生物致病因素:未经处理的医院污水、废物,居民区的生活垃圾,农牧禽业的粪便等污染物,均含有致病微生物,排放到水体中,污染水体、土壤,进而污染蔬菜、瓜果等。
有可能引起伤寒、霍乱、肝炎等流行性疾病。
有些真菌还能产生毒素,如黄曲霉素污染食品,危害人体健康。
28、试述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产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答:主要病因是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与缺碘有密切关系。
发病率高低与含碘量呈反比。
防治措施:1、多食含碘丰富的海产食物,如海带、紫菜、虾米、海蜇、淡菜等。
2、卷心菜、大豆、豌豆、花生、核桃等可引发甲状腺肿,故宜慎用。
3、保持情绪的舒畅、平静,尽量控制急躁易怒的情绪。
4、妊娠期甲状腺肿,可在妊娠后自行消退,一般无需治疗。
5、用碘制剂与甲状腺素片时应病愈即止,不可长期服用。
6、注意勿将甲亢作为本病误治,甲亢常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及代谢亢进等表现。
29、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简述大气结构上的五个气层及其特点。
(同15题)
30、简述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因素。
答: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因素很多,其中污染物的理化性质,污染源的排放形式和区域的气象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最大。
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气象因素很多,风向、风速、湍流、太阳辐射、大气温度层结、大气稳定度、逆温、云、气压等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均有影响。
31、氮、磷等植物性营养物对水体的危害。
答:氮、磷等植物性营养物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
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高、停留时间过长,会引起某些水生生物(主要是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体中的氧气不足,从而使其中的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32、危险废物的主要处理技术有哪些。
(见课本205页—206页)
33、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答: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
三、论述题
1、试述食品污染的类型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答:类型: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主要是由有害微生物及其毒素、寄生虫及其虫卵和昆虫等引起的。
化学性污染:主要指农用化学物质、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容器和工业废弃物的污染,汞、镉、。